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品设计的背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新媒体时展的日益加速,互联网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得以应用与普及,与各个行业都产生了交集并渐渐融合。当前,创新发展是时代的关键词,新媒体互联网在这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新媒体互联网对于信息的敏捷反应和集中处理对当前产品设计创新和发展,深化产业创新和加速产品更新速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在市场连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今,具有鲜明创新特色和独特表达的产品总能吸引大量的目光和关注,并且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附加价值,因此,我们应该思考,在新媒体互联网背景下,产品创新与发展应该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长足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产业人进行产品设计创新发展的目的,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迎合市场需求的前提条件下,能够预见市场的发展动态,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应该多多注重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产品创新发展情况,在促进发展中面向市场,更新产品表达方式。泛泛说来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产业人应该尽快深入研究以下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互联网,如何创新产品的发展,如何更新表达方式,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在产业的实际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阿莱格里所著《产品设计构思与表达》(2016年1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一书中,作者通过对现实真实情况的分析和阐述,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对新媒体互联网的背景以及产品的设计构思表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反思当前的一些产业发展现象,全文见解独到。首先,对当前的新媒体互联网的现实背景展开批判探析,围绕在此背景下出现的问题、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创新的问题等方面展开陈述。其次,在书中列举了设计师的设计方式和他们的草图,涵盖了生产的过程、技术特性的显示、形式和功能之间的结合以及可持续材料的使用,总结了他们在设计方面的特点等内容,并结合现实,从每一件产品的语境背景出发,切实深入了解其中的设计理念,并由此推导出一种通用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诠释了在新时期背景下如何贴合实景进行产品创新和发展。再次,对新媒体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产品创新发展的内涵及特征、市场发展前景以及各大设计师的生平与设计理念进行讲述,对产品创新出现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作了解答。可以说,全书真正反映了当下新媒体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背景下产品发展创新的发展态势,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和深入的学术思考,对产品设计的创新发展给予读者深入的思考和启发。并且对一些已知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办法和改进方式,帮助产业人面对此类问题时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该书从宏观的分析和微观的讲解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在当前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日益严苛的发展要求下,为读者找到了一个有迹可循的准绳。其中,结合作者的独特分析和讲解,结合对当前形势发展的合理评判,将当前产品的创新、发展、表达的整个过程以及名家实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将讲解和实例相结合,避免了全文只讲理论的枯燥干瘪,既有利于当下的产品创新,也有利于让产业人认清形势,促使产业人能够更好地把握形势、利用新媒体互联网以及自身的优势进行新发展,这无疑对进一步发展开拓产品设计构思与表达的创新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本书非常适用于业余设计师和绝大部分专业设计师以及介于业余和专业之间的设计从业人员,对于想要理解产品设计和设计创新过程的人来说,它更是一本必备书。
新媒体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思考。如何在新形势下加速创新发展,以获得自身生活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充盈式发展,是我们避不开的研究课题。在这样的环境和日益激烈的竞争背景下,我们更要好好地挖掘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的优势,利用它的信息集中和迅速传播,加速产品的创新发展。信息的集中有利于产业人更好地了解市场信息,信息在新媒体互联网上的流通能使产业人更加及时地把握市场动向,调整自身,更新发展,并且新媒体互联网对于各个产业人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起着有益的连接作用,在这种优势条件下,产业人更要深入挖掘新媒体互联网对于产品创新、更新的参考作用。产业人要加强学习,深入市场,了解市场发展动向,真正把握市场动向和群众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同时,注意更新产品表达方式。例如,在包装和宣传上进行改变,迎合群众需求,切实把握创新理念,结合实际,推出创新产品。
(杜珊/硕士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1 系列包装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
系列包b设计是高职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系列包装是在经济高速发展、商品种类极具增加、社会审美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品牌认知层度提升的基础上产生并且发展起来的。一件商品,从生产一直到到达消费者手中,物理是生产、流通、还是销售都离不开良好有效的包装设计,因此,系列包装的产生和发展是具有一定必然性的。市场、企业、消费者、产品的综合作用产生的强大的推动力,使其成为树立企业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促进销售的重要广告手段。也因此在传统意义上的包装设计范畴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地位,成为目前包装设计中备受青睐的设计形式。系列包装产生于市场,发展于实践,最明显的特色就是实用性,这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着重强调人才培养实用性的高职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教育中,加强系列包装设计的学习和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完善艺术设计专业技能水平是极其有帮助的。
2 内蒙古地方特色产品的系列包装设计
2.1 地方特色元素在系列包装中的表现
蒙古族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马背上的文化不断的繁衍发展,呈现出今天的繁荣并且富有自身独特魅力。在其传统文化当中,蒙古族文字和图案在设计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尤其的传统图案,除了具备自身的艺术审美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进化,具备了良好的适宜性、群体性和包容性,为其推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系列包装主要就是强调相同品牌,或同一商品系列中不同商品的包装设计的系列性,这个系列性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表达和体现。系列性的包装设计由于其在设计方面采用了较为统一的设计表现,如相同的设计元素、类似的构图、同系列的造型设计等。与此同时,在后期的加工制作方面如印刷、印后加工等都较为节省资源和时间。从平面设计表现方面来讲,可以使用相同或者类似的主体图形、辅图形、文字的创意设计或是色调上的统一等。而这些可使用的设计元素,在内蒙古地域文化的背景下,自然是十分丰富的,它们来自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服饰用品、大到节日民俗,处处都蕴含着可供开发利用的民族特色设计元素;另外,也可从构图上进行统一处理,对系列性进行表现;还可以采用内蒙古地方特色造型对包装的造型设计进行创作来取得统一的系列感。
2.2 地方特色产品的品牌效应与系列包装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地方特色旅游的发展,促使民族地区特色产品市场不断膨胀,同类产品在市场上大量的涌现。品牌的概念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做好包装到品牌的整合设计是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关键。没有这样的整合概念,没有品牌作为系列包装设计的核心,那么做出的设计将是凌乱无序的,因此同意的色调、设计风格、甚至的图案形象等,都非常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传播力,而谢谢恰恰来自于产品的品牌效应。绝大多数产品无论从产品本身的特性还是包装设计上,存在的差异并不大,这就使得消费者在产生购买行为时,很难做出判断。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使品牌成为了消费者选择并购买产品时起主导作用的关注因素。因此,要想在如此繁多的竞争者中占有一席之地,品牌形象的传达和树立值得重视。而系列包装其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从商品陈列上来讲,同类商品的系列化包装在上架陈列时会形成一种“气势”,展示出的时统一的美感,效果强烈,并且容易识别和记忆,可以带来新鲜感。因此,对于蒙古族地方特色产品包装设计的研究,使其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在市场中利用民族文化建立良好独特的产品形象。既可以显示出民族特色产品的特点和品质,更能使消费者容易辨别。
3 内蒙古地方性特色文化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仍然存在民族职业教育不能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立足于内蒙古地区的地方性文化开展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结合区域经济情况,可以是使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更具方向性和针对性。市场对设计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显示,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对于高等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艺术设计方面显得尤为明显。随着近几年内蒙古地区区域经济、区域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对文化品味的需求不断提升,对于广告等艺术设计作品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市场对于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尤其是广告设计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标准变得更高,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倾斜。
就总体而言,内蒙古地方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与产品的市场营销有较大的关联性,并且市场和消费者对包装系列性的需求也越来越专业化。可以说系列化的包装是包装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而具有蒙古族地方特色的产品系列包装设计将会成为增强产品竞争力的有利武器。在高职的艺术设计教育中系列包装是一个重要的项目,加强系列包装设计的学习和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完善艺术设计专业技能水平将会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曾沁岚,沈卓娅.包装设计实训[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
[2] 张曼娟,蒙古族传统图案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J].美术大观,2009(10).
[3] 李立君,于洋.包装设计[M].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
关键词:通用设计;工业设计;产品;以人为本;精神需求
1产品设计和通用设计的发展背景和概念
a品的概念应该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批量化的产品,另一种是为贵族阶级服务的手工艺产品,其实产品设计的概念每天都在随着社会新的技术和科技的不断地发展而产生变革,2016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对工业设计也更新了新的定义:设计旨在引导创新、促发商业成功及提供更好质量的生活,是一种将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设计活动。
通用设计的提出是在一定的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它的提出是由于两点,第一是人的寿命的延长出现了老龄化现象,第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很多伤病和残疾人的出现,一些产品设计极不合理,严重忽视了这些有障碍群体的使用体验。来自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授马赛提出通用设计的概念:对于产品的设计和环境的考虑是尽最大可能地面向所有的使用者的一种创造设计活动。任何一种用品、设备或空间环境的设计尽量满足任何人的使用需求,使得正常人和有障碍的人们都能获益。
2通用设计的原则
美国人马赛在提出通用设计概念的同时也提出了通用设计的原则,这些原则旨在指导设计过程并提供设计评价标准,其通用设计具体的七原则为:(1)使用的公平性原则;(2)使用的灵活性原则;(3)使用的简单、直观性原则;(4)信息明确性原则;(5)容错性原则;(6)低体能消耗原则;(7)尺度空间可接近使用原则。美国人提出概念之后,美国的设计思想在二战之后在日本得到快速发展,伴随着美国对日本的扶持发展,日本为它又做了补充,加上了三项附则,具体的三项附则为:(1)可长久使用.具有经济性;(2)品质优良且美观;(3)对人体及环境无害。
上述是通用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10大精髓,这些思想使得设计师和科研人员对于通用设计更易理解,让设计者和使用者在生活环境、工业产品及电子通讯等多个方面交互使用获得用户体验,这些原则为设计的实践提供了评价框架,但是怎么去融合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人群的经济、文化、环境、工程到设计中去,这是设计师需要把控的一大难题,这些原则作为一种设计方法论、一种设计思潮,把握当中的平衡点把通用设计理念应用于各种领域的设计中去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3产品设计在通用设计中的应用发展
通用设计作为一种思潮和方法,它在产品设计上的指导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以下是通用设计的一些设计原则在产品设计上的应用:
3.1产品的主要功能可调节的案例表达
从探讨产品设计在通用设计中的应用这点来说,大家日常生活所见的小孩和大人的洗手池、淋浴产品和卫生间的便池的高度不一情况,也有供残疾人使用的设备,这些设计是合理的,我所认为的产品设计是通过对设计思想的借鉴和吸收,达到这些产品的设计可自行控制调节,以便来达到不用消费者的目的(身型,高度,站姿,坐姿,老人,儿童等)那这个设计就是切实的通用设计了。
3.2产品的可选择性
有一些产品的设计往往让消费者没法选择,要么就是材料不满意,要不就是造型不满意,还有就是对功能或者产品配置不满意,那怎么做到都满意呢,但是显然要让所有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但是设计师能在这当中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如图1所示,小便池的不同高度供不同的人使用,如图2所示的洗手间也是一样,设计师在进行某些设施或产品设计时,由于经济或某些限制条件的影响.将其设计为可调节形式存在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设计成可调节可控制选择的方式,在产品的尺寸上运用灵活性原则,有高有低,各取所取。如图3和图4所示产品提供不同的使用方式,方便不同使用者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选择,这体现在款式造型不一样,也体现在文化和上面。
3.3产品的感官功能互补性
产品设计不应该忽视了障碍人群,在设计时应体现通用设计的核心思想:要为所有人而设计,比如盲人手机的设计造型和款式也有正常人使用的,但是它的设计强调人的精神需求和通用设计的,它也针对视觉残障的感官功能互补设计,因此盲人手机在超大设计的按键上带有盲文提示,必要的声音提示也是视觉障碍用户获得感官提示的良好途径,这样的设计我们应该多提倡、多鼓励、多发展。
4产品设计在通用设计中的发展展望及总结
产品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在通用设计原则中的应用和体现,设计思维指导我们的实践,这为我们国家的产品设计在解决生活社会问题指出了明确的航向。我认为产品设计在通用设计的应用并不意味着从一开始就对所有人有用,这种有效性是可利用系统方法来提供一个可调节的环境,该环境能容易地进行调整从而满足任何人的需要。这种产品设计的意义可能在于如提供几种具有某些特征的替代物来供用户选择,这样就说明不同的设计所设计的产品也不尽相同,出发点和思维方式更不一样,但是只要设计的产品能为不同的使用人群、不同的使用环境所合理应用,使得消费者在用户体验时感觉到产品的质量和设计的脑洞,感觉起来自如、惬意,这就是产品设计在通用设计中要表达的设计精髓。将来的设计是多样性、异同性和普适性共存的局面,设计标准和人类的经历一样也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慢慢完善和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步入到了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逐步的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很多人对于产品的需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质与功能需求层面,而是从一种人文化的角度来考虑产品设计情况,看它们是否能够满足人的情感需求与精神需要。因此,当前产品设计中融入情感因素成为了一种大趋势,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情感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三个层次
根据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在《情感化设计》著作中所提及的那样,情感因素在产品设计中一般包含了三个层次,即本能层次、行为层次以及反思层次。第一个层次而言,它主要是指出于人类本能而对产品设计时进行某些特性的关注与反应,具有较为明显的即时性,它可以让人们一眼就感觉到快乐。第二个层次则更为看重产品的效用与功能方面,其具有较大的合理性与易用性特征,与人们的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它要求设计者能够使用较为简单的设计来提供给人们最为合理的布局,能够让人们轻松愉快的使用这个产品。同时,行为层次的产品设计还可以让使用者得到一种全新的使用体验与乐趣。第三个层次则是指产品设计中必然会有一些信息引起人们的联想与思考,从而产生一种更为高级的心理感受,这就是说,这个层次的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因素已经上升到了感知的理性化层面,是一种对于情感因素的理解与感受,它能够引起人们的回忆或共鸣等。这个层次的情感会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因此,产品设计中应该对情感因素进行多重考虑与应用。
产品设计中情感因素的融入途径
产品设计中对于情感因素的融入,就是指把人们对于产品的情感需求融入到设计当中去,从而实现产品设计的审美性与实用性的有效统一,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它可以愉悦人们的心情,并激发出人们对于产品的好奇心并做出是否购买的最终决定。因此,情感因素在产品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那么,产品设计师在对产品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上面三个层面来进行情感因素的融入,从而更好的开发出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好产品出来。
1.本能层次的情感化产品设计途径。我们可以首先从本能层次来考虑到具体的情感因素融入途径。这就是说,产品设计过程中,应该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爱美本能需求,要根据一定的审美法则来对产品进行美学设计,尽可能的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与习惯,让人们感受到产品中的美学特性,这是一种本能的审美情感获得能力。其次,产品设计师应该增加产品设计中的趣味性,它与审美性一样,也是人们的天性之一,设计师们可以对产品进行形态、色彩或者形式方面的设计,让人们在看到产品的时候,就有一种视觉方面的冲击力,体会到一种趣味性,设计师可以对产品进行仿生设计或者圆润化设计。此外,产品设计师还应该增加产品的拟人性设计特性,要赋予产品以人的动机与情感,可以增强产品的人性化特征,让人们产生情感共鸣,获得较大的亲近感。
2.行为层次的情感化产品设计途径。产品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要努力提升产品使用方式的乐趣,要让使用者在使用产品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一种享受的,并进而对产品产生出一种较为积极愉快的感觉。产品设计者还应该切实从产品功能方面入手,重视对产品方便与易用出发,重视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让产品设计更为符合人的需求,体现出人文关怀的一面。当然,产品设计者还应该采用组合的多功能设计方法,让产品通过优化组合设计来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3.反思层次的情感化产品设计途径。产品设计中应该要让使用者获得某种积极的记忆力,能够让产品勾起使用者的回忆,这就需要产品设计者能够设计出满足特定使用者需求的产品出来,要让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激起心灵的共鸣,设计者应该要对使用者进行文化背景方面的了解与把握,合理利用那些能够引起使用者回忆的刺激性元素,让他们深入到使用者的心灵深处。同时,产品设计者应该通过产品设计工作来引发使用者的积极自我感觉,要能够在让使用者追求个性化的同时,还需要表达出设计者的个性化特征,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应该积极征求使用者的设计意见与理念,并真正融入到产品中去。此外,设计者还应该对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重视情感方面的体验式设计工作,要利用多种颜色和款式来让使用者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设计者就应该积极转变思维方式,对产品功能与外形进行多种方式的设计与重组,从而让使用者获得一种耐人寻味的感受。
总之,产品设计中,应该重视情感因素的融入,这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要求。因此,产品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人在产品中的重要地位,做好产品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在产品设计中很好的融入人的情感来加强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从而让产品成为使用者的情感体验对象。这就要求产品设计师能够充分认识到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地位,并从本能层次、行为层次以及反思层次等三个层面来进行产品设计,能够让产品具有更为丰富的情感,体现出更为浓厚的人性化特征,真正让产品走出一条人性化的设计道路,具有持久的市场魅力。
论文摘要:文中以机械产品设计师为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背景,探讨了目前高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大类专业的以就业职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为了满足企业用人单位对数字化机械产品设计人才的需求,针对本校已有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大类各专业学生的培养,以机械产品设计员(师)就业为导向,建立机械产品设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进行研究;大力培养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就业意向学生机械产品设计能力,以适应国家对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1 现实背景及意义
机械是工业的的基础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机械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各种新型机械设备、机械传动产品能更好地满足生产及社会的需要。数字化机械产品设计师是机械行业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的重要岗位,近年来这一岗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大类专业学生可以以机械产品设计师能力为培养方向,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改革措施下,完成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寻求机械产品设计的职业和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务院作出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特别是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指导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好形式。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指导思想上,新的人才观念和办学理念正在形成。在办学方向上,高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并以此来推进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管理模式和办学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在人才培养上,开展“定向”或“订单式”培养,走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现有较多的高职院校对探索培养技能型人才模式作了较多的研究与实践,但是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大类专业的以就业职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研究与实践。
(1)企业机械产品设计员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2)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定义;(3)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4)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实施方案与实践等。
以机械设计制造大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建立以机械产品设计员职业为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建立以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研究和课程开发。具体为:教学体系中技术基础课前二年培养计划不变,第三年第一学期重点开设与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技术相关的课程,增设机械产品设计相关选修专业课程。第二学期安排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训。在岗位任务分析前题下,对机械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开发进行正确定位,编写机械产品设计专业教材。以企业产品设计实例为教材开发的主体内容。以计算机三维设计软件应用为主要培养技能,以适应数字化机械产品设计职业技能的要求。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基础上,与行业企业工程设计人员和兼职教师共同研究打造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对机械设计制造大类专业以机械产品设计为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改革和课程开发。大方培养学生的机械产品设计能力并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和创造的高技能型人才,使他们出了校门就能投入机械产品设计工作和自主开发创业。
3 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紧密结合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以机械产品设计师就业为导向,对机械设计与制造大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等进行研究与改革实践。使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和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更加适应社会企业用人需求,适应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积蓄个人职业发展潜力。
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研究与实践。有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辅导,学生参与的课外科技小组活动;有实验课、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的多环节、多方位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计算机应用软件应用等数字化机械设计实践活动,参加大学生的各种创新大赛等。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企业结合共同做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训,共同编著出版具有机械产品设计的就业导向专业教学教材,使本课题研究成果更适用于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
4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步骤
通过在企业调研、互联网资源查询,充分掌握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的内涵、职业特点、职业任务、职业等级和社会企业需求等信息。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指导下,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和培养模式研究,打造为机械设计与制造大类各专业学生毕业就业为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与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机械产品设计职业人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教材、教学手段的改革上创新。编著“机械产品设计”教材,教材内容定为,以机械产品设计师(员)就业为导向,按照机械产品设计任务和流程,较全面讲述机械产品的设计理念、设计要求、设计方法、标准、设计工具软件和数字化机械产品设计程序,配有可实际操作的机械产品设计实例,提供实训任务等。
摘要:中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中国元素却被人们慢慢地遗忘了。作为设计师如果能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从中获取设计灵感,吸取设计营养,把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发扬光大,那么中国设计就能够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具有中华特色的文化也能够在世界文化的长河中源远流长了。因此,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和符号应用到现代的产品设计中,是设计师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悠久;中国特色;产品设计
一、中国传统元素的思考
作为中国传统符号,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正面形象,应该是能够体现中华精神的元素,同时还应该是反映中国文化本质的符号 。
第一,在思想上,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得先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思想,中国人的儒家文化思想根深底裤,“和谐、中庸、忠孝礼义”这些都是中国人一直崇尚的哲学思想,传达了中国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体现人本向善的精神本质。
第二,在形式上,汉字、斗拱、宫灯、图腾、皮影、白鹤、四圣兽、祥云、阴阳等,还有天圆地方的造型,呈中轴线对称分布的布局,都是一些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
第三,在色彩上,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色彩情感,人们对于颜色的理解通常是跟民族的和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中国红就是趋利辟邪欢乐喜庆的象征,而中国的绿色也有独特的意蕴,在中国绝对不能送绿色的帽子给男人,因为绿色的帽子象征着不好的夫妻关系。因此,颜色是有符号特性的。
第四,在装饰样式上,从商周时代的饕餮纹、北魏时期的莲花忍冬纹、北汉的四神纹和文字纹到唐朝的牡丹等都是那个时代的典型装饰纹样,无不反映着每个时代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政治环境,因此从装饰样式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纹样的装饰不仅仅只是表现审美更多地是体现在特定的时期内文化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应用和借鉴装饰的时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说,中国元素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符号,而是一些具有中国深远文化意义的符号。
二、产品设计中的传统符号
第一,产品设计要求将美观与实用功能完美的结合起来,而传统美学价值与现代产品设计有很多异曲同工的地方,比如石器时代的石器设计就是典型的例子。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传统的文化符号合理的变形和融合就可以有效实现设计文化的延续性,同时又不失现代感。
第二,一个产品如果能够取得成功,那么一定就是生动传神的设计,一定是能够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的设计,也一定是能引起人们某种情感的共鸣。相反,如果产品设计只具备形式美而没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时也不过是惊鸿一瞥的感慨。而这种内涵通常就是一种文化的东西,一种能唤醒人内心深处记忆的东西,也是一种象征传统意义的符号。
第三,中国传统符号讲究图形的虚实关系和审美装饰性,通常这些符号呈现的是一种完美对称的布局以及相互融合和相互贯通的形式,体现了一种对和谐统一的追求和向往。而产品设计同样也讲究结构地均衡和统一,形式的连贯和呼应,产品的设计形式同样也可以从传统符号里面找到灵感。
第四,传统文化的符号通常是看起来简洁而实际意义丰富深远,运用传统符号将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以传统而又不失现代时尚的构成方法,创造出人文化时尚化的产品。
所以产品中的传统符号应该是一种现代与传统的整合,是意义与形式的统一,而不是部分设计情况和内容胡乱地把传统文化的形式硬塞在没有对应意义的产品身上去。
三、传统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潜在市场,很多国际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已经抢在国人前面挖掘出中国元素并且将之应用到产品的设计中,并且在国内市场上却了很大的成功。本来属于中国自己的设计潜力却被外国加以利用,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大讽刺,因此作为中国的设计更应该将这些本土的设计符号进行传承和应用以实现产品的创新和文化的传承。
首先,中国文化里面有很多传统元素,但并不是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应用产品的设计中来,所以在应用传统文化符号时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而要结合不同的设计背景和意义,合理选择适当的元素。比如说当我们需要设计一款公共休息区的沙发,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交流的功能,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以和谐与交流为设计点,探寻与设计点相关的符号形式。
其次,产品的形式与功能是相互统一的,有很多传统形式已经无法承载现代产品的功能,所以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该打破传统形式的束缚,在不改变传统文化实质内容的前提,融合现代社会流行的时尚元素,创造出新的传统符号形式,这才是传统符号应用的本质所在
最后,作为中国元素应该是中国所特有的,它是一种能够被识别和记忆的,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设计。所以,在经济全球化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产品设计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体现本土化的特点和创新,既要让世界都认识和接受中国文化,同时也要保留文化的精髓不断地用现代方法进行创新。
四、总结
随着中国2008年奥运的召开,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对中国元素的发掘已经提升到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对于产品产品设计而言,远不止运用色彩和造型这么简单,还需要顺应时展趋势,结合我国受众心理,从过去对功能的满足进一步上升到对人的精神关怀,继承、重视和发扬中国文化,在设计中融入文化,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那么中国的产品设计也必将会辉煌于世界。作为设计师应该正确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符号,我们应该在进行创作时,也应从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中吸取丰富的素材,创造出属于中国式的现代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张宪荣:《设计符号学》,上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2]王受之:《产品的故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9。
1.功能结构分析
产品功能结构分析,运用同族产品样本,对其进行基本筛选,分析判断产品功能属性,并挑选关键因素,为后续产品设计定位奠定基础。其中包括产品功能分析,通过功能分析FA,将产品总功能细分为多个功能元,细分的程度取决与产品的复杂程度;同时对产品结构进行分解,功能元和结构元相互对应。产品结构分析:对产品结构分解,以及产品长、宽、高、重量等基本参数特征。
2.用户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分析是产品设计的关键。主要包含问卷调研、用户观察、人物角色、用户访谈、焦点小组和任务分析。通过对产品调研可获得用户感性需求、产品现存问题以及用户满意度,明确用户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定位。其中包括:(1)用户观察用户观察需要分析的数据量大,可直接进行实地调研,用照片或者用视频间接观察,找出产品痛点。(2)用户访谈用户的背景需要多元化,一般6-8个人,最好是不同性别、年龄、行业的。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了解用户,有效挖掘用户内心的真实想法,挑选出关键元素,进一步明确用户需求。(3)问卷调研问卷调研是最经典定量分析方法,挑选15-20个有效问题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明确用户需求。焦点小组首先,需要提前准备调研提纲和专门主持人主持讨论;其次,召集6-9名用户进行2小时访问;最后,找出用户想法和实际做法的偏差及成因,明确用户需求。人物角色通过场景细分确定典型用户,结合5W2H法提炼构建用户人物角色雏形,通过KJ法对人物角色模型中提炼的用户需求进行聚类,构建人物角色模型。任务分析制作工作活动流程图,揭示工作任务的操作要素与流向,分析用户在完成任务时的真实做法。了解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方式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机会缺口,完善用户需求。
3.产品属性分析
运用同族产品样本与异族产品样本,对产品样本作基本的属性分析。产品属性分析主要包括产品本身所具有的色彩、形态、人机、材质等,分析提取关键因素和参数特征,进一步细化产品设计定位。包括色彩分析:色彩不仅美化和装饰产品的功能,而且影响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和购买欲望。将产品样本进行聚类分析,提取多个样本主色与辅助色,记录其CMYK与RGB值,并在此基础上以聚类分析法二次提取色彩参数,确定主色2-3种,辅助色3-5种,二次提取色彩将作为产品设计色彩基本定位;材质分析:材质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材质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提取多个产品样本材质,记录并分析其基本特性,与产品本身特性相结合,提取产品主要材质特征,确定1-2种主要材质,将其作为产品设计材质基本定位;形态分析:产品形态作为传递信息的第一要素,与产品的功能、结构、色彩等有密切联系,形态分析可明确产品设计的基本形态趋势。提取同族产品、异族产品样本主要形态特征,对主要形态特征进行聚类分析,挑选关键形态特征,确定产品设计形态基本定位;人机分析:合理的参数特征能减少疲劳操作,创造出舒适和安全的工作环境。根据产品样本提取产品设计中的人机要素,以及参考人机工程学基本参数特征,确定产品设计人机参数基本定位;竞品分析:将同族产品的同档次或略优品牌排列出来进行分析,找出产品的痛点与机会缺口。
4.产品设计定位
基于产品功能结构、产品属性以及用户需求分析之间的联动性,将三者进行联动分析,即整合各设计要素模块,以层层推进、互为印证的方式推理迭代。不同类型的产品,根据产品本身特性以及客户对产品设计要求,在分析过程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交互体验设计;体验经济;市场竞争力
1 背景
在我国制造业转型的时期,相关经济领域面临着诸多发展的瓶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从政策层面倡导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而为文化艺术的产业化开辟了一个重要的产业领域。
2006年起,江苏各地相继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策与战略,大力发展文创产业。以南京为例:2012年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60亿元,占GDP比重5.1%,成为全省第一个超过5%的城市,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2013年增值达450亿,占GDP5。61%。在亚太文创产业协会公布的2013年度两岸城市文化竞争力排行榜上,南京位列北京、上海、杭州之后,名列第五。2014年文化产业增值已达GDP9%,全市文产企业由2012年的9678家增加到20000家,从业人员40万人。在国家“十一五”纲要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显然已成为突破相关经济瓶颈的新突破口,其中相应的文创产品与服务设计创新业已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内涵。
信息产业背景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以文化传播为内容与服务的创新形式构成了传统产品设计的新兴应用领域。数字交互体验式的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即科技产品发展的未来方向,也是文化产业的市场新需求与增长点。
2 研究范畴
当前文创产业中,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设计创新活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市场领域中:第一,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中,以地方性的传统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作为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设计基本元素的再设计;第二,历史人文领域中,以地方性文化、习俗、节日等活动为主题,以此为内容,设计以民俗服务活动模式,及其活动衍生品的产品和服务设计;第三,自然、环境资源文创领域, 以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独有物质资源,结合健康、可持续发展等现代人文主题概念所策划的文化主题活动和服务模式设计和衍生品的设计开发;第四,动漫影视文化领域,以原创动漫及影视作品建立起的地方特有形象作为为商业推广元素,以此衍生出主题式的旅游资源、娱乐体验产品服务及衍生品的创新设计。第五,文博、科技场馆、展览展示成列品的衍生文创产品及文化传播推广服务模式的创新与设计。以上所列举的五个范畴在笔者《信息化语境下文创产品设计的新契机――文创产品交互体验设计浅谈》论文中有详细表述。
由于文化因素本身的非物质属性、使其在文创产品设计表现方式上局限,而在文化内涵的表达及设计实践中,以传统的产品设计方式往往无法表达文创产品核心价值,物质层面局限于外观属性或者视觉艺术模仿创新上;而对于非物质性的文化内容与艺术内涵也只停留在文化语义学层面的挖掘和产品服务实践的创新上。这并不能够满足当今信息化及互联网产业背景下的市场需要和用户的真实的体验需求。以文化内涵为体验核心的产品创新更需要借用信息交互设计的方式,重塑其文化内涵的服务性体验并以体验经济的方式提升其商业价值。
3 文创产品与体验经济
文创产品区别于我们一般概念上的产品,除了产品本身所具有的使用功能价值意外,更具备情感层面的体验功能价值,满足用户的基本本能层面的需求外,更注重在使用过程中满足用户的情感层面甚至更高级的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例如一本相册,从使用角度来说,可以满足用户分类与存储相片的需求,而当它放满相片后对于用户来所已不仅仅是本影集这么简单了,它承载可用户不同时期的各种回忆。每一张照片对于用户来说就是一个故事。由例如一杯廉价的咖啡更多认同为是消费饮品,而当出现在“星巴克”连锁店里,当用户购买消费时,出了消费饮品,更多的消费的是品牌与品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价值认同感。
所以从这一角度说,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设计即更多的是以物质产品为基本载体承载的价值认同、历史文化、民俗习惯、民间智慧及特定背景语境等核心内容体验的文化内涵。那么文化创意产品的这些非物质体验特征如何变为具有价值的产品,用户可以为此心甘情愿的买单,从而创造市场价值? 举个例子,自己冲泡咖啡的成本约5元。但在经典的咖啡屋里,伴随着古典轻柔音乐和名家名画装饰,亲眼看着一杯手工咖啡从磨制到冲泡,在弥漫着浓郁咖啡香味的吧台前与专业咖啡师的互动,一杯咖啡的价格可能超过30元,出门前也许你会外带一些咖啡豆100元,为了自助体验一回这样的乐趣,回去后还会购买各种冲泡工具100元。这种体验你也会认为物有所值。手工咖啡体验的例子说明,一个简单的需求行为,在通过不断提升该需求体验的同时,创造出了同时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和价值。
这里我们引入一个经济学概念――体验经济。体验本身是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产生的一种美好感觉。它本身不是一种经济产出,不能完全以清点的方式来量化,因而也不能像其他工作那样创造出可以触摸的物品。但当我们通过一种特定的设计方法――交互设计,把体验变成产品或者产品服务,消费者愿意购买,并可以在特定的环境或者平台上交易时。那么这一系列的行为就变成了经济行为。 产生了价值。 因此就有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概念体验经济。
4 信息交互设计的竞争力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背景下,用信息交互设计方法,以信息化和数字技术手段设计文创产品和服务的体验设计,是科技发展驱动下的文化创意产品的体验经济模式创新,是文化产业市场提升竞争力。区别于传统的文创产品和服务形式,其竞争能力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互动参与体验的竞争力。利用信息交互设计的方法设计以体验特征为核心的文化创新产品与服务,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与参与度。即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非物质性的文化内容和内涵加以设计,并以互动性的体验方式,让用户在过程中身心体智状态完全沉浸与满足于与文创产品提供的内涵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中,并全程参与其中。
差异化体验的竞争力,文化创意类产品的价值输出物――体验的需求要素是突出每个用户的个性化感受,而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行业背景、认知程度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了每个用户的体验感的不可替代性,这种感受是个性化的,在人与人之间、体验与体验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没有哪两个人能够得到完全相同的体验径历。
映像化体验的竞争力,任何一次体验都会给用户留下印象深刻及记忆和映像,几天、几年、甚至终生。一次数字化虚拟现实(VR)体验的主题公园之旅、一次增强现实(AR)的与文物亲密接触、通过跨平台的终端设备在家体验环球探险等,都会让体验者对体验的回忆超越体验本身。
科技驱动体验的竞争力,信息交互设计下的文创产品与服务,用户体验的方式依据信息内容特征,分析目标用户在此特征影响下的认知与交互行为特点,因人而异地设计具体的用户体验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与设备实现文化内涵的数字化互动体验,更加能吸引年轻用户对于非物质化文化内容的注意力,有利于社会文化价值的延续及传承。
互动参与体验、差异化体验、映像化体验、科技驱动体验构成了信息交互设计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的主要竞争力。这一范畴内的产品涵盖今天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xi文博、科技场馆的信息化背景下的文创产品与服务的解决方案、
5 设计作品实践
实例1――秦淮灯彩交互体验设计实践(图1)。
南京秦淮灯彩因此也被列入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东吴一直传承至今。很少人知晓其精致玲珑,粉嫩绚丽的背后所凝聚的千年间的民间智慧与民俗内涵,一盏花灯需经过劈蔑、染纸、裁剪、扎花瓣、裱糊、做骨架、安装等多道复杂的工序,历经一年的制作。才能成纸到灯彩的蜕变。
该作品以灯彩手工艺和互动体验,以信息交互体验设计的方式,通过数字化的记录和采集,概述了灯彩艺术的发展历史、工艺、寓意,并结合文化和民俗内涵,用户通过亲自体验操作的形式了解了灯彩从选材到制作的工艺、从历史延续关系了解了今天的各式灯样的历史传承及文化寓意及内涵。从灯彩文化了解了民俗文化及历史传承的地域性生活习俗。从不同的认知角度找到了对灯彩文化的价值认同感, 提升了体验者的兴趣,和对传统价值的认同。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可以逐渐缓解文化传承问题,以及挖掘灯彩自身的文化价值,同时为灯彩手工艺提炼新的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一方面从文化价值体验的角度解决灯彩手工艺的非遗传承普遍面临的大众传播与代际传承的问题。增加灯彩手工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社会认同。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媒体之间的互动体验。另一方面从体检经济角度,利用现在物联网时代的技术,实现一种体验式的文化的推广,除了用户对灯彩手工艺的认知以外,从而产生了市场的经济价值。为秦淮灯彩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实例2――古琴斫琴、减字谱的交互体验设计实践(图2)。
该设计实践以古琴的非物质文化属性为文创产品设计的切入点,选择以“天工斫韵”为主题,在详细分析整理古琴斫琴技艺、减字记谱发及指法技巧等非物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信息交互设计的手段与方法,以交互体验装置的形式提出了数字化背景下,以古琴为内容的数字化采集、保存、利用、展示及产品化的可能性。并在对古琴自古沿袭下来复杂的斫琴工艺与独特的记谱规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有数字化技术与全新设计开发的交互装置与交互方式,结合软硬件的以装置艺术的形式展示古琴精密的琴身结构、精妙的记谱方式与精湛的斫琴技艺。该例详见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古琴斫琴、减字谱的交互体验设计实践》
实例3 ――南都六朝汇景图(图3)。
六朝古都南京,自汉起先后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等朝代在此建都。此外明朝、民国也建都于此。朝代的繁荣与兴衰,都留在南京这座古城的记忆中。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南壬[1]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南京六朝博物馆是在六朝宫阙城垣遗址挖掘原址上设计建造的,自2014 年开馆以来,展陈的核心主题就是从“城”、“人”、“事”、“美”的角度全面展示六朝历史文化。然而由于近两千年的侵蚀及战乱等原因,历代地面历史遗迹大多无迹可寻,可用于陈列展示的文物类实物展品也屈指可数。同时由于大量的具有非物质属性的历史人文内容,无法用实物的形式呈现。以数字交互展示方式更为合适。如何运用这一手段突破陈设的局限,丰富展示的内容与形式,成为了该馆的当务之急。基于以上的实际需求,笔者团队与该馆合作,实验性的尝试在分析、整合展示内容、准确定位参观者需求与行为、合理规划用户体验方式后,利用位置反馈的数字交互设计方式完成了一系列展示内容的交互设计与设计呈现,增加了参观者与展示内容的互动体验性。
从现今所熟知的南京市区地图入手。首先看到六朝博物馆目前位置及周边情况,接着,用户通过“视窗”看到该位置古代的宫阙城墙东西角的建筑特征。地理位置重合,古今建筑比较,并与周边空间位置信息相互参照,信息之间产生关联性,会明显的增强对信息的认知度。
移动与位置的反馈,即位移产生动态变化的位置信息,从而控制反馈。以鼠标的设计为例:操作鼠标在桌面的移动,产生距离、速度、频率等的变化,很自然会建立起与屏幕上光标位置变化的关联和隐射性,沉浸于这样的隐射关系中,进而准确操作电脑。这是在人机(HCI)关系中,所建立的基本的认知关系。基于此规则,当用户推移“视窗”向左、向右或者向上、向下移动,“视窗”内显示虚拟地图的局部画面向相反方向移动;同样会产生自然的沉浸感,建立“视窗移动到哪里,即可以看见哪里”的沉浸感。以上两个方面的设计都基于用户的认知行为特点、具备很强的交互体验性,从而提升了《南都六朝绘景图》设计作品的用户体验。实现了我们的设计目标,即增加参观者了解六朝人文地貌内容的互动体验性。该例详见论《位置反馈的交互体验设计方法与实践――以为例》。
6 结语
文化产业是体验经济时代的产业形式的一种,而信息交互设计是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全新的交互体验产品设计思路与方法。其核心目标即是开发具有良好用户(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体验的产品与服务。文化创意类的产品和服务是体验经济时代满足用户文化精神体验需求的具体形式,是应该具备交互体验特征的产品。能够与用户或观众形成交互体验的文创产品设计、文化环境设计(展览)、文创服务的创新甚至是艺术创作的作品才能具有深入的用户体参与度与良好的用户体验感,形成与用户之间情感上的沟通,满足用户精神层面的自我价值实现。这有利于文化信息迅速有效的传播。
信息交互设计下的文创产品与服务所具有的交互与体验性,可基于信息科学与技术手段实现体验性,也可基于传统的使用方式和用户的认知行为过程实现这一体验,既自然方式的或人文背景的互动过程设计。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展科技与文化、传统技艺、文化遗产与(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用户体验结合的信息设计实践研究,对于文化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是具有创新性的。以历史文化、民间习俗、节日庆典、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为内容,加以信息技术和手段为基础的文创产品与服务设计开发,符合文创产业创新的时代要求,有利于传统社会文化、艺术、民间智慧的传播。符合用户的消费习惯的改变方向,有利于迅速高效、大面积普及性的被广大百姓主动接受和主动消费。 通过市场行为主动的推动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播、保护和传承,是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彦.位置反馈的交互体验设计方法与实践――以《南都六朝汇景图》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165):121-125.
[2] 刘彦.信息化语境下文创产品设计的新契机――文创产品交互体验设计浅谈[J].工业设计,2015(12):088-089.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不断涌现出新的作品,辽宁省在公共产品设计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不可否认在其公共产品的创新设计上还存在着缺少城市文化内涵等诸多不足,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城市公共产品设计的发展,本文正是基于这个大的背景对辽宁特色文化的公共产品设计创新进行研究与探索。为了更好地进行论述,本文首先对公共产品概念进行回顾,其次对辽宁省文化的公共产品设计创新不足进行分析,最后对辽宁特色文化的公共产品设计创新策略提出观点。
关键词:辽宁;特色文化;公共艺术产品;设计创新
引言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科学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特别是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意识到保护自然生态公共和历史人文公共的重要性,意识到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体系的重要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当代公共艺术观念得以逐渐形成和发展。处于这个大时代背景下辽宁省要在特色文化的公共产品设计上有所创新,也必须将环保、低碳的设计理念运用到日常公共艺术产品的设计中,并通过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深化辽宁公共产品的人文化和内涵化,据此来推动辽宁特色文化的公共产品设计创新与发展。
1公共产品概念
“城市公共艺术”这一概念,可以理解为建筑外部空间,以及该空间内所包含的所有物质与非物质因素。城市公共艺术中所包含的物质因素,小到一片树叶,大到一栋建筑、一座山脉;非物质因素则是在城市公共艺术中人们的活动。
公共艺术中的“产品”是指人为的艺术创造,是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融合体现,用以美化城市公共艺术和愉悦人们,比如雕塑、绘画以及工艺美术作品等。但它有别于独立的艺术作品,它具有与城市公共艺术相互依存的循环特征,是受到城市公共艺术的限定和制约的。
2辽宁省文化的公共产品设计创新不足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各大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的共同品质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辽宁省在公共产品的开发上也是如此。但是同国内一线大城市相比,辽宁省的公共产品在设计上,还存在着极大的差距。例如在一些局部的公共景观的建设与开发上需要有所改进,而且事实求实的讲,作为一个工业城市,由于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追求经济效益,导致不少破坏性的建筑产生,进而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视觉污染。而且辽宁省在公共艺术的设计上有些急功近利的思想,过于注重建设,轻视保护,为此使得辽宁省的一些历史文化遗迹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辽宁省在城市公共艺术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弊端。例如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上不仅要维护地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利益,也要充分尊重辽宁省所具有的地缘历史和现实状况,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等各项考虑来实现城市既定的规划目标和秩序功能。要根据辽宁的地域特色,尊重辽宁人民的意愿进行一些公共产品的开发与创作。
3辽宁特色文化的公共产品设计创新策略
3.1立足真善美创新
从当前辽宁省的公共艺术作品的现状来看,有些产品过于的“新”,让人家看不懂其设计的真实含义,从专业观赏者的角度做一些所谓国外新潮产品设计其实就是对城市视觉的污染。辽宁作为一个历史名城在公共产品的设计上一定要体现这个历史名城的结构与类型特点,要对辽宁省的历史和人文特征进行一种展示,要充分体现辽宁省的这个城市的文化特征。
为此辽宁省在公共产品的设计上要立足于“真”的特征进行创新,这种“真”的设计不是一种简单的拼贴,而是对辽宁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进行一种总结与沉淀。事实上在这些年发展与变迁中。辽宁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此在辽宁省公共产品的设计上也要随着辽宁历史的变化进行一种渐进式的发展。
这里的“善”是指公共产品设计的大的环境,主要是指一种文脉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辽宁省的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此在公共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上要体现辽宁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要将公共产品的设计融入城市的发展之中,要让公共产品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为此辽宁省的公共产品设计要将建筑、城市与人的知觉三者拉近,要通过哲学高度去强调公共产品与人的统一。
“美”主要是说在设计上要有一种意象之美。辽宁省作为关外名城隶属东北,为此对该城市的公共产品的设计个就要体现一定东北文化特色,要将东北黑土文化和设计审美相互结合,以便给人们更为直观与亲切的感受。
3.2在可持续发展中创新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公共a品设计艺术在设计与开发上一定要贴近人与自然与社会相互协调的发展思路,必须要依托可持续的环境发展的眼光去看到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公共产品的设计。辽宁省在公共产品的设计与发展上也是如此,要义不容辞将实现可持续环境与发展作为公共产品设计与创新的中心,为此作为城市的规划者和景观设计者一定不能偏离这种设计思想与理念。
无论是从地方区域的规划还是场地尺度的设计上都要有一定的度,而且在材料的使用和人类活动方式设计上也要体现低碳、环保的设计思想。要从策划到实施每一个细节上对公共产品设计进行可持续理念的引导,要知道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作为人类不能无度的滥用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为此作为一个设计师必须要在公共产品的设计上做到有度、有节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公共产品设计创新与发展的核心,如此才可以更好推动辽宁省公共产品设计的发展。
3.3人性化特征的创新
公共产品的设计其最大目的是要发挥其实用性,通过共同产品的设计展现一个地区的历史与人文特征。辽宁省公共产品设计要创新要发展自然也不能离开人这个最为基本的特征,要在人性化特征方面下功夫。一般来说公共艺术设计人性化的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自然环境因素、消费主体、文化因素、设施本身的因素。这里的消费主体指的就是人这个个体,而要达到所谓的人性化特征的标准,就需要在安全性、审美性、通俗性等诸多方面下功夫。由于辽宁省地处东北,有着深厚的白山黑土文化,而且辽宁人的性格也比较的开朗,其所处地域不仅有高山也有沿海,为此在辽宁省的公共产品设计与创新上就需要在这些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以及风俗习惯上下功夫,不能人云亦云的照搬其他城市的公共产品设计方案,更不能随意复制国外公共产品的设计,使得辽宁省的公共产品没有自己的特点。事实上,也只要最大化的利用辽宁省本土资源,其在公共产品的设计上也可以最大化实现人性化创新,以便让这些人性化的公共产品更好为人与社会提供服务,如此辽宁省公共产品的发展才可以不断出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4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城市要发展,公共艺术产品的设计也一定要跟得上,既不能滞后于城市发展,也不能在设计上损害自然环境和人们大众的利益。辽宁省在公众艺术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上也是如此,要始终坚持真善美、可持续发展、人性化的特征,如此才可以不断促进与推动辽宁特色文化的公共产品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新宽.王大伟设计美学导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金学智.李晓红中国园林美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