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诊医学病例分析范文

急诊医学病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诊医学病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急诊医学病例分析

第1篇:急诊医学病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职业病诊断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5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15-02

Diagnostic analysis of a case of 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 occupational disease

PENG Yan-qun,WANG Yan,GUAN Yu-hong

Changsha City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Changsha 410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 the occupational leukemia caused for benzene contact time and latent period in occupation disease diagnosis application problems.MethodsOn the basis of occupation tumor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cute non lymphocytic leukemia diagnosed during admission occupation history,contact time,the latent period of application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ResultsThink" occupation of tumor diagnosis standard" standard cumulative length calculation,the concept does not exist in the latent period of suitability.ConclusionRecommendations for the occupation of tumor diagnosis standard of length calculation,subacute benzene-induced leukemia diagnosis standard,the latent period of concept content to supplement and perfect.

【Key words】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Occupation disease diagnosis

我国2008年颁布了GBZ 68-2008《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1]但未对苯致白血病的GBZ94-2002《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2]进行更新,在相关的杂志和文献上对苯接触时间不满1年的职业病诊断也一直有着不同的观点[3-5],本文就病例的职业史采信、累计工龄、潜隐期、短时间(3个月内)接触苯系物与苯致白血病的职业病诊断标准的适宜性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甘X,男,1985年9月出生,2009年2月21日与(湖南XX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叉车工,2009年12月4日晕倒在工作岗位上,立即送至某大医院就诊,经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2a。该患者2011年10月27日向作者单位提出申请职业病诊断。

1.1 职业史 该患者2006年4月-2008年10月在L公司为叉车司机,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2008年9月-2008年11月在X商场装修时进行现场监督的保安工作。(2011年12月27日补充资料)。2009年2月21日-2009年12月4日在(湖南XX公司)生产部从事叉车司机工作,具体为配合该公司新购进得德国的旧机械设备喷漆翻新作业、管道安装、生产设备安装调试、搬运大吨位设备和货物、移动设备,驾驶车辆为内燃机动车。在工作期间,车间正在进行房屋装修、机械设备翻新时进行油漆、喷漆及电焊等,接触的多种油漆,接触醇酸漆、X漆、聚氨酯漆及各种胶、稀释剂、甲醛和电焊烟尘、锰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及内燃机排出的各种有毒物质等,工作时未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周六上班,周日或晚上经常加班,以上职业史为病人自述,同时有3名工友证明。

1.2 XX公司证明材料生产线设备喷漆情况说明

1.2.1 2009年8月21日至10月16日对企业缸体缸盖线设备翻新涂装,进行油漆、喷漆,周日及国庆假期间全天喷漆作业;该患者周一至周六白天在非工作区域进行清洁,晚上进行生产线喷漆或者局部补漆。使用油漆:湘江涂料,规格型号:环氧聚氨酯耐油漆(SH54-16)、NX-F18G钢铁防锈漆、MC-27重垢清洗剂。生产线喷漆作业外协。

1.2.2 2009年8月24至10月16日对地坪进行打磨涂料施工。使用涂料:进口CPD固化剂、中石化燕山硅树脂、德国巴斯夫品牌环氧树脂原料、广州固彩调料。地坪打磨与设备翻新涂装同时施工,患者在该场所工作。

1.2.3 工作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因2009年公司尚处于投资建设期,并未正式投入生产,对房屋装修、设备翻新无环境监测资料。

1.3 健康体检和疾病诊断治疗情况 2009年3月2日在市综合医院入职体检,作了内外科一般常规体检、乙肝与肝功能检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其余阴性,ALT28U/L),心电图:正常,该公司体检时未安排做血细胞分析检查。2009年10月28日XX公司组织全厂300职工在某市级综合医院进行一般健康体检:实际参加体检276人,未进行职业健康体检,除甘X外还有3人血细胞分析异常。甘X血细胞检查结果:白细胞(WBC)4.0X109/L,中性细胞数(GRAN)1.4X109/L(26.1%),淋巴细胞数(LYM)1.0X109/L(26.1%),中值细胞数(MID)1.6X109/L(39.2%),红细胞(RBC)3.4X1012/L,血红蛋白(HGB)104g/L,血小板(PCT)64X109/L。当时未及时进一步检查治疗,继续上班。2009年12月4日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即送至某大医院就诊,经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2a。至2011年12月25日先后十四次在该医院住院治疗。

1.4 方法 采取现场调查与职业健康监护、病人入院病历资料,职业病诊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我国目前的诊断依据:GBZ68-2008《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1]规定,在诊断“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白血病”时苯所致白血病须执行GBZ94-2002《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2],该标准规定苯所致白血病诊断累计作业工龄应为1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1年以上(含1年)。作者单位在2012年3月对该例病人进行职业病诊断,将该患者诊断为苯致白血病,但也有不同观点,对以下影响诊断结果问题存在争议。

2.1 接触时间 该单位与患者自述的职业史接触时间相差较大,诊断机构发函要求患者与用人单位在规定时间都采取举证与反举证的原则提供有法律效力的证据,仅患者提供了相关资料,而用人单位没有提供。有诊断成员认为对患者在2008年10月-2008年12月在一个商场装修时进行现场监督商场的接触苯行为予以采信个人的自述,对2009年2月21日-2009年12月4日在湖南XX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从事叉车司机接触苯的时间认为采信单位的证明材料比较合理。大部分诊断人员认为用人单位在没有反举证的条件下,应该采信患者的职业史,这里的职业史接触时间采信是本病例职业病诊断的关键点,也是诊断苯致为职业性白血病的分歧意见焦点。

2.2 接触与防护 喷漆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是多种油漆、醇酸漆、X漆、聚氨酯漆及各种胶,但该现场使用的油漆和稀释剂的型号和使用的情况不清楚,现场情况不能还原,又无当时的检测资料。可以肯定的是该患者在工作时没有按照油漆工的标准配备及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2.3 诊断结果 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组在向省级诊断机构咨询、国家级专家会诊会议前,患者没有提供2008年的2个月的接触史,潜隐期1年以上就达不到。依据《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省和国家级专家认为该患者不能诊断苯致白血病。在患者补充职业史后,接触史和潜隐期达到1年。职业病诊断组于2012年3月将甘X诊断为苯致白血病。

3 讨论

该患者因年轻、属于非直接接触苯作业人员,在治疗和申诉过程中患者妻子在车祸中丧生,由于无钱断断续续出入医院而不能进行系统治疗;被列为湖南省2011年维稳事件之一。本案例如果采信患者环境接触史,将加班时间和2008年在X商场做保安的2个月的接触史累计,接触苯作业工龄刚满一年;如果采信企业的职业史证明材料,接触史累计工龄不足4个月。作者认为本例白血病患者在职业病诊断中有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和商榷:①职业史的采信,患者自述职业史和多人的傍证材料与单位的职业史证明材料相差较大,患者在体检时没有如实介绍详细的职业接触和环境接触史,用人单位在诊断前后没有提供患者作业时的原始记录资料,职业史较短(1年内时)可以直接影响诊断结论,同时职业史的采信会对诊断人员产生干扰[4,5]。②在《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GBZ/T157-2009[6]潜隐期中的解析是“接触已确认的致癌物到确证该致癌物所致的职业性肿瘤时的间隔时间”,没有界定是工作接触开始时间还是生活中接触开始时间,对《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GBZ94-2002)在苯致白血病与其他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时产生了标准的不适宜性。③《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GBZ68-2008)、《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GBZ94-2002)是针对在慢性苯中毒的基础上所致白血病,对接触1-3个月亚急性苯所致白血病是否适用《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2a是否是因苯所致亚急性白血病目前还没有相关报道和研究证实。作者认为有待该标准的探索和完善,也有待职业病防治人员进一步开展职业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④对累计作业工龄不满1年的患者是否不予诊断,国内有报道也说明了苯致白血病的累计作业工龄/潜隐期在6个月-数十年;因为累计作业工龄不够1年,或/和潜隐期1年以下而否定职业病有可能存在缺陷。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相关条款,在“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职业病”;职业病防治法是上位法,《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应该在新职业病防治法和现有国内外流行病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对累计作业工龄计算及潜隐期应用在诊断标准中须进行清晰的补充与说明;诊断标准需与法律保持一致性[5]。⑤在没有环境检测资料和类比检测资料检测苯浓度较低时,是否可以判定没有苯接触史,高浓度甲苯和二甲苯与白血病有无因果关系,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⑥本例患者在短时间接触高浓度的有机溶剂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病程发展、促进和病程加剧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⑦企业存在严重过失:未能对上岗前职工进行血象检查和全面体检、没有对设备翻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作场所进行检测评价、没有在有职业健康体检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同时在2009年10月28日发现该患者有血象检查异常时没有及时脱离工作岗位和进一步检测与治疗;无设备喷漆翻新时的工作情况和接触人员记录等资料,企业需对自身过失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在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职业病诊断过程不仅是专业技术问题,维护劳动者的生存和健康权会对职业病诊断人员产生困惑和同情心,因而尽可能将职业病诊断标准合理化及增强其可操作性,职业病诊断标准术语更加清晰表达是今后职业病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同时政府社保与工伤保险部门需参照国外先进的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经验[7],切实解决劳动者的医疗保障,为职业病诊断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GBZ68-2008《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S].

[2] GBZ94-2002《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S].

[3] 邹和建.《苯所致职业性疾病的诊断难点》之我见.中国职业医学,2010,37(3):242-244.

[4] 秦宏,徐茜.关于苯致白血病累计接触工龄计算的商榷.中国职业医学,2010,37(3):244-245.

[5] 黎新平,魏付有.《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法律适宜性探讨.职业与健康,2010,26(13):1543-1545.

第2篇:急诊医学病例分析范文

急诊医学本科教育在医学院校已普遍展开。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学科,理论课程结束后的临床见习或实习教学对于学生理解、把握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常各临床学科都会按照教学计划通过临床病例见习、示教、病例诊治的教学思路和模式,让学生逐步从单纯的课本理论学习过渡到实际临床工作中,稳定充足的临床病例、规律的工作作息时间保证了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与一般临床学科不同的是,急诊医学不是以独立的器官系统来界定自己的专业范围,而是以疾病的急缓和危重程度来界定。临床工作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危重症医学、院前急诊、院内急诊、复苏学、灾害医学、中毒医学、创伤学、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等内容。这也使得急诊医学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与一般临床学科有很大不同,临床工作以救治各类急危重症病患为主,没有单一固定的病种,没有稳定持续的病源,工作场所多变,工作时间颠倒,病人的数量无法预计和控制等,这些学科特性也影响了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急诊医学在临床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一是缺乏可控的临床病例这使得教学工作不能按计划实施。例如在对心肺脑复苏、中毒、创伤救治等内容进行临床见习或实习教学时,常会出现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没有相应的临床病例,原因是急诊病例具有突发性、偶然性、不确定性和夜间发病多等特点。②按照常规作息时间安排的临床教学与急诊医学的工作特点和规律不相符。急诊医学临床工作的特点是白天清闲重危病人少,夜晚繁忙抢救多,晚上才真正进入了急诊医学的工作时间,这与其他临床学科有很大的不同。按照常规作息时间安排的临床教学往往会出现白天教学时没有合适病例、到晚上有了病例但教学已结束的现象。③急诊医学在全国的发展状况很不平衡,没有一致的运行模式,不利于临床教学的开展。目前,全国不少医院的急诊科仍以分流转运病人为主,包括部分教学医院的急诊科至今都没有建立自己的急诊病房,仅有少数留观床位,急危重症患者经短暂处置后就转入其他科室,没有系统、全程的救治过程和经验,许多急诊医学应有的工作内容和研究领域也未开展和涉及,缺乏开展临床教学的场所和内容。④常规的临床教学模式容易引起医患矛盾。急诊抢救室是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的重要场所,学生在此可以亲历各类伤病的救治过程,学习各种急救技术,感受紧张的救治氛围,体验急诊工作的状况,深入了解急诊医学这门学科。但由于急诊抢救病人病情危急复杂,家属紧张焦急,情绪不稳定,抢救场所又不能完全封闭,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按照常规的模式进行临床示范教学,患者和家属不易理解和配合,容易引起误解和不满,引发医患纠纷,影响临床教学的开展。在一些已经开展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的单位,上述问题常使教学计划的实施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临床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急诊医学的学科推广和人才建设。这也提示我们,急诊医学的临床教学不能照搬其他学科以掌握某一具体疾病、症状或体征为目的病例教学方式,亟须在教学思路和模式上作出调整,探索出能适用于不同急诊条件和环境的临床教学思路和模式。

2转变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思路和模式

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逐一学习,而以学习某些代表性急诊或急症的教学方式既受到学科特性和临床条件的限制,也不能充分反映急诊医学的内容和特点。这促使了我们对临床教学思路和模式的反思,不再刻意地对某一病例、症状、体征等的见习、示教,转为对学生现代急救理念、基本急诊技能、急诊人文精神的教授,最大限度地体现现代急诊医学的学科特点和内涵,也能让绝大部分今后不从事急诊医学工作的医学生在临床其他领域工作时也能终生受益,这或许才是开展急诊医学教学的主要目的。

2.1现代急救理念的学习

新的急救理念推动着急诊医学的不断发展,通过急救理念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急诊医学的发展变化和新理论、新技术,培养基本的急救意识,更好地理解急诊的内涵,这较之对某一具体疾病救治的学习更有意义。在临床教学中,比如对“早期救治”理念的学习,我们会以颅脑损伤、心脏大血管损伤的救治为例提出创伤救治的“白金时间”、“黄金时间”等概念,借助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时间就是生命”的含义,懂得“早期救治”理念中时间因素对于急救的重要性。又通过心、脑血管急症的院前救治为例讲述“早期救治”理念已要求急诊医学走出医院围墙,从院内向院外延续,让学生了解急诊医学“早期救治”理念已从以往单纯的时间要求转变到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抢救和防治的统一、这也是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方向。在这一理念的学习中我们主要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向学生讲授,期间还会安排每位学生参加一次120出诊,以获得现场体验。又如“整体救治”的理念也是现代急诊医学重要的理念之一,这是因为急诊医学面临的患者往往不是单一系统的单一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的复杂急症也越来越多,要求急诊医师在疾病的救治中必须具备“整体救治”的理念。对这一理念的学习,我们会以急诊ICU和全院综合性ICU为教学场所让学生了解、见识对重危急症患者的病情分析,以及器官、系统的支持治疗,学习把病人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单一、分离的器官的整体观念,这也是目前其他学科医师普遍欠缺的理念。再如“循证医学”的理念,近年来,循证医学理念在急诊医学理论和方法的变革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以《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每一版的变化为例,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的理念和原则。通过对这些理论、方法变化的对比学习,可让医学生了解到在现代急诊医学中,各种方法的应用不再是仅仅依据医师的经验,而是更加注重科学依据和科学论证,专业化急诊医师的培养和急诊专科的建设是现代急诊医学发展的方向。

2.2基本急诊技能的学习

急救技能是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也最能体现急诊医学的学科特色和水平。急救技能复杂多样,包括了非手术性的急救技能,如心肺脑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电击复律术、呼吸机呼吸支持技术等,和手术性急救技能,如开颅探查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开胸探查心脏缝合修补术、膈肌修补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等。教学中对于较为复杂、专业性较高的急救技能,主要通过安排学生到急诊手术室见习急诊手术和到急诊ICU了解重危病人的救治来开阔眼界,使其更为全面地了解急诊医学的工作内容。对于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基本急诊技能则要求每名学生都要熟练掌握,掌握这些基本急救技能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终生受用,这也是开展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的目的之一。对基本技能的学习,我们以医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教学场所,采取模拟教学的方式,先由老师讲解示范,再由学生在模型上训练掌握,最后设置各类急诊场景进行考核,做到人人过关。

2.3急诊人文精神的学习

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学卫生实践中的应用与体现,是反映人类对生命根本态度的精神,忽略人文精神的学习只会培养出重技术而漠视病人病痛、感情和心理的冷面医生,这也是临床医患矛盾和纠纷突出的重要原因。急诊医学面对的是各类急、危、重症病人,所从事的临床工作与生命息息相关,也是最易出现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的学科,因此,在临床教学中除了教授给学生基本的急救技能和知识外,培养学生“善待生命,敬畏生命”的品质和尊重病人隐私,尊重病人人格和以人为本的医学道德观和价值观等急诊人文精神也应是急诊医学的临床教学目标。对学生急诊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贯穿临床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具有良好的急诊人文精神素养,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和细节中体验人文精神的存在和效力。如让学生学习体会在与病人和家属谈话、沟通中的人文关怀,学习在救治病人过程中关爱、珍视生命的品质和精神,学习对弥留病人的尊重和家属的抚慰,让初入临床的学生能尽早感受到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为成长为兼具医学专业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医师奠定基础。

3结语

第3篇:急诊医学病例分析范文

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边缘学科,同时涉及多门医学专业。急诊医学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诊治措施为手段,在机体整体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危重症的及时快速救治及其科学管理体系的临床综合学科。强调鉴别诊断与治疗,强调时间就是生命,强调医生对复杂抢救工作应激性[1]。内容涉及临床各学科及急救新理论新技术,教学课时相对较少,难度大。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教学时间内能深入了解基础理论知识,正确掌握各种急救技能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如何做好急诊医学教学,我们在理论大课和临床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报道如下。

1理论教学

1.1学生情况的调查

目前我科承担的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急诊医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是安排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回校等待毕业的期间内,而此前已经有部分学生在相关教学医院急救医学科(中心)实习,接触过急救医学;急诊医学是选修课,且一些学生由于忙于找工作等原因,常有部分学生旷课的情况。为提高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我们以实用性为原则指导教案与授课方式的选择,获得了学生的好评,选修人数逐年增加,从最初的开课班级学生上课率的70%提高到今年的90%,同时也提高了授课老师的综合素质。

1.2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

学生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有一定的内外科知识,已经历了临床毕业实习阶段,在这个时段学生求知求新欲望强,渴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高,这是开设“急诊医学”选修课的较适宜时机。且他们即将成为一名临床医师,作为一名临床医师,无论从事何专业,面对的患者是一个整体,可遇到各种本专业或本专业外的突发急症,故必须具有一定的急诊基础理论,掌握基本的急诊抢救技术,熟悉常用的监护技术。我们以集中大课授课形式进行教学,并以多媒体教学。

1.2.1大课教学内容我们参考目前主要的急诊医学方面教科书。内容包括了急诊医学的专有概念和理论,提供了实用的诊疗知识和具体的急诊抢救操作步骤。力求条理清楚,叙述简洁,通俗易懂。授课过程中,授课老师以教材为基础,对某些知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校正和补充,如讲解心肺脑复苏这一章节时,以“2005年复苏指南”为依据,也结合讲述相关的急诊医学进展性知识,并举了许多亲自诊治的临床实例,增加了内容的生动性。在授课休克章节时,增加休克治疗指南方面的知识,在介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时,增加目前主要器官功能支持的技术进展,讲解多发伤章节时,增加损伤控制外科和损伤控制手术;同时介绍重症医学方面的进展。随着急诊医学发展,我们逐年增加授课内容,并贴近现实。

1.2.2大课教学方式全部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由中、高级职称医师负责授课。对教学各环节质量监控。急诊医学教研室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制定了急诊医学教学的质量标准,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到成绩考核及记载等均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首先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对年青医师授课前科室先进行集体备课,并严格执行试讲制度,先在科内试讲,经教研室考核合格后方可授课。保证授课内容的准确与课时安排的合理性。其次严格按照按教学计划编写教案,保存教案以供检查。按教学计划的进度教学,按规定时间辅导答疑。定期征求学生教学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好课程结束前考试复习和命题工作,及时阅卷并进行试卷分析、报送考试成绩,按照试卷分析报告,改进教学方法。

1.2.3多媒体教学具有极大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巨大优势:1)丰富和增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可及时获取、充实和更新课堂授课内容,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进度,实现了多种教学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2)通过大量的图像、视频及动画,使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抽象、静止、局限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动态和全面。有效改善学生的认知环境,教师的描述性讲授大为减少,可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启发学生思考疾病产生的原因、机制及疾病发展的趋势等,从错综复杂的症状中找出影响生命体征的要害因素,提出治疗要点,活跃学生思维[2],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具有可重复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对某一重点、难点或课堂反馈上来的问题,可反复点击图片或点击寻找图文并茂的相关内容,进行多次演示和比较,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有利于师生共同分析和总结。有些课件学生可以带回宿舍复习。4)时间利用率高。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节省大量板书和悬挂挂图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扩展了教学内容,有利于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提供时间上的保证。从而引发了教育思想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当然现实中,学生长时间、单一的注视大屏幕投影,因视觉上的疲劳,容易使大脑进入抑制和嗜睡状态,根据多媒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反映,学生上课打嗑睡现象明显高于传统方式的授课,还有部分同学反映教学节奏快,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路等。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避免出现这些缺点,老师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保证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幻灯片上的文字要少而精,提纲携领、简明扼要,切忌全文照搬教科书。2)把握教学的节奏和气氛,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消化。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及时掌握和解决学习中反馈上来的问题[3]。3)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4]。4)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1.3教学结果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采用期末书面的考试方式,有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考核成绩合格率达99%以上。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是因缺课之故,而考核的知识点正是对书中知识点的校正或补充,学生很满意。

2临床教学

由于学生在实习前理论学习主要按系统疾病学习各科科危重症。它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而明显地横向性联系不足,使急诊教学内容凌乱,影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使学生在较短的急诊科实习期内了解更多的急危重症,并且将各科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我们对照具体病例加强急诊理论知识的教学。

2.1多方面提高教师水平我们对急诊带教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我们有两位赴香港学习,取得急救医师培训导师资格。当前医学教育发展较快,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必须要提高急诊医学教师的素质,这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而且在师德、人文素质方面也需要培养。近两年,我教研室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制度、试讲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认真撰写教案,并对年资较低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以利于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融教于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高年资教师,一方面提高自身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学习,同时对低年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从多方面促进全教研室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p#分页标题#e#

2.2多元化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5]提高诊断、鉴别诊断的能力及处理疾病的水平。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对实习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1)通过带教教师在临床工作当中实行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来进行临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对某一种疾病采用规范化诊疗程序,以便使学生形成一个惯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特殊的急诊思维方式。从急诊医学实际出发,针对急诊患者个体差异大、疾病症状暴露不充分,临床诊断时间紧、资料收集可能不完整的情况,运用综合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科学判断。2)专门安排小讲课,对于临床常见疾病和症状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对实习生进行讲授,以培养实习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对医学理论知识的归纳性。3)开展疑难危重病讨论和典型病例讨论制度,由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指导,对此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先由实习生自己讨论并提出诊断处理意见,后由教师进行临床病例分析及点评,以纠正实习医生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概念和补充不全的知识点。4)开展教学查房,针对某一典型病例或有较强鉴别意义的病例,由带教老师充分准备后带领实习生进行教学查房,同时规范实习生的临床查体操作,培养实习生的对疾病的整体观念。5)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诊断及治疗预以总结,帮助分析把握不同病症的根本区别。6)进行道德意识和良好心理素质的示范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就可以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

3模拟教学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诊疗安全知识的空前强调以及医学伦理学的发展[6],模拟教学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医学临床教学[7-8]。我院教育科引进了一批辅助模拟设备,为我们的模拟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急诊最大的特点是“急”:病情急、时间急、患者与家属的情绪容易急。因此急诊医学中任何工作失误和差错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直接威胁生命,易产生医疗纠纷。因而模拟教学规避了包括患者由于所接受的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伤害甚至死亡以及受训者本身可能因操作缺陷受到的伤害。

3.1通过单项操作模拟教学可以进行各项重要的急诊抢救技能的标准化、规范化练习,包括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呼吸机应用、除颤机的应用和深静脉穿刺置管等,可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并可在阶段训练后考核技能掌握情况,我们有两位专门在香港培训的两位高年资医师辅导。我们有专门的操作训练室,在心肺脑复苏(CPR)的临床教学中,学生在模拟人进行CPR测评。测评中男生初次胸外按压合格率为45%、女生为23%。有些学生在观摩其他人行CPR时,可以提出其缺点和不足,自已操作时却犯同样的毛病。我们多次训练,使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要领,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模拟教学,使胸外按压合格率男生达90%,女生达87%。

第4篇:急诊医学病例分析范文

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诊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其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体系,对急诊医学的发展及其学科建设,培养适合我国急诊医疗服务需求的人才有着重要意义[1]。我院审时度势,于2000年在全国率先招收急救专业方向的本科生。2002年成立急诊医学教研室,于2005年开始招收急诊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高等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教学质量,临床教学是培养合格医师的重要环节。面对急诊医学的发展要求,提高急诊医学的临床教学于实习质量显得十分必要。为此,近年来在系领导及全教研室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作了以下方面的探索。

1.制定合理的临床培养计划于模式,促进教育创新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结合急诊医学的发展现状,我们在传统的医学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基础上,进行变革和扬弃,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来指导新的教育实践。在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①已正式招收急诊医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急需的实用型急诊医学人才、高级人才;②成立了急诊医学教研室,联系了全国有实力的多个医院作为临床培养基地,按照培养计划、模式、标准,统一管理和考评;③于“120”联合建立覆盖范围广泛的急救网络,开展院前急救;④在附属医院建立独立的急救中心,包括内外妇儿手术麻醉重症监护等,开展院内急救、危重病医学、毒物学、灾害医学、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及急诊医学教学等;⑤建立绿色通道,大大提高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这样,既扩大了医院急诊科的建设规模,建立了新的急诊工作模式,规范了急诊危重病的诊疗工作,适应了时代及急诊医学的发展,又解决了以往急诊教学零碎混乱、难以系统全面教学的难题,建成了适应急诊医学发展的新的临床教学体系。

2.加强基础理论的复习,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由于急诊科涉及疾病种类多、要求高、专业性强、内容多、课时相对少,且与生理、生化、药理等基础学科联系密切的特点,故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一种倾向,常认为基础课已讲过,在临床教学中仅是一带而过,加之内容较烦琐、抽象,学生们听过后如过眼烟云。实际上急诊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生理等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若能熟练掌握,学习起来将会事半功倍,就能避免同学们对于临床表现死记硬背,容易忘记,结合基础知识,从生理、病理生理等方面理解,推理临床表现的机理和疾病的诊断,避免了盲目,减少误诊、漏诊率。改变了以往惯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用启发性教学方法,使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其然及其所以然。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发现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同学们既能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又能牢记重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3.重视三基三严的培养

临床医学是实践医学,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临床实践,才能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临床思维方式,使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得到充实和发挥。临床医生的成长,要经过一个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自己的经验进一步指导实践的过程。要求老师及同学重视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作风)的培养。要求同学们必须密切注意病人的变化,利用自己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作风,对病人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并且及时总结经验,形成一套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完善自己的理论-实践循环过程。

4.深入病房,重视临床实践

我们要求急诊医学的实习同学一定要深入病房,亲自管床,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我们挑选责任心强基本功扎实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带教,把好带教师资关。启发学生如何用临床思维方式来理解各种临床现象,让学生学会用横向联系的方式融会贯通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这样通过实际操作后,带着问题结合临床再去读书,不仅理论知识得到了强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经常用提问的方式督促学生深入病房,促其勤奋学习,同时对大纲所要求的重点进行强化,直到熟练掌握。

5.组织病例讨论,选择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向

各种疾病过程均有其一般的特点和规律,但临床思维所把握的是千差万别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建立了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查房相结合的三级教学查房制度,定期进行教学查房。通过教学查房,同学不仅认识了疾病,而且学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临床病例,让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带教老师加以概括和总结,拓宽学生的思路,强化各科疾病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并融会贯通,进行系统分析,在诊断思维中坚持如下原则:切不能是自己的判断小于临床资料,要注意反复检查判断诊断是否恰当地解释全部的临床资料。这样常常可以避免遗漏或忽视了超出自己知识结构和临床经验以外的东西,少犯片面性错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第5篇:急诊医学病例分析范文

以上两组学生均修习急诊医学专业课,其中观察组学生采用PBL教学法进行讲述,对照组学生则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讲述。常规教学法即以授课形式,由讲师结合板书及布置课后作业等方法进行讲授。PBL教学法即以学员为主体,首先对PBL教学法的核心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学员充分认识到PBL教学法的实施方法。待培训后将所有观察组学员分成学习小组,每5个人一个小组,其中选择一名组长。学员学习前均需要进行摸底考试,具体考试内容包括急诊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带教的需要。指导教师根据学员的需要,以临床真实病例提出相关问题,学员则围绕问题进行学习。学员学习途径包括阅览相关图书,网络等,具体制定急诊接诊计划,并准备相关依据材料,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内容汇报,进行小组讨论,待组员制定出完善的急诊接诊计划后,汇报至指导教师。最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其汇报内容进行评价与分析,引导学员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学习结束后,对两组学员进行结课后理论考试及实践操作技能考试,并以此为标准评价学员的临床学习效果。

2学习效果判定

具体两组学生的急诊医学课学习情况均参照学员结课后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践操作技能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理论考试成绩及实践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均折合为50分,满分为100分。其中考试优秀学员分数在80分以上,考试良好学员分数在80~70分之间,考试及格学员分数在70~60分之间,不及格学员考试分数在60分以下。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将上述两组学生的基本资料及本次研究所有研究内容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以上两组学员均经过急诊医学课程学习及结课考试,观察组学员急诊医学的修习相比较对照组学生急诊医学的修习情况,差异较为显著。具体两组学生的结课后考试成绩比较如下表1所示。根据表1,观察组40名学员中,考试优秀学员6名,考试良好学员17名,考试考试良好学员6名,考试及格学员15名,其考试平均分数为64.3分。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得出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学员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学员的考试成绩。

4讨论

第6篇:急诊医学病例分析范文

我科承担了我院急诊医学教研室的工作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急诊医学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发现目前教学中明显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固守中医不能治疗急危重症的观念。急诊医学是运用医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手段研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及救护措施的一门学科。急救意识的强弱和急救能力的高低是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乃至某个地区医疗水平的重要体现和标志,而中医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被人误解为只能治疗慢性病,不能治疗急症、危重症,这样就限制了中医急救治疗的发展。从临床教学角度看,如何培养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急诊思维、急危重症抢救能力、中西医救治能力是我们所面临的严峻问题[4]。第二,中西医不同医学体系的混淆。尽管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是“两个基础,一个临床”,但中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方法不同,讲授的重点也因此不同[5]。每个疾病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大多是讲课的难点,学生容易将两个不同医学体系的发病机制相互混淆,甚至相互排斥。如何将中西医教学内容整合,中西医知识融会贯通是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

2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教学的实施

2.1合理安排中西医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首先在学生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中医、西医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在认识上不能混淆;其次,根据临床经验,以中西医两个体系对疾病的疗效来分配内容和课时[5],旨在达到中西医之间的相互衔接、有机联系,使急诊医学成为中医、西医兼容结合和交叉渗透的课程体系,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内容与临床医疗实际结合。例如,脓毒症的治疗就很具有代表意义,该病具有综合征的特点,其发生、发展与感染、免疫和凝血系统功能改变等因素有关,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而从中医角度分析,该病属于中医学“热病”范畴,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则属于“厥证”“脱证”,主要病机为阳气来复,邪热炽盛,正邪交争,阴津耗损;若进展至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阶段,正气严重耗损,常表现为正虚邪盛。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多脏器功能衰竭(MOF)与温病学说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关系归纳如下:前驱期(卫分证)-急性典型期(气分证)-各器官系统感染(各脏腑气分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营分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营分证、血分证)(炎症介质异常释放)-多器官功能衰竭(内闭外脱证)-炎症介质正常释放[6]。这样培养学生逐步掌握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掌握西医的客观化指标和科学研究方法学的思路,将两者有机结合,在认知理念和研究方法上相互交叉渗透,由此形成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方式。

2.2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急诊思维方式

急诊工作的首要原则是如何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解除患者病痛,而不能因为强求中医治疗却违背医学伦理道德,所以中医急诊阶段仍以中西医结合急诊学为方向。例如,在抢救重症“中风”昏迷的患者时西药“甘露醇”的降颅压的作用优于中药,而中药“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的作用则优于西药,把两种药同时应用于同一患者时,既让学生看到了中药“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的很好的临床疗效,又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所以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急诊思维方式是培养临床急诊观念的重要方面[4]。

2.3加强临床见习、实习与病案讨论

急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课程。在中西医结合教学中,除中西医理论的结合外,更要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因此见习、实习尤为重要。让学生自己接诊、问诊、查体、提出诊断、辨证以及治疗方案,同时书写病史,最后由带教医师进行示范和点评,这样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和医生的使命感。每两周一次的教学病例讨论,可使用PBL教学法,此法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借用到急诊医学可有良好效果[7]。每次教学病例讨论,我们均事先告知学生,引导学生理解疾病的病因,再自行到图书馆或网络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待集中讨论时亦以学生为主体,带教医师在此过程中注重启发、引导思路,加强对中医经典文献的复习和应用,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结束后布置每位学生完成一份中医病案,并由带教医师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第7篇:急诊医学病例分析范文

1.1发病急骤,变化迅速,时间性强,无论是急性发病还是慢性病急性发作,或意外事故,均系发病突然。

1.2随机性大,成批而至,社会性强,如食物中毒,交通事故等所造成的病员,多成批就诊,急诊急救技术的高低,服务质量的优劣,组织指挥能力的强弱常涉及到千家万户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医务人员要求高,社会影响大。

1.3病谱广泛,病情复杂,技术精全。急诊医学包罗了各医学专业的急诊伤病,病谱广泛。这就要求急诊医师具有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广泛的多学科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才能判断跨学科的疑难急诊,力求做到不误诊治。

1.4工作紧张,关系复杂,易出问题。急诊医学具有社会性,时间性,随机性,复杂性和条件性,是一门跨专业的边缘学科,无论理论内容还是临床,与其它专科都存在纵横交叉的关系。

2.急诊医学临床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临床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实习医师进入临床工作后,往往不知如何将所学的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一个病例,不知如何下手分析,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急诊科是一个特殊的就医环境,患者病情急而时间有限,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患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实习医生常常觉得困难重重。

2.2不能有效地将书本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实习生进入临床就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飞跃。而有些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后无法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应用,对一些检查结果无法判断其临床意义。

2.3实际操作能力欠缺。医生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职业,有不少实习医师理论知识学得很好,但到了急诊科,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操作也做得不好,如体格检查、伤口换药、清创缝合等,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避免形成所谓的高分低能。

3.提高急诊医学临床实习质量的对策

3.1培养学生对疾病的独立思维能力。急诊科要面对的病人多,疾病病种多,病情多变复杂,涉及多系统急症。所以应注重急诊科实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将所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急诊病人的诊治过程中,先让实习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再让带教老师进行讲解,同时参与治疗过程,并且每周由本院医生讲小课进行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通过这种训练使实习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

3.2培养临床实习医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临床实习医生在急诊科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并相对独立地进行各种急救操作技术,如气管插管术、外科清创术、胸腹腔穿刺术、骨折外固定等。通过急诊科的实习,培养实习学生的急救的基本技能,从而弥补在其它科室的病房不多见的具体操作技能的实习,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8篇:急诊医学病例分析范文

现代急救医学发展迅猛,它对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死亡率、延长人类寿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渴求在急危重病的发病初期就能得到及时的高质高效的救治,120急救正好满足这一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20急救疾病就诊规律,病谱构成梯次及特点也有所变化。现就这方面进行综述。

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从近10年的各地区急救病普来看,仍是男性多于女性,但年龄趋于年轻化,以20~40岁为主。艾赛提、彭鹏等[1]对4 218例急救患者统计男女之比为1.05∶1,余玲、熊光华[2]对4 740例院前急救患者统计男女之比为1.29∶1,而徐惠梁对上海市1991-1995年4 676 741例急救病例统计为[3]1.346∶1。2001~2004年我县120急救3 284例中男2 267例,女1 017例,男女之比2.23∶1。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人口的老年化,急救患者的年龄构成也有所变化,20~40岁年龄组中,中毒和损伤所占的比例最大,60岁以上主要以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钟立光、陈小凡[4]对深圳市盐田区2001-2003年院前1 048例急救患者统计20~40岁,60岁以上为两个高峰分别占50.38%、23.47%。而我县对120从2001年10月至2004年10月急救患者3 284例进行分析,20~40岁占总数的47%,60岁以上占16%,而余玲、熊光华所报道的60岁以上为46.92%,20~40岁则占30.63%,这说明在大中城市和旅游城市交通繁忙、流动人口众多,以中青年为主,其文化素质参差不一,安全意识薄弱伤害事故增多有明显关系,而60岁以上年龄组则由于老年人年老体弱多病以及城市人口老年化,不健康饮食等有关。

在疾病谱中疾病构成演变没有多大改变,,内科系统疾病中仍以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各种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主.东北地区急诊病谱排例中消化24.14%,呼吸18.32%,神经系统18.08%,心血管系统13.85 [5]。天津市急救中心2001-2003年院前救治病种分析脑血管疾病21.9%,心血管疾病18.7%,中毒8.45%,呼吸系统疾病6.97%。县级以下的地区排位稍有不同。燕庆功[6]分析905例内科急诊病例中各种中毒占37.6%,而其他疾患比例不超过20%,朱大磊[7]对120急救内科疾患514例分析中神经系统急症为10.6%,急性中毒占10.4%,说明中毒占有相当地位,且中毒多以安眠药、老鼠药、农药以及酗酒等,这和服务于农村基层有关。

近年来交通、建筑、暴力、工矿事故等不断发生,损伤占据急诊疾病谱相当比例,有的占甚至占据首位,损伤已成为“发达社会病”尤其交通意外伤可以说是“世界第一杀手”[8]。余玲、熊光华报道4 740急诊病例中,外伤占2 165例(45.68%),我县120急救从2001年10月至2004年10月急救患者3 284例,损伤1 773例(53.99%),珲春市120急救中心1997年7月至1998年6月间急救患者的病志2 017份意外损伤为683例,占急救患者的33.86%居首位[9]。

从疾病谱调查分析进展来看目前以外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多见,在20~40年龄阶段疾病谱中居第一位疾病为各种外伤,60岁以上的患者仍以心脑血管疾病占首位。急救疾病谱的分析说明120急诊医师既不是内科医师,也不是外科医师,因此在急救医师的配备和技术建设上,既要注重培养全科医师,又要参考本地区疾病构成梯次,确定专业方向,120急救培训应以创伤急救及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现场急救作为重点,救护车装备、药械配备应与其相适应。合理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针对性的培养专业的急诊医护人员,提高正确处理和抢救能力,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和治愈率。另一方面,卫生行政部门应对日益增多的老年心脑血管病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老年疾病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普及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突发和复发应激措施,向社会普及急救知识,如心肺脑复苏(CPCR)知识。据报道,我国目前接受心肺脑复苏普及培训的对象主要为各个城市的医务人员,城市居民对徒手心肺复苏了解率为3%,而美国约有25%的人受过专项培训[10]。这与许多发达国家标比还有很大差距。受训人员包括急救车司机,交通及一些社区服务机构人员,他们在现场救护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向社会进行医学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健康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交通安全,提高心理素质,减少意外伤害。

参考文献

[1] 艾赛提,彭鹏,等.1989~1997年急救病人病种分析.新疆医学,2002,32(1):34.

[2] 余玲,熊光华,等.院前急救4740例病种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12):1823.

[3] 徐惠梁.上海市1991~1995年院前急救病种分析.急诊医学,1997,6(3):181-183.

[4] 钟立光,陈小凡.院前急救1048例回顾性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2):1424.

[5] 李继光,黄建群,吴广成,等.东北地区急诊疾病谱的研究.急诊医学,1997,10(5):282.

[6] 燕庆功.急救中心危重病人疾病分类调查报告.中国社区医学,2001,7(1):55.

[7] 朱大磊.洞口县120急救疾病谱的调查分析.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20):2934.

[8] 刘中明.改善急救模式,提高创伤救治水平.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4):79.

第9篇:急诊医学病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体会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6月3日~2005年6月3日2 928例院前急诊病例中,男1952例(66.67%),女976例(33.33%),年龄0~99岁。院前急救病例中,占前5位的是各类创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 除各类创伤外,余4位符合城市社区六种慢性病患病率,即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支和肿瘤。创伤占首位及多数,常为交通事故损伤、工伤、打架斗殴损伤等。这类疾病也是急诊死亡的主要原因,符合现代人类急诊死亡死因统计数据,其中,心源性猝死占36.06%,多发性创伤占24.59%,脑血管意外占22.31%,其他占7.04%[1]。第6位为急腹症,常见为急性胃肠炎、上消化道出血穿孔、胆绞痛、肾绞痛、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第7位各种中毒,常见为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农药及药物中毒等。第8位的产科急诊以难产、产科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常见。笔者曾遇产妇第1胎足月臀位临产,胎头嵌顿,新生儿窒息,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即行会阴侧切,臀牵引术及新生儿徒手心肺复苏术,窒息新生儿抢救成活,产妇转危为安[2]。第9位为小儿高热惊厥,发热原因常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小儿肺炎等。第10位为其他,常见为肿瘤晚期、癫痫发作、精神心理疾病、溺水等等。

急救方法:笔者总结为“三、四、五”。“三”:为120院前急救所要遵循的三大原则,即保存生命第一,恢复功能第二,顾全解剖完整性第三的原则,简而言之院前急救救命不救病。“四”:为快抢、快诊、快救、快送。快抢,指从交通、生产、家庭事故现场或自然灾害现场中迅速将伤员抢救到安全地带,要争分夺秒避免继续或再次损伤。快诊,院前急救因起病急剧、时间紧张、条件限制、病情复杂等而快速作出全面准确的诊断是困难的,所以要求急救医生应具有全科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实践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到判断致使患者发病的主要疾病或者主要症状和体征是什么。快救,根据伤情病情,在转送之前要全力抢救患者生命,确保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尤其要关注那些因窒息、昏迷、休克而无力言语的沉默者。快送,经急救处理,生命体征平稳,外出血控制,骨折简单固定等后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下将病人快速送到就近医院或者有条件的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既不能拖延时间,又不能拉上就跑。“五”:指院前急救的关键是确保伤病员呼吸循环体征平稳,为进一步救治奠定基础。

结 果

全部病例均于接到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命令后3~25分钟到达现场,其中84例到达现场已死亡未行抢救,猝死50例,成功复苏1例,206 例在病家救治好转未入院,余25例经现场急救处置安全转送各相关医院进一步诊治。院前急诊病死率为4.54%,猝死抢救成功率为2%。院前急救成功率为95.46%。

讨 论

%MSS的启动与CPR。院前急救的根本任务在于基本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3]。本文所总结的“院前急救三四五”的方法是切实可行有效的。尽早启动%MSS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提,我院120车辆到达现场平均反应时间为11分钟,在院前急救中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及早灵活地实施心肺复苏(CR)。院前心肺复苏不必拘泥于传统的ABC程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采用CAB、BAC等程序。在新生儿窒息抢救中以清理呼吸道、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即ABC程序为主的CR成功率很高。国际CR与ECC(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规定:如给成人患者复苏时不愿或不能口对口呼吸,则应开始即行胸外按压。研究表明,因胸外按压时的心排出量只有正常的25%,降低了维持通气灌流比例所需的通气量,加之血液中含有部分氧,只要胸外按压建立循环暂可维持大脑和重要器官的氧供[4]。另有报道通过单一胸外按压使胸廊起伏自动通气,可维持接近正常的每分通气量。

参考文献

1 蔡平平,廖心得,陈玉喜.122例急诊死亡病例分析.临床急诊杂志,2004,5(4):26-27

2 姜碧洋,孔欣,梁少玲,等.院前急诊手术在产科急危重症抢救中的应用价值.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23:42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