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救自救的知识范文

急救自救的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救自救的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急救自救的知识

第1篇:急救自救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知识产权;融资方式;信托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2(10)-0071-03

一、从技术创新到制度创新:从知识财产化到知识产权产业化

当今的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按照联合国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界定,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这个时代,知识就意味着财富、技术就意味着生产力。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F.Machlup)于1962年率先提出“知识产业”(Knowledge Industry)的概念,并对美国的知识产业进行了全面研究和考察。他认为,知识产业是为自身所消费或为他人所消费而生产知识,或从事信息服务和生产信息产品的组织或机构。知识产业的产生是产业结构伴随着现代生产力水平和状况演变发展的结果,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反映。现代知识产业发展主要围绕着知识产品展开,因此,现代知识产业可以定义为创造、生产、传播和消费知识产品的部门、行业、机构和个人的组合。目前,知识产业主要包括六大产业群:①教育产业群;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产业群;③文化出版与传播产业群;④信息情报产业群;⑤咨询、策划和思想设计产业群;⑥专业知识服务产业群。

知识产权产业化是建立在知识产权市场运作机制之上的,是知识产权利用、管理和促进创新循环的重要表现。知识产权产业化首先在国家层面上体现在国家对于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知识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促进和扶持,表现为以知识产权产业化和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利用为表征的一系列产业政策、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其次,在行业层面上,知识产权产业化体现为知识产权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快速发展,建立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创意创新基础上,以知识成果的创造、生产、传播和消费为内容,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途径,以智慧成果为资源的知识产权相关产业是知识产权产业化的产业结构标志。最后,知识产权产业化在企业层面上表现为科研机构、知识密集型企业和知识消费者之间的转化过程,以产学研一体化,以知识产品市场化为特征。通过知识产权产业化使得相关企业在研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等诸多方面大幅提升,将传统的知识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转化为知识利用和知识产权管理综合运用的策略组合。

知识产权产业化的过程就是知识产权由传统保护到综合运用的发展,就是知识产权从法律意义走向市场意义的过渡,就是知识产权从潜力资源到核心生产力的转化。因此,知识产权产业化在保护机制、促进激励、转化利用、风险保障和资本投入等诸多方面需要全方位的配套体系的保障和支持。

综观世界各国知识产权产业化的进程,不难发现顺利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需要具备下列基本法律制度环境:其一,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立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是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法制前提,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知识产权产生的依据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知识产权具有的特殊经济属性使得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知识产权利用的前提条件。其二,完备的创新激励促进机制。创新激励机制是知识产品源源不断产生的保证,建立完备的创新激励促进机制,是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循环条件。

根据《2006年中关村发展蓝皮书》的调查,在北京中关村科技企业中,49.5%的企业认为资金是其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初步估计平均每家在中关村创业园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资金缺口达280万元。融资问题成为我国技术成果与资本结合的最大制约瓶颈。一方面是我们国家知识产权成果的产业化率很低,缺少资金或融资困难,大量的知识产权成果被束之高阁;另一方面在大量的知识产权产业化实施过程中,技术合作投融资双方冲突频频发生,很多知识产权合作半途而废。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产权产业化的金融保障和支持体系,在创新投资、知识产权融资和资本市场运用上存在一些制度性空白。

二、知识产权产业化中的信托机制

(一)知识产权信托的运作机制。阻碍知识产权转化的原因除了知识成果本身的特征外,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知识产权中介市场尤其是专利中介市场不健全、不完善,知识产权人对市场操作能力的缺乏以及资金的缺乏。现代信托业的兴起,使得知识产权信托成为利用和管理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方式。美国学者亚历山大·阿诺(Alexander Arrow)提出专利和其他形式的知识产权与十九世纪的金融资产非常类似,都具有“拥有的风险性”和“处理的困难性”的显著特征。为了发展适于知识产权贸易的市场,可以对专利等资产进行信托。 信托制度的引入为解决知识产权市场化、产业化提供了有益的途径。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知识产权信托已经成为广泛运用于电影拍摄、动画片制作等短期需要大量资金的行业的资金筹措。 流动资金短缺的文化企业,在投入制作时,可与银行、信托公司签订信托构思阶段新作品著作权的合同,银行或信托公司向投资方介绍新作品的构思、方案,并向投资方出售作品未来部分销售收益的“信托收益权”,制作公司等则以筹集到的资金再投入新作品的创作。

知识产权权利人通过信托方式委托具有专业市场运作能力的信托机构管理其知识产权,一方面可以让权利人享受其智力成果带来的丰厚利益而无须负担管理之责 ,另一方面,信托制度所兼具的财产管理和中长期融资功能,能够有效地促进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此外,知识产权信托制度有效地拓宽了知识产权流转的途径,能更好地实现知识产权的保值增值。知识产权信托的主要功能表现在:首先,信托提供的长期财产管理能有效适应知识产权价值实现过程的长期性。其次,信托提供的受益人保障功能使知识产权转化过程的市场风险最小化。最后,信托作为一种金融机制还能有效的解决知识产权转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难题。信托在财产管理和融资方面独特的制度功能使其有效地化解了知识产权产品化、市场化中的诸多转化障碍和技术难题。

(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本模式。知识产权证券化实质是一种基于知识产权的结构性融资,是随着金融对社会经济的不断渗透,现代技术创新已经发展到技术金融一体化阶段的重要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到知识经济阶段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创新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目的在于通过金融安排最大限度地开发知识产权,充分利用其担保价值。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知识产权开发运营模式的创新,对知识产权发展及其制度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在金融理论中一般认为,知识产权证券化主要是指以知识产权及其衍生的特许使用权为支持,面向资本市场发行证券进行融资的金融交易,并在证券化过程中充分运用金融原理对知识产权的收益和风险进行结构性重构,构造资产池(pooling),进行必要的信用增级,提高证券信用级别。

具体而言,知识产权证券化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由发起人根据自身需要,确定资产证券化目标,然后对拟证券化的知识产权标的进行清理评估,最后将其组成知识产权资产池;其次,组建特设载体, 实现真实出售;第三,完善交易结构,进行内部评级;第四,通过破产隔离、证券分级和金融担保进行信用增级;第五, 进行发行评级、安排证券发行;第六、发行证券, 向发起人支付购买价格;第七, 实施资产管理,建立投资者应收积累金;最后,按期还本付息,对聘用机构付费。

(三)知识产权信托融资的保障——知识产权保险。随着知识产权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张,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数量逐年增多。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费用非常昂贵,通常情况下,在美国进行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所支付的诉讼费用和律师费至少要有30~50万美元,有的高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不仅对权利人因知识产权可获得的期待利益带来影响,而且对知识产权信托融资方式带来风险,知识产权保险正是顺应市场上这种对于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予以分散的需求而产生。

知识产权保险在西方国家较早地得到运用,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特别在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的知识产权侵权案愈演愈烈,为了分担知识产权侵权人的风险,开始有人在当时的保险种类中寻求对专利侵权诉讼的被告提供保障,也就是通过对既有保单条款的解释,将专利侵权诉讼纳入保险事故的范畴。但是因为当时既存的保险种类毕竟不是针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为基础设计的,所以在实务应用上有歪曲保险合同条文文意之嫌,故被美国法院一一驳回这种曲解文意的法律应用。随着当时知识产权实施和保护的加强,美国法院通过司法判例首次使保险公司介入到知识产权保险范畴。现有的商业综合责任险(Commercial General Liability Insurance)要求在专利案件中被保险人进行辩护和对其加以赔偿,典型的判例是在美国保险法领域最有影响的州法院之一的加利福尼亚法院于1988年在 Aetna Casualty & Surety Co. V. Water cloud Bed Co. 一案中将 CGL 保单项下的“广告侵害”险种解释为可以承保专利侵权的案件。 于是才修改了 CGL 保险以缩小其承保范围,从而开发出专门提供具体知识产权保险范围的险种。正是后来的这些保险将无形的知识产权视为受到风险威胁的重要财产,使知识产权权利人能够在保险市场占有一份固定的市场份额。此后,美国保险界顺应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而推出的新险种--知识产权保险,满足了争议双方当事人的需要,权利人因侵犯知识产权的诉讼费可得到保障,因应诉被控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辩护费也可获得承保。而众多保险公司却因此看到知识产权保险亦有市场所在,就开始针对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发展新型的保险合同。知识产权保险的出现满足了争议双方当事人的需要,一方面权利所有人在知识产权遭侵犯后,利用法律使损失得到补偿、权利得到复原的费用可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因应诉被控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发生的辩护费用也可获得承保。无论是伸张权利还是防卫辩护,此时都获得了一个可靠的途径来妥善处理知识产权侵权纠纷。

从目的来看,目前知识产权保险主要为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承保。不仅填补权利人的诉讼费用,而且填补侵权人应诉的抗辩费用以及向权利人支付的损害赔偿金。而保险制度上的“填补损害”(Indemnity),不仅具有填补被保险人的财产或利益受积极损失的含义,而且具有填补被保险人因为承担赔偿责任而受消极损失的意义。知识产权保险(Intellectual Property Insurance)一般认为是以被保险人依法应当对第三方承担的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责任为标的,以填补被保险人对第三方承担赔偿责任所受损失为目的,以及以被保险人依法对侵权人提讼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为标的,以填补被保险人支付诉讼费用所受损失为目的的综合险。

参考文献

[1]陈禹,谢康.知识经济的测度理论与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陈则孚.知识资本:理论、运行与知识产业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李建伟.知识产权证券化: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J].知识产权,2006,(1):20-25。

第2篇:急救自救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激励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手段,因此,如何运用激励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也就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现以某企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一、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该企业地处四川省某二级城市,为2005年新创办企业,创办前期,经营状况良好,吸引了大批知识性、技能性人才,但随着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人才不断流失,员工内部矛盾突出。根据笔者对十位普通员工的不记名调查显示,有3位员工对工作“极不满意”,5位员工“不满意”,只有2位员工“基本满意”。其满意的是工作前景和薪金待遇,不满意的是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笔者在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研究之后,现将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的主要问题归结如下:

(一)薪金标准不公开透明,薪酬制度不合理

由于高管、技术人才、销售人员、普通员工之间收入水平存在差异,再加上企业本身的薪酬制度并不完善,为了隐瞒这些问题,防止企业员工之间互相攀比,降低员工不满程度,企业明令薪金标准不予公开,禁令员工之间互相打探工资水平。此举在短时间能够缓解矛盾,但长此以往,反而造成员工之间互相猜忌,质疑公司的薪酬体系是否合理,对企业和高收入员工存在不满情绪。

(二)员工日常管理恪守成规,缺乏激励手段

企业执行严格苛刻的员工日常管理制度:按时上下班打卡,办公室不准吃零食,不准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办公室物品摆放有一套严格的规定等,并且由一位人力资源专员专门负责督促检查员工日常工作行为,一旦发现违规便拍照作为证据,并且罚款。但同时,这种检查罚款却不针对企业高管,即使高管违反日常员工管理制度,人力资源专员也只是视而不见。这种苛刻却又有失公平的日常管理,造成企业员工敢怒不敢言,工作中小心翼翼,畏首畏脚,情绪受到极大压抑。此外,对员工的日常管理有惩无奖,缺乏正面的激励手段。因而,员工怨声载道,不断有人离开企业另谋高就。

(三)缺乏科学统一的人员晋升机制

每次提拔员工进入管理层时,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是凭借裙带关系上位,有的是高管直接提拔自己信任和喜爱的员工,只有少数是通过面向社会招聘或是企业内部员工考试选拔产生。此外,每次人员晋升从不征求员工意见,更谈不上民主选举,都是由高层管理人员决定方式方法和人员名单。因此,真正的人才有可能缺少机遇而得不到赏识提拔,而且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也受到极大的打击。就连受到提拔的中层管理人员,也要想法设法向高管阿谀谄媚,甚至结为干亲,以建立裙带关系巩固自己的地位。

(四)不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发展

企业只重视自己的生产效益和利润最大化,不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发展。不允许员工脱产学习进修,不关心员工的学历提高和职称晋升问题。其实该企业在创建之处,因为其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批人才加盟,但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善,导致人才不断流失,而对员工培训与发展的不重视,使得该企业的高素质人才比例越来越低。

(五)缺乏对员工精神层面的关怀激励

企业在薪金待遇方面不错,但在精神层面缺乏对员工的关怀与激励。企业追求的是利润和效益,只要求员工工作,对员工工作之外的生活与事情漠不关心,更谈不上精神激励。再加上恪守成规的日常管理制度,使得员工对企业缺乏家的温暖,并且严重质疑企业的管理是否人性化。

二、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的原则

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该企业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人力资源激励应以人力资源特征为基础,运用适合的激励理论,才能最大效应地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和体现其价值。人力资源激励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能量处理过程,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目标一致性原则

目标设置一方面要围绕组织目标,另一方面又要结合个人目标。一方面要让员工为明确的组织目标而奋斗,另一方面又要让员工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目标。

(二)公平合理性原则

首先,要做到奖惩方式公平合理,奖励(正激励)和惩罚(负激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次,奖惩对象也要公平,不能是领导一个标准,员工一个标准,有所偏袒;再次,激励措施合理,激励程度适度。

(三)差别激励性原则

每个个体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社会阅历等。影响个体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如工作性质、人际关系、领导行为、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等,因此激励应根据员工个体差异、工作性质差异、环境差异、时间差异等,体现差别性原则。

(四)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都是人力资源激励的有效手段。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单纯的物质激励会增加企业经济成本,甚至造成边际效应递减;单纯的精神激励无法发挥长久有效的激励作用。物质与精神两种激励手段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同时,根据企业、员工、环境等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应该说,在现代企业中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手段,精神激励是辅助手段,不过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精神激励对需求级别高的员工而言更起作用。

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改进的思考与建议

针对该企业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人力资源激励应坚持的四条原则,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

1.薪酬分配公平合理。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付出与获取的比例合理公平,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很大,尤其是内部薪酬的分配公平性非常重要。

2.薪资制度透明化。薪资制度不应该是企业避讳、保密的内容,只有透明化,才能避免员工猜疑,并激发员工的上进心和进取意识,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

3.将薪酬与绩效评估结果挂钩。避免不劳而获,体现多劳多得,运用积分制、末位淘汰制等方式方法进行绩效考核评估,刺激员工为高绩效而努力。

4.在薪酬构成上增强激励性因素。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薪酬可以分为两类:工资、岗位津贴、一般利项目等保健性因素;奖金、分红等激励性因素。如果保健性因素达不到员工期望,会出现员工缺乏安全感、士气下降、人员流失等现象。如果保健性因素已达到员工期望值,虽能稳定和吸引员工,但也只能发挥保健性作用,难以起到激励效果,真正能调动员工工作热情的,是激励性因素。该企业属于新兴的发展中企业,可以采用稳定的薪酬模式,即在薪酬体系中完善保障保健性因素的前提下,适量增加激励性因素。

(二)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注重文化塑造人的功效,根据企业和员工特点制定出新颖独特合理的企业文化,并把企业文化融入到每个员工的价值观中,员工才会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大家庭,把企业的未来看做自己的未来,文化管理比苛刻的制度性管理更行之有效。当然,这并不是说管理制度就不再有用,制度是一种硬性条文,但只要是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做到精确、公平,长期坚持执行,同样会得到广大员工的拥护支持。另外,要把正负激励作为贯彻制度的有效辅助手段,并与考核制度结合起来。

(三)加强软环境建设,采用柔性管理

加强软环境建设即注重人情味和感情投入,管理者要注重与员工的情感交流,给予员工家庭式的情感抚慰。当然,上述的企业文化创建也是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员工要求获得尊重的需求非常强烈,管理者应注重人性化管理,加强人际沟通,经常深入基层,使企业成为―个温暖、亲情的大家庭,而不是一个制度森严、气氛紧张的等级化团体,这样,员工才会有归属感,有亲切感,在企业的工作中得到心理满足和实现价值。

根据前面分析的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不难看出,该企业采用的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用制度约束管理员工,根据该企业目前的状况,应改为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不再依靠外力,如发号施令或者强硬制度,而是依靠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人性解放,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鼓励重于批评,开放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管理者着重提高员工的主动精神和自我约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员工也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开拓优良业绩,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力量资源。

(四)结合企业自身状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制度

1.公平合理的人员晋升制度。人员晋升、干部选拔要采用一个杠杆,原则上应采用公正公开的考试形式面向企业员工进行考核选拔,特殊情况下可以面向社会招聘,但必须民主、公平、公开。坚决杜绝裙带关系和拉帮结派。

第3篇:急救自救的知识范文

患有近视的那位也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于是,两人便鼓起勇气,奋力向小船游去。

游着游着,视力好的那位便停了下来,因为他看清了,那不是一艘小船,而是一截枯朽的木头。

但患有近视的人却并不知道那是一截木头,他还在奋力向前游着。当他终于游到目的地,并发现那竟然是一截枯朽的木头时,他已离岸不远了。

视力好的那位就这样在水里丧失了生命,而患有近视的那位却获得了新生。

有两个患有癌症的病人。一个人耳朵灵便,从医生的谈话中听到他们只能活三个月时间了。另一个人的耳朵有些背,别说偷听医生的谈话,就是你跟他直接说,他还听不大清。奇怪的是,他不但活过了三个月,到现在已是两年过去了,他还好好地活着。

在美国,有两家同样大小的公司,它们的总裁一个叫罗伯特,一个叫史蒂夫。罗伯特是一位精于算计的人,凡事都比别人看得长远。因为他早就预测到了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所以他决定将公司解散,还能给自己和员工们留一些生活费,不然到时肯定会负债累累。因为他分析到,在2008年,美国有30%的公司要倒闭,像他现在这样的小公司,肯定在那30%之中。

史蒂夫不但不是一个善于算计的人,甚至还给人一种愚笨的感觉。他憨憨地认为,未来永远是无法预测的,就算你将世界上最完美的计划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会相信,因为未来还没有真正到来。

他觉得自己的公司只要能够生存一天,他就一定要让它支撑下去。结果,他的公司竟然奇迹般地度过了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最终,会算计的人将公司解散了,而不会算计的人,却将公司比以前办得更红火了。

第4篇:急救自救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分析师 推荐报告 评级变动 投资价值

一、引言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近些年来的发展完善和投资咨询规范制度的建立,证券分析师正日益成为证券市场重要的影响力量。证券分析师的推荐报告,对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投资者影响很大,分析师的评级变动往往意味着产生了新的信息。分析师的推荐评级变动对投资者是否有投资价值,投资者又应怎样有效对待分析师的评级报告及其评级变动?先前的国内学者一般都是在有较高知名度和广泛影响的证券媒体上选择有代表性的投资建议作为样本,而且大部分是针对分析师所推荐的股票进行投资价值的研究,关于分析师推荐评级变动的投资价值的研究比较少。目前,得益于数据系统的完善,在新的制度背景和历史环境下,对证券分析师推荐评级变动的投资价值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二、文献回顾

对分析师评级变动的研究始于1985年,Stickel运用事件研究方法发现当价值线公司改变评级时存在显著的公告效应,这意味着价值线公司具有未反映在价格中的信息。Barber等(2001)研究了如何根据证券分析师的推荐构建投资策略。他们发现,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买入那些评价最高的主流推荐股票并卖空那些评价最低的主流推荐股票,同时根据推荐变化进行投资组合头寸的日调整,将会得到大于4%的年度异常总收益。调整频率的降低或者对调整变化反应的延迟都会消除该收益,而且他们的交易策略会产生高交易成本,扣除成本后他们的投资策略收益并不能显著为正。Zoran Ivkovic和Narasimhan Jegadeesh(2004)研究了分析师的一个季度前的在相对盈余公告日盈余预测修订和推荐修订的信息含量,发现盈余公布前一周的盈余预测和推荐评级向上修订的信息含量快速增长,但对于向下修订并没有发现类似的增长。

林翔(2000)对中国证券咨询机构的预测作了分析,其目的在于检验作为信息中介的证券咨询机构是否具有私有信息。朱宝宪、王怡凯(2001)认为分析师对于短线投资建议的股票累计收益率能够超越大市,而对于中长期投资建议的股票累计收益率则几乎都低于大市。肖峻、王宇熹(2006)研究发现我国证券分析师的增加至买入评级调整的股票基本上在推荐后三个月内跑赢了大盘,也跑赢了同规模和同行业的股票;对从卖出评级中剔除的股票未来盈余增加的预期存在过度乐观主义,该项评级调整对投资者而言无太大意义;增加到买入和增加到卖出推荐方向上存在显著的推荐后股票价格漂移现象。李雪(2007)研究表明,分析师荐股评级报告具有显著的投资价值,但其评级结果具有时效性,短期显著,长期效应不明显。近些年来,随着股指期货、创业板、融资融券等改革举措不断推出,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革,分析师的推荐评级变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本文将基于完善的数据系统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三、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描述。本研究的交易数据来自于CSMAR数据库,2012年至2013年两年间证券分析师共评级报告78 033份,本文选取每周一标准化评级为买入和增持的评级报告,剔除重复值,即同一时间推荐同一股票的报告,再剔除公布当周停牌、涉及退市股票以及缺乏评级变动数据的报告,最终得到两组样本:买入评级样本组,共推荐 3 943只股票;增持评级样本组,共推荐5 283只股票。两组样本中均不含B股,最终得到的评级样本见表1。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是事件研究法,事件窗口取评级报告前12周至公布后12周,共25周。由于有些股票在这期间有停牌的情况,则向前或向后顺延。

1.超额收益率AR的确定。

(1)规模调整模型(Size-Adjusted Model)。公司规模调整收益的目的主要在于控制小公司效应(Banz,Reimganum,1981)。规模调整模型认为,股票i在第t周的超额收益率:

ARi,tsize=Ri,t-Rsize

其中,ARi,tsize表示股票i在第t周的超额收益率;Ri,t表示股票i在第t周的实际收益率;Rsize表示按公司规模将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十等分组,股票i所属组第t周的等权平均收益率。t= -12,-11,…,-1,0,1,…,12。

(2)行业调整模型(Industry-Adjusted Model)。行业调整模型的计算方法如下:先计算出每一只推荐股票和所有相同行业股票在第t周的公司规模调整收益,再用推荐股票的公司规模调整收益减去所有相同行业股票的平均公司规模调整收益。即

ARindustryi,t= ARi,tsize-1/m ARi,tsize

其中,m等于推荐股票所处行业的所有股票数目。事件窗口和样本同上。

(3)市场调整模型(Market-Adjusted Model)。市场即指整个A股市场,包括沪深主板和创业板。

ARmarketi,t=Ri,t-Rmarketi,t

其中,ARmarketi,t表示股票i在第t周的超额收益率;Ri,t 表示股票i在第t周的实际收益率;Rmarketi,t表示A股市场所有个股第t周的等权平均收益率。事件窗口和样本同上。

2.组合超额收益率PAR和累计超额收益率CAR。以每周一标准化评级和评级变动均相同的股票为一组合。组合的超额收益率等于组合内所有股票的等权平均超额收益率。即

PARj,t=1/n■ARi,t

CARj(T)=■PARj,t

其中,n是组合内的股票数目,j表示第j个组合,T=-12,-11,…,-1,0,1,…,12。

3.平均超额收益率AAR和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ACAR。

AARt=1/k PARj,t

CARt=1/k CARj(T)

其中,K代表每个标准化评级―评级变动下的组合数目。

4.AAR、ACAR的显著性检验。本文假设超额收益率是从均值为0的分布中抽取的,这意味着评级报告对被推荐股票的价格没有系统性的影响。假定超额收益率是独立同分布的,平均超额收益率AAR、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ACAR的显著性可用单变量T-TEST来检验。统计量为:

T1= AARt/(σPAR■/■)

T2= ACRt/(σCAR■■(T)/■)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规模调整模型计算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如表下页2所示,而行业或市场调整模型计算的结果与之类似,因篇幅有限,不再赘述。各组样本在推荐当周均有显著的超额收益,买入和增持样本组中评级上调的样本在推荐当周经三种模型计算的超额收益为3.84%、3.76%、3.93%和3.36%、3.24%、3.31%,明显高于其他评级变动的样本,首次评级的样本对应的当周超额收益率为2.04%、1.91%、2.08%和1.50%、1.41%、1.51%,评级维持的样本对应的当周超额收益率为1.33%、1.26%、1.39%和0.78%、0.77%、0.81%,增持样本组中评级下调的样本当周超额收益率为-1.48%、-1.27%、-1.46%。

买入和增持评级样本组中首次评级的样本在推荐后第12周经三种模型计算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为12.55%、11.05%、14.14%和8.13%、7.10%、8.71%,明显高于其他评级变动的样本,评级上调的样本对应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为8.35%、7.84、9.61%和5.85%、5.21%、7.50%,评级维持的样本对应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为3.85%、3.14%、5.43%和3.27%、2.49%、4.71%,增持样本组中评级下调的样本推荐后第12周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为-7.88%、-6.87%、-6.16%。

评级上调和评级维持的样本在推荐公布前和推荐当周均存在显著的超额收益,但评级公布后并不存在显著的超额收益,首次评级的样本在推荐公布前、推荐当周和推荐周之后都存在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评级下调的样本在推荐公布前、推荐当周和推荐周之后都存在显著为负的超额收益。买入和增持样本组中首次评级的样本从推荐后的第1周开始累计,推荐后第12周经三种模型计算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为3.02%、2.44%、3.81%和2.19%、1.63%、2.38%。增持样本组中评级下调的样本从推荐后的第1周开始累计,推荐后第12周经三种模型计算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为-4.07%、-3.34%、-3.52%。

买入和增持评级样本组规模调整模型计算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分别见下页图1和图2。行业和市场调整模型计算出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图类似。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一,评级上调或维持的报告在推荐之前和推荐当周有显著的超额收益率,其中评级上调的买入报告当周的超额收益3.8%,评级上调的增持报告当周的超额收益3.3%,评级维持的买入报告当周的超额收益1.33%,评级维持的增持报告当周的超额收益只有0.79%,大量评级维持的报告因为自身的低超额收益而降低了分析师推荐报告的整体投资价值。

第二,首次评级的买入或增持报告,在推荐公布前、推荐当周及之后均存在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其中首次评级的买入报告在推荐当周的超额收益为2%,推荐后第12周的累计超额收益达到12%,从推荐后的第1周开始累计,有约3%的超额收益;首次评级的增持报告在推荐当周的超额收益为1.5%,推荐后第12周的累计超额收益达到约8%,从推荐后的第1周开始累计,有约2%的超额收益。

第三,评级下调的增持报告,在推荐公布前、推荐当周及之后均存在显著为负的超额收益,在推荐当周的超额收益为-1.4%,推荐后第12周的累计超额收益达到-7%,从推荐后的第1周开始累计,超额收益为-3.6%。

根据上述结论,投资者可重点关注首次评级的买入或增持报告以及评级下调的报告,首次评级和评级下调的报告均存在显著的推荐后价格漂移现象,这种现象类似于因信息没有充分反映到股价导致的盈利公告后价格漂移现象。投资据此及时买进或卖出,预计未来能够获得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或者避免股价下跌带来的损失。评级上调的报告具有一定的短线投资价值,但是并不存在价格漂移,推荐周之后不存在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同时,以上超额收益率是以一定组合计算的,投资者要注意组合内部存在分化的风险。J

参考文献:

1.Stickel, Scott E.The Effect of Value Line Investment Survey Rank Changes on Common Stock Pric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5,(14):121-144.

2.Brad Barber,Reuven Lehavy,Maureen Mcnichols and Brett Trueman. Can investors profit from the prophet? security analyst recommendations and stock returns[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1,(56):531-563.

3.Zoran Ivkovic,Narasimhan Jegadeesh.The timing and value of forecast and recommendation revision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4,(73):433-463.

4.林翔.对中国股票咨询机构预测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0,(2):56-65.

5.朱宝宪,王怡凯.对中国证券咨询机构预测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1,(1):51-57.

6.王宇熹,陈伟忠,肖峻.国外证券分析师理论研究综述[J].证券市场导报,2005,(7):32-37.

7.肖俊,王宇熹.我国证券分析师推荐评级调整价值的经验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6): 106-109.

8.李雪.中国证券市场分析师推荐投资价值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7,(11):72-74.

作者简介:

第5篇:急救自救的知识范文

城乡师资 动态均衡 激励 制度

一、研究缘起

城乡教师资源失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优质教师资源的不断流失,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这些年通过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领雁工程”,建立城镇教师支教、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制度等措施,提升农村教师素质、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已使浙江省城乡教育资源均衡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

但是,从2009年笔者参与调研的浙江城乡教师流动现状看,还是归结为以下特点:

1.单向流动。即农村流向城镇、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中小城镇流向城市、市县流向省会城市、普通学校流向重点学校等,而逆向流动几乎为零。

2.流动失控。主要表现为教师流动数量得不到控制,尤其是部分优秀教师往往自动离职,使教育主管部门措手不及。

3.骨干流失。外流教师绝大部分是省、市、县各级教坛新秀、名师、学科带头人等,而由于他们流动的不可逆性,这种流动对于流出学校与地区来说,其实是“流失”。

2009年9月,两个派的提案:《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切实加强农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被列为浙江省委会重点提案,由分管副省长亲自主持召开提案办理工作座谈会,提出了继续加强农村教师培训、通过实施绩效工资来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引导城市超编学校教师向农村流动、设立“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等等政策设想。

为了跟踪调查浙江边远山区或欠发达地区骨干教师流失程度,也为了检验浙江省政策的实效性,笔者再次走访了衢州地区六县(市)(江山市、常山县、龙游县、开化县、衢江区、柯城区)及两所重点中学――衢州一中和二中;丽水地区的景宁和遂昌两县。

二、浙江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流动的现状及思考

笔者走访的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包括普高、职高);衢州地区的骨干教师分类是以2007、2008两年的统计为依据的,骨干教师有三个层次:

1.省级骨干包括功勋教师、特级教师、教坛新秀3类;

2.市级骨干包括拔尖人才、名师、“115”第二、三层次人选、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6类;

3.县(区)级骨干包括拔尖人才、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4类。

景宁和遂昌同属于丽水地区,之所以分别列表,需要说明两点:

1.由于遂昌的骨干教师统计不完整,加上时间紧迫,最后只得到全体专任教师的统计数据;

2.景宁的骨干教师因为省、市级骨干人数较少,故把校级学科带头人等都列为骨干教师。

由于骨干教师的统计口径不一致,且许多地区并没有对骨干教师的数据专门统计,所以没办法统计流失的骨干教师占骨干教师总数之比,这是本文遗憾。但通过衢州地区和丽水地区的景宁县(注:该县是丽水地区对教师流动最关注的县,因此数据有代表性)相比,骨干教师市县内流动与流向外地的情况还是有明显的不同:衢州地区市县内流动相对频繁,占专任教师比例在1.5~2%之间,景宁在1%上下;而流向外地的数据刚好相反,衢州地区除了2006年为0.36%外,其余年份基本在0.3%以下,而景宁县在近几年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教师流动的规定,使流动教师数量大幅减少(遂昌县专任教师的流动也呈现这个趋势),2010年降低到接近衢州地区的最高值3.5%,之前的2006为1.15%,2007高达2.31%,是衢州地区的数倍。城乡师资动态均衡建立在教师流动的基础上,所以,教师适当的流动有利于师资力量配置的均衡,因此,“市(县)内流动”是值得鼓励的,《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了“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在县域内合理有序流动机制”的任务。何况这些年市县内的流动越来越趋向于学校间的流动。以常山县为例,这些年骨干教师市县内的流动数变化不大,一般在10多人,但仍然“流入”学校的比例在递增:据了解,近五年教师在市县内学校间流动比例由2006年占流动教师总数的30.77%提高到2010年的58.33%,在2009年曾达到83.3%(流动的6位教师中,只有一位流入其他部门)。

因此,可以这么说,相比衢州地区,丽水地区的教师市(县)内的流动不足,或者说,衢州地区教师流动的方向较为合理。

还以常山县为例,五年间“流失”(即流往外地)的22位骨干教师中,只有一位考上公务员,其余也仍然留在教育系统。因此,让单向流动趋向双向流动是变“流失”为“流动”的关键。

再调查显示,浙江这些年的措施收效很大。以遂昌县为例,专任老师流往外地的比例逐年下降的幅度很大。

教师“流失”(流出市县)的比例虽有反复,但总体下降明显, 2010年几乎只是2006年的1/3左右(0.56%)。以亚太人力资源协会有关员工流失率以8%~18%为合适范围看,遂昌教师这样的“流失率”实在不必过虑。

只是,笔者担心,这样的稳定能否长久?或者合理?来自某欠发达县的名师孙老师(现为杭州某中学副校长),在谈到由山区走出来的根本原因时说,她的孩子从小患哮喘,家乡限于医疗条件怎么也治不好,到杭州的儿童医院看了几次有了好转,于是她克服重重困难、不惜夫妻两地分居(两夫妻都是当地骨干教师,县里只同意调一个),只身调到了杭州!孩子的哮喘终于治好了。她说,为了孩子的健康,她别无选择。

为此,笔者访谈了衢州地区九个农村学校有关教师,并选择向往城镇学校的原因(至少选两项,可以多选):①更丰厚的待遇;②更多的提升机会;③更方便的交通;④更理想的生活环境; ⑤子女读更好的学校; ⑥更多的学习机会; ⑦更好的工作氛围; ⑧更好的名声; ⑨ 其他。结果100%的老师选择的选项中都有“①更丰厚的待遇”,另有90%以上的老师选了“ ⑤子女读更好的学校”,不多的老师选择“更多的提升机会”,另外选项则“无人问津”。这个访谈结果值得深思:如何正视农村教师的诉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把人们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排序为: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认为只有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满足到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求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农村教师最在意的其实还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自己的、孩子的。如果这些基本的需求不能完全满足,“自身提高机会”、乃至“更好的名声”等“尊重需求”或“自我实现需求”,是不能起到激励作用的。那么,目前针对农村教师的“工程”或“奖励”,最终能否阻止他们外调的脚步,就值得怀疑了。

它提醒我们:必须正视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优质师资流失的现实根源,建立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基础上的动态均衡制度十分必要。

三、城乡师资动态均衡的制度设计的思路

(一)制度设计的前提是均衡与可行性

农村教师的稳定如果建立在限制教师流动的基础上,这样的制度首先牺牲了土生土长的农村教师(大众)的利益,有引发社会对立之嫌;其次,也将阻止城市优质师资或有志于增强农村师资力量的优秀毕业生(精英)赴农村执教的脚步(因为只要成为农村教师就必须稳定在农村),又会导致停滞。因此,诱导教师合理流动,实现城乡师资动态均衡,正是“精英”与“大众”利益均衡的政策要求。

同时,城乡师资的均衡制度设计,还必须考虑其可行性。即应该把目前的政策与可行的替代政策相比较,而不能以现实中根本不可行的理想目标作为反对目前政策的理由。张维迎(2006)以讨论收入分配为例,设想社会由两个居民组成,考虑A、B、C三种状态:在A状态下,每人各得100;在B状态下,第一个人得120,第二个人得180;在C状态下,每人各得150。再进一步设想现在处于状态B。那么,如果这三种状态都是可行的,社会最优的安排应该是状态C;但是,如果状态C不可行,我们就不能用状态C批评状态B。如果不考虑可行的选择,非要两个人收入均等,我们只能走向状态A,两个人都受到损害。

城乡师资均衡制度的设计是为了社会进步,所以既不能不顾及农村教师的利益诉求,也不能过分强调城镇教师的奉献与支援,而应基于目前的“B状态”,在“做大蛋糕”的前提下,再通过政策的倾斜,向“C状态”的均衡努力。

(二)不同群体教师必须有不同的措施

马斯洛的理论告诉我们,只有符合对象需求的激励才起作用,而不同对象的需求是可以分层级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激励政策也要有层次性或递进性。而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 (Two Factors Theory)又告诉我们,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前者是基于平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以消除不满)因而对员工有“保健”作用的因素,后者则是基于公平(分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使人满意)因而对员工有“激励”作用的因素。保健因素又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城乡教育环境的基本趋同建设。

1.提高收入,以足够的力度留住农村优秀教师

这里可以借鉴农民企业家鲁冠球的做法。早年的鲁冠球已深深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的深刻道理,同时也更深刻了解农民的苦、穷,于是,他“留住人才”与争夺人才最有效的策略就是物质激励!上个世纪80年代,求贤若渴的鲁冠球宣布:以优厚的待遇从全国各地商调工程师和技术员;愿付出一定的“培养费”,向各大专院校争取分配大学生。同时他又在本厂、本乡、本市(县)甚至越出市(县)界招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进厂,送厂内职工进高等院校代培。他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多方招收、培养了一大批大学生。同时,他又向专家、教授发出聘书,组织一个厂外的专家顾问团,定期请到厂里向他们咨询请教。他说:对大学生、工程技术人员就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到他们厂工作的技术人员在物质待遇上真算得上是“一流”的,其工资都在原基础上向上加两级,奖金少的几百元,高的上千元以上,厂里把这些人的户口都落在县城。这个策略一直延续至今:“奋斗十年加个零”这个企业日创利润目标永远与员工的最高年收入挂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精英们打造他的“常青树”。

如果农村能以鲁冠球这样的魄力去“抢夺”优质师资,何愁流失?从可行性出发,目前提高农村教师收入的途径至少有两个方面:

(1)增加教育投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终于将“老生常谈”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设立在2012年实现,以这些年的投入缺口而言,这意味着国家将增加2000亿元上下的投入。

那么,2000亿元又意味着什么?据教育部统计,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760万左右(其中小学教师479万,初中教师285万),国家如果给这些教师每人每月增加津贴1000元,每年大概需要增加900亿财政支出。据调查,目前教师工资由基本工资、地方津贴和学校补贴三部分组成,基本工资这一块已经实现了城乡同级同等标准,但是地方津贴和学校补贴的差距很大。由于中小学校工资外福利待遇主要是单位自筹资金发放,如果当地财政不予安排就没有其他来源,所以有很多农村学校除财政发放工资外没有任何福利。以衢州地区常山县为例,每年教师工资外福利城镇初中7900元,农村初中2500元,城镇小学2600元,农村小学1100元;丽水市各县(市、区)农村教师人均福利每月不足200元。因此,给农村教师每月增加1000元的津贴,将起多大的激励作用!而这是国家财政向农村稍作倾斜就完全能做到的。

(2)设立农村教师社会保障公积金

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保障水平,可以每月由农村教师本人拿出工资收入的一部分,政府按照一比一比例配套,存入本人社会保障公积金帐户,随着在农村工作年数增加,缴纳比例逐步提高,到教师生病、离开农村或退休时一次性提取。

农村教师的津贴是对农村教师的即时奖励,而教师社会保障公积金是对农村教师的未来承诺,更具有某种期权的性质。

2.提倡“名师”、“名校”城乡对接,改善农村教育环境

“名师效应”可以起到改善和提升农村教育环境“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笔者家乡的衙前中学原先在远离县城的偏僻小镇衙前,上世纪60~70年代,有个从杭一中(现在的杭州高级中学)下放的叫咸信的“犯错误”老师,历史教得出神入化,衙前中学由此名声鹊起。笔者就是县中毕业高考落榜后去衙前由理科转文科复习一年后,报考了历史专业。咸老师之名师效应实在不亚于今天的明星效应!

建议实施“移动的名师工程”。这项工程应包括:①“名师支教”:城乡中小学结对、也可与大学结对,城镇名师定期下乡授课;②“名师督导”:支教的名师同时还应是学校的督导,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当地教学质量;③“培养名师”:名师言传身教、并结合“素质提升工程”、“领雁工程”等,进一步提升农村现有骨干教师业务水平,培养新一代名师。“名师工程”宜首先在相对中心学校实施,进而在“次中心学校”开展,如此不断“移动”“名师工程”、辐射“名师效应”,提升与改善农村教育环境,留住名师,吸引名师,并不断激励骨干教师成长,促进城乡师资的基本均衡。

(三)城乡教师流动制度还必须有必要的约束性措施

国外解决偏远、贫困地区教师缺乏问题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做法,如日本有教师“定期流动制”,并专门制订了提高偏远贫困地区教师待遇的配套措施,如今,日本的教育资源均衡化程度已相当高;韩国有教师“互换制度”,以避免出现大城市教师过剩而边远地区师资匮乏的现象,也专门颁布了《岛屿、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给岛屿、偏僻地区的教员以各种政策倾斜,因此,韩国教师非常认同城乡教师互调制度。因此,中国也有专家提出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的思想。笔者认为有必要探讨实施教师定期流动或互换的可操作性与可持续发展。该制度必须有健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在农村教育事业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可以给予轮换到城镇学校工作的机会;尤其对于渴望成才的青年教师,除了物质激励,更应给予保研、考公务员加分、保送出国等方面的激励,为他们提供实现理想的良好平台,且学成后可自主选择去向,在农村教师待遇充分提高的前提下,这种自主选择是必须的,也更能吸引优秀人士投身农村教育。

城镇教师如果晋升职称、申报名师等,必须有在农村从教或支教经历,这必须成为一个约束性的条件,使“城乡教师必须轮换”不仅仅是政府的倡导,更成为每位中小学教师的自觉行为。

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做到既有稳定农村教师的政策倾斜,又有轮换与流动的城乡教师互调制度,那么,城乡师资水平共同提高的动态均衡的实现可能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1]付景涛,李明.政府合法性的社会群体结构及其合作博弈――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J].经济学研究,2009,(01).

[2]张维迎.理性思考中国改革[J].财经界,2006,(06).

[3]费菊瑛.改善义务教育投融资体制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2).

第6篇:急救自救的知识范文

>> 基于服务的电子商务价值链研究 基于价值链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 电子商务模式中的虚拟价值链构建 基于虚拟价值链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基于价值链的B2C2C电子商务模式探讨 虚拟价值链下协同电子商务成本管理研究 移动电子商务价值链竞合策略研究 价值链视角下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价值链视角下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研究 电子商务中的虚拟价值链分析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B2C电子商务企业价值链优化 基于云计算的B2C电子商务企业价值链体系重构 B2B电子商务企业价值链研究 福建省移动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研究探索 基于价值链的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模式研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旅游价值链重构 关于电子商务与价值链的和谐发展问题初探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模式构建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Chesbrough H,Rosenbloom R S.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11):529-555.

[3]Linder J C,Cantrell S.Changing Business Model:Surveying the Landscape.Institute for Strategic Change,Accenture,2000.

[4]马晓苗.基于价值链的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2005.

[5]阿莫・哈特曼,约翰西・弗尼斯,约翰・卡多.网络就绪:电子商务时代的成功战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6]Raport J,Svikola J.Exploiting the Virtual Value Chai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11-12):75-85.

[7]许仲彦,孙锐.论虚拟价值链驱动下的协同电子商务模式[J].商业研究,2004,(012):168-170.

[8]Jeffrey F R,John J S.Exploiting the Virtual Value China.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11:75-85.

[9]赵卫东,黄丽华.电子商务模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第7篇:急救自救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资源枯竭;社会稳定;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074-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36 [本刊网址]http:∥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枯竭常陷入“煤竭城衰”、“矿竭城衰”的困境,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突出问题。2008年、2009年和2011年,我国分三批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其中H省有三市,即J市、P市和L市。此外,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中H省有7个市、7个县级市和一个县。资源型城市发展迫切需要建立长效发展机制,避免进入资源枯竭的困境。通常情况下,资源未枯竭时,城市经济兴盛,社会比较稳定;资源枯竭时,城市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社会不稳定问题突出。毫无疑问,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稳定问题已成为摆在这些地方政府面前的重要现实问题,围绕这一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研究意义和现状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稳定问题,不仅影响到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事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全国稳定大局。如今很多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衰退,社会潜在矛盾突出,潜伏着较大的经济与社会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连锁效应,影响改革进程和全局稳定。

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来看,围绕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稳定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收入分配与社会稳定问题。美国学者阿瑟・刘易斯指出,收入分配的变化是最容易诱发嫉妒心理和混乱动荡的方面,收入分配不平等可能引发社会冲突,影响社会稳定。高国顺提出,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会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普遍认同感,造成社会排斥、社会歧视,并可能导致社会分裂。

(二)社会保障与社会稳定问题。穆怀中指出,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吴要武等调查发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贫困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保障不足和过度保障问题相当严重,严重影响着城市的社会稳定。

(三)社会分层与社会稳定问题。社会分层研究可以揭示社会流动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李强认为,社会分层导致了贫富的两极分化,财富的过度集中,不利于社会稳定;但也有正面影响,它加强了社会流动,促进了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发展,增加了保障社会稳定的因素。

(四)社会心理与社会稳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社会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关系着城市社会的稳定。唐钧把社会心理作为与客观指标相对应的主观指标,提出应重视与社会稳定相关的社会心理的折射作用。

(五)社会组织与社会稳定问题。社会组织建设在社会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少学者在探讨消除社会排斥时,提出重建社区。普特南从增强社会凝聚力的角度提倡进行社区建设。王春光提出社区是调节和维持社会秩序的最基层社会单位。

综合来看,这些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研究空间:其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稳定的有效解决关键是要靠制度建设,因此从制度层面来探讨它的内在稳定机制尤为重要;其二,既有研究大多着眼于宏观的中国整体社会,揭示出其共性的一面。但实际上,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异性,使得不同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稳定也有其特殊性的一面。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稳定的特殊性

社会稳定,既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稳定具有综合性,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中,必须总揽全局,充分认识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正常、人心安定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善于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稳定问题。

影响一般城市的社会稳定因素不外乎是经济、民生、就业、社会保障等,而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对社会稳定影响较大。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殊性

资源枯竭型城市又称“资源衰退型城市”,是指矿产等自然资源开发进入衰退甚至枯竭过程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资源依赖性较强,随着资源的不断枯竭,城市的经济社会状况急剧恶化甚至发展停滞,下岗失业率居高不下,给社会管理带来较大的挑战,尤其是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经济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潜在社会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影响城市社会稳定。

以H省3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J市的煤炭资源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源与基础,但随着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煤炭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与之相配套产业链上的大批企业也陷入濒临破产的困境,面临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P市和L市也是如此,以石油、贵金属为主要矿产资源,但在资源逐步开发、濒临枯竭之时,转型问题和企业员工安置问题也同样摆在面前。

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面临着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需保持社会稳定的双重难题。一方面,资源枯竭导致资源产业衰退,资源产业的相关配套产业都深受影响,进而给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波动,必须进行产业转型,但这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另一方面,资源枯竭型城市因资源枯竭和产业衰退导致失业人口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贫富差距悬殊、社会保障需求大、社会组织缺失、社会心理失衡等问题日益暴露,城市社会管理面临着维护稳定的难题。

(二)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稳定的因素

第一,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秩序存在安全隐患。资源枯竭型城市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工人的再就业问题突出,但这些失业者往往因为就业机会与就业需求和意愿存在较大偏差难以就业。因此,大量的失业工人由于满足不了生活的需求,居住在生活环境恶劣、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的原矿区,与原先生活形成对比,贫富悬殊、落差较大,造成上访、民事纠纷、刑事案件不断,社会治安秩序存在严重隐患。

第二,社会保障需求大。产业调整转型后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也较多,资源枯竭型企业和地方政府社会保障的负担沉重,社会保障需求缺口较大。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缓解和解决失业、收入等方面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社会组织缺失,公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有限。资源枯竭型企业在改制之前,职工的社会活动、表达利益诉求都能在单位中得到满足,但在改制后,大量人员游离于单位之外,从“单位人”转为“社会人”,与政府的沟通渠道不畅通导致利益表达受阻,从而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第四,社会心理失衡,危及社会稳定。资源型城市的社会心理一般是员工具有对企业的特殊文化认同感,自我肯定意识较强;但是在资源枯竭后,“心理失落感”异常强烈,如果处理不当,个体心理演化成群体心理,极易受到刺激而引发,危及社会稳定。

三、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的稳定机制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稳定受资源枯竭与体制转轨的双重冲击,内在稳定机制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如何发挥稳定机制的功能,是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稳定的根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稳定机制,包含六大子系统:资源补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分层、社会组织和社会心理。

(一)合理的资源补偿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稳定的基础。资源枯竭型城市普遍存在因资源枯竭而经济衰退导致产业转型的,同时又面临维护社会稳定的双重难题。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要想避免这种难题,首先应该在资源尚未枯竭前建立资源补偿基金,做好资源枯竭的预防措施,在资源枯竭时,运用资源补偿基金才能够保证平稳有序地度过转型期。

(二)合理的收入与分配机制可防止社会贫富差距过于悬殊,有利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稳定。贫富差距是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资源枯竭,城市面临转型,企业职工面临失业、再就业,城市虽然致力于通过产业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并非总是能有效解决一些失业问题,甚至可能增加失业率和就业的难度。

(三)合理的社会保障机制对社会稳定具有基础性的调节作用。社会保证资金的使用一般是经济繁荣时支出少,经济萧条时支出多。但在资源枯竭时需要政府提供社保资金支出较多,就相应增加了社会保障负担。另外,一般资源枯竭型城市往往把有限的财力致力于产业转型,对下岗和失业者的社会保障势必造成影响,因此,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机制对于社会稳定有基础性的调节作用。

(四)中产阶层的壮大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资源型城市一旦资源枯竭,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中产阶层,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来看,中产阶层(或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能否形成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高品质民主的前提条件。中产阶级的缺失,对社会的稳定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而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培育和壮大中产阶层,维护社会的稳定。

(五)良好的社会心理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一个社会稳定的状态是要有良好的价值观、社会信仰和心态。当然,社会生活发展的状况直接制约着大众的社会心理,而社会心理的价值取向对于社会稳定有直接制约关系,因此,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良好的社会心理导向,才能不因心理落差造成心理畸形,埋怨社会,恐吓社会,造成不良社会冲突和影响,危害社会稳定。

第8篇:急救自救的知识范文

彩色耳钉/Swarovski crystallizedTM新品未定价

白色鱼尾婚纱/Jessye's高级定制 新品未定价

(地址:静安区武定西路1288号海影大厦305室 电话:021-62252351)

特邀嘉宾

沈雯菁

职业:婚纱设计师

年龄:26周岁

计划今年的年底结婚

计划婚礼中的预算是10万元左右

Q&A

Q 你心目中的婚礼,最喜欢的婚礼形式是怎样的?

A 我个人比较喜欢西式的婚礼形式。希望可以在教堂或者礼堂举行仪式,在下午的时候有一个在草坪上举行的招待小酒会,安排朋友一起拍照和聊天,晚上应该是为长辈亲友们准备的晚宴。

Q 你希望度1个怎样的蜜月?

A 我们打算去欧洲度蜜月,因为我们很喜欢意大利和奥地利这两个国家。

Q 你会如何选择自己的婚纱与戒指?

A 婚纱方面,因为我不够高挑,所以我会选择简洁款式或者小鱼尾的款式,不会选择大拖尾的婚纱。当然,我自己的婚纱会由自己亲自设计缝制。

戒指方面,简单的结婚对戒就很好啊。我个人觉得将比较大的钻戒消费转为蜜月旅行更有意义吧(笑)。

Q 作为一个婚纱设计师,你有什么专业建议跟大家分享?

A 2010年的婚纱会比往年更加注重细节的处理,整体外形趋于简洁,局部少量的修饰,以简胜繁。以刺绣、珍珠水晶亮片、蕾丝等传统点缀手段作为装饰手法,只是不再使用层层堆砌和多种类拼盘的方法,而是采用其中的一到两种稍加点缀。

Q 你会在婚礼中换几身服装呢,希望自己婚礼中的礼服是怎样的?

A 婚礼中,我会准备5套服装。婚纱2套,西式礼服2套,中式礼服1套。西式礼服方面,我会选择1套中长款的作为下午小酒会时使用,晚宴会选择长款礼服,款式都是局部夸张的修身款式。

爱的特写镜头

在婚礼的华丽现实舞台剧中,女主角兼导演绝对是完美主义者。当来宾和生活的镜头推向自己的任何一个细节的时候,我们都希望能够呈现出无可挑剔的特写画面。每一个细节的美丽都是对情感交付的认真态度,把最美的自己交给爱情、交给他。

手包

闪烁水立方

手包往往被新娘所忽略,带着伴娘这位“移动包包”似乎才是理所当然。当手包被设计师的创意焕发出新的生命,那种美丽只要见过后就无法舍弃。

1. 亮片和镂空只能联想到一个词:人鱼公主。

亮片手包/Sergio Rossi 新品未定价

2. 满是水晶的包bling bling到无法忽视的极致。

水晶手包/Swarovski 新品未定价

3. 优美的款式环绕手腕,如同珠宝一般的手包闪耀。

水晶手包/Swarovski新品未定价

首饰

繁简相对论

首饰是提升整个装扮格调的首要细节。首饰和婚纱的搭配大致只要遵守你繁我简,你简我繁的原则,就会保证装扮效果不出差错。一套好的首饰虽然是配角,但重要性就在于,搭配得宜就能够把婚纱以及新娘最美的一面衬托得淋漓尽致。

复杂婚纱搭配

经典的环形或水滴耳环,简约又不会被忽略,是为复杂款婚纱点缀亮度的上选。

1. 环形镂空耳环/Follifollie 新品未定价

2. 水滴耳环/Follifollie 新品未定价

内衣

婚纱向内的延伸

对于新娘来说,内衣完全应该看作是婚纱向内的一种延伸,而不该是游离于婚纱搭配之外的。要穿出更亭亭玉立的身姿以及让新婚之夜更有情趣,内衣的选择也该和挑选婚纱一样认真而富有内外搭配感。

1. 轻柔薄纱设计清新淡雅,是内搭的好选择。

呼吸系列内衣/Wacoal新品未定价

2. 精致绣花铺满带着浓情蜜意的浪漫温柔。

惊艳系列内衣/Wacoal新品未定价

简单婚纱搭配

如同编织般的花朵流星首饰充满仙境梦幻情调,夸张的闪耀将视线牢牢锁定在新娘身上。

1. 多钻不对称设计项链/Arte 28000元

2. 多钻装饰耳环/Arte 5800元

婚鞋

建筑镂空主义

婚鞋的特殊意义和要求在于,第一要舒适,因为几乎需要站立一天,对于新娘的脚是个大考验。第二要足够美丽,因为好鞋寓意着通向美好的爱情之路。建筑的镂空设计被更多地运用到鞋子的设计中,和婚纱的蕾丝装饰呼应,充满巴洛克风格的华丽感。

1. 金珠编织搭配旗袍,充满复古美感。

红色高跟鞋/Carolinna Espinosa 1600元

2. 和金属色甲油搭配组合,无敌性感。

金色高跟鞋/Sergio Rossi新品未定价

3. 罗马鞋痕迹的浪花镂空,具有现代时尚度。

带钻高跟鞋/Sergio Rossi新品未定价

印象爱情

仿若一场人生盛典的纪录片,我们创造自己的“印象爱情”系列剧,每一个片段,每一则花絮都是全情投入、细心捕捉爱的特写。

现代简约派婚纱

突破传统意味,让婚纱富于现代时尚感,简洁的线条替代层叠蕾丝的简单刺绣,让婚礼更加神圣端庄。

1、2. 不用过多的蕾丝,不用很多刺绣,简约典雅的白色婚纱其实连纱也可以不使用。

简约婚纱/Agnes b. 新品未定价

3. 不用任何蕾丝,而是使用创新的结构来

突出短款婚纱的柔美,十分适合娇小女生。

白色头纱/Jessye's高级定制新品未定价

花朵项链/Swarovski4380元

白色短款婚纱/Jessye's高级定制新品未定价

白色长手套/Jessye's高级定制新品未定价

粉色晚装包/Swarovski3400元

白色高跟鞋/Jessye's高级定制新品未定价

灵感来自V&A博物馆的装饰对戒,将爱情诗句承诺篆刻亲吻爱人的手指纹路。

1. 皇家对戒/周生生 新品未定价

2. 爱与分享对戒/周生生 新品未定价

简约几何切割篆刻关于爱情的印记与爱的恒久。

3. 爱恒久系列对戒/六福珠宝 新品未定价

4. 爱恒久系列对戒/六福珠宝 新品未定价

柔粉玫瑰礼服

有色礼服是婚礼上“第二集”的出场服装,有别于洁白的婚纱,选择柔粉色高雅礼服,展现新娘纯洁之外如同玫瑰般的性感和优雅风格。

1. 闪亮发饰配合古典盘发,完全展现女性柔美。

装饰发箍/Alexandre Zouari Paris 新品未定价

2. 提高腰线,交叉肩带设计,凸显上身曲线。

高腰拖地礼服/ Armani Exchange1390元

3. 不对称风格拼接出跨界感的风情。

不对称小礼服/Ports1961新品未定价

4. 搭配同色系指甲油展现盈盈一握的高贵。

粉色蝴蝶结手包/ Ports1961新品未定价

记录瞬间的感动

纪实婚礼摄影是一种演绎,一场婚礼由不同的主角、配角,在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日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下演出。每个人是独立而真实的,每个表情是立体而生动的,人们的动作和面容达不到无瑕疵,然而作为不再重现的记录,却是无瑕疵的,能够穿越岁月,雕刻时光。

掌镜人出镜:

YUKI:“80后”的上海男生,拥有独特的审美以及对于色彩和光影深入的理解。入行2年已有200场婚礼纪实经历。专研国外纪实婚礼,抓拍能力极强,照片风格纪实自然!

作品相册:省略

型结婚时代的完美岁月

有人说婚礼是一种“凹造型”,其实蜜月更是秀造型的好时光。远离都市,美景、美食、华服、美饰,把一切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爱,装进自己记忆的匣子中。

美景宜人

充满浪漫气息的海岸是梦幻婚礼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自然美景中许下誓言是见证爱情的最佳方式。当有一天,你指着地图上某个地方对孩子说:“这里是当年⋯⋯”的时候,回忆也变得无比甜蜜而充满传承感。

1. 布艺包的海洋气息印花清新淡雅。印花包/Follifollie 新品未定价

2. 舒适而不失高挑的线条让行走轻松。坡跟高跟鞋/Carolinna Espinosa 1800元

3. 花朵充满自然野趣。花朵戒指/Arte 2500元

美食诱人

当丰盛的食物以优美的造型出现在婚礼上,调动起人们热烈的情绪,要做的就只有举起酒杯,为相爱的人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1. 大地色小礼服搭配珍珠首饰温婉雅致。

相拼连衣裙/Icicle 1796元

2. 银色鞋口弧线都充满了含蓄的高雅与风情。

银色小跟鞋/Carolinna Espinosa 1450元

无水不欢――水中婚礼

海天一色,新人在天际线中的爱情剪影总能感动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们,让每一句誓言都有浪花白云为证。在这里,不知道多少新人泡出了自己那杯香浓的夏日嬷嬷茶。

1. 海蓝渐变色是被大海感染后的欢乐情绪。

渐变色连衣裙/Sisley 新品未定价

2. 海蓝色水景为主体,晶莹散落指上。

紫色花朵戒指/Arte 2000元(宝格丽巴厘岛)

美屋佳人

整个婚礼的基调和形式往往取决于举办场地的装饰布置,富有特色的装潢和足够的舒适感,让身处其中的人们被激发出更多的满足感,也给新人一个延续爱的美好私密空间。

1. 带着欧洲休闲风格的连衣裙轻松舒适。

绿色连衣裙/Agnes’b 新品未定价

2. 珊瑚红玫瑰表达爱意最为合适不过。

红珊瑚手链、耳环/Follifollie 新品未定价

轻柔迷梦――午后蜜月

蜜月是婚姻生活甜美的前奏曲,享受灿烂阳光的Villa,无敌海景的Spa。尽情享受爱情首都的美景,把欢笑和甜蜜播种在每一个经过的地方。

1. 田园小花气息的比基尼看着都能想象穿上后的展颜欢笑。

碎花比基尼/Agnes b. 新品未定价

第9篇:急救自救的知识范文

摘 要 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 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包括:短期投资、应收款项、贷款、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抵债资产等。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公允计量 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应计提减值准备。正确计提、结转和披露减值准备,对于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如实向外提供会计信息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和所设置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科目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已经减值(跌价。以下统称减值)的资产,应于期末确认为损失。但这部分资产减值损失,不直接冲减相关的资产的帐面余额,而是单独设置了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这些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分别是:为应收款项设置的,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部分所计提的坏帐准备科目。为短期投资设置的,期末市价低于成本价所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为存货设置的,期末销售价低于成本价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为长期投资设置的,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所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为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款项设置的,贷款本金高于可收回金额的部分所计提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科目。为固定资产设置的,预计可收回的金额低于帐面价值所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为在建工程设置的,已经发生了减值所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为无形资产设置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所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资产减值是指资产在期末计价时,对比资产的账面价值(或成本)与市价(或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如成本高于市价,即资产发生了 减值。资产减值在会计核算中体现为资产的减少和费用(或损失或支出)的增加,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上均须列示,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二、《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中资产减值政策与原会计相比较具有的特点

1.减值迹象判断及减值测试的频率更加明确。一是明确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迹象;二是明确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要进行减值测试。

2.通过资产减值进行利润管理的途径基本上被切断。关于资产减值准备,只有部分资产明确规定可以转回,《资产减值准则》中涉及的资产、生物性资产准则等均明确规定不得转回。

3.取消了商誉直线摊消法,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并结合相关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进行测试。只要存在活跃市场、有公平价值,就可以使用公允价值。

4.明确了资产减值的冲减顺序。首先冲减商誉,待商誉冲减为零以后才能冲减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其他资产项目。

5.明确首次适用本准则的规则。比如:在首次执行日,本准则中涉及会计政策变更的,不应追随调整。

6.资产减值的对象更加明确,提出企业总部资产、资产组、资产组组合等概念。

7.扩大了资产减值范围,且适用范围更加准确。在原会计制度计提减值准备范围内增加了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和18号准则中所得税资产,扩大了资产减值范围。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否需要考虑减值研究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而在随后的第四十六条、第四十 七条和第四十八条分别规定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也就是说虽然都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不必考虑减值 的,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却必须在一定情况下考虑减值,其原因仅仅是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了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被 计入了所有者权益。这种对于以同种计量模式计量而公允价值变动处理结果却不同的做法本身就有待探讨,却又由此引发了考虑减值与不考虑减值的巨大差异。本人认为,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各资产项目的会计计量与核算方法在原则上应当是统一的,即不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而且它 也应当和其他各项能够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一样,在资产负债表日不需要考虑减值,完全可以根据公允价值变动的结果在调整资产账面价值的同时调整当期损益。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取消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认定,采用与其他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一样的会计处理方式,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变动情况调整资产账面价 值和当期损益,不考虑资产减值。而如果必须接受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这一特殊规定,也必须采用与其他资产计提减值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即将确认的减 值损失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并同时计提减值准备,而不是直接冲减资产账面价值。同时,既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那么也应当以公 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减值损失金额和后续的价值恢复金额。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