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范文

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

第1篇: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范文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康复保健指导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器官形态、功能都在发生退行性变。如身体的老化表现在白发、视力下降、听力减退,体力的减退,使行动迟缓。精神的老化主要表现在记忆力和注意力衰退、健忘、反应能力低下、懒散、毅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同时个体代谢功能减退,免疫平衡失调出现的营养吸收差,能量储备减少,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减弱等变化,使老年人容易患病。而且多种疾病并存,降低了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甚至失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住院期间以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及保健指导。

1 心理分析及特殊要求

(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①性格孤独、固执、自尊心强;②消极、焦虑、绝望;③适应环境和自理能力低下;④猜疑、幼稚心理;⑤依赖性增强等。

(2)特殊要求,在安排病房时,要给予适当的照顾,一般3~4人为宜,病友过少不利于老年病人的情感交流,过多则环境嘈杂,病员变动大,探视人员多,易刺激老年人产生悲观情绪。为老人营造一个清新、优雅、舒适的环境是每个病人渴望的心理要求,由于老年人上、下楼不方便,活动的空间只限于疗区内,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措施,留出一个房间做为活动室,给那些生活自理者提供一个活动的空间,同时规定病室被褥定期凉晒,使床铺干燥柔软,被褥如有污渍随时更换,病室每日通风2次,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每周对不能自理的病人由护理员和护士给剪指甲,洗头各1次,保证热水的供应,从而使病人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3)尽可能做到专人护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要求,帮助照料他们住院期间的生活,在与老年人的交谈中,尊重、理解老年病人的疾苦,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新型护患关系。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从护士的行动、神色、语言中获得安全感和依赖感,消除不良情绪。

(4)护士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语言活动对病人所产生的心理效应是不容忽视的。老年患者自尊心强,喜欢别人尊敬他们,不喜欢直呼其名,护士可根据患者的职业、职称、学识、经历、年龄给予尊称。努力创造与患者心灵沟通的条件,热情周到的服务,可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做到勤观察、勤分析、勤交谈、多关心,细心观察病人的兴趣爱好,根据老年人不同心理特点,因人施护,采取不同心理护理方法,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5)护士要有过硬的基本功,静脉注射一针见血。由于老年人住院治疗时间较长,注射较多,血管多数造成破坏,使静脉注射困难,只有做到一针见血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2 饮食护理

老年人往往因为牙齿松动脱落,消化能力差和对营养知识的缺乏,而引起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从而导致血脂过高、血糖升高、消瘦贫血等,不利于治疗和身体恢复。所以护士应多了解病人饮食问题,对不同种疾病应配给不同饮食,如血脂高病人,易食低胆固醇的食物。每天吃一杯半的燕麦,就可使“坏”胆固醇的吸收率降低5%。水果蔬菜易食:四季豆、苹果、桃子、瓜类、菇类、海带、黑白木耳、紫菜等。少食动物性油脂,多食植物油,如橄榄油可使患心血管疾病危险度降低25%,以花生油为主的饮食,也可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下降16%~20%。也可食玉米油、葵花子油、色拉油等。另外,多食豆制品对人体的健康和保健功能是十分有益的,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综合症的病人。每天喝二杯豆奶,科学家研究显示男性得前列腺癌的风险降低70%,由此可见,向病人家属宣传合理饮食对防病治病起着重要作用。

3 睡眠护理

老年人大多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还会因为来到医院环境发生变化,加上进行的各种治疗因素,出现睡眠过多,睡眠不足和睡眠混乱,长期失眠,还会对失眠药形成依赖性。针对这个问题建立病房统一作息制度,一切治疗和检查尽量在日间进行,巡视病房时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保持床铺干净平整,病房内空气新鲜。被盖厚薄适宜,防止蚊虫叮咬,冬天注意室内保暖,夏天保持通风,室温20~23℃为宜。努力提高患者舒适度来促进病人入睡,如消除或减轻疼痛感,给予止痛剂和安眠药,安慰开导病人解除思想负担,经常失眠者,可废除白天小睡,做疗养体操。如入睡前搓热双手按压涌泉穴200下,鼓励病人白天参加中等程度的运动、睡前处于半饱状态、排空小便、放松裤腰带、温水浸泡双脚,这样有助于入睡。同时让病人认识到,每个人会因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工作程度、思想负担不同,所需的睡眠时间不一样。一般以睡醒后感觉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没有疲劳感,而不是以睡眠的时间来衡量。

4 康复的护理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在躯体和心理上都或多或少存在障碍,我们应为其创造一些必备的康复措施。因为老年人实施康复的目标就是使其躯体和心理障碍得到改善,日常活动得到相对自理,晚年生存质量能高一些,消除或减轻老年人的身心障碍,从而能使老年人减少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

老年病人存在很多需要康复处理的功能障碍,既可以是老年性疾病的结果(即脑卒中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也可以是功能退化的结果(骨质疏松症、尿失禁、老年痴呆症等)。

第2篇: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范文

 【关键词】 老年患者;康复;护理

         老化是有机体不可避免的自然变化,人的老化始于胎儿期,而后持续直至死亡。老化的速度在成年时进展得较快,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但其老化程度各有不同,且根据个体的功能差异而有所区别。老年人如果能重视对身体健康的管理,并给予身体应有的呵护,使身体对老化所造成的机能、心理、社会发展等的影响具备最佳的适应状态,就能够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笔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余年,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1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对中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应当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点。

        1.1 了解和掌握老年人伴随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深知老年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恢复慢的特点。

        1.3 生理上的老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和改变:他们会因身体功能的低下,导致其他各个方面能力的低下,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应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

        1.4 无论是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健康维护、心理支持,还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获得等,都离不开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而老年人和儿童一样,比成年人更需要呵护。所以,康复护理在老年人的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老年人康复护理目标

        2.1 注重健康的维护,预防疾病和意外伤残的发生。

        2.2 给予心理支持,减少或避免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 

        2.3 配合治疗实施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痊愈。

        2.4 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痛苦。

        2.5 提高adl的自理能力。

        2.6 给予健康管理指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3   老年人身心变化及其康复护理要点

        3.1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需保持营养及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足够的营养摄取,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预防疾病和残障的能力。

        3.2 老年人耐力不足,应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而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是使人体体能得到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

        3.3 适度的活动与运动有助于保持老年人的个人体态,维护和促进健康。否则,不仅机体各部位功能变差,而且还容易造成肌肉萎缩。运动的目的在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呼吸功能、维持肌肉紧张度,此外,适度适量的运动还能增加老年人的活力和自我信赖程度。不过,老年人的运动一定要适度,要根据个人体力来选择适当的项目、次数和运动量,否则便适得其反。如果因年迈体衰不能参加运动,则应当力求增加老年人的活动性(活动性指个人在其所处的环境内能移动的能力),避免过多的依赖性,尽量使老年人在提高活动能力的同时,增进自尊和独立性,激发其参与各项活动的兴趣,这都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4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降低使得他们知觉的感受能力变慢,表现为反应迟钝,自觉症状不明显。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病情,以保障治疗的及时到位。

        3.5 老年人机体的反应能力差,需要有安全维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这使得他们对刺激源的接受、传达及反应能力越来越差,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痛觉、知觉、温度觉等各种感觉能力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及时必要的安全维护。

        3.6 并发症是严重影响疾病痊愈和健康恢复的障碍之一,也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疾病治疗和全面康复。因此,预防并发症是老年人康复护理的重中之重。具体而言,老年人的呼吸速率降低,咳嗽能力变差,易于发生呼吸系感染等肺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骨与关节的挛缩、骨质疏松或骨折、褥疮、便秘等并发症,以及坠床、跌伤、走失等意外,这都是老年人极其容易发生的问题。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当鼓励老年人进行早期的离床活动,采取动静结合的休养方式,促进其血液循环,并提高其机体的抗病能力,这些都是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的积极措施。在平时,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做到老年人良肢位的保持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这是预防骨与关节挛缩的重要护理措施。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注意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导尿管的管理等,这些是预防老年人出现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的关键。

第3篇: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范文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特点;康复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我国的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达到了千万之多,高血压的患病达到近百分之十二。作为一种典型慢性的疾病,高血压的治疗存在着治疗周期长,尤其是老年患者较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诱发等各种病症,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庭由于这些疾病都非常的痛苦[1]。因此,对2009年6月~2011年12月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观察和康复护理,做了充分的护理和知识教育,让患者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把致病的不良生活方式改掉,降低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提高生活的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6月~2011年12月高血压科室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男40例,女40例,年龄50~76岁,平均(60±7.86)岁。

1.2  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①血压的收缩压高,舒张压较低,两者的脉压差较大:这种现象尤其是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为明显;②血压的波动表现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血压的量变程度也越大。血压的变化会导致情绪的变化,当患者在从事、体力活动、进餐、寒冷等行为的时候都会导致大的血压变化。这有可能是老年人的动脉变硬感受器的敏感性也有所降低,导致了血压的调节功能失调。所以,我们对老年的高血压患者,要在不同的时间、使用不同的以及多次的测量来确定患者的血压;③高血压的症状不典型:当老年人患了高血压以后,症状不易察觉或者较轻微,有很多的患者在其他疾病或者是在体检的时候才发现患有高血压,所以,我们要定期的对老年人进行血压的测量,及时的发现病灶;④高血压并发脑、心、肾等疾病:老年人由于患有高血压而发生脑、心、肾的动脉硬化,就会发生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以及脑血管疾病[2-3]。

1.3  老年人高血压的康复护理

1.3.1 运动康复护理:我们要鼓励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多运动,让他们选择自己适宜、喜欢的运动方式,例如健身、散步、太极拳、气功、降压体操等,坚持每天运动1 h,运动的时间不限,强度要依据个人的体质维持,强度维持在中等强度之下,最好运动到稍微有点累,除了控制血压还可以减肥。

1.3.2 饮食康复护理:导致原发性的高血压一个危险因素是高盐饮食,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要控制摄入盐的量,做到饮食低脂低盐,尽量把盐量控制在6 g以下,油腻食物和动物的内脏要少吃,可以多吃一些蔬菜、低脂奶制品、鱼类和水果,最好戒烟戒酒,要是饮酒每天的量不超过25 ml。我们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的时候,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控制,让患者了解食物对预防、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性,让患者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在加上药物治疗,就可以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1.3.3 心理康复护理:当高血压的患者受到不良环境的刺激时,情绪会变得激动,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增高。我们护理人员要帮患者分析心理问题,并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对于性情暴躁、易激动的患者,要让他们保持心境平和、情绪稳定,遇事沉着冷静,如果有大的精神压力无法释放时,要及时向护理人员或者家人、朋友倾诉、寻求帮助,保持心理健康、血压平稳。

1.3.4 用药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服药护理时,要向患者和家属说明降压药物种类、服用时间、剂量和注意事项。通常降压药物会刺激消化道,所以要叮嘱患者在餐中或餐后进行服药,这样可以减轻刺激。要及时提醒患者用药,如果忘记,切忌补服或两次一起服。

1.3.5 睡眠康复护理: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只有身体得到好的休息,血压才能降低。护理人员要督促教育患者,避免睡前活动过多和兴奋;要避免干扰患者,提供好的休眠环境,避免噪音和强光;最好睡前饮用一些温热的牛奶,增强睡眠质量;用耳塞、眼罩减少听、视觉的干扰,良好的睡眠质量是康复高血压的前提。

2 结果

经过我们精心的康复护理和细致积极的指导,80例患者的血压最后都维持在了正常的范围之内的占98%,80例患者的血压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好转,其中38例患者主动戒了烟,大部分人都更加的注意饮食,60例患者主动的参加适度运动。

3 小结

高血压这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大多是因为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引起的,长期的护理和预防相比医药而言更加的有效。高血压患者通过正确的护理和引导,可以明确高血压的致病因素,通过运动、饮食、心理、睡眠的护理,可以改变患者以前不好的生活方式,再配合药物治疗,就能更有效的降低血压。我们要根据高血压特点,高血压患者要在护理中学会照顾好自己,配合运动和饮食的控制,控制好患者的血压,非药物治疗即护理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取决于康复人员和患者两者,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照顾护理引导好高血压患者,患者要在护理的过程中学会控制病情和心理,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高血压。

4 参考文献

[1] 何玉华.高血压前期不良行为的干预[J].当代护士,2005,28(1):35.

[2] 李文奎.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6):7783.

第4篇: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范文

【关键词】脑外;老年;康复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05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858-01在神经外科老年人手术十分常见,一般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老年人的脑血管意外、意外的摔伤或者交通事故等,老年人由于自身的特点,使得对其进行手术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即使进行手术后,也往往容易出现并发症,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对患者进行术后的康复护理显得十分重要,通过临床上正确、及时的护理,能够明显的减少老年患者的住院时间,极大的改善老年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下面就我院老年患者脑外手术后康复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2012年收治的60岁以上脑外手术患者,以上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护理组,观察组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只进行一般护理。

1.2方法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一般由于各种原因容易出现孤僻的性格,而入院进行手术后常常会遗留脑部某些功能的缺失,导致肢体功能缺陷,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人员或者家属帮助才能完成,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沉默寡言、不与他人交流、抑郁的倾向,也有的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病情的严重程度导致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有的患者抵触思想严重,有的悲观厌世,也有的自暴自弃。

1.2.2皮肤护理本组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可能需要长期卧床,容易生成褥疮,因此一定要做好皮肤的护理工作,避免褥疮的形成,护理人员要加强护理,要给患者勤翻身,指导患者家属要经常按摩受压部位,这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此外也可以经常行温水擦浴,要保持患者本人及床铺的整洁卫生,保持床单、被褥的干净整洁。

1.2.3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患者一起制定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计划,当患者早期不能下床卧床休息时,鼓励其做一些主动运动,如抬腿、伸胳膊等运动,避免长时间不活动肌肉萎缩,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不能过度依赖家属。当患者才开始下床活动时,注意要循序渐进,作站立练习时,家属要看护好患者,避免摔伤,刚开始要在有依赖物的情况下站立,例如扶拐杖、靠墙站,逐步的过渡到步行。手和上肢的功能训练可采用下面的方法:可使用辅助工具帮助患者进食,患者要尽量自行进食,不要过度依赖他人,学会自己穿衣,另外写字也是很好的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方法,也可以尝试着拿东西,在家属的看护下,尝试者进行床-椅转移,注意完成过程中要保护好患者,避免出现意外。下肢功能训练可以采用下面的一些方式,如主动或是被动的活动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另外要教会家属一些基本的按摩手法,多给患者进行按摩,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痉挛、关节僵硬,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是十分有利的。

1.2.4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很多老年患者在手术后都会遗留有语言功能障碍,因而对患者进行语言功能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语言功能恢复的比较慢,不能操之过急,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指导患者练习发音,由字到词,由易到难,逐渐过渡,直至指导患者认识物品和人名,反复练习,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要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充分的利用生活中的每一分钟,给患者提供语言锻炼的机会,如给患者吃饭、拿手巾等等,都要让患者说出,促进锻炼语言功能。应向患者说明,神经系统疾病恢复较慢,患者需要长期坚持进行功能恢复锻炼活动,持之以恒。对于患者所取得的一点点微小的进步,都给予充分的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患者的信心,对于疾病的康复是极为有利的

1.3观察指标通过自设问卷的方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第5篇: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范文

【关键词】 综合康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15-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老年人群中表现尤为显著,持续存在气流受限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个体易感因素以及环境因素[1]。由于患者气流受限呈现进行性发展,通过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减轻患者症状,防止病情深入发展。综合康复护理近年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较多,主要是通过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帮助患者治疗,改善患者肺功能。本研究对50例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62岁至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6岁,病程在3年至2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5年。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康复护理。综合康复护理包括:①功能训练,通过将训练方法以通俗易懂方法介绍给患者,包括呼吸训练、全身性护理训练、氧疗等内容,同时进行准确的示范指导;②运动指导,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参考依据,制定合理的运行计划,如打太极等,每次运动时间为半个小时左右,每天一次,同时保证患者运动安全;③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病程较长,预后情况并不理想,而且病情迁延不愈,致使患者易产生消极情绪,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情绪得到舒缓,增强患者治愈信心;④中医护理,于患者背部肺腧穴轻柔点按,每次持续20分钟,每5天为一个疗程,持续4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2] 显效: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消失,且6个月内未出现复发状况,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有效: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痰量明显减少,肺功能得到改善;无效: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剧,肺功能无改善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观察组护理有效48例,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有效39例,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尤为常见。优于该病呈缓慢进行性发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劳动能力造成严重影响,经过现代医疗和康复锻炼,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有效改善[3]。所以,对患者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外,还需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综合康复护理,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品质[4]。本研究采用功能训练、运动指导、心理护理、中医护理等综合康复护理,使患者肺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效48例,有效率为96.0%,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之,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扬,张建华.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0(10):4-5.

[2] 王亚勤,郑彩娥.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5-27.

第6篇: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范文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护理; 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66-02

髋部骨折通常是指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首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单纯地保守治疗已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而多数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但老年人独特的生理、心理条件以及部分老年手术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术后并发症极易发生如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为了减少这些症状的发生,而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十分重要,现综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2009年我科共收治256例髋部骨折病人,其中男110例,女146例,年龄66~90岁,股骨颈骨折106例,粗隆间骨折150例,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180例,髋关节置换69例,5例未治自动出院,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2天出现肺栓塞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其余均安全度过危险期康复出院。

2.1术后护理:一般护理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切口是否疼痛,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②饮食护理,由于老年人肠道吸收功能差,加之术后疼痛饮食减少,易引起低蛋白、低维生素贫血。营养不良可延缓伤口愈合。因此护理人员应鼓励病人多进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③患肢观察与处理,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足穿“丁”字或继续用皮牵引,以防止术后脱位,便于静脉回流。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鼓励病人做患肢足背伸、跖屈动作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活动。④术后切口置负压引流,有利于术区积血及时清除,注意保持引流通畅。

2.2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2.1 呼吸道、泌尿系感染的预防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嘱患肢深呼吸做有效咳嗽,轻拍背部以助排痰,痰粘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次,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保持会清洁,每日清洗1~2次,预防泌尿系感染。

2.2.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老年患者术后限制,活动少,血液回流不畅,以及手术出血,血液浓缩,易引起静脉血栓形成。我们从病因出发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抬高患肢,减少局部压迫,早期积极活动,指导并协助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以促进静脉回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及进入肺动脉可起一定作用。

2.2.3褥疮的预防 老年患者由于全身循环差可使用海绵床垫,气垫床,骶尾部及骨隆突出处易发生褥疮,协助患者抬臀,并局部按摩每2小时1次,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皮肤护理每日2次。

2.2.4假体脱位预防 假体脱位与手术入路,术中假体放置,护理不当,早期功能锻炼不当或不正确的翻身有关,术后必须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禁止患肢内收、内旋和髋关节过度屈曲,如果因护理需要变换必须一人牵拉,使其在外展中立位进行操作。

2.2.5其他 老年人应注意循环系统并发症,由于手术创伤后易出现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尤其是心功能不全,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教病人做扩胸运动及深呼吸,使患者平稳渡过手术后期,观察末梢血液循环,足部温度,足背动脉,股动脉搏动情况,以检测坐骨神经功能。

3术后肢体康复指导

3.1心理康复指导 应把心理康复作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体康复调动积极心理因素,主观能动地参与机能康复训练,我们观察到本组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有较强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欲望,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急于求成,锻炼过度并随意活动;二是过于谨慎,担心活动后致手术失败,手术前后应通过交谈和观察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一方面鼓励病人增强康复信心,另一方面介绍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急于求成者指导其掌握合适的锻炼方法,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对过于谨慎者设法消除其疑虑,鼓励并帮助锻炼,最终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康复训练。

3.2床上功能锻炼 术后第一天因疼痛多数病人对患肢活动有恐惧感,给予有效止痛,辅以被动活动,如腿部肌肉按摩,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等,帮助托起患者的上身及臀部做机体向上运动,每小时1~2次,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排痰,给予叩背,指导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上下各5~10min。术后第二天,继续每天多次深呼吸、叩背,并加强腿部肌肉的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及关节活动,上下午及睡前各锻炼20~30min,机体向上运动每小时3~4次并尽量独立完成,注意运动量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所有床上活动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

3.3离床功能锻炼 一般手术后4~5天开始进行,在此之前逐渐延长半卧位时间为离床做准备。下床第一天柱双拐站床旁5~10min(视病人体力情况而定),无不适时在床周行走数步,护士在旁扶持,观察有无虚脱情况发生,如发生虚脱立即返床休息。第二天柱双拐在病室内行走,步行距离逐渐延长,时间逐渐增加但每次不超过30min。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度左右不负重,护士或指导家属在旁守护以防意外。下床方法:患者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45度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柱双拐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

3.4自理能力训练 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生活活动,如洗脸、梳头、更衣、进食等,离床活动后即训练站立状态下的活动,以增进食欲,改善自理质量,促进机能康复。

3.5出院前指导 本组患者均于术后12~15天出院。因术后恢复期较长,故出院后自行康复护理至关重要,均给予详细指导。①自行上下床指导,出院前两天指导患者在家属的协助下进行离床活动动作演示,指导患者利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自行上下床的方法。②指导:卧位时仍平卧或半卧,3个月内避免侧卧;坐位时尽量靠坐有扶手的椅子3周内屈髋〈45度,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不将患肢架在另一条腿上或盘腿站立时患肢外展,6个月内避免内收及内旋动作。③肌肉和关节活动训练及负重指导:按出院前训练时间及强度,患肢不负重,柱双拐行走,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拐―单拐―弃拐,但必须避免屈髋下蹲。④日常活动指导,指导患者正确地更衣(如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伸髋屈膝进行)穿鞋(穿无须系带的鞋);注意合理调节饮食,保证营养但避免肥胖戒烟戒酒;拄拐杖时尽量不单独活动,弃拐后外出时可使用手杖以防意外,进行一切活动时应尽量减少患髋的负重及各侧反应力。

4小结

第7篇: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范文

1主要做法

1.1完善服务体系

2010年以来,海宁市陆续出台了包括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养老服务补贴等16个养老服务相关政策。2013年,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又联合印发了《海宁市社会养老养医结合实施意见》,成立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海宁市社会养老医疗结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养医结合服务工作的目标、措施和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1.2合理布局城乡养老和医疗机构

2011年起,海宁市政府通过三年实事工程,投入4亿多,对全市12所公办养老机构进行新建、改(扩)建,新改扩建设施全部达到三星级宾馆以上标准,2014年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716张。同时,根据“一社区一场地”的要求,全面推动含文体娱乐、康复保健、日托午休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到2015年底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1.3加强养老机构医疗资源配置

全市共有8家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配置了医务室或健康管理室,并由辖区医疗机构派驻10名医务人员,开展入住老年人的医疗和保健服务。其余6家暂无条件设置医务室或健康管理室的养老服务中心,参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做法,实行定期服务,参与服务的医务人员数共计59人;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按照资源共享、就近配置的原则,由相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医疗服务,落实责任医生和护士共计201名。

1.4落实各项老年人健康管理措施

在全市各社区卫生作者单位:314400浙江海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测科通信作者:铁月刚,Email:服务机构推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为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签约老年人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帮助解决常见健康问题,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建议、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和医疗卫生服务上的便利,协助转诊和预约诊疗等。对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家庭医生团队,为其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健康管理等各项服务。

1.5提高老年人专业护理队伍素质

在海宁卫校挂牌成立了海宁市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中心,并在其护理专业中增设养老护理内容,为全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培养专业化人才。同时,借助卫校的师资力量开展全市在职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专业护理人员313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3188人。同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提升养老服务队伍素质的实施意见(试行)》,优化护理人员结构比例,解决护理人员待遇低、招聘难的实际问题。

1.6营造村、社区健康支持环境

结合“健康海宁”建设,在全市开展健康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共创建海宁市级健康村(社区)150家,覆盖率66.96%。从改善健康环境、开展健康活动、加强健康管理和提升健康指标这几项创建实事做起,建立健康管理室,设置健身步道或健康知识宣传长廊,配备电子身高体重仪和电子血压计,使老年人村(社区)健康支持环境进一步改善。

2取得经验

2.1政府重视是推动

医养结合服务工作的关键政府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主要领导每年调研养老服务工作,将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主抓主推的工作之一,全力推进。特别是养老机构建设和管理、医疗资源配置、专业队伍培养等一系列措施,切实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2.2整合资源是实施医养结合服务的重要保障市、镇(街道)全力保障养老服务所需资金,在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为养老服务中心配置医务室、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创造健康管理条件。

2.3结合项目是开展

医养结合服务的主要手段老年人多有慢性病,在实施医养结合服务过程中,不仅要为其提供医疗服务,还要进行健康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与养老机构的合作,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水平,也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实施。

3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3.1进一步加强医疗资源配置

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使签约老年人享受以健康管理、基本医疗和转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内容的基本服务包;并根据签约老年人的需要和申请,提供家庭出诊、家庭病床、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等个性化服务包;探索将医疗机构部分床位转为康复护理床位,收治需要照护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服务。

3.2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多领域的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人才联动机制。加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老年医学和康复护理知识培训,鼓励各专业医务人员到养老机构开展多点执业。同时,重点培养和引进养老机构内的医生、护士、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等专业技术人员。

3.3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第8篇: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范文

课题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深入分析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设计了以智能移动产品为平台的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框架和系统功能模块,并提出了基于系统平台的老年人健康服务产业链资源整合的设想,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展开个性化健康服务,实现健康老化、成功老化提供策略。

关键词:

居家养老;健康服务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人口最多和老龄化最快的国家。截至2015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数的16.1%,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1.44亿,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提出了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的指导意见。本课题通过分析不同年龄层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从物质与精神需求等方面着手,研究居家养老模式下以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的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设计。

一、居家养老概述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为养老场所,以社区照料服务网络为依托,以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管理为保障,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支持基础上的养老方式。“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9073”养老模式,根据国情,90%的老人需要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居民养老的主要方式。

二、服务系统设计

服务系统设计是一种创新策略,通过系统思考整个服务中环境、人、物、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通过改善整个服务流程与体验,为用户构建一种新的服务价值,提供物质产品和非物质服务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最终提升用户消费满意度。服务系统设计理论最早应用于传统制造企业营销模式转变、责任延伸方面,即营销模式从销售产品延伸到销售产品的使用或者结果,起到提高产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作用。该理论发展至今已逐步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有形与无形产品及服务相关的多产业领域。运用服务设计理论进行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设计,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老年人的个体信息,从老年人的根本需求出发进行归类细分,按需设计系统功能模块,以互联网数据交换实现医疗、家政等服务输送,打造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同时通过系统闭环设计,即老年人的使用反馈,进一步维护、更新系统,以创造出更优化的服务。

三、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分析

健康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组成的一个整体,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个人的健康行为(体育锻炼)、个人的能力和处理(压力的)技巧、社会经济环境、物理环境、医疗保健服务等。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包括物质生活照料、精神文化享受以及医疗保健护理等,受到年龄、学历、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必然不相。课题组以定性、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无锡市区167位老年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其中年轻老年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划分,60到74岁的人群称为年轻老年人)为129人,占访谈总人数的77.2%。调研发现,由于机体功能的衰退,老年人自我照顾与社会(家庭)服务能力逐步下降,同时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逐步上升。尽管如此,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现在的老年人尤其是年轻老年人身体都较以往更健康。

(一)生理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会出现生理上的衰老,如智力的减退导致记忆力和理解力下降、消化系统的衰退导致饮食咀嚼费力、骨骼系统的衰退导致行动能力下降,此外还有视力减弱等等。被访谈老年人多能生活自理,但都患有一定程度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关节炎、颈椎炎等,其对医疗、保健等有较多的需求。被访者均表现出对健康养生、医疗保健的关注,具体包括定期体检、收听/看养生类节目,使用家庭医疗/保健仪器,如血压计、血糖仪等,按摩仪,足浴桶等。

(二)心理健康

老年人生理特征的变化也伴随着心理特征的变化,主要为疾病、认知障碍、社交变少等带来的抑郁、烦躁、多疑的消极情绪。此外,伴随着家庭结构的空巢化,老年人对情感与精神需求则比以往更明显,渴望得到亲情和精神的慰藉。82.3%的被访谈者承担一定的家庭工作,如接送第三代上下学、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体力劳动。事实上,根据学者研究,老年人适当参与社会活动,包括力所能及的家庭服务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其生活的精神动力,有助于其成功老化。

(三)娱乐活动

受年龄特点影响,被访谈者平时的主要活动锻炼为散步、小区健身器材锻炼、广场舞等运动。娱乐消遣上以看电视居多,其中43.1%的年轻老年人有使用智能手机上网习惯,这部分老人多属于“婴儿潮”一代(1946~1964年出生),总体表现为文化素养较高。其主要使用手机浏览网页/新闻、微信朋友圈、QQ交流以及收听广播、音乐播放等。这些老年人会通过微信等与家人、亲戚、朋友进行实时沟通,分享信息,并有少数年轻老年人会使用照片美化、小视频编辑等App。通过调研可知,城市老年人,尤其是年轻老年群体对智能移动终端使用,为互联网技术下的健康服务系统平台的推行提供了可能。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平台可以借助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借助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平台中多方的沟通与互动。总体上,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

四、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设计原则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设计要根据老年人的生理接受性和认知特点,遵循以下两大原则:1)易用原则:设计者要在认知心理学、系统设计等理论指导下,充分分析老年人的逻辑思维和使用习惯,确保系统操作简单易用。平台界面应当简单明了,层级合理、切换方便。界面中图案、文字等要符合老年人辨识能力和认知能力。2)至美原则:操作界面应关注老年人的审美,并遵循形式美法则,色彩、图案、图标的设计要给老年人以美的享受。

五、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框架

围绕老年人的核心需求,居家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设置五大常用功能平台,即医疗服务系统平台、康复护理服务系统平台、健康养生服务系统平台、家政服务系统平台和精神慰藉服务系统平台。另外设置紧急呼叫系统和投诉管理功能,前者实现紧急状态下的求助呼叫,后者方便老年人用户及其家属进行服务反馈与投诉,实现系统闭环设计,优化服务,具体如图1所示。信息平台以手机等智能终端为载体,由社区提供服务管理系统,平台的维护与管理由网络工程师、医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跨领域专业人员组成,通过分析养老信息集成平台的内容数据和用户数据,为老年人进行身体状况和心理发展进行测试和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判断老年人需要的服务层次和类型,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安排定期体检、开展健康培训等,让老年人实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实现科学养生与及时医疗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

(一)医疗服务系统平台

医疗服务系统平台通过数据中心,与社区医院进行老年人医疗信息数据交换,为老年人接受基础医疗诊断提供服务,同时,系统平台还可以与社区医院、中心医院形成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为老年人医疗诊断提供更优质服务。此外,紧急呼叫系统直接连接社区医院急救中心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急救提供保障。

(二)康复护理服务系统平台

康复护理服务系统平台可设置医疗康复服务和医疗康复知识模块。次系统平台主要针对失能老人的医疗康复服务,具体除了血压和血糖的检测、就医陪护、代配药等,还包括褥疮护理、帮助服药、排泄、介护、疾病的康复护理。失能老人的家属可以通过此平台选择具体的医疗康复服务。此外,家庭照料人员也可通过医疗康复知识模块获得专业学习。

(三)健康养生服务系统平台

分析老年人的健康层次与需求(如图2所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医疗的需求程度增加;相反,年轻老年人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信息获得渠道的增多,其健康观念正在逐步变化,即从以往有病才治病的传统观念及习惯,转变为治未病、保健养生。因此,健康服务系统平台可以设置健康饮食模块和养生保健模块。营养师根据老年人的个人信息,为其提供膳食搭配方案选择。养生保健模块可以提供形式多样的养生保健信息,如中医养生讲座、保健操视频等。同时,系统平台若与餐饮中心、有机农场或者净菜配送中心实现信息交互,即嵌入农产品电子商务商对客订购模块(B2C)等,则不但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提供基础保障,更能延伸到农业、商业等不同的产业链,形成老年人健康服务产业群。

(四)家政服务系统平台

老年人通过家政服务系统平台选择卫生清洁、洗衣、烹调、购物等服务,平台通过与家政服务公司实现数据联网,提供相应的服务与人员。

(五)精神慰藉服务系统平台

我国家庭规模目前呈现小型化、多样化趋势,单人家庭、空巢家庭比例增加,其中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以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也在增加。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增加,可通过此平台选择聊天、读报、陪同等精神慰藉服务,根据自身需求决定服务的频率和内容。此外,老年时期仍是思维成熟、智慧发展时期,平台可设置网上“老年大学”,方便老年人学习充电,充实日常生活。

六、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流程及界面设计

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客户端可安装在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上,手机通过Wifi或4G接入。老年人及其子女家属可共享账号信息,检测、调整服务需求,同时对健康指标实时监控。具体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用户打开健康服务系统APP,进入注册界面,输入老年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收入、文化程度、家庭结构与人数、住址等基本信息。确认资料、提交后进入登录界面,设置用户名和密码,并以醒目字体提示保存密码,以保证之后自动登录,简化操作。进入主界面,用户可直接输入近阶段健康数据,包括体重、身高、睡眠状况、常见疾病、遗传病史、心率、血压等近阶段身体指标,建立健康数据档案。系统平台根据用户信息分析及需求匹配分析,将反馈信息推送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模块和个性化服务推荐模块。用户可自主选择个性化服务模块或者选择系统推荐的个性化服务模块。为老年人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系统设置健康数据更新的消息提醒,并随着用户定期更新个人健康数据,系统平台也更新量身定制的健康服务。页面风格定制。系统提供默认页面及其他待选页面,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风格爱好自行设定,体现人本服务理念。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总体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

七、总结

居家养老模式下,为了确保老年人得到物质与精神的全方位关怀,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健康服务系统平台,为老年人展开个性化健康服务,通过医养结合实现健康老化、成功老化。

参考文献:

[1]睢党臣,彭庆超.“互联网+居家养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6(9):128-130.

[2]陈宁.国外“医养一体化”服务模式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药房,2017(11):1441-1442.

[3]姜霖,王勇彬.基于良好沟通的老年人产品设计策略[J].美术与设计,2017(1):181.

[4]何迎朝,左美云,丹.四种常用人口老化理论的集成研究[J].中国老年学会杂志,2016(5):2270-2271.

第9篇: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范文

【关键词】 家庭康复护理; 综合性; 护理模式; 脑卒中;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8-0107-04

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经过有效治疗后仍会留下后遗症,如偏瘫、失语、口角歪斜等,导致生活难以自理以及情感交流障碍等,从而使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患者在病情稳定出院后,仍需规律服药并在家进行康复性训练,才有可能使后遗症的严重程度降到最低。但是大部分患者由于缺乏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使得服药的依从性以及康复锻炼的正确性较差,再加上缺乏正规的心理辅导,患者容易产生抑郁心理,从而影响了康复效果。因此,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家庭康复护理尤为重要[1-2]。笔者所在医院为社区医院,关注和维护老年人群的健康是工作重点,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近年来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升高,而脑卒中又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在中医特色医疗的基础上,制定出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方案,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以及优质的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120例,纳入标准: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首次发病,经治疗后病情已处于稳定恢复期;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且为单侧偏瘫;意识清楚,智力无障碍,可独立完成本研究中进行的相关量表评定。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有造血系统、免疫系统严重疾病,以及恶性肿瘤;无法配合相关检查以及量表评定。120例患者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55~85岁,平均(66.21±12.50)岁;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13例,初中25例,高中50例,专科及以上28例;疾病类型:缺血性脑卒中76例,出血性脑卒中44例;偏瘫部位:左侧74例,右侧46例。将上述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类型、偏瘫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均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针灸干预,依据中医证型、偏瘫部位等分别选择相应的穴位,主要包括百会、四神聪、阳陵泉、合谷、太冲、神门、内关、环跳、三阴交、丰隆、足三里、太溪、肝俞、肾俞、心俞等,15 d为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护理干预,以院内基本健康宣教及康复训练为主;观察组则给予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全面健康宣教 以口头、健康手册以及幻灯片播放的形式对患者及对应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每周1~2次,每次约30 min,每两个月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口头或书面测试,以检测健康宣教的成果。具体如下,(1)脑卒中基础知识:脑卒中的病因、发病机制、分型、治疗方案、预后以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等,加深患者及家属对所患疾病的认识。(2)心理指导:脑卒中患者容易因为身体状况与生活状态的改变而产生悲观、绝望、焦虑、恐惧等抑郁心理,影响康复进程,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指导,包括建立医患、医护之间的信任,嘱家属在心理及生活上尽量体贴患者,并进行安慰、鼓励,让其抒发心中的抑郁情绪,千万不可使用讽刺、教训等伤害性言语,以创造和谐而温馨的家庭氛围,共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同步”的康复模式。(3)用药指导:联合社区医生对按时服药的重要性、联合用药的安全性,以及常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全面讲解,消除患者的疑虑,并进行个体化用药方案指导。(4)饮食指导:脑卒中的发病与日常饮食密切相关,应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糖以及适量蛋白质饮食,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5)日常生活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述酗酒、吸烟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嘱其尽快戒烟忌酒。对患者尤其是照顾其生活起居的家属进行详细的日常生活指导,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在患者无法自行进行上述护理的时候,家属应代行,当患者逐渐恢复自理能力的时候,应逐渐减少或脱离家属的护理,以降低对他人的依赖性。(6)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由于卧床时间相对较长,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了这些并发症的危害、预防及处理措施,并针对个体的不同进行一对一示范性指导:常规翻身叩背4~6次/d;鼓励患者多饮水,女性患者应尤其注意会清洁,以有效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瘫痪卧床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床单的干燥、清洁,提高翻身频率(2~3 h翻身1次),定期按摩、擦澡等。(7)病友家属交流会:每周举行1次,并建立信息卡,加强病友家属间的经验交流,鼓励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或家属分享成功经验,增强其他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家庭康复训练 主要包括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训练,并且每周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1~2次家庭护理,给予正确的示范以及康复训练方法的考核。肢体功能训练包括,(1)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给患者穿着宽松的开衫及裤子,鼓励其自行穿衣、刷牙、洗脸、拧毛巾、进食、沐浴、上厕所等;(2)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患侧肢体的被动训练、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床上摆放、床-轮椅转移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卧位交替练习、站立-坐下交替练习、站位平衡训练、步态训练以及上下楼梯训练等,每天训练2次,每次不少于30 min。语言功能训练主要针对失语患者,家属应从简单常用的字、词、句开始,逐渐提高难度,并鼓励患者主动进行言语交流,参加适宜的社会活动,提高其对美好事物的兴趣,预防抑郁心理,加快康复进程。

1.2.3 随访制度 建立随访资料档案,采用电话、短信、电子邮件以及上门拜访等方式定期跟踪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对于相关考核不合格以及康复效果不佳者应及时找出原因,加强健康宣教的力度,增加家庭护理的次数,并详细记录在随访档案表中。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1)生活方式:吸烟、酗酒及高盐饮食的比例。以过去1年内,每个月至少有1 d饮酒量>5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约含14 g酒精,即340 g啤酒或43 g蒸馏烈酒为酗酒;以每日食盐摄入量>6 g为高盐饮食。(2)心理、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价。(3)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分别采用Fugl Meyer评分法[3]及Lindmark评分法[4]进行评价。(4)主要并发症及脑卒中再发: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脑卒中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生活方式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吸烟、酗酒及高盐饮食率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仅高盐饮食率显著下降(P

2.2 心理、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HAMD、NIHSS及BI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

2.3 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

2.4 主要并发症及脑卒中再发

120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发生率以及脑卒中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出院后约有70%以上者伴有肢体功能或语言功能障碍,给其日常生活和心理上带来严重影响,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病残率以及病情严重程度[5]。传统的康复模式为在院康复,但医疗费用高昂,无效住院时间长,容易发生院内感染,还影响了其他患者的救治。目前,我国已逐步加大对社区医院的建设,尽量配备较为完善的设备以及先进的医护人才,但是科学的家庭康复护理制度仍未十分完善,各项护理工作也未系统开展,使得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的康复情况并未达到满意水平[6]。

笔者所在医院位于老式小区中,老年人群的比例较高,而脑卒中又是老年人群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因此在医院特色中医针灸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联合医务人员制定了一套科学的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方案,并进行了对照试验,以验证其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与常规社区护理相比,该方案具有以下特色及优势:(1)采用口头、健康手册以及幻灯片播放的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并亲自示范相关操作,使得宣教方式更为直观,内容也更为全面,包括脑卒中基础知识、心理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并发症相关知识等,尤其应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心理指导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重点宣教[7-8];另外还进行定期考核,这样可进一步加深患者及家属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2)采用个体化方案的制度,使康复训练更有针对性,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行对应的护理方案,使康复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3)组织了病友联谊会,一方面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释放抑郁心理,另一方面加强病患之间对康复经验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促进康复训练更好地进行;(4)每周由专业护理人员到患者家中进行1~2次的家庭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给予正确的示范以及康复训练方法的考核,这样更好地建立了护患、医患间的信任,并保证了患者康复训练的正确性及持续性,有效提高了康复效果;(5)制定完善的随访制度:给每位患者建立了详细的随访资料档案,并采用电话、短信、电子邮件以及上门拜访等方式定期跟踪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如果遇到考核不合格或康复效果不佳者,应与医务人员商讨,及时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9-11]。

本研究中,应用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模式的患者吸烟、酗酒及高盐饮食等生活方式,心理、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评分等方面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采用常规社区护理的患者;另外,120例患者均获得了有效随访,这与积极的家庭康复护理以及完善的随访制度密切相关,结果显示,随访12个月期间,观察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发生率以及脑卒中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说明,与常规社区护理模式比较,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可更为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减轻抑郁心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还可加快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降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脑卒中再发率,其临床应用价值得到了验证。

综上所述,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模式更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心理、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和感觉等功能的恢复,以后将进一步对该方法进行优化,继续实行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银凤.居家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6):37-40.

[2]殷艳玲,寇长贵,于雅琴,等.脑卒中偏瘫病人家庭跟进服务模式实施可行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2):35-36.

[3] Borg T, Berg P,Fugl-Meyer K,et al.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patients following surgically treated pelvic ring fractures.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ith two years follow-up[J].Injury,2010,41(4):400-404.

[4] Sommerfeld D K, Welmer A K.Pain following stroke,initially and at 3 and 18 months after strok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other disabilities[J].Eur J Neurol,2012,19(10):1325-1330.

[5]夏同霞,侯根翼,蒋中艳,等.家庭跟进式护理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居家并发症的干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36-938.

[6]陈璐,陈湘玉.国内外居家护理概况及对我国居家护理发展方向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7):94.

[7]张春慧,朱庆华,张振香,等.心理护理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48-2649.

[8]杨桂凤,王小娟,李芳,等.系统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09,23(5):382-384.

[9]任国平,孙智军,漆成军.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36-137.

[10]周燕利.35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