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康养人才培养范文

康养人才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康养人才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康养人才培养

第1篇:康养人才培养范文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有的家长可能是自身受教育程度不够或者是脾气暴躁,因此对于小孩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如平时教孩子时没有耐心,随便教一下就要求孩子懂了,如果还不懂就打他们,甚至讽刺挖苦他们,导致他们天天生活在恐惧环境中,甚至产生反抗,出现敌对、出走的情形。也有的家长由于工作忙,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只能自己去学习,随意性很大,有些问题解决不了只能不了了之,当堆积的学习知识越来越多时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久而久之也会产生自卑。还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于他们的不良行为不闻不问不管,甚至纵容,导致他们的行为随意性很大,甚至无法无天。还有一些离婚家庭,也容易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让他们自卑,抬不起头,抑郁,缺乏爱。

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体系导致的原因

从整体来说,我国经济欠发达,教育投资不足,尤其对中学的投资,根本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相对集中一部分财力办好一批重点高中。而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教学环境优越、教学质量较高的重点高中。这样,各个初中的校长、教师、学生就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如果自己所办的初中,考上重点中学的人数太少,这所初中的生源就成问题,它很难再办下去了。因此,他们必须层层加压,一切为了升学,重智育、轻德育就成为一种顺理成章的事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从校长到教师怎么可能花大量精力去思考对中学生品行障碍的矫治呢?这说明,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对中学生品行障碍矫治研究的问题,并不完全是什么个人的责任,也不完全是教育部门思想不清产生的误导,而是有着长期的社会原因和现实的功利主义原因。

三、社会不良风气方面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少数垄断性行业和效益好的单位职工的收入不断增加,而下岗职工的收入很少,生活十分艰难,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这种情况反映到中学生身上就是:一方面,少数经济条件特别优越的学生崇尚金钱,贪图享乐,政治理想淡化,无心学习,或者追求异性朋友,或者吃吃喝喝,或者讲究穿着打扮,在校园里物色气味相投的 “伙伴 ”,形成小团伙,他们之间的相互攀比、相互影响,往往会制造出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严重违纪违法事件;另一方面,一些经济特困的学生,愁吃、愁穿,愁交不起各种费用,他们曾经因自己的成绩好而自负,又因经济十分拮据而自卑,并常常陷人抑郁、孤独的情绪之中。甚至到了最后有些学生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想法,因为他们所看到的是一天到晚无所事事的人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学习认真刻苦的同学却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因而他们无心学习,也无法集中精力。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1)先天性的生理基础,即遗传因素的影响。现代心理学认为,遗传因素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我国学者的研究表明,与正常学生相比,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其家系中有疾病活动过度、注意不集中病史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数亦大些。 德国精神病学家卡尔曼的研究证明:父母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发病率为 68.1%;有一方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发病率为 16.4%;家庭无精神病患者,发病率为 0.85%。这说明,遗传因素对人们包括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影响的。

(2)中学生自控能力、自我接受能力较差,抵抗挫折的耐受力较弱。由于学生的知识、阅历都还不高,接触社会也不多,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不能很好地管好自己,也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所以会导致他们产生很多烦恼,进而郁闷、焦虑,甚至说自己很没用。

第2篇:康养人才培养范文

关键词:学生;英语教学;健康人格;快乐成才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使他们具有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自学能力,不仅会促进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认真、冷静、诚恳地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教师要从心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第三,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发自老师内心的真诚的爱。在课堂上,教师要面带微笑,并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被老师关爱、被老师关注着,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英语教学内容

(1)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克服英语学习困难。兴趣是中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如在商店购物时和售货员之间的对话,向外国朋友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家乡等,让学生分角色对话,真正意义上地实现学以致用,把语言学好、学活的教学目的。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如录音机、英语电影、英语报、英语动漫等,以最直观、最形象的形式,既能使枯燥无味的语言变得生动易学,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浓厚。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在所难免,所以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借鉴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新目标英语》Go for It九年级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中,要让学生知道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东西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会遇到困难的,关键是要找到合理的方法去克服困难。也可以找一些英文格言,如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学无坦途)Never say die.(永不放弃)Learning any language takes a lot of effort. but don't give up.(学习任何语言都是需要花费很多努力,但不要放弃)这样,学生就会重建学习信心,自觉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变化,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要给予合理的评价。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知道,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要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必须要先学习其国家的文化,了解外国的文化、习俗,了解外国人的生活及行为、方式、方法,这对于学生的英语的学习和交流有着很大的作用。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人格。

要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国家与我们国家在口语交际文化方面礼仪方面、生活习性、社会交往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比如英国人见面喜欢谈论天气等,当学生意识到这些差异后,就会加深英语的理解,同时也在全方位学习和应用英语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健康的人格。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习惯的养成,比如预习的习惯、晨读的习惯、读英语报刊的习惯以及和别人用英语对话的习惯。同时,还有积极参与课堂上英语学习的好习惯,比如积极发言、朗读表演、对话演习、情境对话等。这些习惯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所在。

三、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英语课外活动包括英语朗诵、唱英文歌、讲英语故事、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英语角、英语墙报英语、课外读书活动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接受最美、最善良、最高雅的文化熏陶,会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切身感受语言的魅力,体验语言的内在美,这将十分有利于造就他们一生高尚幽雅的人格。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当今社会,各种不良思想时刻在影响着学生。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结合我们英语教学的特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快乐成才为己任,不仅关注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健康的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拥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高雅的审美情趣,真挚的、有爱国情感的人,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潘玲霞.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J].学

园,2011(3).

第3篇:康养人才培养范文

【关键词】校局合作 民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公安工作具有“高负荷、高节奏、高对抗、高风险”,民警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民警的工作表现及工作效率。因此,以“校局合作”为平台开展民警心理健康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校局合作下民警心理健康、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1.1校局合作是公安队伍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校局合作” 是指公安院校与基层公安机关紧密合作、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互惠共赢,共同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公安实战需要的公安专门人才的教育训练模式。建立“校局合作”机制是一个符合公安行业队伍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的有效方法。

全国公安高等院校已成为大教育、大培训的主阵地,为新时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物质、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民警教育训练必须坚持实战牵引,贴近实际。公安一线既是前沿阵地,也是教育训练活生生的课堂;公安实战能力是民警的核心技能和教育训练的主要内容,坚持“教、学、练、战”一体化,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专门人才和切实提高民警综合素质和战斗力。

公安教育训练的“校局合作”是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的有机结合,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发挥各自的最大效能,创造特色鲜明的公安人才培养模式。

1.2民警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目标是增强队伍战斗力,提高广大民警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服务队伍建设。目前,民警心理健康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如下:

1.2.1 科班式的学校专业培养模式。现在,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专业,这些“科班”人才毕业后进入到公安院校中从事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 表现出了丰富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对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治疗,也具备非常多的理论和常识。

但是,这些“科班”人才在从事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更多依赖书本和理论知识,对于基层公安工作还缺乏系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训练,缺乏具体的教育方法和操作技巧。所以这些学生在毕业后直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及时地进行由专业人才到专业教育人才的转变,这个转变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难易程度,这就要求公安院校从事民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走出校园深入基层去了解基层工作的特殊性,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民警心理健康工作。

1.2.2 半路式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2005年,公安部向全国公安机关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各省、市、自治区也补充了对于基层配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规定。基层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缺口突然加大,但每年各地的公务员招录人民警察仍倾向于补充基层的警力,所以很少设定心理学的岗位。为了解决基层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一不足,各地以基层的政工部门为主,依托相关的心理学学术团体和国家认证的心理培训机构开展了大量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为基层民警心理健康教育扩充力量。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基层民警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极大地充实了基层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缺口,这些师资也成了我国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中坚力量。

但是,这种师资培训往往是“速成班”,民警们要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大量的心理学理论与实践,这对于民警本身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于培训效果同样存在着考验。同时,这些民警本身也承担着繁重的基层工作,如何协调现有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校局合作下甘肃省民警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配置

2.1 定期组织开展民警心理健康调查,及时了解民警心理健康状况

2011年,根据甘肃省公安厅政治部组织开展民警心理健康调查的要求,对临夏州、张掖、金昌、武威、陇南、定西和甘肃矿区等七个地区的4721名在职民警进行了民警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其中3903名基层民警参加了问卷调查。由警察学院心理科相关教师结合基层民警的实际情况,对SCL-90量表进行修改,修订了《民警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问卷大致包括以下四方面:对工作的感受、目前的身心状况、工作情况和工作和生活资源。经调查,了解了当前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五个表现:一是紧张焦虑感;二是存在“厌战”的心理 ;三是存在自卑心理和自我否定感;四是缺乏归属感;五是人际关系不和谐。此次问卷调查,虽然对于甘肃省的民警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院局合作的平台没有搭建起来,所以对于基层民警没有有效地提供经常性的日常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疏导、训练和心理治疗等。

为进一步加强甘肃省民警心理健康健康服务工作,甘肃省公安厅向甘肃省科技厅申报“甘肃省警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实证研究”科研项目,并于2012年底获得甘肃省科技厅批复,立为2013年全省软科学科研项目。此项目数据收集建立在基层民警调查问卷及访谈的基础上,问卷以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职业倦怠量表为主。访谈侧重于民警的职业压力状况、职业满意度、职业价值感等。此次调查加强了院局合作,由省公安厅教育训练处搭建平台,省警察学院心理科教师和市警校心理科教师与各地、州的公安局建立长期联系,有利于对甘肃省民警提供经常性的日常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疏导、训练和心理治疗等。通过此次调查,制定甘肃省民警心理健康常模,可以更有效地探索研究甘肃省民警整体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为甘肃省招收民警进行心理素质测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预防和减少民警心理障碍的发生提供必要的保障,把好“用人关”。

2.2通过校局合作,及时了解民警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

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以“实验中心”“服务中心”“训练中心”为主,开展研究、服务和教学训练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民警心理健康和心理训练需要,开发能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警种、不同岗位心理特点的心理训练手段和课程。该课程是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作为依据,来培养、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受训民警要通过自身公安工作经历和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似性联系来认同并接受课程。

2.3甘肃省民警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团队建设

建立甘肃省民警心理健康专家组。利用社会资源,甘肃省公安厅从医院、高校、专门机构等聘请10名左右的心理学专家,组成专家组,承担甘肃省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科研、民警心理健康专业队伍(咨询师和辅导员)的培养、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

目前,全省两所警校共有从事民警心理健康专职人员20名,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和部分取得心理训练师培训资格。此外,专职教官还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申报相应的校级、省级研究课题,以促进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

加强甘肃省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专业队伍的建设,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班。2010年元月,甘肃省公安厅政治部教育处在广州市公安局警察训练部举办了两期甘肃省民警心理健康辅导员暨心理行为训练师培训班。2013年,甘肃省公安厅教育训练处从全省基层民警中选拔100多名热爱心理工作的民警集中培训,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组建了各地基层公安机关心理健康辅导队伍,在警院的心理教师的帮助下,承担各单位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和个案辅导工作。这支队伍是做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这些同志工作在一线单位,又具有心理专业方面的知识,是宝贵的人力资源, 这一人群积极构建一个全省公安系统咨询人员网络,通过积极引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使这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真正成为活跃在公安心理健康工作战线上的生力军。

通过对甘肃省民警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团队建设即“社会专家顾问团队+警校心理专业专职教师+基层心理健康辅导员”,可以建立甘肃省公安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互助网络,也是一种群体性的支持系统。

总之,以校局合作为平台开展基层民警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民警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辛大勇,宋军.“校局合作”模式研究[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3(2):141-144.

[2]张榕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置与培养模式的思考[J]. 时代教育,2011(1):135-137.

【作者简介】

第4篇:康养人才培养范文

【关键词】健康的心理;时代的需求;成长的需要;重要的任务

关于健康的心理,国内外学者有许多观点,综合各学者的观点,我认为健康心理应具备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情绪正常、健康;意志健康;心理与行为的协调与一致,行为是心理的外部表现,且受人的意志的支配;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及健全的个性;人际交往常;人际关系和谐,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等标准。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1.心理健康教育是时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使中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又不知如何解决。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做事缺乏耐力,上课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容易动怒、敌对、偏执等。面对现状,我国的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这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人类的必然要求。马克思指出“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所谓自由发展就是和谐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服务。”通过全面发展教育,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使各种素质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素质结构,而心理素质的培养恰是各种素质培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未来时代将是一个复杂多变、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每个人将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正如一些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一种灾难象心理冲突一样给人们将持久而深刻的痛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充满矛盾变化的世界经常给人们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压力。人们如何面对成功、面对失败、面对挫折,甚至面对灾难,这将取决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即人们的心理素质,这是决定竞争成败的重要条件。中小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地方,理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作为工作在第一级的教师,理应呼唤心理健康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现在青少年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不能否定,在他们当中经常出现懒惰、消极退缩、孤独依赖、缺乏社会责任感,易产生消极情绪,取得成绩时则认为是自己的天智和勤奋,不能认识到群体的作用。在群体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私,对集体的活动不热心,对社会舆论不在乎,我行我素,不能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导致个别学生因受到严厉批评或考试成绩不合格而走绝路。例如:某校三年级的学生张某,本来性格就比较内向,家庭生活中父母又不和,经常打闹甚至要离异,对她的心理打击实在太大,时常是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申,表现出无助感,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一剂“敌鼠强”结束了她年少的生命。又如,我班的学生蔡某,父母在外打工,寄养在亲戚家,除了吃喝,其余的无人看管和过问,各方面的习惯都比较差,厌烦学习,成绩总是不及格,嫉妒任何一个受表扬的同学,经常在班上做恶作剧。针对上述情况,我作了分析。首先,从调节他的心理状况出发,帮助该生建立起与同学交流的“伙伴网”。同龄人的接近、交流和帮助使他内心的情感得以释放,同时我坚持和该生进行书信交流,敞开思想谈问题,避开老师居高临下的位置,以平等的身份出现。通过一段时间的伙伴交流和师生书谈,该生的心理渐趋平衡,能开始认识自身存在的弱点,产生了改正缺点的决心,我及时抓住这个转折点,进一步对他提出了学习重要性和学习上的要求,并持之以恒的督促、检查,经常鼓励他的进步,使他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起了克服困难的心理意识。经过不懈地努力,该生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好转,脸上有了真挚、天真的笑容。同样的心理障碍,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得到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由此可见,重视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了。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前途的看法,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初中加强国情教育、法制教育和品格修养。”其中所说的“品格修养”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师责无旁贷。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首先,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据调查:“有41%的中学生认为健康教育的最佳形式是广播,37.2%的中学生认为是黑板报,21.8%的中学生建议开设健康教育课。”因此,学校要采用开设健康教育课或讲座,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中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开展心理咨询,重视心理咨询教师的培养。中学生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咨询是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特定形式,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现阶段,中学生暂时还难以配置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为此,由校长、书记、主任、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做心理咨询教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每个学校至少应配1―2名心理咨询教师,有的放矢、长期跟踪地进行心理咨询工作,这些教师应当对心理咨询工作有热情,而且自身心理健康,并受过一定的专门培训。要舍得投资用于教师的培训,培训应课程化,要学习心理咨询理论与技巧、心理辅导概论、心理卫生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等专门课程。

第5篇:康养人才培养范文

1.四个“疾病”模块的实践性教学和特色校本教材开发,使学生学会针对某一类疾病的康复功能评定和综合治疗技术,实现理论教学、技能实训和临床治疗在教育上的“零距离”衔接。

2.轮转实习模式的创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轮岗实习点,增加了接诊各种疾病康复治疗的机会,并提高了学生医患沟通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的能力。中医院多为脑卒中患者,儿童医院多为脑瘫患儿,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则以治疗脊髓损伤和骨关节病变见长。其优点在于以医院为专科、以疾病为单元,又汇通和完善了中西医结合和互补的治疗技能,使得我校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独显优势。

3.专业教学向课外的延伸,成立学生专业社团“杏林社”,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中心,为广大师生和社区居民进行理疗、牵引、推拿、针灸等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学生技能在社团活动中产生了“质”的飞跃。

南京卫生学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康复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教学新方法,总结出重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养成的“五化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五化合一”是从五个不同维度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举措:“教学理实一体化”,是将课堂搬到全仿真的实训中心,教师讲授、演示并指导学生学习和技能训练,同时开发和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和精品课程,做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融为一体,并渗入了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实训模拟临床化”,是在职业教育的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康复实训中心的建设本着与临床接轨的设计思路,按照临床治疗类别分布和功能划分,模拟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实训中心建设,建成专业氛围厚重、准医疗环境的实训基地。“技能操作模块化”,考虑社会对康复技术人才技能的要求,重点突出疾病治疗方法的学习,将康复治疗师职业所涉及的疾病进行归类,总结了四大类疾病康复,制定了以“脑卒中”“脊髓损伤”“骨关节病变”“脑瘫”为单元的“模块化”实训课程标准,开发出配套的校本教材,使学生学会针对某一类疾病的康复功能评定和治疗技术,实现专业教学与临床岗位在教育上的无缝对接。“毕业实习专科化”,分段在中医院、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三站式轮转实习,打破了目前各校康复专业办学的常规――综合医院“一站式”单一的康复科毕业实习模式,其优点在于以医院为专科,以疾病为单元,又汇通和完善了中西医结合和互补的治疗技能。“职业素质养成一贯化”,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早期融入职业概述和专业基础课程,并通过各类形式的职业教育、教学实习和社团活动等,不断强化职业意识、深化职业思想,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详见左下图)

该研究的特色:

一、统筹了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连续有效的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渐进提升的教学安排,将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理念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康复治疗师是一个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都很高的职业,“五化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既针对高技能又兼顾了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我们围绕中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经历“初与师合、形神如师、终与师离”的技能学习和训练过程:即始于“临摹”教师手法,过渡到治疗手法和动作要领模拟教师,最终实现独具一格,在传承教师治疗技能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治疗的认识和体会,形成兼具技巧性和治疗特色的临床技能。

二、以“疾病”为模块优化和整合专业课程。避免了重复学习、知识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改革教学模式、拓展与职业相关的知识课程等,以高效率、最优化的方式调整课程结构,将专业知识有效链接临床治疗。通过实施四大类疾病模块的实训教学,培养了学生解决临床实际技术问题的应变能力,走上岗位能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能适应社会需求,并具备后续发展潜力。

三、开发有效实训模式,打造实训基地。“三站式”轮转实习模式涉及的医院多,接触各病种患者的机会增加,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二是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三利于综合治疗技能的培养,四是轮转实习模式学生认可度高,提升了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建成集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康复辅助用具研发制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实验实训基地,2013年9月我校康复实训中心立项为江苏省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我们依托实训中心,将保健按摩师的培训课程融入实践教学中,高级保健按摩师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100%。

第6篇:康养人才培养范文

关键词:汽修 素质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加,汽修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相应地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汽修行业需要的不再是平凡的修理工,而是素质全面的新型汽修人才。面对如此严峻的求职形势,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老师、学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尽快转变观念,不能只停留在维修技术的苦练与掌握上,还要树立和培养积极健康的就业意识。经过近两年带学生实习的情况,我觉得应当培养学生以下五种就业意识。

1、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

所谓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专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呢?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汽修专业老师要不失时机地引用服务行业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如:济南交警为了人民的交通安全,不顾烈日严寒,默默地奉献在圆形岗台;被称为经营户的“全天候所长”,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直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黄振磊;对技术精益求精,学习上认真刻苦,锲而不舍,写得桥吊手册“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一些大专院校的教材”的许振超。他们都是以崇高的敬业精神勉励自我,奉献社会,赢得人们的广泛赞誉和尊重。想想英雄,对照自己,学生内心自然会受到启迪,从而领会到敬业的深刻含义,逐步树立良好的敬业意识。

2、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职业学校汽修实习基地,是学生汽修实习的场所。它不仅为学生实习服务,同时为社会服务,是职业学校对外开放的窗口。服务质量的优劣,关系实习基地、学校的信誉;关系学生实习的成败。良好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是吸引回头客的无形磁铁;是连接新客户的桥梁;是学生实习条件来源的保证。在实习中,利用学生接触社会的大好时机,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进入角色,以实习基地为家,把自己当主人;把司机师傅当亲人。对维修车辆,老师指导学生细心检查,彻底排除故障。遇到汽车在路上抛锚,老师、学生及时前往,为受困司机师傅排忧解难。预约上门服务,不因天气和其他原因改变。在连续不断的业务中,学生虽然经历了脏累寒酷,收获的却是成功与快乐。不仅维修水平提高,而且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3、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交际意识

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没有竞争,人就没有活力;没有合作,人将孤立无援。通过竞争,行业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通过竞争,弱智变强。在实践中,学生也发现,谁的服务质量好,谁的维修水平高,谁就能得到客户的信赖。由此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中勤于动手的多了,偷懒的少了,不声不响的闷坛子少了;讨论、交流体会的多了,谈笑的少了;老师说的少了;辅导的更轻松了。学生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局面。你帮我,我助你,互学经验、取长补短,又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能力,而且提供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当然。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均离不开交际。只有通过交际,才能与竞争对手、合作者、服务对象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情感。有人说:一个不会交际的人,犹如一艘停泊在沙漠中的船,永远达不到彼岸。可见交际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多搞接待,同司机师傅交流;让学生多出去联系、走访新老客户;到各用人单位了解往届学生的工作情况。在学生间开展交际比赛,看谁交往的客户多,了解的信息全,以此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每个学生在实践中会碰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将来走向社会也会碰到同样的问题。出现新车型,要了解它的构造、原理、故障与检修;车辆整容。须学会扳金、喷漆工艺;自配零件,须学会机械加工与测量技能;查阅资料,要学会微机操作、上网知识等。专业老师要有学生前途负责任的态度,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时刻充电,拓宽视野,增强后劲。让学生明白,新的观念、新的思想等着他们去发现;新的方法、新的发明等着他们去探寻。未来属于不断进取、善于学习的人。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

5、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第7篇:康养人才培养范文

1.1是培养合格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途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年来研究与实践表明,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要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和实践能力。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理念,适应需求进行教育教学建设与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方法,实现校企的实质性合作,从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药学人才。

1.2是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本科医学院校药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人才,一是改变教学与实践的单一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生产实践优势、学校专业人才优势,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无缝对接。二是学生在企业学习接受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轮岗实训,学生能掌握生产操作规程、企业管理程序、质量检测与产品研发技术等技术,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极大提高。随着合作的深入,能帮助学生和企业更好的成长,既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也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1.3是立足高等药学教育长足发展的需要

本科医学院校药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人才,对高等药学教育来说,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良好途径,既提高了药学人才培养质量,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人才的有效实施,一是能突出药学专业的办学特色,二是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三是极大提升了药学专业的办学水平,使高等药学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2本科医学院校药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1本科医学院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各学科之间交叉、渗透和融合,随着专业设置的拓宽,已经建立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药学学科群体。②目前大多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重理论轻实践,或因陈旧教材制约,或因实践基地的匮乏,学生整体素质较低,不能达到行业、市场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标准。所以创新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是办出特色专业、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

2.2本科医学院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市场所需存在的矛盾

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今天,企业更需要懂技术会操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方面能独挡一面,不管是生产组织与管理,还是在分析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方面都具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高等教育传统教学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教学,在医学院校培养理工科人才问题上更为突出。而“校企合作”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把学生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经验紧密结合,根据不同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市场、企业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高等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引入校企合作模式,可以缓解人才培养与市场、企业所需的矛盾。

2.3本科医学院校药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

第8篇:康养人才培养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产教结合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43-01

近几年来,我参与了“中等职业学校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工作,对这一培养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我的认识加以阐述。

1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我市地处辽宁西部,虽交通便利,但经济还不够发达,经济缺乏大企业的支撑。许多企业倒闭,下岗工人很多,就业困难。本来职业教育受“普高热”的影响,缺乏生源,已经是困难重重了,在加上本地区经济的不发达,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尴尬,使得我地区的职业教育更是雪上加霜,举步维艰。在这种形势下,突破瓶颈,打破传统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现出重大的意义。我校率先采用订单、冠名等办法实现校企合作,实现学生异地100%的就业。实践证明,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对职校、对企业、对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

1.1 校企合作对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学校要想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增强自身适应市场、适应社会的能力,更新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依托企业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我校为例,这些年在市教育局领导和我校领导的带领下,顺利实现了和富士康企业、北京京东方、天津三星、天津一汽夏利等企业的合作,对校企合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于校企合作,也使我校起死回生,由校园内没有几个学生,到现在的学生满校园,同时由于就业好,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1.2 校企合作对企业和学生的重要意义

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人力资源,技能型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校企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缩短了技能型人才的岗位适应期,这样对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讲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顶岗实习,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毕业后很快就业,解决了家长和学生的就业困惑。另外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接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熏陶,增强了改革的意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同时在工作中,对自己所从事的岗位有了更深的理解,便于找准自己的位置,也培养了从岗位做起、从基础做起、从自身做起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所以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

总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举措。

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

校企合作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各个学校各个专业都有各自的特点,其合作模式也不尽相同。在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中,总结出我地区的校企合作模式有以下几种。

2.1 “订单式”培养

就是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其基本特征是: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和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利用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并按照协议约定,落实学生就业。我校从2007年起就不断开辟委托培养、定向就业的新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先后与富士康科技集团(营口、烟台、天津产业园)、天津松下、天津三星、天津一汽夏利、北京京东方,两锦大洋电力等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实现毕业学生的全部就业。

2.2 “校企互动式”培养

这是一种比较深入的做法,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是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它可以弥补校缺乏实训基地,专业培训不足的缺点,又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3 “双元式”模式

既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两个场所进行,企业负责主要实践技能的培训,学校负责专业理论和文化课的教学。我校从2007年开始,学生在校学习2年专业理论和文化课,第3年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培训,由企业的工人师傅手把手教,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

2.4 “资源共享式”

既充分利用职业院校资源,与对应的行业、企业通过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和举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等方式,培养训练相结合,与企业零距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双师型”专业教师和企业在岗职工。

3 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问题,学校、企业应给予高度重视。

(1)学校方面: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准,轻易放弃岗位。以我校“富士康”班为例,2%~5%的学生不愿在一线工作,想在办公室,做清闲的白领工作,这部分学生定岗实习没几天就轻易放弃了工作岗位。还有10%~20%的同学对自己和就业单位的期望值过高,就业目标不明确,不懂得就业中创业的道理,碰到困难和挫折,或者是工作累的时候也放弃了工作岗位。5%~10%的学生还达不到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拈轻怕重,偷懒耍滑,不能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随便离岗离职,有时会出现不打招呼就离职的现象,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他们在定岗实习中被企业淘汰。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还要加大学生就业前的教育力度,帮助学生找准自己在当今的社会角色中的定位,明确当前就业工作的目的,实事求是地评价审视自己的就业能力非常必要。

(2)企业方面:企业参与热情不高,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我校为例,学校按照订单培养的协议,完成了人才培养计划,企业也应该按照协议参与人才培养。比如,把企业机器设备引进学校,成立实训车间,企业定期派老师来校指导学习的实习等,但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做到这一点。企业应给予更大的热情支持校企合作。

总之,中职培养人才要立足于企业的需求,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今后,我们要不断加强和各类企业的全方位合作,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活力,为职教的发展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 杨金洪.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J].科技信息,2009(1):668.

第9篇:康养人才培养范文

[关键词]泛珠三角区域;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路径

[作者简介]曾翠云,梧州学院中文系讲师,广西 梧州 543002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4)01-0128-04

泛珠三角区域是我国在2003年7月正式提出来的一个经济地区概念,它覆盖了中国五分之一的国土,占了中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包括了中国东部、中部、西部的九个省(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它们是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以及香港、澳门。这就是知名的“9+2”经济区。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潮流的影响下,中国经济迎来了新一轮的开放与融合。根据《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着重在基础设施、产业与投资、科教与文化、商务与贸易、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卫生防疫、旅游、劳务、农业等十个领域向前推进。从2003年到2012年,依托港澳、面向世界的区域开放格局日益清晰。2012年,泛珠三角区域的九省(区)与港澳贸易总额突破2500亿美元,比“泛珠”合作初期的2004年增加了两倍以上。“香港接单。广东设计,内地制造”等各种优势互补型产业分工模式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使得泛珠三角区域的就业市场前景开阔,另一方面也由于外向型的高附加值产业的迅速增加导致对招聘人员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了要求。

一、当前泛珠三角区域的就业环境透视

泛珠三角区域的就业环境随着产业升级而变化,以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和社会对接,可以更好地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据报道,2011届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泛长江三角洲、泛渤海湾区域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在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省的就业人数比例为21.1%。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是660万人,2012年达到680万人;2013年将创历史新高,接近700万人。2013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比十年前(2003年)的212万人多了487万。2013年,泛珠三角区域中的湖南省,大学毕业生就有32万人。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报告则指出,按照现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速度,到2015年,人才需求量将达到100万人。从市场调查中得知:最近三年,签约率高的专业是能源动力类。另外,制造业、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建筑业也是签约量大的三个行业。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24.14%的学生认为影响他们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是个人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自我表达能力、外语能力、专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有欠缺;而更多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提出要求。比例达到了65.9%。一方面是“招工难”,另一方面是“就业难”,这种趋势日益常态化。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培养?人才培养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议题。

二、明确人才培养路径的改革方向

探寻人才培养路径的改革方向,必须要明确国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1998年,在教育部的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制订培养目标和人才规划要有依据;培养过程与方式方法要具备科学性;管理制度、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评估方式相对稳定。人才培养模式有多种层次,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其中的一个层次。构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对培养路径进行顶层设计,要从战略上把握自身条件、目标定位、培养规划,力求往多样化、人性化的方向去健全整个育人体系。泛珠三角区域的区位优势明显,依据这种优势。应该“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三、探析有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复合型人才,就是指多功能型的人才。包括知识的复合、能力的复合、思维的复合等多方面特征。这种类型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能力,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也是出类拔萃的。他们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而且对相关的技能也是一并具备的。这些人才特征正切合了社会的需求。因为,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知识整合,学科交叉,技术集成,所以决定了每一个人都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高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就是要找准一条跨学科、跨专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用人才的新路子,从而实现教育、人才、产业的多赢。

(一)复合型人才的种类

人力资源界对人才的类型区分为-型人才、I型人才、T型人才、H型人才、+字型人才。

这五类人才的区别主要在于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方面。其中,知识面宽、整体素质强的T型人才、H型人才、+字型人才都是属于复合型(或复合创新型)人才。因此,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企业前进的核心能动因素,这类人才也成为了企业界的“香饽饽”。

(二)有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1.“课堂-实验-实习(训)”的人才培养

这是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探索和实践的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推广和借鉴。整个模式的设计,立足培养技术管理人才,同时兼顾创新型人才培养。在课堂教学环节,既注重所有类型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也注重根据学生的特长,在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其技术应用能力或学术研究、数理分析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与营销能力。在实习实训环节,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选取不同形式的实习方式,如课题研究、专业调研、顶岗实习等。不同形式的实习实训所用的课时也不一样,会根据实际情况分配课时。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注重了学生的差异性,挖掘个人潜力并发挥最大化效果,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2.“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长期维持良好的人才培养和接收人才的合作关系。这是目前大多数技工院校选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其中折射的育人理念值得所有高校学习,即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

校企合作可以是多层次、多样式的。广东省从2010年5月开始,选取了省内100所优质技工院校,与1000家企业携手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活动,年培训规模为60万人,预计到2015年,广东省的技工院校所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总数会达到500万人。这种合作可以使得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合二为一,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也会根据培养内容和人才作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样式。

(1)订单培养

学校可以根据合作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企业也可以直接和学校定制(或预订)相应的人才。这种培养方式可以让学校、企业、学生、社会四方实现多赢。学校无需开毕业生招聘会,毕业即就业,企业解决了技术人员的储备和接班问题,降低了员工的流失率;学生一毕业马上就业,免除后顾之忧;社会也减轻了负担。

2013年的夏季,有着699万的高校毕业生,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而用人单位的招聘岗位供给量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左右。但是,广东的技工院校的毕业生招聘会却成了“预订会”,人才供不应求。一些学校的特色专业的学生更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企业要提前一年预订人才。依据订单培养,近年广东的一些技工院校的特色专业出现了100%的专业对口就业。

由此可见,高校的专业设置不仅要和市场需求接轨,更要有前瞻性,要有战略眼光,提升自身的专业层次,这样才能做到围绕时代培养人才,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工学结合

工是指工作实践,学是指学校学习。工作实践既可以是有过三至五年的工作时间。也可以是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自身已经具备一定的适应某个工作岗位的能力。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寒暑假或实习期,参加社会实践,累积工作经验。如,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技术、零售贸易、金融、房地产、社会服务、传播与文化等产业,都有机会锻炼在校大学生的品质,挖掘自身潜力。复合型人才,不仅仅是学历上的复合,在个人的潜力和品质方面也应该是出色的。应变力、洞察力、适应力、抗压力、执行力、沟通力等个人潜力与宽容、冷静、主动、谦虚、谨慎、诚信、忠诚、坚韧等品质都可以在工学结合中逐渐习得和强化。

(3)顶岗实习

在校大学生的实习方式主要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实习问题有过明确的指示: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到相应专业对口的指定企业实习,即“2+1”的教育模式。这是顶岗实习的大致做法。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基本上完成教学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技术课,顶岗时到专业对口的部门或现场直接参与工作,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

早在2006年5月,河北师范大学就率先在全国实施顶岗实习工程。这种创新教育实习模式后来由师范类院校扩展到各类高等职业教育学校。顶岗实习的特点是,学生的工作是“正在进行时”,完全履行其所在岗位的全部职责。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升级与转移正如火如荼。急需中高端技能人才。这无疑就给高校学生顶岗实习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4)冠名班

这是校企合作模式中达到“无缝对接”境地的一种。由企业冠名、企业资助,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按照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共同培养人才。如,“万科装修监理班”(冠名企业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班”(冠名企业是富士康科技集团南宁富宁精密电子有限公司)、“长城汽车班”(冠名企业是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冠名班的招生会按冠名企业提出的条件来录取,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也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商定的:企业还会派出经验丰富的实战型专家到学校指导学生:管理方式是学校与企业的二元制管理,学校的辅导员和公司的员工都是班级的责任人。整个过程。从招生、教学、实习、就业都是学校和企业一起商议实施的。

冠名班的学生,是按照企业的标准来培养,学生从“学生”变为“员工”,既拓展了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实现零距离就业,也降低了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达到了高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或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5)共建实习基地

这是学校借助社会力量办学的一种形式。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开展交流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及互补,在目前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的确是一条有效途径。如,梧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签订的“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美术学院与广东省郁南县政府共建实习基地“广西师范大学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写作创作基地”;海南大学法学院与临高县人民检察院共建实习基地;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与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共建工程实践与实习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黄埔军校纪念馆共建实习基地等等。实习基地不仅局限在国内。还可以利用中国一东盟经济圈的优势在境外开设,和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共建实习基地。在《东盟2020年展望》中,东盟国家也强调了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呼吁东盟“通过优质教育、培训和改进技能、能力,加强所有经济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开拓视阈,辐射周边,也是一条可行的共建路径。

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可以成为高校学生由“校园人”向“工作人”转变的“孵化器”,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

(6)共建培训鉴定站

2012年3月26日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了《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通知》,要“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按规定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国家对职业技能有标准有要求。对教学内容和评价模式有鉴定机制。围绕着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学校与企业由此搭建对接的合作平台,共建培训鉴定站。高校可以顺应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开设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考评体系侧重职业能力、工作业绩、职业知识水平和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校企共建培训鉴定站,能够使高校学生先培训后上岗、持证上岗、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让学习成为一种生命状态。

(7)企业员工脱产培训

员工脱产培训,就是让员工脱离工作岗位,进行专门的集中培训和技能开发。例如,可以参加一些高校的学习班、研修班,参加企业内部开展的培训课或研究活动等。培训的目标都很明确,注重计划性、系统性、专题性,可以是讲授、辅导,也可以是操作、训练。

校企合作的员工脱产培训。因为是围绕着知识技能培训(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操作能力等)和态度培训(思想、品德、修养、信义、人际等),涉及深度的内容,所以可看做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投资。

3.“双证教育”的人才培养

“双证教育”中的双证,是指学历学位证和职业资格证,在《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中都确立了职业资格证书的法律地位。高校培养的学生,获得学历学位证的都证明是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其他各类职业技能证书都是要经过除常规的课程学习外再参加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取得的。如,计算机、语言、物流、会计、财务、工程师、厨师、营养师等等。“双证教育”是“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的新型教育工程,它整合了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优势,具有强强联合的效应。一方面,学生通过高校的学历教育可以增加并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结构和文化道德素养,另一方面也顺应市场需要学习相应的职业技能,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考核取得证书。“双证教育”是属于教育的“1+1”,是培养中高端技能人才的最佳途径,具有大学学历教育和专业能力教育两不误的效果。

四、高校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当下意义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