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慢性病的随访管理范文

慢性病的随访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病的随访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慢性病的随访管理

第1篇:慢性病的随访管理范文

关键词:督导评估 慢性病 档案 真实性 作用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因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所以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社区是进行慢性病防治的平台,是健康促进的基本场所,因此加强社区慢性病档案管理对慢性病防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社区慢性病档案具有“动态活档”特性,要求责任人在档案产生之日起,每月进行记载。慢性病档案的真实与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档案利用效果,就是慢性病病人的“受益”或“受损”。

1 慢性病档案的不真实表现

在社区的慢性病管理实际工作中,社区在慢性病防治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了大量的基线调查、居民入户建档、随访管理等工作,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策、人、财、物支持不足等多方面的因素,慢性病防治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高血压等重点慢性病的规范管理不到位,规范化管理率低,随访质量不能保证,血压、血糖的控制效果不理想,有效控制率低。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管理、个性化的健康指导、病人的自我管理等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还有较大的差距,健康档案中的“采集难、动态难、共享难”的瓶颈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从我们对档案质量的随机抽查和电话访问患者所得结果,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较大部分慢性病档案的不真实性,具体表现为:①记载患者联系电话号码有误或家庭住址不祥细,无法根据电话号码或家庭住址与患者随访沟通,患者不能接受治疗与指导。档案从建立之日起,就成为死档。②社区医生每月一次的随访记录,一气呵成,墨迹相同,显现是年终应付考核“一夜而成”。③从年初与年终随访记录的书写出自同一个人的笔迹,而签名医生乃为一名新到岗位的实习医生,档案造假迹象一目了然。④没有随访,但有详细的随访记录(血压或血糖正常;有完整的电话访问或面对面访问记录)。⑤电话访问患者血压或血糖仍然高且从未进行过有效治疗,而该患者的慢性病档案治疗记录上却清晰地写下血压或血糖都正常和详细的治疗方案且张冠李戴治疗医生。⑥接受电话访谈的患者,有一些并没有到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服务,仅是在基线调查或下社区摆点时登记、建档后就失访。

2 造成慢性病档案不真实的原因

2.1 社区医护人员严重缺乏且队伍不稳定:慢病防治工作需要社区医生脚踏实地的入户建档、定期随访。以一个常住人口20000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高血压病管理为例:每年要进行高血压病筛查4000人,按高血压病的建档率计应建档900人,按四川省慢病绩效考核指标每人每年随访12次计算,全年该社区对高血压病人应有10800次随访,并进行档案记录(其中含3600次面对面访问),按绩效考核指标,至少应该对630名慢病病人进规范管理。可想而知,按目前一个社区3-4名社区医生的配置远远不够,很多人身兼数职,慢病管理岗位待遇低,经常更换人员。社区医生的缺乏或新到岗位的社区医生不熟悉规范管理慢病的内容导致了为了完成随访而闭门造“访”,臆想造“档”。社区医务人员档案意识薄弱,认为有些档案可写可不写,人手不够、时间不够就瞎编乱造随访记录以应付领导或上级的督导考核。

2.2 组织管理问题:社区对全年的慢病防治工作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和详细的计划实施安排表。很多事都是处于应付,流于行式。

2.3 考核评估问题:慢病的考核评估工作没完全落到实处,使社区感觉慢病工作不重要,社区慢病建档工作、随访工作没真正意义的开展。

2.4 经费问题:社区没有强有力的经费支持,而慢病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慢病工作支出大,能不开就不开展。

为了促进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并逐步实现社区重点非传染性慢性病管理达到80%的目标,四川省启动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督导评估。

表一 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目标

■表二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病例管理评估指标(档案方面)

2009-2011年,本人参与了自贡市高新区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慢性病档案部分)督导评估。

3 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督导评估

3.1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建立了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机构,在电脑慢性病专案管理列表中随机抽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20名,未建立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机构,仍然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纸质档案中随机抽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20名,检查档案管理的质量,重点抽查档案内容记载的真实可靠性。

3.2 随机抽取有电话的患者进行电话访谈,要求完成电话访谈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20名。电话询问病人是否接受了社区医生的一年12次随访(其中面对面访问4次),高血压或糖尿病是否控制,对社区卫生服务是否满意等。通过患者的回来判断慢病档案的真实可靠程度。

为了不让督导评估流于行式,把慢性病的考核评估工作落到实处,克服慢性病档案“采集难、动态难、共享难”的瓶颈问题,自贡市加大了督导评估力度。高新区率先根据督导评估所得分值进行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与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挂钩,从而,促进了社区管理慢性病的积极性,对档案质量的考核更使社区医生的档案意识大大增强。为一味追求建档率而不能100%完成随访工作而闭门造“访”,臆想造“档”的现象得以遏制,提高了慢性病规范管理率。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这一块中,权重最大的就是慢性病管理。表二中四个指标数据均源于慢性病档案。因此,对社区慢性病档案的督导,促进社区慢性病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慢性病举足轻重的。

通过近几年的慢性病档案督导评估,从2009年电话随访询问病人回答“不知道我在哪个社区管我,从来没有人管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成了高血压病人了”,“没有医生来过我家,我也没去社区”。“没有人管我,不满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服务”等调查结果与慢性病档案上如花一样烂漫的每月都进行了随访,而且治疗效果非常好的完美记录形成鲜明对比,到2011年“满意满意,他们经常给我打电话,每个月都到社区或到家里来测血压,关心我。”慢性病档案真实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慢性病规范管理率从08年按标准无法打分,仅仅只是一个基础,到2010年的20%-40%到2011年完全按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标达到了50%-60%,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在组织管理问题方面,社区也加大了对人力物力的投入,社区医生由原来的1-2人增加到了3-4人,强化了档案管理意识。

实践证明,档案督导评估在促进慢性病档案真实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要采取不定期对社区慢性病档案进行督导,特别是2011年启用的“四川省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系统”为上一级行政机关和业务指导部门利用“系统管理员身份”随时随时对自贡市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电子版慢性病档案进行随机抽查督导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社区内部也应建立内部考核机构。收入分配与社区医生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挂钩,建立激励机制,脚踏实地的入户建档、定期随访,促进慢性病档案的规范管理,让慢性病患者的慢病档案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

参考文献:

[1]熊鸿.当前社区慢病现状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的探讨《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1期.

[2]王青芬.论对社区慢病档案的管理.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学动物防制,2005年9月第21卷第9期.

第2篇:慢性病的随访管理范文

1.1一般资料

收集普陀山社区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慢性病管理的相关资料数据。基本资料包括:基本人口资料、社区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资料及增减(筛查)情况、管理成效等。期间普陀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慢性病管理方法,其中,按照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不同,分为传统管理模式实施时间: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综合管理模式实施时间: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

1.2研究方法

在普陀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条件无太大变化,社区人口无大幅增减的假设前提下,分别对比普陀山社区采取传统社区管理模式和综合社区管理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对比两种模式下普陀山社区慢性病控制模式的实践效果。

1.3对比指标

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慢性病筛查率、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控制率、患者依从性及药费支出等指标。

2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模式

2.1传统社区管理模式(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

普陀山社区长期以来的慢性病管理模式主要为单一管理。即普陀山社区每位全科医师,均兼职管理一位慢性病患者。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建立患者的健康档案、定期随访、接诊及转诊工作等。

2.2综合管理模式(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

2.2.1建立和完善专档,明确掌握患者底数资料

目前,普陀山采取医生责任制对社区慢性病进行管理。社责任医生已将辖区内查出的554位高血压患者和156位糖尿病患者,并为患者建立了专项电子档案。在此基础上继续借助第四轮渔农民体检、从业人员体检、门诊、随访工作等。多途径发现并建立专门档案,明确用药量,完善底数资料。

2.2.2按照知情自愿原则,建立免费治疗队列

在现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队列基数资料基础上,社区责任医生根据国家高血压、糖尿病治疗指南分级建立治疗队列。以家庭收入相对困难群体和患者自愿申请加入为主要筛选指标。同时普陀山社区积极做好宣传,在患者主动填写申请书后纳入免费治疗群体。

2.2.3分批分段进行,逐级派发免费用药,同时加强费用估算

高血压:免费服药共涉及中山(36人)、合兴(29人)、西山(36人)、龙沙(61人)、龙湾(34人)四个站室,服药总人数共196人。药物包括:圣通平、伊苏、珍菊、北京0号和咸莎坦等。糖尿病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片、瑞格列奈片、格列齐特片、比格列酮片、消渴丸等。

以全山两站三室为依托,按照网格分布把全山所有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分割成若干块。实行以点带面,先小后大、由少到多的发放程序,逐步推进至全员发放。首先建立专项电子档案人员中由各社区、村确认为困难人群,先实施免费治疗。结合政府机构所能承担能力,再逐级扩展及至所有患者,并根据事实反馈情况,在现有用药基础上,及时增补或更换发放药品种类。对慢病患者用药费用进行总体与个体估算,再按照当地政府所能承担能力进行可操作性评估。

2.2.4建立跟踪随访机制,加强用药管理

坚持社区责任医生和专科医师的联系,对患者的情况可及时向专科医师汇报,专科医师应定期指导社区医生随访和规范用药。增强社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社区责任医生定期进行巡诊随访,主动监测其血压或血糖(实行分级管理),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填入随访记录表、个人档案以及健康监测日志(健康小册子)。追踪观察并评估免费用药机制下用药后的效果体现。患者亦可根据健康监测日志随时跟责任医生沟通,反馈治疗情况。

2.2.6双向转诊,社区管理与上级医院联动

从目前来看,在社区管理的基础上,有必要积极推进双向转诊的形成与制度化。普陀山社区采取综合模式后,已经基本建立了社区慢性病管理机制,完善了相关制度与队伍。在双向转诊上,普陀山社区与上级医院共同制定了转诊制度,首先明确了医院和社区双方各自的职责。其次,量化确定了转诊的指标以及转诊流程。其中转诊流程主要是,对于确定转诊的社区患者,由社区、患者以及医院三方确定具体时间以及患者相关情况后,乘坐转诊公交,达到医院。由转诊护士全程陪同完成检查、诊断以及治疗等全过程。之后转诊护士再安排患者进行住院治疗,或是坐转诊公交回到社区。之后社区责任医生与医院诊疗医生沟通联系,了解相关社区治疗意见,在社区进行治疗。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分析,计数数据使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数据间具有统计学差异[2]。

3结果

3.1普陀山社区慢性病的筛查率对比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采取综合管理模式后,普陀山社区的高血压(69.33%)及糖尿病(68.18%)的筛查率均明显高于传统管理模式(60.85%,59.8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2普陀山社区慢性管理效果对比如表2至表4所示。由表2至表4可知,采取综合管理模式后,普陀山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控制率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P<0.05)。同时患者依从性也明显提高。

4讨论

第3篇:慢性病的随访管理范文

【关键词】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常规护理;效果

近些年来,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由于此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且需终身接受治疗,因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身体健康[1]。因此,注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意义重大。现为了解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56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某社区的11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健康组。常规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66岁~78岁,平均年龄(66.8±6.9)岁;病程2年~12年,平均(8.9±1.3)年。健康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66岁~78岁,平均年龄(66.8±6.9)岁;病程2年~12年,平均(8.9±1.3)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1.2方法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日常护理,即日常护理、用药护理,且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健康组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具体内容为:①健康随访: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随访,确定随访的主要目的、内容、形式及次数。随访时了解患者的病情,掌握其对疾病的知识掌握程度,并为其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②饮食指导:慢性病患者应多吃新鲜的蔬果,尤其是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物等应尽量少吃;控制脂肪与盐的摄入量,戒烟限酒。③运动指导:引导患者参与体育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健身操等。依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项目、时间及频率等。④心理干预: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性,从而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避免负性情绪的刺激。1.3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干预后的疾病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定期回院复查)、膳食结构优良率(合理饮食)等[2]。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健康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膳食结构优良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由于慢性疾病无法彻底治愈,需接受终身治疗,因而,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即可回家休养。但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回家后往往会懈怠,不遵医嘱用药,饮食方面过于随意,如此一来则无法达到疾病控制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导致病情加剧[3]。因此,强化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的护理,显得尤为关键。而健康管理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护理模式,其通过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展开健康宣教,如饮食、用药、运动等,以提高其对治疗的配合度与依从性,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4]。在本研究中,实施健康管理的健康组患者,护理后的疾病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以及膳食结构优良率均高于采用常规日常护理的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予以健康管理,可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光宇.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55-57.

[2]陈冬雅,钟雪花.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实施健康管理模式后的改善情况评价[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8):192-194.

[3]彭柳媚,胡于俊,周子英.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0):1549-1551.

第4篇:慢性病的随访管理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XX市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各500例,纳入标准如下:①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②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中国糖尿病指南》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126mg/dL或是7.0mmol/L;③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系统疾病患者,不愿意配合者。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建档,是否接受社区健康教育,有无接受随访,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满意度;③慢性病控制情况,包括最近一次血压值,空腹血糖值,体质量,用药依从性,相关知识掌握情况;④记录其它重要备注。

1.3评价标准

1.3.1满意度评价参照Likert5点计分法,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5个等级,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好。

1.3.2用药依从性评价分为3个标准。完全不依从:患者完全不按照医嘱及药师指导去服用药物;部分依从:患者能够部分性按照医嘱及药师指导去服用药物;完全依从:患者完全按照医嘱及药师指导去服用药物,且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

1.3.3相关知识测试包括空腹血糖、血压正常值,糖尿病、高血压相关疾病(糖尿病足、脑卒中)等,每个病种4个问题,答对3个以上为知晓率佳。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基本资料

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6份,有效率97.6%。共调查高血压患者489例,糖尿病患者487例,年龄24~93岁,平均(70.14±7.52)岁,病程1~44年,平均(12.09±9.55)年。

2.2管理情况

有64.46%(629/976)的患者知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服务,但只有35.53%(347/976)的患者得到了建档管理,

2.3慢性病控制情况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54.80%(268/489),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率为51.54%(251/487),接受建档管理的患者的慢性病控制情况明显好于未接受建档管理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满意度评分为(2.95±0.41)分。

3讨论

第5篇:慢性病的随访管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R1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

(2013)06-0495-02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3.06.27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饮食,高血压

[1]?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糖尿病的高发病率?

高并发症率?高致残率和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等情况比较严重[2],社

区慢性病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社会问题[3]?为探索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模式,

我们街道所在的上城区自20

12年初开始全面实行居家医疗服务,我中心根据所在管辖地区的慢性病病人情况,实施了“

居家医疗131”模式?实行1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4月前在本服务中心登记的健康档案中筛选出高血压患者551例,无合并症,无其他基

础性疾病,年龄45~85(69.06±11.65)岁,其中男236例,女15例;糖尿

病患者450例,无合并症,无其他基础性疾病,年龄34~85(69.09±12.57)岁

,其中男212例?女238例?患者的性别构成经χ2检验,年龄经独立样本t检验后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居家医疗131模式:依托一个健康管理师团队,团队组成是由一个健康管理师+一

名中

医师+一名公卫医生+一名全科护师?每一位社区居民在签约一名健康管理师以后,事实上将

获得由这个团队提供的全方位的公共卫生服务产品?包括简?便?验?廉的中医适宜技术的

提供,计划?免疫相关的公卫服务,以及社区全科护理等?

1.2.2 建立完善慢性病健康档案:慢性病的健康档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基本情况:

年龄

?性别?身高?职业?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②饮食习惯?运动频率?吸烟?饮酒等?③

首次血糖?血压值,糖尿病分类?高血压分级以及现在治疗情况等?④随访了解高血压相关

知识膳食结构?运动情况?服药依从性?烟酒嗜好并记录?⑤问卷调查?

1.2.3 居家医疗服务随访办法:于居家医疗服务开始前后,辅以自制量表调查填写健康

档案

中的相关内容?实施期间,以患者就诊?上门随访?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相关慢性病健康教

育,每隔3个月定期测量记录患者血压和血糖?

1.2.4 居家医疗服务效果评价方法:居家医疗服务实施时间1年,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的疾

病知晓率及相关行为情况进行调查?将调查资料录入电脑数据库,经逻辑查错后保存?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

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实施居家医疗,社区慢性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控制率较前有显著改善(P

);不良生活方式?饮食及运动较居家医疗前有显著变化(P

晓率?依从性与之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开展居家医疗,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又一个尝试?中心实行的“131”居家医疗服务模式,由

于对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社区卫生服务,将有助于加强慢性病管理[4]?

探讨居家医疗的服务内涵,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完整的健康档案?健康管理师将为

签约的居民及家庭建立完整的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完整的健康档案强调信息的详实以及能

涵盖居民生老病故的整个周期,具有连贯性,并强调动态跟踪?完整的健康档案可给慢性病

患?残疾人?精神病患者以及9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时随访的服务?随着工作的开展,电子健

康档案还将以信息平台开放的形式让居民在家中就能通过互联网查看自己的健康信息,形成

服务-反馈-再服务的循环?(2)丰富的中医内涵?我们中心前身为中医医院,有扎实的中

医基础和实力,有较多的优秀中医师?在健康管理师团队中,我们增设了一名中医师?将全

科医学中的预防和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紧密联系,在社区居民中开展中医辨识体质和推广

中医适宜技术?每个团队都能开展中草药煎配,开展针灸?推拿等中医理疗项目?同时对中

医人才的培养,鼓励深造?跟师?参加中医骨干班学习?增加中医内容的院内培训等,努力

打造中医氛围浓厚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3)优质的全科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理念,其核心是一切围绕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健康管理师团队以提供优质的全科服务为目标

,全力做好健康咨询?健康促进等基础服务?另外根据社区人群的需求,积极探索延伸服务

项目?中心从2006年开始,便与省中医院合作探索符合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体检中心;中心

自2009年开始,下属的各团队都能开展常规检验项目;从2011年开始,由卫生局出面,在原

来双向转诊的基础上,开通了浙二医院的专家预约?中心精心打造的托老病房,也可为签约

居民提供必要的服务?

通过一年的观察,我们认为居家医疗服务是一项切实有效的社区服务模式,对慢性病管

理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玉卿.社区综合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

实用心肺脑血管病杂志,2013,21(7):37-38.

[2]王会奇,何松明,李东升,等.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安徽医学,2013,

34(4):119-122.

[3]胡芳英.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老年干部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3,13(3):252-253.

第6篇:慢性病的随访管理范文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社区

选择某社区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220名慢性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及问卷调查结果深入社区,通过开展讲座和家庭随访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教育。一年后,对研究对象干预前后检查指标、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对象的健康意识有了明显的进步,研究对象的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与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HDL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其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病危险因子,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究利用。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本社区医院登记的2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122例,女性98例,本次研究对象的年龄均在65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2±3.2岁。

2.方法

积极组织健康宣教以及防控活动,耐心介绍慢性病相关知识以及疾病防控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同时,定期对患者进行家访,了解患者生活状况,分析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病情防控方案。

(1)病情观察

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在病情观察中做到耐心细心。尤其是要充分掌握患者的疾病史及不良生活习惯,推测影响患者健康状况以及诱发慢性病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以及生活习惯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并落实到护理实践中。

(2)心理护理

慢性病由于病程长,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要重点关注有严重消极心理的患者,社区护士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也可以邀请病情控制良好的病友与其交流,分享经验,减轻患者的压力,重新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健康教育

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向患者介绍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向患者介绍患者慢性病的临床表现和常见诱因,教会患者注意监测并观察慢性病常见急慢性并发症,并及时做好相应处理。强调慢性病患者在生活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如高血压患者必须遵循低盐饮食的原则,保持情绪稳定;糖尿病患者必须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此外,社区护士必须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4)自我管理的指导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也十分重要,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详细讲述监测血糖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并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饥饿感等不适感,建议立即测量血糖情况。让患者复述注意要点,确保患者理解相关知识。

(5)干预后处理

对研究对象生活方式干预1年后,再次进行体检,指标主要包括体质指数、腰围、血压、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比较干预前后体格检查、生化等指标。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干预后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使用SPSS18.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由表1可知,干预后在研究对象BMI、腰围、血压等指标改善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2可知,干预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在慢性病发生、发展、病变等全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可见,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慢性的发展,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霞,杜文清,陈虹等.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7).

[2]陈育德,赵文华.加强综合监测与干预应对慢性病的挑战[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4):286-287.

[3]张丽娟,马志红,周莹,等.强化生活方式对早期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4):432-433.

第7篇:慢性病的随访管理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浦东新区10个经济相对发达并完成了15岁以上居民健康档案的城市化社区为研究现场,按居委会数的10%抽样,共抽取了26个居委会,其中全部15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样本。

1.2方法

1.2.1主要干预措施本次社区卫生定向服务管理模式的主要干预措施包括:① 建立社区慢性病防治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确定社区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慢性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各种问题;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对实施管理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及定期收集资料,评价和调整慢性病管理措施,进行质量控制。② 经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专业人员对纳入此社区卫生定向服务管理模式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患者的专病档案,定期跟踪随访,给予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行为管理和心身管理,控制慢性病的进一步发展。③ 各居委通过举办社区健康教育讲座,志愿者活动以及专业人员上门随访宣传,发放宣传小册子等方式普及高血压、糖尿病的保健知识,提高健康教育覆盖面,促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1.2.2评价内容及指标采用同一问卷分别于基线及干预1年后进行随访调查,了解被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血压及血糖控制等情况的变化。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知识均分别设置了10个问题。血压值和血糖值的测定均按统一方案进行。高血压分级以1999年WHO的高血压指南为依据。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标准按上海市心脑血管防治办公室颁布的“高血压病有效控制率标准”进行评估。

1.2.3数据管理与分析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与分析。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纳入COPC管理模式的26个居委,均位于新区沿江区域,人口190 290人,老年人口比例为18.34%,建立健康档案的人口103 594人,占54.44%。居民所患的主要慢性病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炎、心脏病、胆结石、中风等。其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1.97%,糖尿病患病率为1.72%,分列第一和第二位。纳入COPC管理模式的高血压患者共5 630人,糖尿病患者共1 388人。接受COPC模式管理的患者主要是老年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女性为主,占总人数的60%;70%是离退休人员,在职人员中以工人、干部比例最高;平均患病8~9年。

2.2干预前、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变化

2.2.1高血压相关知识干预1年后,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的10个问题的知晓情况明显改善。除“不会发展为肿瘤”、“高血压患者应按医嘱服药”外,其他方面知晓率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1)。

2.2.2糖尿病相关知识干预1年后,糖尿病患者对相关10个问题的知晓情况明显改善。除“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症状”、“糖尿病饮食控制”外,其他各项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2)。

2.3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接受COPC管理模式的高血压患者中,各级高血压(一级、二级、三级)的管理率均达87.0%以上。与同一社区其他未接受COPC模式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比较,采用COPC管理模式管理1年后各级高血压的控制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2.4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行为、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变化

接受COPC模式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基线调查时血糖控制理想的只占19.2%,约35%的患者已有并发症。管理前、后患者规则服药比例、轻中度体力活动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期监测血糖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4)。实行COPC模式管理1年前、后,糖尿病患者体重、臀围、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6项指标无明显改变,但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等指标略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5)。

3讨论

COPC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作为家庭医生的工作模式引进的管理经验,其意义是重视公共卫生和社区医疗相结合的以社区为定向的基层医疗,把以个人为单位治疗为目的的基层医疗与以社区为单位重视预防保健的社区医疗相结合的基层医疗工作模式[2]。它比较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多元化、多层次防治慢性病的基本要求。

COPC模式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运用的国内文献报道较少,仅见李惠娟等[3]于2000年4月至2001年3月在上钢社区进行了COPC模式的慢性病管理。本研究将COPC管理模式应用到10个社区26个居委的15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干预1年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防病意识和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行为有所改变,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达到87.3%,显著高于非COPC管理模式的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43.3%)。高血压控制率也高于实施前和非COPC模式管理组(P

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是指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由卫生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防治活动和健康促进活动[4]。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社区综合防治的理念,组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以签约家庭为单位开展“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卫生服务。目前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在各社区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成的经验和成熟的工作模式还不是很多。COPC模式应用于社区综合防治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如偏重于患病人群的二、三级预防,对卫生服务团队要求较高,社区协调成本高等, 但本次探索开展COPC模式进行慢性病管理着重于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区卫生资源为基础,以社区人群为管理对象的持续性、规范性慢性病管理模式并初步证实了其有效性,仍然可作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探索社区疾病综合防治方法的有效尝试和有益补充,对今后的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首先,开展慢病综合防治,必须进行社区发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创造社区综合防治的支持性环境。在COPC项目实施过程中,以社区为单位,在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帮助协调社区各方面关系,定期组织居民接受健康教育培训,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和干预等有关场所,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运行。

其次,卫生服务团队的综合素质是影响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质量的关键。从COPC模式对慢性病管理团队的要求看,社区全科医生和公卫医生是慢性病患者的直接管理者,他们必须形成工作团队,将个人服务和人群服务结合,临床服务和预防服务结合,共同实施疾病综合防治。因此他们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效果。

同时,开展以志愿者授课的群组慢性病自我管理可以成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抓手,这样做可充分发挥社区慢性病志愿者的作用,使慢性病患者由被动管理走向主动防治,从而增加病人管理的依从性和提高管理率。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前、后自身对照设计,基线及1年后随访时有些指标有较多失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有效性。但本研究样本相对较大,仍能初步证实COPC模式对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4参考文献

[1]Tollman SM. The Pholela Health Centre-the original of community oriented primary health care (COPC). An appreciation of the Work of Sidney and Emily Kark[J].S Afr Med J, 1994, 84 (10) : 653-658.

[2]顾缓,吕繁.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M].第三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86.

[3]李惠娟,刘昊,季正明.社区导向基层医疗模式在慢性病系统管理中实施效果[J].上海预防医学,2002,14(7):317-319.

[4]姜立民.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J].疾病控制杂志,2003,7(7):341.

第8篇:慢性病的随访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慢性病干预;效果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97-02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环境状况、居民生活水平以及营养状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和死亡大幅度上升。通过对德城区2家企业职工进行慢性病干预,观察干预效果,为慢性病综合防控提供新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德城区疾控中心将山东宇虹新颜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双一集团有限公司1206名职工,作为对象实施慢性病干预,其中男职工 652人,女职工554 人,平均年龄 38岁。

1.2 资料收集与处理 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检的方法获得两企业职工实施慢性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分析数据,并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各种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比较,P

1.3 干预方法

1.3.1 由德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两企业职工进行查体,对体检结果依据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特征标准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筛查标准进行筛查分类[1]。

1.3.2 对筛查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依据国家有关要求,建立健康

档案,实施包括定期随访、调整药物、指导减盐、有针对性的开具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

1.3.3 对筛查出的慢性病高危人群,具有3项及以上高风险人群特征者,纳入管理,开展包括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适当运动、缓解心理压力、避免过量饮酒等生活方式强化干预并按规定每年进行两次定期随访[1]。

1.3.4 预的企业实施工间操制度,参与创建无烟单位,定期更换慢

性病防控知识宣传栏,发放合理膳食支持工具,设置健康指标自助监测点,要求职工定期接受随访,强制慢性病患者服药;职工食堂烹饪使用“低钠盐”,开展健康食堂创建活动;倡导职工积极参加运动比赛等一系列慢性病行政干预措施。

2 结果

2.1干预前后主要健康行为及自身指标的变化

通过对两企业职工慢性病综合干预后,过量饮酒、血压高值、血清总胆固醇高值人群所占比例均显著下降,家庭使用控油壶、限盐勺人群所占比例均显著上升,干预前与干预后主要健康行为及自身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经过1年的实践,对两企业慢性病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慢性病患者得到了规范治疗,高危人群减少了慢性病发生的机率,解决了企业职工无法享受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问题,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因病误工,因病致残、因病丧失工作能力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

3.2 疾病预防机构、基层医疗机构要转变服务理念,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由生活社区延伸至功能社区,将为居民服务延伸至职业人群服务,加强对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采取慢性病综合干预措施,增强机关、企事业单位慢性病防控能力,减少因慢性病危害而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3.3 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加强与辖区基层医疗机构的配合,要投入大量资金,开展职工体检,购买体育器材,开展体育活动,设立健康指标自助监测点,建立慢性病健康教育宣传栏。同时要制定单位控烟制度、工间操制度,参加健康教育活动考勤制度,强制患病职工服药、按时接受随访制度。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M]. 2011:28-31

[2] 秦怀金,陈博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41-182

第9篇:慢性病的随访管理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concludes some experience on chronic disease archives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ituation of town 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 archives management in Zigong City and discusses th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chronic disease archiv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make a good job of 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 archiv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关键词: 社区;慢性病;档案;管理;督导;评估

Key words: community;chronic disease;archive;management;monitoring;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319-02

0 引言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指常见的四类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目前中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5%。慢性病的高发正在快速消耗社会积累的财富,占中国医疗费用的80%,加强慢性病防治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当务之急。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已经开展几年,如何使慢病防治档案在慢性病防治中发挥作用,是现阶段慢性病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目前重点慢性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档案管理还不规范,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与效率。怎样才能做好慢性病防治档案督导评估呢?根据我近几年对慢病档案管理工作的体会,提出以下几点

意见。

1 制定社区慢病档案督导评估方案

根据卫生部《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指导意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制定自贡高血压/糖尿病(重点慢性病)管理督导评估方案。

2 随机抽查

2.1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启用了“四川省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档案管理列表中随机抽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20名,未建立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机构,仍然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纸质档案中随机抽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20名,检查档案管理的质量,重点抽查档案内容记载的真实可靠性、治疗有效性、完整性(是否有年检)。

2.2 随机抽取有电话的患者进行电话访谈,要求完成电话访谈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20名。电话询问病人是否接受了社区医生的一年12次随访(其中面对面访问4次),高血压或糖尿病是否控制,对社区卫生服务是否满意等。通过患者的回答判断慢性病档案随访记录的真实性。

3 针对不同社区存在的问题,加强督导

3.1 因慢病防治队伍不稳定、兼职、难以保证慢病防治档案规范化管理等问题,应严格按照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配置的要求来执行,稳定队伍,解决兼职问题,加强慢病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3.2 加强对慢性病管理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完成知识更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对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内容、流程、考核指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将“规范”作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计划,使其掌握服务技能,规范提供服务,保证服务质量。

3.3 坚决杜绝一味追求建档率现象,减少“死档”。

3.4 坚持标准,严格督导。坚持标准是督导工作的前提。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与连续性,是督导工作的主要内容。随机抽查,对慢病病人进行电话访问,判断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是否满意?是否按国家标准进行了随访?社区慢病防治最薄弱的环节就是随访,不按要求随访则很难保证辖区内所管理的慢性病病人的随访档案的记载,势必造成“动态活档”变为“静态死档”,甚至会出现应付上级督导检查而产生大量虚假随访记录档案。不真实的随访记录无法对病人的全身状况进行评价,甚者会延误治疗。

3.5 建立督导评估制度。建立督导评估制度是促进慢病防治档案规范管理的保证。实行督导制度的实践证明,督导制度的实施与完善可使社区受益,病人受益,社区医护人员受益。每年两次督导评估进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通过查阅资料,随机抽检,电话访谈的方法按考核标准打分评估,得出各社区慢病档案管理工作考评结果。

4 认真履责,做一名合格的慢性病防治档案管理督导员

4.1 督导员的工作是用众人的智慧,集众人的力量以达成一组织的任务和目标。作为负有公共卫生服务指导责任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防治督导工作者,要熟悉业务,熟练和灵活掌握政策,坚持标准,使被督导单位的慢病防治有所改进与提高。

4.2 督导也是表率,在要求慢病管理人员怎么做的同时,自身应具备医学知识,档案知识,协调与管理能力。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掌握新标准,新知识,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了解各地的情况,借鉴他们的优势。

4.3 督导也是讯息传达者:深入基层,“沉下去”做好对社区慢病防治进行现场指导,采用现场培训、集中培训方式,确保社区全科医生及时掌握防治标准,使其明白要做的事情及原因,对照标准开展工作或进行有效弥补。

4.4 善于沟通

4.4.1 与机构负责人沟通 在督导中发现因社区机构人力、物力、时间上的安排不科学,或一味追求建档率期望获得更多财政拨款等因素,则与社区负责人进行沟通,指出必须按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进行科学配置达到要求的指标。

4.4.2 与全科医生沟通 掌握全科医生的心理变化,针对慢病随访工作“采集难、动态难”努力为他们争取工作开展的必须条件,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更好的开展慢病防治工作。如因人员更换,医生不熟悉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督导员应及时进行培训,使其尽快掌握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如果是经办医生个人行为,在安排的时间内不如实下居民住宅区入户随访,而在慢病档案中随意“编造”随访记录,则对医生进行批评,纠正错误的工作态度;对屡教不改的,导致病人失访现象严重的,则应将督导评估结果明确告知社区负责人,将医生的收入与绩效考核挂钩。

4.5 “督”与“导”相结合。督则察,通过督察,及时发现社区慢性病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工作中,我们应淡化“督”的角色,强化“导”的意识,明确指出改进的目标与方向。在督与导的过程中,遵循“到位不越位,建议不决策,指导不领导,参与不指挥”的一般处事原则,营造宽松和谐的督导环境和氛围。积极引导,推进自我完善。

导则疏,善于督导是慢病档案管理督导工作的落脚点。发现不足甚至失误,不是督导的最终目的。督导员应就这些不足或失误,以谦虚、平和的心态,与社区医生进行平等的开诚布公的沟通、交流和切磋,对照慢病防治规范标准商讨克服这些不足或失误的办法和措施。要仔细分析造成慢病档案不规范的原因。热情诚恳地帮助和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搞好慢病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善导的目的所在。甘为人梯,与社区医生交朋友,特别是对新来的医生,更应该具体指出要尽快熟悉和掌握哪些具体的规划与标准,从而更好的进入角色,担当起社区全科医生的职责。应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给予传授。

4.6 书写督导记录,指出问题与不足,明确改进目标。通过对不同辖区社区慢病防治情况和财政投入情况,对不作为或多次督导提出整改意见的责任人或机构,应该纠正其低劣工作表现。对工作中有改进的责任人或机构,要充分予以肯定,并指出下一步工作目标。

4.7 做好信息反馈。督导的职责除收集基层信息,还应及时将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及时向上级疾控机构反馈,为制订来年的督导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使督导方案科学易行。

5 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做一名合格慢病防治档案督导员

督导员,要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履行慢性病督导的职责和义务,为慢性病防治达到国家新防治标准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童庆华.尽职尽责做好教学督导工作.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网页,200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