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行业新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大中型建筑企业;工程技术;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现已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特征与意义的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也必须不断改革与深化,这不但是新阶段提高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创新管理模式,以及提高管理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还是坚持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得建筑施工成为一项相当复杂的生产活动。大中型企业工程不但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与机械设备、 材料与构配件, 而且要安排好施工现场的供电、供水、供热以及各种临时性的建筑物等,以上这些都要工程组织与管理者来进行科学规划与组织、协调。工程于开始施工以前,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组织学的相关原理,并且根据工程的特点及要求,编订施工组织设计,从技术质量、投资进度、安全文明、组织管理等方面建立系统的控制体系,用以指导工程的施工,从而达到投资、建设和盈利的目标。
1.技术管理在大中型企业工程中的的作用
工程技术管理在施工中的作用在于保证施工中各项技术操作的规范性,以及施工顺序的正确性,还有施工技术应用的合理性等。比如: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顺序一般是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装饰,工程一般所采用的顺序是自下而上,而装饰所采用的顺序则是自上而下。在采暖、电气、、空调、给排水以及电梯等安装工程进行的过程中要进行预埋、预留位置、调试、尺寸等相关管理,来确保整体工程的正常进行。在装饰工程的顶棚抹灰与地面施工过程中要先对楼面进行施工,再对棚顶进行施工,这是由于楼地面工程的施工工艺是:清理基层一弹线一润湿一刷结合层一浇筑基层。这种施工过程对于棚顶会产生一定的污染,在这当中,水的作用会形成抹灰层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力,从而造成棚顶灰层的质量问题产生。这说明技术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对采用的施工工艺与施工顺序等的管理与控制,且通过它来保证施工过程的规范与合理,从而最终达到提高质量与效率、减少返工的目的,以上这些就是技术管理的作用。
2.技术管理在大中型企业工程中的重要性
2.1其有利于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并以此来提高工程的效率。当前,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等的广泛应用,同时,也使工程建筑的结构更加复杂、功能更加具有创新性、施工的技术更加新颖等,以上这些都给施工的工艺与技术的达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只有提高技术管理的水平,用更加合理的管理模式,来对建筑施工中各种技术的实施进行管理,才可以保证新技术能够体现出其非同一般的优势,以提高施工的质量与施工的效率,并切实的降低成本。
2.2建筑施工的特殊性决定了技术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建筑的类型与样式众多,规模要求也各不相同.施工过程中的气候因素、时间因素、地质因素等对建筑工程都存在着较大的影响。此外,施工过程中多个工种的交叉施工,各种技术的综合运用也形成了对管理的考验。因而,技术管理的重点就应该是对技术的组织与协凋,同时使其达到设计的要求,因此,技术管理在复杂的建筑工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串联性管理。
2.3目前,建筑工程对技术条件与技术装备的要求相对较高,这也就要求企业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与技术设备,才可以完成更高要求的建筑工程。进而在市场中得到认可与发展。可是,在具备了高技术与先进装备的同时,对资源的相关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技术管理对企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大中型企业现有的工程技术管理模式
3.1生产经营规模迅速扩张,,导致现有的资源配置不能满足生产需求。随着我国在能源、交通及城市建设等领域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 , 大批国家重点工程陆续开工建设 , 这就给建筑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一时期 , 大中型建筑企业一方面凭借自己的人才优势与管理优势, 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不少的市场份额, 经营的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张; 然而在另一方面, 自身机构设置复杂, 历史遗留的问题较多,自身人力与资源配置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等因素导致其远不能满足生产经营规模的发展需要,因而出现了市场份额逐步加大同资源配置严重不足的矛盾突出。
3.2取消了队级建制就使原有施工的作业层瓦解, 这就需要重新进行组织和配置新的施中的工作业层。处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之下,大的项目,规模比较大的集团所实行的是集团公司进行统领,并由承担施工的子公司来各管一段, 然后形成集团和子公司以及施工队所组成的的三级管理模式。然而此管理模式管理人员比较冗杂, 机械与设备等相关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等缺点, 这就加大施工企业生产的成本。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的改革, 施工企业之前所建立的队级建制逐步取消, 可是怎样来重新组织工程施的工作业层,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4.大中型企业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的建议
4.1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1)利用分包商的施工经验,完善技术管理的规范。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复杂、庞大,项目承包者不可能对所有的项目都做到了如指掌,这就需要利用有经验的分包商的实际经验弥补技术管理上的不足。通过与他们进行技术经验的交流来弥补技术管理的不足,把技术管理完善起来。
(2)这样做有利于成本预测与控制。实施技术管理的工程,在确定分包单价的时候,首要的任务就是确定一个最低基准,一般是在合同价格基础上扣除现场管理费、税金以及项目部应上缴的企业管理费的部分;合同价格相对比较好的项目也可根据往常的成本经验来确定分包单价最低基准,再以此做为基础来确定分包价格,这样有利于项目部预测与控制工程成本。
(3)建立双赢的技术管理模式还可以转移风险。技术管理的中心思想是对整个工程技术质量进行整体控制,并以此达到利润的最大化.在双赢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大中型项目可以通过与资质较高的分包商进行合作,利用他们来承担质量、资金、工期等风险,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而且可以利用风险来约束分包商提高技术与施工质量,从而达到技术管理的最终目的。
(4)要合理利用分包商的资源。目前,施工中常用的叫做分包形式,与往常的管理模式不同在于项目在开工后不需要建筑企业本身投人较多的人力与设备等,其可利用那些分包商或者社会的闲置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利用,以达到施工的设计要求.而且,这样的技术管理模式还可以减少直接投入,且降低成本。
4.2双赢观念与技术管理模式的关系
(1)加强服务与监督是技术管理模式的两个重要手段。目前,施工过程中分包商对效益的追求属于正常的经营需求。不过,施工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利益的驱使而在技术层面上动手脚,比如降低质量、偷工减料、减少安全投入等,更有甚者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利益。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要在技术管理中加强技术与规范两方面的监管才可以达到管理目的。
(2)完善的合同化管理是管理模式中的关键。市场经济的发展是通过利用市场的规律,获取与保障自身经济和利益。因此,技术的管理之中除了要建立比较好的管理制度以外,还要有一些更加严格的规范,来对管理进行约束。技术管理模式,从某一种意义上说就是合作模式,项目中由于分包商进行参与,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合同,在这些合同中所规定的内容都要与技术相关,因此技术管理核心就是对合同进行管理与规范。这就要求在技术管理模式之中,对分包合同的管理是系统的、全过程以及动态的。也就是说这种管理在合同的洽谈、拟定、签订、生效或是达成的过程中进行全面的、技术性的监管,把技术要求融人到合同之中。在合同管理与技术的管理互相结合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合同的签订,还要重视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督,这样做才是技术管理之中的重点.也就要体现出其系统性与动态性。系统性指的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个部门都要参加管理;动态性指的是要注重履约整个过程中情况的变化,特别是要及时掌握对自己不利的一些变化,并及时对于合同进行修改、补充、变更或者终止。
(3)双赢观念指的是要在技术管理中使整个管理伞面化开展,充分利用大中型建筑企业的优势,并且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在这体系下,再把企业的人才资源与项目工程中分包单位的人力资源及设备资源结合起来,努力寻求优势比较突出的一些管理模式,从而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利益的分配上,更加要体现出共赢的观念,由于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利润,所以,管理中要让分包商明确一点,即技术管理是获取利益的一项基本原则,这就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模式。
5.大中型企业工程技术管理模式中要注意的问题
(1)一些大型项目采用先进的技术管理模式,却不愿添置新设备,把目前收取的设备折旧费也作为综合管理费,挪作他用,那么企业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对以后的发展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要重视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
(2)在分包型技术管理模式的探索之中,项目部的命令在分包队伍中不能完全执行的情况时有发生,怎样来强化对分包队伍的管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点。依据我们的体会,重点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其一是在选择分包队伍时,严格遵循分包商进行评价的程序,严格审查各种证件与资质证明,严格检查设备、资金、技术、业绩等相关内容的综合实力,对那些资质方面过硬、履行约定能力强且遵守合同、注重信誉的那些分包队伍展开培养,把他们纳入工程项目部统一的管理里面来;其二是提高项目部里面的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业务能力,确保派出去的管理人员能帮助解决施工中的相关问题,并树立其在分包队伍中的威信;其三是加大合同的管理力度,根据合同来全面约束分包队伍的各类行为。
(3)在项目工程采用项目经理承包制的技术管理模式以后,作业层将几乎全部使用社会力量,而企业员工必将无事可做,这势必会对企业的稳定产生不利,也就是说需要妥善解决员工的安置问题。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业的市场竞争也表现的愈来愈激烈,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可靠的、与时俱进的技术管理系统,并按照优先管理的方式,有效地协调与分配现有资源,从而使项目同步平稳运行,并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完善的背景下, 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 并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 来适应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并促进企业文化与品牌效应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汪运来.浅析高层建筑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04).
[2]蔡姗.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科学之友业 2010,(08).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建设
新型工业化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有很大优势,在工厂制作预制构件的生产方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在现场生产的浪费,大量节约建筑材料和能源消耗,而且还可以提高构件精度和构件生产效率,在提倡可持续发展和发展绿色建筑的背景下,新型工业化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但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化程度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相关技术标准体系还很不完善。新型工业化建筑的生产要求标准化的设计、工厂化的生产和装配化的安装,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技术标准使各个专业、各个环节有效衔接起来。因此,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制定一套完善的技术标准是前提。目前,我国国家、地方和相关企业已经颁布了一些有关丁业化建筑的标准,指导着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但是,这些标准还存在着国家统一标准较少,标准不统一和相关标准缺失的问题。本文在对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进行分析和借鉴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我国新型丁业化建筑技术标准和规范现状。
一、国外典型国家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借鉴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工业化建筑方面还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差距。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已开始推广工业化建筑,在技术标准方面也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值得我国借鉴。
(一)瑞典
瑞典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工业化建筑政策,并大力发展以通用部件为基础的通用体系,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着手建筑模数协调的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将建筑部件的规格化逐步纳入瑞典工业标准。瑞典在1960年颁布了“浴室设备配管”标准,1962年颁布了“门扇框”标准,1967年颁布了“主体结构平面尺寸”和“楼梯”标准,1968年颁布了“公寓式住宅坚向尺寸”及“隔断墙”标准,1970年颁布了“模数协调基本原则”,1971年颁布了“厨房水槽”标准。这些标准囊括了公寓式住宅的模数协调,各部件的规格、尺寸。部件的尺寸、连接等的标准化、系列化使通用体系得到较快的发展。瑞典标准对于建筑产品的规定比较详细,大至主体结构尺寸小到厨房水槽都有规定,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建筑产品的通用性,逐渐形成通用体系。
(二)丹麦
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模数法制化的国家,并制定了20多个必须采用的模数标准,包括“建筑规则设计模数”、“模数组件的尺寸”、“优先采用的建筑水平向尺寸”、“双跑楼梯的楼梯间”、“厨房构件”等。丹麦推行工业化建筑的途径是开发以采用“产品目录设计”为中心的通用体系,同时比较注意在通用化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丹麦通过模数和模数协调实现构配件的通用化。主要的通用部件有混凝土预制楼板和墙板等主体结构构件。这些部件都适合于3M的设计网格,各部分尺寸是以1M为单位生产的,部件的连接形状(尺寸和连接方式)都符合于“模数协调”标准,因此不同厂家的同类产品之间具有互换性(于萍、陈效逑,2011)。丹麦标准对于模数协调的要求比较严格,对于建筑及建筑产品的尺寸和规格的规定比较多而且比较详细,对于建筑的水平与竖向尺寸、各类构件的尺寸和小型建筑产品的尺寸都有规定,通过这种方式来规范设计,发展通用体系。
(三)日本
早在1969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推动住宅产业标准化五年计划》,开展材料、设备、制品标准、结构材料安全标准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并依靠各有关协会加强住宅产品标准化工作。1971年2月通产省和建设省联合提出“住宅生产和优先尺寸的建议”,对房间、建筑部品、设备等优先尺寸提出建议。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实现住宅产品大批量社会化商品化生产的前提,极大推动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纪颖波,2011)。
(四)法国
法国的工业化建筑起步较早。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第一代工业化建筑”,出现过许多“专用建筑体系”,不同体系出自不同厂商,各建筑体系的构件互相不通用。20世纪70年代后过渡为“第二代工业化建筑”,以通用构配件制品和设备为特征。1977年成立了构件建筑协会,1978年该协会制订了尺寸协调规则。法国政府在1982年调整了技术政策,提出一套构件目录,只要与某些其它目录协调,并组成一个“构造逻辑系统”即可(孟刚,2005)。
(五)小结
可以看出,模数协调和部件通用体系在工业化建筑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模数协调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阶段尽量统一尺寸,做到标准化设计,而部件通用体系强调的是在部件生产阶段尽量统一部件的规格尺寸,做到部件通用。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设计是生产的基础,标准化设计有助于部件的通用,部件生产是设计的延续,部件通用可以促进标准化设计。各级政府部门在修订和制定标准时应充分借鉴国外标准,尤其是在模数协调和部件通用体系两方面。
二、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现状
目前我国针对传统建筑的标准规范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其中也涉及了一些有关工业化建筑的内容,但涉及专业不全,规定分散,不成体系,本文对此按照执行范围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
(一)国家标准
表-1中所列标准涉及建筑设计、建筑产品、结构设计和施工验收四方面,其中既有针对工业化建筑而制定的标准,也有针对传统建筑制定而又涉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标准。针对工业化建筑的标准大部分颁布较早,已不能够满足新型工业化建筑的要求,应结合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等进行修订。传统建筑标准中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规定不够深入,应进行深化完善。
(二)行业标准
表-2中所列行业标准大部分为建筑产品标准,另外还有两部集设计和施工于一身的综合规程以及一部抗震标准。与国家标准情况相似,针对工业化建筑的标准颁发时间较早,应结合现状修订,传统建筑标准中关于工业化建筑的规定应深化完善。
(三)地方标准
从表-3可以看出,各地区已出台的针对新型工业化建筑的技术标准在内容上基本一致,大体可分为总则、术语解释、材料要求、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和验收。且各技术标准和规范都集中大部分篇幅对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规定,而其他章节则只做了原则性规定,比较概括,不够具体、详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沈阳市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在制定技术标准方面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在国家住建部、省住建厅等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沈阳市组织中建标准院、中建东北院、中建设计集团、沈阳建筑设计院等设计单位,以现代建筑产业化工程建设为依托,不断丰富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在构件制作与验收、工程质量、安全、节能、检测等方面开展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编制工作(于海,2012)。
(四)在编标准
目前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已经,相关人员正在积极修改。该规程规定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要求、材料、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框架结构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装配板式结构设计、外墙挂板设计、构件制作与储运、构件安装与施工和工程验收。另外,据北京市建委消息称,将启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规程》编制工作,积极推动产业化住宅设计标准建设。该规程将对住宅设计中的模数协调、平面设计、外墙、内墙、楼面设计、内装修与设备管线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要求,为规划管理和建筑设计提供技术依据。由标准院作为组编单位编制的《装配式住宅设计规范》也正处在编制中。
(五)小结
目前各级标准中,关于结构设计和施工安装及验收的标准还比较少,应尽快修改相关标准,增加相关内容。另外虽然有一些关于建筑产品的标准,但还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建筑的生产要求,应加紧修改现行标准并编制相应新标准。在修改和编制标准时应结合现有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做到能够充分反映新技术和新工艺;并且应该与在编标准相协调,力争做到不重复,不矛盾。另外,在生产过程上,工业化建筑和传统现浇建筑相比,无论是设计所依据的标准规范、施工安装标准,还是验收检查标准,都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应进行修订。在建筑设计上,应加强有关模数协调的规定;在结构设计上,现行相关标准中几乎没有针对节点设计的内容,应增加相关内容;在构件部品生产上,应尽快完善关于尺寸规格、生产要求等方面的标准,尽快建立一套通用体系;在施工安装上,现行相关标准中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规定比较分散,应进行整合,增加必要规定,尤其是关于节点连接这一重要环节的规定;在验收检查上,主要应修改两方面规定:一是部分工程的验收地点由工地现场转移到了构件部品工厂;二是应增加关于节点连接的验收规定。
三、对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的修订和建议
结合我国现行建筑技术标准规定和国外工业化建筑发展过程中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本文对我国发展新型工业化建筑过程中部分主要技术标准提出两点建议。
(一)对现行主要技术标准的修订建议
1 建议。具体见表-4。另外,《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住宅楼梯预制混凝土中间平台》和《住宅楼梯预制混凝土梯段》都是为了发展工业化建筑而制定的,但制定时间较早。近几年工业化建筑发展迅速,相继出现了许多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上述标准应结合工业化建筑的现状进行修订,以适应新型工业化建筑发展。
2 说明。《住宅建筑规范》中的条文大多针对现浇结构,应增加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部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规定构件中的钢筋可作为防雷设施的引下线。此技术在现浇结构中易于实现,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不易实现,应作相应修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没有专门针对节点设计的内容,节点设计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增加针对节点设计的相应内容;另外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构造要求较少,应继续完善,如节点连接构造要求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各类建筑的抗震计算和构造做出了规定,但没有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计算和构造,应增加相应抗震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主要针对现浇结构进行规定,应增加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特点的相关规定,如构件部品、施工机械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第9章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中,对预制构件的验收、结构性能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做出了规定,但不够具体,应进行完善。另外,由于构件部品在工厂生产所以在现场验收的规定已不适用,应增加针对工厂生产验收部分。《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应与《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进行同步修改。《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中没有针对节点加固的方法和构造要求,节点连接处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薄弱环节,应增加相应加固方法和构造要求。《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中有大量针对现浇结构的规定,应增加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相应规定。《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中没有关于构件部品连接节点的防水设计,构件部品连接节点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应增加相应防水设计内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是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的重要参考,目前该图集只针对现浇混凝土结构,应增加针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部分。
(二)对新增技术标准的建议
1 建议。(1)完善模数标准体系,增加各类建筑的模数标准,如学校模数标准、医院模数标准、办公楼模数标准等。(2)完善建筑产品通用体系,增加关于各类建筑产品的尺寸、规格的标准,如预制梁尺寸规格标准、预制柱尺寸规格标准、预制隔墙板尺寸规格标准等。
2 说明。(1)目前我国现行建筑模数标准只有《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和《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三部,应完善模数标准体系,增加各类建筑模数标准。(2)目前我国建筑产品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通用体系尚未建立,许多建筑产品缺乏与之对应的尺寸、规格的标准,应增加各类建筑产品的尺寸规格标准。
四、结论
为了找出目前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典型的成功经验,对完善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体系提出建议,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并得到相关结论。
(一)对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进行总结和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新型工业化建筑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大都颁布较早,已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建筑的建造,地方标准大都只对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规定,而其他方面则比较概括。
(二)对典型国家的技术标准特点进行总结
对瑞典、丹麦、日本和法国的技术标准特点进行总结,虽然四国在做法上不太一样,但是基本上都体现出了模数协调和部件通用体系在技术标准中的重要性。
回首2015年,全球领先的多媒体通讯核心设备和行业设备供应商东进技术继续高歌猛进,积极拥抱互联网,与行业结合战略深入推进,在金融领域创新突破,实现品牌和市场双丰收,书写东进发展新篇章。
关键词一:拥抱互联网
当下,互联网浪潮正深刻影响着各个行业和领域,改变着消费者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作为与互联网联系最为紧密的行业,通信业受到最直接的影响。
对传统行业而言,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需要一个优质的通信网络来予以支撑并赋能业务创新,这对东进来说,恰恰是一个巨大机会,而这源于东进在通信行业的深厚积淀和强大的研发实力。
自2007年Keygoe系列多媒体交换机推出以来,东进旗下的Keygoe家族不断发展壮大,Keygoe1000系列多媒体交换机、Keygoe3000系列多媒体交换机、Keygoe200系列多媒体处理板,再到全新的Keygoe 9000系列多媒体交换机,产品推出速度之频繁、蕴含技术之高端、对业界影响力之大,使得东进每推出一款Keygoe系列多媒体交换机引发业界高度关注,不断推动CTI行业深入发展。
对于目前通信行业的互联网化,东进已在技术、产品以及应用等方面做足工夫,帮助运营商积极应对挑战、拥抱未来,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业务的互联网化以及服务模式的多样化和创新,这也正是东进“与行业结合是通信业未来发展重点”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地。
在此大背景下,东进Keygoe9000系列多媒体交换机在过去的一年大出风头。
据了解,东进Keygoe9000多媒体交换机以全IP化的系统架构和强大的多媒体处理能力,与基础电信运营商的NGN/IMS实现对接,并通过互联网将NGN/IMS延伸到企业客户的内部网络,帮助基础电信运营商和增值服务提供商为企业客户提供融合多媒体业务,助力企业在新兴的IP网络环境中实现快速创新和业务增长,并保护已有投资。
在实际应用中,包括东进Keygoe9000多媒体交换机在内的产品在通信、制造、电子商务、公共事业、政府、航空等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二:金融创新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推陈出新,金融支付、金融安全问题受到金融机构和广大用户的高度关注。对于金融设备供应商来说,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考验的是企业的技术实力。
得益于东进的研发实力以及对金融行业客户需求的敏锐把握,在过去的一年,东进的技术研发在金融领域有着诸多的创新突破。
2015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2015中国国际金融展上,东进携旗下针对金融行业的IT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展会,在展会期间大放异彩。
据了解,除了主打的eNAC电子支付网控器和VPC语音支付安全设备登台亮相外,东进还隆重推出三款新设备――DT511即时制卡设备、金融声纹验证机和金融数据密码机。
Abstrac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must continuously carry ou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survive and develop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mpetitive market environ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higher risk is likely to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y promoting enterprise accurately to predict the risk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extensional matter element model formed by the matter-element theory and extension method, the paper predicts the risk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provide a new idea in predicting risk for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 calculation example proves the applicability and effect of the extensional matter element model.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可拓物元模型;风险预测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extensional matter element model;risk prediction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8-0041-04
0 引言
技术创新不仅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源泉,也是人类社会进步与繁荣的动力。然而,技术创新是一项风险性很高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着复杂的施工环境和不确定的自然因素影响,技术创新活动风险性就更大。创新失败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甚至会有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对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进行预测进而采取相应措施十分必要。
技术创新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技术、市场、财务、管理、政策等方面。美国学者艾荣(Aaron)认为,技术创新项目风险的高低取决于该项目的失败率大小,持这种观点的还有艾伦(Allen)、罗斯韦尔(Rothwell)等学者;意大利学者奥特威(Otway)认为,技术创新风险就是技术灾难;美国学者阿贝纳西(Abernathy)的观点是,技术创新风险来源于对有关信息掌握不足而造成技术创新活动出现种种的失误[1]。GC. Belev (1989)认为,高技术的风险由技术、设计、资本、成本及进度、支撑体系、外部环境等六因素组成,同时提出了在效用函数基础上的技术创新风险测度方法模型[2];Love Ekenberg,Magnus Boman等(1997)研究分析了“效用最大化理论”在技术创新项目高风险测度中的具体应用[3];Dorota Kuchta(2001)研究分析了“模糊数学理论”在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估中的具体应用[4];Akomode(1999)和Mustafa(1991)分别从项目选择和评价、新产品开发的角度,运用AHP法对项目选择和新产品开发风险评估 [5,6]。
国内上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重视对技术创新风险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技术创新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对技术创新风险的定性分析和对技术创新风险的预测与评价方面。傅家骥等(1982),对技术创新项目有关风险决策的效用函数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7];李垣(1994)认为,技术创新活动的基本特征中就有风险性问题,同时在该活动的利益诱导下引发了技术创新的风险[8];王海山(1993)认为,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包括技术、自然、市场和社会因素[9];王宏(2006)认为,可以利用粗糙集的属性重要度方法进行约简,建立合理完善的指标体系[10]。
对技术创新风险评价的研究,主要有:宋哲等(2010)用“ANP-GRAP”的集成方法[11];李晓峰,徐玖平(2006)用“物元”模型,把物元模型和可拓学有机结合,构建了技术创新风险的测度模型[12];汪新凡(2007)用“联系数”的方法进行分析[13],等等。
目前,对技术创新风险的评价方法较多,而完整地、系统地阐述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测度的文献不多,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的预测研究更为罕见。由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复杂性、一次性及相关生产组织的临时性,使得建筑产品相对于其他产品的生产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14]。
由我国学者蔡文1983年创立的可拓学,源于不相容问题转化的规律及解决方法,引入了把质与量有机结合起来的物元概念,从定性定量2个维度研究多因素影响下的规律性问题,能有效地克服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较少,积累的相关资料不多等缺陷。因此,选择可拓物元模型对风险进行预测研究,更加实用方便,具有优越性。
参考文献:
[1]袁泽沛,王琼.技术创新与创新风险的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2,3:79-82.
[2]GC. Belev. Minimizing Risk in High-tech Programs[J]. Cost Engineering. 1989, 31(10): 11-14.
[3]Love Ekenberg, Magnus Boman, Joanne Linneroorh-bayer. Catastrophic Risk Evaluation[J]. Interim Report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 Analysis. 1997: 2-4.
[4]Dorota Kuchta. Use of Fuzzy Number in Project Risk Assess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Economics. 2001(19): 305-310.
[5]Akomode O.J. Lees B, Irgens, c. Evaluating Risks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Assessing the Satisfaction of Customers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Product Planning & Control. 1999, 10(1): 35-47.
[6]Mustafa M.A. Project Risk Assessment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 IEEE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1991, 38(1): 46-52.
[7]傅家骥,姜福.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发展之路[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82.
[8]李垣.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9]王海山.技术进步经济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10]王宏.基于粗糙集数据挖掘技术的客户价值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1]宋哲,王树恩,等.ANP-GRAP集成方法在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01):55-58.
[12]李晓峰,徐玖平.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物元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36(5):54-58.
[13]汪新凡.基于联系数的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模型及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2):97-102.
[14]李明.建筑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15]蔡文,杨春燕等.可拓工程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16]CAI W. Extension Management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1999, 5(1): 59-72.
近些年来,我国在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初具了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水平,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我国建筑业出炉的一批一批规模大、结构牢、水平精湛的建筑物中,足以窥见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发展的进步,本文主要来探讨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研究。
1.传统的建筑行业施工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主要有桩基技术和基坑支护技术两种,下面我们分别来看。
1.1 桩基技术应用
桩基技术作为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一种传统技术,在建筑施工行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桩基技术主要有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预制桩技术产生的噪音较为严重,所以,预制桩的使用范围较为狭小。最常用的桩基技术是灌注桩技术。灌注桩技术施工方式较为灵活,不但可以自行设计桩长、桩径以及数量,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地质地貌的施工。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其使用范围比较广,利用率比较高,但是灌注桩技术由于受自身桩径和桩攀的限制,其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克服此种缺陷主要运用桩侧后注浆技术和桩底注浆技术。
1.2 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的较为广泛,因为高层建筑中必须做好建筑深基础的施工,否则,建筑物的质量很难保证。基层支护技术适应了这一要求,解决了高层建筑深基础施工难度大这一问题。基层施工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整体工程,施工时要综合考虑到挡土、防水、降土、挖土等多种因素,所以在施工时要综合考虑施工技术、施工环境以及施工安全等各个方面。我国采用的基坑支护技术主要有逆作拱墙技术和土钉墙技术两种。逆作拱墙技术主要适用于土壤较软的地层,主要运用分层挖土的方法。土钉墙技术适用于低水位的非软土层,实现在分层开挖基础上的分层支护。
2. 建筑行业施工新技术的引进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但其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具体表现如下:缺乏技术创新,对技术的创新力度不够。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加上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新技术不被引进,没有引起建筑行业足够的重视,导致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创新缓慢或缺乏技术创新。企业缺乏创新人才,加上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建筑行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被不断引进,譬如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钢结构技术等等,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几种建筑行业新技术。
2.1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个人占用的空间日益缩小,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充分发展。高层建筑施工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主。清水混凝土技术作为建筑行业的一门新技术将原始浇筑面直接作为装饰性表面,不但使用方便,而且可以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成本,保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2 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艺术感觉越来越重视。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艺术效果的需求,在建筑行业中引进了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通过在普通砼中掺入适量钢纤维,两种原料拌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不仅增强了砼构件的抗裂能力、抗剪能力,而且克服了砼抗拉强度低的缺点,增强砼的耐延性。此外,钢纤维砼具有较好的能量吸收能力,抗冲击能力很强,所以利用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建设出来的高层建筑不但质量可靠,而且具有很好的平面感和立体感,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力,满足了人们对艺术效果的追求。
2.3 防水材料的施工技术
科学技术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得防水材料的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随着防水施工向冷作业方向发展,防水材料中出现了许多高效弹性材料,譬如高分子卷材、新型防水涂料以及密封膏等等,这些材料运用于建筑施工,使得建筑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防水技术分为对屋面的防水和对墙外的防水两种。对屋面的防水会采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这种技术关键在于做好基层、板缝以及节点处理。涂料时一定要做到仔细认真、涂抹方向要做到相互垂直;对于墙外防水一般采用加气砼砖墙施工技术。两种技术综合运用,提高了我国建筑施工水平,有效预防了水渗漏以及裂缝等公害的出现。
3. 结语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竞争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建筑施工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任何一个建筑企业都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不断研发创新建筑行业施工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文胜. 谈建筑施工企业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管理. 科学之友,2009.
[2] 周云. 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新技术推广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以及建筑工程的质量也越来越关注。想要满足人民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我们就要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办法进行创新。要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把握住建筑行业的动态变化,根据我国的建筑行业的现状,推出新的技术。为实现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做贡献,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做贡献。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
1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导致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跟不上时展的需求,具体表现在:项目的管理比较薄弱,没有专业化的质量管理团队、施工单位的水平有限以及跟发达国家的建筑施工比管理水平相差太大等。在文章下面会做出详细的叙述。
(1)工程质量管理薄弱。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中国建起了很多高楼大厦。飞速发展的经济推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可是我们的建筑行业的发展是不健全的,我们没有意识到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对建筑工程的意义所在,因此我们的工程质量管理一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很多建筑工程单位单纯的认为只要他们解决好施工人员的技术问题,就可以很好的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他们忽略了工程质量管理对工程的影响,更不知道如果一个工程的质量管理不到位会给这个工程带来多大的影响。
(2)缺乏专业的工程质量管理团队。虽然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快速,但是他的发展是不健全的,没有一个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管模式。我国进行的建筑施工中大部分都没有专业的工程质量管理团队为之服务,因为施工单位觉得雇佣专业的工程质量管理团队会花费他们大量资金,他们不愿意将资金花在这个上面。可是只有专业的工程质量管理团队才能更好的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3)建筑施工单位的总体水平偏低。我国建筑行业虽然发展不错但是其中太过复杂,有不少不具备国家资质的建筑公司混杂其中。这些公司没有达到国家的要求,施工水平比较低。他们掺杂在我们的建筑行业当中,会影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效果。建筑行业涉及面比较广,而且分支很多,任务量较大。很多施工单位的设计人员跟施工人员没有太多的沟通,使得工程的设计合理性得不到满足。
(4)与国际水平相差较大。由于我国的建筑工程起步比较晚,使得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跟国际水平相差很大。在国外人家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而我国的公衡质量管理还没有实现科学性和规范化,不少工程管理中都存在漏洞,使得工程质量得不到满足。
2管理新技术的推广策略
(1)当前,我国在管理新技术的额推广上主要是通过政府来进行推广,因此,我们必须要将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以使政府能够按照市场的规律来带动建筑公司的积极性。首先,政府在推广新技术时应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的投入,另外还有政策的支持,其次,政府要通过改革的方式来帮助建筑行业去掉现在制度中那些不科学的条款。另外, 政府在推广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再按照计划经济的方式来做推广,必须根据市场的发展规律来推广,尤其对那些经济效益高、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管理新技术要大加推广,鼓励建筑公司和研究机构参与进去。
(2) 想要更好的推广管理新技术,还得改革我们的科研体制,过去的科研体制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浪费资金效率还非常低,因此我们必须对过去的科研制度进行改革,使其跟上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做法上我们应该努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将建筑公司、建筑院校、科研机构这三者联系起来,让他们的联系更加密切。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管理新技术的投资,提高效率,对于研发和推广新技术都有很大的帮助。
(3) 过去单一的推广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市场的变化,想要把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有效的推广出去就必须改变过去的推广模式,变成多元化的推广。
首先,需要实现建筑公司跟有关技术咨询服务单位相互合作的推广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一旦建筑公司的项目在质量管理新技术使用中遇到问题,就可以及时的找到专业人士解决。有关的技术研究专业也可以将服务咨询单位作为平台,寻找可以使研究成果有效运行的方法。
其次, 需要实现科研专家跟建筑公司互相合作的推广模式。建筑公司在工程的建设当中,常常会碰到技术难题,也会遇到信息短缺的情况,在这种推广模式下,建筑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与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解决问题,科研单位也可以通过对建筑公司的帮助深入研究质量管理技术。
最后,需要实现建筑技术协会的推广模式。建筑技术协会可以让建筑公司跟市场更加有效的连接,这样可以更好的根据建筑行业的需求来引进和研发新的技术和产品。而且这种推广体系比较完善,对于新技术的推广帮助显著。
(4)想要实现对管理新技术的成功推广,在注意方式和方法的同时还应该将新技术的推广服务体系、网络咨询服务等配套措施建立起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管理新技术推广成本的投入,这样才能建立更完善的管理推广设备。可是,质量管理新技术的推广任务不应该由建筑公司来承担,因为它应该算是一种公共产品,因此,推广主要靠政府来完成。
(5) 想要更好的推广质量管理新技术,还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和信息服务网络。通过反馈系统和网络平台,单位和个人可以有效的获得最新的研究成果,而且使其推广开来。另外,建立这个体系还可以通过提供对信息定制服务,为不同的主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推广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我们的建筑行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建筑业起步较晚,发展还很不完善,尤其是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建筑工程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建筑质量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去推广工程质量管理的新技术。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推广,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
参考文献:
[1]盛文仲.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16-18.
[关键词]新工艺;新技术;建筑施工;应用;现状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9-0087-02
现代建筑行业主要是依靠新工艺、新技术推动其发展。新工艺、新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建筑质量,对于改善建筑美感、提高生活舒适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人们对建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建筑施工中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
1新工艺新技术概述
建筑施工涉及各个方面的知识,接触的事物具有多样化特点,传统的工艺与技术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已迫在眉睫。掌握新的工艺与技术,要求施工人员在掌握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并结合现代高新技术科学应用。只有合理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才能促进建筑行业长足发展。
2新工艺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重要性
(1)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于建筑施工,一方面可以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一定的保证;另一方面也为施工技术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是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和潜力所在的直观反应。国家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体现在建筑工程的生产力,只有顺应国家发展现状与变化趋势,大力引进高端科学技术,合理应用新工艺、新技术,让施工生产力与施工新工艺、新技术相辅相成,才能保障建筑行业经久不衰,长期可持续发展。
(2)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已拥有相当大的发展平台。新科技不但广泛存在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在建筑领域,新工艺、新技术同样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工艺、新技术的引领下,建筑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经济发展能力得到了重要保证。虽然建筑行业相比其他行业、其他领域相对传统,发展形势较为严峻、保守,但是在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下,依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筑行业必须努力创新,充分运用高新科技才能够长期保证旺盛的生命力。
(3)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高新科技快速进步的时代,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变得日趋激烈。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只有全面改革施工新工艺和新技术,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才能符合综合国力迅速提升的要求,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这个竞争无处不在的社会谋得一席长久发展之地。
3新工艺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具体实践
3.1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运用
目前,我国建设部门大力推广的十大新技术之一就是应用高强度、高性能的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高强度、高性能的混凝土,能够给施工提供很多便捷,且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强的高强度和耐久性,由于该技术对于结构断面的缩小十分有效,常常被应用于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底层柱和梁的施工过程中,以大大增加使用空间。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内部结构十分密实,孔结构布置合理,因此,一方面对于减少建筑物自身重量效果良好;另一方面对于地基的简化处理过程也同样有效,这也是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但是,对于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必须要注意的是,该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增长幅度通常比其抗压强度小,而且其韧性会随着强度等级的增高而下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运用必须重点关注,合理使用。
3.2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运用
混凝土自身质量、地基变形等都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混凝土裂缝问题是工程项目成员长期关注的问题,该问题也是建筑开发商长时间感到困扰、头痛的难题。因此,选用较好的混凝土、采取有效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施工人员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进行施工,以控制混凝土裂缝。
(1)人为控制温度,建筑项目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应当对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收缩应力、温度应力以及注体温度等进行计算。(2)倘若施工时温度偏高,建筑项目施工人员一定要确保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一直处于要求范围内,通常情况下应当控制在30℃以内。(3)模板与新浇筑的混凝土必须避免被阳光照射。(4)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湿度偏小,而风速较强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风措施。当然,若是遇到阴雨天气,采取相应的防雨措施也是必要的。总之,对于天气的无常变化,施工单位都应当有合理可行的应急措施以避免天气变化给施工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5)在混凝土拆模时,要充分考虑混凝土的强度、温度等,假如温度过高,则极有可能造成混凝土因与空气接触而迅速降温,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
3.3预拌砂浆技术的运用
预拌砂浆技术最近几年才被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属于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环保清洁、节能舒适、质量稳定,其主要包括湿拌砂浆与干拌砂浆两种类型。一般情况下,将水泥、湿骨料、外加剂、水等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称之为湿拌砂浆,将水泥、干燥骨料、相关添加剂等依照一定比例进行拌合称之为干拌砂浆。当然,在预拌砂浆时也必须遵守相应的要求,例如,不同种类的预拌砂浆混合使用是被严格禁止的,而且必须要有规范的设计和详尽的实施方案后才可以进行预拌砂浆施工,整个施工过程也要依照相关方案、步骤、要求严格执行,倘若遇上阴雨天预拌砂浆技术也不能被应用。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定期对预拌砂浆的质量进行检验也是必要的。
3.4钢筋链接技术的运用
目前,直螺旋纹接头链接是钢筋链接技术使用的新技术,该技术是对于装好的连接套筒的钢筋,先将其一段拧接成为被连接钢筋,使套筒外露的丝扣不得超过一完整扣,待完整链接后,需要通过质检部门检验,注意接头两端外露的螺旋长度一定要保证相等,并且其不能超过一完整丝。
4结语
新工艺、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能够有效节约空间,提升施工质量,且对于环保、舒适、节能有积极影响。只有充分引用新工艺、新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才能为建筑行业经久不衰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广伙.建筑装饰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22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1 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及优势
1.1 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正提倡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人们不得不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纵观整个社会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而国内建筑行业也依托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所带来的市场优势,在国际建筑行业迅速占据一席之地,许多援外项目应运而生,属于中国建筑施工行业的特色的施工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同行探索和发展并且一步一步完善成熟。总体来说未来几年国内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的转型和发展正在由以往的靠大量的劳务工作为主的行业特点向通过采用先进施工设备和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所形成的新型施工技术转变,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更多的劳动力。新的建筑施工技术及新工艺能够使建筑工程施工发生很大的改观,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细化来说,现阶段国家重点推广高强度钢筋连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建设工程施工技术以及计算机在施工企业的应用技术等许多项建筑业的新技术。
1.2 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优势
建筑施工新技术的使用不仅给施工方带来便利,同时也为与建筑行业的相关产业带来了福利。技术的推广很大程度上依托的是先进的施工设备,新型的建筑材料,这些相关行业在新技术应用背景下的迅速发展为其自身带来了诸多潜在价值,越来越多的建筑新型环保节能材料的使用,如已经趋于成熟的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质量较轻的空心砖代替实心砖,从环保的角度讲节约原材料降低了成本,从结构的角度讲减少建筑本体对地基的压迫,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现阶段采用建筑科学施工新技术的工程项目以越来越多,2014年被我国建设部列入“2014年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的大连开发区文化中心,它是整个大连市标志性重点工程,在这个综合性文化建筑群中包含了市民休闲娱乐、政府对外接待、以及文化交流学习等多个项目。此项目由中建八局实施工程进行总承包,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由中建八局自行组织设备、材料的招标采购和整个工程的施工。采取高强度钢筋连接的技术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方法,使得建筑施工洗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缩短了工程耗时,保证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 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建筑工程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处于建筑施工一线的建筑工人大多数情况下仍旧习惯传统的施工方式,对新引进的施工设备、建筑材料以及施工工艺不熟悉,并且由于施工人员年龄段的限制,思维模式很难快速转变,导致新型施工技术的推广在部分地区部分项目中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由于多数一线施工的工人流动性强这一特点,对于工人进行新的施工技术应用的培训效率也显得不是特别明显。施工人员因为大规模的流水线作业,经验的传递与交流也有不小阻碍,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从而导致部分一线人员的施工技术很长一段时件都处于传统或传统以下的层面上,施工技术人员及普通劳力素质普遍不高,由于从事国内建筑行业一线施工的工人基数众多,所以总体来说国内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大部分还是停留在较低的层面,在这之中,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其发展最大的阻碍。另外,从整个国内建筑施工行业很长一段时间就存在的分包制度这一形式上来讲,一层一层的分包必定使得工程质量和施工问题愈加明显,以上的种种都对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新型的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这算是其一直存在的最大问题。
3 建筑工程新的施工技术
3.1 建筑工程的钢筋连接的新型施工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作为钢铁需求的大国,国内钢铁产量不断增加,且常年处于领先地位。另外随着近几年国内土地资源的日益短缺,高层超高层的建筑在国内此起彼伏犹如雨后春笋,以往的砖混结构已不能安全的满足结构的需求,所以越来越多的钢结构大厦被选择。对钢结构建筑的施工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进行钢筋的连接,因此新型的钢筋连接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使用。钢结构使用高连接技术主要包含压缩套筒连接技术以及螺纹连接技术:原理的两种挤压套筒连接技术是连接套筒塑性变形的使用和带肋钢筋物理挤压套筒,广泛应用于变形钢筋的连接。相对于传统的焊接连接方式而言,挤压套筒连接的方式更加的节约资源,在连接的过程中不会有明火产生,非常的安全可靠;螺纹咬合连接的技术主要原理是按照钢丝头荷载力矩的大小,使用带有丝头的钢筋把需要连接的加工成螺纹状的地方相互连接到一起,目前来说最新的钢筋连接技术就是直螺纹接头连接(如下图图一所示)。在直螺纹接头连接的施工过程中,标准头一定要装好连接套筒一段的钢筋到被连接钢筋上,保证套筒外露的丝扣小于一个整扣;螺杆头要做加长处理,必须先锁紧螺母和螺套以一定的标准,钢筋伸侧,标准丝头螺纹钢筋是连接在后,然后套旋会标准丝头侧,锁紧螺母并拧紧锁定标准套。与挤压套筒连接的技术相比,螺纹连接技术施工的效率较高,施工受到环境的影响比较小,适用的范围较广。
图一 直螺纹接头连接
3.2 建筑工程测量的新技术
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需要按照施工测量的数据进行。近些年来由于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随之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测量技术,大大提高了施工测量的准确度,缩短了测量所需的时间,目前建筑施工比较常见的技术有全站仪的坐标法放样技术以及测距仪的高层传递技术。实际测量表明,全站仪智能化、集成化以及自动化的程度都非常高,因此在使用全站仪开展坐标法放样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在施工前准备放样数据的工作,只需要借助控制点与放样点的坐标就能够放样,这样由于减少了计算数据,能够使放样过程中的误差大大降低,提高整个工程测量的效率,利用上述优点,全站仪在施工条件复杂的建筑物坐标放样的过程中可以大有作为;GPS测控技术的主要优点是高效便捷,在高层建筑物施工测量控制平面轴线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以往的施工测量中,采用的测量工具是标准测量的传统高程传递以及悬挂钢尺,由于测量工具的精度达不到要求,测量的数据也就存在较大的误差,这时只需要对测距高程传递技术中的测距仪或者是全站仪根据工程的特点进行改进,这样就能够实现高层建筑物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
3.3 建筑施工防水技术的应用
近几年来,国内的建筑施工对建筑防水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强建筑的防水施工增加防水材料的应用。调查显示,建筑施工过程中新型防水新材料的研发和使用速度正在飞速提升。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规以及建材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我国最常用的建筑防水材料依然是沥青改性卷,但是高分子防水建材的研发力度正在加快,其在施工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致力于对集防水保温与一体密封材料的研发。
3.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自改革开放以来,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其对基础施工有着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时,其对施工的整体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浇筑施工要保持连续性,必须一次性完成,在整个浇注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混凝土连续不断的供应,必须要保证施工组织的科学性、严谨性以及合理性。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必须连续施工,否则就非常容易造成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的出现。但由于高层建筑建筑物的工地基基础体积非常大,在对地基基础进行浇筑时会有水化热量产生,这样一来,混凝土内部就非常容易产生温度应力,早晨混凝土表面的破坏,进一步形成裂缝。因此,在进行浇注之前,必须要进行混凝土设计试验,在此过程中,对混凝土内外的温差要严格控制,避免混凝土结构有裂缝产生,而且还要注意混凝土结构的抗性,不断优化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3.5 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对于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可以主要使其用于工程项目的预结算管理工作中。众所周知,工程项目的预结算计算项目内容多,数量大,各种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的使用,建筑材料、工人工时都各相同,如果采用人工计算很容易出现错误。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类计算软件已经广泛应用在工程项目的预结算计算和审查过程中。前几年计算机软件在建筑行业中的使用仅起到辅助的功能,随着计算机核心材料的研发,编程技术的提升,诸如BIM(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等现代建筑的信息模型通过计算机的体现科学合理并且清晰的表达了从设计到施工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如此科学化、合理化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以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同行所看重。因为未来的发展可以看出其可以在相当大的层面上代替人力的付出,建筑行业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将施工项目预结算编制和审查的准确性、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致,而且也是不同行业相互带动相互进步的体现,这会是各产业之间寻求发展的最终目标。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将出现了较多的新技术及新材料,要勇于创新大胆的进行应用,并与现代的科学管理进行结合,在建设和生产建设工作不断得到更好的结果。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能够缩短工期的项目,建设成本降低的施工,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更多的节约人力及时间。对建筑业技术不断的进步,加大建筑业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的力度,对建筑业新技术内容要加以调整及补充,不断的使用新生产力发展要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华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 2012(02).
[2] 李浩明.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2(31).
[3] 韩秀梅.关于当代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04).
[4] 麻昌颜.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城镇建设,2013(11).
[5] 李蕾.推动我国项目管理发展的对策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2013 (03).
[6] 晃迪.浅谈建筑工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J].建筑与预算,2015(3).
[7] 刘晓燕.试论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8).
[8] 王哲.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06).
关键词:建筑工程,发展,新技术应用
1.房屋建筑工程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有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许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了建筑施工行业当中,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对传统的施工技术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解决了很多传统工艺中无法实现的技术问题,不仅如此,一些新工艺和新施工设备的应用,还极大地提高了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这些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建筑工程成本,一方面又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对于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也对建筑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建设部已经将这些新技术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积极的推广到各个建筑工程企业当中,其中包括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新型模版应用技术、脚手架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应用技术、新型墙体应用技术、新型钢筋连接技术、新型建筑防水应用技术、钢结构技术、设备整体安装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管理技术等等。
2.建筑工程新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2.1建筑施工中的防水技术
建筑施工中的防水主要是指防止建筑中与水接触的部位渗漏和防止有害裂缝出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遵循建筑设计原则,综合考虑建筑施工中的各个方面,在合理选择防水材料的基础上,提高防水技术的施工工艺,以达到预期的防水效果。。对于屋面防水技术的应用,一种新型的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技术是现今普遍的用法,这种防水技术的施工过程主要是:第一,要做好各基层、节点和板缝的处理工作;第二,在屋面防水施工时涂膜的工作要间隔分层进行,需要在第一遍涂膜后检查涂料是否成膜,如果成膜再进行第二遍涂膜工作;第三,对于防水涂膜的厚度有一定的要求限制,每一涂层的厚度都应大于1mm,对于涂膜防水层的收起部位要多次涂刷,但要防止涂料流淌和堆积现象的发生。对于外墙防水技术的应用,加气砼砖墙施工技术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墙面抹灰层的开裂和空鼓。加气砼砌块墙体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面上安装钢丝网,将钢丝网固定好后进入墙面的处理程序,按照规定的要求对墙面进行涂刷,待涂刷工序完成后再对其进行抹灰施工。在砌筑时严禁使用干砖,而且不得浇注与堆砌工作同时进行。水平灰缝的厚度和竖向灰缝的宽度要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施工完成后要及时的进行墙面淋水养护工作。
2.2建筑施工中的钢筋连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钢筋连接方式,即直螺纹接头式连接。对于施工中钢筋的直螺纹连接,首先需要在标准接头上装好连接套筒,然后将接头带套筒的一端连接到钢筋上,套筒外露的部分不得超过规定要求,从而完成连接工作。对于加长丝头型接头的连接,要先将锁紧螺母和标准套筒安装在加长丝头的钢筋上,使两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然后还要将套筒拧回到接头位置,并使用扳手拧紧,最后将锁紧螺母和标准套筒固定起来,完成这一连接工作。这种连接方式对于有效固定建筑设施,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有很好的效果,施工人员应该熟悉连接程序和方法,严格按要求进行施工。
此外,对于完成连接后的检验工作,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分批检验。检验的内容主要有:接头外露螺纹长度是否符合要求,螺纹连接是否稳定,分批进行抽查等等。对于钢筋的连接要求达到100%的质量合格。。
2.3建筑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可以产生放热效应,它所产生的效果是十分复杂的,当温度达到一定的限定值时,混凝土受热能力超越限值就会出现开裂现象,所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以及建筑后的温度处理都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必须防止加工出来的混凝土出现裂缝,这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把握的重点。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温度适应力来确定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在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后,进行混凝土运输设备、浇筑设备等的准备工作,合理的安排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当一切准备就绪时,就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在施工时要注意按顺序进行浇筑,逐层均匀上升,浇筑工作要保持在气温较低时进行,使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不宜过高。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要进行一定的振捣或表面抹压工作,以巩固混凝土的浇筑,同时还要反复进行,防止浇筑后的混凝土出现裂缝。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混凝土抹压密实后,还需要及时的覆盖塑料薄膜,保证混凝土完好的凝固状态,此外,保温材料也是必不可少的,适时的给浇筑好的混凝土做好保温处理,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手段。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实时的监测浇筑后混凝土的状态,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混凝土需要在潮湿的环境中进行养护,建筑施工对于其养护时间也有不同的规定要求,不同成分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有不同的养护时间,有关具体的操作方法在混凝土的使用方法中已经有了详细的介绍,我们只需按照标准执行即可。
社会还在不断的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将被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只要我们在工作中积极的总结经验,结合科学的管理方法,将会创造出更多有利于建筑施工的新技术和新设备,从而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技术创新与进步,实现建筑工程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腾,建筑施工新技术应用概述,管理观察,2009(17)
[2]周云,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01)
[3]钱毅东,建筑防水新技术的工程应用,山西建筑,2009(02)
[4]刘嘉璐,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及渗透性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
[5]郑祖,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2
杭州市学院路58号华星创业大厦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