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机械科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国农业机械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集体经营到分散经营、从小型化到大型化的发展历程,只有近几年才进入了较快发展进程。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地方发展发展发展较快,有的地方发展较慢,平原地区发展快、山区丘陵地区发展慢。因此,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依然是靠天吃饭、人力生产,农业生产效率低、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不高,农民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更加依赖于农业机械化作业,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成为破解“三农”问题、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2我国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创新的动力不足、发展不平衡我国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方面受政策和资金制约,急于应用型研究,缺乏基础性研究。基础性研究的不足,导致应用型研究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往往只能是在某一方面达到较高水平,但不能做到全面发展。2.2投入不足、经费短缺,科研水平不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许多领域的科研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在农业机械化领域,政府投入少,经费短缺,导致发展不平衡,农业机械科技领域的研究应用与发展滞后,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2.3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力量薄弱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农机技术推广人员,且大多数是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这些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知识更新慢,工作经费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导致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动力、创新水平受到限制。由于多年农机科研部门效益低下,造成大量人才流失,大中专学校也关闭了农机化专业,也造成了农机科研人才的不足。
2.4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与现代农艺要求存在一定矛盾我国地大、面广,作物种类多、耕作方法多。因此,农业机械化必须满足多种作物、多种耕作方法,才能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这样就对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能够适应多种农艺要求。因我国的农艺方面的特殊要求,导致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与现代农艺要求存在相互制约的矛盾。
3实现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措施
3.1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体系国家应自上而下建立健全各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应定位为公益服务类,由各级政府保证必要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并要调整和录用农机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农机化技术推广、安全监理工作,做到人员和经费双障。引导农民、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紧密协作,成立以村级为主的农机服务组织。各级农机部门要为农机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牵线搭桥,形成政府、农机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同台共舞、共同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新局面。
3.2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科技保障体系根据国家有关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国家公益性农机服务机构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各级农机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无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投入农机化服务工作之中。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既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又要充分调动社会和个人资金投入,既要做好农业机械化应用领域研发,又要着力加强基础性研发。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经费投入,着力做好对农民,特别是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的培训工作,本着普及农业机械化技术、注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原则,全面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全面做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使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能力尽快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3.3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必须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要认清形势、积极工作,大力宣传有关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机使用者传授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加大农机安全监理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层层建立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开成更为有效、更为广泛、更为明确的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各级农机监理部门要加大农机安全执法力度,对“黑车非驾”、违法载人、酒后驾驶、客货混载等严重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治理和整顿,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关键词:农业机械;常见问题;科学使用;保养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可以这样说,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只有机械化程度的提升才能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然而,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民的使用管理技术不够成熟,影响农业机械的使用。因此,应该在大力推广使用农机具的同时,普及农业机械管理技能,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1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1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农业机械的使用程度较大,在频繁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影响机械使用,导致延误工期,影响工作效率,进而降低农民收入。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农业机械部件的故障主要发生在核心部件和零配件,农业机械的核心部件发生问题就会影响使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发动机故障[1-3]。毫不夸张地说,发动机就是农业机械的“心脏”,如果发动机出现问题,就会极大地影响农业机械的运转,导致农机停止工作,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因此,在日常的使用中应该多注意发动机的变化,尽量避免出现发动机故障。农业机械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零部件的损坏问题[4],这些问题的发生非常普遍,农业机械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基本都是在田间进行工作,时常会发生农机零件的损坏,应该进行及时修理或更换,否则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农机的发动机外表会经常布满大量的尘土和机油污渍,这些物质会对发动机表面的散热产生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发动机高温,形成较为严重的故障。农业机械的工作环境造成器械故障率较高,特别是道路比较坑洼,容易产生磨损或形成间隙异常,这样也会导致零件的松动,这些现象都是产生故障的主要因素。
1.2农业机械故障原因及处理方式
农业机械的使用中很容易出现各种故障,主要是由于操控者对农业机械的使用性能掌握较少,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5]。这些问题是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很多农民在操作农机具时不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违规操作农机具造成损坏的现象非常普遍,农机具在正常工作时,人为原因的不当启停或缺少机油工作都会造成发动机的故障,农机的水箱缺水或长时间工作得不到保养都会影响寿命,导致农机的损坏。很多农机的零部件长期损坏得不到及时更换,就会影响使用,在十分崎岖的道路运行也会造成农机器具的损坏[6]。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农机操控人员不注意仪表的显示,由小隐患变成大毛病,最后显示仪表出现严重问题,导致相关部件的报废,造成较重的经济损失。
1.3加强对农业机械的维护保养
农业机械的使用环境就是农村地区,这些地区距离维护保养单位较远,不能及时进行养护。道路环境问题和不及时保养造成农业机械的尘土淤泥较多,如果长时间的覆盖和高温工作就会造成机械的使用事故,农民的劳动量较大,对农具的养护不够及时就会造成残存的杂草和泥土存在于农机内部,清理不及时就会影响农机器具的零件寿命,导致零件生锈或过早损坏,为安全行驶埋下隐患。农机在农忙之后就会闲置在家中,如果没有车库就会露天放置在院内,这样农机就会经受雨雪的侵蚀,这会对农机的零部件造成严重影响[7]。还有一些农民在加油时选择不正规的加油站,加注的燃油质量不佳,影响农机的使用,低质燃油的燃烧不够充分,导致排气管道积碳堆积,这会使得排气管道变窄使排气受阻,造成发动机耗油率增加,出现过热现象,这不利于发动机的使用和寿命的延长。
2农业机械的科学使用和保养
2.1注意农业机械的合理使用在使用农业机械之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尤其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油和燃油,检查螺栓与螺母是否紧固;在使用农机时,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杜绝高温操作、超负荷与带病作业以及寒冷季节不预热发动等不合理操作行为;要注意农机的合理,良好的可以维持农机在工作期间的正常温度[8],防止杂质进入内部,保证各个零件在作业的过程中更加有效地配合;要细心地对农业机械进行操作,不能超过机器所能承受的负荷,以便降低机器的磨损和发生故障的概率。
2.2提高农业机械的维修水平
毋庸讳言,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维修工的维修技术水平都不太高,不熟练的操作会对零件部位造成二次损害,直接影响农业机械的正常使用。因此,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机维修工的技术培训,使之熟练掌握农业机械维修技术[9]。相关主管部门应该重点管控维修网点的技术审核与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农业机械经销商的日常管理和检查,对农机修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保证其具有修理资质并持证上岗。
2.3及时对农业机械进行保养
为了农机具能够正常使用,一定要注重对农业机械的保养,这一点非常关键。首先,要保证农业机械的清洁度,使用完毕后要将杂草等杂物清理干净,防止机件发生锈蚀。其次,定期对农业机械进行换油并检查是否需要添加油,要重点检查农机的各个部位,一旦发现问题必须要查明原因并调整,确保农业机械的正常使用[10]。
3结语
现代农业的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加了粮食的产量,使得人们不再担心温饱问题。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实践中由于操作人员不科学的使用和后期保养维护的不力,缩短了农机的寿命,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农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究,并详细分析了农业机械使用和保养的重点,以期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出贡献,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蒋峰.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现存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4):107+111.
[2]金洪刚.农业机械维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机,2021,52(2):43-44.
[3]丁明威,黄杰洲,黄大树.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及维护措施[J].广东蚕业,2020,54(12):89-90.
[4]王海涛.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浅谈[J].内燃机与配件,2021(7):154-155.
[5]梁年庚,陶春辉.浅谈农业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维修保护[J].南方农机,2021,52(24):69-71.
[6]韦强.农业机械维护与保养探析[J].低碳世界,2020,10(1):200-201.
[7]曹博涛,孙宁.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与节能环保[J].南方农机,2021,52(22):61-62.
[8]张德明.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与保养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9(12):173-174.
[9]缪兴龙.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机械管理及维修分析[J].黑龙江粮食,2020(11):57-58.
贵州黔西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的第五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全国118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园区规划面积15万亩,其中,规划面积1万亩的安龙核心区以“珍珠项链式”进行产业布局,依托安龙县环城线,建设蔬菜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园、花卉产业园、优质烤烟产业园、优质肉牛产业园、中药材产业园、优质茶叶产业园、优质水稻种植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和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一区九园一中心”。
园区自启动建设以来,按照“科学编制规划、整合涉农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土地流转、大力招商引资、发挥龙头带动、引导农户参与、产加销一体化、强化科技支撑、打造高端品质、助农增收致富”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园区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初步显现。
目前,园区已完成规划范围内主干道、机耕道、生产便道及水利设施等的建设,实现了水利、电力、通信、宽带网络设施全覆盖,园区农机总动力达35532.8千瓦;完成蔬菜生产大棚400亩、智能育苗温室20000平方米、新品种展示中心(玻璃温室)3500平方米、避雨栽培600亩、田间预冷库400平方米,占地5.4万平方米年加工3万吨冷链物流中心,年产200万只泡沫包装箱厂;完成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250平方米、分拣库500平方米、农民技术培训中心150平方米、肥水一体化喷滴灌管网2500亩,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及路灯共560盏、配置12台(套)冷链物流车和43台(套)农业机械等设施设备;完成食用菌种植大棚500栋、食用菌加工厂房8250平方米;完成花卉温室大棚110000平方米,建成标准化肉质圈舍4200平方米、青贮池900立方米;完成烤烟育苗大棚6000平方米、密集型烤房5座等设施建设;完成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3000亩、优质水稻种植2000亩、茶叶种植1200亩。
[关键词] 山区 小型农业机械 推广 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218-02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的经济命脉,不仅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因此,不断推动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应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持续推进小型农业机械,尤其是在山区,以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有效的利用小型农业机械来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由此可以确定,山区小型农业机械推广持续进行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1 推广小型农业机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1.1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小型农业机械推广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因为相对于原始劳动力来说,小型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可以快速的且合理的进行农耕农作,进而将农民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良好的生活。
1.2 有利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积极落实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使农村地区小型农业机械逐渐普及,被广大农民群众所应用,如此可以改变农村“靠天吃饭”的局面,而是科学、合理的进行农作物在栽种、管理、培育,促进农作物良好生长,进而收获优质高产的粮食,这必然能够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效益。另外,小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可以降低劳动力的消耗,可以使农民在进行农耕农作的同时,进行其他经营活动,贴补家用,改变自家经济现状。
1.3 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下,推广小型农业机械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将小型农业机械积极引用到农业生产之中,一方面能够促进主要农作物良好栽种和生产,同时还能带动相关配套服务,进而促进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是不断推进小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农业生所消耗的劳动力,如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涌入工业或服务业等,为其他行业提供劳动力,如此势必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1]。所以,说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无可厚非。
2 山区小型农业机械推广现状的分析
通过对我国山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的了解与分析,确定山区小型农业机械推广现状不佳。通过进一步分析,确定主要是以下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阻碍了山区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
2.1 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缺乏针对性
山区农业生产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土地分布零散、单块面积小、地势和地貌复杂、交通薄弱、基础设施少等。要想将小型农业机械有效的应用于山区农业生产之中,就要考虑以上特征,保证其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如此才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是,通过对我国小型农业机械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大多数小型农业机械并不适用于山区。这是因为设计师及生产商并未考虑山区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而是满足平原地区农业生产为准进行小型农业机械的设计与生产,这就造成了小型农业机械不适用于山区,相应的山区农业机械普及率较低。
2.2 小型农业机械推广难度较大
通过对我国小型农业机械行业发展情况予以了解和分析,确定目前行业内大型农业机械企业较少,都是一些小型的农业机械企业,其机械研发能力有限、生产规模有限、社会影响力较低,致使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难以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让农业机械备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关注,如此将会使广大农民群众对小型农业机械的有效性、适用性产生质疑,如此势必会影响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2]。
2.3 农民对小型农业机械认识不足
山区农民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致使自身知识水平较低,加之常年与农耕农作打交道,思想已经固化。此种情况下,农民难以改变思想观念,接受新鲜事物――小型农业机械。因此,在山区进行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农户往往持观望态度,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农业机械采购和使用中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
3 山区小型农业机械推广的可持续性分析
3.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各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条件都不尽相同,对农机具的需求自然也就不同。基于此,为了满足各地区农业生a需要,农业机械企业在进行小型农业机械生产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各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生产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农业机械,以此来满足山区、平原、山丘等地区的农业生产需求,这对于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2 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补贴机制
因山区农民经济水平有限,对当地农民来说小型农业机械购置成本较高,进而对农业机械的采购望而却步。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持续存在,影响山区小型农业机械的普及,应当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补贴机制,也就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和规模,以此来刺激农民消费心理,并且也可以使农民具有购买能力,如此可以促进山区小型农业机械推广与应用[3]。
3.3 健全山区农机服务保障体系
处于持续推广山区小型农业机械的考虑,建立健全的山区农机服务保障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农业机械服务保障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农业机械推广效果。正因上文所说农民知识水平较低,对农业机械的应用原理及技术内容不甚了解,因此很多农户都会考虑农业机械操作问题和农业机械维修问题。建立健全山区农业服务保障体系,则可以为农民提供技术保障,使农民可以好无后顾之忧,大胆的采购和使用农业机械。
结束语
基于本文一系列的分析,确定山区小型农业机械推广现状不佳,致使农业机械在山区普及率较低,不利于改善山区农业生产现状。对此,应当通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补贴机制、健全山区农机服务保障体系等措施,来促进山区小型农业机械推广持续进行,为改善山区农业生产现状,为推动我国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夏向尧.推广山区小型农业机械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5(2):54-55.
农业机械可拆卸性设计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必然产物和重要环节,是我国绿色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设计农业机械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可拆卸性的设计,将其作为机械结构设计中的目标,以提高农业机械的可拆卸性。可以将农业机械可拆型性设计分为2种类型,在产品回收基础上的设计,是指当农业机械产品已经无法再使用的时候,可以尽可能的回收更多的零部件,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能够有效地减少农业机械设计的成本费用;为了方便农业机械维修工作而设计可拆卸性,主要是提高农业机械的维修水平,简化维修技术人员的操作,提高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保障农业机械设备的质量。
2农业机械设计中可拆卸设计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和采用的技术
2.1农业机械设计中可拆卸设计所需要遵循的原则
为提高农业机械的可拆卸性,则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在设计可拆卸性的时候,一定要保障维修的便利性。在设计机械产品的时候,一定要为日后的维修工作打好基础,以便于将农业机械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维修工作,保障农业机械的维修质量;在设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应该具有环保性,不可使用有毒有害的材料,在密封的时候所采用的液体也必须具备无毒性,以保障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身体健康;在设计农业机械可拆卸性的时候要确保所设计的农业机械能够被拆卸。要防止农业机械各部位零件表面的再加工。在拆卸零件的时候,要避免对其他零件造成损坏,以保证农业机械的正常运行。
2.2农业机械设计中可拆卸设计所采用的技术
在农业机械设计中可拆卸设计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在典型模块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可拆卸性设计。这种设计方式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在设计的时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是将已经被验证的有效的可拆卸设计方案应用于新的产品设计工作中,以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可拆卸性;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将CAD技术与CAM技术有效统一,以提高农业机械可拆卸性设计的质量,实现设计目标。为保障农业机械可拆卸性设计的质量,则必须建立健全的信息数据库,将典型的设计方案添加到数据库中,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评价来保障可拆卸性设计水平,以确保农业机械在维修的时候能够被拆卸。除此之外,还应当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网络来查询相应的信息,以优化设计方案,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3小麦精播机中的可拆卸性设计
在研究小麦精播机中的可拆卸性设计方案的时候,应当对其结构进行一定的了解。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是气吸式小麦精播机,其结构主要是由排种器、开沟器、支撑机架等部件组成。传统小麦精播机在设计的时候,许多地方都需要进行焊接,不可进行拆卸,在对其实施维修工作的时候十分不方便,以至于小麦精播机的许多机械部位都得不到有效的维修,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这种小麦精播机并不适用于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活动,为此在设计小麦精播机的时候要坚持绿色设计理念,以提高小麦精播机中开沟器的可拆卸性。小麦精播机的开沟器部位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接种漏斗、开沟铲、开沟器导管和播深调节板。如此一来,在维护小麦精播机的时候,能够将螺栓卸下,然后对播深调节板进行修护。
4结束语
关键词:农业机械,可靠性,产品质量
1可靠性简介
1.1可靠性工作概念
可靠性是指某一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工作时,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续输出规定功能的能力。由这一概念可知可靠性具有以下特征:①关注故障;②重点关注的是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并用定量的形式进行表达;③分析当某一故障发生时会对产品或系统功能的影响程度。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是描述可靠性的定量、衡量参数,这是概率参数。可靠性可以代表着产品故障的频繁程度和危害程度,是产品的一种固有属性。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所以可靠性主要由设计者来决定,可靠性设计和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要想办法降低发生故障的概率和降低故障所造成的影响。
1.2可靠性与农机装备产品关联
为了能够对农机装备产品的可靠性做出具体和定量的判断,可将农机装备产品可靠性定义为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农机装备产品或者系统稳定的完成功能的程度或能力。对农机装备产品而言,可靠性越高就越好。可靠性高的农机装备产品,可以长时间正常工作。从专业术语上来说,就是农机装备产品的可靠性越高,农机装备产品可以无故障工作的时间就越长。从狭义上讲,“可靠性”是农机装备产品在使用期间没有发生故障的时间。从广义上讲,“可靠性”是指农业工作者对农机装备产品的满意程度或对农业装备生产加工企业的信赖程度[1]。
1.3开展可靠性工作的意义
开展可靠性工作,提高农机装备产品可靠性水平,有以下4方面好处。(1)可以预防或避免或减少农机装备故障的发生,特别是农机装备同人、畜接触较多,可以避免对人畜的伤害,促进安全生产。(2)可以增加使用时间并减少停机时间,提高农机设备的可用率。据统计,我国的农机装备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耕作设备等产品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平均水平只有国际先进的农机装备企业同类产品的13,而我国生产的农机装备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不到5%,大部分农机用户要经常遇到农机装备故障,忍受长时间的维修等待时间,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机用户的需求[2]。(3)减少损失,降低农机装备使用费用。可靠性的提升,可以帮助农机用户一方面降低维修成本,一方面增加使用时间提升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4)对于我国农机生产制造企业来说,可以增加公司的信誉,提升公司的竞争力,特别是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很多企业面临走出去的机遇,更需要提升农机装备产品的可靠性。
2农业机械可靠性工作内容
2.1可靠性设计
农机装备产品研制过程一般可分为技术指标论证、方案论证、工程研制(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5个阶段。在农机装备产品研制开发的全过程中,应该合理地规划和使用各种可靠性设计技术和方法,通过各种可靠性设计分析技术方法交叉配合使用,才能真正设计开发出具有高可靠性水平的农机装备产品。同时,应在开发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并开展可靠性设计工作,必须对上述5个阶段中可靠性设计工作流程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最终才能高效、全面地提高农机装备或农业机械产品的可靠性水平[3]。
2.2可靠性建模及预计
农机装备或农业机械产品的可靠性模型指产品各子系统、组件之间框图(简称为可靠性框图)及其数学表达式,即系统成功概率与其组成单元成功概率之间的关系式。建立农机装备产品的可靠性模型是为了对农机装备产品进行可靠性分析,特别是为了进行可靠性预计和分配。可靠性预计一般是先预计农机装备产品的元器件或零部件的失效率,接着预计农机装备产品单元(单元内所有元器件、零部件可视为可靠性串联)的故障率,然后按农机装备产品的可靠性模型计算产品的可靠性预计值。如果没有确切的农机装备产品可靠性模型,就无法合理的预计其可靠性,尤其不能预计其任务可靠性。可靠性分配是将农机装备产品可靠性目标值按农机装备产品可靠性模型分配到各产品单元,以此作为农机装备产品可靠性设计的依据。如果没有农机装备产品可靠性模型,就无法进行科学的分配。可靠性预计是执行农机装备产品可靠性工作的基础。可靠性设计农机装备开发人员在方案研究和工程研制阶段,将农机装备产品的系统和子系统的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进行预计并设计,在整个过程中从预计到改进不断循环,以使农机装备产品达到规定的可靠性要求。如果缺乏为实现可靠性指标必须采取的可靠性技术措施。
2.3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
一般来说,系统总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如农机装备产品可能包括电源、存储器、处理器、执行机构和辅助设备等部分。在工作中,每一组成部分都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以规定的状态完成不同的特定功能。当其中一个部分发生故障时,整个系统的工作将会受到影响。根据系统的设计特征和工作要求,不同组成部分的各种故障模式造成的影响也不相同。如联合收割机中的螺旋叶片无法正常工作,或与切割底板的间隙过大,导致推运器发生故障或引起割台螺旋推运器打滑,进而导致整个联合收割机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对所有组成部分一个一个的分析和推演其故障模式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就可以得到农业机械产品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系统,为下一步实施改进或选择预防控制措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4故障树分析(FTA)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将农机装备或农业机械产品系统故障形成的原因从上而下、从简入繁,按农机装备产品的层级和组成部分,描述成如同大树的树干形状的分析方法,是对复杂动态系统的设计、试验或使用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的常用方法。故障树分析是一种从上而下、从简入繁和逐层演绎的系统的故障分析方法,这个方法对分析复杂系统特别适合,能够考虑包括人的影响与环境影响对系统失效作用的多重因素,并可以用图形的方法有层次地逐级描述农机装备产品在失效的进程中,各种中间事件的相互关系,从而直观地描述系统会通过什么方式能引发失效。
2.5最坏情况分析(WCA)
最坏情况电路分析应用在有控制系统的农业机械产品中,一般控制系统中包含大量的电路等精密元器件。WCA是指在采用模拟仿真或分析的方法,把电路所能经历到的各种极端情况或各种情况组合,如生产工作的环境变化、出现输入的失真或漂移,进行电路性能分析和元器件应力分析。通过最坏情况电路性能分析和最坏情况元器件应力分析,可识别影响电路性能及元器件应力的主要因素,找到设计与可靠性脆弱环节。通过对预测电路是否会发生漂移故障,明确改进的方向,以提高电路的固有可靠性。WCA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1)评价电路的性能及其漂移:采用恰当的分析方法,评估在最坏情况条件下电路的性能及其漂移。(2)元器件评价:分析在最坏情况下电路中元器件是否存在过应力的问题,为下一步科学选用元器件、降额使用与设计提供依据。以提高效费比,WCA应与性能设计同步进行。其最佳使用时机应在完成电路初步设计及FMEA后进行,WCA需要得到设计、原材料和元器件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电路设计上有任何的改动都应重新进行WCA。WCA的工作量大,需要软件、硬件、元器件模型库及有关数据的支持。工程研制应在任务书或合同做明确的规定,提出明确的WCA要求。WCA可从不同的产品层次分别进行。如电路系统、单元电路或功能电路等。如果电路性能参数相互独立,WCA可对电路不同的性能参数分别进行。
2.6潜在电路分析(SCA)
如果大型的农机装备产品的电子或电气系统是复杂且规模较大的特征,参加设计的科研单位较多,设计队伍的设计水平也可能参差不齐,另外设计过程本身也常发生需求和设计更改,因而在科研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无意中留下潜在电路,这就要求各级设计人员、总体负责人员对潜在电路的特点和危害有深刻的认识,一方面通过系统掌握潜在电路分析方法,可以在完成电路设计后,自行进行潜在电路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电路并予以排除,另一方面通过掌握常见的、避免潜在电路的设计准则,在设计中尽量规避引入潜在电路。
2.7可靠性试验
农机装备产品可采用的可靠性试验有很多,如可靠性强化试验。可靠性强化试验是指在产品的研制阶段,采用比技术规范极限更加严酷的试验应力,加速促使产品的潜在缺陷发生,并不断地改进和验证,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4]。根据农机装备使用地区的不同,还可以采用不同的试验,如沿海地区由于土壤湿度大、盐碱成分高,可进行盐雾试验[5]。
1.1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一名专业课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专业素养。农业机械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讲授该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电工电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还需要掌握农学概论、农机新技术、农业机械化管理学、汽车拖拉机学和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同时,还要熟悉农机实验与农机生产实习的各项基本技能与操作规程。为使教学内容更具前沿性与时代性,任课教师需要经常参加国内外相关的学术会议与各种农机博览会,把握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多渠道拓宽学术视野。
1.2精选教材
优秀教材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常见的农业机械学教材主要有2个版本:一是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主编的《农业机械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介绍农机轮子、拖拉机牵引力学、耕整地机械、水稻插秧机、植物保护机械的相关内容;下册主要以收获机械、播种机械、分选机械,以及干燥机械为主。教材内容比较全面,信息量较多,但篇幅较长。二是李宝筏先生主编的《农业机械学》,此书前半部分主要介绍基本农业机械的结构、原理与工作过程等;后半部分主要讲授农业机械的设计构思、计算方法、试验数据处理等。教材内容循序渐进,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另外,李洪文教授主编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学》和丁为民教授主编的《农业机械与设施》也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综合考虑教材的内容信息量以及授课的实际需要,海南大学农机专业确定以李宝筏先生主编的教材为主讲教材,其他3本教材作为主要参考读物。同时,考虑到内容的完整性与地域要求,还选择一些学报期刊和海南特色作物种植与收获方面的专著作为辅助参考资料,让学生在全方位接触农机知识的同时,能时刻了解行业研究动态。
1.3取舍教学内容
在教学课时不断缩减的情况下,让学生掌握《农业机械学》课程所有内容是比较困难的。从教学经验看,力学理论推导与数学建模是学生弱项,如农机轮子受力分析、拖拉机牵引曳物线方程、风机理论等,而铧式犁、圆盘耙、旋耕机等实际应用相对容易;播种机械、收获机械、移栽机械以及现代农机新技术等章节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农业机械学课堂教学一般采取如下做法:抽象的理论分析少讲;传统的耕作机械铧式犁、圆盘耙和旋耕机等内容略讲;收获机械、播种机械、农机的应用,以及GPS定位的精确农业、节能环保的喷滴灌技术、蔬菜移栽机械和农业机器人技术等现代农业机械新技术精讲。另外,还增加橡胶、香蕉、甘蔗、木薯、剑麻和胡椒等海南地方特色农业装备的内容。这样既不失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也体现出教学内容匹配的合理性,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1.4教学方法的革新
目前,农业机械学课程的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授课、实验教学与农机生产实习3个部分,其中理论授课为56学时,实验教学为8学时,生产实习3个星期。
1.4.1理论教学
理论课教学摒弃传统的满堂灌输教学方式,采用提问式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为:在课堂上老师先进行问题设置,在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鼓励学生发表看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体现师生平等。同时要求学生对农机工作原理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这种授课方式深受学生欢迎,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对那些没有实物参考的农机具,通过三维造型、动画制作、拍摄相关视频进行教学,也能起到异曲同工的教学效果。借鉴其他院校的专题教学方式,安排学院农机专业的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并定期举办农机行业内知名专家学术交流,利用榜样力量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行业发展动态。
1.4.2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方面,利用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创新实验室现有的实验仪器进行机器构造和原理部分的教学,如混合物分离原理;利用农机具结合测试仪器进行农业机械的性能参数测试,如犁曲面参数测量;利用废弃农机具进行拆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小型联合收获机的拆装实验与柴油发动机的拆装实验等。由于实验教学主要根据实物进行讲解,比较直观,简单易懂,教学效果明显。
1.4.3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农机理论知识,在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习的第1个星期主要对动力拖拉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讲解,同时进行拖拉机驾驶训练;第2个星期主要进行铧式犁、圆盘耙、旋耕机、稻麦联合收获机、水稻插秧机以及海南特色农业机械的操作技能实践;最后一个星期安排学生在校外农机生产实习基地参观实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1.4.4考试形式
以往农业机械学课程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包括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等)。这样的考察方式无法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综合掌握程度,往往是期末考试决定该课程的最终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参加实验与实践操作的积极性。从2008年开始,课题教学团队通过讨论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期末成绩占50%,平时课堂讨论表现占20%,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占30%的分配方式进行期末综合评定,农机生产实习单独记成绩。采用此种计分方法后,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实验报告和课程论文的质量也得到较大改善。
2学生学习方法
教学效果不仅跟老师自身水平以及教学方式相关,也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有关。作为一名农机专业的学生,学好农业机械学课程,扎实掌握农业机械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明确学习目的
农业机械学课程是农机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在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首先,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专业,端正态度,摒弃对农机专业的误解和偏见,努力培养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其次,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农机学生而言,农业机械学是立足农机行业和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掌握并学以致用是根本要求。
2.2合理选取参考资料
农业机械学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面广。在学习该课程之前,要学好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动等专业基础课。另外,还需要掌握农业机械化管理学、生物工程、人机工程学基础、农学概论等方面的内容。由于农业机械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因此,要通过阅读与农机行业有关的期刊杂志等途径了解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2.3重视课堂学习在开课初期,要重点复习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相关专业基础课,这样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各种农业机械的工作特点。同时,学习过程中要做到课前预习,课上做笔记,多思考问题,对不了解的内容要积极提问,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课后多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
2.4优化实践与实习
农机生产实习与实验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检验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实习或实验课上,学生要认真听老师讲解,仔细观察老师的操作,熟悉实验程序。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把安全意识放在首位,不要擅自做主,不明白的地方多与老师沟通。同时,要做到推陈出新、举一反三,在实习与实验中提升创新能力。
3结语
南川区科协积极与区农委配合,在全面开展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活动中,狠抓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进村入户,邀请区内外农业科技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着力培养新型农民,以科技手段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油菜与水稻进行高效间套轮作,能极大提高1亩田的产出。”在大观镇,重庆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技术负责人尹学伟说。原来只种一季水稻,现在水稻收获之后种油菜,亩均多产出350斤的油菜籽。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套高产高效的技术示范项目不只是简单的间套轮作,这里面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更关键的是要结合南川区的气候、土壤环境的具体情况,在原来的种植模式下挖掘耕地的产出潜力,必须要对气候、土壤、作物生长等元素进行综合考虑,这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尹学伟很自豪地说,以油菜和水稻套作为例,就应用了扩行缩株免旋直播、精确定量基本苗、病虫害绿色防控、稻油半旱式轮作等技术。
粮—菜、蚕豆—玉米、蚕豆—蔬菜、水稻—油菜,多种种植模式的创新既满足了粮食生产的任务,还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蔬菜和油料,可谓一举多得。
一、__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__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省处于上等水平,特别是水稻生产机械化名列前茅。截止目前,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1.73万千瓦,全县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66%,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9,651台,小型拖拉机保有量7,512台,拥有配套农具19,975台,水稻育秧大中棚20,000栋,水稻插秧机5,713台,播种机3,129台,联合收获机1,389台。现已组建水田农机作业合作社6个,水田农机作业协会18个。水稻生产普遍应用机械播种、大中棚育秧、机械插秧、机械收获,旱田也是机械播种、机械中耕、机械收获;水、旱田均采用机械整地等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
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调研表明,制约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程度不高,存在误区。
接受调研的大部分农户对大型农机具整地、播种、收获作业给农业生产带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作物抗灾能力、节种节肥、减少粮食损失、增产增收、提高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等作用认识不足不全。
相当一部分农户不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盲目地攀比,购置农机具随意性大,出现了各家各户拥有的机具小而全、品牌杂的混乱局面。全县水稻插秧机5713台,最佳作业期满负荷作业可机插__万亩,而实际机插只有80.5万亩,水稻插秧机利用率为71%。水稻收获机1,389台,可完成机收作业156万亩,而实际机收97.1万亩,收获机利用率为62%。拖拉机可进行整地、播种、中耕、田间运输等农机田间作业,可进行各种作业70天,而实际全县拖拉机平均作业只有30天左右,拖拉机利用率只有43%。
第二,农机装备配置结构不合理。
现有农机装备中,大、小型机车配置不合理,小型多而大型偏少。全县100马力以上拖拉机仅有12台,80-100马力才64台,一万七千多台拖拉机几乎都是中小型。在秋季深松整地、深翻整地作业中,只有100马力以上拖拉机才能达到理想作业效果,能够达到标准深度。我县每年需要深松、深翻整地14万亩左右,现有大马力拖拉机满足不了作业需要。小型机具作业达不到标准作业、作业质量不规范,不能进行联合作业,重复进地,造成土地板结,耗油增多,浪费能源。机多具少,机具配套比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全县拖拉机保有量17163台,配套农具19975台(套),机具配套比为1:1.2,比较合理的机具配套比应该为1:3。农具相对的不足影响了农机效率的发挥,造成了农机资源的浪费。
第三,乡镇农机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发挥不明显。
乡镇农机服务中心设置地在农村,面对农民,本该是最便捷、最有效的农机服务机构,但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没有资金设备等投入,对人员培训少,没有办公地点、维修设施,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维修服务能力差,致使绝大部分服务中心有名无实,已基本失去了应有的服务功能,不能发挥正常的服务作用。
第四,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局面尴尬,教育培训工作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农机安全管理缺少刚性政策、法规支持,使工作经常出现尴尬局面。比如,农机安全检车没有上路权,为工作正常开展带来极大不便。又如,农用机车已达到报费时限而仍在作业,因为对此没有强制处罚规定,致使农机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农机教育、培训由于近年的投入减少,缺少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薄弱,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五,农机作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不好。
全县20__、20__年两年分别在清河镇、祥顺镇、乌鸦泡镇、三站乡四个乡镇建立6个农机作业合作社,国家共补贴项目资金240万元。由农机大户出资牵头,其他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建立合作社。目标是通过装备大型机械,集中经营,产生规模效益,带动、辐射周边地区,起到示范作用。
从调研结果看,合作社自经营以来,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经营情况不好。其原因主要是,组建初始,由于分散农户每家都有较多耕地,自耕自种,效益可观,不愿拿出耕地入股,合作社就没有耕地股,合作社大型机具,无活可干,年作业量很少,直接影响收入,只靠对外零星作业来维持经营。
三、对策及建议
第一、对农民认识不高的问题,通过帮助农民分析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使他们提高认识,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要借助媒体作用进行宣传。利用电视渠道,通过编辑播放通俗易懂的节目向农民进行宣传,让农民进一步真正认识农机。
二是要强化自身作用进行宣传。农机人要时刻把宣传农机化为己任,做到工作时间专门宣传,业余时间随地宣传,走亲访友顺便宣传,来人咨询借机宣传。
三是要调动乡、村干部作用进行宣传。乡(镇)和村直接面对农户,做农民工作既便利又有效,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宣传农机化,具有事半功倍的便利条件。
第二,对于农机装备配置结构不合理,大型偏少的问题,建议国家加大对大型机车的补贴力度,提高单台补贴额度,增加补贴机车数量,鼓励和吸引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针对机、具配套比偏低的状况,立足帮助农户制定可行计划,对利用率低的机、具通过组合或买卖等方式调剂余缺,按生产实际需要达到合理配置。
第三,对乡镇农机服务中心功能瘫患的问题,应该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资金、项目、设备和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使乡、镇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尽快得以恢复、发展、壮大,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