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人格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作用及途径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30日
大学生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拥有健康的人格。人格是个人在生活中以其生活方式和生活风格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自我意识,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的,又充分展现主体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应包括社会责任感、独立意识、坚强的意志力、和谐的人际关系及创新精神等。
一、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作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具有个性特征,它是个人的性格、气质、心理、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总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一方面受社会的、历史的、家庭的文化影响;另一方面有赖于自身的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杰可逊认为,阅读疗法是把文献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由读书顾问精选后提供给读者,以帮助读者领悟人生,增强信念,完善人格。前苏联人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阅读疗法所依靠的心理机制主要是指导读者学习英雄,增强信心,磨炼意志,克服困难,战胜疾病。这是一种强调激励的阅读疗法,是一种如火冶炼般的刚性疗法。
阅读疗法是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创新形式,高校传统的德育工作不易取得理想效果,通过阅读疗法这一方式能够顺利推行,且效果很好。阅读疗法成为高校在德育教育、学生工作、图书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的创新品牌,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发挥了促进作用,阅读疗法也获得了良性发展环境。
二、阅读疗法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
1、创建阅读疗法网站,宣传正确的价值观。阅读咨询网站是推广、宣传、实施阅读疗法的网络服务平台,也是高校运用阅读疗法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网站设有阅读咨询室、工作团队、专家链接、动态信息、成功案例、阅读交流、书目信息、网站留言、阅读疗法协会等主要栏目。网站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价值导向,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能够自觉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健康人格。内容丰富多彩,贴近校园学习生活,能够提供方便快捷的阅读疗法服务,实现实时有效地交流与沟通。
2、悉心指导个案,加强自我教育。阅读指导与咨询是阅疗馆员通过与大学生面对面交谈,舒缓其学习、恋爱、交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使他们重建自信。阅疗馆员在与大学生接触、交流过程中,针对生活与学习中碰到的一些问题、遇到的挫折,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阅读指导。通过阅读,大学生学会不断地思考,不断进行自我体验、自我觉察,感悟成长。这个过程就是自我进步的过程。
阅疗馆员用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以阅读疗法为手段,帮助众多因孤独、自卑、学习压力、交际困难、精神抑郁的同学走出情绪低谷,摆脱心灵困境。阅读咨询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通过阅读加强自我教育的过程。
3、推荐阅读疗法书目,提升品质修养。甄选阅读疗法书目、编制阅读疗法书方是阅读疗法服务的核心工作之一。阅读疗法书目就是在实施阅读疗法的过程中,针对读者的心理偏差和问题而开列的文献目录。通过研制发展性阅读治疗书目与临床性阅读治疗书目,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提升品质修养。
4、创办阅读疗法刊物,宣传道德规范。《阅读疗法工作通讯》通过阅疗视窗、新闻快讯、新书推荐、悦读育心、成功案例、协会天地、知识讲堂等栏目的设置,成功开辟了我校普及阅读疗法知识、报道阅疗工作动态、推广阅读疗法服务及交流阅疗心得体会的又一有效渠道,对阅读疗法理念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阅疗馆员深入到大学生中去根据他们的现状,满足他们的正当合理需要,以调动其积极性。《阅读疗法工作通讯》大力弘扬主流道德价值,宣传道德规范,使校园道德风气得到净化。
5、开设阅读疗法课程,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开放、探究性的课程形式为大学生提供能够产生丰富感受和体验并具有多元解读方式的真实事件、活动和经验,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态度。阅读疗法课程的实施过程是促进大学生主动建构心理、塑造健康人格的过程。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大学生原有经验发生转化并形成新的理解,引导大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发展性问题,充分开发潜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可持续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阅读疗法课程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推进高校素质教育。
6、成立阅读疗法协会,强化社会实践。大学生是阅读疗法的应用对象,也是参与者、实践者。建立大学生阅读疗法组织很有必要。阅读疗法协会是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下属学生社团组织,以促进大学生阅读与健康人格培养为目标,协会宗旨是“以人为本,团结互助,提升品位,增强素质”。阅读疗法协会成立后,陆续开展了会员纳新、读书交流、书方推荐、知识讲座、心理电影赏析等丰富多彩的阅读疗法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与人沟通交流,锻炼社交能力,培养爱心,提高团队配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增强了大学生的自立观念和自立能力,能够磨炼他们的意志品质,能够促使他们处理好奉献与获取的关系。
7、开展阅读疗法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应为大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校园开展阅读疗法活动,如阅读指导与培训、读书沙龙、书方推荐会、专题学术讲座、团体治疗活动、学习参观活动、阅读疗法研讨会、辩论赛、知识竞赛等,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他们的集体观、荣辱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阅读疗法有力地促进了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并使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主要参考文献:
[1]郑伟芬.浅谈大学生健康人格特征及教育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7.
一、在课堂上贯穿于思想教育
学校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主阵地,教师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实施者。如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又如教学“时、分、秒”时,以课件出示北京申奥成功人们的喜庆场面为画面,教育学生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学生也可以通过对“时、分、秒”快慢感受后,教师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又如教画长方体、正方体、圆形、利用对称图形及平移图形的特点设计多种组合图形的图案时,让学生享受数学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美好心灵;又如教学大数的“读作、写作”时,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如我国地域辽阔,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全长6300千米。体会我国的江山如此多娇;又如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中的生活、农业、科技、卫生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通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多姿多彩的活动永远是孩子们成长岁月中的难忘回忆,利用活动来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形成,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健康人格。例如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大自然的变化,还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全校开展的“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活动,作为班主任,安排学生们天天诵读《弟子规》。弘扬祖国精髓的传统文化;在体育课中可以举行拔河比赛、体操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等,学生通过参与集体的竞争活动,强身健体,提高团队意识。还可以通过自主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处事的心理品质,克服依赖心理;通过情感训练,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心理品质,防止胆小闭锁心理。
三、帮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
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平时任性,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经常同学之间会发生矛盾,人际交往的意识淡薄,文明礼貌也显得比较薄弱。针对这种问题,从文明礼仪教育入手,每个学期的开学初是进行教育最佳时期。如:与别人见面要说声 “您好”;跟别人道别说声“再见”;请求帮助,要说“请”;得到关心、帮助说声“谢谢”;打扰了或有愧于别人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别人向自己道歉时应该回话“没关系”、“别客气”等礼貌用语,用好“微笑、招手、点头、鞠躬、鼓掌、请进、敲门”等体态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教育时,这些“礼貌”就会深入人心;还有教师要帮助学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要尊重父母,理解并能体谅父母的一番苦心;教师本身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充满希望和信心;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教师要指导学生恰当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正确地识人和择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谐的群体使人感到温暖产生安全感。这样,学生受到鼓舞,就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四、重视对学生的理想教育
“昨天的面包不充饥”,一味的运用传统家教方法与手段解决不了今天的家教实际问题,单纯的加大经济投入未必能带来家教的成功。核心是发挥智力优势,把智慧文化转变为指导家庭教育的艺术。
时代不断往前推进,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步伐,多数父母醉心于权利,沉浮于名利,却看不到身旁的孩子;他们把孩子交给保姆、交给学校、交给电视、甚至交给罪恶;他们可以给孩子很多的零用钱、很多礼物,却给不出任何时间,这是我们下一代的悲哀,更是造成社会不安的潜在因素。
培养孩子健康人格最好的方法,是父母先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要从现在开始
你该何时开始教育孩子?你该何时开始按照那些积极的步骤来把他们养育成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些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1-7岁的规则时期。
例如: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向她妈妈述说学校一天所发生的事。她说:“我们今天有个代课老师,她让我们随便做什么都可以,我们不喜欢她。”从这可以看出来,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知道她该做什么,假如不明白的告诉她该遵守的规则,人会变的任性,不快乐。没有安全感,并且有一种“没有被爱”的感觉。有时候她甚至会跑出“界外”,试试她的行为界限在哪里。
这是道德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她会思想或做应该做的事之前,我们应该告诉她,什么是她该做的。这是教导服从的最好时候。而服从是道德意识及良知发展的第一个要素。假如父母在孩子小时侯能够管住他们,待他们长大后便可以比较轻松,因为那时孩子已能自制。假如小时不加管束,长大后的孩子不仅常茫茫然不知所从,也比较可能对任何管教都产生反叛。所以让我们尽量少说“不可以”,但态度要坚决而且包含爱心。
第二阶段是八至十岁的模仿期。
孩子需要从具体榜样中学习,因为这年龄的他们还没有很好的能力去做抽象的思考。家长个性上的优点及缺点全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在孩子身上家长所无法容忍的事情往往是家长最糟的缺点。这就是所谓的“有样学样”。阅读在这个时期是很重要的。适当的书和杂志对价值观的决定有帮助。在这几年中孩子会模仿他们认为“很有英雄气概”或“很有挑战性”的行为,所以应在此时多读有关良好行为、勇敢诚实的故事。
第三阶段是十三岁以上的启发时期
年少的孩子常会受到一些伟大思想的启发,他一定会有英雄崇拜,假如没有英雄,他自己会去找,如果他没有受到“好”英雄的启发,那么他便会受到“坏”英雄的影响。因为这个时期的少年,如果心中有个目标,就会有较多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性格,当然规则和限制仍然很重要,这个时候青少年需要能发挥有效的自我控制,因为父母不可能随时在身边,青少年需要用到过去的经验。
孩子到了青少年时会很清楚的知道父母的信念是什么,可是他并不一定了解新年背后的原因。因此花时间让孩子了解这些背后的原因是相当重要的事。“交谈”可以强化规则和信念;最重要的是,孩子需要感觉到父母的爱、信任和支持。在他知道有人爱他、接受他之后,他会迎向一切好的转变。
二、创造爱的环境
培养积极特质的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方法是给孩子一个令他觉得幸福、能接受他的环境。你可以用爱和乐观来帮助孩子开始和结束每一天。让孩子快乐的期盼每一天的来临。
三、你会得胜
家长一定要记住的是:用和善的语言肯定孩子。你永远都无法知道在什么时候,短短的一句或几句诚恳的话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孩子的缺点,不批评,不抱怨,不训斥。而是真诚的提醒,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找孩子什么方面的闪光点,希望孩子学习好就找学习的闪光点,希望孩子聪明就找聪明的闪光点,信任孩子以鼓励为主,在他成功时鼓励他,在他失败时同样要表扬他,采取宽容的心态。给孩子以力量,在他们的成长中,不停的为他们鼓掌欢呼,为他们加油,让他们尽情享受美好的童年。
Abstract: Healthy persona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dition of becoming a useful person for undergraduate. It is needed that the independence, creativeness, and initiative of personality in modern society. These good personality qualities can be formed through education in mental health. The theory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urrently applied in our country is not fully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personal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consult for our country,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cient "Tao Te Ching" not only contains psychological thought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 but also enlightens on the cultivation of healthy personality to undergraduate.
关键词: 《道德经》;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
Key words: Tao Te Ching; undergraduate; healthy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320-02
0引言
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社会和各级教育部门研究和探讨的焦点。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也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心所在。人格及人格教育是80年代引入学校德育的,90年代逐渐成为热点[1]。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关于“人格”一词的解释是:“每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生理性状(或特征)的有机结合,包括遗传的和后天获得的成分,人格使一个人区别于他人,并可通过他与环境和社会群体的关系表现出来。”[2]在西方的心理学体系中,人格指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在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价值观、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连续性和一致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3]。国内的人格研究和心理咨询以及其他相关的领域大多依据这个理论展开工作。从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工作实效来看,并不能令人满意。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在于传统文化背景的差异。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在民族、种群的人格发展过程中打上烙印。人格是先天的遗传素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故此,中国人的人格概念不会与西方人完全相同。从传统文化的经典理论中寻找适应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理论,应是当前理论与实践工作的当务之急。
1当前社会大学生的人格健康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的首要目的乃在于树人,意即塑造社会个体健康的人格。而现今的学校教育却与这个根本目的逐渐相左。作为学校教育核心因素的教师,其作为大学生榜样的作用也在相应地弱化。具体一点,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现实的诉求已经呼吁了多年,在学校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这一诉求仍然停留在形式的层面。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由于中间横着一条传统儒家文化的对权威的服从的观念的鸿沟而逐渐变得困难。社会在变,价值观在变,这个旧的观念却未变。换一个角度,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首先需要学校教育教学生学会生存,而有价值生存的第一要务,仍是健康人格的塑造。惟有此才能舍却对物欲的盲目追求,获得人生存本真的快乐。在哲学的层面上,人格作为人的本质的存在状态或生存样式是人的最高生存方式的表征。它标示着人之为人的现实历史规定,标示着人之所以如此这般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依据所在。人格塑造与提升的目标就是人格的健全,所谓人格健全是指各种人格特征的完备结合。其特点有三:第一,内部心理和谐发展。即个体的需要和动机、兴趣和爱好、智慧和才能、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和信念、性格和气质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二,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即在人际交往中显示出自尊和他尊、理解和信任、同情和人道等优良品质。第三,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能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在学习和工作中勇于创造、善于创造,能够走向成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并形成新的兴趣和动机等。
人格心理学对人格心理结构的探索以及对人格心理要素的分解,能够指导人格教育目标的确立。当前的人格教育实践,在教育目标上还比较笼统、模糊。人格教育的目标指向是健康人格的塑造,但什么是健康人格?健康人格包含哪些要素?健康人格的基本要素体现在教育目标中应该如何描述?目标的达成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指标来衡量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当前人格教育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
2当前社会大学生的人格健康与《道德经》的有关论述
东方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相处。道德经中多处赞美圣人的智慧与情操,显然,老子认为社会中的理想人格应该包含圣人所具有的纯朴、含蓄、节制、理性以及慈爱的人格特质。老子所提倡的健康人格不仅是东方文化背景下的,更与我国当今社会现实情境下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的要求相适应。老子所提倡的健康人格,即圣人如何,其所描述的乃是一种人格发展的理想状态,是超越绝大多数人现实的。但其中所包含的一些与今天仍然有实践意义的思想,与现在流行的、西方的人格心理学理论相结合,两种方法论的有效互补,有助于找到塑造现今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方法与技术。
《道德经》所论的“道”有两重意义,一重意义是作为世界本原的“道”,另一重是作为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道”。人生的智慧体现在遵从第二重意义的“道”有所为,违反这个“道”则无为。从老子以无为的观点出发的论述,可以总结出老子借圣人的所为、所不为而反映出的理想人格。杨玉辉在他的文章中提出:老子的理想人格是一种符合“道”的规律的人格,也就是与“道”合一的人格。它主要有以下五个基本的特征:①自然无为的生活准则;②清虚静泰的精神状态;③质朴节俭的生活方式;④柔顺不争的处世态度;⑤慈爱和善的道德情操[4]。
从这个观点进一步推论:①自然无为,是遵从“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即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这就要做到理性、克制;②清虚静泰,是说要节制俗世的物欲,专心于作为人的修养提高;③实际上与②的主旨相同。④柔顺不争,是叫人处下,功成不居,即谦逊;⑤慈爱和善,是对他人的宽容,没有附加条件的对人本身的热爱,是一种超乎俗世道德规范的广义的爱。以上是人追随“道”的目标,那末,如何追随“道”或者说如何塑造这种理想人格呢?老子提出,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5];要随时觉察到所处情境的变化(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5];要节制俗世的私欲,要富有自然的爱人之心(老子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不要因为长者而自恃,尊重人并尊重自己[5](老子第七十二章,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今天反观《道德经》,实在是中国人文主义思想的鼻祖。以上罗列的其中五个章节,其中所包含的对人类终极关怀的情致之切,与今天以无休无止的争强斗胜和掠夺为特征的现代文明相对比,不能不让人动容。以人的本性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人的人格结构中消极的一面,需要这种思想来加以补充和纠正。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须立足于以这种人文主义思想为背景的社会环境,无论是家庭、学校的小环境,还是社会文化大环境。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与道合一的理想人格是道家与道教人格追求的终极目标。具体来说,人最理想的行为模式就是符合道的规律的模式。人是由道化生的,并遵循道的规律运动变化,因而人要健康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遵循道的自然规律,理想的人格不过是道在人身上的体现而已,具有理想人格的人也就是按照道的规律和要求行动和生活的人,所具有的是一种纯朴厚道、淡泊宁静、深沉渊博、而充盈着灵敏智慧的“圣人心智”结构[6]。
当然,《道德经》强调“无为”与清心寡欲,一味的强调个人的修养,否定人对于现实目标的追求;一味的强调“使民无知无欲”;在今天是来看是消极的、不适宜的,与当今的时代精神有悖,毕竟现代的人类社会不可能回归到那个“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时代。
3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几点建议
3.1 改变教育观念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塑造健康人格,不仅是培养各种能力和技能。教书和育人的传统社会责任一个也不能松懈。作为大学生模仿对象的教师,要学会与学生相互尊重。教会学生相互尊重。学生首先作为人与教师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才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
3.2 加强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健康人格。科学教育本身渗透着人文价值和人文特征。在日常的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中,人文主义教育意味着人人生而平等。教师随时随地以一种与学生平等的态度展开有效的对话与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尽最大努力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意见。不可从一己之主观愿望出发,把自己认为的“好与不好”强加给学生。
3.3 教师的人格自我完善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大学生模仿对象的教师,其人格的自我完善是教师自身修养的核心内容。现在全国各个学校正掀起一场倡导学生诵读经典的活动,笔者认为广大教师应首先需要学习经典古籍,扎实地补一下传统文化课。
参考文献:
[1]谈炳和,樊富珉.试论人格及人格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63.
[2]陈少华,郑雪.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困境与出路[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3):41.
[3]黄希庭,范蔚.人格研究中国化之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5页.
[4]郝翠荣,吴沁芳.试析先秦儒道理想人格之比较[J].管子学刊,2004,(1):46.
一、重视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是当代幼儿教育的主题
3~6岁的学前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质的基础。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国际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心理学会,为了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心理权益宣言》等文件。把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放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目前我们的幼儿园教育现状来看,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胆怯、多动、情绪障碍等等。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也应是我们幼儿园教育改革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无法回避的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园自2007年开始以“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研究”为主题,对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二、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为了更好地实施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我们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和健康人格的要求初步确立了幼儿心理教育基本内容为:
(一)爱心教育
爱心教育是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基础和基本内容。通过爱心教育,使幼儿得到爱的满足和学会从爱别人那得到快乐,提高能力和自尊。爱是幼儿健康发展的“精神食粮”,是幼儿生活中的“太阳”。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使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长。为此,从园长到教师都将点点滴滴的爱心倾注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他们时刻用乐观的情绪、柔和的表情、适度的动作、温柔的语言与每个孩子进行情感接触和交流,对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因而使孩子们在师爱的摇篮中长大,也懂得了去关心和爱护周围的人。
(二)探索周围世界的教育
儿童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是在与周围世界不断交互作用中逐步开展的,而多方位、多层面的环境能激起幼儿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形成健康心理素质,为此我们通过自然角的设立,科学发现室的设置,微型社会景观的引入,让幼儿从观察中接触、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促进幼儿多种经验的获得,多种情感的体验,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使幼儿园环境成为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教育内涵、激发幼儿情感的无声的“教科书”。
(三)交往教育
交往是建立个人与社会联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交往三步曲已成为我园教育特色之一。首先,我们让幼儿学习一些语言或非语言的交往方法,丰富幼儿交往策略。其次,为幼儿创设交往环境,提供交往机会、交往环境,从与同班幼儿交往,发展到与同龄幼儿交往,再扩展到异龄幼儿间的交往,加强幼儿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间的交流,发挥互补效应。再次,以开放式教育拓宽交往空间,将人际环境延伸到部队、奶牛场、桔园、农贸市场、商店、美容院等,以巩固幼儿交往技巧,发展幼儿礼貌待人、主动交往、友好协商、谦让合作的技能。
(四)自主自理教育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识,学会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也是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平时生活管理中,包括吃饭、穿衣、睡觉等,都帮助、鼓励儿童自己克服困难,学会自理。在教育活动中,总是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教师尽量做到不把自己观点、想法强加给幼儿,注意让他自己得出结论。通过自由活动,锻炼他们自主交往、独立思考、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
(五)积极自我意识的教育
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形成的核心内容,幼儿对自己积极和认识来源于成人的尊重、认可和夸奖,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我们要求教师要学会寻找每个幼儿的闪光点,恰如其分地让幼儿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时时以肯定的语气鼓励孩子的进步。让每个孩子相信,我能行。我们还让幼儿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如利用幼儿群体的力量和强带弱的优势,帮助胆小自卑幼儿找能干幼儿做朋友,达到双方共同提高的目的。老师也严格杜绝伤害、贬低小朋友自尊心、自信心的语言和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自我的尊严和价值,使其自我意识得到新的升华。
三、实施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尊重幼儿心理权益,把心理教育落实到教育行为上。
2007年以来,我们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参照国际心理学会颁布的“儿童心理权益宣言”,在全园范围内制定出教师“维护儿童心理权益语言、体态、动作规范”,对教师在情绪、教育方式、管理、指导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规定,使教师的教育语言和行为建立在平等、尊重儿童,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基础上,倡导教师要努力成为维护儿童心理权益的典范。
(二)开展心理辅导,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辅导是对幼儿进行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所谓心理辅导,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心理科学等理论,根据幼儿心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发展所进行的帮助、指导和服务。
(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
我们以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导向,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去。在各种活动中,
贯彻尊重幼儿意愿,发展幼儿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为原则,让每一个幼儿真正成为各种活动的主体。
(四)家园配合,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 人格培养 对策
当前,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培养、训练基层技术工人,为社会输送一线建设人才的作用越来越突显。大量的青年学生及社会人员为求一门谋生手艺,纷纷进入职业学校接受教育或再教育。由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如何既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技术,同时又培养学生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健康人格,是摆在职业学校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学生为例,探究学生的人格特点,试图寻找现代职业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途径。
一、现代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格特点
笔者任教的学校开设有汽修、电子商务、财会、幼儿教育等专业,共有在校学生4500多人。学生主要来自城市周边农村及乡镇,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大部分为应届初中毕业生,还有部分在社会上磨历几年后重新走入校园的人员,也有个别学生为退伍军人,组成较为复杂,学生的入校目的、成长经历、思想倾向具有多样性。总体而言,他们的人格特征有如下表现。
1.公德素养欠缺,日常行为习惯差
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在公德素养方面主流是好的,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但是,也存在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现象,给校园环境带来了消极影响,损害了技校生的自身形象。例如,缺乏最起码的文明礼貌素质,唯我独尊,不尊重老师、同学,个别学生甚至经常口吐脏话却不以为耻;在教室大声喧哗,上课迟到,甚至旷课、逃学;缺乏爱护公物和维护校园环境的意识,乱扔果皮、包装袋,为抄近路踩踏草坪;不热心参与社会公益,对爱心捐款、志愿者活动等公益活动漠不关心。这些都说明部分学生的公德素养存在较大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2.意志力薄弱,沉迷于网络
职业学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已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他们对是与非还没有严格的界定,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部分学生在网络交流中不注意语言文明,在网上乱发不负责任的言论。少数自制力薄弱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交友,成为网络的“奴隶”。与传统的网瘾相比,手机上瘾的学生群体越来越多。手机上瘾与传统的网瘾相比更具有广泛性和隐蔽性,危害更大,一旦成瘾就容易导致人格障碍,对人冷漠,缺乏爱心,不善于与人沟通,倾向于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另外,玩手机时间过长,会降低睡眠质量,影响注意力,学习成绩自然下降。
3.人际交往障碍突出
人际交往与合作是人类本能的需要,也是现代人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基本保证。职业学校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处理人际关系时容易冲动、不理性;对别人的过错不能宽容、忍让、谅解,容易得理不饶人,甚至总以为自己的想法是真理,常因小事而激烈相争,甚至以拳相向;缺乏善良、宽容、与人合作的美德。例如,因为午餐打饭学生多,学生在排队等候时缺乏互敬互让意识,导致大打出手,饭盆都成了武器。这说明学生人格发展中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阻碍了他们智能的发挥和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影响了他们学业的进步和人际间的正常交往,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家庭安宁。
二、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对策
1.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人格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自尊心得到尊重、理解和认可是人格得以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相反,自尊心若受到损伤,则极易使学生的人格受到扭曲。现在的学生需要鼓励,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受到鼓励而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长内容。教师要赏识学生,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即使表现最差的学生也不会一无是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加以引导,对每个学生的每一次哪怕最细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要给予诚恳的鼓励和赞扬,强化学生积极上进的认同心理,以此激发他们的自信和热情。
2.重视学校德育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主渠道。长期以来,德育工作片面强调晓之以理的灌输,忽视通过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在道德上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和机制,经常把对学生的德育要求与学生道德发展的自我需要和内在机制对立起来。在僵化的灌输德育方式下,学生的人格是不健全的,因为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盲目地接受他人的思想,忽略了对作为人的最起码的道德、操守理性的思考。所以,教师先要转变角色,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把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思想困惑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接触人,多给学生一些激动、感动的机会,以爱心、关心、细心、耐心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把学生培养成心理健康,技能精湛,道德素质、行为习惯良好的高级蓝领人才。
3.选择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方式
职业学校重技能、轻文化是一贯的传统,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导致部分学生理想信念迷茫,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为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师要经常性地向学生进行职业理想和人生观教育,增强他们对专业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从思想深处充分认识到职业学校学生的风采,端正学业态度。笔者曾担任财会班的班主任,为班级学生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创建了QQ群,定期同学生交流、沟通,搭建起师生互动、互信的平台。虽然,他们早已毕业,但笔者与学生之间仍然经常联系。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有心里话不愿同老师说的问题,学生有困难,老师愿意帮助或主动帮助,增强了彼此的信任,增进了师生的感情。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鼓励学生在校做合格的学生,在厂做合格的员工。
4.让学生懂得感恩
(赤峰学院 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人格是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反映,涵盖了性格、情感、认知、品德、修养等诸多方面.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社会的转型、文化的多元化、环境的多样化都在不同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给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形成带来巨大的挑战.由此也可得知,要想实现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目标,就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关系和作用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再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原点,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人格培养.
关键词 :心理健康;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222-02
引言
心理学上认为人格是由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理想、情感等诸多要素构成的人的整体精神风貌的总和.而所谓健全的人格就是在个体身上能够同时集中表现出各种良好的人格特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各项改革事业的全面推进,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继承者,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已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要点事项.在现实中受家庭、社会、学校以及教育本身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进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为此,我们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辅导,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1 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关系
人格是人的心理面貌的综合体现,大学生人格健全与否对于其心理健康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常一个人待人处事的态度和观念会折射出这个人的人格特点.健全一个人的人格,不仅是使他能够以正确的观念和态度接人待物,更好的完成各项事务,同时也能够在此过程中享受到快乐与舒适,感受到来自内心的满足与充实.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其心理更容易被压抑或扭曲,在待人处事方面易产生危机.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定型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人格随着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逐渐成熟而发展.因此在这个时期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既是为了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取决于大学生人格的健全程度,同时健全人格的形成离不开健康心理的支持.影响个体人格形成的因素可以大致划分为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影响这两大类.通常情况下,后者对个体人格形成的影响更大,主要涉及个体的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童年生活和学校教育等多个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得个体的受教育年限被拉长,在人生的头二十几年中,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不再是单纯的文化知识传播基地,同样也肩负着培养和塑造学生价值观念和人格的重任.学生在校期间所形成的人格将对其在未来社会中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在现实中,受我国升学制度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升学竞争压力,不少的家长和学校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性质的主要标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导致学生在人际交往、人格塑造和自理能力上相对薄弱.这也就造成本应该在中学阶段完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延至高等教育阶段,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对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2 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
具体来讲,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观”作为大学生人格构建体系中的重要支柱,是大学生人格健全的基础,是大学生在待人处事过程中正确立身处事的前提和导向.只有当大学生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和眼光来看待事物时,其才能有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处事方式.
其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自尊自爱,促使学生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使学生形成坚定的意志.要想形成高尚的人格,学生必须学会自尊自爱,为理想不懈奋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克服内心消极的心态,积极面对人生.
其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超越意识,借助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性竞争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从而缓解或化解自身可能存在的人格障碍,同时通过不断开拓和良性的竞争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大学生在未来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中能够更快的适应.
其四,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消除大学生人格中的缺陷和不足,促进大学生人格发展活动的开展.在现实生活中,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在大学生的人格中必然存在“短板”,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强化学生心理因素,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点,为大学生营造出了一个相对积极、轻松的人际交往氛围,能帮助大学生净化心中的消极心理情绪,促使大学生学会体谅他人,从而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全.
3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和方法
3.1 完善大学的心育组织机构,积极发挥心理教育的作用
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要求高校从学校、院系、班级三个层次建立起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并不断对该网络加以完善.一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承载体,高校应以此为中心,面向全校大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针对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特点,有效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借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的专业优势,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丰富大学生的心理卫生知识,有效的增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或咨询师以及其他专业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干预,以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就院系和班级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言,教师应主动深入学生,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有效的沟通了解大学生内心的想法和需求,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予以高度的关注,以尽早的消除学生人格中的缺陷,使学生的行为更加规范.其次,利用班会和团会的机会,向大学生普及一些有关如何增进心理健康或者消除心理困扰,舒缓压力的有效办法和途径.通过谈话和讨论的方式,增进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既提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又消除了大学生的不良人格,使心理教育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力地促进和维护大学生人格的健全.
3.2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生力军,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对自身有更加透彻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有利于高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人格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颇为重要的角色,因此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将其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点环节,将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强烈的独立意识以及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得当代的大学生更加渴望来自于家长和教师的信任、理解、支持与尊重.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必须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在增强和激发学生自信心和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克服性格中的弱点并发展和挖掘自身的闪光点,以此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3.3 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预防障碍性人格的形成
经济比较贫困、学业落后、日常生活散漫、生理存在缺陷的大学生即为本文中所指的大学生“特殊群体”.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是比较普遍的,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其人格向不良方向发展,因而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予以关注和重视.学校和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针对贫困生,要注重对他们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精神的培养,鼓励他们勇往直前;而针对存在违纪现象的学生,学校则需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加强对其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危害性,从而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向着更加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
3.4 创建良好的校园心育环境,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上文我们曾提到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而校园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环境,笔者认为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辅助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大助力.因此学校应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心育环境,通过环境来感染和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而在无形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人格观念.所以鉴于此,笔者建议学校应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物质载体,通过心理信箱、心理咨询师、心理小报等来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同时通过举办心语沙龙、校园心理剧和心理社团的方式来强化大学生内心的良性情感,从而推进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评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的关键依据.高校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宗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科学有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来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自由、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金铭.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2).
〔2〕赵剑平.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方略[J].教育与职业,2013(01).
一、理想健康人格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意义
1.以培养“理想人格”为学校道德教育目标,概括、抽象、准确,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德育要求;平实、真切、可感,与“和谐社会”相呼应,极易为民众所接受,并达成共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鲜活的时代特征,体现了生生不息和与时俱进的当代特色。
2.以培养“理想人格”作为德育目标创新与价值定位的切入点,直接切入学生的人生课题,直接体现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在“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的冲突中明确了价值取向。给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够有效启发学习自觉,引发内心体验,引导德育实践。
3.以培养理想人格为目标,易于使人理解教育的宗旨和教育最原始的出发点,利于德育的人性化与生活化回归,扭转工具性德育的不良影响,使德育复归其自然的本色,成就其“育德”的使命;利于与学生的现实发展相联系,体现其目标上的层次化与一体化。
4.以培养理想人格为目标,不仅为大学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对社会亦具有辐射作用,她易于唤起人们的道德认同感与人类良知,作为教育导向,有利于社会风气的纯化与净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理想人格教育的价值功能上的联动性,是其他德育目标所难以具备的。
5.以培养理想人格为目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当代教育理念,体现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以及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新时期学校“大德育观”的体系;具有生成性,对于大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体现了现代德育的科学性,保证了学校德育的一贯性与先进性。
二、理想人格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研究
1.率先垂范,做到躬行实践、知行统一
躬行实践、知行统一的方法,是人格修养的重要方法。所谓躬行实践、知行统一是指亲自参加实践,使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中,必须坚持亲自参加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塑造自己美的形象和美的心灵,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从而达到理想的人格。
在实践基础上,知行统一,是人格修养的根本方法。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人格修养和塑造中的具体应用。一方面,理想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另一方面,又必须以,以伦理学、美学,以关于人格的理论、认识为指导,并付诸实践,使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紧密结合。
没有理论的指导,人格的修养和塑造将是盲目的、不自觉的;没有实践活动,就无法获得感性的体验,也就无法达到理想的人格。因而,理想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必须坚持躬行实践,知行统一,统一的基础是实践。而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经常是在接受了相关理论之后,又会自觉不自觉地观察教育者特别是老师的行为,并以此作为自己能否真正实现知与行相统一的理由。
基于以上原因,教育者尤其应注意在告诉学生如何去做的同时,自己更要率先垂范,从而通过自己的“行”带动和影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宗旨。
2.对学生人格进行系统塑造,防止片面性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所谓系统是指由内在要素按一定结构方式组成的、具有新质的、有机的统一整体。整个世界以系统存在的形式,彼此发生着普遍联系。正因为事物总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因此在研究事物时就应该运用系统的方法。所谓系统的方法,就是把对象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具体说来,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系统的方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也应该是理想人格培养和塑造的重要方法。人格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智慧、道德和意志,智慧是基础,道德是核心,意志是保证。因此,人格修养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三个要素的综合体。在这三个子系统中,又包含着许多小系统。在这些子系统之间,不仅是纵横交错的,而且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从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人格系统。
在进行理想人格培养时,必须进行整体性的、综合性的培养,仅从知识或只从道德一个方面着手,不能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因为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体又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反过来又影响整体。因此,理想人格培养必须从局部做起,从点滴做起,即从一个个小系统塑造着手。首先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知识。智慧是人格的基本要素之一,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就是人格优化的过程。现实中,不少人人格的缺陷是源于知识的贫乏,而丰富的知识容易使人自信、坚定、理智、礼貌等,正如培根所言:知识就是力量。其次是要加强学生道德修养。道德在人格构成中居于核心的地位,道德是和整个社会以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密切相关的,人们时刻离不开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因而在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应不断地完善他们的道德人格。再次是加强意志的锻炼。意志在人格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坚强或软弱的人格特征主要以意志的发展水平为标志。因而,培养坚强的意志是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
总之,人格是由各个部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教育者必须从整体性观点出发,才能培养理想的人格。首先要把人格修养看成建造一座高楼大厦的系统工程,然后对这个系统工程的各个组成部分、结构、功能、相互联系等进行综合的系统考察,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塑造,最终才能塑造出理想的人格。
3.教育大学生自觉做到“慎独”
“慎独”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修养达到的很高的精神境界。从一定意义上说,“慎独”也是一种人格修养的重要方法。虽然“慎独”在古代思想家那里,在一定程度上是脱离实际的,然而它却体现着人格修养的主观性和自觉性。“慎独”的方法经过改造,仍然值得借鉴,有其合理性和价值性。
何谓“慎独”?《礼记・中庸》中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闻,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意是,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它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因此,教育者应教育学生做到诚其意而慎其独,在一个人独处时都严格地要求自己,这样才能成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07-01
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他们成才和自主创业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
一、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从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来看,有一些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缺乏艰苦创业精神,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知识面窄,心理承受能力及适应性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择业和就业。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体操、球类等);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如韵律操、体育舞蹈等);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二、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面面大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没有个性的创造者,很难创出有前景的事业。因此,人的个性对于创业而言非常重要,因为个性包括了人的智力、性格、情绪、意志等一些重要特征。纵观历史上创造奇迹的伟业之人,无一不具有鲜明的个性。新的环境下,自主创业已成为毕业生的一条新的道路,这条路上既有鲜花清,又有荆棘陷阱。一个创业者的成功固然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三、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