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品设计的因素范文

产品设计的因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品设计的因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产品设计的因素

第1篇:产品设计的因素范文

关键词:体验、产品设计、影响因素

体验,即体察与感悟,体验在人的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认为:“当一个人的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到达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产生的美好感觉。”体验的过程使人产生真实感、现实感,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金字塔形式的,由低级向高级逐级形成和实现,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审美需要、认知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体验始终贯穿于这些需求层集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是最低级别的需求,这一级别是人的本能直觉体验,而更高级别的需求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不断反思、感悟而得到的高层次的需求满足。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逐级提升,只有能满足更高需求的产品才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敏感的商人和学者早就关注到这一领域。试想如果依托产品,使消费者在与产品互动的过程中,体验到美好,获得身心的满足,因而愿意为这种体验付更多的费用,产品就能获得额外的附加价值。从广义上来讲,产品的体验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产生整体的、全方位的体验感觉,产品体验设计就应该包含由形状、色彩、质地等形成的实体产品设计,以及宣传销售设计,消费者使用过程中与产品的互动设计,后续的售后、保养、维护、回收环节的设计等。所以,较以往单纯的产品设计,在体验经济的条件下,设计者需要一种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更具广度和深度的设计思想来指导设计。本文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产品是体验的道具

产品是文化符号的载体,是由形态、色彩、材质构成的符号综合体。产品与产品组合成了环境,人——人、人——产品、人——产品——人又构成了互动的社会,在这样的互动关系中,产品作为交互的媒介是能够唤起人的情感,促进人的交往,激励人“自我实现”的体验[1]。在产品和人的互动关系中,信息得以传递,情感得以交流,体验得以实现。人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产品的外观呈现触动人们的视觉审美体验,声音和触感触动人们的听觉和触觉审美体验,这是生物性的感官刺激,属于体验的本能层面。人们通过产品的使用,在操作的过程中与产品互动,并从这个交互的动态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爽,心理得到极大满足。这两个层次共同作用,内心情感、意识、理解等交织在一起,形成产品所象征的社会性、文化性内涵。在体验经济条件下,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经济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产品体验设计要求设计从开始阶段就将个体消费的需求与消费经验融入产品的生命周期里,利用产品这一道具唤起产品使用者的美好回忆与生活体验。消费者有了美好的体验,才会使产品有更好的口碑,进而有更多的人愿意购买,并且成为某个品牌的忠实用户。

二、体验对象与设计者的文化系统交集

体验实际上就是消费者对元素符号的“解读”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对于符号所传达的内容的基本理解和进一步的诠释。设计者通常选取能够承载文化内涵的有限的符号来构成产品,传达显在外延信息,而内涵信息的解读主要依靠消费者个人的文化修养、经验、个体内在的文化融合与理解。产品的外延意义是直接的,形式本身的暗示使解读过程首先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与外延相比,内涵并不使得物品和其属性形成固定的对应关系,设计者和消费者在文化符号系统的掌握上存在不对等的情况。设计者赋予物品某种内涵意义,但对于不同的消费者,则可能理解为另外的意义。设计者与消费者的符号系统部分相同,最主要表现在人的生理符号系统,而文化这一符号系统往往可能只有一方占有优势。所以消费者只能或多或少地正确理解设计者赋予的部分信息,并根据自身立场及兴趣加以主动诠释。可见,设计者和消费者共知共识的符号系统,也即本文所说的二者的“交集”,在产品信息传达里占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设计者,应想方设法熟悉消费者的文化符号系统,赋予产品相应的文化符号,让使用者能利用产品符号,唤起更多的记忆与情感,引起共鸣,实现体验的多层次需求。

三、体验对象的期望值设定

我们注意到,由于个性化的差异,一些消费者喜欢从本能和感官体验的角度出发(所谓的“颜控”),因此,产品美好的外观呈现容易唤起他们的深层次的情感。另外一些消费者则注重于使用过程的舒适度、操作感,良好的操控性才能形成体验的升华。不同消费者在解读产品意义的过程中,总是在潜意识里设定一个期望值,这个期望值与当下科学、技术、文化、经济等相关,与个人的经济背景、文化背景、地域背景以及年龄、性别、职业、审美、经验等相关,也与他们愿意为产品所付出的代价有关。一个低微的代价不会产生一个很高的期望值,但是一个高的代价则往往产生更高的期望值。在产品解码时,如果与期望值吻合,表明对产品基本满意,但不一定愿意购买。超出期望值的产品具有更强吸引力,体验中能产生更强的美感,人们也愿意花更大的价钱拥有这件产品。更满意的体验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期外的附加功能。如加湿器在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加负氧离子发生功能,迎合了人们对家居环境健康环保的心理需求,所以,产品在价格提升的同时,销量也大幅提升。2.预期外更好的造型、色彩或质感。更好的产品外观、材质使人们觉得付出的代价物有所值,因而产生更美好的体验。3.预期外的易用性、人机交互性、可靠性。在消费者与产品互动的过程中,如果产品质量可靠,使用过程中操作顺畅,互动良好,消费者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从而产生正面的情感体验,反之则亦然。4.预期外的技术感。人们向来对高科技有一种敬畏感,预期外的技术感能给人带来更强的心理满足。5.预期外的持有成本。指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花费更少的额外费用。比如购买一款汽车,原来预期其油耗会达到百公里10升,但后来发现综合油耗是9升。保养费也比预期的低,那么对这辆车的体验就更好。6.预期外更好的服务、售后。产品从安装到清洗维护,售后服务机构专业,流程规范严谨,厂商跟踪回访,随时妥善解决问题,消费者的满意度就会大增。体验跟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期望值大小密切相关,因此设计的目标也应满足并最大限度地超出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四、语境

“语境”一词来源于语义学的定义。语言中的语境指上下文的字、词、句、段之间的关联,也包含了表达语言时所处的环境以及一些非语言的手段如手势、表情、语气、腔调等辅助手段。按照语境的概念,把产品的语境理解为产品与人的关系、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间存在着内在本质的联系,只有对这些复杂的关系进行认真研究之后,一个产品符号意义的复杂性才能被理解。笔者尝试把语境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产品自身关联语境:产品一般是由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个综合体,解读时单独的符号意义可能不明确,但通过与其他符号之间的联系可以较准确地明确其传达的意义。以方太侧吸抽油烟机JQ22TS为例。第一眼看到产品只是一个表面光洁的三棱柱体,没有传统的吸烟口,显得高档、豪华、现代。但是,人们纳闷从哪个地方吸入烟尘,甚至怀疑自己对传统油烟机吸烟模式的经验出了问题。这时的消费者从产品只得到一个表面印象,还没有更深的体验,甚至还不明白怎么使用。但在后续与产品的逐渐接触中,通过操作按钮,面板有指示灯显示、有相应的声音反馈,遮烟板升起,吸烟口露出,消费者恍然大悟,并且通过反思明白设计者的良苦用心,油腻的吸烟口毕竟与干净整洁的厨房环境不搭。2.心理语境:在解码过程中,消费者的需求、期望、体验的情感心理需求是一种心理映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信息解读的方式、方向和力度。一个烦躁郁闷的人,看什么都不会顺眼,而只有当其怀有积极的心态时,才会形成利于解码的语境,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心理语境受消费者自身的年龄、性别、职业、阶层、文化素养等影响。同样以这款方太油烟机为例,消费者初次打开使用时发现它噪音特别大,与自己购买前预想的静音效果差别特别大,就会产生深深的抵触感,从而对产品的体验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3.环境语境:环境语境由购买时、售后服务、回收等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各级、各类节点构成。如售卖场所设置、售卖服务规范、售后服务、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的废品回收处理等。一个产品,从商场购买到售后服务,都有一套符合企业理念的规范制度,产品就会给消费者很踏实,很可靠的感觉。创造一个与想要表达的文化价值相符的环境语境,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内涵符号的多义性,从而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传达。

五、结语

通常的产品设计开发往往着眼于功能实现、造型符合美学法则,消费者更多的是被动接受,产品乏味、单调。而体验视角下,系统的设计研究不但注重产品的造型、功能、效率、易用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等,还关注营销、服务、售后等。本文重点从产品、体验对象、期望值设定、语境几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对设计者来说,设计时不但要注重产品的功能和单纯的美感造型,还要注重产品的宣传、销售、售后、使用、回收等一系列的环节中的人性化、个性化、互动性,给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里注入情感,使产品可以借以表达思想、抒感,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和主观意识,使其体验到丰富的文化内涵,最终产生精神愉悦感。

参考文献:

[1]曾庆抒.产品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5:14

[2][美]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刘军,王砥.消费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英]奎瑟贝利,[美]布鲁克斯.用户体验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第2篇:产品设计的因素范文

【关键词】 电子产品 结构设计 设计原理 使用寿命

一、前言

现如今,各行各业运用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电子产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而为了保障电子产品的安全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必须保障电子产品的设计原理合理,同时保证结构设计的准确性。本文重点的分析了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要求,原则以及影响因素。通过电子产品结构设计要求,原则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为以后的电子产品结构设计提供有力的帮助,保障设计出结构更加合理,安全性更高,使用寿命更久的电子产品。

二、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要求

第一,功能要求。电子产品归根结底是一件商品,对于使用者来说,满足其功能是其基本的要求。所以,电子产品必须在设计中体现自身的价值。第二,质量要求。电子产品要想有更好的效率和更高的效益,必须质量可靠,同时在结构上必须更加合理,外观美观。第三,结构更加优化。合理优化的电子产品结构主要是从其尺寸,工艺,使用材料等方面体现,通过这些方面的考虑和选择,找到最优化的结构设计方案。第四,结构设计上要满足创新性的要求。现如今,电子产品都能满足自身的功能要求,但要体现其创新性才能有更好的市场,比如多功能的电子产品,外观设计独特,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力等等。只有电子产品的创新性做好,产品安全性高,实用性强,外观设计美化,才能有更好的市场。

三、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原则

第一,各部分功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原则。电子产品的基本原则就是设计的各部件,各部分的功能得以满足预先设计,能够满足基本的使用。第二,产品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要求的原则。电子产品作为一件商品,其强度和刚度必须满足要求,达到该产品的规范标准要求,只有满足这个原则,才能有更大的使用寿命。第三,工艺和装配上满足要求的原则。电子产品在工艺设计和装配上必须满足电子产品装配的要求,在这个原则满足后,产品才能更好的进行装配使用。第四,满足用户的审美要求的原则。电子产品最终作为商品使用,在满足使用者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要更加美观,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使用者。

四、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1、生产和维修方面的因素。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后续的生产和维修因素。在设计中必须保障后续的生产更加合理,方便后续的生产,保障后续生产更加流畅合理。同时,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电子产品的后续维修。因为,一个电子产品不可能在使用中不出现问题,而出现问题后,就必须进行维修,所以在维修上更加方便的电子产品更容易满足要求。这需要设计者在结构设计上就必须考虑好。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在电子产品出现问题进行维修时,能够方便的进行维修,而不破坏电子产品的本体。

2、零部件材料选择方面的因素。电子产品在设计中,零部件材料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以及电子产品的安全性。所以,选择合适的材料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在电子产品零部件材料选择上,必须考虑环保,安全,可回收利用等等因素。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不能贪图便宜,要认真选择生产厂家,选择资质齐全,口碑好的材料生产厂家。

3、功能实现方面的因素。功能实现方面因素考虑是保障后续电子产品后续投入使用良好的关键。为了满足功能要求,必须考虑元器件布局、电路板布线、组件部件布局方面的相互影响。保障三者合理的实现功能,同时元器件布局、电路板布线、组件部件布局三者方面不会产生干扰的现象。

4、产品使用寿命方面的因素。电子产品结构设计必须考虑使用寿命的因素。用户购买电子产品首先考虑的就是能够长久使用。所以提升使用寿命,是电子产品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而为了保障使用寿命更久,就必须设计更加合理,零部件参数选择更加优化,材料选择更加安全等等。

总结:总之,在以后的电子产品设计中,在保障其设计原理合理的基础上,注重其结构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保障结构设计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并且根据其应用环境来设计合理的结构,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保持产品的安全性,保障电子产品使用寿命更长。

参 考 文 献

[1]曹伟智,田野. 产学研背景下的自行车产品设计研究[J]. 美苑. 2015(06)

[2]李晓明,姜红明,任召. 某高密度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与解析[J]. 科技风. 2016(01)

[3]巫发茂,蒋龙,王健,朱维兵. 基于ANSYS Workbench某机载电子设备随机振动响应分析[J]. 现代电子技术. 2016(10)

第3篇:产品设计的因素范文

【关键词】产品设计;色彩情感要素;色彩基调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85-01

色彩要素以其直观的视觉体验占据产品设计内容的重要地位,从消费者角度看,色彩能够最大限度,最长距离吸引消费者目光;从设计者角度看,色彩要素变化莫测,极其富有创意性,可以使产品在色彩的调和下焕发光彩。本文着重对色彩情感要素进行分析,分别从产品色彩基调、色彩情感因素、色彩设计关联性进行阐述,通过具体产品设计案例来探讨产品设计中的色彩情感要素。

一、色彩基调

色彩要素作为产品设计中不能缺少的内容,其作用可想而知。任何产品设计之初,都需要从总体到细节考虑色彩内容,这关系到产品设计是否完整、是否具备完全的形态。产品外观设计的优劣最重色彩设计和形态设计,尤其是色彩设计关乎产品的吸引力,将优秀的色彩情感要素融入到产品设计中是设计者致力追求的[1]。优化设计色彩内容,奠定符合产品设计的色彩基调,是必不可少的。而产品色彩基调确定的基础,是基于产品功能、结构和制作工艺的,根据产品外形设计的不同特点,要依据色彩的不同基调色调进行科学搭配,这样可以进一步凸显产品的独特性,展示出产品功能特色。

二、色彩情感因素

通常,人们在购买过程中最先注意到的就是产品的色彩,因为在人类的感官中视觉最容易受到色彩要素的吸引,进而由不同的色彩折射出情感因素,向购买产品的消费者传达情感,引发消费者的心理共鸣。例如,当前电子科技产品进步飞速,尤其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信息传播工具发展日新月异,在产品设计中大胆融入了色彩要素,来吸引消费者目光,激发各类人群对不同色彩的手机产品的热爱,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2]。最广为人知的应当是苹果手机,从初始黑白两色,到高贵典雅的银色、“土豪金”,再到如今的苹果绿,都以其色彩魅力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因为对色彩有钟爱,才会进一步了解产品其他功能,感受色彩以外的数据和价格等因素,消费者投入了更多的情感因素,因此对苹果手机印象加深,可见,产品设计中的色彩情感因素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感官,促使消费者进一步感受产品情绪,领悟产品色彩要素传达的深刻意图。

色彩要素中的情感因素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首先,色彩具有鲜明的冷暖取向。红色、黄色、紫色都是暖色调的代表,给人热情、奔放、爽朗的感受,通常面向大众消费者的产品都喜爱这种色调,尤其冬季推出的产品,利用暖色亲近消费者,在视觉上用温暖吸引人们的目光。反之,银色、白色等冷色调代表,适用于夏季推出的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清凉之意。

其次,色彩要素设计还分轻重感觉。色彩轻重判断取决于明暗程度,明亮度强的颜色给视觉带来轻快之感,能够减轻视觉负担。通常航空航天产品设计都选用明亮度强的颜色,多为白色、银色、银灰色等,主要是能够利用色彩要素营造产品轻盈之感。与之相对的是暗度强的色彩显示厚重、稳固或者分量感,就像音响产品,很多设计者采用重金属色彩表现产品的质感,以此吸引消费者。

三、色彩设计关联性

产品设计既要显示设计要素的个性,又要注重所有设计要素的关联性,不能割断这些设计要素的联系。因此,在分析产品色彩要素时,需要设计者根据产品的结构、功能联系色彩,达成产品的统一。在考虑到色彩基调与色彩情感因素的同时,适当切入产品制造纹样、材|等内容,联系这些内容形成色彩与产品设计整体的完整性[3]。

例如,儿童玩具选用的材质不同,搭配的色彩也不尽相同,显示出不同的质感和视觉享受。比如说利用塑料制成的玩具,多数会搭配明亮或者鲜艳的色彩,让玩具更具吸引力;而毛绒玩具在搭配色彩时,可供选择的方向更多,黑色体现了毛绒玩具的安全感,白色体现毛绒玩具的可爱稚嫩,黄色体现毛绒玩具的温暖。

四、结语

产品色彩设计是重中之重,对消费者心理及行为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由此可以看出色彩要素对产品的影响。因此,现代产品设计中,更应紧紧抓住色彩情感要素,利用色彩规律,把握消费者心理,形成更加人性化的产品设计,将产品设计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阎欣怡.探析儿童产品设计中的色彩情感要素[J].大众文艺,2016,(13):123.

[2]丁文.色彩的情感化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

[3]王静.数码产品设计中的情感要素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05):105.

第4篇:产品设计的因素范文

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教学现状

很多本科院校在对待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时,单纯的对于课程进行探究,很少考虑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衔接和过渡问题。这是未从本质上思考教学目的,割裂了教学的过程属性。例如工业设计专业相关的设计知识是描述性的,而非概念化的,是关联性的而非独立化的,设计知识表现为交叉融合的特征。虽然许多院校在教学中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上采用各学科、各专业不同的课程体系等操作,其实还是没有从基础上改变体系之间不相关联的局面,构成课程的学习是将形态进行单纯化处理,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只就形态进行表达。所以如何使构成的形态学习与产品设计中形态的学习形成知识的整合,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所在。

产品设计教学是是工业设计专业主干课程。产品设计的形态作为传递产品功能的载体,正确传达产品语义是设计者在形态造造型时,不能靠感性分析,要理性,在本专业中,增开产品形态设计的课程,针对与产品设计专业课程进行知识点对应的设计意识,使学生可以顺利完成过度。

强化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思维方式的训练

1.从“构型与过渡”开始

在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形态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其通过人们的视觉和触觉给人切实的认知和感触,其目的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得到更为广阔的可移植性技能,可以让知识相互转化。

产品设计是给了我们一定的限制条件,更强调在市场情况、相关使用环境和设计制造成本等具体限制因素下考虑,三维构成中的形态可以不受以上诸因素的制约,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的限度,我们要教会学生有效整合这种前后链接的知识,着重设计过程的连续与完整,尤其思维的连续与完整。

2、加强“细节文法”概念的认识

在设计中,“细节文法”是对产品局部更详细的功能设计,所以学生需要加强在细节上的把控和处理能力,形态与色彩、材料等其周围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所谓产品设计中细节文法的表现重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只关注整体大造型、材质等的运用,忽略形态需要与人体亲密接触的细节的配置,学生了解但把控不了细节文法时,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注重课程中设计知识点的映射关系,比如下达设计任务时先进行整合,对设计任务的知识点与评价点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局部设计,对比才能增强大家对造型细节文法的控制能力

3. 强化思维方式的互动与转化。

在产品设计初始阶段,理性思维方式开始占主要地位,设计者要对现有产品造型、材质、工艺、色彩、使用情况、文化因素等情况进行分析,在设计调研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分析定位。而在形态设计即(构成艺术课程)过程中,因为不存在对产品的诸多因素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形态的个性表现,更加强调设计者自身感受的表现,调动了设计者的思维训练,使学生顺利完成过渡转化。

产品设计教学方式探索

利用一些的方法将原本孤立单一的知识点关联为知识群,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输出设计能力。

本人在为学生“产品设计”理论课程部分上课时,首先会提到“形态构型与过度方法”这一概念,虽然不同的课程会带给学生不同的知识点,但之间对的联系不是非常明确,学生无法从中找到连贯点即无法有效的形成多种知识汇总的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在设计细节上,对问题的处理、细节文法的把控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不同。所以实际教学中。应该把学生掌握的形态设计的知识作为基点。

产品设计多元化教学模式

学生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先给定一个简单造型,不约束其他环境、技术、成本等相关因素,可以最大限度进行造型;随着理论课的穿插讲授及对于产品市场、技术、环境的了解,加大设计难度,进行小产品设计;最后要求学生进行更加复杂的综合产品设计。

从三维设计到产品设计,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其中,形态创作的自由度逐渐减小,设计的功能目的性变得更加明确。无论针对形态的考量是多是少,但始终贯穿连续性、衔接性、系统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连接知识点,体验生活的深度和多样性,有效整合资源,以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太原工业学院)

第5篇:产品设计的因素范文

关键词:陶瓷产品;系统化;设计因素;整体性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陶瓷产品设计是人类社会早期就已开始的创造性活动,它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陶瓷产品已成为人类物质与精神财富的象征,是人类技术与文化智慧的结晶。在传统的陶瓷产品设计发展的各历史阶段中,陶瓷产品设计方式所凭借的是直觉设计和经验设计,往往以孤立和片面的思维看待设计对象。在当今复杂的设计对象及制约因素面前这一传统的设计方式受到了挑战,已不能适应现代多样化社会对陶瓷产品设计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社会的设计环境与传统社会已有很大的不同,制约陶瓷产品设计的因素较传统大为复杂。除传统的实用因素、技术因素、审美和象征因素外,还应包括现代社会所要求涉及的市场因素、人机和环境因素等等,并要求对传统的设计因素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重新进行定位和作更为深刻的表达。如生产与需求的关系已由单一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转变为复杂的多样化生产、个性化化消费等。因此设计师如仍以传统的直觉和经验方法进行陶瓷产品设计,对设计对象和设计目标就难于作出快速、全面和准确的把握,易于造成设计上的片面性和盲目性,给有关方面带来损失。实现设计的前提条件是对设计目标的把握和对相关设计因素的认识,如果没有系统化的设计观念和系统分析设计要素的方法,就难以认清复杂的设计因素,更难以达成设计目标,而只会陷入盲目的“设计”。树立起陶瓷产品设计的系统观,以系统的观点和思想方法解决陶瓷产品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十分有益的。

所谓系统是多种要素以一定的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为达到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陶瓷产品系统设计是从整体上把握设计过程中各设计要素问的关系,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使产品系统达到既定的功能。陶瓷产品作为一个产品类别系统,其存在方式首先由特定的为人适用的功能目的所决定,以各种陶瓷材料、不同的造型实体和它所包含的各类信息要素组成,并且必须以一定的结构形式联结组合在一起,而这些构成要素和联结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即当其中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必然引起整体上的不同程度的变化。如陶瓷材料工艺或生产技术的创新变革必然引起陶瓷产品的功能和造型、甚或使用方式的创新。

对于陶瓷产品系统内涵和特性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指导陶瓷产品设计实践。陶瓷产品系统的内涵有下几个方面:

1.陶瓷产品系统是由多种要素以有序的方式构成,从而形成一个集合体。部分的陶瓷产品元素不能看作陶瓷产品系统,如单个陶瓷杯碟、某个造型、一个设计或生产环节等等。作为系统的陶瓷产品,其不同要素之间必须以一定的结构秩序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整体。

2.作为陶瓷产品系统中的各构成元素具有相互作用和依存的关系。如人们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决定了陶瓷产品的存在形式,而陶瓷产品本身又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这也是陶瓷产品存在的根本意义。

3.有关的陶瓷产品及其产生过程能否成为系统是相对的,要从特定的角度加以确定。如把陶瓷产品总体作为一个系统,餐具不是一个系统,而只是陶瓷产品总体系统中的一个元素;而从餐具的角度,餐具的各种碗碟则构成了餐具系统。

4.系统具有层次之分,陶瓷产品系统包含了一些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又包含了更下层的子系统。如陶瓷餐具是陶瓷产品的子系统,陶瓷餐具包含碗勺、杯碟等产品子系统,而如咖啡壶作为餐具的子系统,其包括咖啡壶的功能、材料和造型等子系统。

根据陶瓷产品系统内涵,陶瓷产品系统可归结为以下特性:

1.陶瓷产品系统的整体性:陶瓷产品系统集合了多元要素,而且密不可分地成为一个统一体。如咖啡厅的咖啡具,其整体要素应包括对食用咖啡无污染的陶瓷材料,使用的特定对象、环境和气氛,符合人机要求、机械洗涤、挪叠存放的形态结构,以及象征该咖啡厅特质的视觉形象等等,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对系统的整体观就是把有关陶瓷产品的全部内容和过程看作一个符合规律的有机的研究对象。陶瓷产品系统整体的功能和性质由其要素形成,要素不能独立于整体之外,各要素以各自的功能和目标相互协同地实现系统整体的功能和目标。

2.陶瓷产品系统的目的性:陶瓷产品系统必须实现某些特定的功能,这一系统中的各种元素或子系统以互为协作、互为制约的方式实现该系统的功能和目标。作为满足于人们生活和审美需求目的的陶瓷产品,其陶瓷材料、造型、结构及生产与销售过程等元素,要求合力地最大限度地实现某一陶瓷产品的良好功能。为达此目的,需以合乎功能要求的适当之材料、合乎材料工艺要求之造型、合乎生产技术要求的构造形成具体的陶瓷产品,而这些构成要素是紧密联系的。

3.陶瓷产品系统的有序性:为实现陶瓷产品系统的目标,系统中各要素和各层次必须以一定的结构按照严格的秩序工作。陶瓷产品的生命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再到使用和消亡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以不同层次和一定秩序进行的,即是从人对陶瓷产品的需求开始,到为满足需求的构想,再到实现构想和再度满足新需求的秩序过程。其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划分为各个层次进行研究,如研究人的需求问题,就包括消费心理学、市场学、人机工程学、视觉生理与心理学等等,进而构成其自身有序的研究体系。

4.陶瓷产品系统的反馈性:系统输出功能后,将作用的结果返回到控制系统,并对控制系统的再输出产生影响,进而从系统内部和外部改善系统输出输入的品质。陶瓷产品系统的不断完善有赖于该系统功能发挥所得到的结果,以此获取该系统运转后的各类信息。如获得该系统的市场信思、生产过程信息、产品操作信息、产品品质信息等等,而后从中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间存在的问题或新的需求,并强化其优良的成分,使该系统进一步完善。该系统信息的反馈性伴随着陶瓷产品系统的生命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它通过具有转换过程的输入和输出信息及与周围环境相联系,使物质、能量或信息有序地在系统中流动和转换。

5.陶瓷产品系统的动态性:系统的稳定状态是相对的,其运动状态是绝对的,可随时地在各种作用下运动,不同程度地在各种情况下变化。如陶瓷产品的功能或结构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处于一种极稳定正常的状态,但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陶瓷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耗,这必然影响功 能的发挥和结构的稳定,这也是具体产品所谓具有寿命的起因。具体的陶瓷产品如此,就整个陶瓷产品系统亦是如此。如构成该系统的市场需求要素产生变化,构成该系统的其余要素必须要求变化,从而处于某种运动的状态。

陶瓷产品系统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对于分析和认识陶瓷产品设计的各种因素和走正确的设计之路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它强调设计因素及关系的整体性、综合性和最优化;信息、设计程序、人――机――环境的关系等看作系统,再以系统的方法加以处理和解决。即为达到所确立的系统目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围绕设计对象的整体与局部、内部与外部环境,找出其间的互为联系和作用的关系,综合地、精确地分析和定义设计对象,以达到系统的最优化,实现最佳设计的一种方法。

陶瓷产品设计的系统化要求以最适合的状态平衡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并优化其结构,只有协调好陶瓷产品中各元素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片面孤立地追求陶瓷产品最优的功能、造型或技术均不能确保其整体的最优,过分的强调某一设计因素都将使其结果造成偏差。要以系统的观念进行陶瓷产品的设计、生产和管理,以系统的方法实现陶瓷产品的经济性、维护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等,使之处于一种有序而又和谐的状态。

第6篇:产品设计的因素范文

关键词:工业产品;设计策略;元素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嵌入式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和智能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新材料不断涌现,生产技术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现代工业产品多元化发展,人们对物质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产品将会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工业设计从外观艺术、功能与人机交互出发,在造型设计、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功能体验、新制造技术等方面来进行产品设计,通过特有的方式传达技术的物化美,体现商品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更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工业产品设计的主体趋势与方法在发生着改变,艺术和机能交互元素的有机融合将更好地提升产品设计效果。

1产品设计与消费心理的融合

工业产品设计之所以被大众接受,主要基于产品本身的功能和符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与心理。而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审美心理、知觉心理、认知心理和消费习惯的个性和共性特征,是产品设计的关键。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考虑喜欢的颜色、形态以及使用的舒适度与方便感等因素。设计前期重视对消费者的需要、动机、个性、情感的调查和了解,设计时采用创新和传统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消费者的心理,根据时代、区域、性别、年龄、文化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产品使用方便、造型美观、性价比高、质量优良,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欢迎度。

2产品性能与艺术元素的融合

工业产品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工业设计的产品性能追求艺术性与功能性的一体化,注重满足审美和人文性需求,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工业产品设计用艺术的造型语言体现产品文化,通过对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工艺、形态、色彩、表面装饰等诸因素,从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集成,以符合人们对产品物质功能的要求,又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要。在对工业产品进行外观设计时,综合工业产品的造型、色彩、纹饰等艺术元素,从空间与建构、功能与体验、创意与可持续、场景与跨学科、社会与创新等角度出发,应用艺术化、交互设计等技术手段,设计产品的外观、结构和交互,通过可视化的解决方案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设计活动,将创新、技术、服务、艺术及人机交互深度融合,提高产品价值与性能。

3产品设计与色彩视觉的融合

工业设计可通过色彩设计和特定的表现技法来设计好的视觉效果,带给人不同的视觉体验,满足人的美感认知。设计时本着色彩联想、色彩感情、色彩心理、色彩计划等思想,运用丰富的色彩元素,装饰产品外观,起到美化环境和优化功能等作用。以二维设计、三维设计途径,准确、流畅地把产品效果图表现出来,让设计目标更立体化、直观化。产品的视觉艺术语言由色彩来表达,视觉艺术形象通过色彩来创造,根据材料、加工工艺、科技条件、市场销售、经济成本及色彩流行信息等因素,处理好功能与美感的统一。根据产品的特点、用户、工艺、结构等因素,整体色彩设计,力争色彩、功能、工艺高度统一,使工业产品的形态、结构、美感等方面提升层次。

4产品功能与结构设计的融合

工业产品设计首先是功能,其次才是人性化外观,工业产品设计贵在产品性能创新,影响产品性能的重要因素是产品的结构,结构设计是实现产品各项功能的有效途径,是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对产品的顾客需求识别,对产品进行性能定位,通过对产品的性能规划,对产品结构进行合理构建,来实现产品设计解决方案。结构设计主要是对产品内部结构、外观形状的设计,结构设计不是简单的机械制图,而是综合技术实现的具体化,结构设计确定构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公差、热处理方式和表面状况,提出加工工艺、强度、刚度、精度要求及各构件间的联接关系,结构设计应满足功能性、可靠性、工艺性、经济性和外观造型等要求。结构设计不能局限在用数理模型上,更有效的结构优化设计应充分融合工艺、材料、联接方式、形状、顺序、方位、数量、尺寸等结构设计元素,通过空间结构设计,对关键零部件进行功能集成,以简化产品结构、降低加工成本、便于安装与维修,实现产品的预期功能,满足强度、刚度、加工工艺、装配与造型的设计要求。通过设计创新,促进制造工艺的变革与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好质量的产品。

5产品设计与人机工程的融合

产品设计与人机工程的融合,大大提高人机交互性能,交互设计更便于将产品从技术化转变为智能化,人机一体化的产品才最具人性化,最能满足人们对产品的情感需求。引入人机工程学原理,应用人体力学,根据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设计,以人体活动特征参数为标准,注入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动作习惯,结合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器官的机能特性,使产品适应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设计领域的应用,使产品设计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将产品的性能、功能设计与外观造型设计巧妙地结合起来,优化用户和产品之间的界面集成,使人机系统达到最佳组合。人机工程的优化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使用方便性,人通过控制面板来实现对产品的控制,控制面板是产品的人与机接口,显示清晰、控制合理、图示及字符的可读性最为关键,采用电脑模糊控制,通过程序功能模块集成,设定手动控制和自动运行,以提高产品的人机交互效果。

6产品设计与模型技术的融合

用虚拟设计方法,创建产品设计模型,对产品进行虚拟的加工、装配和评价,进而避免设计缺陷。通过并行设计,关联产品生产过程,如,加工工艺、装配、检测、销售及维护等,使产品开发过程的各阶段工作交叉进行,协同作业。利用模型制作技术,依据产品设计方案,用金属、玻璃、塑料、木材等新型材料,制作一个能表达出产品功能特征的产品实物模型,在产品试验过程中,确定产品生产最佳的材料及加工工艺,使材料的属性具备产品所需要的特征。运用闭环设计的方法,在总体设计方案实施和产品实验过程中,反复修正未达目标的参数,改进设计缺陷,以达到最佳设计效果。经过绿色设计过程,减轻环境污染和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附加值,设计会更人性化,从而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开发周期。

参考文献

[1]黄毓瑜.现代工业设计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迈克尔•R•所罗门,著.所罗门消费者行为学[M].卢泰宏,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第7篇:产品设计的因素范文

1产品设计中注入的人文理念

设计的任务是解决人、环境、社会之间存在的问题,其设计要从人出发,利用物质手段把设计者的思维中的虚体物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以达到解决生活各种需求的目的。因此,在产品设计中注入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产品更合理化,以达到人与生存环境和谐相处。在谈及人性化设计时,产品设计还应注意文化理念的渗透,一方面注重民族精神的体现,另一方面还要与时代同步,体现时代性,与大众的需求理念相一致,甚至要传达出大众对民主精神生活的追求,来增强产品内涵的延续。反过来,产品设计又可以影响人的生活的文化氛围,甚至引导促进新生文化形态的形成。作为新时代的设计者要善于利用合适的物质材料,创造出适应某种文化环境的艺术产品。

1.1何谓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指在符合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强调精神与情感需求的设计。它综合了产品设计的安全性与社会性,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内环境的扩展和深化。“人性化设计”作为当今设计界与消费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带有明显的后工业时代特色,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仅从工业设计这一范畴来看,大至宇航系统、城市规划、建筑设施、自动化工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小至家具、服装、文具以及盆、杯、碗筷之类各种生产与生活所联系的物,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首要的条件来考虑。

1.2人性化设计观念工业设计在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现在的成熟期以后而出现了一种新的设计哲学——人性化的设计观。它要求设计师积极考虑经过设计的产品将在人们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作用,以及对周围各种环境的影响程度,而不要像过去那样,只重视产品的功能与造型。因此,现代设计师要以人为基本出发点,用主动、积极的方式去研究人的需求,探索各种潜在的愿望,而且要善于运用一种系统的、整体的观念,把需求、人机工程学、美学及环境因素等有机地融合,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立产品设计的目标。产品设计不仅着眼于产品本身,还必须研究人的生活方式,重点体现了人与产品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导致的快节奏的生活步伐,带来了许多现实问题,如人的孤独感、造型的失落感以及自然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本质原因并不在于物质技术的本身,而在于没有把人性化的理念系统的贯穿于人类的一切创造和设计活动中。因此,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的设计思想,强调人、产品、环境、社会之间相互依存、互促共生的关系,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而作为设计中的造型要素是人们对设计关注点中最重要的一方面,设计的本质和特性必须通过一定的造型而得以明确化、具体化、实体化。

1.3产品设计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文化来源于人类社会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但又因其地域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由此可见文化是环境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类生存的大环境中,有形的物理环境和无形的文化环境共同对产品设计产生着或多或少的影响。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社会性使产品在无形中成了沟通和交流的桥梁。随着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来临,使得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含量越来越大,也即是产品隐藏的文化内涵。因此,设计应顺应文化的时代性及全球信息化的特性,展示不同文化传承下来的设计理念和价值观念。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托夫勒这样说到:“人类需要高技术,更需要高情感,人们的购物过程不仅满足的是物质需要,还有文化上的需要。产品一旦被赋予某种美好的情感,就会缩短人与产品在情感上的距离,出现购买行为上的文化认同。”同时,文化环境对产品的影响是隐性的,如法律、道德、习俗、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就是如此。产品设计应符合特定的文化特性,表现出与时代精神和科技进步的协调性与前瞻性。反过来,产品设计又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文化,甚至导致一种新生活文化形态的形成。

2产品设计中彰显的社会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大众的观念中产品已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象征物。设计师把产品作为思维物化的产物,作为传达给受众的一种使用符号。设计活动在思维向物化的这种转化中起到了纵向联系和横向承接的作用。

第8篇:产品设计的因素范文

【关键词】无障碍;人性化;产品设计

引 言

对于残障人士来说,产品设计往往处于一个不合适或者是被忽略的状况,我们关注的是正常人为人类社会做出的贡献,而另外同样充满细腻感情、具有艺术才能的残障人士设计也同属于产品设计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在中国,在我们身边的每座城市、每个产品设计,我们都能切切实实地体会到无障碍设计给我们带来的环境变化和社会进步。随着社会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变革,无障碍产品设计的方法理念与水平必将不断进步。一个功能合理、造型美观、绿色环保的产品无障碍设计作品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并且还是城市文明进步,社会人性化进程的一个强有力的表达。

一、无障碍产品设计的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指的是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对人性的尊重及人文关怀的体现。人性化设计最核心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它以人类工程学的发展为基础,因此,人性化设计体现的是功能设计,它基于产品功能的基础上以提高产品外观设计,从而符合产品人类工程学原理的设计理念。无障碍产品设计的人性化设计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表现,无障碍产品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即是人的认识、思想情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无障碍设计是人类情感、文化精神及伦理道德的观照。

人性化设计是以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为根本出发点,它凝聚了现实环境的种种因素,它寓含着人类各种活动,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求。人性化的无障碍产品设计既可以满足残疾人的行为要求,又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研究残障人士与使用产品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产品无障碍设计,也更能体现文明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状况的改善,无障碍产品设计的发展会逐渐成为全社会说关注的话题。一方面,无障碍产品的发展对加强整体设计行业的形象与产品竞争力有着重大意义,它为产品设计分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发展途径;另一方面,产品设计师依据残障人士的类型、程度而进行专门设计的同时,不但满足了残障人士这类人群的日常行为需求,同时还发现有些无障碍产品还适用于任何人。因此,作为产品设计师在为正常人设计产品的同时兼顾考虑残障人士的需求,才能使设计的产品具有更大的实用性与通用性,这才是体现人性化设计的最有效的办法与思路。无障碍产品对于正常人和残障人士来说,都应自由方便地使用,而不存在任何不方便的障碍,这是无障碍产品设计的目标,也是区别于普通产品的关键。

二、无障碍产品设计的分类及研究

深入研究发现,残障人士与老年人在使用各种物品时,都会存在障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正常人都有可能对各种新鲜涌现的高科技产品无从下手,更不用说是残障人士。因此,必须针对各种特定的产品去研究具体的无障碍产品的技术与方法,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领域对各种无障碍产品进行分类与研究,立足于将产品设计的实际案例提升至无障碍设计的系统理论,这对于无障碍产品设计的系统化研究与人性化设计都是有利的补充。国内外设计专家曾提出几种无障碍设计概念,这些设计概念存在相同点,又有所区别,以下将对这些设计概念进行分类研究,以便我们更好的去理解无障碍产品设计。

2.1通用设计。通用设计指的是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尽最大可能面向人的一种创造性设计活动。通用设计传达出“产品被残障人士使用,也被所有的人使用”的设计理念,是指对一般产品进行改进,让普通产品能够适应残障人士的使用。通用设计是实现无障碍产品设计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比如公共卫生环境的马桶设计,为了让残障人士使用而加上了扶手等的辅助设备,依照通用设计的原则,正常人也是可以使用的;比如日本松下企业研发的NA-V80GD斜式滚筒洗衣机,该产品设计创造性的将滚筒洗衣机的前开门倾斜30度,内部滚筒中心轴也在水平方向做了30度倾斜,它让所有人都能安全、方便、平等的进行操作:倾斜的开门方式让正常人不必蹲着取衣服,坐轮椅的残障人士能非常容易取衣服,甚至孕妇只要轻轻弯腰即可。

2.2辅助类设计。辅助类设计是改善残障人士行动力的专用产品设计。辅助类产品用以帮助残障人士取得独立性,比如轮椅、拐杖等。辅助类设计用于给残障人士或老年人等有障碍的人群提供方便,是他们专有的独立性产品,通过这种产品的使用,残障人士可以自行操作,尽量减少正常人对他们的额外帮助精力与时间。但是辅助类设计与我们提出的通用设计理念有所区别,通用设计是让普通产品能适应残障人士的使用,是一种设计的兼顾状态,辅助类产品的用户群体只有残障人士,而通用设计包含了所有人。例如盲杖设计,它让盲人能够依靠拐杖独立行走,它的用户群体局限于盲人,正常人不会使用;再比如座椅的设计,为了方便肢体残障人士而专门进行了调节高度的上下设计,又或者加了专门的扶手,但这种设计不仅仅是肢体残障人可以使用,正常人也可以操作。

2.3跨代设计。跨代设计是解决由年龄造成的不足或其他智力缺陷而专门进行的设计方式。跨代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很常见,它是为了改进产品或环境中与年龄等相关的因素的考虑,它所关注的是老年人等因为年龄产生变化而使用产品的系列问题,还包括缺乏判断力的婴幼儿或者老年痴呆患者等在使用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安全性是产品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也是无障碍产品设计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跨代设计是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无障碍产品设计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式。

三、结语

无障碍产品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使残障人士享有科学安全实用的无障碍产品也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使命。无障碍设计是对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方便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条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水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无障碍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中扮演着以“人本主义”的重要角色,它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宗旨,为残障人士提供安全、适用、方便的无障碍产品,是对社会所有成员的尊重和对人的生命全程的关爱。

【参考文献】

[1]周文麟.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M].科学出版社,2000.

第9篇:产品设计的因素范文

层次化结构的构成

产品设计中,以汽车造型设计为主要特征代表的形态设计派的设计宗旨是从外观造型的线条、曲面、空间体上打造设计哲学理念,或是简洁、或是优雅、或是灵动、或是强悍,这些风格一旦被塑造定型并确定了它的文化性质,即成为了某个品牌某个风格的一种文化语言,有时,这些风格与传统文化的某些特征具有相同之处或者如出一辄,此时,设计便可相通。有时,设计师试图通过在产品表面贴纹样而提高产品的文化底蕴,笔者认为这仅仅是产品设计的一个最简单的途径,也仅仅是文化传承的最浅层次,容易被认为是“俗套的设计”,因此其层次关系有待深入挖掘。层次化知识结构,将其解析为:基于层次构架与互通性的传统文化精神与产品设计的知识结构。层次上的构架包括:表层、中层、内层、核层。表层内容:传统文化表现为纹样符号,而产品设计的表现为图形美化装饰;中层内容:传统文化表现为风格样式,而产品设计表现为形态样式;内层内容:传统文化表现为行为习惯,产品设计表现为方式、功能;核层内容:传统文化表现为精神与文化内涵,产品设计表现为品牌形象、理念、品质内涵。朴素简洁的无印良品CD播放器无印良品CD播放器产品设计,通过一根拉绳操作音乐播放与停止,的旋转CD盘面给人简单而美妙的观感。此设计无疑是对产品与文化深层次的挖掘与表现的设计构思。如此设计需要大胆与锐利的目光,传统文化中没有CD播放器,而CD播放器的操作一直都被认定为有几个按钮的操作方式。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并非仅仅对风格的追求,并非因为风格的框架所决定的,而是对文化与产品层次挖掘的成果。无印良品的产品包装以简单朴素为特色风格,使用环保的无漂白纸张作为商品袋,给人以新鲜、纯粹的感觉[3]。从表1可知,该产品的设计是通过对产品进行深入挖掘,发现了文化的对等性,而将两者融合,最终在产品的外观中体现出融合的结果,这是文化在现代化产品设计上应用的典型例子。装饰华丽的诺基亚“回纹”手机曾盛极一时的诺基亚回纹系列手机,可谓文化(符号)与产品结合的经典,无论是纹样还是材质,无论是触感还是交互,这款手机的设计都给人强烈的文化刺激。虽然曾有人质疑其过于花哨的外表,但没有人怀疑它的商业成功。多少年后的今天,从另外一个新的视角去看,这款产品的设计,在设计手法上表达了“文化”的哪个方面、层面?用户体验设计的经典——iPhone手机目前依然风靡全球的苹果iPhone手机以独特的操作体验、简练的形式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使用过的人无不被这种技术和设计带来的操作体验而折服。iPhone手机的成功更多的是对产品的理解,同时在工业设计上对用户为中心的PHE设计体系的客观分析。

基于文化应用层次化结构的产品设计方法

通过对文化应用层次结构的解析,根据范例分析的情况,可获得对应的层次化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需要完成以下3个重要步骤。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产品进行层次分析李博团队从研究成果中认为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借鉴已有相似产品的设计方法、设计策略、人员组织方式、资源分配模式等来规划和实施产品设计。同时按照新的要求对其进行修改和创新,从而使新的设计过程既体现出原有设计过程的特点,又具有自己新的特点[4]。由此可见每个产品的设计需要进行前期的分析与价值挖掘工作。产品设计规划前期,设计师需要关注层次的对等性和内容联系,否则容易“画猫充虎”,仅靠表面视觉元素进行某种文化内涵的传达,容易将设计变成表面装饰(美工)工作。为更清醒地了解层次的对等及其与某种文化(或者期望借用的目标文化)的内在联系,首先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层次化结构的表层—中层—内层—核层之构成关系,将待设计产品内容进行层次化纵向罗列;同时,将理念中期望引入的某种文化内容也进行层次化的纵向罗列,由此可对比文化与产品的层次对应关系。自上向下,分析不同层次的产品文化价值建立了产品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可以自上向下、从表到里进行因素的分析与价值的挖掘。同时对某种传统文化或人文文化也进行同样的深入挖掘分析,当在某个层面上构思或挖掘出该产品独特的理念或形式时,可以在同一层面寻找相对应的文化元素,最终目的为寻找具有相同价值的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相通的对应层面,进而导入该文化借以表达产品的核心理念与设计。这是一个严谨的思维组织过程,亦是有效的产品设计分析途径,先进行纵向分析研究,再横向寻找对应性与互通性关系,自下向上,产品设计价值的形式与视觉外化表现通过上一步骤的深入分析,充分展示了该产品的价值关系,通过同一层面的对等性与互通性寻找到与该产品形式、功能、内涵相通的某种文化体系,此时可借用该文化元素以表达产品的设计,将文化符号与产品造型融合。当某种产品理念与内在的功能同某种文化的精神及行为具有共同性时,此产品的设计可以借用该文化的符号,否则,直接的文化符号借用则仅仅是一种表面装饰而已。陈晅嵘论述了传统文化在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原则[5]。产品设计策略与设计管理应当足够的重视这一过程。这一设计内容是一种自下向上外化的过程,也是文化与产品共性的视觉形式外化设计的路径,通过这种过程,最终获得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并经得起审读产品的设计结果。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