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论文范文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第1篇: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介绍了江淮丘陵地区夏大豆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肥料运筹、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指导夏大豆大田生产。

大豆(俗称黄豆)属豆科作物,其根系上有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因此,在大豆生产上,化学氮肥一般比其他作物施用得要少,生产成本相对较低。随着世界油料资源的紧缺,其价格不断上涨,扩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势在必行。凤阳属江淮丘陵、江淮分水岭1年2熟耕作区,大豆是凤阳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当地大豆油消费在植物油消费中占有重要位置,因而研究夏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尤为重要。现将大豆夏茬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抗病、优质品种,如巨丰、中黄13号、皖豆24、豫豆25号、中豆20号等。巨丰大豆在江淮丘陵地区已种植多年,其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耐水肥,生育期比其他大豆品种略长,茎杆粗壮,高抗倒伏;荚果饱满紧凑,皮色微黄透明,种脐色淡,商品性较好,作为夏大豆种植产量一般为2 625~3 375kg/hm2。中黄13号也是较好的夏大豆品种之一,不仅单位面积产量高,出油率也较高,可以在我地扩大种植。

2科学施基肥

播种前结合整地,做到普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补施氮肥,一般大豆产量3 000~3 750kg/hm2,要求施土杂肥30.0~37.5t/hm2。大豆虽然属豆科作物,但要高产还应在苗期补充适量的氮素肥料,生产上一般施磷酸二铵150kg/hm2、钾肥150kg/hm2、硫酸锌15kg/hm2、硼肥15kg/hm2作基肥。播种前1kg种子用1~2g钼酸铵拌种或用0.05%~0.10%钼酸铵溶液在苗期至开花前喷施。

3抢茬播种,确保全苗

夏大豆全生育期短,适播期易受干旱或连阴雨天气影响,往往不能按时播种下地。因此,前茬收获后要尽快整地、施肥、播种下地,干旱时要抗旱抢种,连阴雨天气抓住降雨间隙抢种,争取6月上旬一播全苗,抢茬播种,确保全苗。

4合理密植

江淮丘陵地区夏大豆采取宽窄行或宽行窄株种植方式均可,密度为4.50~5.25万株/hm2左右,播种量45~60kg/hm2左右。做到科学合理密植,充分利用温度、光照资源,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和优势。

5田间管理

5.1苗期田间管理

大豆播种后,墒情较好田块,用90%乙草胺1 200~1 500 mL/hm2,对水450kg/hm2,进行芽前封闭除草,对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阔叶杂草效果很好,大豆三叶期后中耕灭茬不影响其效果。在大豆苗期,如连阴雨天气多,土壤湿度较大,田间还有杂草,禾本科杂草可用10.8%的高效盖草能或5%的精喹禾灵等进行处理;阔叶杂草可用氟璜胺草醚、克莠灵等防除。苗期及时间苗、补苗、匀苗、定苗,是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行之有效地方法和技术。大豆2~3片复叶时,要及时剔除疙瘩苗、小苗、病苗和杂苗,按4.50~5.25万株/hm2定苗。发现缺苗断垄应在下午4时以后及时足墒移栽,补齐苗。

5.2中后期田间管理

夏大豆在中后期生长阶段,要重点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抗旱和排涝等工作。大豆害虫主要有豆荚螟、大豆食心虫、斜纹夜蛾、蚜虫、豆天蛾、大豆卷叶螟、豆芫青、蛴螬等,地下害虫应该在苗期以辛硫磷、毒死蜱毒土或直接土壤处理为好;斜纹夜蛾、大豆卷叶螟根据病虫情报掌握在1~2龄幼虫盛期用甲维盐加吡虫啉效果较好。大豆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锈病、病毒病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可于苗期或发病初期用代森锌加水灌根;锈病、丝黑菌病在发病初期用己唑醇加水喷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病毒病主要是防治好蚜虫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钝化治疗。同时,做好抗旱和排涝工作。夏大豆开花、鼓粒期,需水量最多,如发生旱情,必须及时浇水,后期遇雨水较多,应该做到排水顺畅,雨停田干。中后期,为了养根保叶,延长叶片的光合作用功能期,要进行叶面喷肥,一般喷1%的尿素和0.4%的磷酸二氢钾1~2次,以夺取大豆的丰产丰收。

6 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不仅可以提高大豆产量,还可以提高品质,使籽粒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所提高。最佳收获期为大部分叶片脱落时。收获后,晒干储藏,及时腾茬,以安排下茬作物。

参考文献

[1] 马志武,裴德明.夏大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20.

[2] 陈存来,王金龙.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01(6):7.

第2篇: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论文范文

农业生产中种子的贡献率为23.8%,根据试验及在逊克县范围内对大豆品种的筛选,逊克县第4积温带应以黑河43号、黑河8号、黑03-3559为主栽品种。第5积温带应以黑河31号、垦鉴豆27号为主栽品种。第6积温带应选择黑河35号、黑河33号为主栽品种。在同一积温带,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块轮流更换使用增产10%~15%,发挥品种增产优

势。

2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

改春整地为秋整地,秋整地能将秋季雨水贮存在土壤中,保墒保苗,且能延长土壤熟化时间,提高土壤肥力,既解决了春整地大豆缺苗断垄问题,又提高了产量。经调查,在相同条件下,秋整地大豆保苗率达98%以上,而春整地保苗率只在70%左右。由于整地时间不同,产量也不一样,秋整地比春整地增产12.5%左右。改年年耕、深翻为浅翻、深松(据有关专家测定,深松的深度每增加1cm,可增加蓄水量600t/hm2),可增加作物产量

15%~20%,是一项很好的增产措施。

3秸秆还田

将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不仅避免了因腐烂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以地养地;而且为大面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夯实了地力基础。逊克县目前有耕地面积10.56万公顷,有90%以上耕地种植大豆,从1998年开始就进行秸秆还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截至2008年全县应用小型混轮脱粒机和大型联合收割机收获还田,面积已达5.33万公顷,有机质连续提高1.0%~1.5%,通过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农田保水蓄水能力,从而达到了保墒节水目的,减少了黑土层流失。经调查,利用秸秆还田技术,可增收450元/hm2。

4进行种子包衣

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病虫害加重,逊克县大豆种植区90%以上发生根腐病,不少乡镇大豆孢囊线虫病危害严重,并且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要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就要杜绝白籽下地,用适乐时、生物表面活化剂进行种子包衣。经调查,使用种衣剂加适乐时进行拌种,防治大豆根腐病,增产112.50kg/hm2,增加收入310元/hm2,提高产量10%~15%。

5改垄三栽培为45cm窄行密植

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近几年推广的一项新技术,是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增加密度实现增产的一项新技术,行距由65~70cm缩小至45cm,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比常规的垄三栽培技术增产幅度达13.2%。45cm双条密植增产原因:一是增加了保苗株数,扩大了绿色面积;二是植株分布均匀合理,在加大密度的条件下,由于行距缩小,加大株距,缩垄增行,增加绿色面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协调比较好,从而达到增产。经调查车陆乡10户农民应用大豆45cm双条密植技术,在2009年历史罕见的大旱之年,平均产量1271.93kg/hm2,比逊克县大豆平均产量增产15%,比常规大豆栽培增效益564.00元/hm2。

6施用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

为改善微生物环境,可施用有机肥15t/hm2以上,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为解决大豆重迎茬养分消耗单一问题,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广泛应用喷浆造粒工艺生产的复合肥,增施土壤磷素活化剂,既能分解土壤中的磷、钾,又能起到固氮作用。根据土壤养分的丰缺来确定氮、磷、钾的比例和用量,既能节本,又能增效,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目的。经过3年的测土配方工程实施,大豆平均增产幅度为8%,逊克县节省化肥投入800万元,节本增效达1800万元。

7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进行田间管理,苗期浅趟深松,中耕除草。一定要使用既不抑制大豆生长,又能杀灭田间杂草的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生育调控,进行追肥,使用既能促进大豆生长,又能防止前茬农药残留的生长调节剂——奈安叶面肥,防治病虫害,保障大豆植株健壮,以获得高产。

参考文献

[1]张凤泉,李成财.重迎茬大豆减产原因及控制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4):159,161.

[2]张友,王炜,陈中宽.大豆重迎茬减产机理与技术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9(1):29-30.

第3篇: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北疆春大豆有机栽培技术,包括土地准备、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收获及贮藏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北疆春大豆有机栽培提供参考。

1土地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pH值7~8、保肥、保水能力强的土地。一般入冬前采用秋翻的方法对土地进行整理,土壤耕翻深度为20~25cm。播种前可喷洒具有选择性的生物或植物源除草剂,以抑制杂草生长。

2品种选择

选用的品种须茎杆粗壮,节间短,以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为最佳,如新大豆1号、新大豆7号、中黄35等。

3播种

播种前可用根瘤菌剂进行包衣。当5cm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若为地膜栽培,膜下温度稳定通过≥8℃以上)时,即可播种。行距可采用50cm加30cm宽窄行,也可采用35cm或40cm等行距,株距7~8cm,播深4~5cm。可机械条播也可点播。要求种子行覆土严密,压实,减少断条。

4田间管理

4.1疏苗匀苗

在2片真叶展开至第1片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按密度要求间苗,去弱苗、高脚苗、病苗,留壮苗。膜下滴灌田,对于不能自行拱土出苗的情况要及时查苗、放苗,以避免烂种、烂苗。

4.2中耕松土、除草

除草可结合机械中耕进行。当大豆子叶拱土显行时进行第1次中耕,以后每12~15d中耕1次,第2、3次中耕深度18~25cm,至大豆封行前完成第3次中耕。保证大豆行间土壤疏松,起到提高地温、促进根生长及壮苗作用。

4.3灌水

滴灌技术是大豆有机栽培的首选灌溉方式。大豆生产中株型的调控是丰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有机栽培禁止使用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运用滴灌技术能够少量多次,适时适量,合理统筹水肥,完全可以实现水肥调控代替化学调控。全生育期滴水11~13次,总灌水定额为3 500~4 500m3/hm2。出苗水:对部分墒情较差的地块,播种后视墒情和天气情况可适量给水,以保证一播全苗,灌水定额为300~375m3/hm2。苗期:大豆苗期虽需水量较少,但由于地表蒸发量较大,要根据田间具体情况滴水1~2次,灌水定额为225~300m3/hm2。花荚期:大豆开花后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这一时期植株生长速度较快,需水量大,灌水同时还要利用水分对株型进行调控,因此,应采用“小水量、高频率”的灌水原则,适当缩短灌水周期,以5~7d左右灌1次水为宜,共灌水6~7次,每次灌水定额375~450m3/hm2。鼓粒期:这一时期是籽粒干物质积累期,缺水会造成百粒重下降,影响产量,可灌水3~4次,每次300~375m3/hm2。成熟期:植株需水量减少,可根据植株生长及天气情况适时灌水1~2次,每次灌水定额225~300m3/hm2左右。

4.4 施肥

有机大豆栽培培肥地力以全层基施有机肥为主。于犁地前深翻经科学发酵的有机肥15~30t/hm2。在大豆生长发育期间,可根据作物需要,运用滴灌技术随水滴施液态生物肥或液化有机肥。

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5.1病害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精选种子,剔除带病种子。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轮作倒茬制度,特别是菌核病多发区,要避免重迎茬或与向日葵、油菜等作物连作或间作。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防止扩大蔓延。可用菌克毒克等微生物药剂或其他生物杀菌剂进行防治。

5.2虫害防治

新疆大豆种植区,虫害以叶螨为主,种植前清除田间枯枝烂叶、杂草,以除去藏匿的越冬虫源。有虫情危害时,可释放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捕食螨等,或施用大蒜素等植物源杀虫剂,或是利用阿维菌素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5.3草害防治

采用滴灌技术,可有效的抑制作物行间杂草生长。但应根据田间具体情况,适时进行机械及人工除草,或使用真菌除草剂有针对性地对田间杂草进行防除。

6收获及贮藏

人工收获,可在大豆黄熟70%~80%、叶片脱落时进行;机械收获,当豆叶基本落净、豆粒满圆、豆荚全干时进行。在收获中应当注意,不同品种必须单独收获、脱粒、运输及储藏。有机大豆的包装物要避免对大豆及环境造

成污染。储藏前还应对仓库进行清洁卫生、除虫及消毒等处理。

参考文献

[1] 杜广平.春大豆无公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4(4):42-43.

[2] 李之国.大豆有机生产及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05(2):119-120.

第4篇: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阐述了优质春小麦品种龙辐麦16号的特征特性,并从选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中强筋家庭用粉优质高产抗病春小麦品种龙辐麦16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辐射(龙7439/克88-596)种子,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06年通过黑龙江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1特征特性

(1)农艺性状。该品种属春性、中晚熟,生育期90d左右,幼苗半直立,前期发育缓慢,后期发育较快。株高1m左右,秆强、有弹性、抗倒伏。有芒、黄壳、红粒、角质,千粒重38~40g,容重800g/L以上。分蘖整齐,成穗率高,后期落黄好。

(2)品质好。蛋白质含量17.0%,湿面筋36%,沉降值42.8mL,吸水率64.4%,形成时间6min,稳定时间6.5min,属优质中强筋家庭用粉麦。

(3)产量高。2000~2002年3年鉴定平均产量3 045.4kg/hm2,较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15.2%。2003年省区试4点产量1 245.35~2 503.70kg/hm2,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8.7%。2004年继试产量为1 344.95~2 483.35kg/hm2,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10.51%。2004年在牙克石地区13.33hm2面积上平均产量为4 875kg/hm2。

(4)抗病性强。对叶锈病、杆锈病免疫,高抗赤霉病和白粉病,感根腐病较轻。

2栽培技术

2.1选地施肥

要选择秋天进行深松秋耙或有深翻基础、肥沃、干净、墒情好的大豆茬或玉米茬。折合商品化肥施尿素131.93kg/hm2,磷酸二铵163.05kg/hm2,青海硫酸钾93.75kg/hm2。秋深施需肥总量的2/3,播种时再浅施需肥总量的1/3。

2.2种子处理

播种前首先要进行种子精选,用重力式精选机把病粒、秕粒及杂质选出去。选出的种子质量要达到二级良种以上。纯度达99%以上,净度达98%以上,发芽率达95%以上,水分13%以下。种子选完后,要用种子量0.3%的50%福美双拌种,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兼防根腐病;或用11%福酮种衣剂按药种比1.5~2.0∶100拌种,也可起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和根腐病的效果。

2.3播种

选用15cm单条平播,或30cm宽窄行双条平播(大行距20cm,小行距10cm),保苗600万株/hm2。土壤化冻达到播种深度时及时播种,最好是顶凌播种,时间在4月5日左右。播深要在播完镇压后达3cm,播种镇压要连续作业。

2.4田间管理

2.4.1播后镇压。我市历年春风较大,播种后要进行镇压,促进反润,加速种子萌发,避免由于地疏松透风造成死苗,地湿土黏地块要选择适当时机补压。

2.4.2压青苗。压青苗是提墒防旱、简单易行、增产显着的一项有效措施。它主要是使小麦根系与土壤密接,增强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同时能加强土壤毛细管的作用,有利于提墒和幼苗扎根,防止水分蒸发,促进分蘖。压青苗还可以暂时抑制地上部生长而促进地下部生长,起到蹲苗壮秆的作用。压青苗时期以三叶期最为适宜,拔节以后要停止压青苗,以免折断茎秆。压青苗要做到“四压四不压”,即地干、土疏松、坷垃多、苗旺压;地硬、土黏、苗弱、麦苗受冻不压。工具采用V型镇压器最好。

2.4.3锄草松土。锄草松土的作用不但能去草助苗,而且能蓄水抗旱,能增强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有利于提高地温与土壤微生物活动。因此,除草松土也是一项增产措施。15cm单条平播小麦三叶期可用轻型钉齿耙松土锄草;30cm宽窄行的宽行小麦可用窄锄人工铲草松土。

2.4.4合理追肥。对叶色发黄淡绿、茎秆细弱、叶片短窄上举的弱苗应在三叶期追肥,追尿素112.5~150.0kg/hm2。

2.4.5化学除草。双子叶杂草较多地块,用2,4-D丁酯乳油0.75~0.90kg/hm2,对水450kg机械喷雾;单子叶杂草多的地块用6.9%骠马乳剂750mL/hm2对水450kg喷雾。

2.5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和机械分段收获在蜡熟后期进行,联合收割机收获在完熟初期进行。收获损失不得超过3%。

参考文献

[1] 夏洪玲.强筋春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小麦研究,2007,28(1):17-18.

[2] 刘新月,张久刚,卫云宗.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78号选育[J].小麦研究,2007,28(1):23-25.

[3] 卫云宗.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临旱6号[J].小麦研究,2007,28(1):35.

[4] 王兴语,孙钦洪.鲁东南冬小麦高产施肥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7(12):108-109.

第5篇: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毛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种子处理、施足基肥、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内容,从而为毛豆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大豆原产我国,是我国传统的粮油兼用作物。毛豆属豆科,是以绿色嫩豆粒作为蔬菜食用的大豆。毛豆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具有保健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1988年台商与日商合资在龙海市创办第一家果蔬速冻企业,同时引进优良毛豆品种示范种植,以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有多家速冻企业,龙海市年种植面积5000hm2以上,一般鲜荚产量9.00~11.25t/hm2,产值1.95~2.70万元/hm2,是龙海市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后的主要栽培作物。产品通过厂家收购速冻加工,全部出口日本等国家。

1适时播种

春植豆一般在3月25日至4月5日;秋植豆在8月上旬。特殊情况下,遇大雨或洪涝灾害造成播后烂种,只能采取重新补种挽救,春植最迟在4月20日前,秋植最迟在8月20日前抢时机补种,当然产量将受一定影响。

2种子处理

播种前应进行种子精选,剔除小粒、秕粒、虫蛀、病斑及破伤种子,选粒大色鲜,籽粒饱满的种子。为防种皮带病菌,播种前应进行药剂拌种,可用雷多米尔锰锌按用种量的0.3%均匀干拌种,即拌即播。

3施足基肥

施基肥可明显提高产量,应施钙镁磷肥750kg/hm2、尿素300kg/hm2。可结合整地最后一次耙平前匀施,耙后整畦,做到全层施肥,也可整畦后条施。

4合理密植

播种前1d淹水至畦面湿润。毛豆播种采用穴播,整成畦宽(含沟)1m,畦高15~20cm,先捣穴,行距20~25cm,株距春植25cm,秋植23cm。用种量春植67.5kg/hm2,秋植75kg/hm2左右。一般植7.95~8.50万穴/hm2,每穴播种3粒,盖土厚3cm。比较黏质的田块必须要用疏松土盖种,而较砂质的田块可直接用本田块畦面土盖种。

5加强田间管理

5.1化学除草

播种后当天或隔天要及时化学除草,用50%乙草胺600倍液或72%都尔450倍液喷雾,若杂草已出土面,需加克无踪混合使用。若播种后遇长时间下雨,种苗、杂草均已出土面,要在出苗后10d内选择晴天及时喷药,可用选择性除草剂如15%精稳杀得600倍液或4%喷特750倍液喷杀。过迟喷药杂草比较难于杀死。

5.2早补苗

从种子萌发到子叶展开为发芽期。出苗一般春植播后6~7d,秋植4~5d。全苗壮苗是高产的基础,要掌握幼苗第1张真叶伸出时及早补苗,再后补苗不易成活。

5.3合理施肥

毛豆从播种到采收时间较短,春植一般75~80d,秋植70~75d,因此生产上要施足基肥,同时要早追肥。从子叶展开到植株开始分枝为幼苗期,一般13~15d,即4叶包心开始分枝,再过6~9d开始开花。施肥原则为“攻头、控中、保尾”,即前期出苗至20d内,应以氮肥为主促进早生快发,促进低节位分枝,形成一定苗架;中期现蕾至结荚前期,应适当控制氮肥,而以施钾肥为主;后期依苗情追施氮肥防早衰,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籽粒膨大。毛豆营养期较短,应早施肥,出苗后7d第1次追肥,用碳酸氢铵300kg/hm2、过磷酸钙300kg/hm2掺水浇施,若遇小雨天气,也可用氯化钾复合肥(16-16-16)300kg/hm2、尿素105kg/hm2条施畦中间。第1次追肥8~10d后(春植10d、秋植8d)进行第2次追肥,施氯化钾复合肥(16-16-16)30kg/hm2。第3次追肥要掌握在植株顶端的豆荚籽粒开始膨大,初见籽粒时施。一般用氯化钾复合肥(16-16-16)150kg/hm2、尿素120kg/hm2条施。毛豆生长后期会出现根系早衰,叶色褪淡现象,因此在结荚期喷药防病虫时结合根外追肥,可促进籽粒饱满,色泽翠绿,提高成品率。

5.4早培土

早培土有利于旱天灌溉,雨天排涝,促早发早分枝,多开花结荚,后期防倒伏,是毛豆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培土的一个关键是要突出“早”字,应在播后16~18d(出苗后10~13d),叶龄2叶1心,株高20cm以内,选择晴天及时培土。过早培土易伤苗,过迟不利于操作。

5.5科学管水

种子发芽要吸收种子本身重量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动,过旱,种子出苗困难,造成缺苗;过湿(遇大雨天气),土壤透气性差,氧气不足,种子能吸水膨大但不能发芽,可能导致烂种。因此,发芽期要保持畦面湿润。苗期正值毛豆蹲苗扎根,若土壤水分过多,根系不下扎,仅在土壤表层生长,茎节细长,茎叶柔嫩,中后期容易发生倒伏。因此,应适当控制水分,以促进根系向深层发展,形成强大的根系,增强后期抗倒伏能力。第1次追肥时,灌半沟“走马水”。分枝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对水分的要求开始增长,及时灌水对毛豆生长、发育均有促进作用。应掌握旱灌涝排原则。花荚期需水最多,是毛豆需水的关键时期,蒸腾作用达到高峰,干物质积累也直线上升。因此,这一时期要保持沟底有浅水层。鼓粒期遇旱及时灌水,采收前6~7d灌最后一次跑马水。

6综合防治病虫害

在本地,毛豆发生的病虫害达20多种,生产上既要把病虫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又要保证产品符合进口国“农残限量标准”。因此,毛豆病虫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毛豆主要病虫害有疫病、炭疽病、豆杆黑潜蝇、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白粉虱等。

在农业防治上,一要建立基地。基地周围无污染源,包括环境污染和邻近地块农药风传污染。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且排灌方便。土壤肥沃,无农药残留,交通便利。面积要达5hm2以上,土地连片便于轮作和集中喷药。与邻近水稻田要有一定的隔离带。二要科学轮作。实行不同科作物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以减少土壤里的病原积累和单食、寡食性害虫的食源。三要清洁田园。在生长季节,及时拔除中心病株;毛豆采收后,清理田间残株败叶、杂草,集中烧毁或深埋,可大大减少病虫的数量和侵染来源。

第6篇: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 稻作效益;栽培;附加值

论文摘要 通过对南阳市农业自然资源条件、水稻栽培技术、市场需求的回顾和分析,认为南阳水稻生产的潜力很大,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限制水稻发展的主要因素等,提出了稻作改进对策及发展战略。

大米位于我国的三大主粮之首,全国有6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粮,大米是极为重要和敏感的特殊食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几次抢粮风潮,都是从大米开始。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做好大米产业,对于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南阳市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水稻生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达到“南阳三个提高(提高稻米品质,提高单产水平,提高科技效益)一个保障(保障粮食基本结构)”的目标,已是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经分析论证,形成以下几点看法:①南阳稻作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喜人,地位重要;②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全面推广稻作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增产、增效的农业技术,实现科技兴稻,是提高南阳稻作效益的科技保证和根本途径;③多部门综合服务,生产绿色有机保健优质稻米,培育“南阳稻米”名牌产品,是提高南阳稻作效益的根本途径和最终目的;④提高加工工艺,建立网络化的经营模式,拓宽销售领域,实现产业优势化、规模化、市场占有率高和农民增收增效。

1 新形势下发展南阳稻作的重要意义

1.1 确保粮食安全水稻是高产优质高效粮食作物,其产量一般为旱作粮食作物的2倍。全球有2/3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粮,其中亚非地区约4/5、我国1/2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要粮食。在确保世界的粮食安全中,稻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入WTO以后,我国稻米的生产成本仍较世界主要稻米出口国平均生产成本低,较之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具有较好的比较效益。如果生产的稻米达到绿色有机稻米标准,可与泰国籼米、日本粳米等国际名牌稻米媲美,则其利润空间更大,可较现有传统杂交籼米种植效益成倍提高。

1.2 保护生态环境水稻是与环境友好的作物,种植水稻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如水田能蓄留夏季暴雨。减轻水土资源的流失和夏季的洪涝灾害,稻田的灌溉有利于减少化肥的流失和促使农药快速降解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1.3 保护农田水利水稻生产的发展可以促进和保护农田水利建设事业,从而对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水资源条件。凡是水利条件好的地方都有水稻的种植,而种植水稻的地方都能保证良好的水利条件。

水稻与水利的良好互促互动,证明水稻生产较旱作物具有保护农田水利的独特作用,只有发展水稻,才能发挥灌区水土资源条件的作用,提高灌溉效益。

1.4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稻生产具有防灾和为农业结构调整腾出土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再调整的作用。在干旱年份,具有灌溉条件的稻田,可得到良好的光热条件,往往能够创出超高产量。在雨涝年份,稻田更能省水高产,化害为利,2006年秋季遇罕见雨涝,仅水稻减产较少。为了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各方面均在调整改革、加速发展。粮食生产正在从东北平原向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集中。就水稻生产而言,因北方的干旱、缺水和南方的发展经济毁田严重,迫使水稻面积向黄淮海区转移集中。南阳属南北过渡带气候,地处江淮地区,土壤肥沃,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800~1 200 mm,温和湿润,5~10月份的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比河南省黄河以北高,有利于实现高产、超高产,又利于实现稻米品质优、效益高等目标。按照“以水定稻”的原则,南阳现有各类水库505座,总蓄水能力25亿m2,有效灌溉面积达43.33万hm2,在保证旱作灌溉的条件下,还可保证10万hm2水稻的灌溉需要。南水北调中线完工后,南阳年可增加可利用灌溉水12亿m2,对于南阳发展稻作增加了水源保证。考虑到其他方面用水需要也在增加,水稻生产中节水灌溉技术正在广泛采用,水稻年灌溉定额可以控制在6 000 m/hm2左右,则全市可利用水资源在保证其他方面用水的前提下,完全可能保证10万hm2稻田的需水,如果抓住南水北调工程的机遇,在2010年前的5年间,每年增加水稻面积0.67万hm2,全市年产稻谷可达9亿kg,创社会效益14亿元以上。 转贴于

2 提高南阳稻作效益的措施

2.1 推广水稻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

第7篇: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获奖成果 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N32 文献标识码:A

“国以农为本”,最能代表农业科技进步的是农业科技成果奖,是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肯定与鼓励。吉林省农科院是我国农业科研单位的排头兵,是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重要科技创新力量。而对获奖成果的分析与评价正是评价农科院所创新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秉持“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作物育种、耕作栽培、土壤肥料、畜牧业、植物保护、环境资源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奖励,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本文统计了2001~2011年间的吉林省农科院获奖成果,对11年来我院各专业的各层次的获奖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旨在探讨各专业获奖成果的特点,为加快吉林省农业成果转化应用和提高我院成果管理层次提供相应的对策。

1 吉林省农科院获奖成果分析

1.1数量分析

吉林省农科院在2001~2011年间共获154项国家级、省级科技成果奖励。表1为11年间吉林省农科院获奖数量分布情况表,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成果有129项,占到获奖成果总数的83.77%;与外单位合作完成的获奖成果有25项,占获奖成果总数的16.23%。以不同年份获奖成果数量比较的角度来看,11年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年均获奖成果14项。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多,但到2009年是个顶峰,其后有所下降,但在2011年又恢复到历史第二的水平。(见表1)。

从不同时期获奖成果数量变化来看,吉林省农科院“九五”期间获得41 项成果奖,“十五”期间获得93项成果奖,获奖数量大辐度提高,“十五”期间获奖总数是“九五”期间的二倍还要多。2011年获奖成果总数为20项,预计“十二五”期间可达100项左右,这与吉林省农科院重视科研、一切以科研为重是分不开的。(见图 1)。

1.2等级分析

图2是吉林省农科院所获奖励的等级分布情况,以等级分布来看,2001~2011年11年间,吉林省农科院获得了5项国家级奖,23项省级一等奖,54项省级二等奖,72项省级三等奖。从获奖成果等级来看,国家奖和省级二等奖以上成果有82项,占到获奖成果总数的53.25%,也就是一半以上。这说明我院的科技成果水平总体较高,高等级成果占的比例很大。特别是我院主持完成的“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应用”和“吉林玉米丰产高效技术体系”分别于 2006年和2009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图1 不同时期平均获奖成果数量变化

1.3学科分析

表2是吉林省农科院获奖成果学科分布情况,从表2可知,吉林省农科院的作物育种、畜牧业、作物栽培和环境资源4个学科的获奖成果最多,共127项,占获奖成果总数的 82.47%。这些学科均为我院的优势学科,其中,作物育种一直是我院的强势学科,特别是在玉米、水稻和大豆的育种科研领域,吉林省农科院一直占据着东北作物育种科技创新的领头羊地位。科研人员最多,优势最强,所获奖励最多,等级最高,11年间共计67项,占获奖成果总数的43.51%。总数超过10项的学科还有畜牧业研究、作物栽培和环境资源 3 个学科,获奖成果数量分别为 30项、18项和12项。其他学科优势较弱,还需要加强人才建设及学科建设。

2 获奖成果相关因素分析

2.1传统学科人才多、地位强,成果多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并且从事农业教育的大学多、优势人才也多。吉林省农科院是吉林省从事农业科研的最高机构,吸引了大批从事传统学科研究的人才。吉林省农科院建院60多年来,逐渐形成了农作物育种科研优势,其中又以玉米、水稻和大豆育种研究最为强大。我院有专门的玉米所、水稻所和大豆所,另有畜牧分院,学科优势明显,科研创新能力强,不仅在我院属于优势学科,在全省科研系统内也是首屈一指。因此,作物育种学科每年平均出6个获奖成果也是必然的。

2.2项目支撑力度大、周期长,成果多

农业科研研究属于公益性研究,成果研发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和周期长的特点,必须依靠国家财政持续稳定支持才能取得重大科技成果[4]。从吉林省农科院11年来获得的科研奖励成果来看,课题或项目的级别越高、经费强度越大、周期越长,获得成果奖励的可能性越大。例如,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松嫩——三江平原中低产田治理和区域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作物硫钙营养特性、机制与肥料高效施用技术研究”、“吉林玉米丰产高效技术体系”、“北方粳型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培育与示范推广”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产稳产、多抗玉米新品种吉单35的选育与推广”、“优质超级稻吉粳88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等成果均属于这种情况。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有的项目上更是五年一个周期地连续支持。

2.3 转化推广范围大、效益好,成果多

对于农业科研成果,最重要的是最终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开在农民家”是农业科研成果的最真实写照。因此,许多获奖成果是在课题结束后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后,比如新品种的应用、先进栽培技术的应用等,最终给农业、农民和国家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后才得到国家级、省级奖励的。吉林省农科院获奖成果中79%属于应用研究和推广开发类成果,11年间,我院的获奖成果中,有玉米类24项、水稻类23 项和大豆类 18项,分别占成果总数的 15.58%、14.94%和11.69%,特别是玉米类成果的转化应用效果非常明显,吉林省种植的玉米品种一半以上来自于吉林省农科院。

3 建议

3.1加大学科建设力度

吉林省农科院在学科建设方面一直做得非常好,对优势学科的建设及扶持力度都是最大的,由于学科建设和出成果存在着因果关系,学科优势是培育重大成果的基础,重大成果是学科发展的标志[5]。因此为了培育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更快、更强地站在农业科研前沿,应该把学科建设放在首位。由农业部组织的1077个农业科研单位参加的“十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中,我院水稻所、大豆所、环资所、畜牧分院、玉米所等 6个所进入百强,进入“百强研究所”总数全国第三,进入百强率55%,居全国第一。而这几个研究所正是我院的优势学科所在的研究所。在建好一批先进研究所的同时,要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建好人才队伍,加快青年人才培养。还要确定学科发展方向,做好课题服务和管理,促进学科均衡发展。

3.2推动科研成果应用

省级农科院不仅要有基础性研究,主要还是以应用性研究为主。以成果的转化应用为主。特别是获奖成果,尤其是高等级的获奖成果,必须加快推广力度,因为农业科研成果还是有时效性的,以玉米品种为例,一个品种的生命周期大约是8年,品种应用的头二年是特别重要又难度大的推广工作。省级农科院必须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而且要鼓励项目结束后推广应用到一定程度再报奖,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不仅课题组要负责推广,农科院也要拨出相应经费鼓励课题组进行示范推广。在推广过程中建立多学科、多部门联合推广机制,点面互动和农民参与度高的技术扩散模式,构建成果转化快速通道[6]。

3.3提高科研成果管理水平

成果管理是科研成果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吉林省农科院科研处设有专门的成果管理科,近年来逐步加强了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大大提升了我院的整体科研竞争力。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重大成果的系统培育。建立重大项目跟踪制度,及时跟进科研进展情况,及时发掘潜在的科研成果,及时组织专家进行成果鉴定,对推广效果突出的鉴定成果,及时组织专家进行报各级别奖项。细节方面要从严把好成果鉴定和报奖材料的质量关,组织专家和管理人员进行反复修改,提高科研成果申报材料的质量[7]。

参考文献

[1]何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十年获奖科技成果分析与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07(06):40-43.

[2]佟瑞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30年获奖成果分析与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09(03):18-21.

[3]王慧军,李博文,陶佩君,等.河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93(05):38-43.

[4]石龙阁.辽宁省农科院建院50年科技成果剖析[J].辽宁农业科学,2006(05):42- 44.

[5]信乃诠.不同农业系统国家奖励科技成果的比较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6(03):1-5.

[6]信乃诠.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奖励科技成果现状分析、基本经验及应对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05(03):1-5.

第8篇: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郑州市;都市农业;甜糯玉米;前景

为推进都市区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满足都市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农副产品消费和休闲食品需求,郑州市根据本市实际,提出建设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的项目。鲜食甜、糯玉米的品质优良、生长期短、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经济价值高、市场销路好,在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中实行鲜食甜、糯玉米产业化开发是切实可行的。发展鲜食甜、糯玉米前景广阔。

1鲜食玉米产业现状

1.1研究现状

育种方面,河南省鲜食玉米育种起步较晚,育种单位不多,审定品种较少,主要品种是河南省农科院选育的郑糯、郑甜系列。加工技术方面,河南省的鲜食玉米加工技术研究起步晚,所做研究少,大多从国外或外省引进。栽培技术方面,2000年以前主要是从外省引进糯玉米品种并试种,2000年以后主要是对本省郑糯、郑甜系列玉米新品种进行示范种植。

1.2发展现状

河南省地处中原,全省范围都适宜种植鲜食玉米。河南省鲜食玉米的种植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面积不大,零星分布。鲜食玉米销售主要方式:农户主要以鲜穗销售为主;“公司+农户”主要以产后加工为主。河南省鲜食玉米产后加工主要以速冻保鲜为主,产品为速冻玉米穗和甜玉米粒罐头。

1.3市场现状

近年来我国鲜食玉米市场发育良好,鲜食玉米市场价格保持在相对高位。河南省鲜食玉米市场主要以饭店、超市、快餐店、菜市场为主,消费群体主要为城市居民,而广大农民对鲜食玉米的认识比较少,消费水平低。总体而言,河南省鲜食玉米消费市场还处在开发初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甜糯玉米育种基础,但是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低,利润空间小。目前河南省甜玉米的种植面积还不到1万hm2。糯玉米种植面积更小,只有个别农户零星种植。甜玉米加工企业只有双汇、科迪等,且加工规模较小。另外河南省的鲜食玉米生产加工技术落后,对于产后保鲜、籽粒速冻、罐头加工等技术研究较少,加工技术大多靠从国外和其他省引进。河南在鲜食玉米的市场开发上也比较落后,产品单一,渠道有限,市场占有率不高,缺乏专用品牌品种,质量监测体系滞后,产品质量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3发展对策

3.1加强研究,丰富品种

优良鲜食玉米品种是鲜食玉米产业化的基础。目前河南省育成的鲜食玉米品种呈多样化,其中糯玉米有白糯和黄糯,甜玉米品种有普甜、超甜和加甜等。2005年审定的糯玉米品种郑黄糯1号,适合做籽粒深加工,能生产罐头和速冻籽粒等多种深加工产品。2003年审定的郑超甜2号,抗性好,而且加工品质优良。随着我省甜糯玉米品种审定的增多,将越来越有利于河南省甜糯玉米加工业发展。目前,河南省培育的鲜食玉米品种与国内外优良品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应加大对鲜食玉米新品种选育的扶持力度,以加快产量高、品质优、穗型齐品种的培育。另外,密植甜糯玉米也是今后育种的方向。鲜食玉米密植不仅可以增加穗数,提高产量,也可以获取较高群体生物产量以作青贮用发展畜牧业。

3.2合理规划,规模种植

甜糯玉米由于受隐性基因控制,种植时需要隔离,小规模种植体现不出其效益,要大区连片,形成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订单式”种植。近年来,河南省的甜糯玉米种植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种植规模,并加强对农户的农技培训和指导工作,严把种植质量关,促进甜玉米种植向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据推算,农户每种植667m2甜玉米,产鲜穗约3000个,产值1200~1500元,扣除生产成本600元,可获利600~900元[1]。

3.3强化管理,科学种植

一是要严格隔离。甜糯玉米不同于普通玉米,其受隐性基因控制,只有当该隐性基因表现为纯合时,才能表现出甜玉米的特性。因此,在种植甜玉米时,要与普通玉米严格隔离,防止与普通玉米串粉,发生花粉直感现象,降低甜糯玉米品质。二是要精准播种。甜糯玉米播种时要做到:保证种子质量高、整地精细、适当浅播。三是要合理施肥。甜糯玉米主要是以鲜穗和加工玉米籽为主,所以应推广无公害规范化栽培,多施有机肥,控制氮肥。病虫害防治要以生物防制为主,收穗1周内不打农药,确保生产出的玉米有良好的食用风味和贮藏品质[1]。

3.4完善标准,安全质优

甜糯玉米生产相对集中,主要在加工公司的基地和大中城市近郊,以便于对其进行品质监测。要重视甜糯玉米的田间检测和产后检测。一是大力推广无公害甜糯玉米生产栽培技术,按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技术要求,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生长激素、重金属等残留,确保甜糯玉米安全优质。二是加强甜糯玉米鲜穗的质量监测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实现从生产到餐桌全程监测。三是加快质量认证步伐,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按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的五统一模式,加快我省无公害甜糯玉米生产基地建设,打造绿色食品品牌。

3.5精深加工,提高收益

3.5.1提高保鲜加工、深加工技术水平

甜糯玉米采收期比较集中,要发展壮大甜糯玉米产业,必须掌握相应的甜糯玉米收后保鲜技术。甜糯玉米深加工主要指对籽粒的加工,主要产品有甜糯玉米罐头和速冻玉米粒。通过加工转化,拉伸产业链条,解决甜糯玉米鲜穗的季节性生产过剩,减轻市场压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河南省甜糯玉米特色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目前河南省的甜糯玉米深加工水平较低,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3.5.2加大秸秆饲料的加工技术研究

鲜食甜糯玉米收获后,秸秆的还处在生长旺期,其营养含量十分高,是极其优良的饲料,可将鲜食甜糯玉米部分效益转换成秸秆养殖业增收。通过“公司+基地”的形式,增加甜糯玉米的产业链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环境污染。

3.6培育市场,发展物流

市场流通方面,一要加快培育辐射带动力强的甜糯玉米加工和销售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实行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推进鲜食玉米产业化生产经营,提高产业化生产水平。二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获取信息,开拓市场。三要做好物流市场的开发和建设,为甜糯玉米的集散、交易、转运提供良好的条件。

4前景分析

4.1用途广阔

鲜食玉米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集果、蔬、饲于一体的新型经济型玉米。甜玉米胚乳中含有较多的糖分,是普通玉米的5~10倍。甜玉米营养价值高于普通玉米,赖氨酸含量是普通玉米的2倍,籽粒中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脂肪都高于普通玉米,并含多种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可制成谷物饮料、玉米火腿肠、玉米罐头、玉米真空油炸籽粒,既易消化吸收又营养健康。玉米鲜食有预防癌症病变、防治便秘、防治肥胖病、健脑提神、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2]。甜玉米中亚油酸和纤维素等对人体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软化血管,防治冠心病的作用[3]。玉米花粉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4]。此外,糯玉米中的淀粉具有较高的粘性和吸水性,其凝胶透明度高而且稳定,是造纸、纺织、酿酒、建筑等工业的重要原料[5]。鲜食玉米的秸秆和穗轴可作为燃料,苞叶可编织成坐垫、地毯等工艺品。玉米秸秆还可以生产食用菌[6]。鲜食玉米茎叶可作为牲畜的优质饲料,促进畜牧业的发展。鲜食玉米产出效益是普通玉米的2~3倍,采摘后的青秸粗蛋白含量是普通玉米的1~2倍,是奶牛理想的饲料[3]。甜、糯玉米集食用、蔬用、药用、饲用等性能于一身,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4.2符合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种粮比较效益下降,传统的种植业面临巨大的冲击,这就给鲜食玉米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鲜食玉米作为新型农作物种类,其经济价值比水稻、大豆等高6~25倍,在国内外有巨大市场。同时,种植鲜食玉米新品种投资小,风险小,效益高,适合规模化种植。此外,鲜食玉米的栽培技术与普通玉米基本相同,容易推广。发展鲜食玉米生产,在优质的基础上实现高产,分期收获陆续上市,并通过旺季加工或速冻保鲜待淡季供应市场,实现周年供应,既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又缓解了大宗农产品过剩的压力。

4.3郑州市发展甜糯玉米产业的优势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并各具特色。在郑州发展甜糯玉米产业有明显的优势。

4.3.1条件优越

郑州市地理和气候条件十分优越,非常适宜甜糯种植玉米。与此同时,郑州是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航空、信息兼具的综合通通讯枢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讯条件,使郑州成为发展甜糯玉米的理想基地。

4.3.2市场巨大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畜牧养殖大省,郑州是其省会,甜糯鲜食玉米和副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的多元化已成为主流趋势,同时鲜穗、籽粒加工产品可以销往南方或出口国外,鲜食甜糯玉米将会有很大的消费市场。

4.3.3劳力丰富

甜糯玉米在我国主要以食用鲜穗为主,发展甜糯玉米生产和加工将是我国玉米产业新的增长点。甜糯玉米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劳动力资源丰富、低廉,有较强价格优势,因此,郑州有进行甜糯玉米生产加工得天独厚的优势。

4.4郑州市甜糯玉米产业化前景

甜糯玉米的产业化包括甜糯玉米科研、繁育、生产、加工、秸秆利用等各个环节,且每个环节紧密相联缺一不可,任何一环节的脱节都会使整个产业链条收益受损。总而言之,郑州市要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必须做到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才能使郑州市甜糯玉米健康、有序发展。郑州市发展甜糯玉米产业可以走加工型玉米产业化新路子,首先培育鲜穗消费市场,再以市场牵龙头企业,龙头带动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形式推动甜糯玉米产业的发展。龙头企业为甜糯玉米品种及系列产品的发展做好规划,组建零售市场网络,进而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农户可以和专业批发市场直接对接,降低风险。其次是对甜糯玉米进行初加工和深加工,只有完成甜玉米的加工转化,才能最终实现甜糯玉米的产业化。甜糯玉米鲜穗收获后植株可以饲养奶牛,奶牛生产基地和甜糯玉米生产基地可签定秸秆回收协定,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给农民带来了增收,还能有效地保护环境。此外,还可以开辟玉米采摘园。种植绿色鲜食玉米,开辟玉米采摘园,能吸引城里人现场采摘,观赏农村田园风光,体验劳动乐趣,品尝真正的土特产,由此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郑州市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市场优势、价格优势、劳动力优势、政策优势,这为其发展甜糯玉米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育、繁、推、产、加、销各方为了共同利益组成有机整体,齐力助推郑州市甜糯玉米产业化发展。由此可见,郑州市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产出高、效益大,鲜食玉米产业将成为郑州新兴绿色产业。

5结论与讨论

河南省甜糯玉米起步较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育种滞后,种植规模小,利润空间小,加工企业少,生产加工技术落后,市场开发能力差,品牌效应不强,没有畅通的市场渠道,缺乏专用品牌品种。质量监测体系滞后,产品质量安全存在一定隐患。要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加强甜糯玉米育种研究;二是合理规划,规模种植;三是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四是推进甜玉米标准化建设,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五是提高河南省甜糯玉米的产后加工水平;六是提升甜糯玉米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郑州市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必须做到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才能使郑州市甜糯玉米健康、有序发展。郑州市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市场优势、价格优势、劳动力优势、政策优势,这为其发展甜糯玉米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望郑州市的甜糯玉米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若在发展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将会使郑州市甜糯玉米产业更加有序健康。一是政府应出面整合当地资源,淘汰生产条件落后的企业,消除恶性竞争,协调各方利益;二是政府进一步给予产地加工企业优惠政策,对吸纳劳动力较多和对农民增收有贡献的加工企业进行鼓励,给予贷款优惠支持;三是尽快制定鲜食玉米收获后加工工艺、技术和厂房等技术规范行业标准,从多方面保证鲜食玉米产品的安全和质量,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必须适时调整行业政策,特别是对优良品种要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加快特优品种成果转化,推动鲜食玉米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恒.河南省鲜食甜、糯玉米的发展现状与对策[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2]杨若明,李玉田.玉米鲜食的功效和鲜食玉米的研究开发[J].北京农业科学,1997,15(5):40-42.

[3]于锦梅,徐福海.我国鲜食玉米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241-242.

[4]许新新,詹勇.玉米资源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5):53-54.

[5]张功礼,柳金山,陈志性,等.关于优质专用玉米发展前景的思考[J].种子科技,2000(3):144.

第9篇: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现有旱地种植模式效益低,而莴笋套作玉米间作蜜本南瓜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土地空闲时间,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有利于大面积推广。

针对重庆市涪陵区传统旱地的种植模式,即春季种玉米套作红苕,冬季种榨菜,土地利用率低、效益差的情况,我们在百胜镇丛林片(原丛林乡)示范推广一种新的种植模式即在榨菜收获后增种一季生育期短的莴笋,在莴笋行间套作玉米间作蜜本南瓜,表现出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潜力,为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推广前景十分看好。

一、旱地耕作模式现状

(一)现有的种植模式

目前,我区旱地普遍采用的一年在熟制,小春主要以小麦、榨菜、洋芋以及多种蔬菜作物为主,大春种植玉米、红苕、大豆等粮食作物。也就是采用榨菜连玉米套红苕,小麦套玉米套红苕等种植模式。

旱地一般采用1.67-2m开厢,春季沿江榨菜收获后用60-70cm宽窄行种植2行玉米,4月底5月初玉米行间套种红苕。后山、坪上以及少数沿江地方,在小麦套种的榨菜、蔬菜等作物收获后,种植2行玉米;小麦收获后于5月中下旬在玉米行间又种植红苕。

(二)种植效益低

大春玉米产量6000kg/hm2左右,按1.60元/kg计算,收入9600元/hm2,收鲜红苕7500kg/hm2,按0.2元/kg计算,收入1500元/hm2,这种模式总收入1.11万元/hm2,种植效益较低。

二、榨菜收获后增种一季莴笋,在莴笋行间套作玉米间作蜜本南瓜的特点

(一)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据大面积调查,榨菜收获后增种一季莴笋,莴笋产量15000kg/hm2。按0.6元/kg计算,收入9000元/hm2,莴笋行间套作玉米,玉米产量2700kg/hm2,按1.60元/kg计算,收入4320元/hm2,在玉米行间间作蜜本南瓜,南瓜产量37.5t/hm2。按0.66元/kg计算,收入24750元/hm2。合计收入38070元/hm2。,比传统种植模式增收2.697万元/hm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二)充分利用地力、空间及土地空闲

榨菜收获后,种植一季生育期短的蔬菜作物莴笋,然后在莴笋带间套作玉米,玉米行间间作南瓜,不但充分利用因榨菜收获后的土地空闲,充分利用了光能,同时也充分利用了秋季的温光资源及土地空闲。

三、榨菜收获后增种一季生育期短的莴笋,在莴笋带间套作玉米间作蜜本南瓜耕作模式的关键技术

(一)选用良种

春莴笋宜选用不易抽薹、高产的中晚熟品种。如北京柳叶笋、紫叶笋、雁翎笋、南京青皮、上海大尖叶、圆叶等,定植后60天收获。玉米以东单60、东单80、潞玉13、渝单7号、辽单27等品种为主。南瓜选用含糖量高、瓜型好、耐贮运的金韩牌蜜本南瓜。

(二)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莴笋比较耐寒,在冬季一般采用阳畦育苗,要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采光充足的地块。播种期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初。玉米在3月下旬播种,采用肥球、方格育苗。南瓜在3月中下旬播种。莴笋最适宜冷凉气候,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11~18℃。南瓜属喜温蔬菜,南瓜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8-32℃,开花结果的最低温度要求高于15℃,适宜温度为25~2℃,35℃以上花器官发育不良。南瓜对土壤要求为严格,适宜的土壤PH值为5.5~6.8的微酸性土壤。南瓜采用肥球或者营养钵育苗,播后温度保持在30℃左右,注意防止幼苗徒长,定植前几天要逐步降温、炼苗,培育壮苗,适时移栽。

(三)适时移栽

1.种植规格。榨菜收获后,在3月初,按5-7米开厢种植莴笋,厢沟留南瓜、玉米预留行1.2米,4月中下旬在预留行内种植1行玉米及1行南瓜。莴笋按7-8寸(25cm左右)株行距定植,每亩约7-8千株,玉米窝距20-33cm为宜,南瓜窝距0.8-1.0m。2.整地。选用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榨菜收获后可免耕种植莴笋,在南瓜及玉米预留行内起垄(垄高0.2m,垄宽0.8m),垄上按窝距0.8-1.0m种植1行南瓜,南瓜旁边按窝距20-33cm种植1行玉米。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调整密度,平大土要稀植,陡坡地、小块地可适当密植。3.施足底肥。莴笋定植前施有机肥15t/hm2,南瓜定植前,根据土壤肥力,窝施三元复合肥0.2~0.3kg,钾肥0.1kg,有机肥2kg,猪粪1瓢,拌匀后栽苗,苗距肥6.7~7cm,栽后淋清粪水,再有蔬菜专用微膜(80cm)覆盖,并引苗出膜后用泥土填塞微膜洞口,以利保温保湿。玉米底肥施玉米专用肥600kg/hm2,有机肥15t/hm2。

(四)加强田间管理

1.莴笋定植后立即浇透水,4至5天后再浇1水。缓苗后结合浇水追施三元复合肥300~375kg/hm2。随后中耕松土,蹲苗7至10天。当苗高30cm,茎粗4~5厘米时,追尿素300kg/hm2,半月后结合浇水再追尿素300kg/hm2。在嫩茎膨大期,每隔7至10天喷1次500×10-6的青鲜素,共喷2~3次,以抑制抽薹和增加茎重。2.玉米移栽后淋清粪水,在6~7叶时追施尿素75~150kg/hm2,在大喇叭口期施用攻苞肥,用尿素300~375kg/hm2。3.南瓜定植后施清粪水,后根据苗情追肥,当幼瓜座住后每隔20~30d淋施猪粪1次,共施1~2次。如果南瓜长势过旺,可用手轻轻捏破主蔓,以调节肥水,以利座果,南瓜主蔓在第二、三朵雌花开始留果,子蔓第二朵雌花留果,一般一批留果3~4个。为提高前期产量,如遇阴雨天,要进行人工授粉。

(五)病虫害防治

1.莴笋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菌核病、蚜虫及蓟马等。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600~800倍液喷洒;软腐病用链霉素200×10-6~300×10-6或50%代森铵600~800倍液防治;病毒病用病毒A400~500倍液;菌核病用40%菌核净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防治;蚜虫和蓟马可用10%吡虫啉1000~1500倍液防治。2.南瓜病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即地蚕、黄守瓜(黄虫)、霜霉病、白粉病等。小地老虎采用“BT”乳剂(100亿活芽孢可湿性粉剂)1500ml/hm2兑水750kg喷雾。黄守瓜用生物农药力克虫1、2号1500~3000ml/hm2进行防治。霜霉病用58%甲霜灵1.5kg/hm2兑水900kg喷雾。白粉病用75%百菌清1.5kg/hm2兑水900kg喷雾。

(六)采收

1.莴笋当笋茎肥大达商品成熟时上市,即莴笋主茎顶端和最高叶片的叶间相平,俗称“平口”时收获,5月份收获上市。2.蜜本南瓜多以老熟瓜采收为主,在落花后35d天以上,瓜皮变黄上灰,手指甲不易划破方可采收。南瓜一生可采2~3批,采收时连同茎蔓(6.7cm)一起剪下,轻拿轻放,以利于贮藏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