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发展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了让更多的LED灯具走出国门,照亮世界,江西检验检疫局南昌高新区办事处(以下简称高新办)积极策应南昌高新区,全力打造以LED产品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主动融入,加快转变监管方式,全面对接,大力助推高新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重点项目服务
目前高新区LED产业链制造企业有晶和照明、晶能光电、联创光电、唯冠国际、荣晶科技等一批大型企业,产业集聚规模初步形成。为帮助LED产业链企业加快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检测、研发仪器和专业模具,高新办建立并完善了“领导挂钩联系”制度,缩短工作流程,加快验放速度,量身打造服务举措,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及时投产和推进科技研发提供便捷。
MOCVD是LED照明光源核心设备,企业需从国外大量进口。高新办一方面为企业详细介绍检验检疫政策法规和进口设备检验流程,另一方面及时指出设备中不符合我国强制性技术法规要求的内容,同时提出整改方案,使企业设备早投产、早运行。据统计,相关企业进口的此类设备已达4000万美元,目前均运行稳定。
帮助企业突破壁垒
近几年世界各国不断提高LED产品进口门槛,如美国对进口LED照明产品除了安全、电磁兼容要求外还提出了能效要求;欧盟要求进口LED产品必须通过CE认证,符合RoHS和WEEE指令的环保要求以及ErP指令中的能效要求等等。
高新办充分利用部门信息优势,帮助企业收集国外相关技术指令和法令法规,指导企业按照进口国认证要求准备申报材料、送检样品、迎接国外机构考察,通过获得国外的“认证认可”来跨越出口贸易技术壁垒。
提高质量管控水平
针对部分LED照明产品生产企业对质量控制不明确、标准要求不熟悉的特点,高新办主动派员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检验标准培训、进行现场指导和分析讲解,帮助企业梳理原材料采购、进料检验、关键工序控制、成品把关等环节的制度流程,提高企业自检自控能力和质量管控水平;依托中检集团江西分公司的技术平台,帮助企业建立质量体系,完善质量管理水平;利用半导体光电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的检测资源,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对出口和退运产品实施动态监控,及时发现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同时,加强检企在标准研发、科研攻关方面的深入合作,优势互补,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提高货物验放效率
会议传达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会议认为,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阐明了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图,明确了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和重大举措,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是贯彻落实关于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做好能源规划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和提高能源发展质量为中心,着力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着力推进能源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努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建党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会议强调,遵循五中全会确定的“五大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改革的主要任务,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谋划: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成熟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集中攻关,争取在新一轮能源科技革命中走在世界的前列。加快能源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制约能源创新发展的体制约束。大力推动能源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需求侧管理等市场化机制。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合理调控煤炭、火电、炼油产能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着力推进能源系统优化,实施电力和天然气调峰能力提升、分布式能源和智能电网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等行动计划,显著提高能源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围绕“两增加、一提高”三个目标(即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增加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继续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重点地区煤炭减量替代,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大力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重点领域用能方式变革。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重点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深化周边和沿线能源国际合作,推动重大能源项目落地。继续推进核电、水电、火电及特高压输电“走出去”,带动相关装备、技术与服务贸易“走出去”。
7月9日,国务院正式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不仅解答了种种疑惑,更是指明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不过,“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媒体和公众对《规划》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微博精彩评论
MINI_E中国实路测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近期将由国务院实施,业界人士表示,该规划若能实施,有利于鼓励、扶持资源节约型消费,有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拥有了大力的政策补贴,MINI E似乎已经看到电动汽车的春天喽!
中国智能电工网: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颁布,纯电动汽车产业化成为新能源汽车下一步发展的方向的基调最终明确。要形成产业化,还需要解决电池技术怎样突破,政策利好如何落地,配套设施如何完善,商业运营模式怎样建立等等问题。
拓拓侦探:7月初,国务院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事实上,虽然节能与新能源规划中的长期发展方向是发展纯电驱动,但近几年内,由于纯电驱动还有技术上的难点尚未解决,最终产业化比例最高的将是混合动力汽车。
事件综述
关键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关注度:
7月9日,国务院正式《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均简称《规划》),规划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以纯电驱动为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总体目标: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超500万辆。
技术路线: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产业布局:力争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百亿瓦时、具有关键材料研发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并在关键材料领域分别形成2—3家骨干生产企业。
媒体视角
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迟到鼓掌。《规划》尽管两次失约,但理性思考下,等待还是值得的。假如《规划》在2010年如期出台,1000亿元补贴诱惑只会制造更大的泡沫,酝酿出更多不切实际的发展规划。放慢脚步,稳扎稳打,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推广百利而无一害,毕竟,政策是当下新能源汽车发展最重要推动力。
此外,报道也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之路绝非一日之功,弯道超车终是泡沫踏踏实实造车才是正途;政策推动的关键在于补贴直补到人。
——网易汽车
原中国交通信息中心总工赵向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提出‘要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其明确了以纯电动汽车为目标,而这一目标任重道远,不会一蹴而就,因此其中包含了现阶段对车厂和油电混合动力技术路线暂时的‘容忍’”。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作为一项指引产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规划》获批的另一重大意义在于“为长期徘徊于几大技术流派间,又始终纠缠在理论分歧中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卸掉包袱,而这实质上就相当于按下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启动键”。
——《证券日报》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购车补助,应对使用、售后服务维保、车辆回收、人员培训等环节未出台相应的鼓励配套政策,同时出台车辆购置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形成有效的政策合力。
——新华网
实现《规划》目标,需要汽车企业大手笔投入研发、市场推广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电动车电池等关键技术仍有待取得突破性进展,要让我国车企在技术、市场推广方面走在国际前沿,难度非同小可。企业是否看好市场前景,是否愿意响应政府号召,目前还不好说。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仔细翻看阅读《规划》后,他的感受是:内容很空,没有提到实际支持措施,且目标制定得太高。
——新浪网
1、清洁能源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水能,地热能,氢能等。
2、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3、2019年9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将继续壮大清洁能源发展。
(来源:文章屋网 )
如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在深入推进,金融业如何助力西部大开发?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黄俊,通过分析《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和陕西的战略远景,谈了如下的观点和建议:
坚持融资规划先行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是西部大开发深度推进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陕西来讲,这标志着陕西省的开发开放站在了新的起点上。陕西经济要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有所作为,地方政府首先必须把做好规划先行摆在突出位置,要有规划先行的发展理念。”黄俊行长认为“规划先行”有助于从源头上防止西部大开发重复建设,防止资源浪费,防范金融风险,是开发性金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其次是要围绕规划的统一部署,落实一批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西部大开发涉及的地域广,行业密集,需要编制一系列配套的子规划。按照规划要求,应分别确定装备制造业、交通、能源、文化旅游、高新科技、现代农业等不同行业的发展规划,夯实一批大项目,确定不同阶段规划实施的各项目标、重点任务,带动一大批重大项目实施和巨大资金投入。
再次是要编制好《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及其子规划的融资规划,为规划中涉及的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比如为协助陕西省委、省政府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已联合陕西省发改委、西北大学编制《关中―天水经济区系统性融资规划(陕西部分)》,预计于2010年1月份正式完成。该融资规划涵盖了资金供需平衡、投融资体制建设、风险分担体系建设等内容,使各种金融资源与项目需求匹配,解决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的项目融资问题。
同时,还要做好“十二五”规划与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衔接,形成联系紧密、内在统一的规划体系。近期,事关陕西的一批重大规划,比如“鄂尔多斯能源发展规划”、“陕甘宁老区发展规划”即将获得国家的批准,全省及各市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在逐步推出。这些规划都应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现紧密对接,形成系统性的规划体系和规划合力,保障全省经济科学发展。
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的完善
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2009~2020年经济区GDP年均增长率达12%左右。由此粗略估计,2009~2020年陕西的年均融资量在1500亿左右,仅靠陕西的自身财力难以满足需求。因此西部要想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大量的社会资金,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投融资体制。
为此,黄俊行长认为,金融企业应与地方政府合力推动地方投融资体制建设和完善。国家开发银行将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的融资优势和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运用市场化手段实现政府发展的意图。促进各类融资平台的规范化发展,切实增强平台的实力;坚持以融资平台为载体,充分发挥平台的项目孵化器和加速器作用,通过平台把政府的信用优势转化为项目优势和市场优势,使平台真正成为独立的、成熟的市场投融资主体。
加快完善投融资体制。地方政府应通过统一指导,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利用各种财税等政策,建立长效的政府投融资平台支持机制。通过注入优质资产、建立资本金补充机制、创新融资模式、建立退出机制等方式,改革已有投融资平台,提升管理能力,促进健康发展。通过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担保业、建立担保资金补充机制等方式,扩大担保空间,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积极开拓多种融资途径。继续用好间接融资,进一步增强投融资平台与银行的合作;加大直接投资力度,把利用资本市场平台作为推动投融资平台深化改革的基本路径,实现机制转换、上市融资、市场配置资源的目标;推动新型融资方式,通过信托产品、金融租赁、并购贷款等多种方式解决发展资金来源问题。
通过以上措施,最终建立起融资方式多元、投资主体多样、担保体系完善、社会信用良好的投融资体系,进而实现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加大金融对优势产业的支持
经济要发达,产业是支撑。因而,“拓展支持方式,丰富金融产品,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成为金融业的工作之重。黄俊行长从《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的“全国先进的制造业重要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目标出发,认为应从多方面支持陕西文化旅游、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产业发展:
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大力整合存量资产、调配社会资源,壮大和新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针对文化产业无“硬”资产担保的情况,通过强大的平台,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社会融资;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文化企业发展;通过加强信贷资金投入、社会资金引入等方式发展壮大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娱演出业和创意产业等;拓展融资渠道,促进上市文化企业再融资和并购重组,鼓励未上市但具有一定实力企业积极上市融资,发挥保险业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帮助文化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筹集资金,吸引境外资金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开拓更为丰富的融资渠道。
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以重大装备产品及其关键部件的国产化为重点,增强装备制造业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运用开发银行支持陕西西电集团取得的成功经验,把供应链贷款这一金融产品加以推广运用,支持汽车制造、大飞机、航空航天、电器制造等行业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形成产业链经济;引导其他金融机构资金投入装备制造业发展,运用金融租赁、信托等方式,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在新能源产业领域,一方面,大力支持传统矿产、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大对铅、锌、钛、钼、铝、钒等重要矿产资源及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深加工领域的支持力度,逐年提升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陕北成为我国本世纪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另一方面,加强金融创新,研究开发针对光伏、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的评审模式,形成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政策,推动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新的产业支撑。
以创新开拓资金来源
目前,西部大开发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金融机构贷款和国家投入,这两项占到西部地区投资总额的70%左右。“如何开创资金来源,就成为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的关键所在,对陕西来讲亦是如此。”黄俊行长说。
她认为,首先要推动整合区域金融资源,发挥省内金融系统的合力。对于陕西金融业来讲,竞争是暂时的,合作是永久的。所以要加强金融资源整合,建立陕西的金融控股公司,增强对省内金融资源的统筹能力;在全省金融机构之间建立长远的合作机制,在重大项目上联手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在民生和县域经济发展领域合力开展金融创新,在落实地方政府发展战略方面共同提供金融服务,形成金融业密切合作、共谋发展的区域金融模式。
关键词:ICT产业;泰国;发展规划;重点领域
《泰国信息通讯技术发展规划(2001-2010)》即《ICT发展规划2010》已经指导了泰国ICT产业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发展。泰国《ICT发展规划2020》是2010年版本的延续,分析了泰国ICT产业发展现状,确定了发展方向,强调了未来泰国ICT产业的需求和作用,并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多挑战作了预测。
1 泰国《ICT发展规划2010》简要回顾
《ICT发展规划2010》着重强调ICT在电子政府(e-Government)、电子工业(e-Industry)、电子商务(e-Industry)、电子教育(e-Education)和电子社会(e-Society)等五个战略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图1所示是泰国《ICT发展规划2010》所强调的重点领域。
图1 泰国《ICT发展规划2010》所强调的重点领域
作为《ICT发展规划2010》中的主要政策,“5e战略”旨在促进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并带领泰国经济和社会向知识型转变。《ICT发展规划2010》确定了三个主要目标:
(1)提高泰国的技术成果指数(TAI)排名,从现有的“积极采用者”排名范围提高到“潜在领导者”的排名范围中;
(2)到2010年,知识型劳动者占整个劳动力的比重提高到30%;
(3)推动泰国工业向知识型工业发展,目标是将知识型产业的产值提高到GDP的50%。
为确保政策连贯一致,泰国信息通讯技术部为下一个十年(2011年到2020)制定了《ICT发展规划2020》。
2 泰国《ICT发展规划2020》发展重点
泰国《ICT发展规划2020》是2010年版本的延续,分析了泰国ICT产业发展现状,确定了发展方向,强调了未来泰国ICT产业的需求和作用,并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多挑战作了预测。
此外,《ICT发展规划2020》还考虑到这一期间可能发生的技术变革,以便更好地评估这些技术变革对泰国个人、经济、产业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泰国《ICT发展规划2020》将着力提升如图2所示的七大重点领域的ICT发展水平。
图2 泰国《ICT发展规划2020》将着力提升七大重点领域
2.1 区域经济融合
根据预测,未来十年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国和印度将拉动传统工业和服务业增长。到2015年,东盟经济体以及与东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将得到提升。
东盟的融合将从很多方面影响ICT行业。随着劳动力、企业、产业、投资、教育、语言、文化、信息和知识的流动性不断加强,东盟也将像欧盟一样,在多个领域制定统一标准。泰国及盟国的ICT产业将在竞争中成长。
2.2 人口结构调整
随着生育率迅速下降,泰国人口年龄结构正经历重大变化。15岁以下人口数量不断下降,而老龄人口比重稳定增加。劳动适龄人口将相应下降,因此迫切需要为不同领域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制定政策。特别是教育需要进行改革,使学龄人口和劳动适龄人口的能力能够与其他国家并驾齐驱。
另外,需要制定终身学习框架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一方面,要为老年人就业创造机会;另一方面也需要投资提高劳动适龄人口的生产率。
随着泰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新的社会结构也将出现,ICT将成为管理这一新的社会结构的一部分。比如,ICT将应用于提高劳动力和工业企业的生产率。ICT的使用能够减小差距,增加教育机会,并且在老年人中培养新的企业家。ICT还能够支持包括长寿药品等在内的许多应用。
2.3 能源、粮食安全和环境危机
环境问题对泰国和全球社会将带来长期影响。环境问题会加剧全球变暖,对全球气候造成更大波动,引起洪灾和其他灾害或导致土地沙漠化。这些影响反过来又会危及农业生产、渔业资源、旅游业发展、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还会造成水资源危机。此外,由于能源资源缺乏多样性,泰国面临着能源安全风险,且无法利用能源资源的多样性来降低这个风险。
ICT领域将在直接或间接处理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节能在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都成为当务之急时,将在生活方式和工作中催生创新和方法,从而减少总能源使用量。另外,ICT还可以应用于管理公共危害。
2.4 行政放权
2007版《泰国宪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从中央向地方放权。宪法强调,要加强地方治理和公众参与,通过向地方行政机构让权不断放权。职责的转让包括多个领域,如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政管理、ICT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监督评价体系等。公共参与也在地方行政机构的管理中得到适度提高。
在确保公共管理透明负责方面,ICT作为一项重要工具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公众可以接触到信息。ICT还能为大众提供渠道和手段表达观点,并参与到中央政府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多项决策过程中。ICT对人民的生活方式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另外,ICT还将成为加强个人、社区和地方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有力工具。电子政府是推动泰国迈向信息社会的重要机制,还是推动公共管理改革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公共管理向现代化、灵活高效方向转变。
2.5 未来就业和劳动力市场
泰国经济过去以农业为主,服务业和工业现在已逐渐占经济主要比重,其中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8%。然而,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人口的48.53%。因此,泰国未来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将面临多层次的挑战。
农业生产力需要整体提高,创新能力也应加强,尤其是在泰国具有较大潜力和较强能力的服务业,以及其他竞争力逐渐增强的领域。提升创新能力,可充分发挥泰国人民的能力、创造力,彰显泰国文化和特色。同时,很多领域将不断扩大,新兴行业(如创意产业)将会出现。
除技术外,另外一个创造就业、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源。后现代和后工业化时代的年轻人在工作和事业上更突出个人,也更愿意从事自由职业。一生的工作中拥有多份事业的现象将越来越普遍。未来,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能的工作也将涌现。这些都意味着ICT应用将更加广泛深入。未来工作和劳动环境中的工作稳定性将下降,为确保毕业生有能力适应,教育模式和教育管理方式将进行转变。
2.6 教育改革的第二个十年
《国家教育法案2542》(1999年)体现了泰国改革教育的意图,改革的原则是终生学习、社会参与以及发展内容和学习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法案重点提到了几个重要问题,如提高教育质量标准,推广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发挥私有部门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和向地方教育管理机构放权的结构性改革等。但是,仍有多个评估报告指出了泰国教育体系中的不足。
教育改革第一阶段凸显的不足和问题已被定为第二阶段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改革框架的愿景是“全泰人民高质量地终身学习”。指导纲要中的“四项新因素”包括:(1)提高新一代泰国人民的人口素质;(2)培养新一代教师;(3)建设新一代教学设施和学习中心;(4)建立旨在放权的新型教育管理体系,确保学校管理更加灵活、独立,治理更加良好。
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21世纪的社会中得到良好发展,拥有创造力、高层次思维能力和公民精神等重要技能。因此,ICT将通过多种方式在教育改革的第二阶段发挥作用。
比如,计算机设备和网络将成为学校和家庭的必备品。ICT可以帮助开发正式和非正式的学术内容,提高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管理学校的能力,提高技工技能,培养高素质技工。
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加强大学信息网络间的联系,提高教学质量、学习效果和科研水平。技术可以从多方面加强弱势群体的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加强残疾人的计算机辅助教育。最后,技术还有利于年轻人丰富知识,增长技能,学习智慧、道德和伦理,成为优秀的公民。
2.7 社会价值观和社会矛盾
泰国社会存在结构不平衡的矛盾,如资源分配不均,贫富悬殊,各地无法平等享受政府服务和福利,国家事务的执行等导致的问题多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不满。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妥善解决,情况将继续恶化,民众将更加困惑,暴力事件也会增多。
一、低碳渔业概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目前,人们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用于解决工业高排放、高能耗引发的环境问题,而忽视了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农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渔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和机械化效率,是农业中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领域之一。渔业生产对能源的消耗、资源的依赖以及环境的影响相对较高,能源与资源的利用效率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降低渔业生产能耗、改善生态环境成为我国渔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发展渔业,实现渔业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渔业。
二、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现状
1.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现状研究渔业经济问题是有效管理渔业生产实践的前提,同时也是制定促进渔业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础工作,因此,长期以来渔业经济问题一直都受到众多学者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从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结果来看,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渔业资源经济学和渔业权、渔船管理、渔业补贴、渔民转产转业、国外渔业经济管理成功案例、三渔问题及渔业政策、渔业增长方式转变、海淡水养殖效益评估、体闲渔业、远洋渔业、渔业中介组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品国际贸易、渔业金融等方面,上述内容涉及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基本包括了渔业经济的核心内容。上述关于渔业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概念的辨析、实践问题分析与可能的解决对策、国外渔业经济管理经验介绍、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不仅可以为化解部分渔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供见解,同时还能为未来渔业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指引。
2.渔业发展战略研究现状与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相比,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涉及的面更为宏观,内容更为丰富,兼具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等特点。己有关于渔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可以梳理为以下两个方面。①政府部门制定的渔业发展战略规划。具体可分为常规性和非常规性渔业发展规划。前者根据渔业产业发展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如农业部渔业局每五年制定的渔业发展规划,相关省(市)按照规定,以此为基础,也制定了各自省份的五年发展规划,甚至部分渔业大市也制定了渔业发展规划等。后者在常规性渔业发展规划基础上,根据国家、渔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其他战略规划。②渔业问题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探讨。部分高校或科研院所学者根据我国渔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开展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具体可分为:围绕具体问题开展的战略研究工作,如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关键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战略研究等;围绕具体省(市)开展的综合性战略研究,如浙江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政府部门制定的渔业发展规划是渔业行政部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目的是各级政府部门按照规划编制的内容与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规划期内目标任务能够顺利实现,从而起到指导任务期内渔业发展的目的。高校与科研院所根据渔业产业现状问题开展的发展战略研究,不仅能够起到学术研究交流的作用,同时还能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为其制定相应的渔业发展战略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服务。
(二)低碳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方面己取得较大成绩,但与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平台相比,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1.资源整合优势不明显。从对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机构和平台的梳理情况来看,虽然涉及机构范围较大,但各机构的研究力量却较为薄弱且参差不齐,这种情形不仅不利于对研究力量资源的整合,还会严重影响到渔业经济发展战略学科水平层次的提升。
2.专职研究人员较少。随着近年来我国渔业产业经济地位的不断下降,研究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的人员大量流失、不断减少,近年来情况虽有所改变,但人才缺乏和断层现象仍然制约该研究领域发展。
3.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由于受到研究人员偏少、基础条件薄弱等限制,目前大部分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离真正能够起指导性作用的发展战略还存在较大差距。
4.缺乏系统性工作。从目前开展的渔业发展战略研究相关工作来看,大部分工作都是应急性研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缺乏系统性积累,对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非常不利。在上述问题中,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缺乏系统性问题的影响最为严重需采取措施给予改善。
三、发展低碳渔业的措施
(一)制定发展低碳渔业的规范
发展低碳渔业是一项比较大的工程,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切实使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深入贯彻到群众的潜意识里,表明其具备一定的法律约束力指标。同时也要求水产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总体规划,渔业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规划与目标进行编制与确认,切实使其形成节能减排的共识。
(二)实施项目合同管理
企业是节能减排发展低碳渔业的主体,所以必须苦练内功,积极申报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建设项目,建立全新的渔业经济发展模式;二要改造旧的渔业经济经营模式,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能源管理,是新的产业,受到国家财政扶持,水产企事业单位可委托节能服务公司管理本单位的用能,服务公司可提供资金与设备,从节约能源中获取利润。三是与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为邻的渔业单位,应考虑与畜禽养殖场共同开发利用沼气。
(三)科研先行,推广示范,规范发展
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发展和科学技术研究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水产科研部门要对这方面的研究积极开展,对相关项目的争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模式在渔业中的探索。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操作规程和制定标准,对低碳渔业技术进行积极推广。
一、修编天然气专项发展规划。修编的天然气专项发展规划应当与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天然气专项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将管道天然气设施建设列入规划建设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同步实施。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天然气设施建设联动工作机制,市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选址意见书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就天然气设施建设是否符合天然气专项发展规划征求市建设主管部门的意见。燃气公司应当按照天然气专项发展规划的要求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加快城市规划区天然气管网建设,不断扩大管道天然气覆盖区域。
二、按“三同时”要求配套建设管道天然气设施。管道天然气覆盖区域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地产开发、还建小区、保障性住房以及其他需要使用燃料的工程项目,应当配套建设管道天然气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管道天然气未覆盖区域内实施上述工程项目建设,应当对管道天然气设施进行规划预留。
三、未配套建设管道天然气设施的工程项目须及时补办相关手续。管道天然气覆盖区域内的在建或已完工但尚未完成竣工验收的工程项目,凡没有配套建设管道天然气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补办管道天然气设施配套建设手续,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完成管道天然气配套设施建设,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四、逐步解决已建小区管道天然气设施配套问题。管道天然气覆盖区域内,因各种原因前期未同步配套建设管道天然气的住宅小区等建筑物,由市规划部门会同辖区政府牵头召集业主单位以及市政道路、排水、供水、供电、通讯、有线电视等各管线单位,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形成完整的地下管网资料。燃气公司同时开展燃气管网设计和建设,逐步解决老城区燃气配套问题。
五、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对管道天然气工程建设严格把关。市建设主管部门在天然气工程项目立项审查时,应要求天然气门站、CNG站(压缩天然气站)、加气站及其它天然气工程项目符合天然气利用专项规划。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拟建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中的工程管线综合图,应包含管道天然气规划内容。市建设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时,要求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应包含管道天然气内容。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分期或整体完工后,应当将配套管道天然气设施纳入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和工程档案移交内容,与工程主体项目同步备案和移交。
六、进一步加强锅炉使用管理与能源转换工作。管道天然气覆盖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当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锅炉。现有工商企业应当实施“煤改气、油改气”,逐步淘汰污染大、能耗高的煤、油锅炉,鼓励改用经济环保、安全高效的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高污染燃料燃用设施应当依法予以拆除或改造。
七、积极推进城市公交车、出租车“油改气”工作。因营运到期更新或新增的公交车和出租车,原则上应当购买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汽车。交通、交警部门应做好相应监管工作。燃气公司要按照天然气专项发展规划加快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建设,建设、规划、国土、公安、工商、质监、安监、消防等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及时做好相关手续报批、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要科学解决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与能源危危机问题,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科学改善能源结构,实现可再生资源的统筹开发和使用,是解决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农村地区能源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最优路径。
1 建立新能源开发管理机构,制定发展规划
建立新能源开发管理机构。坚持使用科学的措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构,加强组织保障,落实好相关责任。当地政府也要根据新能源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构建适宜农村地区能源和环境保护机构,设编定岗,并保证机构运作所需要经费,将农村地区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都纳入当地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指标内,并列入年度绩效考评。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能源开发与利用效能。
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结合国家新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结合农村再生能源建设情况,做好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地区能源使用、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做出评估,建立资源数据库,制定农村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计划,明确发展思路,确立重点发展方向,结合实际,进行科学布局,提高当地新农村能源项目建设水平。
2 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新科技成果的运用
拓展融资路径。结合农村地区能源使用实际,加大能源科技的推广力度,制定税收管理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环保资金投入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采用补贴、贴息、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大降低新能源开发成本,满足农村能源需要,适当扩大新能源使用规模。同时,当地财政也要加大支持力度,通过适当的补贴、调控政策,做好农村新能源开发工作。通过吸纳社会资本,推动商业银行加大贷款支持力度,建立农村新能源发展基金,创建融资渠道,做好农村能源产业投资体制。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新能源开发纳入到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将有关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中,通过多层次、全方位与多渠道的筹集资金,创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加大科技成果运用力度。政府要从农村地区能源建设的未来进行考量,对农村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技术的推广力度。同时,也要做好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设定激励机制,提高创新能力,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当地能源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品的能力,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通过着力普及农村用沼气项目,提高秸秆、太阳能等的使用水平。全面推广、使用新技术,加快推进农村新能源商品化发展历程,开发优质、清洁能源,满足农村地区新能源发展需求,让农民认可、使用新能源。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提高服务水平。此外,还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尤其是在沼气工程项目,通过引进、消化使用先进的技术,提高沼气使用效能,加快当地新能源发展的产业化历程。
3 建立农村新能源服务体系
目前,农村新能源在技术推广、科研、产业开发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还需要建立相关的发展体系。农村服务网点少,提供新能源的咨询与服务,但是服务范围相对窄,工作力度也不够。要积极发展农村新能源,需要加强农村新能源的技术服务体系与新能源科研建设。农村新能源的使用需要和村庄整治密切结合起来。通过“归村并点”的方式开展农村整治工作,不仅要为做到农村新能源规模化使用的条件,还要通过加强农村整治与管网建设,有效降低农村新能源固定资产投资,吸纳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利用新能源的行列中来。
4 通过科学有效的宣传,打造和谐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