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范文

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

第1篇: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范文

长春 孙全生

孙全生读者:

随着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的病死率在逐年下降。而因意外伤害造成的儿童死亡率却在逐年上升。特别是5岁以下的儿童,因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率更高。其中由于呼吸道异物造成的儿童窒息死亡占了一大部分。

从儿童的发育情况看,当婴幼儿牙齿未萌出或萌出不全时,其咀嚼和吞咽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其上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能力也较弱。因此,当儿童在进食瓜子、豆类、果冻等食物时,或玩耍扣子、小件玩具时,如果突然出现惊吓、跌倒、哭、笑等情况时,极易使异物进入呼吸道。

异物进入孩子的呼吸道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异物进入喉室内。此时,异物会刺激孩子喉室内的粘膜,而使其先出现剧烈的呛咳、气急等症状,随后,会出现喉鸣、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等症状。如果异物将声门堵塞,或引起喉痉挛时,孩子会出现口唇、指甲等处的青紫及面色苍白等缺氧情况。此时,若不采取急救措施患儿可在数分钟内,因窒息缺氧而死亡。若发生此种情况时,家长们应立即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急救:

1.倒立拍背法:立即倒提孩子的双腿,让其头朝下,同时用力拍击孩子的背部。这样可以通过异物自身的重力和拍打时胸腔内所产生的气体压力,迫使异物排出。

2.推压腹部法:让患儿坐着或站着。家长站在孩子的身后,用双手抱住患儿,一手握拳,大拇指向内,放在患儿的肚脐和剑突之间,另一手的手掌压住拳头,有节律地使劲向上向内推压患儿的上腹部。这样可使患儿的横隔抬起,从而压迫其肺底,使其肺内产生一股较强的气流向外排泄,从而迫使异物随着气流排出。家长进行抢救时要动作迅速、用力适度,以免造成患儿的肋骨骨折或内脏损伤。在异物退出、进入患儿的口腔后,应及时用手帮助患儿将异物取出,以防异物再次被吸入呼吸道。

第2篇: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范文

关键词:多发性创伤;呼吸道急救;临床分析

多创伤病人一般会有这大量出血、感染严重,脏器衰竭的现象,这是患者会造成意识模糊,同时逐渐不能进行自主的呼吸,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就要使用多呼吸道的急救方法,保证患者的呼吸,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而这项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增加吸氧能够解决的,有时需要采用多种呼吸道急救手段。

1 多发性创伤的致病原因

多发性创伤主要的原因在于意外事故,多发性事故中因为交通事故以及建筑施工中,患者因为意外事故的导致身体多数损伤,而受伤之后人体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身体上生理的变化,人体在在受到强大的外力的情况下面血管会破裂,大量的血液进入组织中,血液无法循环导致组织缺氧。同时在几分钟之后会造成内出血,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危害。

2 多创伤患者的死亡高峰

多创伤的呼吸道急救是一项重要工作,一般出现多创伤病人有着三个死亡高峰,第一死亡高峰发生在受伤的时刻,如果受伤的时候脑部、高位的脊髓、小脑、肺部。心脏出现较大的伤害就会引发患者在受伤后几秒钟或者几分钟立即死亡。第二次死亡的高峰在伤者受伤的6到8小时范围内,这也是抢救的一个关键事件,在急救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手段都会在之前使用,但是患者的生命能够存留,就要依靠病人自身的体制,以及急救人员的合理护理。第三死亡高峰在受伤的数日或者更长时间,这段时间病人的基本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但是出现多重及感染以及产生的多种并发症。同时很多脏器可能出现衰竭。最终导致患者因为患者器官功能衰竭而死。

呼吸道的急救措施主要是帮助患者渡过第二道死亡高峰时期。因为在受伤的几个小时后患者会出现血胸,呼吸系统堵塞等现象,所以要依靠手段让患者的呼吸畅通,同时做出排血处理降低胸腔压力,提高治疗水平。

3 多发性创伤病人呼吸道急救护理的要点

3.1 对于胸创伤护理的呼吸堵塞排除

当多发性创伤病人受伤位置在胸部的时候,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在很短的时间就会造成休克,因为人体的胸部毛细血管多,所以想要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在清理呼吸道的同时要迅速促使血液进行循环,要快速建立两天条静脉血液的通道,让血液在胸部减少淤积,防止血液在胸部凝结。在血液循环建立完成后要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存在异物,或者大量的积血,要将积血排除后,新型辅助呼吸处理。当患者出现血气胸时,患者会出现吐血沫的现象,要立即对患者进行胸腔的引流,降低胸部的压力,在于连枷胸患者要采用对患者胸壁进行加固的方式,通过压力控制胸部的扩张,减少不正常的呼吸现象。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喉部气管插管,以及医疗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

3.2 及时清理分泌物

在患者胸部受伤或者脑部受伤的情况下,病人的行为不能自理,身体会自动的排泄一些废物,比如混着可能会流鼻涕、形成大量的痰液。同时胸部的一些血块堆积。这些杂物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同时患者也可能出现舌头的后张,堵塞呼吸的管道,所以医护人员应该注意这样的现象,经常检查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当患者出现类似窒息的现象时立即做好医疗措施,清理鼻涕、血块、等残留物,对于没有意识的患者,也是可以采用人工气管的方式,通过强制的通气,能够很好的让患者正常呼吸,同时减低患者的胸压。但是人工气管方式容易引发肺部的感染,但是两害取其轻,跟患者的生命相比,肺部感染是可以被接受的。

3.3 及时恢复血容量

尽快恢复有效的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患者进入医院后,用16~18G留置针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防止患者由于休克失代偿后血压下降,静脉收缩,从而导致穿刺的困难。在静脉通道的选择上,腹腔以下部位的创伤可选择颈部和上肢静脉通路,而腹腔以上部位的创伤可选择下肢静脉通路,这样可有效避免补充的液体进入损伤区内,提高输液速度和准确有效的使用急救药物,加大有效循环容量。对合并血胸或血气胸病人,应及时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以便确定是否需要剖胸手术处理。做好转运途中的监护及处理在护送病人住院或急诊手术途中,需配备急救物品,确保途中氧气供给和注射用药,掌握搬运技巧,防止由于搬运不当继发伤害,做好转运监测,发现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同时做好抢救记录和交接班工作。

4 呼吸道急救的“539”治疗方法

医院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运作的有效性,就是成功救治患者的有效保障。在伤后几小时内,医护人员所采取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其将直接关系到伤者的生命安全和预后效果,这一时期也被国外学者称为黄金时间。“5、3、3、9”急救模式,能让临床急救的各个操作环节准确、迅速,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迅速解除有生命危险的临床症状,确保病人呼吸稳定,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多发性创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急救过程中应通过5方面估病人的总体伤情,采用“3、9”急救措施,准确、快速、简单地评估、处理伤情,给临床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在评估伤情后,按照“3、9”护理方案,即3个方面(开放气道、清理气道、充分给氧)、9项内容(头后仰、开口、托下颌;手法掏异物、机器吸引、放置口咽导管;面罩吸氧、气管插管、呼吸机)。开放气道。将患者头部朝后仰,把嘴分开,托住下颌,拉出舌头,将头转向一侧,以解除窒息。清理气道。用手掏出伤者鼻腔、口腔中的泥土、呕吐物、牙齿、凝血块等异物,若手法操作清理不彻底,还需使用机器将呼吸道内的呕吐物、分泌物、血液吸出,然后放置口咽导管。充分给予氧气吸入。对于呼吸困难者,给予面罩吸氧,确保呼吸道通常,胸压维持在一定的浓度。若伤者发生了呼吸衰竭,则要尽快切开气管,放置气管导管。对于使用呼吸机的病人,要注意气管插管导管末端与三通导管正确相连,导管要同时连接呼吸机和氧气,在滴注药物或吸痰时均无需停机。

5 总结

在多创伤患者的急救工作上保证患者的呼吸系统恢复是保证患者生命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在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中要在临床上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为核心,采用正确的急救以及护理的方式,帮助患者正常呼吸。同时要注意呼吸道杂物的清理,要有专人的观察和陪护,在出现意外时及时采取急救手段,挽救患者生命,维护患者健康。

参考文献

[1]张亚利.多发性创伤急救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

[2]陈永玲.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急救与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3).

第3篇: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7(c)-0116-03

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是小儿期常见的一种耳鼻喉科以及头颈科疾病[1-2],该病常见于喉腔略显狭小的儿童,喉腔的狭窄常会导致其黏膜下层松解[3],若在此时患儿由于发炎或是其他原因导致黏膜充血、肿痛,容易引发呼吸道阻塞。一般小儿的呼吸阻塞病情要比成人严重,对患儿的健康甚至生命有严重威胁。对于小儿而言,呼吸阻塞性疾病常具有突发性、危重性等临床特点[4-5],但小儿呼吸阻塞性疾病的起病原因较多,不同的病因常会导致患儿的病情有所差异。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儿实际,采取不同的救治方案。一般而言,对于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是气管类疾病所引发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采用药物保守性治疗即可保证其在较短时间内康复。但对于支气管内异物所引发的急性阻塞,则应及时诊断并抢救,以防止病情发展引起痉挛性呛咳或黏膜水肿,保证患儿生命安全。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推行,孩子之于家庭的意义不断提升。因此,保证小儿生命健康,是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本文选取浙江省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96例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抢救及康复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我院就诊的阻塞性疾病患儿92例,男61例,女31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2.31±0.93)岁。患儿病因为咽喉类疾病52例,包括急性喉炎、咽喉异物以及喉部肿瘤等;气管或支气管类疾病31例;食管类疾病5例;其他病因4例。所有患儿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4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急救及护理。护理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急救及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两组具体急救及护理方案如下:

1.2.1急救方案

对于紧急入院的患儿,医护人员应立即检查其呼吸状况,通过吸氧尽快改善其呼吸状态。同时,迅速对患儿进行检查,诊断发病原因,并根据病因和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抢救方案。对于感染类病因应在最短时间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抑制病情发展。对于气道阻塞的患儿则应给予紧急处理,即开口腔除腔内异物,Heimlich法除气道异物或内窥镜下除异物。当患儿呼吸得到改善后,进行救治。一般采用雾化吸入或气管滴入的方法给予肾上腺素,剂量为1~2 mg,可有效消除黏膜水肿;给予糖布地奈德治疗炎症。对于上述方法无效的严重患儿,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包括麻醉下气管插管去异物以及气管切开术等。

1.2.2 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组患儿经过急救治疗后,由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护理。随时监测患儿的呼吸状况,并及时提醒家长或是病房内其他人员保持安静,以使患儿能够保持稳定,利于疾病的治疗。告知患儿家属救治后注意事项,并进行手术护理。手术护理是指患儿术前,医护人员应与家长及时沟通,安慰家长,使其对患儿的病情充分了解。保证患儿术前禁食、禁饮,以及必要的呼吸监测及改善措施。但应注意慎用止痛剂。

1.2.3 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出院指导,提高患儿抢救效果。

1.2.3.1 心理护理 在患儿入院之初以及在救治过程中,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患儿的情绪变化并进行包括肢体、语言等方式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其内心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可连同家长对患儿进行适当鼓励,树立其面对疾病的信心,最大限度地配合医生的救治。同时,医务人员应及时向家长告知患儿的病情,并随时留意家长的情绪变化,为其讲解各种急救措施的必要性和意义,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

1.2.3.2 饮食护理 患儿在抢救过后,医护人员告知家长患儿平时饮食的相关注意事项。建议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冷流食,但应注意食量,进食最好取半坐或坐立。在患儿进食过程中,指导轻堵气管套管,以保证呼吸与吞咽动作步调一致。鼓励患儿进行适当的说话训练,同时应多喝水。一般患儿术后3 d即可进行半流食。切忌给患儿食用硬质或是刺激类食物。保证患儿营养充足摄入,对于必要患儿可进行静脉输养。

1.2.3.3 出院指导 医护人员在患儿出院的1周内定时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儿的呼吸情况、精神状态等,判断其病情恢复情况。对于存在就医隐患的患儿及时建议其入院复查,避免病情延误。同时,通过与家长沟通,在家长对患儿的日常护理过程中,提出正确的意见。患儿出院后一般不进食硬质难嚼的食物,尤其是小于3岁的孩子,不可给坚果性质的食物;家长应嘱咐孩子在吃东西时,不可打闹;在孩子进食过程中,家长不可以转移其注意点;这些可以有效防治食物误入患儿气管,引发患儿再次入院。对于因入食异物,而咳嗽、呼吸抑制的孩子,应指导其停止摄入食物,在安静状态下迅速送往医院急救。

1.3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儿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儿日常活动以及心理活动评分;调查患儿家属对治疗过程中护理的满意情况;记录住院时间。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焦虑症状评分参照方宗君等[6]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问卷标准。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和满意三种,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抢救疗效比较

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抢救成功率、病死率以及重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干预组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中各有1例和2例患儿自动出院,未经治疗。见表1。

2.2 两组患儿康复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患儿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焦虑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干预组优于常规护理组。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比较

调查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及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干预组优于常规护理组。见表3。

3 讨论

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病情危急,发病迅速,常需要急诊救治[7-8]。据调查显示,多数呼吸道阻塞患儿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如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常会威胁生命。因此,呼吸道阻塞性疾病作为儿科急诊中的常见病症,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其有效的治疗手段探究也在不断发展进行中。就目前而言,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轻症患儿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9-10],而中重症患儿可采取气管插管或是气管切开手术,以尽快去除阻塞异物,保证患儿生命安全。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自身病情的主诉能力较差,因此,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是护理的重点,也对护理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干预作为专业护理发展的重要体现,已成为重大疾病护理的必然趋势,而小儿作为特殊患者,成为护理干预的重点对象。

第4篇: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范文

如果出现不能说话,呼吸困难,或呼吸带有杂声,欲用力咳嗽而咳不出,皮肤、嘴唇和指甲发青,这种情况就非常危险了。

妈妈必会

异物窒息急救法

家有宝宝,学习一下急救法很有必要!一旦出现异物窒息,由于脑部缺氧超过4至6分钟就会造成永久损伤,因此,异物吸入导致窒息的处置,应该把握前4分钟“黄金急救时间”,对宝宝进行急救,促使异物排出。

一般来说,婴幼儿被异物塞住呼吸道的紧急处理方式,依1岁以前和1岁以上有不同的急救方法,父母一定要学会。

1岁前宝宝急救法

・妈妈坐在椅子上,将左前臂架在大腿上,然后让宝宝头向下趴在妈妈的前臂上,并使宝宝的头低于身体(左手要固定宝宝头部和颈部)。

・用右手掌根平稳地敲击宝宝的后背中部,5次即可。在重力和冲击力的共同作用下,异物可被排出。

・ 若呼吸仍未恢复,重复上述步骤。必要时送医院急救。

1岁以上宝宝急救法

・让宝宝平躺在硬床上。

・妈妈站在宝宝足侧。

・妈妈两手重叠放在一起,十指互扣并翘起,手掌置于宝宝的肚脐处,快速向下并往前推压5下,直至异物排出。

・ 如未排出异物,重复上述动作。紧急必要时送往医院。

避免

宝宝窒息

妈妈经验

分享

提前学习有备无患

伊然妈

我在私立医院生的宝宝,和医生成了朋友,临走时,医生教了教我窒息急救法,我当时还有点不高兴,心说,这事我家孩子肯定用不上。但看着医生很认真,还是学学吧。很庆幸我学了。因为宝宝6个月大时,我们给了她一小块肉丸,结果卡住了,我回想起医生教的方法,很快就让异物出来了。真太感谢那位医生了。

防患于未然

都都妈

生活中细心照看宝宝,才是避免危险发生的上上策,我根据带宝宝的经验,总结了几条:

1. 如果宝宝正在长牙,最好的磨牙食物是婴儿专用的磨牙棒。不要给他一些胡萝卜条、瓜条之类的自制磨牙食物。虽然这些东西可以缓解长牙给宝宝带来的酸痛,可一旦宝宝把这些东西咬掉又不会咀嚼,那么就可能出现噎着、窒息的危险。

2. 小宝宝很喜欢从别人的碗里抓东西吃,所以最好给宝宝安置专门的餐椅,防止他抓到一些不能给他吃的食物。如果有大孩子到你家做客,最好不让宝宝和他一起吃饭,两个不能照顾自己的小家伙,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3. 定时更换宝宝的奶嘴。尤其是看到奶嘴上有裂纹时,一定要马上换一个新的,以免宝宝吸入奶嘴上破损的地方。

第5篇: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范文

【关键词】 颌面外伤;急救;护理

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我科收治颌面外伤患者56例,在协助医生作好急救治疗的同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男48例,女8例,年龄14~62岁。交通事故39例,工作意外致伤15例,其他2例。其中下颌骨骨折26例,颧骨骨折7例,上颌骨骨折9例,单纯软组织损伤10例,上下颌骨骨折4例。

1.2 结果 本组56例患者,经止血、抗休克、骨折复位固定、抗感染等急救措施后,转入住院治疗,无感染发生和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急救处理

2.1.1 保持呼吸道通畅 由于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损伤后易出血,组织水肿移位或舌根后坠,分泌物堵塞等均可造成呼吸道梗阻,如处理不及时,可出现窒息死亡。因此,预防窒息,建立良好的呼吸道是处理口腔颌面部创伤的关键[1]。应随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口腔内出血及裂伤应及时处理。如舌根后坠可行舌体固定,声门部有血块等异物堵塞者,应立即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气管插管,出现吸入性窒息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防治肺部并发症,保证通气通畅。

2.1.2 止血 根据损伤部位、出血性质(毛细血管、静脉、动脉及现场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压迫止血法、结扎止血法和药物止血法等。

2.1.3 防止休克 单纯颌面损伤发生休克的体会不多,常因伴发其他部位严重损伤而引起。颌面部病员休克处理原则与一般创伤外科基本相同,如抬高下肢,补充血容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镇痛等。不同的是颌面部创伤的病员,不要应用吗啡,因吗啡有抑制呼吸的作用,而颌面部伤员易发生呼吸障碍,吗啡又可使瞳孔缩小,妨碍观察颅脑损伤的病情变化[2]。

2.1.4 协助医生作好创口处理 认真清洗创口是避免留瘢、促进创口愈合最基本的一步。首先用碘附清洁创口皮肤,有油垢者,用医用汽油擦洗后再用生理盐水和1%过氧化氢液反复清洗,尽可能清除创口内的细菌、污物及坏死的组织碎片和其他异物。由于上下颌骨附着牙齿的击碎片、骨组织碎片形成可加重组织损伤,增加深部感染机会和异物数量,因此在清创处理时,应尽量清除并早期关闭与窦腔相通的创口,以减少感染机会。

2.1.5 观察有无合并颅脑损伤 严密观察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的变化,暂不作非必须的检查和手术,以减少搬动。如鼻孔或外耳道有脑脊液漏出,禁止作耳、鼻内堵塞与冲洗,以免引起颅内感染。如病情恶化,应及时作进一步检查处理。

2.2 护理干预

2.2.1 心理护理 颌面部损伤多为突发意外伤,伤后面部出血,疼痛、肿胀,颌骨骨折多塌陷、畸形、容貌改变和张口受限,咬合紊乱,功能受损,患者恐惧、紧张、情绪低落。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耐心细致地给予解释,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其特点和治愈效果,使他们解除心理顾虑,积极地接受治疗。

2.2.2 疼痛护理 伤口疼痛常给受伤者带来躯体折磨和精神痛苦。积极采取局部冷敷、半卧位等医疗措施缓解疼痛带来的痛苦。注意倾听患者对疼痛的诉说,观察其非语言表达对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作出准确评估,必要时可辅助止痛药物。

2.2.3 伤口护理 因颌面部窦、腔多,腔窦的温度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尤其是开放性骨折者容易感染,感染的伤口给患者造成终身的瘢痕,故应加强伤口护理。对暴露的伤口,应保持干燥清洁,用1%碘伏擦洗伤口,对于包扎的伤口,注意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防止分泌物、呕吐物及进食时污染伤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敷料。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损伤平时因工伤、运动损伤、交通事故和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所致,目前交通事故已成为平时颌面外伤的主要损伤原因,占30%~40%。在抢救护理过程中应有整体观念,先急后缓,进行全面观察。护士应具有急救意识和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应急反应快、熟练的抢救技术,以提高救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第6篇: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范文

【关键词】 院前;紧急气管插管; 小儿急救; 应用; 生活质量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4.205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不断进步, 医疗器械与技术得到不断发展。气管插管技术作为小儿急救中非常重要且很必要的技术正得到不断重视, 气管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插管, 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呼吸道给药等提供最佳条件[1]。紧急气管插管技术是心肺复苏及重度呼吸功能衰竭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2]。为进一步探讨院前紧急应用气管插管技术在小儿急救中的作用, 及对小儿日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共选取77例患儿进行分组观察, 并比较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2月在小儿急诊科需要进行院前紧急气管插管的4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 选择同期需要进行气管插管但未在院前行紧急气管插管的3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中20例为支气管异物、12例为Ⅲ度喉梗阻、32例为重症肺炎导致的呼吸衰竭、4例为重度颅脑损伤、9例为新生儿窒息。对照组男25例, 女17例, 年龄0.1~12.5岁, 平均年龄(6.43±4.23)岁。观察组男18例, 女17例, 年龄0.1~13.5岁, 平均年龄(6.92±3.91)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气管插管指征 两组患儿需满足以下指征才能施行气管插管:①患儿自主呼吸突然停止。②患儿自身呼吸不能满足自身肺通气与肺换气的需求。③呼吸道分泌物或者气道异物无法自行排出, 或出现消化道内容物误吸者。④呼吸神经调节出现障碍, 无自主节律呼吸。⑤出现急性呼吸衰竭。

1. 3 气管插管方法 护理人员应当首先准备好气管插管所需器械及药品, 患儿采取平卧位, 在患儿身上连接好心电监护装置, 清除可见的口鼻内分泌物及异物。向家属告知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及危险, 家属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准备就绪后, 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医生行抬头仰颌法在喉镜引导下进行气管插管, 为了减轻患儿的痛苦及起到镇定作用, 在气管插管前可以给与患儿阿芬太尼针2~3 μg/kg, 联合咪达唑仑进行注射。气管插管成功的标志是胸廓随着气囊的变化有起伏变化, 并且在心电监护仪上血氧饱和度有逐渐上升趋势。

1. 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 一次性插入所需时间及治疗1个月后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指标为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插管情况比较 观察组2例患儿因为重度颅脑损伤导致下颌错位无法进行气管插管, 共插管40例, 一次成功29例, 成功率为72.5%, 气管插管平均时间(52±21)s。对照组1例患儿因为Ⅲ度喉梗阻未能进行气管插管, 共插管34例, 一次成功14例, 成功率为41.2%, 气管插管平均时间(78±32)s。观察组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气管插管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患儿平均住院花费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气管插管作为院前急救措施中非常关键与重要的环节, 在小儿急救中同样适用, 气管插管实质是建立人工气道, 建立人工气道可以帮助心肺复苏及辅助血液循环, 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为后续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时间[3]。气管插管成功与插管一次性成功率和插管平均所需时间有关, 也为后续治疗提供宝贵的时间。并且如果插管时间过长, 会导致患儿缺氧状态持续进而易造成危险。院前紧急气管插管还能有效改善患儿日后的生活质量, 所以医务工作者应该掌握气管插管技术, 气管插管技术也应大力普及, 使更多地需要紧急气管插管的患儿得到及时救治。

综上所述, 院前应用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可以在小儿急救过程中提高插管一次成功率, 缩短插管时间, 能有效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缩短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有效减少住院花费,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凌振球. 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在小儿急救中的实施要点初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3):94-95.

[2] 王淑珍. 观察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在小儿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大家健康(旬刊), 2014(11):126-128.

第7篇: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范文

治晕厥: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这时家人可用大拇指捏压患者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持续2~3分钟,一般都会缓解。

治休克:刺激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情况时,可用大拇指尖按压其人中穴,往往能够起到急救的效果。

降血压: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等原因往往导致血压会急剧上升,这对患者生命是极大的威胁。此时按压劳宫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常常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止呃逆:呃逆时,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至有酸痛感为宣,持续半分钟到1分钟,呃逆就会停止。

止鼻血: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自己的脚后跟穴(位于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即可止血。

止呕吐:呕吐时,患者可用中指压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来止呕,应压至有酸胀感为宜,约1分钟即止呕吐。

止头痛: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己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有胀痛感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止胃痛:胃痛时,用双手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坚持3至5分钟,胃痛便可明显减轻。

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时常常伴有胸部压迫感、窒息感等。此时可按压至阳穴(位于人体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一般按压3~6分钟,心绞痛即可得到有效缓解。

胆绞痛:胆囊炎、胆结石发作时,右上腹可发生剧烈绞痛。病人可用大拇指持续按摩右小腿的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2分钟,即可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

肾绞痛:肾绞痛发作时患者往往苦不堪言,此时可用大拇指揉按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反复按摩3~5分钟,肾绞痛便可得到缓解。

治便秘:便秘者在大便时倘若用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处),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会有便感;然后屏气,增加腹内压,一会儿即可顺利排便。

成人呼吸道异物的急救

成人呼吸道异物多由于饮酒过度、进食时谈笑、工作中将钉子等含在口内误吸、假牙掉入呼吸道等原因造成。

异物首先被吸入喉室内,发生剧烈呛咳、气急等症状,如果异物堵塞声门,或引起喉痉挛,可出现口唇、指甲青紫、面色青白等缺氧症状。患者会在数分钟内因窒息缺氧而死亡。此时情况十分危急,不要慌忙抬着患者去医院。最重要的是发现窒息后,要立即对患者进行现场急救――

先让患者趴跪在地上,臀部抬高,头尽量放低,然后用手掌稍用力连续拍打病人背部,以促使异物排出。此法无效时,立即从患者背后拦腰将其抱住,双手叠放在病人上腹部,快速用力地向后上方挤压,随即放松,如此反复数次,通过膈肌上抬压缩肺脏形成气流,将异物冲出。进行抢救时要注意,动作必须快速,用力适度,以免造成肋骨骨折或内脏损伤。

第8篇: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范文

 

关键词: 眼科;心肺复苏;护理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8岁,诊断:双眼糖尿病性白内障。2008年9月20日入院查血糖升高转血液内分泌科稳定血糖治疗,待血糖稳定后转回我科,27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当天下午患者如厕解大便在厕所门口突然昏倒,意识丧失,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陪护大声呼救后笔者和值班医生立即紧急展开抢救工作。我科这位患者经过23min的有效抢救恢复了自主心跳,监测到了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患者当时还处于深昏迷状态,瞳孔散大固定约8mm;气管插管连接呼吸囊辅助呼吸中,血氧饱和度达到90%左右;当时患者病情需要呼吸机维持呼吸,所以急转急诊科ICU病房进一步救治。

    2抢救配合与护理

    2.1患者的评估判断瞬间评估判断,迅速准确的判断是急救复苏成功的关键。新的复苏指南提出:除了检查颈动脉搏动,患者有无循环消失是判断心脏骤停与否的特征,即有无正常呼吸、咳嗽或吞咽等自主活动,并强调在10s内完成评估和开始复苏[2]。评估现场立即将患者平卧,清理呼吸道异物并解除舌后坠将头向后仰,立即迅速、及时、有效的行胸外心脏按压并配合口对口人工呼吸。

    2.2急救药品和器材的准备急救室和急救车内的抢救药品及仪器应常备不懈,保持良好的应急状态。根据病人的年龄准备气管导管、喉镜、心内针、吸氧管、牙垫、吸痰管,同时准备好简易呼吸器、除颤监护仪、吸引器、心电监护仪、氧气装置、急救药品等。

    2.3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病人仰卧,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分泌物、呕吐物、异物;松衣解扣,解除舌后坠;打开气道是解除呼吸道阻塞的重要技术。行人工通气,简易呼吸囊连接氧气充分给氧辅助呼吸。麻醉科医生到后立即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囊辅助呼吸。

    2.4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有效的心脏按压能促进病人的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使氧气运送到全身各脏器。心脏按压是心脏复苏最简单的方法。操作者必须严格掌握按压技术,首先让患者平卧于硬板或地面上,选择胸骨下1/3处作为按压部位,双手交叉重叠,有节律地在胸外间接按压左右心室,推动血液注入主动脉和肺动脉,以建立有效的大、小循环,来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为心脏自主节律的恢复创造条件[3]。如有电击除颤指征者,应配合好医生给以电击除颤。

    2.5选择给药途径确保尽早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给药途径有静脉给药、气管内给药、心内注射[4]。静脉给药: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利于抢救用药。应用静脉留置针连接三通开放静脉通道,其操作简便、快速、并发症少,已作为心脏复苏的首要措施。气管内给药:经气管内给药吸收迅速,对已行气管插管而未开通静脉通道的患者争取到了抢救时机。

    2.6脑复苏心跳呼吸骤停引起脑损伤的基本病理就是脑缺氧和脑水肿,防止脑水肿是脑复苏的关键。复苏时使用人工降温、脱水疗法、高压氧治疗等保护脑细胞。降温前先用降温辅助药物,然后头部戴冰帽,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置冰袋,使体温降至33℃~35℃;脱水疗法使用脱水剂降低脑水肿,常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每次200~250ml静脉快速滴入,一般在15~30min内滴完;使用2~3个大气压的高压氧治疗,有利于脑细胞供氧,促进脑细胞恢复。

    2.7心电和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心电、血压监测,密切观察心动及复苏时、复苏后的各种心动失常和心率变化,以便及时正确给予处理,提高复苏成功率。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瞳孔、面色的变化,准确记录尿量,做好抢救记录。

  3护理体会

    3.1早发现,早抢救无论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如何,复苏最关键的是争取时间,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5min内进行抢救。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分秒必争;心脏呼吸骤停由于事发突然,情况紧急,各项抢救工作刻不容缓地执行。在平时工作中就应加强医护之间的配合;急救技术达到人人过关,抢救完毕后及时总结抢救经验,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3.2药品和器材的准备急救室和急救车内的抢救药品及仪器应专人管理,专人检查和补充,定期维修和保养,保持良好的应急状态;要求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并迅速、有效、准确无误的使用各种药物。

    3.3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为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时首先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心肺复苏成败的关键,有效的心脏按压如果没有良好的通气也会导致失败。实施气管插管连接呼吸囊辅助呼吸,在短时间内供氧效果可使血氧饱和度达到90%左右。

    3.4正确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成人胸外心脏按压部位:两连线与胸骨交叉点为心脏按压部位(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为成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频率以100次/min,应使胸骨下陷3~5cm。两人协同进行复苏时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比例为2:30;两人按压时每2min换人1次,以避免劳累。尽量不能间断,特别是对健全或基本健全的心脏突然停搏者,多为原发性心脏骤停,不可轻易放弃抢救[5]。

    3.5准确有效的建立给药途径快速的建立静脉双通道,开放静脉通道是复苏处理中非常重要的措施,复苏药物最主要的给药途径就是静脉注射,使静脉通道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分秒必争,一次到位,保证输入液体的质量。在一般情况下首选静脉给药,早期静脉穿刺不成功及时选用气管内给药为抢救患者赢得时机,气管内给药在心肺复苏中其有独特的优越性。药物经肺泡毛细血管迅速吸收回心,近于中心静脉给药[6]。

第9篇: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范文

关键词:脑出血;院前急救;程序化抢救模式

脑出血是指小动脉、小静脉破裂导致的脑实质出血,起病急,病死率高[1]。45~65岁是该病的主要发病年龄阶段,该病因具突发性,若救治不及时,极易致死和致残。因此,临床加强急救,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改善预后。院前急救是与死神争分夺秒赛跑的过程,给予脑出血患者采取院前电话指导急救、清洁呼吸道、吸氧、建立静脉路、降压止血、科学转移、电话衔接等一系列急救措施,可有效提升急救质量。

我院本次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程序化抢救模式,旨在观察程序化救治的临床应用优势,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6~12月接诊的186例脑出血患者依据是否给予院前急救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其中观察组96例均拨打120并行程序化院前抢救,其余90例对照组是家属自行送院未行程序化抢救。两组男、女性例数分别为101、85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56.2±2.1)岁。患者中163例有高血压病史,发病时142例收缩压超过200mmHg,51例患者超过140mmHg。患者中深、中轻度昏迷分别为37、45、47例,意识模糊者121例。两组上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发病后家属自行送院救治。

1.2.2观察组 均为拨打120后开始救护,救护人员出车同时行电话急救指导。①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2]。患者取平卧位并将其头部向一侧偏斜,同时检查并清除出口腔分泌物和异物,以防呼吸道阻塞引发窒息,有假牙者应将其取出。昏迷状态患者给予口腔放置口咽管以防舌根后坠堵塞气道;②快速建立静脉路并确保其畅通。采用较大型号静脉穿刺针管径,确保药液能在短时间内发挥药效以降低患者颅内压。穿刺尽可能采用静脉留置针,并依据患者病症给予快速静滴125~250ml的20%浓度甘露醇,其他静脉给药注意控制速度以防加大颅内压。若患者伴高血压应合20~40mg速尿,若出现消化道应激出血性溃疡,给予1ug静脉推注并补充其血容;③实施科学转移,尽可能减小搬运动作幅度。搬运时,首先注意确保患者头部安全,避免其遭受剧烈震动。抬抱过程注意尽量保持患者,并快速将心电血压监护仪连接以观测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注意每隔5min检测1次,若呼吸心搏骤停应即刻行心脏按压或除颤处理,并静注肾上腺素1mg。运送同时,联系医院急诊室并将相关病症情况进行汇报。

1.3疗效判定 参考王纯主编的《重症心脑血管病治疗学》[3]。显效:患者血压恢复至出血前且临床病症基本消除,意识清醒且能正常活动。有效:生命体征稳定且血压明显降低,意识与病症均较院前有明显好转。无效:患者病症无好转甚至恶化。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软件为SPSS16.0,计数资料用%构成,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转运情况 观察组转运途中死亡11例(11.16%),对照组转运途中35例(38.89%)死亡,差异具显著性(χ2=18.78,P

2.2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46%,56.67%,观察组明显较优(P

3 讨论

院前救治是院内系统治疗的前奏,也是院内治疗的基础[4]。科学及时的院前急救可为患者争取有效治疗时间,为其提供更多的生存转机。但院前救治因其救治场所一般在发病地点或转运途中,救治条件和设备有限,因此对医护人员与救治要求更高,实施程序化抢救模式可有效提升救治质量。我院观察组通过对96例脑出血患者采取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程序化抢救模式,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首先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出车同时,通过电话指导患者家属救治。患者取平卧位,特别叮嘱不乱搬动患者身体,尤其是头部不能被剧烈震动。再将其口腔与呼吸道异物清除,避免因呼吸道受阻而引发窒息。医护人员到场后应即刻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作好止血、降颅内压处理,并连接心电监测仪密切监测患者生命特征,若呼吸骤停应即刻对症进行按压和除颤等处理。进行院内转移同时,应取得与医院相关科室的衔接为后期治疗作准备。整个救治全程应把患者头部的保护作为重中之重。

我院本次观察发现:两组死亡率分别为11.16%与38.89%,观察组明显较低,差异具显著性(χ2=18.78,P

参考文献:

[1]李玉芝,张娜,韩华.132例脑出血患者急救护理及体会[J].医学信息,2013,26(3):300-301.

[2]覃秀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效果观察[J].内科,2013,8(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