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育 儿童文学 内涵 作用
近年来,我国教育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儿童文学作为优秀文化,被引入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小学语文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能丰富小学语文的课程资源,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符合如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应用有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儿童文学的内涵
儿童文学是指为儿童创作,适合儿童年龄特征、阅读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以儿童为阅读对象,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儿童文学应充满儿童趣味和儿童情感。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不能够集中思想,尤其是对于枯燥乏味的文字。因此,儿童文学应插入较多具有趣味性的图画,要在符合文学特点的同时赋予其足够的童趣;第二,儿童文学应切合儿童的特点。儿童年龄尚幼,理解和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儿童文学应使儿童看得懂和喜欢看,除语言应浅显易懂外,内容也不应该过多;第三,儿童文学应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任务,儿童的身心发展应符合其年龄特征,阅读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能够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因此要求儿童文学应为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第四,儿童文学应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事物都具备自身的规律,并且规律具有客观性和稳定性,是不能被改变的,只能被利用。因此,儿童文学的创作必须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
(一)丰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丰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之一。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其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便是儿童作品。教师通过对优秀儿童作品的讲授,帮助学生丰富和积累语文知识。学生通过对优秀儿童作品的学习,记住许多难以记住的字、词、句、古诗等。儿童文学富有童趣,且语言大多规范简洁,因此易被小学生记住。此外,学生通过对语文课本中儿童文学的学习,还能认识和分析不同的文学体裁,学习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进行讲授,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爱,培养学生动脑动笔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其享受文学带来的精神韵味。因此,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之二。如今,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形成了各种心理问题。这一现象已经被社会和教育界广泛认识到,引起家长、教师、学校甚至全社会的深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因此必须重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阶段的儿童获取认知和满足其好奇心最主要的途径是语文课本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发现新奇的事物,并解决心中的困惑,还可以通过对课本中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激发其探索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儿童文学作品是为满足儿童阅读而创作的,创作者在创作时是基于儿童的角度进行的,以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为目的。总的来说,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在为儿童带去欢愉和引导儿童积极向上的同时,培养儿童健全的品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陶冶儿童的文学素养
提高儿童的文学素养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之三。儿童文学不仅丰富学生课堂内的阅读,还丰富学生课外的阅读,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儿童文学是反映生活的文学,是一种具体的、概括的和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是创作者以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为基础,通过生命和情感的加温,将创作者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受通过文字传达给读者。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对儿童文学进行赏析时,应尽量鼓励其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分析判断创作者所描述的现象和表达的情感,并对自身的观点进行阐述。如《小王子》这一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自我见解的阐述,最后教师综合学生的见解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该作品是作者以孩子的眼光透视成人的空虚、愚妄和盲目,是作者以浅显的语言写出人类随风流浪的命运和孤独寂寞,是作者以自身温馨、真挚的情感表达出对真善美和讴歌和向往。儿童通过对儿童文学的学习学会欣赏、判断和品味美,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提高儿童的文学素养。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意义是重大的。儿童文学不仅对儿童的影响巨大,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影响也重大,使教师从中获取新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师多阅读儿童文学,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等,使其在处理班级事务时真正做到为学生着想,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学习,学生充分感知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给学生快乐的童年,保护学生的童心和想象力,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创造力有极大的积极作用。如今,基础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珊,鲁俊.简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发展轨迹――探寻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的密切联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5:188.
1.国家发展的需求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命运,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的状态,使他们缺乏父母关爱和家庭教育,在行为规范、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上缺乏必要的正确指导,再加上祖父母一代教育固有的弊端,诸如溺爱儿童、轻道德重物质等,尤其是对处于农村环境下儿童,其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极易往不良的方向发展,所以,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无论是对于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幸福感,还是对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格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造性,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引导,强化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正确认识无疑是较适宜的时机。只有处理好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才能为其父母更好的工作解决后顾之忧,并以此促使国家继续健康发展的稳步进行。
2.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需求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关乎到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这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阶段,得不到家庭教育在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上的正确引导,极易使他们在道德品质上发生偏离,有的儿童不服学校管教、肆意违反学校纪律、沉溺于网络,甚至与社会不良青年纠缠在一起,这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是促使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放任自流、生活堕落使他们的心情感到压抑,对他们性格的健全发展形成障碍。通过对当前留守儿童在思想层面上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来看,他们存在对生活热情不高、没有人生理想、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的发展趋势,因此,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是提高其素质的要求,是促使其人格健全发展的要求,也是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
二、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措施
1.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合力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影响生命教育质量的因素来自多方面,要想实现高效率的生命教育效果,还需要重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产生的合力,只有使这些因素密切配合才能发挥生命教育促使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功能,具体可以体现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奠基工程,在此要重视不断加强家长的素质、改善家长的教育方式、优化家长的教育思想,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是祖父母或其他亲戚,因此,父母在对儿童的监护人进行选择时,要以高素质、良好的品行、较高的文化水平为标准,如果达不到这一标准就尽量对监护人的监护作出一定的要求;学校教育是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素质水平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不断明确教育目标、教学思想,发挥其在儿童生命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社会作为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大环境,应该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角度入手为儿童提供开展生命教育的良好环境。
2.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应该以学校为主要阵地,要从农村留守儿童身边发生的事入手,通过对儿童行为规范的指导,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带领学生开展自然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参观活动,使他们在轻松休闲的氛围中充分体验生命的意义,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志愿服务、实地训练等方式加强儿童对生活本质的认识,并以此净化农村留守儿童不良的思想认识。
一、影响孩子身心快乐的主要因素
通过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影响孩子身心快乐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其次是自我认知和理想信念。
家庭对孩子的直接作用最大。被调查学生中,76.5%的孩子认为全家人相处很好,很喜欢自己的家,只有2.3%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当问到你是否喜欢和爸爸妈妈聊天或者玩时,45%的学生给出了很喜欢的答案,41.3%的认为一般,也只有13.6%的学生说不喜欢。在面对一道假设提问:要是自己是别人家的孩子该多好时,只有6.1%的学生说是的。可见,我市中小学生对家庭的认同感、依恋感还是比较高的。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师生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很重要。74.9%的学生表示得到老师的表扬会很开心,12.2%的学生表示因为跟老师发生过争执或矛盾,在学校会很难受,通过调查,市妇联可以看出孩子们其实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同时,他们也很在意自己的考试分数,61.3%的学生感觉每次考试都会非常紧张,怕考砸,52.1%的学生认为考试得高分会让他们感觉很开心,只有7%的学生表示对分数高低无所谓,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中小学生因为处在心理敏感期,对外界及自我评价还是以直观体验为主,他们更多的是在他人赞美的语言、欣赏的眼光中找到自我价值感。
同伴关系是孩子身心快乐的重要影响因素。有92%的学生表示拥有3个以上的好朋友,80%的学生认为和朋友们在一起最开心,56.9%的学生认为她们的朋友非常棒。在问到你最想把心中的秘密告诉谁时,45%的学生表示最愿意和好朋友说。在本次调查数据中,特别值得欣喜的是市妇联的孩子其实并不像很多父母担心的那样沉迷网络,在问到你是否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时,有68.9%的学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联系以上数据市妇联可以看出,当孩子身边有足够多的亲密朋友时,他们更愿意和现实中的朋友相处,共享快乐。家长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和支持孩子与好的同伴交往,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你是谁不重要,你周围的人是谁才重要。同伴之间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可小视的,孩子们如何找到心性相投、兴趣相投并且能互相促进成长的伙伴,这需要家长予以引导和把握。
二、孩子的心理困惑
在本次调查中,市妇联认为有一组数据是值得社会共同关注的。
一是对学习的认识。被调查学生中,竟然有19.2%的孩子觉得学习没有意思。在与部分厌学孩子座谈时,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说他们其实也想学,但不愿意被逼着学,他们希望自我发展,不接受家长的拔苗助长,他们讨厌父母自己打牌、上网,却安排他们独自学习,他们讨厌父母要求他们这样那样,自己却安于平庸、享乐生活。
二是对学校的认知。被调查学生中,21%的孩子每天到学校的心情是郁闷和不愉快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将孩子寄宿学校,在调查中市妇联发现,37.7%学生不愿意寄宿,32.3%的对寄宿无所谓,只有30%的选择愿意。
三是情绪的宣泄。当孩子们心中有秘密时,36.6%的学生选择了放在心里,谁也不说,7.98%的学生希望在网络游戏中去寻求释放,15.9%的孩子因为没有任何一项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不知道如何安排闲暇时间,更多的时候是选择看电视。
针对现在未成年人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困惑越来越多的状况,市妇联将在六一前夕成立省首家“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中心将开展以儿童发展性心理咨询为主,障碍性咨询为辅的心理辅导工作,服务涉及未成年人需要咨询、成长咨询、成功咨询、创新咨询等多个类别。旨在引导学生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解决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无理想、无动力、无兴趣等心理问题。
关键词:健康知识 师幼互动 师幼共建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53-01
一个良好的健康教育的体系的产生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极为重要。它包括对幼儿日常健康行为的教育,对安全常识的教育,对心理健康的教育等。首先,帮助幼儿养成一个健康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不仅奠定了未来的健康成长,还对今后的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所帮助;其次,让幼儿了解安全常识,这种常识包括各种标识,学习自我保护和求生技能;最后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得幼儿可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使得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阳光的发展;可见,幼儿健康教育的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1 师幼齐共建,健康知识环境亮
“师幼共建”是教师和幼儿通过研究、探索的教学而生成的主题活动。它强调以幼儿为中心的自主观察和探索以及教师适时、适度地支持和引导。因为在这样的模式下,孩子们会拥有更多的自利,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丰富的活动中,能更深刻地体验到“主动参与活动”中的快乐和感受“寻求自我追求”中的快乐。
1.1 幼儿充满期待的投入活动
在我们幼儿园二楼的长廊有两块空白的墙面,我们打算把它布置成与健康知识相关的内容。但是健康知识有很多,应该放什么内容?怎么放?这些问题我们抛给了孩子们。老师们回到班级收集每个班孩子的智慧。没想到孩子们很有激情。在期待中,他们对活动的激情越来越高。而这种激情会让孩子们在参与活动时获得双倍的快乐感。
1.2 幼儿主动参与制定计划
孩子们在讨论组奇思妙想,并且我们每周都会观看安全平台的内容,孩子们的脑子里有各种各样的安全知识,最后我们给孩子们的想法进行了归类。设置了两块板。一块是《可爱的小脚》一块是《爱玩耍,不受伤》。在做这两块主题板块前,笔者与孩子分别讨论了如何保护小脚,有哪些方法。在玩耍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情根据孩子们所说的,老师来进行绘图。
“师幼共建”就是要贴近幼儿生活,聆听幼儿声音,发现幼儿爱好,突出强调真正的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由、主动地参与。坚守儿童立场,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儿童自身健康发展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在儿童自由愉悦、积极主动地参与建构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进行支持、引导和建设。
2 师幼齐互动,健康板块作用强
2.1 幼儿操作兴趣浓厚
孩子们对这两个新的操作板块十分的感兴趣。在爱玩耍、不受伤的说一说板块中,孩子们滔滔不绝的说着哪个是对的哪个是不对的,什么是危险的,应该怎么做,注意什么。在“可爱的小脚”这个做一做的板块中,孩子们都想去互动,但是有几个图男孩子不太懂,比如穿妈妈的高跟鞋,涂妈妈的指甲油,这方面的认知还不够。总体而言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强,气氛很浓厚。《纲要》指出:“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两个板块互动性很强,所以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健康知识意识。但是看到有两个男孩子在可爱的小脚板块上缺少经验。
2.2 教师引导评价重要
关键词:体育游戏;留守儿童;健康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254-011.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分析
1.1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的群体,其身体发育及健康状况不仅会影响着个人的发展,而且会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少年儿童的身体发展取决于日常饮食及锻炼。据调查,不同地区的"留守儿童"在性别、年龄、生活状况、教育状况、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然而,占据农村留守儿童多数的偏远贫穷乡村的"留守儿童",不仅占的比例较大,存在的的问题也较为严重,在日常生活方面,由于监护人年龄偏大、托管责任人不明确或无实际托管人等种种原因,许多"留守儿童"生活条件较差、营养不良,甚至经常出现生活无着落现象。在健身方面,很多留守儿童除学校体育课外,没有人对其进行健身指导,也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健身器材,而学校的场地、器材也十分有限,有的学校还出现几乎没有体育器材和无专业体育教师的现象。
1.2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2.1性格孤僻内向。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子女与父母相处的时间短,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容易导致留守儿童的情感脆弱。留守儿童缺乏情感关爱,情感心理方面得不到满足,往往会感到寂寞、无助,与父母产生了情感隔膜,内心缺乏安全感,心理问题便产生了,具体表现为性格内向孤僻、生活学习态度悲观、情感压抑、人际交往能力差等。
1.2.2自卑。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往往对父母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依恋情结。当他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总是更多地依赖父母帮助解决,由于自己的父母不在身边,感觉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丧失信心,这样就铸就了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
1.2.3严重的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内心空虚,总是爱与人对,即使老师和家人的话也不肯言听计从,常喜欢站在对立的视角上。他们的这种表实际是内心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了质疑,他们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他们内心时刻警惕,距人于千里之外,这种潜移默化中的怀疑和多虑,直接导致了他们的逆反思想和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叛逆"等行为。留守儿童面对老师、监护人和亲友的说教和批评产生极强的逆反心理。所以人们感到他们难以教育和管束,要么采取高压强硬策略,反之放任,然而根本起到实质的管教效果。
2.体育游戏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心智发展
儿童时期的心理是在发展中变化也是在变化中发展的。要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首先要促进留守儿童的心智发展,让其能够以一种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体育游戏仅仅靠体力是不能很好完成的,还需要智力上的辅助,当参与者真正沉浸在体育游戏中时,他们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主动寻求更好的完成游戏的方法。这种在游戏中的培养出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可以随着参与事件的不同产生迁移,有利于留守儿童以积极、正确的方式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另一方面,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参与者的观察力、模仿力、应变力等一系列思维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长时间这样的刺激可以使得他们的智商和反应能力都得到发展。
3.体育游戏有利于锻炼留守儿童的自制力
由于缺少父母在身边的管束和管教,缺乏自制力且法律意识淡薄是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体育游戏作为教育性游戏的一部分,除了健身性、趣味性的显著特点外,还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即"玩"是一种有规则的玩,或者说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玩。这种约束对参与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并且这种教育是一种内化的、积极的自我教育,参与者更多的是通过既定规则和自我判断告诉自己怎样可以做,怎样不可以做,而不能仅仅依靠别人的提示,如果不自我约束而出现犯规行为,那么游戏的趣味性和连续性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体育游戏的约束不是外加的,而是一种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这种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制力和自觉纪律。而在游戏中对游戏环境、周围事物的积极判断能力也有利于留守儿童对其它事件的辨别和判断。同时,体育游戏产生的"忘我"效应,也使得参与者比较容易克服困难,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4.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专业优势,加大交往力度,用"重在参与"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人际关系发展。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本质,而且能够促进社会交往,增进友谊,培养友好交往、珍惜友谊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体育游戏既是一种健身、娱乐手段,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将留守儿童身心成长的一些需求贯穿于体育游戏,既有利于改善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又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催化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留守儿童的精神压力,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总之,体育教师应注意群体与个体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育教学与其它教学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地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教育和引导学生去磨练自己,并要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在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的前提下,特别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参考文献:
[1]崔海晗,潘书波.体育锻炼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4:79-80.
[2]张文娟.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与品行问题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02:24-25+61.
【关键词】儿童;插图;设计
一、儿童书籍插图应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发展需求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和理解思考方式都不同,所以设计师应当根据他们不同的发展特征,设计出适合不同年龄儿童视觉需求的插图作品。儿童处于身心发展阶段,这阶段儿童稳定的注意力正在形成中,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干扰而改变注意目标。注意的不稳定性不利于获得对事物的清晰感知,更不利于阅读文字方面的书,所以儿童书籍插图作为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段,常常运用生动鲜明的形象抓住儿童的视线,激发兴趣,传达信息,让儿童融于特定感情氛围内。相比较文字,插图的优势在于直观的形象性、生动性、迅速的信息传达和审美感受,合适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插图更容易吸引儿童注意力,并能使注意力维持较长时间。儿童读物插图的设计应按照儿童成长不同年龄段来定位它的语言风格,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用简单的方式来解释深邃的思想,激发培养儿童好奇心,鼓励他们自己去阅读、去学习。
二、儿童书籍插图的色彩表达
色彩是艺术创作中表达情感,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马上唤起儿童的情绪,在视觉上给人以感染力。因为儿童的感知和思维都比较具体,色彩是认识对象的重要手段,儿童可以借助色彩确认对象。儿童感知客观事物的分析性比较差,艳丽的色彩则可以帮助他们准确地把握画面的各种事物。色彩鲜明逼真,能唤起幼儿对认识对象的强烈直观感受,这也是儿童书籍插图要求色彩鲜艳的最重要原因。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儿童书籍都适合用鲜艳的色彩来表现的,画家还要根据故事内容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色调。例如《一个阴森森、阴森森的故事》这本书中,画家用细腻、写实的表现手法,用较灰暗的色调来营造一个个阴森森的场面――森林、城堡、长廊、飘动的窗帘, 画面充满诡异。画家利用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创造出紧张和悬念,层层引诱。直到盒子露出一道亮光,原来里面住着一只小老鼠,此时儿童一颗扑通扑通的心才平静下来。灰暗色调的运用完全是出于营造画面气氛的需要,在这种氛围中灰暗的色调远胜于使用鲜艳的色彩。
三、儿童书籍插图的趣味性和幽默性表达
经调查,儿童一般都喜欢活泼有趣的形象、故事,对枯燥单一的插图效果不太感兴趣。趣味性在儿童插图的创作中是首位的要素,因为儿童图书中大量插图的使用就是为了打破文字呆板的方式,增加图书的趣味性,以达到吸引儿童注意力的目的。儿童插图的趣味性和幽默性除了体现在整个故事情节的设置上,更直观的应该体现在书中各个形象的设置以及场景、环境的有趣设置上。优秀的儿童插图画家,总是能够抓住儿童的心灵,善于用儿童的目光去发现并挖掘事物的趣味和幽默,并根据儿童的思维规律去创作艺术作品,达到经典有趣的效果。将自然界的无生命的物体人格化,将他们描画成活生生的,有趣的活泼形象;或者是将动物拟人化,运用幽默的方式使其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另外,各种形象的一些细微的小动作,也是能够传神的反映出其性格的,这些都是表现趣味性和幽默性的主要手段。
四、儿童书籍插图的情感表达
研究儿童情感与儿童心理发展是把握好创作儿童书籍插画技能、提高艺术表现力、陶冶儿童情操和给予儿童艺术熏陶的关键。书籍应给儿童更多的情感关注,一本好的儿童插画书,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情感故事,还要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要,通过插画的视觉传达,与儿童心灵进行情感交流,给其最大的情感满足,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情感在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儿童更应以情感教育为主,使情感融于艺术,用艺术塑造儿童情感。在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情感的交流。作为儿童感知社会的重要窗口,儿童书籍插图若能注重儿童的情感表达,在儿童书籍插图的设计与创作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因素,必将对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从而对其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
优秀且具有感染力的儿童书籍插图能刺激儿童敏锐的观察力,引发儿童注视身边的动植物,去发现社会上所体验的各种生活。优秀的儿童书籍插图画家必须成功地掌握画面的整个气氛,无论是欢乐的或是悲伤的或是恐怖的、悬疑的、幽默的这就需要插图画家们以这些优秀的实例为自己的创作营养,增强自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亲和力,使儿童书籍插图真正为儿童所喜爱,真正的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全华,李莉等著.《儿童读物插图艺术》.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学前儿童;舞蹈教学;身心健康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以及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舞蹈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同,这为我国学前儿童舞蹈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舞蹈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究发现,现阶段的学前儿童舞蹈教学仍存在一定问题。所以,探究学前儿童舞蹈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舞蹈教学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意义
(一)强身健体,促进幼儿成长发育
众所周知,舞蹈与体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舞蹈也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现阶段学前儿童舞蹈的动作简单且舞蹈生动活泼,儿童在练习舞蹈的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身体运动,这能够加快学前儿童新陈代谢的速度,促进学前儿童骨骼和肌肉发育,同时能够有效协调学前儿童的神经系统和分泌系统。除此之外,通过舞蹈练习,还能提高学前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帮助学前儿童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
(二)提升儿童智力水平,促进儿童心理发育
学前儿童在进行舞蹈学习时,需要跟着音乐节拍有规律的进行运动,因此,舞蹈能够有效提高学前儿童的乐感。同时,学前儿童跟着教师学习舞蹈动作,不仅需要儿童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和理解能力,还需要发挥儿童的记忆功能,这有助于提升学前儿童的领悟力[1]。除此之外,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前儿童提供创造编舞的机会,以此提高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前儿童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舞蹈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学前儿童舞蹈教学现状
(一)舞蹈教学者的专业性差
目前学前儿童舞蹈综合素质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其中暴露出两个问题:首先,舞蹈教师的观念落后,不能正确认识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导致教学活动无法周全策划,使得学习者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所学舞蹈无法完全的掌握。另外,学前儿童舞蹈教学中还存在一个现实问题,即舞蹈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些舞蹈教师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舞蹈学习,不具备舞蹈教学资格,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多起学前儿童舞蹈教学事故,特别是“下腰”事故频发,这就是由于一些教师缺少专业素质,教学方法错误导致的。
(二)舞蹈学习者的认知性差
由于我国学前舞蹈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良好的教育体系,很多家长将学前儿童送到小型舞蹈机构或是个人舞蹈班进行学习,这些舞蹈机构门槛较低,缺少专业的管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舞蹈教学,难以保证舞蹈教学的质量,其次,一部分家长让学前儿童学习舞蹈的目的也带有功利性,想让儿童通过舞蹈获得更多的荣誉和证书,以此证明儿童的优秀,但是忽略了学前儿童的感受。长此以往,有损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
三、我国学前儿童舞蹈教学的对策
(一)组建专业的学前儿童舞蹈教师队伍
许多舞蹈机构舞蹈教师素质不高,制约了学前舞蹈教学的质量,甚至影响了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组建一支专业的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非常有必要。舞蹈教学机构要定期对舞蹈教师进行培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加大对舞蹈教师的考核力度,细化考核方法,督促舞蹈教师端正工作态度,保证学前舞蹈教学的质量,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以此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2]。
(二)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舞蹈教学
学前儿童的骨骼尚未发育成熟,是学习舞蹈的黄金时期,但学前儿童的骨骼十分脆弱,易出现骨骼损伤、肌肉拉伤的情况,因此,舞蹈动作切忌过分剧烈,动作幅度要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在舞蹈训练前要做好热身工作。例如,歌曲《小苹果》传唱度较高,舞蹈也较为经典,深受儿童喜爱,但对学前儿童而言,节奏过快,运动量过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儿童的特点对其进行改编,让学生能够安全、轻松的学习舞蹈[3]。
(三)改变对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的认知
舞蹈教学机构和舞蹈教师要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学前舞蹈教学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此外,家长要更正认识,摒弃错误观念,将学前儿童的舞蹈学习朝着兴趣爱好方向培养,家长切不可勉强学前儿童进行学习。总之,学前舞蹈教学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学前儿童舞蹈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广大学前舞蹈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舞蹈专业素养,提升舞蹈教学水平,促进我国学前舞蹈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晓芸.学前儿童舞蹈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教学微探[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4,6(4):117-120.
[2]周炳元.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幼儿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探索研究
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城市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但又因受到许多现实问题的限制与影响父母不得不将孩子留在老家,现在关于留守儿童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并且需要想办法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1幼儿园留守儿童产生情感缺失问题的原因
如今,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日益突出,他们更多的表现为自卑、自私、没有安全感、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等,而造成儿童这样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1.1家庭教育的缺失:其一,长期缺少父母角色。迫于生活的压力,幼儿园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甚至儿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自己一个人生活,衣食住行都是自己照顾自己。留守儿童的父母更多的时间都在忙于工作,大多都是过春节的时候才能回家一次,甚至有些儿童的父母几年才回家一次,而且在家停留的时间不会很久。然而父母缺失的这段时间除了是一个儿童形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之外,也是他们十分需要父母陪伴与关爱的时期,但是父母却长期不在自己的身边,从而造成了儿童情感的缺失。其二,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太少。由于儿童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所以幼儿园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更多的无外乎就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他们不仅年龄较大,而且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他们只能尽可能地满足儿童日常生活的一些基本需要,而不能够给儿童提供情感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就是说,儿童可以在他们的陪伴中长大,但是儿童情感缺失是他们满足不了也解决不了的事情。除此之外,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之间年龄差距太大,彼此之间很难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这无疑也加重了儿童情感缺失问题。
1.2幼儿园教育的缺失:一个人的成长不能缺失情感状态与品质这两个方面,因为二者对人的成长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一个人只有真正的投入情感才能牢固的掌握想要学习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心灵。对于幼儿园的留守儿童而言,他们的亲人已经不在身边,少了更多亲情的关爱,这就显得幼儿园有关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十分重要。但就当下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情况来说,很多幼儿园并不重视幼儿情感及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幼儿园,很容易忽视这一点。因此,幼儿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注重而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
2幼儿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导致的后果
儿童身心可以健康快乐的发展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与关爱,可亲情较长时间的缺失一定会影响儿童身心发展而导致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后果。第一,情感方面的缺失容易让儿童产生心理障碍而影响他们的发展。幼儿园留守儿童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看不见父母,得不到他们的关爱,致使亲情的缺失,所以就很容易导致儿童心理出现问题或者行为上出现异常而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虽然生活中有很多原因都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比如幼儿园教育、社会影响等,但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父母关心与陪伴的缺失。第二,情感的缺失会影响儿童产生暴力倾向,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要想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与发展,一定不可缺少父母的关爱与陪伴,亲情的缺失会让儿童从小就变得冷漠、自私、缺乏安全感与社会责任感等。如果一个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经受了很多情感方面的折磨,那他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很可能就会实施暴力或做出一些与社会行为不符的事情。
3补偿幼儿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策略
由于儿童情感方面的缺失已导致了很多严重的后果,所以十分有必要重视这个问题并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去帮助幼儿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问题。幼儿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儿童更多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中度过,所以由教师去解决留守儿童情感方面缺失的问题十分具有可行性。留守儿童除了和监护人接触的较多以外就是和自己一同生活与学习的老师接触的最多,而且相对来说教师具有更高的知识与素养,在加上平时对儿童的观察与交流,更容易及时发现儿童存在的问题的同时给予儿童正确的指导与帮助。
3.1教师为父母与儿童沟通交流提供保障:亲子关系不仅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会让孩子切身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与温暖,但是幼儿园的留守儿童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看不到自己的父母,教师为了让孩子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孩子父母外出的情况,尽可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一下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将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双方都知道最近的情况。另一方面,虽然父母与孩子做到了勤沟通,但是家长却很少关心孩子的情感变化和精神世界,而这两方面却又是孩子特别想让父母关心和在意的,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和指导家长与孩子多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努力让孩子的身心得以健康快乐的发展。
3.2教师用自身的爱补偿孩子亲情的缺失:人人都需要爱与关怀,儿童更不例外。如果一个人从小在生活与学习中会很少能够感受到爱与关怀,今后的发展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一定要多关注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变化,有时他们之所以表现不好或许是情感上的缺失所导致的,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尽可能的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4小结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解决幼儿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定要解决好幼儿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留守儿童情感的缺失并不单单只是教育方面出现了问题,也是一种社会问题,为了能够更加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作者:付迎春 单位:重庆市开县文峰街道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情感生活的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06(04)
【关键词】儿童;健康;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在健康中它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
何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的或虚弱的现象。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全状态。幼儿健康意味着幼儿持续的正常发展;幼儿健康意味着每个幼儿的平等的普遍发展;健康的身体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这一要求的物质基础。
“促进幼儿的健康”是由幼儿健康的特有价值多决定的。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又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全的身体。”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运动目标:健康活泼,喜欢参加运动,能使幼儿活动与自身,他人和社会健康有关的知识和态度,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尽情游戏,也不可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既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纲要》由此提出四条总目标,即: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游戏,动作协调、灵活。
上述目标表明了这样的价值取向;第一,身心和谐。幼儿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主要方面,幼儿的身体健朗以发育健全、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特征;幼儿的心理健康以情绪愉快、适应集体生活为主要特征。第二,保护与锻炼并重。目标既重视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提高保护自身的能力,又强调通过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体育段俩的主要目标。第三,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
健康的身体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这一要求的物质基础。运动又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蔼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运动与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儿童来说,健康是首位重要的,运动更是不可少的。儿童正出于迅速的成长发育其实,由于身心发育和发展尚未完善,对于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力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御力和心理压力的承受力弱,不仅关系到他们现时代的健康成长,而且会对他们一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持续的影响,而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一些弊端,家长总认为孩子耐心的坐着,画画等都是最好的,怕出事故而束缚孩子的手脚,限制他们的行为。这与日本幼教专家森重敏就祖父母对孩子性格形成不良的不利影响的问题进行的研究多的出的结论有相似之处:森重敏通过调查儿童的穿着,发现“有祖父母的家庭比没有祖父母的家庭的孩子穿得多”,她们“虽然汗流浃背,但是还不想脱下来”,祖父母的过度保护滋生了孙辈的依赖心理。父母,祖父母因为怕孩子受伤而忽视了运动,其实运动也是能促进孩子身体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的发展,让孩子在生活中,幼儿园里都能够参加一些基本的运动,对幼儿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而往往现在的家长将孩子保护起来,孩子也试着在这样的受宠中慢慢失去了身体本有的素质,使之成为“不健康”的幼儿。
当然,在注意儿童的运动的同时,也应注重动作发展,在儿童健康动作发展中也提出三大目标,即:
(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工作协调、灵敏;
(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能耐;
(3)手的工作灵活协调。
幼儿园应该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幼儿多走路、少坐车;自己上下楼梯、自己背包;引导幼儿注意活动安全。注意幼儿的身心状况,使幼儿具有健康的体态,安定愉快的情绪,一定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