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绘画老师教学心得范文

绘画老师教学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绘画老师教学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绘画老师教学心得

第1篇:绘画老师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

1 少儿美术教育概述

少儿时期是一个人在其人生中认识世界最重要的认知阶段,接受、模仿能力都很强。如果这个阶段给少年儿童正确的引导、优质的教育,那么对其成长、成才无疑是事半功倍并且效果显著的。少儿美术教育作为少儿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少儿教育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和地位。在诸多少儿美术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以后,少儿美术教育却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挑战,如何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对其施以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2 儿童绘画的原则

儿童绘画,从画面上看,不讲究透视、近大远小等现代西方学院派美术理论。小孩从一开始画便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可以说儿童并没有把绘画当成一种课业,而是作为玩的一种方法。在表现方法上,每个儿童都有其自己独特的一面,可以说没有任何两个儿童可以画成完全一样的作品。他们的绘画作品往往带有很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强烈地表现自己的情感,高兴、愉快、节日等主题,都被他们用各种不同的线条、色彩不拘于程式的表现。

作为绘画专业的老师,在教授少年儿童绘画时,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必须让少儿画的跟老师画的一样,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是一个失败的老师的做法,这样很容易抹杀掉少儿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对老师产生依赖感,久而久之便会没有老师便不会画画。

3 少儿美术教学中应该秉持的方法

3.1 不教具体的绘画技法,不限定构图、色彩,保持少儿绘画的原创性。教师在这里只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比如说,今天课堂画仙人掌,在开始绘画之前,教师即可就仙人掌的一些特点,诸如其外貌、颜色、生长环境等给予少儿启发性的建议。在进入绘画以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画面感给予部分建议,但是最好不好帮学生画画,这样做很容易让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画,而照着老师的画法继续画下去,从而丧失了自己的主观性,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少儿,模仿性很强,认定老师的画是好的后就很不容易更改。

3.2 保持少儿绘画的主观原创性,并不是抹杀所画物象的客观性,如果有学生在这个阶段自己已经画的很像了,这时老师不必让他去改。并不是让所有的少儿都画的一样,有的少年儿童因为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在很小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比同年龄段的儿童成熟的一面,他们的画风可能也会偏成人,这时老师更应该去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因材施教的作用,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稳步进步。

3.3 比起少年儿童,家长及其亲属往往会不了解情况,而让其孩子画画偏成人化,要求他们画的像,这一点最难纠正,因为家长的观念停留在画的像的画便是好画,便会给少儿以深刻的印象,从而对自己的画面失去信心,变得畏首畏尾,不敢去画。老师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和家长做好沟通,对家长及其他成年人晓之以儿童画的精髓所在并不在于画的是否像,而在于其独特的画面原创性和主观性。

3.4 学生的优秀作品,在其他人看来是乱七八糟,其实却是有其创见性、生动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把他们各种不同面貌的绘画统一起来,而是怎么在保护好他们个人风格的前提下,对其提出合理的建议。对胆小不敢画的学生,要鼓励其放开画,先画乱,再收拾。老师灌输给学生技法,学生会学习的很快,但是这个过程却是被动式的学习,不是学生主动式的学习。这样就很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损害了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的积极性。

3.5 如果没有一个标准来衡量少儿绘画,那么少儿绘画势必也是不完整的。所以做好正确的评价机制是很重要的。但这个评价机制比起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绘画的评价机制就有些难度,因为每个少儿的绘画面貌都有其自己的独创性,不能抹杀这个、捧高那个。学生的优秀作品,在其他人看来是乱七八糟,其实却是有其创见性、生动性,还包括叙事性。

评价少儿绘画,不能以成人的观点来看待少儿绘画,少儿绘画因其年龄阶段、个人经历、家庭背景的不同,显示出不同的面貌,对这些面貌要加以鼓励并保护。要用欣赏、褒扬的态度来看待儿童画,对其多提出鼓励性的意见。评价过程中要对少儿的画面提出想象性的建议,从而引起少儿的思维发散,通过评价,使少儿认识到其哪些绘画习惯是值得保留的,哪些绘画想法是值得表扬的,从而促进其想法的进一步发展,反映在画面上,则会进一步进行想象力的探索。

4 结论

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少儿培养成为一个职业画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的手段,起到启迪少儿思维,激发儿童的想象力。通过绘画,鼓励少年儿童进行积极的心理探索。提高少儿的认知水平,培养其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少年儿童的潜力在这个年龄阶段得到发挥,健全少儿人格,使少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更为少儿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最重要的是正确掌握少儿美术教学中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少儿以正确的引导性教学,而不是用各种规则去限制少年儿童的绘画。让绘画真正成为启发少儿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这样少儿才能真正意义上喜欢上绘画。

参考文献

[1] 《抓住儿童绘画特点_发掘儿童绘画潜质》杨晓柳

[2] 《少儿美术教育心得与思考》朱翠玉

第2篇:绘画老师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童心童趣;刮画;新型;创造能力;自信心

刮画纸是一种新型的美术材料,用任何工具在其上可以做出不同的效果,用牙签、梳子等其他工具在纸上勾勒,便可展现出一幅层次鲜明、色彩斑斓的美丽图案。它是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培养儿童学画信心、增进儿童作画的乐趣、提高其绘画水平和成绩、开启心智理想的绘画材料。

刮画以其独特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在刮画中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一、刮画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方便

一方面,是携带的方便。刮画纸是一种新颖独特的绘画材料,它让原本复杂的过程变得简单和安全。在我们学校有专用教室上美术课。当然,这也成了我的痛苦之一,学生经常忘带作画工具,有些会掉在半路上。工具的繁琐大大增加了两只手的负担,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经常丢三落四,课堂教学就很难进行。有些调皮的学生还会在排队途中打闹,尖尖的铅笔就是安全隐患之一。使用刮画纸就避免了这些后顾之忧,学生的刮画纸和竹笔(一头似铅笔,另一头似一把竹刀)全部放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由组长发放。这样学生就可以两手空空地来专用教室上课。再也不用因忘了带工具而被老师批评,我们也不用为了学生不带工具而烦恼。既给学生提供了方便,也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方便,一举两得。

另一方面,是经济的方便。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农村学生,其中大部分都是外来工子女,一个家庭就有两个以上子女,所以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富裕。平时,在工具的准备上就要花费一笔,准备的材料非常繁琐,有些工具也是有弊病的,如水彩笔,画了一段时间颜色就会干掉,到时候又要买新的,这些费用加起来可以买几袋刮画纸了,刮画纸又经济又实惠,很适合农村小学。

二、刮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刮画纸充满了好奇。在教刮画之前,我先请兴趣小组的学生画了几幅范画,装裱好挂在我们教室的墙上。孩子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问了我一大堆问题:“老师,这些画是谁画的呀?”“这是用什么笔画的呀?”“这纸为什么是黑的呀?”“我们学不学啊?”我对他们说,下次上课就学,请同学们准备一些像钉子、牙签之类的,能够在纸上画出痕迹的小工具。孩子们开心得欢呼起来,上课时带来了钥匙、梳子、大头针等各式各样的小工具,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刮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课堂上,学生在欣赏了美丽的刮画作品后都非常激动,迫不及待地拿出工具在纸上尝试。此时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这画纸上为什么会出现彩色的底色?哪种工具刮出的线条又快又好?带着这一个个疑问,孩子们分别尝试刮画的探索:有的发现刮画纸表面有一层薄薄的蜡膜;有的会发现刮画时需要格外小心,不然会马上留下一条条不需要的划痕;有的发现刮画的线条很细很美,尤其是画一丝丝的头发、花朵更美。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孩子们体验了合作探究的过程及成功的喜悦,甚至在创作过程中,有的孩子还在探究,有的兴奋地说:“老师您看,我用硬币的侧面刮,特别快!”有的自豪地说:“我用指甲也能刮。”孩子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主探究,激发创作灵感,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要想使刮画能充分激发他们的童“趣”,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环境的布置

特定的环境会强烈地刺激人的心理,感染人的情绪,使人产生极大的想做这件事的欲望和动力。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美术的气氛中,无疑是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中的好方法。比如把美术专用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展览馆,挂满或摆满各种绘画、工艺、雕塑和学生自己的作品。有了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可以使学生在艺术的天空自由翱翔。

2.学生良好情绪的调动

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一堂美术课是一首优美的童话诗、一段悠扬的音乐,还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因为这是老师创设的美丽情境。所以我常在美术课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情境或者小游戏,这样既可以玩又能学,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3.教学方案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生成,更要关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的认知、生活和心理联系。如在上想象画《海底世界》一课时,我做了一个小实验:一个班展示的课题是《海底世界》,另外两个班的课题是《在海底……》。结果前面一个班的许多学生在脑海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都是:这节课是画海里的鱼、水草,他们把这一课的绘画内容限定在画各种各样的鱼和水草上了,而后面两个班的学生从一开始便十分感兴趣:海底有鱼、有潜水艇,当然啦,还会有传说中的美人鱼、想象中的机器鱼,或者是海里的潜水员等,学生的思路一下被拓宽,创造意识大大增强。

4.对学生作品要进行有效评价

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教师用诸如“画得很好,再大胆一些,老师为你加油!”“你的画真精彩!我期待你的大作可以顺利完成!”等欣赏性、激励性的话语,体现出对学生成功的赞赏和对过失的宽容。诚恳的态度,具有慈母般的人文性关怀,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就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在刮画的海洋里,让我和学生感受到趣味多多,有时候我也会忍不住刮刮、画画,当竹笔刮掉纸上的黑色,露出炫彩的图案,这种视觉效果的“趣”味;灵活用笔的“笔趣”;在随意和自由的涂画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童心得以发挥的“趣”;也让我体会了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的幸福,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创造性教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钱品花.让儿童的美术作品闪耀个性的光芒[J].少儿美术,2010(07).

第3篇:绘画老师教学心得范文

一、儿童创意美术教学的认识

家长总是希望孩子画得像,这完全是个误区,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儿童的美术创作,创意美术更注重孩子的创造能力,创作不一样的,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所谓创意美术,就是让儿童在原始的美术原则上思维取得突破的一种创作方式。美术创作亦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儿童智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也培养儿童表现美的能力。通过美术创作,儿童对外界信息的把握逐渐丰富,所以说,创意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对线条、色彩、空间以及不同材质的运用,让孩子尽情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接触各种不同的美术工具和绘画材料,涂抹色彩,大胆体验材料,培养使用工具的兴趣,以此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二、儿童创意美术教学的原则

1.自主性的原则

在创意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学生的不同层次、兴趣和能力差异,正确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进行美术创作,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拥有创造美的手和发现美的眼睛,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才能使美术教学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自主发展。

2.激发兴趣的原则

创意美术教学应本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激发兴趣的宗旨,所以在活动的设计、组织时应多通过引用游戏、情景体验等形式进行导入,在作品创作、评价等环节也应该考虑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3.启发性的原则

教师在创意美术教学活动中遇到学生的提问时,应本着引导、启发的态度,不能马上将答案告诉学生,应该加以引导,让学生养成思考、想象的习惯。

4.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和兴趣的差异进行教学,使学生都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获得快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5.创新性的原则

儿童创意美术教学活动重在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尊重儿童的主观和情感的表达,学生因个体的差异,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各不相同,儿童美术活动带有鲜明的个性,教师应对学生富有个性的表现加以鼓励,要创设富有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支持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6.多元化的原则

美术创作的形式(水彩笔画、水粉画、刮画、拓印画、油水分离画、版画、线描画、纸泥画等)、美术创作的类型(想象画、装饰画、写实画、名画欣赏等)、美术创作的材料(绘画纸、砂纸、瓶子、石头、小木块、各种综合材料等)、评价的方式(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多样,应让学生在多元化的美术空间中自由想象和发挥。

三、儿童创意美术教学的实施与体会

1.儿童创意美术教学的基本过程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一般都这样组织活动:出示范画――示范、讲解――幼儿作画――教师评价。在整个活动中,作画方法学老师的,作画材料听老师的,作品评价更是老师的事。在这样一种模式下,学生仅仅停留在“学老师范画”这一基础上,他们失去了自主能力,忽视了自我感受,更谈不上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而在儿童创意美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是突出学生的自主观察、探索和体验。我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初步总结出四个教学环节:一是观察形象、情景体验,二是引导提问、巩固认识,三是学生创作、教师引导,四是作品欣赏、评价反思。这四个基本环节最主要的都是引导并激发幼儿创作、思考的自主性,这样的教学过程更重视学生作画前的观察和想象,更强调教师的随机引导,更突出过程中的评价与欣赏。

2.儿童创意美术教学的指导策略

第4篇:绘画老师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作用;策略;思考

一、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所起的作用

1.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想象是将外界事物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操作是表现手段,也是再认过程。幼儿在绘画时,能灵活地运用三者。如大班画“春天”,可以先做“春天在哪里”的游戏,教师启发幼儿用眼睛在天空、花丛、草坪上寻找春已来到人间,幼儿也朗诵《春姑娘来了》的诗歌,一边用画笔画出自己的所见、所知和所想的事物,这样他们在创造过程中会表现得想象力充分、情感丰富、思维积极性高,操作能力强。

2.美术教育可以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

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从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大胆、主动、热情而敏感,有的则呆板、懦弱、缺乏独立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美术作品去了解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3.美术教育还可以开发幼儿智力

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如教幼儿画火车,可以让幼儿仔细看看车厢的形状像什么?当幼儿看出一节节车厢像一个个大面包时,他们就会用长方形来概括。美术教育还要求幼儿手脑并用,如手工制作,通过手的操作,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和手腕协调配合,促进大脑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增强幼儿手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如剪贴“小鸟”,幼儿须先把印有圆形、半圆形、三角形的彩纸,沿线剪下来,然后在纸上拼出小鸟飞的不同姿态,最后再用浆糊粘在纸上,添画上嘴和眼睛。

二、不同年龄段幼儿绘画指导的策略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老师教一些基本的绘画技能技巧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活动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并通过绘画活动体验愉快的情感,这是幼儿绘画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时应有所侧重。

1.小班阶段的美术活动重在让幼儿参与,在轻松的美术活动中获得快乐

幼儿入园前大多数没拿过油画棒,入园后他们是很难做到用力涂,所以小班第一学期,可以运用多种游戏形式来让幼儿玩色,如弹子滚画、毛线拖画、“开汽车”、手掌印画、手指点画、印章画、棉签画;可让幼儿练习涂色,以单个物体形象稍大色块为好,同时让幼儿认识一些基本色;可使用油画棒练习画画,《下雨了》、《小兔吃草》等来练习长短直线,《吹泡泡》(彩虹糖)练习画圆,《树》练习摆涂,《毛线团》练习圈涂;小班第二学期,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练习画简单的植物、动物等,总之,小班的美术活动主要是通过多种美术游戏形式来吸引幼儿参与,让幼儿感受到美术活动的快乐,培养其兴趣。

2.中班阶段注重积累生活经验,提高绘画技能,使绘画成为表达自己生活感受的一种方式

孩子的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以他们的知识、观察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所以,中班阶段可以加强绘画技能技巧的培养,临画既要画得像,又要允许幼儿有自由发挥的余地,把原来复杂的物体,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概括。不断积累绘画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尝试命题意愿画的教学。

3.大班阶段可增加一些美术欣赏活动,积累美术知识和经验,萌发审美情趣,充分发挥想象力

萌发审美情趣,这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也是一个人素质的一部分体现。给幼儿欣赏一些名人名画,可以是不同画派的不同作品如油画、版画、装饰画,采取幼儿可接受的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比较、联想、画画。名画作品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绘画大师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别具心裁的审美创造,并把这种感受通过自己的绘画表现出来,从而获得美术知识和经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创作美的能力。还可以多提供意愿画的形式,使幼儿能在广阔的想象空间中发挥天真自由的想象力。

三、幼儿绘画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教师怎样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幼儿绘画不仅是幼儿生活的记录,也是幼儿和同伴、教师、父母交流的工具。每一个幼儿正是在这不断的绘画过程中发展着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在日常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是很理想,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反而会对你组织的活动产生厌恶。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有了兴趣幼儿才能有作画的欲望,在引导幼儿作画时,教师要注意采用启发式的、趣味式的教学方式,利用生动活泼的讲解,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他们画画的兴趣,努力使画画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

2.教师怎样引导幼儿合理安排画面

教师要合理引导幼儿布局画面,让他们懂得“画得大”、“画得多”、“画得满”,这样的图画看起来更漂亮。

(1)提供容易画得“大”的作画主题。幼儿能画得“大”,有助于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一幅画得小、画得拘谨的画和一副画得大、画得开心的画对比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后者更显示出一种生命力。所以,在主题的选择,材料的投放上要让幼儿更有机会画得“大”些。如青蛙坐在大大的荷叶上,老师可以提供大大的荷叶供幼儿观察。

(2)选择容易画得“多”的内容,如马路上的汽车,有轿车、卡车、面包车等各种形状,颜色也各不相同,来来往往很多很多。幼儿画呀画,自然就画出了许许多多的汽车。

(3)帮助幼儿建构容易画得“满”的想象。幼儿对作品的想象,可以是线条的,也可以是整体的。也许幼儿不懂得什么叫做“画得满”,但是通过想象,他们可以理解性地画出“满满的、更具美感”的作品来。如:小鸡吃虫,老师可以提醒幼儿边画边想象,草地上来了许多小鸡,这里也有,那里也有,不知不觉地,手中便出现了一张丰富饱满的作品。

3.教师如何面对在绘画活动中缺乏自信的孩子

第5篇:绘画老师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高中信息课;赏识教育;应用探究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的三星级高中,学生结构比较复杂,水平层次不一。具体表现为一部分学生来自城市,他们在初中接受的教育比较完善,动手能力比较强,计算机操作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只要稍加点拨,就知道如何操作,这类学生往往本人对待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耐心;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受各方条件的制约,动手能力比较差,这类学生往往很不自信,表现为一旦坐在计算机面前,就变得小心谨慎,不敢操作,生怕碰坏了什么地方。

下面,笔者将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赏识教育”,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教师要改变心态,从思想上认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心态在赏识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无论怎样地去理解赏识教育,要想在实践中得到效果,首先就要调整好教师自身的心态。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候,教师是否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呢?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荣的事业,是人们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而不是告诉我们的地位比学生要尊贵多少。教师把自己放在学生当中,要试着把学生当作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友,你会发现,教师将不会刻薄、严厉、高高在上。因为生活中教师不会那样去对待自己的朋友,教师会宽容地对待自己爱的人。那么,调整好心态爱自己的学生,多欣赏他们,这时候你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的闪光点。

二、开放课堂,走近学生,信任学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机房上课不同于教室,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就降低了,上课时往往会出现部分学生玩游戏不听课,或互相讲话不听课的现象。

考虑到机房比较大,而教师机一般都放在机房最前面,上课过程中如果教师只站在讲台上讲课,势必照顾不到后面的学生。而学生也会认为反正老师不到后面,做什么老师也看不到。这样就会造成部分学生思想放松而不投入学习。所以在机房教学中,我自己买了一个扩音器,讲课过程中一般都选择站在机房中间,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学生看到教师站到他们中间讲课,在思想上也就不敢懈怠。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常见错误我就站在教室中间现场提醒,学生一听马上意识到自己哪个环节出了错,经过自己的重新思考或询问周边同学,进而解决了问题。解决了问题的学生都非常高兴,一个个举手喊:“老师,来看看我的,我做好了!”

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建立,对以后的学习自然也充满了兴趣。

三、课堂教学中尊重个性差异,并引导学生积极发展

意大利著名绘画大师达・芬奇,他的成功是从画蛋开始的。而他画的第一个鸡蛋虽然说什么也不像,但他拿给他的老师看时,他的老师不是一味地否认,而是像拿到了一件稀世之宝大加赞赏,称赞他画得不错,有画画的天赋,将来定会成大器,尔后又指出了画的不足,让他认真观察鸡蛋的特点,就这样,由于达・芬奇第一次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在他的内心深处埋下了成功的种子,由于他不断地努力,最终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绘画大师。试想,如果老师看到达・芬奇的第一幅画时,不是赞赏,而是横加指责,那么会有后来的绘画大师吗?其实,很多的天才,都被人们扼杀在摇篮里了。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任何一个特长都要肯定,帮助其发展,而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四、把理解、宽容、激励作为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进步的主要方法

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我们学校选修课程开的是网络技术应用,但并不是每一节都需要开通网络,可每次上课都有一些调皮学生喊着要上网,有些甚至一节课就坐在那里喊老师开通网络,搞得其他人上课都心不在焉。面对此种状况,老师究竟怎么做才能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课堂学习上呢?

老师应该理解学生上网想玩的这种想法,在教室坐了半天突然来到机房想放松一下的心情我们是可以接受的,我们一味地禁止学生上网也是不符合实际教学的。那么,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和谐的网络环境进行课程学习呢?

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到如果一个信息技术课教师在备课阶段下足了工夫,将一节课的任务设计得紧凑但不急促,完全考虑到学生的正常接受能力,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自身作品的创作中,往往这时,学生会无暇顾及什么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之类的东西,有的只是抓紧有限的课堂时间上网寻找有用的信息。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赏识,赏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最根本的途径,可以说赏识教育是培养、诱导一个学生走向理想之路的金钥匙。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赏识他的学生,将赏识教育理念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他们树立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爱上信息技术课。在以后的教学中,赏识教育法的使用还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曹卫真.教育激励的理论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00.

[2]郑金洲.课改新课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第6篇:绘画老师教学心得范文

要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必须活用教材。教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活用教材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符合当地的教学发展水平,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识规律,真正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在讲授美术鉴赏《审美自律》一课时,教材内容过于专业,配图简略,不宜直接用于教学。我在吃透教材和充分解读教参的基础上,以学生容易理解且感兴趣的内容开始全课。我先以PPT演示文稿的形式给学生们放映优秀书法作品,并配以优美的音乐,让他们体会每一幅字所带来的不同主观感受。然后,再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将他在《兰亭序》中书写最多的“之”字打乱顺序,拼杂在原作图片中,让学生说出观感。多数学生表示,这样编排的《兰亭序》杂乱无章、没有情趣。当我重又放出《兰亭序》的原图时,学生似乎更易理解原作的精到和神韵,对本课“审美自律”的主题也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二、教会学生画画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重在让他们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积累了大量理论知识,学习了欣赏方法,提高了欣赏水平。但是,如果他们整个学期都不自己动手去尝试绘画,仅让美术在脑中流转,而不在手中诞生的话,这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生看画,不如教学生会画。如果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那么在欣赏任何画作时,学生都能运用所掌握的绘画方法探究相关的知识,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交融。当学生学会画画后,教师只要进行适当点拨、适时引导,学生便可自己完成美术欣赏和分析画作的任务。

三、让学生创造新课堂

美术教学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注重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相对于课堂本身的创新来说,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教师应当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当主角,自主学习,自发进步。课堂里的大部分时间应该由学生自导自演。教师在课堂上留出一定时间,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学习,分组发言,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成果,让他们自己创造新的课堂模式。此外,也可让学生选出身边最合适的“小老师”,在小组的帮助下为大家上课。如此一来,师生在平等对话的同时,二者所迸发出的质疑和矛盾更容易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力,让他们理解教师,理解课堂。

第7篇:绘画老师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绘画想象力 行为策略 心里策略及环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102-01

目前,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而培养学生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行为策略:指导学法,赋予动手参与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应该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有能力通过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1.拓展想象空间。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智力。

2.加强技法训练。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制作方法,进行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如:蜡笔水彩的造型、勾线、上色;泥塑课的揉搓粘画;手工课的折纸、裁剪、粘贴等,因此,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又要胸有全局,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还要具体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3.选择创作途径。(1)观察比较法。高年级学生的观察力比低段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能自觉地、自主地观察事物、分析异同。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创作就水到渠成。(2)玩做结合法。学生天玩,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非常重要。

本策略实施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实践的活动和相互的讨论悟出道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扩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教育目标。

(二)心理策略:培养意识,形成动手参与定势。

l.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我们依据现行美术教材体系,从中、高段美术教材的挖掘入手。

2.沟通情感: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缩短师生距离。教师可采用主动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后面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也能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参与创造条件。

给予学生安全感。为了使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教学活动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做出的作品不论好坏,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针对这点,多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各种活动,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使用一些轻松愉快的幽默话语,给学生安全感,那么,即使没把握,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其创造性也会大大增强。

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努力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产生成就感。如果教师把学习任务的难度定得过低,学生不费多大劲就能够达到,那么,完成了任务的学生也感到是理所当然的。如果难度过高,学生可能会不愿去完成它或对此失去信心。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难度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因材施教,随机调节难度。当难度小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障碍;当难度过大时,教师要适当处理,分步进行。同时,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

(三)环境策略:创造条件,提供动手参与机会。

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l.课堂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的展览,让学生在看中参与。绘画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别是同班同学或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展览,一定程度上,学生都爱看,看了之后还会自觉地学习其中的优点。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例,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也可以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去看。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教师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优点,学生掌握得就更全面,更快了。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也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就有了很大的益处。

2.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在教中参与。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不说,甚至感到学海无涯而厌课、厌学。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在做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第8篇:绘画老师教学心得范文

一、作业设计应体现有效性

语文学科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它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作业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有效性。可能语文老师都了解这样的情况:孩子并不是通过写很多遍就能掌握一些知识的。如果学生不去思考,不去理解,不是发自内心地去做的作业,效果均不太好。这样的作业既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又没有多少作用,何不换一种更有效的方式设计作业呢?语文学科,除了书面的作业,还有很多综合实践活动也能培养孩子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设计一些有效的活动提起学生兴趣,让他们自主、自愿地完成作业,这样的作业才是有效的。

二、作业设计应体现灵活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设计自主性作业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情况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例如:在学生每学期的形成性评价中专门设立一项自主学习,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一些作业内容,老师根据其完成情况为其加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设计贴近生活的作业

生活即学习,语文学习也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教师作业设计也应考虑与社会实践、日常生活相联系,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作业学生会更有兴趣完成。例如,在教学《地名》这个开放单元时,让学生走进城市的大街小巷,通过各种形式调查了解各个地方的名称由来、相关故事等,回到学校一起交流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这样通过各自的亲身实践、再集思广益,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地名的相关知识。

3.设计有趣的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思路开阔,富有创意,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才会认同这样的作业,才能以此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作为语文教师,在作业形式设计上,力求多样化,听、说、读、写全面兼顾,还可将听、说、读、写与表演、绘画、歌唱、游戏、制作小报与PPT等形式巧妙结合。比如,在古诗词探究学习中可以让孩子通过吟唱、绘画的形式来展示学习;在学习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改编成剧本表演。再比如:在教学《奇观》这个主题单元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我们这个地球上的景观,除了课本上几篇课文介绍之外,我设计作业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了关于奇观的资料,整理成导游介绍词,自制PPT到班级展示,为大家展开“神奇之旅”,学生的热情很高。通过这项作业,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增长了孩子的见闻。这样富有趣味性的作业学生非常喜欢。

三、作业设计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他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按照孔子的观点就是“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作业设计中,教师也要采用多元化的模式。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出适合他们的作业和要求,让每个孩子都有信心完成,都尽量乐于完成。优生、中等生、后进生均兼顾,这可以从作业的难度和作业量两方面考虑。

1.关于作业难度的分层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班级每个孩子的已有知识水平,并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层次,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比如:在做课外阅读这一项作业时,根据不同的层次,孩子们可以选择写读后感、写心得笔记、做摘抄笔记三种形式中的一种。理解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写读后感谈自己的观点,中等生可以写写心得体会,而阅读能力稍弱的孩子做做摘抄就可以了。

2.关于作业量的分层

第9篇:绘画老师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激励教学 中职 美术教学

中职学校有许多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但这些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往往并不弱。他们厌学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学生上课听不懂,课下自然也就很难学进去,久而久之便对所有学科的学习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基于此,笔者在美术课教学中采用激励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分数激励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这些厌学情绪严重的学生,怎样能让他们重新树立对学习的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呢?在笔者给他们上第一节美术课时,反复和他们强调,学习美术不存在基础,更不存在时间的早晚,只要你感兴趣,现在就是良机。曾经有位作家对他在中学时代的回忆让笔者印象深刻,他说在初中时对美术非常感兴趣,可偏偏美术老师十分刻板,批改作业时给分十分苛刻,虽然他极为认真地完成绘画作业,但是老师往往只给个及格分。为此,他总是愤愤不平,并逐渐对学习美术失去了兴趣,至今想来仍耿耿于怀。为此,笔者在给学生作业评分时,既会考虑学生本次作业在全班中的水平,又会考虑到学生本次作业与他平时作业的比较。但凡学生有一点进步,老师就不妨给他一个足以令其惊喜的好分数。美术作业也是可以给80分、90分,甚至100分。笔者惊喜地发现,在给学生高分以后,他们在做作业时比之前都要用心认真多了。每次当老师把图画本发下之后,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查看分数,相互比较。或兴奋、或沮丧的表情说明他们对老师的判分非常在意,也说明他们对学习美术是有浓厚兴趣的,这也更让笔者坚信,使用激励教学法在他们身上是切实有效的。

二、评语激励法

教师如果长时间单一地使用分数激励的办法,有可能会给学生形成误导,要么觉得得分很容易,要么认为老师很马虎。为此,针对有些需要特别提醒的学生,就可通过点评激励的方法来促进其学习。笔者不主张老师擅自修改学生的作业,因为没有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你可能不理解学生作业所表现的意图;而用自己的审美取向强行整理学生的艺术表现显然是不符合教育规律和艺术创作规律的。在学生作业中,对不能看懂或者不能苟同的地方,教师不妨用文字提出来,即使是明显的在技法上、比例上的错误,也不要简单地一改了之。因为,这样学生可能会认为老师已经改过了,这个作业就算完成了,而老师动笔改作业对学生的触动,不如他们自己动手改的作用大。如果老师采用当面点评的方法或者用文字点评的方式则效果会更好。

三、“发表”激励法

这里的“发表”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教师将优秀的作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展出或者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二是指教师将学生达到一定水平的优秀作业进行投稿发表。这种公开“发表”的激励方式一方面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同时也会让其他同学觉得自己的作品离优秀作品的距离其实并不大。这在对学生本人产生促进的同时,也容易激发其他学生的绘画激情,从而达到双重激励的目的。无论是在课堂上的现场绘画,还是课后作业的集中讲评,笔者都十分重视使用这种激励方式。对于在学校和社会上举办的各类美术大赛,笔者一直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这样获奖固然可喜,没有获奖至少也能知道自己的作品和优秀作品之间的距离已经不远了。而对一些在美术方面有爱好、有特长的同学,则可以在辅导后鼓励其向报纸杂志投稿。这些年来,不断有学生在全国、省、市、县级书画大赛上获奖或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作品。这种激励作用是巨大的,一些学生正是在这种激励下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走上了专业美术学习道路并考进艺术院校。

四、逆向激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