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范文

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

第1篇: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范文

1.1低碳经济要求企业树立绿色雇主品牌理念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1]。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企业能否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承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主动进行绿色生产、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发展低碳经济要求企业树立绿色、低碳的雇主品牌理念,吸引优秀人才,通过提升人才的绿色环保意识,激发绿色环保行为,创造出绿色产品和服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雇主品牌正是将“绿色”理念运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品牌管理领域,形成新的管理理念,奠定和支撑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推动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低碳经济推动企业制定绿色雇主品牌战略当前,低碳经济正在世界各国蓬勃兴起。[2]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的危机和挑战,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一些国家也发表了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倡议书和行动计划,进行节能减排,走低碳发展之路。[3]欧美发达国家许多先进企业大力推行“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革命,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培育绿色低碳人才,创造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树立绿色低碳企业形象,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先机。我国企业要想在低碳经济的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制定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雇主品牌战略目标,运用绿色雇主品牌吸引和培育绿色低碳人才,引导绿色低碳环保行为,关注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4]因此,企业的雇主品牌战略应该与企业的低碳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制定绿色雇主品牌战略,通过绿色低碳管理实现“人态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1.3低碳经济促使企业加快绿色雇主品牌建设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雇主品牌”这一用以识别雇主特质的符号,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并被广泛宣传,众多企业开始探寻雇主品牌建设的路径,以期招揽贤能、保留人才。随着提倡发展低碳经济,推行低碳革命,低碳社会对企业的雇主品牌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设绿色雇主品牌。绿色雇主品牌建设需要企业树立绿色雇主品牌理念,识别绿色低碳人才的需求,提供满足绿色低碳人才需要的绿色工作体验,通过内部沟通和外部营销两个方面,充分发挥低碳人才的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低碳产品和环境。

2绿色雇主品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2.1绿色雇主品牌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新理念绿色雇主品牌是以绿色雇主为主体,以绿色需求的核心雇员为载体,以向雇员提供绿色优质服务为基础,旨在建立良好的绿色雇主形象,提高绿色雇主品牌在低碳经济社会人才市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从而汇聚优秀绿色人才,创造出绿色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绿色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战略性品牌建设。绿色雇主品牌运用绿色理念吸引、激励和保留绿色人才,在企业内部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开展绿色运营管理,指导规划和改造产品服务结构,制订“绿色低碳计划”,实施“绿色低碳工程”,制订“绿色低碳标准”,采用“绿色低碳技术”,树立“绿色低碳标兵”,发动一场全面的“绿色革命”,实现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率的和谐提高,使“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的理念深入人心。[5]

2.2绿色雇主品牌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新形象绿色雇主品牌通过树立绿色低碳理念,为人才提供包括绿色文化、绿色激励、绿色环境、绿色开发等绿色雇佣体验,在低碳经济社会的劳动力市场上建立最佳工作场所的企业绿色形象。人才绿色需求和绿色雇佣体验之间的良好匹配,有助于激励和留住人才,在绿色低碳理念的引领下,建立绿色低碳绩效目标,开发和使用绿色技术,实现绿色生产,在低碳经济社会建立最佳绿色产品或服务的绿色产品形象和节约环保的绿色企业形象。

2.3绿色雇主品牌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新能源绿色雇主品牌吸引和保留的人才,在绿色低碳环保的愿景和价值观的鼓舞下,在绿色文化和绿色理念的引导下,不断学习新的环境技术,提高环境知识和技能,从设计、生产、销售的整个价值链上减少或消除污染,并从污染控制转向绿色生产,提高生态效率。同时,绿色雇主企业也为雇员提供绿色培训开发,增强雇员的绿色低碳环保意识,增进绿色低碳环保知识,提高绿色低碳环保技能,设立绿色低碳环保绩效目标,提高雇员的绿色低碳绩效水平,实现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率的和谐发展,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低碳经济社会提供了新能源———绿色人才。

3绿色雇主品牌的建立

3.1构建绿色文化绿色企业文化是指把绿色思想引入企业管理中,以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为企业的价值观,在企业的价值链管理中,能够充分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企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绿色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绩效存在某种间接的联系,加强绿色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企业经营绩效。[6]绿色企业文化包括紧密相连的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层次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主要是绿色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构建;制度文化层次是企业文化的约束手段,主要是绿色规章制度的制订、运行和评审;精神文化层次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主要是树立绿色价值观、经营理念。三个层次的文化通过内外部营销渠道进行宣传,从而在企业内部建设完整的绿色企业文化。通过绿色文化的灌输和培育,塑造高度环境责任感的企业精神,增强员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凝聚力,引导员工的绿色行为,树立良好的绿色企业社会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战略,拓宽企业发展前景。

3.2建立绿色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通常包括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在低碳经济时代,绩效管理体系升级为绿色绩效管理体系,其最大的区别在于确定绿色绩效计划,将环境职责加入绩效评价中。在企业绿色低碳环保战略的指导下,树立全员绿色意识,制定绿色绩效计划,根据环境保护标准确定绿色绩效目标,结合“5R原则”制定绿色指标体系:研究(research)———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战略决策中,全员参与研究本企业的环境对策和绿色运营管理;减消(reduce)———采用绿色技术、绿色工艺、绿色方法减少或消除整个价值链环节中废气物的排放;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和剩余物料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节约能源;再开发(reuse)———鼓励开发和创新绿色技术、绿色工艺、绿色方法,改造普通商品或服务为绿色商品或服务,制定绿色升级标准;保护(reserve)———积极参与社区环境保护与整治,建立绿色社区。[5]同时,奖励与绿色绩效相挂钩,鼓励员工保护环境,争做环境保护的卫士。对于雇员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履行环境责任,要及时给予宣扬和提倡,对于非本职工作范围的绿色行为,比如提出改善环境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建议等,要及时给予合理的奖励,调动雇员进行绿色创新的积极性。

3.3提供绿色激励在崇尚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下,企业要根据员工的需要提供绿色环保节约型激励措施。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在提供必备的保健因素基础上,同时满足了对激励因素的需要,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才能有更好的工作成绩。绿色雇主品牌企业在该理论的基础上树立“绿色双因素”激励原则,即为现有雇员和潜在雇员提供绿色保健因素和绿色激励因素。绿色保健因素主要是指通过提供绿色工作环境、条件和工作关系以及合理有效的薪酬福利等,关注雇员的身心健康,缓解雇员的高压力,保障雇员的生理、安全需要。绿色激励因素包括给雇员提供绿色工作表现机会、绿色工作带来的乐趣、价值、责任感和成就感等,调动雇员从事绿色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态效率。

3.4培育绿色人才绿色雇主品牌企业要重视对雇员的培训,从意识、态度、技能、行为上培育绿色全面人才。意识上,宣传绿色低碳环境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让员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绿色低碳环境的重要性;态度上,通过培训使员工能够自觉地遵守环境保护制度,自觉实现环境保护绩效目标;技能上,培训实现绿色工作所需要的绿色知识理论和绿色技术,提高员工绿色工作技能;行为上,组建各种绿色小组,通过竞争-合作的形式,鼓励员工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中的绿色新方法新技术,调动员工进行绿色环保创新的积极性。

3.5承担绿色责任企业要建立绿色雇主品牌,必须承担起三大绿色责任:第一,绿色人才的职业生涯管理与开发。对绿色人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开发,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第二,绿色产品或服务的开发。通过有效发挥绿色人才的效能,不断开发满足低碳经济社会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第三,绿色低碳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人才的绿色管理和绿色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能够有效维护绿色环境,保证绿色低碳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人才可以为企业创造绿色产品和维护绿色环境,绿色产品及在环境市场上树立的绿色企业形象也能够进一步吸引绿色人才,三大责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为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和社会环境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推动低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2篇: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范文

关键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引言

在现阶段的发展阶段中,全世界都在关注全球变暖的问题,而究其根本它是由于资源的过度消耗而产生的。全球变暖的危害极大,一方面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其还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如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危害往往是难以估量的,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找寻到有效解决气候变暖的措施,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思索的问题。低碳经济是现阶段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将对低碳经济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低碳经济简述

低碳经济讲求的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有一大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低碳经济倡导高效利用有限的能源、开发清洁能源,以绿色经济为导向,加强能源技术以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传统的产业经济是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低碳经济是国家的产业经济与人类的环保和健康需求的根本要求,也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我国的气候所产生的变化也是较为明显的。首先是我国气温的最高值在不断攀升,并且全国性的暖冬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多。此外,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水资源更是告急,污染、短缺、不平衡性越来越明显。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r业生产的损失很大,国家粮食安全压力不断增大。海平面的持续上升,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到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由于环境的不断恶化,空气中的“雾霾”出现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所以必须要发展低碳经济。

3 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绿色的环保经济理念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切不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如果以人类的生命为代价,那么即使经济发展得再快,也没有任何意义。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3.1 加大宣传的力度

低碳经济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仅凭政府和企业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不断加大对于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使低碳经济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媒体来宣传,如电视、网络、杂志、报刊等,主要是宣传导致环境污染、气候恶化、自然灾害增多的各种影响因素,这是在全社会形成低碳社会发展的舆论氛围,也是为了使人民群众形成绿色环保意识,使低碳经济能够发展的更好。

3.2 以低碳城市来促进低碳经济

要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在设计规划中就要融入低碳理念,使城市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设计城市建筑时,要充分利用低碳理念,加大推广使用太阳能,室内要实现充分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要选择那些节能的设备来实现整个建筑的制冷和取暖,要多多使用保温材料。也要提倡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多使用节能电器和节能灯,这样不仅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减少了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达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

3.3 以低碳交通来推动低碳经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很多家庭都购买了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汽车的增多,使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增大,进而污染了空气,可以说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雾霾与汽车增多密不可分。所以,应改善人民群众的出行方式和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1)倡导人民群众的绿色出行,对于距离近的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而那些稍远的可以骑电动车,距离过远的再选择开汽车。(2)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管理更加智能化,减少货物运输工具的空驶率,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3)加大研发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力度,提倡使用清洁能源,这样可以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还人民群众一片蓝色的天空。

3.4 调整产业结构

有的专家建议将建筑材料、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彻底抛弃,这样才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现阶段处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很多的基础设施都需要建设,所以还是需要上述材料作为支撑。但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高耗能的产业还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国际市场难以满足我国的使用量,所以高耗能产业在一段时间内还需要存在。这些高耗能产业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对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以便最大限度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3.5 加大高碳产业技术的研究力度

其实,高碳产业与低碳产业是相对发展的,不是绝对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要摒弃高碳产业,诚然高碳产业的碳排放量很大,但是也能够通过一些措施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就是通过高新技术来使高碳产业的碳排放量降低。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关于高碳产业的创新技术的投入力度,通过技术来实现产业升级。另外,还要鼓励企业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并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率。

3.6 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应进一步发展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产业,还应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产业等低碳产业,这是为了在发展中慢慢减少高碳产业的比重。我国的低碳技术由于起步比较晚,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研发。要实现以上这些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应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为企业的低碳开发提供必要的支撑。

4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深刻了解到现阶段环境不断恶化,这样我国的生存环境也会受到威胁,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那么所产生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应进一步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力,使其深入人心,还要进一步推行低碳城市、低碳交通、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还要加大政策政策的扶持力度,研发各种新型清洁能源,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1):43-46.

[2]张珍花,方勇,侯青.我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90-97.

[3]陈跃,王文涛,范英.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4).

第3篇: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范文

绿色贸易壁垒; 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D9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0-0003-02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绿色贸易壁垒,属于技术壁垒的一项,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于各国。从其本意上说,它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①。从其实际应用上说,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以保护生态资源、生物多样性、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借口,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对外国商品进口采取的准入限制或禁止措施②。以技术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卫生检疫标准等途径强制规定实施,涵盖产品研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等整个过程。

二、低碳经济的兴起与新的绿色贸易壁垒

1.低碳经济的兴起

每一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产生一系列制造经济的运动。这是世界在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方向,极力摆脱危机,帮助国内经济尽快走出低迷的举措。低碳经济便是在近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物。

2.新的绿色贸易壁垒――以“碳关税”为例

以有意卷土重来的“碳关税”为例。碳关税是针对高能耗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③。发达国家以产品生产过程中高排量的二氧化碳“牺牲”了共同环境为由征收补偿税款。

一旦发达国家碳关税制度形成实施,中国必将首当其冲。中国制造的产品目前以低端产品为主,都是在生产过程中有较高的碳排放量。

三、我国对外贸易中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

1.主要类别

(1)农产品及食品

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和食品中,农药和有毒物质残留量超标,或使用发达国家普遍已经禁止的某些农药、化学品种成为遭遇绿色壁垒的主要原因。

(2)纺织品与印染业

我国纺织业一向被认为是“入世”最大的受惠行业,但事实上,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的针对纺织品的环保标准、进口安全卫生监测、对环保染料的种种限制,极大影响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

(3)机电类产品

发达国家对进口机电产品的噪音污染控制、电磁污染的标准及节能要求有详细的要求。虽然我国电动机、家电产品、空气压缩机等出口产品价格优势明显,但是降噪技术落后,难以达到进口国要求,出口难度也增大。

(4)皮革制品

由于皮革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发达国家对其的环保要求也非常严格。目前,发达国家对类似的化学物质和有害元素日益扩大的控制范围和不断增多增高的标准限制,极有力的限制了我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相关产品的出口

(5)包装业

近年,发达国家更是在产品包装材料上做文章,设下了层层壁垒,不同国家要求不同,标准不一,不论产品如何,包装不符合要求一律不予进口,这极大的增加了企业成本,阻碍了我国各种产品的出口。

发达国家在环保标准上的门槛之高是发展中国家以目前的社会经济水平是难以逾越的,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相关产品,其中不乏刁钻的有针对性的法规,对我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2.我国对外贸易中遭遇严重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

①南北客观存在的差距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本身在经济发展层次、技术能力支持、居民环保意识等各个方面确实存在较大的差距。

②中国贸易“树大招风”,尤其在全球经济危机当下,不免成为主要目标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行销全球。中国的贸易规模大、总量大,并且在与很多发达国家的贸易中,顺差居多,“树大招风”的效应可以想见。另一方面,实证中可知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劳动成本较低,本身也容易遭到排挤。

③存在有意的有针对性的贸易壁垒

一些发达国家的行为有时往往严重脱离环境的意图,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绿色壁垒,这些壁垒有显著的歧视性、排他性。

例如,金融危机以后,2010年发达国家大肆宣传中国“毒建材”问题,有意恶化中国建材产品的质量口碑,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也是恶意行为。

(2)内部原因

①我国企业不懂规则

在遭遇绿色壁垒的时候,很多时候是由于我们的企业和相关机构不懂国际上的贸易规则,不仅不能很好的规避,在收到相关贸易摩擦投诉的时候不知如何应对辩护。

②我国相关环保标准及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达不到发达国家要求水平

不争的事实是“中国制造”有很大的价格优势,但是在质量方面确实有很多不足。我国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对环保往往不够重视,例如很多儿童玩具确实存在铅含量超标等问题。

③生产商对产品认识的欠缺

在我国,即使国内一流的企业,大多只知道如何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品质,提升产量,但很少有能做到真正清楚自己产品成分的。自己产品里面含有哪些具体化学物质都一无所知,又何谈掌握其是否超标。但是在发达国家,他们拥有一整套成熟的物料管理系统和供应链信息传递系统[2]。

注释:

①徐慈东.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壁垒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6).

②baike.省略/view/630038.htm

③百度百科―碳关税 baike. baidu. com/ view/ 2094552.htm?fr=ala0_1_1

④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mofcom.省略.

[1] 张宝珍. 绿色壁垒: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J].世界经济,1996年第12期.

[2] 曾凡银.绿色壁垒的壳层结构及其效应研究 [J].财贸经济, 2004年第6期.

[3] 陈江生等.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新特征[J].国际贸易 ,2005年第9期.

[4] 朱京安等. 对绿色壁垒的理性分析及发展走向初探[J] .国家贸易问题 ,2005年第1期.

第4篇: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范文

现代社会经济形势逐渐向着低碳经济方向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结合是实现绿色经济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环境问题收到更多的关注,环境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对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会计工作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

低碳经济;绿色会计;研究

经济与环境同时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绿色会计概念的提出,就是针对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其实质内涵比较复杂,需要在多重部门的配合下才能够实现。以经济限制而实现环境发展,需要在多重部门的支持与宣传下才能够有效的环节保护。为此,下文将会绿色会计的概念进行论述,对低碳经济发展背景进行会计的研究。

一、绿色会计与低碳经济内在联系

绿色会计实际上就是一种基于环境发展的会计形式,主要通过对环境污染现象、自然环境开发、环境污染治理等相关的自然现象的货币形式的统计与计算,制定相关的经济表等,实现社会环境保护处理方案与企业中财务部门相互实现精密衔接。绿色会计通过对经济的合理控制与管理,来实现环境质量的提升。在现代经济发展基础上,绿色会计是一种创新性很强的经济环保计划,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然。而低碳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在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对自然材料进行经济型加工、产品封装,并且尽最大可能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等,对石油、煤炭等原料的使用进行控制,继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绿色会计能够对这些环节进行合理计算,以精确的方式来实现对环境污染物质的测量与控制,以环境保护来促进经济发展。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工作开展的策略

(一)健全绿色会计核算体系

我国实现绿色会计比较晚,与国际上经济发展计划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关于绿色会计的核算体系建立尚不完善,因此,在我国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会计工作开展需要不断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健全核算体系。在美国,率先制定了《环境负债会计》等一系列的公告,在不同领域实现了绿色会计的相关研究。而在我国要想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以绿色会计为基础,需要将相关法律管理条例列入其中,实现绿色会计有法可依。对绿色会计进行法律限定,例如,在相关的企业报告中加入一些与绿色负债、合法权益相关的内容,对详细内容进行处理,进而建立起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此外,还需要将绿色会计的核算纳入到《会计法》中来,以强硬的法律形式来凸显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在专门机关设置专门的绿色会计实施计划,实现绿色会计的法律保障。

(二)注重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环节

在很多企业中其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不真实,弄虚作假的现象。而虚假的会计信息不能实现企业真实现状的反应,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阻碍。从低碳经济形式上进行分析,信息失去科学性,将对相关部门对环境的审计造成威胁,达不到绿色会计审计工作。因此说要想实现低碳经济形势下的绿色会计工作开展,首先需要对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环节进行监督,从环境经济发展角度出发,不断强化企业绿色发展意识,实现企业的绿色环境效益。只有在绿色会计的披露制度不断被完善,才能够不断强化企业经济发展,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结合。该项过程比较漫长且复杂,需要在长期的绿色会计管理中来实现,但是其能够实现的社会经济价值无限。

(三)绿色会计与科技信息技术结合,强化意识

绿色会计的实际推行需要在两方面的作用下来实现,第一,政府部门的支持;第二,企业的切实落实。而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绿色会计需要以科技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不断提升社会对绿色会计的关注度。首先在政府部门中引入与会计管理相关软件,实现绿色会计管理与社会环境发展之间的数据库信息读取与连接,进而实现绿色会计管理的科技化。目前,在我国关于绿色会计的社会关注度较低,因此需要以互联网为根基,通过媒体实现绿色会计的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宣传。为了实现低碳绿色经济发展,需要在对主流媒体驱动形式下,实现对低碳经济的大力宣传,并在社会中举办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公益活动,加深其在社会民众心中的印象。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通过主流媒体例如电视以及微博等形式,实现线上的绿色经济指导,将以低碳经济为主的;绿色会计通过书本知识以及视频等形式,向社会中传播。绿色会计要想实现服务与社会经济建设,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是关键,因此,相关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该方面的经济指导,实现全民绿色经济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绿色会计理念逐渐在我国渗透,但是其相关的体制还不健全,还需要在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将其不断完善与修正。因此,在本文中对绿色会计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提出基于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绿色会计工作开展策略。

作者:王辉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方冰.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工作[J].商业会计,2014

[2]鞠秋云.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第5篇: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范文

[关键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宣传力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97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1

0 引 言

工业化进程的持续加快,虽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导致各种气候和环境问题越发严重。对此,我国提出了绿色经济的发展战略,希望能够在保持自然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稳定高效发展。而低碳经济作为实现绿色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控制生产成本、保护自然环境等方面意义重大。

1 低碳经济概述

事实上,对于低碳经济最为简单的理解,就是以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蓝本,通过对技术、产业结构、观念等的创新,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属于一种高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将绿色、环保等作为基本的理念,对各类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加大新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减少碳排放。相比较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内涵更加丰富,主要体现在低污染、低消耗以及低浪费三个方面,其对绿色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意义。低碳经济更加侧重于对现有能源利用技术的创新以及对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确保在追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和消除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

作为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①改善现有的气候条件。一直以来,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世界各国都存在着过度开采以及随意排放废弃物的问题,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也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减少对于传统资源的开发,创新能源结构,控制环境污染,从而对气候条件进行改善。②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在绿色经济视野下,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创新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技术,减少浪费。结合新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资源节约的目标。③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逐渐深入人心,而低碳经济本身在改善环境、节约资源方面的作用,使得人们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资源和财富,留下一个更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绿色经济视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2.1 加大宣传力度

想要确保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必须首先使得大众能够了解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确保其能够深入人心,获得公众的支持,这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报纸、网络平台、广播等形式,加大对于低碳理念的宣传力度,使得其可以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同,引导其逐步形成低碳观念,从自身做起,确保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开展。应该注意,在进行低碳经济宣传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包括低碳经济的概念以及作用,还应该加强对环境污染问题、气候恶化问题、资源枯竭问题等的宣传警戒,进一步提升人们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紧迫性的认识。

2.2 注重技术创新

一是应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对低碳经济相关的科研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注重对新的清洁绿色能源的普及和推广,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保证研发效果的同时,对技术的开发成本进行控制;二是应该对现有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加大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核电站等的建设,注重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碳的排放。

2.3 强化政策支持

想要确保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有效支持。对于政府有关部门而言,应该及时更新观念,了解在绿色经济视野下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制定详细可行的产业扶持政策以及战略调整政策,以推动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例如,应该逐渐减少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和普及力度,对能源结构进行适时调整,以顺应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强必要的调控工作,以避免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避免国民经济的过慢或者过快发展。

2.4 调整产业结构

现阶段,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以及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在国民经济中钢铁、煤炭、建筑等产业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在保证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方面意义重大。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这样的产业结构并不能满足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从理论层面分析,想要真正实现低碳经济,就必须放弃钢铁、煤炭等产业,但是就实际而言很明显是不可能的。对于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应该立足绿色经济的发展战略,针对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保证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下,逐步实现高碳行业主导向低碳行业主导的转变,以确保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

2.5 创建低碳城市

一方面,在进行城市的设计与建设时,应该融入低碳理念,立足实际,做好清洁能源的应用,同时应该重视城市的功能布局,确保其能够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应该加强低碳建筑和低碳交通的发展。从建筑方面分析,应该选择低碳环保材料,结合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对电能的消耗;从交通方面分析,应该加强对汽车尾气的处理、交通新路的改造以及各类交通工具的管理,提倡绿色出行,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

3 结 语

针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发展绿色经济,注重低碳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协调,在尽量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确保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篇: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范文

1.1对人力资源主体的影响

低碳经济是为了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涵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工业革命以来的高碳经济还是绿色经济,本质上都是通过“人”这一能动性要素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人力资源经济,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在于“人”,而低碳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影响则主要是对人力资源主体的影响。传统的工业化生产及城市化进程,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在传统高耗能高投入的发展特征下,人力资源主体是以工业生产领域的产业工人为主的;而在低碳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主体则是以集中在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工作者。因此,低碳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当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人力资源主体的变化,必然带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变化。

1.2对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影响

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中,由于产业结构及具体企业发展的差异,很多企业仍然停留在以“事”为中心的管理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无法完全摆脱作为企业管理辅助职能的地位,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也被单纯的认为仅仅是为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在低碳经济时代,由于人力资源主体的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然要转向以“人”为中心。因为只有以人为中心,加强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企业才能占有更多的知识,并依托知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因此,低碳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有效整合知识工作者的知识积累,为知识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知识工作者利用自身知识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1.3对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影响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人”为中心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内容必然是在考虑企业或组织工作目标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员工个人性格、能力、特长及发展要求等,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企业或组织与员工个人的双重发展。在低碳经济时代,由于企业或组织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与生态责任,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也必然会发生变化。具体而言,低碳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更多的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等理念,从“人”这一根本要素出发,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各个具体环节(如招聘、培训、绩效考核与激励等)强调“绿色”“低碳”“和谐”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整个价值链,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竞争环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本身不仅要考虑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本身的利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2.1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界定

前文述及,在低碳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为企业的战略服务,还应充分考虑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实现。因此,基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依据既要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又要反映生态和谐、内外和谐、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故本文认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能仅仅以低碳经济理论为唯一支撑,还应融入绿色经济理论、和谐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生态系统理论的有益思想。基于此,本文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定义为:以低碳经济为基础,融合绿色经济理论、和谐管理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生态系统理论的有关思想;通过构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解决以往人力资源管理中不注重环保、和谐发展等“非绿色”与“非和谐”问题;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外环境(如外部生态环境与内部管理环境),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的职能管理迈向系统管理,开发和培养具备“绿色”“低碳”“和谐”思想的人才,并合理安排人才的使用;推动企业或组织的宏观管理走向“绿色”“低碳”“和谐”,并最终促进经济增长从粗放式增长向低碳集约型增长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实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从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最根本要素——人的角度出发,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从各种人性假设的前提下解放出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对“人”这一要素的管理,为企业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从传统高碳粗放式增长向低碳集约式增长转变。

2.2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绿色”“低碳”“和谐”的特征,是与低碳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增长模式的特征相吻合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从企业或组织的微观角度出发,但着眼于宏观层面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效益的实现;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在不否定以往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的前提下,系统的分析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环节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的思想,在兼顾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与和谐。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明显区别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特征:

(1)绿色性。

绿色思想的核心是环保、无污染、低排放的原则。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仍然遵循绿色思想的基本观点,注重对各类资源的节约利用——也包括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非必要消耗。因此,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绿色性必然要体现在要求员工关注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绿色企业文化的建立,同时倡导低碳健康的办公方式以及关注企业内部运转与外部信息交换的整体健康。

(2)生态性。

自古以来,人的活动就是处于一定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中的。尤其是在一定的文化、制度、经济的社会生态环境下,人这一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最根本要素才能够得以体现和发挥自身功能。因此,人力资源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下,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发生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必然要体现生态性,以求得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

(3)和谐性。

从管理的角度而言,和谐的本意是从人的不确定性出发,探讨企业与环境、社会、市场、政府以及企业内部之间的和谐。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可以通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实现信息沟通便利和无纸化办公,达到缓解生态压力,节约能源的目的。企业内部环境的和谐则是指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状态是以“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人本管理,主要通过绿色企业文化来塑造健康的员工心理、积极的工作态度、员工之间和睦稳定的人际关系。

3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措施

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内涵可以看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非绿色”与“非和谐”问题。因此,首先需要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绿色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活动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的理念,并最终通过各项职能活动的实现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

3.1企业内外环境的绿色化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及生态环境等。企业外部环境的绿色化,需要政府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转型创造有利的大环境。在经济建设上要通过政策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文化建设上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倡导“绿色”“低碳”“和谐”的发展观念和生活理念;在社会建设上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与生态责任意识,引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创新能力建设上,要积极支持企业开发和应用各种新能源技术与工艺,生产绿色产品或提供绿色服务。企业内部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物质环境、文化环境等。企业内部环境的绿色化,需要企业从资源配置、研究开发、生产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都要从低碳化的角度出发加以考虑,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与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特征相匹配的战略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同时,企业要建立绿色企业文化,审视自身所处的行业,了解行业技术革新的方向,在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树立起“绿色”“低碳”“和谐”的理念,并建立企业绿色品牌。

3.2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绿色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活动包括招聘、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等。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绿色化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展开:招聘环节的绿色化,要求企业招聘人员应充分熟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生态责任,了解有关环境法律及其他环保方面的知识。在招聘过程中,企业可以采用无纸化招聘的方式,同时优先选择具有环保意识的应聘者,尤其是环境敏感行业内的企业,如化工、石油等行业。企业还可以考虑设置专门的环境部门,或者设置环保方面的高层职位。培训与开发环节的绿色化,要求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要包含企业社会责任、生态责任及和谐发展思想等方面的培训。使公司每位员工牢记公司的生态责任与社会责任,梳理企业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思想。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时要注意培训信息要简单明确、培训以非正式的形式,多次分开进行,尽量使用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来支撑培训与开发。企业培训与开发要注意保持创新和主动性。绩效管理环节绿色化,要求企业在员工的职责里纳入社会责任、生态责任等相关方面的指标。对于员工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生态责任的行为要给予积极的提倡和宣扬;对于非本职工作范围的绿色行为,例如提出改善公司环境形象的建议,个人或小组的节能措施等,也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激励。以此引导企业员工树立为公司整体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改进作贡献的思想。

4结语

第7篇: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我国房地产经济;影响探究

低碳经济即指相关企业单位在具体的施工安排与实践操作过程中应秉承生态利益第一的原则,努力优化施工方案以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以实现绿色建筑的根本目标,进而推动我国房地产经济的稳步提升。因此,建筑企业的管理者需努力打造与生态环境高度契合的施工方案,以确保低碳经济在我国房地产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在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中融入低碳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

传统的房地产单位在具体建设环节都仅仅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在建筑原材料与技术方面没有积极革新,此外他们往往会忽略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即未能注重对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建筑的开发,这难以为人类提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同时也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由此可见,将低碳经济巧妙渗透于建筑设计中非常关键,这不仅可以逐步完备房地产单位的内部构造,从而促使企业管理更加有秩序;同时它还可以减少现有的能源或资源的滥用,进而确保低碳资源的统一归并。所以,我们需合理利用低碳资源并将其与环境高度融合,其具体通过择优选择与外界气候和环境相符合的建筑地址、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来增强建筑的绿色舒适性、选择易分解的建筑材料等准则来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绿色低碳性能,从而为开发低碳环保型的绿色建筑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低碳经济可能引发的不良影响

高科技时代的到来,自然会促使人们萌生低碳经济的想法,因此,建筑企业人员会在绿色设计方面有所创新即积极引进先进的绿色建筑原料,采纳光能或风力发电系统、安装污水收集系统等,以努力将碳排放量降到最低,但是这种环保性的设计必定会有较高的安装费用,

进而引起房价的大幅度上调,从而为消费者带来巨大的买房压力;其次还会对建筑单位的发展布局产生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如果不能保证建筑企业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而来实施低碳经济,或是建筑企业相关人员通过媒体对低碳经济建筑进行反复鼓吹,以保障建筑价格的稳定增长,这不仅可能会造成建筑质量不达标,甚至可能会阻碍房地产经济的长远发展。

三、低碳经济在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中的建议分析

近年来,国家也在推行绿色环保理念,各大城市的出租车逐渐被新能源汽车所取代,以减少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随之,房地产开发领域也创造了低碳经济的想法,以此通过强化相关人员对低碳绿色建筑的认知,来为人类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所以低碳经济的创新可以促进房地产经济迈向更高的阶梯,我们有必要探究如何在我国房地产经济中更好地践行低碳经济,其切实有效的措施主要体现在:

(一)加强对房地产的低碳技术管理

伴随全球温室效应、环境损害与能源短缺问题逐渐明显,减少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耗已成为当下建筑部门的核心任务,由此,构建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发展低碳建筑极其重要,其关键是建筑规划设计、使用、运行、维护和重新利用全过程的低碳控制优化,如在建造环节,可以利用屋顶光伏发电技术来实现自然光与灯光照明的有效整合,还可通过建造无动力屋顶通风设备以调节风流风速并带动风机发电;同时我们在使用建筑时候,还可以通过种植屋顶花草来建造“绿色屋顶”,这不仅可以达到降温效果以节省空调电力,还能吸收大气污染物;在建筑物拆除方面,可通过有效回收利用建筑废弃物以防止二次污染。其次,有关建筑部门务必严格遵循低碳经济理念,并能结合自身的建筑发展实际,秉承经济性、合理性及适用性的准则,在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可以高效开拓并使用低碳节能资源,以实现房地产经济的长期稳步发展。首先,在材料选择方面,有关建筑单位应尽量选取对环境起积极作用的可循环原料如:建筑保温材料、多功能复合一体的墙体材料(玻璃幕墙、金属板幕墙、轻质板墙等)、吸音材料、防护材料等;在节能领域,着重采纳SHC技术,同时因地制宜地优化建筑围护结构热功性能及通风与空调系统,并结合当地外界环境的因素来使用冰蓄冷空调系统、节能灯具、只能照明控制系统、节能电梯、太阳能光伏材料等;在水资源使用方面,施工人员可以巧妙安排冷却塔、节水器具、雨水收集系统、节水灌溉、中水回收利用体系等,主要通过这几个角度的低碳设计来完成绿色建筑的目标,进而为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二)积极完备并执行环境监管体制

如今,我们国家在提倡迅速发展经济,但是以破坏生态自然的经济发展显然不足以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尤其在房地产部门一些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并没有引起相关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究其原因在于环保组织的执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国家务必将低碳资源与环保观念构建联系并制定规范合理的法律措施,同时还应积极革新并加大对环境监管体制的执行力度,并严厉惩罚非正当程序施工等一系列滥用土地、肆意破坏生态自然的违法行为,以此来增强相关单位人员的绿色环保意识,进而保障低碳节能技术的科学使用,以便为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第8篇: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范文

1“低碳经济”与“绿色技术”概述

低碳经济是提倡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的经济模式,最早出现在英国的能源白皮书中。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力求能源的高效率利用,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努力只求绿色的经济增长,通过能源技术和减少污染排放技术的创新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的观念。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依靠技术的创新和政策措施的实施。其中技术创新使其发展的重要手段。在重点领域的发展中,结合具体的发展特点,对其技术进行改革创新。低碳经济的发展依靠技术的创新,然而绿色技术创新又成为其技术创新的关键。绿色创新技术创新就是具有绿色工艺、绿色产品以及绿色意识的生态技术创新,将保护环境为目标的经济技术创新一律统称为绿色技术创新。在绿色技术创新的理论体系中,具体的绿色技术创新要满足节约、回收、循环等三个绿色的要求。绿色技术的创新研究与传播紧密相连,包含从思想形成到市场推广再到及时反馈的全过程。将绿色技术的创新在低碳经济中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引领着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和社会经济的稳步前进。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低碳经济有效发展始终要依靠绿色技术的创新来实现。这两个概念在同一个经济发展领域中具有紧密的联系,需要在相互推进中不断发展。

2低碳经济视角下高铁的绿色技术创新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高铁事业发展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各个行业、众多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是低碳技术的创新,在高铁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将绿色技术的创新应用于其中,能提高高铁发展的速度,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

2.1低碳经济视角下高铁的绿色技术创新分析

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我国的高铁事业不断发展,绿色技术的创新也不断取得新的成果。首先,在高铁技术的发展方面,营业里程从原来的两万多公里逐渐发展到八万多公里,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运输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另外,铁路的运行速度也有了很大的飞跃。这些看得见的变化,都是建立的绿色技术的创新上。先进的绿色技术使我国的铁路设计、施工、养护以及列车的控制技术都得到改进,引领世界铁路的发展水平。其次,各个国家之间的高铁绿色技术创新都有其新鲜的元素。法国领先的TGV技术在欧洲的高速铁路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高铁发展的技术标准,德国的ICE技术创造了高铁时速的最高纪录。现阶段我国的铁路发展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在绿色技术的指导下,我国研发的国产动车组的时速比采用西门子公司技术的高速铁路时速快了整整30多公里,创造了运营速度、节能环保以及运输量、舒适度的新高度。我国的高速铁路完全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车体运用流线型的设计,使其阻力减小,轻量化、高性能的节能技术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绿色技术的创新也使得高速铁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创新阶段。

2.2高铁绿色技术创新的规律

在环保、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我国的高铁技术也寻求新的发展。在具体的绿色技术创新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引导着整个高铁技术的发展。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后的吸收消化再创新。坚持科学发展的思想,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引导高铁的发展。二是系统性的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体现在多个维度中,能完善和发展其绿色技术。在具体的高速铁路运输中,体现在对列车生产技术、铁路铺设技术等方面。运用安全监测的技术对铁路的铺设进行监测,运用客运服务的质量监测整个高速铁路的系统创新。三是在技术创新体制上的转变。除了在硬件技术上的创新整合,还注重在新主体等绿色技术创新制度体制方面的创新,整个研究机构、高校以及铁路运输企业等多方面的技术创新,形成三位一体的绿色创新技术发展模式。四是低碳绿色的技术创新,强化环保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研究高铁发展的低碳绿色技术,例如,在我国的高铁设计中,真空的集便装置就是一项低碳绿色的技术创新,为铁路运输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2.3低碳经济视角下高铁绿色技术创新的有效策略

我国的绿色高铁技术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高铁技术发展的空间相当大,在未来的发展中,磁悬浮技术可以被人们广泛应用在高铁绿色技术创新中,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2.3.1创新高铁客站设计施工技术

在低碳经济的理念下,高铁新客站的站房设计力求宽敞通透,客流的流线间接顺畅。全部采用导向的设施,咨询系统和垂直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的代步梯等较为先进绿色的技术装备,实现无障碍的行走。另外,在整个客站全部采用大跨度钢架结构,悬垂架构无柱雨棚,冷热电三联供等先进技术和建造工艺,使其客站的设计更加环保和节能。所有的新建的大型客站都为旅客提供“零换乘”的绿色低碳环境。

2.3.2创新铁路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铁路的绿色技术创新中,减少换乘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方面,根据城市发展的特点规划火车站的站点,与航空站、公交站做好对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换乘的信息及时共享给广大旅客,利用远程监控系统对站点的画面进行实时的监控,便于交通的衔接。除此之外,整合各个站点的信息,减少不必要的进出站的环节,提高服务质量,减少环境的污染及不必要的设施建设,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2.3.3创新高铁的施工技术

我国的京津城际铁路专线攻克技术难关,在线路施工上寻求创新,掌握复杂的地基处理和路基填筑技术,攻克大断面复杂隧道建设技术难题,建成复杂地质山区高铁线路的大隧道群和水下铁路隧道。掌握高铁有砟、无砟轨道成套的技术创新。

2.3.4平衡技术研发与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

在高速铁路的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中,将技术创新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根据具体的铁路发展特点,对相关的技术进行有效的创新研发,减少对经济的影响。对创新技术的应用也建立在绿色技术的研发上,要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技术研发的成果有效应用在具体的实践中,促进高速铁路的发展。不能将眼光局限在可以预见的技术创新上,要广泛吸取各方面的经验,发现并创新不可预见的新的绿色技术。

2.3.5合理优化高铁产业结构,寻求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合作

基于铁路运输量的不断增加,要优化铁路的线路设计,提高铁路的运输效率。与其他国家的城市铁路设计相比,绿色技术的创新要降低因线路不合理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及环境破坏。与先进的国际技术寻求合作,将铁路线路的设计纳入经济发展的范畴,达到国际高铁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高速铁路的低碳发展不能只靠自身的创新发展,要结合各个相关领域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于各个相关领域的发展中,才能有效促进高速铁路的绿色技术创新。另外,在一些领域的创新发展中,要明确技术创新的理念,与铁路事业紧密联系,实现技术创新,将绿色、环保、生态的创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底。

3结语

第9篇: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范文

关键词: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环境调控;产业定位;发展目标

中图分类号:F127

2010年12月,河北省政府提出了在服务首都中对接北京,选择在紧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4个地级市和14个县(市、区)打造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并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成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对接首都的新兴产业带、环绕首都的明星城市带的战略构想。为此,本文针对环境调控前提下,对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等进行一些探讨。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改革、勇于探索、创新务实,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理念,以强力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为主题,以促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联动为关键,以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的,着力打造特色鲜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区域协调、产业生态、布局优化、城乡一体、体制创新、人民富裕的宜居宜业环首都绿色经济圈。

二、基本原则

(一)统一规划,联动发展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规范,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大框架下,认真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总体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乡统筹规划、园区规划等,并且要使这些规划相互衔接。同时,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要同北京在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联动、协调发展以及人才、技术、资金、土地、信息和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对接和联动发展。

(二)调整结构,低碳发展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要按照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加快对现有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和区域竞争力,需要加快吸收和引进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会展和文化创意及现代服务业。同时,要推进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大力开展节水、节电、节能、节油等,产业要向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方面发展,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

(三)优化布局,聚集发展

按照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和环境调控要求,优化产业布局,集中治理环境,优化工业结构,推进低碳工业化,优化园区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同时,通过优化布局形成功能分区和产业组团,聚集工业形成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聚集农地形成农业产业化的规模生产,聚集第三产业形成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特色突出、集约发展、错位发展、梯度发展、优势互补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格局。

(四)注重生态,绿色发展

要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要求,以绿色、循环、低碳为导向,推动有限资源向新兴产业和绿色服务业方向配置,壮大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等产业,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发展生态大农业,增加森林碳汇,发展绿色服务业,促进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要严格执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标准,综合、循环、低碳、集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努力做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

(五)创新模式,转型发展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建立符合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定位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处理好河北省、北京市和环首都14个县(市、区)以及所属的产业园区、乡镇和辖区居民的权益关系,创新管理模式,统筹协调好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内的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等方面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要积极参与北京以及环渤海经济圈和国际产业链分工,参与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总体思路

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围绕一个发展目标,确定三大功能定位,推动两个优化,促进两大发展,实施四项重点工程”(既“13224战略思路”)。

(一)围绕一个发展目标

“环首都低碳绿色经济圈”。

(二)确定三大功能定位

城市功能定位:“环首都环境宜居城市群”。

生态功能定位:“环首都自然和谐生态链”。

制度创新功能定位:“环首都‘城乡一体化’试验区”。

(三)推动两个优化

“优化产业布局,集中治理环境”。

“优化工业结构,推进低碳工业化”。

(四)促进两大发展

“发展生态大农业,增加森林碳汇”。

“发展绿色服务业,提高区域产业配套能力”。

(五)实施四项重点工程

“低碳园区建设工程”。

“低碳工业发展工程”。

“生态农业发展工程”。

“绿色服务业发展工程”。

四、产业定位

(一)产业定位

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大方略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远大目标,以及根据《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按照“主导产业配套、新兴产业共建、一般产业互补”的思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需要同北京产业紧密联动、错位发展。

为此,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定位可确定为:“环首都低碳绿色经济圈”。

“环首都低碳绿色经济圈”是以新兴产业为主导,以高层次人才、科技成果孵化、新兴产业示范和现代物流等为支撑,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健身养老、生活宜居等为基础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同时,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围绕“环首都低碳绿色经济圈”的产业发展定位,着力打造“环首都环境宜居城市群”、“环首都自然和谐生态链”和“环首都‘城乡一体化’试验区”等功能定位。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空间布局可概括为:“一圈、四区、六基地”。即,“一圈”:“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四区”:“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六基地”:“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内建设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第一产业发展方向:主要发展都市农业、精细农业、旅游农业、示范农业、科研农业和环保农业。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第二产业发展方向: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第三产业发展方向:主要发展金融、信息、物流、旅游、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等。

(二)产业“四区六基地”布局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空间布局将重点围绕“环首都低碳绿色经济圈”为发展方向,以14个县(市、区)产业发展特色和区域统筹协调为基础,以“四区六基地”产业布局为平台,坚持吸纳承接、融合提升、重点突破,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生活环境、政策环境,加快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培育发展一批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等基地。

五、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

加快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低碳绿色产业集群,构筑和完善低碳工业、生态大农业和绿色服务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链,构建主导产业清晰、接续产业有力、支撑产业完善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加强提升同首都经济的融合和共生,接纳首都低碳绿色产业和高科技人才,形成同首都的资金、技术、人才、土地、金融和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等紧密对接。形成环首都低碳绿色经济圈,完成环首都“一圈、四区、六基地”的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实现产业发展的环境调控目标,建设良好的自然和谐生态环境。

情景分析注解:

翻2番情景:GDP在“十二五”时期翻2番需要大手笔和大智慧,需要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需要同首都全面对接,必须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以及文化创意、金融信贷、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成为环渤海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综合交通枢纽、物流基地以及区域性的科技创新聚集区,全面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此时,第三产业将占很大比重,产业结构形成三:二:一形态。

翻1.5番情景:需要对现有产业进行全面转型升级,大力提升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需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都市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吸引首都高端产业、技术、资金和人才,实现同首都产业的对接。此时,第二产业仍将为主,第三产业比重仅次于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形成二:三:一形态。

翻1番情景:需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提升科研、信息、管理、品牌、营销等能力,形成以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框架体系。同时,大力发展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以及都市农业等。初步形成同首都产业的对接和互动。此时,第二产业仍将为主,第三产业有较大的提高,产业结构形成二:三:一形态。

(二)分阶段发展目标(2010-2015年,2016-2020年)

1.“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基本成型阶段

政策制定基本成型。制定实现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的环境调控目标所必需的主要政策和制度;完成各种规划、政策和文件的完善和修正工作;向国家、河北省、北京市等尽可能争取到相关政策支持,形成支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和环境调控的政策体系。

体制构建基本成型。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和环境调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4个地级市和14个县(市、区)、乡镇、产业园区以及北京等责权利关系;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基本成型。

产业和项目体系基本成型。基本建立了以环首都低碳绿色经济圈为导向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框架体系;基本形成了优化工业结构、推进低碳工业化发展,以及发展生态大农业、增加森林碳汇和发展绿色服务业、提高区域产业配套能力的良好态势。

空间布局基本成型。基本建立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四区六基地”产业布局;基本完成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的优化布局,形成有利于集中治理环境的空间形态;基本形成优化工业布局、集中治理工业污染,以及优化农业布局、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和优化服务业布局、治理城镇污染的良好态势;基本形成环首都环境宜居城市群。

生态环境建设基本成型。基本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形象;基本形成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环境监测、监控和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环首都自然和谐生态链;基本完成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的环境调控目标。

2.“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提升完善阶段

体制机制提升完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和环境调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提升和完善;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所属市(县)、乡镇、产业园区以及北京市等责权利相关的体制机制得到提升和完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得到提升和完善。

产业融合和竞争力提升完善。提升和完善了以环首都低碳绿色经济圈为导向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框架体系;提升完善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体系建设;完成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同首都间的产业和环境的融合;完成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升完善了主导产业及其企业和产品保持较高的国际竞争力。

空间功能拓展提升。完成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四区六基地”的空间功能的拓展提升,同时不断提升“四区六基地”的生态环境品质,打造出主导产业明晰、生态环境良好的精品功能区,建立起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与北京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广泛协作关系。

经济发展要素提升。提升完善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自主创新体系,建立起符合具有区域协调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环首都低碳绿色经济圈;形成充满活力的资金、技术、金融、信贷、信息和人才等多要素汇集的经济发展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