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范文

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

第1篇: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范文

【关键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生活质量; 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27-02

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起病急,恢复慢,且呈现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四高特征[1].偏瘫是其最常见的残疾,据统计高达60%~80[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和护理病人负担,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全社会的责任,为此我们对脑卒中偏瘫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3],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男40例,女46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47岁;其中脑出血39例,脑梗死47例;右侧偏瘫42例,左侧偏瘫44例,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表示愿意接受此项护理活动。

1.2 分组: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对照组46例中,男2l例,女25例,年龄47~69岁。康复护理组40例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50一70岁。2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疾病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增加康复护理内容,在人院后立即接受康复护理,由责任护士认真评估后和医师共同商量制订康复护理计划,护士按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3.1 心理干预 首先要认真详细收集患者病史资料,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诉说,交谈要态度和蔼,有亲和力,避免简单生硬的语言。脑卒中偏瘫患者往往产生抑郁、悲观、失望等情感障碍,要准确真实的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1.3.2 认知干预 通过沟通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感到有依靠感,乐于与医生护士说知心话,此时护士要正确的引导患者,帮助患者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能够给自己定好位,对治疗和生活有信心。要多患者讲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正确的认识疾病的恢复过程,避免期望值过高或过低。

1.3.3 自尊干预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由于疾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的帮助,社交也发生困难,尤其是女性患者不能化妆做美容等,面对亲朋好友时常感到不好意思,没有面子,因此要加强患者自尊的培养,使患者能正确认识到疾病的暂时性,积极配合治疗可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1.3.4 幸福感的培养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积极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家属和亲友的关爱,每一次探视,每一句问候都是家人的爱护,虽然在住院但是要感悟到家庭的温暖。另外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要对现有的医疗条件感到幸福,优于以前太多;对医生护士的亲切照顾感到幸福,疾病治疗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要感到满足和幸福,这样非常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1.3.5 肢体功能锻炼包括床上翻身、变换、坐位的训练以及站立训练等。入院后早期和非稳定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要注意瘫痪肢体的正确摆放,保持患肢功能位,护理人员指导病人进行被动的或主动的全方位肢体功能运动,防止并发症及废用综合征等,减少和减轻异常行走模式,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协助患者活动过程中护士要注意操作要点及运动幅度和运动量,要教会家属如何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方法,让家属积极协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要适当让患者自己动手,鼓励患者学会忽略症状,带症状生活、训练和学习,重视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指导,使患者逐渐的适应疾病恢复的慢性过程。

1.3.6 提高依从性教育加强病人的遵医行为,指导患者按医嘱用药,接受医生护士的生活方式指导,合理饮食,限制盐的摄入等。在病人住院后,由护士对病人进行第1次干预,发给病人《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护理指导手册》,并对手册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直至病人和家属理解为此。手册内容包括: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康复训练内容、饮食、用药等,以后随时进行指导。

对于出院的患者,要建立随访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家庭住址和通讯联络方法,以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修改护理干预措施,及时与患者沟通联系,做好随访工作。

2 效果评价方法

2.1 知识掌握评价:分别在入院时与康复护理干预1周后由专职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问卷包括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康复训练内容、饮食、用药等,设有20个问题,每题5分,满分为100分,分数大于60为基本掌握。正式应用前选取10个病人进行预实验,测定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4,并请5位护理专家对问卷进行评估,认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同时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注意询问和观察病人的行为改善情况,以评价效果。将得分情况录入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分析用X2检验。

2.2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QOL量表评定[4]。评定包括5个方面:工作及经济状况、家务、家庭关系、户外及休闲活动、心理状态,共计25项,每项1―6分,总分为150分,分数越高,说明QOL越高。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l和2个月进行QOL测定。QOL测定采用会谈式问卷调查,就表中每个项目按6级水平进行评分,最差者记1分,最优者记6分。将得分情况录入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分析用t检验。

3 结果

3.1 2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入院时及康复护理后1周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2.2 2 组患者QOL改善情况结果见表2。

表2 2组患者QOL值变化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

2组患者经康复护理后,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得到很大提高,QOL值与对照组比较提高的更快、更显著。说明康复护理能使患者熟悉疾病的相关知识,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得到提高,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

4 讨论

4.1 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依从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要注重对病人知识的培养和康复训练指导,指导患者加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要遵守康复锻炼计划,不要自己想当然的去创造计划,要尊重科学,改变不正确的想法和理念,并落实在实际训练中。使其能够理解和明白如何去面对疾病,怎样服药,怎样锻炼等,从而提高病人对医嘱和护嘱的依从性,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4.2 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发病突然,不能面对疾病造成的不便,加上心理、精神和经济等方面的严重负担,引起QOL的下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从患者的心理干预入手,培养患者的自尊和幸福感,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进行运动功能锻炼,从而提高患者的QOL。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的康复护理组患者在提高QOL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QOL。

参考文献

[1] 赵利芬,李付云.影响脑卒中患者依从性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5):1084

[2] 司惠芳,郑建琴,吴海燕.实施康复“三阶段训练法”预防脑卒中后“二次损伤”[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12―13

第2篇: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范文

关键词 社区康复护理 脑卒中 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22-0058-02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with stroke

LIU Xiuzhi1, JIN Lei1, CHEN Feng2, LIU Yuchang1(1.Longbai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3, China; 2.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and physiotherapy, Shanghai Armed Police General Hospital, Shanghai 2011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74 stroke patients in the filing management of this community were selected from Jan 2014 to Dec 2015 and divided into a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37 cases each. The community nurses implemented the management fo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rehabilitation nursing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rogram,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follow-up. The scores of motor function, life ability and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six months. Results: The baseline survey showed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the thre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but the scores of three indicator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six months of intervention(P

KEY WORDS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troke; rehabilitation

社区康复护理是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围绕康复计划和目标,进行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坚持康复训练,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是社区护理的补充和延伸,对患者预后及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1-2]。由于脑卒中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危害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3],在目前康复资源有限以及综合医院病床紧张的情况下,社区康复愈显重要。针对本社区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运动护理-康复训练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达到预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社区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建档管理的脑卒中74例,其中脑出血21例,脑梗死53例;男51例,女23例;年龄48~75岁(54.2±4.3)。将其中37例在随访过程中有参与“社区一级”康复治疗意愿者列为干预组,37例接受常规随访者为对照组,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随访;干预组由社区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康复护理、康复锻炼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①心理干预:脑卒中患者由于语言表达及肢体功能方面的原因,往往存在负性情绪,如焦虑、烦躁、郁闷、悲观等,社区护理人员介入沟通、心理疏导,并借社区康复成功的案例予以鼓励,树立其乐观的态度和康复信心,从而提高康复的依从性。②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家庭环境改进,包括防摔、家庭用具方便性改造;健康宣教包括指导合理膳食,防止并发症如压疮、便秘、肌肉萎缩等;指导严格遵守医嘱用药;指导或帮助测血压、血糖,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③康复治疗和锻炼:对不同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循序渐进式分阶段地进行关节松动、运动疗法、电子生物反馈、气压治疗、低频治疗、作业疗法等康复治疗,治疗期间注意血压、心率的变化。④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由康复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做拿起小物品动作、穿衣动作、洗漱动作、进食动作、开关门动作、解便动作等。

1.3 评价指标

入组时及干预6个月后分别评估两组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和功能独立性指标:①运动功能评估使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包含33个上肢指标和17个下肢指标:正常100分,轻度障碍96~99分,中度障碍85~95分,明显障碍50~84分,严重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异表示,干预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基线时的FMA、MBI、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 FMA、MBI、FIM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18、0.04,表1)。

3 讨论

由于脑卒中的高致残特性,势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增加其心理负担,也给家庭甚至社会带来多方面的负担,因此,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尽可能回归其正常生活状态和社会角色,具有多重社会价值[4-5]。虽然有些患者有康复意识,但缺乏康复训练的系统性、计划性以及康复护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6]。康复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模式中一个主要功能部分,社区康复护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将社区护理组合到社区康复中,形成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康复训练的模式,显现出积极的效果,统计分析显示,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FMA、MBI、FIM与基线时比较有显著的改善(P=0.015、0.004、0.03),而且改善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0.018、0.04)。综上所述,社区康复+护理的干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以及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姚伍. 社区护理学[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232.

[2] 唐佩琴. 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6): 9-10.

[3] 张敬, 刘世文, 李贞兰, 等. 我国脑卒中社区康复的探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 21(10): 946-949.

[4] 马爽.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J]. 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6): 37.

第3篇: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范文

关键词:肢体挛缩;脑卒中;康复护理

脑卒中,中医上俗称"中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1]。存活患者中大部分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心理或情感障碍。根据临床表现和脑血管损害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以运动功能障碍在临床上最为常见,部分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存在肢体挛缩,此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较困难,易使患者及其家庭承受较大的经济负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肢体挛缩患者,采取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2年 4月~2014年4月的70例脑卒合并肢体挛缩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5~76岁,平均(62.1±1.9)岁;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7~78岁,平均(61.9±1.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70例患者中22例脑出血,48例脑梗死。所有患者诊断情况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我国脑血管学术会议。确诊经MRI检查及头颅CT检查,脑卒中合并肢体挛缩患者均处于急性期,所有患者具有清晰的神志,生命体征稳定,未发现智力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饮食疗法,药物治疗,阶段性健康宣教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先用热敷或红外照射患者挛缩肢体30min,使患者血液循环增强,痉挛环境,再采取运动疗法松弛肢体肌群。牵张疗法,用手牵拉患肢30s至数分钟后松开,或用夹板将患肢、关节固定,维持几小时后拆卸;肢端摇摆运动法,将肢体放松,四肢末端反复摇摆,使手足痉挛减轻; 姿势反射法,患者卧位从俯卧至仰卧,可使屈肌痉挛受到抑制,反之可使伸肌痉挛受到抑制。②挛缩肢体被动运动:被动运动的肢体肌肉放松,利用外力固定关节的近端和活动关节的远端,根据病情需要尽量作关节各方向的全幅度运动,但要避免动作粗暴。

1.3 疗效观察 ①Ashworth痉挛量表(ASS)[2]:对患者肢体挛缩程度进行评估。分为5级。0级,无肌张力增加。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然后释放或现最小的阻力。2级,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屈伸时,始终有较小的阻力。3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受累部分被动运动时较为困难,阻力均较明显地增加,4级,肌张力严重增高,患肢僵直,受累部分不能屈伸。②Brunnstrom运动评定法[3]:共6个阶段,I阶段:弛缓,无任何运动。Ⅱ阶段:开始出现痉挛及共同运动模式。Ⅲ阶段: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高峰,痉挛加重。Ⅳ阶段:出现一些分离运动,痉挛开始减弱。V阶段:分离运动为主,痉挛明显减弱。Ⅵ阶段:协调运动正常或接近正常,共同运动及痉挛消失。分别于患者康复干预前、康复干预后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肢体挛缩程度、挛缩肢体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资料比较采取x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肢体挛缩程度对比 观察组在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肢体挛缩程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x2 =9.89,具有统计学差异(P

2.2 两组患者挛缩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后挛缩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x2 =11.59,两组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脑卒中合并肢体挛缩的患者因肢体萎缩,缩小了关节、肌肉的活动范围,使肢体运动受阻,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产生了严重影响,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4]。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良姿位摆放是脑卒中患者采取康复干预措施的重要过程。通过运动动作训练和正确的摆放来抑制异常姿位,从而改善大脑神经功能。抗痉挛模式即护理良姿位,对早期良姿位训练的重视,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恢复[5]。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肢体挛缩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发现观察组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肢体挛缩程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挛缩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司惠芳,梁岚萍,刘向真,潘玉焕.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现状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4,07:58-61.

[2]刘泰,陈荣群.脑卒中肢体瘫痪的运动康复治疗[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03:1-4.

[3]龚文齐,陈慧.脑卒中肢体障碍的社区康复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12,01:51-52.

第4篇: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52-02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中风,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部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件。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等均位于我国各项疾病的前列[l]。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2,3]它是由于脑部疾患如脑卒中等导致的、以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脑卒中后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任何成功的康复都离不开康复护理。有研究表明,90%神经功能的恢复出现在脑卒中3个月内[4]。而康复护理介入的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5]。大多数卒中后病人在康复期间,至少会有一种并发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降低致残率[6,7]。

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以期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从而达到减少脑卒中偏瘫的伤残程度,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RCT)的实验设计。

2.研究对象:

2.1.为于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在九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住院的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脑卒中,伴有偏瘫的患者。

2.2.纳入标准:符合1996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9],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的脑卒中初发者;

2.3.测量指标: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同型半胱氨酸

3.结果

3.1患者基本资料

患者无一例失访,资料回收率100%。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干预组41例,对照组39例。80例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最小是39岁,最大是77岁,平均年龄(57.3±8.45)岁。

3.2.脑卒中偏瘫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脑卒中偏瘫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及干预前后两组实验室指标对比见表4-1,表4-2: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实验室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酷(TG)和Hcy水平进行t检验比较,P值均大于0.05,表明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效果具有可比性。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Hcy指标的测量值均下降,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4.讨论

第5篇: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后遗症;全程护理;康复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需要相当数量的人来照顾这些残疾人,脑血管病的防治和全程护理尽快使其康复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我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月以来按照康复原理,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为脑卒中患者及时制定康复计划,尽早进行全程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患者均来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诊断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痊病学术会议修订及诊断标准,经CT或MRZ确诊,均存在肢体运动障碍,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方面有均衡性。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控制血压、降颅压、抗凝溶栓、神经营养),观察组有专业训练护士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 给予心理干预,健康宣教指导及出院后家庭护理的全程模式,对照组只采用一般的临床护理。

1.3 护理

1.3.1 心理干预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病,患者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难往往难以接受,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悲观失望等负面情绪,从而一味地强化患者角色,对日常生活过于依赖他人,对治疗缺乏信心,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责任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情感交流,及时消除其孤独感,自卑感及废用感,向患者介绍一些治愈的例子,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使之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基于该病恢复期较长,患者易产生烦躁情绪,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热情周到、切忌在言行上刺激患者,同时应设法丰富和充实患者的精神文化生活,解除其内心烦恼,并尽早制定康复计划,耐心阐明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康复期的重要性。

1.3.2 体能锻炼 脑卒中患者最大的苦脑是运动功能障碍,而这种功能障碍是可以通过科学的体能训练加以改善,而且开始训练的时间越早越好。但这种体能训练不等于一般意义上的体育锻炼,而是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确定肢体活动的幅度和时间,每天被动或主动活动时间最好每1h关节在生理范围内的各个方向都能得到锻炼,同时给予局部按摩。另外体能训练应根据肌力不同逐步进行,首先进行抗痉挛的关节活动训练,从翻身到坐起,站立平衡,行走训练,在体能训练的同时可配合语言、智力训练。

1.3.3 饮食护理 饮食上应给予咀嚼、吞咽、消化且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而且应做到低脂、低盐、适量[1~3],尽量多食蔬菜瓜果及海带类,忌烟酒及一切有刺激的食物,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喂饭时要警惕食物梗阻造成的窒息,同时禁食腌制、烧烤烘焙加工类食品。

1.3.4 健康宣教 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给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的健康宣教资料,可采用发放健康手册或集体观看康复录像带的形式,还可请康复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的宣教,在给患者康复训练时听一些舒缓,旋律优美的音乐,激发患者康复训练的兴趣,使患者在愉悦环境中用心的做好每一次的训练。

1.3.5 预防并发症 卧床患者用的床铺要平整、柔软、干燥,衣服被褥经常曝晒,还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擦洗身子,预防褥疮及皮肤感染,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保持室内环境的温、湿度适宜和通风,另外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的忧郁症发生率高达65%,说明心理问题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较大,且康复期的护理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并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增强患者的的自信心,用热情激发患者对抗疾病的斗志,同时医护人员应做好相关疾病的卫生保健知识宣教,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指导合理饮食,减少并发症发生。

1.3.6 控制复发 脑卒中是复发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有关统计表明[4]约占总发患者数的30%,其中男性复发率稍高于女性, 但无明显差异。导致脑卒中复发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类:首先是固有疾病对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血流变异常等,因此控制以上固有疾病是预防脑卒中复发的重要措施;其次导致脑卒中复发还有许多诱发因素,如情绪激动、劳累过度,烟酒过度,饮食不节,气候变化等,所以给患者做好生活指导也是预防脑卒中复发的关键措施。

1.3.7 注意脑卒中复发的先兆 脑卒中的复发与初发一样,常常有一个或长或短的病理演变过程,因此在复发前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某些先兆症状,这些症状多在数日或数小时前发生,它预示着脑卒中病有可能即将复发,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若能早期发现并干预,常能够避免脑卒中的复发[4]。常见的先兆症状有:目眩、头昏、头痛、头胀、感觉异常、疲倦、嗜睡,精神异常、恶心想吐、吐字不清,手足麻木甚至摔倒等[5]。

1.4 疗效评估 每周进行一次评估,制定治疗、护理、康复方案,对压疮、昏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针对性制定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按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的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的为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为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7%以内或增加为无变化。

2 结 果

本组106例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程护理模式与一般护理模式效果比较,见表1。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3 讨论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件,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超过24h。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约1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约100万人,而幸存者约80%遗有不同程度残疾,其致残率备受关注,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治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在下降,但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增加,需要长期的康复护理。

加快发展全程护理服务,解决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是当前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本文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全程康复护理,提高康复护理效率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使患者主动参与康复治疗,提高康复效果,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程护理模式,成立全程护理网络,形成一支由医院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的全程护理模式,共同做好全程护理工作,从而逐步达到生活自理以至全身心的康复,重回美好。

参考文献:

[1] 孙丽慧.脑卒中的季节性发病及预防[J].陕西医学杂志 2001.30(12):755

[2] 朱小玲.脑卒中的发病时间分析及预防[J].当代护理(综合版),2007(9):33.

[3] 叶小梅.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9.7(15):64-65.

第6篇: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范文

【关键词】心理康复护理;脑卒中后抑郁;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276-02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care on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fter stroke

Qian Wenru1 Li Senlong1 Bian ruyu2,et al

【Abstract】Objective:Of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 depression care (PS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Methods:80 patients with PSD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care of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increased on this basis of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care intervention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 intervention to patients 30 days 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Results: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30 day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the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care; post-stroke depression; Quality of Life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约占发病率的20%-79%[1-2],长期的抑郁状态对躯体产生直接的病理作用,影响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导致再发脑卒中[3],严重影响疾病的恢复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PS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80例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经螺旋CT 或磁共振(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2)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HAMD)筛选抑郁患者,HAMD≥18 分。(3)排除精神病史、精神病家族史、意识障碍、失语的患者。在80例患者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32 ~ 76 岁;均为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1例,高中及中专学历30 例,小学学历29例。

1.2 方法

1.2.1 分组: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2 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抗抑郁治疗,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康复护理措施。 PSD患者起病急、病情重,而且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往往表现出情绪低落、缺乏主动性,日常生活过分依赖他人,对治疗和训练持怀疑态度,对生活绝望,甚至产生自杀意识等。护士应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准确的评估心理状态,针对不同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具体的心理康复护理。将心理康复护理导入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整个过程,可减少社会应激因素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4]。可以根据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2.1 急性期:(1)首先要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详细收集资料,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诉说,不应有不耐烦、冷漠甚至嫌弃患者的行为和表情,交谈要态度和蔼,有亲和力,避免简单生硬的语言。要准确真实的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安慰。(2)要正确的运用认知行为干预方法,采用认知心理技术,分析认知心理依存基础,找出认知偏差,进行认知矫正[5],帮助患者认识并纠正自身错误的思维方法和错误信念,说服其放弃对自身破坏性的观念和情绪,从而达到矫正错误的认知行为、缓解负性情感压力、提高对现实认知能力的目的。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发病原因、危险因素、病程发展以及治疗和预后等相关知识。分析和了解患者提出的疾病相关问题,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其正确对待脑卒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减少和避免心理应激,消除顾虑、悲观、失望心理,克服自卑感。讲解康复训练的知识,增强康复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其适应能力。

1.2.2.2 恢复期:(1)角色转换干预:护理人员要多深入病房,多和患者交流沟通,告诉患者不良的情绪会影响疾病的恢复,不及时的治疗会有加重疾病的危险。抑郁症患者常因肢体瘫痪、自理能力下降,不能重返社会岗位等现实,产生负性情绪与不良行为。因此,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完成患者角色转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2)引导患者放松紧张心理:根据患者的知识层次、喜好安排休闲娱乐活动,能明显缓解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可鼓励患者适当参与娱乐,如下棋、玩游戏、看电视、听欢快音乐、阅读励志格言等,以充实生活内容,增加生活乐趣,分散对疾病的不良情绪和注意力[6]。除外,也可教患者做一些放松的动作,比如深吸气在缓慢呼出,静静地数自己呼吸的次数,以此来缓解负性心理。(3)指导患者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心理免疫力。对患者在康复训练中的配合及时给予肯定,对患者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赞赏。要劝慰和鼓励家属给予患者以支持,充分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在语言行动上尽量避免损害患者的自尊心,耐心对待患者日常生活及进行康复治疗时出现的情绪反应,鼓励其说出心里话,以利于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对于出院的患者,要建立随访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家庭住址和通讯联络方法,以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修改护理干预措施,及时与患者沟通联系,做好随访工作。

1.2.3 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30天均进行HAMD 评分和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100)评定患者生活质量。HAMD 是采用17 项版本,

1.2.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量表评分见下表。心理康复护理干预前两组PSD 患者HAMD和WHOQOL - 100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HAMD和WHOQOL - 100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其严重后果在于其高致残率,同时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心理障碍,比如抑郁、焦虑等,致使死亡率增加。据Fruh-wald等[8]报道,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20%-50%,已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据报道[9],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状的死亡率是无抑郁症状的3-4倍,所以提高PSD的认识,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并进行系统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更为重要的意义。PSD患者最主要担心的问题是疾病能否恢复,担心给他人造成负担,对未来失去信心,自悲、自责、兴趣减低,对经济来源和社会地位的担心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错误认知,这种错误的认知继发新的负性情绪,使其降低甚至丧失康复的内在动力,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PSD与社会心理因素、神经生物因素及神经内分泌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针对PSD患者独特的心理、生理特点,国内外学者强调在用药治疗的同时,应进行心理治疗[10]。心理护理干预的特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患者潜在的心理资源,充分掌握患者不同时间的心理状态,挖掘心理康复的潜力,及时纠正患者的心理障碍,协助患者度过危机,以有效的方式去处理所面对的困难和挫折,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抑郁的康复,从而加强主动性康复训练,提高生存质量。本结果显示,实施心理康复护理组的患者HAMD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参考文献

[1] Pohjavaara T,Leppavuori A, Siira I,et al. Frequency and elinie determinant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J].Stroke,1998,29:2311-2317

[2] 张捧玉,白炜炜,王桂玲,等.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对近期康复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8(6):340-314

[3] 周维金,王玉琴,崔利华.脑卒中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2):124-127

[4] 倪晓春.脑卒中后抑郁症心理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5(5):268

[5] 王藕儿.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4):667-668

[6] 楚平华,闫景新. 休闲娱乐康复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06,20(9):2381-2382

[7] 邹立.卒中后抑郁早期药物干预对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临床对照研 [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508-3509

[8] FmhwaldS,LoffierH,BaumhackU,et al.Depression afte cerebrovas-cular injury: review and different iation from othe psychiatric complications.Fortschr Neurol psychiatr,1999,11 (2):155-162

第7篇: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范文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00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91-02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多见于老年人,近几年发病率一度呈现上升趋势,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我院通过对200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和康复锻炼,在减少神经损伤、避免并发症、降低致残率的护理工作中取得成效,现将常规护理、基础护理和康复护理临床经验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共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均系首次发病,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1],排除出血性脑卒中,经头颅CT检查确诊,年龄47岁~77岁,平均年龄61.4岁。入院时昏迷47例,神志清楚伴头晕106例,言语不利或面麻口歪32例,15例有尿失禁,20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

2护理

2.1基础护理: ①患者入院一般病情较重,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及时补充血容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协助医生做相关治疗;②密切监护基本生命功能,及时给氧,建立静脉通道,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瞳孔、头痛呕吐及生命指征变化,如发现患者昏迷加深、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瞳孔不等、心率缓慢、血糖异常、发热等提示病情加重,需报告医生紧急处理;②积极预防最常见的并发症: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便秘、褥疮、消化道出血,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昏迷及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每2 h给患者变换和拍背,促进痰液排除,痰液黏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或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③尿失禁或尿潴留患者留置导尿,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导尿管通畅,每日换尿袋,每日消毒尿道口和会,观察尿色、尿量,并做好记录。④保持病室内温度相对恒定,避免患者受凉,床铺保持清洁柔软、干燥,对于昏迷患者最好给予气垫床,防止发生压疮,常擦身洗澡、更衣。

2.2常规护理: ①保障患者充分的休息,病室安静,光线柔和,床铺整洁。②病情稳定后,帮助患者勤翻身拍背,调整心理平衡,增加患者抗病自信,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防止原发疾病病情加剧;③保持清淡低盐、低脂、易消化高纤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坚持腹部按摩,保持大便通畅;④为患者亲更衣皮肤清洁卫生,戒烟忌酒,照顾患者饮食、洗漱、更衣、移动,多晒太阳,适当体育锻炼。

2.3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对病人及家属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使其主动配合治疗。要利用鼓励、暗示、支持、疏导等方式进行心理调节,消除患者和家属对生活不能自理、心境抑郁、悲观等不良影响,鼓励家属及亲友多关心多问候,防止自杀倾向。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脑血管病的基础知识、康复知识、合理用药、饮食指导、生活作息、预防并发症等健康宣教,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并对患者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教育患者及家属正确看待病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与早期康复的信心。

2.4康复护理

2.4.1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一周后,病情稳定就可以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定时翻身,按摩。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腕和手关节伸展,手握小球或纱布,预防或减轻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曲、手指屈曲;腿外侧放沙袋防止腿外展、外旋;足底放置平板或丁字鞋以防足下垂或外翻,足与踝呈90°,预防下肢的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痉挛等异常模式出现和加重[2]。

2.4.2功能锻炼: 当患者力所能及时,尽量利用健侧肢体带动患肢活动,并辅以一切可用的器械,鼓励其自己活动,掌握好训练的度和量,原则为:由被动到主动,从简单到复杂,以健侧带动患侧,循序渐进,指标量化,辅以器械。先从健侧肢体开始,一步步完成抬头、蜷腿、翻身、起坐、持物,进而上轮椅、站立、行走,直至生活自理。对偏瘫肢体关节做无痛范围内的屈、伸、内旋、外展被动活动。主动辅助运动;借助滚筒、沙磨板等器具进行上肢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下肢的床上桥式运动,同时训练健侧肢体;翻身训练:协助患者向健侧和患侧做翻身训练,逐渐从被动运动过渡到自主运动;坐位、立位平衡训练;步行及上下楼梯的训练等[3]。

3结果

本组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及时评估病情,规范的溶栓、抗凝、降纤,营养神经治疗,给予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指导家属和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179例能够独立完成进食、洗澡、穿衣、大小便控制、使用厕所、床与轮椅转换、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日常生活自理内容,有效率为89.5%,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4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 是威胁我国中老年人的主要疾病之一,其预后主要取决于及时的治疗和合理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介人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及整体疗效越好。功能锻炼能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进而痊愈康复的基础。通过肌肉和关节的运动,使神经元功能恢复和代偿,最大程度重建功能,从而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与恢复,有助于肌肉收缩和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早期进行肢体活动,可减少或避免褥疮、坠积性肺炎、肌肉萎缩、肢体强直、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现,应积极鼓励、指导家属配合患者尽早进行功能训练,明确“开展愈早,成效愈大、恢复愈快、后遗症愈轻、受益愈深”的概念,是减轻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陷,降低致残率,改善和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急性脑卒中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 ,2010.04

第8篇: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癫痫;护理

脑卒中诱发癫痫的几率很大,继发的癫痫会加重患者病情,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近年来康复护理的治疗效果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选取我科收治的30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一共收治了30例脑卒中癫痫患者。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2~78岁,平均(52±4.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

1.2.1 神经外科一般护理 当患者癫痫发作时,首先要保护好患者的关键部位,例如头部、四肢等,以防在患者抖动时受到伤害。如果患者戴有眼镜、假牙、项链等物品时,应该及时摘除,以免发生意外。另外,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十分关键,癫痫患者在癫痫发作时会有分泌物从口腔流出,分泌物堆积于喉部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1]。因此,在患者发病时,需要托起患者下颌,避免因舌头后坠引起的窒息。而且癫痫患者容易咬伤舌头,因此,在护理时还需要在患者上下臼齿中间放置压舌板。此外,要加高患者病床的防护栏,防止病人发病时从床上摔下。

1.2.2 康复护理 康复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由专业护理师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护理干预。

第一,心理护理方面,主要是针对患者恐惧、焦虑、紧张、抑郁等情况,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列举康复案例、讲解治疗流程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重新找到希望。可以让患者观看相关方面的VCD,使其了解治疗情况、操作流程等知识。同时动员患者家属积极做患者的工作,更加关心和照顾患者,从而让患者感受更多的温暖。另外,要排除各种可能的外界不良刺激,让患者有一个稳定的情绪。护理师还应该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提前做好准备[2]。

第二,康复护理。首先,身体姿势调节。身体姿势对患者癫痫发作具有重要的影响,错误的姿势会导致关节痉挛变形。在具体护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节患者的身体姿势。其次,运动指导。对于不能自己活动的患者,实施被动运动,对患者的各个关节,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简单的屈伸运动,每次运动10分钟左右。对于具有自我运动能力的患者,应该引导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床上桥式运动、内外旋转运动都可以。再次,ADL训练。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训练计划,对于Barthel指数

1.3 评价方法 治疗后一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对患者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分,使用百分制,分值越高表明效果越明显。

2 结果

康复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一个月随访所得患者生命质量数据拥有明显差异,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油腻多糖食物为人们所喜爱,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三高问题”日益常见,成为人们生命的严重威胁。三高问题还会引起一些列严重的疾病,例如血管硬化等,高血压和血管硬化通常又会给大脑带来危害,脑中风就主要是由这两种原因引起的。目前,脑中风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杀手之一,其临床死亡率非常高。脑中风又叫脑卒中,是头脑中的血液循环系统出现问题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使脑部神经受损,部分功能丧失,从而导致肢体失去控制,脑卒中容易继发癫痫,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危害[4]。本研究主要比较康复护理与一般常规护理对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康复护理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情绪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通过对康复组15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加强患者家属的配合等方式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情况,使患者增加了对病情的了解,从而树立了信心,变得积极乐观起来,也更加信任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通过播放相关健康教育的音频、视频资料,使患者掌握了一些必要的康复护理知识,提高了自我护理的能力。康复护理还通过姿势调整和运动指导,帮助和引导患者进行必要的运动,从而有利于患者恢复身体机能,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胡云霞.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 16(36):4835-4836.

[2]刘树群.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J].山东医药,2013, 53(29):56-57.

第9篇: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范文

脑血管类病症是威胁国内中老年群体健康的主要病症,其诱发因素极为复杂。其中,因脑血液循环受阻而导致疾病(即脑卒中)将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结合李慧等专家[1]的研究可以发现,临床治疗虽能对该类患者生命安全进行有效保障,但超过75%患者劳动能力将出现不同程度适В并伴随有20%左右重度致残率,在对患者预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并形成严重心理负担。在本次治疗中,我院将早期康复护理运用于40例患者治疗中,起到了对运动功能的有效改善。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于2016年1月至6月所接诊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另外在同年7月至12所接诊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照组中存在有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分布于46―83岁,中值在(58.24±1.58)。观察组中则存在有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分布在43―79岁,中值在(57.58±1.66)。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1周内病症稳定。从年龄、性别组成等层面对比可以发现,两组患者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本次治疗中单行常规护理,辅助患者完成翻身等活动,做好对应健康教育工作,帮助患者对病症有较全面了解,。观察组在治疗中则需给予康复护理,侧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健康指导。在康复护理干预前,需做好与家属、患者间沟通工作。在确保其对脑卒中有较全面认识的同时,明白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运动功能以及预后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增加患者与家属对康复护理的配合程度。同时,需对家属日常护理进行指导,防止因不正确操作方式对患者造成不适感。

(2)早期护理。在卧床治疗期间,在患肢摆放上,可采用仰卧位、健侧位以及患侧位交换的方式,每种维持时间不得超过2h。尽量减少仰卧位时间,该下,患者颈部紧张反射以及迷路神经反射作用将增强,极易导致患者产生不适感[2]。

(3)关节活动。在辅助患者关节进行活动时,以按摩与被动活动为主。先大关节,在逐步过渡到小关节。按摩等操作时,需要对力度与运动幅度进行控制,避免使患者产生疼痛等不适感。

(4)稳定期护理。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可鼓励患者自行向患侧进行翻身活动。在其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可指导其进行坐位期训练。针对存在偏瘫患者,在首次坐起时,需先将床头摇高,起到辅助支托的作用。同时,护理人员需将手放于患者背部、头部,整个过程需缓慢进行,防止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当患者可自行坐起,并活动患侧肢体时,可鼓励患者自行完成日常生活行为,包括洗脸、漱口等。可通过鼓励患者写字、画画等方式对手指功能进行训练。

(5)立位、步行训练。在下肢活动能力提升的情况下,可在家属或者护理人员陪同的情况下,进行立位、步行训练。活动量需要严格控制,初阶段每日最多进行两次,且单次不得超过30min。在上下楼梯训练时,指导其先迈健侧,再缓慢迈患侧。

(6)各康复训练频率。各项康复训练治疗均应当做好适可而止。康复训练量需设定为1h/d,训练量过大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抵触心理,过少又无法达到治疗效果。且训练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便于医生对康复训练方式进行改善,同样使患者在第一时间了解自身恢复情况,增加痊愈的信心。

(7)饮食指导。针对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间,尤其需要对饮食加以重视,饮食应当以清淡类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过于油腻或者过冷食物,增加蛋白质丰富食物的食用量。同时,治疗期间需禁止食用发酵类食物,防止在康复训练中患者出现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影响到与各项康复训练的配合度。

(8)心理指导。该类患者在治疗中,受病症本身的影响,或担心自身会成为家庭负担,害怕自身无法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在进行各项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多数患者会伴随后焦虑、抑郁、畏惧等负面心理,在直接影响到其与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治疗的同时,将导致其随时处理巨大心理压力下,生活质量持续降低。因此,在治疗中,需指导患者家属、亲戚、朋友等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认识到自身对于家庭,朋友的重要性,建立起积极、乐观的心态。

(9)出院指导。对于满足出院条件患者,需鼓励患者按照在院期间康复锻炼方式进行,且家属需做好对应监督与辅助工作。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回访的方式,对患者锻炼情况加以了解,并对训练中部分注意事项进行叮嘱。

1.3 观察指标

借助Barthel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包括穿衣、漱口等日常活动,百分制,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借助Fug―Meyer评分对其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同样为百分制,得分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遵照SPSS19.0对研究中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按照(x±s)对计量数据进行表示,行t检测,若P

2.结果

Fug―Meyer评分护理干预前,观察组为(28.68±4.58),对照组为(28.96±5.98),Barthel评分在护理干预前,观察组为(30.08±6.66),对照组为(29.68±5.98),两组患者未表现出较大差异,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Fug―Meyer评分为(56.54±5.87),对照组为(41.25±4.96),在Barthel评分中观察组为(74.39±1.84),对照组为(45.25±7.0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随着脑卒中患者数量持续增加,怎样改善该类患者预后更加被社会、临床医疗所重视。结合临床实际可以发现,脑卒中神经功能存在一定可塑性,在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中,可帮助该类患者受损神经功能得到恢复,实现对运功功能情况的有效改善,间接起到对预后生活改善的作用[6]。早期康复训练全面围绕患者治疗中各个阶段,实施针对性性康复训练,从护理、关节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立位、步行训练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改善。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康复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以及运动功能上均无明显差异,而在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上述两项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更进一步表明,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治疗期间的有效性。早在马素萍等专家[3]的研究中就已经明确指出,在有效早期康复训练下能帮助脑卒中患者运功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使得患者在预后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水平,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总的来讲,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间实施有效早期康复护理,可帮助患者运动功能进行改善,使该类患者出院后可在短时间内生活自理,保障生活质量。能帮助该类患者在预后,更加有效的融入到正常生活

中,并起到减轻家庭生活压力以及社会负担的作用。虽然有关研究已经证实,脑卒中患者各项受损功能在后期恢复中会自然先进性恢复,同样起到改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效果,但该过程极为缓慢,加上多数脑卒中患者年龄偏大,机体自我恢复功能明显降低,更进一步证实,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有着重要意义。应当在临床治疗中持续推广并落实到实际治疗中,实现对脑卒中临床疗效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慧,姜亚芳.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vv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