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的调查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1-0027-03
一、调查概况
调查对象: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部分专业课程任课教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随机抽样调查。问题答案为单选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发放问卷65份,回收有效问卷63份。
调查目的:了解职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应用的基本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寻求对策。
二、调查内容与结果
(一)接受调查的教师常用教学方法的来源
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选择“来自大学学习的”为5.8%,认为是“上班后的培训学来的”为22.3%,选择“向本专业老教师学来的”为21.4%,认为“主要是自己从学习生涯中领悟的”为30.1%,选择“自己主动从一些教学法的书籍中学习的”为20.4%。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自己从学习生涯中领悟的”为30.1%,占比最高,这说明教师个人的学习经历将影响教师的教学法的选择和运用。选择“上班后的培训学来的”为22.3%,说明教师继续教育非常重要,入职之后的学习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非常重要。选择“自己主动从一些教学法的书籍中学习”的为20.4%,这说明教师的自我学习也很重要。总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来源主要靠教师自觉学习和后期培训。
(二)接受调查的教师对授课课程类型的认识
从技能训练的角度来说,职业学校专业课程都要求有各种层次的能力训练。但对很多教师来说,通常把课程分为纯技能训练课程、理论课程和既有理论又要技能训练的综合课程。这种分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对应的教学方法。为方便调查,我们把教师自己教授的专业课程分为五类:理论课程、理论偏多的课程、理论与技能训练内容相当的课程、技能训练偏多的课程、技能训练课程。调查表明,技能训练偏多的课程占总数的34.8%,技能训练课程占33.3%,理论与技能训练内容相当的课程占10.7%,理论偏多的课程占16.7%,理论课程占4.5%。被调查教师教授纯粹的技能训练课程和技能训练偏多的课程在调查中约占三分之二,说明这些教师认为,对自己教授的大多数课程需要技能训练。当然也意味着,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当以技能训练为主。
(三)接受调查的教师对于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认识
关于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文化课程教学方法两者是否应该有不同之处,被调查教师中认为“二者差异很大”的为32.3%,“认为差异较大”的为48.4%,“认为差异不大”的为14.5%,“认为无差异”的为1.6%,表示“二者不太清楚存在差异”的为3.2%。此项调查结果说明,教师普遍认为专业课程教学和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应该不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能主动使用一些不同于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运用非传统讲授式的课时占比情况是:“比较少”的为21.6%,“三分之一左右”的为46.7%,“二分之一左右”的为21.7%,“三分之二以上”的为10.0%。结果表明,虽然多数教师都认识到自己教授的课程需要不同于传统的文化课教学方法,但是传统讲授式的课堂依然有较大的市场。教师施教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并不都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相当一部分是由教师个人主观意愿和教学习惯决定的,对于新方法缺乏一定的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职业学校应出台相关的管理措施,鼓励教师创新使用教学方法,使用切合课堂教学实际的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学者胡迎春主编《职业教育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介绍,共列举了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参观法、微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18种教学法。[1]本问卷以此为参考,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选定了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11种教学方法作为问卷调查内容,对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现将基本情况概述如下。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三种教学方法排在前三位的是讲授法(25.3%)、演示法(16.3%)、任务驱动教学法(11.8%)。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排在前三位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20.7%)、小组合作法(12.9%)、项目教学法(12.1%)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12.1%),排在末位的讲授法(2.6%)占比最低。除了上述最常用的的三种教学方法外,教师还对模拟教学法(37.8%)、角色扮演法(14.8%)、小组合作法(11.1%)和项目教学法(11.1%)等比较感兴趣,打算在以后教学中多运用。认为课程本身要求使用的排在前三位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讲授法(19.9%)、项目教学法(16.7%)、演示法(14.7%)。教师使用“很熟练”的,排在前三位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21.3%)、项目教学法(15.0%)、演示法(14.2%);使用“熟练”的前三种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法(15.9%)、讲授法(12.2%)和任务驱动教学法(12.2%);使用“比较熟练”的前三种教学方法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法(13.4%)、讲授法(12.2%)和项目教学法(12.2%);使用“不太熟练”的前三种教学方法是角色扮演法(23.6%)、任务驱动教学法(16.7%)、模拟教学法(13.9%);使用“不熟练”的排在前三位的教学方法是角色扮演法(27.4%)、模拟教学法(15.1%)、项目教学法(13.7%)。专业教学中,教师们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排在前三位的是讲授法(21.7%)、演示法(17.1%)、任务驱动教学法(12.4%)。关于开放性问题“你在实际教学中还运用了除上述以外的哪些教学方法”的回答,都是空白。
在上述结果中,讲授法多次出现,这说明即使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讲授法还是居主要地位,讲授法是职校教学的主要方法。被调查教师同时也认为,讲授法并不是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效果最好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较好的排在前四位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项目教学法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排在末位的是讲授法。自己认为教学效果最不好的教学方法却成为被调查的教师的首选。调查还表明,接受调查的教师教学方法的选用,并不是从追求教学效果出发,而是从便于自己运用角度考虑。对于开放性问题的空白回答,说明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多是搬用现成的教法,鲜有教师个人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创新,没有关注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论著,对学者胡迎春主编《职业教育教学法》所提及的18种职业教育教学法不了解,在教学中也没有尝试运用调查中没有提及的7种教学方法。总之,教师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和研究关注较少,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多数凭个人经验。
(五)接受调查的教师习惯运用自己常用的教学法的主要原因
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认为是“简单方便,自己较熟”的为11.3%;认为是“其他教师都在用”的为1.9%;认为“该门课程实际需要”的为30.5%;认为“学生喜欢”的为6.7%;选择“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的为20.0%;选择“教学效果较好”的24.8%;选择“学校其他条件决定的”为4.8%。从此项调查数据来看,教师教学方法的选用,“该门课程实际需要”、“教学效果较好”、“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等三方面原因居前三位,总占比75.3%,是主流。“学生喜欢”仅为6.7%,凸显课堂教学的主体依然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选用以教师为主,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从课程实际需要出发的比例较高,占30.5%,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能够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选择需从课程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但是很少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来说,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未能在课程需要、学生接受能力、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之间做到很好的平衡,没有进行真实的学情调查,教学方法的选用很少考虑学生的情况。从侧面说明,职校专业课教学的满堂灌现象依然比较严重。
对于“您可能认为您教授的课程还有更好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实现的主要原因”一项,接受调查的教师选择“硬件条件不够,如电脑等不够用”的为17.7%;选择“专业用的设备不够用”的为32.9%;选择“场地不够用”的为10.6%;选择“教师人手不够”的为5.9%;认为“教师的专业技能跟不上”的为23.5%;认为“教师的教学思想跟不上”的为9.4%。专业课程教学需要一定的场地和专业设备,这说明更好的教学法还需要一定的专业硬件设备为后盾,在推广好的教学方法时,除了要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外,还要从硬件方面保障新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在强调外因的同时,也有部分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专业技能跟不上,说明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有着较大的关联,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利于恰当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三、总结及建议
在市场经济中,参与市场经营的主体,其成败的关键就在于经营决策是否科学,而科学的决策又必须以科学的市场调查方法为基础。因此,要善于运用询问法、观察法、资料查阅法、实验法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适时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情况,以获取真实、可靠、典型、富有说服力的商情材料。在此基础上所撰写出来的市场调查报告,就必然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二)市场调查报告以真实准确的数据材料为依据
由于市场调查报告是对市场的供求关系、购销状况以及消费情况等所进行的调查行为的书面反映,因此它往往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数据材料。这些数据材料是定性定量的依据,在撰写时要善于运用统计数据来说明问题,以增强市场调查报告的说服力。关于这点,我们从上述市场调查报告范文中也可略见一斑。
【关键词】电力工程;风险因素;调查方法;风险管理
一、引言
由于电力工程具有投资数额巨大、技术密集、配套设备结构性能复杂等特点,大量风险客观存在于电力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之中,一旦风险发生,将会给电力工程项目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对电力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若要实现有效管理,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电力工程不同阶段中风险的特点及其所呈现出的外在表象。而对风险的充分把握是建立在科学的调查方法之上的。因此,只有充分掌握拟调查对象的内涵、类别以及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科学的风险因素调查方法,为后续电力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以及政策方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工程项目风险因素
工程项目风险因素是指由于工程项目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项目团队不能准确预见或控制的因素。
如从工程项目系统要素角度出发,可分为来自工程项目环境要素、工程项目系统结构、工程项目的行为主体所产生的工程项目风险因素;若从风险对目标的影响可分为工期、生产能力、市场、信誉、人身伤亡、安全、健康以及工程或设备的损坏、法律责任等工程项目风险因素;若按管理的过程和要素可分为高层战略、环境调查和预测、决策、项目策划、技术设计、计划、实施控制、运营管理等工程项目风险因素。
然而对应不同类型的风险,其所具备的特点也各不相同。因此,若要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的管理,便需要对电力工程风险因素及其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
三、电力工程项目风险因素
(一)电力工程项目风险
由于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且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因而,风险调查也应该在建设工程实施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为深入、全面认识电力工程项目风险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有必要先了解电网工程项目实施的主要过程。
电力工程的整个过程可划分为决策、可行性研究、项目计划与设计、电网工程项目建设准备、列入发展计划、组织施工、竣工验收这七个阶段。
不同的工程潜在的风险存在差异,因此在调查方案的设计中要结合电力工程项目的特点来进行。电力工程项目具有以下特点:投资数额大、工程项目投资差别大、建设周期长;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短不一;投资回收期长;技术密集,配套设备数目较多,结构性能复杂,质量安全要求高,协作单位多,任何配套设备出现质量问题都将直接影响项目的运营特性和运营水平;影响投资因素多;效益与风险的共生性。
此外,电力工程项目还涉及众多主体因素、客观因素之间的关系及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与考虑不周都可以导致项目实施失败。
正因为电力工程项目具有以上特点,因此电力工程项目风险也具有如下相应的特点。
(二)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电力工程风险具有与电力工程项目特点紧密结合的如下特点:风险的多样性,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人身意外伤害、无过失责任风险、社会责任风险等;电力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均存在风险;风险造成的影响将是全局性的;电力工程实施过程具有相应的规章、程序,因此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也就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风险管理具有目的性,其目的在于促进项目最后的成功。
四、电力工程风险因素调查方法
(一)调查的构成
调查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考察来了解情况的一种感性认识活动,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它不仅是人们了解实际情况、认识现实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正确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客观依据。调查工作由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工具、调查参与者等几个方面组成。一般而言,调查过程大体分为准备、调查、统计与分析这三个阶段。
(二)调查方法比较
调查方法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问题的特殊性。常见调查方法的特点介绍如下:实地调查能获得直接、生动、具体的一手资料,但对调查者能力要求较高,适用于事故、灾情的调查;人员访谈法获取信息及时,可以引导调查方向,可以使用更多的辅助设备,但成本较高,访谈过程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结果容易失真,这种方法适用于事实调查、意见征询等;问卷调查法不受首测人数限制、被调查者可以自由表达意见、资料易良好,但对调查设计水平要求较高、答案质量很难控制,适用于验证特定的假设情况;文献调查法效率高,但所获资料指示书面的、间接的,只能作为参考,适用于了解调查对象的历史和现状;互联网调查法效率高、资料全面,但对调查者资料收集能力要求高,适用于了解调查对象的历史和现状;电话调查法成本较低、随机性较强、回应率较高,但抽样具有局限性、难收集敏感性问题,适用于问题简单、不涉及隐私的问题。
在调查的过程中,应结合被调查对象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有针对性的调查方法。
(三)电力工程风险因素调查方法
电力工程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其风险具有不同的特点,结合电力工程不同阶段及其风险的特点并结合上述的方法确定电力工程风险因素调查方法:
1.资料收集
利用网上、书籍和杂志资料的方法收集已有电力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风险因素进行汇总,按项目实施进程进行分类,为展开有针对性的调查工作奠定基础。
2.调查方式
结合电力工程的特点,将按阶段进行调查。在决策阶段,调查工作的主要目标为电网工程项目政治风险。调查工作一方面要从研究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行业发展规划入手调查可能存在的风险,另一方面从研究相关法律条款入手,调查法律方面相关要求,避免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背法规要求的风险。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首先,通过电话访谈、个人访谈、文献调查的方法向相关政府机关收集城区发展建设规划等的相关宏观发展规划信息。其次,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项目施工地点已有的工程地质、水纹地质、地形、地震气象、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的查阅,收集施工条件概况。再次,可以运用对企业高层的访谈,结合头脑风暴法以及德尔菲法收集专家们关于技术、经济方面可行性的意见,为今后工作中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项目计划与设计阶段,调查研究工作采取对相应专业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技术、经济、招投标、合同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的设计一方面列举出第一个调查阶段搜集到的计划、设计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让填写问卷的专家结合计划实施的工程的新特征对可能存在风险进行选择,并设计开放式问题,请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可能存在风险进行补充。
在电网工程项目建设准备工作阶段,首先,设计调查问卷,对全体计划录用人员进行职业能力测试,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心理素质、执行能力、团体合作能力的测试。在此基础上,对采购人员通过邮件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从采购计划、采购具体工作、产品供应的选择、合同谈判、签订管理、合同结算等几个方面入手。
在组织施工阶段,风险发生的随机性比较强,故本阶段,调查采用现场考察的方法。这一阶段涉及的风险主要有安全、范围、工期、费用、质量、组织、沟通几方面。调查工作主要由风险管理负责人进入现场,针对以上几个方面,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实地调查,并及时汇总上报,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在竣工验收,投运、交付生产以及项目后评价阶段中,可能存在风险大概分为质量、档案、经济、社会、环境和发展这几方面。作为汇总阶段,可以再次使用头脑风暴法,请高层领导,以及各项专家根据工作的完成情况对以上几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给出相应意见。
五、结论
本文结合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及其类别以及目前的调查方法,对如何能够更加科学、正确地获取电力工程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如果能够结合电力工程各个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调查方法,那么便能够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者更加准确地预测、分析并避免风险的发生提供更为有效的管理工具,据此制定的对策也会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罗吉弗兰根,乔治诺曼.工程建设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冯瑞,李良.保险基础与实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费尔曼,米德,威廉姆斯.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经验和信息来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4]汤姆·詹姆斯.能源价格风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王卓(1982—),女,辽宁盘锦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关键词:思想信息 社会科学 社会调查方法
一、用科学方法获取思想信息
在各类经济、社会组织运作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除了例行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等日常工作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项任务是,针对每一阶段人的思想状况特点,对组织成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引导,及时化解有害情绪,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使得各组织成员能人尽其才,最终顺利实现组织的工作目标。因此,人的思想状况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很重要的“的”,只有有的放矢,用科学方法去了解真实、准确的思想信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过去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许多部门都有一套搜集思想信息的传统手段,比如,通过召开座谈会、进行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以及依靠有关部门逐级汇报、反馈信息等。这些方法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都发挥过良好的作用,至今仍然不失为一种快捷、有效地搜集思想信息的方法。
但无庸讳言,原有的那一套搜集思想信息的方法特别是以座谈汇报为主的调查方法是存在明显缺陷的,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所搜集的信息代表性不强。这主要是因为所选定的调查对象并不是根据随机原则确定的,而是过多掺入了主观因素(如主观选定)的影响,因此所获得的思想信息更多地是代表了组织成员部分个体的思想状况,而不是总体的思想状况,调查结论也只能局限在特定对象范围内。
二是所获信息较笼统模糊。一方面,座谈汇报这种形式主要是一种定性的调查方法,所获得的思想信息往往只能反映出对象的某种一般性质和倾向,而体现不出这种性质和倾向的分布状况、轻重程度等差异,因而无法对思想信息作出定量的表述;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对思想状况的定量描述,因此往往难以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技术对所获的思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因而也就无法揭示出隐藏在人们思想状况背后的各种社会、组织及个人因素的影响作用。此外,座谈汇报这种公开形式对于人们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当涉及敏感性问题的时候更是如此。
当然,上述种种局限和不足,如果调查者思想水平较高,调查工作又深入细致,那么,通过对这种典型调查的分析,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克服的。但在今天技术进步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更科学的思想信息搜集方法来避免上述那些缺陷。
实际上,近几十年来,随着数理统计技术、社会调查方法及心理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普及,对人的主体意识的认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以往那种感性、直观、抽象的议论状况上了,抽样调查、定量描述、相关分析及科学预测已经成为了解和把握人们的社会态度、思想情绪、价值观念和行为倾向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尤其在民意测验领域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标志着对人的主体意识的认识和把握已经进入到科学化阶段。
二、科学搜集思想信息的基本方法
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看,要使所搜集的思想信息准确、全面地反映出组织成员的思想状况,在搜集思想信息方法上应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1.典型调查同抽样(随机)调查相结合
思想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建立在样本代表性基础之上的。只有当调查样本充分代表了总体,这样搜集到的思想信息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总体的思想状况。尽管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经常采用的典型调查对于了解人们思想的大致状况有一定帮助,且具有花费少、耗时短的优点,但由于通过这种方法所确定的调查对象基本上是调查者主观选定的,往往被局限在某一类人的范围内,调查结果容易产生偏差,更不具备将调查结论推广到对象总体的条件。因此,要想达到调查结果真实、全面地反映组织成员总体思想状况的效果,在选择调查对象时,除了充分利用好典型调查的优点外,还应更多地运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去选取对象。
实际上,科学的抽样方法并不意味着全面调查,其也只涉及到部分调查对象,但其调查结果却可以准确地推论到调查对象总体,这同它选定调查对象的方式有直接关系。举个例子,世界著名的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在美国举行大选的1984年,在数以千万计的选民中,仅仅通过访问有限的1800名选民,就准确地预测到有59%的美国选民赞同里根连任美国总统,这一结论同后来的全国选举结果完全吻合。之所以如此准确,就在于盖洛普通过科学的抽样方法使选定的调查对象在区域、种族及人口统计特征等构成上具有了充分的代表性,从而可以依据部分人的态度去准确推断人群总体的态度。实际上,从1968年到1984年,盖洛普所预测的美国大选结果平均误差仅有1.1%。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完全可以利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去准确、全面地把握组织成员的思想状况。
具体到科学的抽样方法运用上,如果想要全面了解一个企业中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就可以先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出若干个车间(科室),然后再运用系统抽样或整群抽样法,在抽出的车间(科室)中选定若干干部职工为调查样本。在选定调查对象的基础上,才正式开始搜集思想信息的工作。这样,由于遵循了科学的抽样程序,选出的调查对象在性别、年龄、工种等构成上就基本上能够反映总体的特点,通过这些对象搜集到的思想信息就能够准确代表这个企业中全体干部职工真实的思想状况了。
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在经过科学抽样选定调查对象之后,如果只会采取座谈汇报的形式去搜集思想信息,这样获得的信息还是比较笼统模糊的,只能得到诸如“大概”、“可能”、“似乎”等含糊不清的信息,可操作性和可比较性都很低,难以精确反映出不同调查对象之间的差异及其强度,这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引导工作显然是不够的。实际上,不同的调查对象由于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地位不同,以及在个人经历、观察问题的角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更不要说座谈汇报这种形式还存在前面所讲的种种弊端。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把对非指标型的思想动态的了解同对指标型的思想状况的测量结合起来,使搜集到的思想信息能同时反映出调查对象质和量两方面的特点。
比如,同样是了解一个企业中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一方面,可以采取座谈、走访、观察等形式了解干部职工思想中的主要问题和倾向;另方面,还可以通过问卷测量等方式,用不同的量表反映出调查对象在某一问题上看法的具体差异和差异强度,摸清各种思想问题和倾向在人群中的分布状况以及在不同群体(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工作岗位等)中的不同表现。这样,既可以对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总的倾向性把握,又能对不同群体中存在的思想状况的结构及其基本原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为下一步对症下药解决各种不同性质的思想问题创造了条件。
3.描述方法和解释方法相结合
关键词:传播学 方法论 定量研究方法
一、传播学的产生
自从人类文明以来,信息的传播并没有被当做一种专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只能追溯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从照相术、电报、电话、电影的发明和普及,传播科技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对世界的感知。人的关系相当程度上变成了如何使用新传媒的问题。至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大众报刊和电影已经高度普及,作为新的电子媒介的广播事业也迅速发展,使得许多社会科学家关注信息与传播问题,并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研究这些问题。
基于以上条件,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但相对于其他国家,传播学形成于美国有其自身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是美国是世界上传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为媒介和传播研究提供给了最合适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二是在1933年德国纳粹党执政后,大批欧洲学者为躲避法西斯迫害而逃亡到美国,推动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其间有四位学者的研究和学术活动对传播学的创立产生了直接影响,被称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分别是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和拉扎斯菲尔德。
从传播学的创立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由于学者们的研究方法论和学术立场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流派。传统意义上的两大学派,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由于在研究目的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研究方法论的区别。
二、传播学经验学派方法论
经验学派,是主要以经验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学科流派,它与主要以思辨性方法考察社会现象的流派相区别,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在现代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
经验性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则是:(1)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用于调查和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不能随意更变,以便为其他学者提供验证的手段;(2)社会科学家的首要目标,是收集和提供关于理论假设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3)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模式或“定理”。
三、传播学批判学派方法论
批判学派形成于60年代以后,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学者一开始,就对美国传播学的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态度抱有批判态度。
在批判学派看来,经验性研究方法有很大问题,学者们仅仅对“数据”感兴趣,把数据看做是“科学的本质”,社会理论只不过是“从数据的整理中抽象出来的东西”,这就导致了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在研究方法论上采用的手段不同。值得一提的是,二者之间区别还在于研究目的的不同上,批判研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具有燃眉之急的社会或经济问题,而是为了研究现代社会的一般趋势以及个人的基本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
总的来说,批判学派在方法论上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批判学派的研究重点是将传播现象置于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进行宏观研究,强调传播研究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不可分割。批判学派多采用人文主义、定性分析的方法,试图深层次地揭示传播行为的本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定量分析,主观随意性较大,常带有形而上的玄虚特征,甚至是唯心主义的成分。不过,批判学派并不一般地排斥经验调查和量化研究,辩证分析和经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也已为不少批判学者所采用。
四、应用角度下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
1.传播学定量研究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传播学定量研究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是一样的,作为定量研究,其对象是客观的、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某种客观存在物。定量研究者认为,其研究对象可以像解剖麻雀一样被分成几个部分,通过这些组成部分的观察可以获得整体的认识,同时,该研究方法认为所有人基本上都是相似的,定量研究者的目的在于发现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并对各种环境中的事物作出带有普遍性的解释,换言之,定量研究致力于拓展广度。因此,传播学定量研究有规律性、实践性、经验性、解释性和认知性等特点。
从应用的角度来说,调查研究是传播学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应用十分广泛,种类繁多。不管是哪一类调查,都要根据课题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对象范围较小的可采用全员调查法,范围较大的可采用抽样调查法,涉及讯息内容的可采用内容分析法,涉及人的认知或心理变化的,可采用控制实验法。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不同,有些方法可以同时并用。
2.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本,以这部分样本作为对象实施的调查,其结果可用于推论对象总体。在大众传播学研究中,调查对象往往面积大、范围广,通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抽样调查会伴随着一定的样本误差,但经过一定的统计学修正和处理,其正确性一般认为不次于全员调查。根据调研人员主观介入的有无,抽样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抽样(非概率抽样),另一种是随机抽样(概率抽样)。有意抽样多用于实例研究或特殊题目的调查,而随机抽样则是现代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
3.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作为传播学调查研究的一种实证方法,有其特定的含义。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在1952年曾为内容分析下的定义是“内容分析,是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具有客观、方便、经济等优点。内容分析的种类可归纳为:实用语义分析,语义分析和符号载体分析。内容分析的研究模式有推理模式和比较模式两类。
4.控制实验法
在传播学中,控制实验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伴随着对实验对象、实验环境和条件的严格限定和控制,所以称为控制实验,主要用于测试特定的信息刺激或环境条件与人的特定心理或行为反应类型之间的因果关系。
控制实验法的特点在于第一,研究对象较少。调查法一般都是对数量庞大的调查对象进行大量的观察和访问,其研究对象往往被称为“大样本”。而实验法则主要是探求少数变量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其研究对象通常只有数十人,因而是“小样本”。第二,研究环境是在实验室人为的环境中。而调查法的则是在广泛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参考文献:
[1] 孙 庚.传播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 梅琼林.方法论:传播学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比较分析,2007
科学的研究方法的选择是确保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许多高校以教学为中心,科研特别是本科生的科研氛围不太浓,学生们常常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清楚不同研究方法的特色、差异及适用条件,更不熟悉这些方法的运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现实中,由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缺失、错用或乱用等导致相当数量毕业论文的结论难以成立。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此也都有过深入的研究,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早就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给出了“标准化”建议。本文以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为研究样本,分析这些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情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研究背景
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迅速,毕业生数量增长很快。现有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类型繁多,主要包括管理学院双学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以及国际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和国际学院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等多个层次。2010届毕业生183人,2011届毕业生130人,2012届毕业生234人,2013届毕业生212人,2014届毕业生211人,2015届毕业生219人。六届合计1189人。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指导教师只有23人(含3名双肩挑人员,还有一些教师出国深造、外出学习),教师年人均指导学生8.62人,论文指导的工作量较重。由于毕业生在毕业前忙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考会计证、考驾照等社会活动,大多心神不宁,难以全副身心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更遑论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了。到来年春天,只有短短八周时间,要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十分困难的。
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应该选择哪些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色和适用条件?本文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所使用研究方法的实证分析,试图发现其中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研究方法和目标
在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0-2015届1189名毕业生中,由于部分同学毕业论文的电子档案未能找到或者不全,本文只找到598篇资料齐全的毕业论文。因此本文只对这598篇有效论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不同研究方法的使用频率中,试图发现毕业生选择不同研究方法的差异,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基础
1.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在具体实证分析之前,本文先确定本科毕业论文有哪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知网”输入“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等关键词,获取相关文献20余篇。删除一些级别不高、不太相关的文献,余下有近10篇重要论文(见文后参考文献)。在这些论文中,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在《管理世界》杂志发表的论文《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与学位论文评判标准》最为经典。虽然该文主要是针对管理类(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谈研究方法的,但其基点高、立论准,能够为本文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庆国(2004)认为,从内部理性(logos,人的思维、推理、分析)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来看,主要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如下四个大类别(称为四类研究方式):从理论到理论的方式、数理分析为核心的演绎方式、实证研究方式和实验研究方式。“从理论到理论的方式”和“数理分析的方式”本质上是演绎式的。在管理科学中,一时还找不到“从理论到理论”的事例。以数理分析为核心的演绎方式,是理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式。实证研究方式,即从现实出发,通过调查,获取数据,通过以统计分析为主的对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被研究对象的演变规律,或者相应的结论、理论。这是管理科学的主流研究方法,是国际通用的研究方法,也是相关结论被承认的基础,是研究论文的通用语言。这也是学位论文所要使用的主流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式,也就是从现实世界中,提炼前提,用实验方法研究变量间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的研究方式,也是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流研究方式之一。它突出的是管理科学结论的可重复性。
欧阳桃花(2004)提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等。
李仁意(2010)将国外营销研究方法分为假设法、实验法和模型分析法。国内营销研究方法分为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评估法。
经过小组研讨并请教相关专家,本文将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划分为5大类:描述性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对比法)、定量分析法(实验法、调查法、实证法)、案例分析法(兼具定性和定量研究特色)、研究方法不明。
2.主要研究方法的特征
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上述研究方法的概念和特征如下:
(1)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2)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参与式观察研究,是指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对象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的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研究观察。其优点是: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其缺点是: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访谈法(interview)又称晤谈法,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因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或对象的不同,访谈法具有不同的形式。根据访谈进程的标准化程度,可将它分为结构型访谈和非结构型访谈。访谈法运用面广,能够简单而叙述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对比研究法,作为几个基本的科学探索方法之一,是把一组具有一定相似因素的不同性质物体或对象,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通过综合比较它们在构造方面的差异(因),在性质方面的不同(果),得出这种物体或对象某性质(果)是由什么、哪些因素(因)造成的。
(3)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市场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实验法是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4)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结合市场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促使人们进入特定的营销情景和营销过程,建立真实的营销感受和寻求解决营销问题的方案。
三、实证分析
1.统计结果
本文主要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所使用研究方法的频率进行统计,以反映大学生使用不同研究方法的选择差异(见表1) 。
本文发现,案例分析法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首先的研究方法,占一半以上。其次是定量分析方法,达到四分之一。排名第三的是描述性研究方法,不足一成。定性分析排名第四,不足4%。研究方法不明的毕业论文将近一成。在定性研究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是访谈法,其次是对比法。在定量分析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是实证研究方法,其次是调查法,运用最少的方法是实验法。
表1 2012-2014届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使用情况
研究方法 使用数量/百分比
描述性研究方法 37/6.19
定性分析法 对比法 7/1.17 20/3.34
参与观察法 0/0
访谈法 13/2.17
定量分析法 调查法 74/12.37 152/25.42
实验法 1/0.17
实证研究法 77/12.88
案例分析法 336/56.19
研究方法不明 53/8.86
合计 598/100
2.运用不同研究方法的原因分析
案例研究方法,即运用大学生身边、所处城市或地区、亲友所在的企业或行业的具体案例,去印证某一营销理论或策略,这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在大二、大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习中,类似的训练已在开展,只是规模小些。这也是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选择此种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因。
在学位论文中使用调查法、实证研究方法和实验法等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方向。本次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的毕业论文选择这类研究方法,这说明相当部分高校已经将“科学研究方法”当作“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内容,也说明相当部分大学生已经较为熟练地使用了这类研究方法。这中间,选择调查法和实证研究的比例大抵相当。而选择实验方法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比例甚少,说明高校在这方面的教学和训练不足。
描述性研究方法,亦即仅仅使用基本的经济管理理论,进行逻辑推理。具有一定难度,对于逻辑推理程度不强的学生来说,选择这种方法的可能性较小。使用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理论积淀,需要长期的理论关注,更需要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并非短期内能够养成。在具体运作时也有一定的操作难度,本科生较难掌握。
在定性研究中,大学生较多地选择了访谈法和对比研究法,没有人选择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
访谈法要求大学生与相关企业和行业人士就某一个营销问题进行深度访谈和交流,这种研究方法对于一些演讲能力强,与人交流畅通的大学生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应该承认,仍有部分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较弱,特别是与企业和行业高层,就一个专业问题进行深度交流的能力较弱,这也是这些学生没有选择这种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因。
做对比性研究,需要依靠科学的指导,精细的规划,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如果仅仅做表面的比照,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就难以得出创新性的结论。大学生在这方面还是需要训练的,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
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看似简单,容易操作。但它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还需要与被观察对象的深度沟通,赢得他们的信任,并与他们较长时间的相处。这对于处于毕业季、人心惶惶、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操作起来就较为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成的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不明。也就是说,从网上拼凑一些资料,没有做深入的鉴别,没有做深入的分析,就得出一些看似“合理的”结论,仍是一部分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广场做法。如果毕业论文体现不出“论”,说服力也就大打折扣。态度不端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学校相关部门把关不严也会助长这种风气。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案例研究法、定量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法和调查法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较多使用的方法,而描述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中的访谈法、对比研究法和参与观察法,定量研究中的实验法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较少使用。
造成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不同研究方法使用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与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条件和难易程度有关的,另一方面是与当前高校对本科生科研的重视程度、本科生的科研氛围有关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与大学生对待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和投入程度有关的。
2.建议
(1)进一步营造高校本科生科研氛围
本科生是高校的主体。本科生科研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基石。具备了良好科研能力的本科生是更高层人才的前提。高校要加强对本科生科研氛围的营造,鼓励学术研究,讲究大胆创新。特别是要把“毕业论文写作”当成一门必修课,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开设。尽量让每一个本科生都懂得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同时,要严把毕业论文的质量关,不让学生浑水摸鱼。要降低毕业论文的过关率,迫使学生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把毕业论文撰写当成本科生毕业前的一项重要业务活动来看待,与学分挂钩,与学位挂钩,与毕业证挂钩。
【关键词】 抽样调查;特点;问题;建议
抽样调查,是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对象作为样本,对样本对象进行调查,并用对样本调查的结果来推断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方法。主要适用于难以进行全面调查而又必须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现象。与全面调查相比,抽样调查能节省调查人力、物力、时间及经费。
一、抽样调查的特点及其可靠性分析
其一,抽样调查的调查样本,是按照随机原则抽选出来,由于不受任何主观意图的影响,总体中各个单位都有被抽中的可能性,能够保证被抽中的调查样本在总体中的合理、均匀分布,调查出现倾向性偏差的可能性极小,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很强。其二,抽样调查是以抽选出的全部调查样本来代表总体,而不是用随意挑选出来的个别单位来代表总体,使调查样本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其三,抽样调查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要调查的总体各个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和调查推断总体允许的误差大小,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样本就会与总体实际十分接近。
由于抽样调查是用样本调查数据推断总体,而用任何一套抽中样本的调查数据推断总体都不可能得到确切的总体真值。抽样调查理论的基础在于用样本数据估计的总体值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和对问题的对策。其实,抽样调查的结果不可能也没必要达到百分之百的精确,只要调查结果的精确度能满足需要就行了。在我国,一般要求当置信度为95%时,误差不超过2~3%就可以了。
二、我国抽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抽样调查认识不足。一些领导和统计人员对抽样调查的科学性和重要作用缺乏足够认识,实际调查工作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得不到足够的保障。
二是,统计人员不适应要求。抽样调查是统计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需要具备较高的统计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统计技术和经验。我国现在统计人员存在人员少、专职、专业的少、素质低、培训少的问题,不能满足抽样调查的需要。
三是,抽样调查的基础不牢。完善的抽样框是保证抽样调查质量的前提与重要基础。而我国尚没有完善的抽样框建立、维护、及时更新制度,影响了抽样调查的质量。
四是,抽样调查数据使用中存在的不适应。由于体制因素的影响,抽样调查数据在我国的使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表现在抽样调查与普查、全面统计存在重复、交叉和数据衔接问题。从理论上讲,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调查方法,所取得的调查数据应该是一致的。从实际情况看,普查、全面统计与抽样调查不仅存在着重复、交叉现象,取得的数据往往存在差别,这种差别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统计数据的混乱,给统计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五是,现行统计管理模式对抽样调查的实施存在影响。抽样调查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到人员的培训、现场调查以及数据的处理和传输,任何一个阶段的失误都会影响到数据的质量。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大多数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仍沿袭全面统计的管理模式。抽样调查方法的科学原则不能顺利贯彻,抗干扰能力差。
三、完善我国抽样调查工作的建议
1.加强抽样调查宣传,提高认识。要通过宣传教育,普及统计及抽样调查的知识,加深人们对抽样调查的认识,使人们正确认识抽样调查方法的科学性;要正确区分抽样调查与全面统计的不同,逐步消除用全面统计的思想和意识来要求抽样调查的做法,使抽样调查与全面统计两种方法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特长,互为补充,更好地为统计工作服务。要完善抽样调查组织机构,培训一支精干、高效的统计调查队伍,这是搞好抽样调查工作的首要环节。
2.建立完善的抽样框制度。在这方面,应该学习国外经验,不仅要使企业名录库充分满足抽样调查的需要,要使其本身成为一项重要的统计成果,为科学的统计估算和各种统计分析提供必要的资料。
3.抽样方法的设计要科学和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积极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抽样调查方法,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立既具有组织的严密性,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抽样调查方法是非常必要。
4.统筹抽样调查与其他统计调查方法,做好数据衔接。抽样调查、普查、全面统计报表等都是统计调查的有效方法,要认真研究、比较各种统计调查方法,使之能够相互补充、协调,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临床实习;神经内科;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19-01
1 研究背景
神经内科学是主要通过内科学方法研究神经系统、骨骼肌系统相关疾病的临床医学,是比较难的一门临床课程。其研究内容繁杂,疾病种类包括脑血管疾病, 运动,癫痫,变性病,脊髓炎类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等,不仅概念抽象,内容复杂,并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还有胸腔、腹腔等各种穿刺手术,是实践性很强的临床课程,学生仅通过学校基础知识的学习很难真正的掌握这门学科。
临床实习能够帮助医学生将神经内科基础知识与临床实际问题相互连接起来,是培养临床医生的最后阶段[1]在神经内科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一,经过四年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丰富的临床理论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是繁杂凌乱的,并且掌握了理论并不代表学生可以顺利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临床实践能够让实习生对自己掌握的临床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组合,汲取精华,且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得以应用,加深学生的临床知识,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 第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及家属对自己的就医权利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信心不对称而造成了医患关系的紧张状态越来越严重,医疗纠纷也不断出现[2],并且与神经内科患者的沟通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在培养神经内科学生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学习医患之间的沟通技巧,情恳慎言。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医生带领实习学生病房检查、问诊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且能够让学生真切与患者进行交流,无形中提升自己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技巧。第三,医学科学的发展要求医生有一定的人文修养,患者需要医生的心理支持和情感关怀,尤其现代的医学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医生应该学会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临床实习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指导他们更好的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及自身的情感、理智等问题,培养他们成为科学修养和人文修养相结合的、具有较高人格修养的人才,让他们能够真正地理解、同情患者,耐心倾听,使患者及家属在心理上信任他们,在治疗上积极配合他们进行治疗[3]。
2 研究方法和结果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A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B校学生231人,其中男同学124人,女同学107人,年龄19~23岁。在实习期前后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学生对临床实习的看法,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并且在实习期后与学生进行座谈会交流,对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问题,意见及建议等进行总体归纳。
2.2 调查结果
座谈会交流期间,大部分神经内科学生对临床实习比较满意,认为临床实习过程中自己的神经内科知识得到了梳理与提高,实践能力大大增强,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与责任,学会了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实习前问卷调查发出231份,回收有效问卷226份,有效回收率为98%,实习后问卷调查共发出231份,回收有效问卷229份,回收有效率为99%。实习前的226份调查问卷中,认为神经内科学的临床实习非常有必要的有183人,认为应该增加临床实习机会的23人,实习后的229份调查问卷中,认为神经内科学的临床实习非常有必要的有201人,对临床实习教学方法较为满意的有164人,认为对实习生的教学方法有待改善的有38人,认为应该增加临床实习机会的41人。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看,大部分学生认为神经内科学的临床实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在实习期后更加认识到临床实习的重要性,部分学生希望改善实习教学方法、增加实习机会。
3 讨论
神经内科学实习是医学生培养的最后阶段,是目前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基础走向临床,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唯一途径,期间他们不仅要对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组合,还要能够熟练的书写病历,学习骨髓、胸腔等穿刺手术,并且要学习、练习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技巧,需要学习的比较多,要想保证他们顺利通过实习成为合格的神经内科医生就需要老师的鼓励与帮助。神经内科学老师是实习过程中的指导者,也是实习阶段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者,带教医生不仅有临床工作,还有科研、教学工作,任务繁重,相应的责任和压力也较大,但是他们素质的高低和积极性的大小会较大的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医院要培养一批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培养他们的教学技能、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探索新的督促学生实习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
第一,积极采用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比如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模式教学法[4],通过提出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式教学,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5],在解决问题中更有效的学习临床知识。指导学生在模型上反复演练,熟练掌握各项操作,考核通过后可以进行临床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通过实习熟练掌握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并明确其临床意义。第二,要对临床实习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帮助和指导,包括临床方面的问题和医患关系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等,比如目前病人对医疗期待较高,注重自己的医疗权利,不愿意让实习学生对其进行诊治,带教老师要帮助实习学生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争取实践机会。第三,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科室的临床特色及时把新知识和新观念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方向,掌握解决临床问题的经验、技巧,帮助实习生做好从学生到医生的岗前培训,从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过渡,充分认识到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带教教师要通过考勤和考核的方式监督并且完善考核评估制度,保证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英凯, 迟宝荣, 曹殿波等. 医学毕业生实践能力现况及教学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 2006, 26(12), 44-45.
[2]卢仲毅. 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教育中的必要性[J]. 重庆医学, 2003, (04):43-45.
[3]彭艳. 高等医学教育应融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于一体[J]. 现代大学教育, 2008, (5):97-101.
[4]Capiow JA, Donaldson JF, Kardash C, etal. Learning in a problem based learning medical curriculum: students’ conceptions[J]. Med Educ,1997,31(6):440-447.
美国著名美学家杜威写过一本书《艺术即经验》,其中提及了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活动,其实就是“有机体在一个物的世界中斗争与成就的实现的一种经验。”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艺术学和美学研究中被经常运用到的是自然人文主义。自然人文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就是要“投入理解”,或是赖特•米尔斯所说的“人对人的理解。”以悲剧研究为例,有两种不同的结果。黑格尔从一般的绝对哲学观念出发,假定世界都服从于理性,世界上的一切可以从伦理的角度去加以证明,并证明其合理性,悲剧就被用作例子来证明永恒的正义的胜利。叔本华则牺牲了悲剧,当他发现并不能用古希腊悲剧来证明自己脆弱的哲学时,竟贸然宣称,希腊人尽管有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留下来的杰作,但“却还没有达到悲剧艺术的高峰和目的”。也就是说,在研究某一问题之前,我们所首先接受或拥有的理论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预先解决该问题的框架,并且也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结论方向。这就好比是我们有了一个数学公式,把我们需要研究的各种参数带入其中,结果的正负数已经预料到了,只是数值还不确定。
二、教育学研究中的科学实证主义
孔德认为,一般来讲人的行为是理性的,即使不理性的行为,也可以得到理性的解释,因此,社会可以被客观地描述。心理学家斯金纳也说:“如果要在人类的事物中运用科学方法,我们就必须假设行为是有规律和可以确定的。我们应该假设一个人的行为是特定条件的结果。一旦这些条件被发现,他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被确定。”在理性的层面去看待教育学问题,我们必然会经常性的对应程度去测量,对应描述去分析,基于客观去调查,从而经常性地走向科学实证主义。长期以来,实证主义一直占据着社会研究方法论的主流地位。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学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应该对世界中的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要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可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同时,这种研究过程还应该是可以重复的。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特征。与科学实证主义相对应的方法论有调查研究法、分析研究法、统计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