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的一般步骤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的一般步骤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实验的一般步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化学实验的一般步骤

第1篇:初中化学实验的一般步骤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的要求有了新的内涵,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大纲所强调的实验基本技能目标,还应该使学生能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实验尝试科学探究、思考和研究化学问题,培养自身科学探究的能力。但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依然无法全面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如何有效推进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大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当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

一、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学校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都配备有标准的实验室,甚至实验条件一流。然而,纵观当前许多农村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可以发现,实验教学被弱化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主要问题有:

(1)对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不适应。与传统教材相比,新课程教材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区分并不明显,而是将其分散在“观察活动”和“学生实验探究”栏目中。部分农村化学教师在处理这些实验时,往往无所适从,只能照搬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

(2)化学实验教学存在探究泛化的现象。探究性实验教学作为新课改下一种流行的教学方式,备受教师的青睐。然而,很多时候也存在矫枉过正的问题,甚至有部分农村教师将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对立起来,不管实验本身是否适合探究,都按照探究性实验去教学。

(3)教学管理、课时安排不能满足实验的需求。探究性实验教学一般比较耗费课时。有些教师担心会影响教学进度,而压缩实验课时,或者只做些耗时短的演示实验,探究性实验不足,分组实验做得少,缺乏对学生科学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二、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因而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真实的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探究兴趣的产生。例如,在设计“CO2溶于水”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来引入问题:“大家一定喝过可乐,同学们还记得喝可乐时有什么感觉吗?”学生们开始带着问题回想起来,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 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瓶可乐打开倒入玻璃杯中,学生通过透明的玻璃杯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CO2逸出。但怎样演示“ CO2溶于水”的实验呢?问题提出后,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有些学生开始设计起实验步骤来。有了这样的疑问,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探究兴趣得以激发。

(2)深化经典实验,拓宽探究空间。每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都有规律可循,因此做好典型实验,深化经典实验,可以让学生触类旁通,将知识技能内化,拓展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例如,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教学后,教师可以深化实验,提出问题:“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能否用如木炭、硫、铁丝乃至石蜡等物质代替红磷来做这个实验呢?”学生们的探究兴趣被激发起来,开始激烈地讨论。这时,教师可适当给予学生一些引导: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则需要消耗掉空气中的氧气或氮气,同时又不能产生新的气体或者新产生的气体会被反应掉。很快,学生得到了答案,即不能用木炭、硫粉、铁丝、石蜡代替红磷来做该实验。经典实验的深化,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实验的原理、操作细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探究习惯,拓展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

(3)改造演示实验,培养探究能力。为了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在教学相关演示实验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使其变为探究性实验。例如:在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室制取H2能用HCl代替H2SO4,能用Mg、Fe等金属代替金属Zn,那么制取CO2是否可用H2SO4代替HCl?是否用其他含碳酸根的物质代替石灰石、大理石?接着,给出实验所需的相关药品和仪器,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拟订一个实验方案来制取二氧化碳。最后,师生一起讨论实验方案,并评价实验方案的优缺点。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花费的时间可能稍长,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研究,其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大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希明.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 数理化学习,2014(11).

[2]尹木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

第2篇:初中化学实验的一般步骤范文

一 分组实验发展方向应微型化

1.分组实验

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而化学实验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分组实验。在学习了一个单元的内容之后,为了验证、巩固和复习已学过的有关内容,同时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实验技能,在进行课堂实验教学时应有分组实验形式。但有些学校由于实验经费和实验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常常将要在实验室进行的分组实验改为在黑板上讲解实验,使学生失去了动手的机会。若能将学生的分组实验装置微型化,相信一定能解决实验经费和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微型化学实验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Dana W.Mayo博士首先提出了微型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的核心是“实验药品微量化,实验仪器微型化”,它的特点是:减少了药品的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约了实验经费,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规定的实验内容,从而克服了常规实验的不足,以此获得更加可靠、更加准确的知识信息。如在“浓硫酸的特性”实验中,对于浓硫酸的氧化性实验,如果我们按中学教材给出的实验步骤,就会得到黑色的沉淀,这样与教材的结论相矛盾,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旦反应完成后,将试管中的清液倒掉,然后观察试管中固体的颜色为白色。之后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这样就观察到溶液的颜色为蓝色。实验方法经过改进,先加热硫酸的就能使化学反应在较高的温度下完成,从而有效地减少或防止生成黑色沉淀氧化铜,实现了预期的实验目的。

3.推广微型实验法

中国化学学会于1994年11月在郑州召开了“首届全国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其目的是为了使实验能更好地转化为微型实验,确保微型实验的规范化和可行性。由于在我国开展微型实验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参加会议的代表对我国的微型实验发展前景和方向,都提出了具有广泛性和建设性的建议。北京师范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在会上展出的“高中微型实验仪器盒”和“初中微型实验仪器盒”,得到了参加会议的专家和代表的一致肯定。相关专家认为,“高中微型实验仪器盒”和“初中微型实验仪器盒”的推出为微型实验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可行性的证明,为微型实验的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微型实验应及早进入初中化学教学课堂。

二 并进式实验发展方向应点滴化

1.并进式实验

并进式实验是将教师所讲授的新课与学生的实验相结合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一般为定性实验,这些实验的特点是使用药品的用量和种类较少、仪器简单等。为了使这类实验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教师应尽可能地在简单的仪器中进行实验设计。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法和性质”时,教师将实验与本节课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利用并进式的教学方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改进实验方法

在研究“金属的活动性”时,我们可以将教材中的实验改在点滴板上进行操作,这样可减少水的用量,从而相对地增加碱的浓度,还可选用pH试纸进行实验,缩短实验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实验的灵敏性。实验步骤:在点滴板的两穴上各放一小块pH试纸,然后在pH试纸上各滴一小滴水,再把去掉氧化膜的铝条和镁条放在润湿后的pH试纸上,可以观察到加镁条的pH试纸会变为蓝色,而加铝条的pH试纸过一段时间后才会变成浅绿色,这说明了镁的金属性比铝强。为了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我们还可以用铁、锌、铜、铅等金属重复进行上述实验,可以观察到铁、锌、铅都有明显的变色,而铜没有出现变色,这样就可以定性地区分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3.推广新实验

为了使点滴实验得到推广和普及,杭州师范大学周宁怀教授设计和制作了一种“多孔井穴板”的化学实验仪器。这种化学实验仪器具有烧杯、试管和点滴板的功能。使用时,所需要的药品用量很少,操作非常简单,而且现象十分明显,也容易观察,实验效果显著。这项成果已通过国家教委的鉴定,并获得了国家教委的“基础教育优秀教学仪器”二等奖。这种化学实验仪器在我国南方的部分中学已得到推广使用。

三 演示实验发展方向应环保化

1.演示实验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配合知识的讲解,教师经常在教学中所做的表演示范性实验称为演示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能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化学知识,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确的化学实验技能。我们广大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才能做好演示实验,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2.防止污染问题

我们在做演示实验时,除了要注意演示实验的“五性”之外,还要注意演示实验可能造成的“污染性”问题。由于演示实验一般都是在教室中进行实验操作的,而教室中并没有良好的实验通风效果,有害物质就会在教室内扩散,造成教学环境污染,从而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

第3篇:初中化学实验的一般步骤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化学观;化学实验

2001年,我国实施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改革后的新课标要求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要求教师要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初中生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是素质教育所积极倡导的。

绿色化学观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绿色化学可以预防化学污染。所以随着经济发展负面影响的到来,将绿色化学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已迫在眉睫。初中老师应承担起向祖国新一代传播绿色化学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时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将绿色化学观贯穿到教学中,贯穿到实验中。

一、绿色化学观与初中化学

要想在教学中贯穿绿色化学观,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绿色化学观。绿色化学是指对自然环境无害的、清洁的、友好的化学。绿色化学观倡导在化学转换的整个过程中和结果里低污染,低排放。绿色化学要求尽可能提高原子的利用率,要有效预防污染的发生。所以说绿色化学观是针对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的指导观念。绿色化学观又包括绿色化学的发展观,绿色化学的价值观,绿色化学的道德观和绿色化学的教育观。

绿色化学的发展观是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对污染物的控制和废物的排放,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注意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的价值观指人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对化学与环境所持有的观点和看法。绿色化学的价值观要求教师在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相平等的观念,将绿色化学观作为重要的教育指导思想。绿色化学的道德观是在现代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初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加深对绿色化学观的认识,要认识到绿色化学不仅是社会化学工作者的任务,也是整个化学领域的责任和义务。初中化学教师有责任向学生传授绿色化学的思想和知识。绿色化学的教育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谨记绿色化学观,将绿色化学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化学教师要想将绿色化学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就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知识和素质,调整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的知识,尤其是有关绿色化学的知识。要理解绿色化学的思想内涵、主要内容和实施绿色化学的方法途径。

二、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绿色化学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现行的初中化学课本有关实验的部分充分体现着绿色化学的思想。比如说删除了一些相对危险的、有害的试剂的相关实验,对其他实验的试剂的用量也给出了明确的规定。新编的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引入了试剂用量少,排出的废物较少的实验,同时在实验中也介绍了尾气和废液的处理方法。初中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化学观的重要一部分,为了能更好的培养绿色化学观念,在化学实验时应记住以下几点:

(一)做微型化学实验

微型化学实验并不是对化学实验简单地减少用量,而是在微型条件下重新设计实验,使实验达到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节能减排的目的。微型化学实验一般对试剂的需求量较低,节约了药品。同时实验装置也更加的简单易行,容易操作。有的微型化学实验甚至利用生活中的废物来进行。比如用药品使用后的铝板代替滴板,这样对废物进行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微型化学实验体现了绿色化学的观念。

(二)规范化学实验

高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实验时要注意规范性,对前期实验药品的取用步骤和后期废料的处理都要严格规范。比如在闻气味时注意开口不能过大防止有毒气体的泄露;取药品时不能取量太多,以免造成浪费:对于实验所产生的废液要按类倒入不同的回收容器中然后进行无公害处理;对于废气要进行吸收处理。

(三)串联化学实验

对于一些有联系性的实验,教师在设计时可以将它们放在一起,这样能避免重复实验步骤,减少了对实验药品的浪费。比如在做浓硫酸和铜的反应,观察完反应过程还可以利用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做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的实验。这种利用实验产物去做下一个验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思想。

(四)微视频展示实验

对于一些药品用量大,污染厉害不好控制的实验,教师可以录制成微视频,录制时要逼真全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上课时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化学实验的同时减少对药品的的浪费、降低环境污染。

(五)定期举行绿色化学专题讨论

第4篇:初中化学实验的一般步骤范文

关键词:想象 想象思维 有效性

初中化学主要由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四大部分组成。笔者结合化学教学实践谈谈利用想象思维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策略。

一、概念学习中利用想象思维

一般来说,初中化学的概念教学,首先应该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字和关键词,讲清讲透;其次是剖析概念,加深理解;再者是正反比较。但是你不管怎么去讲解、去分析、去比较,要想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化学概念,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

比如,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纯净和混合的东西,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让学生举例的方式展开想象,然后再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就比较容易得出:纯净物是只含有一种化合物或者一种单质的相同物质,与物质所处的物理状态没有关系。例如:冰和水混合在一起,虽然他们的状态一个是固体一个是液体,但是它们的化学成分都是由H2O,所以是纯净物。而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的,它们的化学组成不相同。例如生铁,它是含碳量很高的铁,它的化学组成里有Fe和C,他们不属于同种物质,所以生铁是混合物。

二、元素化合物学习中利用想象思维

元素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形象思维。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等等,宏观上可以看到各种元素化合物的转化,有新的物质生成,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从微观上可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变化,仅仅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

元素化合物发生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现象,可以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物质有无发生化学变化。

那么在教初中化学的元素化合物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想象去猜想,哪些已经发生了化学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变成了什么?会产生什么现象?

比如:镁是一种金属,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好像不符合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常理,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象?能燃烧吗?如果能燃烧,会看到什么样的火焰?燃烧以后产生了什么物质等等。

这样的想象一经得到证实,学生对于这一化学知识肯定会记忆深刻,提高化学教学的成绩,也就更加可能。

三、化学实验学习中利用想象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初中化学中,化学实验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要学好化学实验,想象思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在每一过程中留有时间让学生思考、想象,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去展开想象思维,猜想可能产生的结果。

学生实验,那当然离不开学生自身的想象了,问题研究的方法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一环,那就是假设,这一假设也是一种想象,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在这一假设的基础上制定计划、执行计划的。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对于学生的各种想象结果,教师应该给以肯定和鼓励,尽管学生的想象有时候有不切实际的情况。只有让学生充分想象,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才会对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充满好奇。

2.有意识地在学生实验的时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除了必要的安全方面的规定以外,教师不要给学生去规定实验的方法、步骤,让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这样学生在独立状态下,想象思维才会充分调动。

如:用两种方法证明Fe3+具有氧化性这一实验习题,有的小组提出“向FeCl3溶液中滴加饱和H2S溶液”,这个方法只是需要在通风条件下做就是安全的,教师只要对学生提出必须保证实验环境的通风,其他的就让学生去完成,这样给了学生实验的机会,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反过来又为以后的化学实验提供了想象的基础。

3.利用一切可能,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想象

老师可以给出一个实验题,让学生首先想象这个实验所需的条件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象实验的每一过程,想象在每个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最后让学生想象实验可能得到的结果。

多做这样的化学想象实验,不但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掌握必要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的方法,还能培养起学生研究化学知识的兴趣,锻炼学生通过想象去解决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解决中考化学实验题的能力。

总之,初中化学注重想象思维的培养和应用,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因此,努力让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切实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黄福兵.增强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浅探.科学咨询.(教育科研)[J].2009.(8).

第5篇:初中化学实验的一般步骤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探究思维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63

初中化学是实验科学,需要大大小小的实验来印证化学知识,加深学生印象。然而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依然存在种种问题,需要我们改进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效果。具体而言,本文将从利用疑问提高实验效率、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主体性、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把控实验过程,注意实验安全几个方面着手探究。

一、利用疑问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有些迷茫,不知道如何做,也不知道实验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所以在操作实验时便会茫然无措。为此,教师可以利用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一个目标和方向,带着问题去具体操作实验,使实验更具目的性和计划性。例如,二氧化碳提取的实验,一般情况下,我们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作为原材料进行实验,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用石灰石和稀盐酸?难道我们就不能用其他的物质来制作二氧化碳吗?同学们,你们想想,还有别的物质吗?”问题刚刚提出,就有学生开始小声议论,互相探讨,慢慢地,学生会发现,曾经学过碳的燃烧、碳酸钙高温分解等,这时教师再带领学生逐一分析,碳的燃烧不方便收集所产生的气体,而碳酸钙高温分解对温度的要求又很高,经过这样一排除,学生发现,只有石灰石和稀盐酸才能作为最优的实验原材料。

二、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主体性

虽然化学实验中很多都是演示实验,是由教师操作,但是实验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印象,因此还需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观察实验,操作实验,从机械地看到实际操作,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都能得到快速发展。为此,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实验机会,利用学校的实验室使学生切实利用正规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或者布置家庭实验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利用可以找到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真正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此外,即便是教师演示实验,也不能只顾着为学生演示,也要多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思考,发现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等。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实验而有所得。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

多媒体技术可以说是现代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它对于教学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而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可以降低实验难度,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并且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集、选择、处理的能力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同时,由于传统的实验教学,遇到一些要求高、难、设备贵重的实验,往往难以进行,多媒体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例如:(1)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2)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3)易出错误的实验,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4)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应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这些易燃、易爆、易出错、难呈现实验结果的实验,以达到既加深学生印象,又确保实验有效的最终目的。

四、把控实验过程,注意实验安全

化学实验都是化学物质的反应,稍有不注意,就可能会导致生成有害物质,或者释放有毒气体,甚至操作不当会发生爆炸等危险事故,虽然概率比较低,但是只要发生就会对师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使其受到威胁。因此实验安全事故也是我们不得不预防的。为此,教师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应该严格把控实验过程,确保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把环境污染降到最低。再以“硫燃烧”实验为例,硫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它是一种有毒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会形成酸雨。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可以用一张在碳酸钠中浸泡过的纸片来代替放在集气瓶口的玻璃片,这样二氧化硫就会与碳酸钠反应进而被吸收,避免了排放到大气中产生污染。当然,在很多实验中,看起来是比较安全的,学生也经常不注意规范操作,教师还需多提点学生,多指导他们规范操作步骤,保障实验安全。

五、结语

以上,我们从利用疑问提高实验效率、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主体性、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把控实验过程,注意实验安全这四个方面对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性的提高进行了论述。化学实验是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考虑化学教学特点,凸显实验效果,注重安全问题,才能算保障了实验的有效性。而更多的问题还留待我们研究,在实验教学的路上,希望诸位同仁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雷宇,张文华,彭慧.“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渗透微格教学原理的探究教学模式[J].化学教育,2012(7).

[2]杨明生,关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现状分析报告[J].化学教育,2012(1).

[3]秦成翠,熊言林.安徽省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化学教育,2010(12).

[4]李淑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5]罗成.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6]李欣荣.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第6篇:初中化学实验的一般步骤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但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探究及操作能力还较差,结合新课程标准,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我们应该按新课程设计理念采取如下措施,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一、加强思想认识,明确课标要求

新课标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新课标适当降低了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了对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探究,实验数量增多,形式多样,贴近生活,注重趣味性。

二、优化演示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通过演示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实质是老师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实验的基本技巧:准确操作实验仪器,按步骤进行实验,科学地选择仪器,正确地观察、分析实验等。使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穿插在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深入等方面,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

1.要准备充分。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对于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琢磨有效的方法使每位同学,特别是最后一排学生都看清楚明显的实验现象。如装置难以移动的实验可以借助多媒体展台实物投影;简单的试管实验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走动;一些观察颜色变化的实验教师可根据产物的颜色选择放在实验仪器后面的衬托物等,以帮助学生观察。

2.要操作规范。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演示桌上要整洁,以免影响学生观察。试剂的取用要适当,既要保证实验效果,也要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3.要注意安全。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发生事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哪一方受伤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对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最好播放实验视频。

4.要双边互动。实验时,我们应走出“老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误区,给学生提供操作机会。尤其是一些基本操作的实验,教材中的叙述比较完整规范,教师应构建“自主阅读上台演示观察纠错交流总结规范表达”的学习模式。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之后,让学生上讲台来做,台下的学生就会带着挑剔的眼光注视着整个实验过程,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和点评,师生互动交流总结,最后落实到学生的规范表达。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品质,端正其观察态度,又适时地纠正了大多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实验活动情景

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装置,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召开“设计装置展示会”,再由各组骨干同学作为推介员介绍其装置的优点,最后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

四、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实验游戏化。如在“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织成的布料”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2.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一些课件,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内容。如《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的实验教学,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可以采用模型展示、动画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掌握知识。

3.对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勇于实践,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实验原理、多种仪器、药品、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允许教师根据不同的实验情况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第7篇:初中化学实验的一般步骤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实验教学法 应用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就可以说明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控制这些变化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不断做好化学教学工作。实验课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如何发挥实验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来引导孩子们热爱化学,学好化学,这是新时代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要学会的技能。本文对实验教学法的含义以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实验教学法的含义

实验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的田园中。一些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方法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崛起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实验方法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通过实验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并且与与书本知识直接相关联,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实验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不同,可分为:学习理论知识之前打好学习基础实验,验证实验后学习理论知识来巩固知识。由于不同的实验方法来分组,可分为:小组实验和个人实验。在现代教学中,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加注重让学生独立设计和实验。

实验方法的使用,一般要求:(1)教师提前做充分的准备,亲自进行第一次实验,仔细检查仪器、设备、实验材料,以确保实验的效果和安全性。(2)在学生开始实验之前的时间中,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来完成仪器设备安装,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过程,然后通过教学或谈话,来进行演示测试,进而可以提高学生实验的自我意识。(3)团队实验室尽可能使每个学生自己动手。(4)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详细的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端正教育的科学态度和方法。(5)实验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或教师进行总结,由学生来写报告。

二、实验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

首先要注意安全教育。安全使用的实验仪器(玻璃烧瓶、玻璃器皿、酒精灯等)和试验药物(酒精、酸、碱等)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初中化学教师应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实验时,教学始终保持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二,行为准则的规定是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的良好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得实验顺利进行,必须给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行为准则和规则的重要性。清楚地向学生们解释,反复教育,使学生了解并自觉遵守, 在实验室保证安静的环境。要求学生不到下课时间,不要离开实验室。如果确实有事情要离开实验室,向老师报告后再离开。简而言之,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的态度时必需具备的。

2、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具体的实验操作

通过提前准备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每个实验的整个过程,实验目的,在做这个实验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后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验操作。要特别使用好新课程标准中的每个开始部分中的“思考”。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迫切期待的内容。此时,化学老师通过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后,有意识地有目的性的去进行实验,这样会增加实验效果。有的是实验是比较困难的,老师要提前进行解释实验的难点和重点,使学生掌握要领,达到实验的目的。如实验室制氢的实验,危险系数比较较高,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在正式实验之前化学老师培养骨干和积极分子,让他们去辅导其他学生做实验。

3、坚持实事求是,启发学生富于探索实验内容

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如果一个实验小组两人,则一人做实验,一人记录,下一次实验互相对调。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实事求是进行记录,然后进行客观的分析,当结果不正确时,应该找出失败的原因在哪里,不能草草了事,当实验结果正确时要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实验的原理在哪里。

4、要关心爱护实验室设备,节约耗材

做每一个实验的前后,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以免玷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从而造成误差。同时为了避免损害实验仪器,甚至事故,还要求学生不应该做与这个实验无关的行为。在实验过程中要节省实验耗材,禁止酒精灯等教学工具、放大镜、剪刀带出实验室。为了确保实验室仪器不会丢失,分发给每个小组实验之前,要求学生进行验证,并填写仪器的名称、实验日期等,最后签名,作为库存检查和承担责任的证明文件。实践证明,在实验中教育学生爱护仪器和节省实验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爱护公共财产,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

5、做好实验的结果分析,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第8篇:初中化学实验的一般步骤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八年级;实验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60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存在,大部分学校单方面地追求升学率,导致初中生化学实验技能严重“弱化”,加上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又比较短,很多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常常在课堂上“讲”实验,或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或以做习题“验证”实验的方式来进行实验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对实验现象也只是一味地去死记硬背,根本无法从理解的角度去记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在慢慢削减,而他们的实验技能也只会越来越弱。

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本文将对八年级开设化学实验课进行研究。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使初中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学会在实验中学习化学,能真正从心里喜欢上化学。

一、八年级开设化学实验课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就是开展化学实验。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体会实验过程的乐趣,才能使学生形成化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中考化学不仅仅考理论知识,还考查实验操作技能。在八年级开设化学实验课,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化学实验,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自身的错误并改正,掌握每一个实验的注意事项,熟悉实验中的化学用语,进而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团队合作精神越发重要,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发展,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合作,善于合作,而实验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特别是一些相对复杂的实验,一个人是难以完成的,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实验,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二、八年级化学实验课的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化学实验的首要原则,因此,实验课上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强调可能出现的意外,防患于未然。在使用有毒、腐蚀性药物或实验过程中存在其他不安全因素的实验中,要特别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的操作程序和方法都必须与化学理论知识、实验方法论、实验教学论和化学实验研究相一致。在设计化学实验时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3.简约性原则

实验的设计要尽量体现简约性原则。八年级学生没有化学基础,所以实验步骤要尽可能的简单,实验时间也不宜过长,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畏难情绪。

4.趣味性原则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是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化学实验的设计上,还应考虑实验的趣味性。化学实验与生活相联系,可提升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对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中体会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三、八年级开设化学实验课的成效

笔者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并结合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及学生实验报告的分析,现对八年级开设化学实验课的主要成效做如下小结。

1.学生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初到实验室的时候什么都想接触,完全把实验室安全规则抛在脑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可以明显看到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了。最初,学生上一节实验课会摔碎五六个试管或烧杯,到后面一节课下来,仪器几乎完好无损;学生遇到酒精着火也不会像刚开始那样慌张了,而且停止使用酒精灯时会自觉地盖灭;同学之间也不再嬉戏打闹;实验结束后,都会自觉地清洗仪器,按教师的要求摆放整齐。

2.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实验操作技能也有得到提高

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面的有条不紊,大部分学

生都能很好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其性质实验”中,学生学会了如何

连接

仪器,并且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步骤以及收集气体的方法,同时对“温室效应”的了解,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检验软水和硬水”的实验中,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来认识生活中的水,加强了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很好地掌握了滴管的使用和振荡操作等实验技能。

3.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由一开始做实验时,即使出现与老师演示的现象不一致的情况出现,也不太在意,不会去质疑与思考,转变为每一次实验都细心观察,同伴之间相互监督,一旦发现现象异常,则会找老师解答,并且学会反思自己在实验当中的不足。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时,有些学生的实验现象是上层的蜡烛先熄灭,下层的后熄灭。学生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与老师演示的不一样时,会勇敢地请教老师,然后积极探究答案。

4.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且都积极亲历实验过程,特别是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验,更是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自制酸碱指示”的实验,该实验中的各种素材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而且它是一个变色探究实验。神奇的变色现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且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源于生活,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探究、寻找科学规律。

由此可见,在八年级开设化学实验课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开设化学实验课,并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还可降低九年级教师教学的压力和学生学习的压力,为初中生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第9篇:初中化学实验的一般步骤范文

关键词:问题链;初中化学;思维模式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的学科。实验是人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必不可少的步骤[1]。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可以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初中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课堂实验,引导初中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本质。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验的演示单纯按照“教师按照教案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告诉学生实验结论”的流程进行。古板的教学实验使学生成为看客。学生只会麻木地记录实验过程与结论,丝毫没有体验到初中实验特有的乐趣。为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精心设计问题链,既要设计预设性质的问题,也要设计生成性的问题。教师应通过师生之间不间断地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初中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其学习化学理论课的自信心。

一、通过问题保持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源泉。实验的魅力在于教师用各种化学器材做出让学生目瞪口呆、瞠目结舌的实验。它可以让学生知物明理、乐在其中。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自然事物的认识倾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链”是将一连串随意、零散,互相之间没有特殊联系的一般性问题串联成具有明确指向和密切联系的封闭环路[2]。对学生进行问题链式的提问,可以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在“制取二氧化碳”这个实验中,要达到同一个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种类和规格的实验仪器或装置,通过实验对比,选出最佳实验方案。不同的实验方案会涉及装置操作难易程度、装置结构是否繁琐、各类药品用量大小、实验安全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为什么有的同学气体收集不满?”“当使用单孔塞时所用的反应容器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各自适用于哪种情况?”“使用双孔塞和单孔塞对比,谁能说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二氧化碳收集好后,反应仍在继续,这说明装置有什么不足,怎么改进?”等一系列问题,做到问题与实验步骤同步,让问题链与实验环环相扣。这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引导学生保持化学实验热情和浓厚兴趣。

二、敢于质疑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实验是化学课堂的“特色”。实验具有直观、生动、新奇、有趣等特点。实验过程中形形的现象强烈刺激着学生的好奇心。实验过程必然会有很多问题。有的是老师提出的预设性问题,有的是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或合作讨论得出的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将不断提升学生对实验研究的质疑能力和发现探究能力。例如,在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描述实验中的现象。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也可以鼓励学生与老师一起探讨实验过程中的疑问和发现。老师可以通过预设性问题,如“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需要哪些仪器?”“用漏斗时,需用长颈漏斗还是普通漏斗?”“需要选用哪些仪器做反应器?”“怎样才能加快反应速率?”等,引导学生发现并探索新的问题,如“用胶头滴管一滴、一滴加入液体,是否可以有效地控制反应速率?”“能否在长颈漏斗上加装控制开关控制液体的流速?”等生成类问题。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动脑,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可以增强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质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