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救医学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山东济南 250102;2.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康复医学技术是医疗技术中比较特殊的一个门类,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改善和提高人体各种功能为目标的医学学科。由于康复医学技术专业的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患者相处,造成医疗差错、形成医疗纠纷的机会相对较对,所以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卫生法律意识的康复医学技术人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关键词 ] 康复医学;卫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b)-0054-02
康复医学是关于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学科,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第三医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已把预防、医疗、康复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体。康复医疗技术是运用物理疗法、言语疗法、针灸、推拿等进行康复治疗,实现人的整体功能恢复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随着人们对康复医学及技术的认识不断增强,对整个人康复意识的不断提高,康复医学及技术必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1 康复医学学科及其实习学生的卫生法律知识现状
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连接点,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一个阶段中,学生要将自己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真实的医疗环境中去,在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特别是康复医学科这种与患者接触机会和时间较多的科室。由于医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开设的卫生法律及相关课程较少,不能很好地进行医患沟通和处理医患矛盾,导致实习过程中出现医疗纠纷,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临床实习,也可能给医院造成一定的医疗隐患。
通过近几年对康复医学技术专业实习生的调查,我们发现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学校在康复医学技术专业中不开设卫生法律课程或开设学时较少,学生掌握的卫生法律知识较少。
在传统意义上,我们大都认为涉及手术较多的外科、妇产科、口腔科等科室及与患者和家属接触时间较多的儿科、内科等科室容易出现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因此,在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中开设卫生法律课程并且学时较多。但对于康复医学技术等专业,因对其工作的范围及特殊性了解不多,不开设卫生法律课程或开始学时数较少,学生没有掌握应有的卫生法律知识,导致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产生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增大。
②康复医学技术专业的实习生比较注重自己康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培养,认为在康复医疗工作中专业知识优于一切,忽视卫生法律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的确,在康复医疗中,很多患者的病情都要求医护人员具有多方面的医护知识,比如,一个心脑康复的病人可能同事具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疾病,对于康复技术人员来讲,既要有过硬的心脑疾病方面知识,也要懂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急救措施。
但是,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遇有紧急情况时,作为康复治疗技术人员,是否应该及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实施哪些紧急救治措施,实施的紧急救治措施是否适当,能否引起医患纠纷,产生的医疗纠纷如何处理等等,实习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认识,遇到问题不知怎么办。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学习和掌握卫生法律知识对康复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讲更显得至关重要。
③值得我们为之振奋的是,超过90%的实习生表示,愿意在实习过程中接受更多的卫生法律知识。
有一部分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看见过或者经历了医疗纠纷,面对这样的经历,更多的医学生意识到,提高自身的卫生法律意识非常必要,并且也是迫在眉睫的。
2 康复医学学科及其实习学生卫生法律知识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医学的学科建设上,对于医生的卫生法律意识培养观念淡薄
医学作为传统学科,培养目标是向医疗机构输送高素质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生。由于医生需有非常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以人们对于医学传统的认识认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大于一切,其次才是对医学生的医德、卫生法律知识等教育与培养。因而,在医学教育方面,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于医务人员卫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相应比较缺失。
我国关于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面对方方面面的医患行为,都有了处理纠纷的应急办法。法律制度在完善,传统医学教育尚且没有完善教育机制,是造成目前医护人员卫生法律意识淡薄的一个原因。
2.2 医疗体系的完善,对于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行业要求
在社会高速发展、法制不断完善、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新的医疗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的职责已经从简单的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发展成为具有社会公益代表性、衡量城市基础服务建设的重要标志。维权意识的增强和法律意识的觉醒,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在血多方面都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的实施,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方败诉也屡见不鲜。不断攀升的医疗纠纷,使得医院对于康复医疗的医护人员的要求就从掌握康复专业知识,转变为既掌握康复专业知识又懂卫生法律知识的全面人才,加强康复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卫生法律意识也变得十分重要。
3 改进建议
3.1 加强医学类院校学生卫生法律知识的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大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医学类院校应该抓住改革的机遇,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医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兼俱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在前期医学知识的教学中,开设卫生法律课程,保证学生对于医疗卫生法律的知识性需求的满足。在临床实习之前,就有了相关的知识,在相关知识的引领下了解相关法规,按照法律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有效地从根源上提高法律意识,更好地规范自己,处理医患关系,预防医患纠纷的发生,
其次,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学生们会接触到各种实践操作,包含但不仅限于医疗器械的操作、病例的建立、患者的接触和观摩治疗等,要注意避免一些错误行为带来的医患纠纷,在正确的执行法律规定时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从而达到实习过程中临床医疗专业知识和医护人员自身法律意识的双重提高。
3.2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实质性提高实习生的法律意识
医疗是一种有别于其他社会工作的一项以人为本的服务工作,既有专业知识运用强的技术类工作特征,又有要以病人为服务主体,以病人康复为目的的服务性行业的特征。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期间,能够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隐私和人身合法权益,保护病人的根本利益,以合适的、能够接受的语言解释医疗行为,劝说患者进行相关的医疗救治,并且解释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客观的说明医疗行为的益处、目的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害,最大程度地争取患者的理解,配合,与支持。
在临床实习上,很多学生重视临床病例、相关病症的表现、引发原因等,但是对于文字记录的书写并不重视,认为只是一种机械的程序,其实并不尽然,原始病例资料的填写与现场实物的保存确认是认定医疗过失的重要依据。在双方各执一词的医疗纠纷中,文字资料就成为了最重要的认定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存病历资料。第九条: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第十条: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验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因此,要教育实习学生,在临床上,医疗病历是医疗行为的唯一载体,在司法审判中是证明医疗行为正确与否的主要依据,要培养学生依法行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严格书写病历,病历的基本项目填写要准确完整,纪录的内容要真实全面,前后一致等。定期检查考核病历书写,将医学法律知识贯穿于实习过程中,增强实习生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临床医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培养他们在诊疗过程中依法诊疗和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法律运用能力。
4 结语
当人们不只记得自己专业知识的获得,还能在其他行为上留下学校的痕迹时,那就是教育,也是人们真正学到的东西。康复医学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更多的专业医护知识,也需要每一位康复医学技术人员,把卫生法律相关知识当做自己的一种常识,一种行为习惯,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去。这种常识和行为习惯的得来,也需要一代一代医学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地完善自身,完善临床医学教学,从而全面均衡地推进康复医疗技术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合格的康复医学技术专业人材。
[
参考文献]
[1]郝赤子,陈翔,卢君艳.多种教学方法改革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实习中的应用体会[A].第四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
[2]张鹏.论加强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2(5):874-875.
[3]卓大宏.中国当代康复医学发展的大趋势[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1):1-3.
[4]李建军.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1-4.
[5]杨朝辉.加强医学生康复医学观念的几个问题[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8):796-797.
[6]任成旭.陕西省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2):62-64.
[7]葛媛媛.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思想状况调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0):141-142.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理实结合;机械专业
一、一体化教学在职业学校机械专业运用的意义
1.一体化教学符合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高等院校是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学术型人才的,学生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具有实践性的特征,培养服务于基础行业的高技术人才,所以,职业院校在课程的安排上实践课程的比重较大,对学生理实综合能力要求更高。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的交叉安排,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丰富学生实践的机会,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2.一体化教学符合机械专业的特点
机械一体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操作机械发现问题,顺利实现改进。在传统的教学中,一方面,采用教师中心讲授制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没有经过自身的探索和内化,当遇到机械问题时,知识提取就会出现困难;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理论学习完毕后,通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实习来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理论和实践是相互促进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的实践,实践的发展又引导学生对于理论进行探索,这个过程需要理实一体化,需要理论和实践的交叉开展。
二、一体化教学在职业学校机械专业运用的有效策略
1.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实践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是,校外的实践机会毕竟是有限的,很难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无缝结合。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职业院校成立了校内实训基地。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一方面,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并没有在各职业院校普及,另一方面,很多院校的实训基地不完善,学生基本没有实践机会。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完一个理论课题后,通过实践操作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借助自主学习丰富本课题的内容,这样才算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课程的实施需要硬件设备的支持,职业院校需要根据班级数和学生需求,建立足够数量的实训教室,同时要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足够丰富的设备,满足在一节实践课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练习。通过这样的结合,实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无缝结合,培养理实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
2.合理设置课程结构
目前,职业院校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是五年制,前两学年基本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第三年是学习机械专业纯理论知识,第四学年是实践动手操作学习;第五学年是学生到企业实习,对真实情况进行操作。从这里可以看出,目前机械专业课程大多还是在纯理论学习后进行实训操作学习与巩固。这样的课程设置,造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割裂,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故在实践的过程中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同时,由于对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充分,导致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胆怯、不自信心理,这将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操作。笔者认为,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实现真正的理实一体化。关键是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在第一、第二学年中增加部分实习课程(如机械认知、结构原理、工作工程章节内容),给学生提供感性经验的支持,这是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动力。第三、第四学年的课程设置为校内一体化课程,学生在车间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同时,定期组织学生赴企业参观、学习一线技术,学成回校后再与教师所授专业内容互相结合,互补长短。第五学年为学生企业实习阶段,在这过程中,学院预先与企业洽谈学生岗位及职责明细,然后学院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监督,督促每一个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每天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方法,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实践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提升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实现理实综合能力不断进步。
3.增加教师的实践知识和技能
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参与工作的,并没有充分与充足的实践经验,这种从理论到理论的知识传递,使教学中的许多知识并没有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也无法切实的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提供指导。教师的实践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是理实一体化开展的关键,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来对教师的实践技能进行培训,也可在学生实习期间引导教师走进企业、学校培训机构等进行观摩和学习,丰富实践经验。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索,了解这个问题目前在各企业是如何解决的,解决的办法各有什么特点和不足,丰富实践知识。
综上所述,一体化教学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符合机械专业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增加教师的实践知识和技能来完善一体化教学。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王涛.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5(10):164.
[2]崔英杰.中等职业学校车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究[J].技术与市场,2012(12):241,243.
一、课程目标
众所周知,课程目标决定一门课程构建和发展的最终导向,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指明正确的课程学习方向,另一方面也为教师传授正确的知识理念提供依据,真正做到“教”和“学”的“有的放矢”。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网页设计语言的学习,将艺术和技术有机的紧密结合。在课程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弱化一些在前期专业基础课程中已经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如PS图像处理等),做好简单的衔接,将重点放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相对薄弱的知识点(如网页设计语言等)。Dreamweaver是目前最好的网页制作与设计软件工具,作为可视网页编辑工作的标准,它一直在代码编辑和应用程序开发方面的功能比较强大。更重要的是它是所见即所得类型的网页设计软件,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和应用的难易程度非常合适。同时,对于网页设计素材的制作和处理,动画素材可以选择Flash,图片素材可以选择photoshop,这里强调并要求和Dreamweaver相匹配和适应。作为网页设计的基础理念,在制定《网页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将W3C标准相关的新理念、新做法等元素考虑进来,强调使用规范化语义标签语言(X)HTML书写页面结构,并强调CSS样式表的使用,同时遵循W3C标准,了解div+css和标准页面的优势所在,使用“div+css”实现网页结构代码与表现样式相分离,以及对后面制作标准页面所起到的促进作用等。
二、教学内容
(一)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网页设计课程
一般安排在课程学习的中后时间段。就本课程而言,我建议教学内容并时间安排如下:
1.Dreamweaver软件的学习和应用为重点讲解,讲授和实践为5+5个学时。Dreamweaver软件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网页设计的版面架构,教学中,主要讲解本地站点的创建和页面结构搭建。在早期的网页排版中一般使用网页表格(table)及其嵌套的模式布局页面,随着技术更新和用户需求,表格结构已不适合现在时展的需要,即不适合手机及平板电脑的用户浏览,呈现逐渐被淘汰的趋势。现今网页版面架构大都采用div+css的方式设计,具有浏览速度快,适合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浏览的优势。结构和样式的相分离,也便于日后的网页改版的便利;
2.网页编程基础方面:HTML语言、CSS样式、JavaScipt,讲授和实践7+7学时。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般错误的认为使用Dreamweaver这样所见即所得的工具学习网页设计,不再需要学习太多的“语言”。其实不然,HTML是网页的灵魂,它不像C语言那样“生涩难懂”,相对艺术设计学生而言,完全有能力学会和掌握。CSS通俗讲是控制网页中内容的颜色、字体大小、宽度背景等样式,并由此来实现各种各样网页样式的统称,也是需要熟悉和掌握的。JavaScipt与C语言不同,它提供一定的面向对象能力,因此模块、名字空间、类、对象、封装、函数等功能在JavaScipt中的实现方式是其教学的重头戏,它们才是现代JavaScipt语言的精髓;
3.Flas,讲授和实践6+4学时。Flash主要制作二维动画,体积小,便于使用,学习难度小,能够满足网页设计的需要,如:网页Banner条的设计、片头动画、课件等;
4.网站客户端的表现原则、开发流程、面向客户的网站设计,讲授和实践2+0学时;
5.photoshop为辅助2学时,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photoshop的使用方法。因此,减少这方面的讲解,给其他新知识点留下更充裕的时间。
(二)结合网络技术发展和用户体验要求,本课程教学还需注意下面要点:
1.面向用户体验的网页设计:学生在学习和制作网页时,总是以“自我”的感觉为主导,很少考虑并分析用户需求,以为自己的设计有相当的“吸引力”但是对于访问者来说,大多数的设计过于空洞、内容繁冗,徒有漂亮的外观。所以学生应该明确,网页设计应该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展示、甚至炫耀网页技术或技巧。因此,有必要引进面向用户的网页设计教学。
2.当前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网络资源共享已成趋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已不仅仅满足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包括每一步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充分利用网络,包括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利的搜索功能,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学习网页设计方面的前沿知识,发现并解决。鼓励学生使用博客、论坛,通过发现其中有趣的文章,得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代码片段。向学生介绍开源社区,并鼓励他们在线发表自己的代码,使用社交媒体进行资源查找,并形成专业的社交媒体互动,更加专注于他们的代码与工作,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
《网页设计》课程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任务驱动法、模块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多重手段,给学生明确的思路,引导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发现问题,才有任务和动力,教师利用专业知识,结合课堂所讲章节内容,分析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到《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通过导入新课环节,将所要讲授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大体涉及所需知识,承前启后,找出哪些是需要复习巩固的知识,哪些是需要探索学习的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构建。
(二)模块教学法
团队合作、模块运营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道,网页设计公司亦是如此,很多网站界面都实行模块化,每个部门负责完成自己的任务。为和现代网页设计公司相适应,《网页设计》课程尝试实施有目标、有任务、有内容的模块教学法,将本课程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分化为几个模块,针对每一个模块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将课堂所讲内容和现实所需实践有机结合。同时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个小团队,团队之间、团队之内分工协作,团队合作,真正做到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和实践。
(三)项目教学法
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网页设计》课程相对来说,有非常多的“项目”可供实施。一般是在知识体系讲解完全后,给出一个具体的项目命题,如学生(或学校)个人(或创业小店)的网站、网络上征稿的企业网站等,在实施这些“项目”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及早让学生有实战意识,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和单位实习的“零距离”。
(四)双师教学法
聘请工作在网页设计一线,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作为兼职教员,加入到课程教学中来。兼职教员能制作最专业的网站,对本行业的最新趋势有着完整的把控力,对网页设计实际工作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可为学生开设讲座、解惑答疑,结合全职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深入研究,两种教师互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关键词】真实外贸业务;离岸外贸公司;国内外贸公司
1概念的界定
“真实外贸业务”具体来讲,就是民办院校尝试成立一个离岸外贸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开展外贸业务;或者民办院校和外贸公司合作,由学生挂靠在外贸公司名下,以外贸公司名义或者以个人名义开展外贸或者个人外贸。而在教学中引入“真实外贸业务”就是将离岸外贸公司和挂靠国内外贸公司作为民办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平台,之后该校学生在大四毕业实习期间就可以进入公司,或者在大三完成相关专业课程之后挂靠在外贸公司名下,从事真实的外贸业务。最终扩充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引入“真实外贸业务”的缘由
目前民办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已发展成熟,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在理论教学方面
由于缺乏一个真实的环境来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学生一则感觉到理论知识并无所用,失去学习的兴趣;二则对于课堂知识难以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将来在工作中不能学以致用。
2.2在实践教学方面
2.2.1校内实践
校内实践主要以实训室模拟实训的形式存在。近年来,各个学校都投入了较大财力、物力建立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模拟实训室,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模拟软件等。但校内实训室通过模拟实训进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有:①外贸仿真实训软件大多是先设定一个具体的交易背景,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任务需要来制作单证、学习外贸流程,在此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国际商务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市场开拓和国际化运作。②外贸仿真实训软件往往将具体的贸易商品抽象化,学生只能简单了解自己所贸易商品的少数信息,这脱离了现实中贸易商非常关注的商品性能、质量以及工艺流程等参数。③外贸仿真实训软件中提供了通过电子邮件沟通的方式,这不能满足实际外贸业务中进出口商业务人员需要面对面交流、沟通、谈判等对外语运用的要求,也不能为学生提供外语运用能力的锻炼机会。④在实训室用外贸仿真实训软件进行模拟的做法,即便再仿真,还是与真实的商业环境存在较大差距,学生无法直接体会外贸风险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防范外贸风险,无法直观感受外贸流程中的税务、海关、银行、货代等部门。
2.2.2校外实践
校外实践主要是由学校与外经贸企业、银行、海关、商检、运输保险等部门达成合作协议,由外经贸企业、银行、商检等合作部门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与外经贸业务相关的实际操作情况。校外实习环节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也有以下问题影响实际的实习效果:①一项外贸业务从发盘到完成业务全过程中间可能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学生受实习时间的限制,很难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②外贸谈判及营销策略涉及到外贸企业的诸多商业机密、谈判筹码、底价等内容,而且在谈判与交往中也需营造特有的气氛。因此学生难以深入到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业务操作,实习效果受到影响。③据调查,绝大多数的外贸公司每次愿意接收的实习学生数目不超过10人,那么学校的几百名实习生需要学校去交涉成百家用人企业,交涉接洽工作十分繁重。很多外贸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甚至排斥与校方合作,实习基地难以落实。④学生自己寻找实习企业还面临着实习企业难找、专业不对口等困难,因为大多数外贸企业考虑自身成本开支,往往不接受没有经验的大学生。所以,只有让学生从事真实的外贸业务,才能锻炼出符合国内外需求的外贸业务能力。
3实施“真实外贸业务”的困难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引入“真实外贸业务”的重点在于离岸外贸公司的成立,和国内外贸公司的挂靠。而对于民办院校来讲,这两个任务的实施实属不易。
3.1成立离岸外贸公司方面
众所周知,成立离岸外贸公司对全国民办院校来讲尚属首次,因此必然存在诸多困难,当前我们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有:①离岸外贸公司的成立与运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民办院校本身办学经费有限,很难满足离岸外贸公司的费用需求。②离岸外贸公司的业务范围必须要符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才能够给学生提供专业、高效的锻炼机会,而外贸业务种类繁多,灵活复杂,使离岸外贸公司确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难度。③离岸外贸公司本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外贸环境,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但是离岸外贸公司与民办院校性质迥异,运行不同,两者容易出现排斥或分离。
3.2挂靠国内外贸公司方面
一般来讲,民办院校挂靠国内外贸公司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官方渠道由学校主管职能部门负责联系和建立;二是通过私人关系由指导教师以院系的名义负责建立。但是由于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使得挂靠国内外贸公司的长期有效性受到影响。特别是当学校发生人动时,这些挂靠国内外贸公司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大打折扣。
4建设“真实外贸业务”的方案
经过细致而又慎重的考虑,本文对于民办院校成立离岸外贸公司和挂靠国内外贸公司的建设思路落实如下:
4.1成立离岸外贸公司方面
本文意欲通过分阶段两步走的方式来落实:第一步是建设跨境电商实训室,第二步是成立离岸外贸公司。
4.1.1第一步——建设跨境电商实训室
当今,跨境电商是随着互联网应用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国际贸易模式,是未来贸易发展的潮流。但由于相关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严重存在。因此,本课题为了顺应国内外贸易发展形势的需要,将跨境电商作为民办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实训室的选择方向。具体做法:①跨境电商实训室成立方案:一、可以调研国内已成功建设跨境电商实训室的民办院校(比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学院等),通过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来成立;二、外包给专业的信息技术公司(比如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他人专业的信息和技术来成立。②为了将跨境电商实训室的建设成果顺其自然的升华到成立离岸外贸公司,民办院校可以将订单班模式加入跨境电商实训室。跟据本人所收集的信息得知,2015年6月1日,阿里旗下正式启动“百城千校•百万英才”项目,民办院校可以借着这个利好的机会,与该项目授权机构(比如广东新航线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浙江集群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订单班协议,即把外贸企业拿订单的环节放在民办院校。通过该协议的实施,由授权机构的资深教师来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培训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实务操作,然后学生利用所学到跨境电商专业技能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帮助外贸企业推广产品和拿订单。这种订单班模式可以让在校师生在真实外贸业务方面小试牛刀,从而为下一步成立离岸外贸公司收集信息,积累经验,预知困难,扫清障碍。
4.1.2第二步——成立离岸外贸公司
本文研究认为,目前有各种机构都能够帮助民办院校在离岸成功注册外贸公司,而且专业高效、省时省费用。但是民办院校成立离岸外贸公司是以教学为目的,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成立方案。即民办院校应以跨境电商实训室为依托,循序渐进的发展成离岸外贸公司,这样不仅可以夯实离岸外贸公司成立的基础,也可以满足离岸外贸公司运营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具体做法:①之所以将外贸公司选择在离岸注册,主要是利用该地区的优惠政策和法律体制,花尽量少的时间,低的成本来建立并维护离岸外贸公司。②通过跨境电商实训室的训练,培养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从事外贸工作的素质和能力,为离岸外贸公司的成立提供了优越的人力资本条件。③跨境电商实训室的订单班模式可以为离岸外贸公司的运作带来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产品资源。本文研究认为,民办院校必须稳打稳扎,以使离岸外贸公司能够成功建立并长期生存,这样才是在教学中引入“真实外贸业务”最根本的实现途径。
4.2挂靠国内外贸公司方面
建立长期稳定的挂靠国内外贸公司才有利于民办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然而,学校和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完全不同的,本课题尝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到民办院校和挂靠国内外贸公司的利益契合点,使得双方的合作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在民办院校挂靠国内外贸公司的过程中,校企之间构建互利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是保障挂靠国内外贸公司长期稳定的内在因素。对于民办院校而言,应该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利用自身的专业特点,积极为挂靠国内外贸公司服务;而对于挂靠国内外贸公司而言,民办院校学生借用其名义发展外贸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必须明确划分与民办院校的权责利关系。除此之外,民办院校和挂靠国内外贸公司也可以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还可以采取合作办学的方式。
本课题研究认为,民办院校挂靠国内外贸公司虽然比较容易实现,但能够长期维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引入“真实外贸业务”的思路得以彰显。民办院校成立离岸外贸公司或者挂靠国内外贸公司,实质就是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在“真实外贸业务”中锻炼外贸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外贸从业和创业素质和技能。从而彻底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弊端和不足,切实实现民办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作者:鲍晓 单位:武昌首义学院
[参考文献]
[1]汪占熬,陈栋.新建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于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国际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23-26.
[2]黄大明,黄俊明,黄伟,杨春兰.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6:140-143.
[3]韩天学.校企深度融合下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53-55+60.
关键词:性别差异;学业成绩;计算机专业
从十八世纪末到现在,心理学家对性别差异的研究经历了多个阶段,但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两性在智力结构和人格特点上的确存在差异。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信息行业对人才质量和数量的要求都不断提高。重视并研究计算机专业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差异问题,对改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男、女生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高等教育中的学业成绩体现了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对大学生进行测评的关键指标。许多学者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进行了探索性研究[1-3],但多以整个大学生群体或所有理工类学生为考察对象,几乎没有专门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研究,缺少对人们普遍关心的动手能力、编程能力等方面的比较,不能较好地反映计算机专业教育中的性别差异问题。
笔者对某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470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从专业理论知识、设计开发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学年度成绩走向等多个方面比较男女生差异,讨论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1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某普通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2004―2007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数据库。首先对数据进行清理,剔除了无效成绩记录。然后选取了男、女生各235人,共470位学生的23 223条成绩记录作为待研究的数据集进行统计和分析。所有数据清理和统计工作,均使用ACCESS和EXCEL完成。
2统计结果
表1给出了各类课程男女生的平均成绩、标准差及成绩等级分布情况。其中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和校选修课成绩主要反映了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和实习实验反映的是实践动手能力。设计课程主要包括毕业设计和C语言、数据结构、微机接口等课程的课程设计,体现了设计开发能力。
从表1中的平均成绩和优良率可知,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成绩,男生都落后于女生,并且与专业相关度越高的课程女生的优势越明显。同时,相对理论成绩而言,男生的实践成绩与女生的差距较小。从设计类课程来看,女生的平均成绩比男生高2.41分。从标准差可得,男生的成绩比女生更分散,女生的成绩较为集中。
除表1数据外,笔者还进行了其他几方面的统计研究。通过对所有科目平均成绩进行总排名,笔者发现排名在前20%的同学中,女生占了73.4%。
毕业设计作为设计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教学环节,体现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发现男生的毕业设计成绩稍好于女生,男生的平均分为77.59、优良率为41.9%,女生平均分为76.89、优良率为37.8%。
平时成绩主要依据考勤和作业情况,笔者经统计发现女生的平时成绩比男生平均高出3.88分。
男女生成绩之间的差距随学期的变化情况见图1。由图1可知,本科4年中男女生成绩差距的总趋势为:从第一个学期开始逐渐加大,到第7个学期开始快速缩小,到第8个学期时已将近为零。
3结果分析
从学业成绩的平均值、优良率和总排名来看,计算机专业女生在理论和实践2个方面的学业成绩都优于男生,其中专业理论优势最大,设计与实习优势较小,男生则在毕业设计中成绩稍好。总的看来,专业理论知识女生较男生扎实,设计开发能力男女生没有明显差距。男生在学业成绩上落后于女生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文献[1-3]对此进行了分析,普遍认为主要原因是女生学习更努力、教育方式更适合女生。
女生平时成绩比男生高,显示出女生比男生纪律性更强、学习更努力,这符合平时教学中的观察和文献[3]的研究结论。另外,相对于理论课,男生更能在实践课程上取得好成绩,表明男生更适应生动、联系实际、自主性高的学习方式。
从成绩差异的时间走向上看,计算机专业男女生成绩差距从大一到大三逐渐拉大,到大四快速缩小到将近为零。主要原因可能是,大一时男生与女生一样较好地保持了高中学习习惯,因此成绩差距不大,其后男生成绩相对下滑。而一旦进入大四,立即面临就业问题。目前我国总体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就业率、起薪和满意度普遍很低,并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4]。女生找工作比男生更为艰难,选择继续求学的比例则高于男生[5],求职和考研必然使学生在大四的学习受到较大影响。
4启示
计算机专业女生的学业成绩优于男生,但现实中优秀软件开发人员多为男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计算机专业男女比例一般在3:1到5:1之间,某些工科院校甚至超过10:1,男性人数基数大;二是就业和从业中的性别歧视,理工类女性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明显优于男性, 但其毕业后的就业率却明显低于男性,理工类男生找到工作的可能性是女生的1.75倍[5];三是婚姻家庭对女性事业的影响较大。即便如此,优秀的女性计算机人才也时有所见。作为教师,应平等看待男女生,例如,在各种项目和竞赛的参与上给男女生同样多的机会。作为用人单位,则应摒弃性别歧视,真正从能力出发选拔人才。
对于大四女生受就业影响较大、成绩相对下滑的问题,作为教师应当注意疏导大四学生特别是女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也应当给予女生更多的关注。
另外,根据男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坚持考勤,另一方面要建立引导式、交互式的、宽松的课堂氛围,多联系实际、勿照本宣科,以引发他们的兴趣。
5结语
笔者通过学业成绩分析比较了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性别差异,讨论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得到一些启示。对计算机专业师生及信息行业客观认识和正确对待性别差异,充分发挥两性的优势和潜能,共同推进科技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另外,对于不同院校、更多样本的相关研究还待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文道,孙云晓,赵霞. 中国大学生国家奖学金获奖者的性别差异研究[J]. 青年研究,2009(6):39-45.
[2] 陈太博,毕新华. 大学生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研究[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2):103-106.
[3] 赵荣荣. 工科女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现状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2007:4-5.
[4] 曹星,岳昌君.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性别差异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1(1):68-72.
[5] 郭丛斌,曾满超,丁小浩. 中国高校理工类学生教育及就业状况的性别差异[J]. 高等教育研究,2007,28(11):89-101.
Gender Difference i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Computer Major Students
ZHANG Wenfen, GAO Shouping
(Faculty of Computer,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423000, China)
Abstract: Using 470 students’ achievement record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gender difference in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computer major students. The study found female students show a better academic performance than male students,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practical course is smaller than the professional theory course. Besides, there exists gender difference in other aspects such as diligent and learning interest. It also gives some recommendations to the comput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se differences.
基础医学专业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生物学实验、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基础医学机能学实验、神经生物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普通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英语、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化学等。
基础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不得不说,基础医学专业的就业面是非常广的,而且薪资待遇也是比较丰厚。但也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较好的学习能力以及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以在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如此看来,基础医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基础医学专业培养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医学实验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
3.具有基础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4.熟悉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熟悉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并了解临床医学的新进展和新成就;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关键词: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深入, 国际贸易规模飞速发展,市场对国际贸易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人员不但要熟练贸易业务, 而且还要会外语。双语教学必须从源头、从学校抓起。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推进专业英文教学, 而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在应用外语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 在工作中更好地交流的“ 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
自2004 年大部分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多在国际贸易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依据专业特点,课程在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具体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设置双语教学这种课堂组织形式的教育教学目标,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使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高有机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是可行的思路,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推动“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适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的需要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教高字[2001]4号)中就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贸易、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 2005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的要求。
2.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是适应WTO的要求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要求通过提高高校国际贸易学的双语教学,培养既有丰富专业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又有较好外语水平,精通WTO规则和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在国际贸易学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推进专业英文教学,其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商务人士、创业者,应用外语在工作中交流,或应用外语在专业上学习,更新知识,自我提高能够具备同合作伙伴、国际竞争对手沟通和对抗的能力,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与国际先进教学模式的接轨,离不开对西方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和借鉴,更离不开英语这一国际贸易通用语言的运用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国际贸易实务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具有国际性, 其教学目标具有外向性的特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目标的涉外性和教学内容的国际性,决定了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同时,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不仅是贸易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而且也是培养国际性、复合型经济人才的需要。具体而言,在实践中, 开展国际贸易实务存在三种模式。
1.简单渗透型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以中文授课为主, 用英语讲授一些国际贸易术语, 并穿插使用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 学生的考试采用中文形式。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不高, 适合英语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从教学效果上看, 学生容易形成系统的以中文为媒介的知识体系,而英文掌握的只是零散的一些专业词汇。双语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在专业文献的使用上、专业实务具体操作上能够做到双语自由转换。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比重十分不平衡,教学过程中英文信息量不足,所培养的学生就其专业的英文知识而言十分有限, 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标要求。这显然是简单渗透型的双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2.过渡型(混合型)
在双语教学中以英语为主,采用英语板书和原版教材, 在英语授课的同时辅以中文解释和说明,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语出题,但用中文回答。这是目前我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穿插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双语的比重趋向均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与上种模式相比,教学过程中的英语信息量有了明显增加,但是对教师和学生要求相对提高了,特别是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否则很难感知英文教材,更难听懂英文讲授。
3.浸入型(全英语型)
在双语教学中基本上使用英语,采用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用英文,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文出题, 学生答题一般用英语。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文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
以上三种方式各有所长。浸没式双语教学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 因此教学效果较好, 但是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 尤其是语言环境的创造有诸多困难。过渡式双语教学将第二语言逐步引入教学全过程维持式双语教学则是将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 继续用母语来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的教学模式, 这两种模式比较适合双语教学的起始阶段, 但母语与非母语的比重难以把握。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主要采用以英语浸没式教学法为主, 辅以参与法的教学模式。
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
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两大部分。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部分。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部分。
1.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总目标
通过双语教学,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 更要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应用。通过本专业的学习, 学生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加深对国际贸易业务的理解;学会运用外语技能, 增强学生外贸业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潜能, 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
2.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目标
关键词: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深入, 国际贸易规模飞速发展,市场对国际贸易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人员不但要熟练贸易业务, 而且还要会外语。双语教学必须从源头、从学校抓起。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推进专业英文教学, 而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在应用外语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 在工作中更好地交流的“ 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
自2004 年大部分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多在国际贸易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依据专业特点,课程在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具体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设置双语教学这种课堂组织形式的教育教学目标,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使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高有机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是可行的思路,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推动“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适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的需要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教高字[2001]4号)中就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贸易、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 2005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的要求。
2.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是适应WTO的要求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要求通过提高高校国际贸易学的双语教学,培养既有丰富专业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又有较好外语水平,精通WTO规则和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在国际贸易学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推进专业英文教学,其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商务人士、创业者,应用外语在工作中交流,或应用外语在专业上学习,更新知识,自我提高能够具备同合作伙伴、国际竞争对手沟通和对抗的能力,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与国际先进教学模式的接轨,离不开对西方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和借鉴,更离不开英语这一国际贸易通用语言的运用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国际贸易实务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具有国际性, 其教学目标具有外向性的特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目标的涉外性和教学内容的国际性,决定了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同时,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不仅是贸易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而且也是培养国际性、复合型经济人才的需要。具体而言,在实践中, 开展国际贸易实务存在三种模式。
1.简单渗透型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以中文授课为主, 用英语讲授一些国际贸易术语, 并穿插使用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 学生的考试采用中文形式。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不高, 适合英语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从教学效果上看, 学生容易形成系统的以中文为媒介的知识体系,而英文掌握的只是零散的一些专业词汇。双语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在专业文献的使用上、专业实务具体操作上能够做到双语自由转换。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比重十分不平衡,教学过程中英文信息量不足,所培养的学生就其专业的英文知识而言十分有限, 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标要求。这显然是简单渗透型的双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2.过渡型(混合型)
在双语教学中以英语为主,采用英语板书和原版教材, 在英语授课的同时辅以中文解释和说明,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语出题,但用中文回答。这是目前我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穿插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双语的比重趋向均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与上种模式相比,教学过程中的英语信息量有了明显增加,但是对教师和学生要求相对提高了,特别是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否则很难感知英文教材,更难听懂英文讲授。
3.浸入型(全英语型)
在双语教学中基本上使用英语,采用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用英文,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文出题, 学生答题一般用英语。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文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
以上三种方式各有所长。浸没式双语教学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 因此教学效果较好, 但是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 尤其是语言环境的创造有诸多困难。过渡式双语教学将第二语言逐步引入教学全过程维持式双语教学则是将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 继续用母语来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的教学模式, 这两种模式比较适合双语教学的起始阶段, 但母语与非母语的比重难以把握。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主要采用以英语浸没式教学法为主, 辅以参与法的教学模式。
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
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两大部分。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部分。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部分。
1.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总目标
通过双语教学,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 更要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应用。通过本专业的学习, 学生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加深对国际贸易业务的理解;学会运用外语技能, 增强学生外贸业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潜能, 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
2.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目标
双语教学课程目标是双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大部分, 它涵盖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修的全部专业知识课程。在双语教学安排上从两大块来完成这两部分的教学任务, 一部分国贸专业知识的中文讲授包含了五大主干课程, 另一部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的双语讲授包含了四大主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的目标分类方法有利于教师实施课程标准, 使整个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双语教学的实施是在国贸专业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来开展的, 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国贸实务的双语学习, 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减少许多国贸专业词汇带来的学习障碍。
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目标两大部分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每个部分各有侧重。国贸专业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贸易理论、专业国贸知识和贸易惯例, 培养学生全球贸易观念, 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技能和方法。
3.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能力目标
双语教学能力体系目标主要指学生通过双语的学习所获得的用英语处理国贸实务的技能, 它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大部分。实现双语教学能力体系目标, 一方面可通过校内实验室模拟国贸实务操作环境的测评、模拟国贸场景交易的测评、单证制作及审核测试、函电写作测试等来反映学生双语学习所获得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校外的实训实习基地参与国贸实际业务各环节的实践来测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转贴于
四、国际贸易专业课堂双语教学的探讨
1.在教学组织中贯彻教育目标
涉外经济活动人才经常从事国际经济业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英语国家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我门常常把培养国际性人才作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境界,这是因为我们深知,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形成的今天,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的重要性。因此,在双语课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树立学生“民族性最鲜明的,也最富有国际性”的观念,把我们国家处理国际经济、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教学中,讲清楚社会、经济、文化进步中的开放与保持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自豪的关系,使我们的专业教育目标通过教学实现。
2.正确设立课堂教学目标,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组织英文书面信息呈现,以母语为主,阐释复杂深奥观点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一个环节。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不同于大学英语等公共英语课教学,语言只是工具。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每一次课堂教学时间内,基本教学目标是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不是形成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为此,宜采用英文呈现有关专业知识的书面信息。
一、专业实训课的意义
其次,在实训课中要充分加强对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能力在艺术设计专业中更多地表现为审美鉴赏的能力。学生对设计风格、美术史、设计史、设计流派都有较为熟悉的认知,这有利于学生具备一种“设计眼光”。同时专业基础能力还具体体现为设计造型能力,如构图、色彩搭配等能力。这需要教师在实训课中通过讲解和分析鉴赏大量的实例,使学生眼光开阔,并能有效地形成主动鉴赏的习惯。再次,实训课要具体到对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这是对学生具体技术能力的培养,它通过典型工作来完成,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完成工作所需的必要专业技能。如,在书籍装帧工作中学生要了解印刷的流程和方式,熟悉纸张材料的特点和效果,熟练掌握书籍包装的工艺原理,熟练操作书籍排版中所涉及的软件和相关输入输出标准,等等。这些具体的职业岗位能力是对一名合格职业人才的核心要求,为职业技能人才迈向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项目法实训教学要点
构建科学的艺术设计实训教学模式,实现实训课题项目化,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主要内容。项目实训模式着重解决了实训教学基本能力培养与设计成果实际相结合,将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相融的问题。它将职业情境教学模式引入职教实训教学,通过将职业技能变成项目模块,创建实际职业情境,让学生体会职业场景中所要求的真实技能,从而完成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选择真实的任务作为项目,以独立操作为主进行综合操作技能训练,是艺术设计实训实现培养目标十分重要的教学阶段。每个小课题设立一个教学子目标,学生再根据要求,逐一完成每个小项目训练,最终完成整个教学课题即整个作品设计制作。设计作品项目化着重解决实训训练中的真实情景与课堂教学脱节的差异问题,它既要让学生处于真实的职业情境中进行训练,又要让教学能按自身规律进行。在具体实施时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将整体的项目科学地划分为若干个教学小任务。这既要服从教学规律和需要,又要遵循设计流程。二是找到并精选出适合本专业不同层次的训练任务。任务选择应能实现以上所说的三种不同层次能力的培养,即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通过创造真实职业情境,学生在任务中可训练技能,感悟职业,培养职业情感,同时提高其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并具有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艺术设计课程是以视觉感知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大量的艺术创作实践是学生领会知识技能的先决条件。与其他类型的课程相比,艺术设计课程更具有实践操作的价值。因此,细化艺术设计的各教学环节是艺术实训课程教学的重点。在实训教学的研究过程中,将学生的技能分为不同层次能力技能的组合,针对不同能力分层设计不同的实训课程,为培养有拓展空间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提供了课程保障。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设计项目当做作品去做,让学生感到自己创作的是“艺术品”而不仅仅是教学训练课题。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其主动地构思项目的整体风格。当作品完成后学生会拥有成就感,在训练技能的同时又增强了职业热情。在教学课题训练中还要引入项目流程思想,每一项都按照设计规律完成,学生完成每一项课题训练才算合格,通过项目流程方法培养学生统筹规划的能力。项目综合实训将若干门专业课程内容通过一个实训项目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积累经验,从而实现对专业技能人才的综合训练。这种训练的成果基本上与市场的真实项目吻合。在进行作业质量评定时,可将设计作品的完成情况评定不同等级,这个部分分为教师组评委“盲评”打分和学生互评打分,再用定量打分评价学生对课题所涉及的各单项技能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既可从教学角度及时发现每位学生技能的薄弱环节,又可避免训练与生产实际脱节,让学生能把握一个工件加工生产的技术关键,避免出现学生抄袭、糊弄的现象。
作者:陈佳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