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立秋贴秋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吕利主任谈道:秋季是容易发胖的季节,而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但结合现在人们的饮食状况及其造成的营养代谢过剩性疾病,建议坚持长期适当控制体重者别盲目贴膘。因为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能量的摄入大大增加。身体摄取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时,体重就会增加,人也就渐渐出现反弹性发胖。肥胖既有碍人的形体美。还会带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文明病”。此时,可以有意识地多吃一些低热量膳食纤维丰富、可用来减肥或防止发胖的食品,如萝卜、竹笋、海带、蘑菇等。平时不妨多喝点花样养生粥,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既润肺、祛火、美容,又可保持夏天好不容易瘦下来的身材。
均衡膳食 营养丰富
什么是均衡膳食?均衡膳食即吃的食物要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营养均衡。最好每天尽量做到营养“收支”均衡,以满足身体的需要。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要吃谷类食物约300-500克;蔬菜400-600克,水果为200克;禽、畜、水产、蛋等动物性食物125-200克;牛奶250-500克、豆类及豆制品食物50克;烹调油不超过25克,糖和调味品类尽量少吃。
除了注意均衡膳食外,还要注意结合秋季的特点来搭配饮食保持阴阳平衡。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所谓“燥胜则干”,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干等症。
为此秋季可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能的食物,如大米、小米或糯米,配上一点核桃或松子煮粥,百合莲子粥、冰糖银耳羹等可预防秋季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还有3种夏末秋初宜吃的粥,如甘蔗粥:适用于肺燥干咳、便秘者。梨粥:对于人们常出现的口干舌燥、干咳无痰等燥热症状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胡萝卜粥:对皮肤干燥、眼睛干涩、头屑增多等症状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各种瘦肉、禽类、鱼、虾、鸡蛋、牛奶、豆制品,蔬菜中的芹菜、豆芽菜、萝卜、冬瓜、西红柿、藕、菠菜、苋菜、菜花、胡萝卜、荸荠、茭白、南瓜、小白菜、卷心菜等,水果中的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植、香蕉、菠萝、梨,以及南瓜子、粟子、莲子、桂圆等干果,都是适合秋季食用的食物,通过摄取这些食物让我们从中获得充足的各种营养物质。
生冷辛辣须少食
昌利主任说: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喜欢吃生冷偏寒凉的食物。进入秋季后这些食物就要渐渐减少,特别是对于消化功能较易损伤的老人和小孩,不要吃太多过于生冷及寒性凉性的食物,以免造成脾胃虚寒。秋季还要注意食品卫生,不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以免引起腹泻等多种慢性消化道疾病。入秋后,为避免秋燥应少吃过于油腻、过于辛辣、过咸的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粗粮和蔬菜、水果等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
此外,季节交替,我们在注意改善饮食营养的同时,不可以忽略水的重要性。水是人体所需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营养元素。秋季干燥的天气,使人体需要更多的水来维持机体的运转。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每天约需饮水1200毫升,相当于6杯水。
适度锻炼 增强抵抗力
“贴秋膘”别着急三类人群要注意
我国民间有“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以肉贴膘”)的习俗。但是专家指出,立秋“贴秋膘”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否则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有害健康。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专家徐大成介绍说,经过漫长酷暑的煎熬,人体内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及脂肪等营养耗损不少。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的热量过低,则易导致肥胖。在立秋后的饮食中,人们应科学地选择适宜秋季吃的蔬菜,如豆芽、菠菜、胡萝卜、芹菜、小白菜、莴笋等,这些都是营养丰富又不容易发胖的蔬菜。
徐大成介绍说,“贴秋膘”最早传于北方,这与北方的气候有关。而江南立秋后,天气不会马上转凉,暑湿还比较重,此时人的脾胃功能仍然不是很好,“贴秋膘”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湿热积聚在胃肠中,反而更容易诱发感冒、便秘、发热,所以在早秋进补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徐大成特别强调,“贴秋膘”要特别注意食材的选择和“贴秋膘”的技巧,尤其是以下三类人群。
1.脾虚患者。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以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2.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3.老年人及儿童。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啃秋”切莫贪凉以免“冻坏”胃肠
在很多地方,立秋时有“啃秋”的习俗,不少南京人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即在立秋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但是专家提醒,“啃秋”最好不要吃冰西瓜。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科食疗专家王东旭介绍说,立秋过后,西瓜渐渐归属于反季节水果,而此时,气候逐渐转凉,人体消化功能下降,肠道抗病能力减弱,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贪吃凉西瓜易引发胃肠道疾病,或者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所以,“啃秋”的时候不能再像夏季那样常吃冰西瓜了。
立秋不妨喝三汤润肺降火有良方
随着立秋节气的到来,天气逐渐开始干燥,中医认为燥邪最易伤肺,所以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不妨试试王东旭推荐的立秋三汤食疗方,有助于润肺降火哦。
莲子百合汤
做法及功效:莲子15克,干百合15克,鸡蛋1个,白糖适量。将莲子去芯,与百合同放在砂锅内,加适量清水,文火煮至莲子肉烂,再加入鸡蛋、白糖。鸡蛋煮熟后即可食用。可补益脾胃、润肺、宁心安神。
雪梨银耳汤
做法及功效:雪梨1只,水发银耳30克,贝母5克,白糖适量。将水发银耳去根、去杂洗净,撕成小片;将雪梨去皮、去籽,切成多块。将银耳片、雪梨块、贝母、白糖同放在炖皿内上笼蒸30-40分钟,取出,即可装盘食。此汤滋阴清肺、消痰降火。
1、贴秋膘的意思是:立秋时,民间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
2、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3、而我国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以在秋冬季节需要进补,特别是秋季,人们在酷暑天气下损耗较大,因此认为秋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方式,以此来提高抵抗力,防止疾病,同时为对抗冬季的寒冷储备能量。补的办法首选当然是吃肉,“以肉贴膘”。在过去,人们贴秋膘一般要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对于北京来说,普通百姓一般选择吃炖肉,酱肘子,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来源:文章屋网 )
2019年立秋是上午还是下午:上午
2019年立秋时间:2019年08月08日03:12:57
2019年的立秋时间是在凌晨的3点多,所以算早立秋,民间有“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其实立秋节气的早晚和天气会不会热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主要是受太阳辐射、地面情况、大气环流、洋流等的影响。
2019年立秋后热吗
可能还会继续热一段时间。
立秋节气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但是,并不表示之后温度会快速的进入凉爽的天气里面,会有一段适应的时期,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
立秋节气介绍
立秋时,太阳公转至黄经135°,在每年公历的8月7或8或9日交节,气候特点为可能有秋老虎现象,就是立秋温度降低后突然的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温度高,民间俗称为“秋老虎”,所以,立秋后衣物的增加宜缓不宜急。
立秋温度多少
视具体情况而定。
每年立秋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年份立秋之后,温度就会出现平稳的下降了,有些年份则会有持续性的高温,具体情况受当年气象的影响,因此,立秋温度多少以当年立秋节气时的实际天气为准,如有疑问,可以提前查阅后一天的天气预报,了解天气情况。
立秋上午和下午的区别是什么
民间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说的是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若在下午以后,天气就还要热上一阵,这便是二者的区别。
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立秋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暑气一时难消,并且会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为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起来。
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养生的注意事项
忌生冷食物
在立秋要注意减少食用生冷食物的数量,因为秋季天气由高温突然开始转凉,人体的代谢系统会发生一些变化,此时大量食用生冷食物会让人出现消化不良等情况,还很容易导致肠胃疾病出现。
全国各地都有“秋宜温”这种饮食主张,因为在秋季少吃或者不吃凉性及寒性食物,可以有效避免多种疾病,而吃一些温性食物对于身体有着很好的补益效果。
注意荤素搭配
虽然有着立秋贴秋膘的做法,但是请记住,贴秋膘一定要的荤素适宜合理,这样才会健康,如果借着这一旗号,饮食方面只食用荤腥,却忽视了素菜。
这同样容易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因此立秋贴秋膘是我们要十分重视的事情,只有健康贴秋膘才可以保护好身体。
相关文章:
1.2019年8月8号立秋是几点几分 立秋的民俗活动
2.2019年8月8号立秋是几点几分 立秋的民俗活动
3.2018年立秋是几月几日几点星期几
2、咬秋:有些地方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者香瓜,一家人一起啃西瓜,大家认为这样既可以预防秋痱子又可避免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这就是“咬秋”。
3、喝立秋水:由于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积暑,免秋来腹泻、闹肚子。
4、秋社: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每逢立秋,人们会在这天“煮灶粥”“做灶”来祭祀神仙,表示感谢。
5、吃秋桃子:在有些地区立秋日当天每人都要吃一个桃子,把桃核留下来,等到除夕夜那天扔到火中烧为灰烬,这样象征着来年无灾无难。
6、吃西瓜
江苏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而立秋这天,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7、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8、吃清凉糕
在金华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9、吃“福圆”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10、食小赤豆
从唐宋时起,还有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11、吃“渣”
2022年立秋时间几点几分几秒
2022年立秋节气时间是公历2022年8月7日14点53分48秒,农历壬寅年七月初十号,星期日。
关于立秋节气的介绍
立秋(英文名:Beginning of Autumn)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它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日期在每年公历的8月7日-9日之间。
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立秋的习俗
1、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吃西瓜:立秋这天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2、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贴秋膘:民间有句俗语: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说的是天凉以后,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带来的亏虚,提高免疫力,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好处。
立秋节气的忌讳
1、立秋忌在田间走
立秋节气代表的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也代表着收获的季节,所以立秋节气相关的禁忌都和秋收有关系。在云南地区有立秋当天忌在田间行走的讲究,而河南、江苏、湖北一带,立秋日忌雷、雨、风天气,都是认为对秋后的收成不利的。
2、立秋后忌寒食
立秋当天有啃秋瓜的习俗,也就是为了迎接秋天的到来,期盼天气赶紧转凉,用“啃秋”的方式来清除暑气避免痢疾。因为立秋时节气温还是偏高,人体为了适应天气的变化,生陈代谢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要注意肠胃健康。而西瓜属于比较寒性的水果,立秋之后我们就要尽量避免吃西瓜等一些寒性的食物了。
立秋天气会变凉吗
户外贴秋膘首推烧烤。很早以前北京人“贴秋膘”就有到野外烧烤吃烤肉的风气。想想看,约上三五朋友或是志趣相投的驴友,搜罗一片开阔的地盘,铺开精心准备的鸡翅、羊肉、馒头、香肠、各种调料、烧烤架子、串肉签和其他一些零碎用具,叽叽喳喳地分派任务,一声令下之后,一边流着口水静候美味出炉。随后,一边吃着飘香四溢的烤肉,一边欣赏周边赏心悦目的野景,偶尔碰上一杯,轻呷一口小酒,在笑谈之间不知不觉就贴上膘了,何等惬意。
秋季贴膘,岂能少了羊肉。阴历九月,羊才上膘,羊上了膘,人自然也能贴出有效的秋膘来,而且秋天食用羊肉可温补气血。要吃羊肉最开阔的地方当属草原。美滋滋地享受草原美味 大碗喝着醇香的青稞酒,大口吃着肥美的烤全羊,这样的氛围,这样的贴秋膘方式岂是家里餐馆能媲美的。随后骑上草原骏马,驰骋在空旷的草原上,衣袂飘飘,江湖上的侠士就是这般感觉吧。您就一边跑着马一边体验秋天的凉爽、领略草原的秋韵吧。
这里我们也不忘给那些素食主义者开个贴秋膘的小方。现在周边农家院越来越多,他们充分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要,那些自然原生态的山货,如地衣菜、蘑菇、野山菌、黑木耳,以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菜,可都是秋季进补的好选择。
品尝了“地上走的”,该体验体验“海里游的”美味了。海鲜比肉更有营养,尤其正当虾肥蟹美的好时节,到海边吃海鲜贴秋膘更实惠更惬意。北京周边的海鲜区说来可不少:近点的天津、南戴河、北戴河,稍远一些的青岛、威海、烟台、大连……交通方便、路况也好,几个小时的车程一路赏景一路说说笑笑就到了。即使远些也不怕,那些肉肥膏黄的螃蟹可是魅力四射,引无数吃客尽折腰。那就敞开了肚皮尽情招呼海鲜大餐吧!
白露后吃西瓜不是享受是错误
说到这个节目的宗旨,王未央说,就是以节目节气为节点,用科学的方式来引导人们的饮食起居,结合时令、顺应自然。她说,现在的人们距离自然越来越远,人作为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更应该顺应大自然的变化,比如季节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等,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她说,现在的人们往往打破大自然的规律,我希望人们能够回归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地生活。
她举个例子说,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异常丰富,商场超市里的东西应有尽有,无论什么时候进去,都能找到一年四季出产的水果和蔬菜,大家会觉得想吃什么就能买到什么,感觉很方便,其实我们去买反季节蔬菜和水果的时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会对我们的健康不利。她举例说,比如说秋天的白露节气,过了这一天以后,就不应该吃西瓜,可实际上我们大家在冬天的时候还在吃西瓜,好像是享受了,其实是远离自然远离健康了。
除了饮食外,《我爱中国节》还有很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说与节日、节气相关的民俗知识,同时,为了让节目更加有趣好看,在每一期节目中还有一些游戏环节、请现场观众参与的互动环节等。
王未央说,中国的节日文化非常丰富,一年当中有二十四节气,平均每月两个,此外,很多月份都有特定的传统节日,比如五月端午、七夕、八月十五、九九重阳节等等。有一些大的节日现在大家都还比较重视,诸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还有一些节日现在的百姓已经不怎么过了,比如说中元节。王未央说,对于这些现在人们已经不怎么过了的节日,我们在做的时候就进行重新处理,拿中元节来说,这本来是一个祭鬼神的节日,祭奠亡灵的节日,由于中元节又叫孝亲节,所以我们着重在孝亲方面,这期节目的主题就是为父母的健康着想,说说与此相关的健康话题,比如说父母岁数大了,如果有了三高,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些什么,如家中老人血脂偏高,可是平时喜欢吃肉和鸡蛋,这种情况应该搭配什么营养餐。家中老人有高血压,所以炒菜少放盐,但是盐少了,菜就没味儿,什么营养餐既适合他吃,又能保证口味。老人有严重的骨质疏松问题,而且牙不好,这应该怎么搭配营养餐等等。
这一期节目体现出《我爱中国节》的一个总体思路,王未央说,这就是挖掘出传统节目、节气当中的某些点,从科学与民俗的角度加以解读,并与当下老百姓的需求结合起来,与每年不同的情况结合起来。她举例说,今年三伏一共是四十天,二伏是二十天,往常都只有十天。再有,今年立秋属于晚立秋,秋老虎发威,天气特别热,这些在节目当中都有所体现。所以,相同的节气一年和下一年的情况会有所不同,做节目的时候都会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给大家以精确的健康养生指导和提醒。
把丢了的传统文化请回来
在记者看来,王未央年纪轻轻,却对中国传统节日节气文化知识娓娓道来,她是如何做到有这样深厚的积累的呢?
对于记者的疑问,王未央笑着说,其实自己并不是北京人,但说起来到北京也有十几年了,在此之前,她曾经在北京电视台《身边》栏目做了7年,《身边》本身就是一档以老百姓日常生活为主的栏目,牵扯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同时对每个节目节气都很关注,这样一来,她便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知识,如今专门做中国的节日节气就比较顺手了。
王未央向记者介绍说,现在对传统文化丢失得比较厉害,很多老一辈的人在特定节日或节气里做的事情,现在似乎被遗忘了。就拿立秋后贴秋膘来说,大家以为所谓贴秋膘就是吃肉就行了,其实老一辈人说的贴秋膘主要指吃羊肉。今年立秋恰好在中伏的时候,北京的天气还很热,还能不能贴秋膘?对于这个问题,节目中专门请来了中医养生专家为大家解答,指导大家如何贴秋膘、贴多少,如何根据不同的体质来贴等等。
关于观众的反馈情况,王未央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老百姓对于一些实用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说藕应该怎么吃才更有营养,什么人吃薯类食品更健康等。再比如说,每一次的节目几乎都会有老中医来到现场,他会给大家提供一些降暑的方子,观众朋友们对这些降署的方子也非常感兴趣。
王未央说,在策划《我爱中国节》这个节目的时候,由于节目是在周日播出,这时也是工作了一周的子女看望父母的时候,所以也暗含着每周过一节这样的意思。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现在每期都要请一个明星家庭来到节目现场,并且把这个家庭的生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节目始终,营造一个浓浓的家庭生活的氛围。
让李然到百望山逮萤火虫
除了健康知识以外,《我爱中国节》还有一个重头戏是民俗知识的普及,节目现场会请知名的民俗专家来讲解过中国传统节日的老礼儿。
王未央举例说,现在不少人都把七夕节当成了中国情人节,民俗专家则告诉大家,这是错误的。因为按照传统文化的概念,七夕节又叫女儿节,是没有出嫁的女儿在家中穿针引线的日子;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已婚的夫妻表达感情的时候,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都是已经结了婚而且生了孩子,后来才被迫分开的,所以这是一个已婚夫妻相聚的节日。
《我爱中国节》至今已经开播两个多月了,其间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王未央说,在录制大暑节气那一期的时候,有件事很好玩儿。按照传统文化的解释,所谓气候是指节气和“候”两个部分,一个节气一般有三候。大暑时有一候“腐草为萤”,就是在这个时候能看到萤火虫,于是节目录制的时候需要去找到真正的萤火虫。过去萤火虫很多,现在冷不丁的去找还真是不容易,于是编导就对主持人李然说,听说百望山夜里能逮到萤火虫。要不你去试试?王未央说,当然不会真的让李然去山里逮,后来还是在淘宝上买来了萤火虫。大家在现场一起回忆小的时候逮萤火虫的往事,主持人曹一楠和李然扮成情侣在窗边看萤火虫,这个情景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反响也很热烈。有观众回应说,自己小的时候家住在护城河边,那时河水非常清澈,夏天夜里打开窗户就能看到到处都是萤火虫。
观众们非常喜欢来节目组录制节目。王未央说,在录制立秋那期的时候,为了讲解为什么立秋以后要贴秋膘、怎么贴,录制前请现场观众先称体重。录制过程中讲到这个话题,还给每个观众发了羊蝎子吃,大家都非常开心。
“五朵金花”撑起了一台节目
记者了解到,《我爱中国节》之所以很快就能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欢迎,还因为栏目组是一个效率很高的团队。王未央介绍说,目前栏目组一共有三位女编导,都很年轻,加上一个制片也是一个女孩子,所以可以说是“五朵金花”撑起了一台节目。王未央本人并不是北京人,而是湖南人,但她对记者说,自己很喜欢北京文化,感觉北京是一个开放而宽容的城市,所以很希望通过自己的节目表现出老北京的味道。
这一点也贯穿在整个节目的工作流程中。她说,比如说如果要选专家做嘉宾,如果有几个候选人,她一定会选一个老北京人。另外在请明星家庭的时候,也尽量请老北京人和他们的家庭。比如说在立秋那一期,节目请来了收藏家阿龙,这是一位专门收藏老北京老物件儿的收藏家,他带来了过去老北京人吃火锅用的火锅,与现在的火锅大不一样,让人开眼。除了这些以外,阿龙还带来了很多老北京人小的时候都玩儿过的羊拐即羊的骨头,一下子引来现场不少观众的兴趣,有的人还玩儿了几下。
除夕夜了,除夕夜是大家一起团圆的日子,大家都开始准备大吃大喝了,除夕夜吃饺子是中国北方有的一种习俗,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除夕夜吃饺子寓意什么2022,欢迎阅读!
除夕夜吃饺子寓意什么除夕夜为大年三十的23时至新年正月初一的1时,正好交子时,交与饺谐音。大家期望把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不如意的烦恼事,像吃饺子一样吃掉,祈求来年全家吉祥。饺子的外形像元宝,春节吃饺子象征新年招财进宝的愿望。
除夕夜吃什么馅饺子吉利除夕夜当然要推荐这个馅,那就是韭菜馅,韭菜谐音“久财”,寓意长长久久,永远发财,所以说除夕夜吃韭菜馅饺子,寓意:长长久久,财源滚滚来。韭菜馅饺子可以分为素三鲜饺子和肉三鲜饺子。饺子馅里包红枣,饺子好吃更有吉祥祈福的寓意,除夕夜包饺子,中国人的传统会将钱币、桂圆、红枣、糖块、花生等象征喜气吉利的物件包到饺子馅里。热气腾腾的饺子煮好上桌后,全家所有人围坐桌旁,一起开始吃饺子。吃到钱币的人,寓意着财源广进;吃到桂圆的人,寓意着吉祥团圆;吃到红枣的人,寓意着红红火火或早生贵子;吃到糖块的人,寓意着日子甜甜美美;吃到花生的人,寓意着健康长寿。除夕夜包好的饺子在下锅之前的摆放也是很有讲究的。中国北方传统习俗,包好的饺子不能乱放,一定要摆放在圆形的竹帘子上,摆放时要在最中间位置放九只元宝形饺子,然后围绕着中心一圈一圈地向外层逐步整齐摆放,民间俗称“圈福”。还有说法为帘子无论大小,每个帘子只能摆放99个饺子的习俗,这就叫“久久福不尽”。香菇馅饺子,香菇的形状就似向上的箭头,寓意有蒸蒸日上,强势向上的意思,同时也有鼓财之意。酸菜馅饺子,酸菜谐音为算财,表示钱多的要计算很长时间,数钱数到手抽筋。鱼肉馅饺子,为富余之意,有年年有余,生活富足的寓意。牛肉馅饺子,寓意为牛气冲天,豪运满满,气势磅礴。
一般在什么节日吃饺子1、除夕为吃饺子: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饺子有馅,人们可以在里面放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寓意团圆吉祥、平安美满,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希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吃饺子取之为“更岁交子”的寓意,“子”即为“午夜子时”,“交”和“饺”为谐音,古时候在天干地支的计时体系中,“子时”就是一天的开始,而农历大年三十这晚的“子时”,不仅是新旧两天的更替,更是新旧岁的更替。所以在除夕夜吃饺子的时间必须在“子时”,也就是午夜23点到凌晨1点这一时段,寓意为:吉祥如意、合家团圆、辞旧迎新、万事顺意。
2、正月初五吃饺子:除了年夜饭要吃饺子,正月初五叫“破五”,也要吃饺子。
有一种说法是,从初一到初五几天之内禁忌较多,人们不可“轻举妄动”,一过初五,就基本上过了年禧,不再禁讳了,所以要吃饺子祝贺。
3、立秋吃饺子: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
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4、立冬吃饺子: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5、冬至吃饺子:在我国的北方,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冬至这天吃水饺的习惯,和“冬至吃水饺医治冻耳朵”的传说。
相传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叫张仲景的名医在奇寒的严冬用水饺(古时称馄饨)医治冻伤的故事。那年冬至(数九)这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张仲景看到许多人因饥寒交迫,手、足、耳朵被冻伤,他就把这些人邀至家中,亲自动手包制水饺,馅料选用高热量的辣椒和羊肉,煮熟后连饺子带汤盛到碗里,让大家趁热吃下。此法果然奏效,冻伤得以缓解并逐渐痊愈,由此而来便留下“冬至”这天吃水饺的美谈。这段佳话仍在被现代人传颂。
除夕过年放鞭炮时间对于鞭炮燃放的时间还真的没有什么具体时间规定,也会根据地域不同,燃放时间也会不同,各地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对于几点开始放鞭炮也是如此,都有自己不同的说法和讲究。
除夕夜晚放鞭炮,除了吓走年兽的古老说法之外,还有开财门的说法,按照每天的八门来临,在除夕夜祭祀、燃放鞭炮是很多地区的传统习俗,而对于开财门也是按照规律,查询今年的年财神的方位在哪里,是需要从年、月、日进行推算而来,从而能够知晓财门的方位,也好进行祭祀和燃放鞭炮,12点的钟声响起之后,也就是牛年的第一天的到来,按照天干地支和年、月、日的推算,今年初一的财门方位是在北方,至于什么时候放鞭炮,这个还真的是跟自己的地方习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