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第1篇: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任课教师班级管理;管理职责

班主任承受了班级管理中的重要职责,其他任课教师的工作较为轻松,造成了班级管理的资源浪费,应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管理职责。

一、成为班主任的管理助手

任课教师要想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必须深刻认识到班主任在班集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只有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才能保证班集体向着班风正和学风浓的良好班风转化,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班主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需要全体任课教师的积极配合,促进班级管理的良好循环,方便各教师的工作管理,工作变得轻松、高效。任课教师应该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成为良好班级管理的义务助手,营造和谐的教师团队。

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

学生在学校的最主要任务不只是学习,还有各种文体类活动。任课教师应该对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进行策划和组织,从而表现出对活动的关心,并且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当中,增强学生的亲切感,让学生感受到任课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怀,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为学生排忧解难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心不在焉的现象,教师的暗示和批评通常是不起作用的,还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厌烦心理,对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在课堂上针对这样的事情,为学生排忧解难,不仅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也是任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有此类现象的发生,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和道理,缓解精神压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大量经验,也为班主任在工作管理中减轻了大部分的工作压力。

第2篇: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德育教育 重要性 实施策略

一、班级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班级德育教育内容。

班级德育教育主要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教师在上述管理过程中要从自身出发,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成德育规范及标准,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断完善德育素质,提升德育水平。上述教育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社会道德、生活常识和常规习俗等,教师要善于将道德内容穿插到管理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理念,从本质上改善班级管理效益。

2.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过程中,还可以改善班级氛围,提升各项教育工作的落实效益,对教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传统管理片面进行了纠正: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没有过多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只是对学生进行行为约束,没有真正服众,上述班级管理根本无法实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形成团结的班集体。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学习和生活,内化学生行为,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2)顺应了时代教育的需求:随着社会德育形式的日益严峻,如何提升德育教育效率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德育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应社会发展需求。除此之外,许多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行一刀切,没有形成个性化管理方案,这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大的限制作用。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效益,以可塑性的班级管理内容为学生插上“翅膀”,提升学生德育水平和学习质量。

二、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1.确定目标,选取正确的班级管理方向。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指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形成正确的管理方向,以合理的管理目标带动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效益。因此,教师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管理目标进行合理设定。教师要依照德育教育环境及今后职业需求设定班级管理期望值,该期望包括德育水平要求及知识能力水平要求两方面。确定期望值后教师要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与学生讨论,对该期望值进行调整并确定分解目标,提升目标实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处理关系,形成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师生关系是提升班级管理效益的关键,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从德育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把握,依照德育内容明确班级中的师生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德育教育要求以德为主,以情化人,以学生为管理核心,通过教师行为、言语感化形成积极、高效的管理体系,为班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要把握好细节处理:

(1)关爱学生,以学生为班级管理主体: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落实过程要求教师学会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体会学生情感,从而避免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该工作要求教师体谅学生,以德育内容舒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从情感上自觉尊重老师,尊重班级管理工作。

(2)平等对待,充分尊重学生:德育工作下的班级管理明确指出学生是平等的,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工作落实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转换角度看待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被认同。形成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认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

(3)鼓励激励,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质量: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多对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工作进行肯定,让学生价值能够被认同,形成和谐、积极的管理氛围。

3.选取队伍,凝聚积极班级管理力量。

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选取高素质的管理成员,由上述人员带动班级氛围,发挥德育班级管理的示范性作用。教师要严格考核班级管理成员,确保上述人员达到德育教育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地实现班级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其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评价,确保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建设。教师要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教育,确保该人员能够充分宣传班级文化,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结语

班级管理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对学生发展和教师工作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班级管理工作优化过程中,教师要严格依照德育教育规范约束自己,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全面研究,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班级管理体系。教师要学会通过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内容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强制管理转变为自觉遵守,让班级管理内容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的班级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静文,易连云.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4-7.

[2]许小娟.浅谈德育学分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1:28-32.

第3篇: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一、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

科任教师与学生接触不多,因此,有些科任教师错误地认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事,以致一些科任教师完全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一旦学生出现纪律问题,责任便推给班主任。其实,班级管理的好坏,与科任教师的管理水平和责任感直接相关。当然,班主任对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也有一些不正确的想法。例如,担心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会影响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等。基于此,班主任往往在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

2.科任教师忽视自己的育人职责

中学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但实际上,科任教师往往忽视自己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他们只注重相关学科的教学。另外,有些科任教师虽然明确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但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因此,科任教师务必明确自己的育人职责,并增强责任感,以树立善于了解学生思想、乐于管理班级的意识。

3.学生漠视科任教师的常规管理

当然,在科任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不服从科任教师的管理,这主要与科任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少、对学生不甚了解等有关。另外,学生认为日常规范的管理是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事,因而对科任教师的劝告与批评不理不睬。总之,学生漠视科任教师的常规管理。

二、有效的策略

1.加强科任教师的管理力度

在日常规范的管理中,既要加强学生自我的管理(例如,设置学生会),又要加强科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以使科任教师明确自己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并增强他们对学生的责任感。

2.将班级管理纳入教师考核

学校将科任教师分配到各个班级中,既坚持班主任的治班原则,又将科任教师的班级管理成绩纳入教师考核中,以使科任教师变被动为主动。此外,班主任应与科任教师互通情况、切磋方法、统一要求以及分工合作,并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

3.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应遵循“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的原则。具体有两点。其一,对学生批评教育。科任教师在对某一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须考虑班主任对该学生的态度,也就是说,科任教师对该学生的批评教育要与班主任对该学生的批评教育保持一致,否则不利于该学生的成长。要把握好这个尺度,科任教师就要与班主任以及学生多沟通。其二,与学生交流思想。科任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谈,并善于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其实,一些学生往往愿意把心里的真实想法告诉科任教师。另外,如果班主任工作方法欠妥,或对某件事处理不恰当,学生也会向科任教师倾诉。因此,科任教师务必与学生交流思想,倾听他们的心声,然后把了解的情况转达给班主任,并与班主任共同研究,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从而为改进工作方法和制定规章制度奠定基础。

第4篇: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一、明确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是班主任不可替代的。班主任不可能随时跟踪所有学生在所有时间和所有空间的活动,只有联合所有科任教师,群策群力,才能充分了解全体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动向。因此,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班风建设、班级综合成绩等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班主任应充分发挥科任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二、尊重、信任科任教师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正确处理好同上级、同事、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成员等各方面的关系。许多科任教师可能认为自己不是班主任,除了所教学科外,其他的事与自己无关。也可能有所顾虑,过多地管理学生,是不是“越位”了?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班主任要尊重科任教师,信任他们,充分肯定科任教师付出的劳动,打消他们的顾虑,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让科任教师放手干、大胆地干。尊重科任教师,不在学生、家长和其他人面前指责、议论,甚至诋毁科任教师,特别是不能在其他人面前说长道短,透露科任教师的个人不良信息,这样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形象,给各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同事间的团结,甚至会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充分信任科任教师,放心大胆地鼓励和支持科任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切忌打消他们的积极性。班主任不能什么都抓,凡是科任教师能独立解决的事,一定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有利于科任教师树立威信,也能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更能激发科任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融洽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

三、加强同科任教师的联系和交流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知己也要知彼。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主要负责人,与学生和家长有着更多的接触,所以对学生有着更深、更广的了解。因此,为了使科任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班主任要主动向科任教师介绍本班学生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还应认真组织班级科任教师会、主题班会、家访、学校活动和社会活动,建立学生管理档案等,适时、合理地选择时机,邀请科任教师参与,使其充分了解本班的管理目标、常规和学生个人信息,使科任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班级发展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实现多级管理。

四、加强尊师教育,树立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威信

班主任不能只维护自己个人的威信,而应当维护全班所有科任教师的威信。这就要教育学生尊敬每位科任教师。可采取开“尊师爱生”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科任教师的长处,树立科任教师的威信。

五、充分发挥科任教师的优势

和班主任相比,科任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相对较少,对学生的了解不如班主任详细,但科任教师每天往返于各班之间,所接触的人和事会更多。而所有科任教师综合起来,接触面就会更广,对学生的宏观和微观动向了解更多,这样他们更容易发现本班管理的优势和劣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发现利弊,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实现班级教师的“资源共享”,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此外,在学科教学中,科任教师更能全面了解本班学生的学科整体水平和学生的单科学习水平、存在的优劣势,给予优生或后进生综合、客观的辅导,对“优生保持,后进生转化”起到关键作用。

六、做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剂

班主任可采用问卷调查、谈话等多种形式,侧面或正面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减少师生之间存在的不和谐和摩擦,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七、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理解、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第5篇: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民主意识;分析研究 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广大班主任教师面对着青春期躁动的学生群体,管理难度明显加大。以往粗暴式的家长制管理方法难以让学生心服口服,也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参与积极性,班级管理工作容易陷于混乱境地。在这一背景下,提倡民主管理、让民主成为整个班级教育工作的主旋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的热情,并集中学生的智慧,将大家的注意力凝聚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能够为广大学生营造和谐温馨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学生管理中的民主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一、教育管理理念上体现民主意识

要想发挥民主管理模式在班级学生管理中的作用,首先要从教师的理念转变开始。许多初中班主任教师习惯于将自己当做家长、管理者、主宰的角色,将学生当做被管理、被教育的对象,自己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状态,这样的理念不利于民主管理模式的有效开展。要想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推行民主模式,教师首先,将学生当做平等的个体。在教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格上平等,享有同等权利的教育对象,教师要与他们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对话交流,以这样的理念来组织整个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其次,教师在管理工作中要真正放下架子推行民主,凡是能够让学生通过民主讨论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轻易地下结论、定调子,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民主讨论决策,教师在最后的环节进行方向与原则的把握,保证整个班级运行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同时,对其中一些异常状况进行纠正,让民主模式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另外,在民主管理模式中,广大教师还要正确把握好民主的度,该放手的要及时放手,该教师把握的要牢牢抓在手中,对整个班级管理与运行起到有效掌控的目标,使学生民主意识得到发挥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对整个教育管理工作的导向作用。

二、班级管理决策上体现民主意识

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许多方面的决策都要尊重学生的意见,教师不能盲目拍板,或者依靠几个班级干部就进行了决策。民主决策应当体现教师与班级干部的组织与引导作用,但更多的是要听取全体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在班级各项决策的制订过程中,教师要搭建平台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决策,并通过无记名投票或选举的方式完成最终的决策走向。例如,在重阳节纪念活动的方案上,许多学生观点并不一致,有建议分小组进行走访慰问活动的,也有建议以班级为整体到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的。针对这样的不同观点,笔者将决定权交给学生,由持有不同观点的小组代表分别制订各自的活动方案,在班会上进行详细阐述,然后由全班学生进行无记名投票,最终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活动方案。这样的方式一方面使活动的方案能够尊重绝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另一方面也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在争取的过程中了解到不足,愉快地接受了方案。由此可见,学生民主决策能够更好地促进班级工作的落实与推进。

三、各种活动组织上体现民主意识

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以及班级结合各种节日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纪念庆祝活动,如临近元旦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元旦晚会等。在这样的活动中,笔者摒弃了以往自己设计方案、组织学生、安排节目的工作方式,将活动组织权交给学生。由班长牵头,班委会成员参与组成活动领导小组,对小组每一成员进行分工。有负责环境布置的,有负责物品采购的,有负责声乐类节目组织的,有负责器乐类节目组织的,有负责相声小品类节目组织的等等。对学生进行民主分工之后,由他们各自发掘人才,整合资源进行优选,整个活动的组织都是放手让学生民主策划、组织,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被进一步激发出来。在各个板块的筹备工作中,学生都表现出了较大的激情和干劲,群策群力,集中大家的智慧去完善节目,提高环境布置效果,整个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四、班级制度完善上体现民主意识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完善的制度具有保障和约束作用,也能够为班级各项工作的规范化运行提供促进作用。相对于学校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有进一步细化的空间。在班级制度的完善过程中,笔者也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要求班委会制订出班级管理制度的初稿,印发给每一位学生,或是印发给每一个小组进行讨论研究,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或者完善建议,共同为班级管理制度的完善出谋划策。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班委会进行第二轮完善修改,将学生建议中合理部分吸纳进去,重新形成意见稿,由班长代表班委会在全班进行通报,由全班学生无记名投票进行表决,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同意方可成为班级正式制度。在这样的完善过程中,笔者一方面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同时也让学生的智慧得到了有效地发挥,民主的模式让学生在班级制度完善的过程中提高了参与性,增强了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遵章守纪意识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民主是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班级工作科学性、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广大教师应当结合班级管理工作实际积极推行民主管理模式,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角,从而有效提高班级运行成效。

参考文献:

[1]洪叶剑.让班干成为班级管理的生力军[J].法制与社会,2009(20).

第6篇: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小学阶段;班级管理;沟通艺术

一、沟通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难度较高的工作,因为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问题。班主任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如果能够通过良好的沟通艺术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便能够有效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构建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班主任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因此必须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班主任教师的关注和关怀。当前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许多学生对教师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从而对教师的日常工作安排存在一定的排斥。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不断提升沟通艺术,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实现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对班级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在日常学习生活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一开始学生会由于存在畏惧心理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建立沟通关系,通过沟通艺术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状态,以班主任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教师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在增进师生感情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了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切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多方面发展。

(二)强化与家庭的联系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依靠良好的沟通艺术实现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当前素质教育环境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家校合作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而在小学阶段学生成长的过程当中,这种家校合作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尤为重要。小学阶段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要积极与学生的家庭建立相关联系,通过与家长的共同合作实现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促进作用。学生的个体差异受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影响,对班级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班主任教师必须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当前信息时代下个人终端的普及使得教师可以利用手机通话和短信的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也可以应用QQ和微信等手段与家长分享学生的动态,切实提升家长对于学生在校情况的了解程度,从而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掌控。这种对学生的管理和掌控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天性的扼杀,教师与家长对学生动态的积极了解能够有效提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通过班主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家长能够对学生的成长状态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与教师更积极地沟通意见建议,这种良性的沟通循环能够有效提升小学阶段班主任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当前班级环境的建立和发展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

(三)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当前小学阶段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通过对学生动态的掌握能够制定科学有效的班级活动。适合学生的主题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质量,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同时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当前较为常见的班主任班级管理活动有主题班会或座谈会等形式,通过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教师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有效提升教师对于学生心理状态和学生之间关系的了解,通过积极地沟通与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变化,有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解答,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另外,当前班主任教师在应用主题班会模式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加强对主题和话题的设置,加强话题与学生学习生活之间的联系,切实发挥主题班会在沟通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和效率。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掌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既要有一定的威严,也要能够放下身段与学生成为朋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师生之间关系的平等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会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解,促进小学阶段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中沟通艺术的巧妙运用

(一)一视同仁的管理方式班主任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一视同仁,这是建立良好和谐的班级关系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包括学生的成绩、家庭背景和民俗习惯等。这些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于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需要班主任教师尽全力克服。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班主任要坚持公平合理的态度对学生之间的问题进行处理。对于班级环境和氛围的建设而言,教师如果出现明显的偏袒现象就很容易造成班级环境的不和谐,不管是对于学生个体还是班级整体而言都是非常大的打击。因此教师需要切实坚持公平公正的处事原则,促进良好班级氛围建立,通过巧妙的沟通艺术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真正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教师在学生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坚持引导作用,这也就意味着在与学生成为朋友的同时也需要保有一定的教师威信,从而得到学生对教师的认可,有效地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如果班主任教师发现学生出现不良习惯,应该及时予以制止和批评,但是在此过程当中也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认识到自身错误行为的同时避免受到伤害。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沟通艺术,提升学生的自我检讨能力。学生的自我检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人格的塑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长远发展。这些问题都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坚持一视同仁的管理方式,秉承不偏袒的原则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切实提升班级管理工作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以沟通为前提化解矛盾为了切实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班主任在进行日常班级管理过程当中必须要坚持以沟通化解矛盾的方式,实现师生沟通渠道的良好建立。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不仅能够有效地化解班级之间存在的矛盾,还能有效地实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切实提升学生对于班主任教师的认同感,从而通过有效的沟通实现师生之间问题的化解。在实际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必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相比于科任教师,班主任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管理,还需要对学生的各科成绩进行掌握,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加强与科任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同时,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如果发现某一学生的成绩出现下降的情况,应该积极与学生建立联系,通过沟通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从而有效避免学生与班级之间的脱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如果发现班级整体成绩出现下降,班主任教师必须予以重视,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和座谈会的形式让班级同学一起来对成绩下降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学生在进行自我审视的同时也会对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积极与科任教师进沟通,通过良好的沟通艺术为科任教师提出教学建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还能实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当前素质教育环境下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教师只有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才能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如果遇到学生为教学过程提出建议的情况首先需要教师放低姿态,分析学生提出的建议是否具有可行性,并积极对教育教学手段和班级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实现师生关系的良好建立,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班主任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应用良好的沟通艺术能够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真正促进班级事务的有序进行。在进行班级事务管理的过程当中,班主任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学生认可的方式对班干部进行选拔。班主任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与班干部同学密切联系,关注班级动态,另一方面也要主动与班级同学进行联系,避免班级同学与班干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问题。为了切实实现班级事务的有序落实,建立健全班干部队伍和班级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堂上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密切关注,在日常生活管理过程当中班主任教师就是学生的朋友,只有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才能有效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当前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握班主任教师与班干部之间以及班主任教师与普通同学之间的沟通频率。在班级日常事务管理过程当中,教师与班干部之间的沟通难以避免会较普通同学更为密切,这就需要班主任积极与学生建立联系,避免让学生产生对班主任教师和班干部的抵触心理。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方面的困难,教师应该积极运用电话或家访的形式与学生家长建立沟通,对学生当前的生活学习动态进行了解,积极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切实提升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7篇: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新课改;班级管理;对策研究

一、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

相较传统的班级教育教学模式,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更多的体现出对“人的因素”的关注和重视,即强调人本精神,并在该核心精神的指导下,建立了“管理者――教师――学生”的学校结构系统,同样,由该系统我们也可以推理出,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班级的结构系统应该是“教师――学生”,这显然是一种围绕“人的因素”建立起来的理论结构体系。“教师――学生”结构体系在具体实践中应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自主管理类型班级管理

该模式强调教育本体论,强调人的主体性因素和管理的本体性因素,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因素。人的主体性就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本体性就是正确和合理的管理观念,学生的能动性因素就是重视和强调学生本身的自主自觉作用。

2.思想道德类型管理班级模式

典型的,在伦理学视角指导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强调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德育即是“道德教育”,道德区别于伦理,是诸社会要素中的意识要素,其本质就是意识,而伦理则是自在之物中的物质本体,是依据道德建立的伦理体系。所以,对道德的教育,就是直接作用于最根本的因素的重要手段。

3.系统管理类型班级管理模式

该模式是符合客观辩证主义和科学管理理论的班级管理模式。一方面,将班级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强调其整体性、规范性和共性;另一方面,又将班级整体进行细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其分散性、多样性和个性。而这两者的结合就是整体性,而这种模式的班级管理,就会对其管理者的素养和能力提出综合方面的挑战。

二、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新课改虽然从整体上改良了就有的课程教育教学体系、完善了课程教育教学制度、解决了旧有体制下的固有问题,但这并不代表在细节方面新课改就是完美无缺的。

1.班级管理的单极性

根据“教师――班级”式班级管理模式,看似班级管理的单极性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这一误区根本就在于错误的认识了“教师”这一重要的“人的因素”的多元性。“教师”这一要素是多元化的,不仅仅包括班主任这一个角色,也包括具体学科教师和学生的家庭教育教师和人生德育教师――家长。

班级管理单极性的直接表现是:在班级日常管理上,班主任一人汗牛充栋,胡子眉毛一把抓;具体学科教师袖手旁观,基本不出现于管理日程上;学生干部职位变成工具性职位,而非学生的主体性职位;学生被动接受管。

班级管理的单极性直接负面影响是,事半功倍,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

2.班级管理中对“人的因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班级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而环境的主导性因素就是人。传统的管理模式的直接缺陷是,没有认识到“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为了学习环境而营造学习环境,而非是在综合考虑了学生和教师自身综合因素之后,依据该综合因素而营造的学习环境。

对“人的因素”的忽视直接导致了人文关怀的缺失、管理和引导功能的僵化、管理体制的机械化和低效化、还有就是学生的潜力和其他综合能力受到了极大压制。

三、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班级管理的对策

1.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团队建设实际就是对教师的“人的因素”的重视。著名苏联教育学家有言:“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相互帮助,彼此没有猜忌,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教育儿童”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高标准,而且这样的集体,也不仅仅只能“教育儿童”

例如,班主任对自身师德修养的注意。在实施班级管理时,班主任需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造成的直接的或潜在的影响,而且班主任的楷模意识也比较重要,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起一个好的带头作用。

2.学生主体性建设

学生主体性建设实际就是对学生的“人的因素”的重视。注明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这正的教育。”而教育的本质就是学生对外在信息、知识和价值观的内化过程。因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站在战略的角度来看待高中班级管理过程。

班主任要适度放权,把班级活动细分给学生,例如讲台、黑板、门窗的清洁和维护工作可以让学生轮流负责,也可以让学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教室的卫生情况。这样就可以把教师从日常琐碎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3.家长参与机制建设

家长参与机制的建设,实际上就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家长这一特殊角色的“人的要素”的重视。离开了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就是空谈,因而家长资源是班级管理中非常值得利用的、其本省也是很具有价值的教育资源。组织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有效的家长会机制和构建有效的“教师――学生――家长”互动模式,在高中班级管理上,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家长会日志,不仅仅是在家长会过后对学生的教育那么简单。建立家长会日志,长期记录,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状况和家长教育状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参考文献:

[1]徐永新.普通高中班级多极化管理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罗瑞军.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策略[D].重庆师范大学,2011.

第8篇: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校园文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良好的管理策略,可以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由此看来,重视小学班级管理实施策略,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具备良好沟通能力,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小学生,有效拉近与小学生的心理距离,积极建立与小学生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影响因素

(一)班级管理方法单一。目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形式过于单一,往往只关注小学生学习习惯、纪律意识等方面的管理,严重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发展特点的培养,另外大多数的管理方法都是运用说教方式,依靠这种单一的管理方法来对小学生灌输一些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小学生认同感不高,很难取得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在新时期教育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也需要积极做出创新和改革,积极拓展一些丰富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方法。(二)班级管理观念落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下,小学生日常学习成长环境和小学班级教育目标的改革,给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仍旧采取传统管理观念,过于注重小学生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管理即可,往往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严重忽视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从而限制了小学生其他方面潜能和优势的提高[1]。

二、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班级学习效率。班级作为学校的构成单位,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帮助小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对于和谐平等班级环境的建立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遵守班级公约,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的整体学习效率。(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指出:给孩子创造机会是教育管理的关键一环,不让学生动手实践是摧残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旧观念。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集体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高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解放学生双手,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三)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小学生对班级管理进行深入了解,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实施中,鼓励小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意见,为班级管理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校园文化视野下优化班级管理策略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积极提高自身管理素养,科学引领班级发展。教师需要正面解决当前班级管理中所存在的影响因素,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对一些真实教育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熟悉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责任、权力等,充分了解小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作为班级管理者,需要对小学生倾注爱心,不只是单纯地停留在知识学习层面,对待学生要向自己的孩子,努力打造良好班级文化,站在学生视觉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以此来增加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充分带动小学生的班级荣誉感,改善班级环境,促使小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条件下团结同学、爱护班级。作为班级管理工作者注重自身形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作为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楷模,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从自身的举止、谈吐做起,为小学生树立一个学习榜样,提高自己在班级学生中的威信,促进班级文明班风的有效形成,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例如发现教室的地上有一团废纸,教师需要在小学生面前主动地捡起来,丢进垃圾桶,而不是指使小学生进行清扫。又或者在课余时间和小学生间进行课间游戏,以此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日常中所存在的问题,便于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教师的这种教育行为非常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做好与小学生间的良好沟通,建立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提高对教师的关注和认可,及时对小学生的行为思想进行正确引导,真心对待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切身地感受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科学的管理理念,热爱班级管理工作,将学生视为自己孩子进行良好管理教育,促进师生关系可以更加紧密,从而促使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进而在班级内树立起良好的学风、班风增强教师与小学生间的互动沟通,同时也可以以小学生的新鲜活力来有效缓解教师长期班级工作管理的紧张和压力,进而增强小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重,促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3]例如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就需要主动地靠近他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指导,细心地为他们讲解学习难点,给予充分的关心和耐心,增进与学生间的情感培养,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利用引导的方式来与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成长之路,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燃起对教师的敬畏之情,从而与学生一起构建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三)创设良好班级氛围。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充分地说明了爱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校园文化视野下,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班级、校园内的各个方面,保证学生的健康、快乐安全成长,注重小学生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努力给予学生一个家一样温暖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促使学生可以保持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心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师、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间建立和谐舒服的互动沟通方式,实现班级内高效的双向互动,从而为自身成长发展和班级荣誉不懈努力。[4]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班容班风主题班会,引导学生针对班级卫生、自身仪表仪容、清洁工具摆放、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自主讨论思考,让学生在合作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认识到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而播种一种性格,则会收获一种命运的重要作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小组内讨论的结果进行分享,然后对班级内学生进行责任分工,促使全班学生动员起来,为创造良好班级管理氛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集体情况来组织开展班级内的进步之星、劳动之星、优秀班干部等活动,利用这种评选活动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生活行为的约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行为习惯,有效促进班级内良好氛围的形成,进而实现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的优化实施。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当前社会大众重点关注的一件事情。积极建立良好班级管理措施,作为教育工作者从自身做起,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丰富自身管理文化知识,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耐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坚持新课改理念下的人本化班级管理理念,帮助小学生养成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促使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永胜.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277.

[2]丁永兵.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考试周刊,2018(90):188.

[3]袁东芳.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54-60.

第9篇: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问题;措施

随着新一轮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对于小学班级管理的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管理要求,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学生在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引导地位,所以在对小学班级管理上要力求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努力共同创建科学、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意义

(一)现状及问题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按照学生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分定人数的班级,早在1862年我国就实行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班级管理工作也就成为了我国广大教育战线上教育工作者们尤为关注的问题。

班级管理的局限性也凸显出来:1)管理片面性。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不同,所以很难对每个学生都因材施教。也不能全面兼顾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造成一种片面人才观。2)管理内容缺乏系统化。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德育关键期,班主任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导有很大作用,班主任通过自己对班级的管理从而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行,作为班主任并没有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从小抓起,而是偏于技巧和智能的培养,所以班级管理呈现出缺乏系统化趋势。3)管理方式死板。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并没有做实做细,而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处理班级管理问题时,偏重于条规纪律,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所以班级管理中难以形成学生探索精神以及创造和实践能力,导致班级管理缺乏灵活性。

除此之外,由于班级管理过程中还添加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城乡教学资源不均衡性,城市学校人满为患,教学资源紧张,进而出现较大班级的班额对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重大挑战。在素质教育倡导下,对于学生的教育工作要以说教为主的方式,拒绝打骂学生体罚学生,这使得班主任工作如何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开展,并取得有效管理班级的成果都成为一项巨大的任务。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上已经呈现出复杂性和特殊性。素质教育下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模式,通过对班级管理进行民主化管理,以利于产生和谐的学习气氛,完善的班集体。鉴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进而总结出适合各个地区的班级管理措施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管理意义

1.对学生而言

首先必须明确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小学生在班级中虽然处于主体地位,但是由于其自身发展不成熟,以学生管理为主体的班级极易出现班级管理混乱现象,加之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我约束力不强,这种民主化班级管理模式显然是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随着学生心理和生理年龄的的不断成熟,在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时,学生的理性思维逐渐处于上风,并且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可以进行民主管理班级的尝试。对学生而言,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班级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处所,班级的好坏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敏感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学生而言班级管理觉得了他们的成长。

2.对家长而言

对家长而言,家长能够直接而且客观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的地方就是班级,通过班级来观察学生在学校的社会处境,感知学生的情绪变化。也是通过班级管理才能真实客观的反应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家长通过关注学校发展和班级管理这些外在因素来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而班级管理就是向家长反应情况的第一面窗口。班级管理中也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对学校而言

对学校而言,有规矩自成方圆,学校的管理工作就是通过一个个班级管理构成,呈现立体和谐的校园环境。关注班级管理工作就是关注学校自身发展。可见,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4.对教师而言

对教师而言,教师的更新速度慢,工作时间长并具有示范性作用。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处于领导地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工作。班主任不仅在班级管理工作上既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教师是构成班级管理的核心,对于教师而言,班级管理是每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在经验和工作积累方面有重要意义。 二、班级管理的内涵

(一)内涵

班级管理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在集w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学生的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具体表述为: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根本目的就是实现教育目标,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而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中要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及时纠正,在对学生进行及时关注和引导前提下,促进学生社会心理活动的成熟,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集体生活之中。而班级管理就是这一种大规模的促进学生学习生活进步的学习场所,它的属性一方面是学习场所,另一方面也是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所。

(二)良好班级管理的模式

当今我国班级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1)平行管理2)民主管理3)常规管理4)班级目标管理。在这些管理模式中,较为倡导的是民主管理模式,这也是实行素质教育的下自主学习方式的有力尝试。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级管理的理念落后

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明确认识,并没有意识到其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只是满足于班级管理最低要求,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需求,并没有把班级的各种职能发挥出来。对于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导师身份认识不足,对学生的学习关注只是单单看成主科成绩。

2.班主任与学生关系不平衡

在管理班级时,班主任在与学生的关系处理上关系比较僵硬,没有把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这使得班级管理出现不和谐因素。加之学生对于教师的示范性以及榜样性教育认识不足,极易出现学生和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出现对立局面。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

3.管理方式刻板

管理方式基于传统管理模式,只是通过制定班规和遵守校规来对学生进行管理。一方面管理方式出现刻板现象,另一方那面也会是班级生活出现死板。班级核心凝聚力下降。

4.管理机制不全面

管理机制不全面。由于班级的特殊性质,既要要求其管理机制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外,还要满足学生生活需求。在实际班级管理中就会出现管理方面的漏洞以至于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小学班级管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对于小学班级班级的问题分析时,首先要明确班级管理中都有哪些因素参与了班级管理工作。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班主任老师、学生以及学校。其中班主任老师是班级管理的领导者,而学生则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学校则是班级管理的有力监督者。

教师方面

1.教师性别差异

教师的性别差异是出现班级管理混乱的原因之一,有关数据的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男教师对于班级管理的管控力度和方式没有女老师好,这是由于性别差异,女性老师在对班级管理工作上的态度和方式方法更能贴近学生心理。学生可以尽快产生对班主任的依赖感和信任感。

2.教师年龄差别

班级管理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经历和生活经历,对于班级管理的工作的处理上,教师的年龄也决定了其班级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年龄较大的老师,学生心中产生亲昵感,而年龄大的班主任,对于班级的管理上更能够彰显松弛有度的原则,可以弹性管理,做到因人管理使管理工作能够合理有序展开。

3.教师知识水平

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能力决定其眼界的开阔程度,对于班级管理尤其是对学生学习和智力开发上,教师的知识水平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一定要认识教育心理学在指导班主任工作上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好的行为要给与积极强化,对于学生的坏行为必须给予及时制止以及纠正。

4.教师管理方法

对于班级管理的方法运用上,教师管理方法主要基于班主任的性格和教学特点而定。所以教师的性格和教学特点不同,班级管理的方法也就千人千面,不能逐个论优劣。

5.教师心态异化

班主任的工作繁重且对班主任的身心和体力要求较高。在超强工作压力下,教师极易出现心态异化,也就是心情的烦躁和行为的粗暴情况。这也是出现班级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学生方面

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参加者和执行者。在班级管理上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是c认识学生心理和生理特质不清而造成。

学生心理和生理年龄不同化

尤其是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定要依据小学生的心理阶段和特征而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该阶段的小学生心智不成熟,没有标准的是非观,心理和生理都没有进入的一个稳定时期,注意力不集中,缺少团队意识。班级管理一方面要求学生的配合和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天性使然所以也要求对其进行疏导管理。

学校和校领导方面

学校和校领导是班级管理的有力监督者,同样也是造成班级管理问题的因素之一。

6.班级班额不限制

学校在班级人数的核定和控制学生人员流动上,出现松懈情况。人为增加了教师的班级管理任务。增加班级的班额提高班级管理的标准。这些都造成了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上的过粗过急。

7.对于班主任工作要求过于形式化

学校对于班级管理的标准太过形式化,如果班级管理过于表面化是不利于一个班级的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也会造成班主任工作急于求成和雨过地皮湿的现象。久而久之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呈现常态化病态。

四、班级管理具体措施

基于以上班级管理的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所以在管理班级方面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确立正确的班级管理理念

首先要形成正确和核心的班级管理理念,无论是班级管理模式的民主型还是权威型还是专制型,只要能够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就是可行的。班级管理的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只有在班级管理理念上确立中心思想,才能够制定合乎学生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

(二)使用新的管理班级的手段

在管理班级手段应用上,一定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管理手段。例如:在对班级后进生的管理上,班主任要找到学生自身闪光点和问题的症结,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教育工作。用班级集体的力量对后进生进行感召,力求其能够融入班级集体。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适度可以引入民主管理模式,通过创设班级干部和学习小组来解决班级管理问题,在班主任的支持下形成班级自己的核心集体,对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三)健全班级管理的机制

健全班级管理机制首先要完善班集体领导班子,促进班级形成统一的班级意识。在制定管理条例使,在坚持校例的前提下进行班级条例的创设,形成在班级条例下人人平等的公平机制。

(四)提升班主任的待遇

鉴于班主任的任务量的情况,要领导在逐步提升教师管理班级水平的前提下,对班主任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在职称评定和教育深造上给予一定优势,提升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加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

班主任工作性质决定其必须和学生家长进行及时沟通,进而反馈学生学习生活信息,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如建立微信和QQ群的方式建立班主任与家长的及时长效沟通机制。将班级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家长和班级主任的共同管理之下。

结束语

正是由于我国实行班级授课制所以对于班级管理工作要格外重视,在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许多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了解班级管理工作的概念和特性,只有在了解班级管理的特性后,加强学生、教师、学校以及家长沟通后将班级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共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新方法。

作者简介:刘小卫(1976-),女(汉族),湖南耒阳市,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学一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杜琳琳.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4.

[2]周敬慧.高校大学生学业指导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4.

[3]韩静.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