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工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化工行业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工行业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工行业研究报告

第1篇:化工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4月份,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增幅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主要化工产品中,烧碱产量增长22.1%,纯碱产量增长3.5%;化肥产量增长1.6%;农药产量增长17.2%;电石产量增长18%。l-4月,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4%,增幅同比提高15.3个百分点。其中,烧碱产量673万吨,增长22,4%I纯碱产量692万吨,增长19%;化肥产量2222万吨,增长8.7%;农药产量86.2万吨,增长20.1%;电石产量531万吨,增长33.6%。

【煤炭行业】

4月份,全国煤炭生产快速增长,无烟煤、烟煤、褐煤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4%、20%和16.5%。全国铁路煤炭日均装车76710车,同比增长13.9%;煤炭运量1.56亿吨,同比增长13.9%。月末,秦皇岛港存煤466万吨,比3月末减少330万吨,同比增加111万吨;全国重点电厂存煤4441万吨,比3月末增加134万吨,同比减少3375"吨。据海关统计,1~4月,煤炭出口741万吨,下降20.7%;进口5799万吨,增长1.5倍;净进口5058N吨,同比增加3715万吨。

【电力行业】

发改委6月3日消息,4月份,全国发电量33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4%。其中,火电增长25.6%,水电下降1.1%。1~4月,全国发电量128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5%,其中,火电增长25.4%,水电下降3.1%。据行业统计,1~4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3.9%。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长8.8%,增幅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27%;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增长17.5%和15.3%,同比提高8.5和6.2个百分点。

【能源行业】

发改委6月3日消息,4月份,全国原油产量162695"吨,同比增长4.2%,增速同比加快3.4百分点。原油加工量3441万吨,增长17.1%,增速同比加快11.1百分点。成品油产量中,汽油增长5.5%,增速同比减缓14.1个百分点;柴油增长18.8%,增速同比加快18.1百分点。4月份,全国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1.7%,增速同比加快4.8百分点。1~4月,全国天然气产量319亿立方米,增长13.1%,同比加快5.7个百分点。天然气产销保持正常。

【航空行业】

6月1日起,国内航空煤油出厂价下调220元/吨,调整后民航普遍使用的3号喷气燃料出厂价为5470元/吨。统计显示,目前国航、东航,南航三大国有航空公司的航油成本均已超过总成本的40%,作为航空公司最大的成本消耗,航油价格的下调将直接减少航空公司的燃料支出费用。据了解,本次航油价格调整,南方航空受益最大。有研究报告称,此次调价将为南航节约5.8亿元的燃油支出,而东航与国航也分别有近50%为国内用油,可分别节省支出约2.9亿和3.3亿元。

【软件行业】

与上市公司增长缓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2009年以来,多家创业型网游公司在市场上实现了200%~300%的增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且对行业龙头企业发起了挑战。各大网游公司的201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以完美时空、网易、盛大等网游公司为代表的财报数字均出现了增长放缓、利润率下滑的情况。这种颓势似乎依然在延续,在近期金山第一季度财报之后,中国网游业首次出现了负增长的公司。

【农业行业】

商务部6月2日表示,将联合财政部、发改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公开竞价收储今年第四批中央储备冻猪肉。在今年我国猪肉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以玉米为原料的饲料价格却一路走高,使养猪户的情况雪上加霜。目前不论规模大小的猪场,很多养殖户都在“死扛”,规模相比去年没有减少。由于国家全部冷库利用起来总量约在60万吨左右,而市场每个月供应量在400万吨,此前收储规模都不到10万吨。在目前市场的严峻形势下,国家收储猪肉量可谓“杯水车薪”。

【房地产业】

近段时间,在政策调整下进入冰冻期的房产业,人动也愈发频繁。中国建筑、龙湖、SOHO和保利地产相继有高层离职。似乎每遇到楼市调整,地产界的高管层就要开始“地震”。与高管们的变动相关的是,地产行业的基层员工和部分中层近期也出现变动的迹象,其中,中介和行业首当其冲。业内预计,随着调控影响的进一步深入,未来不排除出现类似2008年底行业人才大规模变动的情况。

【汽车行业】

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可获高额补贴后,近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又联合宣布,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在现有13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增加天津、海口、郑州、厦门、苏州、唐山、广州等7个试点城市。据了解,去年12月9目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时,就提出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并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

第2篇:化工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一、2013年行业经济运行概况

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增长预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8303家,实现主营收入约12.0万亿元,同比增长9.0%,占全国规模主营收入的13.0%;利润总额7761.4亿元,增长9.0%,占同期全国规模利润总额的14.6%;上缴税金8122.2亿元,增长4.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万亿元,增长19.0%,占全国工业投资总额的11.2%;资产总计9.91万亿元,增幅12.2%。前11个月,实现进出口总额5883.6亿美元,同比增长1.4%,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5.6%,其中出口1634.3亿美元,增长3.9%,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2%。1~11月,全国石油天然气总产量(油当量)同比增长3.9%;主要化学品总产量增幅约5.8%。

预计2013年主营收入约13.3万亿元,同比增长9.2%;利润总额约8900亿元,增长8.8%;出口总额1805.6亿美元,增长4.0%。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 1~11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规模以上企业277家,实现主营收入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利润总额3585.2亿元,下降6.8%;上缴税金2124.3亿元,下降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59.6亿元,增长27.6%;行业资产总计2.08万亿元,增长6.1%。前11月,全国原油产量1.90亿吨,同比增长1.6%;天然气产量1020.2亿立方米,增长8.9%。

原油加工业 1~11月,原油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320家,实现主营收入3.15万亿元,同比增长3.8%;利润总额343.4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29.8亿元;上缴税金3764.0亿元,同比增长7.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0.1亿元,同比增长27.4%;资产总计1.5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前11个月,全国原油加工量4.36亿吨,同比增长3.6%;成品油产量(汽、煤、柴油合计)2.70亿吨,增长4.7%。

化学工业 1~11月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5321家,实现主营收入7.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利润总额3598.5亿元,增长12.1%;上缴税金2131.7亿元,同比增长1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资产总计6.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6%;进出口总额3003.4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出口1323.6亿美元,增长4.3%。前11月,全国乙烯产量1475.4万吨,同比增长8.4%;烧碱产量2603.3万吨,增长5.9%;化肥产量6926.2万吨,增长5.5%;合成树脂产量5306.5万吨,增长10.9%;轮胎外胎产量8.79亿条,增长7.5%。

预计全年主营收入约8.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利润总额约4270亿元,同比增长11%。

专用设备制造业 1~11月,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385家,实现主营收入3447.8亿元,同比增长14.4%;利润总额234.3亿元,同比增长21.5%;上缴税金102.3亿元,同比增长1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9.9亿元,同比增长33.1%;资产总计3399.1亿元,同比增长14.7%。前11月,生产石油钻井设备41.9万台(套),同比增长18.2%;炼化专用设备190.4万吨,下降2.8%。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实现了平稳增长。前11月,全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其中化工行业增幅12.2%。从运行走势上看,上半年行业经济有较明显波动,下半年转入平稳增长。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上半年为9.1%,其间最低月累计增幅为8.8%;1~7月上升至9.4%,此后一直稳定在这一增长幅度。预计全年增幅9.4%,高于去年约1.1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增长12.2%,与上年持平。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基本平稳。一季度全行业收入增幅最高,同比达9.5%,上半年为9.3%,前三季度为9.0%,1~11月为9.3%,预计全年增长9.2%,较上年回落约1.5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工业前11月主营收入增幅12.6%,全年预计为12.5%,增幅与上年持平。

(二)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

2013年,行业继续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投资结构继续优化。2013年1~11月,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0%,基本符合预期。三大投资领域中,对化学工业的投资明显减缓。前11月,油气开采、炼油业投资增幅分别达27.6%和27.4%,均较上年大幅加快;而化学工业增速只有15.4%,为历史最低增幅之一,也是近些年来首次低于油气开采和炼油业增长。

从化工各行业看,有机化学原料、涂(颜)料制造等精细化学品和合成材料投资增长较快。1~11月,上述三个子行业投资增幅分别达到30.1%、25.9%和19.2%,大大高于化工行业平均增速;占该行业投资比重分别为19.7%、6.0%和13.0%,均较上年上升,投资继续向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倾斜。同时,一些过剩行业投资持续回落。前11月,无机酸行业投资增幅只有1.7%,无机碱则是下降3.2%,磷肥行业投资降幅更是超过32%。

二是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数据显示,产业链长、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市场前景看好的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在行业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从上游能源生产领域看,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等非常规油气产量大幅增长,所占比重持续攀升。2013年,天然气产量占油气比达到32.6%的历史新高,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炼油领域,成品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汽、煤油在生产和消费中的占比持续增加,2013年的产量比重分别达到33.2%和8.5%,比上年提高1.3和1个百分点。在下游化工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新型煤化工等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13年,合成材料产量增幅达到9%,在主要化工产品中占比超过21%,同比分别提高2和1个百分点;有机化学品增幅7%,占主要化工产品的比重近12%,同比提高1.2和0.6个百分点。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代表新型煤化工的标志性产品――甲醇,在“甲醇汽车”、甲醇制烯烃技术推动下,近年来飞速增长。2010年以来,平均增幅超过21%,2013年在统计局公布的主要有机原料产量中占比达到51%,比2010年提高逾10个百分点。此外,轮胎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继续加快,引领橡胶制品业结构升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子午胎产量增速达到18%,占比较上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三是技术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类产品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技术类产品保持上升的趋势。2013年,无机化学原料、化肥等传统化工产品在经济增长中的占比持续下降,有机原料、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等呈上升趋势。2013年,无机化学原料和化肥行业主营收入占化工行业比重分别较上年下降了0.5和0.8个百分点;而有机化学原料和专用化学品则上升了2和0.6个百分点。

一批核心技术取得突破。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在传统行业技术升级加快,如化肥行业的煤气化技术装备的发展,染料生产工艺的突破与创新;在页岩气的开发也取得技术和产量的突破;在化工装备领域,国产化装备取代了国外进口设备等等。其中,最值得一提出的是现代煤化工技术取得新的进展。

2013年,我国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稳步前行,煤化工技术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煤气化技术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以航天炉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化炉技术正在行业内得到广泛认可,与国外引进技术“水土不服”的情况相比,国产气化炉更加“接地气”。另外,在工艺路线方面也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煤制芳烃和煤-油混炼新技术的首次尝试,煤制乙二醇全流程打通并生产合格产品,以及焦油加氢煤炭分质利用新工艺等,这些工艺路线的尝试和探索,都为我国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技术和工艺路线取得新进展的同时,对现代煤化工产品的开发也收获了新的果实。甲醇蛋白的生产不仅开拓了现代煤化工下游产品,还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的掌握此项生产技术的国家之一。甲醇蛋白的开发,为解决饲料供应和提高农畜养殖率提供了新的可能。

(三)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利润和收入基本实现同步增长,而上年利润则为负增长。同时,企业亏损状况也有显著好转,盈利能力稳中回升,行业整体效益明显改善。

利润同步增长,炼油业贡献最大。2013年1~11月,全行业利润增幅9.0%,与收入增幅持平,预计全年增长8.8%,利润总额约8900亿元。其中,炼油业由上年亏损转为盈利,利润总额约400亿元,对利润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达70%;化工行业贡献率次之,超过60%;由于利润下降,占比最大的油气开采业利润贡献率为负值。利润增长的结构正在改善。

化工行业中,农药、橡胶制品、涂(颜)料和专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学品利润增速较高。1~11月,农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幅35.2%,位居化工各大子行业增幅之首;橡胶制品业利润增幅22.2%,居第二;涂(颜)料和专用化学品利润增速分别为17.1和16.9%,排名第三和第四位。从对化工行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看,专用化学品、基础化学原料(主要为有机原料)和橡胶制品占前三位,分别达到38.2%、27.3%和25.5%;占化工行业利润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8.6%、21.2%和15.2%。

亏损企业亏损状况持续好转。前11月,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14.5%,亏损面由年初的21.3%缩小至13.7%。其中,油气开采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28%,亏损面为21.7%;炼油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43.4%,亏损面为18.3%;化工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9.4%,亏损面为13.5%。

盈利能力回升。1~11月,全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6.47%,同比持平,比1~6月提高0.21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4.94%,同比持平,比1~6月上升0.42个百分点。进入下半年后,行业毛利率也出现明显企稳回升趋势。前11月为16.25%,比前三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毛利率12.44%,比前三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

(四)行业出口逆势增长

2013年,面对世界贸易增长放缓,贸易壁垒和摩擦加剧等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行业出口实现逆势增长。海关数据显示,1~11月,全行业进出口总额5883.6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其中,出口1634.3亿美元,增长3.9%,比上年同期加快3.5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2%。预计全年出口增长4.0%,2008年以来,出口增长首次超越进口。

橡胶制品出口一枝独秀。1~11月,橡胶制品出口金额430.9亿美元,同比增长8.9%,增幅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占石油和化工行业出口总额的26.4%,是行业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在其它主要出口产品中,农药和成品油出口额大幅增长。增速分别达到32.1%和33.4%,分别占全行业出口总额的2.1%和9.2%,均较上年明显上升。前11月化肥出口1758.5万吨(实物量),同比增长12.0%,出口总额57.2亿美元,下降10.5%。

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速相对较快。1~11月,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5142.9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365.5亿美元,增幅3.8%;中部地区进出口总额284.3亿美元,下降10.1%,其中出口146.1亿美元,增长4.4%;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456.5亿美元,增长1.6%,其中出口122.7亿美元,增幅4.1%。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速持续加快,占出口比重也有上升的趋势。

贸易国进一步拓展,区域结构继续改善。近年来,石油和化工行业对外出口地不断扩展,2013年,上升至230个国家和地区,较上年又增加5个,遍布全球各地。在贸易面拓展的同时,区域贸易结构也得到改善。传统出口最大目的地美国、中国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占比继续下降,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占比持续上升。数据显示,2013年对美出口额占比为14.5%,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对香港地区出口额占比7.3%,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对日出口额占比降至5.9%,降幅最大,达0.8%。对金砖国家出口占比保持稳中上升趋势,2013年占比首次超过11%,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3年出口增量主要来自其它地区和发展中国家。

(五)区域经济结构继续改善

东中西部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西部的原材料产业和东部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2013年,东部地区纯苯产量占全国比重达到70%,子午胎占比超过82%,合成纤维单体超过92%,产品加快向中高端、精细化发展;中部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化肥、精细化学品等产业。其中,尿素占全国总产量的39%,化学试剂占29%,农药占31%;西部地区天然气产业、煤化工等发展迅速。2013年,西部地区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比重达82%,电石产量达88%,甲醇占比近50%。各区域的优势和特点进一步显露。

西部地区投资增速继续领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石油和化工行业投资重点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前11月,西部地区投资增幅达24.5%,东部和中部地区投资增幅分别为20.7%和12.9%,西部地区增速明显领先;中西部地区投资额占全行业比重保持在51%以上,投资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区域经济增长趋于平衡。1~11月,东部11省市主营收入7.92万亿元,增长9.6%;中部8省主营收入2.10万亿元,增长8.4%;西部12省市区主营收入1.97万亿元,增幅7.2%。在区域经济条件差别较大、宏观经济形势艰难的背景下,地区收入增长保持了基本同步,中、西部地区经济在行业中的占比保持稳中上升趋势,地区经济发展更趋协调、平衡。

三、当前行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今年以来,部分行业产能扩张仍在继续,装置开工率持续走低,市场竞争激烈,价格长期低位徘徊。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尿素产量装置平均利用率维持在80%左右,即便如此,由于产能释放过大,供需失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价格持续走低。监测显示,尿素市场年均价只有1920元/吨,三年来最低,同比跌幅达13.4%;受此影响,氮肥行业效益大幅下滑,利润同比降幅达65%。无机盐、无机碱行业市场竞争更为残酷,价格连连下挫。全年烧碱装置平均利用率在75%左右,纯碱装置平均利用率80%上下;烧碱(片碱)市场年均价为2650元/吨,同比下跌18.4%,液碱(32%离子膜)均价706元/吨,跌幅23.3%;纯碱(重灰)市场年均价1440元/吨,同比下跌7.1%,轻灰均价为1340元/吨,跌幅8.7%。1~11月,无机碱行业利润在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再度下降4%,无机盐行业降幅为5%。数据还显示,2013年聚氯乙烯装置利用率不足65%,甲醇更低,不足60%,聚氯乙烯和甲醇价格长期低位徘徊,行业处于亏损边沿。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已成为影响全行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风险。

二是成本管理差距较大。这一问题在化工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尽管化工行业自身进步明显,但与其它行业相比,成本管理差距较大。统计数据显示,1~11月,化工行业100元主营收入成本87.56元,同比增加0.61元,高出全国规模工业100元主营收入成本近2元,差距很大。盈利能力也明显低于全国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前11月,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为4.94%,全国规模工业为5.77%,低了0.83个百分点。

三是创新能力还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近年来,行业的创新能力虽然稳步提高,但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面对快速发展变化的市场,难以应对,一些畅销产品,很快变得过时、过剩,又不得不大量进口。海关数据显示,1~11月,我国净进口有机化学品达2420万吨,同比增长10.5%;净进口合成树脂2428万吨,比去年同期小幅下降3%,但却是同期国内合成树脂总产量的45.7%。两者之和接近5000万吨,如此巨大市场,我们却长期徘徊在。从进口来源地看,主要来自中东地区的伊朗、沙特,以及周边的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我产品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品种、档次上与上述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有机化学原料领域,质量和技术差距近年来有扩大的趋势。关键在于国内不少企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较差,这种现况应引起行业内的高度重视与反思。

四是安全环保形势严峻。2013年,有关行业安全生产和环境责任事故频发,据不完全统计,仅下半年来较大事故就多达15起,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日前,工信部又了对《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石化和化学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比 2012 年下降 18%,重点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持续下降,全行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减少 8%、8%、10%和 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0%,废水实现全部处理并稳定达标排放,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到 93%以上,新增石化和化工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 100%。为达成上述目标,《意见》还提出,2015年底前要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380 万吨电石落后生产能力;控制氮肥、磷肥、“三酸两碱”、电石等高耗能、大宗基础化学品的总量,淘汰或改造其中部分能耗高、污染重的产能和装置,提高新建项目的能效和环保门槛。短期内,安全环保将会大幅提高行业的运营成本,并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但长远看,对行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意义深远。

四、2014年主要市场和经济增长指标预测

展望2014年,尽管宏观经济运行还存在下行风险,但是,促进行业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仍大于不利因素。党的十三中全会描绘了我国社会经济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发展蓝图。随着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环保产业的崛起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都将为石油和化工行业提供新的需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内需将是石油和化学工业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行业经济运行趋势,预计2014年石油和化工主要产品市场需求将保持适度增长,行业价格总水平较今年持平或有所反弹;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一)国际原油市场

2013年,世界原油价格总水平虽较上年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100美元/桶上方,自2011年突破100美元后,连续第三年保持高位。主要市场中,WTI原油年均价(普氏现货,下同)为97.8美元/桶,同比涨幅3.6%;布伦特原油年均价108.6美元/桶,同比跌幅2.7%;大庆原油均价104.1美元/桶,同比跌幅8.4%。三地原油平均价格为103.5美元/桶,同比下跌2.9%,是2009年以来的第二次下跌。

全球原油消费保持低速增长。BP能源报告显示,2012年世界原油消费量41.31亿吨,增幅1.2%。根据全球经济增长和原油消费情况,预计2013年世界原油消费量在41.71亿吨上下,增幅1.0%;2014年世界原油消费增幅约为1.2%,略有加快。全球石油消费增长进入一个相对较缓、相对平稳的时期。

2014年国际油价将保持大体稳定。目前,国际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供给相对宽松,热点地区局势总体趋向缓和,美国能源自给率快速上升,这些为未来国际油价保持基本稳定奠定了基础。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及油价运行走势,预计2014,国际原油现货价格总水平与上年大致持平。其中,WTI原油均价在95美元~100美元/桶上下;布伦特原油均价在105美元~110美元/桶左右;大庆原油均价大约在100美元~105美元/桶之间。

(二)国内油品市场

截至2013年末,我国一次性原油加工能力逾7亿吨/年,已显现出过剩的迹象。2006~2012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年均增幅为6.8%。随着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效率的提高,国内油品的市场需求增速减缓将成为长期趋势。根据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变化情况,预计2013年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约4.89亿吨,同比增长约3%;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1645亿立方米,增长15.5%;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2.87亿吨,增长3.5%,其中柴油表观消费量约1.70亿吨,与上年大致持平。2014年,原油表观消费量约5.1亿吨,同比增长4%;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1880亿立方米,增幅15%;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为3.02亿吨,增幅4.5%。

2014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主要随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根据对2014年国际油价的基本判断,以及近10年来成品油价格运行特征,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总水平大致与2013年持平。其中,0#柴油年均价在8510元/吨上下,同比持平;93#汽油均价约9950元/吨,涨幅0.2%。

(三)农用化学品市场

2013年,受天候、科学施肥技术推广等综合因素影响,化肥市场消费增速较上年显著回落,预计全年化肥表观消费量约为7370万吨(折纯,下同),增幅为4%,其中尿素表观消费量约2850万吨,增长5%。2014年,国家对“三农”的政策扶持力度将继续加强,农业对化肥的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化肥表观消费量约7700万吨,增幅4.5%左右,基本接近常年平均增长水平。

2014年在消费增长相对平稳的情况下,化肥的市场价格主要取决于成本(煤炭、天然气价格)、产能释放程度、出口增长情况等三大因素。当前,化肥市场供需总体上严重失衡,市场跟踪显示,化肥生产企业平均开工率越高(超过85%),市场竞争就越激烈,价格也越低。分析认为,化肥行业产能的释放程度将是决定2014年市场价格走势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行业产能利用率控制在80%以内,将会对产品价格形成支撑,在此条件下,预计尿素年均市场价格将重返2000元/吨上方,涨幅4%左右;磷酸二铵年均价在3100元/吨上下,涨幅约3.5%;国产氯化钾均价在2700元/吨左右,涨幅约8%。化肥行业的整体效益也将会好于上年。

(四)基础化学原料市场

2013年,基础化学原料市场需求增长总体上较上年略有加快。其中,无机原料表观消费量增幅约6%,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有机原料表观消费量增幅约7%,比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预计主要基础化学原料中,乙烯表观消费量约1785万吨,增长9.5%;甲醇表观消费量约3300万吨,增长5%;烧碱表观消费量约2690万吨,增幅6%。2014年,基础化学原料市场需求总体上将会延续平稳增长态势。预计无机化学原料表观消费量增幅约为6%,与上年基本持平;有机化学原料增幅约8.5%,较上年有所加快。其中,乙烯表观消费量约1945万吨,增长9%;甲醇表观消费量约3550万吨,增长7.5%;烧碱表观消费量约2850万吨,增幅6%。

2014年,根据目前市场走势判断,我国无机化学原料市场受成本支撑会有所反弹,由于上年深度下跌,所以显得反弹力度稍有大些,但在产能过剩重压之下,市场竞争激烈,整体上仍将是相对低迷的局面;有机原料市场总体将继续稳中趋升的格局,价格主要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而波动。预计烧碱(片碱)的市场年均价格在2800元/吨上下,涨幅5.5%;纯碱(重灰)年均价在1550元/吨左右,涨幅7.5%;电石均价约3100元/吨,涨幅6%;丙烯市场均价约为10400元/吨,微涨0.6%;纯苯(石油级)年均价约为9500元/吨,与上年大致持平;甲醇(一级,净水)年均价约2900元/吨,涨幅4%。基础原料市场总体上可能好于2013年。

(五)合成材料市场

2013年,我国合成材料表观消费总量约为1.41亿吨,增幅3%,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需求增长减缓。其中,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约8500万吨,增长6.5%;合成纤维单(聚合)表观消费量约5100万吨,降幅2%。预计2014年,我国合成材料表观消费总量约为1.47亿吨,增幅4.5%,虽较上年有所加快,但仍是历史的较低增幅之一。其中,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约9100万吨,增幅7.5%。

2014年我国合成材料市场进口依存度较高,市场潜力较大。目前,合成树脂进口依存度超过30%,合成纤维单体达到35%左右,合成橡胶超过24%。我国通用合成材料市场面临周边和中东地区的严峻挑战,竞争异常激烈。展开差异化竞争,巩固通用料市场,重点争夺中高端市场,是我国合成材料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战略取向。根据目前市场走势和未来原油价格的判断,预计2014年合成材料市场价格总体或稳中趋升。其中,聚氯乙烯(LS-100)年均价在7200元/吨左右,涨幅约3%;高密度聚乙烯(5000s)均价在11600元/吨上下,涨幅约0.5%;聚丙烯(F401)均价约为11400元/吨,涨幅约2.5%;己内酰胺均价可能回升至19000元/吨,涨幅约3.5%;丙烯腈回升幅度稍大,约为7%,均价达14000元/吨左右;丁苯橡胶(1500)均价可能反弹至14500元/吨上下,涨幅5%;顺丁橡胶均价约为15000元/吨,升幅6%。

(六)2014年主要经济增长指标预测

初步预测,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营收入约14.56万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化学工业主营收入约为8.91万亿元,增长10.5%,

2014年,预计全行业利润总额约9800亿元,增幅约10%。其中,化工行业利润总额约4800亿元,增幅约12%;

2014年,预计原油表观消费量约5.1亿吨,同比增长4%;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1880亿立方米,增幅15%;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为3.02亿吨,增幅4.5%。预计主要化工产品表观消费总量增幅约5%。其中,化肥表观消费量约7700万吨,增幅4.5%;乙烯表观消费量约1945万吨,增长9%;甲醇表观消费量约3550万吨,增长7.5%;烧碱表观消费量约2850万吨,增幅6%;合成材料表观消费总量约为1.47亿吨,增幅4.5%,其中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约9100万吨,增幅7.5%。

五、2014年行业重点工作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抓住调结构、转方式这根主线,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各项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一)切实做好农用化学品市场的保障服务工作

2013年,我国农业粮食生产连续实现了“十连增”,农用化学品的保障功不可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2014年工作第一要务。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维护我国农业稳定、持续发展,做好农用化学品的保障工作,是石油和化工行业的首要任务。

一要坚决保证国内市场化肥、农药、农膜等重点农资产品的充裕供应,促进供需平衡,稳定市场价格。2014年国内化肥、农药的产能还会增加,结构性过剩仍将存在,而且运价、水价、人工等成本上升,气价上涨,供应季节性短缺等,都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随着国家环保力度进一步加大,生产企业的压力也会继续增加。从需求看,2014年,国内化肥农药的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国际农化品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复苏。不久前,国家降低了2014年化肥产品的出口关税,预计化肥农药的出口将继续加快。因此,明年国内农化产品企业需认真组织安排好生产经营,合理调节出口比重。联合会将积极引导企业生产销售,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协助解决生产、销售中的矛盾和问题;做好国内市场供需监测和协调工作,力求资源总体平衡,价格基本稳定。

二要加快推进化肥农药产品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引导、鼓励企业发展增值肥料、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料、高效低毒农药以及测土配方技术等,积极向农业部等主管部门建议,将尿素硝酸铵溶液等的推广、使用纳入水肥一体化工程中,在施肥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必要扶持,降低或免征新型生态高效化肥、农药的增值税。支持鼓励生产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重视现有生产工艺、装备等的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技术措施的优化和提升。

三要继续加大打假力度,净化市场,保护好农民利益。农资打假不仅关乎企业和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关乎食品安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全局问题。因此,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犯罪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确保农资供应质量可靠,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加快推进以化解产能过剩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产能过剩是影响当前行业经济平稳运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2013年,我们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年初成立了由各专业协会、相关研究机构、企业组成的专题工作组,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与企业深入交流,对行业进行把脉会诊,完成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专题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将炼油、氮肥、磷铵、氯碱、纯碱、电石、甲醇、氟硅等八个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上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国资委等相关部门,抄送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及协会。这八行业目前在整个石化行业中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是未来我们化解产能过剩工作的重点。

应当看到,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是在过去长期快速发展中形成的,原因也很复杂。因此,必须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方针,努力化解产能过剩。一要积极配合政府加强产业政策和标准的制定、修订,提高准入门槛,完善产业政策。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二要利用产能过剩契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能过剩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和动力。三要强化对过剩行业产能情况的监测预警,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创新能力的突破,产品的脱胎换骨,竞争力的全面升华。

(三)全面提升安全环保工作水平

2014年我们要把安全环保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抓出新成效。一是要严格安全环保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重大安全生产和环保事故,努力提高全行业安全生产和环保管理水平。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责任关怀宣传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对责任关怀与SHE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集中力量开展责任关怀与绿色石油化工的宣传活动,引导企业深入实施责任关怀,把安全环保工作从围墙内扩展到围墙外。三是继续推进和完善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增加一批产品企业行业的能效“领跑者”,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培养一批企业责任关怀典型,创建一批“化工清洁生产绿色园区”。

(四)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石油和化工行业中的传统产业和产品需求出现放缓趋势,特别是一些大宗类的石油和化工产品,收入增速降低,效益明显下滑,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行业整体增速。培育新的增长点,成为行业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健康运行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紧跟需求结构变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报告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阶段转换和寻求新平衡的关键时期,处在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削弱、新兴优势逐渐形成的过程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要由大变强,必须抓住这个机遇,赢得主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端化、差异化和专用性化学品的终端消费市场增长势头强劲,环保、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计算机、电子产品等领域急需的特种、高端化学品供给严重不足。我们的结构调整,要紧紧盯住市场发展的前沿,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配套需求,主动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二是加快发展高端专用化学品,三是配套发展新能源产业,四是积极发展生物技术替代传统工艺。

其次,要大力发展生产业,特别是能够为行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提供技术支撑的服务业,如科研创新、工艺优化、设备升级、能源合同管理服务等。现阶段及今后时期,行业对这些方面的服务需求会越来越大,一方面我们要通过鼓励企业加强投入,自主创新;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培育市场力量,推进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搭建战略合作联盟等平台,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性的生产服务组织和机构,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好地支撑行业由大变强。

(五)创新经济运行监测工作

第3篇:化工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认识“苯”性

让我们走进化学实验室去看看它的“苯”来面目。在实验室的玻璃瓶里,苯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它还有强烈的芳香气味,难溶于水,但容易溶于有机溶剂。苯是由煤焦油提炼或石油裂解而来的,其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油、脂、橡胶、树脂、油漆、喷漆、人造革、氯丁橡胶等溶剂及稀薄剂,也常常用于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如苯乙烯、苯酚、合成洗涤剂、合成染料、化肥、炸药以及农药等。在上述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生产一线的工友们有可能会接触到苯,尤其是违章操作、设备陈旧未及时维修或防护不周,特别容易直接接触到苯,从而导致苯中毒。因此,经常与苯打交道的工友们一定要格外当心,切莫让苯盯上。

苯主要以蒸气状态出现,隐蔽性极强,常常经过人体的呼吸道而吸入,有的时候也可能经人体的皮肤而少量吸收。当它进入人体消化道被吸收后,一部分由肺呼出,而另一部分却在肝脏里安营扎寨,赖着不走了。有研究报告表明,引起苯中毒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在体内的苯生成为苯酚,急性中毒就是因苯的亲脂性附于神经细胞表面,抑制了生物氧化,从而影响人体的神经递质,麻醉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苯中毒主要是苯及代谢产物酚类导致人体造血系统损害。

了解“苯”相

一般来说,当工友们轻度苯中毒时会表现为乏力、头痛、头晕、咽干、咳嗽、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步态不稳、幻觉等症状。中度苯中毒时表现为眩晕、酒醉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苯醉”,另外还可能有嗜睡、意识障碍、手足麻木、步态蹒跚,甚至昏倒的现象。当重度苯中毒时,病人就会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全身肌肉痉挛或抽搐,严重的会因呼吸麻痹而闪电式死亡。因此,当自己或身边的工友出现上述症状时,大家切不可掉以轻心,应立即离开工作场所或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并迅速换去被污染的衣服,及时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液态苯可经皮肤被机体吸收)。如果病人出现呼吸困难、昏迷、抽搐,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在急救车到来之前,采取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或是用双掌合力反复挤压昏迷病人的心脏处。

预防“苯”害

苯中毒是可以预防的。作为企业来说,加快技术革新步伐,不断改进操作方法,确保生产设备完好无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责无旁贷。而作为生产一线的工友们,更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自己的健康、生命负责,切切实实做好安全防护。

例如,从事建筑装修的工友们,可以建议业主尽量采用符合国家标准和污染少的油漆、胶、涂料、人造板材等装修材料,这是降低室内空气中苯含量的根本;进行室内装饰调漆和作业时,要戴防护口罩和防护眼镜:在涂料未干透之前,不要在室内长期停留。而居室装修完成后,房主要保持屋内良好的通风环境,待苯及有机化合物释放一段时间后再居住。

第4篇:化工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中国商用飞机公司近日透露,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将于2014年首飞,2016年投放市场。2011年将率先把已经试飞成功的ARJ-21国产支线飞机推向市场。目前已接到240架订单,其中不乏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的高端客户。

据悉,3年后即将进行首次试飞的C9型客机中多项技术将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研制中的大型客机C919整体水平相当于波音737。

“十二五”中国安防产业年增长率将达到20%

《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日前正式公布,到“十二五”末期将实现产业规模翻一番的总体目标,年增长率达到20%左右,2015年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实现增加值1600亿元,年出货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其中,安防运营及各类服务业所占比重达到20%以上。

据悉,2011年,公安部对全国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工程(即“3111”试点工程)也将进入整体推进阶段,直接投资近1000亿元。据公安部估计,一个中型城市的平安城市建设投入将达几百亿,其中视频监控系统所占比例为28%。目前我国共有2300多个市和县城,市场潜力巨大。

除此之外,安防在高铁建设、高速公路建设、地铁城轨、城市智能交通、大型活动、环保管理、校园监控、社区家庭等细分行业中的需求也在增长。业界预计近两年高铁对视频监控系统的投资就将达到26亿元,包括门禁、报警及周界防范等安防子系统投资在内,高铁安防系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甚至超过30亿元人民币。

2011年全球化肥需求量持续增长

2010年一些粮食种植地区天气恶劣使粮食产量受到影响,全球粮食需求的快速增加导致粮食库存较低,生物能源的发展也导致作物需求增长。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预计,2010-2011年度全球化肥需求将同比上涨4.7%至1.714亿吨,创历史新高。其中,氮肥需求同比增长1.6%至1.042亿吨;磷肥增长6%至3980万吨;钾肥增长16.3%至2740万吨。东亚地区需求增长量最大,同比增长310万吨,其次是北美150万吨、拉丁美洲130万吨以及南亚120万吨。由于国际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化肥价格难以预测,但农产品市场总体乐观。

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6.6%供需矛盾缓解

国家发改委近日,“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10年)中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2001年至2005年)的1.04下降到0.59,能源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在中国能源消耗中,工业消耗的能源占70%。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测算,中国在2018年前后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届时能源消费需求才有可能放缓。在此之前,由于重工业发展比重大,高耗能产业大量存在,节能技术的利用尚需过程等因素,工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还将很大,再加上城市化的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将一直处于高增长期。

发改委表示,2006年到2010年间,中国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扭转了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大幅上升的势头。数据显示,“十五”后三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上升了9.8%,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上升了32.3%和3.5%。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9.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了14.29%和12.45%。通过节能,五年间中国共提高能效少消耗能源6.3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

石化联合会预计:

2011年原油均价每桶88美元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近日预测,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范围预计在75-105美元/桶,原油均价预计为88美元/桶,低油价时代一去不复返。

协会预计,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将保持上行态势,但涨幅会大幅回落,成品油价格总涨幅约为6%。同时,在油价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农用化学品、基础化工材料、合成树脂、专用化学品等的价格预计将出现上涨。石油和化工行业价格总水平涨幅预计为10%,比2010年低6.1个百分点;化工行业价格涨幅预计为7.2%,与上年基本持平。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有关专家预计,新的成品油调价机制上半年可能出台,调价周期将会缩短,调价将更加频繁。

上海迪士尼投资将达到千亿争取2015年开园

备受关注的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4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根据浦东新区政府、上海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局联合公示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建设面积为3.9平方公里。上海迪士尼乐园位于区域中心位置,占主体地位。

据上海市政府有关人士介绍,如进展顺利,上海迪士尼乐园有望于今年6月开建,整个一期工程最快于2014年底峻工,争取2015年开园。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透露,今后上海迪士尼乐园计划每年吸引700万至1000万游客,如果其中有一半来自上海以外地区,除了迪士尼乐园的游玩,他们在上海的餐饮、购物消费对旅游业的带动是巨大的。

据上海政府部门的研究报告,以每年1000万的游客数量计算,其全年的门票销售近20亿元。按照以往的迪斯尼产业链效应,1元钱的门票将拉动8元钱的消费,单计算行食住、游购娱等最基本的游客消费,迪斯尼每年带来的服务业产值将达到160亿元。由此,上海旅游、酒店、餐饮、观光、交通等产业将直接受益。浦东新区相关官员介绍,迪士尼一期核心区7平方公里由浦东负责的拆迁腾地已经结束,目前市政配套正在进行。

此前,上海市市长韩正介绍,经批准的上海迪士尼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为245亿元人民币。而分析人士则指出,按照计划上海和浦东方面在“十二五”期间投入迪士尼及其周边的交通基础设施配套等各方面资金将达到“千亿级”。

核电放缓电网受益法电网巨头布局中国

3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暂停审批核电项目。由此光伏、风电概念大起,电网行业也随之受益。法电力巨头阿尔斯通电网业务总裁拉法基此前在上海表示,1兆瓦风电建设电网所用资金是核能的2倍,预计中国的电网发展将快于其他地区。

3月18日,阿尔斯通旗下电网业务“中国技术中心”在上海启动。这项4700万欧元的投资旨在拓展其在华智能电网业务,为提供开发新的解决方案。拉法基认为,中国对于能够远距离输电的“超级电网”需求强大。

目前,中国电网行业占世界市场份额18%,价值60亿欧元。拉法基预计中国电网发展速度将快于世界其他地区。

外资大举进入中国商业地产去年总量超过1500亿

第5篇:化工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一)根据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区化工行业整合整治3年行动计划》以及《市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整合整治3年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落后产能淘汰和整合整治长效推进机制,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保各项整治目标任务按期实现,切实提升区经济运行质量。

(二)进一步加快《区再生水利用规划》的实施,加大冶金酸洗、纺织印染等传统行业再生水利用推广力度,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具备再生水利用条件的区域应抬高环境管理要求,采用行政手段、政策导向等措施,在工业、生活、市政等领域限期使用再生水作为补充水。

(三)进一步加大天然气推广应用和集中供热供汽力度,发挥能评、环评调节控制作用,利用污染减排倒逼机制,强化源头控制,加快管网覆盖范围内燃煤炉窑淘汰更替进度,使区能源结构达到优化提升的目标。

二、科学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围绕转型发展战略,结合城市化建设推进任务,以优化城市功能区划、调整工业产业布局为目标,将环境容量作为区域功能定位和工业布局优化调整的前置条件,强化规划、安全、环保、能耗、土地等指标的约束作用,明确经济开发区、各配套区和功能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统筹全区招商引资项目,避免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趋同,逐步形成工业发展新格局。

(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对列入各级《产业结构调整目录》淘汰类、禁止类的建设项目,《省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市水环境保护条例》及其它法律、法规列入禁止类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予批准、核准或备案。对属于产业政策限制类的已建项目,在落实节能减排增效的前提下,允许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达到产业政策规定要求。

(三)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环保要求以及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化工监测点内企业和印染企业兼并区内其它化工企业和印染企业,兼并重组后,被兼并企业的落后生产设备必须拆除,落后产能必须淘汰,企业原有排污量可以并入兼并重组后的企业。

(四)严格项目环境准入。除国家、省、市明令禁止建设、国家产业政策列入淘汰类、禁止类的项目外,对鼓励类、限制类项目,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化建设、环境资源容量以及污染物总量减排等实际情况,审批要求明确如下:

1.停止审批项目:经济开发区及各配套园区、各工业集中区范围外的新建工业项目;直湖港沿线500米范围内有生产性废水产生的工业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不能落实拆迁安置的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企业不能落实搬迁的房地产项目;单一金属酸洗、铝氧化、热镀锌(锡)来料加工项目;新、改、扩建燃煤炉窑项目;非化工监测点的新改扩建化工项目;规模化养猪养牛场;以货运停车场为形式的配载业。

2.控制审批项目:严格控制产品工艺配套金属酸洗、铝氧化、热镀锌(锡)项目;化工监测点的新改扩建化工项目(含为工业园区配套的工业气体项目);因城市功能布局调整和专项整治要求搬迁入园的印染、冶金酸洗项目(不扩大生产能力)。

3.区域限批项目:一是对污水收集管网未到达的配套园区(工业集中区)实施区域限批;二是对直湖港沿线500米范围内污水收集管网未到达的工业、三产项目实施区域限批;三是对配套园区(工业集中区)外的改、扩建工业项目实施限批,园区外的工业企业原则上仅能开展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方面的技术改造,但在符合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建设环保节能型的都市工业项目;四是对环境不能及时有效解决、造成越级、重复上访的地区实施限批。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调配合

(一)加强对污染行业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协调,积极发挥区污染行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对列入区控制审批、区域限批类的项目,应由建设单位以书面形式向区政府提出申请,由区政府污染行业联席会议集体会商,并将会议研究的主要事项和决定形成会议纪要,相关职能部门应严格按照会议纪要精神办理建设项目。

(二)为提高行政许可服务效能,对实行审批制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发改、经信、商务等部门对符合产业政策和省市区有关规定的项目,可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意见,明确审批权限,以便于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并联审查。投资主管部门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向投资主管部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投资主管部门实行核准制的建

第6篇:化工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轮规模较大的调整过程。第一轮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其主要表现是大量乡镇企业、私营经济蓬勃发展,迅速占据市场中低门槛和劳动密集型的广大领域,其特点是自发、无序。第二轮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世纪之交,这一轮调整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国有经济为了完成整体战略布局,主动从非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键行业中退出,其特点是规范、有序的战略性退出。在两次“国退”之后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和本世纪之初,都出现了外商投资大幅增长的局面;而在此后又同时出现了经济过热的现象。这其中是否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循?“国退”之后到底又发生了些什么?

国有经济退出的市场大部分被外资而非民营资本控制

从两轮所谓“国退民进”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国有经济退出的市场最终并没有像预期中的一样让给民营企业,而是相当大一部分市场落入外资手中。

第一阶段,政策松动,国有企业或者被民营经济从开放领域中挤出(第一次退出),或者主动从现有领域中退出(第二次退出)。民营企业一拥而上,蓬勃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

第二阶段,外资开始布局,或高价引诱(如并购日用化工行业)或造势胁迫(如并购大豆行业),收购整合民营企业,实现自己在中国的产业布局,部分民营企业主出售企业获得资金。以大豆相关产业为例,外资对我国大豆市场的控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外资控制的跨国公司首先以低价格敲开中国市场大门,诱使国内油脂加工企业购买其廉价大豆。这种行为使国内豆农生产积极性被严重打压,纷纷减少产量,进而加剧了国内油脂加工企业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第二步,跨国资本操纵国际大豆价格非理性上涨,使得国内油脂企业产生恐慌情绪,纷纷高价囤积大量大豆;此后再操纵国际大豆价格大幅下跌,致使囤积大量高价大豆的国内油脂企业运营难以为继,只能选择破产或者被兼并。在这一过程中,外资跨国企业收购大量国内油脂生产企业,对油脂生产行业形成了控制,掌握了大豆在大宗商品流通领域的话语权。仅从广东地区看,2004年广东地区共有11家大豆压榨企业,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只有2家,到2006年拥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已达到8家,两年之内有6家民营或股份制企业被外资兼并、入股或租赁。第三步,掌握了大豆在流通领域的话语权、定价权,最终实现对我国大豆行业的全面控制。可以看出,处于自由竞争阶段的民营企业当面对外资跨国公司的时候,是很难具备竞争优势的。

第三阶段,拿到大量现金的民营企业主成为市场热钱的主体,由于缺少投资渠道,这些钱最终大部分流向股市和楼市,抬高资产价格,拉大贫富差距,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外资则完成了对我国开放行业的布局,据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2006年7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而对于外资声称的促进就业,其实质却是减少就业岗位。国务院研究室2010年12月的题为《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影响分析和建议》的研究报告指出,外资企业以28%的工业总产值占比仅吸纳了14.2%的从业人员,亿元资本就业人数仅603.1人,远远低于内资企业的1084.3人。

在国有企业退出的过程中,国家和人民并未像某些专家学者所描述的从中受益,反而成为受害者,许多民营企业家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做实业心灰意冷,将资金转向金融地产方向,推高了资产泡沫;资产泡沫导致人民安全感和幸福指数的下降,国家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而与此同时,外资则成为最大的赢家。

外资欲将中国变成其稳定的资源输出地

第7篇:化工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煤炭;金融危机;影响;应对措施

1 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产业的影响

1.1对国内煤炭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

目前,由于钢厂生产不景气大幅度减价,市场对冶金煤需求量大幅减少,市场销售形势不乐观。炼焦煤由于价格倒挂,一些焦化厂面临调整价格甚至处于半停产状态,市场销售回款很困难。因此可以预见,东北煤炭市场价格在年底前已涨势乏力,受供需关系变化,东北市场前景将不再乐观。

1.2对煤炭企业并购整合的影响

2008年是煤炭业异常活跃的一年,共有1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较重要的并购重组活动,其中围绕母公司资产注入的有11家,成为行业并购重组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煤炭整合出现了新特点,跨区域的整合较少出现,而以区域范围内整合的并购重组活动占据主体,2009年煤炭行业整合还将围绕注资整合和区域整合两条主线展开。

虽然上市公司收购煤炭资产溢价较高,但这是由于采矿权的历史增值所造成的,收购煤炭资产优良,能增厚上市公司EPS,吨煤收购价格较市场价格低,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强具有积极的作用。

1.3对煤炭产业政策稳定性的影响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11月29日对外了《煤炭产业政策》。这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对外的《煤炭产业政策》。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1.4对煤炭需求的影响

2008年10月27日从中国煤炭市场网获悉:国内最大的北煤南运港口秦皇岛港库存仍然在900万吨上下徘徊,疏港效果并不明显,港内存煤结构不合理,下海南运的煤炭交易需求减少。过去到这阶段,存量很少的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缺煤问题。而今年电厂存煤量达到15~17天,暂时看,电力对煤炭需求不会成为焦点问题。

然而,火电发电量下降、钢铁产量走低、高耗能产品价格降低,煤化工行业煤炭需求增长不大等四方面因素,已造成国内煤炭市场需求减缓。

1.5对煤炭产量的影响

据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上报给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报告显示,预计第四季度煤炭供需形势将会发生变化,煤炭需求的增长幅度将低于煤炭产量的增长幅度。10月17日,在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上报的这份报告称:”种种迹象表明,耗煤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将进一步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煤炭需求增长速度进一步趋缓,甚至出现萎缩的可能。”

2 我国煤炭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策略

2.1政策角度

2.1.1国家经济、金融政策调整

(1)整体经济政策。在中央的宏观调控之下,全国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保卫战。中国政府2008年11月公布的两年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在全球引起了热烈反应。此举将提振市场信心,有助于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可有效扩大内需,弥补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不足。

(2)煤炭行业固定投资减速。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清理煤矿在建项目,控制新开工煤矿项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投资的过快增长,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放慢。固定投资减速促进了行业向高端建设和产业链的深度发展,加大了行业的集中度,利于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2.1.2煤炭产业政策调整

国家通过整合、淘汰中小煤矿落后产能,做大做强国有大型煤矿企业的方式来调整煤炭产业结构,进而提高产业集中度,有效抑制无序竞争。调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产量,从而调节我国未来煤炭供需平衡状态,保证整个煤炭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2.2企业管理角度

2.2.1定价、成本策略

2007年度煤炭产运需衔接电视电话会议于2006年12月27日在京召开,全国29个省市的分会场参加了电视电话会议。50年来一年一度的“赶集”式全国煤炭订货会结束,再度确认了煤价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政府需要煤炭资源价格变动这个市场化手段实现“节能减排”,达到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转贴于

大型煤炭企业在具备充分市场供应能力的情况下,会与用煤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以防止煤炭价格的大起大落。煤炭资源加大集中的同时也强化了煤炭行业的定价权。因此,煤炭价格将高位稳定运行。

2.2.2并购重组策略

目前,包括神华、中煤、兖矿等在内的大型煤炭企业正在试图通过资源整合,垄断局部区域范围内的煤炭资源。这种垄断趋势的加剧将直接导致煤炭价格话语权的集中。煤炭业整合不仅强化了企业对供求、价格的控制力,同时消除了一些曾经一度扰乱市场秩序的小煤炭企业。整合带来的行业集中度提高,还为煤炭价格长期趋稳提供了保障。

2.3实施稳健的发展战略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谋大局者就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防备。越是困难的情况下,越要考虑到发展。但发展是谨慎的、是审慎的。在发展问题上,焦煤集团的策略就是要保证关系安全生产、职工生活、战略规划的重点工程,要有序、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要抓住这个机遇,随时准备迎接市场好转的高峰来临。现在市场低迷,首先要稳住煤(机遇一直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其次要对非生产性的、非经营性的一些投资,该暂停的要暂停,该暂封的要暂封。

2.4实施灵活的生产策略

在抓安全的基础上,要抓龙头,抓生产,要有灵活的生产策略;要按照以销定产的原则,处理好生产销售和扩张的关系,绝不能盲目生产,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销路、没有市场,卖不出去,放到库存那是最大的浪费。产品变不成商品,拿不回钱来,宁可不生产。为此,集团采取按计划该停产的停产,该限产的限产,该检修的检修,该培训的培训,该放假的放假措施,有张有弛。通过科学、灵活的生产策略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不盲目生产,不造成新的积压和浪费。

2.5实施稳健的营销策略

只有基础做好了,才能通过稳健的营销策略来防范金融危机,防范经营风险。煤炭营销部门要严格落实依法营销、以销定产的基本原则,保证企业资金链条在经济危机中不断裂。企业破产,实际是资金链条发生断链,断链就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甚至滑向破产的边缘。现金为王,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形势紧张的时候,越要保有足够的现金。危机既是困难也是机遇,现在好些产品价格基本都掉到最低位,这个时候很可能一元顶两三元;现在买进,将来肯定赚,但这需要现金,可以抓住一些机遇,但是要现金为王。

3 结论

金融危机对能源行业的影响,特别是煤炭行业的影响,我们不仅要深刻的认识到金融危机对我们不利的影响同时也,要认识到它带给我们的机遇,要综合研究它带给煤炭的种种影响和应对策略,在煤炭价格,煤炭生产成本多下工夫,在竞争策略上,建议煤炭企业不要单打独斗,要联合起来形成规模,在提升技术水平、产业规模的同时,实现循环生产,提升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8篇:化工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其实在这段时间里,全世界经济都被一场“油荒”所困扰,有些经济学家甚至认为,在原油价格突破每桶125美元后,次贷危机已经无足轻重,远不如高油价对经济的冲击来得剧烈。这场“油荒”在中国也引发了一轮不小的经济震荡。

2008年5月28日开始,越来越多的加油站开始限量供油甚至高挂“无油”字牌。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油荒”可能来袭。

记者也在那天开车跑了几个上海市区的加油站,尽管加到了200元93号无铅汽油,却着实排了近50分钟的队。加油站的伙计告诉记者:“很多加油站进的油品少,所以过了中午就见底了。特别是0号柴油和90号汽油,因为便宜,进货更少。还有一种说法是6月1日可能要涨价,所以加的人也多起来了,油站也想留点货到涨价以后再卖。”

尽管截至记者6月4日发稿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仍未见上涨,但市场对油价上涨的预期已经极端高涨,难以阻遏。

高油价成灾

6月2日星期一,有上海媒体报导,中石化和中石油合力从6月1日起将供应上海的汽油和柴油数量分别增加1000吨,但是加油站排长队的现象依然未得到缓解。同样的场面在北京和广东等地也陆续发生着,甚至有些地方的农机柴油也开始告急。

不要以为全世界仅仅是中国存在石油紧张的状况,油价高企已经成为全球的“公害”。5月22日,石油价格创每桶135美元新高,目前虽有所回落,但依然在每桶125美元之上震荡。

如果你了解了这个高价形成的背景当更为惊讶:从5月10日起,沙特阿拉伯给美国买主的石油供应量日均增加了30万桶;科威特石油公司于5月20日将原油出口增长一倍,至每日260万桶;伊拉克计划从6月开始将基尔库克油田日出口量提高12.5万桶至60万桶,达到战后新高;5月16日,美国能源部宣布今年下半年将暂停增加战略石油储备,此举将会使得每日有7万桶原油改道流入市场……

然而,在一片增加供应的消息出台后,国际原油价格愣是节节高升,这种现象甚至逼使许多原本坚定认为超过100美元的油价就是“泡沫顶点”的市场观察家纷纷倒戈,开始“憧憬”150、180、甚至是200美元一桶的油价来。

“油荒”是价格问题

然而,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不同,中国的老百姓暂时感受到的还不是高价,而是短缺。道理很简单,在我国,成品油价格被管制,形成了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倒挂。于是,只要市场预期成品油价格即将上涨,就会诱发前文所述的“油荒”。

对于广东的司机来说,“油荒”是最熟悉的事,3年来光顾过5次,2008年春节和雪灾过后,广东就遭遇过一次。

对于近期成品油供应短缺的出现,中国石油相关负责人认为,其中既有正常因素,也有非正常因素。正常因素是,国民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各行业对成品油的需求稳步增加。特别是两次灾后重建对成品油的需求增加较多。非正常因素则是,近期国际市场油价持续攀升,社会上存在国内成品油涨价的心理预期,甚至出现一些涨价谣言,少数单位借机囤积牟利,加剧了成品油供应偏紧的状况。

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原油加工量达到3.268亿吨,由汽油、柴油、煤油三种油品构成的成品油总产量为1.95亿吨,消费量为1.93亿吨,供需大致平衡。今年国内新建和扩建产能将达5450万吨,在国家鼓励进口、抑制出口的政策之下,不会出现供应短缺的问题。之所以出现“油荒”局面,其实是“卖者不愿供应”的结构性失衡,归根到底是价格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邓郁松认为:“纵观历次油品紧张局面,国际油价高,国内油价相对偏低,是一个共同原因。在我国成品油非市场化管理的特殊情况下,存在着诸多变数。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如果国际油价继续攀高,国内油价长期偏低,成品油市场压力就增大,两大集团确保供应的难度就更大。反之,如果国际油价下滑,市场状况则会有所好转。”

可是,国际原油价格究竟会不会下跌,何时下跌,都是无法预测的事情。难道坐视中国内地不断出现“油荒”景象吗?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曹晓唏认为:只有理顺价格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油品供应紧张的难题,其他措施都是次要的。

补贴两巨头

然而,纵使消费者可以暂时克服加油难的问题,国内两大成品油供应巨头却纷纷表示自己抗不下去了。

中国石油2007年年报显示,公司炼油与销售板块2007年亏损206.8亿元;中国石化2007年年报则显示其炼油业务亏损高达136亿元。4月21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的《一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一季度炼油业全行业亏损239.24亿元。

在此情形下,国家从4月份至今已连续3次下达了补贴两石油巨头的指令,现金补贴、进口成品油增值税先征后返、对用作乙烯、芳烃类产品原料的石脑油免征消费税等政策均直接提升了两公司的盈利能力。但市场最期待的仍不是这类补贴性的政策,而是“放开成品油价管制”,让炼油商直接定价。

5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指出:在当前四川遭遇8级特大地震等特殊背景下,我国对于重点物资价格不可能一味管制,要从稳定价格工作转向抑制过快增长的方向转变。其中,要对成品油等重点物资商品的价格进行特别关注,同时要求对未来的价格走势作出及时分析、预测。此后,市场人士开始憧憬成品油价格放开的可能性。

然而,大量的境内外投研机构却认为这种想法并不现实。

里昂证券的一位资源研究分析师说:中国既要控制通胀,又要在8月奥运会之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国的最佳选择肯定不是调高油价,使得通胀风险难以控制,而是应该取消石油特别收益金,调整石油公司的资本结构。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也在上周表示,政府正在考虑降低特别收益金的提议。

中国内地从2006年3月26日起,在原油价格超过每桶40美元时,开始对国内石油企业征收20%~40%的收益税。现在有传闻说,政府可能会把收益税的起征点提高到每桶60美元。按照中国原油年产量13.6亿桶计算,石油企业将能直接获益60亿美元左右,远高于其他补贴项目的总和。

放开油价暂对无望

一些国际观察家认为,以中国政府对两个石油巨头的控制力,只要补贴到位,让它们开足马力生产解决油荒问题并不难,但是必须要考虑这种巨额补贴成本能承受多久。

不久前,在油价达到135美元一桶的时候,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都开始大幅上调享受政府补贴的国内油品价格,其主要的原因就是补贴负担过重令财政无法承担。

高盛的一位研究员撰写的研究报告认为,如果国际原油价格稳定在120美元左右,中国炼油行业的整体亏损幅度在1000亿元人民币以内,以去年中国政府超过5万亿元的财政收入来衡量,并非不能承担。但如果原油价格真的涨到160美元甚至是200美元一桶,则必须通过涨价和补贴并举才能渡过难关。

第9篇:化工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碳关税 中国 外贸 影响 两重性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023-02

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虽然目前世界上没有征收碳关税的范例,但欧洲的瑞典、丹麦、意大利以及加拿大的不列颠和魁北克已在本国范围内征收碳税。2009年6月22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征收进口产品“边界调节税”的法案,拟从2020年起开始实施碳关税――对未达到美国碳排放标准的进口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为此,本文从碳关税对中国外贸影响的两重性,即从碳关税对中国外贸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中国外贸可以做到未雨绸缪。

一、碳关税对中国外贸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减少“三高”产品的生产,改善贸易环境。“三高”产品是指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产品,比如钢铁、化工产品、水泥、玻璃制品、造纸等。而钢铁、化工行业是中国传统的资本密集型三高产业。一旦征收碳关税,从需求角度看必然会提高该类产品的价格,减少进口国对该类产品的需求;从供给角度看,碳关税的征收会导致该类产品国际市场价格的上升,降低其国际竞争力,间接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减少三高产品的生产。中国加入WTO以后,环境壁垒成为阻碍中国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巨大障碍。近几年,国际社会又十分关注中国的环境变化和能源使用情况,而“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的报道甚嚣尘上。因此,国际市场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制裁日益频繁,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持续不断,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与日俱增。日益恶化的贸易环境及中国所承诺的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都迫使要减少“三高”产品的生产,从而客观上改善中国的贸易环境。

2.倒逼外贸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碳关税的征收从短期看会抑制中国产品出口,造成部分产业的收缩。但从长期来看却可以促进外贸企业节能减排、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从一定意义上看,碳关税政策也是一种倒逼力量,这种力量会督促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调整结构,在增加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降低资源消耗上有更大的作为。而且对缓解部分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业、提高行业集中度是有利的。中国的外贸企业转型需要一个机会,或许碳关税的征收正是这样的机会,可以给外贸企业更大的动力真正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向绿色产业转型。

3.有助于外贸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开拓新市场。中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2010年欧盟、美国、日本仍是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9.7%、17.9%、7.6%。而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是环境壁垒苛刻、碳技术领先地区,尤其是美国和欧盟一直企图征收碳关税以抑制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高碳经济的发展。因此,碳关税的征收必将对中国重化工业、大型制造业造成重大冲击。这就逼迫中国外贸企业不但要开拓新市场,而且还要趁机“走出去”,去海外并购清洁技术和低碳核心技术,再利用国内大市场和低成本的制造优势,使这些技术更加成熟、成本更低,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再创新。

二、碳关税对中国外贸的消极影响

1.将对外贸高碳产业造成严重冲击。高碳产业如机电、钢铁、化工、建材等占据中国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碳关税的征收,短期内必然会增加高碳企业产品的出口成本,而成本的提高意味着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削弱,相应地高碳产品出口也会受到发达国家数量的限制,因此出口市场会被压缩。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中国制造”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因此,碳关税一旦征收会扼杀很多中国产业,这其中高碳产业首当其冲。

2.将间接波及与外贸高碳企业相关的重大企业。碳关税一旦征收,除了直接对高碳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外,还会间接影响与之相关的重大企业,比如一些供应链下游企业包括大型零售企业、制造业、食品生产、房地产、建筑业、运输业和物流业。因为节能和气候减排已成为全球各国的普遍共识,碳关税的征收将促使越来越严格的环境立法的出台和能效认证市场规模的扩大。因此,不仅高碳企业产品要符合碳排放要求,与之相关的能源供应商也要符合新的能效规定,所以中国大量中下游企业也将受到间接波及。

3.将对非高碳外贸制造业产生较严重冲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相关研究认为,如果发达国家在2020年实施碳关税,其征收水平可能会在30美元~60美元/吨碳,若按照60美元/吨碳计算,碳关税的税率已接近甚至超过中国部分出口产品遭遇的反倾销税。该研究称,在15个工业品生产部门中,受碳关税影响产量下降比例最高的五个制造行业依次为:仪器仪表办公机械、纺织业、服装皮革羽绒制品、电气机械器材和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其中受冲击最为严重的仪器仪表办公机械制造行业在30美元碳关税率下产量下降3.5%,在60美元碳关税率下产量下降6.96%;纺织行业在30美元碳关税率时产量下降1.6%,在60美元碳关税率时产量下降3.18%。以轮胎行业为例,按照欧盟的有关法规,到2012年输欧的中国轮胎必须要打上“节能轮胎”标签,否则将被加征碳关税。中投顾问的《2010―2015年中国轮胎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推算,如果中国的轮胎被课以碳关税,税率将可能高达80%以上。

4.将面临更加复杂的贸易壁垒。2009年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表示,美国提出征收碳关税本意并非是设立贸易壁垒,而是希望各国都发展自己的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技术。但是通过深入分析后,我们发现碳关税的实质是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欧美的真实目的不在于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而是明显的贸易歧视行为。因为碳关税是不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在低碳经济时展经济的。若实行碳关税,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一种贸易歧视,不仅违背了WTO的自由贸易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也不符合《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在气候变化时代的变相体现,践踏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更不利于全人类采取一致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而且税收是典型的国家行政手段,若美国等发达国家率先开始征收碳关税,则其他国家会纷纷效尤,正常的自由贸易秩序将被破坏,碳关税也将成为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的首要利器,中国将会面临更加复杂的贸易壁垒。

5.使遭遇的贸易制裁手段更加多样化。欧美国家对中国贸易制裁的手段日益多样化,由原来的反倾销为主,升级为反倾销、反补贴相结合。过去的贸易摩擦主要是针对某个产品,小范围的摩擦,逐渐演变到产业之间的摩擦。近些年,欧美对中国的责难更多地集中于知识产权保护、汇率制度、外资企业投资环境等制度层面的问题,最近又涉及到政府补贴、国有企业等体制性问题。若欧美再加征碳关税,则可以预见,碳政治博弈、规则博弈、制度竞争、公共选择、汇率之辩将成为未来中国贸易摩擦的主要内容,欧美对中国贸易制裁的手段又增加了一个。

三、应对碳关税的对策措施

1.国际层面。首先,要继续揭示国际贸易领域中存在的“碳”不平等交换问题。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技术进步、能源利用、废料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差异以及不平等的国际碳排放话语权和国际产业转移方式,导致两者之间的商品贸易存在明显的“碳”不平等交换。在此情形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还要欲征碳关税。因此,中国要继续揭示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碳”霸权主义。其次,应在多边国际气候谈判中坚决捍卫“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使之真正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根基。最后,中国政府要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认真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国际义务,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为中国赢得更多的国际认可。

2.国内层面。我们应改变粗放式的贸易增长模式,调整贸易政策向竞争力导向转变;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并引导外资向第三产业倾斜;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淘汰部分落后产能;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努力开拓新兴市场,以绿色技术创新为核心,实施绿色贸易增长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努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归根结底,中国应该通过坚定不移地走低碳发展的道路,积极提高技术水平和改善贸易结构,不断提升经济竞争力。这才是应对碳关税问题的最好战略。

四、结论

碳关税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可怕,正如当年中国准备加入WTO之前,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认为中国很多产业会全面垮塌。可是十年过去了,中国的制造业、金融服务业不但没有被摧垮,反而变得更加强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中国政府、企业的一系列努力,碳关税是可以积极应对的。但“碳关税只是贸易保护主义壁垒”的解释不应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继续沉迷的理由。碳关税将是大势所趋,中国外贸沿着低碳化道路发展的选择应是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的外贸战略仍是当前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