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范文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护人员急救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

第1篇:医护人员急救知识范文

[关键词] 院前急救;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97.6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c)-0157-02

院前急救工作是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因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受伤的人员生命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医疗保障作用[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和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院前接诊外伤患者数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院前急救过程中风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为提高急救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确保院前急救工作快捷、准确和安全[2],现将本院5年来院前急救工作存在的急救风险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 院前急救风险

1.1 出诊不及时

由于个别医护人员及司机急救意识不强,时间观念淡漠,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出诊,延迟抢救时间,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

1.2 呼救电话接听不详

接听呼救电话的医护人员未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发病时间、详细地点,导致专科医生错派,救护车转路或空跑,延误患者的抢救时间。

1.3 抢救物品准备不齐全

由于急救物品准备不足,护理人员出诊前又未详细检查,导致急救人员到现场后因急救物品缺少,无法及时给予更合理、更科学救治,延误抢救最佳时机。

1.4 急救技术不佳或动作缓慢

部分医护人员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急救技术不熟练、专业知识不全面、抢救流程不熟悉、应急抢救配合能力差,遇到特殊患者急救时,延误抢救时机。

1.5 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或经验不足

由于个别医护人员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导致诊断、用药及急救护理处理不当,影响患者的救治。

1.6 途中观察病情不仔细

患者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未随时观察患者病情,以至有的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未得到及时处理,延误治疗。

1.7 医患沟通不到位

在转运前未向患者及家属交代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一旦病情加重或出现意外,如窒息、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引发医疗纠纷。

2 防范措施

2.1 增强急救意识,强调时间观念

要求医护人员、救护车司机必须24 h在值班室待命,保证随叫随到,及时出诊。一般要求接到救护指令,救护车应在3 min内开出医院,在城区10 km以内,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正常时间为10~15 min[3]。

2.2 院前急救物品的管理

急救药品要求固定品种和基数,使用后及时补充,并注意药品的有效日期,避免使用过期药品,班班交接并有专人负责。毒麻药品加锁保存,严格遵循使用程序。对医疗器械,特别是贵重、精密仪器,使用前组织培训,熟练掌握其性能、操作程序,并正确操作使用。指定专人负责,认真交接,做好清洁、消毒、保养和维修,时刻处于良好状态。无菌物品,注明消毒日期,确保清洁与干燥,超过1周时间应重新消毒灭菌。抽真空保存的物品,正常保存3~6个月[4]。

2.3 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教育

教育培养急救医护人员要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一切从患者出发,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视患者如亲人,做到勤检查、详询问、多关心,努力满足患者需求,尽早解除患者的痛苦。医生要做出快速正确的诊断与处理,护理人员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应遵守口头医嘱制度及“三查七对”制度,同时按照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对患者进行施救。

2.4 强化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

教育医护人员要把医护质量和医护安全作为生命线,促进医护人员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时刻保持医护质量“高压”态势,做到警钟长鸣。强化医护文书书写质量,及时、准确、规范完成医护文书,尤其是院前急救记录质量,一定要做到内容详实、时间准确、字迹清晰,与患者家属沟通到位并记录在案,与院内抢救医师交接清楚并签字,从而有效的防范医疗纠纷。要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规程,规范工作行为,不发生工作差错,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杜绝等级医疗事故的发生。

2.5 严把医护人员准入关

急诊科室医务人员本院一般选用具有5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的住院或全科医生和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优秀护士,并经专门的、系统的培训,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术熟练、政治素质过硬、心理素质良好、身体健康、服务态度优秀的医护人员组成。

2.6 认真接听急救电话

要求接听急救电话时问清患者病情、性别、年龄、接诊详细地址、联系电话,以免延误时间,错过救治患者的最佳时机,而引起医患纠纷。

2.7 对患者及时恰当的现场处置

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运前的处置是降低风险的首要因素,转运前医护人员要认真检查并彻底清除患者气道内的分泌物,对于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的患者应行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通道通畅,出血部位给予有效的包扎或压迫止血,失血性休克患者充分扩容,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调整,颅内高压患者足量使用脱水剂,骨折部位妥善固定等。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确保转运途中患者的安全。

2.8 确保患者转运途中的护理到位

(1)保证氧气供应: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均需要有持续的氧气供应,因此对于一般缺氧患者转运中可用氧气袋,使用时轻轻挤压氧气袋,以保证供应一定的氧气流量;如患者系严重缺氧、病情危重特别是合并有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给氧。(2)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变化快,因此,转运途中护士应加强患者病情观察,时刻做好应急救治工作;针对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如昏迷患者取仰卧位,头侧向一边或侧卧位,防止呼吸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作好记录。(3)确保各种管道通畅,如输液管道、气管插管等。护士要严密观察,防止导管堵塞、脱落、扭曲打折等情况的发生。

2.9 加强政治、业务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

首先加强热爱医疗护理工作教育,培养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做到不怕困难,努力进取,不断创新,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平时注意抓好业务学习,认真学习急诊医学、护理学等有关知识;除平时加强学习外,还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或参加上级业务培训,鼓励大家在职学历教育;把学到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技术运用于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了本院急救水平和能力,较好的适应现代急救工作的需要。

3 小结

院前急救风险高、责任大,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急救环境的不稳定等特征,导致院前急救现场、转运途中存在风险。应增强急救意识,强调时间观念,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加强护患沟通及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教育,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急救应对处置能力,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的发生率,快速、安全地将患者送至医院,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显荣,马岳峰,蔡文伟,等. 浙江省院前急救现状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0):1108-1109.

[2]叶静. 院前急救护理风险防范[J]. 护理与康复,2010,9(12):1029.

[3]王庸晋. 急救护理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

第2篇:医护人员急救知识范文

急诊科接治的患者多是突发性的急、危、重症患者,其医疗风险较大,是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好发地,一旦出现医疗差错和纠纷,法律不会因急诊工作的特殊性而给医护人员免责。在患者权益日益扩大的今天,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在工作中要特别强调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正确理解医疗事故的含义和医疗纠纷的处理原则,工作中所执行的每一项操作都要向患者解释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和认可,不论工作多忙都要及时认真的书写好病历记录,尤其是应做好病情转归的记录,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时,医护人员处于被动。为防患于未然,以利于急救工作的开展,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我院的急诊工作实际从笔者观点提出如下几点防范意见和应对措施。

1 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

根据工作性质制定各级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使医护人员做到职责分明、相互协调,确保医护工作的连续性、时间性、科学性、准确性,使急救工作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能够随时接诊救治患者,达到急救工作组织严密,井然有序,真正做到人在其位,各负其责。

2 全科室管理制度,严格科室管理

(1)急诊工作首先要急患者所急,所有的抢救工作均要有相应的时间要求,工作中应特别强调时间的观念性,诸如医护人员的接诊时间、值班时间、抢救起止时间、治疗处置时间、留观后确诊时间、转入病房或转院时间、患者死亡时间等均要有准确的时间记录。(2)要求医师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及时书写门诊急诊病历,查体询问病史要仔细、全面、系统,对患者的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对患者拒绝的检查、治疗、病情转轨情况要在病历上准确的做好记录,并请患者签字为证。(3)凡遇多发伤、跨科室的疾病或诊断未明确的患者,首诊医师应承担主要诊治责任,负责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对生命体征不稳,需转科的病员,必须先抢救,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入行相关科室,并做好转科记录。如需转院要电话通知相关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必要时请医院派救护车急诊患者。

2.4 抢救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医护人员对急诊患者的诊断、紧急处理、治疗护理要严肃认真、迅速及时、准确,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感执行救治;(2)抢救工作在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汇报给医院负责人协助解决;(3)一切抢救记录均应书写准确、清晰、不能有涂改并详细注明执行时间和执行者;(4)各类急救药物的空瓶、输液空瓶、输血袋等均应集中存放,以便于统计查对,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5)抢救时医护人员要密确配合,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口述一遍医师确认后再执行,并及时记录在病历上,事后由医师记。

2.5 对留观患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1)所有留观患者必须建立病历,主管医师应及时查看患者,做好病情变化的记录和处理经过。(2)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进行重点观察,对发现的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师,协助医师处理,做好记录。(3)对要求离院的留观患者,分管医师要详细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和随诊时间,并请患者签字。

2.6 院前急救的处理 (1)在接到急救信号后需在5 min内出诊,出诊的医护人员要通过电话及时和患者联系,掌握患者的大体情况,在安慰患者的同时,可做出初步处理的决定;(2)到达现场后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就地抢救和送往医院救治,遇有特殊情况要及时与医院急诊科联系;(3)对于自杀、他杀、交通事故等涉及法律问题的伤员,医护人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警惕,及时通知110、122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处理;(4)若系昏迷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需与陪送者共同检查其财物写好清单,至少有两人签字后由值班护士保存。

3 以预防为主,将防范措施纳入急诊管理中

(1)为确保急诊患者的就医安全,从患者到达就诊科或接到急救电话开始,医护人员就应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急救意识,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急救,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2)针对工作实际找出急诊科易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和薄弱环节,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向医护人员敲警钟,不断增强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主任、护士长在排班时要注意新老搭配,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避免医护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查错事故。(3)防范措施:充分发挥工作中把关者的积极性,科内要重点抓好差错好发人员、好发时间的管理,营造好的工作环境,做到工作分工协调“两不误,两促进”,在易发查错事故的时间段(中午、夜间、清晨)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注意工作质量,为防止各种遗忘性差错的发生,医护人员要自觉进行交接班前的自查,以便于及时发行问题进行纠正。

4 急诊工作中应讲究语言艺术的作用

(1)医护人员应尽可能的了解患者的第一需要,让急、危、重患者到院后有一种安全感,并能从医护人员的语言中得到安慰和鼓励,以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2)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不能乱加评论,不明白、不清楚的问题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更不能在患者面前谈论有关治疗护理中的缺点和医护人员的作法,以免产生不利影响,造成患者的误解。(3)对某些失去理智的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应以高度的同情心冷静的与其交谈,以宽容的态度稳定患者的情绪,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解释问题使患者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4)医护人员在回答患者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审慎性,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回答如:目前患者情况还比较好,但病情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还要看以后的进展情况等,决不能信口开河、草率回答,而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5 加强消毒隔离工作,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1)急诊科是病人集中的地方,也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如果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很易发生院内感染,引起医患纠纷。为此,医护人员进行的每一项操作都应做到操作前后洗手,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操作规程。(2)对急救物品均应注明消毒日期,定期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液及时检测更换,确保消毒灭菌效果。(3)对抢救室、处置室做到每日清洁消毒,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保证室内环境达标。

6 加强急救知识培训,避免技术性差错的发生

(1)有计划的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急救知识,经常组织急救技术培训,尤其是最常见的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电击除颤等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2)定期选派医护人员外出学习新的急救知识和技术,不断拓宽急救业务,提高急救水平。

(3)要加强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服务意识、自觉的慎独工作精神和技术操作能力,从而避免一些因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的差错事故发生。

7 正确对待工作中出现的差错

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差错要及时总结讨论,既要分析客观原因,更要查找主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纠正薄弱环节,对有关当事人进行严惩,以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医院和科室都要经常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一些因微小差错引起纠纷的典型案例,在工作中引以为戒,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医护人员应冷静对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损害后果的扩大,同时汇报医院协助处理。

第3篇:医护人员急救知识范文

关键词急救;家属;心理干预

我对1087人次院前急救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提出了护士在现场急救时给予家属行为正确的干预及与家属良好的沟通,对院前急救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临床资料

选自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的院前急救病例1087例次,急救地点包括发病现场1025例次,基层卫生院、诊所62例次,急救病人病情程度:轻度790例次,中度214例次,重度83例次,家属在场897例次。

2讨论

2.1家属行为对院前急救的影响

2.1.1院前急救现场

在我国,院前急救还属于一项新兴的医疗业务,社会中许多人对急救知识知之甚少,在医护人员未能有效干预之前,院前急救现场的病人、家属、围观者往往呈现一片混乱,人们手足无措。病人、家属和旁人紧张恐惧的情绪和无助心理、救护环境的秩序混乱都是影响抢救顺利进行的因素。

2.1.2家属参与行为

院前急救事发现场往往是处在环境恶劣的非医疗救治地点。在远离医院和医护人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家属的参与是院前急救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传递信息、搬动伤员和病人,更重要的是家属的积极参与,对患者产生的心理安慰是医护人员无可替代的。但是,由于家属缺乏基本急救医学知识,他们盲目的行动和错误的操作,可能给抢救工作增加忙乱,甚至发生新的意外损伤,如不正确的搬动重度颅脑外伤、中风、心肌梗塞,或截瘫病人,随意使用家庭备用药品和其他物品处理伤口,或止痛止血等等。

2.2 家属心理活动对院前急救的影响

2.2.1 家属对院前急救的心理

家属参与院前急救及病人转运的全过程,对医生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尤为关注。医护人员对其亲属的抢救活动是处在家属的直观范围内,家属耳闻目睹医护人员的各种表现,以及言谈举止,由于家属对某些现象知其一不知其二,若加以不正确的猜疑,则可能对医护人员产生怀疑及不信任,这样便会对院前急救工作的配合产生负面的影响。

2.2.2家属心理活动对病人的影响

急诊突然发病使病人在家庭中的角色迅速改变,家庭秩序紊乱和变迁,家庭事物需要重新分配,多数家属缺乏思想准备,思维活动仍停留在原生活环境中,如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工作学习和家庭事物的突然中断,急诊抢救及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作为家庭一项重大的计划外开支,给病人或家属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在对医院不了解的情况下,让病人或家属伧促决定是否住院,或选择哪家医院治疗,产生两难的矛盾心理。虽然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支持力量与稳定病人的情绪密切相关,但家属即刻要独立承担风险和承受经济压力,感到社交孤立,情感脆弱,能力不足等。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突发疾病和创伤的打击使家属原有的心理负担进一步加重。凡此种种,均不可避免地通过家属的言行影响到病人。

2.3护理干预

2.3.1良好的职业形象

院前急救环境中,病人和家属没有机会充分了解医护人员的品质,他们心目中能否建立对医护人员的充分信赖,产生安全感取决于医护人员的第一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主要体现在与病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和蔼诚恳的态度、语言精炼、贴切、沉着、稳重等。因此院前急救的护理干预主要是必须在病人和家属面前树立起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形象,表现出较高的专业素质,以精湛的技术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信赖。

2.3.2护士的心理素质

大多数院前急救病人病情复杂,症状严重,发展迅速,病人及家属的心态和求医心理复杂多样,最突出和常见的心理反映是焦虑和恐慌,病人视医护人员为救星,此刻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病人和家属的情绪产生影响,急躁、粗俗的态度可加重病人和家属的焦虑,轻率和马虎的行为可失去病人与家属的信任感。因此,参加院前急救的护士,要求具有高度的同情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投入抢救,尽量克服场地、设备以及各种不利于抢救的困难,以严肃的工作态度,良好的专业素质,娴熟精湛的急救技术消除病人及家属的负性情绪。

2.3.3指导家属参与抢救

院前急救中,在设备条件以及专业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准确评估病情,初步确诊以及处理致命的病因及症状,将病人迅速安全的转运,需要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护士应学会在配合医生对病人实施有效的救治的同时,通过必要的心理护理,稳定家属的情绪,给以良好的心理支持,最大限度的调动家属的积极性,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给病人以正向支持,保障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处置有条不紊的开展。正确有效的技术指导,是保证安全救治的重要环节,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家属正确搬运。

2.3.4尊重家属知情权

院前急救过程的分分秒秒,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处于病人家属的监督之中,真诚的向家属解释病情,说明情况,尊重家属知情权,是维系病人及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互相信赖关系的基础。因此要求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应真实、详细记录院前急救过程,切实做到有据可查。

2.3.5 预防家属发生意外

医护人员除了救治病人或伤员外,还应预见在场的家属,及其他人员发生意外的可能性,防患于未然。当遇到猝死、中风、昏迷等危重病人时,对其家属中高龄、情绪过于激动,以及出现异常症状体征者,护士应积极劝阻、控制情绪,帮助脱离抢救现场,引导家属面对现实,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等措施,防止发生意外。

第4篇:医护人员急救知识范文

关键词 多发性骨折 休克 急救护理管理

多发性骨折时急诊发生率较高的疾病,具有创伤多样性、失血量较大的特点,同时多发骨折常伴随休克,会引起器官生理功能紊乱[1]。为此本文将探究60例多发性骨折伴休克患者的病房急救护理,制定病房急救管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收治多发性骨折伴休克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7~62岁,平均45.3±2.3岁。引起骨折因素包括车祸伤22例,坠落伤15例,挤压伤17例,砸伤胫腓骨骨折21例,其他部位骨折25例。60例患者骨折93处,合并血管损伤17例,神经损伤20例,胸部损伤6例,神经损伤8例,腹部损伤7例,肾衰2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对所有患者建立输液通道,固定骨折处,氧气支持。护理后痊愈55例,良好5例,治愈率为100%。

护理管理

急救药品、器材管理:将急救车备有的药品标名,检查急救药品的储备量,按类比顺序排列好,掌握各种药品的用途、疗效、应用剂量、注意事项等信息。并熟练使用急救器材,强化护理人员操作能力,掌握仪器性能,掌握操作步骤[2]。

急救人员管理:合理配置急救人员,白天工作日配置3名护理人员,1名监测患者体征,记录医嘱;1名负责执行护理工作;1名负责取药、取血,协调医护工作。夜间护理工作配置1名护理人员,负责监测患者体征,记录医嘱,行护理工作及负责取药、取血等后勤工作。

患者家属管理:由于患者突发病危,且处于休克状态,家属会因此过度担心,会恐惧失去亲人,而痛苦不已,分散抢救患者的医护人员注意力,或埋怨医护人员抢救不及时,而大吵大闹,做出危及医护人员的肢体动作,干扰正常抢救工作。因此护理人员应安抚患者家属的心理,安排1名护理人员对患者家属劝道,疏散人员。

抢救操作管理:护理人员应迅速完成医生要求取出的药品及医疗器械,并与医生核实后方可使用。在抢救过程中,医生常用简短的语言,透漏出较多的信息量,为此护理人员应提高护理经验,根据患者具体生命体征结合医生指令,完成护理任务。如医生告知补液,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情况,建立静脉通道,选择肘正中静脉和颈外静脉,对破损部位不能进行静脉输液,也不可在骨折伤肢给予远端输液。在急救车中准备治疗盘,内置注射器、医用液体等无菌物品,及液体袋、记录本、记录笔等物品[3]。

急救护理文书管理:抢救中,由于情况较为危及,为此常常忽略记录护理工作程序,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为此应专设一个护理人员,专门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医护人员的处理操作过程、给药、给药时间、给药后病情变化,同时记录给药剂量,抢救后电脑记录在册,以备用,防止记录后记录本丢失。

急救人员与患者心理管理:浅度昏迷的患者会有一段时间意识清醒,会对自己情况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慌,护理人员应以肯定的语言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抢救中,护理人员应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言内容,不可谈论与急救无关的话题,护理人员应感患者之所痛,亲患者之所难,维护患者的心理向阳光心理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医护人员常处于抢救的第一线上,常感受到生命与死亡的紧张感,为此会对医护人员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工作之后,要培养医护人员的情趣,舒展情怀,预防因过度紧张而影响工作,同时培养医护人员沉着、稳重、冷静的心理,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适应能力。

讨 论

科学管理,提高急救水准:临床病房急救护理管理,应体现出一种急迫感,急救过程中,医生下达的简短指令,护理人员应迅速明白医生的意识,给予准确的护理措施。同时为了保障急救工作质量和急救临床效果,应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确定工作责任,加强工作科学性,争取抢救时间[4]。

急救理论、训练、考核的重要性:为保障护理效果,应加强急救理论、训练、考核,注重平时护理知识的学习,采用模拟训练增强护理人员的实践护理能力,同时给予护理考核,检查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的实际能力。通过急救理论、训练、考核,为真正抢救工作打好基础。

加强心理素质: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素质,提高急救心理适应能力,保障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萍.1例多发性骨折伴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12(4):205.

2 徐爱香,陈哲,李竹,等.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的急诊室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15(16):361.

第5篇:医护人员急救知识范文

1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

1.1急诊病人往往起病急、来势迅猛、病情发展快,患者对疾病的预见性不强 ,致使患者及 其家属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往往出现焦急、烦躁、惊慌等心理反应,就诊时,对医院的期望值很高。而医护人员没有和他们同样的焦急反应,引起他们恼火,引发矛盾,对医护人员产生攻击心理,以发泄不满、扰乱医疗秩序,严重影响了救治工作。

1.2 因急救现象具有复杂性和紧迫性,如救护车上的物品准备不充分,或者上个患者使用后没有及时的检查和补充,就容易引起物品失效,抢救仪器无法正常应用,使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1.3 急诊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接受患者就诊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急、危、重症患者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其家属心情急躁。如果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使患者人身受到损害,医务人员人身也会遇到风险[1]。医护人员不仅要担负急诊救治工作,面对危重病人多,抢救必须分秒必争,工作十分繁重、工作任务负荷大、持续时间长、缺少规律性, 医务人员在每次抢救过程中都要付出很大的体力劳动,久而久之,医护人员就会产生厌烦心理, 工作不够积极主动。

1.4 医患沟通信息缺乏,在急诊抢救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往往忙于抢救生命,而忽视了患者家属对信息的需求,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忽略,缺少与家属沟通,致使家属对患者的状况了解和掌握不够,无法解除和减少他们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稍有不如意,则易

情绪愤怒,充满敌意,向医护人员发泄,一旦抢救无效,家属不可避免产生怀疑态度,容易导致医患纠纷。

1.5 不具有相关的法律知识,风险意识淡薄,社会逐渐的进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逐渐的提高,患者逐渐增强了就医过程中的权利和自我保护,急诊护理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不了解自身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具有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都有可能导致医患纠纷。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使其了解到急诊工作的重要性。能够真正的为患者着想,不断的提升急诊技术水平,定期对急诊护理人员实施素质培养,加强急诊护士必备的应急能力和防范措施、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

2.2 制定转运风险预案,重视患者病情观察。在实施转运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医护人员应陪在患者身边,随时观察患者的各项变化及心理需求,如出现问题,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不间断的护理和治疗。

2.3 增强医患信息沟通。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以及人的健康和生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一切工作行为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依法行医”的观念[2]。沟通也是一个化解矛盾的过程,近年来许多患者家属对医学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进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对医院的期望值过高。所以,我们在做抢救工作的同时, 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在工作中应增强对家属需求的敏感性,引导和鼓励他们倾诉其真实感受,多与家属沟通,注重家属对信息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告知患者的各种变化,并考虑伦理和文化背景,依据法律和伦理来维护医患关系,推定病人了解将接受何种治疗措施,并作出认可或拒绝的决定。让病人接受和理解有关他们的病情、可能采取的干预措施的性质、选择权、 风险和好处,避免某种医疗措施无法延长生命或改善生活质量时,病人或家属向医生提出某种不合理的医疗要求。做好全程优质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达到医患双方相互理解。通过多方面的防范措施,使我科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获得满意的效果,降低差错、纠纷的发生率,同时培养护士的观察能力、应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有效减少护患纠纷,大大提高急诊护 理工作的质量。

第6篇:医护人员急救知识范文

【关键词】 危机管理; 急诊; 护理; 满意度

doi:10.14033/ki.cfmr.2017.4.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4-0078-02

大部分急诊外科患者都是因突发疾病或者意外事故住院,病情具有变化快和复杂性等特点,护理起来具有较大难度,由于涉及护理环节较为复杂、护理内容相对较多,使得对于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1]。危机管理属于超前护理管理模式,近几年在急诊外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将危机管理应用到其中,不仅具有防范未然的效果,而且还能对护理期间发生的危机状况予以高效护理,避免护理差错发生,减少医患纠纷。为进一步探究护理危机管理用于急诊外科患者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外科2013年4月-2015年7月接收治疗的11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对其分组。对照组55例,其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18~82岁,平均(44.3±3.5)岁。观察组55例,其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19~83岁,平均(45.2±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数据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待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状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急救准备。此外,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态予以掌握,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要做到积极开展,时常安慰和鼓励患者,这样能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心。针对清醒患者,要把病症发展情况及时告知,这样能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危机管理,具体内容如下: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和危机意识予以全面提高,定期让高年资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培训,让受训者了解急诊护理工作期间易发生的护理风险,使其责任感提高,加强自我约束力,这样能防止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建立危机管理小组,做到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和分工明确,对急诊护理中易发生的风险因素,小组成员应当做到定期组织分析,并制定相应应对方案,这样能使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急诊应急预案制定:急诊科医护人员应时刻准备好面对突发事件工作,对于应急预案要提前制定,不定期组织演练,这样能确保护士在突发事件中依旧清醒、冷静,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显效: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正常状态,且临床病症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生命体征不存在显著波动迹象,且临床病症有所缓解;无效: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恶化现象,且临床病症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P者所在医院自制护理质量评价表,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管理规范性等,总分为100分。8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60~79分表示基本满意,6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2]。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急救有效率为81.82%,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病情控制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55例患者中满意43例,满意度为78.18%;12例发生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 21.82%。观察组55例患者中满意51例,满意度为92.73%;4例发生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681,P

3 讨论

在危机管理中,对医护人员的危机意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进行加强。在急救期间,如果医护人员对急救护理操作不能熟练掌握,对急救基础知识不能全面了解,或者对急救操作流程不规范、不正确等,均易导致急救操作危机发生,从而引发医疗纠纷[3]。培训工作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使护理质量得到相应提高,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另外,对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的加强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使医护人员自身的危机减少,使职业暴露降低。由于护理和急诊治疗具有一定的直接性,在救治期间,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便是护理人员,急诊患者的分泌物、体液和血液等均有一定的危险性,能提高护理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风险[4]。因此,经培训后,医护人员能了解预防措施的应用,从而使自身危机降低。其次,在急救护理期间,危机管理的实施,能推动护理人员维持科学的危机观,使其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危机,从而强化对危机事件的策略化处理。护理人员只有对自身危机管理意识予以加强,提高危机管理能力,才能使急诊危机产生的危害和损失最大限度降低。

在危机管理中,加强护患间的交流,有利于降低护患纠纷。因急诊科接收的患者多以危重病情为主,并且进展相对较快,患者的病死率高[5]。患者家属对于突发事件一般很难接受,再加上没有清晰了解患者病情,易和医护人员发生冲突,从而对抢救工作的顺利实施产生影响。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和患者及其家属加强沟通,将患者的病症情况及时告知,改善患者家属和患者自身的负性心理,从而能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实施[6]。危机管理小组的成立,能使医护人员的责任和分工更加明确,从而起到相互监督和自我监督的作用,使护理质量有所提高。急诊应急预案的及早制定,能在面对危机时,确保医护人T有条不紊,使恐惧和慌乱现象降低,促进护理工作有序实施[7-8]。在本次研究中,予以观察组实施危机管理,不但能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而且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能迅速控制患者的病情,加快患者病情好转。此外,对积极负责任者要给予鼓励与肯定,只有将护理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才能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由此可见,将护理危机管理应用到急诊外科患者管理中,既能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也能使抢救成功率提高,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葛月兰.急诊外科护理采用危机管理的效果探析[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4(27):333.

[2]苏川川.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4):29-30.

[3]张鸣芳.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4,12(6):100-101.

[4]宋莉.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6):13-15.

[5]黄丽萍,巫玉玲,陈英.护理危机管理对急诊患者病情影响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7):4210-4211.

[6]涂玲飞.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4):39-40.

[7]汪学芸,黄小燕.现代护理管理对护士的新要求[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0):83-86.

第7篇:医护人员急救知识范文

全国地方和军队大专院校共有1000多所,其中大部分院校设有门诊部或保健站,少数较大的院校设有小型医院,他们既要对全院教职工及家属提供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又要担负突发性、临时性应急医疗救治任务。

这对危重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最终抢救成功率致关重要。

多年来,学院内发生的危重病人,首先送往的就是校门诊部或保健站。我们是借口条件设备差,怕担责任,推给上级医院一送了之,还是积极开展院外急救为患者赢得宝贵抢救时间,这是对每一个医务人员医德优劣的考验。也直接反映了门诊部医疗质量和综合组织管理水平。

开展急救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急救意识培养良好医德医风

急症发病急,变化快,正确有效的救治早一分钟,患者就可能得救,晚一分钟就可丧失救治的机会,因此,病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医护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对患者抱有高度爱心和责任感,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地投入抢救。要坚持首诊医院,首诊医生责任制,不能强调客观推诿病人,延误抢救要追查责任。通过教育使广大医护人员懂得,院前急救及时正确可大大提高送院后治疗的成功率。基层医疗单位,不能单纯把病人“送走了事”,要充分发挥现在医疗机构的急救功能,对3~5公里范围的居住人口,承担院外急救任务,担负起急救站的责任。这是每个基层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通讯网络

为了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作用。门诊部组织了抢救小组,其中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医生1名,护师2名,他们均是门诊部业务技术骨干,在抢救工作中发挥了主导作用。门诊部领导始终把急诊工作当作门诊部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每逢重大抢救都亲临现场组织指挥,抢救小组成员及各科业务骨干家中均建立通讯联络设备,需要时能呼之即来,确保急救工作迅速有效地进行。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医务人员急救能力

1990~1994年我们就地抢救71例危重病人,主要病种有20种以上(见附表)。由此可见急诊医学涉及面广需要多学科跨系统专业知识,对医护要求基本是一专多能。为了使基层医护人员急诊救治水平不断提高,达到对各科危急病人都能给予迅速、准确、有效地早期治疗,赢得抢救时机,提高院前抢救正确率,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自学互学相结合,讲课,看录像,进行模拟演练,举行急救技术竞赛”等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人才的途径。

1.组织医护人员定期到大医院急诊科学习。4年间门诊部共派出医生11名,护士3名,丰富和提高了急诊救治的临床经验。

2.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4年间门诊部共派出护、技人员6名,医生2名进学校深造,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

3.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学习急救医学知识。利用每周五的业务学习时间,定期聘请大医院有经验的医师传授急救医学新知识;安排本单位有经验的医、护、技人员,讲解急救技术;购置有关“心肺复苏”、“心脏血管急症”、“外科急救”等10余种急救医学录相带,向大家传授和介绍世界上急救医学新技术、新进展,大大丰富了全体医护人员的急诊救治知识,开阔了眼界。为使急重症救治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和“急症手册”人手一册。 转贴于

4.为了适应实践要求,组织各种形式的模拟演练。利用形象的进口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练习,全体医护37人,人人过关,收到较良好效果。另根据各季节急症发病的特点及高等院校中老年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电击伤、脑卒中、重症心律失常、休克等有计划的进行演练,每季度1~2次。如夏季多练DDV中毒及溺水的抢救,冬季多练CO中毒及心肌梗塞的抢救。此外,达到熟练掌握各种急症的处理原则、方法、步骤;医护的分工与配合以及迅速准确使用急救器械、药品。使大家在实际的抢救工作中,达到忙而不乱,镇静有序的程度。

5.组织各种急救技术操作竞赛。结合急诊工作的特点,每年门诊部均组织3~4次各种类型的技术操作比赛。如静脉穿刺比赛、操作各种急救设备的技能比赛等,以最熟练、迅速、准确者为优胜。

四、改善急救设备,健全规章制度

我院门诊部非常重视急救室的建设,在19.8m2的抢救室内,集中经费购置了除颤器、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吸引器等必备急救设施,另外各种急救箱、氧气设备、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用品、人工呼吸器、各种各类急救药品等均备齐。门诊部还自行设计了急救用品柜,使各种急救用品一目了然,用之极为方便。

急诊室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①“随用、随补、随查”制度。每次抢救任务完毕,必须补齐急救药品,检查器械设备完好情况,以备再用。②“五定”制度。平时无论有无抢救任务,都要做到药品、器械定数量、定位置、定期消毒(每周1次)、定期检查维修(每二周1次)、定专人负责(由护士长、1名护士、1名技师负责)。③严格交接班制度和登记制度。值班医护人员认真清点各种物品及数量;有抢救任务时要认真填写抢救记录单和抢救登记本。以备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教训。各项制度保证了急救室各种装备处于常备不懈的状态,杜绝了以往因长期不用,偶尔用时积满尘土、发生故障,延误抢救的弊病。

在急救室内我们还悬挂了绘成图表的各种急症抢救常规和操作程序图。

通过以上各种途径使全体医护人员的急救素质大大提高,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如我院一名青年学员彭××被380伏高压电击倒,当即面色苍白,呼之不应,8分钟后才由出事现场送到门诊部,即查患者神志不清,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直径约7mm,心电示波器显示为室颤,立即投入抢救,经3小时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均趋于稳定,其后转入254医院继续治疗。由于院前抢救及时、正确,患者于心肺复苏后19个小时苏醒了。3天后其思维能力、判断力、记忆力恢复正常,仅住院11天即痊愈出院投入正常的学习。这一成功病例充分证明了院校基层卫生机构充分发挥院前急救功能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基层单位虽然设备条件简陋,但只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是能够创造出起死回生的奇迹。

多年来该门诊部较好地完成了院前急救任务,有力地保障了全院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参考文献

第8篇:医护人员急救知识范文

【关键词】 产后出血;急救;预防护理

先了解一下什么叫产后出血?所谓产后出血就是指孕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申产后一定时间内出血量超过了体重百分之一,有相当一部分的产妇在孩子出生后两小时之内发生大出血的。此种症状一般发生的突然,病情严重,没有一定经验的医护人员往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以致错过了最佳为病人产妇止血治疗的最佳时机,造成严重的后果。也是造成产妇死亡的巫妖原因之一。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大出血往往是突发性的病情迅速恶化继发性肾衰,或者因流血过多而引起失血性休克。如不及时加以治疗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危及产妇生命以及严重的缺血性综合征各种感染和产后并发症,这样严重的后果要引起妇产科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要采取和准备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应急预案,以防不测。因此,做好好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对控制孕妇死亡率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1 医院产妇临床

就最近几年来看,我院或是产妇自己来或者通过120急救送来的临产孕妇,调查后显示,产妇的平均年龄均在30岁以内,破腹产的站总搀扶人数的一半,究其原因是:担心产后身材变形,自己的男人会嫌弃自己,有的怕顺产自己的阴道收缩不好,难以拴住自己男人的心,在外边找小姐等等。真正难产的少之又少,顺产的接近三分之一,出血在800毫升上的几乎没有。基本在住院3天至一周都安全出院。2 必要的急救护理措施

医院应准产妇提供安全安静舒适的生产环境,预产期内的孕妇,可在监护人的陪同下或者医院专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与孕友一起散步谈心,打牌下棋娱乐等休闲以等待生产。医护人员要为临产妇女多灌输生产保健方便的知识,做孕妇保健操及孕妇按摩操等以缓解孕妇临产前的恐惧感,帮助孕妇包吃和注意正常的教孕妇多做做腿部按摩以有利于血液的回流,预防腿部静脉曲张的发生,适当地做好产前运动保证心脏的心也排出量和胎儿的氧气需求,注意产前保暖,预防产前感冒,提高准产妇的产前免疫力。保证足够的体力为生产做准备。医院医护人员要定时查房,密切关注搀产妇的产前的各项变化,制定产妇产前计划书脚踏实地地为产妇着想,明确产前调查计划,按一定的时间对孕妇进行巡回观察,了解孕妇的孕期发展情况。

针对生产过程中,产妇忽然大出血的应急处理措施,医院医护人员做到心静不慌沉着,密切配合主治医师的各项工作作到争分抢秒。边积极密切配合医生查找出血原因,迅速止血,医护人员要根据出血发生的时间,出血的特点,规划出急救方案病迅速实施,通过各种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如果子宫收缩不好造成的严重出血,这时应加强子宫缩有效的办法:打子宫收缩针,宫缩剂的应用,更重要地是要和产妇有语言上的融洽沟通,让产妇有一个良好的心情,家人都应呵护着产妇,医护人员应及时的服务到位,给病人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及其重要;若因为软产道分泌造成的出血,及时胆大心细的修补,缝合止血。3 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护理措施

3.1 分娩初期 医护人员应及时的和产妇有更多的沟通,仔细地不厌烦地观察产程和产妇的心情,医护人员要仔细认真地观察胎心频率情况,子宫的扩张和收缩的情况,还有更重要的定期肛查,了解宫口开大的情况和胚胎生产情况,催促产妇及时排空大小便,告诉产妇作好术前疼痛的情况和预防大出血的充分心理准备。医院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严格的告诉和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适时适度做会阴侧切术;减少出血。必要时要记性肌肉注射或者静脉点滴注射。医护人员要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胎儿娩出后,做好产妇产后的出血及处理,且观察产妇的出血量,如出血量过大应积极查找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面色及全身情况,检查宫缩和阴道流血。尤其要警惕识别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早期的症状。做好应急处理的各项准备措施。

3.2 产后期 医院医护人员应在产妇生产后两小时,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流血及会阴伤口情况,每十五分钟测量产妇的生命体征。医护人员要积极督促产妇小便,以免影响宫缩致产后出血。给产妇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产休养的良好环境。

医护人员要细心观察认真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深刻体会到,产后出血重在预防,产前认真及时筛选出高危孕产妇,作好产前,产时的检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做到产前监测,加强分娩期监护,产妇家属也应该多学习生产方面的医学常识,做到有备无患,产妇本人也应加强产前学习,生产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常识。能正确诊断及时处理产前没有来得及到医院前的初步医护知识,这样对产妇生产或者即将出现的不可预料的危险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邹根娣.产后出血的防治[J].中国医刊,1980年10期.

第9篇:医护人员急救知识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接诊急诊外伤患者2802例,门诊处理2802例,收治住院1136例;其中女性956例,男性1846例;年龄9~92岁,平均21.4岁。

1.2分类

1.2.1按部位分类2802例患者中,头面部外伤814例,占29.05%;四肢外伤1227例,占43.79%;脊柱、腰背部外伤178例,占6.35%;眼外伤512例,占18.27%;其他71例,占2.53%。

1.2.2按伤情性质分类酒后闹事、打架斗殴1233例,占44.00%;爆炸伤602例,占21.48%;意外伤456例,占16.27%;交通肇事238例,占8.49%;其他273例,占9.74%。

2各类患者的心理特点

2.1头面部头面部因为血管丰富,患者往往因为外伤后出血异常紧张[1],在就诊时呈惊恐面容,大声呼叫。女性患者则担心毁容,表现为焦虑不安、哭泣。

2.2四肢四肢骨折外伤患者心理压力非常大,主要担心影响肢体功能或致残[1]。

2.3脊柱、腰背部患者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从健康人群突然到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往往表现为抑郁、悲观,自我认同感下降。

2.4眼部因我院眼科的知名度较高,接诊的爆炸伤80%以上均为眼外伤,这类患者对伤后视力影响程度最为关注,如有失明危险,患者往往不能接受,表现为焦虑和急躁。

2.5酗酒酒后闹事打架斗殴的患者情绪激动、不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地与患者沟通。

2.6工作中意外受伤患者担心留下后遗症和致残,影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表现为焦虑不安。

2.7车祸交通肇事的双方因为责任划分,医疗费用的支出经常存在分歧,容易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从而影响患者的就医情绪,患者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惹。

2.8其他个别自伤患者往往遇到极大心理创伤,表现为悲观厌世、情绪低落或狂躁不安,不配合医护人员询问病史、拒绝接受检查和治疗,有再次自伤的危险,有逃医倾向。

3护理对策

3.1救治原则外伤救治应本着“先救命、后救伤”的原则,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情况的轻重缓急,优先处理危急重症及可能有生命危险的患者,有针对性地采取固定、止血、包扎、清创缝合、急诊手术等紧急救治措施[1]。病重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安全护送入院。

3.2心理护理外伤患者到达科室后,护士待患者要亲切热情,表现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给其安全感,以减轻和消除恐惧焦虑的心理。对于情绪激动、紧张的患者,护士应主动关心,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消除患者过分的忧虑和担心。

3.3医护人员要有忍耐和包容的心态对于酒后肇事、情绪激动、甚至出言不逊的患者,医护人员要以高尚的医德、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去关心、帮助患者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3.4练就娴熟的抢救技能护士应以娴熟的技能、自信、沉着的工作作风给予患者和家属一份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5强化时间观念在急诊外伤救治过程中,首先要强化时间观念,杜绝出现推诿、拖延、无效等待的现象,在患者就诊的各个环节加强沟通与联系,对于危重患者,医护人员应先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处理患者,再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办理挂号手续,并与放射、CT、B超、心电图等辅助科室保持良好沟通,让患者在就诊各个环节保持急救绿色通道畅通[2]。如需住院或急诊手术治疗,则提前与病区、ICU或手术室联系[1],做好迎接患者的一切准备,使患者到达病房就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

3.6专注工作在工作中不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说会使患者误解或心理负担加重的话,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7一视同仁无论患者因何种原因致伤前来就医,均应平等对待,文明行医。

3.8做好防护医护人员在接诊急诊外伤患者的过程中,要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因为急诊患者在行清创缝合、包扎、急诊手术时没有足够的时间检验患者有无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因此,要求医护人员按照标准预防要求做好自身防护,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器械、敷料一律按传染病患者的用物处理。

3.9预防医源性损伤脊柱、腰背部外伤患者在转运、检查、住院过程中的搬运需要专业指导,应注意避免发生二次损伤而致残。

3.10重视医疗文书书写医疗文件记载了患者的病情及救治经过,是患者报销、理赔、开具休假证明的必备资料。同时,急诊外伤患者是医疗纠纷的高发人群,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重视医疗文件的记载,及时、如实、客观、准确的记录不仅是患者进一步就诊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发生医疗纠纷时,院方举证倒置的重要依据。

4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