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酒店管理的行业分析范文

酒店管理的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酒店管理的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酒店管理的行业分析

第1篇:酒店管理的行业分析范文

1酒店管理行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1.1酒店管理行业人才短缺

酒店人才短缺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方面,酒店业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非常短缺,如副总经理级的高级管理人才、高级厨师、高级网络工程师、销售公关经理、大堂经理等等。而实际上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进入酒店的高级管理层面的机会是很少的,因为这一类所谓高薪的职位往往不仅要求专业技能过硬,还需要有较高的学历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这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很难的,有时往往需要毕业生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和锻炼之后才能成为酒店企业的高管人员,这需要毕业生具备较强的耐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酒店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短缺。因为酒店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从事的是基层服务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的服务技能和职业素质,这样一来,为经过高职或者高等院校学习的人员就很难进入高档酒店企业工作。酒店一线工作要为顾客提供基础的餐饮或者客房管理服务,接触的顾客也是各类各样,还要面临三班倒的工作条件,如果碰到性情乖戾的顾客,可能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尴尬状况,所以这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的年轻人来说,不仅不是趋之若鹜的高薪岗位,酒店服务的特殊性反而让年轻人望而却步,吸引力不断下降。

1.2酒店管理的人才结构不合理

由于当前社会就业趋势的大背景和市场转型条件下的特殊情况等多种原因,导致酒店行业的人才构成结构很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历结构不合理,在酒店员工中,主要以高职院校、中专、初中和高中毕业生为主,本科和硕士的比重较小,博士毕业生更是凤毛麟角,从而酒店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学历偏低;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在酒店行业中,真正意义上的酒店管理专业科班出身的员工较少,绝大多数管理层人员主要以管理类或者经济类毕业生为主,或者是中文、英语类专业的毕业生,使得酒店管理行业的专业构成不甚合理;三是专业结构单一,酒店的一线从业人员主要是以中高职院校和初高中毕业生为主,要么没有专业教育背景,要么是纯粹的酒店管理专业或者旅游管理专业,而工程管理和物业管理等酒店必备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则是少之又少,相当匮乏。

1.3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流动性较大

由于酒店行业的特殊性,使得酒店的从业人员具有年轻化的普遍现象,在酒店行业中流传着“酒店业是青春饭”的说法,这种说法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很多一线员工一般是初高中毕业或者职高毕业后就进入酒店行业从事工作,年龄比较小,由于这些员工学历比较低,所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不是很大,加上员工工资待遇、福利待遇以及酒店自身的管理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工作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在当前社会中,人才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下制胜的根本保障,人才的合理流动可以给酒店注入新鲜血液,但流动性过大一方面会增加酒店的培训成本,导致员工思想不稳定,管理难度增大,另一方面易泄漏酒店大量的商业秘密,如财务经营状况、酒店战略规划、客户关系、市场竞争策略等,情节严重时会造成原有稳定的销售市场丧失、出租率低、酒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降等。因此,如何留住优秀的酒店员工,特别是稳定在酒店内起中流砥柱作用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是解决酒店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方面。

2基于成功企业管理模式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流程

通过上一部分对当前我国酒店管理行业人才管理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对具有酒店管理专业背景的人才是有很大需求的,酒店行业在人才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当然在酒店市场环境中也不乏成功的酒店管理者,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需求,还要针对酒店管理中人才缺失的问题调整课程结构,并认真学习成功的酒店管理模式,或者从其他行业中企业管理的成功模式中汲取营养。

2.1明确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从职业岗位分析出发,首先根据市场调查确定专业适用职业岗位群,然后进一步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的基本能力,能较快适应现代酒店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2.2确定学习领域

酒店行业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酒店管理人才所需要具备的各项素质,这也是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对象。酒店的主要职业活动既包括客房、餐饮、娱乐、商务、接待等服务项目,也包括工程运输、网络管理、物流分配等技术性工作,因此在确定学习领域时应根据酒店的主题工作任务来决定,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公共课程开设,配备相应的学习课程,比如商务礼仪、酒店管理基础、公共关系、前厅服务、餐饮服务、会展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等一系列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的专业课程。

2.3确定相应学习内容

每一个学习领域对应的是酒店管理中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要完成这个工作任务,需要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支撑,这些知识和技能就是每个学习领域中具体的学习内容。

第2篇:酒店管理的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低碳旅游;酒店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的问题,在经济领域出现了一种新颖的发展模式—低碳旅游的方式,这种旅游方式主要是向低碳、环保的方向进行发。酒店作为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必需的载体,在酒店管理中贯彻低碳旅游的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酒店的星级评定标准中,不仅仅对酒店现有的硬件设备进行评定,还包括酒店管理中的软件水平、服务水平等内容。为了更好地实现低碳旅游的效果,也为了更好的实现酒店自身良好的发展,在酒店管理中要纳入低碳旅游的理念。在酒店管理中基于低碳理念分析在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在旅游的需求,以此改善酒店管理的现状,促进酒店管理的长效发展。在酒店管理中要注重低碳旅游理念的应用,能够让顾客感受到绿色节能的发展理念。

一、低碳旅游现状及前景分析

低碳旅游是低碳旅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旅游中主要是注重碳的排放量作为最终的旅游目标,在旅游方式中将这种倡导低碳排放、重视环保的方式统称为绿色的旅游方式。在旅游行业发展中为了获得长久持续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实现旅游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够做到旅游行业持续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注重环境的保护。其中低碳旅游主要包括对旅游方式的转变、对绿色、节约旅游方式的倡导,最终能够实现旅游和环境的双重发展。在旅游行业发展中能够意识到低碳旅游理念的应用,也能够意识到低碳旅游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对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例如在九寨沟风景区就注重汽车尾气对其环境的污染,以此禁止所有车辆进入,而是让游客选择观光旅游车,还注重退耕还林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正是因为低碳旅游观念的应用,才能够保证景区能够拥有绿色的环境,并保证游客能够进行旅游,促使旅游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的要求

酒店发展的定位是服务行业,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住宿的服务,传统酒店的发展理念是以顾客为主,保证在酒店管理中能够使得顾客满意。在基于低碳视角下的酒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碳视角下的酒店管理在传统酒店管理中的顾客至上的理念下更加注重低碳旅游的元素,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加环保、低能的绿色服务。具体来说主要是在酒店管理中秉承的是绿色服务的理念,能够为顾客提供绿色优质的服务。此外,在酒店管理中还要注重企业文化的,要注重积极向上企业文化的树立,以便为企业的发展树立良好的形象,以便为企业的发展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挣的一席之地。酒店在管理中还要注重内部环境的低碳绿色化发展,要注重为顾客提供更加清洁、环保、安全的服务,并能够保证酒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注重环境的发展。在酒店的生产设计、设备管理等方面也要能够渗透低碳节约的理念,能够使得酒店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利益,促进酒店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当前酒店管理现状

(一)酒店发展文化与低碳旅游观念不符

对酒店企业发展来说,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只有具有一定的企业文化才能够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发展中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企业发展中各项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对于酒店发展来说企业文化对酒店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酒店在发展中要能够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制定要和当下社会发展的理念相适应。但是在当前酒店管理中却存在以下问题:在酒店管理中酒店领导对企业文化并不是那么重视,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对自身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仅仅认为企业文化对自身发展来说是一种虚幻的内容,并不能够促进酒店获得实际的发展,所以对于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并没有实际性的意义。酒店在发展中最先考虑到的是在发展中是否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并不会考虑到企业员工的利益,这样在酒店发展中员感受不到相应的归属感。酒店在发展中并不会意识到自身发展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这样就与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不符合。

(二)酒店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在企业发展中员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中只有管理人员的素质就较高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酒店自身的发展。在低碳旅游视角下要注重对酒店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但是在当前的酒店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能很好地满足酒店管理的要求。酒店行业的发展起步比较完,在人们的择业观念中酒店管理工作并不是职业中的首选,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吸引一些酒店管理的优秀人才。在当前酒店管理人员大部分是中年人,这些人群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偏低,也没有接受过比较正规的企业管理方面的训练,这样就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下的酒店管理模式,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酒店管理的发展,也就不能很好地实施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

(三)酒店管理的硬件设施以及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当前酒店发展中的一些硬件设施还不能达到标准层次,酒店的设施也会有一定的缺陷。如一些酒店对温度的调控是通过中央空调来完成,但是这样对温度的控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酒店发展中对酒店设施的设置除了要考虑其服务的方便性之外还要能够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为此,在设施的配置上要能够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将节能环保放在首位。酒店本身是为人们提供住宿的场所,另外加之旅游景点的人员流动比较大,很多酒店在节假日一般是出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是酒店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这样就可能出现降低服务质量的现象,这些都与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不相符。

四、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的策略

(一)基于低碳旅游制定酒店管理的明确标准

在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发展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其发展模式,酒店在发展中要能够基于低碳视角发展模式下制定明确的发展质量标准,在标准的制定中要能够结合低碳旅游的内容。但是在酒店发展中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一些无形的产品,这样就给酒店标准的制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对于无形产品的标准如何制定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无形的产品每个人的评价都不一样,这样就不能形成明确的标准。为此,在对酒店标准进行制定时要考虑到如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是酒店在当前发展中的服务环境、服务水平等情况来制定酒店管理的标准化。此外,要根据酒店发展中制定的内部制度来完善相关的标准。要对酒店管理的流程、服务环节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此制定监督标准为日后的酒店发展做好相应的依据,促进酒店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酒店在管理中还要注重不断完善相应的监督体系,要做好监督体系的保障制度,在酒店管理中通过进行组织设计管理,设计分级、分层的制约制度,保证监督体系的独立、透明。此外,酒店在发展中还要注重相互学习,通过制定完善的监督体系、方法等,以此更好地促进酒店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注重服务意识的提升

在酒店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顾客的需求,促进酒店的健康持续的发展。良好的服务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主要是在酒店发展中能够为顾客提供其使用价值,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酒店在市场发展中的情况。酒店行业的发展本身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的发展本身提供的是服务,顾客是对服务的购买和消费,服务主要是员工进行提供,这样就使得服务人员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的密切。在酒店管理中要注重服务水平的提升,以便更好地实现其经济价值。为此,在酒店管理中要注重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满足顾客的需求,以此提升酒店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注重服务人才素质的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酒店行业来说,更加需要优秀的人才队伍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务。为此,在酒店发展中要注重对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对于酒店行业发展来说首先要注重薪酬制度的建设,酒店在各项、工作、服务都要考虑在内,并将这些纳入到对服务人员的考核中,对服务人员的薪酬制度是以基本工作为基础,然后加上客户对其的满意度,使用多劳多得薪酬制度,从而鼓励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要注重发挥工作人员的价值,人的价值一般会体现在事业和工作中,为此,在酒店发展中酒店管理人员首先要具有一定的活力,让工作人员在酒店工作中能够感受到自身具有一定的发展前途和潜力,这样员工才能够不断的上进,为酒店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价值。此外,在酒店管理中还要能够结合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从性格和特长来安排适应的岗位,使得每个员工都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此外,酒店在发展中要能够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要能够从员工的角度出发,设置人性化的环境和场所,在工作之余可以组织一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加强员工之间情感的交流,还能够有助于员工在工作中更加和谐。

(四)注重低碳旅游酒店文化的建设

在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在发展中要注重其文化的建设,在酒店发展中只有一定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够促进持续健康发展,在酒店管理中要能够在低碳事业下注重酒店发展中的道德规范、意识、群体意识等的塑造。酒店文化的形成不仅对酒店的领导风格、组织结构等有重要的影响,还会影响到对酒店人才的培养。在酒店文化的建设中考虑到低碳旅游都概念,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来塑造自身的企业文化,使得员工在发展中也能够受到企业低碳文化的影响,不管是在理念上还是在行为上都能够践行低碳的理念,以此更好地促进酒店自身的发展。在酒店文化的塑造中可以通过对低碳旅游理念的学习进行建设,并将低碳的理念真正应用到就酒店服务中,以此更好地促进酒店持续健康发展。

五、结语

酒店作为符合行业要想取得健康持续的发展,低碳旅游是关键的因素,这就需要酒店在管理中能够理解低碳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促进酒店的健康持续发展。但是在当前酒店管理中还出现以下的问题:酒店管理中酒店领导对企业文化并不是那么重视,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对自身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会意识到自身发展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这样就与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不符合。人群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偏低,也没有接受过比较正规的企业管理方面的训练,可能出现降低服务质量的现象,为此,这就需要在酒店管理中要能够基于低碳视角发展模式下制定明确的发展质量标准,在标准的制定中要能够结合低碳旅游的内容。要对酒店管理的流程、服务环节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此制定监督标准为日后的酒店发展做好相应的依据,在酒店管理中要注重服务水平的提升,以便更好地实现其经济价值。要注重对人才的吸纳和培养。能够结合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从性格和特长来安排适应的岗位,使得每个员工都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要注重其文化的建设,在酒店文化的建设中考虑到低碳旅游都概念,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来塑造自身的企业文化。在酒店管理中还要不断注重低碳旅游理念的应用,以便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海燕.基于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3):149.

[2]陈静.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9):90-91.

第3篇:酒店管理的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酒店管理;环境管理;课程体系

    酒店业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起步最早、发展速度最快、自由竞争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召开,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机遇,也为宾馆酒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2010年全国住宿餐饮业零售总额达到21000亿元,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上升到13.4%,成为宏观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酒店业的行业规模、营收状况以及经济作用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酒店业的快速发展扩张在满足了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直接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多数酒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酒店的环境管理,随着顾客需求层次的提高和酒店业竞争的加强,酒店环境管理水平也是酒店软实力的象征和体现。环境管理类课程作为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多数院校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中普遍缺失。因此,在酒店管理内部需求和社会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的情况下,构建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环境管理类课程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酒店业在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严重。酒店一直被认为是住宿、休闲、娱乐和社交的重要场所,酒店业在人们心目中一度是无烟产业,似乎并不会产生环境污染。事实上,酒店每天要排放大量烟尘、二氧化碳、生活污水、废热和垃圾,酒店业普遍存在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及空气质量环境问题,如废水废油污染、废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严重影响顾客和周边居民的卫生环境质量。

    2.资源浪费严重。酒店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消耗,主要包括日常消耗和能源消耗。酒店的日常消耗主要是纸张、布草、食品、印刷品、餐具、用具和各项设施设备等,客房中的一次性消耗品是比较典型的物资消耗。消耗品产生了大量的垃圾,而且这些垃圾中很多是塑料制品,难以降解,又成为了城市新的污染源,加剧城市环境恶化,酒店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水、电、煤、气等,能源消耗已经成为酒店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二、酒店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综合国内外酒店餐饮业环境管理的思路和经验,根据酒店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流程逻辑,酒店的环境管理主要体现在酒店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源利用、产品设计、生产控制、消费方式”四个关键环节,具体内容包括:①酒店资源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的用能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水资源的节约与回用、垃圾资源化处理与管理等。②酒店产品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产品的平衡设计、酒店业服务的能耗管理、包装的生态管理以及酒店业环境的生态要求等。③酒店生产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生产污染及其控制、酒店清洁生产的技术要求、酒店清洁生产的评价方法等。④酒店消费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业绿色消费的行为模式和酒店绿色消费的发展策略等。⑤酒店环境管理的体系与政策:包括酒店环境管理的推进机理、酒店环境管理的标准体系以及酒店环境管理体系的运作等。

    三、酒店管理专业环境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1.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构成。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以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两种意识和三种能力。两种意识是职业认同意识和服务意识,三种能力由“基础能力培养系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复合职业能力培养系统”3个系统组成。基础能力培养系统的主要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通识性能力及酒店行业基本素质为主线,以酒店业导论、管理学基础、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酒店市场营销、酒店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等骨干课程和酒店认知实习、酒店企业文化宣讲、酒店职业经理人讲座等开放性实践活动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为其后续的职业能力培养奠定基础。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以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3大核心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多岗位实践、校内实训等职业性实践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真实职场中获得核心服务能力和核心管理能力。复合职业能力培养系统是在学生具备核心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拓展相关职业知识和能力,主要学习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品牌管理、酒店质量管理、酒店服务管理、酒水饮料管理、酒店实用英语等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

    2.酒店管理专业环境管理课程体系和内容构成。根据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和酒店管理的现实需求,需要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整合学科课程体系,构建酒店管理专业环境管理课程体系。酒店环境管理的内容分别体现在酒店经营与管理、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质量管理、食品营养卫生与安全管理和酒店工程与设备管理等课程中,具体内容构成如表1所示。酒店环境管理课程体系涵盖了酒店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源利用、产品设计、生产控制、消费方式”四个关键环节,包含了酒店经营管理能力、酒店运行服务能力和酒店安全管理能力三个能力单元,涉及了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基础能力培养系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和复合职业能力培养系统三大模块。酒店环境管理类课程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其中理论部分体现在体系的各课程中,主要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践能力更多地通过校内实训中心和酒店顶岗实习来体现。

    表1酒店环境管理课程体系的内容构成酒店业的快速发展扩张在满足了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直接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酒店业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归纳了酒店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构建了酒店管理专业环境管理课程体系,以期对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胡春林.酒店餐饮业生态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第4篇:酒店管理的行业分析范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进入新的时期,职业教育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通道。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在办学基础上正在夯实,在办学理念和模式上也不断融入先进元素,产教一体、校企合作等成为实现职业教育实践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政策保障力度进一步强化的支持和推动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正在朝着统筹发展方向快速前进。不过从现阶段的教育实践来看,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有效衔接,不利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化整合进程的有序推进,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湖南近年来积极落实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2014~2020)》等国家要求和标准,大力强化本省的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努力争取在更高水平上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输出。为此,湖南省教育厅在2014年4月正式出台了《关于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通知》,确定了该省完成验收的省级以上(含省级)示范性中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的基本任务。这项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得到了较好的践行,湖南省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也因此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不过也存在一些新矛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积极探索进一步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践之路。所以,立足于现阶段湖南省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体现的中高职衔接工作状况,科学思考主要问题,以行业职业标准为指引,努力寻找可操作的应对措施,为构建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提供可行的方法和路径。

二、湖南省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实践目标区分不清

当前,不利于湖南省中高职衔接教育实践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我国中高职教育各自的培养目标还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区分。现阶段国家虽然对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都予以确定,其中中职阶段的教育目标被界定为培养和输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阶段的工作目标则主要被确定为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输出。可是,这两个阶段的目标从字面上来看非常相似,而主管部门对此没有给出进一步的解释或说明,直接造成了中高职领域的院校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按照各自的认知和理解来开展教育和培养工作,相互之间难以形成统一接续的教育格局。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相互区分度较低的这种现状的存在,使得接受高职教育的中职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上的学习常常得不到应有的补充和提升,造成了中高职的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较低,不利于职业教育资源应用效率的最大化。因此,中高职教育目标相互区分不明,成为当前湖南省酒店管理教育实践协调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高水平的酒店管理知识和实践能力,不符合中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标准要求。

2.课程设置缺乏协调一致性

酒店专业的中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标准的确立上没有相互配合的基础,决定了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相互缺乏联系,不能形成良好的协同教学效果。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衔接不畅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安排上有着较大的类似性,都设立了诸如《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酒水管理与酒吧经营》《宴会管理与设计》《酒店会议与会展管理》等课程,而且在这些课程的内容和专业程度上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课程设置上没有系统性,一方面造成了中高职酒店管理不能突出自己的教学重点,难以形成中高职各自的特色,另一方面使得从中职毕业后进入高职学习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往往觉得面对的都是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不但无法获取新的专业能力,而且会减少对酒店管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不但不能使得中高职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合力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反而会削弱各自的教学成效,扰乱了酒店管理职业教学在中高职之间应有的接续和协调性,成为当前中高职酒店管理教学衔接的难题。

3.考核方法不符合衔接需要

我国中高职酒店管理教学效果的衡量考核方式主要还是终结性的考核,而且主要是传统的考试方式。考核不能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类型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使得考核后的教学难以体现良好的人文关怀,也不能正确围绕中高职酒店管理教学各自的重点和目标为教学成效的改善提供提升途径。考核仅仅可以用于判断原定的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而无法真正有效衡量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专业技能的实际成长水平和程度,也就无法服务于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衔接不良问题的解决。实际上,中高职依据现有的考核结果,认为各自都完成了教学目标,就可能忽视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之间衔接存在的问题,也就根本谈不上积极推动衔接问题的解决。所以,现行的中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的考核评价相对于“真实评价”还有较大的距离,不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状况和科学衡量学生的专业素养,不仅缺乏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也阻碍了中高职之间的教学实践的衔接。

三、基于行业标准的湖南省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对策

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有效衔接对于发挥职业教育职能,提高职业教育目标实现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一项需要长期关注和推动的工作。当前,针对中高职教学实践衔接的主要问题,以行业标准为导向,应当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围绕行业职业标准形成以职业能力分级为核心的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要形成有效衔接,首先就要形成既相互区分,又相互统一的目标体系。提供专业酒店管理人才是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共同目标,因此,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目标都要围绕行业职业标准来制定。中高职教育之间有层次性,在培养目标上要体现出相互递进的两种不同层次的关系,就要依据酒店管理职业标准和中高职培养人才各自对应的岗位层次和职业能力的需要来确定各自的目标内容,使得中高职酒店管理的培养目标统一于职业标准,又突出各自的层次特色。从这种统一而又有层次的目标出发,深入分析酒店管理岗位在两类层次的工作任务,能够科学判定教学需要帮助学生达到的职业能力水平,为中高职酒店管理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点和方向,使得中高职教学从源头上就形成良好的衔接。也就是说,从国家行业职业标准来确定中高职酒店管理培养目标体系,形成中高职之间分级的培养目标,是推动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一样基础前提工作。

2.基于行业职业标准统筹中高职酒店管理课程内容设置

在科学确定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衔接的教学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中进一步高职教育衔接精神,还要将行业职业标准落实在课程目标的安排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中职教育阶段应当集中精力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一般性的酒店管理技能和知识,而高职阶段更多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高端酒店管理专长,中高职酒店管理的课程目标也需要体现该特点。继而从课程目标出发,确定中高职酒店管理各自课程,形成从中职到高职由浅到深的层次安排,保证中高职酒店管理的教学实践更加合理和更好地符合现代酒店管理的人才需要的同时,也实现中高职教学之间的相互呼应和有序配合。简单来说,酒店管理中职和高职的教育必须从行业职业标准出发,才能贴合职业教育提供高素质酒店管理实战人才的本质属性,同时,中高职酒店管理课程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同,也需要从酒店管理行业职业标准中找到中高职之间的教育层次和梯度上的内在逻辑,在区分中高职相邻层级教育的基础上,使得两者之间的教学又存在良好联系,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上形成必要的连贯性。具体来说,依据酒店管理行业职业标准,体现酒店管理培养层次和梯度关系,中高职酒店管理的课程安排当前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在公共课设置上,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衔接都要以同期的教育部学科体制确立的中专、大专学科基础为根本,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考虑中高职学生在专业基础和素养上客观存在的差别,科学确定中高职酒店管理各自的公共基础课的主要内容。其中,中职在该类课程上主要应包括中专层次的语文、数学、外语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而就高职阶段的公共课程来说,则应确定为大学层次的相应教学内容。二是在专业课设置上,尤其要体现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衔接性。其中,对于中职酒店管理来说,应将教学重点聚焦在学生操作能力的形成上;相对来说,高职酒店管理的教学除了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酒店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将教学中心放在学生管理能力的获取上。体现在酒店管理中高职教材的确定上,在中职阶段的选择应将更多的时间和内容放在酒店管理的专业基本技能的教授和训练上,而对于高职阶段的课程配置,则应当相应加大诸如《酒店营销策划》《管理学》等管理课程的比例,使得在中职阶段已经掌握全面技能的学生针对性地补充提升管理素养,借助于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成长为全面的、高素养的酒店管理人才。

3.依据行业职业标准完善中高职酒店管理的综合教学评价体系

第5篇:酒店管理的行业分析范文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摘 要】酒店行业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要求高校酒店专业需转变思路,加强酒店安全知识的系统教学和实践。在分析酒店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酒店管理与安全管理的交叉学科思想,结合酒店在实际安全管理中的经验,从课程定位与指导思想、课程目的任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酒店安全管理课程教学体系进行设计,以期为酒店安全管理相关教学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酒店安全管理;教学内容;课程设计

基金项目:华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成长工程项目(13SKGC-QT03)。

作者简介:罗景峰(1975—),男,蒙古族,辽宁阜新人,博士,讲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会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系统安全理论与方法、旅游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

0 引言

酒店是人员密集的场所,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重大恶劣影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事故查询系统,按

关键词 “酒店/饭店”进行检索统计,从2001年~2013年间,发生较大事故20起、发生重大事故4起、发生特别重大事故2起。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酒店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国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有必要转变思路,从原来零散灌输酒店相关安全知识,向系统讲授酒店安全管理知识过度,以适应当今酒店行业发展的实际安全需要。为此,笔者从酒店安全管理教学实际需求出发,以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酒店安全管理课程教学为例,对酒店安全管理课程教学进行设计探讨,以期为我国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进行酒店安全管理教学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

1 酒店安全管理课程教学研究

1.1 课程定位与指导思想

酒店安全管理涉及的三个层面为[1]:宏观酒店行业安全管理、微观酒店企业安全管理以及客人安全管理。宏观酒店行业安全管理由国家或地区制定相应的法规,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全国性酒店接待设施加以规范、管理,落实酒店接待设施的安全设施状况、安全管理工作,从宏观上把握酒店业的行业安全。微观酒店企业安全管理是指酒店企业根据国家的相应政策和法规开展的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设施设备、部门安全管理、防火、防盗及其他安全管理。客人安全管理包括对客人的管理与引导、客人的自我安全管理等。

酒店安全管理作为华侨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必修课之一,设置在管理学基础、酒店管理课程之后,安排在第5学期具有一定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该门课程。笔者认为酒店安全管理课程主要探讨微观酒店企业安全管理和客人安全管理两方面的内容,如图1所示。

酒店实际发生的事故中未遂事故与伤害事故、损坏事故及环境污染事故相比占绝大多数,根据海因里希法则[2](严重伤害:轻微伤害:无伤害=1:29:300),欲根本实现酒店安全必须从无伤害的未遂事故着眼,在研究影响酒店安全的人、物及环境等因素基础上,尤其要加大力度对上述三因素背后的管理因素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1.2 课程教学目的任务

大旅游时代加速了酒店业的快速扩张,同时,也使得酒店企业各类安全问题越发突出。因此,酒店安全管理课程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酒店安全管理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厘清酒店安全管理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和掌握酒店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辨识、评价和控制酒店危险有害因素的基本理论、方法及措施,提高和养成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安全防范技能以及基本处突能力,并能在以后的实践、实习、工作中起到以点带面,扩大宣传,以期能够建立更为广泛的酒店安全防范的大环境。

1.3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酒店安全管理课程设计以酒店管理和安全原理为基础,以事故防范为主线,以学生养成酒店安全意识、酒店安全防范技能等为最终目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编《旅游酒店安全管理实务》[3]为蓝本,融入安全原理中的事故致因理论,进行设计。酒店安全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原理;酒店安全管理概述;酒店安全管理的组织建设;酒店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分级管理;酒店部门的安全管理;酒店安全突发事件与处置预案;酒店安全纠纷的法律解决;课程作业设计,具体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1.4 课程教学方法

酒店安全管理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根据课程内容体系结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特点以及酒店企业安全管理实践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笔者认为,酒店安全管理课程宜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主,以传统讲授、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这样既可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性、参与性,也可避免教师满堂课采用传统讲授法的枯燥,还可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如在讲授“酒店前厅的安全问题与管理”一节中问询服务安全问题时,可采用2012年贺岁片《泰囧》中的黄渤在酒店前厅与前台服务业的一段对话片段来作为案例,让学生边看视频边分析“酒店前台服务员在问询服务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在学生分析探讨过程中加以启发引导;在分析清楚上述问题之后,再让学生回答“为保障酒店前厅问讯服务安全,如果你作为酒店管理者应该制定何种对策措施”,等等。笔者在给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讲授酒店安全管理课程时,采用上述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向敏.酒店管理[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陈宝智.安全原理[M].2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第6篇:酒店管理的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酒店 财务管理 内控管理

对比中西方酒店管理可以不难看出,我国与西方国家在酒店管理上的差距主要就表现在对财务管理的问题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就必须提升酒店对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但酒店结构本身就比较复杂,财务管理是酒店经营管理中最核心又最薄弱的环节,所以完善酒店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现代酒店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作了论述,同时对解决财务管理的对策和酒店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一、财务管理对酒店管理的作用

酒店的经营状况与财务息息相关,酒店管理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其重要性有以下几点:

(一)酒店管理的基础

酒店资金的筹集、分配、和周转都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酒店财务通过对酒店经营活动的数据和信息加以分析,为酒店未来的经济活动计划拟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酒店的经营活动需要财务的监督、调节和控制,良好的、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酒店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必要的有利的基础。

(二)酒店与外部沟通的纽带

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记录、反映了酒店经营情况,为酒店管理提供以财务报表为主的经济信息。这种经济信息不仅是酒店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是酒店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流的需要。通过会计核算,对基础数据进行收集、汇总、传递,将其分析并处理成有用的数据,然后对酒店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三)酒店经济效益的指向标

财务管理中收集的经济数据具有高灵敏度、时效强的特点,酒店经营管理各方面的问题都会通过财务管理的数据指标反映出来,如酒店业务开展是否适应市场需求、管理是否得当、生产组织是否合理、菜肴是否符合消费者需要、耗费是否正常、支出与收入是否配比等,都会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财务部门通过对财务指标的计算、整理、分析、预测,能够找出问题所在,寻找问题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酒店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二、现代酒店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财务问题

(一)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许多弊端

酒店的内控是酒店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内部控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水平。就目前来看,酒店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员工人数多流动性大、服务项目多、消费群体广、价格层次多和结账方式多样化等特点,增加了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难度。如果内部控制系统不科学不合理的话,对材料和能源的浪费会比较严重,将加大酒店经营成本、降低盈利水平。

(二)投资行为指令化

市场经济越发达,对服务业的需求就越高。但是,现代酒店行业的投资来源有不少是国有资金的入股,使投资行为带有指令性和盲目性,没有按照市场规律去规划,导致供过于求,酒店数量过剩,出现经营业绩不佳的状况。即使在这种过剩的情况下,部分政府为了行政需要仍旧继续加大对酒店行业的投入,投资不够理性。

(三)投资行为缺乏客观科学性

酒店尤其是高星级酒店具有一次性投入较大而回报率较低的特征,许多酒店的投资者缺乏对当地市场需求的调查分析,对酒店业的发展动态不了解,对酒店市场定位不清楚,在没有进行可行性投资分析的前提下匆匆上马,从而造成投资失败。

(四)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

如果说财务管理是酒店管理的核心和硬件,那么专业的财务人员则是财务管理的软件。酒店业的竞争最终靠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对于其核心地位的财务管理更需要高级财务人才发挥作用。往往酒店业比较关注营销推广、服务质量、市场的影响力和声誉,而忽略了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缺少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和职业规划。

(五)规划设计不合理

建筑设计是酒店投资建设阶段最核心的环节,但我国酒店业的发展历史不如西方国家酒店那么长,在设计上落后、耗费上高于国外。而投资者也缺乏先进的理念,不愿意在前期设计上投入过多的费用,而造成多数酒店风格雷同,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另外又盲目追求高档材料,不注重设计效果,使得成本较高,浪费较重。在经营过程中,不突出重点,片面追求酒店的规模扩大,最终导致亏损局面。

(六)预算管理落后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酒店实现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为酒店制定以后的经营计划和发展方向提供根据。但与国外相比,我国酒店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环节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资料不充分,对酒店销售前后的数据分析力度不够,预算管理体系不完整,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造成预算目标的不够准确。同时,不少酒店管理者忽视预算的作用,在预算制定的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够严谨,缺乏系统完整的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

三、如何提高酒店财务管理的水平

财务管理可以说是酒店管理的心脏,对酒店经营业绩的好坏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财务管理其首要目标就是控制成本,使得效益最大化。因此,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必须解决上述这些薄弱环节。

(一)内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内控并不是简单的直接或间接减少成本开支,这需要通过管理系统的建立优化酒店内部的资源配置,从各个方面开源节流、增收节支。要建立严密有效的内控体系,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7篇:酒店管理的行业分析范文

一、学分制应成为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评价机制衔接的核心

要素中高职酒店管理的教育目标都在于为酒店管理领域培养和提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所以,只有符合了该领域行业职业标准的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完成该类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以往主要表现为考试考核的传统评价机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需要,尤其不能有效地支持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之间评价机制的衔接。这是因为考试往往测评的是学生在酒店管理方面掌握的课本知识或理论知识,并不能有效判断学生在酒店管理方面的实践能力,无法和行业职业标准进行对比,这种主流评价机制实际上并不能很好地支持职教培养目标的达成。同时,考试的结果主要体现的是学生对阶段性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成为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评价机制衔接的基础。因此,从行业职业标准出发,应当考虑构建学分制教学评价机制作为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评价衔接的有效形式。首先,以行业职业标准为依据来确定酒店管理专业不同教学内容所对应的学分,使得中高职酒店管理教学活动直接和管理实践紧密联系。其次,因为中高职酒店管理都以行业职业标准为基础来确定学分,必然使得根据同样标准所确立的、分属中高职教育层面的酒店管理学分体系,相互之间在根本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也就是说,立足于学分制形成的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评价机制相互之间也就天然地具有了良好的衔接。再者,学分制相较于以往的评价机制更加灵活,符合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发展的基本趋势,能够更好地适应在当前不断革新、努力加强衔接的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评价的需要。因此,在中高职大力推进学分制为核心的新型评价机制,将很好地推进两个阶段的酒店管理专业评价的相互衔接。

二、围绕学分制构建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评价接续体系

(一)依据行业职业标准构建全面的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接续的学分评价机制

形成结合中高职特点的、符合行业职业标准的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分制,首要任务要保证学分的设置体现良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围绕酒店管理行业职业标准,多元化、全方位地确定用于评价的学分体系和结构。学分衡量的对象既要包括课程理论学习结果,也应当将学生获取国家专业技术考核的情况纳入进去。另外,对于学生通过了国家酒店管理的某类技能鉴定,或者通过了某种向的国家统一考试也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换算成为学分,例如,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就可以获取一定的学分。中高职酒店专业为了共同培养出符合管理实践需要的专业人才,还可以规定学生凭借在一些技能比赛中取得的好成绩也可以获取一定的学分。这类比赛可以是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共同认可的,学校、省或国家组织开展的相关比赛。中高职酒店管理的学分制在形式上多样,有利于多方位地培养、训练学生的酒店管理专业素养。此外,根据行业职业标准设定中高职酒店管理学分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科学合理地确定毕业应当达到的学分水平。在学校规定的各种方式中,学生选择其中部分完成后获取的学分水平达到或超过了这一水准,就达到了毕业的标准,学生就完成了中职或高职的学业。通过上述方式,一方面因为中高职酒店管理各自的理论课程、专业技术考核、技能鉴定、国家的统一考试、技能比赛等都依据行业职业标准科学设定,因此,基于上述内容形成的学分制就统一于行业职业标准,相互紧密联系,另一方面,通过覆盖全面的学分制,使得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之间的衔接是一种全面的衔接。

(二)立足学分制形成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评价体系

围绕学分制,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职业技能竞赛认证等其他评价活动,使得酒店管理专业在中职和高职之间形成系统评价体系。一方面要在两个职业教育阶段的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层面上形成良好的接续性,要使得两个阶段的证书内涵,无论似乎专业文化教学上,还是职业技能传递上都要遵循这一原则相互对应,互相配合。另一方面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证书之间的相互接续要具体体现在学分互认上,也就是说,酒店管理的中职和高职教育给予学生的学分,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科学地转换。也就是说,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评价体系可以将中职酒店管理专业评价结果纳入其中,从而使得学生在中职阶段在先修实践或实习过程中获取的学分,能够被带入到高职学习时的评价体系里,成为高职毕业学分中的一份子。实际上,中职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获奖成绩被记为高职学习过程中的一定的学分,也体现了这种个接续性。所以,以基于行业职业标准形成的学分制为基础构建的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评价机制,可以促使两个阶段的教学评价形成良好的衔接,有利于中高职教育的一体化建设和共同进步。

三、建立基于行业职业标准的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衔接的学分制评价机制的思路

(一)在评价内容上要体现中高职的基本特点

在酒店管理的中高职两个阶段体的教育中,体现衔接的学分评价机制需要紧密联系两个阶段的职业教育属性,使得各自的职业教育特色在评价机制中体现出来。中高职酒店专业通过这种考核,一方面要体现各自的职业性,另一方面要保证具有良好的实践性,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共同满足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要求。通过中高职的这类评价,促使各自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不断改进,和行业职业要求的专业技术资格等逐步协调起来,体现更强的职业性;在评价中适当地增加实践评价内容,重视对专业实训等方面的教学实践的推动,使得中高职体现不同层面的实践性,保证两个阶段的评价在服务于实践中相互联系;此外,评价结果运用在专业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协作训练,提升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团队精神,使得中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也保证了中高职评价的相互衔接。

(二)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各自的评价机制定位和衔接

1、中职酒店管理专业评价机制的科学定位

对于中职阶段的酒店专业评价,需要结合这一阶段的教育方向进行定位。一般来说,中职阶段的学生毕业后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直接就业、另一个是升学继续学习,根据这两个方向应当分别给予恰当的学分安排。其中,针对毕业后直接就业的部分学生,应当提高依据行业职业标准所确定的专业理论学习重点内容的学分比例,使得这种通过了该类评价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工作。针对在毕业后选择升学的学生,则应当加大文化素质方面的学分评价比重,利用这类评价,促使这部分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文化学习上保持同样的力度,保证学生在中职毕业后进入高职阶段学习时,能够很快而顺畅地融入到高职的日常专业学习,使得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习平滑过渡。

2、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评价机制科学定位

由于进入高职学习的生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来自于中职,另一种来自于普高。因此,针对这两类不同类型的生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形成适合对路的评价内容。具体到学分制上,可以分为两类学分,一类主要评价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类用于评价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水平。对于中职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应当加大第一类评价的学分,从而帮助该类学生有效弥补专业基础;对于普高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则应当加大第二类评价的学分比例,使得具有良好文化基础的普高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能够全面符合行业职业标准的要求。利用学分评价机制的这种灵活安排,保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都能够成为专业全面的人才,满足高职教育目标。

3、中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评价机制的衔接

要从评价方面促使中高职酒店管理教育之间形成良好的整体性,就要在各自科学定位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实现相互之间的合理衔接。具体到中高职学分评价值上,要形成良好衔接,主要就在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分评价要考虑中职的学分结果,在明确学生在中职阶段取得学分所代表的专业性的基础上,使得该类学分所对应的专业素养被高职教育认可,从而允许学生免修该类学分所对应的专业学习内容。通过这种衔接,使得学生一方面能够在学习上具有连续性,能够更多地重视中职阶段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另一方面在高职阶段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新的和更高层面的学习上,既可以减少教学压力,也能够保证学生在学生上更加全面和深入,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更好地满足行业职业标准。

(三)形成和利用反馈机制促使衔接更加顺畅

为了使得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评价机制的衔接变得更加顺畅,就需要根据评价机制的实际运用效果来不断修正,使得中高职之间的衔接更加协调、更加平滑。要保证该类修正和完善的科学性,能够更好地符合实际需要,就应在已经形成的评价机制的衔接水平和理想的衔接效果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为此,需要利用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师生在教学中的具体教学感受作为重要依据,对两个阶段评价机制衔接效果进行科学判断。为此,要积极构建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搜集和整理来自于教育一线的评价信息,及时定位教学评价衔接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有效调整两个阶段的评价机制,在提高两个阶段各自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使得两者之间具有更好的协调性和接续性。

四、结论

第8篇:酒店管理的行业分析范文

一、酒店业固有的行业特征,决定酒店业规模化经营的特殊途径

从市场特征方面看,相对其他产业,酒店业的区域规模,应该和该地区的市场需求是均衡的,受区域潜在客源总量限止的。超规模成本的发展,并不一定会给酒店带来超额的经济利益。压价竞争大大削薄了该区域的行业平均利润。有些酒店管理集团有时会利用市场发展的不平衡,大规模地发展酒店,但这种规模发展强调的仍然是市场的均衡性和产品的多样化原则。这同产业规模经营为赢得规模效应和集约化优势,实行产业间的并购和规模化经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酒店业的“剩余产品”不能异地销售,不能储存,超需求的接待规模等同于浪费。同时,分散经营和强调经营特色是酒店业市场的基本特征,单个酒店的接待规模的大小,也不会对酒店的经营业绩产生直接影响。从酒店业的某些固有特征看,酒店业不具备工业规模化经营的规模效应。从生产特点分析,酒店业产品存在消费和生产同时发生、同时进行的特点。生产是受顾客“调度”的,主动权不在酒店。由于酒店客房产品的不可存贮性,(不可隔日出售),管理难度极大;餐饮产品主要是个别订制生产,生产量难以预测。产业规模经营的“量本利关系”优势实现是有条件的。从销售特点分析,酒店产品不可异地销售,酒店产品销售受场所的限止和束缚,产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优势明显受到制约。无形的服务和管理是构成酒店产品的主要成分。

二、专业酒店管理公司在酒店规模经营进程中的特殊地位

当今酒店业“规模经营”主要采取公司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管理合同的战略联盟形式。公司连锁经营酒店的产权属连锁经营公司所有,并对其实施管理,酒店使用连锁经营公司统一的品牌和标识,管理者来自连锁经营公司内部,公司连锁酒店管理公司同时又以各种方式对外进行管理;特许经营连锁酒店产权是分散的,连锁经营公司只提供特许经营许可及技术支持,一般情况下不对饭店进行管理;管理合同酒店由专业酒店管理公司管理,通常没有统一的品牌。专业酒店管理公司分两类,一类是属于连锁经营公司的酒店管理公司,另一类是独立酒店管理公司。独立的酒店管理公司主要为独立所有酒店或有特许经营许可但没有接受连锁经营公司管理的酒店提供管理服务,接受管理合同管理的酒店的产权基本土也是独立的、分散的;战略联盟是一些产权独立所有的酒店以战略联盟方式获得预订和营销等方面的支持,而这种预订系统和促销网络的存在又是非盈利目的的。专业洒店管理公司本身的产权隶属关系也十分复杂,有航空公司自己的专业酒店管理公司;有属大集团公司的子公司的专业酒店管理公司;有国家拥有的专业酒店管理公司;有旅游批发商(或商)自已经营的独立的专业酒店管理公司。酒店规模经营本质上是服务、管理要素上的“规模效应”增强,市场竟争能力的“扩张”,主要不是单纯的资本扩张、产业实体规模的扩大。专业酒店管理公司以其管理酒店的不断增多,达到酒店经营管理上的规模经济效应。专业酒店管理公司的存在和发展,使饭店业的规模经营朝多样化的道路发展。严格地讲,世界饭店业出现的规模化经营仅仅是取产业规模化经营之“意”.绝非行资本规模扩张之“实卜专业酒店管理公司推行的分品牌管理市场战略,也在一定程度_L调节酒店规模经营的进程。酒店业分品牌管理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客源市场的需求分析,用专业方法设计专用性的产品.提供定制性的服务,增强产品的可一识别性。分品牌管理以其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为旗帜,吸引分散的酒店加盟,吸收股市或民间资本,_直至银rffl的资本加人。但我们应该看到,类似“规模经营”的内因,并不是酒店资本的集中,相反酒店分品牌管理使大量产权分散的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赖以长期生存。可以预见,受利益的驱动,分品牌管理能为拓展酒店的规模总量,提供广宽的发展空间。

三、酒店业“虚拟化”规模经营

综上所述,酒店的规模经营能够脱离资产的集中化而独立进行,资产规模在规模经营中处于从属地位,这就大大拓宽了酒店业实现规模经营的途径,把酒店规模经营从资本缚束中解放出来。酒店业的业务外包和网上预订是酒店虚拟化规模经营典例,知识经济的创举。酒店业务外包是近年来工业转化运动成功经验的直接应用。酒应为保证酒店所经营的业务和部门都是一流的,有竞争力的,对自己经营或管理的业务进行有效的组合,调动一切技术手段以求在竞争中占领先地位。酒店把自身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业务甚至部门外包出去,引进外部机制,改变传统酒店粗放型的经营方式,最终形成以旅客为中心的经营战略。业务外包不同于业务承包,业务承包是一种对经营业务的简单分割,起到减轻管理复杂程度、减少经营风险的目的,业务外包基本思路是通过业务分析,把自己不具备核心竟争力的业务或设备设施专用性比较高的、技术专业性特别强的业务或部门外包给社会上一流的专业经营公司。业务外包的结果,对内是要增强管理机制,减少管理成本,对外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最终使单个酒店的业务能力得到延伸,客观上以较小的资本投人,把酒店的“经营规模”虚拟做大,得到规模经营的效应。业务外包对外包的酒店和承接业务的公司两面都有利益,这是取得合作的基础。〕除超大型酒店管理公司外,酒店、酒店专业管理公司一般都会把酒店预汀中心、网上预订业务及酒店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或进一步和专业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拓市场。一般而言,这类业务技术和设备、设施专用性较强,技术更新较快。酒店在这方面不具备核心竞争能力从加强专业化管理角度看,凡行业跨度较尤、技术专业性强,酒店自己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和部门都应以“业务外包”的形式外包出去。推而之,酒店、专业酒店管理公司也可采取一与酒店专业建筑公司、装磺公司和厨房专业设计公司等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对内承担酒店、酒店管理公司内部的技术业务,对外在利益均沾的前提下,为酒店管理公司管理的酒店提供各种专业技术服务。业务外包的经营范围也可深人到酒店业本身的业务范围,如餐厅、酒吧、歌舞厅等业务。

四、对我国酒店业规模经营的几点思考

(一)对深化所有制改革与酒店业规模经营关系的思考

世界经济周期性发展规律对酒店行业的影响是客观存在,在世界经济处于低落时期,酒店业的规模经营对酒店规避经营风险有一定的抵御能力。规模经营种种业务优势也是明显可见的,规模化、一体化经营方式将是中国酒店发展的主流。根据国家对所有制改革“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总体思路,在以后的几年里,国有资本将会从酒店行业逐步退出,或以分散股权的方式,投资更多的饭店。但至今为止,此项工作开展并不十分顺利。如果把发展专业酒店管理公司和促进酒店业所有制改革同步进行、双轨运作,那么殊途同归,就能较顺地完成国有酒店的所有制改革和规模化经营问题。双轨运作会使我国酒店业的所有制改革变得比较容易。这一思路是鉴于以下的思考:其一,闰有资本无论是进是退,所有制形式多样性或单一性,投资分散还是集中,都可以成为专业酒店管理公司“规模经营”管理方式下的一l个经济实体,利益最大化决定产权存在方式;其二国内外众多的专业酒店管理公司长期存并,不仅使受托管理的饭店增加议价的法码,又使单个、资产独立的酒店具备规模化、一体化经营的管理要素,减少酒店经营管理上、市场上存在的种种风险;其三,产权转移过程存在行业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的背后可能存在某些干部、职工的合法利益需要保护,如充分就业问题。一但所有制改变,这部分人的利益可能无法得到保证。其实这部分权益是可以作为委托管理的“议价条件”而得以实现的。其四,产权转移同管理公司的选择没有必然的内在逻辑联系。酒店业管理公司的选择和酒店产权处置可以作为两个范畴的议题同步进行讨论。超级秘书网

(二)对促进专业酒店管理公司自身业务能力提高方面的思考

我们现有的国有酒店对自己的管理公司在管理上似乎没有一点“公平议价”的权力,无论酒店管理公司管理业绩如何,总可名正言顺的以专业管理者自居,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这些专业酒店管理公司是深深的依附在“产权”上的。这些酒店专业管理公司长期以来缺少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业务管理水平“积贫积弱”,基本上丧失了市场竞争的能力。国际上的酒店专业管理公司的发展则主要凭借自己的专业管理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国际专业酒店管理公司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国际酒店管理公司的融资能力从根本上说也是由这些专业酒店管理公司的市场能力、管理能力决定的。这只要看看大多数国际专业酒店管理公司发展的历史就可以明白。世界上颇具资本实力的酒店管理公司短期内可以几易其主,或兵败如山倒,可见资本实力软弱的一面。当前大多数国有酒店都不同程度面临复杂的管理问题:国有资产要保值增值,业主要求较高的投资回报;员工要就业,工资待遇要提高等。酒店要生存,企业要发展,对专业酒店管理公司来说,今后一切照顾性的管理项目都不会存在了。现在国内的酒店管理公司低水准的专业管理、市场能力,几乎没有一点市场“议价”实力,不但不能适应酒店规模经营的发展趋势,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人,还将失去赖以生存的最后一块土地。可以说,至今为止,如何加强国内酒店专业管理公司自身的建设,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问题,仍是提高国有酒店经营管理效益的瓶颈问题:

第9篇:酒店管理的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酒店 信息化 掌上酒店 方案

据有关管理部门统计,目前大部分酒店已经开始使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但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只是停留在邮件的发送、财务的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进销存管理等相对比较基础的阶段,而且这些应用集中体现在酒店的内部管理上。在酒店基础工作做好的情况下,酒店盈利与否关键在于酒店的客户多少,从这点出发不难发现,对于酒店的客户的开发以及维护显得尤为重要。在通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把信息化的技术运用到酒店客户的开发和维护上,是酒店新的信息化发展关键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掌上酒店”管理的概念。

一、掌上酒店的概念及特点

掌上酒店,简单来说就是酒店的客户管理系统。它的核心是一个叫MCRM的系统,MCRM的系统是一种基于ERP系统结合移动电话的短信平台而实现手机用户作为ERP系统终端并接受跟踪管理的综合性平台,该平台的终端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最普遍的通讯工具—手机。掌上酒店系统的应用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对客户做到人性化服务,从而提高酒店经营效率,增加效益。掌上酒店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收集客户反馈的信息,为下一步的饭菜质量以及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

2.对客户做到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分类管理,满足不同需求客户的需要。

3.系统的终端是手机,无需酒店出资购买特定的设备,减少酒店开支。

二、掌上酒店管理的应用

1.客户资料管理。客户资料管理主要表现在酒店现有客户的管理,在MCRM系统中对客户资料的管理包括:新增客户管理,需要沟通客户资料管理,客户调查管理,跟进客户时间安排管理等。这些模块在掌上酒店管理中均以表格的形式存在,做为酒店客户部的人员只要用手机登陆,即可对表格中的内容予以下载,然后指定出每日的客户跟进以及维护计划。

2.客户满意度信息的反馈以及客户定向需求的下载。我们知道不管是酒店还是其他的服务行业,抓住回头客户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目前随着酒店业竞争的加剧,酒店之间客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如何让客户回头是酒店客户管理部门所最关注的问题,这样就意味着酒店以什么样的特色值得客户再次光临,总结起来也无非是:饭菜质量以及服务做的是否到位,我们从客户最关注的话题出发,在掌上酒店管理中设立客户反馈模块,也就是让客户给酒店提出好的建议,说好的建议,其实是要客户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以便酒店及时改进。同时采用好的建议有奖采纳的具体模式,使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以及使获取的反馈信息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3.客户人性化管理。我们知道,对于任何的行业来说,客户就是上帝,酒店业不例外。但是做为酒店来说,如何做到客户的人性化管理呢,有的酒店采用根据客户到酒店消费情况,以及消费次数,给客户一定的奖励,或者是打折,或者是赠送特色菜等。这些都是从物质上维护老客户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客户来酒店消费,多了肯定要照顾,慢慢的成为自然,感觉不到酒店额外的“照顾”的成分,而且送菜当时吃过,时间一长也就忘记了。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掌上酒店管理系统中增设客户资料详细管理的模块,对客户的身份、家庭住址、年龄、以及客户的生日等(这些客户资料要绝对保密)做到详细记录。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记录客户的生日呢?这正是我们掌上酒店管理的优势所在,系统在实行客户管理时,又有给客户发送祝福短信的功能,酒店不妨在客户生日的前一天给客户发送短信,代表酒店祝客户生日快乐,如果在客户过生日的当天去酒店消费,酒店可以送给客户一个大的生日蛋糕,换位思考一下,倘若收到短信的是您,您是不是会带着您的家人去该酒店消费呢?答案是肯定的,当然客户并不是冲着蛋糕去的,而是看重的酒店的服务。这就是掌上酒店客户人性化管理的优势所在。

此外,掌上酒店管理还可以实现酒店内部的交流与沟通,接收通知等,以及酒店的日程安排,掌上酒店管理系统的使用,使酒店业不需要再配备专门的通讯员去下发通知,MCRM系统既保证了通知的准确性,又可以实现通知的及时性,还可以用系统的短信群发功能对酒店做必要的宣传。

三、掌上酒店管理成功模式方案

1.软件系统。掌上酒店MCRM系统, Windows xp/2000,SQL Server,电脑主系统控制。

2.硬件平台。只要是能上网的手机都可以用,手机嵌入运行java,手机wap。

3.网络连接。互联网,主要是移动的GPRS。

4.方案成本。系统成本根据模块选用数量约5-8万元。

分析:掌上酒店管理,避开了繁杂的硬件设施的安装,解决了必要办公设施携带不方便的的难题。一个系统,把整个酒店所有员工的手机联在一起,通过手机wap和客户及时沟通交流,实现数据的共享与收集。通过对回收数据统计分析,为酒店科学决策提供帮助。

掌上酒店管理还可以根据酒店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做,可以实现MCRM管理系统与酒店的财务、人力、采购等管理系统的对接。而且还具备管理软件的权限管理,在完善安全的系统下,还可以提供7×24小时工作服务。真正实现随时随地交流,时时刻刻沟通的效果。

四、结束语

掌上酒店管理,是通过终端客户数据的获取,再从中提取一系列与市场及其营销管理相关的数据,并以这些信息为基础而建立起基本的信息平台,从而实现科学的客户服务、渠道监管及整个酒店的市场控制与管理,做好客户沟通、交流、服务的同时,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掌上酒店管理系统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从事酒店事业的人们所关注,它定能书写酒店管理行业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