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锁骨骨折康复方法范文

锁骨骨折康复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锁骨骨折康复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锁骨骨折康复方法

第1篇:锁骨骨折康复方法范文

山西省109医院外西骨科,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综合性功能锻炼在多发性骨关节创伤康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骨折部位、严重程度采取手术或保守治疗,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则行早期综合性功能锻炼,对两组骨关节功能恢复、干预前后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骨关节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5%、2.5%,与对照组的75%、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治疗后VAS评分[(1.42±0.53)分VS(3.01±1.05)分]、骨折愈合时间[(7.54±1.78)周VS(9.03±2.09)周]及住院时间[(7.12±1.54)dVS(8.86±1.6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综合性功能锻炼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骨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多发性骨关节创伤康复中进一步应用。

关键词 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早期综合功能锻炼;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c)-0088-02

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指的是至少2处表现出骨关节损伤,多由交通事故、重物砸压等意外事故引起[1],具有起病突然、病情严重、非疾病、变化快等特点,常合并其他创伤,加重病情,若救治不及时,可能威胁到患者性命[2]。目前临床上治疗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有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之分,各有优劣,且治疗后康复训练是关键。早期功能锻炼作为骨科一种常见康复手段,在恢复骨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有不可比拟的优势[3]。该研究对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行早期综合性功能锻炼,与接受常规康复锻炼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手术病理或X线检查证实,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精神异常、中途退出等患者。其中男62例,女18例,年龄27~60岁之间,平均(33.2±2.3)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150 h,平均(48.0±10.0)h。创伤原因:车祸58例,重物砸伤12例,坠落伤7例,其他3例。合并重度颅脑损伤38例,伴血气胸7例,开放性四肢骨折23例,腰椎、盆骨骨折1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创伤原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及时的进行X线、肝肾功能、CT等检查,确定骨折类型、部位、严重程度,以此为依据选择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则行早期综合性功能锻炼,遵循动静结合、主动活动与被动锻炼结合原则,循序渐进,以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具体方法包括:①指导患者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等症状;下肢牵引治疗时,行“踝泵”运动,同时教会患者采取腹式呼吸方式,吸气时使中心静脉压下降,有利于肢体静脉回流。②不同骨折部位锻炼。多发性骨关节创伤部位包括肩、股骨、手腕、骨盆、锁骨、四肢等。对于肩关节来说,行爬墙训练或“划圈”训练,以外展上肢;对于肘关节来说,主要行肘伸屈、内外旋转运动;对于踝关节来说,行走时控制活动范围在70~100°,包括脚趾活动、踝转动、伸屈、行走等(循序渐进)。对于膝关节来说,早期开始四头肌伸缩练习,解除外固定后再开始膝关节伸屈、旋转活动;对于腰椎骨折来说,若为单纯性骨折,早期行自身复位、腰背肌锻炼等康复训练。仰卧位时,把小棉枕垫在背部;俯卧位时,从头开始慢慢后伸后全身。若为不稳定骨折或复杂骨折,医师则要帮助患者开展腰背拱起活动,同时帮助患者按摩,预防肌肉萎缩。③指导患者利用康复训练器进行锻炼,2~3次/d,15~30 min/次,随后慢慢增加运动量。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观察和记录患者疼痛缓解、关节活动等情况。治疗后行X线复查。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①骨关节功能恢复疗效。优:各功能恢复正常;良:上肢能让手发挥功能,大部分劳作可完成,下肢基本可负重、行走;可:上下肢某关节功能部分障碍,对生活、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差:功能完全丧失,生活、工作严重受到影响。②评估和记录干预前后VAS评分,0~10分,分数越高表明越疼痛。③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骨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骨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5%,对照组优良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5、3.43、4.91,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2.5%),为关节肿胀;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6例(15%),其中关节肿胀2例,感染2例,骨折延期愈合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

3讨论

多发性骨关节创伤作为临床上一种非疾病骨折类型,其发生率在我国交通事业、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4]。由于多发性骨关节创伤存在2处及以上骨关节创伤,常见部位包括肩、锁骨、肘、膝部、骨盆、手腕等,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为此积极治疗的同时选择一种安全高效的康复方案成为当下骨科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骨科治疗的目标在于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肢功能,促进骨折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为此治疗的同时需借助康复锻炼,以提高治疗效果,预防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早期功能锻炼作为一种常见有效康复手段,即受伤或手术后2~3个星期内进行功能锻炼,是预防关节功能障碍的重要方法[6]。由于骨折早期存在疼痛、肢体肿胀、骨折端不稳定等问题,是骨折愈合、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为此需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但也要量力而行,遵循主动与被动、动态与静态结合原则,循序渐进,促进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沈自力等人[7]以常规康复护理为对照组,以早期功能锻炼为观察组,康复治疗膝部骨折患者,观察指标包括膝关节恢复优良率、损伤评分两个指标,发现观察组患者优良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且两组干预后损伤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功能锻炼能明显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这与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保护肌肉免受萎缩等作用有关。但由于多发性骨关节创伤发生突然,病情严重且变化快,患者易出现紧张、害怕、惶恐等情绪,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较差,影响功能锻炼作用,不利于预后。黄婷婷等人[8]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影响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害怕疼痛等。为此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前,医师或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必要性、作用、方法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功能锻炼,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同时根据患者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制定个性化的早期功能锻炼计划,以患者可承受能力为前提,活动范围从小到大,活动次数由少增多。

该研究对该院收治的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行早期综合性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骨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达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提示早期功能锻炼能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表2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7.54±1.78)周、住院时间(7.12±1.5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03±2.09)周、(8.86±1.63)d,可见早期综合功能锻炼能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另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功能锻炼后患者自身抵抗能力提高有关。且并发症主要为感染、关节肿胀及延期愈合等,这可能与患者伤口清理不当、功能锻炼过度等有关,为此功能锻炼方案制定要合理,以患者耐受性为主,且锻炼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反应,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给予综合性干预,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早期综合性功能锻炼治疗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效果明显,能有效促进骨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骆新波,何波,向剑平,等.早期功能锻炼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50(50):70-71.

[2]陈雨,袁锋,黄伟杰,等.微创技术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0(11):5081-5084.

[3]张艳许,节晓光.膝部骨折术后不同时期功能锻炼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2):91-93.

[4]宋海波,刘宏,王剑锋,等.中药薰洗联合踝关节功能锻炼在Pilon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3,25(10):31-34.

[5]刘萍,张改琴,王展,等.疼痛干预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中的效果评价[J].现代临床护理,2013,1(1):46-49.

[6]邱沈虹,黎庆卫,张宏宁,等.分期功能锻炼对桡尺骨干双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4):31-33.

[7]沈自力,官建.膝部骨折早期康复中功能锻炼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4,12(5):914,916.

第2篇:锁骨骨折康复方法范文

糖尿病酮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探讨梁佩芬谢双伦赖宇(358)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研究许炳灿曾丽萍蒋龙元(360)

在职医护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效果分析汪绪伦刘卫国欧兵林锎邓兰雅(362)

东莞市急救知识培训模式探讨龚丽娅蓝光明徐慧兴孔玉娴(364)

老年痰细菌培养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郑天勇蒋龙元张萌杨正飞周天恩郭宇峰(366)

ALT/ALP比值在黄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于钟周慧敏李楚强詹俊(369)

胸腹腔穿刺术在急性多发伤病人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孙邦旭杨娟(371)

胆石症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探讨赵祎莉王秀菊刘怡伶(373)

围生期肺动脉高压的妊娠结局张颖杨建波蔡坚徐丽南陈红梅(375)

儿童炎症性肠病28例临床和内镜特点分析黄花荣钟英强(377)

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翟中云杨进辉张思甜辛典吴宝华周丽华(379)

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动态变化预测有机磷中毒患者预后的价值罗小红李文强(382)

河南省开封地区人群牙齿平均磨耗状况调查姚树宾张磊涛(38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弥散性板层角膜炎的鉴别和处理蓝育青胡玉新彭蔚(387)

晚期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23例临床分析廖镜芳周冬梅钟东彩(389)

短篇论著

创伤性腹腔脏器破裂189例临床分析毛商岳茂兴杨晓峰尹进南郑琦涵(391)

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168例临床分析李刚(392)

损伤控制性外科策略治疗高龄重症腹部外伤26例临床分析尹进南岳茂兴李瑛郑琦涵(394)

救护车接诊严重创伤病人现场和转运途中救治体会陈俊(395)

肾上腺素联合垂体后叶素和纳洛酮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研究饶先伟叶泽兵林德仿杨旺明(397)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抗癫痫作用的相关性李烈权(398)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56例临床分析黄佩民吴海东(399)

草木犀流浸液片与复方角菜酸脂栓联合治疗痔的疗效研究黄明坦梁国挺叶泽兵(401)

不同时机胃管灌注白陶土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影响曾润生高渝峰史晶黄澎(402)

早期以呼吸道症状为表现的恙虫病96例误诊分析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刘仕欣吕美光林汉生(403)

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方晓珊陈俊洪江武东(405)

一次性根管治疗150例临床分析王淞黄念全梁李素梅(406)

浅谈如何在创建教学医院过程中发挥教学秘书的作用刘付军陈吉文(408)

信息

2010年中国灾难医学学术大会征文通知(409)

护理

院前急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李建英韩晶戴凤玲(410)

护士对针刺伤防护的认知和行为调查吴颖王玉翠区正红闵筱辉(411)

口内径路茎突截短术46例护理分析林海燕陶朵黄银芝邓翠萍(413)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伤口处理中的实践梁明娟丁明晖黄丽葵(415)

科学气道湿化管理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影响吴惠文梁明娟区丽兰(416)

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陈雪莲钟婷罗瑞珍(418)

乳腺癌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干预马雪霞梁明娟张惠(419)

犬伤患者伤口的处理及健康教育梁碧珍(420)

护患沟通在胃肠减压操作中的应用效果夏丽君(421)

乌头碱急性中毒的诊治进展阮海林杨春旭

亚低温对心跳骤停大鼠内毒素受体的影响赵旭明刘励军周保纯肖盐(1)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急性心肌缺血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许炳灿蒋龙元王景峰(4)

谷氨酰胺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Caspase-3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尹海燕王吉文黄子通(6)

SARS患者康复后血清抗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动态变化吴满辉周莉莉林小鸿张萌王吉文余涛黄子通(10)

心肺复苏后患者S-100β蛋白的动态变化与预后关系的研究丘革新李复雄岳秀玲(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院前急救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叶泽兵张刚庆杨旺明饶先伟赵雅红李克明(15)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木村病13例临床分析黄林洁张蔚江山平梁瑞韵吕志强(18)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重症患者中的疗效郑天勇蒋龙元陈玉成(20)

急诊早期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机械通气下重症哮喘的作用刘德忠徐招柱钟颖珠李芳芹洪利芬石佳泉(23)

鼻罩式BIPAP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35例临床分析刘林星钟惠玉缪惠芬(25)

盐酸法舒地尔、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付林袁光雄(27)

电凝刀切开法在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曾腾辉李振宇顾洪生田长庆周文钰郭伟壮林建泽(29)

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治分析沈其猷刘彪吉成岗张春新(32)

奥尔芬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90例临床分析邢妃中叶泽兵杨旺明(35)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06~2007年伤害调查分析谭泽辉于长久王仁平(37)

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沈丹闫彩平邝国超(39)

宫颈癌及宫颈重度上皮内瘤变拉曼光谱的特征分析陆晓楣张珍卢淮武张卫红林仲秋(41)

低压空气灌肠在疑似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邓启伟黄穗妍姜国华(43)

快速建立锁骨下静脉通路572例体会与技巧金先银沈蕾豆桂军何军(45)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CA242、CEA联合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王志超王宏冯正平(47)

肺癌患者血清CEA、NSE及CYFRA21-1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蔡朝民李小云彭运生袁建辉(50)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的对比分析王承辉何小辉(53)HttP://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25例潘伟胜(54)

肺结核合并HIV感染11例临床分析黄戈温剑峰吴智龙(56)

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陈江瑛张素平何锐王慕真梁瑞华邓婉青(57)

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林更佳张娜(59)

创伤死亡181例分析李群华陈秀友(60)

间苯三酚治疗痉挛性腹痛38例疗效观察刘文威刘文珍冯燕梁卫东(62)

妊娠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分析陈梅芬(63)

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周朴陈乃招尧新华肖珍科(64)

产后出血207例临床分析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邱代玉(65)

浅谈院前急救人员的自我防护侯立芳(67)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监测与抢救配合刘福雁郑秀先刘志红(69)

浅谈重度烧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尹冬梅谢葵欢(70)

循证护理干预在主动脉夹层28例中的应用刘惠玲(71)

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时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优势分析王玉坤何海荣蔡樱娜(73)

我院体检中心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做法与体会刘小珍甘小玲陈庆瑜陈美金(74)

急诊科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探讨徐惠兴温冬娣黄榕贞(76)

浅谈EICU护理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侯玉娟唐绍辉(77)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护理体会谭木娇(79)

心肺复苏时联用垂体后叶素和肾上腺素的临床观察莫文庆邓虹赖峰(1)

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13例临床分析姜骏钟娃常建星杨正飞周天恩黄子通(3)

二级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的可行性探讨张庆光钟华莫洁庭林佩仪(5)

120-CCU溶栓模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9例临床分析冯坚欧雄平冯阳春(7)

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并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冼乐武黄东健(9)

加强医疗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尚福泰刘军(11)

隐匿性哮喘患者血浆炎症标记物与肺小气道功能的关系田方张文武王立军程明刚廖全全李莉(1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的探讨王前彭玉龙黄连涛吴东升(17)

血小板计数及血清胆碱脂酶测定对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鉴别意义卢海林(19)

老年眩晕患者90例临床分析施旖旎金小岩王吉文叶华(21)

颅脑损伤患者CRP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陈群蓉曹建华蔡朝民程明刚李宏伟(23)

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在急诊面部外伤中的应用体会孙中生徐翔汪海滨罗盛康(25)

显微外科吻合血管、神经的离断再植术7例分析张增强米其武(27)

奥尔芬-75针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观察梁伟东何明丰张英俭刘绍辉黄炜卢俊光戚振红(29)

开放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及评价林强王海洲许树柴谢杰伟黄伟明(31)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32例临床分析涂运珍(33)

新生儿细菌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分析张红珊苏浩彬麦友刚吴燕云伍锡泉(35)

孟鲁司特联用布地奈德吸入防治儿童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陈宏君谭娴玲邹商群(38)

肺出血高危新生儿早期预防使用间歇正压通气的临床研究张丽范吴迅郭小芳邓燕(41)

骶管腔注入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脐以下手术中的应用周毛吴强苗丽萍曹铭辉(43)

急性视神经炎54例临床分析张弛蓝育青夏朝霞彭蔚郭慧(45)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吸入有毒烟雾致急性喉梗阻急诊治疗谢宏炯李克力(47)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