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研究方式范文

科学研究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研究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研究方式

第1篇:科学研究方式范文

[论文关键词]教育科学 量化研究 文献研究 思辨研究 质化研究

教育学科理论和体系的建构,依然是今天教育研究者的一项重要使命。教育学学科界限的模糊性,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则是教育科学理论建构的根本有效路径。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及其分类

如果将教育学科归为社会科学范畴的话,那么,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即量化研究、质化研究和文献研究方法,理应成为教育学科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和手段。而思辨研究依然会是教育学科研究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因为教育研究者面对的是一个有意义的、价值关涉的教育世界,教育学科所蕴含着的人文精神和人性特质,使它与人文科学有着天然的联系。

因此,教育科学研究方可归纳为四大基本类别:量化研究方法(实验法、定量调查法、数理分析和测验等)、质化研究(人类学方法、定性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思辨方法(注重纯粹的逻辑推理的一种哲学思辨)。虽然,量化研究与文献研究、定性调查法等一样,都具有一定的科学属性,具有可积累性、可修正性等特征;都强调对资料数据的科学收集和有效占有,通过严密可靠的数据资料为寻求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和科学性结论提供必要的事实和依据(当然,量化研究通过观察、调查和测量所得出的相关数据属于第一手资料,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中的数据则主要来自于文本,属于第二手资料),但由于研究技术、手段、方法的差异性,决定了它们属于不同的研究方法类型。

二、量化研究的广泛使用是教育科学研究日趋成熟精细的标志

广义上的实证研究包含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学者张红霞认为,实证研究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比如,个案研究如果能把每一步操作都详细地记录下来,就可以认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重复性。而我们这里所指的量化研究属于狭义上的实证性研究,即主要以实验、调查、测验和数理分析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的实证性研究。实证性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一种研究范式,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主张从经验人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

20世纪初,德国学者梅依曼和拉伊力倡把教育研究从哲学思辨传统中脱离出来,走科学化、实验化的路径,要求通过科学的验证来发现和陈述事实,提出只有通过实验与观察,在有意识地简化要素条件下研究教育现象中各种复杂的因果关系,教育学才能成为一门科学。

一个多世纪以来,社会科学的各种理论、方法与技术蓬勃发展,研究方法日趋精细,并陆续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促使教育研究呈现出不同的取向和形态。从西方教育科学的发展历程看,教育科学对实证研究方法的借鉴、吸收是其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教育研究者通过对教育实践中各种数据的调查、分析,通过对文献研究、质化研究、思辨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对教育实践中的众多实然问题给予问答,并进行了理论上的有益探索。

以教育管理学的发展为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教育管理理论的兴起,教育管理科学论成为美国教育管理研究的一个主流性理论学派。“教育管理科学论将自身奠基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基础上,强调教育管理研究立场的价值无涉,强调教育科学理论的描述、解释和预测功能,强调教育科学理论的可应用性、可操作性,强调量化研究,重视测量、数据统计,强调观察、实验的重要性,偏爱用图标和模型说明问题”。尽管教育管理科学论在20世纪70年代后遭到了教育管理主观论和价值论的挑战,然而,纵观今天美国和欧洲的教育研究,量化研究方法依然占据着研究方法的重要地位。

马尔科姆·泰勒在分析了欧洲2000年出版的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17种英文高等教育专业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后得出结论: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占主导的只有三类研究方法,分别是:文献分析(37%)、多变量分析(26%)以及访谈(17%),这三种研究方法占到文章数的80%之多,即文献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质化研究分别占据了发表文章的37%、26%和17%。马尔科姆还认为,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在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像文献评论、问卷调查和访谈这些方法都非常普遍。

从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看,国内主要教育类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大多是马尔科姆所指的诸如概念分析、批判和现象学等思辨类型的研究方法,而关于量化研究方面的文章内容比较单一,比如,调查问卷类文章主题主要集中在学生经验方面,诸如大学生就业、创业、学习等。有学者在分析《教育研究》所发表的文章后指出,它共登载的165篇研究论文中,主要以思辨、历史文献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完成的论文为主,占86.7%,其中思辨类论文达115篇,又占有绝对优势(70%)。采用“定量方法”或自然科学方法完成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和数理分析研究论文共计22篇,仅占13.3%。

三、量化研究的运用与效用范围

在教育领域中,量化研究要求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立各种关系变量,通过概率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使用经过检测的标准化工具和程序采集数据,同时将事物在某一时刻凝固起来,对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建立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必要时使用实验干预手段对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进而检验某种关于事物客观规律的理论假设。在研究过程中极力排除研究者本人对研究的影响,尽量做到价值中立。由于量化研究所具有的客观性,以及具有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等特征,它在宏观研究、因果分析、规律性和趋势性问题的分析、描述、预测及验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马尔科姆对高等教育文章研究方法特点的总结看,采用量化研究的文章主要集中在系统政策、课程设计、高等教育评估和评价、学生经验等研究层面和主题方面,关于教学质量、院校管理等研究则较多采取了混合研究方法。由此可见,教育科学中的量化研究适用于下述研究。(1)适合于宏观研究。即比较适合于教育政策、教育规划和教育预测方面的研究,适合在宏观层面上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趋势性的特征预测,通过教育现象的平均情况和抽样总体的代表性,以求发现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2)适合于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的因果分析和相关分析,发现趋势性的因果规律和相关规律。例如,研究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与GDP之间的数量关系、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等。(3)适合于课程改革、教育评估和评价、学生发展等方面的评价、描述和预测性研究。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将数据加以分析和归纳,发现和推断具有代表性的、可推广的特征和模型。(4)能够证实或证伪已形成的理论假设,并不断地修改或完善已有的理论假设。比如,学习心理领域的许多理论就是通过验证或证伪方法发展起来的。

信度和效度是关系到量化研究结论准确和普遍意义的关键性要素,而无论是观察、实验、测量、数据统计,还是用图标和模型说明问题,其设计和研究难度都比较大,对研究者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因此,研究者除了需要具有严谨规范的求实精神、较强的演绎归纳分析能力外,还需要对研究问题能够给予合理假设,需要具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字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研究者不仅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样本或者选题值得进行大样本调查,同时在问卷设计、样本选择、信度和效度检验、分析工具、分析深度、合作沟通等诸多方面都应具备科学的态度和较高的专业水准。

四、基化研究的优缺点辨析

实际上,教育科学中的量化研究虽然强调事物的“量化”,即通过对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而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但其根本意义依然在于寻求一种规律性认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只是量化研究更追求和强调科学的程序、手段和步骤,依靠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和相关关系进行调查、测量、计算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一定把握。一般来讲,在研究阶段上、对问题的认识程度上,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更高阶段。从这个意义上看,量化研究方法有以下优点。(1)量化研究方法符合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教育研究可以定义为对数据(用于分析和研究的各种数字、文字、图象或其他形式的资源)的系统收集和分析,其目的是对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概括、预测、干预和说明。”(2)量化研究有利于数据资料的有效积累,有利于对研究问题的深度解决,有利于克服教育研究中的主观性和各种偏见。如果我们想对大学的教学改革评头论足,必须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型大学和普通大学的教学现状,否则难以令人信服,而这很难通过思辨或文献等方法来完成目的。大学教学的实际状况和学生对教学质量的真实想法,只有通过问卷调查等量化研究方法才能够真实地得以反映。以张红霞、曲铭峰的《研究型大学与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差异及启示——基于全国72所高校的问卷调查》为例,该文章通过对研究型大学与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差异性的问卷调查,通过大量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客观真实地为我们揭示了不同类型高校的大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情况和影响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其得出的结论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研究型大学(北大、清华除外)的教学质量问题普遍严重;教学经费不足是质量问题的首要原因。由于研究者客观中立的研究立场和科学求实的科学态度,由于问卷内容的严谨规范和数据资料的真实可靠,尽管结论令人意外,但却很难否认该结论的真实性。(3)量化研究能够通过清晰易懂的图表、数字或简短的文字说明事实、实质和趋势。比如,马丁·特罗通过相关数字对高等教育精英阶段、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15%以上)和普及化阶段(50%)作出了科学论段,形象说明了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数字特征。

量化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量化研究除了对研究者的技术性有较高要求外,还需要研究者秉持一种客观中立的立场,尽量坚持价值与事实的适度分离。但是,当研究者因某些原因想用自己的研究支持某种观点时,就有可能产生偏见,这势必会影响结论的真实性。虽然研究者应坚持价值无涉这一原则,但真正将价值与事实分离却很难做到。(2)作为量化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问卷调查法,其抽样误差总会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使研究的总体效度受到影响。问卷调查和结果往往会受到经费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而且,大多数问卷往往比较浅显,不能深入到引出应答者真实意见和情感,也就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一文为例,研究的主题是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的调查,但调查的人群却只有在校大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反映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创业意向与家庭背景关系、大学生赞成创业或不赞成创业原因、大学生创业知识等问题方面,而有些结论与问题内容不构成必然关系。比如,结论对策中的“政府应优化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与问卷内容无法呼应。(3)基于访谈法的量化研究结果的效度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访谈者的观察能力、反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4)发现趋势性的因果规律和相关规律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研究者在对复杂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的因果分析和相关分析时,不同变量的选择会对结论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如政策等变量因素在实证研究和数据预测中很难得以体现。预测与实际的不符使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对宏观预测的科学性提出质疑。比如,关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预测方面,20世纪90年代相关实证性预测文章对我国2010年的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的最大胆的预测也没有超出1000万人,而2008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已经超过2 700万人。在对教育现象的相关分析中,有些相关分析显得比较牵强,令人难以认同。有时从一项相关研究的结果中获得有关原因和结果的推论是困难的。当变量A和B相关时,研究者不能明确地推断出是A引起B,还是A和B是由第三个变量C引起的。

第2篇:科学研究方式范文

关键词 工科院校 产学研 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4.6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

Enterprise-School-Research Cooperation Model

GUAN Tianru, HUANG Bin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Jiangsu 211106)

Abstract The status and rol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paper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contents of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enterprise-school-research cooperation, the importance of cooperation model, and summarized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presence of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 enterprise-school-research cooperation.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llege; enterprise-school-research; cooperation mode

1 产学研合作内容及重要性

产学研合作作为一个概念在最近的20年得到人们广泛关注。产学研从字面上分析可理解为:“产”指产业实体,如企业;“学”指高等院校;“研”指科研机构、院所。产学研合作是指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担风险、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开展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服务咨询、人才培养等活动。

工科院校培养人才主要是面向工厂、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则是工科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工科院校急需走出一条适合院校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产学研合作之路。不仅可以为社会输送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更能够拓宽工科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工科院校拓宽经费渠道,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途径。

2 地方工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指,参与合作教育的各利益主体,高校、企业、政府等多个要素之间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和功能的系统,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范式。在国内,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划分方式有很多,本文按照合作主体发挥作用的不同来分类,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型。

2.1 政府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技术创新是产学研合作的主要目的,而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即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而制度创新的主体是政府。在一些发达国家都意识到了政府在科技进步中的作用,广泛采用“官、产、学、研”的合作形式。

政府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指由政府组织的一种为解决经济、科技发展中的关键或重大问题的联合行动,其主要特征:由政府搭建平台、财政出资,多渠道筹集资金,提供初始经费,主要支持符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项目。典型的项目有:火炬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攀登计划等,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技术和产业发展。

2.2 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指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程中,以企业为重心开展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科学研究,实现科技活动与经济活动的有机结合。企业既是研究的主体又是生产的主体。研究表明,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优点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目标来规划研发工作,以确保产学研合作取得较高的回报。如果缺少企业的参与,既使科研院所和高校拥有很强的能力进行项目开发和技术攻关,最终还是不能实现该项目的经济价值。同时,企业主导型合作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1)企业里研究人员较少,缺少配套的研究开发机构,创新能力较弱。(2)受国外技术影响,过分依赖引进技术。

在国内,企业还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但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正在由“技术攻关式”的短期合作模式,逐步过渡、发展到建设联合实验室、共建经济实体和共建研发中心等更高层次和更稳定的合作关系。这种长期合作模式从企业的自身需求出发,能够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切实提高科技转化成果。

2.3 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中角色和作用是一致的,以高校与科研院所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以高校或科研院所为重心,通过自建技术转移中心或自办实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和内部资源调配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和产业化。高校和科研院所因其具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实力和生产实力,既是生产主体也是科研主体。

随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社会服务功能日益突出,科技创新活动与经济利益结合更加明显,这一契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和利用。在国内,创办中试基地、大学生科技园是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型合作模式的主要方式,并逐渐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的搭建有助于资源共享,对提升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3 地方工科院校产学研合作主要存在问题

3.1 产学研合作形式单一

从整体看,地方工科院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通常规模小、周期短、层次低,多为课题组或个人与企业合作,形式较单一。缺乏大团队的长期紧密合作,大多数地方工科院校产学研合作主要还是停留在委托或合作开发、技术转让等较低层次上,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共建经济实体等高层次的合作还比较少。

3.2 运行机制不健全

从体制上,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缺乏统一的领导管理机制,导致信息的时效性大打折扣,此外我国的科研、生产体制分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科研人员流动大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到时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从利益机制上,产学研合作本身是互惠互利的市场交易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涉及知识产权的归属等问题,没有合理的机制保障双方利益。

4 产学研合作实践体会

笔者所在学院的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主要以科研-产品-合作为主要合作模式。通过这一模式结合,攻关企业中的技术难题,提升高校的科研实力,达到这一模式与企业结合,针对性强,大大提升科研效率,使三方人员均有提高。

4.1 与企业合作是产学研合作的基础

长期以来,笔者所在学院一直与江苏太仓的多家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资源共享形成了强强联合的研究团队,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高校与企业结合共同申报科研项目,既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又有生产设备及资金保障。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为高校的学生提供了科研的实践条件。

4.2 创新实践能力是产学研合作的根本

笔者所在的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根据材料行业发展需求制定了5个基本课程体系平台,包括: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学科拓展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不同的课程平台体系,为产学研合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实践能力培养。

同时,学院还鼓励本科生申报各项科技创新项目,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实现了科学与人文教育结合,通识与专业教育结合,有力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学生通过实践能力培养平台,深入材料行业的各企业参观实习,切实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韩毅瞳.工科院校发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17-19.

[2] 王文岩,孙福全,申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特征及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08(5):37-40.

[3] 沈永良.地方综合性大学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31-55.

第3篇:科学研究方式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测量;实践教学;教学改革;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099-02

一、《房地产测量》课程概述

《房地产测量》是运用测绘仪器、测绘技术、测绘手段来测定房屋、土地及其房地产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位置、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的专业测绘。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常用测量仪器的性能、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控制测量及大比例尺地形测量的基本方法,熟悉地形图的应用,了解房地产测量的基本方法。并能完成房地产平面控制测量、房地产调查、房地产要素测量、房地产图的绘制、房地产面积的计算与分摊、房地产图补测修测及测量成果管理等。本课程可使学生在基本测量方法、仪器操作技能、房地产测绘及应用等方面得到训练,为解决房地产建设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各阶段中有关测量的问题打下基础,为其专业服务。《房地产测量》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高程、水平角、竖直角、距离的观测方法,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处理方法,房地产控制测量,房地产调查、房地产要素测量、房地产图的绘制、房地产面积的计算与分摊等基本方法。房地产测量课程培养学生具有测量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房地产测量的基本方法及地籍图的识读与使用,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教学要求是教学内容要“精”,要有“代表性”、“时代性”和“现实性”,以“点”带“面”,让学生较全面地熟悉和了解房地产估价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解房地产价格规律和影响因素,掌握其估价的基本内容和估价方法。在基本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达到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目的。

二、《房地产测量》课程的实践特征

《房地产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测量学的实践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仪器基本构造及操作方法和高程测量方法、水平角度测量方法、距离测量的方法、高程测设方法、水平角度测设方法、距离测设的方法,还应当具有自主学习新技能,具有责任心,能自主完成工作岗位任务,具有分析能力,善于创新和总结经验,能灵活处理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特殊情况,具备施工现场协调能力,具有合作精神和管理协调能力,善于沟通,豁达、诚信、团结、乐于助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能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因此,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到考试措施,对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将进行改革,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学过程新模式。以房地产测量的教学方法看,走出单纯的知识教育的怪圈,克服满堂灌,过多“填鸭式”,较少启发式的弊端;解决只教确定的结论,不讲未完的探索,教学内容陈旧,教学与科研脱离的问题。

1.教学方法改革。房地产测量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最终掌握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实用的测量方法。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从知识更新速度快,新成果、新学科激增的时代特征出发,在房地产测量课教学中广纳最新成果。努力使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房地产测量课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理念,尝试、总结、创用多种新的教学方法。(1)指导探索法。指导探索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培养学生研究、解决新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把科研过程引入教学过程,把学科前沿的状况引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科研意识、探索未知的情趣和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教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的能力。(2)操作运用法。操作运用法是指在教学中密切联系评估实际,指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尝试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动手的习惯,训练他们对实际问题的敏锐性和对尝试操作的积极性,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和训练能力素质。由理论到实践有一定的距离,要经历一个“传授操作―指导操作―独立操作”的过程。当学生离开校门,成为独立的实际工作者的时候,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顺势成才。(3)鼓励性评价教学法。鼓励性评价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中更加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向多样化发展。在房地产测量课程的学习中,对学生好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肯定他们在参与中所体现出的创新想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增强了自信心。(4)启发问疑法。启发问疑法是根据启发式原则,设置难易适度的问题向学生发问,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它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既不要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便可以脱口而答,也不要过深过难,一下子把学生难倒,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能,经过创造性思考,能够自行找到答案。许多问题不一定要求学生回答或马上回答,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其创意,随着教学过程的进展,答案会自然而然地显现,或教师讲授到即将水到渠成时再要求学生做出回答。启发问疑法的目的不仅在于加深理解所学原理,更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加强实践环节,开展实训。房地产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就容易理论脱离实际,降低理论的可信度,也不可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必须密切与测量实际的联系。第一,组织教师参与实际的房地产测量业务;第二,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测量项目;第三,建立实践基地,通过学院与有测量业务的估价所及其他行业结成互助体,组织学生到实地实习。本着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为目标,房地产测量实训主要开设了演示性实训、设计性实训和验证性实训,属于一门测量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课程,是测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堂实习也巩固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密切联系房地产测量实践和学生实际,加大学生动脑、口、手的实践,组织学生开展和参与实例测量,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训任务包括初步掌握角度测量、水准测量、距离测量等内容的工作顺序和方法;掌握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经纬仪的使用方法,熟悉角度、高程的测定方法;了解全站仪、GPS、测距仪等先进测绘仪器的操作方法。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地设计能力,使学生运用测量学的理论知识,根据实地的地形情况,按照不同的测量要求,设计测量方案,运用测量手段完成实习任务,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标准。通过实训,可以使学生巩固其所学书本知识,强化其仪器操作技能,使其对角度测量、水准测量、房产测量等内容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通过实训,使学生拓宽视野,巩固和运用理论知识,提高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劳动观念、敬业精神、创新和创业意识,努力实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增强学生对于国情、社会和学科专业背景的了解。

3.考试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课程设计成绩指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布置的一定区域的土地基准地价测量作业,并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评定的成绩,成绩评定的内容包括资料的丰富程度、准确性;方法选择的正确性;报告格式的规范性;图件有无与运用的合理性;报告撰写工作量。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平时所学的知识能应用于实践,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增加实际工作的技能。

4.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在现代社会,学习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一个比读书、上课大得多的概念;学习的方式也日趋多元,包括接受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要转变单纯的接收式学习方式,将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引入到我们的学习活动中来,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学习新方式。

参考文献:

[1]洪波.地籍与房产测量[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0.

[2]周惠群,杨晓杰,宋丽瑛.“1234”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

[3]徐宇飞,张东明,马娟.工学结合模式下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

第4篇:科学研究方式范文

关键词:工科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高校

作者简介:魏安静(1976-),女,安徽舒城人,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电气传动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实验师;凤权(1975-),男,安徽舒城人,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副教授。(安徽 芜湖 2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jyxm289)、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KJ2012B0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60-02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工科院校培养的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是否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是社会衡量工程技术类人才的重要标准,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开放式实验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验证性教学模式,让学生相对独立地完成实验任务,具有研究性和创造性,其重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激情,彰显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工科院校实验教学的现状

自从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来,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但目前依旧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更新快,但使用效率低

随着国家加大对高校的投入,诸如高校发展“提升计划”、“扶持计划”的实施,实验室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而这种建设主要体现在实验设备的更新方面。购买的设备自动化程度越高,学生动手的机会就越少,有的设备是高度集成化,学生只看到精致的外表,根本不知道仪器的结构、原理及运行过程。[1,2]有的实验室为了防止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损坏,严格限制学生使用,甚至束之高阁,把买来的设备当做了装饰品。

2.在实验时间上已经开放,但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导

很多高校在实验教学规定中都明确要求实验室要有一定的开放次数和开放时间,却没有规定其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偌大的实验室,只有个别人在做实验,或者有的学生去了实验室但却没有目的性,没有实验前的精心准备和教师有效指导,甚至有的学生只是为了获得学分去做实验,这都是在耗费资源。

3.没有形成完整而相对独立的体系,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体来说,目前实践教学仍然依附于理论教学,处于从属地位,这不利于独立开展实验和培养创新人才,使师生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同时影响了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地位和个人发展,进而影响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这些问题将阻碍高校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影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原则

1.确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思想观念

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教授说:“实验室是学校的半壁江山。”特别是工科院校的实验室,在高校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它是学校教学、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和载体。只有在观念上足够的重视实践教学,才能最终使开放式实验教学成为现实。

2.确立以学生为实验主体,以教师为辅导的师生关系

开放式实验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实践性环节,为更好地发挥开放式实验室大平台的作用,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要确保学生始终处于主置,而实验教师则处于为实验教学服务的主导位置。

3.确立培养学生工程应用思维,训练实际动手能力的实验目标

作为工科院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实验内容的合理设计,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工程应用能力,为成为水平卓越的工程师打下基础。[3,4]

三、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

1.构建多级实验体系,对研究性实验采用灵活合理的考核方式

实行开放式教学不能一味地强调创新和研究,还要遵循本科教学规律,要从基础开始,逐步提高,构建多级的实验教学新系。

首先,以传统讲授为主的基础性实验。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大多具有验证性,通过实验去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以讲解、演示、模仿为主。

其次,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实验技能来分析、处理问题,达到对知识、仪器与技能的综合运用,培养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综合性实验室是进入设计性实验的准备阶段。

再次,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一些有利于启发思维、有应用价值的实验课题,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最终完成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方法、实验设备、测试条件等多方面进行系统训练,初步具备独立开展实验的能力。

最后,研究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可以从多渠道获得课题,内容具有创造性,这就要求学生对课题进行系统分析,拿出合理的研究方案,并开展尝试性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再反馈到方案中,对其进行再调整,最终得出研究结论。[5]

需要注意的是,对研究性实验需要有合理的考核方式。研究并非实现预期目标就是取得成功,因为研究性实验客观上存在着短时间解决不了问题的可能性。在认真细致地开展实验以后,即使没有得到预期成果,只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即可。万不可为“实现”预期目标而弄虚作假,这样不利于养成认真严谨的科研作风。

2.多渠道设立课题,全方位融入实践教学环节

开放式实验课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设立,结合当前大学生科研活动的现状,可以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设立课题的重点渠道。

(1)各类专业科技竞赛活动。如今,针对大学生的各项科技活动开展的颇为丰富,校园里也因此组建了很多科研兴趣小组,他们需要利用开放式实验室去参加各项科研活动或科技比赛,如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仿真大赛等。学生根据科技活动的要求,自行拟定课题,结合实验室的现有条件,联系相应实验室和指导教师开展实验活动。

(2)实验室开放课题。这种课题可以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形式,或者是教师的科研项目派生的子课题形式。通过实验中心定期公布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吸收部分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通过这种形式,也可以部分解决科研活动中的经费需求。

(3)毕业设计。作为工科院校,毕业设计的选题要以结合生产实际为主,辅以科研任务。设计内容要有足够的深度,使学生达到本专业基本功的训练。以安徽工程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毕业设计的内容主要分为设计型和论文型两种。设计型的毕业设计一般结合生产实际,针对某电气设备进行控制电路和控制程序的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思想、程序流程、电路图和实验结果等,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并提交设计的电路图或电路板。论文型的选题主要针对即将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生,为他们的再深造奠定一定的科研基础。[6]

3.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除了良好的实验设备条件和科学的实验管理外,还要配备一支稳定而优秀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当前有些学校把实验教师列为教辅人员,并且在岗位上称之为“实验员”,根本没有体现出“半壁江山”的重要性。在人才引进、在职培养、待遇分配、职称评定等多方面都或多或少没有得到应有的对待。最终导致人才流失,师资缺乏。[7]

开放式实验室的实验内容繁多,涉及的领域广,对实验指导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自身努力外,学校还需要采取外出进修和短期培训的方式,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在人员编制上,要考虑开放式实验室的工作量的大幅增加,还可以在固定人员编制基础上聘请兼职导师;同时确立实验教师应有的地位及相应的经济待遇,吸引高水平的人员到实验工作岗位上。

当然,在实验教师的职称评定方面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例如,实验系列的教师最高只能评为高级实验师,其级别及待遇相当于副教授。职称晋升是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实验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众所周知,实验室很多工作都是基础性、重复性的,他们付出的很多,但相对专职的科研或教学岗位来说独立申请课题的机会较少,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少,增加了提职晋升的难度。为此,可以考虑将实验教师在开放式实验室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效列入职称考核指标,并设立实验系列的正高级岗位(相当于正教授岗位),使得他们通过努力享受正教授待遇成为可能。

四、结束语

在工科院校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但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在诸多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形成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新模式,进而使先进的实验设备、密集的智力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培养具有较强的开创精神和良好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的工科毕业生。另外,今后的开放还可以进一步拓展,逐步面向校外开放,满足社会需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魏安静.工科院校实施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6,(6):123-125.

[2]李宏才,闫清东,王伟达.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2):210-214.

[3]窦新华,谢鸿,王华丽.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123.

[4]章新友.关于高校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2004,(6):30-31.

[5]张天菊.高校实验室全面开放的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7-69.

第5篇:科学研究方式范文

近代科学强调科学方法对于科学理论的创立、发展的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史一再论证,没有某种科学方法及其指导下的研究规则、实验设计,科学理论是不会产生的,也将难于有效地发挥理论知识的功能、作用。科学方法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物理认识活动的中介,是连接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的纽带,处于物理学的核心地位。因此,加强科学方法教育的力度,拓宽科学方法教育的渠道,是每一位物理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物理学史由于其特殊性,其中体现或隐藏的科学方法比比皆是、随手捡来,可以说物理学史是蕴藏科学方法的宝库,这个宝库不挖掘、不利用,实是浪费可惜。可见,利用物理学史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是一条可开发的新途径。

一、物理学史教学中开发科学方法教育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史料,显化科学方法

教材中物理学史内容,大多为陈述性介绍,科学方法隐藏于其中没有明确显现出来,教师有可能对科学方法教育认识不够全面,很少注意到物理学史中科学方法教育的素材,或者缺乏对科学方法教育内容的挖掘。从学生的角度讲,他们意识不到物理学史中的科学方法及其重要性,从而错过了学习科学方法的良好机会,导致“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虚化。

显性教育观认为,只有像物理知识教育那样,明确地向学生讲解科学方法的内容,指出科学方法的名称,传授有关该方法的知识,揭示方法的形式、操作过程、说明原理,使学生处于有意识地接受科学方法的状态,就能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但教师需要深入挖掘物理学史中隐含的科学方法,对教材史料部分内容作适当补充、拓展,制定可行的目标要求及达标方法,明确教学的重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因材施教。这样,教师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教师既教给学生物理学史知识,又教给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教学效果一定会好。

如高中“自由落体运动”一节教学。历史上,伽利略首先通过佯谬的思想实验,否定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结论;然后运用数学工具得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一常量;进而用斜槽实验验证物体从光滑斜面的下滑运动符合等于常量的规律;最后将斜面实验推广,得出结论:落体运动是匀加速运动。伽利略通过长期的实验研究,观察到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轻重不一的物体的下落情况,伽利略认为自然界“总是习惯于运用某种最简单和最容易的手段”。这一哲学思考,使他大胆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运动,他的关于落体的一切研究是为了确证这一猜想,他的斜槽实验也是为此验证的。伽利略开创的观察实验、逻辑论证与数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极大地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他对运动理论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可总结为:

(二)追寻科学家足迹,渲染科学方法

物理学史教学中,仅仅局限于“蜻蜓点水”式的显化科学方法,实践证明引不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教学效果不会好。教学中适时适度地介绍具体的相关的科学方法的本质涵义,如何应用,需注意什么,起到什么作用,使学生逐步了解体会科学方法的涵义和作用,并进行恰当的渲染烘托,使学生明确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科学活动孕育出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反过来助推了科学的发现,应用了科学方法获得成功是科学家的鲜明特征。

渲染科学方法的功能还在于对学生的启发,通过对科学方法的不断了解、积累和熟练,使学生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养成科学作风,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贯穿于自己终生的工作方法之中。这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即从长远看,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例如在“星星的运动”教学中,教师先介绍哥白尼创立日心说的物理史事,再介绍哥白尼创立日心说采用的假设—演绎的方法。说明这是许多科学家进行科学创新时常用的科学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有时甚至是少量的经验事实提出试探性猜想,进行论证,从而形成科学假说,然后求助于实验验证。教师通过对假说—演绎方法的具体定义,使学生对其有逐步地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巩固、深化。日心说的提出使人类迈出了认识宇宙历程中最艰难而重要的一步,这不仅是石破天惊的伟大创新,而且是近代科学革命的真正开端,体会这个惊世骇俗的理论体系的创立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在科学风暴来临之前,哥白尼的一系列科学思维方法的酝酿过程,正是这些方法促使了人类认识的突发性飞跃,科学方法处在这种飞跃的关节点上。面对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旦超越了自我,获得了某种新奇的思路或方法,一下子抓住了关键,使研究的问题顿悟。教师有意识的营造渲染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方法教育的环境和氛围,通过启发诱导,潜移默化,持之以恒,把科学方法的点点滴滴渗入学生的心田,学生才会对所学科学方法印象深刻,并能逐步体现在对客观世界的反应上。

(三)创造探究情景,体验科学方法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既不是把什么都直接告诉学生,又不是事事都要他们去独立探索,而是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认知情景,对学生的探究进行引导,这种情景包括模拟的科研情景。教师根据一定物理学史的内容,提出一系列符合科学逻辑发展过程的问题,预先计划好要做的观察、实验、讨论、分析和交流等活动程序,让学生追踪当年科学家的发现思路,主动地进行探索,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教师只需必要的点拨或指导,不需过多干涉参与,学生定能有所收获。

英国学者贝尔纳指出“如果学生不能够以某种方式亲自参加科学发现的过程,就绝对无法使他充分了解现有科学知识的全貌”。科学方法体现在科学家的新发现之中,不亲身经历这种探究过程,就很难发现其中的科学方法及关键所在,无法体会某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奥妙之处,每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一次科学方法对学生的“洗礼”过程。

以“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为例,教师如果不通过回顾法拉第十年艰难漫长的求索,无数次的实验,应用猜想、逆向推理和类比等科学方法,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力线思想和场的概念。学生就会认为这么简单的实验,很容易得出结论。为了澄清事实,教学中有必要还原科学家的心路历程,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激励学生追寻科学家的足迹,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的过程。教师可以先启发:法拉第当年先是怎样设想的,后是怎样逐步改进的,以后又是怎样设计的;在充分揭示法拉第思维方法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再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实验的初始设计到逐步完善的操作过程。这样,学生才能领略到实验设计的精妙所在,才能领悟到科学方法的独特之处,也才能感受到法拉第的伟大之处以及科学道路的曲折艰辛,而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和要求的。

(四)应用多媒体手段,丰富科学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物理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在物理学史教学中,恰当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无疑是锦上添花。多媒体不仅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同步、模拟情景和形象逼真等特点,而且资源共享、素材丰富和功能强大等优势,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密集地推出教学内容,多角度、多形式、多方位表达相同的信息。还有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使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有疑问的画面,学生也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习。例如作为补充,我们利用多媒体模拟重演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在播放的过程中,对一些细节如“真空中羽毛和小金属片下落一样快”选用慢镜头播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领悟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进行物理学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可以减轻师生负担,可以弥补教材和教师史料知识的欠缺。

多媒体能够把物理学史中复杂冗长的、抽象的史料知识,或者史料中有的但中学阶段无法进行的一些实验,以简化、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这是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所需要的。例如学生观看视频:模拟卢瑟福的散射实验以至于提出核式结构的过程,观看之余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卢瑟福的散射实验现象以及由实验现象是如何猜想、如何演绎原子内部结构的。这一过程,至少有四方面的优点:一是图文并茂的视频比教师枯燥讲解更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二是通过教师前期的搜集、整理和剪辑等准备工作,使课堂更加紧凑、容量大、逻辑性强;三是通过形象化的模拟实验弥补了无法真实实验的不足;四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让学生尝试猜想、推理原子的内部结构,正是这个过程,为学生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提供了可能。由此可见,借助多媒体进行物理学史和科学方法教育优势明显。

(五)搜集史料习题,强化科学方法

作为学生,物理习题,是知识和方法练兵的一个重要阵地,也是检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途径。我们可以搜集或开发一些以物理学史为背景或素材的例题与习题,尤其要把体现科学家聪明才智的科学方法,融入其中重点考查。通过考查,加深学生对科学方法更深刻的理解,逐步达到灵活应用。也可以把科学家的经典实验设计成比较简单的探究课题,教师指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究思路开展活动,使学生从中领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体会科学家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领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二、物理学史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利用物理学史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要尊重历史,要实事求是。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走过弯路,历经挫折,备受艰辛,一遍遍的思辨,一次次的实验,数十年如一日,最终获得成功。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不能不切实际的过分夸大科学方法的作用,造成学生认为运用了恰当的方法就能解决问题。这种不客观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科学态度、科学作风和科学精神地培养。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白:科学的道路是不平坦的,甚至是极其艰辛的,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要有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失败和挫折是科学研究中的必经之路。其次,一定的物理学史对应相应的科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也不能脱离教材史料内容莫须有讲与史料不沾边的科学方法,那也是不科学的。

(二)适切性原则

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材施教。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弄清楚所有的科学史内容和科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学中物理学史内容的选择、科学方法的渗透均要适切,不宜过繁过难,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重构适宜学生学情的史料知识,挖掘恰当的方法教育素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经历历史”,从而使学生领悟其中应用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教学中,讲多少,讲多深,教师必须有一个整体全局的把握。

(三)渗透性原则

科学方法与其他物理知识不同,它所涉及的不是物质世界本身,而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途径和方式。如果只是从传授科学史的角度进行教学,学生也可能从中学到一些科学方法,但只能是模糊的、零散的,收效甚微。但若在教学过程中,弱化物理学史只讲科学方法,也是不可取的,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因而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一方面注意不要脱离物理学史的学习去另搞一套,另一方面又不能只顾讲物理学史轻视科学方法教育,而是物理学史学习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方法视为物理发展史的脉络和核心。即现在一些教师提倡的“双线并行”的物理学史教学法。

(四)体验性原则

要达到科学方法教育的深层次目标,就要经历必要的强化和训练过程,若停留在体会领悟阶段,学生就不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科学方法解决问题,那么学习科学方法就毫无意义。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其目的也在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研发史学素材,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课题,让学生追寻科学家的足迹,模仿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亲身体验一系列的思考、设计、实验、分析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知、思考、动手,最重要的是遇到困难时,不气馁,不放弃,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深刻领会并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的科学方法。

(五)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6篇:科学研究方式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四法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092-02

《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寻找、选择一种适当的方法。所以,我们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先想好、选择好实验的方法,再动手实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总结了指导学生探究的四种方法:“自学课本法、引导设计法、仪器提示法、放手实验法”。

一、自学课本法

自学课本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中的实验提示,理解实验提示部分词语的意思和语句所表述的意思;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制定出一个小组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的方法。学生自学课本,能立即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学生通过自学课本,靠自己的智慧解决了新问题,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类课文的实验内容简单,学生便于操作,无需教师再引导。如教学教科版科学(下同)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时,学生要探究“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实验,就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第8页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很快就知道实验应怎样做(实验方案),要注意什么事项等,得出实心团的橡皮泥以及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后在水中排开的水量数据。再如教学该单元第5课《浮力》时,学生要“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实验,只要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2~13页的内容,学生交流后就知道应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得出泡沫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数据。

二、引导设计法

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并不等于教师就不管了,教师要发挥课堂组织者和引领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交流和讨论。引导设计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或在全班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小结出一个方案,再根据方案进行实验的方法。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一课时,教者就要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制定一个研究计划。如“100毫升的水是多少?是否用量筒量还是用有刻度的烧杯?食盐又是怎样取?是把一大包盐倒在杯里,还是一份(一勺)儿一份(一勺)儿地加?一份(一勺)是多少?一克、两克还是五克好?是否搅拌……”这些都要让学生充分讨论,理解清楚,然后再制订一个研究计划,学生再根据研究计划进行实验。再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课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空气和液体等物质不一样,空气是看不见的物体,我们怎么知道它的体积有没有变化呢?如果用瓶子装,瓶内的空气体积膨胀,瓶内的空气就会往外挤,我们又看不见空气,怎么办?怎样才能看到瓶内的空气往外跑……”通过研究、交流、讨论等,最后制定出一个可行方案进行实验。

三、仪器提示法

在学生懂得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后,对仪器的操作有了一定的技能,知道一些简单仪器的操作。仪器提示法,就是教师在实验前根据预案,估计学生实验时可能要用到的实验仪器等摆放在实验准备桌上,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要求,选用必要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简单电路》一课时,只要你给每组学生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学生很快就能根据这些材料及实验要求,连接成一个简单电路。如果再给每组学生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学生就能连接成两种电路(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通过比较得出哪种是串联、哪种是并联)。再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时,学生已经知道水、空气等一些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们为学生提供“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和水,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及要求,就知道在加热前,铜球是能够通过铜环的,当用酒精灯加热铜球后,铜球是否还能通过铜环呢?然后用酒精灯加热铜球后试试是否还能通过铜环,结果铜球不能通过铜环了,将铜球放入冷水冷却后又试,铜球又能通过铜环了。(这里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禁止用手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等。)

四、放手实验法

放手实验法(危险实验除外),就是教师在实验前不作任何的提示或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情况,自己进行调整。再根据实验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归纳、小结,从而获得知识、经验、能力或者验证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知识来自于学生亲身实践中,能形成深刻的印象,能确信其可靠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能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而提高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和技能。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一课时,当学生知道怎么样才是溶解后,再做“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这个实验时,你只要提供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等这些材料,学生根据课本及表格内容,自然就知道怎样做这些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交流、归纳、小结出哪些物质在水中溶解了,哪些物质在水中没有溶解。再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电磁铁》一课时,教师只要提供学生大铁钉、导线、大头针、电池、指南针等材料,学生就知道怎样制作电磁铁,接通电源后,大铁钉的两端都会有磁性,会吸引大头针。碰到指南针时,发现钉尖或钉帽会和指南针的南极或北极相吸(电磁铁也有南北两极),再和其他小组同学交流、对比后,就会发现为什么我的电磁铁的钉尖是南极而你的电磁铁的钉尖是北极,原来是我的绕线方向不同(或我的电池接法不同),从而得出电磁铁有南北两极,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导线缠绕方向和电池的接法有关。

总之,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小学科学实验课堂上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指导学生探究“自学课本法、引导设计法、仪器提示法、放手实验法”,可以使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获取知识(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等技能。

参考文献:

第7篇:科学研究方式范文

关键词:现代材料测试方法;研究生教学;教学方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38-03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研究生培养数量与培养质量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中面临的主要矛盾。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生教育的三大目的是知识结构、科学研究与创新精神,其中科研和创新是重点,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新技术、新思想,才能在知识结构、学术思想、科学思维上形成交叉复合效应,才能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使学生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宽厚的知识基础、开阔的学术视野正是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由此可见,系统的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为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湖北大学研究生院立项对现代材料测试方法这门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现代材料测试方法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介绍材料组成、结构和形貌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分析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试验方法、仪器设备及应用。课程内容涉及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热分析以及其他分析测试方法等多种材料分析测试方法与技术,是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多个学科研究生必须掌握的现代分析技术,对研究生后续科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与调整,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以知识结构为主的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须掌握各类现代材料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各类仪器设备的操作过程,了解各类分析技术在材料领域科研中的应用。课程教学目标强调了学生对各类分析技术的基本理论的掌握与理解,对知识的传授与学习过程要求比较高,需要很多的教学时间。

2.以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方式。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进行硕士招生,学生在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差异性较大,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物理学、化学等相关专业。有些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但各专业所学习的内容又不太相同。因此,课程教学内容对每一类材料分析测试技术都从其测试原理、仪器设备到实际应用来介绍,需要的教学时数较多,只能以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教学。

3.以深厚理论基础为主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内容包括了绝大多数的材料分析测试技术,非常繁杂,大部分的课时用于介绍各类测试技术的原理及仪器设备,与本科层次的教学内容只有一些横向扩充,纵向延伸不足,各类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较少,科学方法论及分享科研经历、科研思想等内容则更少。较少的实验教学课时内也只能让学生观摩实验测试过程,学生动手操作设备的机会少。

4.以面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考核方式。上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决定了考核方式是以考试成绩与实验报告为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包括知识结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三个方面,以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对研究生的科研思想、创新能力方面的考核评价比较少。

二、教学改革措施

1.强调知识运用与科研能力的教学目标。随着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B的重视,对研究生课程教学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思,其中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未能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教学方法本科化严重、缺乏培养研究能力的实践环节、缺乏创新思想的启迪等。现代材料测试方法课程以学生本科阶段所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结合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将课程目标定为:理解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类分析测试技术的特点和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各类分析测试技术,了解相关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调整后的教学目标强调了各类分析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对后续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的调整起着指导作用。

2.实践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是为科研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模式的重要阶段,但大多数课程仍然以知识传授为主,对实践环节重视不足,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的提高。为此,现代材料测试方法课程教学将“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方式调整为以“实践为主、讲授为辅”,其中讲授学时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实践教学占三分之二,强化学生实验操作与实际应用能力。在讲授过程中,弱化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等理论性内容,重点介绍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及数据分析,同时介绍该类技术的最新进展,结合教师科研工作,分享科研思想及科学方法。实践教学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学习操作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分析方法的特点;第二部分是根据不同的样品,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运用不同的分析测试方法对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案与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与评价。这种教学方式,可使研究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更有带入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科学思考的习惯,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享科研思想与科学方法的教学内容。常见现代材料测试方法的教材中大多包括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热分析以及其他分析测试方法等内容,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在材料类本科阶段都有涉及。因此,结合学院的科学研究情况,将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已在本科阶段学习过的内容,在课程学习网站中将其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及相关应用等资源列出,以学生自学为主,而课程教学内容以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热分析及电化学分析为主。X射线衍射分析主要包括广角、小角X射线衍射及光电子能谱分析;电子显微分析包括透射、扫描电子显微技术、电子衍射技术以及EDS能谱分析;热分析包括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以及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包括电化学工作站、电化学腐蚀、极化以及交流阻抗分析等。教学内容的精简有利于教师突出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针对性地学习,为研究生下一步的科学研究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虽然有了精简,但相对于很少的讲授学时而言,依然难以全部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因此,建立课程学习网站,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就成为了必然。在课程学习网站中建立了包括课程简介、教学目标与要求、课件、习题、课外资源以及问题讨论区,特别对各类分析方法基础性的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便于学生自学。既有效地减少了课堂讲授任务,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讲授时,要求教师结合自身科研情况,重点介绍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同时分享教师的科研经验和科学方法论。既有利于学生对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与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又有利于研究生科研思想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案例教学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指导、总结与评价,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现代材料测试方法课程的实践教学所采取的案例教学则更进一步,不是提供已有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而是提出目标,让研究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研究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并做交流汇报,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等进行总结与评价。通过对学生亲身实践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能够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化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实现教学互动与教学相长,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现代材料测试方法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研究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常见的、重要的分析方法,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课程实践教学除现场介绍仪器结构及功能、讲解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分析实验数据与结果、指导学生操作过程外,还将学生分组,指定不同的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分析方法对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各小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拟定实验方案,教师审核通过后,研究生自行预约并完成实验,通过对各实验数据的分析,提交检测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讲解。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数据分析等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过程,可加深研究生对各类分析方法原理及特点的理解,提高了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的能力,逐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想和创新精神。

为完成课程教学目标,适应课程教学方式的变化,尤其是实践教学方式的变化,课程教学的工作量大、压力也非常大。针对这一问题,学院对现代材料测试方法课程的教学团队进行了扩充,由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的8位教师组成。各位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科研情况,精心备课,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也有深入的把握,丰富了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对于实践教学的分组指导也能有的放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能准确解答,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率,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5.学习能力与科研能力并重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和必要环节,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监督、激励和导向作用,对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研究生教育的目的与课程教学目标,现代材料测试方法课程的考核内容以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并重、考核方式以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互补的原则进行,具体考核包括基本理论、实验操作、课程论文以及交流汇报四个部分,分别占20%、20%、40%、20%。基本理论的考核内容包括现代材料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侧重于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如闭卷、开卷考试或学习笔记等形式。实验操作的考核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结构与功能、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实验数据的处理等,侧重于知识的理解与动手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主要以上C操作的形式进行。课程论文的考核内容包括文献检索与归纳、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以及论文撰写格式与条理性等,侧重于知识的运用和科研能力的考核,考核形式以提交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交流汇报的考核内容包括汇报材料的制作、汇报过程的逻辑性、语言表达以及答辩过程,侧重于知识和科研思想的论证与表达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以汇报答辩的形式进行。

制定符合教学目标的考核内容并通过多样化的考核形式,不仅检查了研究生对基本理论和知识结构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考核促进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进一步提升,同时,研究生考核成绩反过来对教师教学的完善与提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践反思

通过近三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现代材料测试方法的课程教学各个环节都逐步得到了落实与完善,绝大多数研究生都能达到课程教学目标,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科学研究工作,在有关材料分析技术方面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硕士研究生导师们的肯定,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反映出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重点教学内容相对于多种多样的现代材料测试方法而言还稍显单薄。材料的种类与功能极其繁多,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的进展也日新月异,其分析测试理论涉及多个学科,要完成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材料分析技术与方法的课程教学目标,目前选取的教学内容还是有一定的不足。学院在以后将组织师资或邀请相关专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对一些现代材料分析技术进行介绍,让研究生能够了解更多的现代材料测试方法及其应用。二是实践教学指导的工作量大,教学团队的力量还需增强。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很高,但随着研究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课程教学任务越来越重,尤其是指导分组实践教学的工作量非常大。课程教学团队在今后还将吸纳三、四名教师,使分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保质保量地得到落实,完成课程教学目标,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艳,阳华,钟世安.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重要性之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36-39.

[2]姚莉,刘伟.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36-39.

第8篇:科学研究方式范文

关键词:方剂学;课程;评价;探究式教学

方剂学是中西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重视中医理论知识教学,也结合了西医理论,是中西医学中的必须课程,《方剂学》课程中包含很多的重难点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临床技能,因此,需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来开展教学,下面本文就针对高校《方剂学》课程的探究是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

1 传统方剂学教学存在的弊端

1.1 教学模式死板

《方剂学》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极大的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剂学》传统教学模式,极大的约束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无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方剂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相对较强,但是临床技能运用相对较差,并且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剂学》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单一、死板的不足,往往学生的学习只是单纯的为了应付考试,对知识只是死板的记忆,却并不了解知识的深入内容,这样就会使得方剂学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2 教材落后

我国目前高校所采用的《方剂学》教材其中所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总论和分论两个重点,在教学讲解中,着重强调内科方剂,这样就使得讲解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且我国的方剂学教材在制定的时候,并没有结合当前的临床中西医发展情况,在病例的运用上也较为落后,并没有融入最新的病例,这样就使得我国高校学生所学习的方剂学知识无法有效的运用到临床中,医院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教学教材无法与时俱进,就会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而我国的《方剂学》教材就面临着这种问题,甚至有些高校的方剂学教材中内容的规划也不合理,出现了很多并不适用的教学重点内容,而一些实用的教学内容却并讲解不明,造成了学生综合技能的不足。

1.3 教学评价单一

《方剂学》教学中,考试的形式较为单一,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闭卷考试,而且在考试内容上也偏于理论知识,实践的内容考察较少,而且在考试之前,都存在划重点的现象,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

2 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2.1 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方剂的能力

传统的《方剂学》教学采用的是听讲的教学形式,也就是教师讲课,学生停课的单一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影响到学生临床技能的发挥。而探究式教学则以问题为主,利用探究的形式,以实践活动为契机,打破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以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问答的教学模式下,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使得高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临床技能应用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

2.2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主要是利用一些临床病例来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在通过讨论和探究之后,能够更加的熟悉方剂学中的各种临床知识,从而有效的降低临床中脱节现象的出现和发生几率。在方剂学教学中,病例的列举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实例教学,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在真正的临床实践中,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使得其综合的分析能力得到提升,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发散性临床思维。

2.3 有利于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方剂学》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其也是知识的传递者以及探讨者,探究式教学法,在目的的基础上,设置了相应的教学步骤,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教学的开展,在网络上搜寻相关的方剂学知识点,依据这些知识点来解决方剂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多种渠道来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除了网络还能够利用图书馆以及广播新闻等进行方剂学知识点的积累,从而可以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探究式教学在高校方剂学课程中的应用

3.1 病例设计要精细化

病例是否符合教学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就现阶段的方剂学教学中的病例设计来说,病例在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临床表现都较为明显,而且体征归纳也很具体,因此,高校学生无法依据从病例中获取的信息来进行自身归纳总结能力的提升,另外,就是因为病例中的临床表现相对较为简单,其中的诊断内容也残缺不全,学生无法依据这些内容来掌握方剂学教学中的重点。

一份高质量的病例中,需要包含病人发病的历程以及病人接受治疗的经过,同时在病例中也要突出体现出相应的辩证思想,并且要融入一些用药的过程,高校学生通过这样的病例,可以充分的了解到病人发病的全过程,就如亲身出诊一样,依据其中的辩证思想,来锻炼自身的归纳总结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对方剂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更加的理解,也能够使得学生可以提高对方剂学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病例设计在方剂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高校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就需要对与教学相关的病例进行集中收集,在课堂教学中活用各种相关病例,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利用病例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建立有效的探究式教学内容

在高校《方剂学》教学中,要想能够使得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就需要对教学大纲进行有效的制订和修改,以构建全面的探究式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着重强调方剂的使用方法,突出强调方剂应用的作用,对药物的组合形式以及所能够带来的功效进行科学的讲解,从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得教学的重点可以得到突出,加深学生的记忆。

3.3 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高校方剂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应该将方剂学的考核形式进行多样化的划分,并且依据教学的重点,选取合适的方剂学考核形式。每种考核形式在方剂学教学中都占有不同的比重。在实验课中,考核的次数被分为3次,只有3次试验都通过,才能够算是考核合格。问题是探究式教学法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依据病例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来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对问题进行解决。而针对案例考核也是通过3次的病例分析来进行,依据重点的病例材料或者是相关的视频来进行考核训练,依据病例分析,总结出相关的诊疗过程以及症状特点等。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建立合理的方剂学考核方法以及内容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会使得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更加符合现代高校教学的要求,在《方剂学》教学中,合理的应用探究式教学,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依据探索来进行《方剂学》教学的开展,从而使得高校的《方剂学》教学能够得到长远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正祥.对推进探究式教学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6,(13):44-45.

[2]姚利民.史曼莉.大学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6):64.

第9篇:科学研究方式范文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产学研合作 模式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通过合作可以促进知识转移、企业技术进步、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职能,搞好地方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是促进大学可持续发展,履行其职能的重要手段,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1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

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CD)按照合作关系的紧密度,将产学研合作关系分为7种:一般性研究、非正式合作研究、契约性研究、知识转移与训练计划、参与政府资助的共同研究计划、研发联盟、共同研究中心等。OECD认为,一般性研究只是由企业提供研究资金,而从非正式合作研究到共同研究中心,逐渐使合作研究关系更紧密,以至于最后建立共同的研究机构,通过研究平台来承担更多的科研项目。

我国在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在产学研合作模式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尝试,按照石火学(2000)的观点,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分为以下6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继续工程教育模式、工程研究中心模式、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模式、大学科技园模式。罗焰(2009)总结了以平台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企业为主体、以社会企业为主体三种产学研合作模式。平台企业包括清华科技园、北大科技园等。社会企业涵盖面较广,类型灵活多样。王英俊、丁堑(2005)从产学研合作的动力角度提出了政府主导型、产业牵引型、学研拉动型等三种模式。多数学者认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国际来看,美、日、英、法、德等发达国家通过制定科技发展计划,引导和促进了本国企业的技术进步。我国也通过大量科技创新计划重点支持战略新兴产业、高科技企业、中小企业的研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深化科技创新体制的突破口,是提升国家整体创新实力的基础。

2 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应用分析

2.1 广东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

2.1.1 政府主导的“一省两部”模式

2005年,广东省和科技部、教育部签署协议,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三方建立了常设的组织机构——省部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为三方合作提供政策保障。由于有省委和政府的主导,在资金上得到了保障,在执行上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为地方院校申报科研项目,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提供了强力支撑。

2.1.2 高校专业镇对接模式

各类高校与广东203个专业镇进行产学研合作伙伴双向选择,开辟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新领域,有效提高了广东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的竞争力。华南理工大学与60个专业镇建立合作关系;在2006年纳入省部产学研结合专项经费支持的6个与部属高校成功对接的专业镇中,与华南理工大学对接的就有3个。广州大学与花都区政府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广东工业大学在一些专业镇建立研究生科研工作站为广东镇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2.1.3 广泛建立各类科技平台

广东省的产学研合作发展较好依赖于大量科技平台建设,在政府、企业、高校的共同推动下,产学研联盟、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大学科技园、研发基地等陆续建立,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在广东建立了各类研究机构,带动了广东地方大学积极参与科技平台建设。广东本地的中山大学在佛山建立了研究院,与中山古镇镇建立“一校一镇”关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立各级研究机构55个,依托学校优势投资1000万建立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建立集成电力、中间件、计算机研究所等工程研究中心。

2.1.4 利用地方政府科技基金

地方政府掌握大量科技资金:科技三项费、企业技改基金、新产品开发专项基金、产学研联合专项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市长基金等。在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利用好这些基金,促进企业、高校的科研发展和技术进步非常重要,广东工业大学结合地域优势和东莞市的制造优势,投资1500万元成立了“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建立起设计、信息、交流平台。东莞石龙镇在广东工业大学建立地方政府科技基金,高校定期到石龙镇开展调研、培训和科技攻关活动,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5 建立企业研究合作平台

一些大型企业比较重视产学研合作,为建立企业研究合作平台提供了条件。创维与华南理工大学合资建立广东省OLED显示屏产学研合作平台,与南方电网能源公司共建研究院;中山大学与广东省广新外贸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共建研究院。相对来讲,大型企业比较重视与重点大学的合作,而一些地方高校获得科研资金支持相对较少。

2.2 河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

2.2.1 政府层面

从政府层面来讲,河北省比较重视产学研合作。制定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每年通过科研计划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从事科研攻关。建立了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办法加大支持大型科研项目;石家庄市投入3500万元设立产学研合作基金支持产学研合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但是,相对广东来讲,政府层面对产学研合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科研方面的专项投入不足。河北省市各级政府比较重视引进京津重点院所,积极吸引他们在河北建立研究机构。同时鼓励申报各类研究机构,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8家,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孵化期等多家。

2.2.2 企业层面

河北省大型企业比较重视科技投入,河北钢铁、开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等企业科技研发能力较强,重视与重点院校的合作,在政府的支持下,科研能力不断提高,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意识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不重视研发投入,导致企业产品特色不明显,名牌企业相对较少。河北省企业与地方本科院校合作的深度不够,仅仅停留在共同训练学生的层面,非正式合作研究较多,契约式研究较少,产学研合作水平不高。

2.2.3 大学层面

产学研合作较好的学校是燕山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作为河北省境内的“211”大学,建立了大学科技园,为本地发展、学校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合作平台。省属重点高校依据自身特色建立了多个研究机构,一些学校校内研究所、研究中心达到50多家。其他地方本科院校的专门研究机构较少,产学研合作方式单一,深度不够。学校层面产学研合作的意识与广东差距较大,产学研合作的管理制度没有建立,缺乏相应的对教师的考核体系。

3 河北省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思考

3.1 切实转变产学研合作主体的观念

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无论从河北省地方政府到产学研合作的各个主体都要切实重视产学研合作,要采取实质性的行动。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政府层面要积极引导,加强投入。各级政府应当向广东学习,强化地方经济特色,从地方产业特色出发积极引导产学研合作,引导中小企业加快创新。通过设立产学研合作基金,制定产学研合作战略,使产学研合作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应当主动走出去,依托自身优势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2 依托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开展产学研合作

河北省域经济主要以钢铁、水泥、陶瓷、汽车等产业为主,铁矿、煤炭等矿产资源产业比较发达,交通设施相对较好,物流业发展后劲较足。地方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应当依托河北省的产业优势,结合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研究海洋经济、钢铁经济、资源型城市转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律,为地方产业二次创业保驾护航。由于河北省很多乡镇经济发展滞后,特色不明显,地方高校应当开展此项研究,努力促进地方经济的产业整合,集群发展形成规模优势。

3.3 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服务

从产学研合作现状来看,河北省的大企业与京津高校结合比较紧密,与地方高校的合作深度不够。河北省地方高校要克服自身在科研服务能力方面的劣势,将主要精力关注于省内的中小企业,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管理、物流等方面的建议,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题,促进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因为从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效果来看,与中小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是效益最明显的。

3.4 开展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

从长期来看,政产学研开展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无论从政府、企业、学校、研究机构都应当具有主动意识,各方面积极配合。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政策和规章制度,发挥各自优势,规范产学研合作,保护各方面的利益。要开展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制定、企业经营模式选择,管理创新、技术研发方面入手,最终打造区域经济特色,促进河北地方企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朱建设.海峡两岸产学研合作的方式选择[J].中国科技成果,2003(19).

[2]石火学.结合的理论评述[J].高等教育研究,2000(21),3.

[3]罗焰,黎明.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

[4]王英俊,丁堑.“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产生的动因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5(2).

[5]付俊超,杨雪,刘国鹏等.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