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

第1篇: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诊断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其诊断的意义是为了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诊断、培养体育教师自我诊断的习惯与能力、推动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行为的改进。〔1〕在广东省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此导致了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和终身锻炼的意识,造成了体能的持续下降。出现这些问题与体育课堂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目前所存在的研究并没有针对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归类与分析。因此,提出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理论,旨在为国内体育教学理论的构建提供一些依据,同时也为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许多棘手问题提供有力依据。在这一意义上,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诊断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目的

(1)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研究,从而对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问题提出解决的具体方法,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提供实践基础,并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诊断机制。

(2)通过广东省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观察,依据相应的指标,判断中小学体育课堂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种类型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反馈,对我省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及时改进。

1.2 研究意义

(1)通过运用多种方法来研究广东省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它们发生发展的过程,阐明其本质,从而为认识和掌握体育教学问题发生的规律,以及防治问题产生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通过对体育课堂教学各种诊断方式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法,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3)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分析,可以在评优课或研究课中,为评委提供评价或研讨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常态课教师备课或在常态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实践依据;让中小学体育任课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修正,体育课堂才会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如课程论与教学论、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等

2.2 访谈法:设计访谈提纲对部分体育教师进行结构访谈;对学生进行无结构访谈

2.3 问卷调查法:学生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广东省部分中小学的学生。主要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环境等问题的看法和现状;体育教师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主要了解体育课堂效率、体育课堂互动、体育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体育课堂的监督和管理的现状;学校领导的调查问卷,主要了解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课堂的管理、监督,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态度

2.4 课堂观察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课堂观察法,对中小学体育课堂进行观察

2.5 个案法:针对某节课在某种特殊情境下的特殊条件下,广泛系统搜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分析、解释、推理

2.6 数理统计法: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现状

20世纪以来,教育病理研究在日本激发了众多学者的兴趣。其中日本广岛大学教育社会学教授新崛通主编了《教育的病理》。他认为教育病理是教育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病理,他将教育病理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性病理,它们起因于教育,由教育的结果而产生,是结果形态的教育病理,如学生自杀和神经衰弱;第二类是病理性教育,它们是与教育有关的病理,是产生病理的教育条件,是原因形态的教育病理,如升学竞争。〔2〕

中小学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主要在室外或体育场馆进行。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诊断也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其诊断的意义在于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会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诊断,在于形成体育教师自我诊断的习惯与能力,推动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进。目前国内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不是很多,仅有的只是一些现象研究,比较泛泛,缺少产生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如范运祥等在《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及其诊断与矫正》一文中把体育课堂教学诊断的价值归为四个方面:(1)发现课堂教学与不足,促进体育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2)激发体育教师的教学问题意识,促进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诊断能力的养成与发展;(3)教会体育教师善于倾听与沟通,提升体育教师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4)发掘和弘扬体育教师教学特色,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3〕

3.2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

3.2.1 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通过调查得知,虽然新课改全面实行,但是在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程内,过去旧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一些体质较差或者对某类体育项目不感兴趣的学生往往缺乏积极性,造成了体育课堂学习效率偏低。〔4〕教师把教学工作围绕“达标”来展开,使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单一化,变得只注重运动技术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能力与学习的空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的培养。同时,在一些践行课改的学校课堂上,也有着类似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虽然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上花样百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却没有了运动技术的教学,学生只是积极地在参加体育活动,参与后的锻炼效果却收效甚微。体育课的目的本来就是以增加学生的运动负荷为手段,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无论参加什么项目,都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与强度。〔5〕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在承受运动负荷方面的随意性较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的运动负荷远远不够,体育教学效率太低。学生在这样的一节课中得不到锻炼,根本就不能体现体育技能的精粹,也就不可能增强自己的体质。

3.2.2 教学方法僵化、缺乏互动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系列手段和方法。〔6〕在我国,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很传统的“四段教学模式”,即从开始到结束一共分为四个步骤。每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总是以慢跑来开始,然后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做一套老生常谈的徒手操,哪怕今天的教学内容和以往大不相同,但课堂准备却还是不变。这种老师独自教、学生机械练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僵化,缺乏鲜明有特色的时代气息,往往使现在的新一代年轻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师过分突出了其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偏重对技术的掌握,教学过程缺乏互动,使得学生的个性需求得不到满足。体育活动原本的出发点是一项轻松愉快、增强体质的活动,尤其对处在身心全面发展阶段的学生,体育活动恰能迎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征,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然而,僵化的、缺乏互动的组织形式只会造成学生心理的压抑、被动地从事毫无兴趣的活动。

3.2.3 体育课堂缺乏监督和管理

在学校体育课堂的工作管理中,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的课堂工作缺乏充分的监督与管理,导致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很好的第一时间解决。有些学校虽然已经设立管理体系,但其组织机构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在一些乡镇中学表现尤为突出。具体集中体现在对于教师、课外活动、场地器材等方面的管理仍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和“放羊式”的方式,在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除此之外,由于监督方面的缺失,导致体育课堂的评价标准对有些学生有失公允。有一大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常常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仅以“达标、分数”作为唯一标准。不仅埋没了学生的主观努力,又缺乏激励性有失公允性。〔7〕这些评价标准对一些喜欢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中小学生很不全面,同时也给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与发展带来了阻力和消极因素。

4 对策与建议

4.1 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我国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思想和意识的改变与革新。这在体育课堂教学上更是如此,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遵照新课标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放在学生体育课堂的首位,同时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首先,体育教师要把以身体训练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全面发展上来,既要保证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强度标准,又要寓教于乐,避免枯燥无味的机械式训练。其次,学校应构建科学完备的学科体系,使学生在体育课上除了能掌握运动技能,还要教会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观念上的转变〔8〕。

4.2 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立足于新课改的标准,并灵活应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拟的体育场景中通过克服各种设定的障碍来实现体育技能的提高。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情景交融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运动动机,从而体会体育课堂的乐趣。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体育的教学中理应把多媒体影像设备融合进新式教学中来,尤其是广播体操或者“太极拳”的形式,更能以直观的动化方式创新教学方法。〔9〕这样体育课程就不仅仅局限于肢体上的教导,还增加了很多细节性的东西,用直观、形象化的方式破解了语言与动作的瓶颈,尤其是分析强化教学效果时,更能以效率和质量取胜。

4.3 充实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遵循以目标来引领内容的思想,即教师应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通过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其次,要对体育课堂竞技化的思想加以转变,对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改造和加工,淡化其竞技性质,简化其比赛规则,从而降低学生对竞技技能的掌握难度。再次,在体育课堂上还要将竞技项目与游戏相结合,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运动技能,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体验运动乐趣。最后,教师还应掌握地区的环境差异、季节变化、天气情况,根据身体健康的不同合理安排课程。如:开展关于身体健康的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掌握疾病预防、安全应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0〕。

第2篇: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在中国,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课堂教学。英语课堂具有特殊性,因为它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语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良好的课堂互动是学生语言实践的极好机会,即课堂互动就是语言教学的实际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和适宜的互动环境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互动的效果不太理想,有意义的互动活动尚未得到有效的进行。因此,在英语课堂中如何实现良性互动成为英语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众所周知,目前的英语教学的课堂互动具体表现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影响;漫无目的的课堂互动;混乱的课堂互动;不平衡的师生互动和学生间互动比例等。

如何使课堂互动有效地进行是一项艰难的工作。通过学习和思考,我认为可以尝试如下有效课堂互动的可能策略:

1.教师的陈述和学生的活动相结合策略

只有当目的明确时,互动才可以有效地执行。因此在互动前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解释活动的内容,清除障碍,激发学生的感情和积极性,给出清晰的指示。没有这些准备,互动将无序混乱,并且学生不能真正理解互动的内容。因此必要的解释说明和互动应相结合。

2.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对话的策略

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互动的发展。众所周知,一个人有信心的时候才能表现得最好。但说一门外语是不容易的,学习者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学习者常常很在意他们的面子,不想在课堂上被人嘲笑。此外,人的本能会让他们第一次和外国人说话时感觉不舒服。因此,恐惧感和害怕开口说话会导致消极的心理反应。类似的,在语言课上,如果教师和学生彼此不熟悉的话,互动的进展也会不太顺利。正因为如此,教师应该在必要的时候调整自己的“特殊地位”,打破不活跃的心理障碍,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社会距离。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他们应该经常与学生在课后非正式的交流,以便他们能够理解这些学生的个性、想法、经验等等。通过不断的交流,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近,而他们之间的心理障碍会被清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了解到说外语并不可怕,并且在交流中犯错是很自然的。特别是,教师要鼓励内向的学生与他人分享意见,并给他们提供更多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机会。作为学生,应该积极与人谈话,遇到困难时乐于向他人求助。

3.好奇心领导策略

成功教学的最大敌人是学生的厌倦。这通常是由课堂时间的可预见性引起的。如果学生经常知道今后一个时期会发生什么,他们就会觉得无聊。教师需要打破自己的行为模式,必须尽他们最大的努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好奇心领导策略应在语言课堂中使用。如使用歌曲、组织比赛和活动、设置合适的情景等

4.合作策略。

现在语言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并不总是一个大集体。相反,大部分课堂时间,学生被分成不同大小的小组来合作学习,最常见的是两两合作,4人小组合作等。在语言课堂上不同的分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因此教师应该用最合适的分组方法并时常变化分组方法。如根据座位安排分组;把强弱不同的学生混合在一起;强弱不同的学生分别分组做不同的任务;以抽签决定等。当强弱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组时,强势的学生可以帮助弱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弱势学生可以从强势学生身上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当学生以抽签分组时,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不同的人合作,这将帮助他们结交更多的朋友,塑造随和的性格。

5.提问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最流行的策略,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教学艺术。提问和回答是一个很常见的语言形式,但它对有效的语言习得是关键的,也普遍被采用到互动中。研究表明,合适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也能发现学生的弱点并进行及时补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出一些有用的问题。提问的目的是在互动练习中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语用能力。尽管提问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提问越多越好。问题应该是巧妙的、有目的的,刺激知识和思维的发展,以及帮助保持有效的互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来提问。对于初学者来说,教师要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是或否”、“真或假”的问题和一些已知性提问。至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问他们一些有关推论、评价或鉴赏的问题,甚至是一些个人反应的问题。

6.资源利用策略

第3篇: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问题 对策

一、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一堂高质量的数学课必须要能够实现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标,这就要求有合适的教学方法,要把握好数学教学内容与知识的重难点,如重要公式、计算方法等,还要合理分配好教学的时间,保证学生学习新知、课堂互动以及练习巩固的时间分配得当,从而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如教学设计内容存在不合理问题,就不能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指导,这就会对小学数学教学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与学生实际结合不足

课堂教学各项活动的开展需要以统一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但当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对于教学目标的认识仍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单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进度开展教学活动,对于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实际效果缺乏认真的思考,尤其是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目标更是十分模糊,在教学设计中也不注重与学生实际情况与能力基础的结合,甚至直接照搬其他教师或相关教学范例的设计,导致教学设计与数学教学的实际需求不相符,也无法指导教学活动更高质量的开展,更有可能导致小学数学教学的模式僵化,造成人才培养“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

(二)教学方法过单一,缺乏有效的方法创新

当前许多许多小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常常习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盲目依靠自身教学经验,不注重对新的教学技术与理念的运用,在教学方法创新上也缺乏积极性,而部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与当前教育环境与学生特点早已不相适应,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学生对于教学活动感到枯燥乏味,数学兴趣下降,也将很大程度上限制数学教学技术的发展,使数学教学水平得不到提升,更无法实现对学生数学能力有效培养的目标。

(三)角色定位不合理,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部分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考虑,教学设计完全从教师需求出发,主观性较强,在课堂教学中也往往是处在课堂管理者和掌控者的角色中,对于学生的个性与主观意识不能给与足够的重视,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也大多带有一定的指令性质,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意识与能力都得不到发挥,少数教师为了保持课堂纪律,采取严格约束的方式进行课堂管理,学生个性受到约束,甚至不敢自由表达,这也将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与能力培养的效果。

三、应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观念,结合实际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水平,首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观念,提高对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视,并要实际出发,在了解学生数学基础层次与学习能力特点等实际条件的情况下,合理确定课堂教学的开展目标,把握好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预测学生在实际数学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设计中予以强化,在时间分配上也应以学生数学学习与知识掌握的规律为依据,确保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的进度,又能够使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巩固,以保证数学教学的开展效果。

(二)兴趣切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应认识到单一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活动的不利影响,把握小学生注意力集中能力差,好奇心强等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在教学设计中设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也应更加注意对学生兴趣的调动,要发挥自身的创造意识,更多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更有效的保持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与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如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环节,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能够更好的活跃课堂氛围,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也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学问题的设计上,如能够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也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的能力,这些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都具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明确重点,确保教学设计“有的放矢”

教学重难点即本节课程的教学重心,教师可以做好充足的铺垫和全面的把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节课内不允许出现多个重难点同时存在,否则教师和学生都无法集中注意力将每一个知识点全盘吸收。如十以内的加减法讲解,教师可以通过与生活相关的案例来进行讲解,教师可以通过特定氛围的营造来引发学生进行探讨。可设置问题:小明手上有十元钱,想要买10支铅笔,A超市的铅笔零售价为1.2元一支,而B超市的铅笔是9角钱一支,请问小明最后选择在哪家超市买?小明最后还剩多少钱?为什么?教师可以通过基础换算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明白1元等于10角,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计算,得出不同方向的解题思路。经过探讨之后部分学生得出这道题的答案是B超市,小明还剩1元钱。还有部分学生提出了A超市,小明通过自己的讨价还价在A超市花10元钱买到了10支铅笔。此时教师需要及时地进行分析和讲解,不要急于去判断对错或者批评,站在数学计算的角度而言,显然第一种答案更加准确,但是第二种答案的可行性也是存在的,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对策展开了分析,要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 问题 成因 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等教育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事实上,随着人们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问题的重视,课堂教学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其质量高低已越为人们所关注。探索解决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带动教学各层面工作,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1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入学标准的降低,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加之高职院校现有教学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显的暴露出来,影响了教学质量。

1.1 从学生层面看,课堂上学生厌学、睡觉、玩手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较为常见。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生参与课堂发言、讨论的自觉性不够,师生互动较少。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消极学习、被动学习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堂纪律松弛,部分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育置若罔闻。

1.2 从教师层面看,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不太熟悉,照本宣科,课堂教学缺乏生动、幽默的语言和讲解方式。教学内容理论多于实践。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作为基本教学法。教师课堂教学主导地位充分体现,而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对教师评教,轻视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业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性评价较少。

1.3 从授课载体看,教师授课载体主要有教材、多媒体和PPT课件。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教师改变了以往板书的授课习惯,而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然而多数教师因未受过专业培训,在多媒体教学上往往只局限于幻灯片的演示,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幻灯片的制作上,忽视了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的系统思考与设计,使得教学效果明显下降。从教材看,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使用了最新的教材,但一些教学内容仍与实际相脱节,教材编写的速度赶不上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

2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应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1 学生学习素质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高职院校大多学生录取分数线较低,进入大学后,仍未改变原有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因此一时难于适应大学课堂大班授课、信息量大、相对自由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素质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意志不够坚定以及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是当前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的状态及师生互动的效果。

2.2 任课教师的观念、素质、教材教法等亟须转变或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与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思想观念与教材教法等息息相关。近年来,高职院校加大了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与学生整体素质下滑和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而对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2.2.1 理论教学仍以讲授法为主,教育理论知识缺乏。高职院校教师主要由专职教师、来自企业的校外兼职教师和校内兼职教师组成,大多为理工科出身。在校求学期间,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鲜于涉猎,已有的教学经验大多是在边教学边摸索的实践中形成。学校对教师的培训由于经费限制往往仅限于专职教师。而校外兼职教师虽实践经验丰富但因教学理论缺乏课堂教学显得平淡、晦涩。

2.2.2 教师知识结构、实践技能未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新形势下,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不断涌现,迫切要求教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然而部分教师因平时工作量大、课时多、培训机会少,仍主要以原有知识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活动当中。

2.2.3 期末考试仍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教学评价决定教学取向,并对学生学习态度产生影响。如今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仍沿用中学阶段学生学业的评价方式,重视学习结果,轻视学习过程,重理论知识评价,轻实践技能考核,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先进教学评价方法未能得到普遍运用。

2.3 院、系两级课堂教学监管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当前高职院校主要由教务处和系办负责课程的安排与设置、教学秩序的监督与管理。在日常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般由任课教师边教边维持课堂的教学秩序。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因为辅导员具有“行政权”而只惧怕辅导员,对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师的批评教育往往置若罔闻。因此,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解决高职院校课堂教学问题的策略

解决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应坚持教学与行政相结合,既充分发挥行政即政工干部队伍的积极作用,又要多管齐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3.1 充分发挥政工干部在学生思想引导、学风督导中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底子差,要彻底转变其原有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还需要从思想上加以引导和教育。高校辅导员可通过开设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如邀请教研室主任和就业指导老师为学生讲解三年专业学习的课程安排及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使学生明确各门课程学习的内在联系及其目的以及将来的职业生涯前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帮助他们逐步掌握适合大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加强课堂学风督导,建立辅导员不定时巡查和听课制度,对在课堂睡觉、玩手机等行为的学生予以友善提醒或说服教育,以不断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

3.2 改革和完善学校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师教学方法。

3.2.1 改变高职院校原有课程开发模式。高职院校原有“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开发模式因学科间壁垒而造成无谓的内容重复,浪费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高职院校应紧跟时代步伐,建立“以学生发展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中心”的课程开发模式。课程开发紧密对接社会各行各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课程设置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3.2.2 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轻视了对学生实践性技能的培养。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有效克服这一弊端。所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指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培养学生,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一模式将产生“积极”的效果。学生到企业一线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学即所用,提高了学生课堂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带学生到企业现场实习,用一线的经营管理、技术工艺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2.3 采用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法往往只注重教法而少于考虑学法,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则更多地考虑学生学的过程。它是一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主要包括项目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师由知识传授者成为了咨询者或指导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极大的发挥了学生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职院校教师应根据职业教育和课程本身的特点,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3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效果评价制度,改变教师多媒体教学使用方法。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评价更多的是关注对教师的评价,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效果评价则较少,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合理、评价内容是否得当,则少于外部力量的监管。高职院校应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制度,更加注重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的表现性或过程性评价。建立学习档案袋,将学生课程学习的点滴如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自评、互评、教师评学等相关材料装入档案袋之内,为期末综合性评价提供材料支撑。

教师应努力促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对接,一方面,充分发挥传统教学节奏适中、机动灵活、便于交流的长处,另一方面,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信息传递上所呈现出的信息量大、立体化、直观化、形象化的优势,使二者之间紧密融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国志.高职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1):166.

第5篇: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一、聋校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聋校小学科学教学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目前,聋校科学教师中有一部分是其他学科兼课的教师,这部分兼课教师在专业素养上还存在差距。有些教师对科学教学的教学方法不够重视,较为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情感方面的培养;课堂上的活动不够丰富,就教材讲教材,就知识讲知识的现象比较突出。另外,有些教师在思想上认为小学科学是副科,不重要,于是教学设计较松散,想怎么上就怎么上。还有部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虽然较高,但在教学设计时却忽视聋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效果也常常打折扣。

(二)聋生方面

经过调查发现,小学三年级聋生识字不多,对很多自然现象、生活现象无法用准确的词汇进行描述,使得教学起点一降再降,给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聋生整体的科学前概念偏差比较大,甚至缺失,聋生科学素养个体之间呈现差异大、分化严重的现象。家庭生活中家长缺乏对聋生科学知识的渗透和科学素养培养的意识,家长对于学校科学课的重视也不够,与教师配合意识不强。当班级人数超编时,教师无法做到兼顾每一个聋生,课堂管理难度增大。课堂教学经常还不能保持良好的教秩序。

综上所述,聋校学校科学课的教学起点是低的,基础是薄弱的。如何优化聋校科学课堂教学已经摆在了日事议程上。

二、聋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优化的对策

鉴于聋校科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聋校科学课的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一)制度上的改进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1.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

为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聋生的科学素养,学校在现有条件下首先加大对任课教师的专业培训,并选择有一定专业背景或者具备专业特长的学科教师任教。

2.制定体现“融合生活”理念的学科内容

在很多聋校开设的小学科学课程至今还沿用原聋校自编教材――自然教材。教材的落后是显而易见的,有不少学校开始尝试使用普通学校的科学教材,但必须要在有益于教学的层面进行慎重取舍。要在聋校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讨论稿)的指导下,对学校现行的科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慎重选择聋生必学的基本科学概念,制定出与之相关的教学主题。

(二)优化聋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基本策略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①基于聋生前概念的教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聋生的前概念因素,在组织教学时要从知识、问题、和聋生探究等方面出发进行聚焦。通过情景的创设产生认知冲突,建构科学概念,通过对新概念的拓展与运用,由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

②关注每位聋生发展的教学

教学过程中应关注每一位聋生是否能够在平等、尊重的环境中参与交流和学习;关注每一堂课中每一位聋生是否都能获得一定的满足感,是否都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不是还蓄积了进一步发展的愿望和动力。

③ 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方法

“融合生活”的课堂教学要求建立在对聋生来说具有感染力的真实生活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进行教学设计。

④基于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融合生活”的课堂离不开多元化的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应将对聋生发展性的评测和评价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始终。

(2)改进聋生单一的学习方式

经过调查发现,聋生学习科学侧重在死记硬背,学习方法不当,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聋生的学习方式。

①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聋生的缺陷补偿主要来源于他们的视觉,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视觉补偿的功能。教师要引导聋生认识到“眼睛看到了不一定都是可靠的”,把握事物的全面性,需要动用身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参与到观察活动中,通过运用启发性的问题串,规定聋生观察的要求和方向,训练聋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并鼓励聋生详细描述观察的结果。

②重活动记录的训练

科学课上要求聋生每人都有一个记录本,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聋生们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他们参与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他们的一些奇思妙想;自己的困惑;他们实验的过程以及最后获得的结论。

③打通课堂内外的通道

“融合生活”的科学学习常常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那么课外活动则是课程实施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因此,科学教学要让聋生有更多的机会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学习科学、用科学,在大自然中生发灵性和智慧。根据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构建起课内外相结合的“大科学课堂”。

④有效利用家庭资源服务教学

由于聋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的限制,极需家长的理解和大力支持。教师要鼓励家长带聋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参与家务劳动,丰富聋生的感知世界,给孩子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让家长成为聋生一起探究问题的好伙伴。

第6篇: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设计 文本理解 思维历程 主体性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活动等进行总体规划的过程,具有系统性和预设性。尽管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并不能保证必定可以上出好的课,但不好的课堂教学设计从根本上就注定了无法上出好的课。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常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然而,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存在信息堆积、静态知识梳理、学生被工具化等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该避免“信息堆积”而实现“文本理解”。避免“静态知识梳理”而实现“动态思维历程”,避免“视学生为工具”而实现“学生主体性回归”。

1 避免“信息堆积”,实现“文本理解”

信息堆积就是对所掌握信息的无结构化的处理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对教材所承载的信息的处理至少要经历两个阶段:首先要确认所给信息,其次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学习数学,第二个阶段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和重点。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数学教师在第二个阶段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种无序、无结构化的特点,仅仅将所确认的信息进行无意义堆积,这样加工、设计教材信息的方式对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2 避免“静态知识梳理”,实现“动态思维历程”

教材呈现的知识信息停留在文本之上,是静态的,于是有些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就变成了对静态数学知识的澄清和梳理,他们认为只要能够把这些知识线条给学生讲清楚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甚少关注其他的内容,特别是数学思维的养成方面,这必然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心理学研究认为,对儿童进行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给他们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智力,教学的着重点是促进思维的质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对知识进行静态梳理外,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

3 避免“视学生为工具”,实现“学生主体性回归”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笔者连续跟踪某小学数学教师数月,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进行出声思维,笔者进行全程录音,然后再转录成文字。通过对这些文字材料进行编码、登录、类属分析、寻找意义等过程,发现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采取“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认为这节课是:我要做的一件事,为了使这件事情做得顺利,我必须调用所有可以控制的元素,包括学生。这样的教学设计其思维方式实际上是把学生视做自己所做某情的工具之一,漠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第7篇: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主体地位对策

我们面对的每一个个体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如有的孩子喜欢用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用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钟情于用画画来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有的喜欢用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个个体都有展示自己特殊才能的机会。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通过我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提出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不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来

语文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仍沿袭传统的“教师中心论”,不太注意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不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来看,采取填鸭式的“满堂灌”,使得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很多语文教师抱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每天又是翻阅参考书,又是从网上下载资料,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备好每一课。到了课堂上总是希望充分利用45分钟,多讲一些内容,于是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在课堂上做一番感情充沛的演说,语文课成了老师的演讲课。开始学生还能勉强听一听,可是后来老师即使讲得唇干舌燥,学生也是天马行空,一言不发,或做其它事,甚至打瞌睡,整个课堂没有一丝的生气和乐趣。教师成了每堂语文课的“导演”同时又兼“主角”,而学生只是充当“配角”、或“群众演员”,甚至只能充当“观众”或“听众”。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很少,到头来,老师所讲的也不过是瓢泼的大雨下到了水泥地面上,水势不小,但终归只湿了地表,渗不下去,流跑了。这样的教学,到了期终考试,成绩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的了。所以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必须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不然怎么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呢?

二、课堂教学急功近利,舍本求末

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仍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家长与社会给学校教育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以至于不少语文教师把语文课做为应付中考或高考的训练课。考试的内容就是课堂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要考的内容就大讲特讲,不考的内容就略讲甚至不讲。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抽象思辩能力的训练,轻形象感悟素质的提高;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应试,轻应用;重读写,轻听说;重记叙文、议论文,轻说明文、应用文;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发展等,没有完全落实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结果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高分低能,不少学生还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不能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考试指挥棒”成了我与学生河流道上的唯一“航标”。

三、教学设备简陋,教学手段落后。

很多乡镇中学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传统“一支粉笔走天下”,而一张讲台、一块黑板仍是,目前唯一的教学设备。究其原因:其一是财政困难,无力支付购买现代化教学设备所需的资金,但更主要的是领导和部分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我所任教的学校就配有录音机、幻灯机、多媒体计算机等一系列现代化教学设备,但这些都有成了摆设,或者只是上级领导检查学校硬件设施的一部分,或者只有偶尔个别老师上优质公开课是才用,大多数老师都习惯于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

为此我认为这种思想必须得到改变,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教具的作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

1、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

只有那些来自生活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才富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使学生学到具有时代气息的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开放、自由、灵活、宽广无边的空间。小课堂里的知识是有限的,大社会的天地则是无限的。有造诣、有成就的人往往更得益于社会这个大课堂。语文教师要组织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联系语文,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吸取语文知识与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做到家庭生活语文化、学校生活语文化、社会生活语文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表演是儿童的天性,而表演他们生活中所熟悉的生活故事,回归生活的真实,就更加乐此不疲了。“口语交际”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利用学生爱表演的天性,让学生在兴趣这一前提下进行说话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口语交际《学会做客》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的做客经历,再让学生互相表演,互相补充。

2、明确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认识与实践的能力;在情感交流上,与学生保持尽可能近的距离,充分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大胆放手,主动放权,重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课文的内容到形式,从文章的字、词、句到谋篇、布局,独立思考,自己质疑,然后经过教师的启发、点评,求得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受用一辈子的自学能力。我认为:老师要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基础上,到课堂交流、讨论、争论中去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逻辑错误、能力不足,并加以适当的讲解,导之以理;对学生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同时听取学生的评价,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导之以研究性学习;还有导之以创新,导之以兴趣,导之以意志等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找到一条学语文的路:教是为了不教。

总之,语文教学方式必须得到根本性的转变,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学生参加讨论、争论,哪怕是被动的,也能促进学生思考,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讨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第8篇: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1.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没有根本性转变。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不是满堂讲,就是满堂问、满堂练的现象。有的教师眼睛只是盯着教本,或照读教案,心中无数,目中无人。不少教师课堂上不关注学生,不关注学情,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效。

1.2 课堂的管理、教学的组织过于松懈。课堂上学生不参与学习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班级有近1/3的学生整节课几乎都没有参与学习,但教师仍然无动于衷。不少教师缺乏课堂管理意识,不能有意识有效地管理课堂,没有用恰当的方法去组织教学,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

1.3 不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性教学目标的落实。很多课堂教师只图热闹和所谓的轻松,忙于形式,盲目教学,特别是在教学中忽略了基础知识,使学生必须“保底”的东西都没有得到。

1.4 不能体现教材的特点和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不少教师没有把功夫放在备课上,一味照搬别人的教案,应付检查。这些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没有拿握教材的特点、知识点、重点、难点、训练点,不会定教学目标,不会定教学内容,不会没计练习,不会教学生怎样学习。这样的教学思路不清、目标不明、形式松散,特别是教什么学什么不明,随意性、盲目性明显。

1.5 课前教具学具准备不充分。很多教师上课前,没有按照教学要求准备教具、学具,钟声一响,拿着教本就上课,不管抽象和形象,全凭嘴一张。

2.解决当前教学问题的策略

2.1 加强备课的管理和指导,实施有效备课。备课就是上课前所做的准备活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做好,要想上好课就是一句空话,低效的备课,就会导致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在大多数教师只是习惯于对每课教材的备课,没有对全册全单元教材的整体把握,不明确全册全单元的教学目标,忽略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化的衔接,不了解每一单元教捌编排的意图,备课只是照抄教案,应付检查,没有多大意义,远离了备课的实质。这是导致上课目标不明、随意性大、基础知识不落实、重点难点不突破、效果不好的直接的和根本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要求和指导教师认真备好课:一是做到钻进去,把握教材;二是做到跳出来,写实用教案。

“钻进去”就是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就要做到一读、二查、三做。一读;读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教材最少要反复读3遍以上(语文科要开声朗读),在教学生读之前,教师要先自己读通读懂读顺。在阅读教材的时候,要动笔圈、点、画,画出重点、难点、知识点、疑问点。要利用教材的字里行间、篇头和篇脚注释。要利用教师教学用书帮助理解教材,掌握教材。一查:查有关资料,盘备课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自己感到把握不准、不透的地方,通过查资料,掌握正确的粹案。三做:做教材罩的习题,语文科的课后思考题,每个单元后的语文百花园的习题,数学科教材里所有的练习题,教师都要认真做一遍,想一遍,说一遍。所有的题目,在学生做之前,教师先做一遍,包括背诵课文和写作史。只有下工夫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将教材的编排意图了然于胸,才有资格和学生对话。也就是说,对教利理解深透了,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更自如地驾驭教材,更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这样,课堂上教师的眼睛和思维就不必只停留在教材内容,可以自如地放到关注学生上。

“跳出来”就是整理教学思路。教师的备课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局限于眼前的教材,既能钻进去,更要跳出来,在钻进去精通教材后,就耍跳出来,思考怎样把教材内容通过课章教学,让学生掌握。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编写出寅用的教案。我们提倡可以参考、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案,但绝不允许不经过自己的思考照抄别人的现成教案。教案耍力求科学、实用,能真正帮助教师上好课。教案应主要包括教学口标、教学工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几个部分。教学目标要简明、具体、叫操作,体现教学要求和三维目标。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吏际需要,认真准备教与学的工具,如小黑板、生字、挂图、小石子、小术棒等。要根据教学目标与课时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思路要清晰,教学活动要便于实施,要以落实双基,落实重点、难点、知识点为主要教学活动。教案中还要合理安排课内外作业,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基础的作业和拓展的作业。板书设计要简明扼要,以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知识点。

2.2 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首先,学校领导要增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管理的意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学任务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教学目标主要靠课堂去落实,所以我们要认识到质量在课堂,素质在课堂,特色在课堂,名校在课堂。只有实实在在抓好课堂教学的管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其次,要切实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学校对教师的课堂进行管理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听课。听课方式可以多种,比如:①走听、站听,就是行政值周领导和值日教师在上课时巡查各位教师的上课情况,听一听教师上课时,是否使用普通话,是否有接听电话现象,是否按课表上课,是否对课堂进行必要的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学生是否在参与学习活动等。②听推门课,榆查常态的教学工作。③听研究课,检查、总结教师上课的好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听课要做好记录,作出总结、评价和指导,普遍问题要在会上讲,个别问题要及时给教师指出,及时纠正。学校领导包括辅导员要通过听课,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这是对课堂进行有效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和最易行的方式。

再次,要对教师提出上好每一节课的基本要求,指导教师认真上好课。针对当前我县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改进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们在课堂上做到十八个字:管住嘴,迈开腿,放开手,睁大眼,竖起耳,弯下腰:“管住嘴”,就是教师要管住自己的嘴,一定要使用普通话,重点、难点的知识,学生有疑难的问题,一定要说清楚、讲明白。说可不说的尽量不说,不该说的坚决不说。课堂上听到的不是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话,而是应该听到大部分时间是学生的读书声,是学生的发言声。教师的语言除了讲解教材的重点难点,还有就是激励学生的语言,不要随便批评,更不能说讽刺挖苦的话。“迈开腿”,就是上课的时候,教师不要老站在讲台上,不要双手义在讲台上,要走到学生当中。在学生自学时,在学生合作学习时,管理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习。“放开手”,就是上课时,凡是学生自主学得到的东西,通过学生教学生可以掌握的知识,都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不要包办代替,不要使学|主被动学习。“睁大眼”,就是上课时,教师的目光不能只停在教本、教案上,要看着学生举止,关注学生反应,观察每一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通过观察学生的这些反应,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就要进行组织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及时调整预设的方案。“竖起耳”,就是上课时,要细心听学生的发言、学生的朗读。他们说得怎样,读得怎样,及时表扬,及时纠正,及时引导。“弯下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要学会弯下腰,蹲下去跟学生交流,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去组织教学,用亲切、关爱的语言与学生对话。

第9篇: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课堂教学是院校组织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实施教学大纲、落实教学计划的重要手段。因此,优化的课堂环境,良好的课堂秩序,活跃的课堂气氛,有效的课堂管理,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

一、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秩序总有些不尽人意之处。如:课堂气氛死板沉闷、个别人瞌睡不止、上课时心有旁骛、翻阅课外书籍等。此类现象的存在,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师的授课情绪,损害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形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积极性降低——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局面,致使教学效果弱化,教学质量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有些学生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标准不高。他们满足于“各门功课及格,顺利毕业离校”;有的学生有偏科现象,对自己喜欢的课程态度积极,反之则消极;还有的学生急功近利,对专业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学习兴趣较高,而对理论课和基础课等则兴趣较低。

二是有的教师缺乏敬业精神,教学工作的责任心不强,下工夫不够。他们只满足于教学内容的完成,不追求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心理状态心中无数,对课堂秩序疏于管理。有些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单一,不善于调节课堂气氛和学生情绪,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

三是行政管理宽严失当。有时管理过严,学生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因此,课堂气氛呆板沉闷;有时管理过宽,放任自流,学生毫无约束,课堂秩序松散混乱。

四是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以基础好的为标准,教学内容深、进度快,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吃力,学习兴趣降低;以基础差的为标准,教学内容浅,进度慢,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也会失去听课的兴趣。

五是教学管理监管不力,执行教学管理制度不严,缺乏激励机制。

二、强化课堂教学管理的对策

1、改善软硬环境,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

面对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些教师片面地归结为学生素质差。实际上,学生进入教室后,课堂秩序的管理,应主要由教师负责。因此,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教学语言、端庄的教姿教态以及饱满的授课激情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确保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要具备这样的能力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课前准备周全严谨。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且要备教学对象。在内容上,吃透教材,在保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以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准,科学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注重因材施教,力求深入浅出;在教学过程安排上,不仅要备出重点难点、讲授步骤、所需时间,而且要备出学生易产生疑问的地方及解决的办法。

第二,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室内教学,应以课堂讲授为主,但讲授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对学生已知的内容用谈话法;对有争议的内容用讨论法;对学生熟悉的内容还可采用请学生自己走上讲台的方法。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讲究提问艺术。设问,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思考;询问,可以搜集教学反映,反馈教学效果;提问,可以复习学习内容,检查学习情况。

第三,教学手段形式多样。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一只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方法将成为历史,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其广阔的前景。因此,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用生动的图象、逼真的动画、悦耳的声音、丰富的色彩,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融为一体,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课堂气氛活泼多变,既节约了时间,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成,又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保证了教学目的的实现。

第四,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教师传达教学内容、维护教学秩序、调整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的主要手段。所谓语言,不仅指口头语言,而且包括板书语言、情态语言、形体语言等整个语言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口头语言标准清晰、抑扬顿挫、有疾有缓;板书语言规范整齐、层次分明、形象直观;情态语言和蔼大方、亲切自然、富于情感;形体语言恰当有度、举止得体、优雅端庄。

第五,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作为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应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教师不仅是他们可敬的师长、可亲的兄长,而且是他们可信的朋友。使学生由喜欢教师而喜欢课程,由喜欢课程而认真学习,由认真学习而取得优异成绩。

2、从点滴抓起,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自主管理能力,是指在具备自控能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自律与律人的规范行为的能力。自主管理能力的锻炼是培养管理能力的落脚点,因此,必须加强自主管理的锻炼。

第一,营造自主管理的氛围。要为学生创造自主管理的条件,关键是应把学生当作管理的主人,让学生参与管理,使其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进行个体行为的自省,发现自身问题,及时校正自己,使之符合管理规范的要求。

第二,激发自主管理意识。要引入激励竞争机制,通过鼓励先进,奖惩优劣等办法,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原动力,使学生变“要我管、被人管”为“我要管、管自己”,切实达到激励学生主动管理的目的。

第三,形成自主管理网络。学生干部队伍是自主管理中的积极因素,他们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他们在自主管理中发挥带头与示范作用。由于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的网络中,分管着每一个“网点”,如果他们都能在各自分管的“网点”上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自主管理网络也就形成了。因此,必须抓住学生干部管理这个重点,通过他们的示范功能,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提高的目的。

3、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管理制度是院校实行科学管理的基本保证,是院校正规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院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此,一定要从健全完善制度入手,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协调作用、规范作用和激励作用,形成高效顺畅的管理运行机制。

第一,完善训练工作制度。要从有效利用管理资源,充分开拓管理空间的角度出发,合理区分校院之间、各学院之间、院系之间在管理要求方面的差异,对各项教育训练工作进行规范,形成一套能够管长期、管全面、管总体的完整制度系统,编写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详细的操作程序,理顺各类管理关系。

第二,完善教学督导和反馈机制。建立起校、院、系三级教学质量督导体系,明确各级督导组职责,扩展教学督导组职能,分层次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监督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