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医学继续教育范文

临床医学继续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医学继续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床医学继续教育

第1篇:临床医学继续教育范文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型医院,多年来,我院不断新增了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并且公开招聘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配备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带教老师,由于我院是教学医院,承担着各大医学院校学生的教学与实习任务。相继开展了各种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定期举行各种医学学术讲座,每年参加培训学习人员7000余人次。工作人员除了参加本院的学术讲座,还参加其他医院举办的各类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讲座,形成了一种开放式、交互式、多功能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

2我院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领导管理方法及学员学习态度上存在缺陷

我院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取得了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学习方法上,人员缺乏积极主动性,需要被动点名签到,缺乏对学习新技术的热情;领导缺少对继续医学教育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对于学习效果没能及时评价总结;学术讲座中缺少反映新型科学、新业务理论知识、新技术进展等方面的内容;部分科室领导不能合理安排科室人员轮流外出进修,参观学习,导致本科室的工作没有创新;部分学员只是为了获取学分,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去理解学习内容,没有深刻体会继续医学教育的意义以及重要性。

2.2工作压力大影响学习热情

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高精尖技术人才的引进,我院收治的患者逐年增多,临床工作负荷过大。许多医护人员身心疲惫,缺乏精力去参加业务学习;部分认识到继续学习重要性的工作人员,主观想接受新知识培训但由于工作脱离不开,不能够如期参加。

2.3存在虚假学分现象

影响学习效果存在虚假学分。每次举办学术讲座的参加人员都较多,人员管理存在不足,不能逐一检查确认是否为本人签字或刷卡。部分学员找人替代签到或刷卡,使得学习成为一种形式;也有一部分学员去参加仅为了学分,而没有用心去学习,人在心不在,没有学习质量。

3继续教育是临床学科建设的需要

现今医学科学不断的涌现出新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以及边缘学科。有资料表明,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仅占工作时应用知识的5%~10%,90%以上的知识是通过边工作边学习掌握的。一些应用科学知识每3~5年就更新,许多领域知识的消蚀每年高达15%~20%,有人形容医学知识的半衰期不超过10年。现在是人才竞争的年代,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提高自己不被淘汰。继续医学教育是指医学院校毕业以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终身性的知识更新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必然产物,现阶段是生命科学高度发展以及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不断要求医疗工作人员自觉地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参加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提升充实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专业技术队伍的领导者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掌握边缘学科相关知识,加以融会贯通。拥有丰富的临床专业技术经验,在科室人员进行科研及创新时能够做一个引导者、指导者,所以要求领导者和团队都要不断的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满足临床学科建设的需要。

4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只有加大加强对教育的投入,才能使知识经济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要求我们不只是完成在校内的学习,更要重视以在职培训为主的各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知识经济要求对人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具有艰巨的使命和任务,给“活到老学到老”这一中国古老命题予以了深刻底蕴。完成学校基础教育的医学生到临床一线工作,基本能够完成一般病人的诊查工作,但往往具有局限性,缺少对医学发展规律的认知。医学技术不断进步,许多新疾病、新型病毒的出现,要求我们医务工作者必须采用新的思维观念、新的治疗手段。时刻关注知识更新,来解决不断出现的医疗难题。因此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在学习中提高技术及业务水平。继续医学教育对促进医学科技的进步是极为重要的,也是提高医学专业人员业务素质与能力,丰富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

5继续医学教育是培养

临床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一批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综合业务知识过硬的医学团队,给患者带来高质量、高层次的治疗和服务。随着时代的进步,要求医务人员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因此,要求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必须及时更新改变,把过去依赖单一的学校教育转变为阶段性、分专业的终身性的学习过程。并且在继续教育中转变思想,将过去的单一的理论知识学习转变为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开发新技术能力为主的新型教育模式,集综合素质教育与业务技术培训为一体,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医务人员认识和解决疑难问题能力。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迫切需要能够参与新技术挑战的人才,能够参与竞争、主动适应积极推进,甚至勇于参与变革的新人。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知识,精湛的技能,丰富的生命科学理论与信息科学知识,掌握医学科学发展方向。现代医学飞快发展,新的诊断与治疗手段层出不穷,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继续学习才能满足广大人民对医务工作者的期待与要求。完善我们的医疗队伍,在技术与服务上不断进步,才能让患者满意与放心。

6结论

第2篇:临床医学继续教育范文

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临床医学在整个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发展,通过临床试验的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医学理念,使临床医学的基本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对于循证医学而言,其基本内涵主要是指通过临床经验的推理及总结,使相关经验转化为以RCT以及系统评价等模式的新型发展方向,从而实现了循证医学的基本模式。因此,在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循证医学是医疗工作者的基本思想,通过临床实践、个人经验以及患者实际情况的充分融合,可以实现医疗决策的核心内容。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其主要的内容并不是对传统的医疗理论知识进行否定,而是对传统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循证医学关注更多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状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相关病情的优化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临床医学实践的不断总结,形成最佳的医学证明以及优秀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是科学性医疗事业的集中性体现。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取代传统的医学模式是临业发展的必要趋势。在传统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灌输性的思维模式严重制约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这种模式也与循证医学的发展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临床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其整个模式决定了继续教育的根本目标以及教学的方法。因此,在现阶段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对相关的医疗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疗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教育方法。因此在循证医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及时改变发展的观念。首先,将传统的传播临床知识转变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接受培训的医疗工作者可以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合理地运用知识,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其次,相关的学习人员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掌握科学性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新型的发展观念,同时也将这种基本的理念合理地运用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再次,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改变被动型的学习模式,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形成主动性的学习模式,从而实现积极学习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最后,将这种短期性的学习模式变成终身性的学习模式,从而通过循证医学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提高医疗人员的思维模式,在根本意义上实现终身学习的基本模式。

2医学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重要意义

2.1医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基本发展现状

对于医学继续教育学院而言,其基本的体系模式是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补足型的教育模式、提高型的教育模式以及研究型的教育模式三种。其中补足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没有具备完整性学历资格以及专业护理技术的人员而言,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相关培训人员提高自己的学历以及专业技能。而对于提高型的教育模式而言,主要是对以及具备专业学历的人员而言,通过对专业技术的不断提高,使相关医护人员成为工作过程中的技术骨干,从而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适用型人才。在研究型教育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对具有丰富性临床经验的工作人员而言。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继续教育的过程中,相关的教学理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基本的模式也有待改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为了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就应该充分融合循证医学中的基本原则,从而在根本意义上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2.2医学继续教育学院引进循证医学的重要意义

在现阶段医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引进循证医学基本理念的主要原因是,在临床医学的实践过程中,相关的医护人员在病理分析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融合临床资料,但是在整个过程中由于资料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在资料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严谨性的文献评价模式,因此,对于这种现象只有通过循证医学的相关理念才可以解决相关问题。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健康性的医疗决策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提高临床医师对基础医疗行为的认识,更完整的实现规范化的医疗评价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疗工作者的工作时间,提高了整体性的工作效率,而在这些优势的发展过程中,其基本的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医学发展模式产生一定的冲击性,因此,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技巧,从而为我国医学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优化的发展方向。

3循证医学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基本发展方向

3.1建立科学性的循证医学项目

通过对循证医学的项目分析,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更科学的发展方向,相关的医学领域就应该大力开展循证医学的教育模式,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实践以及推广设置专门性的课程教学模式,从而在根本意义上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输送更多适用型的人才。

3.2优化循证医学教育中的师资力量

对于循证医学的师资力量的优化而言,是一项相对较为重要的任务形式,相关的专业教师是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所总结的知识精华,其基本的临床技巧是十分宝贵的,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融入循证医学,是一项相对较为困难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对于缺少循证医学治疗经验的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融入相关的定义定理,而对于有丰富循证医学临床经验的教师而言,在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应该融入基本的思维模式,从而使接受培训的相关人员可以全面的了解循证医学的内容,为整个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3.3建立科学性的教学模式

在继续学院的教学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要优化相关的教学内容,其相关内容的建立一定要依照循证医学中的相关内容。首先应该丰富内容编写人员的知识理念,通过对循证医学内容的优化编写基本的课程内容,在内容的编写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结合循证医学中的临床经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为教育模式的改革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4建立合理性的教学系统

对于循证医学的基本发展方向而言,在教育内容的改革过程中,首先应该对整个循证医学的内容有所了解,找到整个发展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差异性,从而为整个教育内容的发展提供更充分的教学理念。而在初级人员的继续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培训人员掌握基本的循证医学程序,可以简单地掌握基本的循证医学的内容;对于研究性的培训人员而言,要使相关的培训人员掌握内容的基本研究方法,从而为整个课程内容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4循证医学在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工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的医学观点

在继续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整个经验医学视为科学性的医学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传统的医学研究全盘否定,要让培训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通过对优化知识的分析,提高自己知识的总结能力,从而使医疗工作人员的创新性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循证医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以整个核心内容为基础,通过对临床案例的分析解决相关的医疗问题,而不是在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中随机的进行对照试验,从而在根本意义上实现继续教学的科学性发展。

4.2形成开放性的思维模式

在医学继续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循证医学的引入并不是一项难以实践的医学体系,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整个教育内容的有效性,从而及时发现新的发展方向,为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正确性的发展方向,将循证医学中的相关知识合理的运用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与此同时,对于循证医学的内容而言,其基本的形式是一项相对较为开放性的教学系统,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对于基本的发展方向及时作出调整,打破传统知识运用过程中的思维局限性,在根本意义上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3篇:临床医学继续教育范文

1.口腔急诊科医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口腔急诊大多以口腔外科和牙体牙髓急症患者为主。因此急诊科医师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和临床技能,在专科医院中的急诊科往往由口内、口外医生组成。面对口腔各种急症,要求每位急诊科医师具有全科临床诊疗技能。合格的口腔急诊科医师,不仅要具有口腔医学各专业的临床技能,而且还需要急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比如,严重外伤可能涉及到休克的抢救、心电图及除颤仪等的使用。所以,口腔急诊科医师要具有多学科的临床技能,才能担当口腔急诊科的重任。口腔急诊医学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学科,就要有自己的医学体系和范畴,它既要有全身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的共性,也要有口腔急诊医学所具有的个性,因此它应来源于急诊医学和口腔临床各学科。口腔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分支,口腔急诊医学也是口腔临床医学的分支和组成部分。

2.口腔急诊医学与其关联学科

急诊医学与口腔急诊医学:首都医科大学成立了急诊医学系,中山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还建立起来本硕博教育体系。急诊医学的发展给了我们启示,口腔急诊医学也会顺应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应运而生。口腔急诊医学也应是全身急诊医学的一部分。颌面部外伤常常伴有创伤性休克和出血性休克,严重的颌面部感染常常伴有中毒性休克和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改变。它们的急救与急诊医学具有共性。同时口腔急症还常常涉及到心脏疾病、肾病、糖尿病、高血压、出血性疾病等。口腔外科急症:口腔急诊与口腔外科关系密切,口腔急诊科每天都要处理创伤、感染、疼痛、出血等疾病的患者。因此,口腔外科是口腔急诊医学和急诊科的重要内容。口腔内科急症:牙体牙髓病急症是急诊科的主要内容。急性牙髓炎是口腔急诊科就诊最多的急症。另外,急性根尖周炎、牙体劈裂等也是急诊科的常见病。口腔黏膜病急症:口腔急诊科也常接诊口腔黏膜病急症,如口腔黏膜溃疡、血泡、带状疱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口角炎、鹅口疮等。口腔修复急症:如冠折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固位钉(或纤维桩)光固化树脂暂时修复、冠桥脱落复位粘固等。牙外伤急诊就诊率很高,特别是前牙,损伤后严重影响美观,患者常常要求即刻治疗和修复,临时修复也能使他们感到满意。口腔急诊涉及面很宽,口腔急诊医学做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独立出来,与其它口腔临床学科并列,有利于急诊医学的发展。将口腔医学各学科中具有“急性”特征的部分抽出来,与全身医学和急诊医学相结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口腔急诊医学体系[2]。

口腔急诊医学教育体制的建设

口腔急诊医学不仅要面向口腔医学五年制学生,还应培养口腔急诊医学的高层次人才,如培养相应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口腔急诊医学的诞生是社会需求和医学及口腔医学临床综合学科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它不但有益于人类社会和造福于人类,同时也有利于临床口腔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口腔急诊医学教育应纳入口腔医学五年制常规教学内容,以五年教育为主全面实施口腔急诊医学教育,它有利于全面培养和提高五年制口腔医学人才素质。要编写和选择好口腔急诊医学教科书,各口腔院系应建立和完善口腔急诊科及教师队伍的培养,即口腔急诊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教师的口腔急诊医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口腔急诊科可由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正畸科的医师组成,通过在急诊科的临床实践和培训,让这些医生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具有多学科临床技能的急诊科医师,并成为本科生口腔急诊医学教学的主力。同时应向国家教育部门申请批准口腔急诊医学专业,使口腔急诊医学专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口腔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建立口腔急诊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口腔临床综合素质人才是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为口腔医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综合医院和基层社区医院工作创造条件。为了口腔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可以让口腔颌面外科和口腔内科热爱口腔急诊医学并能够研究和发展口腔急诊医学的专家教授做硕士、博士生导师,组成培养口腔急诊医学博士、硕士的梯队教师队伍。为口腔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口腔急诊医学教学人员,同时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口腔急诊医学医务人员。口腔医学院系有必要将口腔急诊医学教育纳入议事日程上来,为口腔急诊医学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

口腔急诊医学的研究和发展

口腔急诊医学的诞生和发展有待于口腔医学同仁的认识、努力和支持。在未来的几年里渴望口腔急诊医学的兴起,口腔界的各级领导可以考虑为口腔急诊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如下环境和条件。

1.口腔急诊医学专栏的开设国内有多家口腔医学杂志,有条件和有稿源的杂志可以考虑开设口腔急诊医学专栏。为口腔急诊医学的普及、交流和提高提供场所。为口腔急诊医学的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提供园地。

2.口腔急诊专业学组建立的必要性口腔急诊医学涉及到很多口腔外科和牙体牙髓科疾病。这两个学科的专业委员会应设立口腔急诊医学学组,条件成熟时,有必要建立综口腔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开展口腔急诊医学学术交流活动,发展口腔急诊医学事业。

第4篇:临床医学继续教育范文

1•1全球面临的挑战随着人口增长、年龄老化、新技术和新药物的应用、人类健康需求层次的提高,使医疗费用以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速度增长,国家卫生总费用已超过了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而高新技术、高档设备、高价药品的层出不穷,更加剧了有限卫生资源与无限增长的卫生需求之间这一全球性的矛盾。如何在保证或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促进医务人员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应用现有的医学技术如药物、诊断和治疗措施等,充分发挥有限卫生资源的效率,控制医疗费用上涨,已迫在眉睫。而要形成医务人员良好的医疗实践行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医学生的医学教育抓起。为此,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即如何使医学教育适应21世纪的需要。

1•2信息时代的挑战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临床医学研究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据估计,1992年全世界每年约有200万篇生物医学文献发表在2万多种生物医学杂志上,年增长率约为6•7%。一个内科医师需要每天不间断地阅读19篇本专业的文献才能基本掌握本学科的新进展、新研究结果。因此,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既系统、全面而又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医学文献,掌握快速阅读和正确评价临床医学文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将设计科学、结果真实和可靠的文献用于临床医疗、科研和医学教育实践,是临床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和医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

1•3知识更新1956年,哈佛大学医学院院长Burwell教授曾说过:医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知识中,有一半在10年内将证明是错误的,而糟糕的是,没有一位教师知道,哪一半是错误的。这就形象地说明,随着时间的飞逝,我们现有的知识和临床技能正在逐渐过时。Ransey等发现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与从医学院毕业的年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发现,临床医师能否合理选择高血压药物取决于从医学院毕业的年限,而不是根据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严重程度进行医疗决策。为了更新知识和提高临床技能,临床医师常常参加一些继续教育(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CME)项目的培训。系统评价(systematicreview,SR)有关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的随机对照试验却发现,传统的、灌输式CME项目虽能短时期内增加知识,却既不能改变临床医师的长期临床实践行为,也不能改善疾病的最终结局。因此,如何使医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主动更新过时的知识,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急需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医学教育模式。

1•4我国现有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长期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与社会用人单位接口过窄的问题。我国培养的大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是很大的弱点。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的哲学思想起源于19世纪中叶,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应遵循和应用科学证据。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将个人的专业知识与现有的最好研究证据、病人的选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为每个病员作出最佳的医疗决策,这是对传统医学模式(即根据医师的经验、直觉进行医疗决策)的挑战。从医学教育的角度看,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为规范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基础。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帮助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学会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在临床医疗决策中将现有的最好临床研究证据融入到临床判断中,将极大地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改变目前医学教育的局面。

221世纪医学教育的方向—循证医学教育和再教育

1982年McMaster大学率先对住院医师进行了以“病人问题为中心的自学课程培训(problem-based,self-directedlearningprogram)”,其基本思想和方法就是当今循证医学实践的初型。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在改进本科生、研究生和继续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强调循证医疗和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式的学习方式,其基本步骤如下:第1步:从临床实践中,提出有关疾病预防、诊断、预后、治疗、病因方面的问题;第2步:检索相关的、现有的最好研究证据;第3步: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临床重要性;第4步:应用研究证据并结合临床专业知识、病人的选择解决临床问题,指导医疗决策;第5步:评价实践后的效果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2•1如何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

2•1•1新入校的医学生循证医学教育的对象主要为临床医学生,但对新入校的医学生,应尽早开设此课程,介绍循证医学的理念和原则,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经验医学的缺陷和循证医学的优势,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发展的双重性,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盲目否定前人的实践经验,为避免可能形成的不良观念和行为模式,规范医学生的职业行为打下基础。

2•1•2临床前期的医学生(preclinicalstudent)临床前期的医学生,应教会他们必备的基本技能,包括如何正确阅读、评价医学文献和如何快速、有效地查寻相关文献资料,重点是为他们在临床实践循证医学打下基础。应先讲授相关理论和原则,再结合真实或模拟的病例进行实践和讨论。例如,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检索策略,查寻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所检出的文献认真阅读和严格评价,以明确文献的真实性、临床重要性和推广应用价值。未进入临床的医学生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在上百人的课堂上组织有效的讨论有一定的难度,讨论病例由教师提供,分小组进行讨论。

2•1•3进入临床的医学生和各级临床医师临床实践每天都会面临许多有关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常常是通过被动接受同事或上级医生提供的知识和信息,或从教科书上查寻答案,以这种被动方式获得知识虽然方便,却可能不可靠或已过时。讲课、查房、专科病例讨论及大查房是实习生、进修生和各级临床医师接受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多数仍是采用灌输式的方法。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方式,可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其基本方法为:由主管病人的医师报告在医疗实践中遇到的疑难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查寻的最新研究证据,大家一起讨论、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最后结合主管的病例制定诊断、治疗决策,指导实施、全程监测和后效评价。教师或上级医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各级医师采用正确的检索策略和途径系统、全面地查寻研究证据,正确评价文献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如何将文献的结果与具体病人的病情相结合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2•2如何有效地进行循证医学教学要有效地开展循证医学的教学,必须与日常的临床实践紧密相连,否则让人感觉只是学术上的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为此:(1)教授循证医学的教师必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掌握查寻、阅读文献的技能,具有满腔的热情;(2)选择的评价资料应该是学生经常遇到的和重要的临床问题,特别是有争议且目前尚未统一认识的问题,这样有利于使学生深刻认识进行文献评价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3)文献评价的原则应尽可能简明、扼要,不要让学生望而生畏,如诊断性试验的评价,应重点强调研究对象是否包括了各型病例和可能混淆的病例,如轻、中、重度患者,治疗和未治疗的患者等?诊断性试验是否与金标准进行了盲法和独立的比较?(4)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研究证据的查寻方便、简捷。例如:除了常用的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和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外,应提供目前世界上经过评价的文献数据库(cochranelibrary、bestevidence)或相关的杂志(evidence-basedmedicine、clinicalevidence)、书籍(evidence-basedcardiology)等,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快速、有效地查寻信息;(5)注意将现有的最佳证据用于临床决策,指导医疗实践,并后效评价效果,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中发现存在的差距或不足,用以指导进一步的实践。

3循证医学教育的实践与展望

自1982年McMaster大学将循证医学引入医学教育,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已将他们的经验引入自己的医学教育中,特别是研究生、住院医生培训和医学继续教育。美国20%以上的大学开设了循证医学课程。巴西为本科生、护士、临床和社区医务人员开设了循证医学培训课程,培养循证医学硕士、博士,从事高层研究、教学和管理。澳大利亚已将循证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已纳入医学生必修课程。意大利、英国、荷兰等国家也已对全科医师进行循证医学培训。四川大学于1999年率先对医学生、研究生、临床医务人员、中华医学系列杂志的编辑、卫生部、省市卫生厅局、计生委和中管局的管理干部等进行了循证医学、卫生技术评估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第5篇:临床医学继续教育范文

1我国法医学人才培养历史与现状

建国后我国法医工作者的培养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1~1956年间法医高级师资人才及司法系统法医工作者的培养,为各高等医学院校开设法医必修课培养了法医高级师资人才和全国各地公、检、法系统培养法医300多名。第二阶段是1983年原国家教委联合公、检、法、司、卫等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我国高等法医学教育的初步意见》,确立了我国首创的法医学本科教育模式并延续至今,学制一般为5年[1-2]。1999年高教改革后,法医学专业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形成了以学士、硕士和博士学历教育为主,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的法医学人才培养体制。

据粗略估算,1985到2008年间全国共培养法医约15000人[3]。设立法医专业的院校日益增加,目前仅西南地区开设法医学本科专业的大学除早期的四川大学、昆明医科大学外,川北医学院、遵义医学院、贵州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相继招收法医本科学生。我国现行的法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深受医学生培养模式的影响,没有充分关注其与临床医学教育的不同特点。从国家层面来看,设立法医学专业的要求较低,缺乏统一的法医学专业培养标准,缺少统一的教学大纲,各个学校开设的课程和讲授内容差别较大。教学条件参差不齐,部分院校虽然招收了法医学专业学生,但缺少相应的专业实验室、解剖室等,使得在学期间不能系统的进行法医学专业教育。从师资队伍来看,从事法医学教育的高校教师一般缺乏在公安检察机关法医职位上工作的经历和机会,多数仅能在附设的鉴定机构从事法医检案工作,与公安检察机关的法医工作要求差距较大,而僵化的人事制度和“单位人”观念又影响了实务部门法医从事法医学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造成了教学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2困境与挑战

2.1法治社会对法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当前法医学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具有特定的历史原因。不少法医是由临床医生经过短期法医学培训的转岗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法医专业教育,大多缺少法医学的专业理念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历史形成的“短而快”的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法医的精英教育模式的差异又决定了法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差距。作为“科学法官”,法医工作责任重大,知识面涉及广,难度较高,实践性较强,法医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4]。法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只重专业而忽视人文素养的教育,其不仅要具备精深的法医学专业知识,还需要熟悉法学、逻辑学、社会学知识,了解过错和因果关系、疾病和损伤参与度,掌握法医鉴定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切实为依法治国服好务。

2.2法医业务对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挑战我国法医学本科教育学制为五年,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为医学类课程,几乎涵盖了临床医学专业的全部内容,专业课程主要有法医病理学、临床法医学、法医毒物分析、法医精神病学、法医法学、刑事科学技术等。实践学习分为临床实习与临案实习两部分,时间一般为一年。如此庞杂的学习内容决定了法医学本科教学“全而浅”的特点。研究生教育对科研要求较高,实践技能要求因培养学校和导师而有所差异。多数法医学研究生毕业前难以确定具体工作岗位,因此法医研究生教育也存在难以与工作岗位对接的问题。从专业的广度、深度和岗位契合度来讲,国内法医培养模式尚差强人意。随着司法鉴定体制的改革,法医鉴定的合法性、中立性与科学性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同和群众的认可,法医业务量和工作范围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如各类伤害案件、酒驾入刑、性犯罪、医疗损害鉴定、职业病鉴定、环境污染致害、赔偿医学等,这就要求法医不仅要具备精深的法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一切与鉴定有关的科学知识。如从事医疗纠纷鉴定的法医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医学专业知识甚至有临床工作经验。为了保证法医的工作质量,就需要建立符合岗位要求的继续教育制度,提供系统持续的教育培训平台。

2.3公务员考试制度对法医学教育提出新考验公安机关是招收公职法医的主要用人单位,其招录条件要求较之普通公务员更高,公安机关的法医在工作中也要履行警察职责,因此要成为公安机关的法医还要同时具备警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知识。这些因为公务员考试制度带来的变化对现行法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考验。

2.4法医毕业生就业多元化对法医学教育提出新问题公职法医职位增长缓慢,人员更替周期长,而各地法医院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很多法医学生不得不另谋出路,转向社会鉴定机构、保险企业、医疗机构等单位就业,就业呈现多元化现象。这种现象一方面可以视为就业形势严峻情况下的法医学生自我调整就业的替代选择,另一方面也可看做是法治社会对法医学人才的新需求和法医学生就业的新方向。是继续按照传统模式教学还是顺应学生需要进行改革,对所有法医院校都是新考验。

3应对与改革

3.1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法医不仅是技术工作者,也是社会工作者。法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只重专业技术而忽视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的培养。应当调整课程设置,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整合现有医学专业课程,缩短基础知识教学时间,增加法律、公安侦查等课程,延长临床实习和临案实习时间。改革现有法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综合实战性强的案例教学和PBL教学法。适当增加有关公务员考试方面的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

3.2支持法医院校设置鉴定机构提供实践教育平台凡开设法医学专业的院校必须设立法医学鉴定机构,发挥高校人才优势,服务法治社会建设,并以此作为基本实践教学平台,接受法医学学生实习,完成法医学实践教学任务。

3.3整合高校与地方法医学教学资源通过实践导师制、特聘教师制,在当地公安检察机关和鉴定机构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法医承担教学任务。建立校地合作机制,地方公安检察机关聘请高校法医教师到地方法医岗位任职或定期工作。充分利用当地案源条件进行实例教学,提高教师法医业务水平。通过资源共享,改善法医学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3.4促进医师与法医师教育融合互通法医学是一门医、法交融的交叉学科,法医学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的法医大多需经临床医学学习并取得医师资格,而后进入法医学研究生课程并取得博士学位,此后还要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取得相应成绩,达到法医学会认定标准才可以获得法医鉴定人资格[5]。2006年卫生部取消法医专业执业医师报考资格前,法医毕业生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考试,法医师和医师职业是融合互通的。法医学与医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注定法医学要汲取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的养分才能成长壮大,这使得法医师与医师职业之间的融合互通成为必要。如果国家能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吸引有法医学教育背景的执业医师再次回归到法医岗位,我国法医学水平必将更上一个台阶。

3.5建立多方联动的在职法医继续教育制度目前的法医继续教育,一般由工作单位按照工作需要进行安排,多由司法行政部门组织讲座和会议,或者是派出到大学法医学院和鉴定机构学习,教育形式单一[6]。建议建立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法医学会具体组织,高等法医院校、公安局和检察院系统、社会鉴定机构多向交融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并与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之间建立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对取得法医从业资格的在岗法医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实现法医、鉴定人、临床医师之间的良性互动。新入职法医岗位的本科生继续教育可以借鉴临床医学生“5+3”培养模式,定向增设法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用于培养新入职法医毕业生,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获得硕士学位者职务评聘优先,远期可考虑与法医从业资格挂钩。

3.6改革法医招录制度、避免教育资源浪费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国家招录的公职法医仅限于公安和检察机关刑事技术队伍之中,入职必须参加公务员考试。此举没有考虑法医工作的高度专业性,用衡量普通公务员岗位的考察标准衡量法医职位显然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和资源浪费。建议在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专业职位公务员招录制度,增加专业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并调整考试科目的计分权重比例,真正体现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用人理念,杜绝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3.7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法医职业的特殊性和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法治社会对法医鉴定的期望,要求职业法医应属高素养的社会精英。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招生指导、控制招生规模,合理布局,避免出现多数毕业生无对口岗位的情况。教育主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应协调配合,对法医学专业给予额外扶持,如增加奖助学金数额、入职法医岗者返还学费等,以保持法医学专业学生的稳定性,鼓励其从事法医职业。对于进入法医岗位的毕业生,应如前所述加强毕业后继续教育,以培养法医精英为目标。另一方面,因公务员考试制度等诸多因素,并非所有毕业生都能够进入公职法医岗位,因此应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以应对法医毕业生就业多元化带来的社会适应性问题。

4结语

依法治国视野下的法医学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应当正视法治社会对法医学人才的更高要求和期待,努力改变不适合培养高素质法医学人才的现有体制,整合行业和教育资源,促进师资流动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改变教育模式。在保持和提升现有以本科教育为基石的法医学本科教育质量的基础上,保持本科教育的适度规模,借鉴临床医学生“5+3”培养模式,构建在职法医能力与学历提升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对在职法医走精英化培养之路,才能提高我国法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符合依法治国要求的高素质法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侯一平.我国高等法医学教育的特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6):11-12.

[2]秦启生.我国法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6):13-15.

[3]幸宇,糜薇,徐昉,等.我国法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278-280.

[4]徐朝阳,赵国胜.从毕业生质量初探法医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0(5):25-26.

[5]刘兆.中日法医鉴定体制及法医学教育之比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88-90.

第6篇:临床医学继续教育范文

【关键词】 药师;临床医学教育;紧迫性和对策

在治疗手段不断更新和药物种类纷繁的今天, 临床药学更要求医院药师必须能够指导临床正确选择和合理应用药物, 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但药师的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以及他们的工作环境阻碍了医院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 使医院临床药学的工作质量、学科水平提高缓慢。因此, 加强药师临床药学培养和再教育, 充分发挥医院药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提高医院药学人员的素质和整体水平是关系到医院临床药学发展的一个紧迫课题, 将这项工作抓好, 就会提高医院药学的工作质量, 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 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服务[1]。

1 医院临床药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1 医院药师人才结构不合理, 缺乏高级技术人才。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高等医药院校增多, 越来越多的药学人才走向社会, 一批高素质、高学历的药学人才也逐渐走向医院, 但必须看到, 就整体而言, 由于我国医学院校普偏存在, 而药学院校和在校人数相对较少, 以致长期以来, 医院缺乏相应的药学人才。医院药师编制所占比例在多数医院达不到卫生部规定的比例要求。尽管近年来有所改善, 但从全国管理模式来看, 医院药剂科仍然以供应型为主, 其主要业务大多仍停留在管理药品及照医生处方调配、发放药品等。长此以往, 药师对所学知识逐渐遗忘, 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钻研和学习热情下降, 不能充分发挥所学知识和能力, 导致人才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发展, 更产生不了具有较高业务技术水平、又能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的学科带头人, 使药师这一宝贵的人才资源受到极大的浪费, 医院难以有较高的技术力量来开展临床药学。

1. 2 临床药学是在药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渗透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但临床药学在各医疗单位似乎并不为人所瞩目, 有些医院虽然设有临床药学, 购置临床药学监测所需的仪器, 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最多监测一下血药浓度, 与真正的临床药学要求相差甚远。绝大多数人认为, 药师的工作主要是调配处方, 而为患者在正确时机选择正确的药物是临床医师的责任, 药师在治疗上根本没有发言权。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 用药不当会导致治疗困难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如抗菌素不合理使用等。

1. 3 药师深入临床, 参与研讨不够。其次, 药学人员深入临床会面临临床基础知识缺乏, 知识面深度及广度不够, 往往不能立刻回答出临床医师提出的各种问题, 与临床医师交流不多, 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2 药师加强临床药学教育的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一体中, 国外制药公司相继进入中国, 越来越多独资、合资及国产的新药进入医院, 我国药品80%在医院销售, 20%在社会药店销售。临床医生在处理日常工作的同时, 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诊疗知识, 他们不可能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有关药学方面的知识, 医院不合理用药甚至滥用药物仍然存在, 这就要求医院药师提高自身素质, 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临床药物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 监督药物使用,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减少药源性疾病。药师必须走出药房, 深入临床, 协助医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 提供药物信息, 开展药物浓度监测等。临床药学的开展更加需要药师提高业务素质, 要充分发挥药物治疗的顾问作用, 这就对每个药师来说都会面临许多的困难, 所以药师进行继续教育, 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3 药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提高药师的业务素质, 注重药师的培养, 是医院开展临床药学的前提保证。医院药学教育具有终身性, 实用性。对药师的继续教育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的。

3. 1 由于医院药师工作繁重而人员数量相对不足, 因此脱产学习有一定困难, 药师必须在工作之余, 主动加强药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 阅览医药书籍及文献杂志, 对重要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医院选派骨干药师参加短期轮训或半脱产学习, 组织重点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 积极参加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会、专题技术讲座及医药院校、药学会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学习班, 了解国内外临床药学发展动态, 新技术、新设备在临床药学的应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参加多层次、多类型的继续教育形式, 使药师开阔眼界, 激励进取精神。

3. 2 积极深入临床, 参与会诊。深入临床参与和指导合理用药是临床药师的主要工作任务。高级药学人员应经常下临床, 中级药学人员应定点、定时深入临床, 参加查房, 会诊, 并积极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 接受医、护、患者的用药咨询, 指导合理用药, 加强药品的经济利用, 促进用药医疗质量的提高。药师通过深入临床, 参与会诊, 积累治疗成功的经验, 与医务人员一起正确选用药物, 使业务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 我国的临床药学起步较晚, 要加强药师临床药学教育, 首选各级领导必须重视临床药学, 为药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创造条件。同时药师要以一定的学术水平和事业心为前提, 积累药物治疗成功经验, 通过自己所掌握的药学知识及比较系统的药物情报, 负责临床药物咨询, 做好医师的重要参谋, 从而使药物治疗更加合理,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水平。总之, 要充分意识到临床药师继续教育的紧迫性, 药师要形成自己的专长, 在医疗实践中独当一面, 只要我们做出成绩, 会得到医院的重视和社会承认, 提高药师在医院的地位, 促进医院药学事业蓬勃发展。

第7篇:临床医学继续教育范文

体外循环分会已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心脏手术较多的医疗单位,体外循环经验相对丰富的心脏中心,设立了四个体外循环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分别为:阜外基地、安贞基地、上海体外循环培训基地和广东体外循环培训基地。主要负责接收全国范围内各家医疗单位选送的欲从事体外循环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术培训工作,通常培训期限为一年。培训期满结束,并通过中国体外循环学会组织的体外循环理论和操作考核,合格后颁发体外循环专业技术合格证。另外,培训基地也与学习进修人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可随时为其提供技术援助。我国目前仅阜外医院和安贞医院具有独立的体外循环科,科室人员可以定期进行科内业务水平学习,进行临床经验交流。目前,北京安贞医院主要是以早会的形式进行,参加人员主要是本科室人员、进修医师、临床见习和实习医学生等,每周一次,每次持续约30min。科室每人分配不同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体外循环相关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学科进展等问题开展,并强调学习形式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积极鼓励灌注师将临床实践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开展专题讲座,全科群体群智,共同讨论,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逐渐使灌注流程标准化和统一化,尽可能减少体外循环临床工作中的变异性,提高灌注质量。

2定期举办学习班或学术会议

目前,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科在这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榜样和模范带头作用,已成功举办了多期全国性的体外循环相关技术学习班,内容不仅涉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等方面,而且积极推广新技术、新仪器和设备。北京安贞医院每2年举办一次五洲心血管病国际会议,自2012年在体外循环科人员的共同努力和争取下,会议增设体外循环与机械循环辅助论坛部分,内容涉及体外循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ECMO和心室辅助装置相关理论与操作技术等内容,均受到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近年来上海、天津、重庆、广东、福建、山东和武汉等地的体外循环分会也成功举办了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大大方便了体外循环同行们的交流与学习。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单位体外循环从业人员,尽可能的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学习和交流,以了解体外循环学科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和新观念,更新知识,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目前对体外循环专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形式和内容深度仍显不足,因此,很有必要继续尝试开展新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形式,积极提高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实效性。另外,体外循环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内容应不断深化,如对体外循环日常工作期间遇到的各种意外情况及其处理培训也应常态化,这方面内容可采用模拟培训方式进行[5]。

3继续教育与培训新方向

欧美国家对于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开始较早,且已较为规范。美国体外循环技术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关注体外循环灌注师的培养与继续教育。克利夫兰临床医学中心早在1963年就成立第一个体外循环灌注培训机构,随后1968年在俄亥俄州大学开始正式大学教育的体外循环灌注师培训课程。此后,美国心血管灌注委员会制定了灌注师年度审核标准[6]。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欧美国家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成功的经验,明确继续教育目标,积极探索新形式,完善继续教育与培训效果的考核机制,积极促进我国体外循环事业的长远发展。

3.1明确目标

近年来体外循环灌注质量一直是国内外体外循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本届体外循环分会工作的重点之一。有学者提出建立一个权威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水平评估系统和继续教育与培训系统来控制体外循环工作质量。而标准化、规范化的体外循环相关操作与处理是提高灌注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体外循环专业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标准化体外循环操作流程,减少体外循环期间人为产生的各种变异,以安全实施体外循环工作为基本前提,尽可能提高灌注质量。从质量和数量上培养合格的体外循环专业人才,满足我国心脏外科飞速发展所需。笔者建议体外循环专业人员在进行每次操作时,务必做到完善术前患者相关资料检查单、仔细检查灌注装置应用情况、详细进行灌注记录,确保体外循环工作的有序进行。

3.2积极开辟新途径

对于经济欠佳的医疗单位,可以鼓励灌注师利用网络资源,积极进行自主学习,以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缓解在职人员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在网络上进行答题,交流和讨论,查阅资料,以及分享心得体会等,提升知识层次。因此,灌注师人员的继续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培训这一途径,根据体外循环专业人员的职能特点,提供学习参考资料,安排适宜的网络教学。

3.3完善考核机制

第8篇:临床医学继续教育范文

当今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观点“强国出自图书馆和实验室”。这对从事图书馆专业的人员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也是历史赋予的新使命。医院图书馆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医学科学技术的瞬息万变、医学人才辈出的现实,作为传递医学信息、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的图书馆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至于被信息时代的大潮所淘汰,这是每个医院图书情报人员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从医院图书馆情报人员结构现状、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及再教育形式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力图探求医院图书情报人员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1 医院图书馆情报人员的结构现状

1.1 图书情报专科人才缺乏

多年来医学情报专科以上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近几年部分学校开设了医学信息专业,但由于专业设置规模小,毕业生生源不足,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医院图书情报工作的需要。

1.2 其他专业改行多

临床医学、护理、计算机、外语等其它学科的专业人员由于种种原因改行从事图书情报工作。他们不是图书情报基础知识欠缺,就是缺少医学知识,其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医学图书情报发展的需求。

1.3 “五大”生培养的缺陷 目前在医院图书馆工作有的是“五大”(电大、函大、自考、夜大、刊大)毕业生,由于受教学条件、时间及课程设置的限制,他们的学习效果都有一定的缺陷,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1.4 无学历人员充数

目前在各级医院都有无学历,或学历不高的人员,由于工作需要调入图书馆,部分通过自身努力,能承担一定技术性的工作,而有的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借阅工作,远远达不到医学图情工作要求。

1.5 对图书情报人员培训意识不足

长期以来无论是决策者还是读者,对医院图书馆在临床诊疗、科研教学能起到什么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一无所知。认为图书馆只见投入不见产出,于是重临床轻知识信息,致使图书馆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缺乏应有的重视,图书情报人员的培训问题难以提到议事日程上,因此出现图书情报人员知识退化、老化。

2 开展医院图书馆情报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2.1 医学图书情报人员素质教育的需要

继续教育被誉为是“弥合昨天和明天世界差距的桥梁”,当今的图书馆是一个以信息传递为先导的社会机构,是一个多功能的信息传播中心,要实现图书馆现代化服务,必须有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目前从医院图书馆的现状看,真正能承担高层次信息处理的人寥若晨星,因此,全面提高医学图书馆情报人员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医学信息情报人员必须热爱图书馆事业,具有为读者服务的思想,爱岗敬业,勇于创新,默默奉献,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的观念。

2.2 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

作为专业性很强的医学图书馆要想在医学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站稳脚跟,就必须依赖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情报用户迫切需要医学信息来发展医学技术,用以解决临床、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参与医疗市场竞争。医院图书馆不仅是藏书楼,还是医学信息交流的中心,应该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因此,对医学图书情报人员的培养和再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刻不容缓。

2.3 图书馆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情报信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就不能推动我国医学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1]。图书馆为迎接信息浪潮的挑战,各馆都在积极地引进高科技设备,并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图书馆数字化、多媒体、网络化。传统的专业知识结构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图书馆的技能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一个人不可能在正规教育中学到所有尖端的知识,只有通过继续教育来认识新事物,掌握新知识,以此来适应发展的需要,另外,不断出现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给分类咨询检索工作带来困难,这也需要通过继续教育的途径来加以解决。

2.4 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专业知识、业务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计算机、通讯、网络知识和外语知识,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医学图书情报人员必须掌握医学、图书馆学、外语、计算机网络等多项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当好医务人员的信息领航员和信息向导。要获得这些知识只有通过再教育,不断学习才能成为掌握多学科现代化图书馆人才。

转贴于

3 医院图书情报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及方法

3.1 有的放矢、对不同类型的人员采取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正规教育的补充,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只需较少的物力、财力就能获取较大效益的举措,是切实提高在职人员综合素质的有力保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成功之路[2]。图书情报人员面对的主要对象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要针对图书情报人员所学专业、文化程度,对他们采取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医学专业知识、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补课,包括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等,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

3.2 加强拔尖学科人才的培养

图书馆本身就是名符其实的文化机构,对医院图书情报人员的文化程度应当有较高的要求,根据医院图书情报人员的知识需要,对好学上进、年富力强,具有培养前途且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应积极鼓励,引导帮助并为他们牵线搭桥,让他们报读医学信息专业的硕士、博士,获取医学、图书馆学的双重学历,这种学历教育,将使他们能成为医学情报专业的拔尖人才,带动整个学科向前发展。

3.3 强化在职培训

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如举办各种专业知识培训班、进修、自学、专题讲座等,也可以发挥馆际协作作用,馆内不具备的知识,可请其他馆的人员来传授,以达到再教育、再学习之目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计划地派出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或参观考察,以拓展思想,开阔眼界,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全面提高馆员的素质。同时,要加强外语的培训,因为要想搞好情报咨询、查新等专题服务,没有很好的外语知识是难以胜任本职工作的。

3.4 拓宽图情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渠道

参加由权威机构组织的专业研讨会,是情报人员获取大量信息和与同行交流工作经验的良机,通过参加学术科研活动以提高情报人员的学术科研水平,通过论文交流促进知识深化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远程教育是互联网上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培训的形式,其教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新颖灵活。图书情报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直接在网上搜索适合自己的培训教程,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地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学习理论知识,又可以使自己的网络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3]。

3.5 计算机管理及网络知识的培训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化藏书机构,而是一个高智能、多媒体、数字型、集成化的电子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环境的建立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生机,推动了图书馆事业向电子化、网络化、国际化发展,信息资源是医疗机构取胜的法宝之一[4]。因此,必须对医院图书情报人员进行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强化网络共享意识,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巧。

总之,加强图书馆继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钻研,才能适应现代信息服务的要求,才能为医院的医、教、研发展提供最新、最准确的医学信息[5]。开展继续再教育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认清形势,找出差距,从实际出发,将继续教育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使每一位医学图书情报人员,不断接受继续教育。这不仅是图书情报人员的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医学图书情报人员要自觉地成为一名终生学习者,继续教育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顾培芬,刘静.谈网络时代医学图书情报人员的继续教育[J].医学信息,2004(10):650.

[2] 杨文兰,冷荣新.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1(2):118-120.

[3] 罗雪晴.关于21世纪图书馆员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6):14-15.

第9篇:临床医学继续教育范文

我院在进行成人“专升本”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总体设计时,把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所要达到的业务规格作为搞好专业教学改革的根本来抓,初步提出了成人“专升本”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培养目标具体为:

(1)在牢固掌握临床医学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达到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规定的业务培养要求。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并具有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和医学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医学领域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能把握医学科技的发展方向。

(2)具有参与和管理社区卫生保健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常见病诊疗和康复服务的技能。

(3)疾病的防治与诊疗水平。掌握与熟悉实际临床工作所必需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人类疾病病因、病理分类鉴别的理论和技能;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的诊治技能;卫生防疫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二、设置全面的可行的综合课程体系模块与教学内容是搞好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

经过充分调研和广泛论证,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改革。从对我院425名临床专升本学生调查问卷中得出,临床专升本学生73%来自地、市级以下医院及高、中等医学院校,有不少学员已是业务骨干。因此在培养计划上要充分突出成教特色,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统一的原则,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顺应医学科学发展和生命科学发展的趋势,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根据21世纪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基本要求,突破单一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树立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完整体系和系统性观点,促进课程设置的整体化。

通过调查结果看出,专升本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有较强的要求,在专升本教育期间把人文素质教育这一课补上,同时强化培养目标观念,强化学科意识,对各科目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删减、融合,突出“专升本”的继续教育特点,使学生学到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获得新信息。我院开创并设计的该课程体系目前已得到全国数十家医学院认可,并在校内进行教学改革实验。我院已试行几届,目前已毕业学生5届,学生在临床课阶段,分为大内科学专业组、大外科学专业组,有针对性地进行临床教学,让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与本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理论、从而使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去,体现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优越性。具有课程体系模块与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如下: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2)主要课程:人文社会医学导论、英语、计算机应用、遗传与生殖科学、临床应用解剖学、人体机能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预防医学、临床病理生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诊断学、现代临床诊疗技术、大外科学、大内科学、临床科研方法学。

(3)课程设置及授课时数:总学时1548,理论1336学时,实践212学时,理论:实践=1:0.16。“专升本”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由21门课程分为两大模块:一为综合素质课程模块:共5门(政治理论专题讲座、人文社会医学导论、英语、计算机应用、临床科研方法学)468学时,实践45学时,理论:实践=1:0.11。二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共7门(遗传与生殖科学、临床应用解剖学、人体机能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预防医学、临床病理生理学、临床药理学)522学时,占总学时的33.7%,理论400学时,实践122学时,理论与实践比=1:0.30。

三、不断加强师资和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是搞好专业教学改革的保障

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建立一支适应成人教育教学特点及课程体系特点的教师队伍。具体措施如下:

(1)对于已在教学、科研、医疗工作中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教师,要加速扶植,严格训练,使之迅速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和学术带头人。重点资助优秀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取得教学科研成果,扶植他们出版专著等。对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担任重要任务的青年教师,对有重大贡献者,要重酬重奖。

(2)为教师创造条件,争取申请各种成人教育科研项目,鼓励从事成人教育“专升本”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研究,并给予奖励和经费支持。资助教师所从事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发表的所有论文版面费,并给与相应奖励。

(3)课程结束后对教师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教师提出改进意见,不能及时改进教学的建议更换教师,保持成人教育“专升本”临床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动态稳定,不断筛选。把在教学、科研工作实践中,真正政治思想品德优良,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培养成既能教学、科研,又对成人教育有独特见解,适应成人教育特点的一流专家、学者。

(4)建立优秀教师实绩档案,将每年测评结果、等级原始材料载入档案,并进行跟踪培养。

建立成人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实行动态稳定,是优化结构、激励骨干、提高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是切实加强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