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税务风险分析范文

税务风险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税务风险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税务风险分析

第1篇:税务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 商业促销 税务 会计 风险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种促销方式纷纷出现,其中较为普遍的有:折扣销售、以旧换新、销售返点等。这些销售行为在为企业扩大销售,增加市场竞争力方面都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由于这些促销方式造成的净资产流出很难取得合法的发票,因此会出现一些税务和会计上的风险。

一、折扣销售的风险

折扣销售一般是指销售成交以前允诺给予购买方一定比例减让的优惠,税法规定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则可以将发票上注明的折扣额扣除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或者不开发票的,则无论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扣除折扣额后计算增值税销售额。

1.销售时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折扣的风险

企业在销售时若在一张销售发票上注明折扣额,根据税法规定,购买方要求按扣除折扣额的金额作进货处理,销售方可以直接按扣除折扣额的价格作销售。从增值税理论上看,一件商品不论经历多少流转环节,各环节增值额之和,应等于该商品在进入消费前的最终销售价格。销售方没有将折扣额记销售,进货方也没有记进货,增值税的链条没有中断,不会造成增值税的流失,企业采取这种促销方式基本没有税收上的风险。

2.对折扣额不开发票或者另外开发票的风险

企业在销售时只要不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进货方是不应该按减除折扣后的金额入账的,所以税法规定销售方的销售额不允许扣除折扣,否则会造成增值税的流失。销售方的销售额不扣除折扣,企业销售时按总价格记入了销售收入,也就反映到了利润,给出的折扣实质上出现了净资产的流出,当然应该作费用列支,销售方对这些折扣的会计处理时应该是:

借:营业费用

贷:银行存款

这张凭证就很难有合法的原始凭证(发票),因为购买方取得折扣是否应该交流转税,按什么税目交税,税法上没有明确,开发票是要交纳流转税的,既然税法上对这种购货方取得的折扣没有具体的规定,也就无法正常开出发票。

3.销售时直接按扣除折扣后的金额记入销售额的风险

商品零售企业在折扣销售时往往直接按扣除折扣额的金额开发票或不开发票直接按扣除折扣额的金额入账,由于记入销售收入的金额会远远低于标明的原价,还会面临另一种税务风险:被税务机关按价格明显偏低来调整。

二、以旧换新销售的税务风险

以旧换新销售是商家要求消费者提供同类的旧货来换取新产品,支付差价的一种促销方式,这种方式对扩大内需、环境保护等都有重大意义,是国家在2009年开始大力提倡的一种销售方式。按税法规定以旧换新销售一律以新货物的价格记销售,旧货物的折价不能冲减销售。销售方对以旧换新业务的会计处理为:

借:库存商品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取得的库存商品(旧货)是不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不能作进项税,假设商家对旧货进行重新加工、修理后销售,按税法规定应该按全部销售额计算交纳增值税,购进时没有进项税,旧货价值随着加工修理的进行而转移到产品销售额中,销售时按全部销售额计算交纳17%的增值税,负担显然太重。

我国以旧换新这种促销方式主要出现在商品零售环节,得到促销利益的主要是消费者,一般流转税主要适用于经营行为,消费者不会成为流转税的纳税人,以旧换新销售取得的旧货以及促销的损失不会取得任何发票,会计上作为费用列支或者作为库存商品入库没有发票,税务机关不应该严格监督。

三、销售返点促销的风险

销售返点一般是指销售方为了鼓励购货方在数量上多购买本企业产品所给出的折扣,这种销售方式由于是在对方购买本企业产品达到一定数量后才给出的折扣,这些折扣就不可能在一张销售发票上注明,按税法规定就不能扣减销售额。对折扣额销售方的会计处理应该为:

借:营业费用

贷:银行存款

这张记账凭证的原始凭证的取得有许多困难,进货方取得这些折扣的流转税规定存在一些模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商业企业向货物供应方收取的部分费用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136号)规定,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销售数量、销售额没有直接联系,且向供货方提供了一定的劳务的收入应按造营业税税目税率纳税,有直接联系的要按造平销返利业务处理,转出进项税,商业企业向供应方收取的各种收入,一律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总之,商业促销的形式有很多,各种形式又各有利弊,当前的税法规定也存在一些不够明确的地方,会计处理时就会出现记账依据的不确定性,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又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扣除。”这样企业对外的支出,会计核算是否一定要以发票为依据就模糊了。商家应该了解各种促销方式的风险,为有效的运用促销方式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唐宗春:对返利销售行为会计处理的思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3)

[2]王 瑶:税法.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商业企业向货物供应方收取的部分费用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 136号

第2篇:税务风险分析范文

摘 要 税务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利润的提高及资金的积累有重要作用。然而,作为事先的筹划安排,税务筹划在节税的同时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本文分析了企业税务筹划中存在的风险及其成因,并提出了规避策略。

关键词 税务筹划 风险 规避

企业税务筹划是合理利用国家政策、合法的节税,直接目的是降低企业税负,减轻纳税负担。税务筹划在给企业带来节税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风险;企业如果忽视这些风险的存在进行盲目的税务筹划,不但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还可能使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因此企业有必要强化税务筹划的管理,做好风险规避工作。

一、税务筹划风险概述

企业税务筹划风险是企业在开展税务筹划活动时,由于执行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税务筹划的预期结果偏离目标而造成企业发生各种损失的可能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包括主观估计的误差,也包括客观情况的变化。

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既受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经营等因素的影响,也受企业外部政策、法律等的环境因素的制约。通过加强税务筹划风险的控制,可以保证税务筹划预期目标的顺利达成,把企业风险和可能因此发生的损失降到最低,促进企业利润最优化。

二、税务筹划风险及成因分析

(一)税务筹划方案的不合理风险

税务筹划方案是由企业管理层及筹划人员根据企业的财务水平及会计环境制定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会计核算水平、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内控制度直接影响着税务筹划人员选择最优筹划方案的标准,若纳税人业务素质较低,对税务、财务、会计、法律等方面的政策与业务没有较透彻的了解,掌握知识程度不高,那么其税务筹划方案不合理性会较高,如果筹划人员执业严谨,遵守税法,那么也会严格按照规程仔细筹划,从而从源头上降低了税务筹划方案的不合理风险。

(二)执行偏差风险

税务筹划方案制定之后,要由企业的财务、采购、生产、投资、筹资、销售等各个部门来执行,不仅需要内部各个部门严格实施和操作,而且需要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及时交流。如果企业管理层做不好税务筹划在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就会出现执行偏离预期目标的风险,致使税务筹划失败。而现实中企业各部门间自扫门前雪的现象严重,责任互相推诿,导致税务筹划执行效率的丧失。

(三)税务筹划方案执行条件变化的风险

企业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环境,由于税务筹划具有明显的事先计划性,企业是研究当前税收法律及规定,结合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财务及会计水平,在综合平衡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确定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一旦税收法律有所变更或调整,或者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财务管理出现调整,会计制度变化等都会直接导致原先制定的税务筹划方案的效果降低,甚至失效,反而发生损失。

(四)税收法律风险

这主要是指企业税务筹划可能面临的法律处罚风险。首先,即使税务筹划人员的税务知识深厚,但面对我国国税和地税庞杂的法规体系,难免会出现对税务精神理解的偏差或说把握不准,使得税务筹划方案某种程度上偏离税收法规的规定而面临违法风险;其次,我国税法赋予税务机关的税收自由裁量权使企业可能面临税务机关执法不规范的风险,合法的节税被认定为逃避税或漏税,享受不到税收优惠等等情况都使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失败。

三、税务筹划风险规避策略

(一)夯实税务筹划的工作基础,加强风险的源头控制

首先,企业应规范内部财务制度和内控体系,提高会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水平,并且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不足,为税务筹划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让税务筹划人员更好的根据企业的现状来选择最优的筹划方案。其次,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税务筹划意识,使企业内部上至管理层,下至税务筹划人员都能将税务筹划自觉地用作合理节税的目的,避免陷入企业利润过多依靠税务筹划的误区。再次,努力提升管理层及税务筹划人员的素质水平,强化培训与实践,形成统一的行为模式,提高税务筹划效率。

(二)规范税务筹划执行中各部门责任,加强配合与协作

税务筹划方案的执行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协作。企业要将税务筹划方案的目标层层落实,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避免各自为政现象的发生,并且加强部门间定期的交流与沟通,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风险管理制度,使各部门都能自觉主动的参与到税务筹划风险的控制活动中来。

(三)建立税务筹划信息采集及更新机制,提高筹划方案的适度灵活性

应对变化的最优策略也是变化。一方面,企业要建立税务筹划信息采集数据库,记录国家税法及相关政策的调整或改变,并且根据政策的调整及时审查税务筹划方案,适时更新税务筹划内容,提高税务筹划方案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要对税务筹划风险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定期评估风险程度,做好风险的预警及防范工作,防患于未然。

(四)优化税企关系,使税务筹划方案与税收法律精神一致

企业税务筹划要取得预期的减轻税负的目的,必须取得税务机关的认同,并遵循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但税法规定往往具有一定的弹性,而具体的税收征管过程中税务机关在执法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企业税务筹划人员往往很难准确把握税务筹划合法度。对此,企业税务筹划人员一方面要准确理解税收法律的精神,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行事,保证税务筹划的主观合法;另一方面,企业应经常与税务主管机关交流与沟通,了解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方法及管理特点,尽量与税务机关建立起友好关系,使企业税务筹划方案能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从而避免企业税务筹划的法律风险,取得良好的预期收益。

参考文献:

[1]贾圣武,金浩.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及控制研究.财会通讯.2010(14).

第3篇:税务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两税合并;税收体制;税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8)01-0018-05

一、我国税收体制简介

1 我国近年税收情况 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税收增长的幅度均超过了20%以上。现将我国近年来税收增长情况列示如下表:

在上表中,2006年37636亿元税收中增值税为1289亿,2006年我国GDP增长了10.5%,而2006年税收增长是GDP增长的200%,我国税收增长的幅度由此可见一斑。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查处偷税漏税额有370亿元。

2 我国税制结构 我国现有税收共24种,对纳税人(企业、单位、个人)的税收可分成四大类,计有一次税即流转税如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二次税即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价外税即增值税,费用税即企业计入管理费用的税如印花税、车船牌照税等。

3 现行的税制中国家出台的所得税优惠政策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免”与“减”。即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的两免三减半等政策。

(2)低税率政策。即对特定地区直接投资给予优惠税收政策,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或减按24%征收。

(3)对追加投资项目优惠政策。对追加投资部分所得给予“两免三减半”的优惠。

(4)对能源交通等重要项目投资减按15%(或10%,24%,12%等)征收或给予“五免五减半”的税收优惠。

(5)向我国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的税收优惠。即可给予免征所得税或“一免二减半”、“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

(6)对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股权可享受税法规定优惠。

(7)对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

此外,尚有各地地方性出台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优惠政策,如江苏省某开发区对新办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在“两免三减半”基础上,第3年至第5年由开发区财政补贴相当于企业当年缴纳所得税开发区财政实际留成部分的100%,6~10年补贴开发区财政实际留成部分的50%,企业收回投资以前补贴实际留成部分的30%。在营业税方面,对外资企业在10年以上,当年交纳营业税5万元以上,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前2年由开发区财政补贴该企业当年缴纳的营业税开发区财政实际留成的50%,第3年起30%,直至收回投资。在增值税方面,对外商投资企业自生产之曰起,前2年由开发区财政补贴该企业当年实际交纳的增值税开发区财政实际留成部分(12.5)的50%,第3年起30%,直至收回投资。

二、我国税制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税制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1 流转税太多 在流转税中无差异的增值税和营业税较多,只要货物流转就要征收,只是税率有差异而已。而有差异消费税较少,起不到限制作用和公平作用。

2 所得税种较少 我国目前只有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两种,在我国的所得税中企业所得税率过高,即对“做蛋糕”的征高税,而个人所得税率过低,即对“吃蛋糕”的征低税,从某种层面上来看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生产积极性。德国个人所得税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个人交税占税收收入的45%。而我国个人所得税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税率为45%,但我国个人多数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税率多数在10%以下。

3 财产税如遗产税,物业税等过少或尚未开征,起不到调节作用,影响个人创造性 而一些西方国家对财产征收税种繁多,包括如净资产税,市政贸易所得税、不动产交易税、遗产税等不动产税的开征。

4 征收成本高 主要是因官本位、企业偷税漏税、避税等引起,但其中尤以无效成本高无益于税收规范及税收公平。我国众多的收费部门与收税部门衍生出庞大的分支机构与膨胀的税收人员。外资企业偷税避税问题严重、导致内资企业也采取偷税避税措施,导致征税成本上升。德国实行“一套机构、两班人马”的征管模式,德国税收的征收管理由各州的财政总局负责(内设联邦管理局与州管理局)局长由联邦及州协商任命,局长既是联邦政府官员又是州政府官员(其工资由两级政府各出50%),该征管模式在西方十分独特,既可加强各级政府间业务协调,提高效率,又可避免机构臃肿,降低了征收成本。

5 “费制”厚度无人能及 我国目前除了各种税收之外,尚有工商、质监、城管、交通运输管理、医药管理等部门都在收费,种种收费多达200多项。再加上防洪保安基金等基金,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6 税收部门的征管模式“死板”和“僵化” 由于征管部门能力及征收成本原因,所以征管部门置复杂多变的情况不顾,而将复杂情况“一刀切”简单化处理,将征管便利留给自己,将成本和负担乃至损失甩给企业。

三、从中外收比较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进行所得税改革

自2000年开始,美国杂志《福布斯》“全球税务负担痛苦指数”后,中国的排名一路上扬,以至现已荣登“探花”宝座,称:中国税负排名全球第三。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33%,个人所得税(最高)45%,公司缴纳社保金44.5%,个人缴纳社保金20.5%,消费税17%,再加上较小的财富税,得出指数为160。

2007年世界银行与普华永道联合公布了一份全球纳税成本的调查报告:“中国每年872小时的纳税时间(增值税一年交12次计384小时、社会保险和住房基金288小时、企业所得税200小时)、每年交税48次(增值税12次、土地使用税1次、财产税1次、印花税2次、教育税13次),47项需纳的税种、77.1%的总税率”,在175个受调查的国家(地区)中,纳税成本高居第8位。

以上报告尽管在数据选择渠道、计算方法、观测角度尚可商榷,如我国并非47项税而是24项,但我国还有工商、质监、城管、交通运输管理、医药食品管理等收费多达200多项,2005年全国行政收费居然高达4000多亿元。我国收费规模偏大、行为不规范、越权立项、无证收费、收费不公示、任意扩大收费范围、随意提高收费标准、搭车收费、坐收坐支、只收费不服务、收费缺乏监管等,一直是我国行政收费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因此造成了我国税费上升的

一个主要原因。另外,还有各种基金如防洪保安基金、人民教育基金、残疾人保险基金等等,所以我国税收成本一路走高确是不争事实。

全世界159个实行所得税的国家(地区)平均税率为28.6%。下面将我国与一些主要国家实行的所得税率列表对比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与这些国家相比名义税率就比较高,再加上我国所得税制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如在成本扣除上限制太多、折旧率过低、工资不能在税前全部扣除等因素,我国的实际税率则更高。目前德、法、美等国家纷纷提出减税举措,究其原因主要是通过减税来提高本国企业竞争力,来刺激本国的需求和扩大投资,当然,这些国家推出减税措施还有其减税理论更新要求。所以,过高的企业所得税率不利于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与水平,不利于我国对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的采用,不利于我国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不利于引导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转变及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从我国的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税负比较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进行所得税改革

截至2006年底,全国累计批准外资企业59.4万户,实际使用外资6919亿美元。2006年外资企业缴纳各类税款7950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量的21.12%。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对外资进一步开放,内资企业也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继续采取内资、外资企业不同的税收政策,必将使内资企业处于不平等竞争地位,影响统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建立。现行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在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主要是现行内资税法、外资税法差异较大,造成企业之间税负不平、苦乐不均。现行税法在税收优惠、税前扣除等政策上,存在对外资企业偏松、内资企业偏紧的问题,我国内资企业目前名义税率为33%,而外资企业由于享受税收优惠(已经16年),名义平均税负为15%,实际平均税负只有11%。由于中外企业税负不一,导致我国每年向外企少收2000亿税收。再加上对外资等企业出口退税,估计每年至少有3000亿税源让利给了外企及外部消费者。为此,内资企业税负过高不利于公平竞争。再加上外企偷税避税问题严重,导致内资企业也采取偷税避税,使我国税收成本大大上升。

五、我国“两税合并”统一税率25%政策出台对企业影响分析

十届人大常委会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企业所得税法,拟定25%统一税率(小型微利企业20%税率),这部法律的通过,表明我国对企业所得税实行了“四个统一”(统一所得税法、统一所得税率、统一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优惠政策)。我国两税合并政策出台对企业影响从宏观层面上看将有利于发挥税收调控作用,引导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研发费用按实际发生额的150%扣除,研究开发费税前加计扣除优惠,将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增加竞争力。此外,对创业投资、小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实行15%的优惠税率,扩大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对投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税收优惠,同时,新税法保留了对劳服企业、福利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直接减免税政策采取替代性政策,这将会促进经济发展。新税法还要求关联方交易各方支出分摊、定价有监控,并赋予企业提供合法交易证明材料义务,加大了对利用关联方交易偷漏税收的防范及其利用关联方交易偷漏税的风险和成本。但不可否认的是两税合并将对老国企及东部企业有利,而对西部企业将带来激烈竞争。

两税合并从微观层面上对外资企业来说税负将有上升,当然,外资企业凡是享受15%和24%等低税率优惠的老企业,可有3~5年过渡期,逐步过渡到25%的税率。2006年苏州对370家外企调查,大部分企业认为对经营有影响,使经营成本上升。9%企业可能改变投资方向,1%企业可能撤资。此外,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将从“区域优惠”转为“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兼顾社会进步”。这意味着将取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我国吸引外资模式发生根本变化。相关人士表示:投资者需重新评估对中国业务策略及业务模式、投资结构、投资地点和融资模式。许多微利外企或到亚洲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建厂,以降低在中国风险。或在中国中西部投资(台商有1/3投资在苏现正向苏中、苏北的扬州、淮安等延伸);或平行投资(迁厂到经济特区);或将现有产业与高新产业合并;或直接产业升级搭上高新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或投资于长三角的弱项(如香港的现代服务业、澳门休闲产业),两税合并将使长三角不少在外资本回归,除了能弥补部分税收外,究竟将产生何种影响尚须拭目以待。新税法实施后,由于实行了总分机构汇总纳税,可能会带来部分地区税源转移问题,对税源移出地财政有一定影响。

同时还值得一提的是,新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中所规定的所得税会计有很大的不同,新准则与现行企业制度关于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的会计理念完全不同。会计理念从利润表观念转为资产负债表观念。所谓利润表观念,即企业计交所得税额时应先计算出利润总额,然后再将利润总额调整成应纳所得税额,再将应纳所得税额乘上适用税率得出应纳所得税额。而所谓资产负债表观念是通过重置成本会计(或定期对期末资产估价)求得期内资产净增量后,再将期内资产净增量乘以适用所得税率得出应纳所得税额。这其中还涉及到公允价值的确定与应用问题,而本次两税合并文件中明确了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所得范围。上列新税法与新会计准则两者如何协调统一,还有待于国家有关细则的进一步出台。此外,本次两税合并有关文件中还将收入总额界定为“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同时,草案对“不征税收入”也做了明确规定,即财政拨款、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属于财政性资金的收入。同时还将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等,规定为“免税收入”。在企业费用扣除和资产的税务处理方面,目前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在成本费用等扣除方面规定不尽一致,比如:内资企业所得税实行计税工资制度,外资企业所得税实行据实扣除制度。草案统一了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扣除政策,规定了公益性捐赠支出扣除的标准,明确了不得扣除的支出范围。同时,对企业实际发生的有关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和存货等方面的支出扣除做了统一规范。

第4篇:税务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购物卡 税务风险 收入 发票管理

购物卡是集餐饮、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消费卡,是代金券的一种。许多超市和商场为了解决融资问题,往往发行各种对外销售的购物卡。在发卡单位使用时,不需要密码,直接刷卡就行,只有在打印的凭条上可以看到余额。一张不起眼的购物卡,涉及商家、购卡人、用卡人多个方面。无论哪一方,在买卖和取得购物卡后,都与纳税有着密切的关系。买卖购物卡双方都存在不少税务风险。如果不重视这些风险的防范,则会给商家、购卡者及用卡人带来补缴税款、缴纳滞纳金、滋生腐败等风险。

一、购物卡涉及的税务风险分析

(一)滋生腐败风险

一般来说,不记名的购物卡都可以在市场自由流通。由于购物卡体积小、用途广,方便携带,可以满足亲戚朋友之间的人情往来。但同时购物卡的产生也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便利条件。赠送购物卡给各种官员、领导成为了贿赂的一种新形式。

近年来,受贿案件中涉及以购物卡的案件比例正在逐步上升,有八成至九成受贿案件的被告人曾经收受过各种形式的购物卡。

(二)开具发票风险

购物卡买卖环节的发票开具风险最大。企业为了方便财务入账,一般会要求售卡企业在其购买购物卡之后开具销售发票,但是一般都要求品名开为办公用品、培训费等与企业经营有关内容的发票,但是持卡人在持卡消费时,购买的不一定的“办公用品”,比如超市派发的购物卡就可以用来购买其他名目的商品,这就构成了开具虚假发票的行为。而购物卡持有人消费时就不再开发票,而是由商户按照购物卡实际消费金额再开发票给购物卡企业。这等于是购物卡企业提前代替商户开发票给购卡单位。那么商户和购卡人都违反了《发票管理办法》,存在被税务部门处罚的风险。

(三)购物卡发卡方纳税申报环节中的税务风险

发卡企业纳税申报环节的风险体现在的申报时间上。发卡企业如果是增值税纳税义务人,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的当天。发卡企业如果是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并收到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

根据《增值税、营业税暂行条例》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由于购物卡尚未使用,发卡企业即使收到了款项,发卡企业也并未提供应税服务,因此并没有达到法定的纳税义务时间。但实际上,购卡人在支付款项时都会要求发卡企业开具发票,而一旦开具了发票,即使未到法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税务机关也会要求发卡企业申报缴纳税款。若发卡单位没有按照增值税或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履行纳税义务,结果延期缴纳增值税或营业税,将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严重者构成延期缴纳税款罪,将会受到刑法处罚。

(四)购卡企业企业所得税扣除风险

企业单位一般购卡是用于员工福利和商务馈赠应购卡者要求,应购卡者要求,售卡企业将发票开为“办公用品”等各种增值税发票,使得购卡者本应在业务招待费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的费用,却在“管理费用―办公用品”科目中核算,业务招待费与职工福利费按规定不能在税前全额扣除,列支职工福利的扣除限额为职工工资总额的14%,而办公费用却是可以税前全额扣除的,因此这样的操作降低了企业利润,减少了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偷逃了企业所得税,这将面临税务部门稽查的风险。因为税法规定企业列支的办公用品等费用必须附上详细的购买清单,尤其是大额的、项目为办公用品的发票,很容易被税务部门认定为不实的费用。

(五)最终消费者个税扣缴风险

购物卡最终消费环节存在的税务风险,若企业将购物卡用于员工福利,那么此项费用应该并入职工当月的计税工资总额,缴纳个人所得税。若是企业如果将购物卡用作礼品赠送,企业需要按照“其他所得”项目以 20%的税率代扣代缴受赠人的个人所得税。企业如果没有按照要求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可能会遭到税务部门的处罚,消费者也有可能被要求补缴个人所得税。

二、对购物卡的监管措施

(一)加大在商业购物卡领域的反腐倡廉力度

治理收卡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是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要求和重要环节。应当严禁国家工作人员特别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收受任何形式的购物卡。凡收受购物卡又不按规定及时上交的,以收受同等数额的现金论处。对涉嫌受贿的,依法严格查处。

(二)推行示范性合同文本

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发卡方制定购物卡合同条款的指导与规范,主管部门应该组织与商户相关行业一起联合制定统一的购物卡消费合同示范文本,明确规定购物卡的使用方法、收费方法、可享受折扣范围、有效期限、违约责任等。发卡企业必须提供购物卡合同文本给消费者,若商户在合同示范文本之外自行制定合同,则该合同应在有关工商管理部门备案。

(三)开具发票环节严格把关

发卡人应当从源头把关,对已经在售卡环节开具发票的,在实际消费环节一律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只能开具普通发票,并且普通发票上只能据实列支、必须逐栏逐项填写完整,并且要求其附列明细清单不得弄虚作假,不能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开具办公用品等名目。在税前扣除与生产经营无关支出时,要按照使用用途由持卡人缴纳各项税款,或由单位代扣代缴。

(四)购物卡应加大实行实名登记力度

应该在实名登记的留档要求里加上购卡人和人有效身份证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形式上保证实名登记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J].财税[2011]50 号,2011-6-9

第5篇:税务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税务会计;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方法

一、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些年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可以用惊人的发展速度来形容,但是在快速发展的业绩背后,企业的自身的管理却没有跟上,出现了高业绩和低管理的不协调发展,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他们更多的只重视企业的承接项目和工程质量,对自身的管理有些松懈,特别是内税务风险的管理更是显得极为松弛。税务问题不出问题则没有任何的影响,如果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就会出大问题,严重者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很多的企业对税务风险的管理重视不足,在人才的管理上不规范不专业,缺乏专业人才的打理,另外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上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很多的企业不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环境也比较的脆弱,这些都导致我国的企业在内部财务的管控上呈现出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市场更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把自身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承接的项目和开发的项目产品上,但是针对企业的内部管理,特别是税务风险管理来说都没有给予重视,这就导致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也造就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环境呈现出极为脆弱的特性。企业的工作重视仍是工程项目,而对于所谓的办公室工作的重视不足,他们的工作以来各种报表和书面材料,对于工程项目的各类报表材料他们是可以一目了然的,但是对税务报表和税务公示却无法了解的细致,对其存在的真伪性也很难辨别,只要数据过得去,他们是不会深究的,也不会把税务报表中的数据一一去核实,这就造成企业的税务管理呈现出敷衍行和形式化的特点,其中就会容易滋生各种违规操作,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情况,给企业的发展埋下安全隐患。对于企业来说,其工作的内容较多,程序较为复杂,牵扯到的人员也较多,如果在管理中没有响应的规范和制度的话是很难将工程项目做好的。

二、提升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针对上述笔者分析的问题,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确实需要改进,税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有机内容和组成部分,作为企业领导者和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应该重新认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转变工作思想,首先给予税务风险管理应有的重视,把日常税务管理工作当成企业发展的大事来抓;其次就是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的规章制度,让制度来管人管事,提升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最后要抓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人才建设,从人员的招录、培训到日常工作,都要做好督促和规范,提升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优化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环境。

(一)创新工作思路,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企业的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主要的内容是项目的承接和作业,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想企业获得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税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重视起来,财务是企业运转的物质基础,没有良好的税务管理作为支撑企业是不会健康发展起来的。对于企业来说,面对着新形势的变化,一定要拓展工作思路,重视税务管理工作,把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纳入到企业日常的管理议程中。另外,在人才的选拔和录用上,要做到专业化和科学化,以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和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重视制度机制建设,实现规范化的税务管理

企业的税务管理存在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规章制度建设不齐全,甚至有的部分企业都没有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这样在税务管理的时候就不能做到有章可循没就会出问题,有风险。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奠基石,是一切工作的原则性要求和规范化要求,没有健全的制度,企业的税务管理是非常困难的。为了优化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首先要重视税务管理的制度建设,设立专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同时依据工作内容细化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统一负责企业的税务资金,实施税务稽核等制度,确保税务的安全管理。

(三)发展企业税务管理人才,提升税务管理的有效性

对于企业来说,强化税务风险管理首先就需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招录和聘用拥有专业税务风险管理能力的人才,并对他们的工作内容实施监督和检查,把税务管理工作纳入企业考核和员工绩效考核,让财务部门感觉到自身存在的压力,与此同时要强化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让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依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提升税务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盖地,张晓.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风险识别与防控[J].财务与会计,2012(16).

第6篇:税务风险分析范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广泛,税务审计风险已经成为很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税务审计风险的内涵和成因,介绍如何识别税务审计风险,提出了实施税务审计风险管理的具体步骤,对企业税务审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税务审计;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其所面临的税务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例如国内知名大企业如国美电器、创维、中国平安等大公司都曾先后陷入税务审计风险之中,因此对企业进行税务审计风险管理十分必要。税务审计是税务机关对企业涉税信息进行审核的一种税务管理模式,主要方法是通过采用现代审计技术获取纳税涉税信息并进行分析审核。税务审计规范的工作底稿、充分的涉税信息、先进的审计技术和中性的审计结论,有利于降低税务管理风险、提高税务管理效率、减轻纳税人负担、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二、目前税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税务审计法律定位不明确,体制欠完善。

税务审计立法相对落后,强制力不够,难以深入开展。

1.1内部工作流程不畅。

例如,在审计中经常会碰到某一企业的偷税行为已达到移送标准,但在移送稽查时却遇到障碍。究其原因,即税务稽查部门执行的是国家税务总局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注重企业已签字确认的原始证据,而在税务审计时则执行《涉外税务审计规程》,更注重的是程序和方法。

1.2对税务审计人员缺少制约。

税务稽查部门采取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分离的方式查案,而税务审计人员在操作中缺少统一的执法标准,审计各流程之间缺少必要的制约机制,许多问题是依靠个人的理解和认识进行处理的。这不利于税务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对税务审计人员而言,由于缺少制约,也存在较大的职业风险。

1.3企业对税务审计认识模糊,审计工作难以开展。

部分企业对税务审计没有明确的认识,有的将税务审计定位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采取应付的态度,不积极配合,对敏感问题避而不谈或对要求提供的资料不积极提供,应付了事。甚至有不少企业认为,税务审计与税务稽查不同,无强制力,不配合也没大事。

2.税务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1思想重视不够。

由于工作量较大,少数人员对审计工作采取应付的态度,敷衍了事,流于形式,有时仅通过简单翻阅凭证、账本和报表,就算完成了审计流程。

2.2工作技能欠缺。

在税务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运用分析性复核、内部控制测试、抽样审计等技术,这些都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工作技能。

三、企业税务审计风险的成因

1.经济和经营环境复杂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推进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而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企业经营环境更为复杂,主要来自于区域发展不平衡,消费者需求多变、全球市场波动和能源.原材料等部分要素价格持续上涨、经济信息化进程加快等等。企业经济环境复杂化要求其相应的税务审计制度能跟上环境的变化,因此环境的迅速变化,造成了企业面临的税务审计风险增加。

2.企业管理体制落后。

税务审计监督不力由于我们社会文化,传统思想和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企业的管理体制从总体上看较为落后。

3.税务审计人员素质的影响。

尽管有企业财务人员配合,但是实施税务征管的主体仍然是税务工作人员,他们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直接决定着审计质量的好坏。税务人员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责任心不强,有的专业技能不够过硬,不能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税务工作的要求,致使企业税务资料失真,税务管理出现漏洞。

四、税务审计风险管理对策

1.税务审计风险的识别。

作为税务审计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税务审计风险的识别是进行税务审计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准确地识别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对风险实行有效管控。基于税务审计风险的特征、影响因素、成本与效益等,对特殊业务配置相应的审计资源来调查印证,往往效率较高,得到的效果也比较有针对性。

2.税务审计风险的评估。

通过风险识别发现纳税人在税务管理、财务管理、税收遵从等方面的风险后,要对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各项涉税风险的概率和强度,从而为控制税务审计风险的方法设计提供依据。评估的过程可按照初步评估、进一步评估和最终评估的思路来进行。在初步评估阶段要做好审计准备工作,对税制的完整性、税收政策的时效性有很好掌握。

3.税务审计风险的控制。

首先,建立企业风险信息库。掌握充分,及时和有效的信息全面,系统的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税务审计信息在产生、处理,传递资者和客户等利益关系者提供企业信用状况等信息。只有重视诚信建设,才能取信于投资者,取信于银行,取信于政府。另外,要杜绝企业间的相互担保,避免企业引发潜在偿债风险。对于中小型企业,要加强资金管理。资金管理工作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是保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要加强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首先要完善中小企业的预算编制,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状况和将来的目标制定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计划,平衡各环节的资金运用;其次要对企业存在的应收账款加以重视,完善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增加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人员,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从而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提高工作效率。要注重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准高质量的税务审计工作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一方面需要税务机关培训好内部专业人才、留住人才,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从税务机关外部吸纳适应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优化税务人才结构。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税务审计人员应该学习先进的审计技术,提高职业素质,只有做到“业务精湛、道德过硬”,才能提高税务审计人员发现与报告问题的能力。

作者:张景阳 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淑萍,孙莉.控制税务风险构建防范机制[J].财政研究.2004,12.

[2]李淑萍,孙莉.建立健全规避税务风险的管理体系[J].税务研究,2005,2.

[3]辉.浅析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网络财富.2014,6.

[4]刘水英.浅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J].公用事业财会.2008,1.

[5]周景冉.浅析审计风险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3.

第7篇:税务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税收负担;税务风险

一、文献综述

税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同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一起构成企业的风险体系。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税务风险的概念讨论热烈,但是尚未达成一致。传统意义上的风险是指不确定性,那么税务风险就是指税务责任的一种不确定性 [1]。

一般而言,公司从现金流失的角度来衡量税务风险,比如多缴纳税款、因为税务不遵从而缴纳的罚款等。Alan MacPherson and James Egert( 2010 )[2]认为,税务风险也包括选择最优税收策略而放弃的其他策略的成本,即机会成本,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税收声誉损失也成为计量税务风险的重要方法。吕志明(2011)[3]通过引入模糊层次分析法,在识别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税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较好地解决了税务风险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难题,经过测算,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总目标得分73.6,属于一般水平。

目前学者们对税务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于微观领域,Alan MacPherson and James Egert(2010)[2]认为跨国公司的主要税务风险事项有税收筹划的操作(策略税收筹划)、税收遵从(过程和定位)、立法(监管和预算)、交易(公司的事项和重大交易)、公司结构(国际税收问题)和公司运营(每天的进程和管理决策)。刘庆国(2008)[4]将企业税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公司及其经营管理者的纳税意识、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涉税人员的素质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的影响,外部因素包括税法、法际之间的冲突、税务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以及税法救济的前置条件。曹晓丽等(2009)[5]运用评估模型实证分析了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增值税税务风险,发现企业的销售毛利率偏离行业销售毛利率越远,其增值税税务风险越大。

在宏观层面上,David E. A. Giles and Betty J.Johnson(2002)[6]运用新西兰的数据,通过非参数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实际税率和地下经济相对规模的关系。该非参数实证研究方法允许使用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并产生一种S型的正相关关系。马蔡琛(2007)[7]从公共治理的视野指出中国企业面临的宏观税务风险主要有对税收政策转型的拐点较为突兀,预算超收造成企业对宏观税负水平的预期紊乱,以及税制改革蕴含的风险。

2009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国税发[2009]90号),这是国家税务总局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企业税务风险”。《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11〕71号 )提出“通过有效的遵从引导、遵从管控和遵从应对,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提高税法遵从度,降低税收遵从成本”是大企业税收服务的核心。由此可见国家税务总局对税务风险控制的重视。

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是风险的识别,风险是因业务活动而衍生出难以预测的负面的可能性,以及这些活动所带来的预期财务损失[8]。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由于未遵守税法而被税务机关处罚所形成的损失的可能;由于未利用本可利用的税收优惠或税收筹划而形成的损失的可能。而这两种表现的最终结果是样本企业总体税负相对于行业平均税负过高或过低,我们用纳税主体偏离行业平均税收负担的程度来衡量税务风险。

本文从我国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承受的税收负担现状入手,结合我国机械制造业投资规模大、资金占用量多、生产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等特征,考察其税务风险的影响因素,为税务实践提供一定的经验数据。

二、描述性统计

为了准确描述机械制造业的税收负担,本文构建了增值税负担、所得税负担和总体税负几个评估指标,其指标如下:

增值税负担=当期实际上缴的增值税/主营业务收入=(城建税/适用的城建税税率-营业税-消费税)/主营业务收入

所得税负担=当期实际上缴的所得税/主营业务收入=(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应交企业所得税期初余额-应交企业所得税期末余额)/主营业务收入

总体税负=(当期实际上缴的增值税+当期实际上缴的所得税+营业税金及附加)/期初资产总额

对上述机械制造业税收负担评估指标体系,做出以下几点说明:

1、搜集的部分样本公司存在多档城建税税率,为简化计算,统一按照7%作为该样本公司的城建税税率。

2、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3、由于相关的明细资料难以获得,总体税负指标未考虑记入 “其他业务支出”和 “管理费用”科目的相关税收。

第8篇:税务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项目;风险分析;环境效应

一、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必要性

天然气水合物(Gas Hydrate)又被称为“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具有燃烧值高、使用方便、情节无污染等特点,是地球上公认的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姚伯初教授采用体积法来计算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得到南海资源量为

1,如此巨大的资源量如果成功的完成商业化开发,不仅可以解决我国存在的能源不足的问题,改变我国目前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而且能够缓解我国大量使用煤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风险分析

风险是随机发生的可能造成灾害或损失的偶然事件,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风险的项目,只是风险的大小存在差别,风险分析就是将项目可能产生的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识别出来,并进行评估,并寻找控制风险的方法2。

1. 风险识别

对于项目风险的识别需要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把风险的识别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分析,并且借鉴相关的风险分析案例,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将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过程的风险全面的识别出来。

风险识别过程需要运用一系列的研究方法,从而使得识别出来的风险更具有科学性和可信性,不容易产生遗漏。这些定性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3:专家意见法,头脑风暴法,分组分析法,环境背景查对法,检查表法,SWOT法,情景分析法,流程图法,因果图法等。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要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使得风险的识别更加全面和系统。

图1列出了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项目所面临的所有风险,主要包括:

1) 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主要是指南海自然环境的运动规律和自身情况等可能对开发项目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其中包括,南海的海洋环境风险,包括水文情况、气象条件和海底可能的地质灾害对项目造成的不确定性影响;以及海洋的地质条件包括储藏的资源量,地质状况等对项目造成的影响。

2) 技术风险

是指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技术所存在的寿命、成功可能性、效果和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对整个开发项目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由于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地球物理性质的特殊性,钻井技术的风险4有所不同,特别要注意井眼失稳和井内事故风险。水合物藏的开采技术主要包括热激发开采法、减压开采法、化学试剂注入开采法等5,在选择何种开采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技术可能对整个项目所造成风险的可能性。

3)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因素导致收益损失的可能性。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天然气产品的市场价格、成本和市场的需求情况,而这些因素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当中的,对整个项目来说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另外,由于开发项目很大一部分都要通过外部融资获得,融资风险可能会导致融资主体面临一定的损失。而且,项目如果通过银行固定贷款得到资金,那么利率的变化也可能使项目整体收益受到损失6。

4) 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在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导致损失产生的可能性。在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全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项目功能的实现和投资的收益。

5) 政策风险

对于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这种大型项目,政策性因素也可能对项目的整体造成很大的风险。这包括能源政策风险,海洋政策风险以及环保政策风险。由于南海地区海洋权益争议7巨大,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维护我国合法的海洋权益并尽量减少与其他国家的冲突。

6)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由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所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损失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8。由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项目的特殊性,它对海底沉积物的地球物理性质,整个地球的气候变化和海底生态系统都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效应。

作为沉积物中胶结物形式存在的天然气水合物存在条件如果发生变化,可能改变沉积物的力学特性,降低斜坡稳定性,进而诱发海底滑坡9,导致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天然气水合物层的失稳,还会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甲烷,影响全球气候10;大量的天然气进入海洋中还可能对海底的微生物链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2. 风险管理

在对开发项目所涉及到的风险因素进行详细的识别和基本分析之后,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定量的评价。在这里,可以利用的风险分析方法有蒙特卡洛模拟法、贝叶斯风险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分析的过程都要考虑项目的具体情况,包括:项目的勘探结果(储量、沉积层性质、储藏性质等)、开发区域、投资规模、海洋环境状况、市场情况等,使得各项指标的确定更具科学性,风险的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对项目全过程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创造了条件,管理者要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风险后果的大小对风险进行处理,主要包括风险的减轻、预防、转移、回避、接受和后备措施六种。无论采取何种风险管理方式,最终目的都是尽量减少风险因素对项目造成的损失,使得投资者获得更好的投资效益,并且防止开发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参考文献:

[1] 姚伯初.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J].热带海洋学报,2001,20(2):20~28

[2] 王宽敬.论风险分析方法[J].中国海洋油气地质,1995,9(4):290~292

[3] 初京义.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应对策略:[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5

[4] 李琪,常笃,徐英卓,唐继平,梁.基于知识集成的石油钻井风险管理系统研究[J].石油学报,2009,30(5):755~759

[5] 吴传芝,赵克斌,孙长青,孙冬胜,徐旭辉,陈昕华,宣玲.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究现状[J].地质科技情报,2008,27(1):47~51

[6] 詹丽,杨昌明,何伟军.项目风险评价决策:方法与实证[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44~47

[7] 李金明.南海波涛――东南亚国家与[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167~179

[8] 魏.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初探[J].辽宁化工,2007,36(5):337~340

[9] Keith A. Kvenvolden.Gas Hydrates - Ge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Global Change[J].Reviews of Geophysics,1993,31(2):173~187

[10] 方银霞,黎明碧,初凤友.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逸出对全球气候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19(2):286~290

作者简介:

1 高惠瑛(1967- ),女,博士,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山东青岛人。

第9篇:税务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制度

企业本身就对税务风险管理有较强的针对性,效能高、投入少,单凭以上特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风险管理迅速在全球领域内发展起来。目前,已经构建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系统,而且在企业及跨国公司参与的活动中无不展现其价值,甚至还包括经济往来、政府掌控活动等也不例外。近些年来,由于诸多企业没有认识到税收风险的作用和意义,从而造成很多企业面临破产,因此部分企业急于制定一些相关的制度,以便抵抗税收风险,减少风险带来的危害。当代企业制度的构成,意味着企业内部管理体制逐渐成熟,完成企业战略要求,一般都是依靠合理的评价及消除企业税务风险,这对企业税收风险实现有效的控制有重要作用。

一、导致企业产生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没有完善的内部税务审计制度

当前,有很多企业未构建和完善其内部税务审计制度,在遇到有关税事务时,无法按期进行检查及适当评测。大部分企业仅仅按照税务机关提出的要求,对有关企业税务的活动以消极的态度进行检查。也有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不高,所以聘请外部税务中介实行外包式检测,故而出现外包风险。由于外聘的税务中介没有全面、准确地熟悉和掌握该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及税务状况,部分税务中介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就擅自给企业开出税务鉴证及审计报告。因此只要税务机关的监查单位或者审计部门检查或审计该企业的税务运营状况,就很容易发现企业出现的税务问题,这给被查处的企业带来重大影响,不仅是经济获利,还有企业的信誉与形象。

(二)没有建立税务风险预警体制

一般情况下,企业税务的风险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然而其并非偶然发生,而是具有自身的规律。基于此状况,可以通过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预警体制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其发生。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很多大型企业仍未建立较为完善的税务风险预警体制,中小企业就更加无法做到这一点了。企业如果未构建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等到企业察觉到税务风险的存在之时,企业的税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无法避免的。

(三)不完善的税收法律制度

由于我国的税务制度缺乏公平性,这就很容易使对税务不满意的人出现逃税的现象。目前,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主要是以间接税为主体,增值税的非中性设定、营业税的循环反复课税、规模各异及所有制形式差别、各类内外资企业的税收不同等,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企业出现避税及逃税现象,从而发生税务风险。另外,我国的税制还呈现错乱复杂、模糊等情况,目前我国现行的税制设定总共18类税种,甚为复杂,并且税法中的诸多条例规定相对比较模糊,这会使得征纳之间的理解出现差异。基于对我国法律的理解,法律责任的判断一般由执法者对法律条例的理解程度,当前我国税收在某些观念上的意识仍然比较低,立法意识淡薄、行政解释处于主体地位,这就使得纳税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进而增加其税务风险。

(四)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机构,税务风险没有健全的预防监督体制

我国当代企业的管理结构几乎没有甚至无效,甚至企业税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作用的有效发挥,不正确的企业决策难以被企业及时发现及纠正,因此,企业税务风险一般伴随着不适当的企业决策而产生。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尚未设置专门管理税务风险的机构及职位,未邀请相关人员有效管理企业的税务风险,这就导致企业管理体系无法将现有的税务风险管理职能展现出来;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制或监督体制,税务机关的工作无法得到改进,一些决策人员对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设计的具体情况仍然模糊不清,从而导致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普遍偏离制度办事,由此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企业税务制度设计的具体措施

(一)努力完善税务审计制度

一般而言,合理地分配内部监察部的责任,设置审计委员会,主动设定由领导直接管理的企业审计部门,让企业本身的内部监察机构单独处理税务事故。企业本身的税务监察规模及频率要努力实现规范化,并且不断完善企业本身的税收政策,认真督查其遵从度,同时也要重点考虑企业本身的税务监管条款,以保证其实际运行效能。

(二)构建健全的风险预警制度

企业本身应该具有认识税收风险的能力,以认识企业税务风险为基础,构建起有效的税收风险预警体制。企业可以按照之前的统计数据及相关材料,使用高级的手段,尽早发觉、认识、采取措施面对税务风险,使得企业能够全面把握和了解税务风险的整体信息。进而降低或减少税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构建税收法律制度

第一,完善税制结构,提高税制的公平性。拓宽增值税基本税率的适用范围,加快税制改革的速度,并取消营业税和不科学的减免优惠政策,恢复增值税的中性属性,努力提高所得税在税收收入中的比例,提高税制的公平性;第二,优化税制,提高税制的透明度。一般情况下,在税制的出台之前,应提前进行具体深度的研究,保证立法内容科学化、简约化。要加强税法涉及的针对性及可操作性,要保持税法制度的科学性与税法前后相统一,关于某一具体内容的规定也必须相同步;第三,税制改革要保证稳定性、前瞻性及衔接性相统一。税制改革要与经济发展状态及变化相符合,在新税法的出台之前,提前准备好完善的配套措施,以便实现新旧交接的顺利进行,以具体的操作作为指导,从而使得税法的的落实呈现简单化。

(四)构建税务风险损失主动承担责任制度

由于中小型企业容易受资金与人力资源的影响,所以难以如大企业那样,构建起税务风险管理、考核机制,然而可以合理地调整薪资结构,构建税务风险损失责任的追查与赔偿、奖励制度,此类制度能够在后期把员工缺乏责任感的逐渐内部化,进而避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思想主义倾向。制度分别明确企业税务风险损失责任追寻的广度、条件、方式,要合理设定好企业税务风险损失相关负责人的赔偿数额、激励金额,以增强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真正落实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了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制度建立,全部的企业几乎是以追求税后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而国家对税收制度又有强制性,造成企业必然存在税务风险,这也是难以消除的客观事实。所以,建立企业税务风险评估制度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云华.企业税务风险原因分析与制度设计[J].税务研究,2013(09).

[2]罗威.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现状研究――基于广东省部分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J].会计之友,2013(02).

[3]罗正媛,马之超.浅议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的构建[J].税务研究,2013(06).

[4]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