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才培养培训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业产业;工人职业培训;发展
一、我市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发展现状
1.建筑工人职业技能鉴定
建筑工人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行业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建筑工人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目前,我市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由人社部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证书》的建筑工人约为3759人。
同时,为进一步服务企业,2015年3月,市建委与市人社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杭建市[2015]46号),鼓励建筑企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自主评价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有16家企业率先开展了自主评价技能人才的试点,共有343人通过培训并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2.建筑工人培训考核
2015年3月,住建部下发《关于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后,建筑工人培训考核工作自上而下全面启动。省、市主管部门全面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进行系统开发、宣贯,开展师资、考评员培训,申报各级培训考核机构等,为全面启动建筑业工人培训考核提供了基础保障。目前我市已申报确立了全市50家培训考核机构,全面负责全市建筑工人培训考核具体工作。2016年7月,杭州地区建筑工人培训考核工作正式开展。
3.建筑业职业技能竞赛
开展建筑业职业技能比武和竞赛活动是我市目前培养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从2015年开始,市建委、市人社局和市总工会,每年都将联合举办市级技能竞赛,并参加由省建设厅与省人社厅、省总工会联合举办省级职业技能竞赛。
历年来,我市在职业技能竞赛中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其中2014年参赛选手项承印获得了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2015年开始,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将同步获得由人社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证书》,目前,我市建筑业通过技能竞赛活动,产生了12名技师和55名高级工。
二、我市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流动性大,技能人才队伍稳定性不强
我市一线技能操作型建筑工人绝大多数来自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他们远离家乡,能够在职业上有所发展,并可以在杭州购房安家的人员只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人都难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对杭州缺少归属感,经常需要考虑职业或生活流动的问题。以特种作业人员为例,2014年和2015年,在杭持有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并应按期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分别为7983和6108,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按规定时间参加继续教育而被注消的证书就分别高达1916本和1504本,约占当年应延期证书的24%和24.6%。由此可见,每年大约有四分之一左右的特种作业持证人员流出了杭州建筑业。据了解,其他技能型持证人员的流失情况也很突出。
2.层次不高,持证人员文化程度和技能等级总体水平偏低
根据对2013年参加特种作业培训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书人员的文化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大专及以上人员约占12.66%,高中毕业人员约占19.1%,初中毕业人员约占68.24%。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市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持证人员中,初中文化程度人员占比三分之二以上。据了解,其他建筑业技能型持证人员的文化程度也与此相当。
另一方面,在现有已获得各专业工种中级工以上证书的25780人中,高级技师为0人,技师为39人,高级工为786人,其余均为中级工或相当于中级工,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比仅为3.2%左右。以上充分说明我市建筑业一线技能型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较为偏低。
三、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发展新思路
1.认真学习贯彻文件精神
国家相关规章制度对于破解体制束缚、推进企业主体作用发挥、加快培养大批建筑技能人才等意义重大,同时明确了政府、企业、社会的责任,各地和企业要真正理解、吃透其内涵和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做好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实际,拟定具体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并与我市目标对接,做到心中有数。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扶持企业建立培训基地,营造良好氛围。企业要强化内生动力的发挥,舍得投入,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行业责任,最终使企业自身受益,为我市做大做强建筑业奠定基础。
2.突出重点,建立企业为主的培训机制
今年5月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建筑劳务用工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建建发[2016]188号)明确在杭州市开展建筑劳务用工改革试点。市级主管部门应以本次劳务用工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引导有条件的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培训考核机构,自主开展本企业工人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拥有数量稳定的与其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骨干技术工人。暂不具备条件的可采取委托或合作培训的方式,依托职业培训机构,对企业自有工人进行职业培训,持证上岗。要按照相关规定,精心组织培训考核,规范培训考核程序,使证书“含金量”、工人技能水平居全省领先,起到“以点带面”作用,为企业自行培训考核全面铺开提供经验。
3.积极探索,创新职业培训合作新模式
一是实行分类培训。建筑施工企业对从事技术工种工人,要按住建部颁布的职业规范要求分类开展安全生产教育、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鉴于建筑行业特点,要立足实际,借助民工学校平台、自有培训场所,重点开展一线工人安全教育培训;暂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购买社会培训服务,依托职业培训机构,深化专项技能培训;有条件的企业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培训考核机构,按自主需求开展培训。二是创新培训模式。在培训模式创新方面,加强主管部门、行业院校和施工企业的紧密合作。加强校政合作,加强主管部门、教育部门、行业院校等紧密合作,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综合职能优势和行业院校培养建设行业人才的教学科研优势,积极探索校政合作、产学对接战略合作新模式,谋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推进校企合作,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共同推进校企共建专业、校企合作办班、校企共享资源、校企合作就业,促进职业培训产、教、学、研一体化发展。三是开拓创新,促进产业工人队伍持续健康。以等级晋升为路径,引导和保障技术工人从初级工、中级工向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不断晋升,鼓励技能人才精益求精;以专项培训为手段,结合建筑业发展,不断开拓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组织新知识、新技能、新科技等专项培训,助力技能人才伴随建筑业的持续变革和创新发展一同成长;以技能竞赛为平台,促进更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学习交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夯实基础,为工人培训创造条件
一是确保经费落实。政府作为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协调者,应当把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作为战略决策来抓,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提高对职业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培训等基础工作的支持,加大整合用于职业培训的各项补贴资金的力度,统筹使用,提高效益。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在按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同时,应将工人在岗技能提升培训纳入正常职工培训范畴。对于承包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应加强使用监管;对于劳务作业分包的工程项目,要求承包企业必须将“职工教育经费”单独计列,专项支出,确保工人技能培训经费足额提取和使用。二是抓好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是支撑职业培训的核心基础,以实训基地建议为抓手,增强建筑工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现职业培训与施工现场的无缝对接。可通过产学合作、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内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可依托民工学校创建,也可充分利用自有培训场所建立,也可跟建筑类职业院校合作共建,使之成为集教学、培训、实操考核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培训考核平台。三是完善激励制度。为促进建筑工人培训的长效落实,需进一步完善建筑企业、工人的激励鼓励政策。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建立技术工人等级晋升与薪资待遇同步发展的通道,以保障技能型持证人员享有应得的劳动报酬和相应的政策待遇;另一方面建议将企业落实工人培训列入动态管理计分,并结合标准化建设、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协同推进;同时,还需加强与人社、工会等部门合作,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练,营造“技能宝贵”氛围,激活企业内部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积极性。
5.强化监管,做好职业培训考核工作
全过程动态监管企业培训考核,确保职业培训落到实处。定期检查职业培训考核日常教学活动、教学培训质量、学员信息反馈等,加强统计本地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方式、培训效果、参训人数等情况,及时总结职业培训考核典型经验。
四、结语
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人素质,提升企业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减少企业安全事故;另一方面通过职业培训,可以扩大人员就业空间、提高就业能力,帮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增加社会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亓汉友.国内建筑业培训和培训成果管控体系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1.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人才培养
泸天化是有着50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随着社会变迁与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公司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为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打造一流的员工队伍,将人才培养作为支撑和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之一,泸天化公司“金字塔”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于2009年正式启动。“金字塔”人才培养体系从培训组织体系、培训课程体系、讲师队伍体系、培训支持体系方面着手,建设人才梯队,提升员工队伍,有力支撑企业发展。
1.1 培训组织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的组织体系,组建了公司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组织构架。人才培养中心定位为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中心,全面负责人才培养工作,各职能部室负责归口管理专业的培训项目实施,人才培养实现分层次、分专业精细化管理。公司设有专职的培训管理员3名,在各单位设1名兼职的培训管理员,培训管理工作职责明确。
1.2培训课程体系建设
建设并搭建内训课程体系,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初步对企业知识和能力进行盘点和评估,建立公司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库。建立公司内训师课件库,收入核心课程16门、专业课程库70门,共计86门内训课题,把标杆人员经验提炼出来,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结构化,结构知识数码化,形成标准化课程,将泸天化50多年的深厚技术积累固化下来,传承发扬并不断发展创新。
1.3讲师队伍体系建设
(1)公司领导成为推动企业讲师文化的带动者
内训师队伍建设是企业内部进行大规模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重要保障。公司领导带头担任资深内训师,引领教学活动的开展,讲授企业文化、核心管理理念等课程。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各单位中层干部也积极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积极担当内训师、讲师,在企业内部传播和共享先进理念、知识、经验,为员工积极参与培训活动树立了榜样,吸引了许多技术骨干、技能人才加入到了内训师队伍中。
(2)形成内部讲师文化
吸引一批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的业务、技术骨干人才成为内训师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够结合自身经验及企业实际情况开发内部课程并进行讲授,在公司内部进行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化工、电气等各领域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在教案编写、课件开发、课件制作、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中,实用性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逐步形成了内部讲师文化。
(3)建立外部讲师和专家联系库
对一些高端和专业性极强的培训项目,公司采取了引进课程的方式,建立了外部讲师库,在外部讲师的选择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
1.4建立完善培训支持体系
(1)制度化建设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好与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于是否实施了制度化管理。为建设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公司并实施了《培训管理制度》、《泸天化内训师管理办法(暂行)》、《新员工培养管理办法》、《专业人才帮学制度》等制度,颁布并实施有关培训管理的流程,从策划、组织、实施、检查、效果评价、改进一系列过程,建立了制度化、流程的规范管理体系,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体系的运行质量。
(2)建立培训效果评估和分析系统
人才培养是个长期的、效果不立竿见影的艰辛工作,但我们在培训效果评估和分析方面仍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培训数据统计分析库,包括《培训简报》、《具体项目培训效果评估报告》、《各单位培训计划实施情况分析》、外培数据库、执业资格数据库、培训费用数据库,及时掌握全公司各单位的培训计划的实施情况、培训的质量等动态信息,分析和研究公司主要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并不断改进培训的立项、策划、组织、效果跟踪各环节。
2.抓好基础培训,建立多层次、多专业的人才培养
2.1抓好中层干部建设,打造卓越的干部队伍
公司先后并实施《领导力培养办法》、《领导力培养计划》《中干及后备干部培养计划》,邀请国内一流的专业讲师到公司授课,举办战略执行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专题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的战略执行能力。在培训效果评估中,重视实绩考核,对领导干部培养过程的评估不但重视过程中的每一次学习表现(包括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同时也重视将所学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表现,真正的促进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提升。
2.2抓好技术骨干培养,建设技术人才梯队
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实施技术梯队建设,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培养,严格管控帮学过程,对帮学过程进行全程评估,保证帮学计划的实施效果。在培养中使用人,在使用中培养人,通过专项培养,帮学人员参与的技术方案编制、技术攻关、技改项目、QC课题的培养实践。
2.3抓好新员工培养,强大新生力量
建立系统的新员工培养机制,实施了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员工培养。通过实施新员工培养规划,员工表现出了高成长率,90%的员工在两年时间内能顶1-2个岗位,比原来4~8年的成长周期缩短了一半,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2.4抓好岗位的常规培养,夯实基础
在岗位培训的建设中,实施APDIE的培训标准模式,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制订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督促和指导各单位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并认真实施,对计划的实施进行抽查和效果评估,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并跟踪。
3.结束语
只有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搭建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促进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四年来,公司大力建设有利于形成泸天化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创建学习型组织,全面展开技术梯队、新员工、内训师等六大规划的建设工作,建立并打造了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的泸天化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具有泸天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多层次、多专业、多梯队的集群式人才队伍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支撑了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孙成志、孙天隽,组织行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余凯成、程文文、陈维政,MBA人力资源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1.企业职工培训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大多培训流于形式
培训流于形式,走过场,只强调培训人数和全员培训率,而不注重培训效果的现象在中国企业中可以说是一个泛泛的现象。前些年大多数企业,各种培训工作存在重数量、走形式的现象,可以说是在机械地跟着上级公司的年度计划和公司年度计划走。每年要送出各类外出培训(包括各种资格、适应性培训),其中有些培训纯粹是为了完成上级公司的指令性计划,企业没有主动权,根本不能达到按需培训的目的。所培训的内容大多侧重于知识拓宽和技能增长,没有注重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的培养。
2.企业领导不重视培训,培训计划性和针对性不强
有些企业高层认为培训只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对于一些培训存在应付上级公司的心理,同时也担心,企业掏钱培养员工,会使员工跳槽造成人才流失;有些企业还存在培训计划性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培训前没有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没有同企业发展目标和员工需求有效结合起来,致使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
3.教育培训配套制度不健全
有些企业没有建立教育培训配套制度,对培训只重形式不关心结果,没有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估,没有将员工的培训结果与其岗位晋升、薪酬待遇,以及职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使广大员工缺乏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动力。那么究竟企业教育培训怎样才能发挥“鼓风机”、“充电器”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从培训计划的制定、实施、考核、使用等几方面予以解决。
二、将企业发展目标与教育培训有效结合起来,建立企业培训计划体系
1.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
制定企业培训计划,必须要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通过企业总体发展目标,可以确定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计划,从而确定培训的近期计划和中长期计划,使得培训符合企业的发展。
2.与员工岗位规范相结合
在制定培训计划前,要进行充分地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根据岗位职责和规范,调查各个岗位的员工要达到理想的工作业绩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制定出符合员工职业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3.与企业现有人员结构相结合企业现有人员结构和层次分析不仅是企业调整人才结构,培养人才梯队的关键一环,而且也是企业制定人才需求计划的基础,对培训计划的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企业教育培训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标准,保障教育培训计划有效实施
企业应从制度入手,在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同时,规范企业教育行为,完善教育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使教育培训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这也是保障教育培训计划有效实施的基础和关键。
四、建立“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一体化机制
1.根据岗位规范和培训标准,建立同岗位设置相对应的岗位试题库
员工人手一册,各项培训管理机构以此为依据组织各级各类考试,使试题库成为每位员工必备的培训手册。
2.制定考试计划,建立考试档案
每年单独制定考试计划,随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一并下达执行。完成各级各类考试后,将考试项目、名单、成绩,以及试卷分别建档,存入个人培训档案,使考试工作步入标准、规范、全过程管理轨道。
3.严格考试、考核,成绩与使用和待遇挂钩
坚持先考试后上岗、升岗、转岗,实施升转岗考试资质制度。在各岗位推行升岗考试资质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升岗资质考试,考试合格再经过末尾淘汰,确定取得资格的升岗人员,发给合格证书,规定证书有效期限,以此作为今后升岗、竞争上岗的资质证书,凡未取得证书者,一律不允许升岗或参加岗位竞争。
五、重视管理人员培训,加快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领导者也认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因此都很注重人才的培养。在招聘新员工时门槛也设置得更高,招录高素质的人才。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电力企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较为老套,很多员工的素质并没能从培训中得到较大幅度提升,电力企业并没能解决其人才极度匮乏的问题。从培训上来说,没能在企业中形成一定的学习氛围,员工的积极性没能带动起来,由于培训很多时候都是占用员工的业余时间,员工并不愿意接受培训,在培训中也是插科打诨,培训的效果较差。培训模式较为老套,说教式的培训激不起员工的学习热情。
2、电力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需求的人才越来越多,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电力企业都需要注入新的血液。在这种情况下,在人才培养上需要电力企业和高校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培养出电力企业需要的人才,促进电力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2.1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为了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电力企业要根据岗位的特点为全体员工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制度,尤其是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以绩效考核来给员工施加一定的压力,促进员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提高,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绩效考核中对员工的工作表现情况、业绩、创新等进行量化评价,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潜能,促进员工主动去学习最新知识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企业要注重员工价值的发挥,让员工有更多的施展才华的平台,适当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如:开展好建议活动,员工可以对企业中使用的制冷设备、电气设备等进行技术改良,提出建议。通过一定的奖励制度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员工素质提高,促进技术创新。在企业内部形成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2.2利用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凝聚力提高
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发展历程较长,有着深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软实力,能促进企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电力企业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来增强企业凝聚力,将所有员工都集中到统一战线。通过一些群体活动来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通过实时为员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向员工辐射“提升自我素质”的思想。为员工提供才能发挥平台,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人才培养中利用企业文化来增强凝聚力,促进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让每一个员工都能自主学习,都能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来面对培训,促进培训效果的提高。
2.3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广泛欢迎。电力企业需要的是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高校与企业共同就人才培养制定出合理的方案,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教学,促进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利用假期去企业实习,在实习中促进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能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工艺,这样又能让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实现素质的提高。而电力企业的员工则在与高校学生和教师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更多新技术和新知识,从而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提高业务素质。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从社会发展的具体形势出发,认真分析电力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从而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来制定出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社会,在企业中迅速找到自身的定位。
2.4为员工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者,上到企业的首席人才官,下到企业中的一个培训专员,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都有着对人力资源培养的需求。如公司总经理觉得各部门管理者的团队管理能力太差,希望人力资源部拿出提升管理者团队管理能力的方案;营销总监觉得目前销售团队的产品推广能力太弱,需要人力资源部协助来组织产品专业知识的培训……因为人才培养的需求繁杂、名目众多、任务各异,让人力资源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时,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者如何履行好“企业内部人才培养的组织者”这一角色的定位呢?
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决定企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人力资源部作为人才培养的组织者,应当先理顺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组织工作思路(如图1)。
从源头做好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管理讲究因果、逻辑关系。如果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没有到位,那么人才培养的目标设置自然不会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后续一系列的策略、计划、结果衡量、经验的总结及固化自然就变成了无米之炊、无水之源。
人才管理的过程,体现的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因时造势的管理哲学。做好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的上游工作,可以化解人力资源部组织开展企业人才培养目标时的各种挑战。
当下,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在制订企业年度的培训计划时,首先都会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最常见的需求分析方法有以下两种:
开放式问卷调查法:由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们设计年度培训需求调查表,表格内容中包含了培训需求项目或者课程、需求部门、需求岗位、需求人数、需求的时间与费用预算,通知公司各个部门管理者在规定的时间将表格填交,经过审核后,即是完成了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
菜单式问卷选择法: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们收集公司现有的内外部讲师与课程资源,并且将其归类,然后做成培训菜单分发给各部门管理者,供其团队成员挑选,经审核后,再汇总统计每项课程与讲师的订单需求数量,作为其年度培训计划开展的依据。
这样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仅是针对培训课程进行一个意向性的调研,其得出的培训计划缺乏依据,常常使培训沦为空洞的形式,最后自然也就没法实现公司寄予人力资源部担当“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者”角色的期望。因此,企业培训需求应遵循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法。
人才培养需求的“三层级分析法”
通常,我们可以从组织、团队、个人三个层级去分析企业年度人才培养的需求。简称“三层级分析法”。
第一层级:组织层面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组织层面(即公司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就是识别出公司的核心人才以及核心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
一个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是指未来三年(短期)、五年(中期)、十年(长期)的经营发展的目标、具体策略与工作计划(如图2)。
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企业未来经营发展所需要的核心人才以及对应的核心能力,组织发展所需要的核心人才以及对应的核心能力,构成了组织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并根据此需求确定组织层面的人才培养目标。
鉴于目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内部信息公开透明化程度的限制,很多企业要么没有制订短、中、长期的战略规划,要么无法拿到公司视为机密的战略规划。那么这种情况下,识别组织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可以从以下四个要素入手:
人是第一元素。代表个人价值观、团队建设、个人能力,组织层面的核心能力必须明确组织内部成员的价值观,只有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人,才能保持一个团结并持久的融合状态。
渠道与客户是第二元素。产品与服务流通的渠道结构若发生改变,对应的目标客户群体肯定会发生变化,因此,衍生组织需要具备不同的能力。如很多公司在发展初期采用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则会采用直销制,那么配合组织要求的各项能力肯定会发生变化。
产品与服务是第三元素。产品与服务代表机会和空间,研究市场与客户的产品与服务需求,可以识别出组织的核心能力。如家电行业中存在着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同时,客户更多考虑的是价格,那么成本控制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组织的核心能力之一。
模式是第四元素。模式代表着效能和爆发力,企业内部如果建立以客户导向、销售龙头的运营管理机制,则必将提
升经营管理效率。另外,创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带来爆发式的增长,如公司商业模式从传统的连锁门店发展成“线上网络销售+线下门店配送”的模式,企业所具备的核心能力必将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
企业人才培养必须从组织层面进行需求分析,识别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渠道与客户的性质与结构、客户对本行业产品与服务的需求趋势,以及内部研、产、供、销价值链的运作模式,并据此来提炼与归纳组织发展对应的核心人才与核心能力,这是一种经营导向、战略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第二层级:团队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团队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取决于部门内部运作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需求。一般来说,团队层面的协同效应发挥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
价值链上游部门的工作需求;
本部门内部职责分解及分工;
本部门工作输出成果对价值链下游部门的执行程度的影响。
企业内部的协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部门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组织管理能力、计划管理能力、流程管理能力。只有具备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才能根据上游部门的工作需求,做好本部门内部职责分解及分工,同时也能够把本部门内部职责分解及分工的情况传递给下游部门;拥有计划管理能力的管理者,能够将本部门的年度经营计划、月度工作计划等进行分解和传递,从而确保价值链的协同;流程管理能力是为了把对接价值链上下游部门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制度化建设,从而在制度上固化并保障部门内部以及部门间的协同。
第三层级:个人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个人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取决于部门内部岗位履职所需具备的各项能力要求,即聚焦人岗匹配的胜任程度。
评估与衡量人岗匹配的胜任程度,要清楚每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界定每个岗位所需能力的水平层次,并且评估在岗的员工实际能力与岗位所要求能力标准的差距,是未具备该项知识技能,还是需提升,还是已达标。
2009年5月,山西院提出以上项目管理理论0指导教育培训管理工作,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促进培训工作的规范发展。这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培训需求与培训计划的制订脱节
培训需求是制订培训计划的重要依据,是进行培训工作分析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山西院开展的部分培训工作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系统的管理,对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比较欠缺,即便是一些项目做了相关的调研分析,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影响到分析的深度和准确度。培训计划往往容易受到培训管理人员主观的影响,对培训的内容等凭借自己的经验出发,不结合培训人员的实际情况,例如,没有与员工的长远发展相结合,将培训完全孤立起来,使得培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在培训过程中针对性和时效性就比较缺乏,容易出现/想学习的项目没有组织,组织的培训不一定想学0等学用脱节的现象。
(二)培训效果难尽人意
以往的教育培训以办班式培训为主,主要侧重组织报名工作,对培训的过程跟踪、效果反馈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同时培训和生产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消耗了员工的培训热情,使许多培训流于形式。
(三)培训管理工作规范不强
山西院的教育培训工作由院教育培训委员会领导,分为院级、部门级、科组级三级培训网络,但以往的网络建设中关联度不够,过于松散,院级对部门、科组培训的管控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指导监督,三级培训均缺乏有效的组织形式,工作J陀于应付,培训项目较固化和陈旧。山西院在教育培训的标准模板建设方面距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还存在差距。许多培训项目的开展缺乏整理策划,缺乏标准模板,造成工作忙乱,工作质量参差不齐,教育培训管理的业务建设函待提升。
(四)培训效果评估与跟踪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
主要反映在对年度培训计划的落实检查不足,造成往往是计划的多,落实的少。其次是对培训后的效果评估与跟踪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全面,不能及时吸取教训,调整改进下一步工作。山西院以往的培训效果评估仅局限在最表层的授课满意度评价层面,主要基于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培训内容进行评价,对培训的组织、培训形式是否满意,对改善参培人员的工作行为有多大影响,对参培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到底有没有效果,培训的内容对企业生产和发展起到了多大作用等方面未做调查反馈,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评估体系。
二、成果的内涵
以项目管理J酬仑为指导的培训管理工作的内涵是:以系统的项目管理理论为指导,运用项目管理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科学的计划、执行、控制、检查、改进的项目管理体制,按照项目发展的客现规律,对整个培训工作的需求、计划、实施、评估、改进等组织工作进行闭环管理,树立培训工作的全局整体观念。在单一的培训项目中,以深化项目管理模式为目标,强化组织过程中的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资源联系、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效果反馈、促进方案改进等,实现培训项目的闭环管理。完善培训制度、规范、流程、表单等,使培训工作更加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培训组织管理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三、主要做法
(一)建立完善的项目组织管理机制,确保培训计划和培训项目的有效实施
编制了5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教育培训管理办法6,建立院各级培训项目组织机构,明确职责。教育培训工作在山西院教育委员会的有力领导下,以/项目管理理念0为依托,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i践叮执行力度、促进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首先,每年年初由人力资源部门向职代会提交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经审议通过后发文流转。为确保年度培训计划的落实,统一全年培训工作思路,实现年度教育培训工作既定目标,及时召开年度教育培训委员会议,对培训计划进行分解、对重点培训工作进行确认、明确培训考核指标,落实检查时间和方式。每年年底在企业的综合管理评审会议上,要对全年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下一年的教育培训工作思路。每半年对全院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督促培训计划执行,并对培训计划进行适时调整以确保全年培训目标的完成。及时归纳各部门培训中的亮点和创新的工作方法,并推广落实。同时,为完善三级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以部门季度公开课、科组学习型小组建设为抓手,开拓对二、三级培训服务范围和力度,对培训项目的指导纵向贯穿,推出了季度公开课开展流程,明确了组织要求,规范了培训项目通知、签到、培训满意度调查表、培训费用申请、培训协议书等管理过程模板,以点带面,全面推动二、三级培训网络的建设。通过以院级、部门、科组三层培训网互为支撑交叉弥补的方式,保证培训工作的全方位服务,形成点、线、面立体结合的培训工作特色。
(二)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原点,重视项目前期策划,保证培训内容的贴切性
培训的需求分析是做好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关于培训的具体步骤需要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目标,并按照严格规定进行合理化执行,将各项问题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及时了解企业的培训需求,掌握培训动态,做到合理规划,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针对企业的未来发展的进一步需要制定合班的企业目标企业的进一步发污姿依靠的是人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把人才培养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二企业自标的制定和企业的人才规划密切相关,能否做好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关于如何培养人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做好人才培养的全程规划是所有工作当中比较关键的,在合理的需求分析的前提之下,将企亚的发展和职工的成长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立重视企业职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只有将各项指标都完成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决速发展和进步。在培养企业创新能力方面,需要企业管理为导向、员工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员工的自我主动学习为依托*只有在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二关子培训需求的内容:培训的任务安排,培训的时间地点,培赵11的主要课程,培训的目标都是培训需求的重要内容。么介阳年底,在以往只)7展部f丁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为了更直接的了解员工培训需求,又制定了5员工培训需求调查表久并借助刊炭工使用率比较高的综合管理信氰系统平合,开发了一套培训需求填写、汇总、统计、分析程序,在平台上员工通过个人本机填报培划11需求调查表,人句资源部可直接汇总调查友呼分析数据。通过科学的调查i剖髦计、有妙的填报方式使培训需求调查〔作落到了实处,为培训计划的编制提供了有效地数据支撑。
(三)精心设计和制订年度培训计划
制订年度培训i队目是实施培训工作的基础,也是培训规范化管理工作极其重要的环节。培训计划制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年培训工作的效果,对培训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山西院在设计和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时,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结合培训需求调查统i结果,设计培训项目根据丈寸培训需求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出不同岗位、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历层次人员感兴趣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项目,编制培创111战g。2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明确重点培似11项目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要求,突出重点人才、关键岗位人才的培训规划。着力打造强有为的人才队伍建设这一载体*认真分析企业刊各类人才的培训需求、员工自身的培训需求,精选、优选一定数量的重点培训项目。3一深人调查、仔细分析,精心设计和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在设计和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时,既要充分考虑企业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特点、岗位培训需求和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又要紧密结合企业人力资源五年发展规划及培训五年规划的要求二要以服务企亚发展和员工成株为宗旨,以提高各级各类人员职业化能力、专业技能和提高工作绩效为核心一为企业培养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培卖声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技人才队伍和推广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重点培训内容、精合设计和制定年度培训计划,使计划具有全面性、可操作性石4一做好部门级年度培训计划制定的指导工作各部门每年都要根据其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岗位需求以及职工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自己的培训计划。这些计划都是部门自行制定的,是本部门为提高专业素质强化员工学习必须开展的培训项目,主要是常规性的适应性培创.ll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和岗位技能提高培训。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年度培训计划编制的责任部门,应尽可能给予适当指导和建议、以使部门级的培训计划能顺利实施,部门级培训计划作为院年度培训计划的一部分下发二5做好特殊岗位〔人才)的培养计划山西院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企业,其员工也具有理论知识层次高、专业性强的特点,为维护各项企业资质及特殊岗位资格的要求,就必须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二因此,各类职业〔执业)资格的持有情况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而此类注册资质的取得和维护具有周期性株的特点,这就要求企业应该做好尚位萝引各与个人资质相匹配的长期规划,并加以乡封眸实施、山西院通过对各类职业(执业)资格和人才现有情况进行分析,制定了各类职业(执业)资格的培训与取证规划,并将此规划分解到每一年的培训i哦叮中,分配到每一个专亚所在的部门中,加大取证培训力度,为员工提供必要的专业培妞11机会,促进员工取焉相应的尊业从业资格,达到培泞和储备人才的目的。
(四)强化培训计划和方案的组织实施,保证培训过程的有效性
培妞11的组织实施是将培训计划转化为培劫11行为的过程,它是培训管理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决定培创11项目成败的关键环节,每一个培训项目的实施都遵循-项目管理0的理念,把每一个培训项目分解成几个相互关联的模块、培训方案设计斗培训资源联系、培训方案的实施笋培训结某的反馈、促进方案改进。培训从开始的每一而、膜块都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项目,这样就使整个培训过程更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山西院的培训计划实i也丛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选聘合适的培训讲师,建立和完善培训俐币库培训讲师知识结构以及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选聘培训讲师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看他是否有能力去驾驭他所承担的课程,即使是最好的培训师也不是什么课都能讲得好,术业有专攻,不同的培训师都可能有其比较擅长的一门或几门课程。我们在选聘培训师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培训项目的现状和培训目的,有针对性地挑选最适合培训项目的培训师。并建立外培训讲师库,将使用过的或者已获取的讲师资料统一放人讲师库备案,把讲师的个人简历、授课特点、课程专长等以台账的方式人库登记,以此积累讲师资源。
2.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做好训前调研和课程设计培训内容安排得是否适当合理是培训项目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每一个培训项目都会有众多培训需求者,而培训内容是否能够满足所有受培者的需求便是培训工作中最让人头痛的难题,培训讲师千差万别的同时其培训课程内容设i限王是不尽相同。因此,培训内容的设计至关重要,要做好培训内容的设计,首先要明确培训项目需要解决受培者哪些问题和不足,企业在未来的生产经营中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分析受培者实际能力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找出受培者实际的技能水平与期望值之间的缺口。培训内容的设计应该以此能力缺口为依据,选择并确定合适的培训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这方面,通过训前调研的方式了解受培者的真实需求,列举培训的疑问和建议,并将建议直接转达给培训讲师,使讲师与学员之间提前进行沟通,讲师可据此随时调整课程内容设计,以使培训更加贴近员工需求,培训效果达到最佳。
3.充分利用广泛的培训资源目前,培训资源已逐渐社会化和公开化,各类培训咨询业务也不断被接受和得到重视,为使培训项目达到更佳的效果,利用现有的外界培训咨询服务不乏是个好的选择。为使企业培训与时俱进,山西院多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携手开展高端课程培训班,并积极与专业的培训咨询管理机构合作开展企业内训,给员工提供了更多的职业能力提升平台。通过联合各高等院校及专业培训机构提供多元化培训服务,提高企业培训水准,激发了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在培训教学环节,不同的培训方法各有特色,而且不同的培训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培训内容,而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挑选培训方法时,应根据培训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将合适的培训方法进行优化组合、配合运用,才会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比如理论授课模式、体验式授课模式、小组讨论授课模式、案例分析处理授课模式等等,都是可根据培训内容和受培者范围的不同来选择。
(五)加强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估,创新效果评估形式
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工作,培训效果是指受培者从培训中获得的收益。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估工作是整个培训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开展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估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培训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估的目的是确认企业目标和培训目标是否实现,也是作为下一次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和制订培训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员工的复杂性,以及培训效果的滞后性,想要客观、科学地衡量项目管理培训效果非常困难,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培训效果衡量评估模式,只有适合的才是上选。因此,培训效果评估不应局限于考试、调查问卷等形式,山西院在多年探索培训效果有效性的基础上,积极改进了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估方式,例如在组织系列办公软件培训项目后,为了加强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有效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培训目的,开展了办公软件操作技能竞赛,举办技能操作竞赛是以最直观的方式检验培训效果的方法,是提升培训项目评估的有益尝试,通过比赛提高了学员们参与学习的兴趣,总结了培训所学知识,强化了专业技能的提升,切实提高了各类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了岗位胜任力。又如,常年组织、分期开展的英语知识培训班,为使英语培训学员能够长期保持学习热情,适时的开展英语知识竞赛、英语话剧等活动,既能检验培训效果、找到培训组织的缺陷,又能增强培训的趣味性、固化培训成果。
四、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项目管理模式,创新了企业教育培训管理方式,提升了管理水平,使山西院教育培训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效果如下:
(一)培训管理的规范性,提升了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水平
通过项目管理理论的指导,使培训工作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促进了培训组织及制度建设。目前共编制教育培训类标准6个,涉及教育培训管理、个人资质管理、新员工培训、案例库建设等方面。编制了教育培训岗位各项工作操作手册14个,针对单一培训项目的组织、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的编制等具体工作按流程进行了分步描述。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转化了工作成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巩固了工作质量。
(二)以项目管理思维统一培训工作人员认识,提高管理效率,节约培管理成本
山西院的三级培训网络实行一级培训网由专人负责,二、三级培训网由相应岗位兼职负责,对于近千人的企业来说,在此条件下要做到培训工作的全覆盖及满足各方面需求绝非易事,但利用项目管理手段,统一管理思路,统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提供管理模板,不但使培训工作有条不紊,而且深化了培训工作内涵,加强了培训工作的实效性。目前各部门的季度公开课开展的有声有色,积极主动。三级培训网络各司其职,互为补充,极大地节约了管理成本。
(三)以项目管理成果为保证,建立和完善有设计院特色的知识库体系
1.建立成熟的培训课程体系,完善以新员工培训、基础类培训、管理类培训、专业类培训、新技术类、资质类培训六类培训课程体系,建立相应培训知识库,满足各层级员工、各成长阶段的培训需求。2.建立案例库开发体系。成立案例开发评审委员会,通过案例的编制、校核、评审等环节组成开发程序,以个人编制案例、部门校核案例、评委会评审通过后确定案例人库管理,将员工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教材的方式加以保存。逐步形成具有设计院特色的培训知识库奠定基础。同时,为达到设立案例库的目的,充分发挥案例的作用,不断提高企业各项工作管理水平,案例可作为企业管理培训的教材、企业内部管理咨询的参考资料使用。
(四)以项目管理方式组织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参与度
通过办班式培训向项目管理组织方式转变,使培训工作更贴近员工、贴近生产。通过倾听每一名员工的培训需求,使培训项目更有助于员工的个人成长,员工从让我学,到我要学,更积极主动的将工作中遇到的知识难点、新技术屏障等问题交给培训部门,使山西院教育培训工作更深人人心。
(五)激发了培训效果转化,实现了组织绩效的提升
通过项目管理模式指导的培训工作,使培训更加贴近生产需要,在山西院风电场设计过程中,及时提供了风资源计算、风电厂选场指标等业务培训,在智能电网建设等方面也及时提洪了相关培训,通过系列的专业业务培训加强了培训服务企业生产的能力,为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洪了强有力的J酬仑与智力支持。
(六)充实了培训资源,加快了人才培养进度
一、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员工培训现状分析
大庆油田是于1959年发现的中国第一座大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世界级特大砂岩油田,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于2005年5月成立,截止到2013年8月底,天然气总资源量为20 287亿方,探明地质储量2 498亿方,探明率仅为12.3%,未开发地质储量1 049亿方,天然气的开发远景可观。
(一)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员工状况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组建初期,各单位调入人员及大学毕业生组成管理、专业技术队伍,截至2014年底,管理、技术人员共有610人,平均年龄 33 岁,其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461人,占75.6 %。员工文化程度的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其人员均成为高级职称50人,中级职称159人,初级职称282人;共有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94人,其中,正科级干部37人、副科级干部47人,机关33人,基层(作业区、大队等)领导班子51人,基层队干部222人。
通过综合分析,员工结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多四少”,即管理技术人员多,操作服务人员少;技术瓶颈多,核心人才少;管理难题多,专业队伍少;新人新站多,管理经验少。
(二)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员工培训情况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调整结构为重点,以选拔激励为手段,促进了各类人才的快速成长,人才培养成效显著,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升,具体培训情况如表1所示。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着眼于实现科学快速高效发展,确定了 “以气补油”的战略目标,全力推进油田可持续发展,在不同类型的人才培训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从被动地选拔人才向主动地培养人才转变;在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从满足当前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向满足未来竞争优势的高度培养人才转变;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从低层次人才运作向关键人才和战略型人才转变;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从个别工种、少数人才的培养向各个层次、各个序列的人才培养转变;在内部师资队伍方面,实现从短期应急人才培训向高层次储备人才培训转变。
二、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根据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和培训工作可以看出,现有培训工作中具有的主要优势,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1]。
1.培训目的不明确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树立了“培训是采气分公司的长效投入,是发展的最大后劲,是员工的最大福利”的理念,但员工培训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培训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培训老师所讲解的内容,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
2.缺乏对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设计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目前在培训方面根本没有考虑到员工发展的需求,而是仅仅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来设计和实施培训项目,培训焦点落在了员工产品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提高,还没有上升成为以能力开发为主的教育培训体系[1]。
3.缺乏培训需求分析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人事部进行的培训主要为满足公司的要求,主要是按领导层的指示进行,为完成任务而安排的,没在员工中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缺乏充分而准确的培训需求调查,使培训缺乏针对性。
4.培训内容上存在缺陷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刚刚建立不久的培训站主要是一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而对观念、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和习惯养成等则很少问及,教育内容的选择相对滞后。
5.培训实施方面的不足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建立培训站以来,尽管培训的手段和条件都有很大的改观,但是企业培训没有合适的培训教材,没有好的培训师,培训方法缺少创新[2]。
6.无培训评价与总结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较为重视培训资金的投入问题,或如何改善培训的方法和技术问题,没有将精力放在培训的评估工作上,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单一,造成培训与实际生产服务脱节。
(二)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员工培训问题的成因分析
1.培训观念上存在误区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的领导对培训定位不清,没有分析公司的困境是否通过培训就可以解决,认为培训就是组织理论学习,教会员工基本的岗位技能和知识,以至于将培训变成一种盲目的救火式、应急式工作。
2.培训目标上缺乏人岗匹配考虑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培训主要目标是对各个岗位的员工进行岗位职能的培训及企业文化培训等等。但在制度上,近几年来维持着企业内部员工子女继承性的就业,多数人与岗位的技能完全不符,同时对岗位的兴趣也不浓厚。
3.培训内容上针对性不足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大规模的统一培训内容难以满足全体员工,水平较高的培训内容相对低学历人员可能难以理解和学习,水平较低的培训内容相对于高学历人员可能浪费了时间、精力和培训经费等。
4.培训软硬件上设施不健全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成立时间短,培训师资软硬件都很匮乏的情况,有的培训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较为完整,但缺少实际操作技能经验,而有些培训师具有丰富的实际演练的操作能力,但是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受限。
5.培训结果与员工自身利益联系不足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由于缺乏对培训效果进行持续、系统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并且仅采用培训考核与员工薪酬相联系的单一考核形式,没有涉及到员工的晋升与职业发展,与员工自身利益联系不足。
三、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员工培训体系的设计
为提升员工基本素质,加大全员培训力度,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员工培训体系应本着超前储备、分级分类、创新优化、实用效益和全员覆盖等原则进行设计。
(一)员工培训体系设计过程
围绕分公司发展目标,按照推进“人才强企”战略的要求,牢固树立“培训是最具效益的投资”,“持续培训、终生学习”等先进理念。
1.培训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是分析和评估组织中由于存在什么问题和原因而需要培训、哪些人需要培训、在哪些方面需要培训,从而确定有无必要组织培训项目,为确定培训目标作好准备。因此,需求分析通常包括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和个人分析三方面内容[3]。
2.培训计划制定
一个良好的培训计划能够使受训者真正学有所获,愿意接受培训,促进培训过程的良性循环。其过程主要有:人事部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指导意见;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提出培训建议计划,报送油田公司人事部;人事部进行审查、汇总,制定度培训计划,由人事部发文执行;人事部审批后,由各单位发文执行。
3.培训方式选择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目前主要用的培训方式为课堂讲授、多媒体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公司内部经验的人员做导师五种方式,除这五种方式之外,结合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作业专业性强、现场工作繁杂、技术含量高、风险性高的特点,将培训方式确定为导向培训、在职培训、外部培训以及商务和管理人员培训等。
4.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的员工培训体系在计划制定好后,应系统地实施到采气分公司中去。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决定了培训项目是否可行、有效,有序高效实施培训计划主要涉及几个方面:确定培训师,优秀的培训师既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确定教材,主要有外面公开出售的教材、企业内部的教材、培训公司开发的教材和培训师编写的教材;确定培训地点,一般有企业内部的会议室、企业外部的会议室、宾馆内的会议室等;准备好培训设备,如电视机、投影仪、屏幕等;决定培训时间;发通知,要确保每一个应该来的人都收到通知。
5.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针对培训需求分析和计划过程,检查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培训无效的问题,将实际的实施情况与计划相比较,找出培训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在进行培训绩效评估过程中,往往因为现实的实际情况,对评估工作不重视,导致培训效果不明确。对此,可以主要采用四种方式加以解决,即培训开展过程中的培训课程评估、培训课程结束后的上岗考试、培训对员工行为产生的影响的工作评估以及培训产生的效果即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评估。
(二)员工培训体系设计方案
1.新员工的培训设计
对新员工的培训注重提高其适应工作环境能力、了解公司文化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训的内容以企业文化与历史、管理规章与制度、企业的环境以及团队建设的管理培训为主[4]。
2.技术员工的培训设计
对技术专家、公技术员工的培训注重提高其技术决策能力、攻关能力、创新能力、前瞻预测能力及培训指导能力。培训的内容以前沿科技、技术创新及岗位业务知识为主。
3.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设计
对一般生产操作服务人员的培训注重提高其岗位操作技能、安全行为约束能力、多岗通的复合技能。培训的内容以本岗位及相关岗位的基本理论、操作技能和安全环保知识为主。
4.管理人员的培训设计
管理人员的培训注重提高其领导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培训的内容以工商管理知识、创新思维、法律法规、哲学、企业文化、职业道德为主。
(三)员工培训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1.提高管理者对培训的支持力度
高层管理者对培训战略的发展方向以及企业能否进行有效的培训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积极为培训提供必要的培训资源和指导,并规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管理者素质提高一管理者支持培训一培训效果优良一员工能力提高一吸引、保留、激励人才一企业竞争力增强”这一良性循环。
2.创建学习型组织文化理念
培训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培训工作。提倡学习工作化,强化全员学习、终身学习与自主学习的理念,使员工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营造一种人人学习、共同进步、比学赶超的文化氛围,从政策和机制上引导和鼓励员工自我开发,自学成才,加强终身教育的规划和协调,形成多层次的培训网络。
3.创造良好的培训实施转化环境
加快形成从上到下重视培训、支持培训的良好氛围,要让高层领导熟悉、了解培训工作,从而主动关心培训工作,在各种场合上经常提培训工作;加强培训师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内部培训师的选拔、聘任工作,强化培训师的使用、考核、激励等措施,加大遴选聘请油田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力度,吸纳外部智力资源为我所用;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优化调整重点培训基地专业布局,强化基层关键操作岗位实训设施、场地建设;加强培训课件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和完善相应案例库,逐步建立“标准统一、内容规范、满足需求”的培训课件体系,进一步促进员工培训的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5]。
4.完善培训相关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培训动力机制。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和企业本身的吸引力,使员工与企业保持一种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和为企业积极做贡献的动力;健全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营造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氛围,增加学习的动力;深化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改革,使员工感受竞争压力,变岗位压力为成才动力。
二是完善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经营管理人员“先培训、后提拔”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与职称评聘挂钩制度,生产操作服务人员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和岗位薪酬联系制度,强化对培训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学校教育
日本动漫人才的培养主要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种方式,其中学校教育是日本动漫人才培养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学校教育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大学教育(含短期大学教育,日本的短期大学相当于中国的大专);二是中专和职业学校教育。以下对此分别予以介绍。
大学教育(含短期大学)。日本尽管较早地发展了动漫产业,但大学教育涉足动漫人才的培养却比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日本多数的动漫人才主要是通过自学或在社会上开办的培训学校、培训班以及在中专和职业学校学习动漫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大学教育里,尽管有一些大学开设了动漫方面的课程,却很少有大学设置动漫专业,进行系统地动漫专业教育。总而言之,可以说动漫专业教育在20世纪之前还没有得到日本大学足够的重视。但是,2000年,日本的私立大学――京都精华大学首次在大学里设置漫画专业,并开始招收4年制的学生。随后,不少大学效仿京都精华大学的做法,相继设立动画专业、漫画专业或动漫专业。设置动漫专业的大学主要集中在日本的关西地区(以京都和大阪为中心的地区)和东京地区。到2009年底,有近30所大学开设了动漫专业。这些大学主要是私立大学,且多为设有艺术系的大学所创办。这些大学动漫专业的开设得到了不少著名动漫大师、动漫原创作者和动漫编辑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日本私立大学纷纷开设动漫专业与日本的大学竞争加剧有直接的关系。为了吸引更多生源,很多私立大学想方设法开设新专业,以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日本动漫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动漫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为此,许多大学开始重视动漫专业人才的培养。
中专与职业学校教育。20世纪80年代,日本动漫产业已形成了巨大规模,动漫作品得到了很多青少年的喜爱,加上动漫制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而首先受到了中等专科学校和职业高中学校的青睐,许多学校相继开设了动漫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已有400多所中等专科学校和职业高中学校开设有动漫专业。这些中等专科学校和职业高中学校开设的动漫专业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一是专业划分很细。很多学校多设置专业方向诸如专业漫画家、漫画插图、数字漫画、漫画杂志编辑、漫画原创、写作创作、动画剧本创作等。由于专业方向明确,所设置的课程也比较到位,除了很多带有技术性的课程外,还有不少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
二是在明确专业的基础上,培养各种实用性人才。不少学校都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上煞费苦心,除了希望以此来吸引学生入学外,还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予以充分考虑。为此,很多学校大力宣传,通过动漫专业的学习,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相关职业包括漫画家、漫画作家、插图画家、美术印刷设计师、形象设计师、数字助手、DTP操作员、网页制作员、CG创作员、杂志撰稿人、新闻记者、采访记者、小说家、漫画原创人员、绘本作家、动画剧本创作人员、游戏创作人员等。
三是注重计算机的使用和数字艺术的教育。这些学校除了传统的绘画学习外,都非常重视计算机数字艺术的教育。为此,各校不仅配备了很先进的计算机及相关数字设备,还聘请很多在动漫制作公司从事动漫设计与制作的动漫专家从事学校的教学工作。
四是引进企业实习制度,强化实践性学习。动漫专业本来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是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动漫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因此,中专和职业学校很早就引进了动漫企业实习制度,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到动漫企业等单位实习方能毕业。
社会教育培训模式
日本社会上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学校、培训班及讲座是日本动漫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这种培养模式不仅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还由于是利用休息日或晚上授课,吸引了不少在校生和公司员工参加学习。特别是那些从小就喜爱动漫作品,并立志想成为漫画家或动漫大师的学生更是利用这样的学习机会,来满足自己的爱好,实现自己的愿望。其中一些人日后就成为了著名的漫画家或动漫大师。还有不少已经进入动漫公司工作的员工,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和继续提高,也充分利用这样的学习机会。动漫社会教育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办学模式。
私立动漫培训学校。动漫培训学校多由各种补习学校经营,在这些学校里定期开设各种形式的动漫培训班。学习时间一般都利用休息日或晚上进行授课。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还可以继续进行更高级阶段的学习。这些培训学校不仅拥有大量先进的计算机及相关数字设备,还聘请为数不少的漫画家或动漫大师担任教学工作。这些学校的学生年龄参差不齐,从小学生到二三十岁的公司员工都有。当然,学费也比较昂贵。
电影厂或出版社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例如,东映动漫研究所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动漫人才的培养。东映动漫研究所是日本著名东映电影厂开设的动漫人才教育机构,因而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所每年招收30名新生,学习期限为2年,分为导演、动漫制作和艺术设计3个专业方向,采用边实习边学习的方式进行动漫人才的培养。再比如小学馆,它既是日本一家著名的出版社,也是日本出版漫画有名的出版社。小学馆每年举办“漫画家培训讲座”,学习期限1年,按不同专业方向招收20名学生。
各种形式的漫画教室。这些漫画教室多由某一个地区或社区,由漫画家个人举办的小型、不定期举行的动漫培训班。如日本著名漫画家手冢治虫家乡冈町在2004年8月就举办过“漫画教室”的初级讲座。由于讲座在暑假期间举办,学员主要是学生,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都有,教员则是京都精华大学的动漫教员。
函授教育。在日本的函授教育中开设有“漫画家培训函授讲座”,通过函授教育来培养动漫人才。
各种基金会或国际动漫展等举办的动漫讲座。如每年举办的东京国际动漫展都举行各种形式的动漫专题讲座。
大学举办的动漫讲座。如日本冲绳大学从2005年起几乎每年都举办动漫讲座。
政府、财团与基金会资助培养人才
东京是日本动漫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地方,绝大部分漫画出版社和动漫制作公司都集中在东京地区,因此,东京又集中了日本全国大部分的动漫人才。随着动漫产业在日本国内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东京都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动漫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并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财政支持,还设立了基金会,专门支持包括从事动漫制作在内的内容生产人员的培训与培养。
如2002年秋季启动的“杉动漫匠塾”人才培训计划,就是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开展的动漫专业人才培养事业。该计划对希望从事动漫工作的人提供在动漫制作企业进行培训的机会。该培训计划每年6月~7月从全国公开招募培训生,经过动漫企业经营者和具有丰富动漫制作经验者的作品审查和面试,每年选拔4~8名培训生进动漫公司学习,每年从10月至第二年3月的6个月间,以动漫的制作作为培训学习的主要内容。从2005年起,对完成培训学习的培训生要求到该培训机构再培训半个月,然后,才有可能被分配到能接受该培训生工作的动漫企业上班。通过培训学习,培训生掌握了一定的动漫制作技术,基本能满足动漫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当然,培训生结束培训后,并不能保证一定能进入所在培训动漫企业正式工作,但对动漫企业而言,与其录用新人后再进行企业内部培训,还不如录用在动漫企业已经有过半年培训经验的培训生更为合算。因此,有一些培训生就这样通过培训后留下来成为该企业的正式员工。另外,该人才培训计划除了能培养动漫专业人才,还能支持动漫公司的发展,凡是接受培训生的动漫企业都能获得当地政府资助的培训委托费。尽管这样的人才培训计划即使在日本国内也非常罕见,但当地政府结合动漫人才需求的特性,通过动漫制作现场来培训动漫人才的思路和努力,对解决日本对动漫人才的需求是有积极意义的。
除了政府支持,日本动漫人才培养得到了许多财团或基金会的资助,特别是对动漫新人的培养尤其离不开财团或基金会的帮助。如日本上月体育•教育财团就制定了一个“漫画家与数字游戏原创作者培训计划”,为有潜力的动漫新人(15岁~25岁)提供奖学金或助学金,资助他们的学习和作品创作。日本上月体育•教育财团本来是一家专为日本体育和教育发展提供资助的财团,然而随着日本动漫产业的迅速发展,财团把支持和发展动漫人才的培养视为重要内容之一,为这一领域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
新人的培养与动漫奖
日本非常重视动漫新人的培养,为动漫新人的作品发表和奖励提供各种机会。首先是许多漫画杂志每期都要预留一定的篇幅发表新人的作品。这不仅为培养新人漫画家做出了贡献,还为发现优秀的漫画家提供了机会,得到杂志社的支持。多数漫画家成名后,要么成为这家杂志社的签约漫画家,要么经常在这家杂志上发表作品,为杂志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保障。采用这种鼓励和扶持动漫新人的模式对培养动漫新人和漫画杂志社都有好处。其次是一些有名的漫画网站征集新人漫画家的作品进行免费刊载,这也是间接扶持新人漫画家成长的有效方法之一。网络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不同,可以以极低的成本为新人漫画家的作品提供发表的机会。另外,还有一种方式是以提供高额奖金的名义征集动漫新人的作品。通过这种方式,有时会从这些作品中发现非常优秀的动漫作品,和一些很有发展前途的动漫新人。
日本在1972年就设立了“日本漫画家协会奖”。其后,随着日本漫画及动画的快速发展,许多著名的出版社、动漫公司和漫画家个人纷纷设立各种大奖来鼓励和扶持动漫人才的发展。其中著名的漫画奖有“文艺春秋漫画奖”、“小学馆漫画奖”、“手奖”、“藤子不二雄奖”等。
日本动漫大师和知名动漫专家的学历教育及专业背景
日本众多的动漫大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和成长经历对于我们更全面了解和认识日本动漫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为此,我们从日本动漫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中选取了42位公认的动漫大师级人物和知名动漫专家,通过查阅他们的学历、就读的大学及专业等,基本了解到了他们所接受的学历教育。
从图1可以看出,日本动漫大师或知名动漫专家中,高中学历占了多数,而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还不到一半。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动漫大师或知名动漫专家所受教育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动漫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及动漫专业教育的有限性。这些动漫大师或知名动漫专家之所以能成名,可能与他们的天分以及执着于动漫作品创作有关,而与高学历没有太大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只拥有高中学历的动漫大师或知名动漫专家当中,有6位是进入大学之后选择了退学,并走上职业动漫创作之路的(参见表)。
进一步查阅这6位动漫专家的个人经历,了解到他们在大学期间花费很多时间用于动漫作品的创作,而上述学校以及所学专业跟动漫创作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也许是这些动漫专家在年轻时选择退学以便于全身心投入动漫创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大学学历相比,拥有高中学历的动漫大师或知名动漫专家一般都是在中学期间就热衷于动漫作品的创作,甚至公开发表过自己的作品,如尾田荣一郎17岁时就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并且在手冢奖的评选中排名第二。对于怀抱动漫梦想的年轻人来说,在完成高中义务教育后,就进入动漫公司工作,给动漫大师当副手也许比接受大学专业教育更容易获得锻炼和发展机会。
那么,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动漫大师或知名动漫专家在大学又接受了什么样的大学专业教育呢?(参见图2)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专业的两位动漫专家中,一位大学就读期间通过在漫画学校补习动漫专业知识,另一位动漫专家就读于跟动漫有一定相关性的工业设计专业。从图2中可以看出,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动漫专家当中,一半以上在艺术类专业或者其他相关专业深造。这一点不难理解,无论是美术、电影、造型,甚至工业设计,都需要包括绘画和构思在内的基本训练。除了大学专业学习外,许多动漫大师或知名动漫专家在就读期间一边进行业余动漫创作,一边在动漫公司做兼职工作,从而达到了进一步学习动漫专业知识的目的。而对那些就读于与艺术类没有关系的专业的动漫专家来说,他们一样也是利用在大学就读期间,花费很多时间从事动漫作品的学习和创作,“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拥有医学博士学位的他在漫画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事实上开启了日本动漫的大门。
[关键词] 物业管理; 企业; 可持续发展; 途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9. 041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9- 0076- 01
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推动了物业管理行业的成熟与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培养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强有力的培训工作,是企业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的重要保障。
1 物业管理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1.1 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物业管理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工作培养人才,是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发展动力。物业管理企业除了从市场上招聘合适的人才外,更为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员工的素质,使其成为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
1.2 培训为企业发展储备力量
企业的发展需要各种层次的人力资源。物业管理公司接一个新项目,要招聘新员工,如保洁员、保安员、维修工、服务接待员,如果不培训就上岗,他们是无法胜任的。所以,从业人员培训是为企业发展储备力量的加油站。
1.3 员工培训是管理者激励员工的方法
当今社会,学习培训已成为很多人改变自己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物业管理企业内浓郁的学习氛围,以及鼓励员工学习的政策都会对员工产生足够强的吸引力,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
1.4 员工培训是实现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目前物业管理企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物业管理已不再只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需要有大批精通管理的优秀人才来推动它的发展。因此,员工培训是实现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环节和可靠保证。
2 当前物业管理岗位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物业管理岗位培训面临不少问题,主要有:培训内容单一,方法落后,互动性差;培训工作与实际需求脱节;员工大多数是下岗职工,年龄大,接受新知识能力差。
3 充分利用岗位培训推动企业发展
3.1 重点抓好专业岗位培训
物业管理服务除了需要大量掌握一般技能的普通员工,还需要相当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初级管理人才,培训部门应根据物业服务企业的需要,有重点地开展各种专业技能和专业岗位培训,满足企业基层的需求。要根据不同的受训对象,设计相应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一般而言,对于高层管理人员应以更新理念为主,参训人数不宜太多,采用短期而密集的方式,运用讨论学习的方法;对于中层人员,应注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参训规模可以适当扩大,延长培训时间,采用演讲、讨论及报告等方式,利用互动机会增强学习效果;对于普通职员的培训,需要加强其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大班制”的方式进行,开展长期性的延伸教育,适当运用模拟等方法,充实员工的基本理念,加强实务操作技能。
3.2 有计划培训人才,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工作
物业管理服务是一项多层次、多专业、复合型的工作,它需要不同层次的管理工作人员及操作人员紧密配合、相互协作、步调一致才能完成。不同层次的岗位培训对于完成这一工作,实现优质、满意服务尤为重要。物业管理公司应根据物业服务行业发展的前景,制订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培训计划,为行业的发展输送和储备人力资源。
3.3 培训内容注重实际效果
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实际操作性强,仅有理论知识还不足以胜任工作。培训要贴近实际,做到学以致用。要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技能、不同的需要开展岗位培训,确保培训质量。
4 制订个性化的岗位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培训
(1) 培训计划的制订。为了使培训计划更符合工作需要,公司的各部门应发动本部门员工探讨培训项目,提出个人的培训愿望和需求。部门经理负责制订本部门全年培训计划,向公司申报。公司汇总各部门的培训计划内容,编制全年的公司培训计划。部门的培训计划应着重于本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员工操作中应知应会的技能,使员工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
(2) 公司还应把有发展潜力的员工送到其他相关单位进行培训。内部培训应由公司自己的培训老师讲课,也可聘请外单位老师讲课。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内外结合的培训方式。
(3) 公司要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使培训内容丰富多彩,不枯燥,既可以提高员工参加培训学习的兴趣,又能达到培训效果。
(4) 公司要根据实际建立一套完整的员工培训档案。公司各部门以及各物业中心的培训都应分别保存培训记录,完整地记录培训时间、地点、人员、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等各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