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道困难原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621例急诊昏迷患者进行急救,结果99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522例经过2~5 d急救,无1例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安全转入病房治疗。提出采取正确、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吸氧是抢救急诊昏迷患者的重要措施。
昏迷是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加强昏迷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我院急诊科自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共抢救急诊昏迷患者621例,在急救过程中如何做好呼吸道护理,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21例,男397例,女224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2岁,平均42.5岁;发病时间最短60 min,最长7 d。其中合并偏瘫230例,呕吐217例,瞳孔变化126例,大小便失禁76例。昏迷原因:脑血管206例,颅脑损伤191例,急性中毒(包括药物、农药、各种工业毒物和CO中毒等)137例,其他原因87例。
2 急救处理
2.1 取侧卧位,床头抬高15°~30°,并将患者头部后仰,口稍向下。
2.2 开放呼吸道 昏迷患者呼吸道有部分阻塞或完全阻塞,用三步手法:即将患者头后仰、张口、托下颌。对牙关紧闭者要用开口器开口,用舌钳钳住舌尖,以解除呼吸道阻塞。呼吸道开放后,要安放一通气道,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3 清除呼吸道异物 昏迷患者口中有呕吐物或其它异物者,用开口器将口张开,并用手指清除,有松动的义齿要摘除,以防止误吸。
2.4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对因呼吸道分泌物阻塞造成严重呼吸困难者行气管切开术,必要时给予人工辅助呼吸。术后要预防感染,用α-糜蛋白酶或透明质酸酶稀释痰液,定时滴入生理盐水或青霉素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湿化。
2.5 吸氧 呼吸道通畅后常规鼻导管、鼻塞或面罩吸氧。
3 结果
本组621例中99例死亡,其中21例就诊时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心肺复苏无效死亡,78例在抢救2 h内无效死亡。其余522例在急救过程中有呼吸道插管,28例行气管切开术,182例发生呕吐,23例口内有脱落牙齿或义齿,经过2
~5 d抢救,无1例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均安全转入有关科室住院继续治疗。
4 讨论
昏迷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呼吸道阻塞,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因此,在抢救中开放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生呼吸道阻塞的常见原因有:①呼吸道分泌物积聚;②因缺氧致全身肌肉松弛,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常发生于仰卧位患者;③昏迷患者易发生声带吸气性痉挛;④呕吐物、分泌物等误吸致呼吸道阻塞等。
昏迷患者因呼吸道阻塞,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发生细菌感染引起呼吸系统并发症,最常见的是坠积性肺炎等。因此,防止昏迷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以改善脑缺氧和脑水肿有重要作用。保持呼吸道通畅不仅与呼吸机能有关,而且还可以防止高碳酸血症所致的脑血管扩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
【摘要】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患者生命的一种急症手术,主要用于喉阻塞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使患者能够迅速吸入气体,解除窒息,挽救患者生命。施行气管切开术不仅是耳鼻咽喉科的专业手术,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如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等,施行气管切开术,以利各种治疗,恢复呼吸功能。
【关键词】 危重病患者 抢救 气管切开 护理措施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危病人生命的一项急症手术,尤其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喉阻塞;昏迷或其它原因所致下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而引起的呼吸困难;头颈部大手术前为保证呼吸道通畅等。临床各科疾病的急救上有其重要作用,一旦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立即得到缓解或消除。然而,这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除了病因治病外,气管切开从手术完成到顺利拔除气管套管,稍有疏忽大意,随时有发生生命危险的可能,而术后恰当、细致、周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适应证
1.各种原因引起的喉阻塞如急性喉炎、喉水肿、急性会厌炎、咽喉脓肿、咽白喉、喉异物、咽喉部肿瘤、颈部外伤等。
2.重度脑外伤,昏迷患者,呼吸肌麻痹等,咳嗽反射消失,致呼吸道内分泌物不能排除,而引起的呼吸困难。
3.头颈部各种大手术前,为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
三、手术与切口
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肩下垫枕。行颈前正中切口。
四、手术物品准备
气管切开包,气管切开器械,气管套管,氧气面罩,吸痰管。
五、手术步骤及配合
1.常规用直切口,于颈前正中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拉钩牵开,可见颈正中颈白线;亦可于环状软骨平面按皮纹作弧形切口。
2.分离两侧带状肌直至气管前筋膜,注意分离时两侧不宜过宽。以免损伤重要血管。
3.分离两侧带状肌后,可见到甲状腺峡部覆盖于第1~3气管环前壁,用拉钩向上牵开后,筋膜略为向周围分离,使气管前壁充分暴露。
4.于第2~4气管环之间,用刀尖插入气管间筋膜,自下向上挑开2~3气管环。注意刀尖不可插入过深,防止损伤气管后壁,造成气管食管瘘。
5.气管切开后立即放入气管扩张器或弯血管钳将气管撑开,把准备好的带管芯的气管套管沿扩张器插入气管内,并取出管芯。
6.气管套管通畅后,放入套管内管,将气管套管两侧布带绕颈打结固定,防止套管脱落。
7.仔细检查切口,如有出血应予结扎止血,手术完毕放一块开口纱布垫于气管套管周围。
六、术后处理
(一)床边设备:应备有氧气、吸引器、气管切开器械、导尿管及急救药品,氧气用于气管切开,以及另一付同号气管套管。
(二)保持套管通畅:应经常吸痰,每日定时清洗内管,煮沸消毒数次。术后一周内不宜更换外管,以免因气管前软组织尚未形成窦道,使插管困难而造成意外。
(三)保持下呼吸道通畅:室内保持适当温度(22°c左右)和湿度(相对湿度90%以上),可用地上泼水、蒸气吸入,定时通过气管套管滴入少许生理盐水,0.05%糜蛋白酶等,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
(四)防止伤口感染:由于痰液污染,术后伤口易于感染,故至少每日换药一次。如已发生感染,可酌情给以抗生素。
(五)防止外管脱出:要经常注意套管是否在气管内,若套管脱出,又未及时发现,可引起窒息。套管太短,固定带子过松,气管切口过低,颈部肿胀或开口纱布过厚等。均可导致外管脱出。
(六)拔管:俟喉阻塞或下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全身情况好转后,即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堵管1~2昼夜,如病人在活动、睡眠时无呼吸困难,可在上午时间拔管。创口一般不必缝合,只须用蝶形胶布拉拢创缘,数天可自行愈合。长期带管者,由于切开部位上皮长入瘘孔内与气管粘膜愈合,形成瘘道,故应行瘘孔修补术。
七、手术护理要点
1.手术中注意始终保持头位于正中及后仰位。
2.注意呼吸情况,鼻插管吸氧,保持呼吸平稳,利于手术进行。
3.两侧拉钩牵引力相等,避免偏向一侧,使气管保持于正中位。
4.随时用吸引器吸除血液,保持手术野清晰。
5.注意长期呼吸道阻塞的患者,当气管切开后可发生呼吸骤停。原因是呼吸道长期阻塞,二氧化碳积蓄及缺氧,此时呼吸道的调节主要靠颈动脉的化学感受器接受缺氧血的刺激,气管切开后血氧含量增加,颈动脉的刺激消除,但二氧化碳对呼吸中枢的抑制尚未解除,因而发生呼吸骤停,甚至影响心搏。此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紧急抢救。
参 考 文 献
[1]刘晓霞.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措施和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25(1):97-98.
关键词: 危重病患者 抢救 气管切开 护理措施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危病人生命的一项急症手术,尤其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喉阻塞;昏迷或其它原因所致下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而引起的呼吸困难;头颈部大手术前为保证呼吸道通畅等。临床各科疾病的急救上有其重要作用,一旦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立即得到缓解或消除。然而,这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除了病因治病外,气管切开从手术完成到顺利拔除气管套管,稍有疏忽大意,随时有发生生命危险的可能,而术后恰当、细致、周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适应证
1.各种原因引起的喉阻塞如急性喉炎、喉水肿、急性会厌炎、咽喉脓肿、咽白喉、喉异物、咽喉部肿瘤、颈部外伤等。
2.重度脑外伤,昏迷患者,呼吸肌麻痹等,咳嗽反射消失,致呼吸道内分泌物不能排除,而引起的呼吸困难。
3.头颈部各种大手术前,为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
三、手术与切口
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肩下垫枕。行颈前正中切口。
四、手术物品准备
气管切开包,气管切开器械,气管套管,氧气面罩,吸痰管。
五、手术步骤及配合
1.常规用直切口,于颈前正中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拉钩牵开,可见颈正中颈白线;亦可于环状软骨平面按皮纹作弧形切口。
2.分离两侧带状肌直至气管前筋膜,注意分离时两侧不宜过宽。以免损伤重要血管。
3.分离两侧带状肌后,可见到甲状腺峡部覆盖于第1~3气管环前壁,用拉钩向上牵开后,筋膜略为向周围分离,使气管前壁充分暴露。
4.于第2~4气管环之间,用刀尖插入气管间筋膜,自下向上挑开2~3气管环。注意刀尖不可插入过深,防止损伤气管后壁,造成气管食管瘘。
5.气管切开后立即放入气管扩张器或弯血管钳将气管撑开,把准备好的带管芯的气管套管沿扩张器插入气管内,并取出管芯。
6.气管套管通畅后,放入套管内管,将气管套管两侧布带绕颈打结固定,防止套管脱落。
7.仔细检查切口,如有出血应予结扎止血,手术完毕放一块开口纱布垫于气管套管周围。
六、术后处理
(一)床边设备:应备有氧气、吸引器、气管切开器械、导尿管及急救药品,氧气用于气管切开,以及另一付同号气管套管。
(二)保持套管通畅:应经常吸痰,每日定时清洗内管,煮沸消毒数次。术后一周内不宜更换外管,以免因气管前软组织尚未形成窦道,使插管困难而造成意外。
(三)保持下呼吸道通畅:室内保持适当温度(22°C左右)和湿度(相对湿度90%以上),可用地上泼水、蒸气吸入,定时通过气管套管滴入少许生理盐水,0.05%糜蛋白酶等,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
(四)防止伤口感染:由于痰液污染,术后伤口易于感染,故至少每日换药一次。如已发生感染,可酌情给以抗生素。
(五)防止外管脱出:要经常注意套管是否在气管内,若套管脱出,又未及时发现,可引起窒息。套管太短,固定带子过松,气管切口过低,颈部肿胀或开口纱布过厚等。均可导致外管脱出。
(六)拔管:俟喉阻塞或下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全身情况好转后,即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堵管1~2昼夜,如病人在活动、睡眠时无呼吸困难,可在上午时间拔管。创口一般不必缝合,只须用蝶形胶布拉拢创缘,数天可自行愈合。长期带管者,由于切开部位上皮长入瘘孔内与气管粘膜愈合,形成瘘道,故应行瘘孔修补术。
七、手术护理要点
1.手术中注意始终保持头位于正中及后仰位。
关键词 气管切开管 拔管 堵管试验
气管切开是医院常用的抢救治疗措施。随着气管切开管的改进,气管切开管拔除方法也随之更新。拔管应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才能进行堵塞试验。堵管时,一般第1天塞住1/3,第2天塞住1/2,第3天全堵塞,如堵24~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拔管后的瘘口用75%酒精消毒后,用蝶形胶布拉拢2~3天即可愈合,愈合不良时可以缝合。早期拔管可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传统的试行分次堵管24~48小时拔管的方法存在不足。2006年以来我们试行堵管试验阳性后立刻拔管的方法,并与前者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气管切开病人40例,原发病包括头颅外伤10例,脑卒中8例,心肺复苏后3例,急性有机磷中毒12例,肺部感染9例,顽固性心功能不全4例,淹溺4例。病人均使用无内套管的一次性带气囊硅胶管。堵管试验结果为阳性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为C组,即更换较细金属气管切开管并进行堵管,观察24~48小时无异常后进行拔管。观察组为Ⅰ组,即病人立即拔管。
气管切开管拔除指征:①神志清楚,或基本清楚;②营养状况可;③脱离呼吸机,血气分析正常;④呼吸道保护性反射恢复;⑤呼吸道分泌物少;⑥肺部感染已基本控制。
方法:满足拔管指征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充分吸氧,并准备气道开放的应急设备。堵管后嘱病人发声或用听诊器听颈部气流声,如能发声或有气流从上呼吸道排出,则为堵管试验阳性。C组病人更换较细金属气管切开管并进行堵管,至少观察24~48小时无异常后进行拔管。Ⅰ组病人立即拔除气管切开管,并用蝶形胶布拉紧粘贴漏口周围皮肤,密切观察24小时。24小时内未重新进行气道开放视为拔管成功。
结 果
两组年龄、体重及性别比例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Ⅰ组留管时间短于C组(P
讨 论
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因此临床医师均应掌握这一抢救技能。
气道开放可破坏呼吸道加温、加湿等防御机制,抑制咳嗽反射,影响病人语言交流、吞咽或引发切口感染、出血、水肿,甚至使气管切开管气囊压迫处气管软化、瘢痕形成等。因此气管切开病人满足拔管条件后,应尽快拔管。而长期气管切开病人的气道狭窄是拔管失败的一个原因,可能原因包括上呼吸道梗阻或气管切开管引发气管软化、瘢痕形成等。本研究中即有3例病人因鼾症和气管软化而进行了二次插管。
手术时,若节开部位过高,损伤环状软骨,术后可引起声门下狭窄。气管切口太小,置入气管套管时将管壁压入气管,术后感染,肉芽组织增生均可造成气管狭窄,导致拔管困难。此外,插入的气管套管型号偏大,亦不能顺利拔管。有个别带管时间较长的患者,害怕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当堵管时可能自觉呼吸不畅,应逐步更换小号套管,最后堵管无呼吸困难时再行拔管。对拔管困难者,应认真分析原因,行X线拍片或CT检查、直达喉镜、气管镜或纤维气管镜检查,根据不同原因,酌情处理。
传统拔管法为试行分次堵管24~48小时后拔管。其不足主要有:①堵管后,病人仅能利用气囊排气后切开管与气管间的间隙通气,这增加了呼吸困难和拔管失败的可能性,尤其对心肺功能较差的病人;②增加了留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在本试验中,传统拔管法组的留管时间显著延长;③增加病人痛苦。
在堵管试验阳性后,病人立即拔管同样可保证病人安全。本研究中,立即拔管组的成功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并未有明显降低。但该操作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失败后可增加开放气道后的多种并发症。因此拔管前需谨慎评估病人的全身情况,并需备好抢救措施。
综上所述,堵管试验阳性后立即拔管,减少了留管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淼,乔小平.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方法改良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960.
2 邱海波,主编.ICU主治医师手册.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11-237.
3 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卫生部.手术学全集-耳鼻咽喉科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83-485.
4 廖圣芳,陈汉民,张银清,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直接拔管的临床研究.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2):1116-1117.
哮喘持续状态指常规质量无效的严重哮喘发作,持续时间在12小时以上,持续状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哮喘类型,而是一种病理生理改变形态,这种类型哮喘的治疗重在预防,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其病情严重性评估,否则容易发生死亡。所以必须重视小儿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诱发原因和预防治疗措施,促进小儿康复。
孩子为啥总发哮喘?
诱发小儿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因素有很多,包含呼吸道感染,失水过多,痰液粘稠,气道阻塞;精神紧张,体力衰竭;用药不当及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等等。此病常有支气管阻塞,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患儿支气管痉挛,粘膜水肿渗出、分泌物聚集以及呼吸气道脱水等情况。其中粘稠分泌物阻塞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诱发原因,特别是对于伴有慢性炎症的患儿来说,粘膜下受体容易受到刺激,加重哮喘症状。另外,支气管增厚、炎性渗出、支气管痉挛等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以上各种因素都容易造成患儿气道完全或半阻塞,引起患儿通气或换气障碍,造成患儿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现象,进而引发患儿出现水电解质絮乱的多器官衰竭,严重的危害患儿健康。
孩子持续性哮喘
关键在预防
引起小儿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诱发因素比较多,所以必须有针对性地多方面进行预防。
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治疗
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小儿哮喘持续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这种诱因导致的疾病,在预防治疗的过程中要加强保护儿童,提高小儿自身抗疾病能力。注意换季添衣,避免小儿受凉,并与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隔离开来。同时注意关注患儿的临床症状,早期发现症状,早期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预防小儿哮喘持续状态的发作。
吸入疗法和氨茶碱综合治疗措施
小儿哮喘持续状态发生后会产生大量的粘液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容易堵塞患儿气道,导致患儿粘膜水肿出血,而氨茶碱的应用能够扩张支气管、有效清除分泌物,缓解小儿粘膜水肿出血情况,从而抑制吸入性过敏原的炎症反应。另外氨茶碱还能够有效提高呼吸肌强度,从而改善患儿呼吸肌运动功能,减轻患儿呼吸压力,预防疾病的发作。
雾化吸入疗法是稀释痰液、清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通常在临床工作中人为因素可引起或加重吸入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适,使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因此预防处理并发症尤为重要。现将发生原因及处理,介绍如下:
1呼吸困难
发生原因:①气道内粘稠的分泌物遇水膨胀,堵塞气管或支气管引起呼吸困难。②长时间雾化治疗使机体处于慢性低血氧状态,呼吸肌疲劳,加重呼吸肌的负担;另外,长时间雾化引起气道湿化过度或支气管痉挛也可引发呼吸困难。③雾化吸入水分过多,引发急性肺水肿可导致呼吸困难的发生。
临床表现:雾化吸入过程中病人突发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口唇发绀、不能平卧、伴烦躁、大汗。
预防及处理:①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②根据病情调整雾化吸入时间,避免长时间雾化吸入。③雾化时选择合适,一般取半卧位,以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④严重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做雾化吸入时应严格控制雾化量和时间。
2缺氧及二氧化碳储留
发生原因:①超声雾化时吸入的气体中氧含量低,长时间雾化可导致缺氧;雾化液的刺激引起气管支气管痉挛,也可导致缺氧的发生。②大量雾滴短时间内冲入气道,使气道阻力增加,呼吸末气道内正压,二氧化碳排出受阻,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③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时,大量超声雾化不仅影响正常的氧气进入,也不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加重了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临床表现:雾化吸入过程中病人主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不适,表现为呼吸急促、浅快、口唇粘膜发绀、心率加快,血气结果显示氧分压下降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预防及处理:①超声雾化时保证氧供应,最好使用氧气雾化吸入装置;雾化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预防吸入低温气体引起呼吸道痉挛。②婴幼儿的喉及气管组织尚未发育成熟,呼吸道的缓冲作用相对较小,对其进行雾化时雾量要小,最好使用面罩。
3哮喘发作加重
发生原因:病人对雾化药物过敏可引起哮喘发作;原有哮喘的病人吸入低温气体后诱发支气管痉挛也可导致哮喘发作;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做超声雾化时,因雾化气体氧含量低,缺氧而诱发病情加重。
临床表现:雾化吸入过程中或停止雾化的短时间内,病人出现哮喘发作,或原有哮喘程度加重,表现为喘息、呼吸困难。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121
颌面部重型颅颌面损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颌面发生伤,除颌面部软组织、上下颌骨损伤以外,还存在颅脑损伤,因此颅颌面部往往同时受伤,常成为伤情加重和复杂化互相影响的因素。本文统计了自1996年以来收治的81例颌面部多发伤病例,就其护理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呼吸道管理
严密观察,防止窒息。颅脑损伤,尤其是呼吸中枢的损伤,可随时危及患者生命,合并颌面部损伤,鼻咽部出血、软组织肿胀、舌根后坠及血液和分泌物不断滞留,很容易造成窒息发生,因此必须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和呼吸动度,有无规律性吞咽动作,对舌根区损伤和颈上部深在的伤口致舌体抬高或舌根后坠患者,尤须密切观察,对气道通畅不稳定、出现误吸、呼吸道梗阻、气管内分泌物增多而排出不畅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
及时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量的重要措施。如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伴或不伴意识障碍、PaO2<800kPa、伴或不伴PaCO2>666kPa等任何一项呼衰症状时则迅速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前吸净口鼻腔、咽部的分泌物,如有活动假牙应取出,选择大小适宜的气管导管,插入时动作要轻、快,深度适宜,导管插入后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固定并记录导管至门齿距离,有颅底骨折或口腔分泌物多者插管后导壁气囊充气8~10ml,以免误吸。严重颅颌面损伤伴有口咽部大量出血、喉头痉挛、软组织水肿、颈喉部有损伤等使气管插管困难时,应积极做好配合医生施行气管切开准备。因伤口大量的血液或碎组织可随呼吸吸入气管或肺内,气管切开后使用一次性带气囊的气管导管,导管壁的气囊充气8~12ml,阻止血液或其他分泌物的吸入,可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注意切口出血、皮下血肿、气肿等并发症,切口敷料及周围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及时检查套管和呼吸道有无阻塞压迫情况;注意调整气囊压力,如创面已止血,分泌物减少,导管壁气囊充气6~8ml即可,防止因充气过多、压力过高引起气管黏膜糜烂、溃疡,充气过少漏气,机械通气时引起肺泡通气不足,机体缺氧;做好气管的温、湿化处理。
及早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在严重颅颌损伤患者的抢救中十分重要,因为呼吸衰竭是这类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在做好患者气道准备的条件下,早期给予机械通气,有助于患者度过脑水肿期,改善脑缺血、缺氧,对预后有帮助。用呼吸机时要正确选择呼吸机模式,并作动态监测,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注意报警与流量是否出现高压报警(气管分泌物阻塞)或低压报警(通气管漏气或气源不足)并应及时处理,保持气道和呼吸机管道通畅,做好雾化工作,尽量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
讨论
颅颌面部血管丰富,骨组织结构复杂,又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开口所在[1],由于上颌骨与颅底,下颌骨髁状突与中央凹相连接,颌骨受伤时骨的应力直接传导至颅底可发生颅底骨折一,因此颅颌面部同时受伤,常成为伤情加重和复杂化互相影响的因素。颅脑伤患者颅内压增高,常呕吐胃内食物,同时呼吸减慢,咳嗽反应变弱,昏迷患者舌根后坠,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颌面部损伤出血量多且快,流入咽部等诸多因素,导致呼吸道阻塞,形成窒息危及患者生命,保持呼吸道通畅既可减轻脑的继发损害,又可避免呼吸道感染。是重型颅脑颌面损伤急救中的关键,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重、变化快[2],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观察和每个环节的护理,把握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时机是防止呼吸道梗阻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比气管切开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小,可避免一些气管切开的并发症,同样可进行机械通气,所以笔者认为气管插管是抢救重型颅颌面损伤建立人工气道的首选方法。颌面损伤严重,合并颅脑损伤昏迷而排痰困难者;上颌骨损伤严重,硬、软腭塌陷或坠落致呼吸困难者;下颌骨多发骨折,损伤范围广,口底肿胀明显,呼吸困难者;咽喉损伤,水肿、气肿、血肿、压迫阻塞呼吸道时;舌根区损伤、舌体后坠引起的机械性阻塞时均应立即行气管切开,解除呼吸道梗阻。
目前研究证实颅脑伤后发生低氧血症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3],对严重颅脑颌面损伤出现呼吸窘迫、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及明显低氧血症者应尽早使用呼吸机控制或辅助呼吸,以提高血氧浓度。本组病例在进入急诊室后,均按急救中呼吸道护理程序,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纠正低氧血症,明显改善了呼吸状况,同时结合其他抢救措施,使生命体征平稳后,迅速行颅脑CT,明确颅脑伤情后转送专科病房,使患者赢得了手术治疗时间,为抢救重型颌面损伤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预后状况创造了有力条件。
参考文献
1高家让,毛祖彝,徐平平.颌面部损伤[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7,15(1):42.
【关键词】 唇腭裂患儿 插管麻醉 复苏期 护理研究
唇腭裂患儿手术的部位在口腔,为保证手术安全,常选用的麻醉方法是气管插管麻醉。手术结束数小时内,由于麻醉药、肌松药神经阻滞作用尚未完全消失,保护性反射仍未充分恢复,常易发生气道阻塞,导致通气、换气不足,或呕吐、误吸、反复抽吸分泌物,加之气管插管的刺激易造成喉头水肿等并发症,使麻醉风险大大增加。因此,为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患儿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可以极大减少麻醉及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严重意外的发生,保证患儿生命安全。现将观察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例气管插管全麻术后病人,年龄在4个月-2岁132例,2-4岁68例;其中男112例,女88例;唇裂患儿91例,腭裂患者109例;术前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最长复苏时间180min,最短复苏时间为30min,平均复苏时间为70min。
2 临床观察
2.1 患儿皮肤,甲床、口唇颜色,如发绀意味着缺氧,红润意味着供氧充分。
2.2 用听诊器监听患儿节律性的呼吸,有无痰呜音,口鼻有无分泌物,观察患儿鼻冀有否扇动,用手感觉患儿呼出的温暖气流,同时观察胸、腹的呼吸起伏和频律,连续观察SpO2变化,听诊双肺呼吸音,以了解呼吸状态。
2.3 密切观察患儿的循环状况,如脉搏、血压、心率、心电图等变化。
2.4 注意体温变化。
2.5 观察手术部位的引流及出血情况。
3 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3.1呼吸道梗阻原因及护理措施
3.1.1舌后坠:主要临床表现:患儿有鼾声,憋气,继之出现皮肤口唇发绀。口腔手术患儿为保证呼吸道通畅和麻醉安全,术后常留一舌牵引线,这时立即将舌牵引口外,即可解除。
3.1.2分泌物过多阻塞呼吸道。临床表现痰呜音为主,心电监护SpO2<90%,护理措施应牵拉舌至口外,及时吸痰,清除口腔和鼻咽腔分泌物,注意口腔和鼻咽腔的吸管应分开使用,预防感染。
3.1.3喉头水肿 发病原因多由气管插管、术后反复抽吸口咽腔、鼻咽腔、气管内分泌物、反复刺激呼吸道或炎症引起。临床表现主要以咽喉疼痛、声音嘶哑、伴喉鸣音,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严重呼吸困难时,可出现“三凹征”,患者口鼻周围发绀或苍白,指趾发绀,有不同程度的烦燥不安、出汗。心电监护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低于85%,喉镜检查可见喉粘膜呈深红色水肿。护理措施除加压给氧外,还要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结合临床抗生素治疗,分别给予地塞米松5-10mg+庆大霉8万单位行雾化吸入,静推地塞米松l0mg或行气管切开术。一般情况下患者经雾化吸入、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后可逐步缓解。本组病例中其中有1例患儿因气管插管困难反复刺激,创伤较大,引进急性喉头水肿,并在准备行气管切开时,患者出现Ⅳ°吸气性呼吸困难,突发窒息、燥动、紫绀,立即以2棵16号大针头行环甲膜穿刺,同时医生急行气管切开术,插入气管套管后立即吸痰,清除呼吸道内血性分泌物,约5min后,呼吸困难缓解,末稍循环改善,紫绀消失,血压、脉搏、呼吸恢复正常,2-3天后拔管。
3.1.4 呕吐、误吸 小儿全身麻醉后呕吐并非罕见,尤其是未清醒时发生,呕吐易发生痉挛、误吸,严重吸人可致肺损伤,危害极大。呕吐时常伴有口腔分泌物增多、反复吞咽动作、痉挛呼吸、面色苍白、心动过速等,及时发现非常重要。护理措施立即协助患儿取头低足高位,头偏向一侧,经口腔明视清除异物,牙关紧闭可经鼻腔反复吸引,同时给予止呕药(如恩丹西酮),立即面罩加压给气。
3.2 呼吸抑制 多由麻醉深或时间长、术后麻醉药肌松剂残余引起,表现为呼吸浅慢,SpO2<90%,护理措施,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SpO2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总题及时报告医生。
3.3 循环功能不稳 本组患儿均是做的唇腭裂矫正手术,手术小,一般失血,术后循环异常多由于心率增快或减慢。心率增快可由刺激、疼痛引起;心率过缓提示存在危险因素,如严重缺氧,应及时查找原因,对症处理。
4 讨论
小儿全身麻醉复苏期易产生相应并发症和意外,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儿,常采用鼻导管气管插管麻醉,但由于手术的种类、时间不同,插管的难易程度不同,所以反复插管刺激,长时间的气管插管均可造成呼吸道损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最主要的是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苗头,熟练掌握该并发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发生和发展,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在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紧急关头,能当机立断地采取有效措施,为挽救患者生命起到重要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患儿围手术期间麻醉的安全性。
参 考 文 献
[1]孟庆云,柳顺锁.麻碎苏醒室及术后护理[J].小儿麻碎学. 1998 (1):148-149.
关键词 直达喉镜 支气管镜 呼吸道异物 麻醉
儿童呼吸道异物是小儿危重急症之一,是意外死亡常见原因之一。我科应用Negus式支气管开展直达喉镜下儿童呼吸道异物取出术,148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年龄10个月~12岁,其中1岁以下5例(3.4%),1~5岁125例(84.4%),5~12岁18例(12.2%)。
异物的种类:西瓜籽108例(73%),花生米18例(12.2%),菜花籽13例(8.8%),豆类5例(3.4%),塑料笔帽3例(2.0%),螺丝钉1例(0.6%)。
异物所在部位:气管异物114例(77%),支气管异物43例(23%)。
呼吸道异物的诊断:①病史:详细询问或追问患儿有无异物吸入史或异物接触史,对呼吸道异物的诊断很重要,尤其是小儿,进食玩耍时突然发生高声呛咳、气急,声嘶症状者更为可疑。②常有剧烈的呛咳、喘鸣、喉梗阻、缺氧,紫绀等系列吸气性呼吸困难的症状,待异物落入或嵌顿支气管后症状可暂减轻。③体征:使患儿垂头仰胸位时,在胸骨柄处听诊,呼气时或咳嗽同时,常有典型的拍击音。如异物嵌顿一侧支气管时,常有同侧肺部呼吸音减弱合并肺部感染,可闻及肺部湿音。④X线肺部检查:金属物和不透光物,X线检查示可见影,对于声门下区,或颈段气管异物应注意与食管上端异物相鉴别,前者异物常呈矢状位,而后者呈冠状位,对气管内花生、瓜子等透光异物,X线检查常表现为肺脓肿或肺不张,气管内异物X线常为阴性。
异物取出的方法:①直达喉镜取出异物,适用于喉异物及活动性气管异物。②钳取较大异物过声门时被刮脱可突然窒息,异物再次进入左侧或右侧支气管,应立刻插入支气管镜寻找异物,重新钳住异物取出或将异物推向支气管远端,以缓解呼吸困难。③支气管镜下取异物适用于一侧或双侧支气管异物,位置较深、保留时间较长者。④以上失败者可行开胸取出。
麻醉选择:多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比较安全,其优点在于:①安全有效的麻醉:可减轻支气管黏膜刺激性痉挛,降低迷走神经的反射性,避免喉痉挛减少喉部水肿,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可使支气管内平滑肌松弛,有利于异物的取出。②麻醉达到一定深度,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尽量达到肌松弛,使支气管镜容易置入、异物易取出声门、分泌物减少,并达到止痛的目的。③对于部分呼吸困难的患者,为了争取时间,避免呼吸中枢进一步抑制,则以黏膜表面麻醉手术为宜。
结 果
气管切开取出异物1例,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114例,直达喉镜下取出异物33例。
讨 论
喉部异物的危险性在于:①异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死亡。②长期滞留呼吸道,异物可因局部黏膜肿胀,致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如不及时取出可引起窒息死亡。
注意事项:①术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对于异物的种类、性质、大小、形状、部位,必须有详细的了解,并根据异物的特点选择所需的喉镜、支气管镜、异物钳等器具,按年龄选择合适的支气管镜,以免并发喉水肿。②争取尽早取出异物:异物久留呼吸道后,可因局部黏膜肿胀而增加钳取的困难,并有随时发生窒息的危险,所以应尽早将其取出。若病人在近日内已做过支气管镜检查,但未能取出异物,估计异物嵌顿支气管内,暂时阻塞呼吸道时,可暂时观察1~2天后再行异物取出术。③看准后再取:找到异物后应将其表面的分泌物、血液吸尽,详细观察异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争取在第1次下钳取出异物。多次钳取会损伤周围的血管壁,引起黏膜肿胀、出血或将异物推向深处,增加钳取的困难。④避免夹碎:术时最好能将异物整块取出,夹碎后异物不易取尽,并可进入支气管深处,增加手术的难度。⑤取异物时要注意减少阻力:去异物时要尽量减少在呼吸道内受到的阻力,一根钢丝或一枚针如一端已刺入支气管壁内,取出时要解除刺入管壁所引起的阻力;若异物是一个玻璃球或蚕豆,在经过时易受阻脱落,应注意。⑥严禁钳拉支气管间隔:夹住异物后钳子退出时,遇阻力或钳子随呼吸运动而伸缩,提示夹住支气管间隔的可能,应松开钳口,重新夹取,取左支气管异物时,则应取左右方向,以防误钳支气管间隔。⑦经过声门时严防滑脱:较大的异物经过声门时易被声带挡住而脱落,应夹紧异物并使其靠拢支气管镜口,以做保护。过声门动作要快,并使异物长轴与声门裂平行,如不慎滑脱,应立即通过喉镜,用喉镜异物钳将其取出,必要时重新插入支气管镜。⑧术中呼吸停止:术中病人呼吸突然停止,不要退出支气管镜,应尽力迅速钳取异物,使堵塞的呼吸道通畅,恢复呼吸;若一时难以取出异物,应尽快设法保持一侧支气管畅通,经支气管镜给氧,待呼吸情况好转后做进一步处理。⑨预防喉水肿其要点:要选择合适的支气管镜,术中支气管镜进入声门的次数不宜过多,手术时间不宜过长。
我们因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观察病例有限,仍有诸多问题值得探讨。希望同道们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创新,共同推进耳鼻喉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使每个县区都开展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