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范文

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第1篇: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审美教育;彝族乡村小学;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251-02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最能表达思想与情感的艺术形式。音乐教育的实质是审美教育,是美育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乡村,常常忽视音乐在美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彝族地区西泥沟村小学音乐教学为例,试图探索一条适合彝族地区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路径。

一、音乐教学对美育的重要作用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借助一定的审美媒介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审美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教育可以渗透到各个学科,但音乐教学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音乐是开启孩子们艺术视野的一扇窗,音乐教学则是教会他们如何去欣赏窗外的美景。通过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为审美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感知美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不断地体验、比较和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音乐是审美教育的最佳媒介,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技能训练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感受音乐语言,探寻音乐之美。

二、彝族地区乡村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与城市的孩子相比,彝族乡村孩子的审美能力还存在一定差距,原因在于:多年来,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重文化课轻艺术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音乐技能的培养,致使教育内容乏味;加之物质条件的限制,教学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都属于副科,不在考试范围内,学了反而是浪费时间与精力,所以很多学校和家长都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学好文化课才是硬道理。尤其是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有时可能会迫于上级部门的监督,而开设音乐课,但往往只是敷衍了事,停留在“听―学”这一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上,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审美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二)重技能传授,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

少数民族地区,受地域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教育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在音乐教学中更多关注对音乐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学生的兴趣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知识与技能的被动接受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音乐的解读也是如此。学生个体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音乐传递的情感与内蕴,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用心揣摩与回味才能真正领悟,否则审美教育难以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

(三)教育内容枯燥乏味,缺少民族性

当前的音乐教学内容多以经典歌曲为主。经典歌曲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内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学生无法理解,自然难以产生情感共鸣,不利于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对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不足,教学内容缺乏民族性。彝族具有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利用好这些民族音乐资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作用。

(四)硬件设施不完善,教学手段单一

彝族地区乡村小学的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因此音乐教学设施的配备不完善。大多数小学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甚至没有可供上课的音乐器材,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更是遥不可及。多元化的教学因素难以融入音乐教学,致使教学手段单一、机械,无法满足音乐教学的基本需求,不利于彝族地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限制了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的发挥。

三、彝族乡村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路径

音乐是美的艺术,是通过乐谱的巧妙组合表现出来的。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是最基本因素,其审美教育是通过师生共同品味、表现和创造美的过程。基于彝族地区乡村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现状,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音乐审美教育的路径与方法。

(一)转变传统观念,提高重视程度

要提高彝族地区乡村小学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彻底转变传统观念,需从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出发。学校方面要加强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必要性认识,按照音乐教学课程标准安排文化课与艺术课的比例,真正将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来规划课程体系,决不能顾此失彼;在家长和学生中间进行音乐教育重要性的广泛宣传,转变他们对音乐教育的错误认识,从思想观念上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为音乐审美教育创造得以生长的土壤和空间。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音乐教学的软硬件条件

从音乐教学硬件方面看,物质条件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先决条件,标准化、规范化音乐教育的建立以及先进音乐教学设施的完善,都需要有专项资金的支持。学校在提高对音乐教育重视程度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音乐教育设施,优化教学环境,让乡村的孩子们可以和城市孩子一样感受音乐之美,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另一方面,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即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目前彝族地区大部分学校的音乐课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专业技能不足,音乐教师的匮乏限制了乡村音乐教育的发展。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吸引专业人才,需要提高专职音乐教师的物质待遇与生活条件,从而使更多的专业音乐教师能够扎根农村,为彝族地区音乐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同时对音乐教师要进行轮流培训,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保证乡村音乐教师能紧跟时代教育步伐。

(三)精选教学内容,传承民族文化

结合地区及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彝族地区独特的音乐教学资源,积极开发音乐校本课程,规避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独具特色的彝族音乐之美。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相辅相成,少数民族音乐是在特殊的社会形态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对少数民族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和资源。而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也少不了音乐教育,要通过教育这个载体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学生通过调动审美想象,将民族声音转化为客观世界的形象与意境,在民族音乐中获得审美欣赏。

(四)技能教学与审美教育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能用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方式是否适当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音乐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单纯的唱歌技能教学,让学生被动接受,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影响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发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丰富音乐教学形式,结合彝族当地乡村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多让学生参与、体验,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技能教学与审美教育并重,充分发挥音乐在培养学生美好心灵上的作用,提高审美情操和审美趣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创设音乐情境,感受音乐之美

感受音乐之美,不仅靠听觉,更需要多感官的配合。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创设审美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增强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发挥想象,由“境”到“形”,由“形”触“情”。这样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发挥主观能动性,营造轻松、美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符合小学生心理及思维特点,使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成为美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从而去体会音乐的真谛,感受音乐的魅力。

音乐情境的创设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进行选择。彝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无法借助多媒体电教设备进行情境创设。我们发现大自然是一种最原始纯净的音乐情境,可以通过自然回归情境创设法,将学生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自然氛围中,感受音乐与自然相融合的美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多学科融合创设教学情境。如在进行音乐鉴赏学习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实现音乐与美术双学科结合,让学生自己动手,将自己感悟到的画面付诸笔端,形成作品,并在班内进行交流。

四、小结

音乐课不是简单的歌唱教学,更应将其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审美能力,塑造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彝族地区乡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现状虽不容乐观,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对少数民族乡村小学教学的政策倾斜,音乐教育状况一定会有所改善,越来越向着科学化和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梅枝.试论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J].教育探索,2008,(09).

[2]赵梅.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及实施途径[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8).

[3]周惠玲.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解析[J].音乐时空,2014,(3).

第2篇: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

(二)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三)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四)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 农村 学校 音乐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 教育 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 艺术 ,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 发展 。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四)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 历史 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第3篇: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范文

我十分清楚地记得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说过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这句富于时代使命感的名言。读了这句名言,便可知道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如果说教育是培养和造就祖国一代新人的主要手段,那音乐教育就是这一主要手段的重要环节。

在基础教育领域,音乐教育是实施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好的音乐教育,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智力,从而促进他们其他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它对于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精神风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乐观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审美观,有着特殊的、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再者,乡村基础教育作为全国基础教育的重点,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也影响到整个教育的发展大局。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作为实施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各方人士乃至全社会的重视。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国民音乐教育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但这主要体现在城市。而广大乡村的音乐教育现状仍然不尽人意,也就是说,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鉴于这种落后状态,作为一位从事乡村音乐教育多年的我,愿立足于所在学校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努力探索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新途径,不断深化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理解,逐步培养他们的良好心境,进而拓展他们的正确审美观。之所以出于这种考虑,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受到音乐的启迪与陶冶,进而确保音乐教育的“量”与“质”同步跃上新台阶。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向来我就一直在努力探究这方面的策略。以下是我对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点看法和做法,愿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为我们的乡村小学音乐教育插上能在天空中翱翔的翅膀。

1 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以个人的艺术魅力感召学生

大家都有这个共识:学生素质的高低,从侧面可反映出教师综合素质及教学水平的高低;同理,学生音乐素质的高低,从侧面也可反映出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及教学水平的高低。所以,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寄希望于音乐教师,迫切需要音乐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音乐知识基本功。

在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想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首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并具有高标准的素质。但乡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是,由于教学人员配备不够,大多数教师几乎都得身兼数职。哪个科目缺教师,缺什么教师,校方都得找人顶替或。其中音乐教师的配备、安排也不例外。“是社会主义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这句话,就是乡村小学教学现状的真实写照。由于这样,音乐教师的空余时间往往是很有限的。无奈,我们音乐教师只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并得永远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

在这种教学环境之下,我们音乐教师的唯一选择,只有想方设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才能以个人的艺术魅力感召学生,让学生愿意跟着你走进陶冶情操的“音乐殿堂”中。

2 音乐教师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音乐教师应创设和谐良好的音乐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而妙趣横生的游戏,引人入胜的故事,促人思考的发问等,都可作为创设和谐良好的音乐情境的方法。上课前,音乐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要有充分的了解,并根据具体班级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上课后,音乐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及临场驾驭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适度对他们加以引导和指导。同时,更应根据音乐这一学科的特点,多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各种音乐活动中。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沉浸在和谐良好的音乐情境中的、兴趣引发自内心的学生就会大家一起共唱、共跳。有了这样的课堂氛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

相比之下,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学生听音乐,教师简单讲解作品的精神实质,致使课堂往往显得枯燥、单调、无味,甚至死气沉沉。需要指出的还有,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很被动,注意力也不集中,尤其是较长的音乐作品,学生更是没有向往之心,兴趣就不用说了。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因其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这就招来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亲身处于生动逼真、丰富多彩、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中,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音乐教师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的点子上

乡村小学的音乐课,往往被忽视,甚至有人不把音乐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来对待。于是,学生家长乃至社会上的各方人士看到的普遍现象就是,音乐课早已成为单纯的教唱课,其课堂的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俗套,致使学生要么就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要么就是因无兴趣逃避学习。

当今,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紧迫,就像催人奋进的钟声,已经在广大音乐教师的耳边久久回荡:音乐课应该而且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音乐教师对教材的选用,必须从过时的传统型向目前行之有效的分析型、理解型、动手型和研究型转变;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应将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特长,切实尊重学生个性与爱好,放在首位;在因势利导的前提下,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乐理知识的传授、视唱的训练、听记能力的测试与测评、乐器的介绍和舞蹈基本功的培养的轨道上来。

4 音乐教师应做好课外各种音乐活动小组的组织、训练工作,借以展示学生的音乐艺术风采

为了培养和造就超前的祖国新一代的音乐艺术人才,结合本人所在学校的具体实际,在征得学校领导的许可后,我和几位音乐同行先后组建了课外各种音乐活动小组。经过定期训练和不定期的业余训练,课外各种音乐活动小组成员的音乐艺术素质已经有所长进,并且在某些项目的训练水平上再跃新台阶。无论是哪一阶层的人士,还是乡村的部分家长,怎样看待我们音乐教师组建的课外的各种音乐活动小组、怎样评价我们音乐教师对课外各种音乐活动小组的训练工作,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都将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对待。

我向来坚信,并且将永远坚信:乡村与城市的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他们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所以我可以肯定,站在舞台上将要一展风采的乡村孩子们,也一定会像城市的孩子一样,飒爽英姿。

因此,为了展示课外各种音乐活动小组成员的音乐艺术风采,我将会以学校每年举行的“校园文化周活动”或“庆六一文艺汇演”为契机,热情邀请各位学生家长前来观看、欣赏自己孩子的精彩音乐艺术表演。通过这些活动安排,既让各位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也使他们明确该向自己的孩子提些什么希望与要求。

每当我看到自己的学生们在舞台上的精彩音乐艺术表演时,心中便自然充满了无比欣慰的成就感,同时也深信所有的家长,都在为自己有这么能歌善舞的孩子而在心中充满自豪感。

第4篇: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范文

一、沾益县农村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沾益是珠江源头第一县,位居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全县总面积2801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总人口40.66万人,农业人口35.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8%,居住着彝、回、苗、壮等19个少数民族。小学112所(少数民族学校10所),在校学生42395人;中学18所,初中在校学生20836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7828人。以下是对沾益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数据表:

从以上调查数据以及笔者走访情况来看,沾益农村音乐教育重点有以下几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专职音乐教师严重缺乏

沾益农村共有小学112所,仅有专职音乐教师19人,平均6所小学才有一位专职音乐教师,可见,专职音乐教师严重缺乏。但是据笔者了解,每年省内外高校毕业的大批音乐专业毕业生却积压分配不下去。面对这个奇怪的问题,笔者走访了教育局人事科,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学校的教师总额饱和,多进一名教师,学校就要多负担一个教师的工资,学校宁愿让别的学科的教师代课,也不愿意接受专职音乐教师。因此,出现了一方面是学校急需音乐师资,一方面是大批专业生积压、分不下去的怪现象。专职音乐教师的匮缺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2 音乐课在学校得不到重视,教师缺乏责任感

在与许多沾益农村音乐教师的交流中,笔者发现,沾益音乐课程的开设没有真正体现其音乐教育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教育职能机关及学校对音乐课长期没有教学指标和考核标准,对音乐教学缺乏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音乐课不统考,不计入学生学成绩,以往被称为“小三门”的历史并没有改变。从调查情况看,有些学校开课率不足,有的就算表面开设了音乐课,但实际上为了提高升学率,音乐课也如同虚设,音乐教师把音乐课让给别的学科,甚至改行来保住自己的饭碗,致使学校音乐教育陷入瘫痪。学校对音乐课不够重视,加上有的音乐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又缺乏责任感,往往是上课提着一台录音机,播放几首流行歌曲,就上完了一节又一节音乐课。在教学理念、水平、方法、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与城市音乐教育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提高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责任心已成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关键问题。

3 基础教学设备不足

教学基础设备是进行音乐教学的基本保障,从调查结果可见沾益农村音乐教学设施的严重短缺。笔者走访的乡村中学,只有几架破旧的风琴,而且音不准、跑风漏气,音响资料为零,音乐教室仅有两个。农村112所小学的情况更是令人震惊。由于没有专用音乐教室,低年级的音乐唱游活动无法开展,学生活动空间受到束缚;而且在原来的班级教室上音乐课,还会影响到其他班级上课。由于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也极其缺乏。因为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没有,使得音乐欣赏无法进行。

4 音乐教材与教学实际之间存在矛盾

沾益所有农村学校均在使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但是从使用情况来看,由于教师素质、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局限,使得现有音乐教材与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在此情况下,不少学校虽然订了教材,但无法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致不得不抛开教材。许多教师不讲音乐知识,不渗透审美教育,没有音响资料,更谈不上如何去欣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性。有些音乐课堂甚至变成了演唱通俗歌曲的场所。

二、改变西部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沾益县为代表的西部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对策和建议:

1 统一思想,重在落实

这里的“统一思想”是指办学思想的统一,加强城市和乡村、学校和社会、领导和教师之间的沟通联系,统一音乐教育对于人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重在落实,要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应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2 健全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音乐教育的办学质量,“师资”问题是关键。以沾益为代表的西部农村音乐教育急需解决教师紧缺的问题,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希望领导们不要因为怕多负担一个人的工资而使得农村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从笔者了解到的情况看,目前一部分专职音乐教师虽然毕业于音乐教育专业,但是缺乏继续教育与终生学习的理念,教学水平较低,而且科研意识淡薄。应加大对农村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与高师建立长期的农村音乐教师培训制度,高师院校也要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参与到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中来,将音乐教育最前沿的动态及时传送到农村音乐教育中去。基础音乐教育和高师音乐教育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共同努力,才不会出现“断流”的现象。要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师”是关键。面对农村音乐教育现状,提高音乐教师素质已迫在眉睫。

3 因地制宜,发挥地域特性

从沾益县农村音乐教材的使用与实际教学存在矛盾可看出,音乐教师在教材使用上的死板性。农村音乐教师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创造性地利用可用资源进行教学。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极好的教学材料,生活中的“破铜烂铁”也可以创造优质的音乐课堂。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赛中《我爱家乡的酒歌》一课给了笔者一个启示:巧妙地利用地域资源,将地方少数民族音乐与新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把民族传统的音乐与现代的教学理念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尝试。云南与一些发达省区相比,教学硬件设施相对落后,但是地域优势却是得天独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乐观向上的个性特征给云南的音乐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其实沾益县农村中小学也有自己独特的课程资源,笔者走访过炎方乡的一个苗族村和盘江三道坎苗族小学,目睹了苗族村民和小朋友一起用民族语言演唱多声部的原生态民歌,吹着芦笙打跳的欢乐情景。教师可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编写适合自身的乡土教材配合使用,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农村音乐教育,要因地制宜,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困境中求发展。

第5篇: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育;音乐教育

众所周知,教育是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这已是社会发所证实了的客观真理,物质生产的发展表明,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同生产工具的技术水平相适应,才能产生应有的生产能力,推动物质生产的发展,劳动者培养与提高则应依靠教育,另外,教育担负着道德和思想建设的重任,它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同样,音乐教育在教育也是极其重要的。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传统的应试教育已向素质教育过渡,在音乐教育机体中,我们应该与之注入更加新鲜的血液。通过音乐启蒙教育,首先可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认识;其次可使学生劳逸结合,获得全面发展;更深层次地说能让学生陶冶情操;再次音乐教育能使学生在音乐专业方面得以发展。

在古代,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对音乐教育都是非常重视的。早在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儒家派首次提出且实施了六艺:礼、乐、身、御、书、数。其中把音乐列入“六艺”的第二位,当时孔子还重视乐教,首次将音乐列为音乐教育的内容之一,且强调了其社会功能,确立了尽善尽美的音乐审美标准。他还把音乐作为修身治国之道,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由此可见,在古代春秋时期的诸位大教育家已将音乐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是相当重视的。

历史的车轮不会重蹈覆辙,但就当前社会贫困地区音乐教育现状来看,在诸多方面还不容回顾历史。

在新形势下,究竟我国贫困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开展的如何呢?值得思考!

现如今音乐教育和其他技能性教育――如美术教育一样,远远后滞于文化课。就拿笔者当地中小学音乐、美术等技能性课程安排来说,在小学每周音乐课共一节,经查实,其中一至三年级学生音乐课仅给学生教一些简单的歌曲,四至五年级才能教唱简单的谱例及音乐常识。而中学也是这样,有的学校甚至是两周才一节,这还是城镇中小学。那么可想而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课是如何开展的,再不要提第二课堂。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也值得我们深思!

一、造成贫困地区音乐教育滞后的原因

1.教育观念落后,重视不够

陈旧的教育观念是造成这种现状停滞不前的首要原因,思想上不能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那怎么能付之于行动呢?素质教育谈何容易!从学校这个大环境来说,首先是学校重视不够;其次是家长重视不够;再次是学生重视不够。

2.专业教师队伍奇缺

就拿笔者所在地来说,城镇中小学专业音乐教师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乡村中小学几乎没有专业音乐教师,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开展音乐课教学、如何开展第二课堂。

3.经济欠发达、办学条件困难、设施落后

没有良好的经济做基础谈什么都是纸上谈兵,是不切合实际的。据调查,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在物质上都难以保障,还谈什么精神上的充实与享受。另外,现在农村中小学有些学校还是全校共用一间教室,几个年级在一个教室上课。也就是说,这些学校连最起码的教学基础设施都不能保证,再谈不上充实音乐教具,学生落实艺术修养,更无从谈起。

4.环境闭塞

二、解决策略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要做好这一点的首要任务是借新一轮课改,开展校本培训之机,加强素质教育新理念的学习。

2.加强制度建设,将音乐教育纳入考核

我认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各中小学校应该将音乐教育及教学效果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让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全都重视起来。

3.应加强专业教师的配置

第6篇: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 音乐教育 措施 建议

引言:目前,国家非常重视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也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员,人们早已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盲区”,现状令人甚为堪忧。本文主要分析了此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我国已经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改革尚不深入,改革方针不能很好地落实,甚至有的还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很多学校还将升学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奖金挂钩,于是利用体、音、美课补习文化课成为农村小学的正常现象。[1]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其自身缺少文化,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考上好的中学、大学是摆脱农村劳作生活的唯一出路。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等“主课”的成绩,把音乐课程当成“副课”而从不重视,更不提倡学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

2、教学资源不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基础的教学条件教学就无从谈起。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学硬件投入本身就很紧张,而用在音乐教学设备等资源添置上的资金就更是微乎其微。很多学校连普通的风琴都没有,更不要说专门的音乐教室、专业器材以及现代化教学设施了。因此,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是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

3、教师专业能力欠缺。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2]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中有不少并非音乐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学习,甚至很多都是半路出家,能唱几首歌、会一个简单的乐器就开始教学。这些教师本身对音乐知识一知半解,更不用提对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学和艺术熏陶了。而对于从事音乐教育老师本身来说,学校的不重视、自身对本课程认识的不足等情况也导致教师教学没有激情、没有动力,甚至敷衍了事。

4、教材设置不合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适合该阶段的教材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现在的很多音乐教材根本不适应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教材比较深奥,内容设置不合理。甚至征订教材的老师并不是教音乐的老师,导致了所订教材的不适宜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因材施教,只好抛开课本来教学,这样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缺乏系统性。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进的对策

1、加强重视,加大教学设施投入。要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首要任务是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在农村开展和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音乐教学,重视音乐教师。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考核标准,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规范化、切实有效。另外,还应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如增加电视、各种器乐、光盘资料等,改善现有的音乐教学条件,调动农村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多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本身就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有教学热情和基础的教师也大多闭门造车,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若得不到提高,即便是领导再重视、教学设施再完善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3]因此,引进专门人才、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应要求音乐教师规范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3、教材选择注重针对性。要全面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水平不能忽视教材选取的环节,在教材征订的前期要做好调研和考察工作,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征订的工作应征求授课教师本人的意见,避免外行选择了不合适的教材而导致教材征订的形同虚设,不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4、因材施教,创造音乐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4]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注重生动性和技巧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从中找到自我实现的另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真正做到健康、全面地发展。

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智力、创造力甚至人格塑造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村,更应该注重孩子这方面的培养。只有认识到不足并积极改进,才能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边靖安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水平[J].实践探索,2009(6)。

[2]王玮 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J].大舞台,2010(6)。

第7篇: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 现状 措施 素质 提高 考核

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这充分地肯定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学校的重视。新课标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可以说音乐教育在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可是,在我们深感欣慰的同时,却不能回避广大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可以说与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下面是笔者对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及采取相应措施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专职音乐教师缺乏

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缺乏,特别是小学。经调查,笔者所在乡镇共有9个小学,只有镇中心小学有1位专业的音乐教师,其他全部是兼职教师。一部分教师承担多门课程、跨学科、跨年级授课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一位代课教师是一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教本班的语文、自然、书法、思想品德、音乐,还教四年级一个班的音乐。有很多班的音乐课都是由班主任担任,可有的班主任不会唱歌,于是用音乐课来上语文、数学或让学生自己唱。中心学校尚且如此,其他乡村小学可想而知。

(二)主管教育部门、学校及家长对音乐教育的功能缺乏认识

1、虽说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已有一些年头了,但还有一部分领导对音乐教育功能认识不深,口头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可执行起来却还是离不开应试教育,把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考核校长的唯一标准。

2、学校对音乐这一学科的资金投入少,乐器没有或是相当少,一千多学生的学校连一个音乐教室都没有。有些学校课表上虽然安排音乐课,可实际却上其他课,这种现象在九年级尤为突出。音乐课不参加统考,不计入总分成绩,而学校的考核制度却直接与统考的成绩挂钩。因此,音乐教师成为学校的落后分子,与评优、评先无缘,这就严重地损害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

3、农村大多数学生家长的思想落后,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再加上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语数外等统考科目。而老师教不教和学生学不学音乐对他们都无关紧要,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学习音乐只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三)音乐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在农村,相当一部分音乐教师都是兼职的,音乐素质较低,对音乐这一学科不够热爱,缺乏责任感。当然,也有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但由于学校对音乐不够重视,音乐科不参加年终考核,成绩不记入总分。为了能参与评优评先,音乐教师只有兼职其他统考科目,或干脆改行,连音乐都不教了。

二、农村音乐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农村中小学,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硬件设备简陋,教学质量较低,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师资水平,提高中小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让农村的音乐教育跟随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一同发展。笔者认为,要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这一现状,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加强对农村音乐教师的培训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兼职教师多等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音乐教育教研机构,成立农村音乐教师业务培训班,聘请当地优秀音乐教师来授课,时间可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首先,通过培训使其具备:①乐理和识谱的知识与技能;②乐器演奏的基本技能;③有关音乐史的知识和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④指挥合唱团和乐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等。讲究对兼职音乐教师培训的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其次,组织音乐教师认真钻研《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确音乐学科的教学目的,改变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传统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和胜任音乐教育教学的工作。

(二)改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音乐

1、使领导、家长、学生、全面认识音乐教育的作用,提高音乐课的地位

中国古代就有许多关于认为音乐具有感化人心、移风易俗等的作用。如《晋书・乐志》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说明音乐中的“五音”可以影响人的性格与行为。《论语》中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记・乐记》指出:“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这里,已经把音乐的功能与人心教化、世道安危联系起来,足见音乐的作用非同一般。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 “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

“音乐课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投入资金短缺,这是不争的事实。学校对音乐教育投入的资金更是少得可怜。学校的教学条件是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在实施科教兴国、尊师重教的今天,各级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响器材、多媒体教学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确保教学效果。近几年,中央虽然也下大力气努力改变农村的教育现状,但如果这种努力只是进行一年或两年,而不能长期进行,也很难让农村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平等的教育。

3、完善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一个学校的考核制度,直接影响着本校教师的教学活动。农村大多数学校的考核制度都与音乐学科没有关系,评优评先与音乐教师无缘,这就直接影响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应该填补这一缺陷,制订出一套考核音乐学科的方案,以及对课外活动课的课时计算等。这样,将更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教学工作。只有教师有了激情,才能吸引学生去学习音乐,去热爱音乐。

(三)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感

由于农村中小学存在比较严重的设施不足,学校不重视、学生不重视等等情况,音乐教师常常是处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你要的教学设备要不到,评优评先你靠边站,于是又兼任其他学科的教学。久而久之,专业荒废了,音乐教师也失去了进取和奋斗的决心,过一天算一天。这种情况也就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效果。所以音乐教师正视自己,热爱自己的工作,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努力使自己具备音乐学科的基础知识,如声乐、器乐、键盘、视唱练耳、合唱指挥、欣赏、创作及音乐理论修养等;并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用新知识新科技来武装自己;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收集有关音乐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

(四)因地制宜,弘扬民族文化

新课标写道:“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有着各自的特点,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各地区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好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本地区文化和本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

农村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目的是培养符合时展的优秀人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新课标提出的音乐教育理念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无法得到落实,城、乡学校音乐教育的差距在一步步拉大。因此,急需寻找解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方法。文本所提的片面设想,笔者只是有感而发,其主要的目的是想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并共同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排忧解难,那将是笔者愿望之所在。

参考文献:

第8篇: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范文

虽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盲区",现状令人甚为堪忧。本文主要分析了此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我国已经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改革尚不深入,改革方针不能很好地落实,甚至有的还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很多学校还将升学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奖金挂钩,于是利用体、音、美课补习文化课成为农村小学的正常现象。[1]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其自身缺少文化,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考上好的中学、大学是摆脱农村劳作生活的唯一出路。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等"主课"的成绩,把音乐课程当成"副课"而从不重视,更不提倡学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

1.2 教学资源不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基础的教学条件教学就无从谈起。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学硬件投入本身就很紧张,而用在音乐教学设备等资源添置上的资金就更是微乎其微。很多学校连普通的风琴都没有,更不要说专门的音乐教室、专业器材以及现代化教学设施了。因此,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是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

1.3 教师专业能力欠缺。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中有不少并非音乐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学习,甚至很多都是半路出家,能唱几首歌、会一个简单的乐器就开始教学。这些教师本身对音乐知识一知半解,更不用提对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学和艺术熏陶了。而对于从事音乐教育老师本身来说,学校的不重视、自身对本课程认识的不足等情况也导致教师教学没有激情、没有动力,甚至敷衍了事。

1.4 教材设置不合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适合该阶段的教材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现在的很多音乐教材根本不适应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教材比较深奥,内容设置不合理。甚至征订教材的老师并不是教音乐的老师,导致了所订教材的不适宜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因材施教,只好抛开课本来教学,这样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缺乏系统性。

2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进的对策

2.1 加强重视,加大教学设施投入。

要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首要任务是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在农村开展和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音乐教学,重视音乐教师。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考核标准,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规范化、切实有效。另外,还应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如增加电视、各种器乐、光盘资料等,改善现有的音乐教学条件,调动农村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2 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多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本身就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有教学热情和基础的教师也大多闭门造车,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若得不到提高,即便是领导再重视、教学设施再完善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引进专门人才、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应要求音乐教师规范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2.3 教材选择注重针对性。要全面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水平不能忽视教材选取的环节,在教材征订的前期要做好调研和考察工作,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征订的工作应征求授课教师本人的意见,避免外行选择了不合适的教材而导致教材征订的形同虚设,不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2.4 因材施教,创造音乐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注重生动性和技巧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从中找到自我实现的另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真正做到健康、全面地发展。

3 转换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知识含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能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求知欲特别旺盛。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拖沓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发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识,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为进入中学打好基石、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决定学生到中学后能否很快适应的主要因素。在小学高年级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师要改变那种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3.1 首先在观念上要为学生灌输独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一分勤劳一分收获。

3.2 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而不是当教师放手后无所适从。要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大教学密度,增加练习数量,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多些拓展,少些模仿,多些独立,少些依附。

3.3 把教育的触觉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从小学会乐观积极地对待学习,增强自信心,积极地面对困难,切忌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想,当每个清晨小学生睡眼惺忪,争开眼睛第一句话就说:我想上学,窃以为那才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

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智力、创造力甚至人格塑造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村,更应该注重孩子这方面的培养。只有认识到不足并积极改进,才能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边靖安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水平[J].实践探索,2009(6).

第9篇: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范文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内涵

    起初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最终达到通过音乐教育人的目的。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是让学生去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体验到音乐的美,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有责任让音乐文化在他们身上传承下去;通过音乐教育人,是开设音乐课程的最终目的,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出更能适应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人。

    通过了解音乐课程的内涵,我们看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也就在于它本身和育人方面。

    (二)解析《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1.传承文化

    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音乐诞生之日开始,人类社会就自动形成或者是主动创造出音乐文化的传承机制。先前是没有正规的学校音乐教育的,这种传承主要是靠音乐职业人师徒之间的传宗接代。随着正规的学校音乐教育出现之后,虽然还依然存在社会音乐环境、家庭音乐教育等多种传承途径,但不得不承认,学校的正规音乐教育和所开设的音乐课程已经成为了传承音乐文化的主要途径。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可以了解到祖国的音乐文化,借助着华夏民族音乐产生的强大的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感受世界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拓宽审美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由此看来,学校音乐课程所具有的音乐文化传承价值是巨大的,其他方面都是无可比拟的,这种传承方式远远超过了音乐文化本身。

    2.发展个体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发展个体,音乐教育也是如此。通过让学生学习音乐课程,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张扬个性、创新的能力,最终能够全面和谐地发展。音乐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个体,音乐文化价值的体现也离不开个体,所以个体价值的体现是其他一切价值体现的根本前提。

    (三)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个体体现出来大体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1.丰富生活方式,提高审美修养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有这样看似很不起眼的一条: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通过这句话我们感受到了这次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基本理念。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程在这方面毋庸置疑地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可以这样说,音乐课程最直接的价值莫过于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从人类诞生之时起,音乐无时无刻不在身边,是音乐装点了人类的生活,是个体真正体现了自身的本质。

    我们需要音乐,因为它唤醒了人心灵最深处最隐秘的东西,本来沉睡着的情绪、欲望和愿望都瞬间活跃起来,让我们体验到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

    具体到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从学校教育的现实来看,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单调,导致这样后果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任务过重,因此要“减负”。音乐教育必须在这场“减负”战争中能够有所作为。

    2.开发潜能,培养创造性

    ①在开发个体潜能方面,我们尤其要着重提到音乐对于特殊群体(如智障、残疾人)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音乐给予他们全新的生命。

    武汉的舟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特殊“指挥家”了,在他身上充分证明了音乐节奏智能的开发。正是音乐,开启了舟舟的音乐潜能,使他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还有着独特的社会贡献。

    假如没有音乐开发他们这类人的潜能,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我们不难想象。

    ②音乐课程的价值也体现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方面。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源泉。音乐的创造性体现在它本身以及创作、表演、欣赏活动中。

    音乐因其有着强烈且清晰的个性而充满魅力。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冲动,让他们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快乐地学习,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尽显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3.完善教育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音乐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它本身,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对学习其他课程的激励和被借鉴作用。

    在中小学教育中,过分偏重科学教育,忽视或轻视音乐教育是不对的。音乐教育应该加强,但牺牲科学教育也是不可取的。只偏重科学教育不行,只注重艺术教育也不行。英国着名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说过,“最好的中小学教育应该是那种能使学生受到最好的科学教育和最好的艺术教育的教育,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地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山区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山区普遍音乐教育情况

    1.受重视程度不高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对音乐课摆出一副轻视的态度,音乐课程在学校的教育体制里显得可有可无。

    很多学校表面上倡导实施素质教育,事实上仍实施着应试教育的管理体制,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把考试排名当作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标准。音乐、美术等不列为是考试科目,因此有的学校安排的一两节所谓的音乐课就会被其他课程占有。

    山区县中小学校的老师、家长对音乐教学、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使得音乐教师也随之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

    2.音乐师资缺失严重

    山区县中小学音乐专职教师的配备一直是很难解决的老问题。现在,除个别重点学校有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外,有90﹪以上的学校还缺失专职的音乐教师。有的专职教师因为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转行,有的即使没转行,因为受到年龄、经验、环境、文化背景等的影响,在教育观念上和城市的老师有所差距。

    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教学,认为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很多农村人由于对音乐的认识不够,也根本不让自己的子女向音乐的方向发展。种种因素,使得农村的师资严重紧缺,更不用说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了。

    3.音乐教学设施不足

    教学设施是一所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良好教学设施的配置可以帮助学校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随着“普九”工作的展开和深入,全社会正打理捐资助学,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是发生了变化,但对于音乐的教育工作经费还是非常的有限。有的学校即使购置了部分乐器,但常年的闲置,破损的乐器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导致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4.教材的不合理配置

    音乐的学习很系统化,必须采取递进式。结合现有的农村音乐教育状况,很难落实每册教材的学习任务,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劲。这样的情况下,有的学校即使订了教材也是闲置一边,自己制定学习任务,还有的学校干脆不订教材。现有的教材有简谱和五线谱两种,山区县中小学采用的是简谱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基本的乐理知识,学生也无法欣赏各个不同的音乐作品。

    上述几种情况直接导致学生学习音乐时,没有感受到这门课程的系统性和丰富多样性,影响了整个音乐教学。

    三、关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设想

    面对在山区县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够重视、教育师资紧缺、设备配置落后、课本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针对地采取一些可取的积极办法,尽量改变当地中小学现在的相对落后状态。

    (一)强化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审美、创造能力,从而健康地发展,把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首先,当地的教育部门要给予大力的支持,为各个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各级领导以及各校长应该尽量带头加强自身对音乐的学习和认识,俗话说“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和体制的同步改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一个先进的理念”,利用领导强有力的号召力,在学校掀起一股真正的素质教育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