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小学生 身体素质 主体
身体素质是指通过身体活动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机能能力。小学体育教师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必须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小学体育课堂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误区
小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身体素质训练不仅能促进他们的正常发育,而且能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机能水平。多年来,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多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运动项目训练、教师以传授各专项动作技术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为主,以此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体能的训练手段。这种训练方法,只是把各种运动项目更加深化和技术细微化,具有明显的竞技化特征,使其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被分解和隔离在各自相对独立的专项运动中,事实上这就造成了实际教学中难以达到使学生匀称、均衡、协调、全面发展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成为片面的和暂时性的。这种教学过程过分苛求动作技术的准确和完美,使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成为教学的目的,而不是教学的手段,这种为技术而技术的教学过程造成了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的倒置和错位,也使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压抑,身体锻炼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二、身体素质训练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必要性
学生只有在身体锻炼中才能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而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再好,如果不能通过自身合理的运动完成,身体素质的提高又从何谈起?在训练中,如果以教师为主体,全程安排训练内容和组次,那么教师更多的是要照顾“全体学生”,即“平均水平”的大部分学生。但是,毕竟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和身体素质条件都参差不齐、各不相同的,教师的照顾“全体学生”在理论上说就成了不适合任何一个学生了。因此,学生面对教师安排的统一训练内容和运动量进行选择和创造,从而变成自身合理的运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这就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身体素质训练效果的暂进性和迟效性,决定了它的长期性和锻炼的主体性。小学体育课的课时,决定了身体素质训练不可能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问题并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性,把课堂的影响延伸课外,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长远效果,更将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长期增长。
三、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途径和措施
1.身体素质训练中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在身体素质训练中,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参与热情,因而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十分重要。要能够做到坚持身体素质训练,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采用各种措施,以多种方式培养、保护和调动广大学生参加身体素质训练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处理好完成教学任务与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在教学与锻炼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体会到身体素质的乐趣。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体育教师,应在指导学生如何学上下工夫,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健康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从学生的不同体育基础上出发,选择和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不同的技术细节,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都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学有所得。
(1)给学生一些权利,让学生自己选择身体素质训练内容。
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身体素质训练内容,可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兴趣爱好广泛,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地进行练习,如加强腿部力量可安排:深跳跳台阶,连续跳越障碍物,三级、五级、七级等多级蛙跳,让距跳,单足跳接力,跳远,计数跳绳比赛,计时跳绳、跳绳接力,负轻物深蹲跳、半蹲跳,直膝跳、跳起摸高等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阶段的练习而达到这一目标,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形成个性,体验成长的快乐。
(2)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
体验,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经验,从中获取感性认识的过程,因此身体素质训练内容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体育需要。强调非同步化教学,区别对待,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3)给学生制造一点困难,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培养其创新能力。
新的课程十分重视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强调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和信心。在素质训练中,有些练习内容本身就蕴藏着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中要采用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学生也就会自觉地在课内课外强化练习,自觉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3.重视信息反馈,激发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素质教育的意义。之后,文章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融入的践行思路,包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人文体育理念的形成;注重心理素质培养,构建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坚定的意志品质;差异化对待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关注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机能。
1、引言
体育课程是高校中各种专业的必修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是随着高校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多样化而产生的。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是为了丰富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对体育课程本身学科价值的深入提炼和丰富,同时对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理念也有重要意义。
2、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融入的践行思路
2.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人文体育理念的形成
体育运动中,有很多方面都能体现出人的道德品质,因为体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公平竞赛,竞赛中要有争取优势的雄心壮志,但又要注意培养有关竞赛的道德,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尊重裁判,尊重对方与同伴协作等。而我们传统的体育课程注重的是体育技能与体育只是的传授,很少有教师去关注引导学生重视这些道德方面的教育,教师们想当然的会认为道德教育是政治课范畴的,体育课程中用不上。其实,体育本身也是一种基于“人”的活动,从体育诞生的那一天起,体育就与道德紧密联系到了一起,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道德越发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包括加强对兴奋剂的检测,恶意犯规的惩罚,不公平裁判的处理等等,一切这些相关规则的制定和使用目的都是为了维持体育运动的公平公正。因此,教师需要利用这些环节来逐步的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还要注意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以培养“德技相长,文理兼修”的适应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1,2]。
2.2 注重心理素质培养,构建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坚定的意志品质
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环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体育运动与心理素质之间存在关系是由二者的本质所决定的。另外,心理素质还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往,决定着人们的交际能力,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的人才能在社会中拥有良好的交际圈[3]。体育运动中,有很多都是涉及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尤其是一些团体项目,比如排球、篮球、足球等,这些运动决定性的要素往往不是某一个队员能力有多强,而是要看整体的能力,尤其是整体的配合是否默契,而这种默契的配合就来源于队员之间的有效沟通,队员之间的良好感情。所以,教师需要在集体运动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拥有稳定的心理素质,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健康心理在体育比赛中的沟通,另外也是促进队员之间的交流,同时拥有稳定的心理素质,也会促使学生形成坚定的意志品质。比如在比赛遇到逆境时,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形不成坚定的意志,很可能就放弃了,但如果具备这种良好的心理,则会顽强的挺过去,最终还可能会取得比赛的胜利。
2.3 差异化对待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体育运动是与人自身的身体素质密不可分的,很多人因为受到身体运动天赋的限制而无法开展某些体育项目。但每个人的特长也不同,有的人身体强壮,适合力量型的运动;有的人小巧灵活,适合技术型的运动。因此,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合适的人要配给合适的体运动项目,这样才能发挥最大限度的能力,才能使运动的人获得信心。在具体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调查,看看哪些学生有过哪些运动的背景,身体天赋如何,有什么兴趣爱好,运动潜力如何,然后在有针对性的为每个学生安排最适合的体育运动。教师可以尝试开展“体育俱乐部”,比如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兵乓球俱乐部,让相同爱好的学生在一起切磋、探讨,相互促进和提高。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是属于自己特有的,并且通过这种发展还有效的调动了自身相关能力的提高。
2.4 关注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机能
很多人肯定认为,体育部就是在锻炼身体,发展身体素质吗。其实未必,我们以往的高校体育课程更多关注的还是让学生学到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而且身体素质能达标即可。比如每年体育课程都要检测男生1500米,女生800的训练成绩,看是否能达标。但测完以后也就是给个成绩就了事,至于说学生为什么达标,为什么不达标,如何量化,又如何科学分析这些数据并将其运用在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上,恐怕没有教师去认真对待。而恰恰这些都是最直接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因素,所以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把体育课程中每一项运动都科学的转向学生身体素质的形成上,强化学生的身体机能,避免出现以往重技能传授,轻素质教育的情况,让体育课程真正有效的服务于高校的素质教育。
3、结语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课程更多的都是培养学生有一些基础的体育运动技能,锻炼一下身体,定期的考核一下学生的身体状况即可。很少有学校在继续深入的探讨体育课程的其它作用,导致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始终无法有效被开发出来,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简单,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素质教育的理念给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基于,把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推进高校体育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体育与人文教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4).
关键词:高中 体育 身体素质 培养\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禁锢,不仅学生自己不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就连教师对此也是抱以应付的态度。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是现今所有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而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呢?本文总结出以下三点策略。
一、准备活动是前提
任何体育运动都离不开适当的准备活动。在以往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将体育课视作“玩乐课”,以为上体育课就是可以随便打闹随便玩耍,不仅对体育课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缺乏对自身身体保护的意识。适当的准备活动,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身体,避免学生在激烈的活动中受伤,还可以起到教育作用,让学生明确热身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准备活动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课时,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其先是带领学生做一些扩胸运动、徒手操、伸展运动等,以激发学生的身体机能,唤醒学生的身体器官。此外,必要的准备活动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柔韧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活度,从而更好的保护学生身体免受拉伤。在徒手操做完以后,教师还应进一步要求学生参加400米或800米的慢跑,以促进学生的血液循环,活动他们的关节,为其完成最后一步的预热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学生再进行剧烈的运动时,其表现也就要好得多,而且更不容易受伤了。
准备活动可谓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是帮助学生提高其运动能力的第一步。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只有让学生明白了预热的重要性,保证准备活动的充分度,才能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身体素质,并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训练技巧是根本
身体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成之事。许多学生对于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有着强烈的主观愿望,他们也都很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但是,由于缺少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训练技巧,这些学生往往一上来就进行超负荷的激烈运动。这种行为不仅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没有任何意义,还会造成学生身体机能的破坏,严重者更有可能受伤。如此一来,学生的身体素质非但没有提高,反而会因为受伤而变差。岂不得不偿失?因此,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训练技巧,指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下进行身体素质锻炼,就十分重要。
我在开展体育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足球这项运动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学生缺乏相关技能知识但却做出超负荷的行为的情况。面对这些情况,我先是严格规范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行为和活动,避免学生因为参加超剧烈的活动而受伤。其后,将学生按兴趣分组,比如喜欢足球运动的分为足球小组,喜欢篮球运动的则分成篮球小组等,并在这些小组中选出组长。因为学生数量一般很多,教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我便针对各个小组所属运动的特点,分阶段分层次的传授各个组长技术动作特点,然后再要这些组长传授给小组的学生。在指导学生进行允许范围内的自主活动时,只需要在各个小组之间巡视,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不合理、不规范的技术动作进行指导就可以了。这样做,不仅大大简化了教师的工作内容,还提高了整体教学效率。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的很快。
技巧的传授不仅是保证学生安全健身、科学锻炼的根本,同时还是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学习训练技巧的过程中,会逐渐获得成就感,并从自身的变化中获得激励。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的体育教学而言,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
三、持之以恒是关键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一样,需要一个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过程。所以,要想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持之以恒是关键。教师在平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证学生的锻炼量,避免出现太大落差,绝对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一曝十寒”,这样的做法对于学生而言毫无意义,反而还会使其厌恶体育课,从而产生消极厌学的态度。
我在开展体育课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我尽量每次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体育运动的励志故事、小知识或是趣闻,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仅能参与体育运动,还能像其他课堂一样学习到有用的知识。通过言传身教,不少学生都明白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即使是在体育课结束之后,或是课余时间,也会有不少学生自发组织篮球、羽毛球等球类活动。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中小学 体育教育 教学理念
一、前言
为了能够使学校教学工作质量得到提高,体育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能够全方面发展只是一种期许,并没有改革教育方式、付诸实践。新课改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为了能够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学校教育课程中,体育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是现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的发展,体育教学应该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社会主义事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的现状
首先在学生方面来说,中小学生缺乏对体育锻炼的意识,不能够全面地了解、认识体育课的重要性;其次就是,学生从小并没有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因此,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识极度缺乏,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不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教师方面来讲,教师对体育教学上的思想认识不够充足,大部分体育教师没有清晰的认识到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并且仅仅空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受到长期的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体育教学模式渐渐的单一化、简单化,形成了固定的教育模式,很多教师的脑海中只是有“素质教育”这个名词,对于如何去实施素质教育却毫无头绪。除了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充分之外,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大部分教师安于现状,并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因此,导致教师不够上进。
除了学生和老师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育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存在问题。首先,单凭学校方面、家庭方面或者在社会方面单方面促进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是完全不够,而需要这三方面共同促进。但是如今,能够实现这种教育模式的体育素质教育并不常见,在中小学时期,教育与家庭两者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家长会或者家访,但是这些交流的内容却与素质教育的宗旨不相符,仅仅反应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在校表现。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估体系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体系的总体评估,教师可以通过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认识教学方法的不足,学生也可以借助他总结改善学习方法。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这种全面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三、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一)对整体学生进行体育教育
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有时只是针对一小部分体育特长的学生,相对于此,教师忽略了对整体学生的体育教学,因此,导致了学生之间身体素质与体育学习能力相差越来越悬殊,使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够强大,也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不够准确,因此,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育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实现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学,为社会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二)使学生教师具备对体育教学的意识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了解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使教师正确理解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了解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改善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使体育教学得到改革,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有型人才。在学生方面,学生也应该从小树立体育意识,对体育活动有基本的了解,选取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方式,从而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对于中小学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教师应总结相应的学习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总结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三)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由于现如今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刚刚实行不久,并没有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因此,我国中小学生体育教学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并不完善,评估只是针对教学结果,可对素质教育的过程并不能科学、全面地被评估。传统的体育教学,经常通过成绩被直接评定,这样的考试机制经常导致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身素质不同,学习成果也不同,如果仅仅通过学习结果来给学生的学习过程下定论,从而忽视了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这种模式会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错误的体育观念。因此,建立健全成绩考核体系,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对实行素质教育体育教学有很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促进学校方面、社会方面、家庭方面的联系,从三方面促进素质教育体育教学。将制定的措施真正的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使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
四、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正在变得更加多样化、趣味化,实行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21-01
目前素质教育在我国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尽管在我国已实施十余年,从校长到教师和家长对实施素质教育基本都持赞成态度,但是面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一路坎坷,很不乐观。而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以来确实未能摆脱"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命运。面对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关系的处理,不得不引起同仁们的关注和讨论。
1.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1.1 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陶宏开教授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2 素质教育的内容。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国家教委认为素质教育包括德智体等方面;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显示,58%的被调查者认为素质教育不仅是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还应该包括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2.对中职体育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中职阶段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是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时期,也是青少年世界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其间养成的各种思想意识、学习和行为习惯对青少年今后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2.1 中职体育教学与健康素质。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中职阶段,青少年的各项身体素质都处于快速增长期,良好的体育教学能够引导和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持续地发展,通过身体练习增强体质,预防身体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己责无旁贷的摆在了学校教育面前。体育教学鉴于自身特点,具有其它学科教学与其它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体育教学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体育卫生知识讲座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通过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体育实践课由于场地大、活动多,分组和个人活动多,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频繁,这不仅增加了师生间的联系,也使学生之间的交往增多,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得到积累,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若教育得当,可以使学生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使之终身受益。
2.2 中职体育教学与道德素质。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孔子把传道放在第一位,从中可以看出道德的重要性。一个人的成功,更在于高尚的人格魅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做人一做一个诚实、正直、可信的人。体育教学内容丰富,组织形式多样,参与人数不定,且体育项目、体育游戏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要求,仅凭一人之力获得成功的做法越来越不大可能,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诚实正直的人格,乐于助人的情操,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良好个性的发展,对以后M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道德基础。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欣赏大型体育运动会比赛,观看我国运动员为国拼搏、为国争光,在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的动人场面,讲述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感人事迹,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学生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参加运动会可以培养集体主义和主人翁意识。
2.3 中职体育教学与智力素质。中职是学生接触并开始掌握运动技能阶段,通过中职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体育"三基" 即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现在的中职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就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现在的高中体育教学要求分项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求知欲望。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手操,设计场地,制作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此外,中职体育教学蕴含着对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智能的训练和培养。
2.4 中职体育教学与审美素质。体育美是借助人的自然实体表现出来的一种现实美。说:" 体操者,一方以健康为目的,一方实以身体为美的形式之发展。" 在多姿多彩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各种教法手段的运用,各种队列练习与技术练习,各种体育竞赛与表演,以至体育场地器材的布置等等,把美蕴藏在各种形式之中,使学生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并获得丰富的、多种多样的美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热爱美的情感,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和表演美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主修、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审美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味出所喜爱项目的美的内涵,从中挖掘学生的审美潜能,达到体育与美的完美结合。
关键字:素质教育 体育教育改革 健康教育
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内容
(一)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在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知识的同时,将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将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相融合。新时期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应将培养学生的健康作为根本原则,让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掌握一定的身体锻炼的方法和本领,并逐渐形成一种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形成健康的体魄,在接受体育教学的同时,能够在体育教学中感受到欢乐,认识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二)以引导式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高校进行体育教育改革,要迎合当代社会发展的特点进行,将传统体育项目与近年来新兴的体育项目相融合,将学生们感兴趣、受欢迎的各类新兴小型体育活动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如搏击操、街舞、瑜伽等新兴体育项目。
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体育教育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健康的发展
我国高校一直将体育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使学生在繁重的可以负担的同时也能够及时的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而学校进行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更健康的发展。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人才不能只有丰富的学识和科学技术知识,而忽略了人才的身体素质,激烈的竞争就会使学生有更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就会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报道告诫我们,如果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即便有再丰富的学识,没有了良好的身体,一样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失败。为了迎合21世纪对人才更大的要求,高校在原有的体育教育基础上加大了对体育教育改革的力度,将体育教育改革与高校学生健康教育相结合,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出更适合拥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的也具备健康体魄的新一代综合性人才,让学生能够更健康的发展。
(二)将体育教育改革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推崇将应试教育转变为更合理的素质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光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兼具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的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成为人才的基础,健康是体育教育的重点,也是关键,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向。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还是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理论,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所推崇的健康教育的素质教育是全体性、全面性和主动性相结合的教育。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此基础上将健康教育与之相融合起来更是目前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只有将健康教育作为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才能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计划,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三)体育教育改革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是师生的共同需要
我国高校传统的体育教育基本上的形式都是与其他理论科目相似的,都是以教师传授运动技术,学生学习接受教学内容为基础,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的形式,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过程中丰富的内在价值。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互动,教师没有教学的激情,学生也没有学习的兴趣,只是简单的应付课堂教学,根本不能达到健康教学的目的。在体育教育改革基础上的健康教育的方法是要将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性、有更广泛的参与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更能够激发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热情,使得体育教育能够更好的进行,这样也就能加强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三、将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建议
(一)改变体育教学的观念,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要想将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更好的贯彻落实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就要从根本上改变体育教学的观念,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教学基础进行适度的改革,将健康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作为体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要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认识,将体育教学中枯燥的技能教学转变为丰富的身体素质提升教学,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更多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既锻炼了身体,也增强了身体素质,不断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形成自主锻炼的好习惯,从而培养成为全面的新时期人才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力
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的,任何一种体育项目价值的实现都是基于学生某种需要满足而言的。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从重视技能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上来,要在教学的同时兼顾学生的教学方法,将健身与开发学生潜力融合在一起,由单一的教学方法转向到个性化的个别教学中去,由教师的理论性灌输教学方法转变到教师启发、指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并运用体育知识的形式上来。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现代化的方法,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利用探索型教学方式从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科目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原本枯燥的体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使得健康教育的目标能够实现。
(三)改善学校体育设施,提高教师素质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体育设施相对落后,由于地区经济和发展的限制,高校之间的体育设施实力也存在巨大差异,许多教学要求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不能够在现有的体育设施基础上完成,这也就对高校的体育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因此,为了更好的完成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新时期教育目标,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应该更努力的改善高校的体育设施水平,提升高校体育设施总体实力,使所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能够没有限制的完成,在进行大搞体育教育改革的同时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而在改善学校体育设施的基础上,也要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将现代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与日常教学相融合,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培养更合格的21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 贡娟、李小红著.《试论构建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体系》,《体育科学》2000(09)
[2] 王林、潘绍伟、徐元玉著.《高校自组织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几个问题》《安徽体育科技》2008(3)
关键词:高中体育;重要性;教学方法;素质教育;身心健康
教育是体育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就其作用的广泛性而言,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体育的其他社会功能无法比拟的。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道德、意志、品质等。高中的体育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和能力,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场地器材和运动量等,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时,也能够理解与正确评定所学技术的原理、功效和价值,调动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能。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业任务加重,体育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使学生懂得体育的重要性,并用好、探究好体育教学方法,是每一位高中体育教师需要做足的工作,就问题,本人根据对体育教育的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观点和建议。
一、学习高中体育的重要性与功能
(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做任何学习和工作的前提和物质基础,进行体育锻炼则是增强身体素质的最佳积极途径。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除了日常的食物需求,适当的体育锻炼也必不可少,体育锻炼能够改善身体各个机能的状况,有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提高抵抗病毒的能力,增强各个有机体的适应能力,使身体更加灵活,从而达到身体强健的目的。
高中的体育教育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实践环境和参考,促进学生们成为自我体育锻炼的实践者和倡导者。
(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意志
家长和教师所寻求的学生的健康,不止身体的健康,重要的还有心理的健康。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良好,在生活中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境、敏锐的智力和具有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心理状态。体育课作为一种与其他坐在课堂中听老师一板一眼讲课的教学形式不同,它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说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和学科难以企及的。
体育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它将学业繁重的高中生从相对封闭的教室里解放了出来,并为其提供了一个开阔、自由的环境,加之体育教学中的活动形式众多,例如:跑步、打篮球、打羽毛球、跳绳,学生们能够在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缓解不良情绪,调节和当前情绪状态,甚至通过多次的体育活动,培育学生的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同时,在活动中,同学与同学之间还能增进友好关系,使性格更加开朗活泼。
(三)培育学生高尚情操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下,体育的育人功能也应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利用,高中体育对这一成长阶段的学生提供了帮助其培育其高尚情操和精神的机会。
在高中体育的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学到许多体育知识和技能,能调节情绪,还能在活动和竞技中体会集体精神,团结的力量,还能对纪律性和组织性有更深的体会,高中体育的育人功能不可小觑。
二、高中体育的教学方法
(一)课前预备热身
体育课的运动前必须要做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高中体育的准备活动一般是一些全身性的活动,主要有慢跑、压腿踢腿、伸展双臂、踝关节运动、弯腰等。一节40多分钟的体育课中,准备活动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具体的准备活动时间和量可根据气温和教学安排等因素做调整。例如:天气较冷时,教师可增加准备活动的时间,使学生的身体充分活动开,使其肌肉不再那么僵硬;又如:当堂课安排了随堂小测验时,为节省时间可缩短集体准备活动的时间。
与此同时,在进行课前准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向同学们阐述当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使学生们尽快带入角色,融入课堂。
(二)展开课堂内容
当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都应是教师备课时明确好的,除了明确教什么课、怎么教,教师还应对其教学目标进行思考――这堂课的目的是考验同学们的耐力、速度、柔韧度,还是集体合作精神?
体育课虽和其他在教室中进行的课不同,但同样的是应有流畅的教学流程。体育学科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少,实践的机会很多,一堂课的准备活动完成后,教师先对当堂课的新内容新体育项目进行多次示范,示范过程中最好加以解说,以演示、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并采用观察、模仿、尝试、互助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项目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师示范指导完后,时间就交给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自主练习的过程是考验学生身体协调能力过程,也是考验同学们团队合作精神的过程,同学间的互相帮助能使教学更高效,质量更佳。
自主练习后教师可适当安排小测验,例如:分小组进行中长跑比拼、接力赛、跳绳比赛、羽毛球比赛,在小测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当堂课的学习内容,也能更为深刻的体会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三)课后放松与总结
紧张有序且丰富的一堂体育课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做全身上下的放松活动,达到肌肉和心情的同时放松,课前和课后的身体活动都是一堂完整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能一定程度上保证肌肉和身体各个机能的安全,还能起到调动情绪和放松思绪的作用。
做一个课堂小结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就当堂课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表现、教师本人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为学生提供建议和意见,也为自己往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反思。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贯彻与实施
素质教育是一种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教育体系,它是跨世纪的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育人思想体现。它是以培养和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以做人教育为纲,以德育为主导,以智、体、美学等为主体的教学体系。
小学中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基础之基础,这一新观念和新思想应体现在小学教育的每一门课中,当然体育课也不例外。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去审视体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就会发现,体育课的特点和任务已有了新的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进行有目的、有效果的实践;教学组织工作复杂的特点要求工作要在复杂中分出重点,要侧重于对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群众性强的特点要求课堂教学符合全体学生,要了解学生群体综合情况,从提高学生群体的素质方面合理、有效的安排教学;思想性强的特点要求体育课堂教学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德育体系,并结合课的内容,在充分挖掘体育教材的思想因素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性强的特点要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具有科学性,能够更科学地为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其它方面素质服务。就体育课堂教学之任务而言,增强体质是体育课堂教学之首要任务,而用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去理解它,就会有新的体会。体育课课堂教学时间短,内容又相对较多,在这一条件下大谈增强学生体质未免有些牵强。所以更重要的是在传授技能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和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形成积极锻炼身体的思想,这才是素质教育中的体育课堂教学之任务。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呢?
贯彻和实施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首先,应该明确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这里所说的明确是指老师明确、学生明确、全校范围甚至全社会范围内明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道理人人都明白,但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认为体育是从属于智育的,只要学习好,别的都可不顾。
其次,我们要正确认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体育课课堂教学不能只是培养学生健壮的身材,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来达到和完成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还要注意的是体育教材中有着十分生动、鲜明、有效地德、智、美、育的内容,学生的纪律、意志、精神品质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体育的队列可以培养学生守纪律,听指挥的好品质;体育课上的许多教材(如耐久跑、跳绳等)可以让学生吃苦、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体育课中的武术、韵律操又可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美的体验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说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再次,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在学生、老师及学校和社会的认识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换言之,要提高全社会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认识,要改变学生、老师对体育课的态度。现今的体育课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学生的娇弱,家长的不理解,老师的不配合以及学生的不重视都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
第四,要想更好地贯彻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要从合理安排教学,组织课堂教学等方面做大量科学细致的工作。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规律可用“三性”来概括。这三性及我们所讲的趣味性、竞赛性、多样性。寓教于趣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可以从语言、教材内容以及精心的安排中得以体现。
小学生兴奋时间和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厌恶过多重复的动作,根据这一特点,以多样性为指导,采取能使大脑产生良性兴奋循环的教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群体素质的提高。
“三性”是对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简明归纳,具有一定科学性,我们只要根据“三性”来安排教材,组织教学,就能从根本上把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第五,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注重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素质教育是对学生全面素质和学生群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而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培养的过程中,是不是自觉、主动,是不是积极进取,有没有兴趣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从辩证原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来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体育课堂教学的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学过程中的客体,客体决定主体,主体应根据客体规律进行实践,也就是说,要按体育课堂教学之规律,学生身心发展之规律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这也正是教学效果有所提高的体现和原因。
第六,体育课堂中进行素质教育,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正确理解以及自身的积极向上的人身观,健康的身心、高尚的情趣、高度负责的责任感,高水平的觉悟和业务素质等等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为此要想贯彻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体育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以上是从体育课堂教学的思想、过程、教材安排、教学组织和教学主客体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说明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也希望能够提供一些贯彻实施体育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1]张景顺.中国体育教学栏目精选—汗与笑的结晶[N].1988,9
[2]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 中国学校体育[J].1998,1
关键词:排球教学;教学设施;教学方法;专业素养
排球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身体素质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完善学校排球教学设施
硬件设施是开展排球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对提升排球教学有效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各高校应不断完善排球教学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并结合学生和实际教学需要,及时地更新和补充相应的教学资源,同时还要适当地引进一些新颖先进的器材设施。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更加新颖的教学活动,从而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创新排球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认识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为了缩小学生间的差距,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另外,也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难度系数较高的动作通过视频分解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学习接受起来更加容易,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排球技巧。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帮助,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教学有效性。
三、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教学水平的发展对促进排球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并为教师的学习和进修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从而使排球教师能够及时地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与手段。另一方面,学校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教师的实际需要,制定出更加新颖合理的竞争机制,不断优化学校教师的聘用制度,并适当地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同时对于骨干教师的个人发展也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当前,各大学院校排球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学生在参加排球教学活动时难以得到全面健康的培养和指导。提升高校排球教学有效性,不仅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途径,同时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综合素质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各高校、师生应共同探索和创新,从而不断完善排球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