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慢性病最常见的病因范文

慢性病最常见的病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病最常见的病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慢性病最常见的病因

第1篇:慢性病最常见的病因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 慢性病 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062-01“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及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①。根据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且还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的完满状态。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对疾病的担忧、反复就医的困扰增加老年人焦虑、抑郁的发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也加大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治疗的难度。鉴于躯体、心理两类疾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及时的心理体检也是WHO健康定义的重要内容。为了了解老年人慢性病合并情况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实践,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我们组织经过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深入北京市西城区7个居委会,对符合条件的年龄在60-80岁, 没有重性精神病(13种病)且愿意接受调查者的社区老人2342人,采取问卷形式对其既往躯体疾病的患病情况(包括:所患疾病、确诊时间、患病年限)及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躯体疾病患病调查按照呼吸、心血管、消化、内分泌、血液、神经、免疫、生殖泌尿等系统询问展开;心理状况调查,并采用信度和效度好,临床上广泛应用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老人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测查。

被调查的2342人中,男性1067人(45.6%),女性1275人(54.4%),平均年龄67.76±4.79岁。SAS、SDS量表统计以标准分50分进行划界,按照患病数分组、不同系统疾病分组、并抽取临床上老年人患病率最高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恶性肿瘤、骨关节疾病等分别进行焦虑、抑郁单发率、共患率的统计,以既往无躯体病史老人(977人)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研究。

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描述,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两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做两两比较,检验标准取0.01

结 果:

按既往病史数少(1-2)、中(3-4)、多(>4)分组,与无既往病史(0组)组比较:

1)焦虑、抑郁阳性率的比较:表1-1

患病数人数(%)SAS≥50(%)SDS≥50(%)SAS、SDS≥50(%)X20组977(41.72)139(14.23)698(71.44)122 (12.45)1-2组1179(50.34)198(16.79)880(74.64)184(15.65)29.48P0.05>4组21(0.9)5(23.81)14(66.67)5(23.81)0.46P>0.052)焦虑、抑郁指数的比较:表1-2

患病数人数(率)SAS (x±s)P值SDS (x±s)P值0977(41.72)43.8668±6.201056.7500±6.63921-2117(50.34)44.6020±6.274280.00657.8308±6.313740.0003-4165(7.05)45.3818±5.917600.00457.7152±6.378130.562>421(0.9)45.1429±7.669980.35455.4286±5.895520.360统计显示与对照组(0组)相比,患病1-2种的老人其焦虑抑郁发生率与焦虑抑郁指数均显著升高(P

2、按既往病史疾病系统,进行单系统分别与无既往病史(0组)组比较:

1)焦虑、抑郁阳性率的比较:表2-1

疾病系统人数(%)SAS≥50(%)SDS≥50(%)SAS、SDS≥50(%)X2呼吸系统90(3.84)18(20.00)80(88.89)18(20.00)10.61P

疾病系统人数(率)SAS(x±s)P值SDS (x±s)P值呼吸系统90(3.84)44.6444±6.73460.25757.2778±6.44430.470消化系统109(4.65)46.4679±6.65630.00058.0917±6.89680.046心脑血管964(41.16)44.3973±6.01980.05557.7905±6.21390.000内分泌病361(14.82)45.1357±6.18830.00157.8199±6.19350.008神经系统147(6.28)44.3673±6.08290.35756.8095±6.08760.918泌尿生殖61(2.6)45.1639±5.32030.10958.4918±5.81270.046内分泌疾病中:其中糖尿病占93.63%;甲状腺疾病6.65%;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占80.95% 非脑血管疾病19.05%。血液系统占0.21%、免疫系统占1.07%等因样本量少未纳入研究计。统计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列表中系统疾病组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

3、按6种老年人慢性病分别与无既往病史(0组)组比较:

1)焦虑、抑郁阳性率的比较:表3-1

常见疾病人数(%)SAS≥50(%)SDS≥50(%)SAS、SDS≥50(%)X2高血压754(32.20)120(15.92)702(93.10)112(14..85)128.07P

常见疾病人数(率)SAS(x±s) P值SDS (x±s)P值高血压754(32.20)44.3143±5.93640.13057.9947±6.15640.000糖尿病338(14.43)45.0385±5.96490.00357.7219±6.24520.019心脏病289(12.34)44.9239±5.79040.00857.7820±6.27030.019骨关节病205(8.75)45.9902±6.72130.00058.0976±6.56270.008脑卒中115(4.91)44.0870±5.90650.92656.4261±6.09440.618恶性肿瘤45(1.92)46.1111±6.49200.01858.3111±6.25160.122统计显示:6种常见疾病对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与无病史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升高(表3-1)。骨关节病对焦虑抑郁指数的影响最显著(P

讨 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心理问题对躯体疾病的作用与影响,焦虑与抑郁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2种负性情绪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而众所周知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躯体疾病。一系列临床研究显示这两类疾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一项老年人冠心病的前瞻性研究(SHEP)表明:焦虑抑郁情绪症状增多者其发生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⑵⑶;糖尿病是身心疾病⑷已成共识,有研究显示负性情绪成为抑郁症患者糖代谢紊乱的影响因素⑸⑹,而心理干预能够通过缓解病人因焦虑、心理压力等紧张情绪所引起的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而有利于血糖控制⑺;文献报到:焦虑抑郁在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同时也可引发睡眠障碍,从而影响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治疗、康复⑻;而对高血压并发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联合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降压的效果。本研究也显示高血压患者的抑郁指数显著升高(表3-2)。

研究还提示:慢性躯体疾病增加了老年人的焦虑抑郁的发生;而以患病数在相对较少(1-2种)的老人影响最大,提示我们相较于反复就医的“老病号”,对初诊、新发疾病的老年人应适时地进行心理测查与疏导很有必要。内分泌疾病(主要是糖尿病)、骨关节病对老年人焦虑抑郁指数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慢病管理上,除了提供传统治疗以外,应加强患者教育、增加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综合措施。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

[2]Thrall G, Lip GY,Carroll D,et al. depression, anxie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J〕Chest,2007,132(4):1259-1264.

[3]Shibeshi WA,Young-Xu Y, Blatt CM. Anxiety disease〔J〕.J Am Coll Cardiol, 2007,49(20):2021-2027.

[4]刘增垣,何裕民. 心身医学 〔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2.

[5]李勇,吴爱勤. 心理社会因素与糖尿病 〔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6):366-368.

[6]孙学礼,刘涛生,唐莉,等. 2型糖尿病患者生物心理因素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志杂 ,2004,37(4):215-219.

[7]Brown SA.Meta-analysis of diabetes patient education research:Variation in intervention effects studies 〔J〕.Research in Nursing & Health.1992.15(6):409-419.

第2篇:慢性病最常见的病因范文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

基因因素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虽有多种学说,但目前还没有肯定的结论。基因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具有一定地位,美国的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和种族有关,白人中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是非白人的2倍,白人中犹太人发病率是非犹太人的2~4倍。还有研究表明,同一人种在不同地区的发病率也有很大差别,美国犹太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要远高于以色列。因此种族和地区的差异对本病的发生影响很大。

自身免疫因素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患者血中存在对正常结肠上皮与特异的肠细菌脂多糖抗原起交叉反应的抗体。

心理因素和感染因素 心理因素和感染因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是不同的研究中关于心理和感染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存在争议。2007年日本首相安倍因所患溃疡性结肠炎加重辞去日本首相职务。据日本媒体报道,安倍中学毕业时就一直被溃疡性结肠炎困扰。安倍在初中三年级时,一到考试高压季就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在出任首相后,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症状明显加重,这印证了心理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及病情加重中起一定作用。

总之,目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是外源物质作为环境致病因素。宿主全身防御和局部防御为免疫因素,和宿主遗传因素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宿主对外源性物质的抗原发生过敏反应诱发肠黏膜的炎性反应。

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以腹泻、黏液脓血便最常见 溃疡性结肠炎可有多种表现,腹泻、黏液脓血便是最常见的症状,其他症状依次有胃肠道症状如腹痛、便血,全身症状如体重减轻、发热等。有的患者可伴有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等胃肠外症状。

在大多数患者中本病表现为慢性病程,在少数患者(约占15%)中呈暴发性经过。这些患者表现为频繁腹泻,为黏液脓血便,可以多达30次,d,同时伴有高热、腹痛。因此,本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从轻度腹泻至暴发性起病、短期内威胁生命,需立即进行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体征缺少特异性 其表现与病程及严重程度直接相关,患者往往有体重减轻和面色苍白,在疾病活动期腹部检查结肠部位常有触痛。在急性或暴发型病例可有急腹症征象伴发热和肠鸣音减少。由于频繁腹泻,肛周皮肤可有擦伤、剥脱。

频繁的腹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长期腹泻往往会伴有营养不良和贫血,这更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雪上加霜。据日媒报道,安倍病情严重时一天要腹泻30余次,夜间也要因腹泻起床5次。外出参加选举活动,工作人员要事先确定途中厕所的位置,国会开会时也是频繁中途离开。这些严重的症状使得安倍无法继续工作,第一任期不到1年时间,就宣布辞去首相职务。

溃疡性结肠炎的辅助检查

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 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在钡灌造影中可见到结肠袋形消失,肠壁不规则,假息肉形成以及肠腔变细、僵直。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曾经是溃疡性结肠炎重要的辅助检查,但是随着电子结肠镜的广泛开展,其在临床应用有减少的趋势。有腹膜炎征象的病例是钡灌肠检查的禁忌证,可做腹部X线平片检查以观察有无中毒性巨结肠、结肠扩张以及膈下游离气体征象。

电子结肠镜 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检查手段。镜检中可看到黏膜充血、水肿、脆而易出血。在炎症活动病例可看到溃疡,周围黏膜水肿有隆起的肉芽组织及假息肉形成。在慢性病例中有时可看到直肠和乙状结肠腔明显缩小,皱襞消失,呈铅管样改变。电子结肠镜还可明确病变范围,同时做多处活组织检查以便与克罗恩病鉴别。对病程>10年的病例,每半年至1年进行结肠镜检查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癌筛查最重要的手段。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作出诊断。

第3篇:慢性病最常见的病因范文

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老年人的疾病谱发生了显著改变,其明显的特征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日益增加,经常并发心、脑、肾、眼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其致残率、致死率很高,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消耗大量医疗费用和卫生资源[1]。了解老年人患病因素和患病情况,并采取相关疾病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本次研究通过对杭州市下城区潮鸣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问卷研究,了解该地区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脑血管病等5种慢性疾病的患病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本地区老年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07年9月至10月研究杭州市下城区潮鸣街道60岁以上退休老年人566人,年龄60~94岁,平均年龄(72.45±6.89)岁,其中男性247人,女性319人。

1.2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66名老人,由经过培训并有2年以上社区工作经验的社区医生入户研究,登记至浙江省统一的社区家庭健康档案表格中。

1.3 研究内容 ① 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② 居住与生活情况:包括家庭结构、住房条件、行为因素(吸烟、饮酒、锻炼)等;③ 慢性病患病情况: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脑血管病等5种疾病患病情况,并记录2007年体检结果中相关项目。

1.4 诊断标准 以最近一次在二级以上医疗单位诊断结果为依据。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forward LR方法进行多变量双向Logistic回归分析。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66名被研究老人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见表1

由表1可见,该调查人群平均年龄(72.45±6.89)岁,49.82%的老年人接受过中学以上教育,未与子女同住的被调查者占42.40%,人均居住面积20m2,BMI均值低于国人超重标准,90%以上老年人无经常吸烟、经常饮酒的不良生活习惯,57.60%老年人每周运动≥3次、每次运动时间≥30min(经常体育锻炼)。

2.2 慢性病患病情况见表2

由表2可见,在566名被研究者中,至少患一种慢性病的患病人数355人,患病率62.72%。其中,男性患病人数158人,患病率63.96%,女性患病197人,患病率61.76%。其中患1种慢性病的为238人(42.05%),患2种慢性病的有107人(18.90%),患3种及3种以上疾病的老年人有10人(1.77%)。5种慢性中高血压发病率最高,之后依次为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脑血管病。

2.3 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3

由表3可见,高龄、超重、住房条件较差、经常吸烟对应的OR值大于1,为慢性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高等教育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应的OR小于1,为慢性病患病的保护因素。

3 讨论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是老年人中常见病和多发病,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宣教也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为更好的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社区医疗服务,本次研究对杭州市下城区潮鸣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进一步的探讨。

本次研究的杭州市下城区潮鸣街道是国内文化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研究对象均为退休老人,享受不同类别的医疗保险,人均住房面积近20m2,多数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过半数的老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研究结果显示体检项目中血压、BMI等平均值在国人正常范围内,是同年龄人群中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及就医条件相对良好的一部分老年人。但是,发达国家社区中的父母与子女分开居住特别是孤老独居等现象在本社区中也表现较显著。本次研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上述5种疾病患病率与陈继彬等[2]在北京某社区研究报道的高患病率相近,说明在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可能同样存在上述问题,需要社区医疗工作者在定期对辖区内老人进行健康访视时,联合社区居委会加强对老人的健康、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关注[2]。本次研究显示本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50%以上老人患有高血压,虽然高于国内一些研究结果,可能与2007年6月本院受杭州市委委托,对辖区内退休老人进行了全面体格检查,人群内一些无症状、不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得到了确诊,可能导致高血压发病率相对较高有关。研究证明,高血压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所以一方面,今后应加强对社区内老人的健康排查工作,以期早期发现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另一方面,加强对高血压患者早期干预力度,以避免或延缓后期重要器官的损害[3]。

本次研究对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与生活情况、行为因素(吸烟、饮酒、锻炼)等纳入分析系统,结果显示出较差的生活环境、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体重超重以及高龄是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而经常体育锻炼和接受高等教育则是患病的保护因素。因此,虽然本社区人群生活习惯及环境相对良好,社区医生仍应该发掘和利用社区人力、物力、财力,创建以社区责任医师为主的健康促进指导小组,采取讲座、座谈、答疑等多种面对面的形式开展慢性病预防与治疗的健康宣教,发动老年人成立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病俱乐部,相互督促,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防病治病。同时,进行个体化膳食指导、戒烟、限酒及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等综合干预措施。本次研究结果还发现,居住条件差也是患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相关,应该对这部分老人投入更多的关注,这也正与社区医生工作任务中的针对困难家庭的春风行动相对应。本次研究提示接受过较高等教育是疾病的保护因素。一些研究认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就诊率较高,所以相对患病率高,但是如前所述,本次研究研究人群均统一接受过全面体检,所以本次筛选出接受过较高等教育作为疾病的保护因素,结果相对可靠,可能与高等教育人群较关注生活、饮食习惯及就医的依从性好有关[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潮鸣街道该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高血压为最常见的慢性病,较差的生活环境、不良生活习惯、体重超重以及高龄是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而经常体育锻炼和接受高等教育则是保护因素。在研究中,老年人肯定了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疗价格低廉、方便就近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优良等优点,但是从研究结果来看,社区的医疗卫生工作还需进一步的改善。本次研究应针对本社区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且有针对性的社区卫生服务,根据需求转变社区卫生服务的形式与功能,开展一些老年人需要而又乐于接受的服务项目,提高老年人主动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为老年人提供更为方便、经济、优质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2002年社会经济发展公报[EB/OL]. ssb.gov.cn. 2003-03-28.

第4篇:慢性病最常见的病因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病;硝苯地平联合七叶安神片;安定片;疗效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和多发病,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1]。高血压病主要是指血压高于正常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会出现临床症状,如头痛、眩晕、失眠等,目前对于高血压病所出现的失眠主要是以对症处理,就是给予安定片为首选,但是安定片可引起成瘾性,不易给患者接受。本人这几年来用七叶安神片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中有较明显的失眠症状70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在35~75岁,平均(67.43±4.75)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8±6.3)年,所选病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2]。

1.2病例排除标准 ①低血压患者;②对本药禁忌证患者;③伴其他严重病症者;④不伴有失眠症状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化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在病症分型,性别,年龄构成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按就诊先后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例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构成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高血压药治疗,即两组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079,批号:121102A),口服,10 mg/次,1次/d,按血压情况决定是否加量或增加服药次数;同时观察组给予口服七叶安神片4~6片/次,每晚睡前口服,至失眠症状改善后,则按需服用;对照组则给予睡前口服安定片5 mg,1次/d,或按需服用。

1.3疗效标准与判断 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统疾病临床指导用药疗效评价指标》[3],记录治疗前后血压升降情况。计算各指标的改善百分率(治疗后值-治疗前值)/治疗前值×100%);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幅>15 mmHg,正常范围波动,失眠症状消失;有效:舒张压下降幅>5 mmHg,正常范围波动,失眠症状减轻,只是偶需口服;无效:舒张压下降 ,但失眠临床症状未改善。总疗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对观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P

2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经Ridit检验分析,u=1.362,P=0.034,P

2.2副作用情况 观察组出现低血压2例,外周水肿1例,没有出现七叶安神片的成瘾性。对照组低血压3例,外周水肿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例对安定片出现成瘾性。

3讨论

高血压病是全科门诊最常见病的慢性病,发生率逐年上升,成为脑血管意外的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常常导致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从而致严重后果,例如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等。高血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病因,进展为冠心病,即冠脉变得狭窄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以及坏死,循环恶化[4]。高血压病是可防可治的病,只要合理控制好血压水平,心脑血管发病率就可大大降低,提高生存率。高血压病主要出现血压升高,患者主观出现头痛为主,失眠、眩晕、烦躁也是伴随的症状,头痛症状可以随着血压的恢复而减轻,但是失眠症状并不是容易消失,很多情况下患者不得不依靠药物帮助睡眠,常用的安定片是门诊医生最常见的首选药物,但是安定片的依赖和成瘾性也是非常常见的,医生不得不加大剂量或联合应用安眠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中成药的应用对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多的报道。临床效果较好。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眩晕最早见于《内经》"上虚则眩","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病,不但是降血压,更重视调节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中医临床防治高血压病使用最多的是补虚药[5]。七叶安神片主要有(广西万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5020716)益气安神,活血止痛,止血。用于心气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主要成分是三七叶总皂苷,朱会超[6]报道三七总皂苷对各种疾病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其保护心脏、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较为突出。但是其作用总是围绕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炎、对Ca2+运转的影响、提高NO水平等方面,进而发挥其药理作用。硝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的一种,而钙通道阻滞剂主要是在通道水平上对钙分子进行选择性阻滞,从而减少细胞内的钙含量的药物,阻滞的过程能够对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产生影响,从而使血管壁扩张,降低血流阻力,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7]。本研究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七叶安神片治疗高血压病伴随的失眠症状,并对比研究结果。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廖振慧.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32(18):149-152.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

[3]郭航远,陆颖理.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指南[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周琼.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7(2):58-5.

[5]李泽华.高血压病中医药防治的临床文献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9,8:579-582.

第5篇:慢性病最常见的病因范文

关键词:社区医学;高血压;护理

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世界各国的患病率高达10% ~20% ,并可导致脑血管、心脏、肾脏的病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由于高血压病的治疗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过程,老年患者常常难以坚持,临床上亦常出现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而反复入院的情况。社区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途径,积极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现将本社区医院的高血压管理方法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门诊就诊的180例高血压病患者定期电话随访、家庭式管理、社区服务等形式,并建立档案。其中男109例,女71例,年龄36~85岁,均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2 社区护理

2.1健康教育 通过对门诊就医的高血压患者定期随访,深入居民区进行高血压病健康知识讲座, 发放宣传小册,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①高血压病定义;②诱因:包括肥胖、长期饮食过咸、吸烟、过量饮酒、精神紧张;③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肾损害。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高血压的康复保健知识是降低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随着社区护理近年来工作的不断展开,社区护士及护理干预的优势逐渐得到群众的认可,定期上门服务,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取得了社区患者的信任,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患者的血压、生活状态、心理活动等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2.2定期监测血压 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管理中非常重要,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血压测量方法及影响血压变化的因素,社区健康人群至少每半年测一次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期间,患者人群至少每1个月测一次血压。新诊断患者或不稳定患者应每日为患者测量血压1次并记录,测量时应做到定部位、定时间、定、定血压计,以免影响测量的结果。如血压异常或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四肢活动障碍、言语不清等情况,尽快到医院就诊[1],确保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在有效干预、监管服务范围内。

2.3坚持合理用药 通过健康教育讲座,让患者认识到在医师的指导下坚持用药的重要性,讲解各种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要向患者说明高血压一般需终身治疗,遵照医嘱规范服药,在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与医师联系,提高患者的信心和依从性[2]。

2.4饮食护理 减少脂肪的摄入,食用低脂、低糖类食物,适量摄入蛋白质,如鱼类,蛋类。保证充足的钾、钙摄入,多吃蔬菜、水果、豆类食物,油菜、芹菜、蘑菇、木耳、虾皮、紫菜等含钙量较高食物。限制盐的摄入,遵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要求患者每日食盐6g左右,在4~8个月内达到限盐标准。忌暴饮暴食,控制体重,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2.5合理安排运动量 指导患者根据年龄和血压水平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对中老年人应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强肌力[3]类运动。运动强度因人而异,注意劳逸结合,运动强度、时间和频度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

3 结果

社区患者掌握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防治知识明显提高,防病意识加强,特别是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自我管理及保健常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180例患者95%血压控制良好,并发症和致残率显著下降。一部分无症状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通过血压监测而被发现的高血压病,建立高血压患者信息库,定期随访、定期体检、定期化验、定期血压监测,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4 讨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的病因复杂,目前高血压还不能完全根治,所以预防高血压显得尤为重要。防治高血压必须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按规律服药,才能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3]。社区护理在慢性病的长期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社区防治中能够做到早发现、早防护、早治疗。

参考文献:

[l]成荷香.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1,9(lB):l81-182.

第6篇:慢性病最常见的病因范文

患儿,女,5岁7个月,患儿以“间断抽搐5年余”为主诉入院,患儿于生后3天即出现面色青紫,头歪向一侧,未经特殊治疗缓解,患儿于11个月时再次出现抽搐,并呈比较固定的发作形式。之后出现多种形式的发作,愣神、强直痉挛、肌阵挛,失张力等。院外曾间断使用妥泰、丙戊酸钠、拉莫三嗪等治疗,效果不佳,目前患儿智力发育较同龄儿相对落后。既往史:出生时有可疑窒息史,有3天未开奶,低体温,不哭,不动,低血糖可疑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神志清,生长发育中等,皮肤稍粗糙,少许外伤瘢痕,无皮疹及毛发分布异常,颅神经正常,无明显异常运动,肌力、肌张力正常,深腱反射及病理征均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常规EEG:多灶性尖波、尖慢波,头颅MRI:双侧侧脑室后角周围脑白质软化灶。

第一次查房

经治医师 汇报病历,目前诊断:癫痫。病例特点:①学龄前女孩;②慢性病程:③发作性疾病,突发、突止,相对固定,均为无热惊厥:④EEG存在癫痫波,多灶性放电。病因:症状性。①患儿有生后可疑窒息史;②可疑低血糖病史;⑧智力运动稍落后;④头MRI异常,均支持症状性病因。综合征:婴儿期的点头样成串发作提示可能为婴儿痉挛征,但日前患儿年龄偏大,多种发作形式,智力运动落后,考虑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可能性大。目前应完善各项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全血生化,肌酸,乳酸,丙酮酸,VEEG(视频脑电图)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尿代谢筛查以鉴别是否存在遗传代谢病。完善激素治疗前的各项检查,包括:PPD、血沉、胸片、免疫球蛋白、感染筛查等。治疗计划:原有的拉莫三嗪3mg/(ks・d)及丙戊酸钠32mg/(kg・d)继续服用,待相关辅助检查回报后可给予ACTH40U/d静滴,患儿如发作频繁,可临时给予氯硝西泮静推,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大剂量维生素B6口服。

主治医师 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是一种严重的癫痫,约占全部小儿癫痫2%~5%。最初Lennox对本病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作了报道,后由Gastaut加以补充。国际抗癫痫联盟(1989)在“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国际分类”中将LGS列入症状性或隐源性全面性癫痫。LGS由不同的病因引起,约60%可找到静止性或进行性病变,属于症状性LGS:约30%以上找不到病因,是隐源性LGS。LGS大多伴有智力发育落后,70%~75%病例在起病前即有脑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可能与病因及癫痫脑病有关。LGS分为隐源性和症状性,有25%~30%病例找不到病因,病前智力、精神系统发育正常,无脑损伤病史,为隐源性LGS。70%~75%病例可以找到病因,称为症状性LGS,其中产前因素以早产为多见,各种脑发育畸形、灰质异位症、结节性硬化症、Sturge-Weber病也可见到。围产期因素包括颅内出血、各种产伤、重度窒息、高胆红素血症等也都是病因,产后因素中最常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各种脑外伤,缺血缺氧性脑病、各种慢性进行性脑病、肿瘤等。LGS常继发于其他癫痫,特别继发于West综合征,有17.5%~41%病例继发于West综合征,这部分病例大多预后不良。

LGS临床特点:LGS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同一个病人有多种发作类型。1985年国际防治癫痫联盟倡议,LGS的临床特点包括以下几点:①多在1~8岁发病,以学龄前期为高峰:②最多见的发作形式是体轴性紧张性发作(仰头、点头或全身发挺)和不典型的失神发作;⑧另外还常常伴有不定处的肌阵挛、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失张力发作等;④不同程度的智能衰退。脑电图特点:在LGS的发作期,脑电图因其发作形式不同而不同。在发作间期,脑电图有如下特点:①EEG背景活动异常,表现为后部基本节律的减少或缺如,不同程度的减慢的活动及不对称性:②1~2.5Hz的慢棘慢波综合(SSW)是其显著特点,在慢波睡眠期较清醒期多且持续存在:③睡眠期结构多正常,在慢波睡眠期有10Hz的快节律放电,伴或不伴有强直-阵挛性发作。

药物治疗:在疾病早期,目前仍主张以内戊酸(VPA)为首选药物。该药对多种发作有效,包括非典型失神发作、肌阵挛、失张力等。该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致命性的肝损害。随着新型抗痫药(AEDs)的不断用于临床,难治性LGS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报道较多的有托吡酯(TPu)、拉莫三嗪、非氨酯,既可单药使用又可作添加治疗。托吡酷起始剂量1mg/(kg・d),足量3~6mg/(kg・d),对多种发作有效。其中部分性发作疗效较突出,其小良反应多集中在神经系统,但可耐受。另外体重减轻、肾结石也较为常见。拉莫三嗪儿童剂量为1~15mg/(kg・d),对部分性及全面性发作均有效,对失神及不典型失神发作疗效显著,对肌阵挛发作控制似乎不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药疹,可导致严重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表皮毒性坏死。其他的不良反应也以神经系统症状多见。非氨酯儿童起始剂量为15~45mg/(kg・d),某些患儿可用到90mg/(kg・d)以上。对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和(或)继发全面性发作有较好疗效。对失张力发作控制也很理想。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失眠、厌食、体重下降、再障、肝损害等。非药物治疗:LGS的非药物疗法主要用于药物难以控制的难治性LGS,包括生酮饮食疗法、迷走神经刺激术(VNS)、丘脑中核电刺激术(FS-Cu)、胼胝体部分切除术。

第二次查房

经治医师 入院后临床表现仍同前。VEEG:异常波,醒睡各期各导可见人量多灶性尖慢波、棘慢波、多棘慢波,左右同步或不同步。睡眠期频繁全导1.5~3Hz尖慢波、多棘慢波爆发,多呈周期性发放。监测到1次清醒期临床发作,表现为双眼上视,双上肢强直样上举,持续16秒。同期FFG表现为弥漫性低波幅快波活动。余各项辅助检查均正常。根据临床发作形式、围产朋病史、VEEG及头颅MRI所见, 目前诊断明确为LGS(症状性),入院后给予ACTH40U/d,治疗已2周,原有的拉莫三嗪3mg/(kg・d)及丙戊酸钠32mg/(kg・d)继续服用,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治疗效果不佳。此次查房的目的在于指导下一步治疗。

主治医师 LGS在“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国际分类”中属全面性癫痫。其临床发作几乎都是全面性的发作,以轴性强直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点头发作、失张力发作为主:其他可见肌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阵挛发作。LGS临床发作频繁,昼夜出现,具有明显睡眠诱发现象。LGS脑电图特征性改变是:背景慢化,全导爆发高幅棘慢复合波,以额、颞区波幅最高。睡眠时脑电图出现双侧10~12HZ快波节律,有文献报道,在病程中出现强直发作,睡眠中有10~12Hz快波节律,常强烈提示该病。24小时脑电图监测可出现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LGS存在睡眠中痫性电持续状态,足患儿进行性的神经心理学损伤病凶之一:LGS原有的智力落后在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期间可进一步恶化,而消失后则有所改善,因而有人认为LGS的全面智力倒退与弥漫性棘慢波发放对皮层广泛区域的损伤有关,特别是在隐源性LGS。LGS治疗困难,预后不良。在丙戊酸钠治疗基础上加用氯硝安定、托吡酯、拉莫三嗪,使用促肾上腺业质激素ACTH40U/d,已经2周,效果不佳,可考虑再用2周,如仍不能控制,则可考虑手术治疗,力争减轻和控制发作,改善患儿智能发育,提高生活质量。

第7篇:慢性病最常见的病因范文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肝硬化

中图分类号:R8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2-08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早期肝硬化的患者共300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280例,甲型肝炎10例,酒精性肝损害6例,药物中毒性肝炎4例),发病年龄32~73岁,男263例,女37例。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会议所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早期肝硬化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24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每个月就诊或电话指导1~2次,时间为1年。对照组不进行干预。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使用仪器为SUNNY38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3.5~5.0MHz凸阵电子扫描探头。患者均空腹8h接受超声检查。受检者取平卧位,先在二维超声模式下观察肝脏、脾脏及胆囊的大小、形态、包膜、内部回声,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脾各血管血流参数,于平静呼吸末采集血流信号样本,取样容积大小接近管腔内径,声束与血管夹角

1.2.2 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饮食、休息、心理疏导、药物治疗。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为主;适当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可参加一般轻工作;讲授肝硬化的发生、发展、预后等,因人而异,进行心理疏导,排除患者恐惧、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合理用药,采用保护肝脏的中西药物治疗,以改善肝功能。

2结果

2.1 再次住院率观察组240例的同年度再住院人次为15人次,占7.78%;对照组60例的同年度再住院人次为10人次,占13.33%,P

3讨论

肝硬化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在我国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部分患者起病隐匿,甚至无任何症状与体征,体检时才发现病毒标记物阳性,肝功能正常或异常,肝穿刺活检显示肝组织损害或早期肝硬化。但肝穿刺活检由于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不能广泛开展,同时也不能让患者接受多次活检以评价病情的发展。超声评价肝硬化的价值早已得到公认,认为肝脏的大小、表面回声、肝左右叶的比值、实质回声、脾脏大小、门静脉管径、门静脉血流速度、频谱波形等均是对诊断肝硬化有价值的指标[1]。超声检查肝硬化具有无创、价格低廉、重复性强、易为患者接受的优势。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脉脾静脉内径及门脉、脾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来判定早期肝硬化发展趋势,为临床早期肝硬化干预提供了可靠准确依据。

肝硬化的患者多数病程长,并发症多,患者难以坚持接受正规的治疗。但如果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当肝脏病变尚处于纤维化阶段,通过积极治疗,病情就可以逆转,如病变发展到晚期则预后不良。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可靠地评价肝脏形态学改变情况以及肝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对于早期防治肝硬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第8篇:慢性病最常见的病因范文

摔倒的原因

老年人摔倒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主要包括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外因主要指环境因素。

生理因素

人体的姿势稳定性有赖于感觉器官、中枢神经及骨骼肌肉系统功能的协调一致。这一功能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能造成生理功能下降,影响机体的平衡能力,容易发生摔倒。

65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传导神经和中枢整合能力明显降低,中枢控制能力下降,平衡失调,容易摔倒。老年人视力减弱,视敏度和立体影像知觉的退化,使老年人摔倒的风险成倍增加。老年人听觉、触觉及前庭感觉等功能的减退,使得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量减少,影响大脑的分析和判断,从而影响机体平衡,导致摔倒。“人老腿先老”,下肢肌肉力量下降而导致关节功能减退。下肢虚弱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也是摔倒的常见原因。

疾病因素

骨关节炎、脑卒中、老年性痴呆,性低血压和贫血都与摔倒相关,帕金森病、外周神经病、脑水肿等也是老年人摔倒的潜在原因。摔倒还是许多急性病如肺炎、尿道感染、心肌梗死和发热的非特异性表现,癌痛、颈椎病和心源性晕厥等慢性病急性发作也常引起摔倒。老年人大多患有各种慢性病,其中以高血压、脑卒中后遗症为多,而老年人患慢性病越多,摔倒的危险越大。

药物因素

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抗高血压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泻药、肌肉松弛药,血管扩张药等都会影响人体平衡,使老年人反应减退或削弱认知能力,增加摔倒的危险性。大量或多种药物混杂作用可增加摔倒的危险性。

社会心理因素

独居、独处是摔倒的社会心理因素。害怕摔倒的心理可限制老年人的活动,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摔倒的危险性反而升高;沮丧和焦虑心理可削减老年人对自己、环境和其他人的注意力,不易发现危险情况,从而增加摔倒的机会。

环境因素

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摔倒大约一半与环境有关,约70%以上的摔倒发生在家中,10%左右发生在楼梯上。最常见的环境因素包括被物品绊倒、地板滑倒,携带较重物品及光亮照明差,在冰雪等光滑路面行走,浴池内摔倒,穿拖鞋或不适的鞋、裤(如鞋带过长,裤脚过长)。另外,家具质量、摆设、地板及墙面装潢、台阶过高过低、座椅过软等,都会通过干扰视觉或增加使用困难而促使老年人摔倒。

小心

千万别摔倒!

预防摔倒的方法

勤于用脑,锻炼身体

老年人应该加强大脑训练,多参加社会活动,勤读书,看报,学习新的技能,经常用脑就能保持一定的反应度和灵敏度。老年人由于视力退化或白内障等眼部疾患,同时反应力不及年轻人,天黑后出门,由于视物不清,遇到障碍物时就容易被绊倒。老年人尽量少在天黑以后出门,如果一定要出门,也要注意行路安全,防止被小沟、台阶、障碍物等绊倒,最好随身带手杖和电筒。

老年人要加强肌肉功能训练,因为肌肉无力就容易摔倒。有研究证实,经过太极拳训练后,脑部和肢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明显增强。女性可参加交谊舞等活动。每个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不同,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并坚持不懈,会从中大大受益。

健康身体,良好心情

正确认识自己的健康状况,积极合理治疗慢性疾病,对于预防摔倒也很重要。老年人大多使用多种药物来治疗不同疾病,很多药物之间会有相互作用。所以,老年人应该学会管理药物的方法,即减少服用药物的总量,咨询专科医生以评估每种药的利弊,在医生指导下安全合理用药。

独居、独处的老年人可以适量地增加社交活动,子女的关心和关怀也显得非常重要。良好的心情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是任何药物都无法代替的,老年朋友更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每天都给自己一个好心情。

光线充足,地面平坦

室内光线应均匀柔和,避免闪烁。室内的家具尤其是床、桌、椅的高度和摆放位置应当合理,调整家中容易对行走造成障碍的家具位置,保持地面平坦和无障碍物,在卫生间安装把手。走楼梯或走廊时尽量扶把手。老年人应避免穿高跟鞋、硬底鞋和鞋底较滑的鞋,应穿支持性能好的有防滑功能的鞋,这样可以提高身体的稳定性。例如由防滑材料制作的薄、平、宽斜纹底的鞋可以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高鞋帮也具有较高的支持性能。在衣着方面,穿保护臂部的服装,可以减少跌倒时骨骼承受的力量。另外,建议独居老人在家中安装患者报警器,这样当发生摔倒等意外情况时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治,以减少因摔倒伤害引起的并发症。

量力而行,从容不迫

对仅能勉强站立和行走的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护,切忌在无人相扶的情况下独立勉强站立行走。患者在移动位置或更换动作时不要太急,应缓慢进行。在患者行走时,旁人不要突然呼唤而分散其注意力,也不要在患者面前或身边急转相擦。

老年人在大便后起身,上下床、低头弯腰拾物时,动作一定要慢、稳,以免发生意外跌伤。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建议夜间在床边放置小便器就近小便,减少因多次到卫生间小便而发生摔倒。夜间或清晨起床要注意:醒来后睁眼,先在床上躺1分钟,然后慢慢坐起,坐1分钟后,两条腿下垂在床沿,这样可防止脑缺血引起摔倒。注意做好日常的保护,行动时尽可能从容,避免做事匆匆。

曾经发生过摔倒的老年朋友更要注意,主动预防,避免再次摔倒。

摔倒了

也别着急!

老人摔倒怎么办?

看到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许多人将其当做道德话题。其实扶不扶,怎么扶,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医疗课题。

那么,老人摔倒后应如何处置呢?要分几种情况。

如果老人意识不清醒,则须考虑是否伤及脑部,必须马上送医,送医途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A 注意呼吸道通畅,如果有假牙必须拿掉,如果呕吐必须以手帕清除口腔。

B 脸部朝侧面以防痰液呛入气管。

C 先简单检查四肢,如果发现肢干部变得弯曲柔软既有可能是骨折,应以木板固定, 以防二度伤害,导致肌肉内出血。

D 运送途中应沉着,不要慌张,以防意外。

E 如果有流血的地方,可以清洁布料或纸直接压迫伤口,以防出血。

第9篇:慢性病最常见的病因范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51-03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1月,门诊和住院资料完整的121例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表现的患儿做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21例确诊为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47例(占38.8%);上气道咳嗽综合症36例(占29.8%);咳嗽变异性哮喘32例(占26.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1例(占0.8%);先天性呼吸道疾病1例(占0.8%);气管异物3例(占2.5%);心因性咳嗽1例(占0.8%)。结论: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症、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三大原因。其中低龄儿以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为主,大龄儿以上气道咳嗽综合症及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详细询问临床经过,必要的辅助检查,适当的诊断性治疗和观察回访是确定病因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慢性咳嗽;病因;临床特点;小儿

小儿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误诊治率相当高。由于确诊困难,滥用抗生素治疗或反复检查,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同时也给患儿及家长带来很大烦恼。因此近年来慢性咳嗽日益受到重视。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规定:慢性咳嗽是指咳嗽症状持续>4周,咳嗽作为主要或唯一症状,X线胸诊无明显异常者做为入选标准[1],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1月门诊和住院资料完整的121例慢性咳嗽患儿且最终明确诊断,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21例中,男74例,女47例

1.2诊断方法:诊断流程见[1]:(1)全部患儿均行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有关咳嗽的性质、特征相关因素,伴随症状,发病年龄,最初起病时间(有无异物吸入史及呛咳史等)。即往疾病史(有鼻炎、鼻窦炎、喘息病史、免疫状况)、生长发育史、家族史、过敏史、传染病接触史(尤其百日咳,结核病)。(2)仔细体格检查.(3)根据病史、体检提示诊断线索进行相应辅助检查,但必须常规检查血常规、胸部影像检查、肺功能检测,结核菌素试验(PPD)和肺炎支原体检测、过敏原检测、耳鼻喉科体检。必要时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钡餐检查、诊断性治疗如口服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口服胃动力药及抗酸剂。(4)随访,根据针对病因治疗的反应最后确定病因。

2结果

2.1各年龄组病因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其中低龄儿以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为主,大龄儿以上气道咳嗽综合症及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因此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症、咳嗽变异哮喘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三大主要原因占95%。

2.2各种病因的临床特点:

2.2.1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详见表2)121例患儿中,根据诊断标准[1]符合标准的为47例,占总数的38.8%,为本组资料中慢性咳嗽病因的最重要一。其中确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2]17例,占总数的14%,并除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及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等。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占829%。全年均可发病,在秋冬及冬春之交发病较多,咳嗽反复发作,多因居住拥挤、增减衣服不当等原因使咳嗽加重。全面检测免疫球蛋白,其中IgG低于正常4例,IgM低于正常2例,IgA低于正常1例,给以免疫刺激剂及抗感染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并给予父母健康宣教,17例患儿咳嗽明显缓解;感染后咳嗽[1]13例,占总数的10.7%,13例中有细菌感染后4例,病毒感染后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咳嗽症状持续超过4周可考虑感染后咳嗽,除外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原因。13例中8例,未给予治疗,咳嗽随时间而逐渐减轻。3例适当给予抗组胺药,咳嗽逐渐减轻至消失。2例在给予抗组胺药同时雾化吸入皮质激素1~2周咳嗽逐渐消失。如果咳嗽时间超过8周,应考虑其他诊断;支原体感染[3]15例,占总数的12.4%,其中咽炎2例,支气管炎7例,肺炎6例,根据临床特点及检测支原体抗体阳性、应用青霉素类治疗无效等确诊,15例患儿全部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后均治愈;肺结核2例,占总数的1.65%。均为学龄儿。PPD实验阳性(++)。X线见肺纹理增粗紊乱给予抗结核治疗痊愈。

2.2.2上气道咳嗽综合症(UACS)(详见表3):是上气道各种疾病引起的咳嗽,是一组疾病的总称。是指各种鼻炎(过敏性及非过敏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可引起慢性咳嗽,既往诊断为鼻后滴漏(流)综合征(PNDs),意即鼻腔分泌物通过鼻后孔向咽部倒流引起的咳嗽。UACS这一名称取代PNDs[1]。本组有36例,占总数29.8%,均经耳鼻喉科进行专业检查确诊其中各种鼻-鼻窦炎14例,占总数的11.6%,年长儿多见,慢性咽炎6例,占总数的5%,慢性扁桃体炎10例,占数的8.3%,腺样体肥大6例,占总数的5%。本组均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咳嗽逐渐减轻,大部分咳嗽消失。

2.2.3咳嗽变异性哮喘(CVA)[4]本组确诊为32例,占总数26.4%。年龄3~6岁11例,>6~14岁9例。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秋冬季发病较多为17例,占53.12%。咳嗽是唯一症状,时间最短40天,最长3年。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加重20例,吸入冷空气后咳嗽加重9例,运动后咳嗽加重13例。个人过敏史17例。过敏原检测21例,阳性l5例。治疗上均给予皮质激素吸入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咳嗽逐渐缓解,症状减轻。

2.2.4其他病因,只有6例,占总数的5%,其中气管异物是3例,占2.5%,均为小于3岁婴幼儿,异物为花生、瓜子,经支气管镜取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1例(占总数0.8%),为6岁男孩,是阵发性咳嗽,多于夜间为重,伴有咽痛,曾按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无效,经钡餐透视确诊,并给以多潘立酮及西咪替丁治疗后,咳嗽渐消。为气管软化症1例(占总数0.8%),经湘雅医院确诊为气管软化症,亦曾误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因该患儿慢性咳嗽一年伴喘息,运动后加重,经抗哮喘治疗无效。另有1例(占0.8%)14岁男孩符合[1]的心因性咳嗽,经全面检查均除外慢性咳嗽的其他病因。

3讨论

小儿慢性咳嗽通过体征和胸部X线摄片作出病因诊断较困难,因而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正确治疗,以致咳嗽迁延不愈。但如根据咳嗽的特点,再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经过正确分析、判断,对绝大多数患儿可作出病因确诊,若得到及时治疗,可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小儿慢性咳嗽因年龄不同病因也不同,本资料显示,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复杂,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一定特征性,不同年龄阶段慢性咳嗽的病因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因此,年龄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本组121例患儿中前3位病因依次为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38.8%),上气道咳嗽综合症(298%),咳嗽变异型哮喘或哮喘(26.4%)共占慢性咳嗽病因的95%,与成人慢性咳嗽主要集中于鼻后滴流综合征、咳嗽变异型哮喘或哮喘、胃食道返流三大病因不同[5]。其中5岁以下患儿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为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主要是因为此阶段婴儿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差,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体征不典型有关。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慢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婴幼儿,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的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其反复感染多与护理不当、入托幼机构起始阶段、缺乏锻炼、迁移住地、被动吸人烟雾、环境污染、微量元素缺乏或其他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等因素有关;部分与鼻咽部慢性病灶有关,如鼻炎、鼻窦炎,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每次呼吸道感染均可损伤气道粘膜,需经4~6周才能恢复,如反复感染则咳嗽迁延不愈,是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

感染后咳嗽是指呼吸道感染后持续存在的咳嗽,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毒感染最常见,常为混合感染。是由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后患儿气道粘膜上皮完整性受到破坏,粘膜下神经末梢暴露,对各种刺激包括冷空气、烟雾刺激的敏感性明显增高,或感染后存在暂时气道高反应性,导致咳嗽迁延不愈。本文支原体感染占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的31.9%,是导致慢性咳嗽常见原因之一,各年龄组均有,以5~8岁儿童多见,秋冬季发病较多,表现为刺激性咳嗽明显,有时伴有发热,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本文全部病例均用阿奇霉素)口服或静点后均治愈。

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即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剧烈,干咳或有少许痰,运动、寒冷剌激后加重,多发生于夜间入睡前、睡眠过程中或凌晨。我们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要点是:绝大多数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患儿有特应性体质的证据(IgE升高、过敏原阳性);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好,单独应用支气管扩张剂1周咳嗽停止或明显缓解,据国内外文献资料咳嗽变异性哮喘占慢性咳嗽病因的1/3左右,本文咳嗽变异性哮喘占26.4%,与之相近。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由于鼻部疾病引起的分泌物倒流至鼻后和咽喉部,甚至流入声门或气管,刺激该处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组疾病的总称。是指各种鼻炎(过敏性及非过敏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可引起慢性咳嗽,既往诊断为鼻后滴漏(流)综合征(PNDs),意即鼻腔分泌物通过鼻后孔向咽部倒流引起的咳嗽。UACS这一名称取代PNDs。因症状、体征并不特异,临床中会易忽视而漏诊,此部分患儿的咳嗽在晨起睡醒或睡眠过程中出现,表现为清嗓子样咳嗽,多为干咳,不频繁,慢性副鼻窦炎患儿咳少量痰液,个别有咽喉异物感,在儿科其主要病因是变应性鼻炎、鼻窦炎及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炎,对儿童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应及时进行耳鼻喉科体检和鼻窦影像学检查。

支气管异物:本组资料为3例,占总数2.5%,1例为婴儿,哺乳时有呛咳史,另外2例为幼儿,肺部干罗音较固定,X线片有肺小叶不张,经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并治疗,吸入物为花生、瓜子。幼儿期活动范围增大,喜爱玩耍,乐于模仿,但自我保护能力有限,同时咽反射不灵敏,易呛入异物。对有发作性呛咳史,反复咳嗽的婴幼儿临床上要考虑到此病,对怀疑着应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同时应重视儿童保健教育。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该病特点,咳嗽持续时间较长,数周到数年,伴有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嗳气、胸闷等。应进行24小时食管PH值检测或胃镜检查或钡餐透视。本组资料为1例(08%),为6岁学龄前期儿童,是阵发性咳嗽,伴有烧心感,反酸,进食后咳嗽加重,经钡餐透视确诊,并给以多潘立酮及西咪替丁治疗后,咳嗽渐消,该病在本组资料中,发病率很低,可能与患儿及家长不能接受消化道疾病的相应检查有关。

气管软化症1例(0.8%),该患儿咳嗽是较高调的干咳,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伴有喘息,运动后加重,亦曾误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经抗哮喘治疗无效,因该患儿慢性咳嗽一年伴喘息,经湘雅医院确诊为气管软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