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范文

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

第1篇: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habilitation service for the disabled and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growth by means of grey rel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habilitation service for the disabled and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growth in China. By using the gray dynamic coordinate model this paper also analyses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rehabilitation service for the disabled to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growth in China. In general, the rehabilitation service for the disabled isn't completely adapt to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growth; especially it's also existence some questions, such as the supply service of assistive devices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service for mental patients are not enough coordinate with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growth. At las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残疾人;康复服务; 收入增长

Key words: the disabled;rehabilitation service;income growth

中图分类号:F2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298-03

――――――――――――

作者简介:邹华(1987-),男,江苏邳州人,经济学硕士,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复工程,标准理论与政策,区域发展战略及产业规划;马凤领(1964-),男,河南禹州人,理学硕士,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复工程,标准理论与政策等;罗椅民(1963-),男,湖南石门人,教授,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标准与理论研究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辅具器具的临床应用,标准与政策理论等。

0 引言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当前我国残疾人总数约为8502万,其中:肢体残疾为2472万人;听力残疾为2054万人;视力残疾为1263万人;精神残疾为629万人;智力残疾为568万人;言语残疾为130万人;多重残疾为1386万人。可以说,这个庞大社会群体的康复、就业、生产生活在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主要包括对残疾人的康复医疗服务、康复训练指导服务、心理支持服务、康复知识普及服务、辅助器具服务、咨询转介服务等几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对残疾人的康复服务内容将更加丰富、康复服务水平将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增长差异,使得城乡之间对各类、不同残疾等级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本文通过查找1996~2011年我国肢体残疾、智力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精神残疾、康复服务机构、辅助器具供应等残疾人康复服务方面的数据和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收入方面的数据,对残疾人康复服务和人们收入增长的内在联系及适应程度进行了分析。

1 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动态过程的研究,它基于灰色系统的灰色过程,通过因素间时间序列的比较,来确定哪些是影响大的主导因素。鉴于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灰色的,且所选取的数据历史序列不长,因此用这种对数据样本量及分布规律要求不高的分析方法进行关联分析比较合适。

设系统特征行为序列为城乡居民收入行为时间序列Yi={Yi(n)},Yi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因素,相关因素行为序为时间序列Xi={Xi(n)},Xi是残疾人康复服务因素,n为时间,?孜ij和rij分别为Yi与Xi的灰色绝对关联度和灰色相对关联度,则Yi和Xi灰色综合关联度?籽ij[7],?兹为分辨系数。

?籽ij=?兹?孜ij+(1-?兹)rij

根据灰色关联理论及研究需要,将1996~2011年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适当加工整理,把数据序列转换方式设定为初值化,令?驻min=0,分辨系数?兹=0.1,运用DPS软件计算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2与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人数X1、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人数X2、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个数X3、辅助器具供应件数X4、白内障手术例数X5、配用助视器人数X6、矫形器装配例数X7、假肢装配例数X8、聋儿康复机构新建个数X9、新收训聋儿人数X10、监护精神病人数X11的灰关联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白内障手术例数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高度关联,配用助视器人数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高度关联,即人们收入增长与视力康复服务之间存在很大相关性;肢体残疾康复服务、聋儿康复服务、辅助器具供应服务、智力康复服务等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关联程度较高,精神病康复服务与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个数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关联程度较低。

理论上,当变量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小于0.5时可认为二者之间关联度很低,大于0.5时就可认为二者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关联系数越大,关联性就越强。整体上从分析结果来看,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

2 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协调分析

协调分析是以灰色多维动态模型GM(1,N)为基础,研究整个系统内部的因素间动态变化关系,对系统内部的运行运行结构进行协调分析。设系统特征因素数据序列为{X■■(t)},相关因素数据序列为{X■■(t)}(i=2,…N),建模步骤[7]如下:

①对原始数列作一次累加得到生成序列(1-AGO)为X■■(k)=■x■■(t) i=1,2,…n

②参数向量■=[a,b1,b2,…,bn-1]■根据yn=B■得到■=(BTB)-1BTyn

其中:-a为GM(1,N)的发展系数,bi为协调发展系数;yn=[y(2),y(3),…,y(m)]■;

B=

③建立GM(1,N)时间响应函数

■(k)=[y(1)-■■x■■(k)]e■+■■x■■(k)

其中:k=2,3,…,m

④建立GM(1,N)还原模型

■(k)=y■(k)-y■(k-1)k=2,3,…,m

⑤拟合度分析 拟合误差a(k)=y(k)-■(k)

相对误差 e(k)=q(k)/■(k) k=2,3,…,m

运用灰色多维动态模型来研究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主要对模型中的系统发展系数-a和协调发展系数bi进行定量分析。若a>0,则系统主行为变量{x■■(t)}在时点t与前一个时点t-1相比满足{x■■(t)}

利用2002~2011年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镇居民收入的统计数据和DPS软件,得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1与与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人数X1、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人数X2、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个数X3、辅助器具供应件数X4、白内障手术例数X5、配用助视器人数X6、矫形器装配例数X7、假肢装配例数X8、聋儿康复机构新建个数X9、新收训聋儿人数X10、监护精神病人数X11的GM(1,12)模型:

■+2.08370y■■=0.09246x1+0.69180x2-0.76193x3-0.00073x4+0.01303x5+0.11839x6+0.07508x7+0.24181x8-8.00130x9-0.03454x10-0.00161x11

系数向量为:

a=2.08370;b1=0.09246;b2=0.69180;b3=-0.76193;

b4=-0.00073;b5=0.01303; b6=0.11839; b7=0.07508;

b8=0.24181;b9=-8.00130;b10=-0.03454; b11=-0.00161

拟合值的相对误差(%)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平均相对误差为6.84%0,说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残疾人康复服务所组成的系统,缺乏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b1>0、b2>0、b5>0、b6>0、b7>0、b8>0,说明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人数X1、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人数X2、白内障手术例数X5、配用助视器人数X6、矫形器装配例数X7、假肢装配例数X8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同步发展的,b3

同样利用2002~2011年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农村居民收入的统计数据和DPS软件,得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2与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人数X1、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人数X2、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个数X3、辅助器具供应件数X4、白内障手术例数X5、配用助视器人数X6、矫形器装配例数X7、假肢装配例数X8、聋儿康复机构新建个数X9、新收训聋儿人数X10、监护精神病人数X11的GM(1,12)模型:

■+1.54017y■■=0.05248x1+0.08953x2+0.00001x3-0.00006x4+0.00193x5-0.02762x6+0.00595x7+0.06591x8+3.43088x9+0.08740x10-0.00146x11

系数向量为:

a=1.54017;b1=0.05248;b2=0.08953;b3=0.00001;

b4=-0.00006;b5=0.00193;b6=-0.02762;b7=0.00595;

b8=0.06591;b9=3.43088;b10=0.08740;b11=-0.00146

拟合值的相对误差(%)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平均相对误差为7.39%0,说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残疾人康复服务所组成的系统,缺乏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b1>0、b2>0、b3>0、b5>0、b7>0、b8>0、b9>0、b10>0,说明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人数X1、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人数X2、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个数X3、白内障手术例数X5、矫形器装配例数X7、假肢装配例数X8、聋儿康复机构新建个数X9、新收训聋儿人数X10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同步发展的,b4

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及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所组成的系统都缺乏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所以总体上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还不够协调,残疾人康复服务与人们收入增长还不完全适应。

3 结论及建议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知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利用灰色多维动态模型分析可以看出,尽管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总体上与人们收入的增长还并完全适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完善。

第一,基于视力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具之间具有较高关联,且低视力康复服务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不同步的现实,应将白内障复明和低视力康复作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城乡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推进视力康复机构标准化运作,普及视力保健和康复知识等途径,以提高残疾人的视力康复水平。

第二,基于当前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和精神病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同步的现实,应不断增加残疾人辅助器具的供应和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康复服务和指导。同时完善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精神病防治康复服务系统,采取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和社会服务等综合防治措施,促进精神残疾康复,预防精神疾患发生。

第三,基于肢体残疾康复、聋儿康复、智力康复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较大关联,且聋儿康复服务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不同步的现实,应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医学相结合,运用医疗、工程、教育、职业、心理、社会等多种康复手段,对肢体残疾、聋儿、智力残疾进行治疗、训练和指导,全面提高残疾人的康复服务水平,使我国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得益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国威.解析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区域差异――机基于31个省区市的定量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2,(1):135-139.

[2]郭悠悠,刘林.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历史和现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154-161.

[3]黄高伟.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4]孙树菡,毛艾琳.我国残疾人康复需求与供给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1):5-11.

[5]程凯.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3):201-205.

[6]唐启义,冯明光.DPS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模型优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07-929.

第2篇: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范文

一、社区残疾人情况

我社区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户籍人口***人,社区残疾人协会成立于2006年8月18日,目前,协会在册残疾人***人,其中:肢体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视力残疾**人。辖区内有二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一个残疾人活动室、一个残疾人远程教育点。今年,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社区残疾人协会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社区残疾人工作在组织机构建设、康复进家庭、残疾人就业、教育与培训、扶残助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有长足方展。

二、工作成绩

(一)主动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

2009年,社区专职委员通过家访,认真听取残疾人的意见和要求,改变了以往残疾人有困难需要自己或家人到居委会反映,才能得到帮助的被动服务。现在是专职委员上门了解残疾人的困难,主动给予帮助。我们通过积极主动的工作,多次上门对辖区残疾人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残疾人的需求作了认真的记录,并及时向上级残联组织和有关部门反映残疾人生活现状,落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协助做好重残、特困残疾人家庭的定期补助和临时救济工作,深受残疾人的欢迎。

(二)求实重效,把康复做到残疾人家中

第3篇: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范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7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浙政发〔20*〕29号)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的暂行规定》(市委办〔20*〕16号)等文件精神,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整体推进”的原则,从杭州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托业已成熟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切实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打造“15分钟康复圈”,体现党委、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和爱护,推进我市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二、责任分工

对有康复需求的视力、听力、智力、精神和肢体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训练和转介;开展康复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

(一)社区康复站服务

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场地和康复器械,帮助残疾人改善或恢复残体功能;由各区、县(市)残联配备必要康复器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确定专(兼)职专业技术人员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指导。其职责要求:

⑴张挂标牌,工作制度上墙告示;

⑵康复器材旁须张贴详细的使用说明;

⑶对到站康复的残疾人,要求逐人建立一套完整、详细的《健康档案》和《“十一五”残疾人康复档案》(见附表1);

⑷建立详实、完整的工作台帐;

⑸每年举办1-2期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讲座,对社区康复协调员定期开展培训;

⑹开展康复知识的普及与宣传,积极组织并策划“爱耳日”、“爱眼日”、“防治碘缺乏病日”、“全国助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专题宣传活动。

(二)家庭康复服务

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健康咨询、慢性病管护、诊疗和相关康复指导与服务。

1、残联职责要求:

⑴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责任医师的康复训练计划,向有需求的残疾人配发、出借康复训练器材和辅助器具;

⑵协助聋儿家长开展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⑶组织社区内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

⑷组织病情稳定的精残、智残人员开展工疗、娱疗和其他康复活动;

⑸根据残疾人在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生活保障、无障碍环境改造及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有效的转介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职责要求:

⑴电话询访

了解残疾人的近期健康情况和康复需求,填写电话询访记录;与确有需求的残疾人预约上门时间。

⑵上门服务

详细了解残疾人的近期健康情况和残疾发生史、康复史;进行心肺功能检查和血压检查(视情辅以便携式心电图仪进行检查);

填写《健康档案》和《康复档案》。按照“两档”所列栏目逐项填写,要求描述详实、书写规范、字迹清楚;

视情提出有效、可操作的具体康复指导方案;

视情提供医疗康复转介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条件所限,无法为视力、听力、智力、精神和肢体残疾人提供所需治疗和康复技术,报各区、县(市)残联同意后转介至市、省级医院或其他残疾人专门康复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发放康复联系卡,预约下次服务时间,并登记在册。每月至少提供一次服务,如有特殊服务频率需求的,由各地残联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商确定。

三、经费来源

各区、县(市)残联对“两无”残疾人的康复服务费用给予补助。服务费用由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统一核算,报各区、县(市)残联审核。具体结算办法由各地协商制定。

四、工作考核

各区、县(市)残联于每年10月底,对社区康复站的工作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服务质量进行自查考评。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进行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上门随机抽访、电话回访等办法,对社区康复站的工作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服务质量进行考核、评分(《社区康复服务考核评分表》(见附表2)。

市卫生局、市残联于每年11月份联合对各区、县(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进行抽检。年底,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五、具体要求

㈠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残联要进一步形成合力,努力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要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健全组织,落实人员,明确责任。要加强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日常指导和定期考评,确保我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工作如期完成。

㈡确保康复服务到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责任医师和街道、社区康复协调员要严格按照《实施细则》要求,及时走访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为残疾人提供适恰的康复指导和服务。康复服务实施率和康复服务达标率等相关指标要达到《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审标准》的要求。

㈢确保康复器材配送到位。各区、县(市)残联要定期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按“个性化配发”的要求,及时为残疾人适配康复器材,基本辅助器具配置要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第4篇: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范文

关键词: 肢体障碍 运动康复 身心康复 三位一体专业团队

随着社会的进步,作为特殊人群,随着人权意识提升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生理上存在某种缺陷的身体练习障碍学生在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形势下,跨入大学校门。残疾人体育教育发展程度代表着社会文明程度及以人为本、生命关怀等社会理念。实施“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模式”,尤其是实施“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愈发重要。

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提出“教育与康复相结合”。这种观念提出后,并没有对整个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教学产生很大影响,主要由于这种模式的使用对特殊教育学校提出很高的要求,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并没有专业运动康复医学与体育锻炼相结合的协作组。所以有效改革和实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适合特教学校的体育课教学管理机制等都没有具体体现和落实。

肢体障碍指因肢体器官损伤或功能缺陷而导致的肢体活动困难,如下肢截肢者行走能力降低,使个人日常生活和参加社会活动等受到限制。体育教育对他们来讲只是“自由活动”的一种形式。

基于这种现状,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体育课教学上,突破以往研究成果的束缚,以2012届电子商务专业三年高职学生(均为肢体障碍大学生)为例,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实行“多重障碍・多重干预”,成立“医学康复、心理评价、体育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对肢体障碍学生进行全面身心康复训练,达到重返社会、融入社会的目的。

1.“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教学的现实意义

1.1利用“医学康复、心理评价、体育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评价等方面综合建立肢体障碍学生的健康档案,正确掌握肢体障碍大学生的各方面指标,为肢体障碍学生体育教育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2与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研的《肢体障碍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构建研究》课题相依托,利用在研课题取得的相关基础测试体质健康数据,为教学提供研究依据。

1.3根据“医学康复、心理评价、体育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提供的健康档案,对肢体障碍学生进行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分类,开具运动处方。

1.4医学康复、心理评价、体育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可以有效建立改进残疾人体育教学模式、内容和评价方式及标准,推动残疾人体育教育改革和创新。

2.“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的实践价值

残疾人体育运动从一开始就具有特殊意义。超越缺陷,通过意志、技能、体能的较量,向生命潜能挑战,展示人的创造力和价值,同时促进康复、陶冶情操,增强生活信心和勇气,推动平等参与。

特殊教育学校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必须把握好特殊体育教育这一环节,有效利用以专业团队为理论指导的“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进行体育教学,考察肢体残疾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探索体育锻炼态度、锻炼水平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并通过对比肢体残疾青少年与健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进一步说明体育锻炼对肢体残疾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3.“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3.1肢体障碍人群由于肢体残疾造成运动功能受损,造成社会支持水平低于健全人,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健全人。人格因素、残疾年限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肢体残疾者具有内倾、情绪不稳定等人格特征。

为改善这种状况,成立“康复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教师”三位一体为主导的专业团队,共同进行专业交叉点融汇,进而形成学思路,推进“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教学模式。

3.2心理健康教师对样本进行焦虑、抑郁、不适应心态行为等初步测试;采用毛荣建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周步成等人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标准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行为习惯、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行为意向等心理评价。

3.3康复治疗教师提供样本身体残疾数据,利用教育部推荐的体质健康检测设备进行体质检测,康复治疗教师从医学角度对样本最大耐受力及残疾躯体指标进行评价,针对肢体障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准确分类,并对教学准备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3.4针对肢体障碍学生的体质个性差异进行相应的教学评估、教学诊断、教学评价。在医学康复、心理测评的指导下进行肢体障碍体育教学。

3.5残疾人体质差异可以通过评价工具进行全面测评,研制形成的测量数据可以改进体育课授课方式,提升、增强残疾人体育教学成果,促进残疾人身心全面发展。

4.具体教学方法

4.1数据采集法:利用体质健康检测设备对监测样本进行体质健康数据收集,数据测试包括肺活量测试、台阶测试实验、握力测试、坐位体前屈测试、仰卧起坐测试、立定跳远测试、800/1000米跑步测试。

4.2问卷调查法:采用毛荣建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周步成等人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样本进行标准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行为习惯、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和行为意向等评价。

4.3观察法:了解残疾学生的体育课堂行为表现,加强疏导和教育,并及时寻求适宜的教学方式。

4.4个案研究法:针对分类的残疾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

4.4经验总结法:定期总结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以教育理论为支撑,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和学术水准,体现课题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和指向性。

第5篇: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范文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康复的三种服务方式中,除了康复机构的康复、上门康复外,社区康复是重要的康复服务方式。三种服务方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没有康复机构的康复,社区康复就难以开展;反之,缺少社区康复,康复机构则无法解决占人口7%~10%的残疾、残障者的康复问题。

在我科在与相关部门合作,实践《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社区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暂列出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如下:

1 存在问题

1.1 各地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发展不平衡。基层对残疾人康复工作重视、支持力度不够,基层残联开展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部分康复项目的任务难以完成。

1.2 康复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虽然各地财政对康复工作一贯支持,每年都能将康复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及时下拨,但由于受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残疾人康复经费的投入与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不相适应,有限的康复经费尚远远不能满足多数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1.3 康复救助力度不够,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残疾人康复救助方面,尽管近年来先后制订了一些相关扶持措施,但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对残疾人的康复缺乏有力的保障手段和长效救助机制,因此要实现2010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

1.4 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主要是未真正把宣传信息工作重视起来,力度不够。致使残疾人不知道什么是康复,什么是康复服务及康复服务的目的。难以取得残疾人的有效配合,从而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5 残疾人底数不清,思路不清晰。这就是各居委会没有进村入户造册登记导致的情况不清,特别是新发残疾上报不及时,情况不了解,与工作要求有差距。

1.6 康复训练与服务能力及质量有待进一步增强。主要是基层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机构的建设及网络尚未健全,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开展技术指导和专业人员培训的力度不够,未能从根本上满足广大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康复服务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1.7 投入康复服务的人员严重不足。由于各地发展的需要,投入到社区康复服务中的人数有限,志愿者也相对不足,对前期的调查,服务的次数,服务的质量均造成严重的影响。

2 对于以上存在问题笔者设想如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2.1 各级残联要高度重视。解决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领导和责任问题;切实落实社区康复工作专兼职人员,并落实他们的工作及责任。

2.2 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残疾人社区康复将是残联今后康复工作的主题,各级残联及居委会迅速组织人员入户造册登记,并建立健全残疾上报网络,查清辖区内残疾情况及康复需求。

2.3 建立各级残联互动。经常交流反馈问题,健全服务体系,使残疾人社区康复这一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式的运行,这是各级残联在“十一五”期间要达到的目的。

2.4 要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典型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各种传播媒体的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进行宣传。各级残联组织,要更多地举办专题报告会,及时总结推广残疾人中的先进典型,残疾人工作者中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氛围。

2.5 要加大力度开展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安排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举办残疾人工作者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残疾人思想道德和职业技能水平,提高残疾人工作者整业务素质。

2.6 实施残疾人康复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按照中国残联《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推进康复机构规范发展,将残疾人康复机构纳入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范畴,加大政府对残疾人康复机构的投入,进一步发挥机构在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资源中心和辐射指导作用。

第6篇: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范文

今年,我与社区***、***等两名同志积极走方社区残疾人家庭,了解残疾人朋友的生活状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我们通过主动走访社区***户残疾人家庭,对**社区残疾人生活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对残疾人朋友的需求做了认真的记录,并向上级残联组织和有产部门进行了汇报,确实的解决了**社区残疾人朋友遇到的问题。像**社区里残疾人***、***是一对夫妻,他们两个人都没有工作,面且身体上还是**级残疾,家庭生活困难,我们在走访中了解到了他的困难,后来通过联系塑料花外加工工作给他本人和家人做,增加了家庭的收入,解决了生活问题。通过开展走访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二、加强社区残疾人的康复工作

我们根据社区每个残疾人的不同康复需求,对社区内的残疾居民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使其得到最佳的康复效果。在今年**月,我们接受了残疾人康复训练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通过这种有效的培训工作,切实加强了我们这些专职委员的工作能力,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残疾人朋友,我们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使残疾人就地就便得到康复训练与服务,根据上级领导的要求,我对自己所管辖区的***名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进了深入调查工作,对需要康复训练与服务的残疾人建档立卡。为残疾人朋友提供多种康复服务,我根据残疾人不同的康复需求,为他(她)们提供康复医疗、心理疏导、康复护理、知识普及,同时还对残疾人的亲友进行培训与训练指导,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工作,在平时的康复工作中,我根据社区各类残疾人的特点,开展相应的康复训练:肢体残疾成年人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指导使用矫形器和训练器具,并对训练效果进行阶段评估。对脑瘫儿童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原则,适时选配辅助器具,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交往、生活活动四方面的康复训练,并对训练效果进行阶段评估。对智力残疾儿童开展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六方面的能力训练,并对训练效果进行阶段评估。逐步开展成年智力残疾人生活自理、简单劳动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生活护理等综合康复训练服务。开展盲人在日常生活环境和公共场所的行走导向训练服务。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及视功能训练、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等。同时积极普及康复知识,积极开展康复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工作。

三、加强残疾人就业管理

今年,我所管理的社区残疾人中,有**名残疾人在就业问题上遇到了问题,主要问题是部分残疾人朋友因为身体伤残情况严重找不到工作,以及工资待遇过低等两个主要问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我将情况反映给有关领导,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开展了以下工作措施来帮助残疾人朋友解决工作问题。

1、加强残疾人文化素质培训。要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强残疾人素质培训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以就业需求为出发点,依托社会资源举办各类短期技能培训班,帮助残疾人掌握生产工作技能,加强就业前培训;又以职业要求为落脚点,加强企业内残疾人在职培训,提高残疾人工作适应能力;通过加强创业培训,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同时我还为社区残疾人个体就业提供帮助。

2、加强分散比例安置残疾人工作,这项工作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帮助残疾人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依法足额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促动用人单位愿意接受残疾人,从而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要继续贯彻落实已有的福利企业政策,对现有福利企业切实搞好服务,为福利企业巩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就业。

第7篇: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范文

区残联以因地制宜、创建特色,健全网络发挥效能为切入点,采取借靠和扶助等形式,初步建成了以城区康复中心为主体,各乡镇社区康复示范点为网点,面向农村的全覆盖康复服务体系。

一、借船过河,与医疗机构合建康复中心

宿豫区是以农业为主的新设区,配套设施相对不齐全,至2007年底全区尚没有残疾人康复中心。区残联采取借船过河办法,抓住新建区中医院契机,与中医院密切合作,达成了共建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意向,并得到区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区政府召开专题常务会议研究,有关领导深入现场协调督办。今年5月,区中医院新院工程建设完工,医院从门诊楼划出近1000平方米作为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场地,6月,区政府拨专项经费12万元购买康复训练器材并完成安装到位。医院从医务人员中安排一批兼职康复指导员,并结合医院康复治疗,设立康复训练项目,安排专门床位,初步形成康复治疗与训练一体化。目前康复中心管理制度健全,初步形成肢体和脑瘫康复训练能力,同时建成假肢装配中心。现康复中心一次可接纳100人训练、治疗,全区结束了没有康复中心的历史。

二、覆盖乡镇,建成社区康复示范点

全区16个乡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4万多残疾人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区残联把打造康复服务体系侧重点放在乡镇,与乡镇协调联系,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因陋就简,利用乡镇卫计大楼和敬老院场地,通过残联配发训练设备,大力推进示范点建设。2007年,全区在顺河、来龙、曹集、蔡集、侍岭等5个乡镇建成首批社区康复示范点,今年6月,剩余12个乡镇全部建成示范点,训练器材全部购置安装到位。区残联共投入资金20余万元,全区达到了各乡镇示范点有场地、有训练器材、有兼职管理员、有活动制度,并正常开放,实现了全区康复训练服务全覆盖。

三、利用资源,拓宽康复服务渠道

第8篇: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范文

一、康复工作

1、开展精神病患者康复医疗救助活动。精神病患者康复医疗救助包括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和住院医疗救助。三年来共为32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送药服务;为180名贫困重症精神病患者住院每人实行资金补贴2000元。

2、开展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免费矫治手术工作。近三年共为10名残疾儿童实施免费矫治手术,减免费用10余万元。术后我们还根据儿童手术情况,免费给予康复训练服务与指导,确保手术效果,达到康复一人、幸福全家的目的。

3、开展辅助器具免费配发工作。一是完成我区231名低视力残疾人适配助视器免费发放工作。二是为36名肢体二级以上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生活护理和移动类辅具108件。三是为贫困残疾人安装普及型假肢39例,成人矫形器9例,贫困残疾儿童免费适配康复训练及生活护理类器具33件,安装儿童矫形器6例。

4、开展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工程。近三年,救助我区36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减免费用100多万元。

5、开展助听器救助。为了解决听障残疾人的听力补偿问题,我们开展了贫困残疾人助听器救助活动,近三年为18名贫困听力残疾人每人一次性资助数字助听器一台,提高了交流能力。救助费用20多万元,极大的减轻了残疾人的家庭负担。

二、就业创业工作

1、开展“就业援助活动月”。每年以“就业援助活动月”为契机,帮助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举办“市暨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专场招聘洽谈会”,广泛宣传就业政策,对需要就业援助的对象进行摸底登记和认定,了解援助对象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就业需求,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积极为援助对象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就业帮扶;真正把就业援助政策落实到就业困难人员身上,使就业援助月活动取得实效。近三年,通过招聘会,提供近上百个就业岗位,60名残疾人达成求职意向。同时配合市政府清理三轮车工作中,在福利企业及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350多人。

2、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发挥保障金、再就业资金的使用效益,我们对有自主创业的残疾人,为他们解决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紧张的问题,近三年,我们投入50万元安排132名残疾人自主创业。

3、加强残疾人培训。为助推农村贫困残疾人增收致富,近三年我们利用农闲时间共举办6期农村贫困残疾人培训班,聘请了专业的讲师,讲解了有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牲畜的饲养和常见病防治以及如何选购农资产品及惠农政策的相关知识。共培训残疾人1056名。

同时,为了提高城镇残疾人职业技能和生活质量,我们本着简单实用、易于掌握的原则,开展了汽车坐垫编织、家政服务、电脑维修、盲人按摩等多方面的培训。共培训残疾人372人。

4、开展残疾人扶贫救助工作。

一是为60户贫困农村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给予补贴,投入资金22万元。

二是为265户智力、精神及重度残疾人,给予每人每年600元补助的居家托养服务工作。

三是为44户种植、养殖的贫困残疾人发放贷款补息6万余元。

四是开展残疾人彩金助学和助残奖学金工作。为了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三年我区经过严格筛查选定24名残疾儿童为彩票公益金资助对象。同时,为贫困残疾大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申请助残奖学金,三年共为71名本科生、49名专科生申请助残奖学金,为他们解决部分学费。

5、残疾人文化教育工作有声有色。

为了进一步丰富全区广大残疾人的业余文体生活,为广大残疾人创造一个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广阔平台,在每年“七一”党的生日、“全国助残日”、“三八国际妇女节”和“全国特奥日”等活动期间,我们积极组织联谊会、知识竞赛、产作品展销和体育竞技等适合残疾人自身特点文体活动。同时,利用活动开展残疾人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发放《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等宣传资料,树立维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了全社会扶残助残浓厚氛围,塑造了党和政府情系残疾人、关爱弱势民生的良好形象。

三、综合性工作

1、开展残疾人监测工作。每年我们派专人深入到两个监测小区开展残疾人状况监测,及时了解残疾人一年中的生产生活和需求状况,为做好残疾人工作掌握真实的信息和依据。

第9篇: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指导范文

一、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医疗保障政策、完善扶贫机制

我们将努力让家庭特别困难的残疾人住院可享受大病医疗救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扶贫方式,把帮助和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生产需要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多渠道的残疾人扶贫资金投入方式,落实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扶贫措施,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1处以上。

积极开展贫困残疾人的技能、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各项保障领域;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建立社会帮扶机制;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帮助落实“低保”“五保”等社会救济措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同时,对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大病医疗难、子女入学难等残疾人家庭实行临时救助。使城乡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得以落实。

二、进一步落实康复救助项目,促使残疾人康复

按照省、市残联康复任务的要求,围绕残疾人“康复一人,幸福全家,奉献社会”的目标,建立“泰祥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和“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委托康复中心对脑瘫、智残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开展争创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为社区所有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大力推动社区康复工作,做好基层康复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推动“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抓住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制度的契机,研究农村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障和康复救助问题的解决办法,积极促使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使我社区的部分贫困精神病患者得到医疗救助;继续开展肢体康复训练、低视力助配、聋儿语训康复、用品用具供应和麻风病治疗等工作;用品用具服务应进一步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的宣传,提高社会残疾预防意识。

三、做好残疾人教育和文体工作,促进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

继续配合教育部门进一步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使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稳步提高。建立健全贫困残疾学生助学制度,为激励残疾学生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帮助贫困失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力量,围绕发展残疾人事业这个主题,针对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和生活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培育残疾人事业发展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组织好“全国助残日”活动;做好“两刊”征订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的文体生活。做好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和推荐工作。

四、加强社区残联规范化建设,增强为残疾人服务能力

切实加强残联干部队伍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搞好干部培训,提高残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省、市要求,力争使我们泰祥社区残联建设达到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适应的工作队伍,完善的规章制度,高效的运行机制,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经费保障,良好的社会形象”的目标。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作用,开展康复训练、就业服务、用品用具服务及文体娱乐活动,重视和发挥专门协会作用,使残疾人工作有人负责,把残疾人工作延伸到每家每户。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帮扶工作,规范管理,增强服务能力。重视残联信息网络建设,做好残疾人事业对外交流和统计工作。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