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资源分类范文

信息资源分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分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资源分类

第1篇:信息资源分类范文

Abstract: 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 is a complex and arduous work, system analyzing method based on six-element provides a operable way. It prepares for system modeling by analyzing and resolving the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milarity between conceptual model and real system and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ptual model and data model, explores the method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classifying and data modeling.

关键词:信息资源分类;数据建模;六元系统分析方法

Key words: information resource classifying;data modeling;system analyzing method based on six-element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181-02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领域的系统及分系统都不同规模地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各种自动化管理体系,但由于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多,出现了大量“信息孤岛”的情况。信息资源规划主要致力于信息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利用,而前期需求分析中对信息资源的科学划分以及相对应的系统数据建模,使信息资源规划的核心和基础工作。六元方法是一种操作性、实用性非常强的系统分析和建模方法,通过系统实体的直接映射抽象,可以较快地实现信息资源费雷和建模。

1 信息资源规划

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IRP)的理念和工程化方法,是引进国际上先进的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工程方法论等理论,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而提出来的。

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一个系统正常运行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利用的全面规划所谓装备保障信息资源规划是以信息工程方法论为指导,采用工程化方法,按照规定步骤,遵循一定的规范,利用有效的软件支持工具进行各业务领域的信息需求和数据流分析,制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划定业务域,建立全域和各业务域的信息系统框架―业务模型、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以及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其工程化方法过程如图1。

由图1可知,需求分析同系统建模属于总体数据规划范畴,它们决定了整个系统信息环境的优劣和信息质量的高低。

2 六元系统分析方法

六元系统分析方法从系统的内涵、要素、结构、状态、行为和交互六个方面对系统进行描述。

2.1 系统的内涵 系统的存在是客观的,系统的内涵可以看作是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或问题域。

2.2 系统的要素 是指组成系统的成分;作为系统概念要素的“组成”,是指系统要素的集合,每个系统都有两个以上的要素。

2.3 系统的结构 系统内子系统的划分及子系统功能的分配,自然包含子系统间的联系。系统的要素之间总是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系统要素的空间分布和联接,形成了子系统在空间上的有序性,这就是系统结构。

2.4 系统的状态 系统状态用于描述系统在某一个特定时刻的静态特征。对任何系统的动态研究,都需要分析系统的状态转移过程。

2.5 系统的运行 系统的运行是指系统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过程,反映了系统的动态特征。

2.6 系统的功能 功能指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表现为在特定的输入条件下,对外部的输出能力。

在进行概念建模时,按照系统相似性原理,可按图2的映射关系进行系统抽象。

3 信息资源分类

对信息资源分类,是需求分析的主要工作之一。从某种角度讲,系统信息资源规划同系统开发是同步进行的,信息资源结构仅仅依附于系统结构,信息资源规划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系统效能的发挥。业务分析目的是系统地、本质地、概括地把握企业的功能结构,是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的主要过程。业务模型的研制按照研制职能域模型、研制业务过程模型及业务活动分析这个不断扩展和细化的步骤进行的,依照六元系统分析方法,可以将需求分析的步骤进一步细化,增强其操作性。

3.1 职能域模型 职能域(Function Area)或职能范围、业务范围,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中的一些主要业务活动领域。研究定义职能域是信息资源规划第一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

明确系统内涵:研制职能域模型就是明确系统内涵。要明确企业或组织的活动领域以及按照部门分工正确划分各子系统范围或边界。此项工作应在高层管理人员参与下,由进行系统规划或信息资源规划的核心小组完成,并且已经识别定义,就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3.2 业务过程模型及业务活动分析 职能域模型是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系统的要素、结构、行为和交互进行分析,就可以比较清楚地掌握系统的业务过程和业务活动的进行情况。

3.2.1 确定系统要素:针对各职能域范围或边界,对照现实世界,我们将企业或组织的部门、人员等要素按照职能域的需求选出所需,从而可以得到所需要素的集合。系统要素是系统结构的承载着,是系统运行的执行者。结合业务过程,我们可以按照参与、关联、制约等要求对系统要素进行筛选。

3.2.2 确定系统结构 在选定系统要素的同时,对应各职能域以及企业本身的组织结构,我们可以将系统要素按照各自层级组织起来,并且对应现实找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进行业务过程和业务活动分析时,就可以按照过程及活动的粒度查找处于不同结构层次的要素,以达到结构清楚、关系明确的目的。

3.2.3 确定系统行为 在一般企业或组织等系统中,业务过程和业务活动是我们主要考虑的两种粒度的行为。在座业务分析时,一般是把职能域分解成多个功能,每个功能在分解成耕地层的功能。基于数据建模时的要求,我们可以将不同粒度的业务过程都再细化为业务活动。在明确业务过程和业务活动是,还要对其所需的系统要素进行明确。

3.2.4 确定系统状态 在业务过程或活动中,系统要素不断地参与其中,其状态变化就是系统行为的直接反映。在进行需求分析时,我们需要根据对系统行为的描述要求来明确需要描述那些系统状态。为了避免数据冗余,我们同样要对状态指标进行筛选。

3.2.5 确定系统交互 系统行为过程中,不同职能域的不同要素,都在进行着信息交互。为数据建模服务,噢们主要关注系统发生交互时的要素及要素状态,只有明确了那些要素及状态指标参与了交互,我们才能掌握信息流和物质流的走向,明确不同职能域和要素的数据之间的关联方法。

4 数据建模

系统数据建模就是要解决系统的“信息组织”问题,这是信息资源规划的核心部分,是数据环境重建的根本保障。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依照六元系统分析方法中概念模型与现实系统的相似性,我们可以比较快速地进行数据建模。

4.1 系统内涵――任务空间相似性 在需求分析时,我们明确了企业或组织的职能域,按照内涵向任务空间的映射,可以得到系统抽象的任务空间,从而得到需要描述的问题域。在数据建模中,将对应需求分析中的职能域建立相应的主题数据库,将不同领域的数据统筹管理到不同的主题数据库中。

4.2 系统要素――抽象实体相似性 系统的要素有不同的层级,对应不同层级的要素,我们在对系统进行抽象建模时会形成不同粒度的实体,对应实体的信息会存在不同的表中。每一个主题数据库都分解为一组基本表,都有一个“一级基本表”和几个“二级基本表”,当中分别存储着不同粒度的实体的信息。

4.3 系统结构――实体关系相似性 对应系统结构分析,可以确定逻辑数据库的构成;同时,通过得到的实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系统的E-R图。这些都是决定明确实体信息之间关联方式和结构层次的重要因素。

4.4 系统状态――实体状态相似性 对应需求分析中筛选出的状态指标,我们可以得到描述不同实体的表中所应具备的键值,并且结合实体关系,可以明确表中主键,并做好数据元素的规范化。

4.5 系统运行――实体行为相似性 通过分析系统的运行,我们可以清楚地掌握不同数据元素之间的关联。在进行用户视图分析中,根据数据元素的关联变化情况对数据结构进行规范化。

4.6 系统功能――实体交互相似性 不同职能域的功能输出,在抽象建模中表现为实体的交互。基于需求分析可以明确各职能域的功能,在抽象建模中可以明确交互的方式和途径。根据抽象的结论则可得到基本表之间的关联――外键。

图3给出了从概念模型到数据模型的映射关系。

5 小结

信息资源规划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六元系统分析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操作性较强的途径,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分解,为系统建模做好准备。本文只是在运用六元方法进行信息资源规划上作了初步的尝试,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对于问题的表述还仅仅在表述想法层面上,并且不少表述没有经过严格论证,这些都须下一步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高复先.信息资源规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第2篇:信息资源分类范文

论文摘 要:分类组织法、主题组织法和分类组织一体化组织法是对当前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广泛应用的几种方法,文章对上述几种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指出各自的优势和应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方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

1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内涵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就是利用一定的规则和方法,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表征和有序化,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从而保证用户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获取和利用。依据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含义,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是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组织途径,研究如何揭示网络信息资源,包括对网络信息资源内容的揭示(标引)方法,对外在特征及内容特征的描述(著录)方法以及把标引和著录结果进行排序的方法。

2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的比较分析

信息组织方法主要面向信息的组织(制作)者。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中,分类组织法、主题组织法等传统的文献信息组织方法仍被沿用并得到发展,此外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符合网络信息存取特点的组织方法,分类主题一体化组织方法。

2.1 分类组织法

分类法是将各种知识领域的类目,根据知识分类原理进行系统排列,并以表示类目的数字、字母符号(即分类号)作为文献的主题标识,直接体现了知识分类的概念标识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分类法已由传统的利用目录、文摘、索引等工具对印刷型文献进行一般特征的描述,发展到了利用数据库、信息库、搜索引擎等工具对知识单元和信息单元的描述。分类法的主要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检索的方便,也是为了宏观地了解信息资源的知识内涵,为用户提供一张“知识地图”。用户沿着这张“网上地图”可以逐步浏览,直至定位到所需的文献信息,并可看到网上的相关信息。这是解决目前网络信息组织混乱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实现科学浏览的必然要求。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值、图形、图像等非文献型信息在网络信息资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分类法独有的类聚功能和代码标识,为组织和揭示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分类法限定了信息资源的范围,可以提高查准率;其等级分类结构又起到了提供上下文检索词的功能。这说明分类法同样适用于虚拟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在网络环境下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其他信息资源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分类组织法的优点有:

(1)具有通用的标识语言。以分类标识(号码与语词)作为检索标识,其等级体系能够反映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且不受语种的变化而变化,这些特性使得它最有可能成为国际通用信息检索语言。

(2)便于族性检索。分类法是语法信息组织和语义信息组织的综合,从学科角度集约信息,便于族性检索。

(3)稳定性和系统性强。分类法采用化分范畴的树状结构组织与揭示信息,提供按学科专业或范畴领域检索信息的途径,因此,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系统性。

(4)分类法不仅适用于文本信息而且也能解决非文本信息、超文本信息的组织与揭示问题。

2.2 主题组织法

主题法是传统信息组织的另一种主要工具,在网络环境下组织信息资源主要使用关键词,就是出现在网站、网页的题名、地址及出现在文献正文中的文献题名、摘要或正文中的语词、经过规范处理后直接作为文献主题标识,并按字顺排列组织与揭示信息,结合参照体系和其他方法来间接地显示概念间的关系,提供从事物名称检索文献途径。在网络环境下,主题组织法利用词汇关系揭示相关知识的最大优势得以充分显示,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用户通过检索系统的关键词检索功能获取指向相关网络信息的超链接。主题组织法的优点有:

(1)主题语言揭示信息直接、客观,同时弥补了分类法在检索特定事物、特定主题方面的不足。

(2)主题法最大的优点是利用词汇间关系链获取该领域知识以提高检索效率,尤其是关键词检索在组织网络信息资源过程中能发挥十分显著的作用。

(3)主题法组织网络信息资源能提供可浏览等级,方便用户通过浏览检索来确定不清晰的信息需求,调整检索策略,从而避免用户由于不熟悉专业检索知识而无从人手。

2.3 分类主题一体化法

在网络环境下,单纯使用分类或主题的方法来组织信息资源都不能满足用户网络查询的需要。信息资源分类的族性检索和主题的特性检索的相互弥补和有机结合,将极大地方便网络信息用户的选择和使用。

分类主题一体化法,是采用分类法和主题法有机结合形成的一种语言,在一个语言系统中包括分类表和叙词表2个主要部分,对两部分的概念、术语、标识、参照、索引等实施统一控制,同时满足了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的需要。分类主题一体化组织法的主要优点有:

(1)分类主题一体化把知识的自然语言表述与查询融为一体,把知识的分类组织与词语组织融为一体,把分类的族性检索与主题的特性检索融为一体,满足了网上信息资源组织与查询的需要。

(2)分类主题一体化也可以是由原来独立的一种或几种分类语言与一种或几种主题语言全面的语言对应系统。

3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

3.1 分类组织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

分类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通过分类途径组织网络信息;二是提供分类浏览检索。

(1)分类法提供对非文献资源组织途径。分类法的聚类功能及其代码标识为非文献信息资源组织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2)分类法提供对超文本信息资源的组织。分类法的语义关系网络与超文本网络有相似之处,应用于超文本系统,可起到指南作用,对用户的检索过程和检索范围进行控制,为不同专业知识水平用户提供查询信息的捷径。

(3)分类法应用于网络浏览工具。分类法是典型的树型结构体系,流行的网络浏览工具和主题树都是建立在等级结构上的。

(4)分类法在搜索引擎中的应用。灵活地应用分类法在构建搜索引擎提供的分类目录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3.2 主题组织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

(1)主题法用于主页信息的字顺主题组织。目前各类网络中机构和事物名称或个人信息几乎都采用主题字顺组织方式建设查询系统。

(2)创建主题树指引库来组织与揭示网络信息资源。创建主题树指引库,不仅便于把某一或某些相关主题的节点进行集中,按主题标识组织,而且也便于指引用户查询所需信息资源。

(3)用关键词法与叙词法相互结合的形式组织与揭示网络信息资源。关键词法与叙词法相互结合标引有利于读者利用自然语言组织文献,也有利于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准确描述与科学组织。

3.3 分类主题一体化组织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

(1)分类主题一体化实现搜索引擎的搜索功能。好多综合性网站的搜索引擎在分类体系中采取按学科和主题结合方式,如搜狐、雅虎等网站提供的搜索引擎,既有按学科设立的大类,也有按主题设立的大类,实现了主题立类与学科立类的优势互补,在学科立类的基础上,根据用户需求将从属于其他一个或几个学科的主题单独列类,便于用户快速查询那些信息。

(2)分类主题一体化把主题词融合在分类体系中。分类主题一体化是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系统提高检索效率的语言保证,是一种综合化的、有效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伟娜.试论高校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与开发利用模式[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7,(4).

[2] 张文珍.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07,(10).

[3] 熊跃进.网络环境虚拟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方法[J].中华医学图书馆情报杂志,2007,(1).

第3篇:信息资源分类范文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 信息组织 分类法 分类类目

中图分类号:R329 文献标识码:A

网络信息交流打破了时空限制,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伴随着信息大爆炸的问题,如何合理有效组织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是互联网行业良性发展的必要基础。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众多,将择其代表性成果概括如下:

一、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

由于网络信息随意,自由度大,新旧信息变换交替周期短,欠缺必要的质量审核、监督、过滤和质量控制,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分布无序性、分布不均衡性、分布非对称性、分布动态性几个主要特点①。基于此,学界尝试过很多分类方法去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如尚克聪认为信息组织的基本方法有信息的序化方法和信息的优化方法,可根据网络信息资源的特征划分为不同层次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②。张俊认为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网络信息组织方式有四种: 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主题树方式和超媒体方式③。

由于划分角度导致划分结果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可划分为两种方法,即传统文献分类法的延续使用和新型网络分类法。目前国际上已有不少传统文献分类法应用于浏览器机构基础的例子, 如Traugott、UDC 、LCC 、NLM、DOC等④。李宏轩指出传统文献信息组织方法把信息片段视为一个孤立的计量单位,属于微观层面,而网络信息是自组织的,属于宏观范畴;信息组织与信息自组织对于信息有序化都是必要的,两者之间应具有功能的互补⑤。在具体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中,有学者提出了自动方式和人工方式的区分,杨丹指出目前大多数搜索引擎采是采用自动方式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分类,即由计算机专家设计开发的搜索软件自动对网络信息进行搜索、加工;但缺点是未经人工编排,信息质量不高。而人工方式则是搜索引擎数据库的建立依靠人工编辑加工数据,缺点是费时费力,建议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处理网络信息,能充分利用自动分类的高速度,又可发挥人工处理的专指性⑥。

二、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体系

当前网络信息基本根据自身用途和特点进行信息分类,可按照关注点不同进行检索,查准率高,适合不确定检索,基本符合网络信息特征进行分类,但其中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如知识领域不全和知识体系不严密、覆盖面太广,专指性差、类目划分逻辑混乱、类目设置随意、类目划分缺少规范、类名概念选用不科学等⑦。因此,在选用合理信息组织方法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网络信息类目,是此方面研究的又一重点,我国学者也对此做了大量相关研究。

(一)传统文献信息分类法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以《中图法》为代表的传统文献分类法在网络信息分类中的适应性和可行性是目前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如贺定安认为由于《中图法》是我国目前图书情报界使用最广泛、最有效的综合性分类法,为了保持一致,应当在《中图法》的基础上,编制《中图法・网络信息分类表》⑧。王忠红认为应当以传统文献分类法为基础,进行适当改造以适应网络信息环境,其认为传统文献分类法不适应网络信息环境,应当重建信息分类体系。并提出除采用目前在《中图法》中广泛使用的“硬分类”方法之外,还应采用交叉学科单独列类的“软分类”方法来重建网络信息分类体系⑨。郑庆胜等认为传统文献信息分类法的分类对象与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分类对象不同,但两者都是对知识、信息的组织,这一共性决定了网络信息分类能借鉴文献信息分类法的原理和方法来建立分类体系⑩。邓香莲则从网络信息自身及需求特点角度分析了传统文献分类法在网络信息分类中的不适应性,提出应当编制一部网络信息分类法 。史学斌认为传统文献分类法无法适应网络信息分类,建立有别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网络信息分类体系非常有必要性 。

综合而言,争论主要集中于传统文献分类法在网络信息分类中的适应程度上,归纳为两种基本观点,一是认为传统文献分类法能基本适应网络信息分类,可做适当修改加以延用。二是认为传统文献分类法无法适应网络信息分类,应当完全摒弃,制定全新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

(二)中文网络信息分类目录是否应当建立统一标准。

当前各主流中文网络信息分类体系大都有类目设置逻辑性差,类名概念不科学、措词随意、分类体系各不相同、无统一标准的弊病。基于此,学界也提出了应对办法,如周淑云指出现有网络信息分类类目不统一,造成资源浪费,应当集中力量由情报语言学家、计算机专家和标准化专家共同研究建立统一的中文网络信息分类体系 。李曙光等认为应当借鉴传统分类法,规范现有网络信息分类体系,构建制定统一的网络信息分类体系和分类法 。刘颖认为应该遵循“面向网络信息资源、面向网络技术环境、面向网络用户”的原则,构建统一的网络信息分类法 。陈树年指出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中文网络信息分类体系,认为在大陆地区建立统一网络信息分类体系是可行的。一旦大陆主体中文网络信息采取统一的分类类目,港台及国外的其它中文搜索引擎也必然会采用相同的规范 。

但也有反对的观点,如侯汉清等认为,现有的所有搜索引擎应抛弃自己原有的分类体系,统一这条路对于个性化强烈的网络信息分类是走不通的。但可以设计一个具有元搜索引擎功能的对各类搜索引擎能兼容互换的工具进行信息组织 。

虽然传统文献分类法的利弊各有体现,但在没有能完全适应网络信息资源特点的分类体系出现之前,传统文献分类法必然是网络信息分类法的重要基础,强自立统计了目前应用于网络信息分类的传统文献信息分类法,大致有如下8种:主题分类法、学科分类法、分面组配法、体系分类法、杜威十进制分类法 (DDC)、国际十进分类法 (UDC)、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CC)、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主流网站Yahoo和sohu的网络类目设置中,也大量应用了传统文献分类法的思想,如Yahoo共分 14个一级类目、403个二级类目,采用的重复反映符号共98 个;利用宽泛的主题领域,建立结构化的分类目录体系,Sohu也采用相同方法,并将每个网址做一个摘要信息,作为对该网站的概括介绍,同时支持关键词检索方式 。

总的来说,目前传统文献分类法已经在网络信息分类中得到应用,且体现了传统文献分类法完整性、科学性、逻辑性等优点,目前网络信息分类法的主要不足体现在分类标准不统一、类目排列缺乏系统性、类名缺乏科学性、编制方法成本较高、效率受到限制几个方面;因此,基于网路信息资源特点,研究制定统一、完整、科学、高效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是当前领域研究的重点。

三、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新趋势

网络信息组织分类方法该往什么方向发展,是该领域又一重点关注焦点,王平认为知识网格技术可以很好的适应网络信息动态性强的特点,知识网格将分散在网络各个独立自治站点上的“信息孤岛”集成起来,对用户提供统一访问接口,屏蔽底层信息分布、异构带来的技术复杂性。利用知识网进行信息资源组织,可以使用户透明地使用整个网络上的所有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知识网格将是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的新趋势 。另外,强自立介绍了采用自动分类技术进行网络信息分类,分为两种方法:一是以抽词标引、词频统计、自动聚类为基础的方式;二是以赋词标引为基础,事先确定分类体系,确定各类目的关键词,并用这些词标引网页内容,进行自动归类 。陈旭认为可将传统分类法和主题法中的复分技术、仿分技术、组配技术、分面技术等应用到网络信息分类系统中。在综合性的搜索引擎分类体系中,可采用部分分面分类的思想,而在专业性强的搜索引擎中,可采用分面分类的用户界面,提高检索可视化水平 。邓均华指出有必要编制一部能被计算机识别的适于对各种信息进行自动标引的数字化分类法,从而将信息管理纳入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去,将是网络信息分类工具发展的趋势 。苏广利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网络分类方法的趋势,认为内容范围专业化、编制机构协作化、内容范围专业化、类目体系多维化、类目显示直观化、类目层次缩简化、同位类排列规范化,类名语言自然化、标引技术自动化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趋势 。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复杂、动态的特点,不能盲目的从某一个侧面去制定和衡量网络信息分类方法,除上述有突出代表性的观点,学界还有“分类主题一体化、分类工具标准化、搜索规则智能化 等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趋势观点,网络信息分类到底何去何从,我们将期待它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涛,云南大学2010级情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于高乐,云南大学2010级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宋晓娅,云南大学2010级档案学专业硕士)

注释:

①罗庭芝.网络信息分类法研究.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7/ 12 第27 卷第6 期.

②尚克聪.信息组织论要.图书情报工作.1998.11.

③张俊.网络计算环境及其信息组织技术研究.图书情报工作.1999(10).

④胡冰.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综述. 情报科学.2003/4 第23卷第4期.

⑤李宏轩.混乱中的秩序:Internet信息自组织.图书情报工作.2000年第11期.

⑥杨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分类.江西社会科学.2004/7.

⑦刘鹏飞.近年来中文网络信息分类研究综述.图书馆学研究.2004/10.

⑧贺定安.关于编制《中图法・网络信息分类表》的构想.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3).

⑨王忠红.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传统分类法.图书情报工作.1999(2):37~39.

⑩郑庆胜,易晓阳.从新浪等网站看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建立.图书馆建设.2003 (1).

邓香莲.文献信息分类与网络信息分类之比较研究.情报资料工作.2002(6).

史学斌.网络信息分类体系.图书馆.2002(2).

周淑云.分类主题一体化构建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现代情报.2003(4).

李曙光,尹爱蓝.浅谈文献信息分类与网络信息分类.图书情报论坛.2003(2).

刘颖.试论网络信息分类的现状与未来.晋图学刊.2003(1).

陈树年.搜索引擎及网络信息的分类组织.图书情报工作;2000(4).

侯汉清,薛春香.中文搜索引擎分类体系兼容互换工具的设计.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 (1):85~89.

强自立.网络分类目录及其分类法.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年第4期.,

杨丹.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分类.江西社会科学.2004/7.

王平.知识网格技术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现代情报 .2006(7).

强自立.网络分类目录及其分类法.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年第4期,

陈旭.分面分类在网络资源组织中的应用.图书情报工作,2002(1).

邓均华.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化分类法.国图书馆学报.2001 (4).

第4篇:信息资源分类范文

【关键词】信息资源 网络检索 分析 对策

信息检索能有效解决用户在生活中或是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查找并获得相关数据、文献等。现如今网络、信息以及数字化技术进行着快速的发展,信息检索相比过去的文献检索有较大的差别,尤其最受人们关注的网络信息检索,是现阶段拥有最多用户并且影响最为巨大的检索系统。

1 关于信息资源网络检索的特点

要了解信息资源网络检索的特点,首先要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容的丰富性,网络信息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现今人类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就是互联网。另一方面是质量上的参差不齐,是网络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在网上的信息资源很分散,而且存在很多垃圾的信息,以及一些虚假信息,使得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在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信息资源检索从最早的手工检索到联机检索以及后来的光盘检索,但是随着现如今网络、信息以及数字化技术快速的发展,信息检索和传统的文献检索相比之下有很大的差别,其中网络信息检索备受关注,将成为拥有最多用户并且影响最大的检索系统。信息资源网络检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1 检索手段的易用性

网络信息检索拥有简单、快捷的会话界面以及帮助支持的系统,用户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学习,只需要将检索要求提出来就能获得相应的检索结果。

1.2 检索途径的灵活性

用户能够通过搜索引擎来搜索各个国家的网站以及网页从而检索需要的文献资料。用户还可以通过专门的数据库检索系统,以相关的作者、机构或是关键词等途径来检索。网络系统中的检索系统还能够给用户的检索提供有用的帮助以及启示的功能。

1.3 检索速度的快捷性

网络作为现今最有效也最快捷的传播途径,用户可以不分时间和地点随时通过网络来查阅所需的信息资源以及所需的相关文献。

2 关于信息资源网络检索存在的问题

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易用性、快捷性以及灵活性等特点,为用户创造了极大的便利,但在检索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检索结果多变且查准率不高

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地提高了文献的查全率,但在不同的学科当中存在一词多意的现象,使得进行一些查询时可用的结果不多,查准率不高。在网络中的一些信息以及更新的速度很快,针对相同的检索在不同的时间段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使得检索的结果具有多变性。

2.2 信息资源分类混乱

在网上有很多的动态信息,而进行网络信息相关工作的大部分都不是专业人员,在由于工作量的制约以及其专业知识的缺乏,工作人员往往不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组织,从而导致网上信息资源没有合理的设置分类,分类的标准混乱,信息资源没有进行具有层次、规律以及逻辑性的组织,经常出现内容重复或者遗漏的情况。

2.3 网络检索的局限性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在检索的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一些已经习惯了利用传统方式进行检索的用户,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还需要一个认识以及熟练的过程;而由于一些用户的文化程度以及知识的结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用户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用户在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一些常见问题:用户对于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以及所具备的网络知识关系到信息检索的效率;用户在运用网络检索的相关工具时的熟练程度也关系到检索的效果;以及用户的外语知识对于信息检索的广度与深度也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3 关于信息资源网络检索提高的相关对策

3.1 建立具有特色的数据库

特色数据库是在互联网上提供的一种特殊的数据库,其中主要包含了学位论文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专业特色数据库等,有关信息服务的机构应当依照相关地区的社会以及历史发展的需求,再与当地经济、人口以及文献资源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具有特色的数据库。还可以利用一些相关文献资源所具有的特色以及一些重点学科等方面的优势建立相关专题的数据库,通过具有特色的服务将自身价值体现出来。

3.2 网络信息分类标准的统一

鉴于网络信息资源在丰富多样的同时也很杂乱,想要做到网络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用户节省时间以提高检索的效率,那么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标准的制定上就必须做到统一。而在网络信息资源分类标准的制定过程当中,要兼顾信息分类标准所具有的灵活性以及与传统文学在分类标准上的融合性进行制定。

3.3 对检索人员的相关要求

3.3.1 对于真假信息、前沿信息的鉴别能力

作为检索人员应当对相关服务领域内包含的一些前沿信息具有全面的了解,还需要拥有较强的洞察力以及辨别能力,使其能够在混乱的网络信息当中准确的对有关的真假、前沿信息进行鉴别。

3.3.2 准确分析以及提炼核心内容的能力

作为网络信息的检索人员,应当对检索的相关课题进行全面了解,并且具备能够进行准确分析检索课题,将检索的核心内容提炼出来的能力。其中包括:分析检索课题中的主要内容,以及所涉及到的显性和隐性概念等,并分析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提取核心的概念,在对相关课题所进行的分析中,应当能够将表现出课题核心的概念提取出来。

3.3.3 综合分析能力

作为网络信息资源的查询者或提供者,应当具备综合的分析能力。对网上搜集到的信息资源进行鉴别与分析,去掉其中的虚假以及简陋的部分,保留真实或精华的部分。力图通过检索给广大用户提供具有高质量的服务。

4 结语

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的参差不齐,以及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特点还没有与用户所掌握的网络技术及检索方法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得用户在用网络检索时会出现诸多问题,将这些不足解决才能促进网络资源与用户检索的融合。从而满足用户对网络检索的需求,加大对网络资源的利用。

参考文献

[1]龙健.政府基础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机制研究[D].北京大学,2013.

[2]李建英,王韵.网络信息检索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J].榆林学院学报,2007(06).

[3]沈思,徐纪涛.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09(19).

作者简介

李克锋(1980-),男,河南省镇平县人,现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助讲。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硬件维护、软件应用及网络。

第5篇:信息资源分类范文

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民主、完善社会法制、建设法制国家的重要体现,也是让政府信息资源得以被民众知晓、让社会充分共享并有效利用的必由之路。

我国非常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近年来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规定与制度,特别是2007年4月5日由总理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已从以前的理论探讨和立法研究阶段进入了关键性的实施与落实阶段,这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及电子政务的重大进步。

但从总体上看,政府信息公开当前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国外政府信息公开已经实践多年,而国内尚处在实施启动的初级阶段;国外(特别是美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政府信息定位系统(Govemment Infor-mation Locator Service,GILS),而我国相关的实践和应用研究还刚刚起步;国外已经有了一整套相应的标准与规范,而我国已经的部分相关标准和规范还比较粗糙,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不强;国外已有成熟的技术和软件,而国内在技术上如何实现与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研究工作尚属空白。突出表现在:目前缺乏一套完整的技术解决与实现方案,包括政府公开信息目录体系的信息资源分类、元数据、目录编制规范、信息标引与著录规范、相关平台与软件工具、网上实现技术方案等。

2 与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的技术问题

推行政府信息公开、落实《条例》既是政府的一项行政工作,同时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它并不像某些政府官员所想象的只是一项行政和执行工作,也不像某些计算机专家所以为的只是简单的软件开发与信息。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的研究和编制,则是整个工作的基础与核心。与之相关的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标准规范层面

2007年9月,国家的推荐标准GB/T 21063《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于今年3月1日起开始试行,它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的研建提供了基础和参照。该标准共包括5个部分:《第1部分:总体框架》、《第2部分:技术要求》、《第3部分:核心元数据》、《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第5部分: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规则》。、《第6部分:技术管理要求》。此外,国外政府信息及电子政务实践以及图书情报领域的文献著录标准规范等,都可作为相应的技术参考。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研究。信息分类是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只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分类体系标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证未来建成全国统一规范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否则,又将形成一系列的信息孤岛。GB/T21063中规定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中政务信息资源的分类原则和方法,提出了一个基本的主题分类类目表,共21个一级类目和133个二级类目。但其中很多类目并不适用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造。为此,需要充分调研国外政府信息分类方法和相关标准,提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应细化到三级类目)及编码方案。在具体分类中,应保证一级类目和二级类目的稳定性,三级及以下类目可以根据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在必备类目之外做适当扩展。此外,在分类上,目前可能只采用了主题分类,但将来要扩展到机构分类、题材分类、服务分类等多种分类方式,以便于对信息的组织、检索和获取。

美国政府印刷局的GPO ACCESS网站上将联邦政府信息按照主题分为11个一级类目,分别是商业与劳工,教育,环境,食品药品,津贴与奖励,健康医疗,军事与安全,科学技术,货币与经济,社会事务,交通。

英国的政务信息资源分类列表GCL(Government Category-List)属于“英国电子政府元数据框架(e-Government Metadata-Framework)”的一部分,它主要是按照主题进行分类,有12个一级类目,125个二级类目,280个三级类目,80个四级类目,7个五级类目。一级类目分别是:农业,环境与自然资源,艺术、娱乐与旅游,商业与工业,犯罪、法律、司法与权利,经济与财政,教育、职业与工作,政府、政治与公共管理,健康、营养与看护,信息与通信,国际事务与国防,公民、社区与生活,科学、技术与创新。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核心元数据方案研究。元数据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的核心和基础。GB/T 21063中提出了一个核心元数据方案,规定了6个必选的核心元数据和6个可选的核心元数据,用以描述政务信息资源的标识、内容、管理等信息,并给出了核心元数据的扩展原则与方法。但这个方案并不完全适用于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因此,要在充分调研国外政府信息核心元数据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条例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电子政务核心元数据进行改造,制定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核心元数据方案。例如,根据《条例》的要求,至少要将名称、索引号、内容概述、生成日期这4项列为必选的核心元数据。

国外的政府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主要有两大体系,一是以都伯林核,ODC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DC-Government:另一个则是以美国GILS为基础的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2001年9月,DC-Government工作组联合了专门针对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应用纲要“DC-Gov-ernment Appficafion Profile”。该应用纲要提出:直接将DC元数据集的15个元素(题名、创作者、主题、描述、出版者、其他责任者、日期、类型、格式、标识符、来源、语言、相关资源、范围、版权)及其修饰词复用到DC-GOV命名域上,并在DC-GOV命名域内补充一个新元素――Audience(受众),增加了5个DC元素的限制属性。英国政府在2001年5月的电子政府元数据框架e-GMF(e-Government Metadata-Framework)中,陈述了英国政府关于建立和实现官方信息系统元数据的政策,概述了元数据在政府中的作用和应用方针,列出了发展、管理元数据结构和标准的原则。英国政府于2006年8月的DC-Government电子政务核心元数据标准3.1版中,包括了21个核心元数据。而澳大利亚AGLS的元数据有19个元素。迄今为止,澳大利亚的AGLS,英国的e-GMF,加拿大的TBITS39.1以及新西兰、丹麦、芬兰、爱尔兰等国家都在DC的基础上建立了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格式。

在美国GILS体系中,对具体资源进行描述的元数据(即GILS定位记录,GILS Locator Record)由28个核心元数据组

成,被用来描述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如资源位置、内容摘要、存取方法等。按其描述对象,可将GILS核心元数据分为信息的拥有者和建设者、信息的内容、信息的表示方式以及管理信息等4类。除了核心元数据以外,GILS应用规格书也赋予具体政府机构自行定义其他元素,使机构在标准化的原则下也能兼顾其特殊的需要,但在信息交换时只能就核心元数据进行处理。此外,为了使不同格式的元数据间达成自由交换,美国国会图书馆将GILS与Dublin Core及MAR21C的字段彼此对照,试图整合现有的所有信息系统,同时结合XML发展相关软件。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索引号编制方案研究。索引号是政府公开目录中具体条目的唯一识别码,是《条例》规定目录中必备的要素之一。为此,需要研究政府公开信息资源索引号的编码方案、赋码规则及管理机制,以便为每一项政府公开信息分配一个唯一不变的索引号。

目前的编制思路是索引号由前段码和后段码两部分组成,前段码可采用组织机构代码,用来标明提供政府公开信息的行政机关;后段码采用年份数字和顺序号数字组合编码,用来对本行政机关所管理或拥有的政府公开信息进行唯一标识。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内容概述规范及实现研究。内容概述是《条例》中规定的必备要素之一,是对政府公开目录中具体条目的内容概述,类似于文摘或内容摘要。内容概述又可分为指示性概述和报道性概述。内容概述是具体目录编制中的一个难点,也是需要花费较多人力、工作量较大的部分。为此,需要研究内容概述编写的相关规范和要求,开发针对不同类型和题材的政府信息内容概述的模板,为计算机进行自动文摘和手工文摘提供指导与规范。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目录格式规范研究。主要依据相关文献著录标准和规范:如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ISBDs)、CNMARC(中国机读目录)等格式,结合信息分类体系和核心元数据方案等,制定目录正文的著录格式与相应规范。在具体操作上,一方面既要考虑在网站上展现的目录格式;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印刷版的目录格式,而且这种格式应与传统图书馆的目录格式具有一定的兼容性,以便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开信息的最广泛的知晓与获取。

上述5研究的标准规范适用于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编排、著录、、查询、维护和管理。相关的研究工作可由图书情报、计算机和电子政务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来共同完成。

2.2 技术研究层面

・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支撑技术研究。需要分析和识别政府信息公开所需的支撑平台、技术和工具,提出相应的功能需求,探讨技术解决路径与技术实现方案。这是技术研究层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能够得以推广应用的重要前提。其旨在探索计算机辅助和人工参与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相关技术主要包括:自动采集、自动分类、自动标引、自动文摘、机辅著录、目录自动生成等;相关系统包括:政府信息主题词表检索和辅助标引系统、元数据管理系统,目录管理和服务系统等等。这部分工作应由技术专家、用户和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展研究。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网站信息实现研究。最终编制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最主要的展现方式就是在网站上,而不是印刷版。为此,需要研究在网站上公开政府信息目录的具体技术方案,提出相应的系统平台架构设计和软件解决方案。这也是当前各个部门为落实《条例》正在着手开展的重点工作。

2.3 前瞻与宏观研究层面

・中国政府信息资源定位系统(CGILS,China Government-Information Locators Service/System)框架研究。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长远目标应是建立国家政府信息资源定位系统,实现在数据上分布式存储、逻辑上统一集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并提供统一的服务平台,以真正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充分发挥政府信息资源的作用。为此,应吸收和借鉴国外GILS建设的成功经验与作法,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我国CGILS的总体框架。

3 相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思路

3.1 关键的研究问题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研究。目前各地、各部门已有的信息分类标准不统一,而现有国家推荐标准分类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尚不规范,无法在实际工作中直接使用。因此,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和政府工作的实际情况,编制出一套科学合理、实用规范的通用分类体系,是政府信息公开技术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支撑技术研究。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识别和开发相应的技术、平台与软件工具(见上述)。这些都是在政府信息公开实施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屏障。

・中国政府信息资源定位系统(CGILS)总体框架研究。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前瞻性研究工作,可为当前工作提供指导和前进方向,有利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长远与可持续发展。

3.2 主要研究思路

・总体思路。在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研究中,要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条例》要求和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制订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核心元数据、索引号编制、内容概述、目录格式等技术规范,同时开发相应的支撑技术、平台和工具,提出总体实施方案,在相关部门的网站上进行试点,最终真正实现政府信息公开。

・在具体研究中:①尽可能地借鉴和参考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对其进行适应性改造,以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②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实现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③围绕建立我国政府信息定位系统(CGILS),为最终目标来部署和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4 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如果事先不统一规划部署、没有全国的标准规范和指南示范,而是各单位各行其道,各自为政,将无法最终形成全国统一、互联互通、分布与集中相结合的我国政府信息资源体系,从而将形成一系列新的信息孤岛,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也直接影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

4.2 开展系统研究,提出整体实现策略和解决方案

在相关技术问题的研究上,既要研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单个技术问题,达到“集中力量、各个突破”的目的,更要系统分析和全面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提供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统一,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实施。

4.3 既要考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又要兼顾前瞻性和可扩展性

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标准规范和技术解决方案,并且最终在网站上得以实现,而不应仅仅是空洞的理论探讨;在充分考虑如何有效满足当前工作的迫切需求、进行量体裁衣和力求简化实用的同时,超前开展理论探讨和方法论研究,从而实现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的有机结合。

5 结语

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技术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而,可以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利支持和技术保障;另一方而,可以大大加速政府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利用步伐。据统计,政府掌握的信息资源占所有社会信息资源的80%之多。

第6篇:信息资源分类范文

关键词:信息资源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组织的管理上,没有实现对信息资源开发效益的评价,因而各系统、各部门的资源开发经费投入和使用上缺乏客观的依据,组织中不考虑资源利用效益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信息资源社会作用发挥。同时,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逐渐放到网络环境中加以组织,开发与建设的信息资源作为一种商品,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市场价格,然而目前的现实是属于市场化开发与建设价格机制不健全,属于公益性的资源产品没有能够按市场经济规律从宏观上管理投入、产出。这个问题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的市场化组织。

一、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组织

1. 网络环境下自动化组织。图书馆传统的信息组织大都以人工方式进行的,其中著录、标引等前期工作,已是繁琐的手工劳动,而分类表、词表编制和维护等更是如此。而现在网上提供的大量实时信息、全文文本信息、多媒体信息等时效性信息,不允许过多的中间和加工环节,因此,要求实现信息组织自动化,如自动分类、自动标引、自动编制分类表、词表以及目录、索引、文摘编制和管理自动化等。

2. 改革传统的信息组织方法。过去的信息资源组织方法只适用于文本信息。在信息网络中,除文本信息外,还包含大量的非文本信息,如图形、图像、声音信息等,而且全文信息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大。这些非结构化信息,不像书本信息那样格式化、规范化,如何提示的描述其内容特征以及如何实现非文本信息数据库规模生产低成本化等,已对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提出了改革要求。

3. 信息组织形式便于利用。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用户成份逐渐多样化、复杂化,不同年龄、行业和文化层次的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直接利用网上信息资源。由于大多数信息用户未经过图书馆专门训练,缺乏计算机数据处理知识和必要的信息检索技能,因此要求网络信息组织透明化、易用化。传统高度专业化、规范化的信息组织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

4.信息组织与加工标准化、兼容化。信息网络是对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和利用的协作系统,系统间的交流与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要求多方面的整体配合,因此网络化的前提条件就是在网络建设、信息处理等方面采用一系列标准,使信息组织标准化、兼容化。

信息是网络社会的主要战略资源和宝贵财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信息资源成为各国争夺的重点,是国际竞争优势的体现。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低,约低2-3个数量级;与我国用户需求的实际需要相比, 还有很多差距,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用户,仅仅按照资源的分布组织开展工作,在专业化信息资源开发上普遍缺乏可行性及必要性论证。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信息服务机构开发出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很有限;二是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如科技成果转移资源、技术经济信息资源等)没能及时开发等。

在信息资源建设开发的管理上,没有实现对信息资源开发效益的评价,因而各系统、各部门的资源开发经费投入和使用上缺乏客观的依据,开发中不考虑资源利用效益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信息资源社会作用发挥。

同时,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逐渐放到市场经济环境中加以组织,开发与建设的信息资源作为一种商品,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市场价格,然而目前的现实是属于市场化开发与建设价格机制不健全,属于公益性的资源产品没有能够按市场经济规律从宏观上管理投入、产出。这个问题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的市场化组织。

二、探索利用网上信息资源组织的途径

网上信息资源是网络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和核心。如何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是一个关键,各地图书馆有必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以寻求更多的利用途径。

1. 有针对性地建立地方专用信息资源指引库。所谓指引库,就是指在所建立的数据库中,从物理上并不存储各种实际的信息资源,但对其访问却可以检索到有关数据的实际资源,即指引用户到特定的网址获取所需要信息。因为网络信息资源极为丰富,门类繁多,很难有一个完备的检索或分类体系将其高度有序化。这样,用户要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非常困难,信息服务人员开展信息咨询服务也极为不便。为此,图书馆可以根据本地的重点生产行业和支柱产业情况,通过Internet上各种途径进行搜集,对物理上分散的大量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整理和重组,从逻辑上将国内外有关的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组成专业指引库,形成信息集成系统,提供用户和自身查找使用,这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利用著名的国际联机系统。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必须充分利用Internet上的Dialog系统,这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使用最广泛的一个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商业新闻、金融数据等方面,其中包括化学文摘、工程索引、世界专利索引等常用检索工具的数据库。利用Dialog系统,基本上能满足广大用户的各种需求。

3. 充分利用中文数据库。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90%以上都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由于语言、技术都经过中文转换,国内大多数用户都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的信息。因此,地方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中文信息数据库。Chinainfo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量较大的中文信息系统。该系统栏目多,信息量大,数据库种类多,涉及面广,检索方法简单,易掌握,速度快。

4. 重视利用特色数据库。在网络建设热潮中,组建了一些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数据库,并组织上了网。如“中国高效科技信息网”、“台湾名人录数据库”、“经济学科论文数据库”等。这些中文数据库的针对性强、检索方便,应加以重视和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第7篇:信息资源分类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网络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0-4866-02

Research on Net Resource Manage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ZHOU Qing-liu

(DongG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Dongguan 523016,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et resource management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nd analyses the necessity and availability of co-construction and share of net resource management platfor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Meanwhile,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and dealing measure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net resource management

网络信息资源因其总量大、传播和信息转移的效率高、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方便、易获取最新动态的信息和知识,而成为网络时代信息资源管理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好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助推器。实现网络资源管理平台的共建、共享,将极大满足广大师生的交流信息要求。

1 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现状

当前,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已经实现计算机管理,在信息资源方面,一方面电子备课已经变的非常普及,各学校老师积累了大量的电子教案、课件、多媒体教学素材、教学心得文章以及各种论文;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图书馆因受到经费,馆藏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各个学校的图书馆在图书、杂志订购上只能以重点满足本校师生的需求为目的。在资源管理方面,各个学校内部也许有部分网络资源共享,但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基本是各自为政,未参加任何网络信息资源平台的共建。而一方面很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相似,老师要做大量重复的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购买的图书、期刊也大部分是重复的;造成资源的大量重复与浪费。而且多数职业学校不重视网管员以及图书管理员的培训、培养,导致网管员和图书管理员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造成了信息资源管理缺失,不能为师生提供较高水平的网络资源服务。因此中职学校亟需建立共享、开放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突破单位之间的界限,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确保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最大限度的共享。

2 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共建、共享的目标和模式

2.1 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共建、共享的目标

由于政府对各个中职学校的重视程度及专业规划的不同,导致各个学校的网络设备水平参差不齐,各个图书馆采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不同,各校的信息资源是分散、独立的。所以在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时要根据广大师生的实际使用需要,对数据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多样化显示、实现个性化、智能化服务;要对不同平台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方便师生进行资源的检索和使用。要实现以上目标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中职学校信息资源的结构化和有序化,按专业、按课程、按国图法对信息资源进行自动处理。二是做到信息资源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搜索引擎的建立和使用,在整合过程中,使用XML语言,按照指定的资源分类标准,对信息内容和标志进行重新排列和定义,并统一。经过整合的信息资源,不再是关键字简单链接,而是按标准进行分类的资源或资源列表,各个学校的资源平台仍然作为独立站点存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共建、共享的目标还应包括制定信息资源的分类标准、资源描述的标准;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和技术,整合各个学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建立统一、高效的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各校的信息资源整合不要搞成混合或者兼并,而是各校开发、改造相应的功能模块,形成真正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

2.2 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共建、共享模式分析

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共建、共享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一定区域内的职业学校往往因其地理位置相近,网络联通方便,障碍小,成本低,容易协调等特点,可以考虑对中职学校进行区域规划,分片包干,这样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交易实现。

二是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相似度较高的学校进行分类,因其具有较多的共同点,容易建立较好的合作基础,易于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平台的共建、共享。比如可先分为理工类、财经类、艺术类、卫生类,然后在实现各类学校信息资源平台的共建、共享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中职学校大的平台共建、共享。

三是一些政府重点投入,重点扶持的学校,要勇于承担责任,其它职业学校要积极参与。这样就形成了“核心学校为中心”的局面。发挥重点学校的优势,辐射和带动一批学校参与平台共享、共建。

中职学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不要人为的划出一些条条框框,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的采用不同的共建、共享模式,但是最终目的是为实现中职学校的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各个中职学校共同发展。

3 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3.1 网络拓扑

从我国目前各个中等职业学校信息资源分布来看,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分割较为严重,各地区之间缺乏联系,各自为政,各个地区的局域网、广域网无法互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经费,极大的影响了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进程。应建立一个统一协调、布局合理、资源分配公平的机制,规划好网络拓扑结构,推进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共建、共享。

3.2 网络建设

各个中职学校应该大力普及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以及虚拟等技术。大力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以及掌握技术的人才,为学校的网络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还要加强网络建设完成以下工作:一、完成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建立分类正确,条目清晰、表述统一规范的资源库。二、加强网络建设,各校的局域网应尽快联入广域网,且要保证网络安全有效运行。三、建立信息资源库的目录并提供公共检索。

3.3 法律保障

法律是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健康有序运行的前提,建立有效的法律保障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规范各方的行为,保障各方权益不受侵害都是有必要的。现代社会应该是一个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保护教师的各种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的知识产权,图书馆的各类图书的版权,用户的合理使用权利,这些都是在建立平台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要建立适用的法律体系,更要相关的技术手段来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保护各方的权益。

3.4 资金问题

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也许是在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无论建立数据库,还是建立通畅安全的网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资金短缺,一切都将是空谈。要实现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共建、共享,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甚至要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来建设图书馆,来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在建设过程中还应注意节约,切实体现出共建共享,重复的建设,重复的图书购买应尽量避免,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4 结论

总之,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原来各个中职学校自我封闭,自我发展的状态。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共建、共享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共建共享是时展的必然。各个职业学校应努力提高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解决平台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加大投入,使中职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共建、共享能够顺利进行,保证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仲英.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何蕾.Web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技术研究及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2):139-142.

[3] 王建红.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J].图书馆论坛,2008(2):252-256.

第8篇:信息资源分类范文

现如今,信息与能源、材料一起被称为现代经济社会的三大支柱,人们在努力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越来越关注信息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主要载体,如何深层次的综合的开发和利用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并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分层和加工,使之成为特定用户需求的单元化的信息资源和情报,提供高水平、高质量以及高科技含量的多样化信息产品,不断满足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社会发展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已经成为当代图书馆责无旁贷的重要使命。图书馆在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过程中,其开发的深度以及利用的程度一方面取决于信息资源自身和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取决于信息资源中各类型信息以及信息用户和信息处理技术这三者之间是否能够按照运行机制的客观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以综合化的方式发挥其整体的价值。

一、图书馆信息资源深层开发的重要性分析

1.解决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开发问题要求

目前,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范围比较窄,随着人们对信息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应用而生,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也存在较大的区别。尽管图书馆的数量不断的增加,但是文献资源信息的利用率还不是很高,部分的图书馆文献存在严重缺陷,陈旧不堪,缺少信息资源的融入,造成了信息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同时在利用文献信息过程中,也忽视了对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开发,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就显得十分重要。

2.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管理人员的需求

图书馆内包含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其在市场竞争中提供了必要的竞争优势,而在图书馆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就需要管理人才对其进行管理,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具有市场发展观念,善于发现市场信息的最新变化,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图书馆恰巧缺乏的就是这方面的人才。

3.图书馆信息资源运行机制建设不完善

目前,图书馆新信息资源运行技术仍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这种传统的运行技术已经妨碍到图书馆信息资源深层开发,阻碍了图书馆信息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图书馆信息资源深层开发

1.图书馆特色的主导文献信息开发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在图书馆文献管理中的普及与应用,文献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利用进一步的向着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量也在逐渐扩大。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开发过程中不应该只是追求小而片面的信息资源,而是要面向未来,努力开发出具有本馆特色的主导文献信息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图书馆特色主导文献信息深层开发的重点应该放在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两个方面,其开发后面对的主要用户群体是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例如对一般科学技术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后其主要服务的对象是科学研究,而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信息资源开发,其主要面对的群体是国家重点经济战略以及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信息开发具有系统性和积累性等特点,文献信息资源的价值与文献的完整性成正比。不管文献信息是用于科学研究还是教育或是一般大众的读物,如果没有长期的积累,缺乏完整性,文献信息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开发有利用价值的文献信息资源,要使信息服务有建设的基础,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献信息知识的积累。

2.图书馆有价值的文献信息开发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文献信息服务受到了公益性和经济性两种条件的共同制约,社会上形成的免费获取信息的传统观念逐步得到纠正,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必然会成为信息产业中的产品,成为有价值的商品,成为信息市场的品牌。因此,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在深层开发信息资源过程中,应该要善于鉴别和确定信息资源的价值,给用户必要的价值导向,按照用户的需求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加工。其工作的重点是对文献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及系统化和逻辑化的整理和开发,形成类似于文献综述和评述性的信息资源,同时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还要做到对信息产品及时的进行更新和维护,保证信息资源的动态发展,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步完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数据库建设。

3.图书馆对网络资源的开发

图书馆对网络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应该按照相应的顺序进行开发。首先,在对网络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借助网络上比较大型的检索引擎,加大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力度,通过相应的指引导向查找信息资源,然后根据读者的需求将信息资源进行分门别类,并按照一定的要求对资源信息进行过滤、分类和整理,并制定成完善的文献信息资源,然后对再加工的文献信息通过整合形成特定的、满足用户需求的、有效的、新的信息资源;最后,利用计算机实现本馆与全世界的连接,通过与国内外各个文献资源库进行连接,将服务器或者页面上的信息取回,并按照需求进行排序和检索,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其所需的信息资源;再次,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专业的信息资源指引库,实现用户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专业的信息检索。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用户检索文献的时间。

第9篇:信息资源分类范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分类法;探讨

Discussion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Digital Library

FENG Yan-yan HE Liang-chun

(Library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Xinxiang Henan 453003,China)

【Abstract】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China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on digital library resources organiz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LC on digital library resources organization. The author also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popular classification and colon classification on digital library resources organization.

【Key words】Digital library; Classification; Discussion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与传统图书馆比,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存贮自由化,资源共享化和结构连接化。建设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在因特网上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建设中文信息资源.必须要有相应的组织和检索各类信息资源的工具。因为无论是网上电子信息,还是多媒体信息以及印刷型载体数字化的信息,均要进行有序化分编加工,才能为读者提供有效的检索途径。

1 《中图法》组织数字图书馆资源的优势与局限

1.1 优势

《中图法》是一部综合性的分类法,其分类体系几乎涵盖了人类知识的各学科领域,具有很高的通用性,尤其是对于科学、学术信息的组织极具优势。《中图法》的编制和运用有较成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各种文献数据库中被广泛应用,有非常深厚的用户基础。《中图法》具有严格的词汇控制和完善的语义网络,有助于对网络化信息的筛选和组织。《中图法》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类等级体系,类目之间逻辑关系非常严谨,全面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非常适合于浏览检索和主题分类。《中图法》正向电子化和分类主题一体化方向发展,这将更适合于对网络化信息的组织[1]。

1.2 局限

《中图法》是等级列举式的分类法,直线型列举式的“树状”结构不能恰当反映现代科学的交叉发展。虽然也采用了交替列类。编制了注解、参见及组配来加强类目之间的立体联系,但要客观而充分地揭示知识空间的立体联系,反映那些学科分界较模糊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尤其是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还远为不够。《中图法》以印刷型文献为主要处理对象,是一个相当稳定的知识体系,更新周期较长,对迅猛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及多媒体,多种类型,高度动态的信息资源具有一定的不适应性。《中图法》面向中介用户,其分类体系是以学科分类和逻辑划分为基础的严格而缜密的体系结构,隐含的联系和限定贯穿于整个分类体系之中,而对于最终用户来说,《中图法》却缺乏易用性,不但类目本身的含义和类目间的逻辑联系是绝大多数用户所无法准确理解和掌握的,复分、仿分技术甚至连专业人员都难以把握。

2 《中图法》应用于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的改造

目前,为了适应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特点,我认为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图法》进行一定的改造,使《中图法》能更有效地担负起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分类的任务。(1)将按学科聚类和按主题聚类结合,以满足不同出发点的浏览查询需要,使分类体系最大限度地适应各类用户的查询特点。(2)简化类目划分层次,尽量采用列举式,可适当归并一些信息量少、利用率低的类目,突出信息量大、利用率高的类目,使类目结构直观明晰,类目设置更适合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的需要。(3)将类目的线性结构改造成网状结构,以满足多途径的浏览检索需要。增加类目间横向联系的揭示,以交叉列类方式和超文本链接把相关主题联系起来,实现非线性的跳跃浏览;在原有类目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分面分析和多重列类,实现对一个类目的多标准划分,增加检索入口。(4)类目注释要尽量突出类目的指引和类目含义的说明,以减少隐含性。(5)改造分类标引规则,提高对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多属性、多视角的揭示。

3 分类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