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救救护知识范文

急救救护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救救护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急救救护知识

第1篇:急救救护知识范文

[论文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关系国家人力资源规划,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但是近几年就业压力趋重的现象,使得大学生发展前景堪忧。文章将针对就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先进地区就业促进的经验,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自身几个方面为大学生就业促进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促进 就业政策 就业服务

一、大学生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大学生的就业保障并未改善,大学生就业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国家政策法制问题

为解决就业问题,国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但这些政策和法规也并不完善,而且,从实际操作来看,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1.国家政策的不足

(1)现行的大学生就业保障政策仅仅只是达到暂时补救的目的。国家为了解决就业压力实施了对研究生扩招、招收村官制度的政策并给予相对优厚的就业条件,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所有的这些就业政策也只是暂时延迟了就业的压力而已。

(2)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还不够畅通。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不够健全,信息渠道也不够畅通,就业形势还很单一。再加上就业手续繁琐,就业政策上人为设置的障碍,毕业生就业的环节颇多,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法制不健全

(1)《就业促进法》以及对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支持的政策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尽管我国新出台的《就业促进法》能够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法律保障,但是,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这部法律的相关规定却过于笼统、原则和抽象,导致它的可操作性不强。政策在实际操作中较弱的强制力会对大学生的创业优惠政策大打折扣,因而,大学生选择创业的大多畏难情绪较重。

(2)大学生就业市场严重缺乏法律规范和约束。高校就业往市场化方向发展,在大学生就业招聘会中,缺乏对用人单位的资格和条件等情况的审查以及对其招聘行为的监督,国家暂时也没有一部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对各种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从而导致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有欠规范。

(二)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促进中起到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而,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就业的问题,可以从高校教育中查找。

1.高校的专业设置严重脱离市场,人才培养模式较单一,缺乏有效的竞争力。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化把大学生和社会现实联系得更加紧密,它要求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必须与市场对接。但大多数高等学校严重滞后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导致大量的毕业生因所学专业与市场脱轨,而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2.就业指导方向漂移。高校就业指导只是停留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上,而对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观念的引导及自我剖析能力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却动力不足。

(三)用人单位问题

用人单位作为人才的最终输入地,其用人需求和用人理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1.追求“名牌效应”,过分强调高学历,造成人才高消费。许多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思路不够理性,用人配置也不够准确,用人计划明显缺乏针对性,一味追求人的高消费,片面强调高学历,无形当中提高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门槛。

2.用人单位存在就业歧视,造成大学生就业的不公平。用人单位提出的招用条件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歧视,这使得一部分人并不能够享受自主择业、公平竞争的待遇。

(四)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无论是经济体制、国家的政策法规,还是高校教育和用人单位,其对大学生就业促进的影响只起到外部影响作用,促进就业问题的关键还在大学生自己身上。

1.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下滑。随着高校精英式教育向大众教育模式的转变,高校教育也逐渐向通识教育过渡,高校教学的深度不能满足专业化需求。再加上高校行政高于市场的管理理念,高校的师资教育水平也呈现下滑趋势,大学生的素质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轨。

2.大学生就业观念僵化,就业期望值过高。由于用人单位唯高学历是用的用人理念的引导,许多大学生不得不追求更高的学历。而较高的教育投入使一般家庭不堪负重,收回成本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因此大学毕业生只能把收入高低放在择业目标的首位。

3.大学生就业诚信度不高。为满足用人单位的招用条件,一些大学生也会通过造假的方式来骗取用人单位的初步信任,以期得到工作,对大学生整体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往往使其错失了很多好的工作机会。

二、大学生就业促进应对策略

针对大学生就业促进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了先进地区就业的经验,可以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自身这几个方面为大学生就业促进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政府应对策略

政府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导,可以从完善和落实就业政策、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几个方面来促进大学生就业。

1.国家政策

(1)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制定并充分落实就业政策。政府应充分关注大学毕业生独有的特殊情况,不仅要将大学毕业生作为特殊群体列入就业促进政策的范围,还要在实际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使众多大学毕业生都能享受到政府政策所带来的实惠,让就业促进政策真正变成他们的福音。

(2)完善配套政策与制度。深入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消除大学生就业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同时,建立毕业生未就业登记制度,实施困难毕业生未就业生活补偿政策。

(3)建立覆盖全国的大学生数据库,实施网络化管理。数据库中收录大学生各方面的信息,以就业信息为重点,按照大学生专业设置和就业情况进行分类。另外,还要建立与数据库相衔接的就业帮扶信息系统,实现省、市、县、乡、镇五级联网,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对口帮扶、点线面无遗漏服务。及时更新系统内容,跟踪了解大学生就业状态,并能快速的传递信息和落实措施,社会系统分工、系统相互协作配套,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4)构筑失业救助制度体系。由于失业大学生情况特殊,政府应针对失业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建立就业促进和保障制度,在失业保险的基础上,以吸纳社会保险的方式,基金由国家、学校和个人共同按比例承担,使失业保险的功能多元化,这样可以激发失业大学生再就业的积极性,并将失业保险待遇和促进就业措施结合起来,帮助失业大学生尽快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2.法律结构

(1)国家通过立法维护就业公平。国家要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完善相关的法律解释等条文针对就业中存在的各种歧视,明确就业歧视的定义和认定标准,做到有法可依,落到实处。加快起草反就业歧视方面的法律和相关政策,清理有歧视条款的现行法律法规。明确确立就业平等、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原则,并由政府部门履行对就业市场歧视性行为的监管职能。

(2)要针对大学生创业者这一类特殊人群给予保护,用法律强制手段来促进大学生创业,构建更为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法律制度。坚持以创业促进就业,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原则。

(二)高校应对策略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就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深化体制改革,科学地设置专业方向,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全方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

1.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把握专业设置方向,提高校教学质量。高校必须改革教育结构,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改革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自学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严把教学质量关,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就业。

2.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高校应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重要地位,建立集信息、咨询、指导、培训于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成才观、就业观教育,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3.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系统,保证就业信息畅通。提高就业工作服务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构建适应新的就业形势需要的就业服务体系。

(三)用人单位应对策略

转变用人单位的观念,遏制用人单位日趋攀高的人才高消费误区,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位分类制度,根据不同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分配劳动力,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使得人力资本与回报匹配。国家可采用政策引导用人单位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以防止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培训成本的转嫁。同时,政府可以设立培训机构,相对减轻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的培训负担。

(四)大学生应对策略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还在大学生自己身上,因而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努力使自己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同时也要注意增加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大学毕业生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鉴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与企业需求的不一致,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下功夫,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大学生涯中,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充分发掘自己的胜任潜质。抓住任何机会,提高自己的工作经验、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加自己的附加值。还要保持诚信的态度,不能弄虚作假,侵犯用人单位的知情权。

2.转变就业观念,保持合理期望。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用人单位更希望匹配到“性价比”最高的劳动力。因此,毕业生要充分了解和认识自我,转变观念,合理定位,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清醒地看待自己的不利因素,找准位置,扬长避短,寻求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就业,不要只想一步到位,要学会从基层做起,适当放低薪酬要求。

第2篇:急救救护知识范文

[关键词] 化湿脂肝汤; 酒精性肝病; 肝硬化

[中图分类号] R25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07-01

1 临床观察

1.1 一般资料

1.1.1 观察对象:临床观察240例患者均为本院住院的患者及门诊患者,治疗组120例,男性108例,女性12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6岁。普通饮酒者48例(每日饮酒精35克以上,连续饮酒5年以上),重度饮酒者72例(每日饮酒精90克以上,连续饮酒5年以上)。对照组120例,男性110例,女性10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5.7岁。普通饮酒者52例,重度饮酒者68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饮酒程度、病程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1.2 临床表现 右胁疼痛不适224例,脘腹胀闷194例,食欲不振102例,乏力116例,头晕114例,腹泻52例,健忘166例,步态不稳28例。舌质暗或夹淤点122例,舌苔黄腻116例,脂肪肝184例,肝硬化52例。经统计学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1.3 治疗前两组病人肝功能比较表 见表1。

经X2检验说明,两组病人治疗前肝功能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六合氨基酸注射液250毫升1日1次静点,口服自制化湿脂肝汤一剂,1日3次口服。对照组:六合氨基酸注射液250毫升1日1次静点,同时给予肝太乐0.2克1日3次口服,护肝片2片1日3次口服。两组均治疗4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

1.3 治疗结果

1.3.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肝区疼痛不适消失,食欲不振、头晕乏力、脘腹胀闷、腹泻等消失,彩超示脂肪肝明显减轻。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ALT、AST恢复正常,彩超提示酒精性肝病病变、脂肪肝病变程度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肝功能未恢复或加重,彩超提示病变无改变或加重。

1.3.2 治疗后两组病人临床症状疗效分析 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病人临床症状疗效分析表

经Ridit分析,总有效率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1.3.3 治疗前后两组病肝脏彩超变化比较表 见表3。

经Ridit分析,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肝脏彩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经t检验,组内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 在东北,因为气候寒冷,人们为了御寒,往往把喝酒作为御寒手段,所以喝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司通见惯事情,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交往手段,在饮酒人群中绝大多数人对大量饮酒的危害性认识肤浅,有些人甚至认为酒精能杀菌、活血化瘀,喝多少都没有害处。因此护士首先要和病人交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家庭情况、社会背景及饮酒习性等,找出嗜酒原因,对其耐心讲解酒精对各器官的损害尤其对肝脏的损害,举例说明终止饮酒和继续饮酒的不同结局,使病人自悟继续饮酒的不良后果。

2.2 关怀 在嗜酒人群中以往大多是意志薄弱、离异和夫妻感情不合占较高比例,现在,嗜酒人群发生变化,他们大多发生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及富裕人群,因为应酬多的缘故,大量饮酒,导致肥胖及酒精肝的发生,对这部分病人护士要多一些健康教育,帮助病人克服不良生活习惯,让病人知道人生的价值和健康的重要。从而增加病人戒酒的决心和信心,帮助病人度过戒酒这一难关。

第3篇:急救救护知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基坑工程之所以受到重视,并不仅仅是因为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的一部分,更重要的基坑工程会涉及到公共安全,例如对周围的道路、管线、建筑物等的安全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群众的安全生活。与其他结构工程相比较,基坑工程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因此除了全面认真的对基坑工程进行设计,工程的监测和施工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利用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信息可以及时准确的了解到工程的安全状况,以及指导基坑的开挖与支护,能够及时的作出相关的应急措施,避免出现不可预测的破坏性后果。建筑施工中基坑的支护和土方开挖深度大于 3 m 但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基坑支护,有较大的危险性。开挖深度大于 5m 或者虽未大于 5m 但是周围环境、地质条件以及地下的管线复杂,或者会对相邻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影响的基坑开挖和支护工程,属于超出一定规模的分项分部工程范围,有很大的危险性。基坑土方开挖的方法、顺序必须和设计要求相符合,同时要遵循“先进行开槽支撑后再进行开挖,开挖过程要分层进行,严禁超挖”的原则。设立排水沟在基坑边界的周围地面,对于坡脚、坡面、坡顶需要进行降排水措施。

二、 浅基坑的开挖技术

浅基坑开挖之前,要先进行定位测量,抄平放线,确定需要开挖的长度,依据放线进行分层分块挖土。为了确保施工操作的安全性,要参照水文和土质状况,采取两侧或四周直立放坡开挖。在开挖基坑土体含较多的水分而不稳定,或周围场地的限制而需要较陡的边坡,或基坑较深,或直立开挖而土质差,则需要临时性的支撑加固。在挖土过程中,要求土壁平直,挖一层支撑一层。开挖较大宽度的基坑,部分地段不能够实施放坡,或者由于基坑尺寸的限制导致下部土方部分放坡不能较大,需要在下部的坡脚进行加固,例如用横隔板与短桩支撑或毛石、砌砖或用草袋、编织袋装土堆砌临时挡土墙,对坡脚进行保护。开挖相邻的基坑,需要遵循同时进行或者先深后浅的施工程序。挖土应当水平分层分段自上而下进行,挖土的同时检查坑底的坡度和宽度,不符合要求需进行及时的修整,然后根据设计标高,最后进行统一的清底修坡,检查坑底的标高和宽度。开挖基坑必须避免对地基土的扰动。

基坑挖好后不可以立刻进行下一道工序,需要预留 15~30 cm 进行人工挖土,直到开始下一道工序再挖至设计标高。若用机械开挖基坑,在基底标高以上需要预留一层人工挖掘的修整,从而避免了基底土的破坏。用推土机、铲运机是要保留 15~20cm 的土层厚度,使用反铲、正铲或者拉铲挖土时需保留 20~30cm。在地下水位下面进行挖土,则要在基坑的周围挖好临时的集水井、排水沟,或者利用井点降水把水位降低在坑底下方 50cm,确保挖方的顺利进行。基础施工完成之前降水工作不可以停止。雨季施工,需要分段开挖基坑,一段挖好后就进行浇筑垫层,同时在基坑的周围挖排水沟或土堤,防止基坑内流入地面雨水;且需要经常检查支撑和边坡情况,防止水浸泡坑壁出现塌方。基坑开挖时需要经常检查复测平面控制桩、基坑平面位置、水准点、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挖完基坑后需要验槽,且做好相关记录;若发现地基土质和设计要求、地质勘察报告不相符,需要及时的和相关人员进行研究处理。

三、 浅基坑的支护

基坑支护是确保基坑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对各种支护的基本形式和适用范围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

锚拉支撑:是在柱桩的内侧用水平挡土板支撑,柱桩的一端用拉杆和锚桩拉紧,另一端打入土中,在挡土板的内侧用土回填。适用于开挖深度不大、较大型的基坑或者不可以安设横撑的机械挖土。斜柱支撑:柱桩内侧钉水平挡土板,外侧用斜撑支顶,斜撑的下端在木桩上支撑,挡土板内侧用土回填。适用于机械挖土或开挖深度不大、较大型的基坑。型钢桩横挡板支撑:预先在距挡土位置 1.0~1.5 m的位置打入 H 型钢柱、工字钢、或钢轨,然后在挖方的同时在钢柱和挡土之间塞入厚度为 3~6 cm 的挡土板,同时在型钢柱和横向挡土板之间打上楔子,确保土体和横板的紧密接触。适用于深度不大、地下水位较低的一般砂土或黏性土层。短桩横隔板支撑:把短小钢柱或木桩一部分露出地面,一部分打入土中,钉上水平挡土板,背面用土填埋、夯实。适用于开挖宽度比较大的基坑,局部地段下部不够放坡时的使用。临时挡土墙支撑:是在坡脚边用石块、砖叠砌或者是利用草袋、聚丙烯编制袋装砂、土进行堆砌,保持坡脚的稳定性,这种支撑适用于基坑的开挖宽度较大,局部地段的底部的放坡受限制。

挡土灌注桩支护:是在基坑开挖的四周,利用洛阳铲或钻机成孔,桩径为 40~50cm,进行现场灌注混凝土钢筋桩,各个桩柱之间的距离为 1.0~1.5m,各桩之间挖成具有土拱作用的外拱形。该支护适用于基坑较浅、开挖较大,周边有建筑物,背面地基不允许移位、下沉时使用。叠袋式挡墙支护:是利用草袋、编织袋装大量的碎石堆砌,是利用重力作用进行基坑支护的挡墙,墙的下部是用 50 cm 厚的块石堆砌,顶宽进行适当的卸土放坡 1.0~1.5m,墙底的宽度为 1 500~200 cm,以涂抹砂浆进行墙体表面的保护。适用于通常的面积大、黏性土、开挖深度在 5m 以内的浅基坑支护。

通过对基坑支护的基本形式以及使用范围的认识了解,能够使支护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在建筑基坑施工中,为建立安全可靠地基坑提供了保障。

四、 基坑的支护

建筑基坑在进行土方开挖过程中,当施工现场的放坡条件不充足时,放坡不能够确保安全的施工,设立临时支撑或者放坡已经不可以满足施工的需求,要确保基坑土壁的稳定,需要利用支护结构进行临时的支档。支护结构的选型一般有地下连续墙或排桩、逆作拱墙、水泥土墙或者是以上几种结构的组合形式。地下连续墙或排桩通常是由支撑、护墙以及防渗帷幕的部分组成。排桩能够根据工程状况为锚杆使支护结构、内撑式支护结构、拉锚式支护结构以及悬臂式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可和半逆作法、逆作法、内支撑等相结合使用,施工的噪音低、振动小,墙体的放射性好,刚度大,对周围的地基产生的扰动性小,能够形成承载力大的连续墙。水泥桩墙是依靠墙体本身刚度和自重对坑壁进行保护,通常是不必设立支撑,采取措施后的特殊情况可以在局部地方作出支撑的加设。水泥土墙的类型有高压旋喷桩墙、深层搅拌水泥土墙等类型,布置形式一般呈格构式。地基土的承载力在水泥土桩的施工范围内要小于 150 千帕;基坑侧壁的基坑的最宜安全等级为二、三级;基坑的深度不适宜超过 6m。逆作拱墙:在合适的基坑平面内,围护墙可以采用拱墙。其形式有椭圆形、圆形闭合拱墙以及组合拱墙。基坑的最宜安全等级为三级;不宜在淤泥质土场采用;拱墙轴线的矢跨比最好大于 1/8;基坑的深度需小于 12 m;当基坑底面高于地下水位时序采取截水或降水措施。

五、 基坑的土方开挖

在开挖基坑土方之前,需制定专项土方工程方案,同时需要通过专家的论证;对周围结构、地下水位以及支护结构都要进行必要的保护和监测。

建筑基坑的工程的挖土方案通常有逆作法挖土、盆式挖土、中心岛式挖土、放坡式挖土。前三者具有支护结构,后者没有支护结构。开挖土方的方法、顺序和设计工况必须一致,且遵循“先进行开槽支撑后再进行开挖,开挖过程要分层进行,严禁超挖”的原则。避免基坑挖土后土体产生过大回弹变形。施工中最有效的减少基坑回弹变形的措施是降低有效应力在土体中的变化,降低暴露时间,同时避免水浸入地基土。所以说,在基坑的开挖后以及开挖过程中,需要确保正常的井点降水,且在挖至设计标高后,浇筑垫层和底板需要快速的进行。必要时,加固基础结构的的下部土层。基坑的开挖在打桩完毕后进行,需合理的制定施工顺序、技术措施,避免桩位的倾斜和移位。若打桩完成后直接进行基坑的开挖,由于应力在开挖过程中释放,再加上高差挖土造成一侧卸荷的侧向推力,容易使土体产生相应的水平位移,从而使之前打设的基桩发生水平位移。尤其是在软土地的建筑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这种事故,对这一问题需高度重视。所以,在打设完基础桩、群桩之后,需一定的停留时间,同时利用降水设施对地下水进行预抽,等打桩积聚在土中的应力有所释放,孔隙水压力减小,被扰动的土体结构重新固结,然后再进行基坑土方的开挖。需要注意的是,土方的开挖要分层、均匀的进行,减小开挖过程中形成土压力差,确保边坡的稳定和桩位的正确。

六、 结束语

进行建筑基坑工程的施工中,为了全面的了解周围环境对基坑安全性的影响以及本身的安全性,需要预测基坑的开挖与后续的施工工况的变形和受力的趋势和数值,保证相邻建筑物和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及时反馈异常情况,能够及时的进行必要的应急措施,甚至修改设计参数、调整施工工艺等,同时作为工作经验的积累,为基坑工程的设计水平和整体的施工水平的提高提供依据。所以,在施工过程中系统、全面的监测基坑周围土体、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单海燕,刘志平.浅谈建筑工程中基坑施工技术措施[J].珠江水运.2012(6).

第4篇:急救救护知识范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获得了高度的关注,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将影响社会工作的开展。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该制度是为了更好的确保技术创新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是一种必要性的制度。文章针对我国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问题

相对而言,当前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不是很健全,存在较多的缺失和问题,导致大量的技术创新被盗用,无法快速的投入使用,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除此之外,在制度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时,有相当数量的新技术被搁置,甚至不愿意发表出来,这就直接影响了国家的经济意义和社会利益。为此,必须在将来的工作中,采取强力手段解决制度问题。

一、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问题

国家的发展和社会建设,都离不开技术的持续创新,但如果在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上出现问题,那么后续工作则难以开展。众多的技术研究人员、知识创新人员,都希望研究成果获得应有的保护和肯定,倘若反复被人窃取,自身利益长久得不到体现,那么技术研究项目将持续减少,流入国外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对国家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观念落后,制度不完善技术创新是属于单位、企业、个人的一种特殊“产物”,并不是公有的。我国在长久的发展中,针对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观念比较落后,制度的内容也不是特别的完善。首先,部分人在提出技术创新的概念后,未得到相关机构的认可,导致“冒名顶替”现象持续增多,甚至是出现了案件纠纷的现象。其次,现阶段所执行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未对技术创新开展全面的保护,出现了矛盾、纠纷以后,多数情况会采取协调的方法来解决,也就是俗称的“私了”,导致很多技术创新人才心灰意冷,不再进行创新,部分地区出现了人才流失的现象。

(二)科研投入主体多样,成果权属不清晰与其他工作不同的是,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倘若在研究之前没有进行明确处理,将会导致成果“共享”出现严重的分歧。首先,很多技术项目在研究过程中,科研投入的主体表现为多样化的特点,多个机构共同合作、多个领域人才共同研究,导致日后的项目归属出现问题,争议较大。其次,技术成果在投入生产、加工时,获得的经济效益不能被合理分配,参与者之间的矛盾、社会需求的矛盾等凸显,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的解决,促使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走向了恶性循环。

二、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物质文化需求的提升,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将成为后续工作的重点,且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较大。为了在客观上减少问题,在主观上实现认知的纠正,未来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将缺失问题彻底解决。

(一)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意识当前的国际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想要在国际上获得更加稳固的地位,在内部获得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就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要在战略意识上加强。首先,必须在全国范围内,不断的普及教育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呼吁广大民众、技术人员自主保护,在技术创新上从实际出发,减少纠纷。其次,针对某些重要的技术创新、知识体系,国家的相关部门要开展调研和分析,采取相应的力量来进行保护。必要时,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及法律,避免出现技术外流的情况。

(二)加大原创性研究,加强护持力度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问题在于,缺乏相应的部门支持,很多纠纷和矛盾未进行深入的处理,导致同类事件不断的发生。为此,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要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性研究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服务。要利用专利文献,掌握最新科技信息,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在立项前需经过专利文献检索。对于原创性或专利性较强的项目,在组织项目验收或成果鉴定前,科技成果完成者应提供完整准确的知识产权报告,取得成果后,要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作品和软件登记,提高其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以取得法律保护。

三、总结

本文对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从目前的工作来看,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投入一定的手段进行保护,制度本身有所健全,可整体上的成果仍然不是特别的理想,部分工作存在较大的争议,社会舆论压力较大。未来,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研究,投入较多的措施,更好的保护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华.更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利于技术创新吗?[J].经济研究,2011,S2:124-135.

[2]刘海云.关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05:75-77+82.

[3]杨震宁,李东红.政府监管,鳗鱼效应与知识产权管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J].中国管理科学,2010,06:177-184.

第5篇:急救救护知识范文

【关键词】护士长;基本素质;提高;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92-02

Required basic quality for head nurse research

Xiang Kelan Peng Cuixiang Fan Ping Wang Qingli

【Abstract】To explore the head nurse to become a qualified, must have the basic quality. The basic quality of a head nurse at the role of this particular environment gradually develop and form. Should have a certain influence, cohesion, and extensive knowledge structure, with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full of self-confidence, setting an example, win people by virtue, people-oriented, know the human to make good use of, good management, good innovation, and good communication. Work in clinical,should do lots of trial and error, summary, analysis, improve the basic quality of nurs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departments to fully play its role and exert its function in the work.

【Key words】head nurse; Basic quality; improve; application

人的素质来源于父母和祖先遗传的禀质,出生后不断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教养和熏陶。每个人的独特素质,都处在遗传、环境、教育、学习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下,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1]。护士长的素质亦是如此。是在护士长这个特定角色环境中逐渐发展形成的特有素质。本文旨在讨论护士长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以及怎样培育和提高自身素质,如何将自身素质表现在科室管理工作中。

1 护士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护士长是最基础的管理者,在病房和其他护理单元的护理工作中是具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2]。所以护士长的基本素质直接关系到管理质量。一个合理的护士长必须在做好自身建设的基础上才能对科室进行科学管理。

1.1 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凝聚力:护士长要富有人格魅力,而且与她们同甘苦、共患难,亲如姐妹,同时护士长还应在精神上和体力上保持良好状态,以自身的影响力来团结大家,增加团体的凝聚力。

1.2 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现代医学模式的形成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对护士长的本身素质及知识面的要求越来越高[2],作为一名护士长,要精通本专业护理知识,护士长还应是科室学科带头人,管理方面的能手。

1.3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充满自信心:在处理护患、医护、护护工作中千头万绪,常常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护士长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受到挫折时要坚强,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

1.4 率先垂范,以德服人:护士长应具备较高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水平,有奉献精神,处事公正,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求护士做到的自己一定首先要做到。

1.5 以人为本,知人善用:护士长必须胸怀坦荡,待人诚恳,善于发现护士的优点和长处,知人善用 ,集思广益,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1.6 善于管理、善于创新:护士长要注重素质培养,包括自身素质和全员素质的提高。只有科室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将科室的整体护理水平提高。其次,护士长在管理中要善于利用激励机制,鼓舞士气,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护士长要善于用制度和标准管人。要做到常督促、勤落实,及时总结、及时兑现奖惩办法并从中及时发现新的值得推广的东西,这样才能提高护理工作水平,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增强管理的透明度。

1.7 善于沟通、善于交流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护、医护、护患关系及与兄弟科室、辅助科室、后勤供应、器械维修等系统的关系,使各方面均处于良性运转状态,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培养和提高护士长自身素质,锻炼提高协调工作能力

2.1 学好护理管理理论和相关知识,提高知识层面:护理管理具有独立性、综合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它可分为护理行政管理、护理业务管理、护理教育管理三部分,护士长要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要学习管理科学和领导科学,更要学习与协调工作关系密切的知识.例如:随着医院经济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劳务费分配成为医护关系的一个敏感点,有些医生认为:护理人员创造的经济价值低,理应享受低劳务费。但事实上,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医护共同劳动的结果。护理人员所创造的价值不在于肌注、输液所得的注射费。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对医嘱的处理和药房的司药有查对和监督职责,下对病人执行治疗、观察病情、实施全身心护理,遇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并积极抢救。这些又等于多少价值呢?因此,护士长必须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充分论证,找出使医护双方都接受的比例,协调好科室的医护关系。

2.2 培养预见力:护士长应注重培养自己的预见力,以便在问题未完全暴露前,就预见到事态发展的趋势,做出正确的估计和决策,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法,把矛盾和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如:对某些大手术后的病人,预见到有发生出血的可能,因而制定出一系列措施:保持引流管的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记录其出量等,以防术后出血的发生及发生后应急的处理。在管理方面,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 要善于观察和预测,特别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及时准确掌握每个护士和病人思想、行为的具体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对不协调现象的原因、性质、范围作出准确判断,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3 加强心理修养,培养积极、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智能、情感、意志品质及其他各种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护士长心理健康状况对护理管理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护士长应重视心理修养,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坚韧不拔的意志来自信心,自信心是对自我能力的相信,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的精神,是护士长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培养稳定的情绪.人既有理性、理智的一面,也有受情绪影响的时候。护士长不仅担任工作中的“十大”角色模式,也担任妻子、母亲、女儿、儿媳等多种社会角色,事业和家庭的重任,使护士长们承受很大的压力。故而要求护士长在进入工作状态时,要善于激发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情绪变化,使自己进入愉快而冷静的角色中,以稳定良好的情绪感染周围的人。尤其是对护士批评教育时,一定要控制情绪,就事论事,以理服人,不要抓住某个弱点借题发挥,或拿护士当出气筒。那样就会造成负面效应,无法获得护士的信任和尊重,也无法协调好“护护”间的关系。

2.4 严以律己。古人曰:“正人先正己”。护士长应品德上为人师表,业务上自强不息,率先垂范。如:要求护士工作中不怕脏和累,自己就要吃苦在前;要求护士提高业务素质,自己就要刻苦学习;要求护士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自己就要一丝不苟等。这样说话办事才有说服力,开展工作才能叫的灵,调的动,才能产生强大的非权力性影响。

2.5 培养提高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是协调主体从事有效活动的内在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具体的协调活动中则表现为外显性。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科室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其协调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质量。在知识激增、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护士长在医院管理中作用的复杂性、责任性迅速增长,“经验式的管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疗护理活动要求。护士长领导工作的实质就是协调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表达能力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向护理部或院部汇报工作,还是向下属护士布置任务或做思想工作,都需要把自己的意图、想法表达出来;同样,要使协调对象理解、接受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就应该把自己的正确观点清楚的描述。医院是个社会化的活动场所,突发事件层出不穷,随机现象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护士长在协调活动中,一方面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对新事物、新问题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掌握事物发展的新动向,及时反馈,随机应变,灵活处置。护士长要立足于全面和整体,充分协调好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的关系,把科室之间、上下级之间、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理顺,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

3 护士长基本素质在科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3.1 业务管理

3.1.1 注重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要提高护士业务水平:①经常组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以拓宽知识面。②采取考试、考核、以老带新的方法。③对不同年资护士,进行不同的培训。毕业 1- 3年的,打好三基基本功,巩固在校所学知识,以融会贯通。毕业 4-5年的,缺什么,补什么,以自学为主,组织讲座、参加学术活动等。毕业 5年以上的,除自学为主外,还应压重担,选送深造等。

3.1.2 重视护理质量管理: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护理管理应以严格的质量控制为根本。做法:着眼于各要素质量,以统筹全局;具体抓环节质量,以落实标准;重视终末质量,以进行质量的反馈控制。反馈内容包括:工作的态度、效率、质量和积极性;护理结果对病人的影响怎样等。把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反馈给护士,肯定成绩,表扬优秀,对差的提出纠正方案,以改进护理工作,达到提高质量之目的。

3.1.3 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计划:根据护理部及科内的工作计划,制定出本病房的具体计划并确保实施。制订时注意:①从实际出发,群策群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②不轻易改变或废止,可随情况变化作必要的修改。③计划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方法、程序、注意事项,使执行者知道应该怎样去做。

3.2 行政管理

3.2.1 作风民主,宽宏待人,增加凝聚力:古今许多名人、格言提到宽宏待人、作风民主的重要性等。民主是要广泛听取医护人员的意见,以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让护士参与病房管理,以增强她们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宽宏是在一定质、量、度范围内,不怕她们工作和生活中有缺点和错误,而是捕捉有利时机进行启示、诱导、教育。护士长如能宽宏待人、作风民主,就给护士产生安全感,大家不必担心“穿小鞋”、“抓辫子”,心情舒畅,有利团结,增加凝聚力。动辄整人,导致“恐整病”,人人自危,有话不敢说,不说不等于无话可说,而是转入地下,造成一股“地下洪流”,不知何时爆发出来,这是非常失策和危险的。

3.2.2 树立公平和公正:公平和公正来源于无私,来源于正直,护士们常说:“不怕事不公,只怕心不平”,作为护士长,切不可戴有色眼镜,厚此薄彼,这样最容易引起护士与护士,护士与护士长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裂痕越大,其离心力越大。护理管理工作势必受到影响和衰减。

3.2.3 注意批评方式,以正面教育为主:众多护士中,性格各一思想认识水平也不同,对接受护士长批评时所反映出来的态度也不同,因此,护士长应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护士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对“轻”(不直接影响治疗护理效果)的问题,如做完操作物品归位不整齐,抄写表格字迹不够工整等,护士长可以开展一些小竞赛,通过评比提高护士素质,这类问题不必在交班会上点名批评,但对做的好的同志可在会上点名表扬。对“重”(严重的差错事故苗头)的问题,应及时制止,对当事人个别谈话,组织讨论,查找原因,吸取教训。护士长要遵循这一信条:不要轻易将护士分为“好的”与“坏的”,要确信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重要的是鼓励优点,克服缺点。任何时候都不要伤害护士的自尊心,即使有了差错,也应避免当众训斥、责备。

3.2.4 创造严宽结合的环境:工作上必须“严”字当头,去掉“怕”字,才有生机,才能造就人才,才能提高护理质量。为了取得护士的好感不大胆开展批评的心态和行为并不减少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生活上尽全力为护士排忧解难,了解她们的需要,对她们如同慈母,似至亲姐妹,使她们在科室工作中感到温暖,从而倾其全部忠诚和热忱来工作。

3.2.5 恰当运用动力原理:护士长必须恰当运用动力原理,才能使护理管理持续进行下去。如:物质动力有工资、奖金等;精神动力是要创造条件,不断鼓励每位护士实现自己的理想,提高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要善于发现先进思想和事迹,进行宣传和表彰,以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3.2.6 以科室管理公开化,角色转换来谋求决策的科学合理:护士长尽可能让护士知道你的想法和打算,没有人喜欢被蒙在鼓里。要让护士参与讨论与她们切身利益有关的计划和决策。增加透明度,调动参与意识。例如:开展有奖排班,护士长先将计划好的各项操作和事项,人员列出来,让大家根据平时的工作情况来安排班型和各班职责。然后讨论,选出最佳方案,临床实践后定型。这样变安排护士被动去做和护士自己安排自己去做,达到的效果不一样,也使班型的决策更科学合理。同时,决策之前最好进行角色转换,假如我是护士,将会怎样做?希望护士长怎样做?假如我是护士长,将会怎样做?希望护士长怎样做?从而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使决策更具有影响力。

3.2.7 不陷于琐碎事务:一个劳动三百天的护士长,可以当选劳模,但却是不合格的。而能调动起护士积极性、主动性者才是合格的。任何一项工作,都要靠大家去努力完成,作为一个护士长不可能、也不应该亲自去参加所有的具体工作,应该起参谋长和统帅作用。

4 小结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政府医院和民营医院粉墨登场,虽然管理机制有所不同,但护士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依然是做好护理管理工作的基础,而且护士长的基本素质应在科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在业务管理方面做到注重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重视护理质量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计划;在行政管理方面做到作风民主,宽宏待人,增加凝聚力;树立公平和公正;注意批评方式,以正面教育为主;创造严宽结合的环境;恰当运用动力原理;以科室管理公开化,角色转换来谋求决策的科学合理;不陷于琐碎事务。如此护士长的基本素质会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得以不断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第6篇:急救救护知识范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调试;实例处理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3-0092-02

1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的主要意义

智能电网作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渗透到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信息各个环节。在上述这些环节中,智能变电站无疑是最核心的一环。智能变电站由数字化变电站演变而来,经过4年的发展,技术已经日臻完善。相比较其它环节,智能变电站已经达到了可以大规模进行推广的条件。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将传统继电保护技术以合适方式平移到数字化和智能变电站中,结合数字化和智能变电站的特点,在确保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等前提下积极探索优化和集成新技术、新应用。

2 智能站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技术的介绍

近期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实现方案:按照目前的设备、技术发展水平,二次设备为三层结构,即智能终端设备、间隔层设备、站控层设备;网络通讯分为三类,即数据采样(SMV)、控制(GOOSE)、信息管理(MMS)。

智能站与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调试的难度在于:其一,智能站跟常规站的单元结构存在根本变化,常规站的遥测、遥控、遥信都是通过电缆直接将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相连,而智能站多了中间环节,由户外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柜通过光缆上送到保护、测控;这样也多了一个通讯和配置环节,这部分通常也容易发生配置错误的情况,导致无法正常上送。其二,常规站直接在后台输入数据库,而智能化站需要先配置scd,并且在scd 中修改描述,最终导入后台。scd 的配置直接影响后台数据库,这就需要我们配置scd文件的时候,要保证正确性。其三,智能站的保护设备通常除了检修、遥控等,没有别的多余的硬压板,大多采用程序里的软压板,当你发现某个功能无法实现时,先看看装置里的定值、参数设置。

发现问题后的处理方法如下:在智能化站调试过程中,因为各种信号的传递不再使用传统的电缆,而在组态软件中使用虚端子来进行连接,一旦发现遥信、遥测、遥控的问题,通常可以照以下几个步骤来查找问题,首先查看物理连接,光纤是否完整没有弯折,装置的代表通讯状态的灯是否正常闪烁;其次核查scd文件中的虚端子连线,是否有连接不正确或者不合理的情况,当然这需要一定的调试经验和技术水平的积累;然后通过调试命令打印装置配置信息,抓取报文进行比对,找出问题归属。

以下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智能站的调试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讯,在保证通讯状态正常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联调工作。下面我重点描述几个常用的调试命令和抓取报文的方法,和怎么看报文。

在查看通讯状态时,以南瑞科技NS3560测控装置为例,在其本机工况信息栏中,可以看到如下的几个信息:

Goose1配置错 OFF

Goose1A网中断 OFF

Goose1B网中断 OFF

其中OFF表示正常,若是ON表示有问题,Goose1表示该测控接收的第一个设备的第一个发送模块。

以南瑞科技3560测控装置为例,将网线连入DAC板的调试口,用telnet命令连上装置后,可以用以下调试命令:

printGooseConfig printGooseStatus

printSmvConfig printSmvStatus

①printGooseConfig用于打印该装置goose配置(见图1),里面包括该装置连接的所有ied,以及该ied的控制块ID,应用ID号,MAC地址,之间的连线关系等,用于核对配置情况(NS3560测控装置里可以看到goose和smv的通讯状况,若看到“配置错”的选项,可以用此命令查错,若是Goose1A网中断,也可能是配置有问题,我们可以将该命令打印出的信息和抓取到的发送端报文进行对比分析,看看发送和接收端的配置是否一致)。

②printGooseStatus用于打印该装置收到的goose报文数量,通过两次打印看到数据的增加可以看出通讯状态正常与否,见图2。

③printSmvConfig、printSmvStatus是用来分析smv报文的,使用方法同上。

3 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详细的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方法以及对技术进行了有效地研究,要科学合理的区别智能继电保护装置与传统继电保护装置的不同点。当前智能继电保护装置主要依据IEC-61850的相关标准进行制定,从而实现了在满足IEC-61850标准上的通讯功能的转变,其基本的通讯接口也产生了一定变化。针对上述情况,需要在符合IEC-61850标准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探索与研究测试方法,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简单、高效的测试方法。

第7篇:急救救护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厂;深基坑;支护;土体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ir own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plants in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echn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wer plant project of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echnology that there are some related problems, and analyzes the common support method.

Keywords: power plant;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 soil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电厂建筑设计由于其工艺的特殊要求,经常会有超越常规的形式和固有的类型。因此,火电厂的建筑设计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要求及建筑手法的运用和构思上,由于其功能要求的不同而和一般的建筑设计有较大的差异性。大型火电工程建设是一个工程量大、施工时间集中、技术难度大的关键性工程,也是一个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结构体系,它与施工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需要结合建材生产水平和工程实践逐步完善。火电厂建筑深基坑工程要实现技术可靠、经济适用既要学习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也要与电厂生产工艺密切结合。

一、电厂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存在的问题

1.土体物理力参数的选择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是受所能承受的土体压力大小影响的,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地质情况变化无穷,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使得要选择一个适宜的土体物理力参数来精确计算实际土体压力,以目前的技术来看还是一个大难题,尤其内摩擦角、含水率和粘聚力这三个重要参数在深基坑开挖后更是一个可变值,这样就提高了准确计算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难度。除此之外,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选择还受支护结构形式及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2.基坑土体取样不完全

设计前对地基土层进行取样分析是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必要步骤。由于地质情况变化无穷,随机取得的土层样本不可能准确地反映土层的真实情况。故支护结构的设计并不能完全符合基坑的实际地质情况。

3.基坑开挖后的空间效应

大量的深基坑开挖实例表明:基坑的四周朝内侧发生水平位移,且常常是中间比两边大,这种情况使得深基坑边坡失稳,故深基坑开挖还存在一个空间的问题。

4.理论计算受力与实际受力不符

在很多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按极限平衡理论来确定安全系数及设计计算支护结构,这虽然从理论上讲是绝对安全的,但这样会加大支护结构的建设成本,且不一定就完全适应工程;而有的工程虽然选择规范中较小的安全系数来设计支护结构,但却能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二、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

大型电厂建筑基坑具有深、大的特点。基坑临近多有建筑物、道路和管线,施工场地拥挤,周边环境对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要求严格。

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不同与上部结构,地下水位的高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以及周边环境条件等,都直接与支护结构的选型有关。支护结构型式选择的合理,就能做到安全可靠、施工顺利、缩短工期,带来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可见支护结构形式的优化选择是基坑支护发展的必然趋势。一般而言,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优选宜遵从以下流程进行:放坡无支护开挖 - 复合支护方案(上部放坡下部土钉)- 土钉- 复合支护方案(上部土钉下部桩),此外为达到方案的最优化,有时根据地层土质的变化、基坑周围环境,也可采用更灵活的组合方案,如内支撑+ 锚杆、单排桩+ 双排桩。

电厂建筑工程在深基坑土方开挖前,要认真谨慎地进行开挖的勘察,确保深地基开挖的顺利、安全进行。首先要详细确定挖土方案和施工组织;要对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及周围环境进行必要的监测和保护。深基坑工程的挖土方案,主要有放坡挖土、中心岛式挖土、盆式挖土和逆作法挖土。前者无支护结构,后三种皆有支护结构;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防止深基坑挖土后土体回弹变形过大,施工中减少基坑回弹变形的有效措施,是设法减少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减少暴露时间,并防止地基土浸水。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均应保证井点降水正常进行,并在挖至设计标高后,尽快浇筑垫层和底板。必要时,可对基础结构下部土层进行加固;防止边坡失稳;防止桩位移和倾斜打桩完毕后基坑开挖,应制订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配合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挖土方式影响支护结构的荷载,要尽可能使支护结构均匀受力,减少变形。为此,要坚持采用分层、分块、均衡、对称的方式进行挖土。

三、深基坑支护方式

1.排桩或地下连续墙

通常由围护墙、支撑及防渗帷幕等组成。排桩有钢管桩、预制混凝土桩、钻孔灌筑桩、挖孔灌筑桩、加筋水泥土桩等多种类型。适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一、二、三级;悬臂式结构在软土场地中不宜大于5m;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宜采用降水、排桩加截水帷幕或地下连续墙。

2.水泥上墙

水泥土墙,依靠其本身自重和刚度保护坑壁,一般不设支撑,特殊情况下经采取措施后亦可局部加设支撑。水泥土墙有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墙、高压旋喷桩墙等类型,通常呈格构式布置。适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水泥土桩施工范围内地基土承载力不宜大干150 kPa;基坑深度不宜大于6 m。

3.上钉墙

土钉墙由密集的土钉群、被加固的原位土体、喷射的混凝土面层等组成。土钉墙是一种边坡稳定式的支护,其作用与被动起挡土作用的围护墙不同,它是起主动嵌固作用,增加边坡的稳定性,使基坑开挖后坡面保持稳定。适于用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的非软土场地;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4.逆作拱墙

当基坑平面形状适合时,可采用拱墙作为围护墙。拱墙有圆形闭合拱墙、椭圆形闭合拱墙和组合拱墙。对于组合拱墙,可将局部拱墙视为两铰拱。适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三级;淤泥和淤泥质土场地不宜采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五、深基坑止水效果的控制

止水帷幕是高水位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常用的止水措施,其施工方法主要有高压喷射注浆法、浆喷深层搅拌法、粉喷深层搅拌法和压力注浆法等。采用浆喷深层搅拌法进行止水帷幕止水施工时,如果止水帷幕的搅拌桩成桩质量不好,深基坑开挖后会出现渗水较多的现象。若此时再采用灌浆的方法进行处理,则延误工期、增加造价。因此,在该类止水帷幕施工时要注意几点:①保证桩体质量。确定合理的水泥浆掺加,保证桩体搅拌均匀、桩长达到设计深度,避免桩头出现搅而无浆的情况,特别是在土层情况变异较大的地区,因搅拌桩的桩径不易控制,容易导致止水失效。②保证桩的搭接长度和密实度,杜绝空洞、蜂窝及桩头开叉的现象。③不得随意在基坑支护结构上开口,否则会影响支护结构的安全,也破坏了止水帷幕,导致地下水的渗入。

第8篇:急救救护知识范文

[关键词] 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研究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echnology, form, requirements, the existing problems, construction quality countermeasur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 technolog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深基坑工程是建设工程施工中内容丰富且富有变化的领域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最为复杂的技术领域之一。它不仅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而且要严格限制周边的地层位移以确保环境安全。因此,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 深基坑施工的特点

1、建筑趋向高层化,基坑向大深度方向发展;

2、基坑开挖面积大,长度与宽度有的达数百米,给支撑系统带来较大的难度;

3、在软弱的土层中,基坑开挖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和沉降,列周围建筑物、市政设施和地下管线产生严重威胁;

4、深基坑施工工期长、场地狭窄,降雨、重物堆放等对基坑稳定性不利;

5、在相邻场地的施工中,打桩、降水、挖土及基础浇注混凝土等工序相互制约影响,增加协调工作的难度;

6、支护型式的多样性。迄今为止,支护型式已经发展到数十种。

二、深基坑施工的支护形式

深基坑工程的施工,选择适宜的支护形式十分重要。纵观目前全国各地的基坑支护形式,大致有下面几种:

1、土钉墙支护结构。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将较密排列的细长杆件主钉置于原位土体中,并在坡面上喷射钢筋网混凝土面层。通过土钉、土体和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共同工作,形成复合土体。一般基坑深度5m~10m,距离周围建筑物较远(一般大于l倍基坑深度)或周围无建筑物对变形无特殊要求时采用。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成本低的特点。

2、水泥土挡墙+基底加固。优点是施工简单方便,造价相对较低,对基坑边坡的深层滑动和抗隆起效果显著,不足之处是环境污染较大,基底加固的质量难以控制,且工期较长,不能满足上部结构的施工要求。

3、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是以水泥搅拌桩等超前支护组成防渗帷幕,解决土体的自立性、隔水性及喷射面层与土体的粘结问题。一般基坑深度5m~10m,距离周围建筑物较远(一般大于l倍基坑深度),对变形要求较高时采用。具有施工工艺相对简单、工期较短、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

4、悬臂桩支护结构。基坑深度不大(5 m~6m),距离周围建筑物较连(一般大于l倍基坑深度)对变形要求不高时采用。但具有施工工艺相对复杂、工期相对较长、成本相对较高的特点。

5、桩锚支护结构。是以桩体作为支护体,必要时设置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然后通过土层锚杆增强围护结构的整体稳定。土层锚杆可以有效地传递和平衡作用在挡墙上的水、土压力,并能减少支护结构的位移。当基坑较深(一般在5Ill~1 5m),距离周围建筑物较近(一般在0.5~l倍基坑深度内)对变形要求较高时采用。以前都是用钻孔灌注桩作为支护体,其具有施工工艺复杂、工期较长、成本较高的特点。

6、喷锚网支护(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联合支护的简称)。是一种先进的支护(加固)技术,国内外在岩土土质、高边坡和大跨度地下工程中,特别是在不良地质条件下被广泛应用。其施工机具简单,施工灵活,对邻近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小,支护工程费用低。

三、深基坑支护的技术要求

考虑方便施工、经济合理。深基坑支护的基本要求是:

技术先进,结构简单,受力可靠,确保基坑围护体系能起到挡土作用,使基坑四周边坡保持稳定;确保基坑四周相邻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的安全,在基坑土方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期问,不因土体的变形、沉陷、坍塌或位移而受到危害:通过排水、降水、截水等措施,使基础施工在地下水位以上进行:经济上合理,保护环境,保证施工安全。

施工临测内容:地下水位、邻近建筑物和道路的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水、严位移及坡顶沉降,预应力锚杆的预应力临测。在支护施工阶段,要每天监测1次,在完成坑开挖,变形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峪测次数,直到支护退出工作为止。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基坑顶部的侧向位移与当时的开挖深度之此,如超过2%一5%数值时,应密切地强观察并及时对支护采取加固措施。

四、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1、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不当

深基坑支护结构所承担的土压力大小直接影响其安全度,但由于地质情况多变且十分复杂,要精确地计算土压力目前还十分困难,于今仍在采用库伦公式或明肯公式。关于土体物理参数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深基坑开挖后,含水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三个参数是可变值,很难准确计算出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

2、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但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并不那么简单,工程实践证明,有的支护结构按极限平衡理论设计计算的安全系数,从理论上讲是绝对安全的,但有时却发生破坏,有的支护结构安全系数虽然比较小,甚至达不到规范的要求。

3、基坑土体的取样具有不安全性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之前,必须对地基土层进行取样分析,以取得土体比较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为减少勘探的工作量和降低工程造价,不可能钻孔过多,因此,所取得的土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完全性。但是,地质构造是极其复杂,多变的,取得的土样不可能全面反映土层的真实性,因此,支护结构的设计也就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4、基坑开挖存在空间效应考虑不周

深基坑开挖中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基坑周边向基坑内发生的水平位移是中间大两边小,深基坑边坡的失稳,常常以长边的居中位置发生。这足以说时深基坑开挖是一个空间问题,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的。对一些细长条基坑来讲,这种平面应变假设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而对近似方形或长方形深基坑则差别比较大。所以,在未进行空间问题处理前而按平面应变假设设计时,支护结构要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

五、深基坑开挖的施工方法选择

第9篇:急救救护知识范文

【关键词】专业市场 产业集群 互动机制

一、引言

作为一种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现象,在我国30年的区域经济发展中,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就浙江和广东省而言,到2008年为止,浙江省约有专业市场4300个,交易额5000多亿元,产业集群总产值达18405亿元,占全省总产值的64%以上;广东省有各类产业集群300余个,专业市场6000多个,年交易额8000多亿元。从新制度经济学出发,作为经济活动运行的两种组织形态,专业市场可以看作是商品流通领域一种大规模集中交易的坐商式的市场制度安排,而产业集群可以看作是商品制造领域一种大规模生产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专业市场以嵌入式的市场体系,通过交易、物流网络等与当地的产业集群形成关联,其互动发展在以二者为经济支撑的区域中呈现出相互拉动和彼此支撑的特征,它们的关系变化往往会直接影响到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

二、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互动发展模式

就我国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发展来看,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典型模式有三种,分别是专业市场主导型、产业集群主导型和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共同主导型。

(一)专业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

在该模式下,最先形成的专业市场只是作为某一种或者某一类产品的集散地,伴随着市场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市场内专业信息的交流不断增加,这为产业集群的产生营造了一种专业氛围,当一定数量的交易者在积累了资金和掌握了相关技术之后,便开始从事专业生产,随着区域内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一个由专业市场带动的产业集群就诞生了。

(二)产业集群主导型发展模式

在该模式下,产业集群先于市场出现并发展。在一些不具备优先发展专业市场的地方,由于地缘、亲缘等因素,首先逐渐出现了一些分散的以简单和模仿生产为主的小企业,而后由于内在机制的影响,聚集在该区域的小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产业集群。该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制造业企业群体处于产业集群的中心位置,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不断模仿衍生,若干个专业市场依附此集群生存发展。

(三)专业市场产业集群共同主导型模式

该模式由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共同主导,同时兼具前面两种模式的特征。其基本特征是:一方面,专业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具有较强的辐射力,不但对其它区域的同类产品有很强的聚集作用,同时也被本集群内的众多企业作为重要销售终端。另一方面,产业集群中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并不完全依赖于专业市场,它们重视利用专业市场所能提供的服务,但同时它们往往都还拥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具有完善的分销体系。

三、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演化互动机理

(一)专业市场能为产业集群的产生提供资金、信息和技术支持

专业市场形成之后,同类商品集聚,一方面,购买者的选择余地扩大进而吸引购买力向市场内转移;另一方面,供给也会相应增加,由此产生的规模集聚效应可以推动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此外,通过市场内的交流,专业市场可以传播大量与产业集群发展有关的设备、技术等专业信息。显然,专业市场辐射范围越大、发展越成熟,其市场内的信息交流就越频繁,信息量也越大,从而产业集群内企业可以共享的资源也就越多,规模也越大,集群的效率也就越高。

(二)专业市场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由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可知,作为一种高效的产品交易市场,专业市场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无论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是企业与个人之间,他们在彼此的搜索过程中都要花费成本,而专业市场通过信息共享,可以降低搜索成本,使企业以较低的陈本进入流通领域。其次,专业市场通过生产链可以紧密联系生产、采购、运输等上、下游产业的相关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集群内企业的交易费用。最后,由于受自身规模的限制,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往往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然而依托专业市场的“区域品牌”,众多中小企业可以共享专业市场的品牌效应,降低营销成本。

(三)产业集群为专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业基础

专业市场作为大规模的原材料和商品的集散地,其发展需要有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作为支撑。而与规模经济相联系的产业集群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可以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同时也可以向市场提供大量的商品供给。产业集群一旦形成,便可以类似“滚雪球”的方式聚集相关企业,随着新增企业的增加,集群效应也增加,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随着大量企业的集聚,市场需求和供应也相应地增加。许多区域专业市场的实践经验证明,庞大的产业集群可以为专业市场的兴起提供强大的支撑。

(四)产业集群保证专业市场的竞争性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定义,产业集群是大量密切联系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某一特定区域空间上的集聚,其本质是专业化分工的结果。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入以及要素、信息等的共享,企业可以就近采购生产要素,从而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样可以提升集群企业的产品在价格、质量等方面的竞争力。此外,作为集群中的企业对外界市场需求信息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及时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满足市场的竞争力。

四、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互动案例分析

(一)专业市场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案例研究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