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疫情防控知识范文

疫情防控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疫情防控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疫情防控知识

第1篇:疫情防控知识范文

教学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3、培养学生拥有安全意识和防止传染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春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能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吗?它们是怎样传播的?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介绍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腮腺炎应当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4、手足口病

手足口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三、预防传染病,我们该这样做。

1、及时接种疫苗。

2、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讲卫生,讲公德,不乱扔乱倒,不随地吐痰;

4、定期洗澡、理发、剪指甲;

5、尽量少到空气不流通、人口多的公共场所;

6、多喝水,不挑食、不偏食,不共用餐具、水杯;

7、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

8、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9、定期对教室等活动场所进行消毒;

10、传染病流行季节,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11、发热或有其他不适及时就医。

四、标准洗手方法

最后我们来学习一下标准的洗手方法:

1.

掌心对掌心搓擦

2.

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

3.

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

4.

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5.

拇指在长中转动搓擦

6.

第2篇:疫情防控知识范文

一、国内某地出现肺炎阳性病例后,按照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要求,实行疫情防控联防联控机制,要在2个小时内自行启动风险防控触发机制,立即对疫情发生地自病例发病日(如未公布具体发病日期,以病例报告之日为准)前14天以来的返来桦人员主动开展排查管控和核酸检测,在2天之内实现排查清仓见底,确保不漏一人,及时发现并上报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外地肺炎阳性病例在我市出现行程轨迹后,驻中心各窗口单,要先行展开自行排查,在接收上级密接协查函后,第一时间启动内部流调工作,开展全员排查,同步利用大数据追踪与病例行踪轨迹有重叠的人员,确保疑似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全部核实并上报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市民服务中心一楼监测点工作人员,要严格落实发热人员和涉疫地区人员排查、登记、报告制度,强化提级管控。

四、对排查到的涉及疫区返来桦人员,要及时上报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3篇:疫情防控知识范文

关键词植物疫情;防控;浙江台州;黄岩区

中图分类号S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140-02

黄岩地处浙江沿海中东部,是台州市中心城区之一,全区土地总面积988km2,辖有5镇6乡8街道,570个村居,总人口57.9万人。2006年,粮食作物总面积达10 261hm2,蔬菜面积9 293hm2,水果总面积为10 566hm2。农业总产值12.01亿元,其中粮食总产值1.17亿元,蔬菜、瓜类产值4.06亿元,水果类产值4.31亿元。

1黄岩植物检疫工作总体情况

黄岩植物检疫站于1984年与植保站合作建立,1985年才开始单独建站。期间,虽然经历了行政区域的几次变动,但机构一直保持不变,从1989年开始至今一直实行财务单独核算,形成了具有事业法人资格、有单独的办公场所、专职会计和出纳、对外独立行使植物检疫职权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执法主体。同时,依靠自身的积累于1987年和1995年先后2次建造办公与生活用房,面积共计850m2,目前拥有办公用房100m2,会议室50m2。

黄岩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较为发达,建有台州市西部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黄岩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专门从事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农副产品的大量流通导致了外来有害生物的不断侵入和传播扩散,给植物检疫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1988~2007年已经传入的主要外来检疫性(危险性)有害生物种类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水象甲、柑橘黄龙病、美洲斑潜蝇、三叶斑潜蝇、加拿大一枝黄花、四纹豆象、柑橘小实蝇、梨枯梢病等,红火蚁、葡萄根瘤蚜等也将面临入侵威胁。在外来有害生物防控方面,以稻水象甲、柑橘黄龙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重大外来入侵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治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稻水象甲于1996年发现,通过组织专业队,狠抓越冬代成虫防治,在1998年就达到基本扑灭的标准;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在2004~2007年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控工作也获得台州市农业丰收奖。

2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探索与实践

2.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1987年,黄岩农业局针对当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与黄岩毗邻的仙居、临海发现的情况,要求黄岩广大农村干部和村民遵守植物检疫法规,严禁到病区引调水稻种子、稻谷、饲料及稻草;任何单位或个人,凡到外地引调种子,需经植物检疫部门许可,办理植物检疫要求书后,凭证书方可调入,否则视为违法调运;抓好普查与复查工作,争取早发现、早行动、早扑灭,防患于未然。在疫病防范方面,从1986年开始对早、晚稻种子全面推广强氯精消毒处理。另外,还建立了病害报告奖励制度,对报告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疫情的,给予现金奖励,对阻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传入起到很大作用,使水稻细条病比邻近的县延迟3年传入。水稻细条病是于1989年在原黄岩县的峰江乡谷岙村和苍西村及蓬街镇的徐三村首先发现的,面积4.6hm2。疫情发现后,组织区、乡(镇)农技人员,发动群众,采取果断措施,对发病的稻草全部就地烧毁,稻谷就近加工,谷糠就地烧毁。当年,仅峰江乡的谷岙村、苍西村2个村就焚烧病田稻草24t,集中加工稻谷20t,烧毁病谷糠6.5t,最大限度地消除了隐患。同时,对病区进行了以种子消毒和喷药保护为主的防病灭病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延缓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扩散蔓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得病区连续多年未发现水稻细条斑病的再次发生。

2.2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于1996年5月10日在黄岩江口芦村、北城新宅首次发现,当年全区只有2个镇、2个村发现稻水象甲,发生面积为58.8hm2,涉及面积2 439.3hm2;疫情发现后,立即引起了区、镇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技部门加强了疫情监测和技术指导,取得了当年发现当年予以控制的成效。但1997年5月,在黄岩南部边缘沿线的院桥、沙埠、茅畲3个镇(乡)又发现稻水象甲疫情,当年发生范围为5个乡镇、18个村,发生面积有366.1hm2,波及面积4 562.1hm2;到1998年,发生范围有5个乡镇20个村,发生面积425.7hm2,涉及面积仍为4 562.1hm2。为进一步做好稻水象甲防控工作,黄岩区政府出台了“以奖代补”政策,对达标乡镇根据发生面积多少给予0.5~1.0万元不等的奖励。与此同时,黄岩区农业局再按发生面积,补助防治经费30元/hm2。

对稻水象甲防控工作,黄岩区按照省政府“封锁控制、分割围歼、逐步压缩、综合治理、限期扑灭”的20字方针(浙江省和台州市对黄岩提出了要求:在稻水象甲第1代成虫发生期,虫量控制在0.1头/百丛以下的基本扑灭标准),在发生稻水象甲的江口、城关、院桥、沙埠、茅畲等镇乡,每年年初,会同当地政府,认真研究防治扑灭措施,抓住关键时期,选用对口农药,组织防治专业队,开展防治扑灭工作,实现了浙江省提出的3年内稻水象甲不越过黄土岭这一目标。

根据稻水象甲成虫为害早稻秧田和本田初期的特点,抓住越冬成虫防治这一关键,采取“狠治越冬代成虫、兼治1代幼虫、挑治第1代成虫”的防治策略,即可抓好秧田期和本田初期的防治工作。秧田期可选用20%三唑磷乳油、50%倍硫磷乳油或40%水胺硫磷乳油1 500mL/hm2。上述药剂用机动喷雾机弥雾时加水150kg/hm2,用背包式喷雾器时加水600kg/hm2喷雾(下同)。本田期除上述药剂外,也可选用0.3%锐劲特颗粒剂15~30kg/hm2,拌细泥150~300kg撒施;5%锐劲特乳油750mL/hm2、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30~60 kg/hm2等任选1种,对水750kg喷雾,在防治过程中进行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行动,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田,保证防治工作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对控制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幼虫取得了显著效果。1998年7月6日,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5个镇(乡)进行实地抽查,共查16个村,抽查197块田,39 400丛水稻,平均成虫量为0.046头/百丛,达到了基本扑灭标准。

2.3柑橘黄龙病

自从2002年发现柑橘黄龙病疫情以来,黄岩区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治虫防病,挖治管并重,综合防控”的方针,坚持病株挖除,突出木虱防治,突出种苗管理,加强健身栽培。通过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使柑橘黄龙病的快速扩散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006年,柑橘黄龙病疫情发生态势趋于回落,2007年发病株数比2006年减少15.21%,2008年发病株数又比2007年减少22.21%。疫情防控工作2004~2007年度连续4年在全省综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现将主要工作措施陈述如下。

(1)加强领导。柑橘黄龙病的发生与蔓延对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区、乡两级政府建立了专门机构,强化对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了“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工作责任书”,明确了防控责任。部分乡镇(如院桥、高桥、平田等)还将防控责任细化分解到村级,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黄岩区政府办公室每年都发文要求各地继续抓好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并就柑橘黄龙病等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落实。

(2)强化宣传发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2004年开展“一户一宣传”;2005年制作科教片,开展宣传周活动。6年来,共印发宣传资料近21万份,发放张贴防控模式图5 000张,播放《柑橘黄龙病科教片》 67场次,广播电视宣传100多次,使防控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共开展培训270多期,受训人数为1.56万人次,组织各级各类科技咨询207次,咨询人数达1.21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对柑橘黄龙病的识别能力。

(3)全面开展疫情普查和病株挖除。2002年以来的疫情普查工作,采取群众自报与专业队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片、片不漏园、园不漏块、块不漏株的要求实行全面普查。普查数据分村到户,进行登记造册,建立疫情档案,并以村为单位张榜公布,依靠群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督促,提高普查数据的真实性。6年来,全区共组织普查队伍4 320人次,累计调查柑橘树3 496.56万株,到2007年底查明已有17个乡镇(街道),205个行政村发现柑橘黄龙病,累计发病株数为135.37万株,病园波及面积为1 816.7hm2。在疫情普查的基础上,采取群众自挖与组织专业队砍伐相结合的方法,彻底挖除病树;对失管橘园的病树,各乡镇(街道)投入经费组织专业队进行砍伐和清理。如高桥街道、院桥镇组织专业砍伐队伍,对辖区内发病橘园的病树逐片逐园进行砍伐,尤其是高桥街道从2004年开始连续4年组织砍伐专业队,每年都历时2~3个月对街道内所有村的橘园内所有病树进行砍伐。6年来全区累计砍挖病株数135.37万株,使柑橘黄龙病的发生范围缩小,减少了发病株数,持续开展的防控工作取得了实效成果。

(4)抓好木虱防治和种苗管理。①加强木虱防治。在院桥镇的唐家桥和上洋乡李家洋村等地设立监测点。2002年以来,每年都不定期木虱防治情报,要求各地根据物候特点和木虱虫情监测结果,重点抓好春、夏、秋梢抽发期木虱的防治工作,并根据木虱发生基数的高低进行分类指导,对虫口基数偏高的果园,连续用药。2007年8月,对6个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123.3hm2柑橘园免费提供防治木虱农药8.6万包,有力地推动了木虱防治工作。2002~2007年木虱防治面积达到12.55万公顷次,防治达标率90%。②抓好苗木检疫管理。在每年的冬、春两季种苗调运和嫁接时期,禁止向省内外疫情发生地调入苗木、接穗;禁止橘农擅自调运柑橘类苗木、接穗;暂停高接换种,以免引起疫情扩散;同时,加强柑橘类苗木市场的检疫检查,6年来共销毁有病橘苗8.6万株,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了病害的传播扩散。

(5)抓示范区建设。将南城街道蔡家洋村和民建村、上洋乡董岙村、头陀镇断江村、北城街道下洋顾村作为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示范区。这些橘园既是综合防控示范区,又是防控效果的展示窗口。如南城蔡家洋村和民建村,柑橘面积65.2hm2,以本地早蜜橘为主,2005年调查发现柑橘黄龙病病株134株,2007年调查发现只有50株;头陀镇断江村33.3 hm2橘园,2005年只查到45株病株。另据院桥镇2006年调查:实施健身栽培的果园病株率只有4.3%,而对照区病株率达到16.3%。

第4篇:疫情防控知识范文

关键词:控制 清单计价 合同风险 造价工程师

一、清单计价模式下业主合同风险种类与对策

1、业主合同风险种类

业主合同的风险,其在FIDIC条款中,就已经列出了业主的8条风险,其中前四条称为不可抗力。实际上业主的风险是很广泛的,包含环境要素风险、行为主体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等,也可以按产生原因分工程风险与信用风险。产生于社会和自然条件的风险不是对业主的最主要的风险,而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对业主威胁最大。

2、业主的合同风险管理措施

业主的合同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以下:

(1)管理措施。包括给起草招标文件、评标留足够的时间;起草完备清晰的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明确责任和风险分配;设置严格的有效管理程序和责任体系等。

(2)合同措施。包括起草完备的合同,减少合同中的漏洞;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风险责任:在合同中设置保全措施,以加大承包商的责任和加强对承包商的控制,如各种保函、保留金、对承包商设备和材料进场后所有权的定义等;投资预算中预留风险准备金,在工程量清单中设置一定数额的暂定金额;选择资信和能力等级高承包商和项目管理公司;通过保险和担保(如银行保函)手段转移风险。

二、清单计价模式下承包商合同风险种类与对策

1、承包商合同风险种类

建筑市场实行的是先定价后生产的期货交易,其远期交割的特性决定了建筑行业的高风险。因此,尽可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工程承包合同的风险是每个承包商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承包商取得招标文件后,如果不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的分析、没有正确理解招标文件、签订的工程承包的合同不尽完善等,或者其工程风险及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都会给合同管理造成隐患。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风险的客观存在是由其合同特殊性、合同履行的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建筑工程的特点而决定的。常见的风险有三类:业主的信用风险、外界环境的风险、工程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风险。合同的客观风险是由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国际惯例规定,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的,可归类为工程变更风险、市场价格风险、时效风险等。业主利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和起草合同的便利条件,在合同中把相当一部分风险转嫁给承包人,主要表现有:合同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不平衡的责权利条款,合同内缺少和有不完善的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条款,缺少因第三方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赔偿条款,缺少对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工作效率低或发出错误指令的制约条款等。

2、承包商风险管理措施

承包商对合同风险分析应在对工程承包合同文本进行审查的同时进行,针对具体的风险提出相应对策,在合同谈判中就要减少或避免风险。对于在工程中承包分析出的风险,主要对策如下:

(1)清单报价中,承包商应对风险不同的分项工程采取不同的报价,对于风险大的分项工程要充分考虑风险附加费,或采用多方案不平衡报价供业主选择,还要充分考虑承包商自身的承担风险能力。

(2)重视合同谈判,尽量避免业主单方面苛刻的约束条件,使合同能体现双方的责权利关系的平衡。形成合同责任的尽量分摊,尽可能让合同双方形成共同抵御、共同承担风险的合作关系。

(3)审查发包人的资质等级和履约信用。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有相应资质等级,承包人承包的项目应该是依法批准的合法项目,否则承包合同是无效的;发包人的履约信用差,经常拖欠工程款,将会影响到以后工程进度,甚至造成工程承包无利可图。

三、清单计价模式下造价工程师风险管理

1、清单计价模式下造价工程师(咨询机构)合同风险识别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下各个投标人自行计算工程量,而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招标人必须在招标文件中提供统一的工程量清单,投标人根据企业及市场情况自主确定消耗量、价格和各项费用,全面竞争,自主报价。《计价规范》中对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风险责任作了合理的分配,即工程量的风险由业主承担,价格风险由承包人承担。而招标人的工程量清单则由招标人委托造价工程师(造价咨询机构)制定,如果制定的清单不准确,给业主造成经济损失,造价工程师或所在咨询机构必须向业主承担咨询法律责任。清单计价模式下造价工程师(咨询机构)风险如下的风险:

(1)行为责任风险

造价工程师的行为责任风险是指造价工程师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在工作中发生主观上有意或无意的失职行为给委托方、第三方造成损失而承担违约责任的风险。

(2)工作技能风险

造价工程师作为工程建设造价计价与控制的管理者,应同时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文技能和观念技能,但不同造价工程师对这三种技能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即使造价工程师履行了合同中委托方委托的工作职责,也可能因其自身技能的限制,工作中出现失误,从而给委托方、第三方造成损失。

(3)内部管理风险

造价工程师所在咨询机构的内部管理机制是否健全,运作是否有效,是影响发挥造价工程师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面。若管理机制不健全,机构各成员因相互之间对工作的具体分工不明确,或者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沟通,没有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则必定会影响造价工程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成效,从而给委托方、第三方造成损失。

2、清单计价模式下造价工程师(咨询机构)合同风险对策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具有个别性、差异性、动态性、大额性等特点,同时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工程师在执业风险更为突出。但我国工程造价甲级咨询机构的法定注册资金仅为100万元,所以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工程师(咨询机构)面临风险是巨大的。一般的业主委托招标时间很紧,因而咨询机构用于计算工程量的图纸多少会存在一些问题,如图纸上个别地方未标识、还需进一步深化设计等,咨询机构在清单制作中会使用暂定数量、暂定项等,以此规避部分计算上的风险,但是这种方法会给后来的支付及结算造成一些麻烦,仍然是有风险存在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可以从提高造价工程师的职业素养、加强责任心、加强咨询机构的内部管理、保证工程设计完善等方面着手来降低风险,然而更重要的手段应该是建立职业责任保险制度。

第5篇:疫情防控知识范文

一、工作重点

一是通过“魅力”微博号、“今日”企业微信等各种媒体及时转发疫情信息、防控工作的宣传报道;二是全域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三是做好舆情监测,及时澄清事实,有效管控有害信息。

二、工作举措

(一)及时权威信息。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负责,在微博号、企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及时更新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与安排,工作动态、重要公告等,及时转载上级权威官方媒体的防控报道、防控成果、重要通知等,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二)全覆盖使用横幅宣传。持续开展“戴口罩、常通风、勤洗手、一米线、不握手、用公筷”宣传教育,由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牵头,各村(社区)要在主要交通路口、办公场所、农贸市场等醒目位置,全覆盖悬挂横幅,引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不随意丢弃废弃口罩。

(三)广泛开展网络宣传。镇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各村(社区)要充分运用微信、微博、QQ等网络渠道推送中省市区官方媒体的防控信息,推送疫情防控知识和防护技能。

(四)设置宣传站点和流动宣传队伍。各包村领导牵头,各村(社区)要在人流较为集中的位置,设置宣传站点,持续播放疫情防控音频。继续发挥流动宣传队的作用,用宣传车和小喇叭,全域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特别是要到背街小巷、村院民户,重点宣传外地返乡人员要主动报告,遵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不举办坝坝宴,提倡红事新办、白事简办的新风尚;不举办聚集性宗教和民俗活动;群众要使用“居民健康码”,做好个人防护;不购买来源不明的进口冷冻食品;不从高、中风险地区和国(境)外网购、海淘物品,接收快递包裹;在家清洗冷链食品时,佩戴一次性手套,打开货物前用酒精对其包装进行消毒;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要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进行核酸检测。

(五)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海报。由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牵头,企事业单位、各村(社区)要在办公场所、宾馆、网吧、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广泛张贴宣传海报,派发宣传单,引导群众科学预防、及时诊疗、平稳应对。

(六)拓宽举报渠道。各村(社区)要畅通举报渠道,充分动员群众举报监督,及时发现、举报违反疫情防控要求的行为和现象。

(七)强化舆情管控。严肃网上宣传纪律,做好网上舆情监测,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严密监测网上舆情动向,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违法违规有害信息,严厉打击谣言行为。各村(社区)要及时上报相关情况,保持信息互通。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将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作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有序做好宣传舆论引导工作。

第6篇:疫情防控知识范文

关键词: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监测点

中图分类号:S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219-1

0 前言

为有效防止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蔓延,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安全,农业部决定启动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并印发了《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方案》。为全面启动我省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完成好稻水象甲、大豆疫病等重大农业植物疫情监测防控工作任务,制定了我省重大植物疫情监测防控实施方案。按照国家和省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集安地处中朝边界的实际情况,于2008年初步建立了青石镇、太王镇、榆林镇、凉水乡、大路镇5个阻截带监测点。为切实加强重大植物疫情监测与防控力度,确保阻截带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 切实加强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

疫情防控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争取多方的支持和帮助,形成合力,提升防控疫情整体能力。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牵头,农业、财政、计划、宣传、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重大植物疫情监测防控指挥机构,将重大植物疫情阻截防控列为工作重点,明确管理责任,进一步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确保重大植物疫情应急阻截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集安市植物检疫站具体负责疫情的监测和阻截防控方案的实施。

2 加强疫情监测培训与宣传工作

监测负责人和监测员参加了吉林省植物检疫站在通化举办的疫情监测阻截防控培训班,集安市植物检疫站不定期举办了疫情监测培训班,使每个参加疫情监测的人员了解监测内容,掌握监测基础知识,能够承担起监测任务,及时上报监测结果,正确指导疫情防控。通过办班讲课、举办科技大集、召开现场会、印发宣传手册和科技简报、广播电视等媒体向公众宣传重大植物疫情监测阻截防控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宣传重大疫情阻截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市政府的植物检疫意识和广大群众的预防意识,争取市政府对植物检疫工作的支持,引导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宣传有关植物检疫技术要求、有害生物基本知识、防范及预防措施等,使公众掌握了解有害生物的简易防范措施及注意事项等,达到群防群治、统防统治的目的。

3 认真做好重大疫情的监测阻截防控工作

3.1 做好重大疫情的监测预报

稻水象甲疫情春季调查监测从5月12日开始到5月31日,5月18日在苗田,5月24日在本田发现成虫,本田虫口密度10-12头/m2,今年为中等发生年,发生面积3.6万亩,防治面积3.6万亩。5-8月对黄瓜黑星病、番茄溃疡病、豚草、菟丝子属等疫情进行全面监测,了解其发生发展及防治动态。通过采取监测、检疫、封锁和防治等措施,降低其为害程度,将其封锁在局部地区,防止其进一步向其他地区扩散蔓延。

3.2 认真做好高风险疫情区域监测

重点对苹果蠹蛾、梨枯梢病、美国白蛾、和红火蚁等开展调查,调查的主要地点为果园及水果、花卉批发市场,调查的主要植物为苹果、梨等蔷薇科仁果类植物。同时对大豆疫病、葡萄根瘤蚜、黄瓜绿斑驳病毒病、马铃薯甲虫等开展田间调查,在疫情易发生的区域和种植易发生疫情的品种地块定点定人监测,疫情报告实行零报告制度。通过严格的检查和监管,防止其入侵。

3.3 加强重大疫情应急管理

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吉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集安的“应急预案”,认真做好应急防控工作的启动工作。

3.4 执行重大疫情报告制度

高风险检疫性有害生物全部采取月报和零报告制度,每月25日前报通化植保站,全部按时报送;稻水象甲疫情春季调查监测共调查7次,已按要求报省检疫站防控科;国家级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已于7月25日前报通化植保站;省内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国家级及吉林省内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情况统计表、三品基地疫情调查表、农作物种植情况调查表等已于10月15日前报通化植保站。

4 加强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监测点建设

第7篇:疫情防控知识范文

一、组织领导

成立以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人民政府机关应对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二、工作职责

1.建立健康档案。建立职工健康档案“花名册”,实行“一人一档”管理,汇总职工健康状况,详细掌握每名职工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春节假期出行信息,全面排查是否接触省外及重点疫区来达人员、是否接触确诊或疑似病人情况。

2.开展健康管理。严格落实职工体温检测制度,在办公楼大门口设置检测点,每日早晚2次体温检测,发现异常情观及时向单位和镇卫生院报告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配合卫生院做好隔离观察与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

3.开展消杀工作。定期对办公室、过道、食堂、院坝等公共场所及进院车辆进行消杀,在卫生间配备洗手消毒用品。

4.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单位微信群等方式,开展各种类型的疫情防控宣传和教育,普及职工应对病毒疫情的防控知识,督促落实号个人防护措施,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三、工作要求

1.加强宣传培训。卫生防疫专职人员要了解掌握肺炎特点和疫情防控知识,了解掌握必要的心理咨询知识,并根据疫情防空需求定期不定期对机关职工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培训。

第8篇:疫情防控知识范文

为扎实推进“两联一进”工作,促进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落实,按照中央、省委、州委、县委有关安排部署要求,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安排,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现将“两联一进”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1月19日,党组书记、局长在局办公室组织召开“两联一进”暨疫情防控专题会。会议就“两联一进”及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会议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要提高认识,持续加强防控知识宣传,通过手机短信、QQ、微信等方式向各自联系户宣传相关防疫知识,并协助相关部门到联系村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同时,局办公室向英各村两委发送《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护相关工作的函》,指导村两委加强村民的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二、做好宣传动员,开展走访工作

开展走访工作,详细了解联系乡村每户村民的情况。于2月2日由党组书记、局长带领有关人员前往联系乡、联系村开展走访宣传工作。秉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宗旨,首先,对联系村外出人员的详细信息进行详细了解,并就外出人员的近期活动动态和身体情况进行了解;其次,工作人员和村两委成员到村开展联户联情慰问及防疫宣传工作。

第9篇:疫情防控知识范文

【关键词】 网络报告 手足口病 流行控制

【中图分类号】 R1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277-02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1]。经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2-10月份,我区已报告手足口病患者370例,其中聚集性疫情8起,现将青云谱区手足口病疫情分析防制对策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月1日-10月31日网络报告的青云谱区手足口病病例数及聚集性疫情,并对聚集性疫情及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疫情处置。

1.2指标判断标准

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的规定,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2]。

1.3预防控制措施

1.3.1在区卫生局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组织措施:①成立区疾控中心手足口病防控知道小组和组建疫情处置分队;②与区教科体育局、区妇保所联合知道检查辖区托幼机构、小学手足口病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③制定专人负责疫情监测系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和处置。

1.3.2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与宣传,区疾控中心与区教科体育局积极配合,联合开展辖区托幼机构、学校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培训,同时,深入社区、托幼机构、学校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极大地提高社会居民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1.3.3对手足口病疫情早发现、早核实、早处置,对没一起手足口病疫情包括聚集性疫情我中心疫情处置分队均对每起疫情进行规范处置,极大地遏制了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

1.4研究方法:分析:①发病三间分布;②病原学检测③转归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2结果

2.1疫情概况

2月1日-10月31日我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70例,重症7例、无死亡病例,7岁以下儿童发病为1557.96/10万,与上期(665.29/10万)比,上升134.18%,与去年同期(787.4/10万)比,上升97.86%。聚集性疫情发生数与上年同期比上升100%,重症病例去年同期0例,今年重症7例。

2.2时间分布

370例手足口病病例中,发病时间依次为2月5例、3月31例、4月79例、5月64例、6月71例、7月73例、8月23例、9月23例、10月6例,从3月份开始发病逐月上升,且4-7月为发病高峰平台期,8月份开始逐月下降,平台期报告病例数合计287例,占发病总数的77.57%。2-10月份手足口病发病流行趋势详见下图:

图12010年2-10月份青云谱区手足口病发病流行趋势图

2.3地区分布

全区每个街办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其中岱山56例、京山36例、三店44例、徐坊92例、洪都77例、青云谱镇51例、不详乡镇14例,以徐坊、洪都、岱山报告病例最多,合计225例,占发病总数的60.81%。此三个街办流动人口较多,人口密度较大。具体街办病例数分布详见表1:

表12010年2-10月份青云谱区手足口病病例街办分布情况一览表

2.4人群分布

370例手足口病当中,年龄最大者28岁,最小者5月龄,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为主,合计284例,占发病总数的76.76%。其中男241例、女129例,男女发病比1.8∶1。职业分布中散居儿童216例、幼托儿童140例、学生12例、工人及其它各1例,散居与幼托合计356例,占发病总数的96.22%。职业分布详见下表:

表22010年2-10月份青云谱区手足口病病例职业分布情况一览表

2.5实验室检测

370例患者中,随机采样79例患者中的咽做病毒学检测,阳性44份(肠道病毒71型即EV71型18份、柯萨奇病毒A16型即CoxA1614份、肠道病毒未分型即EV未分型12份),阳性率55.70%。 实验室检测病例中以EV71型和EV未分型为主,此种病毒型主要为重症病例的病毒型。

2.6转归

所有患者中,住院病例97人、门诊病例273例,其中7例重症,无死亡病例,均治愈,未有相关后遗症病例出现。

3讨论

国内已有多篇关于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特点与预防控制措施的报道[3],也有手足口病突发事件分析[4],但综合我区2010年2-10月份手足口病疫情分析,我区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份,发病人群以散居和幼托儿童为主,且年龄主要在3岁及以下儿童,病例大多分布在徐坊、洪都、岱山等街办,故如何做好我区手足口病疫情的防控工作,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针对幼托机构也是手足口病发病的重点场所,与教育的主管部门合作,形成多部门参与、多部门防控的综合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2、手足口病作为一种肠道传染病,且又无特异性疫苗,防止病从口入是预防的关键,4月份为我区手足口病的高发时间,在4月份之前,对我区手足口病的高发地段进行一次深入的宣传,可以采取在公共场所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举办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切实提高居民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养成个人的良好卫生习惯;

3、指定专人负责我区手足口病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疫情,从而及早处置疫情,使其危害降到最低点,此乃防控手足口病的有效途径;

4、针对我区手足口病采集的样品检测的病毒型为EV71型和EV未分型为主,且此病毒型的患者较易发展成为重症病例,故小型医疗机构和其他社会医疗机构不得随意截留病人,发现重症须及时转至大型医疗机构,防止出现病例死亡。

参考文献

[1] 耿贯一,主编.手足口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9-78

[2] 卫办疾控发[2009]91号-2009,《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