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机械项目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引言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对农业机械行业的需求在长期将保持稳定的增长。
国务院在2010年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农机行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65%;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在2011年的第一个“十二五”行业规划――《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 2015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中对农机工业的产业规模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即到2015年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
在《意见》和《发展规划》中都明确提出要加大农机制造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增强农机工业科技创造能力,《发展规划》更将提高农机工业的创新能力,建成协调有效的农机工业自主创新平台,在大型农业动力和作业装备领域实现重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重大突破,推进新产品开发,形成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列为规划目标。
1我校农机维护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
农机维护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农村、基层农机部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个体农机专业户和农业机械化第一线,从事农业机械化管理、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及农业机械新产品试验,从事汽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及各类农业机具的使用、维护与修理,以及从事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汽车、农机产品的营销等工作。
2我区农业现状及未来规划
淮阴区拥有近70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47万公顷,其中水稻面积3万公顷,蔬菜面积2.33万公顷,蔬菜总产量近60万吨,在稳定粮食增产的同时,该区以蔬菜、牛蒡、冬枣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坚持以项目为载体,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累计实施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40万亩。“十一五”期间,调优农业结构,基本形成了“田面平整、土壤肥沃、排灌自如、道路通畅”的开发效应,如今,淮阴区有机凌桥大米、袁集辣椒、丁集黄瓜、棉花庄西瓜、刘老庄蔬果和精品苗木、赵集粉丝品牌农产品已斐声省内外,金银花、葡萄、食用菌、香瓜、山药、冬枣、牛蒡、水芹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已在当地小有名气。2010年至2020年,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40万亩。规划区位于京杭大运河以北,淮涟、竹络坝两个国家大型灌区之内,土地总面积63.89万亩,其中耕地规划区涉及王兴、棉花庄、丁集、五里、徐溜、渔沟、吴集、西宋集、新渡、老张集、凌桥、袁集、刘老庄、古寨、三树15个乡镇、98个行政村。项目实施后,可新增高标准农田40万亩,2020年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达69.9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61.2%。同时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预计可改善灌溉面积24.2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25.65万亩,增加农田防护林面积18.44万亩,新灌溉面积1.5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40万亩,新增优质粮食生产能力3440万公斤,产值约6980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16359万元。①
3农机维护专业能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服务的内容
3.1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学校坚持“高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方向,以农业机械运用、农业机械维护、农业机械营销为主要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培养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发展新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3.2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一线农机手
该专业按照“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原则,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的各种理论知识、工艺技术进一步与具体生产实践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学生毕业时会使用与维护下列机械:农用拖拉机、增氧机、秸秆打捆机、玉米收割机、田园管理机、插秧机、旋耕机、静电喷雾器、鱼塘投饲机、条饰机、水田秸秆还田机、园盘式开沟机、机动喷雾器、农用叉车、秸秆还田机、农用垃圾车、农用汽车、园林机械。逢农忙时节,培训的农机手还会主动走入田间,为村民服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3.3生产技术得到推广与应用,使农业发展可持续化
如学校成立的农机服务合作社,将秸秆粉碎机与收割机合为一体操作,对小麦、玉米和水稻等秸杆具有良好的粉碎效果,同时合理利用秸秆打捆机,把秸秆捆用作沼气原料,可用于秸秆发电,以及人造板材的制造。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充分发挥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的特性,合理开发秸秆的价值,并且在农田作业中,秸杆还田后可增加土壤新鲜有机质,破解秸秆焚烧难题,为实现低碳、环保、绿色农村做了贡献,使农业发展可持续化。再如: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技术,围绕蔬菜、花卉等作物的设施栽培,推广应用温湿度控制、电动卷帘、气肥增施、田园管理等机械设备,推动设施农业由传统的小作坊式生产方式向高科技、自动化、机械化和规模化的工厂型发展;机械化畜牧养殖技术,围绕猪、鸡、牛、羊等养殖业开展机械化养殖设施、机械化饲草加工等方面的示范推广应用。
4农业现代化对农机维护专业的影响
4.1影响专业建设方向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通过对区内的农机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现状及未来规划的调查,农机操作和维修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是发展我区农业机械化事业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是现代科技的载体,它技术含量高,操作、维修、保养都有一套成熟的技术要求,使学生能掌握一些初步的操作与维修技能,是推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为此,我校农机维护专业确定以农业机械运用、农业机械维护、农业机械营销为主要专业方向,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4.2影响专业教学内容
一是影响教学进度安排,我区许多农业受生长周期与季节的影响,教学进度的安排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如:收割机的教学,只有在收获的季节,才能结合生产实际,将成本与利润、驾驶与维修、劳动量等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深刻的体会和感受中有所掌握、领悟,比平时课堂上讲授、看视频,效果要好得多。二是影响教学内容,如:插秧机的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水稻都采用种植技术,不需要插秧这一过程,教插秧机的使用,也是纸上谈兵,学会了也无处使用,所以干脆不用教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了。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维修服务;自动控制;农业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S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50-1
1 农业机械自动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农业自动化的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的高速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地位和作用也越发的不可替代。近年来,国外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迅速,很多先进的科技都用于农业机械自动化中。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直到近些年来才有所发展,我国吸取了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大大促进了我国农业自动化的发展,总结了适合我国农业的自动化体系。
1.2 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
我国在温室自动化控制、排灌机械自动化、部分农业机械装置自动化等方面有一定的发展, 而且越来越重视精准农业的发展。人工智能将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 农机市场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机市场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高速发展,同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也促进了农机市场的发展。各种农业机械走进农户家里,其中不乏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设备,为农业作业的全程机械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机械的增加,问题也随之而来,农业机械需要保养和维修,农机维修的业务量随之上涨。但目前农机维修的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要求。农机维修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够正确的维修保养农机产品。此外,一些农机产品经营商只看到利益,缺乏服务意识,这也是农机市场面临的一道难题。
3 我国农村对农机需求的特点
(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总体来说农业机械发展参差不齐,随着农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我国农村的分布比较广,不像城市那样集中,所以购买力也比较分散,对农机的需求有分散性的特点。
(3)农村农机市场最突出的特点是差异性,各个地区的购买力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
(4)我国的地形特点决定了农村市场的层次性。
(5)农村居民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所以农机市场具有示范性。
(6)农村市场对农机产品的要求主要是质优价廉,对实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高。
4 农机市场存在的问题
(1)农机市场管理权限不明确,农机管理部门对农机市场规范建设认识不够,缺乏同有关部门的协调监管力度。
(2)农机维修、农机经销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部分有经验的技术骨干年龄老化或改行从事其它行业。大部分修理网点修理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书,对农机维修工艺了解甚少且修理水平低,高水平的修理工出现严重的青黄不接,疑难修理项目无法解决。各别农机配件经销商对机械性能及维护保养缺乏必要的知识。
(3)维修点条件简陋缺少应有的维修仪器和设备。维修项目范围狭窄,修理经营额偏低影响自身的发展。
(4)维修网点及农机经销业主扶持力度小,对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方面即没有政策扶持,又没有全投入,使大量的维修点和配件商店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很难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
5 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1 农机维修是农业机械发展的保障措施之一
农机产品必定需要定期的维修,如果出现问题就会耽误农业生产,造成农民的损失,这样会降低农民购买农机产品的积极性。有了农机维修业,农民能够放心的购买农机产品,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5.2 农机维修为农机手服务
现在农村的农机手大多没有参加培训,而是直接购买农业机械,成了农机手,他们根本不懂农机知识,更不会修理农机产品,需要农机维修为其服务。
6 加快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措施
6.1 将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业机械的发展,农机技术推广,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安全监理以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制订农机化发展规划的时候,应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规划。
6.2 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
县级农机主管单位应该重视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把培训做到实处,首先像国家有关部门争取经费,减轻地方农机部门和农机维修人员的经济负担。在学习中要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全能的维修技术人员。
6.3 农机维修网点应合理布局
农机维修点的分布应该根据居民的居住地等情况选好地点,在农民能够方便修理的条件下,减少农民的花销。同时,还要根据分布情况考虑维修点的经济效益,做到双赢。
6.4 农机主管部门应尽快为农机维修制定质量标准
好的政策需要有强有力的支撑,农机维修也需要有一定之规。
6.5 对农机维修也要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一,县级农机管理部门首先要对农机维修点进行监督管理,定期检查,保证维修点的维修质量。第二,要为农机维修点做好服务,传递新技术新信息。第三,要推行科学合理的农机维修制度,在农忙前对农机进行检修。第四,建议农机生产厂家在村级农机维修点设立“三包”服务点,这样,把农机维修服务工作前移到村级,方便农民。
参考文献
[1] 贾静静.健全农机服务组织的目标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5,(09).
[2] 陈仁栋.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管理和发展趋势的探讨[J].福建农机,2004,(01).
[3] 龚明川,周昭程,季宜龙.浅谈农业精确灌溉技术与设施[J].广东农机,2001,(01).
1目前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中的发展状况
近年,在我国支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农业机械正处于迅速发展状态之中,尤其是对农业机械方面增加的补贴,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农机市场的需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我国农业机械工业新产值、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不断提升。但是因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除了对植保机械、排灌机械造成的影响程度稍微低以外,对其他农业机械行业造成的冲击力度是比较大的,而农业进出口贸易依然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当前,我国农业机械步入全新的依法促进的过程,“十五”规划期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实施,对于农业机械在农业及农村经济中的发展确定了牢固的地位,对各级政府扶持发展农业机械相关政策及措施的确定,增进了农业机械立法进程。目前,我国已经有30多个省市对农业机械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修订,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增加了社会各界对农业机械方面的投资,逐渐形成在法律制度保障下的具有强大支持及引导力量的农业机械。
1.1我国农业机械步入迅速发展的机遇时期
首先,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确立;其次,农业机械行政编制的增加;第三,农业机械成为国家的增加项目。由此可见,农机化促进法以“淡化管理、立足促进”包含了农业机械工作的各个方面,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农业建设规模的增大,装载机、挖掘机、吊装设备等农业机械开始在农村农业中剧增,同时,在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的引导下,促使农业机械得到了长足的进步。1.2创建“科研-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农业机械系统农产品服务的对象包含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整个农业领域当中,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受到各地自然条件及经济状况差异性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类别是比较多的。
1.3各国农业机械在技术上进行不断的交流与合作
最近几年,世界上很多大型的农机企业在瞄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下,寻求与我国相关企业合作,之后在我国开拓市场。与此同时,我国有很大一批农机企业对外国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进行不断学习,提高农业机械技术,同时国家制定相关优惠进口税收政策,同时举办农机展览会,增进与世界各国农业机械技术交流协作。
2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
2.1走绿色化产业道路
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主导发展战略,走绿色化农业产业道路,结合先进的高新技术,发展节约型的农业机械,争取能够达到标准的低能损耗。在农机政策方面,发展节能农业机械,作为十一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发展节能型拖拉机、重视在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研发新的农产品、逐渐缩减在农机上的能源损耗。受到燃油价格升高的影响,使用者对节能产品的要求不断升高,这对未来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各企业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对水田机械化及旱地保护方面上,着重对发展节能、节水及缩减农业成本,加强对农业机械产品的保护工作,争取能够实现与国家相关政策及市场需求持平。
2.2农业机械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从世界各地农业机械发展经验来分析,运用自动化、智能化的农业作业形式是未来农业机械的未来发展走向,是促使农业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达到高效的有利方式。各个国家在农业生产上运用自动化智能化机械之后促使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使得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有利的地位。然而,我国农业机械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位置,就一定要努力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在设备上、技术上存在的显著差距,以此才能够使得我国占据好本国的农机市场。古人云知耻而后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约翰迪尔、纽荷兰、爱科等世界知名企业之间的差距,虚心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缩小与他们在质量和管理上的差距。最近几年,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在科技水平上有了迅猛的进步,这为我国顺利实现农业机械自动化、智能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此,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在对新产品研发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做到农产品与新科技的融合,重视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的利用。有效的利用各方面的先进信息技术及先进的加工工艺技术对拖拉机等农机产品更新,逐步实现计算机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卫星遥感系统RS等农机设备的有效结合。
2.3做到“生产-学习-研究-推广-管理”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 新型农机化 农机服务模式 农机服务组织
通化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进入全面深入实施阶段,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生产发展”这一目标,农业机械是重要的载体和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同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农机化同步发展,只有创建新型农机化,才能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才能促进生产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生产发展”,需要农业机械做支撑。而当前制约通化县农业机械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不高。因此,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优化新型农机装备结构。为此,在新农村规划制定上,要制定适合通化县县情要求的新型农机化发展规划,突出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农机装备发展,装备结构调整要着力优化大中型农业机械与小型农业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机械与其它各业机械比例,走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协调发展的路子。在生产结构上,要从通化县农业生产实际出发,由抓农田作物生产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转变。在发展布局上,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突出区域优势,以特色农业机械带动常规农业机械发展,以优势农业机械服务于现代农业建设需要。
实践证明要确保新型农机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必须加快农机服务模式创新,扶持农机大户,建立新型农机服务组织。
1.建立和完善符合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
要积极稳步推进基层农机服务体系改革,因地制宜建立和发展农机行业协会,把分散的农机经营户组织起来,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区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提高农机经营户的组织程度,使农机经营户形成利益同盟,为农机经营户打造一个交流协作的服务平台。
2.建立以国家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资金保障体系
要充分运用好国家的惠农政策,增加对农机化引导性投入和公益性投入,突出加强对农机服务组织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技术项目的支持力度。要对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给予信贷优惠等支持及对各类农机作业实行燃油补贴等优惠政策。
3.建立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法制保障体系
要确立农机服务组织的法人地位,确保农机服务组织市场化、合法化,进一步规范农机管理、服务部门的执法行为,强化监督、管理服务职能。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维修 发展 思考 元江
农业机械维修是实现农业机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农业机械以良好技术状态投入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搞好农业机械维修是实现农业机械高效、优质、低耗和安全运行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保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元江县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管理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了加快农业机械维修行业发展,强化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管理,提高农业机械维修服务质量,针对就当前元江县农业机械维修行业存在问题,提出在新形式下农业机械维修行业如何管理的建议。
一、元江县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实施购机补贴项目,元江县农业机械化得到较快发展,农业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这对农业机械维修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截止2011年12月,元江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3221.45万瓦特,元江县拥有拖拉机1965台,其中可从事农田作业的轮式拖拉机及配套机具有50台套,全县从事农机作业人员达6750人;有抽水机779台,稻麦收割机9台,机械脱粒机71台,微型耕整机1461台套,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1847台,农机经销点15个,农机维修点76个,维修人员201人只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元江县农业机械维修点维修设施简陋、陈旧、老化,大部份维修点没有维修专用设备和相应的检测、试验场地,具备农业机械修理职业资格的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农机部门没有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和《云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规定,对维修点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业机械维修人员的素质偏低
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的人员基本上都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没有学过农机维修基本常识,不具备农机维修行业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修理后的机械也是三天两头坏,有的欺骗机手,提高修理费。
2.农业机械维修修理设备简陋
大多数农业机械修理点占地面积小,且修理环境差,设备简陋,大多还在使用着几十年前的简易修理工具,有的甚至没有专业修理设备,修理工作效率低,返修率高。
3.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差
农业机械维修人员知识得不到更新,处于低技术等级维修水平状态,加之配件质量差,维修质量难以保证,机械存在安全隐患,影响机手的经济收入。
4.证、照不全
元江76个农机维修点,有工商部门和运政部门发的证照,就是没有农机部门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农机维修行业失控。
三、元江县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管理的对策
1.将农业机械维修建设列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元江县委、政府应把农业机械维修建设,列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之中,并做到合理布局,保证有故障的农业机械得到及时修理。
2.加强农业机械维修人员技术培训
对从事或即将从事农业机械维修人员进行培训,考试合格的发给《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不合格的不准从事农机维修活动。培训工作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和“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结合起来,就地、就近学习农业机械维修技术知识,既方便农民,又可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使他们经常吃上“科技饭”,充好“科技电”。把农业机械维修工作的培训做成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培养一支技术过硬,优质服务的农业机械维修队伍。
3.对农业机械维修业投入扶持机制
农业机械维修业是弱势行业,需要国家政策扶持,对农业机械维修点购进的新设备,提供资金补助,在贷款、税、费上给予优惠政策,对参加农业机械维修培训人员给予一定的补助,引导农业机械维修行业向标准化发展,从而提高农业机械维修的质量。
4.加强监督,严格执法
农机管理部门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机维修点的监督管理,履行职责对农机维修点的审核,修理工考核,维修质量监督等工作,加大对农机配件经营户的检查,杜绝“三无产品”进入元江,在检查发现违法行为存在,一律从重处理,保证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农机部门要加强与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联系,把联合执法形成常态工作,提高执法水平和质量,确保农机维修行业健康发展。
5.提供优质服务
农机部门要转弯工作观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向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推广农机维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的维修设备,帮助解决维修中的难题,推广科学合理的农机厂维修厂制度;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农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使之遵纪守法,诚信为民服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丘陵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机制和新模式;坚持以市场运作,政策引导,项目支撑,努力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坚持以创新专业服务组织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建立农机化新型股份合作组织,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坚持以机械化试验示范带动为抓手,大力提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有效促进全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三、保障措施
(一)大力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积极引进适合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生产的先进机具,通过市场运作、政策引导、项目支撑和示范带动,引导大中小微农机具协调发展,注重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粮食机械与经济作物机械、常规机械与高性能机械的协同推进。通过对农机合作组织的改造,新型农机化股份合作组织的建设,加快合作组织先进农机具装备配套进程,引导建立一批具有规模性、规范性、特色鲜明、辐射力强,具备农机化全程作业示范带动作用和特色的稻油茶生产基地。
(二)推进项目区全程机械化作业。针对全区稻油种植与收获机械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大轻便、耐用、低耗等中小型直播机械与联合收割机推广力度,推进稻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结合市稻油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在 等镇,选择水源条件好、灌溉设施配套、建10000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确保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有新突破;在 等3个镇街,新建1000亩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村社,提升全程机械化辐射带动能力。同时组织开展好机耕、机插、机收、机械运输、跨区作业等作业服务,大力推行代耕、代育、代插、代管、代收等一条龙作业服务,通过订单作业、承包作业、跨区作业等有效形式,不断扩大合作社的服务规模,壮大合作社的经济实力。
(三)加快园区农业机械化示范建设。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金龙绿色蔬菜示范园区、大安标准茶园、宝峰循环蚕业示范园区等园区项目建设,围绕水果、园艺、设施蔬菜、标准茶叶、规模养殖、农产品保鲜、冷藏、加工等特色产业资源,大力推进高效特色产业机械化生产,加快高效特色产业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特色主导产业机械化生产快速发展。
(四)创新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模式。依托农机协会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探索创新农机化社会服务新模式,积极培育农机销售、经营、作业、维修、租赁等中介服务市场。健全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农机大户为骨干,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协会、农机中介组织为补充,多种组织形式并存、高效便捷的新型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培育1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优质、信誉良好的国家级农机化专业示范合作社;发展和改造10个农机股份合作组织,30户农机化大户。探索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新模式,建立农机与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逐步有序地引导农民实施“八统一”生产模式(品种、播期、机插、行距、行向、施肥、植保、机收),为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创造良好条件。
(五)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制造水平。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生产制造、教学科研、推广使用等密切结合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我区汽油机、发电机、水泵、耕整机、农用三轮车等农机企业发展,促使更多“造”农机产品进入市的农机推广重点和购置补贴目录。积极引进品牌农机制造工业企业,鼓励、引导民间社会资本投入农机工业发展。
(六)强化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以“平安农机”示范建设为载体,健全农机安全监理制度,建立农机安全考核机制,明确农机安全监管职能,落实农机安全监管职责,完善农机安全监管体系。继续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方式,科学设置农机监理机构,规范管理安全监管人员,努力提高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配合完善农机安全生产互助保险机制,建立健全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组织,确保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执法程序化,装备现代化。加快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库(棚)建设用地、维护保养、维修站(点)用地要给予积极支持,并进行合理规划。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教育培训、网络信息、媒体宣传等公益性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建立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农机市场、农机企业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农机服务体系的职能作用。
四、扶持政策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建立健全农机化发展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农机化发展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每年从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重点扶持新农机具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并逐年增加。在安排“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和有关农机科技项目时,向农机合作社倾斜,给予优先安排和重点扶持。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办法,完善经销商管理制度,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严肃纪律,强化监管。
(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免征农机作业、农机具维修服务企业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免收农机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的车辆通行费。农机专业合作社从事农田排涝、灌溉、蔬菜种植、茶叶种植、水产养殖、现代化或专业禽、畜养殖业等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电价政策。将机耕道路、机电提灌设施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统一规划实施。支持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机具停放库棚,涉及用地按农业用地对待。建立农机用油保障机制,在农业生产重要季节,农机用油应给予优先、优质、优惠。
(三)强化金融信贷支持。大力发展农机小额信贷,对机具库棚建设、维修设备购置、购置农机具、承包经营土地、购买化肥、种子、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提供便捷的贷款支持;农机合作组织可以房产、机具设备等作为抵押,或采取合作社互保、担保公司担保等形式进行担保抵押贷款;采用政府贴息方式,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通过贷款购买先进适用农机;积极推进农机具政策性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保农户给予保费补贴,保险经办机构不得拒保或者变相拒保。
1.我国土地的使用及耕种现状
1.1耕地数量锐减,与人的矛盾日益尖锐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土地数量不断减少,尤其是耕地面积锐减,平均年减少53-3万公顷。由于各类开发、土地兴建项目不断地上演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提高愈演愈烈。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数量在逐年的递增,人地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也是近年来国家关注的土地重点,土地已经无法承载其重负。
1.2耕地质量逐年降低,不断退化
从世界发展水平以及土地的利用率中不难发现,我国的耕地总体的质量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年来,不断的提及退耕还林,这是保持耕地质量的一个有效措施,防治耕地盐渍化、荒漠化现象严重,我国目前现有耕地中有50%的耕地存在退化现象。
1.3我国耕地规模小,利用率低
按照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需求,我国的耕地规模过小,利用率太低,无法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2.我国土地整理中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情况
我国地形复杂导致耕地的分布也相当的复杂,复杂的耕地环境导致实施农业机械化脚步的发展缓慢,农业生产效益低,我国的耕地分布相当的不均匀,只有34%的耕地分布在平原、盆地;其他大部分耕地分布在高原和丘陵地区,这也是我国耕地分布的主要特点,地块零碎分散,地形高低不平,地类交叉复杂,这都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3.农业机械在土地整理中的作用
3.1土地整理得到国家的支持
我国的土地法中明文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农村集体经济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所谓土地整理,就是在特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规划或者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休整,运用现代的科技、经济、法律的手段进行有目的性的改造和治理,使其符合发展的需求,使土地的利用率最大化,改善现有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状况。修路、土地休整、排水灌溉都是土地整理的一部分,土地整理按照字面意思的解释就是将原有的不平整、不规则的土地进行休整和调整,对一些不符合规则的土地进行边角或者荒地的整理,使其改变,成为成为有效的耕地,再通过水、田、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朝着适合农业生产条件的方向发展,让土地适宜于农业机械化生产,最终达到农民增收目的。土地整理离不开机械,土地整理的根本任务是使土地具有促进农业发展的意义,机械是实现其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利用各种施工机械挖填土方、平整土地,机械促进了新技术的发展,相机奥运传统的耕地方式,机械具有更加高效、优质、持久、适时性的特点,可以更快的提高土地整理的效益。
3.2土地平整可以促进田间作业的机械化
土地的整理后更加有利于土地的灌溉和土壤水分的保持,保土保肥,更加有利于田间作业的机械化管理,是实现土地目标的基本措施,是实现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必然手段。土地的平整要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保证质量,做到高效高产。土地的平整要有一个长远且合理的规划,时间要以春秋两季结合耕地。在我国对平整土地设定了一定的标准,要将土地休整为适宜灌排水的均一坡降,对平整的精度有一定的把握。在平整土地中所应用的施工机械主要有推土机、铲运机和平地机,还需要铲抛机、松土机或犁作为辅助机械。要根据土地的适宜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
3.3沟渠作用是用于排水灌溉
要想保证开沟的质量必须保证施工机械的正确选择,要选择省工高效的机械,快速完成土地的平整。沟渠分为明沟和暗沟,明沟有排水沟与灌水渠;暗沟有输水暗管与排水暗管。按照不同的沟渠选用不同的机械,促进生产。在施工时要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各种机械的性能,以提高效率和施工质量。
结束语:
关键字: 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农业发展战略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换言之,就是要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产品质量差
国外发达国家于20世纪60-70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我国农机化尚处于中级阶段,各项农机化指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按农业开展的工序来看,我国机耕机械化水平高于机播和机收。按种植对象看,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普遍高于经济作物,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的机械化水平为最高,水稻和玉米的机械化水平较低。我国目前农机耕、种、收3项作业水平仅为35%,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业机械功能单一,利用效率很低,作业效率也不高。我国农机工业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品种不全,除少数机种外,普遍存在使用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与国外产品有很大差距。
2、农业机械化投入资金不足,农机使用成本较高,严重影响了农机化的普及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职能主要由市农机技术推广站承担,虽然有一支较高素质的科技队伍,但由于无其它经费收入,本身财政压力大,资金缺口较大,每年的推广经费要打报告通过其他渠道解决。因此,农机示范现场会开得越多,引进试验搞得越多,单位财政压力也就越大,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推广。我国农业机械的使用成本普遍偏高,直接影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机价格相对较高;农机户税费负担较重;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缓慢,乡镇农机服务站也不稳定等等,都增加了农业机械化的成本。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较少可能影响农机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仍是今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3、地区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平衡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各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很不平衡。一是农机化发展的南北差距、水旱差距。旱高水低、北高南低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各省区发展水平差距太大,各省、区,各地、市、县发展不平衡,二是农机的报废与更新的不协调。按照农机的正常使用年限,拖拉机和农机具到了规定的时间就要报废,不然其安全性、经济性都比较差。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是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农业机械化,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农业机械化体制不健全,科技含量低
我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组织化程度不高,资源配置能力弱,服务体系不健全,作业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出现,管理者、作业者素质不高,缺乏信息渠道,组织之间的无序竞争现象也时有发生。此外,我国农机化的研制、生产、推广中的科技创新力度不够,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的科技含量不高。农业比较效益低,客观上造成农民采用新技术的机会成本高而消极对待技术革新。农民选择和使用新技术的制约因素说到底是利益约束。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接纳新技术的能力差,这也影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含量的提高。高新科技和新材料在农业机械的研制和农机化技术发展工作中远远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农业机械作业效率低、效果差。
5、农机化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不相适应
但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而衡量农业科技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如何。农机化的发展,与日益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不相适应,单一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与过小的农机化经营模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当前农民自主经营农机化虽然解决了农民对农机化的一时需要,但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发展需要,特别是规模农业、自然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的需要。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策
1、依靠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
开展农机补贴是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快速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换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力度。我们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使农民都能了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都能充分认识到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带来的巨大优势。此外,我们还要鼓励和支持群众购买农机,增加对农机的投入;重点发展高新、高效、低能耗的农机产品,促进农机的更新换代,使之结构更趋向合理化。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合理的农业机械化体系
在合理规划购机补贴资金,加大补贴力度的同时,更应该加大对农机化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机推广、鉴定、监理体系,提高农机产品、作业、维修质量,建立和恢复农机修理、教育体系;其次,要统筹农机工业、科研、教育、流通等支撑行业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促进创新型农机企业的发展
农机企业普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研发能力弱、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储量低、经济效益不高、新型农机产品供不应求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机企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行业管理,加大税率优惠政策的力度。鼓励农机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对引进重大装备以及承担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的企业。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对新技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建设。建立重点农机产品准入制度,做大做强一批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大、产业带动力强的农机龙头企业。
4、加强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含量
农业机械本身是现代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同时又是其他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方面大面积应用的有效载体。农业机械的技术经济指标构成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外在因素,它的质量、性能、维修等的优劣与否又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效益,相应地决定了投资的兴趣。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为农机化的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积极推进农机化科技体制创新,构建以市场为导向,农机生产企业为主体,引进吸收再创新为重点,产、学、研、推相结合的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要采取引进试验、消化吸收、创新提高、广泛应用新材料及新技术的办法,全面提高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5、提高农业机械化经济效益,发展特色经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不仅追求较多的产量目标,而且追求较多的质量目标。从经济角度看,它不仅追求尽可能低的成本,而且追求高效益,不仅追求生产者的高收入效益,而且追求较多的社会效益。农业机械作业的效率越高,农民经营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就越高,农机化作业面积将越增越多,农业机械化水平将越来越高。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既要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又要提高农机作业效率,还要构建节约型农业机械化生产体系。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要提高农业结构中的养殖业比重,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比重,农产品结构中的名、特、优、新产品比重,特别是通过农副产品的高精尖加工,提高其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实施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化示范工程建设,发挥示范基地机械化增产增收、节本增效、增值增收的效益,推动优势农产品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优势产业区建设。
参考文献:
孙世民,迟淑筠;论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0年01期
陈新田;从法国农业发展看我国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途径选择[J];理论月刊;2005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