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区域经济情况范文

区域经济情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区域经济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区域经济情况

第1篇:区域经济情况范文

20__年5月18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快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区政协会同区中小企业局、经贸局、国税局、地税局等有关部门,于3月23日至4月底,采取实地考察、组织座谈、听取汇报、现场提问解答等形式,对乡镇(办事处)、开发区等13个单位和31家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就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开展了跟踪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紧紧围绕“工业立区、振兴__”战略目标和“12345”、“两带三抓”发展思路,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全区工作的“三大重点”之一,聚力猛抓,强化措施,优化服务,全区民营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明显增加本文来自517878秘书网。今年,1---4份全区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74.26亿元,占年计划的37.8,同比增长40.7;完成增加值22.79亿元,占年计划的39.8,同比增长34.1。截止4月底,全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分别达到1042家和12186户。企业规模逐步扩大。截止4月底,全区规模企业特别是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50家,比年初增加31家;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81家,1000万元以上的达到21家。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6家民营企业、83种产品通过了ISO系列质量体系认证。填补市级、省级和全国空白的产品分别达到53、21和13个,有3个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分别有15、3和2个产品获得市级、省级和全国名牌。社会贡献不断增加。20__年全区民营经济实交税金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今年1—4月份实交税金已达到9105万元,占年计划的41.1,同比增长50.3;为社会创造和提供就业岗位46063个。发展环境逐步优化。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主对我区制定的鼓励和支持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及在优化发展环境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表示满意,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构建的良好发展环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调查中也了解到民营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思想观念仍显滞后。我区民营经济尽管有了长足发展,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受传统观念和制度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思想和认识上仍存有不少偏见,导致了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服务、市场进入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与外来客商相比,有些地方难以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和待遇。从民营企业本身来看,多数存在“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干大事业、闯大市场、当大老板和敢为人先的气魄及雄心,缺乏企业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应具有的奉献精神。(二)发展环境仍是制约民营经济的重要因素。有些单位主动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少,以检查代管理、以罚款代服务的多,甚至又出现了强行收费、搭车收费、动辄罚款和违规罚款的现象,企业不堪重负;有些部门的检查活动,不是以指导教育和整改问题为目的,而是带着罚款和收费任务去检查;有的地方市场管理混乱,欺行霸市,损害民营企业利益的治安案件时有发生,社会安全感不强,加之打击力度不够,极大地挫伤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优化发展环境的任务仍很繁重和紧迫。(三)企业管理水平低。多数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科技投入不足,“商标”、“品牌”意识淡薄,缺乏自主研发机制的建设,致使企业经营上只是从事一般性的初级加工型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低;不少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会计资料不全,财务核算不实,更是有的造假帐、偷逃税费,现场管理和安全生产无章可循;有的因传统家族式管理的制约,致使企业发展慢、效率低、社会贡献少、外向度不高;部分企业经营者和管理层素质低,忽视学习“充电”,加之企业改革不彻底,特别是土地、房产出让不全面、不到位,影响了企业发展;有的民营企业主缺乏社会责任感,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不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也不给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有的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工资低、随意辞退员工,侵犯员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企业招工难,个别企业不能正常生产经营。( 四)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几年来,虽然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各商业银行相继设立了中小企业的信贷部,但是无论从自身机制还是运行操作上,都无法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融资的市场严重滞后,民营企业缺少获得银行信贷的正规渠道。加之担保和信用体系等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企业生产和经营透明度低,企业寻保难,融资难,迫切需要加快担保和信用体系建设,尽快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五)服务水平还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随着政府提速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尽管有了根本性突破,但传统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痕迹仍然很深,导致有些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工作规范落实不到位,缺乏用足、用活和用好,甚至出现了因政策制约和服务不周企业外流的现象;有的对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服务承诺多,实际落实少,想民营经济之所想,谋民营经济之所需的合力不强,“多头管理、都管都不管”的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尽管成立了区行政审批中心,但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有些有收费项目的行政执法单位的管理和服务内容,一直没有纳入审批中心来办理。

二、加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齐心协力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浓厚氛围。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思想解放,哪个地方的民营经济发展就快、经济总量就大。振兴__经济,实现强区富民发展战略,必须加快我区民营经济的飞跃式发展。为此,全区上下必须克服认识上的各种偏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当前要认真学习、领会和理解《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坚决贯彻落实和用足、用活、用好党和政府制定、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把民营经济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一项发展区域经济和富民、强区的重大战略来抓,彻底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思想障碍,放胆地推进民营经济的新发展和大发展;坚持一视同仁的政策和服务,放手地为民营经济发展制造优良的竞争环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大力推进各项审批制度的改革,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应放开民营经济的生产经营范围,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环境的更优化,推动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加快创新步伐,努力提高民营经济的整体水平。一是加快技术应用步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__机械有限公司就是由于注重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在近三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国行业标准起草单位。20__年销售规模达到9526万元,20__年可望达到1.5亿元以上。因此,要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或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有科技实力的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协作、合作,或高薪聘请技术专家,或购买技术专利,或让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或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创办民营企业,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对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鼓励、支持他们自主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努力做到研制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更新一代,加速科技进步,促进产品产业升级换代。二是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一个品牌就是一面旗帜。__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几年内,之所以从白手起家的作坊式小企业发展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吊管机生产企业。其成功之道就是始终注重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品牌产品的培育工作,使“__牌”吊管机成为__省著名商标,产品行销全国各地乃至国际市场。政府有关部门要立足我区民营企业和产品的实际,制定品牌经济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区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区暨名牌战略工作意见》,努力培植民营经济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品牌产业,并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以名牌产品为龙头,通过品牌合作、贴牌生产等多种形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引导民营企业从分散小规模经营向规模集约化经营转变。三是打造企业管理新体制。要引导民营企业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管理,逐步从个体业主制、合伙制,转向股份合作制、公司制,实现由单体型向产权多元化的混合型转变。对已具备条件的企业,要引导他们学习借鉴吉利饲料有限公司推行聘请职业经理的做法,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标准,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努力构筑现代企业管理新机制。要高度重视和切实保护好企业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他们的劳动工资、社会保障等合法权益,用事业、感情和待遇留住人才,同时要拓宽视野,借鉴__锅炉厂的做法,舍得花钱培养人才,不惜重金引进人才,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三)强化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一是树立和坚持诚实守信的信用理念。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兴业之基。名不见经传的__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通过自身努力,先后被评定为省级“诚信守法企业”和__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诚信供应商”。它们能够成为*柴、__集团等全国知名大企业的供货商,其经验就在于他们始终做到产品过硬,守信兴业。因此,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在做到政务诚信的同时,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树立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思想和意识,增强信用理念,使“不做假帐”、“不制假售假”、“不偷逃税款”、“不逃废债务”成为企业和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说话守信、做人诚实、做事诚信,努力赢得大发展、快发展的广阔空间。二是探索建立担保机制。尽管各级有关文件明确指出,民营企业在流动资金和项目配套资金贷款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的扶持政策和待遇,但是民营企业贷款难度大是不争的现实。要拿到贷款,必须要有担保。因此,应当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和尽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解决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和融资难问题创造条件。三是建立银企联谊制度。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因素,我区企业与金融部门的联系尚不密切,互信程度偏低,企业特别是新建企业迫切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要有所作为。调查认为,当前要把继续建立健全银企联谊制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通过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恳谈会、项目推介会、信贷供需对接会,加强银企沟通和彼此诚信,努力争取银行贷款的支持和倾斜。

第2篇:区域经济情况范文

同志们:

刚才,X个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简要汇报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有关意见建议。

从汇报情况看,上半年各县(市、区)都能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扎实推动工作落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大都实现了由负转正,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回升态势。一是在脱贫攻坚方面,各县(市、区)以扶贫项目为载体,有力推动扶贫资金拨付,加快扶贫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是在复工复产方面,各县(市、区)积极抓好疫情防控下的复工复产工作,取得的成效比较明显。三是在破解发展难题方面,各县(市、区)都能动脑筋、想办法,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措施,尤其是一些县(市、区)在拓展发展空间、促进转型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四是在谋划争取项目和资金方面,各县(市、区)都做了大量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总体上讲,各县(市、区)在谋划推进工作中能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方向,不断提升发展思路,着力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在发展改革中不只追求发展速度,更加重视发展质量,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但各县(市、区)在谋划下半年工作上还存在思路不够清晰、问题找得不够准、重点不够突出、措施不够具体、提的建议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会前,我们就会议汇报内容专门下发了通知,这些内容都是当前市委市政府着力推动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也是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必须解决好的重点问题和主要矛盾。希望大家进一步深入研究、深入思考,抓住重点、突出亮点,强化措施、加快落实。下面,就做好下半年工作,我再讲以下两点意见。

一方面,要着力补齐短板

做好下半年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发展目标,抓住主要矛盾,加快制定措施,尽快补齐短板。

一是高度重视上半年各县(市、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上半年我市生产总值增速-X%,低于全省平均增速,居全省倒数第三。其中原因之一是我市建筑业增加值增速下降较快,尤其是三区建筑业增加值增速下降较多。如果这项指标增速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我市生产总值增速就能增加X%。这是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从统计数据看,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全市平均增速的有示范区-X%、X县-X%、X县-X%、X县-X%;

高于全市平均增速的有X市X%、X阳区X%、X县X%、X县-X%、X区-X%、X县-X%。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X%,其中增长最慢的是示范区-X%。固定资产投资唯一一个负增长的是X县-X%。工业用电量下降幅度较大的是X市-X%、X县-X%、X县-X%、X县-X%。X市工业用电量降幅较大,主要是神火电解铝停产导致的,但工业用电量下降并没有给X市带来较大影响,上半年X市生产总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都实现了较快增长。

这里我们要明确一个目标:建筑业、农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较慢的县(市、区)要确保第三季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或由负转正,确保实现年初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相关县(市、区)要开展专题研究,制定相应措施,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三区要对建筑业增长较慢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尤其是示范区要拿出具体举措,力争建筑业增速第三季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目前,农业的主要问题是畜牧业项目很多,但增加值增速较低。工业的主要问题是规上工业企业入库项目数较少,上半年我市入库规上工业企业X家,在全省排位靠后。其中,X市X家,X县X家,其他县(区)新增企业数是零。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全市下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和生产总值增速。希望这几个县(区)要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查找原因,主动适应统计方式新变化,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引导企业做好直报工作。

二是高度重视创新中心建设。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今后的发展一定是创新引领的发展。如果我们现在不重视创新引领,就一定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质量。近年来,郑州和武汉的快速发展,主要就得益于创新载体的打造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当然,创新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可能立马见效。因此,我们一定要落实好市里制定的“创新十条”,加快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引进弹性创新团队,真正实现创新引领发展。

三是做好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工作。一要促进产业集聚区集约发展,破解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次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不是简单增加产业集聚区的面积,而是要转变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对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哪些是激励发展的、哪些是保护发展的、哪些是限制发展的、哪些是应该淘汰的。

二要坚持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各县(市、区)要围绕X-X个主导产业,进一步细化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同时,要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培育X个战略新兴产业。市商务局要抓紧研究“飞地经济”等招商引资激励办法,在主导产业布局、招商引资绩效考核、收益分配等方面拿出具体措施,鼓励引导各县(市、区)遇到与自身主导产业不符的好项目、大项目,积极推动项目在其他县(市、区)落地发展。三要推进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具体措施,明确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通过改革释放活力。

四是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各县(市、区)在编制“十四五”规划过程中都面临着人才紧缺等难题。市发改委要加强业务指导。希望各县(市、区)进一步找到发展短板、分析影响因素,明确发展目标、找准发展定位,谋划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切实积蓄发展基础。在昨天的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我列举了X市发展煤化工产业的例子。我以前提出让X市沿着煤化工资源往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力争尽早实现X-X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X市认真研究,狠抓落实,目前煤化工产业发展效果已经显现。希望各县(市、区)都要静下心来研究“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要统筹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编制工作。

另一方面,要做好几项具体工作

一要加大政策落地和企业帮扶力度,切实保住市场主体。一是解决好企业融资难问题。希望市金融工作局持续在金融政策落地方面创造条件,创新工作机制,确保各项金融政策落到实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要引导企业规范经营管理。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要做好企业信息平台对接工作,多管齐下,务求实效。二是发挥好风险抵押金和贷款周转金的作用。目前,市级资金已经到位,但各县(市、区)风险抵押金和贷款周转金都没有到位,希望各县(市、区)抓紧推动资金到位。

三是加大对外贸外资企业支持力度。在疫情冲击下,X健峰帽业、大洋纱线等外贸型企业转得很好,实现了逆势上扬。但有些外贸外资企业仍面临很多困难,有些困难还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市商务局要围绕外贸外资企业退税、国家政策落地以及外贸外资企业供应链金融等问题抓紧组织开展调研,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要加大对外贸外资企业扶持力度,对面临的问题不回避,实事求是,全面客观看待,真正把问题症结找出来,认真加以解决。

二要加快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建设。二是紧盯竣工项目,力争早日建成投产。三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开工。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三要抓住发展机遇,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工作中,各县(市、区)围绕XG产业发展,谋划了一批项目,但整体上来讲比较乱、比较杂。希望各县(市、区)抢抓发展机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把握主导产业发展规律,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方向,落实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融合化发展要求,对XG产业等项目再研究、再谋划,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多项目资金。

四要加大补短板、强弱项力度,确保实现发展目标。当前,正在进行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注重质量,抓住机遇,把所有补短板的项目实施好。要做好金融扶贫工作。从X月份通报的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看,我市大部分工作都位居全省前列,但金融扶贫工作在全省排名靠后。希望各县(市、区)高度重视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用好金融扶贫政策,把金融贷款利好政策用好,认真谋划推进好项目建设。五要做好违法占用耕地整治工作。各(市、区)要高度重视,按照省、市会议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六要做好全市加油站税控机安装工作。各县(市、区)要按照省市部署要求,抓紧将有关资金拨付到位,由市税务局统一招标,按要求加快推进,坚决打击“黑加油站”和劣质油销售等,切实通过税收杠杆控制油价、提升油质,防止税收跑冒滴漏。七要做好三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三区老旧小区改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资金支出慢。目前,已经到位老旧小区改造资金X亿元,除X区支出X万元外,其他两个区都还没有支出。希望大家认真研究,找准问题症结所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把国家专项资金尽快拨付到位,确保如期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第3篇:区域经济情况范文

[关键词]拉陵灶火 成矿地质背景 矿产分布规律 找矿远景区 勘查模型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95-1

1地质环境背景

拉陵灶火地区位于东昆仑西段北坡,柴达木盆地南缘,大地构造单元属祁漫塔格蛇绿混杂岩带,区内构造单元划分著名的东昆北深大断裂横贯测区中部,控制了区域构造-地层、构造-岩浆带及矿产的分布格局。以东昆北断裂为界,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两个构造-地层区。断裂以北:地层主体为中奥陶世-志留纪滩间山群 (O2ST),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岩组,其中火山岩岩组 (O2ST)是区域主要含矿层位,譬如该构造带北西端肯德可克铁多金属矿床就位于此层位,是早古生代裂陷环境之物。据张雪亭等,滩间山群为浅海相沉积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沉积厚度大,伴随中基性火山喷发活动和基性-超基性-中酸性岩浆侵入,中浅变质,反映了该区处于地壳活动强烈、沉降速度快的环境 (洋盆-岛弧),为灰绿-暗绿色及基性熔岩为主的岩石组合,发育热水沉积岩系,具备形成喷流沉积型铁多金属矿产的地层-岩石条件。晚泥盆世牦牛山组 (D3m)为典型的陆相沉积碎屑岩-火山岩建造,至今未见矿化产出。早石炭世 (C1)上部石拐子组 (C1S)和下部大干沟组 (C1dg),为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局部发育矽卡岩型矿化。晚三叠世鄂拉山组(T3e),为一套陆相喷发火山岩建造,断裂以南:地层主要为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 (Pt1b),主要为一套有层无序的中高级变质岩系,岩性主要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白云石大理岩、条带状混合岩、片岩等,构成区域结晶基底岩系。在2010年以前,矿产地质工作者均认为该套地层中不可能形成矿化,但通过近年来的勘查工作,作者亦经历整个勘查过程,认为该套地层中存在与岩浆侵位机制有关的两种矿化类型,即与岩浆侵位机制有关的斑岩型及岩浆热液侵入远景效应的矽卡岩型。

拉陵灶火地区构造形迹主要以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主要见于金水口群白沙河岩组地层中,构成区内基底褶皱,样式为北西―近东西向复式向斜,较为单一,褶皱轴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被一系列北东向平移断层交切,构造形迹显得杂乱;区域以近东西向、北西―南东向和北西西向断裂最为发育,北东向、近南北向和北北西向断裂次之,总体上看,前者多被后者交切呈 “X”型,近东西向、北西西向和北西―南东向断裂是区域性断裂,控制区内地层、层间构造及岩浆侵入活动与演化。这些特征均表明区域

自晚华力西期开始造山运动以来,持续的区域构造应力方向主要以北东―南西向为主,致使形成区域性北西―南东向压性断裂;至晚印支期转换为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为主,并伴随着局部规模的陆相火山活动、岩浆侵入活动及北东―北北西斜向剪切活动。因此可以认为:区域成矿分布规律无不与区域构造应力状态、既而产生的构造-岩浆侵入世代、赋矿地层体的控制等有直接关系,局部矿化几乎呈 “线状”与近东西向、北西西向和北西-南东向断裂构造相伴,表现出极为有利的成矿控制体系。

2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拉陵灶火地区航磁异常主要集中分布于南侧的早二叠世 (大山)岩体中和北东侧 (黑沙山)牦牛山组地层中。总体上,这两者地质背景因地质工作程度低至今未见明显矿化,引起磁异常的原因可能是岩体或地层中磁性矿物含量较高所致;而矿化和异常相伴出现主要集中于白沙河岩组和早石炭世地层与早二叠世、晚三叠世花岗岩体接触带上,滩涧山群地层与断裂构造接触部位也是磁异常与已知矿化较集中产出部位,均可能存在(磁性)矿化体,总体上航磁异常产出部位与已知矿化的分布呈反 “C”字型格局。从青海省1∶50万航磁异常图上看,拉陵灶火地区航磁正异常主要分布于北、东、南三个方向,中部与西部均呈负异常,正负梯级带呈反 “C”字型。区域上,与拉陵灶火地区同处同一构造带的已有矿床多集中分布于正负异常梯度带及异常局部扭曲部位,主要有肯得克可铁矿床、野马泉铁矿床等。

3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拉陵灶火地区2008年开展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共圈出元素综合异常34处,区域以东昆北断裂为界,并结合1/20万区域化探资料,大致可划 分 三 个 不 同 地 球 化 学 块 体:北 异 常 带(拉陵高里西―拉陵灶火下游异常带),以滩间山群地层为主体,Cu、Pb、Zn、Cr等元素异常明显,有喷流-沉积型铁多金属矿化形成背景,该异常带是寻找铁、铜、铅、锌等多金属矿化的有利地段;中异常带 (开木棋-苏海图异常带),以早二叠世岩浆侵入围岩 (白沙河岩组)或断裂构造叠加部位的地质环境,W、Mo、Sn等元素异常为主,表明异常区内可能产出热液交代蚀变型 (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化,该 异常带是寻找铜、钼、钨等多金属矿化的有利地段,1/20万化探异常开木棋-拉陵高里异常群及拉陵灶火-苏海图异常群与之对应,说明该异常重现性较好;南异常带主要分布于布伦台一带,为1/20万区域化探异常,区内主要地质背景为变质岩系,断裂发育,后期热液活动强烈,很有可能存在变质岩型、石英脉型或构造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化,W、Au、Hg、Ag等元素异常为主,局部伴有Bi元素异常,总体上分析,自北向南,区域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组合从北部的多金属组合-中部的高温元素组合-南部的中低温贵金属组合,呈带状分布,这种分带性说明,不同的地质背景区存在不同的成矿类型和矿种。

第4篇:区域经济情况范文

关键词:专业设置 区域经济发展 适应性 品牌专业 专业规模

一、引言

高职专业的设置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职学生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使他们毕业之后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文章重点探讨分析了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问题,并就高职专业设置为了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不同的区域,都会有相应的位置、资源、政策、人才优势,都会利用这方面的优势来发展当地经济。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对劳动力素质和人才需求提出不同的要求,而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结构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最基本的就是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种类的调整。而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各类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加快专业设置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高职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

1、高职专业设置现状。高职院校办学始终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在专业的设置上紧跟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的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各类人才。比如,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开设计算机类课程;根据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开设汽车销售、维修等专业;根据对外投资的情况开设英语专业等等。专业的设置适应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输送大量的人才。

2、高职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尽管高职专业设置比较合理,为当地经济发展输送大量的人才,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专业分散,没有形成办学规模;特色专业少,开设的专业缺乏影响力和竞争力;一些专业的软件硬件设施比较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实训基地太少,影响了学生的实习和训练;专业的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存在和脱节现象。

四、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1、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匹配情况。尽管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经过对某学校的调查显示,高职专业设置大体上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表现为:与第一产业相匹配的专业没有;与第二产业相匹配的有七个,与第三产业相匹配的有十六个。每年学校为当地经济发展输送了不少的人才。

2、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存在的差距。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所需要的就业人口迅速增加。但是,高职院校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集中表现为人才培养与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存在着差距,制造业的人才缺乏,而服务业的人才过多,学生就业困难,专业的设置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五、高职专业设置的几点思考

为了使高职专业的设置能够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今后在专业设置的时候,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树立品牌专业。树立品牌专业,是高职专业设置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重要保障。比如,加大对某一专业,如移动通信技术的师资配备、推动教学改革工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办学, 不断提高该专业的影响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此外,为了继续保持品牌专业的优势,围绕区域通信产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建立通信技术、通信网络、通信运行、通信服务专业群。

2、培养骨干专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骨干专业。比如,某区的电子产业、汽车制造业、生物工程技术比较发达。因此,高职专业设置的时候,可以优先发展电子技术、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等专业,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设施、师资、实训基地的建设,建设成本校的骨干专业,提高这些专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开辟新兴专业。主要是某些区域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而新兴的一些专业,比如发展微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等。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建立新兴专业,比如航空电子专业,以适应当地新兴技术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4、激活原有专业。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使当地人才的需求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必须激活原有的专业,加快专业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比如,围绕通信专业群的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调整为手机软件方向;影视动画专业调整为动漫方向;应用英语调整为商务英语和旅游英语方向,等等。

5、调整专业规模。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相关的专业规模,以增进对市场的适应性。目前,会计、文秘、电子商务等专业在市场上已经供大于求,很多的单位对这方面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毕业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所以,应该严格控制这些专业的规模,在不同的专业之间进行相应的规模调整,以提高对市场的适应性。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专业的设置中,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胡家秀.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切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

[2]包红霞.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3)

第5篇:区域经济情况范文

1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

人力资源开发(HRD),是指一个企业或者组织团体在现有的人力资源基础上,依据总体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变化,对人力资源进行调查、分析、规划、调整,提升组织或团体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人力资源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主体,在不同的社会形态、背景、文化要素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不同,所以应注意开发的针对性;第二,激活性。就是指通过适当的手段使其更加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时效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人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开发潜力,如果不能在其最佳年龄予以开发,就会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第四,资本积累性。人力资源是人的体力、智力、知识、能力、经验、技术等的综合体,是不断通过自我学习和外界的教育、培训积累的结果。这就为开发人力资源以实现其不断的资本积累和增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方向。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在于:第一,通过开发活动提高人的智力、能力、知识、经验、技术等才能;第二,通过开发活动激发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1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人才资源及其市场建构只有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契合、相协调,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在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各个组成要素应当满足区域各产业、各部门的要求,任何一个需求得不到满足或不适配,都会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仍有待加强,人力资源及市场建构,劳动力素质仍然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1人力资源素质有待提升,区域分布不平衡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文盲率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了2.64个百分点;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但是所占比重相对还是很低。因此,从整体上看,我国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还是有待提高。从区域人力资源以及人才建设情况来看,各区域之间的人力资源分布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作为支撑,但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人力资源总体素质不高;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工资福利等吸引了很多高素质的人才,但十分缺乏具备专业技能的劳动人才,导致近年来“用工荒”现象愈演愈烈。从中可以看出,各区域人力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各区域人力资源需求各有不同。

2.1.2人力资源结构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结构不契合人力资源的结构由素质、知识、能力、技术、经验等要素组成。人力资源的规划和调整只有与所在区域经济产业、部门结构相协调,才能对区域经济起到带动作用。目前,人力资源结构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结构并不契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向第三产业倾斜,区域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求人力资源结构也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结构调整落后,导致结构性不契合。因此,人力资源及其市场建构并无法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

2.2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反映了一定区域内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情况,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性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我国区域经济根据资源分配情况可以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发展层次。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能否得到真正提高的关键因素。然而,我国三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归根到底是由于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尤其是人力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所造成的。因此,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2.1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中心任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各种资源积累、叠加、优化、组合的结果,人力资源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最核心的要素,它代表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潜力。实践证明,物质资源的匮乏,并不能从根本上阻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但是,人力资源的短缺,再充足的物质资源也是徒劳。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重要推动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技术、信息、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2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源泉进入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人力资源的开发尤其是高质量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源泉。第一,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提高人才能力和活力的重要环节。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是就是为了提升人的知识、技术、经验、能力等,尤其是不断提升人的整体才能和竞争能力,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让其更主动和积极的投身到工作中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通过各种方法各种途径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只有这样,区域经济的发展才有一定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和后盾。第二,人力资源开发是优化区域人才结构的根本保障。转变区域经济发展理念和方式,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人才资源开发显得尤为关键和迫切。区域产业结构的规划和调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人力资源的调整和优化,也就是区域经济机构的优化升级,必须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来完成。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如何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是关键,也是重要保障。因此,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合理调整优化人力资源组织结构,是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3如何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任务,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此之大,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如此之高,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源及能力建设体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笔者认为,结合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强化人才资源开发意识,健全人力资源开发手段当前无论是社会还是企业都欠缺人力资源开发意识。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者对人力资源开发认识存在偏差,认为人力资源开发就是从组织外部引进高质量的人才,忽略了对组织内部已有人力资源知识、能力、技术、经验等的进一步挖掘和提高。因此,我国各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通过对本区域、本企业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来调整和优化本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通过再教育、培训等来提高区域内部人力资源所潜在的能力,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合理开发人力资源,提高本区域内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3.2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合理利用人才资源从总体上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已经拥有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这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当前来看,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对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需求,这些人才也十分缺乏,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国家及各区域就应该及时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培养更多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此外,还应当优化人力资源的产业结构,使其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相适配。

3.3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增强人才聚集能力东南沿海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由于工资、待遇、机遇等吸引了很多高素质的人才,中西部人才短缺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及中西部地区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增强自身人才聚集的能力。第一,改善中西部人才就业环境,增加人才就业机会,适当提高工资待遇;第二,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出人才来家乡就业、创业。第三,加大对区域内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加大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培训和教育,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及专业化人才。

4结语

第6篇:区域经济情况范文

关键词:恢复力 区域 经济

经济全球化使区域经济与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区域经济系统愈加呈现出非线性、不可预测的特征。传统的区域经济分析框架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诞生于生态领域的恢复力(Resilience)概念逐步进入到区域经济研究领域,成为一种全新的强调动态、整体和非线性的区域经济分析框架。

恢复力与区域经济

动态、非线性是区域经济在全球化浪潮下的新特征,强调非线性的区域经济恢复力成为一种适合新区域经济特征的分析框架。

(一)区域经济的新特征

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区域经济系统无可避免地经受持续不断的能量、物质与信息流。这些流量很可能带来非线性的波动,而区域内部的动态反馈会增加其非线性特征。在非线性系统下,我们无法预测一个地域性的经济系统在受到意外干扰时会产生何种变化,也无法通过分析系统的一两个组成部分预测整个系统发生的变化。区域经济系统成为一个稳健但脆弱(Robust-yet-Fragile)的系统。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系统属于社会系统,具有预测性与目的性、交流能力和技术创造能力。在无法准确预测未来扰动与变化的背景下,提高区域经济系统恢复力成为地方政府的理性策略。 美国学者斯万斯特洛姆(Swanstrom,2008)就认为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恢复力不仅仅是一种隐喻,而更应该是一种概况框架,它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动态和系统的角度重新思考区域经济问题”。

(二)区域经济恢复力的内涵

讨论区域经济恢复力需先了解恢复力概念。恢复力(Resilience)概念诞生于生态领域,内涵为系统从扰动中得以恢复的能力,分为工程恢复力(Engineering Resilience),生态恢复力(Ecological Resilience)和适应恢复力(Adaptive Resilience)三种类型。工程恢复力强调系统对扰动的抵抗或返回均衡状态的速度。生态恢复力认为系统具有多重稳定域并且冲击可导致系统跨越阈值转移至新态势。适应性恢复力是一个动态过程,与舒尔茨的“创造性毁灭”具有相似内涵。具体内涵参见表1(胡晓辉,2012)。

由于恢复力概念不同,区域经济恢复力内涵也不同。美国爱德华・希尔(Edward Hill)、亚当・琼斯(Adam Jones)等学者认为区域经济恢复力是区域经济从导致经济偏离既定发展路径或经济衰退的冲击中恢复均衡状态的能力。阿尔贝蒂(Alberti)等学者则认为区域经济恢复力是区域社会经济在变化进程中吸收内外扰动,使得区域福利与可持续、结构和关系不受影响的能力分析模型。英国学者马丁(Martin)则从演化经济地理出发,认为具有恢复力的区域经济可以吸收或者容纳外部冲击而不发生明显变化或进化成一个适合新环境的社会经济结构。可以看出,三种类型的概念分别属于机械恢复力、生态恢复力与适应性恢复力, 体现出了恢复与发展重构两种思路。但无论是恢复还是重构,都是讨论区域在不断变化且日益联系紧密的世界中可持续发展问题。

区域经济的冲击响应模式

区域经济在发展进程中可能经历突然性冲击与压力两种扰动,而由于区域经济恢复力的不同,区域经济呈现出具有免疫力、恢复力和不具有恢复力三种响应模式。

(一)扰动与冲击

在恢复力话语中,扰动是指超过系统运行过程正常变量的压力峰值,产生于系统之外或无法确定具体来源。压力是指产生于系统内部持续或者缓慢增加的压力,通常处于正常变量范围之内。具体到区域经济角度,其所面临的冲击与扰动分为四种,一是全球经济衰退所带来的全球经济冲击,二是国家经济衰退带来的冲击,三是特殊行业衰退所带来的产业冲击,四是其他外部因素导致的冲击。需要指出各种冲击并不是排他的而是相互包容的。

除了扰动与冲击外,暴露与敏感性用来考量区域经济是否容易受到冲击与扰动的影响。暴露是系统经历环境或者社会政治压力的特征与程度,具体包含危害的幅度、频率、持久性等。敏感性是系统被扰动影响或者修改的程度。换句话说,区域经济系统恢复力则由冲击与扰动和区域经济系统的暴露和敏感性共同决定。

(二)区域经济的响应模式

面对冲击与扰动,不同的区域经济系统会呈现出不同的态势,一是不受冲击与扰动影响为具有免疫力(shock-resilient),二是受到冲击扰动影响,但具有恢复力,三是不具有恢复力,具体情况见图1。

此外在不具有恢复力的情况下,恢复力也分为不同情况。或者发展水平无法恢复,或者发展路径无法恢复,又或二者都无法恢复。具体情况如图2。

除带来不良影响外,有些冲击与扰动不仅不会阻碍区域经济发展,反而会促使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与水平实现超越。即扰动与冲击打破了既有的资源分配格局,从而将释放出来的资源分配到更为具有效率的产业之中,这种情况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恢复到高水平,但增长路径速度与之前相同,另外一种则是总体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都超过之前水平,具体情况如图3。

需要指出,区域经济系统面临冲击与扰动的结局是具体化的,同一种冲击对不同区域的影响不同,同一个区域对于不同的冲击反应也不同。

构建区域经济恢复力的政策框架

面对冲击与扰动,地方政府有两种选择:一是风险消减,二是风险适应。风险消减意味着更多的变化控制与抗冲击能力,类似于盾牌效应,而风险适应是根据变化不断调整提高自身适应能力。相对而言,风险适应更适合于区域经济政策目标。 因为外部变化无法避免,而区域自身亦无法控制外部变化,这就如同在大海中航行,在无法避免风浪的情况下,将船造得更结实是理性选择。在构建区域经济恢复力具体措施方面,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具体如下:

建立危机应急预案:区域经济系统需要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性扰动。一是确认本地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并进行针对性演练,帮助人们在危机来临时知道如何应对变化。二是汲取经验,避免重复错误,学习渠道既可以是自己的过去,也可以是其他区域。预案可能具有冗余与效率,多样性与相互依存,强度和灵活性,自治与合作,计划与适应性等。这种危机应对预案平时处于休眠状态,一旦发生危机则会凸显出来恢复系统运转,就如同血液中的抗体。

构建网络化社会:合作是经济系统恢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政策制定者应当促进经济系统中各个参与者之间形成网络。网络可以是正式,亦可以是非正式的。对于政府而言,需要将利益集团聚集在一起并发展成一个在危机时可以依赖的既能够确认系统脆弱点,也能在扰动来临之时提供帮助的广泛性网络系统,也因此形成网络型或沟通型领导。

实现低成本冗余:冗余的核心在于功能多样性,所谓功能多样性是许多组织执行同一种功能并且能够在危机和变化的时候互相替代。恢复力系统能够在小层次范畴内处理压力而不需要重组大层次结构的系统。具体的建设路径可以通过扰钝(Panarchy)实现。在扰钝中,长期静态被短期变革和创新所渗透。当面对冲击与压力时,系统进入释放阶段,各构件之间联系被打破,等级制控制放松,为新的实验提供了空间,整个系统进入新阶段,然后以更好的状态进入新的守恒阶段。通过扰钝地方政府可以解决区域经济系统中不同空间与时间的经济组织的适应性循环,实现系统效率和创新的统一。

经济组织的多元化与地方化:对于一个区域经济而言,过分依赖几种价值创造手段,可能会经历一段繁荣时期,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灾难性的衰退。 产业组合与经济结构多元化意味着包括小高科技产业和教育与卫生组织的经济活动的多样性。研究证明具有大量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地区具有更强的恢复力。此外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应当构建马歇尔式的产业集群模式。经济地方化意味着多种货币计划,地方投资工具,使用不同的成功评价标准,购买地方化,生态多样性等。

结论

作为新兴概念,区域经济恢复力存在诸多需要回答的问题,首先在理论方面研究者们需要解决时间与空间的边界问题。二是确定恢复力的时间标准和方法。其次在实践方面由于经济恢复力并不是一个区域管理者的优先目标,而且从生态领域中衍生出来的恢复力存在着经济领域的适用性问题,这些都需要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Hudson. R,Resilient Regions in an Uncertain World: Wishful Thinking or Practical Reality, 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J], Economy and Society, 2010(3)

2.Todd Swanstrom,,Regional Resilience: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Ecological .Framework.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Institute of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URD) Working Paper 2008(7).

3.Kathryn A. Foster,A Case Study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Regional Resilience,Working Paper prepared for the Building Resilient Regions Network,2006.

4.胡晓辉.区域经济弹性研究述评及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8)

5.Edward Hill,Economic Shocks and Regional Economic Resilience[J],Urban and Regional Policy and Its Effects, vol. 4, Washington: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12

6.Alberti:Integrating Humans into Ecology: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Studying Urban Ecosystems[J],Bioscience (53)

7.Martin, R. L,The Roepke Lecture in Economic Geography-Rethinking Regional Path Dependence: Beyond Lock-in to Evolution.[j] Economic Geography, 2010(86)

第7篇:区域经济情况范文

关键词:区域金融中介;区域经济增长;增长要素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国区域金融中介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1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方面的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作为我国各方面建设的重要支撑行业,金融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金融业改革的目的就是为我国金融业创造更加宽松且有力的环境,进一步更好地发挥金融行业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而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把握好我国金融业的改革方向与内容。区域金融中介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成为了本文要探究的首要问题,以现有理论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以实例加以佐证,以期为区域金融中介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阐述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区域金融中介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内外有许多关于区域金融中介与区域经济增长间关系的论文,本文首先要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希望对区域金融中介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更加全面的阐释。

(一)区域金融中介与区域经济增长。从金融中介为出发点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在本文中涉及的区域金融中介主要是指广义范围上的金融中介,不仅包括各种金融机构,例如各类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即溶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即溶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还包括金融市场和金融机制。

区域经济增长这一概念主要是指在一定地理范畴内,物质资本总量的增长额,一般而言是一个数量概念。区域经济是指在一个较长跨度的时间上(通常是指一年),一个特定区域的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区域经济增长率表明了特定区域内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一个比率概念,是衡量该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依据。

(二)^域金融中介与区域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区域金融中介和区域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派,该理论在理论界存在已久,并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对于上述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论界主要存在三种看法,主流观点认为区域金融中介的发展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这在国内外实践过程中已被多次证明,我国区域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金融中介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其他两种看法分别是,区域金融中介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中性关系、区域金融中介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没有显著的贡献作用。

综上所述,上述研究成果为下一步具体分析我国区域金融中介与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二、我国区域金融中介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我国地区间经济差异显著,而地区间金融中介机构发展程度不同是构成其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细化不同区域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根据徐婷在《中国区域金融中介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一文中,基于对相关数据的研究后,笔者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我国东、中、西部长期以来存在着不争的区域经济差异,在当今金融经济体制改革下,若忽视既存的区域经济水平差异,将会使得金融经济改革与初始目标偏离。我国东部地区金融中介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单向长期的直接因果关系,并且存在着明显的短期双向的互相作用;在中部地区金融中介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单向的长期直接因果关系,短期不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是存在明显的短期金融中介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而在西部地区金融中介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长期的直接的因果关系。虽然区域金融中介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单向存进关系,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出显著的地域性差异。

三、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与要素分析

(一)区域经济增长内涵与机理。我国区域金融机构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与机理可以通过如下路径:

1、直接作用机理。区域金融机构发展会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直接作用。

2、间接作用机理。第一,区域经济机构发展、区域经济效率、区域经济增长。伴随着我国区域金融业的不断迅猛发展,金融环境和金融机制的不断健全,金融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基于投入产出的相关理论,我们可以得知资本投入可以产生更高的产出,从而提升区域经济效率,进而间接影响区域经济状况。在此种情形下,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机构和区域经济效率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区域经济机构发展、技术进步、能源消耗、区域经济增长。自我国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业逐步健全、运转顺畅,区域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这种情况下需要更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在技术水平可以给予保证的情况下,则需要投入更多的经费用于教育科研行业,由人力资本效率的提升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区域能源的消耗,通过上述一系列环节最终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二)区域经济增长要素分析。关于区域经济增长要素的分析中,本文参考Beck的相关理论,在此主要介绍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

1、法律法规。要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必要的法律法规是不可或缺的。在健全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可以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保证投资的有效性。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可以使投资者对于金融环境不至于怀疑,从而加大投资金额。有研究表明在法律法规健全的金融环境下,人们往往愿意进行长期投资,这对于区域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2、政治环境。政治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增长也十分关键,区域经济的增长受到当地政府腐败程度的影响巨大。区域金融中介的发展可以使资金流动顺畅,加速外部企业的进入,这就使得金融既得利益集团面临竞争,从而降低利益集团对区域金融中介发展的抗拒。该项要素完备可以促进区域金融中介发展,进而保证区域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没有具体条文和强制执行力的规范,一般是由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属于非正式的制度约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可以引导人民规范交易,减少冲突,可以减少区域经济不必要的损失。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通过对相关理论和我国区域经济的实证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与对应区域金融中介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根据第二部分的分析,根据东、中、西部的差异,可以说明我国上升为地区的区域金融中介与区域经济增长极不平衡。

(二)对策建议

1、对于如何促进经济发展,不应当只是追求数量上的盲目扩张,而是应该追求经济上的效率c质量。深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当依靠区域金融中介实施“融入较低资本成本、投入较高经济收益、资产流动速度快、机构办事效率高”的运作过程。

2、加快推进区域金融中介市场化进程,提升金融业市场化水平。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只有真正地实现市场经济才可以更好地实现金融业的资源配置,投高投资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3、加大要素投入力度。收入的增长取决于依赖要素的不可替代性、拥有数量的多少以及获得速度的快慢。在其他条件难以迅速改变的情况下,加大投入力度无疑可以使经济快速增长,同时还要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解决多年的遗留问题,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转变。

主要参考文献:

[1]Bekaert,Geert,Harvey,Campbell.R and Lundblad,Christian.Liquidity and Expected Returns :Lessons from Emerging Markets.NBER Working Papers 11413,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Inc,2005.

[2]董直庆,滕建洲.我国财政与经济增长关系――基于Bootstrap仿真的实证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

第8篇:区域经济情况范文

关键词:区域经济 差异 影响因素

通过相关数据的调查发现,我国经济在最近几年的发展,遥遥领先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可以说是世界经济的一种奇迹。但是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所有区域经济都得到高速发展,不同区域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不论是整体经济表现,还是个人收入。如果此种情况继续下去,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所以必须提出具体的措施应对。

一、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区域性差异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从我国农村到城市,沿海到内地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程度的释放,多个领域取得了高速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更是令世人瞩目,极大程度的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向前发展。经济的腾飞也改善了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百姓生活逐渐有所好转。但是随着多年的经济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由于我国地理面积广阔,城市众多,并不是所有的地区经济都得到高速发展,有些城市位置、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发展迅速;而有的城市较为偏远,基础设施又不够完善,从而影响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无法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基于现阶段的中国区域经济分析,我国市场经济已经呈现出两极分化情况,以东部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最为快速,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则较为迟缓。此外,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严重的失衡状况。

二、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资本因素

对于资本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是对人力、物质以及土地等内容进行考虑。对于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差异性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以物质资本的方式展开分析,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两个方面。区域经济增长出现差异性,主要影响因素在于资本要素,可以统计和对比不同区域的资本总量,从而可以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和速度进行科学分析和衡量。

(二)劳动要素

对不同区域的就业率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估,也就是说劳动要素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具有一定影响。对于就业率的调查,主要是对正在社会中从事可以获取报酬的人员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劳动要素,可以对该区域劳动力资源进行全面掌握,科学评估该区域劳动力现状。

(三)技术要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发展力,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时代下,科学技术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某个区域具有较为先进发达的科学技术,可以体现出此区域的经济发展较为发达,并且可以做到与时展同步,与时俱进。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技术要素主要在以下三点内容中体现:第一、科技人员的力量。如果该区域具有较多的科学技术人员,可以说明该区域科学研究较为领先,科技创新能力强,对于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第二、全社会领域的研发费用。主要包括土地建设、劳动力以及仪器购买费用。此项资金投入的越多,那么可以提出此区域的经济活动越活跃,则可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第三、专利授权数量。该区域如果具有非常先进发达的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那么更有利于进行产品创新活动,同时在国家的认定下获取专利。所以说区域经济越发达,则该区域专利产品也会更多。

三、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

针对当前阶段的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必须提出有效措施,改善此种状况。一是吸引投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需要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外商投资对于经济增长具有直接影响。该区域地方政府需要制定出利于招商引资的政策,给与投资项目一定的优惠措施,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二是提高基础生活保障。在经济发展缓慢的区域,容易出现人口流失的情况,人们多数会到经济发展迅速的区域,导致此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基础生活得不到保障。所以,当地政府必须开展有效措施,增加人们相应补贴和补助,从而使人们基础生活得到保障。三是鼓励年轻人创业。对于经济落后的区域,在积极引进外商的同时,还需要对本区域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地方政府需要将流失的年轻人进行笼络,鼓励他们返回家乡进行创业,推动家乡经济建设。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贷款政策,为创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等优惠措施,从而解决年轻人创业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四是吸引高校毕业生返回建设家乡。很多高校毕业生不仅有技术又有实力,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所以经济落后的区域政府必须对毕业生提高重视程度,为毕业生提供基础生活保障,或者解决编制等等问题,从而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社会发展必须紧紧遵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思想,尽管在经济发展阶段出现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还需要我国政府和人们共同面对。加强对影响因素科学深刻的分析,充分认识到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的差异性,从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防止差异性扩大;经济落后区域也需要不断开展相应对策,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逐渐减小经济发展差异性。

参考文献:

第9篇:区域经济情况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地区差异

近年来,受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影响,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并且相关研究表明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协调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地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地区发展过程中要明确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推动二者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简述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联性

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二者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高等教育发展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并在发展方向上受经济发展导向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教育规模与质量起到决定作用。经济发展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优良的教学资源,在根本上决定了教育体制的水平与层次。同时也为高等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产生重要影响,推动了教育水平的良性发展;第二,高等教育推动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担负着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的责任与使命,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劳动力的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除此之外,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拉动了区域内部消费水平。

二、推动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共同提升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通常情况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高度一致性,既二者之间的发展水平呈正比关系,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其高等教育水平也呈现落后状态,这样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相应的制约,因此在区域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协调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在经济落后地区,可通过科普宣传等活动转变当地人对教育的态度,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观念上的支持,并加大投入力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满足当地对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并且在制度上保证高等教育的层级水平,增加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培养力度,增强高等院校人才输出的质量与水平,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除此之外,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色,开设特色教育模式,将地区特色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彰显地方教育优势。

(二)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

在区域发展的实际中,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的现象较为突出,其中如果前者盲目扩大规模,呈现出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的发展态势,造成地区人才外流现象日趋严重化,形成前者优于后者的状态,这样会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利。因此必须针对这一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协调两者的发展关系。例如在高等院校规模扩大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经济发展现有水平和前景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对民办院校的扶持力度,增强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在高校内部实施人才预留制度,并为优秀人才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避免其外流造成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匮乏的现象。

(三)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导向作用

除了上述情况外,由于高等教育布局或人员招生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要落后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出现相应的不协调现象,导致地方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针对这一想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使其与经济发展相匹配,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与技术支持。例如在发展中制定合理的协调方案,利用经济发展的优势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支持人才培养战略。同时对高等教育结构及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以本土经济发展方向为依托,保证为地方企业输送优质对口人才。除此之外,也可与其他地区高校进行合作,在借鉴相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与发展空间,从而提升本地区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协调程度在地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地区差异的实际情况,在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推动高等教育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荣,李凤,刘文娟,等.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研究[J].当代经济,2016(12):81-82.

[2]刘玉.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四川陕西两省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6,1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