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绘画课和美术课的区别范文

绘画课和美术课的区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绘画课和美术课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绘画课和美术课的区别

第1篇:绘画课和美术课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高中新课改 美术课程 教材分析

一.新课改下高中美术课程的特点

新课改给高中的美术教学带来了生机,通过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和价值追求,比较高中新课程与原高中美术欣赏课、义务教育课程的区别,抓住普高美术课改的关键所在。自从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高中美术课程标准顺应时代要求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了全新的高中美术教学目标体系,提出了基础性、多样化、有层次和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教学宗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高中开设美术课程对于广大师生来说都是全新事物,学生们只有小学和初中的美术学习经历。所以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上完全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普通高中课程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是义务教育的延续。但也应该属于艺术课程,既区别于中小学的美术课,也不同于大学的美术课程,所以普通高中美术教学也应该有利于高中生的学习,体现高中生的学习特点来。它应该适度地向美术本体回归,加重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但相对学习面可能更精,不需要像义务教育那样以普及为主;它在美术知识与技能方面也需要与学生的兴趣和条件相适应,学习的难度相对较低。

高中美术课程需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强调了课程中的人文科学,让学生们通过课程学习和传承美术文化;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来了解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尊重多元化艺术;同时也能缓解高中学业压力,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健康,陶冶艺术情感,提高审美能力。通过课内课外的美术实践活动,还能以此激发出学生创新潜能,拓展学生们的发展空间。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个性的自由发展。其中,选择性是这次高中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学生可以自由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想学的课程,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设施的条件、美术教师的特长等因素来选择开设的模块。第一次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实行选修制和学分管理这种大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和个性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二.设计有学校特色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既保证学生的基本学习,也给予他们比较充分的自由选择机会。各地在开设模块的选择中,应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此次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开设了五大系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9个学习模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供学生自主选择。其基本理念是要通过改革,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9个模块中,选一个模块,修习18个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高中学生在三年内必须修习3个学分。我个人认为“美术鉴赏”对高中生形成提高美术审美能力、升华艺术情操,具有积极的作用。比较推荐学生可以先选修“美术鉴赏”获得1个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获得另外2个学分。

当前学校开设模块教学的情况多是选择在高一开课,当然也有个别在高二才开课。基本都开设了“美术鉴赏”模块。一般教师多会去选择开设的模块有“绘画”、“电脑绘画・电脑设计”、“设计”和“书法”等,从调查结果粗略得出教师较擅长传统美术技法及现代媒体技术。

我们在分析了课改下的美术课程后再来设计有学校特色的美术课程一定要考虑到一部分学生想大范围普及知识的想法,以及也有部分学生想深入学习美术课程的需要,尽可能多提供学习模块。同时也要在推进高中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工作。各学校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对学生选课前及时提供选课指导。可以召开班长或美术课代表会议,组织指导学生根据学校设课和自身情况确定个人高中阶段的课程修习计划,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

三.深入研究美术教材

高中美术教科书的特点就是内容量大,教学内容组织困难,18学时的确难以完成一个选修模块的教学任务。再完美的教材也没办法满足教学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际需要,更何况是在配套的教辅资源缺乏,现有的资料性教参很难满足教师教学设计参考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必须根据现状对教材进行取舍与重组,教师们必须在深入研究美术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合理的选择教材内容。

深入研究教材就是要把握和理解所选美术教材的编写意图,思想内容和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教科书知识点结构,以及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弄清楚教材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有助于教师熟悉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明确知识点框架,以及了解需要通过书籍和网络进行补充的知识方向。

人教版的美术教材是以丰富的知识背景做构架,重点明确,主次突出,情境创设灵活,图片的文字点评有详有略,符合学生自主阅读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将活动设计融于实践情境中去,同时插入课教学内容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也十分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文字富有文彩,丰富的图片资料和举名家书画的例子来进行点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样本,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分析不同版本的教材,认真研究如何更好的实用教材。选择共同课题作为重点的课堂教学内容,可以结合湖北地区特有的原生态美术文化例如楚文化,对新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删减、补充和重组。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学习出现在教材上的所有内容,可组织学生开展分层、分组、分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前课外主题。

结语:

新课改给高中的美术教学带来了生机,丰富了高中的教学内容,算是实现了素质教育。也给高中美术课程带来了新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美术课程和美术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美术课程强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形成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学。因此要设计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并且对学生选课前及时提供选课指导。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再合理的对新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删减、补充和重组。

参考文献:

[1]尹少淳主编,走进课堂 美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小山、严先元编著,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3]李力加著,走向多元的美术教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

[4]尹少淳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2篇:绘画课和美术课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人文性质 鉴赏 研究性学习

现阶段的美术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由于初级中学不具备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条件,因此,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课就更应该注意其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素质教育的意义。它是生活美术教育,是以基础性为特色的艺术文化综合素质的教育,所以需要美术教师走出单一的对美术专业知识的鉴赏,扩展到对美术史,美术作品的鉴赏,甚至扩大到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去,带领学生在文化情景中去体验、赏析和探究。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文性质是美术课的基本性质,因此我们不应该将美术放在文化的大环境中去看待、去对待。美,因何而美美,从何而来美,又是怎样地改变着这都离不开文化的大背景。实际上,一旦美术课与绘画专业课相分离,我们就会发觉,美术与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就国内美术的横向来看,各地区和民族的美术创造的差异是如此的巨大,少数民族浓艳的色彩和画面氛围与汉族细腻而丰富的画面表达大不相同;藏族人民的艺术里充满了神鬼图腾,不妨认为是世界之颠那种俯视苍茫人间而来的巨大空旷之感;西南的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艺术则是花鸟世界,是他们生活的内容与向往的体验。纵向来看,晋代的人物画清矍,是高远的气质所致;宋代的山水画萧索,是出世的气质所致;明代清代的花鸟画又是写意的人生情怀所致。如何去体验这种种美,种种艺术,并不仅仅是就画而画可以明说的。

但事实上,很多例子却在告诉我们,教师对美术课堂的文化情景的创设和追求往往走向了了另一个方面。很多教师片面地追求美术课堂上的“丰富”和“生动”,片面地试图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而将一堂美术课变成了故事课、活动课。这对教学、对学生的美术和文化知识提高又有什么帮助?我本人也听过这样的课,教师在讲到某个美术方面的细节时,就他所经历的人与事大谈特谈,学生听得倒是颇有味道,待到该教师回到正题上来时,才发觉已经离题千里。这种情景创设,教师的确是花了很大的力气,但由于“套”不住主题,因而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却很空乏。它对教学起到的作用,亦可能是相反的。

在我看来,在美术欣赏课中,引领学生去赏析一件美术作品,体现它所固有的文化生活特征,就应该努力挖掘其中的人文背景,从而使学生通过作品本身去理解时代特征和文化环境在这件作品上的影响。

另外美术和书法、文学、舞蹈的关联之紧密,让我们无法轻易舍弃它们而走单行道,中华民族的艺术是伟大的、灿烂,数千年前古人就有书画同根的说法,以书法的笔法入画,赵孟頫将它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而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得的一路如歌如狂的草书,则让我们怀想那浪漫场景里剑气四荡,一人独倚栏杆痴醉中的倚畅。

敦煌壁画,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从画面上看到的,是曼妙的舞姿和满壁生风的衣带飘飘,那样的节奏感,让我们相信是画师在胡歌梵舞中得到的灵动笔触。

自“画之不足,以诗补之”始,浪漫文人们开始在画面上题诗,也宣告着中国书画一体的时代开始。“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本来是赞赏王维诗如画,画如诗的一段评语,也就真的成了画中有诗的情境。中国画讲究意境,这与诗歌相同。在文人画极盛的时候,“逸笔草草”的画面与题诗题跋平分秋色,绘画、书法、文学在这个时候竟相辉映。

第3篇:绘画课和美术课的区别范文

 

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课程中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而造型基础课程既是美术课程中的一门入门课,同时又是贯穿美术课程始终的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是敲门砖又是基石。造型基础课程以技能训练、审美素养训练、创意意识培养为基本要求,重点突出绘画基础知识与基础造型能力的训练,结合时代背景下各种视觉形象的造型特征,挖掘学生个性思维,提升创造能力,提高视觉形象的表达能力,为后续的美术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视觉图像文化成为了社会文化大背景,各种视觉形象、图像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不同的视觉形象所具有的造型特征出现了很大的区别,那么如何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内了解掌握这些丰富的造型特征并能熟练运用这些造型方式,去完成将来的儿童美术基础教育重任,更能适应时代,适应职业发展需求,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前教育美术造型基础教学要以造型美感解析和美感表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为基础创造美为根本来完成学前教育美术造型基础教学,使幼师学生掌握美的规律,正确的欣赏美、认识美、理解美、翻译美并创造美,分清是非美丑,并在正确的审美观点的指导下进行美的创造、实施美的教育是幼师美术审美教育的目标。

 

二、学前教育专业绘画造型基础教育现状

 

(一)教育理念落后,实践教材不足

 

在绘画造型基础课的教学上,过于强调美术造型技能、技巧的教学与训练,把技能训练作为美术课程的首要任务。学生仅仅局限于教师所引导的写生造型或装饰造型上,而且教师只是着重讲述造型的基本方法,少有针对绘画造型的形式美感做出深入的美感解析或鉴赏,忽视了学生对于绘画造型美感的认知体验和对美术中美的造型文化底蕴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感受美、理解美、翻译美、描述美的基本审美体验。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造型课程教育理念的保守落后,学生使用的基本教材严重不足,势必影响到学生对于基础造型认知匮乏,教学偏重技能,缺乏对于绘画造型中形象、形式的美感认知,教学内容过于局限在传统的全因素素描或线描课程上,缺少让学生对于造型中物像形象、形式美感的认知体验。

 

(二)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美术教师照本宣科的现象还非常普遍,在绘画造型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上所教授的都是传统的、纯粹的结构、光影、透视关系等内容,但纯粹的素描课程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视觉图像文化社会大背景下美术造型基础的训练课程的需求。这种教学虽然专业性强,学到的绘画素描基础更扎实,但枯燥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使学生苦不堪言,同时不能适应丰富多彩的图像文化大背景下造型形式多样的需求。

 

三、改革与措施

 

视觉文化时代出现了更多的美术造型方式及美术样式。美术课程也在需要不断完善的教育理念下不断地调整和改革自己的教学,尤其是在美术绘画课程中造型基础训练课程教学的改革。

 

时至今日,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绘画造型训练不能再单纯局限于传统素描课程的训练上,以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造型基础课的教学借鉴传统美术学院的基础教学模式,但由于学生入校前绘画基本功相对薄弱,感知美、欣赏美、翻译美、表现美的审美能力几近为零,因此单纯的过于“专业化”的绘画基础练习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过于单一,单纯的以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无法解决全面的审美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无法达到以审美为核心、了解美的规律、掌握美的表现方式的教育目标。如何在有限时间内的学习过程中做到快乐而有效的学习,必须做一些改变。

 

(一)更新教育理念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授业者,我们需要紧紧围绕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做到以“如何观看、如何感受、如何表现”物象形象的美感为造型基础教学的主要培养内容,艺术素养与技能培养并重的同时,使艺术素养先行,增强学生对造型美感解析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在观察基础上感知美、欣赏美、翻译美、表现美的审美能力,在更全面地绘画造型美感解析研究的基础上来完成技能训练。

 

简单讲,学生在学习造型基础之时需要先感知美、懂得美、然后再运用合适的造型语言去表现美。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发展自己的造型艺术审美标准,也是每一个实践者所必须考虑的问题,紧随时代步伐,挣脱以往较为单一的发展方向,呈现丰富多彩的面貌、向着多元空间,迅速发展。

 

(二)建立健全美术课程教学大纲,转变课堂教学内容与模式

 

进一步修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计划,合理设置美术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造型基础课程应以审美素养培养为依托,以绘画形式美感解析、技能训练、创意意识培养为基本要求,重点突出绘画造型的美感体验与研究,结合时代背景下各种视觉艺术形象的造型美感特征,遵循绘画造型的基本规律,挖掘学生的个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为后续的美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造型美感解析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绘画造型美感解析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是深远的。通过绘画造型课程,进行造型美的认知和引导,使学生掌握审美经验,拥有正确的审美思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审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

 

培养学生在观察基础上感知美、欣赏美、翻译美、表现美的审美能力,更全面地在绘画造型美感解析研究的基础上来完成技能训练。

第4篇:绘画课和美术课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培养良好的品德 兴趣与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

一、愉快教学的内涵和作用

现代教育心理研究也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之事。通过教师的愉快教学,学生无需有意识的努力就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持久兴趣愈浓,学习动机就愈强,努力程度也会愈高,从而彻底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在愉快的感受中做学习的主人,满怀信心地进取、向上。

二、初中美术课的特点及实施愉快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科学实验也已证明,学习美术能使右半脑得到锻炼,这对于促进人的智力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受到良好美术教育的学生,观察事物就比较敏锐、细致、准确、完整,对形状的区别、明暗的判断、空间 的理解、色彩的分辨能力都较高。它对从事社会职业,比如工业、农业、教育、军事和科学研究等都有极大的 好处,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挖掘人类的潜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 都是实行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除有关部 门切实抓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外,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上也要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探索美术教学的新路子,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初中美术愉快教学的具体措施

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 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围绕着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 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 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 .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所以,在学生面前,老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即使是对待差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 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 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始终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 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讲添加法时,在鱼身上添加莲花,在梅花上添加喜鹊,再问学生有什么寓意?学生经过思考,可回答出“连年有余”、“喜上眉梢”的寓意。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但掌握了“变化”的几种方法,而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 提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水彩风景画――桂林山水》一课时,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老师边讲边辅导,此法直观性很强,很适合水彩画的教学。但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各不相同,老师“断断续续”地示范、讲解、辅导 ,画得快的同学想“开快车”,而画得慢的同学又因跟不上而显得手忙脚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把这幅画的 作画过程拍录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及解说,在进行同步演示前先放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先看到了这幅画的作画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这样,画得既好又快的同学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画,心里没底的同学也可跟着老师的示范慢慢进行。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手段,又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情景。

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第5篇:绘画课和美术课的区别范文

一、中专美术教育的功能

1.美术课的美育作用

在中职学校的美术教学中,美术课作为一门基础课,是实施学生美术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措施。美术教育属于情感教育,通过美术的学习,可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陶冶的工具是美的事物和对象,陶冶的作用我们就称为美育。中职学校美术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通过视觉形象美的感受和描摹,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融入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升他们的生活情趣及品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形成。这一功能体现在美术欣赏中,美育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欣赏中实现,上好美术欣赏课,是提高美育效果的重要保证。

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美术的感染力在于它对人的灵魂的净化和品味的提升,美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分辨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美术教学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浑然天成,融为一体,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种积极形式。美术作品中有很多的人体绘画,学生有时是不能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和看待的,甚

至有的学生会发出窃笑。但是现实生活中,中专学生浏览黄色网站,观看黄色图片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体美,是帮助和纠正学生不良品质形成的有效手段。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及美术鉴赏能力,使其发自内心地对人体艺术进行艺术欣赏和赞美,体会艺术的内在美,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积极的审美能力。这样学生自然可以抵御不良视频和画刊的影响,有了这种源自艺术的免疫力,审美情感的净化和品味的提升自然就不是问题了。这对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形成健康的心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这些绘画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促进了学生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创新是21世纪的主题,目前世界处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的增强更需要公民具有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精神主要是在学校教育阶段培养和形成的,同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中专美术教学,其中所蕴涵的情趣、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等,都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创新空间和环境。

在对作品的设计和创作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可贵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重要的品质,尤其是中专学生,他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面对未来社会竞争的挑战,拥有和具有创新能力是人才形成中的重要品质。

中专美术教学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也就是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日后职业发展的问题,要给学生提供就业的美术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技术意识。这是中专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功能,给学生提供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对于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这种技术性活动性质的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个性的美术意识和创作能力。个性和创新精神同等重要,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和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会受到个性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成为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

二、中专美术教育的创新与突破

1.加强实践教学,实施开放课堂

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欣赏水平,同时也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艺术及艺术家的魅力,在对大师及大师画作的瞻仰中,提升审美能力,提升艺术欣赏品味,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和美术创作的积极性。在开放的教学形式中,在特殊的美术课堂上,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更高,学习效果会更好,学习能力会更强。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可以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进行参观。在美术大师的作品中感受美术的魅力,进行美术艺术洗礼、享受美,亲临大师的画作,领略优秀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这样的参观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型的美术课堂,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学习研究环境。尤其是在中国画的教学及欣赏中,更需要学生面对原作去感受,体会画家那种“力透纸背”的雄厚的美术功力,感受画作的美感。参观中,利用这种开放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对雕塑、建筑、园林等立体感较强的作品进行近距离的艺术感受。当学生置身其中时,对艺术的领悟和感受可能会更强,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因此,中专学校的美术教学应该把这一教学形式作为一种趋势去实践和发展,形成中专美术教育的特色。

2.多样化开展美术教学

美术教学和其他课程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主要取决于美术学科的特点,所以美术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也是学科特点的重要表现。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从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角度,从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和创作精神的目的出发,多种方式和多种形式开展美术教学,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出发,设计和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把美术课堂搬到课外、校外。形成美术素质,是中专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全面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美术素质,是教师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所以教学中可以选择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必要时可以外请美术教育工作者和美术家进行专题讲座,提升学生的美术理论水平和艺术修养水平。比如组织学生学习美学、艺术史、艺术哲学、中外古典文学、中外各种风格的音乐、现当代艺术、艺术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尤其是中专学生没有一个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优异的成绩,基本是高中升学剩下的差等生,因此,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件很难但是意义重大的事情。开展多样化的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和自觉地学习美术技能。

3.加强课堂方面的操作性

中专美术教学也和其他学校的美术教学一样,强调静观、体验、操作等三项基本功。对于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在学生充分观赏和感悟后,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管怎么讲解,没有实践的支持,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不可能提高。学生在自己亲身体会后,再理解教师的讲解就很容易接受和产生效果了。临摹是美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临摹结束后,把自己的作品和大师的作品进行比较,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和提意见,这样对学习内容就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

中专美术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既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又

第6篇:绘画课和美术课的区别范文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看重是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也很少有一个统一性,否则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思维。只有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去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才能培养起学生向往美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趣。

一、创情激趣中的“美”

创设特定的审美情境,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同时。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主重要手段。在教学《养鸡场》过程中,我在黑板上贴上一整张较大的画纸,并在上面画了一个头戴草帽,手拿小钵,一手在喂食的小男孩。我说:“这是一个小男孩在喂鸡,但是这里面一只鸡也没有,如何解决呢?”学生说:“可以每个同学画一只,放在里面就成了养鸡场。”然后我要求每位学生画好之后放在养鸡场里面。于是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中,愉快地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创造的动力,画出了形态各异的鸡。当把各自的鸡都粘贴在一起后,一幅“养鸡场”的热闹画面就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因此,创设特定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此外我注意教学内容由单一性向多元性过渡,讲述了其它禽鸟的特征:鹅胸窄,臂宽;鸭胸突,臂突;中间扁长……使学生在掌握鸡的画法的基础上,由此扩大知识范围和内容含量。只有把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兴趣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课伊始,趣也生;课正行,趣亦浓;课已止,趣犹存。”学生才有所得,有所获。

二、参与体验中的“美”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者的过程不仅是主动地对进入感觉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而且是主动学习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学习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亲自去发现,探索所学的知识和规律。在美术课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起决定性的只要,学生强烈的“我要学”等主体意识,是作为学生认识与发展的主体所具备的内因和动力。

如在《诱人的水果》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在把玩,抚摸水果的过程中,通过手的接触,感觉到水果圆的实体,果皮的细嫩,光滑,舒服;通过鼻子对水果的嗅觉体验,闻到了水果的清香和芬芳;通过滚动水果的观察,视觉的体验,不但认识了圆体,而且发现滚动水果与静止水果的区别;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发现平面上的圆和生活中的圆有很大的差异,但又互相联系。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产生爱意,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拥抱知识,认识知识,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在主客体的交融体验学习中,知识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次学习过程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而获得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和美感。

三、交往互动与想象创作中的“美”

在美术创造性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具有平等,和谐,合作的特点。“交往”和“互动”体现审美教学中的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师生参与,交往互动,信息交流,教学相长,互学,互助,互促,形式多样,动态调整,多元互动,体现教学的开放性。以往的美术课堂中大多是教师讲完后学生各自完成自己的作业了事。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对美术课兴趣大大绛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处在青少年的中学生,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

每当我走进教室,总是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学生们把我当成他们最亲近的人。我除了注意自身的外表美之外,更注意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声调要有高低变化,有时我还唱几句,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而学生做互动学习法用是不容忽视的,在玩做中积极锻炼了学生的手工技巧,逐步发展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并且不也不断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自我表现的愿望也得以实现。

已受过一定传统教育的学生,要使他们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开始,一种发挥自己想象的冲动,是上好美术课的主要任务。我相应地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使学生在不注意中体会到美术创作的自主性,这样打破了常规地进行常规纪律,绘画欣赏,提出要求等教学内容的模式。

第7篇:绘画课和美术课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强化 中学美术 教学 审美教育

审美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完美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而中学美术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可以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那如何进行审美教育,我们作了些思考与尝试。

一、欣赏是审美教育的核心

我们知道,中学的美术教育不是让学生人人都成为大画家,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掌握必要的审美知识来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如今的新课标下的教材也增加了欣赏部分内容,从古今中外、抽象、具象美术作品及雕塑、建筑艺术作品都选了不少进来,但因许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审美观,他们不明白怎样才算美,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正确地欣赏美、认识美、感受美。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美,就必须对教材中的作品进行赏析,使学生了解美的本质和美的现象的关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获得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加之,新课程改革后,中学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美学生心灵美。从而,美术教育要在重技能的同时更重审美发展,在向学生加强技能训练时,更要注重美术的思想、情感,使知识传授与审美教育二者紧密结合,旧观念的教学活动衡量美术课的教学效果没有重视审美教育,而是看重学生作业技能技巧如何,新课程改革后,认为中学美术教学是一种高文化层次的情感丰富的审美导向活动。

二、合理的课堂设计是审美教育的保障

课堂是美术教学的主渠道,对美术课堂教学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良好的教学环境、合理把握课堂结构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是审美教育的保障。只有重视课堂教学设计,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各种有价值的美术作品,无论是形象的表现自然美景,还是典型描绘社会生活,鲜明地刻画人物性格,都可以使学生从它的形象和色调上感受到美,体验到愉快或其他健康的情感,从它体现的意境和表现的思想情绪上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三、欣赏技巧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美术课堂是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审美活动,通过教师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画家作品的内容,时代背景,主题思想深度,以及艺术形式美之所在,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从感性阶段进入理性阶段,从而对欣赏技巧的指导就是必不可少的了。比如专题欣赏,他便于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完整的美术知识和教材中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的介绍及中外美术简史的介绍,也可以通过讲座专题介绍某个画家及其作品欣赏或革命历史画,木刻作品,敦煌石窟艺术,永乐宫壁画艺术欣赏等。随堂欣赏,随堂欣赏是结合课堂教学中有关的优秀艺术作品进行的欣赏,如水彩课上对水彩范画的介绍等,对学生具有启发、引导性。参观欣赏等,参观欣赏可组织学生看美展、参观博物馆、访问画家并看其技法表演、或商业产品造型等活动,进行美术欣赏。还应从中西方美术作品比较上指导,中国画和西洋画作一简单比较,美术作品线条的有力、流畅、概括力强、表现力丰富,这是中西画所一致的,但是中国画善长线描,意在内美,西方传统油画善用块面,意在形准,这是两者的区别;美术作品都用色彩来反映明暗对比,但中国画颜料以植物性为主,亮度差,西洋画颜料以矿物质为主,亮度强;美术作品都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但中国画编重于写意,西洋画偏重于写实,这就形成了两大类不同的技巧形式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艺术家对社会、自然认识的演变和深人、绘画技巧的不断多样化,中西方都形成了逐步渐进的各种绘画流派。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美术赏析过程中,既要讲清美术作品创作的一般技法,又要介绍不同流派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正确欣赏美术作品。

四、现实生活中体验美是审美教育的发展

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要让学生多走出教室去感悟、理解、练习。如《明暗表现与绘画形象的立体感、空间感》是在室内外去写生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还促使他们学会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提高审美修养和能力。又如初二美术教材中《取景构图》一课,教师课前应先让学生在校园里或城市街道、公园、农田走走看看,让他们自己选择所画内容,在课上提问“你为什么选择画这个内容”。我们都知道: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美感。例如校园、建筑物、公园等无不充满美的因素。一片小草,几簇小花,长得那样茂盛,勃勃生机体现的自然美;一个小亭子、一条小石子路,作为桥梁又让学生感受到主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和谐交融之美,也是对比烘托之美。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把学生带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春天并且进行绘画。这样通过走进自然、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赋予的美来丰富学生的形象、情感储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丰富思想,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修养。

五、审美创造能力是审美教育的归宿

美术教育不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丰子恺曾说:“想像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像使它变形为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生活中的一幅罗中立的《父亲》,有限的画面中几乎只画着一张脸,我们的思绪却由这一张脸生发开去:看到了父辈们在烈日寒风中的劳作,看到了他们一代又一代经受的风风雨雨,那刀割一样的条条皱纹里凝结着生活的沉重,那静静的眼光里却饱含着慈爱……这里的联想,使我们为有限的画面丰富了无穷的内容;这里的想象,让静默的画中只活了过来,仿佛闻到了他的呼吸、看见了他的步履、听到了他的叙述和喟叹。在欣赏过程中,我们经历的正是以联想、想象为核心而且饱涵直觉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而这“经历”就是“锻炼”。正因如此,欣赏教学便开发着、培养着作为创造能力核心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绘画课和美术课的区别范文

很长时间里,人们无法理解和接受:在集中营之中,绘画依然美丽。这些被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犹太儿童的图画,曾被久久冷落,没有人懂得弗利德,也没有人懂得这些儿童画的价值。

画家弗利德去世后,她的狱友,也是在集中营保存这些作品的Willygroag说:“随着时间的流淌,他们会懂的。”

现在,4500张由弗利德的学生在特莱西恩施塔特集中营有幸留存下来的绘画作品,被布拉格犹太人博物馆收藏和展出,被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这是一则《中国青年报》上的特稿,说的是一位犹太女画家的故事,故事里的女画家在极端的恐怖恶劣的环境下,想到的是让孩子在自己亲手绘画的世界里淡漠那些伤痛与苦难。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非常的经历,都有过巨大的心理损伤。纳粹所代表的邪恶,不仅毁灭着文明的物质存在,更在毁灭着人的心灵。在弗利德看来,保护内心纯真、善良和美好的世界,保存人的创造欲和想象力,是最重要的事情。她引导孩子的心灵走出集中营,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过去和平宁静的生活,想象看到过的美丽风景,让自己的幻想飞翔。她带着他们来到顶楼窗口,体验蓝天和远处的山脉,画下大自然的呼吸。她相信,哪怕是个孩子,绘画的依据都必须是循自己内心之脉动。

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画家作为美术老师,教给了孩子最好的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真实的世界,用自己的手去画出眼前的一切善良和邪恶,而这一切都是不经历那段苦难的人无法理解的。面对21世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初中孩子,我们作为美术老师又该怎样去让他们认识我们身边日新月异变化的这个时代?该怎样去描绘他们心中的未来与渴望?这一切似乎并不是单纯的八本初中美术教科书能够提供的,需要我们每一个参加培训的老师都来审视我们的初中美术教育,探讨面对90后、00后的孩子我们该怎样更好地教他们认识美术、学习美术、从美术这个艺术的海洋里吸取更多更好的营养。

大了说,美术教育不只是点线面、平面、立体、色彩等等知识的、技术的东西,美术是以它独特的方式,使得这个地球和谐。君不见,我们瞻仰中外大师的作品,往往不单纯是被大师高超的技法折服,而是被作品表现的深厚内涵所震撼。

小了说,我们教给90后、00后的孩子如果单纯的是教师从课本上划出考试重点让学生背背,教师带个瓶瓶罐罐外加几何体让学生画画,美其名曰:考试必考!有几个学生是真心的出于爱好、出于兴趣去学习啊?

当美术考试成为学生期末的必须,那基本就属于本末倒置了,艺术修养不是你把点线面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就能提高你的审美能力的!幸好,我们学校不考了,我想这是对于美术教育的反思与进步。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去用自己的眼睛认识这个复杂的变化的世界,能够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并且教给孩子们保留下这些单纯的作品,若干年后,如果孩子们能够保存现在的美术作业,即使是画得很一般般,当他拿出来,甚至给他的孩子再看的时候,也许也是一种感动。

我们也要培养孩子用艺术的眼光去认知世界的精神,用最鲜活的作品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别再苛求孩子记住画家国家、作品对照之类的东西,也别再让孩子去背那些什么是水彩画、什么是环境设计之类的定义概念,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们在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神家园里乐不思蜀。要教给学生的是,体会艺术如何萌芽,如何像竹子一般,先冒出笋尖,然后生长,最终,缓缓地展开它第一片纯净的绿叶。

与其它所有集中营的画家的显著区别,画家弗利德不是要孩子们用画笔记录集中营地狱般的生活,唯有她,依然在画着花卉、人物和风景。她在记录和研究儿童艺术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探讨成人世界应该怎样对待儿童世界。她问道:“为什么成人要让孩子尽快地变得和自己一样?我们对自己的世界真的感到那么幸福和满意吗?儿童并不仅仅是一个初级的、不成熟的、准备前往成人世界的平台。……如果我们在把孩子从他们对自然的理解能力中引开,因此我们也就阻挡了自己理解自然的能力。”

我想,当我们教条地要求那些在奶罐里、糖罐里长大的孩子必须做这个、必须做那个的时候,我们得想想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最喜欢什么样的美术课、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美术教育;当我们70后、80后教师们只以自己的理解而不是从90后、00后孩子的需要来讲授我们的美术课的时候,我想更多收获的是――要么是课堂上的鸦雀无声,要么是课堂的赶大集乱糟糟;当老师在黑板前的激情飞扬却无人喝彩,这应该不是你我作为老师的初衷,而是教育的悲哀。

第9篇:绘画课和美术课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开放;综合;互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94-1

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如何充分利用其交互性,实现开放教学;如何有效发挥其共享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如何巧妙挖掘其与美术学科知识的互通性,实现综合互补教学等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新课题。

一、利用交互性,实现开放教学

当前,把多媒体引入美术课堂,大都还是由教师课前精心制作课件,巧妙预设安排,课上有条不紊地呈现给学生。虽然这种教学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信息,拓宽了学生创作表现的空间,但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思维仍禁闭在教师提供的信息和范作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受到扼制, 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学。

当今社会离不开广告、包装、服装、建筑等行业,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设计艺术,电脑美术进入课堂也带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现代艺术设计制作也走进了美术教材,对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教师反复示范后让学生做大量练习,似乎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如果我们放手让学生在电脑中自主进行设计、绘画、上色和修改,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和二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都能很快地完成,我们需要的基本图案和美术字都可以引导学生直接从图库中找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和灵活使用,甚至对图案、美术字进行变形、移位、立体化和材质化的编辑处理,也应让学生自己选择。这样我们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灵活的课堂氛围,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有更强的选择权和机动权,从而设计表现出新颖独特的作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学。

二、挖掘整合点,实现互补教学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间的某些知识点是共通的,如果进行互补教学,那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点重点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教学,Windows中的画图软件的使用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在这个软件中的许多知识点如:直线、曲线的使用,调色盒的使用等等便和美术学科中的部分内容相通,两者可在同一环境中进行教学。为此,设计这一类综合课我们可先寻找共通知识点,然后设计信息环境下的两学科综合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环境,最后精心设计好教学流程。

在某些美术知识点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长时间的枯燥的练习,如果使用信息技术的某些工具,可大量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还可以给信息技术的学习带来莫大的乐趣,更新学生创新理念,使学生更真实地接近现代美术的创造方式。如美术学科中的图案设计、色彩、构图等知识的学习,可借助于信息技术中的某些工具进行。如形的渐变、色相、明度、纯度等知识的教学,借助某些绘图软件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可获得具体的操作感受,使信息技术的学习变得趣味盎然。

例如教学《邮票》(苏教版小学美术第六册)一课时,我们可以先用猜谜激趣的方法来引入课题。接着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关邮票的知识,下载邮票图片,小组汇集,研究分析;对邮票进行分类,总结邮票版面的组成。最后引导学生使用画图软件绘制一幅邮票设计图。评价时,教师在主机上放大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上述案例中,小组合作与师生互动弥补了信息技术学科的不足,多媒体与网络弥补了美术学科的机械与单调。这样的教学设计将信息技术巧妙引进课堂,不仅有机整合了学科间知识点,给教师带来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同时也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了简洁、丰富与有效的工具,从而降低了教学难度。

三、应用网络源,实现综合教学

在欣赏类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今日网络环境不仅可使网络教学变得生动与充实,还能使美术学科中的知识量更大、更鲜、更活,学生更易于接受。任何欣赏类的教学如:国画、民间艺术、建筑物的欣赏等都可以综合网络的教学(或进入模拟网络环境)。教学时,教者要预先布置学生进行网络内容的调查,然后指导入网,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相互合作,研究讨论,最后可在网上发表个人见解,相互交流提高。

例如教学《现代建筑》(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上课伊始,主机发送课件:音乐声中一幅幅精美的现代建筑图片配以文字说明。由此导读课题,激发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查找、下载有关现代建筑的资料与图片,小组汇集,研究分析,协作学习。然后让学生相互介绍现代建筑知识,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的区别,新建筑材料、新建筑技术和新型建筑造型,自由发表自己对建筑的理解与看法,最后通过Email等形式将学习心得发送。

在网络环境这个平台上,学生学习行为的自主、探究、合作显得更为饱满和充分,而网络环境所包含的丰厚的教育资源也为学生的美术学科学习提供了支撑。不可否认,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将是今后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这类课中不仅要做好前期的指导工作,还要引导学生遵守网络使用中的一些规则,注意网络道德、网络安全,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保持健康的学习心理。这类教学设计,不仅能学生熟练掌握网络知识,而且利用网络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网上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相互交流,这就进入了高层次的学习,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在认识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争鸣,从而达到综合学习的理想效果。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