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127;F2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S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能源的使用也在不断升级,从原始的薪柴,到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再到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始终是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助推力。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近年来显现出来的传统化石能源随着人类过度使用急剧减少、化石能源的开采、燃烧及冶炼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负面问题已经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亟待破解的课题。
一、我国新时期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达到15%、2030年达到20%。
一是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具有丰富的资源量。其中:水电技术开发量为6.6亿千瓦,到“十二五”末只开发了30%;风电技术开发量102亿千瓦,目前已开发量为1.5亿千瓦;截至2016年太阳能发电量662亿千瓦时,占储量的万分之0.16。从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程度低,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是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逐步扩大。水电方面,我国对于水电的整体布局,主要是西部地区对于水电新能源的利用较高,水电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带来较大影响,有力的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到2016年,全国水电装机3.3亿千瓦,位居世界首位;风电方面,风力发电是新能源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我国西北、西南、东北及沿海地区风资源都非常丰富,国家九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大多分布在这些地区,2016年我国风电并网装机1.19亿千瓦,我国风电已经连续7年领跑全球;在光伏发电方面,中国已经拥有较为完全的光伏设备制造及光伏发电产业链,整个产业链中主要包括光伏发电开发系统与光伏组件等设备系统,该条产业链已经占领世界光伏市场。
三是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日趋成熟。水电方面,建成了世界上最高的300米及以上混凝土双曲拱坝。风电领域,1.2-5兆瓦风机已实现批量生产。在光伏领域,正在依托国家光伏领跑者基地,推动光伏产品先进性指标提升。由此看,我国水电、风电、光伏产业制造能力已经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制造强国。
二、对于新时期下我国新能源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能源经济产业发展的不够规范
基于产业发展不规范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企业较容易一哄而起,新能源的进入门槛较低,加之我国政府的鼓励政策多,这使得大批量的企业开始积极涌入新能源领域中,这其中掺杂着许多滥竽充数的企业,在市场中难免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或是低价竞争的现象,这使产品的质量被降低,影响到我国企业的自身形象。
(二)对于新能源经济产业的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新能源经济发展方面管理制度上的缺失,严重阻碍着经济产业的发展,日益呈现出电网建设与新能源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现象,不能够对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增加的成本进行及时的传导工作,以及对于电网企业没有较为强制性的要求与监管,正是因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在新能源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发电设备被闲置的现象。加之风电具有的不稳定性,电源结构不佳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新能源的浪费。
(三)新能源技术基础过于薄弱
对于新能源的发展而言,国内还未能全面掌握核心技术,部分装备的重点的构件还需要进口国外的构件,对于新能源的技术还不能够进行创新,导致这种情况的实际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首先,对于中国而言,把新能源科研力量主要分布在大学或是科研院所,缺乏专业的创新平台做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其次,中国企业的发展规模较小,没有相适应的研发能力,加之没有大型设备供应商,对于有经济规模的企业而言,他们的研究开发能力不足,与发达国家的研究开发不能够相提并论。
三、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促进新能源经济建设
(一)对于新能源经济发展进行制度创新,并完善保障机制
为促进新能源经济建设需要为新能源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制定与之协调的制度体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财政补贴制度进行完善,主要包括用户补贴,投资补贴等,缓解新能源经济产业中投资成本较高的情况,对于新能源经济发展的投资融资制度进行完善,积极争取风险投资资金对于新能源经济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完善新能源的保障机制,促进其发展。
(二)对于新能源经济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统筹工作
我国需要大力对新能源资源进行评估调研,在做好统筹规划的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地方特色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目标,合理分配好中国的能源,积极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能源需要明确中国新能源的发展思路。
(三)重视新能源的研发工作,创新新技术
首先中国需要加大对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工作,使新能源技术能够为大规模生产提供支持;其次,积极引进先进的国外设备技术,基于引进的基础上经济做好创新工作,使其成为属于中国新能源技术;最后,在社会上建立技术创新平台,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以积极促进新能源科技成果的发展。
四、结语
发展新能源经济能够促进中国产业的发展,在资源与经济发展的方面而言,中国已进入推动新能源发展的成熟阶段,尽管在目前中国与国外之间新能源技术差距较大,但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新能源经济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陈航.新常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浅析[J].中国统计,2015(9):55-56.
【关键词】物联网,校园智能管理、相关分析。
引言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RFID)、红外感应器、GPS、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连结起来的一个巨大网络,目标是通过互联网产生万物互联的效果,从而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也正日益完善各自的信息化平台,物联网技术初步融入到校园的日常管理事务中。物联网校园管理平台在高校中的运用,既可以优化整合校园资源,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为高校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质量。因此,笔者着力调查江苏大学在物联网智能管理方面的成果及现状,拟定其发展方案。
研究江苏大学的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首先要对我校的许多功能区域分类,分别是教学活动区域(包括图书馆)、学生宿舍、生活功能区域(食堂浴室等必要的校内功能设施)三类。
先来看教室资源的使用问题,除了在每周固定的课程有安排教室以外,学生也可以去教务处申请借用教室,并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学校的管理系统对教室资源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控,通过统一调度才使每天的课程、活动都井然有序的进行。
再来看整个教学楼的供水供电问题,首先,所有教室都没有安装热敏、光敏传感器开关,仍然使用传统的开关。这就导致在晚间许多空教室亮着灯。从物联网智能管理层面来看,我校教学区域的能耗管理就存在盲点,浪费的电能不在少数。下面我们援引一个来自江南大学的例子,江南大学在2008年开始建设数字化低碳校园,之前具体到一栋教学楼一个月的电能消耗是73000度,在整个系统成型且正常运转之后,每月的电能消耗仅仅为41000度,仅仅一个月,一栋教学楼就省下了30000余度电,醒目的数字也正说明江苏大学在能源节约方面确实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与电能问题一样,用水问题也是类似,我们的教学楼用水,主要是厕所用水和饮用水供给,平常一直在教学楼学习,我们偶尔就能发现一些诸如水龙头漏水,厕所异常冲水的情况,这些情况肯定不在少数,甚至还有更严重的水管漏水事故。可是学校也并没有对于日常用水的一个数字化流量监督、报修机制。一旦发生漏水事故,最快也得到下月抄水表时才能发现问题,那时巨量的浪费已经造成了,与其投入大量的人力去检修,我认为引入信息化管理方式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必由之路。
另外,在教学区域还存在一些细节问题。比如,传统的失物招领方式找回效率低,许多东西都堆积在了一个小小的房间里无人认领;比如,有些教室里存在许多严重损坏的椅子,坏了一个学期也没有修理,有时甚至影响到学生上课;再比如,投影仪,教室电脑的日常维护,以及学生热水灌水机摆放的位置等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来统一管理的。
除此以外,学生宿舍与教学楼一样,同样缺乏一套有效的物联网能耗监控管理系统,在此也不再赘述。不过宿舍作为学生们大学生涯的家,也有一些特殊的问题。宿舍电费的查询和充值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江苏大学已经开通了一个微信企业号,它可以用于一卡通充值,电费查询等功能,已经初步形成了信息化管理的雏形,然而具体分析这个企业号的功能,还仅仅只可以查询剩余的电量。充值电费,缴纳宿舍开水费等等一系列日常的宿舍生活基本功能仍未实现,只能在学校中散落的几台圈存机终端上才能完成这些业务,这些细节虽小却也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最后,学校的食堂浴室体育馆等功能设施的信息化管理现状也是一个盲区,与教学区域、宿舍区域相比,这些区域主要提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服务,而且多是外包给一些企业,所以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会比较复杂,不可能完全受学校统一调度。但是,如果学校可以能整合这些区域的服务信息,实时在互联网上,对提高这些校园服务的质量也是有所脾益的。另外,这些设施比较容易出现拥堵状况,学校采取的分时上课分时就餐等方法,有一定效过但未能解决根本问题。
总结而论,江苏大学的物联网信息化管理仍然处在起步尝试的阶段,引进了许多时下普适的信息管理方式,但缺乏特色,缺乏自主创新的精神,在物联网智能校园管理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3、建议和发展方案:本方案集思广益,既借鉴了其他学校先进的信息管理模式,也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纳了江苏大学各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1、完善整个校园水电能耗的物联网智能管理调度系统,这个系统需要软硬件双方面的支持。首先,要完成所有硬件设施安装,即给每个可能发生浪费的环节都装上传感器,监督每一分水每一分电的流向,给所有给水管网、变电所装上传感器,实时监控这些关键位置的水电流量,一旦发现异常,可以立即派人修理,以防止出现更大的损失。再之,为建设绿色校园、贯彻低碳理念,我们可以在教室、走廊安装上高灵敏度红外加光敏的节能开关,实现“人来灯开,人走灯灭”。在这样一个由数不甚数的传感器所联系的万物互联的状态下,整个校园的能源消耗细节尽收眼底。这样的管理系统在建立初期的投资会比较大,但从长远来看,既节约了资源,又可以防患于未然,使一些潜在的威胁无所遁形,有百利而无一害。
2、完善网上报修机制,让在校大学生更多地承担起公共责任,发现问题后很方便的就可以通过网络报修,不管是教室的椅子、灯、投影仪,还是水管漏水、热水灌水机故障等等都可以。学校后勤部门实时监控网络报修平台,对报修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并反馈。
3、食堂、澡堂进行流量监测,让所有大学师生通过网络就可以实时了解各个食堂各个浴室在每时每刻的拥挤,避免了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拥堵现象,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4、校园生活必要缴费充值查询等功能通过网络管理进一步简化,让师生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搞定这些生活中的琐碎。
5、借鉴优步、滴滴打车的资源整合经验,给所有的校园公交安装GPS定位系统,并且实时监控车载人数。目前,许多校园公交司机为了多载些学生,往往会在始发站等上很久,运行效率很低,但是有了这个软件就不同了,假设A行走在路上,离始发站都很远,却想搭乘校园公交,这时A只需要在公交线路附近打开手机上的校园公交APP,自己的位置和搭车需求,就可以收到校园公交的实时回应,这时A就可以以逸待劳地在路边等车了。
作为深圳市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总经理,刘晓静受邀出席了2014年11月17日举行的“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并进行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主旨演讲。
刘晓静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的演说,获得国内外嘉宾的关注,他代表陆地方舟对新能源汽车走入人们的生活和今后在人们生活中处于的地位,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电动汽车普及对人们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私家车新能源化
据悉,2014年7月9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会议还指出,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公布车型目录。让更多人选择绿色出行,为可持续发展增添能量。
刘晓静认为,无论从新能源汽车企业角度还是从政府的角度,都对新能源汽车能早日完成使命取代传统汽车寄予厚望。
另外,“私家车日趋新能源化也日益成为当前市场正在发展的重要标志。”刘晓静指出,新能源纯电动车最先投入使用的是由政府扶持的公共交通,而陆地方舟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产品,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新能源汽车标准,进入公共交通,使人们的出行更加舒适、更加健康。《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高交会“新能源汽车及车联网主题馆”中采访得知,陆地方舟纯电动大巴刷新了国内续航里程和内部乘坐空间的记录。
企业协同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政策方针,思考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U4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037-01
一、前言
出于动力安全环保视点思考,我国和许多发达国家都要求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就目前而言,汽车排放的CO2急剧增加,加快了地球变暖的趋势。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出于对环境的要求和资源的多样化,各国加强了对本国新能源汽车工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培育并形成本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方针。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中,废弃新能源汽车当地推行目录,坚决破除市场维护是其提出的一大重磅方法。另外,还提出加快充电设备建设的系统化方法,着力扫除推行妨碍,以及“拟定新能源汽车公司准入方针”,引进出产和研制新力量等政策。
国务院要求,各地区要严格履行全国一致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备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得自行拟定、出台地方性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备标准。
很久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当地维护,不能形成市场竞争机制。国务院今年以来屡次强力打破这一弊端,撤销新能源汽车当地推行目录更是对症下药。
2013年9月四部委印发《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要求政府机关、公共机构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务、物流、环卫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
2014年和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纯电动专用车、燃料电池汽车补助标准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分别下降10%和20%;纯电动公交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公交车标准维持不变。
汽车剖析师崔东树以为,在新能源汽车推行中,基础设备先行至关重要。相比购置税优惠等,消费者需求的是完善充电桩等基础设备,改进基础的准入环境。
据研究,1度电的锂电池,价格3000元左右,重约10公斤,充放电次数2000次以上。一辆较高配置续航200公里的电动汽车25万元左右,其中锂电池40度电,成本12万元左右,其他部分13万元左右。一度电跑5公里,按电价一度电0.55元计算,一公里0.11元。而同类别汽油车,一公里耗油0.8元左右,两者相比一公里节约0.69元。这类车按所装锂电池测算工况总行驶能力达到40万公里以上,40万公里节约27.6万元。如果国家2014年补贴4.75万元,潍坊市补贴4.75万元,个人缴纳购车款15.5万元,考虑到国家减免购置税,比同类车型贵5万元左右。综合考虑,行驶40万公里后,节约22.6万元。但充电时间较加油时间长,且充电设施不完善。
三、国外政府新能源汽车工业扶持方针的重要方法及其特征
1、金融危机前的特点
(一)税收和补贴是各国政府选用的重要方针
电动汽车比传统内燃机汽车的生产成本高,为补偿差价,国外政府通常选用税收和补贴方针分别就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和消费者的采购及使用成本进行减免。当前,税收和补贴方针已成为各国政府支持电动汽车工业发展的最重要方法。
(二)大力支持工业创新
为促进电动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对产业初创期的方针扶持。与普适性方针相比,该类方针不仅提出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而且有时效性和优惠的产量限制指标,从而补偿市场机制的短期失灵。
2007年美国乙醇协会(ACE)了《美国各州乙醇燃料发展报告》,总结了美国乙醇燃料发展的现状和政策。美国能源基金会(2006) 总结和评估了促进混合动力汽车产业的政策,并启动了混合动力汽车科研及政策研究。2008年在美国举办的国际纯电动汽车会议上,与会厂商探讨了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发展以及普及纯电动汽车政策措施等内容。
2、金融危机后国外政府公布的方针
金融危机后,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大力开展先进电池等技术的研发和鼓励采购新能源汽车。
(一)大力支持研发
2009年9月,美国提出拨款20亿美元支持汽车电池技术等的研制和配件工业的发展,快速生产出全球最轻便、最经济和最持久有效的汽车电池,使美国电动汽车、生物燃料和焚烧技能等方面站在国际前沿。
2009年1月,韩国公布了《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将绿色技术、顶尖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等3大范畴共17项新兴工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在绿色运输方面,提出着重发展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核心技能,实现汽车零部件和材料国产化,2013年步入绿色汽车国际四强。
(二)大力推动电动汽车走向市场
2009年4月1日开始,日本开展“绿色税制”,取消消费者在采购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时的多项税收。美国为鼓励消费者采购电动汽车将提供总额高达750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英国政府也于2010年度预算案中提出“绿色复苏”方针,推动电动汽车普及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汽车新能源发展的思考与分析
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离不开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扶持。目前,我国应在绿色交通发展和新兴产业变革的大形势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着力创造新模式、培育新市场。
技术创新上,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我国的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现象十分严重,而这些零部件占整车成本的70%以上。相关的技术团队缺乏,人才供应不足,很多技术已被市场淘汰,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全面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尤其是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技术等方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研发能力。另外,摆脱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单一技术研究,将研究内容不仅仅停留在汽车本身的相关技术,而应扩展到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层面,明确统筹规划方向,整体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产业政策上,制定分阶段、分类别的发展规划。各种产业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全球的发展趋势时时改变,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调整,将主要目标由政府干预逐步向市场调解过渡。因此,我国政府应提出一些比较灵活的产业政策,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分阶段、分类别的规划。
五、结束语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个崭新的趋势,将逐步替代传统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长远看来潜力巨大,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细化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机制,不断总结经验,发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从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完善产业政策、加快产业升级等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1] 陈柳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 (3).
[2] ,蔡厚清.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武汉金融, 2010, (4).
[3] 程广宇.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及启示[J].中国科技投资,2010, (5).
[4] 王祖德.由国内新能源汽车热引发的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10, (5).
作为一项长期持续的大型环保公益项目,“绿色驾驶・菁英训练营”从倡导绿色驾驶、低碳生活到传播“源头低碳”意识,每一届活动都通过不同的主题逐步深入地对环保理念进行倡导和宣传。
此次探访之旅走进了我国新能源发展典范城市――山东德州和新疆达坂城。作为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德州通过对太阳能的广泛应用,每年可节约超64万吨煤和20亿度电,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71万吨、二氧化硫1.6万吨。而在未来,这里将被逐步打造成为中国的“新能源之都”。
在德州探访期间,来自全国的记者和环保人士感受到了太阳能为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他们使用随处可见的太阳能生活设备、乘坐太阳能电动车游览城市并入住“微排”主题酒店,不仅能远离平日生活中依赖的石油、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还能充分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魅力,深切体会“来自未来的力量”。
在“中国风谷”――达坂城,科技使无形的风转换为巨大的能量,我国最大的风力发电场就建造于此。在这里,巨大的风车延绵在道路两侧数十公里,达坂城山口吹过的风如同一只强壮的手臂,拨动巨大的桨叶顺势旋转。自然的伟大力量不仅将震撼参与活动的每一个人,也让我们看到新能源未来的广阔前景。
在新能源探访和体验的同时,一汽-大众奥迪还邀请了活动探访城市的当地领导、环保先锋与热心网友,共同探讨新能源利用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新能源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此外,绿色驾驶技巧大赛作为“绿色驾驶・菁英训练营”活动的保留项目,也贯穿了这次新能源探访之旅的全程。奥迪专业的驾驶教练现场传授低碳、高效的驾驶技巧,菁英车主、环保人士和明星也共同参与到竞赛环节。
奥迪品牌环保大使、北京国能中电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白云峰表示:“近年来传统的化石能源危机不断,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可再生能源,正在逐步显示出其强大的经济优势和环境优势。作为长期坚持环保、积极投身绿色公益事业的汽车企业,一汽-大众奥迪此次将关注点聚焦到了新能源领域,着实体现出了国内高档车第一品牌的前瞻性视角和强烈的企业社会责任感。”
奥迪A4L作为“绿色驾驶竞赛”环节和“新能源探访之旅”的全程用车,在不同行车环境下展现出的非凡适应力,以及在竞赛过程中不断突破的最低油耗数据,让我们在惊喜之中也找到了一个绿色的答案。
为了获得更低的油耗,很多参赛队关闭了车上不使用的电子设备,尽可能保持平直匀速驾驶,通过关闭车窗和天窗来减小风阻,一路上都不敢有丝毫懈怠。确实,在驾驶过程中,每一个节油技巧和操作细节都至关重要。正如“绿色驾驶竞赛”的参与者所说,节油不是即刻体现,而是在于点滴的积累,不经意间的一脚油门就会使之前的省油措施前功尽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本届一汽-大众奥迪“绿色驾驶・菁英训练营”新疆站最终产生了全程综合油耗4.3L/100km的骄人成绩。
摘要:电动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其发展有助于缓解现今社会发展所出现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在国家政策助推下,海南作为新能源示范岛,其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通过对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实际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行业进行相关分析,最后,对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做出相应的预测。
关键词:海南;电动汽车;行业分析
随着汽车拥有量逐年增加,汽车废气排放及对石油资源的过度消耗所引发的环境、能源问题日益严重。控制汽车废气污染及寻找相应的替代能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当前以“节能减排”为主导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在国内外形势的助推下,已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国际旅游岛省份,海南积极推广新能源电动汽车在诸多领域的应用,海南电动汽车行业在此种社会背景下有了一定的发展。
一、海南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及国家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战略产业规划背景下。经过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和努力,海南省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电动汽车的推广需多方面的配合协作,相关部门通过新增投资、建设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等政策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业。据资料显示,在电动汽车总量上,海南截止2012年底共投放运行1052辆电动汽车,在具体类型车的数量上,公交和出租乘用车领域投放的电动汽车数量较多,分别为597和430辆,而在公务通勤车、景区专用车和纯电动专用车方面,目前海南投放的电动汽车较少,甚至为零;电动汽车种类分布方面,混合动力公交车的推广较为成功,几乎占了所有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一半,纯电动乘用车(出租车)的推广力度也较好,达到27%,至于景区专用车、通勤车等数量较少,只占到总数的9%左右,这可能和不同种类车型的需求量大小有关。
二、海南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PEST分析行业能否顺利发展与其所处的软硬环境是分不开的,作为独一无二的生态旅游岛,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有有其特定的发展环境,海南具备特有的政治、经济、自然、技术条件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赋予相应的优势。
(一)政治环境分析。海南电动汽车的推广走的是由政府导向往市场导向发展的方向,政策的引导对于海南电动汽车的推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国家政策方面,国务院出台了相关举措来促进海南朝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祥和的绿色和谐岛屿方向发展,同时倡导加强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工作,实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在省级政策方面,为了支持海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海南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企业税收优惠,在保税区内的企业,其财政、税收、金融、海关等方面实行更为优惠的政策。国家和省级的政策指引与优惠是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发展的助推剂。
(二)经济环境分析。电动汽车在海南能否良好发展,经济环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电动汽车的生产运营需要完善的产业配套,海南已经形成的产业发展规模以及日益完善的电动汽车配套技术和资金的持续投入,使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拥有一定的产业优势。汽车产业作为海南的重要产业之一,拥有良好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和体系相对健全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因此,在经济环境方面,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具备一定的以产业优势为依托的经济优势
(三)自然环境分析。海南特殊的地理环境是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发展的有利因素。目前。电动汽车的营运主要受制于充电续航里程不长、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海南岛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南环岛高速公路总长约有600多公里,东西,南北距离分别约为200和250公里,这与新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适航水平相吻合。恰到好处的自然环境特点有利于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
(四)技术环境分析。电动汽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相关汽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在国家科技部及海南省科技厅的指导下,海口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在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下,海南在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建设中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加大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推动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营,进而形成新能源汽车技术优势。同时,海南独一无二的热带气候,其湿热环境为新能源汽车定型试验和性能评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提升产品可靠性、优化产品技术和提高产品性能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技术环境。海南丰富的太阳能与风能资源,为充电领域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技术的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相应的技术环境支撑为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预测
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自2008年以来,与之相应的技术逐渐成熟,产品的开发日益多元,配套设施日益完善。与此同时,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由于其自身具备的特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整体行业在曲折中前进。结合国内外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海南目前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对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相关的预测。从短期来看,虽然电动汽车在海南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该行业在海南发展尚属于起步阶段,依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在企业投资方面,尽管海南省制定了相关的产业规划以及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但全国整体对该行业的投资已从几年前的亢奋走向低谷阶段;其次,在技术方面,目前电动汽车目前尚不具备普及推广的条件,电池技术、安全问题、配套设施等是制约电动汽车推广普及的关键要素;再次,在消费者接受度方面,由于电动汽车的销售价较传统汽车高,除了政府补贴运营的公共领域之外的普通领域较难进行推广销售,消费者的接受度是影响海南电动汽车行业消费市场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从产品的生命周期角度考虑,处于导入期的电动汽车在市场上的需求是有待提升的。因此,短期内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主要在于克服行业发展存在的发展问题,整个地区行业的市场有待观望。从长期来看,首先,在大环境方面,据EIA 的国际能源展望,世界能源市场消耗量 2005 年到 2030 年预计增加 50%。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已居全球第二,减排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在能源和环境压力下,新能源电动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其次,在具体行业环境方面,随着行业配套设施完善,新能源汽车产量增加后又会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推动技术改进,产业将获得全面发展;再次,海南新能源示范岛建设的目标指引对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将有大的推动作用;最后,从产品的生命周期角度,长期电动汽车的发展应处于成长期乃至成熟期,海南的电动汽车行业发展也顺应相应的整体行业发展规律,电动汽车的供给和需求具有大的增长潜力。因此,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在长期是值得期待的。
四、总结
电动汽车行业是在日益严峻的环境、能源问题下发展起来的,海南省作为全国的生态岛,电动汽车行业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有了一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同时对电动汽车在发展的政治、经济、技术、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预测短期内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主要在于克服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行业的市场有待观望;长期内,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供给和需求具有大的增长潜力,其长期发展较为乐观。
参考文献
[1]夏德建. 电动汽车研究综述[J]. 能源技术经济, 2010(07)
【关键词】低碳经济 现状 长效机制
一、前言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能源资源匮乏、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被提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逐渐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并注重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应用研究,甚至被视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作为依托传统重工业发展起来的淄博市,尽管经济曾一度快速增长,但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经济模式是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在低碳经济热潮的大背景下,研究淄博市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工作。
本文对淄博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剩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淄博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第四部分是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低碳经济”是在2003年首次出现在政府文件中,在英国能源白皮书《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中被提出。国内的学者对该话题做了许多研究。诸如庄贵阳(2005),付允(2008),潘家华(2010)等等学者对低碳经济概念做了界定。潘在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各种定义之后认为, 低碳经济是指在一定碳排放约束下, 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 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 Global shared vision)。庄贵阳,潘家华,朱守先(2011)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为维度的衡量指标体系。尹希果,霍婷(2010)从低碳经济与经济增长、低碳经济实现的制度安排和不同国家的低碳经济进程三个方面,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此外,邢继俊,赵刚(2007),付允,马永欢等(2008),庄贵阳,任力(2009),程天权,杨志(2012),王凯伟,毛星芝(2012),郑佳佳(2013)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探析了内涵、评价、发展路径和模式。
以上研究大都是对理论概念进行研究,从整个国家层面上进行分析探索。毫无疑问,各个地区的发展状况是不同的,有着自己的发展现状和进程。于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地区进行分析就显得意义重大。
三、发展现状
淄博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可以参考近几年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和环境状况等相关数据。
一是以煤炭和原油为主要能源,经济“高碳”特征明显。目前,煤炭、原油在全市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高达97.4%,其中煤炭占55.6%。尽管近些年来淄博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已经有所调整,但是煤炭和原油的消费总量均仍在不断上升。
二是淄博市二次产业比重大,支柱产业能耗水平较高。淄博市重化工业结构特征十分明显,2009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所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3.3%。在重工业中,十大高耗能行业在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重,能源消耗水平较高。2009年,十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7%,而能源消费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90.2%。这说明,高耗能行业耗能较高,而产出相对较低。
三是淄博市能源强度较高。近年来,淄博在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使得淄博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2009年,淄博市的万元GDP能耗是1.68吨标准煤,与2005年的指标相比下降了19.76%,降幅比全省平均降幅水平高出1.25个百分点,但单位GDP能耗仍与全省平均水平的指标相比高出了57.2%。
四是淄博市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淄博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污染物总存量增量大,这种情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同时,随着淄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新增污染物排放量还将大幅增加,短期内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十分困难,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将存在,环境风险防范任务也很艰巨。
四、对策建议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广节能减排。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加速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包括大力推广利用低碳能源;积极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着力推进新能源支撑项目建设。三是完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包括大力发展质量优良、生产效率高、可以循环进行生产的生态农业模式;努力构建生态工业链条;积极发展绿色服务业。四是推进低碳型生活方式,建设低碳城市。比如构建低碳交通和倡导低碳生活。五是构建长效机制,加大监督与扶持力度。完善相应法规标准和考核体系;构建绿色财政税收体系。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2005,(11).
[2]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3]付允,马永欢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连云港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172-02
2009年6月国务院通过江苏沿海发展规划,连云港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连云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次危机中,一定要找准产业定位。而新能源正是适合连云港发展的重要产业,因此,连云港要借此重大战略机遇,结合当前形势,在新一轮发展中抓住机遇,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
一、新能源的定义
长期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对于“新能源”的定义比较含混,范围不够清晰,人们对于“新能源”的认识存在着一些争议,一些观点趋向过于狭义化。本文中认为这个“新”不仅区别于工业化时代的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利用形态,而且区别于旧式的只强调转换端效率,不注重能源需求侧的综合利用效率;只强调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不注重资源、环境代价的旧的传统能源利用思维模式。
传统能源生产利用形态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转换系统加大,中间损失增加,环境污染加剧,资源浪费严重。特别是集中排放二氧化硫造成酸雨问题和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还有就是安全问题,大电网和超高压输电为供电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频发等问题,脆弱的电网成为和敌对势力要挟的把柄。再则,这种规模化的能源大生产格局,无法调动社会和民众的积极性来参与节约和优化系统能源,使能源的经营者成为孤家寡人和众矢之的。因此,人类需要在能源问题上寻找到一条新的出路,需要有多种新的能源转换和利用形态,建立多源新的能源供应体系,创造多维的能源交易机制来解决人类文明的动力问题,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就是 “广义新能源”。
二、国际能源产业情况展望
1.全球能源的消费量将持续增长。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预测结果,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量将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05.99亿吨油当量,2020年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
2.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量的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尘颗粒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将日趋严重。据EIA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2001年达到239.0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
面对以上挑战,未来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3.新能源在各种能源消费量比重中逐步增大。世界大部分国家能源供应不足,各国努力寻求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都对发展能源的战略决策给予极大的重视,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尤为引人注目。化石能源的利用会产生温室效应,污染环境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使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升温。从目前世界各国既定能源战略来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未来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再生能源发展很快,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新能源作为能源政策的基础。从世界新能源的利用与发展趋势看,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展最快,产业前景最好,其开发利用增长率远高于常规能源。风力发电技术成本最接近于常规能源,因而也成为产业化发展最快的清洁能源技术,风电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年增长率达27%。
国际能源署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大力鼓励可再生能源进入能源市场的条件下,到2020年新能源(不包括传统生物质能和大水电)将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0%。
三、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新能源产业存在着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落后,大型设备制造能力薄弱。国家“十一五”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的市场份额,鼓励生产和消费新能源。国家政策和规划要求,运用科技创新手段来加快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整合现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资源,完善技术和产业的服务体系,加快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新能源技术的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创新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和推广,促进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2.中国新能源产业集群在低端的锁定情况表现非常严重。一方面,高端一旦出现一些好企业,跨国公司就可能进行收购、并合,以此来保持其在中国的优势。另一方面,企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难度很大,集群升级更加困难重重。
3.新能源市场潜力巨大。在中国现有能源供给的约束条件下,中国面临着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能源自给安全压力以及巨大的环保压力。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中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发展新能源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十一五期间,在现有的能源和资源边界的约束下,新能源这一有助于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的产业,孕育着重大投资机会。
四、连云港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江苏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连云港市电力发展十一五规划》、《可再生能源法》,连云港市结合自然地理等条件,以及全市跨越发展战略定位,不断加大新能源建设力度。截至目前,核电装机212MW,占比达到62.8%,生物质发电与利用、太阳能制热和发电、风能发电等其他新能源利用占2%。连云港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正逐渐壮大,但除去核电,其他能源形势总体规模仍偏小,尚未形成完整配套的产业链。
(一)新能源建设情况
1.核能发电。国家在“九五”开始建设田湾核电站,按8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规划。目前1号、2号机组2007年已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按照国家核电发展规划,田湾核电站将最终建设8台1000MW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同时,连云港市还加紧建建抽水蓄能调峰电厂的有关研究,并积极向上级申报,力争与核电二期工程同步实施、配套建设。
2.风力发电。目前,连云港市陆上风电场规划两处,南区灌西盐场――燕尾港一线沿海滩涂及湿地,一期10万千瓦项目于2007年11月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已由华电集团和中能联合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工建设;北区赣榆县一线海堤外侧区域,可建规模10万千瓦。目前,测风工作已完毕,正在编制项目可研报告,争取“十一五”末开工建设。
海上风电场规划在赣榆县秦山岛附近水深-5米~-15米区域建设50万KW海上风电场,在灌云县开山岛附近水深-5米~-15米区域建设50万KW海上风电场,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正在两处区域开展前期测风工作。
3.生物质能利用。目前,连云港市已有多处生物质能利用项目。在赣榆、东海、灌云、灌南等4个县各建有一处生物质发电项目,总装机规模114MW,年可利用秸秆类农田废弃物约90万吨。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建设一处垃圾焚烧热电项目,装机规模18MW,建成后可日处理垃圾900吨。此外连云港市还在争取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
4.太阳能利用。连云港市太阳能光热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现已形成较好的技术与产业基础。目前已有太阳雨、苏阳、响亮、利民、昊升、天马、三金等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36家,品牌60多个,年产量近150万平方米,总产值约15亿元。连云港市的光热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五、壮大连云港市新能源产业的对策
1.抢抓机遇,摸准最新产业政策。连云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连云港已成为江苏实施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和沿海开发战略的主要承担者,国内外市场要素合理衔接的战略要点,在江苏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在气候问题上面临巨大压力,中央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在减排温室气体问题上的大国责任,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将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消息表明,关于新能源扶持计划的政策和声音近期密集出笼。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近期也表示,拟定中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计划力度将比现有政策“大得多”,且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将尤其受到鼓励,该振兴计划可望于近期完成草案制订。
2.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连云港要借此重大战略机遇,结合当前形势,走适合自己的路,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抓住机遇,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所以,连云港市要在温总理对本市的战略定位基础上,将新能源产业与民生需要、港口建设、工业布局等结合起来,充分考虑新能源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关联性,突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留足产业发展空间。同时,要对新能源的关联产业做好深入的研究,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同时,不断引进新能源设备制造、新能源技术研发等,拓展产业空间,延长产业链,做强做大新能源产业。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新能源产业基地。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要强化政策引导,针对新能源生产、新能源设备制造及配套材料等,建立投资、价格、税收、补贴、加速折旧等方面的经济激励政策,促进现有新能源类企业做大做强;扩大招商引资,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引进能源设备生产制造企业,加强与院校及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不断延伸、完善和壮大新能源产业链;出台有关专门的优惠政策,鼓励有实力的民间企业集团加盟新能源生产和建设,加快引进新能源基地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抓紧做好有关人才储备,为形成新能源生产基地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连云港市要壮大新能源产业,必须吃准国家产业政策,抓住新一轮产业调整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区位、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才能真正做强做大新能源产业。
参考文献:
[1]《江苏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可再生能源法》、《连云港市电力发展十一五规划》.
[2]黄树香.新能源界定范畴探讨[EB/OL]国研网,2009-7-14.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财税政策;财政补贴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致使生态坏境日益恶化,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现状(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特征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者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新能源汽车使用非常规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排放小甚至零排放的优点,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在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三类新能源汽车分别完成了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试制,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障碍,主要表现为产业化的不发较慢,传统汽车关键技术落后的制约,持续开发投入不足,市场化扶植和激励政策不到位等。
二、目前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根据通知中的标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中央财政还根据试点城市私人购买数量和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
2010年工信部牵头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此规划清晰和具体的描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其中,在财政上要加大补贴力度,2011-2015年的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应安排专项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设施、开展电池回收,其中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比例,不得低于中央财政资金的50%。在税收上要加大减免力度,2011-2020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享受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2011-2020年,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3%。新能源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按研究开发费用的100%加计扣除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以上颁布的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构建了一个有利的财税政策环境,为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以及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持。
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建议(一)以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的形式推动新能源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不成熟,未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链条。而且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大,成本较高,单纯依靠汽车生产企业的力量还比较薄弱,政府财政补贴就成为推动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有力武器。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实施直接价格补贴,对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进行补贴。
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等因素,依据新能源汽车与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对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进行专项补贴,推动国内汽车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组织生产。
(二)加大政府公务车采购力度,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我国目前约公务用车数目较多,每年消耗经费较大,政府汽车采购每年递增的速度较慢,占政府采购总量的比例不高,而且采购的汽车多数为大排量汽车。因此,政府采购公务车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新购公务车应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出台更有利的实施细则及标准,把新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中。不仅要采购新能源出租车和公交客车,而且要把新能源轿车纳入公务用车的采购清单中。
(三)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以免税、减税带动产业的发展首先,应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发展的所得税税收优惠,加大生产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的税前扣除比例,在一定额度内实行投资抵免企业当年新增所得税优惠政策。其次,调整现行的消费税政策,提高大排气量汽车的税率,降低小排气量汽车税率,对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地新能源汽车实施零税率,帮助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和使用量。最后,完善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特定税种,免征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对于新注册纯电动汽车和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船税,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等。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中国市场,2010,2.
[2]徐丽红.发挥政策功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财经报,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