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抗浮技术范文

建筑工程抗浮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程抗浮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工程抗浮技术

第1篇:建筑工程抗浮技术范文

关键词:地下结构;防水设计;抗浮设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建筑业也展现了蓬勃的生机。但是出于利益的考虑,很多建筑结构的设计都不符合要求,社会上出现了危楼,怪楼,烂尾楼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最主要的打地基环节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确保地下结构的稳定,才能保证整座建筑的安全。地下结构防水与抗浮设计等问题是地下结构施工的关键,需要引起广大施工者的高度重视。有效的防水与抗浮设计能够避免梁柱节点出现开裂的现象,减小施工的安全隐患。

一、地下防水设计的内容、目的与要求

1、地下防水设计的内容

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防水层材料的选用及其技术指标;工程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及其质量保证措施。地下室防水设计目的主要是防止滞留水和地下水渗透到地下室内,确保地下室内的生产、生活、和储藏环境等功能正常使用。地下室防水设计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地下层建筑受到水的侵蚀。如果结构渗水,那就会导致钢筋锈蚀、膨胀变形,混凝土裂缝变大、抗压强度减弱,建筑基础受到损坏,最终影响到建筑的安全和使用。

2、目的及要求

地下工程进行防水设计,应做到定级准确、方案可靠、施工简便、耐久适用、经济合理。地下工程的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与管理,根据建设部出版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地下工程的设计寿命一般要求超过50年。为了避免出现地下水和滞留水渗入地下室,在进行地下室防水设计前就应充分掌握地下工程所在地及其附近的近期及远期地下水运动规律和状况,明确地下水位的设计标高,并把地形、地质、地下工程结构、供应的防水材料及当地的施工状况等方面的情况都纳入到地下室防水设计方案中。首先,确定地下工程防水设防高度:对单建式地下工程宜采用全封闭、部分封闭的防排水设计。对附建式的全地下或半地下工程的设防高度,应高出室外地坪高程500mm以上,确保地下工程的正常使用。卷材和涂料防水层可在室外地坪处改用防水砂浆完成防水设防高度,做法均按国家标准有关规定施工。其次,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并应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采用其他防水措施。

二、地下结构抗浮设计中的不利影响因素

1、影响抗浮措施的因素

水文地质是影响抗浮措施选择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施工时的安全隐患,保障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勘探施工场地的水文地质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措施。一般情况下,进行地下施工有以下三种办法:其一是配重法,配重法指的是在地下室结构中进行回填处理,增加结构整体的重量,使得整个结构的重心下沉,结构也将更加稳定。配重法是最常见的抗浮措施,也是比较有效的抗浮措施,但是配重法不能适应所有的施工环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分别是进行抗浮桩设计和抗浮锚杆设计,这两种方法是对配重法的一种补充,具有造价低,操作简单的特点,也很受广大施工者的欢迎。不足之处在于施工场地有限制,而且抗浮效果不如回填处理的配重法。在不同的施工项目中,建筑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抗浮措施,做到既节约成本,又不影响工程进度,取得最优的抗浮效果。

2、抗浮失效的原因

地下水是影响抗浮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地下建筑工程偶尔会发生抗浮失效的问题,工程施工的进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除了地下水,当地气候变化也是影响抗浮效果的一大因素,在气候变化时,整个建筑结构会受到物理因素的影响,发生热胀冷缩等现象,使得整个抗浮结构出现松动,抗浮失效。

2.1 地下水对抗浮结构有较大的破坏作用,尤其是当施工工期过长时,地下水对整个地下工程的破坏性会加大,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会大幅度降低,抗浮失效。地下水对抗浮结构的破坏主要是在其成为承压水之后,由于地下建筑结构周围的地基得到了很好的夯实,地面土层坚硬平整,周围的水只进不出,使得地下水位不断升高,地下水也就变成了承压水。这种高强度的分离措施在没有设置好防水边界时,就像给整个建筑工程埋下了定时炸弹,随时可以击垮整个建筑工程。在地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部分基础处于下伏层的现象,违背了抗浮原理,进一步破坏抗浮的效果。

2.2 气候因素的影响。在特殊的施工环境内,一些抗浮桩,锚杆容易受到物理和化学等因素的影响渐渐松动,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抗浮效果减弱,最终在外力等因素下彻底失效。

三、解决地下结构防水与抗浮设计的对策

1、针对地下防水采取的对策

1.1 采取合适的构造设计方法。地下室的防水面主要有三个部分:顶板、侧墙和地下室底板。根据不同的方位、地下水位及基础的埋设深度,主体的三个防水面的施工工艺和用料作法也不完全相同。在过去的很多地下室工程设计中没有依据不同部位的防水特征,进行单独设计,而是各个防水面的设计基本雷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起到全面防水的作用。在以前的设计中对于变形缝及建筑物复杂部位的防水往往都忽略不计,这些原因都会导致最终防水失败。

1.2 施工工艺与防水用料作法的选择。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关施工条件,尤其是当施工环境温度低于限值时不能进行防水施工。在地下室工程施工中应强化外加剂(如早强剂、减水剂、微膨胀剂等)的作用。在地下室工程施工中,通常有些不利因素很难避免,如防水混凝土可能受到地下水的侵蚀;各种外力和内力可能使混凝土结构受损;混凝土结构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导致渗漏,综合以上各种情况并考虑混凝士的耐久性(如碳化、徐变因素)等,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对防水、防潮要求较严格的地下工程,即使地下水位较低,也要在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上设计附加防水层。附加防水层常用材料有防水涂料、防水砂浆、高分子防水卷材及其他防水材料。

2、针对地下抗浮设计的对策

2.1 采用复合处理地基。复合处理地基指的是采用多种措施处理地基,在材料,施工技术方面综合进行选择和配合,确保地基结构的优良性能。比较常用的办法是在主要部位处采用水泥煤粉碎石灰桩复合地基,在其余结构使用天然的地基,这样既保证了结构的稳定,又节省了经济开支。

2.2 设置抗浮桩的时候,要注意各个抗浮桩锚杆的布局,增加地基的重量是抗浮设计的原理,设置抗浮桩不仅利用了增加质量的原理,而且还利用了桩侧和土层之间的摩擦力来加强整个抗浮桩的稳定性,简单实用。但是抗浮桩设计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抗浮桩不仅仅具有抗浮的作用,同时还起到了抗压的作用,这就影响了有抗浮要求的地下室的合理沉降,这会使得整个底盘地下室和上部结构产生不均匀的沉降差,对结构的稳定不利。因此在设计抗浮桩的时候,首先要计算出上下部的抗浮值,然后进行合理的设计,必要的增加或者减少抗浮力,使得这两部分的抗浮差一致,避免不均匀沉降的现象。

2.3 采取必要的抗浮加固措施也能有效延长抗浮效果,可以采取集水排水法,排水沟排水法,泄水减压法,注浆填充法和粘土夯实法等进行抗浮加固,或者在地下室周围选准施工点,挖一口水井进行泄水,不仅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也有效地减小了地下水对抗浮措施的破坏。

结束语

地下结构防水与抗浮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涉及材料选择、设计、施工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工程。在地下过程施工中优化防水抗浮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地下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整座建筑的质量,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同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规范技术要求来施工,才能有效地确保地下室结构防水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参考文献

[1]方信平.挤扩支盘桩在地下建筑抗浮设计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技术,2010(16):281-283.

[2]齐天磊.浅谈地下建筑抗浮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3):27-28.

第2篇:建筑工程抗浮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地下室的建筑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地下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如果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对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不能进行解决,就会给建筑带来很大的隐患。所以我们在地下室的工程结构设计中,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经济。

二、地下室结构设计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设计难点

1.地下室结构设计主要存在的问题

地下室工程牵涉到的专业领域非常广、专业知识相对复杂。在对建筑工程的地下室进行结构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到使用功能、防火功能、人防需要,还要顾及到管道、通风、摊水、采光等各个专业的相互联系配合。对于拥有大底盘的建筑群体来说,一般来讲,在塔楼部分的使用时期,基本不会发生抗浮问题。但是地下室以及裙房部位却会有抗浮不能满足实际要求的毛病。其设计上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结构平面的设计

(二)抗震设计

(三)地下室抗渗、抗浮设计

(四)地下室的结构超长

(五)外墙的结构设计

2.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概述

地下室工程对于具有大底盘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群体而言,塔楼部分一般在使用阶段不会存在抗浮问题,但裙房及纯地下室部分经常会有抗浮不满足要求的问题。而且由于实际地下室抗浮设计中往往只考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施工过程和洪水期重视不足,因而也会造成施工过程中由于抗浮不够而出现局部破坏,加上地下室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设计、施工、材料选择等诸多方面因素,因此造成了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繁多。

三、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应当注重的问题分析

1.抗震设计

通常来讲,地下室的抗震设计常遇到的问题有。一般来讲地下室抗震设计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为:在多层建筑中,地下室的埋深不够。房屋的层数加上地下室在内已经达到八层,层数与高度都已经超过设计标准要求。地下室的顶板是上段结构嵌固。地下室的抗震等级应当和地上部分相同。若地上结构的抗震等级是二级,则地下部分的抗震等级也应当是二级。

2.抗渗抗浮设计

如果是在地下水位浅,或者在雨水相对较多的地区进行施工,那么,对于地下室层数为一到二层的建筑来讲,常规都要考虑到使用阶段的抗浮问题。纯地下室的部位,以及裙房部位有可能存有抗渗抗浮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出现。均对这种实际情况,应当采取下面的几个措施来应对:

(一)在设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基坑底设计标高,样可以起到降低抗浮设防水位的目的。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应当应用梁板筏板基础或者是平板阀板基础。

(二)倡导应用无梁楼盖与宽扁梁。常规宽扁梁截面高在跨度的十六分之一和二十二分之一中间。宽扁梁可以有效降低地下部分高度。这样,在降低抗浮水位上就占有一定的优势。

(三)强化抗渗抗浮设计的另一个有效办法是增大地下室自重。这个办法大体有三种情况:其一是基板加载,其二是边墙加载,其三是地下室的顶板加载。这种办法的特点是设计与施工都相对简单。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当建筑物需要抵挡较大的浮力时,因为混凝士和相关的增重材料需求量太大,而使施工费用增加。

(四)设抗拔桩。此办法是抗渗抗浮设计加很常用的方法之一。抗拔均一般情况都要嵌入到埋藏浅嵌入坚硬的基岩之内。因为受施工条件和造价因素的制约,抗拔桩入岩一般不深,这就需要施工过程中对桩端进行灌浆处理。若上覆土层厚度太大,抗拔桩进不到基岩处,那就需要在桩下部设扩大头,提高抗拔桩的抗拔能力。

3.设计优化

结构优化设计是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而日益得到重视的成本控制方法。由于地下室的造价高,对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地下室结构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抬高地下室和降低地下室层高(减少地下室埋置深度)地下室层高小,地下室外墙高度小,地下室开挖深度小(节约土方开挖和外运),施工降水深度小,抗浮措施成本低,基坑支护成本低,缩短施工工期,节省综合造价。

(二)合理确定抗浮设防水位。抗浮设防水位取得过高,为平衡设计浮力而采取抗浮措施,地下室底板及外墙截面或配筋增大,投资费用增加,造成浪费;抗浮设计水位取得过低,水位上升使结构产生过大内力,造成结构开裂、渗水,甚至失效浮起,建筑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同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桩基础时应进行桩基优化。确定合理的单桩承载力;优化桩型、桩径和桩长;采用试桩结果设计桩基础;合理布桩;有条件时考虑桩同工作(承台 效应) 。

(四)地下室底板结构优化。合理的基础方案、底板厚度和计算模型;控制底板沉降位移差(可有效减小含钢量) 。

(五)地下室外墙结构优化。多层地下室时,宜分层变截面;具备双向板支承条件时(扶壁柱厚度大于外墙厚度的2.5倍或有与外墙垂直相交的钢筋混凝土长内隔墙)宜按双向板计算弯矩;可按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计算弯矩;根据计算和构造要求按实际支承情况不等量配筋(通长配筋加附加短筋)

(六)地下室顶板结构优化

合理的顶板楼盖结构类型,考虑综合造价(顶板结构造价和层高影响的造价)最经济

(七)采用性价比高的高强度钢筋

(八)合理的荷载取值。

四、地下室结构设计

1.地下室的基础设计

在进行地下室基础设计之前一定要做好工程地质的勘查工作,基础设计可以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为了能够满足沉降的要求,要加强岩层的承载能力,所以基于这一个要求,持力层应该要采用强风化岩和中风化岩层。

2.地下室顶板设计

在充分考虑设备管线高度和保护土层的基础上,经过全面的考虑才对顶板上园林景观覆土厚度和部分室内的覆土。

3.地下室的侧壁设计

影响地下室侧壁设计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结构自重、地面堆载及活载、防核爆等效静荷载、侧向土压力、地下水压力等各种因素。地下室的侧壁由于情况比较特殊,会受到各种不同方向荷载的共同作用,受力情况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应该要对地下室侧壁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简化。

4.地下室底板设计

地下室底板的设计工作主要是以防渗和抗浮计算为主。地下室底板所处土层为淤泥及淤泥质土,承载力虽然比较低但是不能低于持力层,故地下室底板设计要按倒楼盖设计,采用无梁楼盖的方法计算,经计算地下室底板厚度要达到600毫米。在底板的设置上,一定要注意钢筋配置的合理性。如果在底板上保持同一方向的钢筋,一定要确保处于同一标高上面,但是不同方向的钢筋并不需要放在同一个基础面上,要过多不同方向的钢筋处在同一个基础面上,很容易会造成钢筋保护层过大,导致底板窝顶情况的出现。

5.地下室的抗浮验算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地下室的抗浮验算。在地下室的施工设计中应该要对地下室进行水压的检验,测试其是否超过地下室部分的恒载。在验算过程中选取的各种系数,恒载分项系数应该为0.9,水的分项系数应该为1.0。如果验算出来的结果不能够满足地下室抗浮的需要,可以采用抗拨桩来抵抗地下室水的浮力。

六、结语

总之,工程的地下室结构设计涉及到了很多内容,影响因素也比较复杂。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设计的过程中掌握工程要点,全面考虑,合理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下室的结构设计更加安全、适应。

参考文献:

[1]汪佐.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与探讨[J].中国民居,2010(12)

[2]郭建华.浅析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施工技术[J].中国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7)

第3篇:建筑工程抗浮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新型墙体,保温材料,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中的各个项目都显得十分关键。然而建筑工程新型墙体保温材料更是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建筑保温工程中的新材料,给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出现,为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极大的便利,针对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作了深入探讨。

二.新型墙体保温材料分析

1.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的概念

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的概念是建立在节能环保概念之上的,所有能够实现节能环保效益的墙体建筑材料都可以泛指为新型墙体建筑材料。即不损害耕地、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不造成环境污染的,适应现代化建设中工业化、机械化的施工手段,能够达到节能保温、装饰美化建筑等改善建筑功能的墙体建筑材料。

2.建筑施工中常用保温材料

挤塑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挤塑板)、模压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普通泡沫板)、现喷硬泡聚氨酯、硬泡聚氨酯保温板(制品)、泡沫玻璃、泡沫混凝土(泡沫砂浆)、轻骨料保温混凝土(陶粒混凝土等)、无机保温砂浆(玻化微珠保温砂浆)、聚苯颗粒保温砂浆、矿棉(岩棉)、酚醛树脂板、膨胀珍珠岩保温砂浆等等。因此,保温材料有很多种类,应用范围也很广。比较常用的有:玻璃棉制品、维耐隔热毯、绝热泡沫玻璃、聚氨酯等。现就其中的两种为例做简要分析:

(一)相对于玻璃棉制品而言,它的用途:空调保温、风管保温、钢硬泡聚氨酯、挤塑聚苯板、模塑聚苯板、酚醛树脂、矿物纤维制品、聚苯颗粒浆料、复合木材、软质木材等。硬泡聚氨酯是目前建筑保温领域中导热系数最低的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仅为0.018~0.024W/(m·k),是国际建筑保温领域的主导产品,也是实现我国建筑节能他65%目标的最理想保温产品。

(二)对于聚合物柔性抗裂防水砂浆而言,这是一种具有优异防水、防渗、抗裂性能的特种聚合物干混砂浆,是以进口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材料和高模高弹性耐酸碱纤维复合而成的单组份干混料,现场施工加水搅拌即可使用,主要施工于各种墙体保温面层,形成优异抗裂防渗面层,有利于保护保温基层的综合性能,提高保温面层界面的亲和性,为后序饰面材料施工提供优异的界面基层,因此这样不仅适应保温隔热防火砂浆面层专用柔性抗裂防水砂浆,同时也适用一些保温面层及各种保温砂浆面层做表层抗裂抹面处理。

总之,这种材料的主要特性有:优异的抗裂、防渗性能,耐候性能好;附着强度高,与各种墙面基材有很好的亲和性;墙体保温砂浆面层有很好的整体抗裂效果和防渗性能在保温面层形成很好的界面层,便于后序施工质量稳定;施工方便,现场直接加水搅拌即可涂抹省工省时,降低综合成本。

三.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1.房屋建筑工程墙体窗户保温施工技术

施工人员对房屋建筑工程墙体结构里的玻璃以及窗户进行施工时,主要采用两种保温技术:一种在窗户外面涂薄金属膜,如银膜,减小室内温度热辐射,它对室内采光也没有影响,不会产生颜色变化。另一种保温技术将结构中窗户密封,在玻璃间充入导热性低的气体,如氩气。也可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既有镀层保温,也有填充层保温,这样会使房屋建筑工程墙体保温效果大大提升。

2.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浇注成型技术

该技术是在混凝土框一剪体系中将聚苯板内置于建筑模板内,在即将浇注的墙体外侧,然后浇注混凝土,混凝土与聚苯板一次浇注成型为复合墙体。这种技术施工方式不存在外挂式保温技术中的主要问题,并且可以使墙体主体与保温层一次性施工完成,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且不存在高空作业的危险。尤其在冬季施工时,保温材料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减少了因采取围护保温措施而造成的成本开支。但这种施工技术要求混凝土的浇筑技术要严格控制,必须进行持续均匀的浇筑混凝土,以防止因侧压力的作用使保温层出现变形或错茬的现象,影响到建筑主体装饰层的正常施工。

3.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墙体保温技术

将废弃的聚苯乙烯塑料(简称为EPS)加工破碎成为0.5~4mm的颗粒,作为轻集料来配制保温砂浆。该技术包含保温层、抗裂防护层和抗渗保护面层(或是面层防渗抗裂二合一砂浆层)。这种工法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墙体保温技术。这种施工技术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其施工方式较为简单方便,减少了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且不受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存在缺陷的影响,对有缺陷的墙体施工时墙面不需修补找平,直接用保温料浆找补即可,避免了别的保温施工技术因找平抹灰过厚而脱落的现象。同时该技术解决了墙体保温工程中因使用条件恶劣造成界面层易脱粘空鼓、面层易开裂等问题,从而实现墙体外保温技术的重要突破。并且这种外保温施工技术相对于其他的外保温技术,在实现相同保温效果的条件下,其工程成本更低,工期更短,缩小了建筑的整体造价。

4.房屋建筑工程墙体模板、混凝土保温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工程墙体进行全钢模板施工时,需要在墙体模板定位中保持墙体的保温模板厚度。在模板吊装定位、整洁工作时避免模板被挤靠、被刮碰的情况。为了保持墙体模板的垂直性以及准确定位性,还要在墙体门窗位置处有合适的方正型洞口。通过对混凝土分层进行浇筑施工、分层进行振捣施工,保持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小于50cm,使振动棒有幅度地振动,来减小混凝土挤压产生的影响,同时还要避免振动棒接触到保温板。

5.房屋建筑工程墙体主体构造保温施工技术

我国建筑行业墙体的主体结构经常选用黏土性实心砖,而黏土性实心砖不具良好的保温效果。这就需要采用新型的一种保温施工材料来取代传统的黏土性实心砖。新型的加气混凝土砌块材料解决了目前施工人员面临的难题。新型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由石英砂、水泥、石灰、粉煤灰等硅质材料构成,还有铝粉等发气剂的加入,经过长时间的搅拌、配料、浇注、切割等施工工序后,制成了保温性很强的外混凝土墙结构。这类保温性很强的混凝土材料来源也很多,混凝土材料质地也很稳定,具备很高的加工性以及强度。

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施工人员也可方便进行施工,满足了现代墙主体构造在保温方面的要求。成功地取代了传统黏土型实心砖这种施工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还可构成保温性墙的空心墙体,整个空心墙体的内部由穿插的钢筋、贯通的孔槽、浇灌的混凝土构成。

四.新型墙体材料共通的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1.施工过程中对灰缝砂浆饱满的落实措施

鉴于新型墙体材料普遍存在块头大、而且部分空心砌块还存在孔洞的特点,所以给砌筑过程中灰缝砂浆饱满度的控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砂浆的不饱满特别是竖向灰缝则是导致墙体开裂的主要潜在因素。本课题组制作了一种辅助砌筑的简易工具,并在部分实际工程中试用后,发现采用本方法砌筑的墙体在经过二次勾缝后基本上杜绝了通缝现象的出现,得到了工人的一致好评,该工具简图如上。本工具的合理性有待更多的实际工程验证。

2.“压顶浮砖”法

墙体达到日砌高度而停砌后最高一皮砖因新型墙体材料普遍自重较轻而造成与砂浆的胶结不充分,为此我们在设计要求中加入了一点,要求在停砌时最高一皮砖上以一皮浮砖压顶,第二天继续砌筑时再将浮砖取走,我们称此工法为“压顶浮砖”。

五.结束语

建筑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一种相对比较新型的、建筑节能环保施工技术与方法,它对于建筑工程的结构功能与工程施工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建筑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施工技术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应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苟凤华,张凯.浅析建筑节能之墙体外保温技术优越于内保温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7):

[2]丁伟仪.浅谈建筑墙体节能技术及质量控制[J].现代装饰(理论).2011(04):

[3]李亚梅,彭家惠,张建新,田少宁,赵伟.含泥量和细度模数对外保温系统抹面砂浆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8(02)

[4]刘学来,李永安,李继志,张洪瑞.基于储水蓄能除霜的不间断供热理论及实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2)

第4篇:建筑工程抗浮技术范文

【关键词】地下结构 结构上浮 抗浮设计 抗浮施工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基础埋置越来越深,同时作为车库、商场等功能的广场式建筑的纯地下室部分,裙房或相对独立的地下结构物等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地下结构物处于地面下土体中,由于土体的空隙及岩体的裂隙赋存有大量的地下水,地下水对埋置于土体中的地下结构会产生浮托力,当结构的抗浮力小于浮托力时将发生上拱或上浮失稳破坏,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由此,地下结构物抗浮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从设计上解决地下结构物抗浮和在施工中避免发生地下结构上浮已经成为一个经常面临的问题。

1 建筑物抗浮失败造成的后果及原因

近年来,因抗浮失败而造成地下工程的破坏在国内多有发生,有的地下室底板隆起,导致底板破坏;有的地下建筑物整体浮起;有的地下室局部翘角,导致梁柱结点处开裂及底板破坏。这些事故均不同程度给建筑物造成永久性缺陷,须进行结构加固方可正常使用。综合分析这些地下结构物各种情况下的浮起,引起浮起的原因主要分为设计原因和施工原因两大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设计对地下室受水浮力作用的机理认识不足,未进行抗浮验算;(2)抗浮计算参数中地下水位取值不当,盲目选用地质钻探资料中的场地地下水位,忽略了可能出现的最高值;(3)抗浮计算失误或抗浮措施不当;(4)对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抗浮未给予足够重视,随意变更结构或停止地下降水等。

2 当前抗浮设计现状

工程设计中的抗浮设计问题,现行国家标准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中仅作了定性的描述,而在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对简单浮力作用的抗浮设计给出按如下公式计算:

Gk/Nw,k≥Kw

Gk为建筑物自重和压重之和,

Nw,k为浮力作用值,

Kw为抗浮稳定安全系数,一般取1.05,

当计算结果建筑物不能满足抗浮稳定性安全要求时,应采用增加压重或设置抗浮构件(如抗拔桩)等措施。

抗浮设计的关键是浮力作用值的计算,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所以地下结构物的浮力作用主要取决于水位的取值,但埋于地基土的地下建筑物所受的浮力作用又不同于浸泡于水中的物体,浮力作用的大小受地基土透水性的影响。目前,在抗浮设计上一些手册、规范、文献中对浮力的计算提出了许多观点,设计单位在设计时也按照各自的理解进行设计,综合来说主流有以下几种:

(1)当地下建筑物埋于不透水层,周边填土为密实的不透水土时,地下结构物仅受水的侧压力,不产生浮力作用。

(2)基坑边填土的摩擦力不作为抗浮计算的一项因素,作为安全储备对待。

(3)地下水最高水位按以下原则确定:①按水文观测资料或历史水位记录,取历史最高水位。②场地有承压水且承压水与潜水有水力联系时,按承压水和潜水的混合最高水位计算。③最高水位不超过地下室顶板面标高。

(4)由于地下水的水压力在垂直方向上并非随深度增加而线性增加,不能简单按静水压力公式计算,根据地基土情况按0-50%进行适当折减。

从这些规范或手册中的规定可以看出,地下水浮力的作用相当复杂,影响因素很多,要准确确定地下水压力的大小很困难。且施工中不确定因素也比较多,如回填土的土质差别、回填的压实程度等均会影响水的浮力大小。因此,浮力的计算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估计到将来变化的各种可能性并采取可靠的应对措施。

3 抗浮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3.1 浮力作用和抗浮力的计算

(1)地下结构物的浮力作用主要取决于水位的取值,正常情况下可按地勘部门提供的抗浮水位即按正常条件下水位变化范围的历史最高水位作为确定基础抗浮设计水位,因周边填土的密实性离散性比较大,地基土透水性的变化不易准确掌握,且紧临地下结构周边回填土因工作面的问题并不易夯填密实,因此,除有可靠的实验依据,地下水对结构物的浮力作用应采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不作折减。

(2)地下结构物抗浮力主要来源于结构物的自重、压重、抗浮构件的抗拔力以及基坑周边回填土与结构物之间的摩擦力等。对于结构物的自重、压重、抗浮构件的抗拔力等均能较准确的进行计算,应作为地下结构物的计算抗浮力。但对于基坑周边回填土与结构物之间的摩擦力,应作安全储备对待。因为正常条件下,地下结构物的浮力作用计算中未对建筑物因所处位置不同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因素如暴风雨、排水不畅、地表逸流、或施工不慎等因素造成的地下水位突然升高未充分考虑,可能会由于安全储备不足,造成地下水浮力超过结构物抗浮力使建筑物产生变形等破坏,因此,将基坑周边填土的摩擦力作为安全储备对待,以应对使用正常条件以外的突发因素。

(3)当地下建筑物埋于不透水层,周边填土为密实的不透水土时,一般认为地下结构物仅受水的侧压力,不产生浮力作用。对此种情况应慎重选择,因为建筑物与基坑之间的回填土很难做到无缝隙不透水,当有地下水通过回填土渗入到建筑物底板下时,将产生浮力作用,引起建筑物上浮。

3.2 抗浮力的安全储备

工程抗浮设计一般均是按照正常建设程序考虑,地质条件按照地勘单位提供的地勘报告确定,正常施工条件下,施工单位能严格执行工艺标准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并遵守验收程序,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均能履职到位。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地质复杂性、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责任意识等影响往往出现管理上的偏差,实际工况与设计假定的条件有所偏差,此种情况下,如设计单位过度优化,预留的安全储备过小,则会造成结构局部发生变形,严重的造成整体结构上浮。另一方面,现阶段工程往往由于拆迁等因素影响或整体工程分期施工,对局部工程抗浮条件考虑不足,当后续工程不能及时跟进,不能提供足够的抗浮力可能造成前期工程不能正常使用或降水不能及时停止,增加成本,如业主单位人员疏忽,甚至按经验提前终止降水,也可能造成地下室上浮和结构损坏。

建设单位从经济考虑对设计进行变更,如减小基坑尺寸、缩小基础外挑尺寸、将回填材料私自变更等,取消地下室底板的抗浮回填层等均可能造成抗浮力的不足。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基础的施工不认真,抗拔桩设计依据不准确,施工单位未按规定设计施工,基础底板钢筋绑扎不到位,基础梁截面不足,基础底板厚度不足等均可能造成地下室底板地浮力下的抗力不足,造成结构上浮、或防水底板表面开裂或上拱变形过大。

4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地下结构物上浮须有足够的浮力才能发生,若施工现场持续进行抽水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则地下室上浮将不可能发生。但地下室结构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警戒心低,可能因疏忽或抽水意外停止,造成地下水位陡然上升而导致上浮,或遇暴雨,短期间雨量过大,排水系统无法排水,致使地表水四处窜流,并沿着地下室外墙及基坑周边到达基础底板面,短期间形成巨大的水浮力而造成结构体上浮,因此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基坑周边的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同时,在基坑内应预留必要的集水坑,设置相应的抽水设备,在遇紧急情况时可以基坑内的积水及时抽出,减小结构物受到的水浮力,第三,还要设置必要的发电设备,防止突况下断电,造成抽水设备不能正常运转。

5 结语

抗浮设计作为工程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对于地下结构空间大,地上层数少和地上层数多但地下为大底盘的的建筑物应作为重点设计,此类建筑最易发生因抗浮力不足而造成的结构物上浮、底板上拱及局部因浮力作用开裂变形破坏等事故,在设计中应对抗浮设计考虑全面,预留足够的抗浮储备。在施工中,施工单位也应重视抗浮措施的施工及施工过程的抗浮,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严格按设计及施工规范施工,降水停止时及时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基坑回填土应确保回填土类别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压实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以为结构物提供足够抗浮摩擦力。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第5篇:建筑工程抗浮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

为了满足建筑功能及基础埋深的需要,一般均设有一层或多层地下室,平时做为车库、设备用房或商业用途,战时将其中部分或全部用做人防设施。由于地下室设计荷载较大,防水抗裂要求高,其造价占整个项目造价的比重也相当大。由于地下室所处的位置以及影响的设计因素较多,要考虑的技术问题较多,如不均匀沉降、地下室抗浮等,这些都造成地下室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一、地下室结构设计主要存在的问题

地下室工程牵涉到的专业领域非常广、专业知识相对复杂。在对建筑工程的地下室进行结构设计时,要综合考量到使用功能、防火功能、人防需要,还要顾及到管道、通风、摊水、采光等各个专业的相互联系配合。对于拥有大底盘的建筑群体来说,一般来讲,在塔楼部分的使用时期,基本不会发生抗浮问题。但是地下室以及裙房部位却会有抗浮不能满足实际要求的毛病。其设计上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结构平面的设计。

(2)抗震设计。

(3)地下室抗渗、抗浮设计。

(4)地下室的结构超长。

(5)外墙结构设计

二、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应当注重的问题分析

1、结构平面设计

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需综合考虑防火、使用功能、人防要求、设备用房及管道、坑道、排水、通风、采光等各专业的配合。例如地下室的长度超过设计规定长度时,需要与结构专业配合,确定是否设置变形缝,通常应尽可能少设或不设变形缝,因为设置变形缝会使得变形缝处的防水处理变得复杂。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设置后浇带和合理使用混凝外加剂或地上设缝、地下不设缝等方式,达到不设缝的目的。若地下室过长依靠设置后浇带的方法难以解决,设计人员应合理地调整平面将地下室分割成几个小地下室,中间用较窄的通道相连,以满足使用及管道相连的要求,而将变形缝设置在通道处,这样可以使接缝较少且处于受力较小处,便于补救。在结构设计时应合理地设置采光通风井,若高层建筑采光通风井位置设计不当,例如在侧壁外作附加通长采光井,而采光井外壁又不能与地下室顶板整体连接,会造成地下室保证结构稳定功能的丧失,不能有效地将上部的地震及风力作用传至侧壁及地面,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的埋深要求。

2、抗震设计

合理的地下室设计对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是至关重要的。一般结构中的地下室,地下室层高的1/3应大于对应的高出室外地坪的顶板的高度。此时,即使该层地下室的楼层侧向刚度大于相邻上层刚度的2倍也不适合充当上部结构的嵌固部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明确提出的中上部嵌固结构的6.1.14地下室设计顶板,应该满足下面的条件:

(1)应避免在地下室顶板上开大口;在地上结构的相关范围,地下室的顶板应该应用更为坚固的现浇梁板结构,与之相关范围之外的地下室顶板也应该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的实际厚度不能小于180毫米,C30应作为最小混凝土强度等级,双层双向配筋应配合使用,且每个方向的每层配筋率至少为0.25%。

(2)对于结构地上一层而言,其侧向刚度应小于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相关范围的0.5倍;与其顶板相连的地下室周边应有周密设计施工的抗震墙。

3、抗浮设计

如果是在地下水位浅,或者在雨水相对较多的地区进行施工,那么,对于地下室层数为一到二层的建筑来讲,常规都要考虑到使用阶段的抗浮问题。纯地下室的部位,以及裙房部位有可能存有抗渗抗浮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出现。均对这种实际情况,应当采取下面的几个措施来应对:

(1)在设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基坑底设计标高,这样可以起到降低抗浮设防水位的目的。建筑基础底板应当应用梁板筏板基础或者是平板阀板基础。

(2)强化抗浮设计的另一个有效办法是增大地下室自重。这个办法大体有三种情况:其一是基板加载,其二是边墙加载,其三是地下室的顶板加载。这种办法的特点是设计与施工都相对简单。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当建筑物需要抵挡较大的浮力时,因为混凝土和相关的增重材料需求量太大,而使施工费用增加。

(3)采用抗拔桩抗浮。抗拔桩的抗拔承载力宜通过现场静荷载试验确定,当没有进行桩的静荷载抗拔试验时,往往是根据土层物理力学特征计算确定,但要考虑抗拔桩的承载力系数。根据土层物理力学计算得出的桩的抗拔力进行设计的桩基,施工时同样需要进行桩的抗拔力检测,由于桩端承载力对抗拔力无帮助,所以设计中仅用于抗拔的桩其桩端一般无需打入硬土层。

抗拔桩可以使用预制桩、灌注桩或预应力管桩等。对于预制桩、灌注桩作为抗拔桩使用时,桩身裂缝以0.2mm 控制,并沿桩身全长配筋。对于用预应力管桩作为抗拔桩使用时,往往在验算桩身强度时,不考虑桩身砼受拉,仅考虑预应力钢筋承力。验算抗拔桩的桩身强度时,对于遇接桩的情况,还需要验算桩接头处的焊缝强度。

4、结构超长的处理办法

因建筑总体设计要求,地下室的结构时常会出现超长现象。很多情况都会超过40 ~ 60m。虽然在温度影响的角度来看,地下室受的影响相对来讲较小,但是周边环境对于地下室的约束力较大,所以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止裂缝设计。当下较为成功的做法有下面数种。

(1)安设伸缩后浇带。普通伸缩后浇带一般宽度在八十至一百公分,钢筋不被切断。而对平面尺寸超长的结构,应当设置断开钢筋的后浇带。其宽度应按搭接钢筋需要的最低尺寸同操作空间的实际情况确定。

(2)除了伸缩后浇带以外的其它措施,包括:①把微膨胀剂掺到混凝土内。②超过六十米的地下室结构安设膨胀加强带。③采取相应办法提升钢筋混凝土抗拉力。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建成的多个建筑,在应用上边所讲的办法,并进行合理施工的前提下。其应对结构超长的能力已经超过了设计规范上要求数值。

5、外墙结构设计

地下室的外墙是结构设计的重点,应按水、土压力验算,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要求:①荷载。地下室外墙所承受的荷载分为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竖向荷载包括上部及地下室结构的楼盖传重和自重,水平荷载包括地面荷载、侧向土压力和人防等效静荷载。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竖向荷载及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一般不起控制作用,墙体配筋主要由垂直墙面的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确定,而且通常不考虑与竖向荷载组合的压弯作用,仅按墙板弯曲计算弯曲的配筋;②静止土压力系数。静止土压力宜由试验确定,当不具备试验条件时,砂土可取0.34~0.45,粘性土可取0.5~0.7;③地下室外墙的配筋计算。实际设计时,在外墙的配筋计算中,对于带扶壁柱的外墙,不是根据扶壁柱的尺寸大小进行计算,而是均按双向板计算配筋;扶壁柱则按地下室结构的整体电算分析结果进行配筋,不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验算扶壁柱配筋。根据外墙与扶壁柱变形协调的原理,这种设计将使得外墙竖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墙的水平分布筋则有富余量。因此,在计算地下室外墙的配筋时,对于垂直于外墙方向有钢筋混凝土内隔墙相连的外墙板块或外墙扶壁柱截面尺寸较大的外墙板块,其余的宜按竖向单向板计算。对竖向荷载较小的外墙扶壁柱,其内外侧主筋也应予以适当加强。外墙的水平分布筋应根据扶壁柱截面尺寸的大小,适当地配以外侧附加短水平负筋加强,外墙转角处也应适当加强。地下室外墙计算时底部为固定支座(即底板作为外墙的嵌固端),侧壁底部弯矩与相邻的底板弯矩相等,底板的抗弯能力应不小于侧壁的抗弯能力,其厚度应与配筋量相匹配。这种情况在地下车道中最为典型,车道侧壁为悬臂构件,底板的抗弯能力应不小于侧壁底部的抗弯能力。

第6篇:建筑工程抗浮技术范文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技术;城市建设;质量控制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随之城市人口也逐年增加,为缓解人多地少的压力,必须重视建筑工程合理化设计。作为建筑工程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地下室外墙及底板都位于地面下方,长期在自然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往往会出现地面积水及地下水渗透与侵蚀的情况。作为设计地下室中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防水、防潮工作必须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一、地下室工程渗漏原因分析

地下室渗漏与否,重点在于施工质量。从施工方案的编制,材料的选择到施工段的划分、施工程序等各个环节,如控制不好都可能造成渗漏。施工单位不重视特殊工程应采取特殊措施,没有针对地下室防水功能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措施方案,仍按一般结构工程组织施工;关键工序质量控制不严,致使地下室结构防水性能达不到应有的效能。

1、施工前没有进行混凝土设计配合比抗渗性能试验(只作强度试验) ,抗渗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影响实际抗渗性能。

2、混凝土浇注前未进行供料速度(产量)与施工浇注需求速度关系的计算,造成因供不应求而不能连续浇注,致使前后浇注混凝土之间(尤其加早强剂)形成冷缝,从而产生渗漏通道。 施工缝留设不合理,出现凹槎;凿毛不规范,槽内清理不干净;二次浇灌时又不事先铺浆等。均造成抗渗性能下降而引起渗漏。

3、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集中处,未作坍落度调整并采用细石砼,仍用一种粗骨料和坍落度,导致下料困难,振捣不及或振捣不实,引起这些部位出现蜂窝、孔洞,形成抗渗的薄弱部位。地下室墙壁支模用的对拉螺栓和预埋穿墙套管,未在中间焊接止水环片,形成渗水通道。泵送混凝土浇筑段的上层砂浆较厚,没有另加碎石振捣,致使施工缝处混凝土比重较轻,直接影响结构抗渗性能。

二、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1、底板混凝土施工中,在卸料点为防止混凝土集中堆积,应先振捣料口处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对于积水沟(井)处采用吊模施工部位,应先振捣沟(井)底板混凝土,然后振捣侧壁混凝土,并使之由吊模底部溢出,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裂缝。

由于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大,墙体混凝土采用循环浇筑路线,分层、连续浇筑,即“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依次浇筑到顶”,利用自然流淌形成的斜坡浇筑混凝土,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 左右。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溜槽入模,使混凝土从一侧开始逐渐向前推进,并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控制在2h 以内。

2、钢筋按图纸规范绑扎完毕后,安装钢丝网片,首先将钢丝网与墙体同等高度的两根钢筋固定在一起,宽度小于墙体竖向钢筋的间距,将钢筋及钢丝网竖向插入如图所示位置,然后竖向自上向下加拉钩将钢丝网与水平钢筋固定在一起。钢丝网安装完毕后,清扫墙内杂物,安装两侧模板,调整拉杆使墙体垂直后,拧紧穿墙螺栓,模板安装完毕后,检查一遍扣件、螺栓是否紧固,办理预检手续。

3、混凝土的振捣。根据泵送混凝土浇筑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条浇筑带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前道振动器布置在底排钢筋处和混凝土的坡脚处,确保混凝土下部的密实;后道振动器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问题,同时还要严格控制振捣的间距和时间。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应以混凝土捣实至表面呈现浮浆、不冒气泡和不再沉落为准,振捣时间为20-30s,避免漏振、少振和超振。底板混凝土振捣后,先用长刮尺按标高刮平,再用木抹子反复搓压,使其表面密实,以防混凝土表面龟裂。

4、混凝土的泌水处理。大体积大流动性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会随着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并随混凝土向前推进。在支模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方向两侧模底部留孔排出泌水和浮浆。

5、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排除泌水和浮浆后,表面仍有较厚的水泥浆,在浇完4-5h 后,要用长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滚筒来回碾压数遍,待接近终凝前,用木抹再打磨一遍,使收水裂缝闭合。

6、拆模与养护。拆模时间不能少于3d,拆幕后不宜直接浇水养护,应及时覆膜进行保温养护,以尽量减少墙的表面收缩裂缝。混凝土裂缝防治工作中,新浇混凝土早期养护尤为重要,在拆模后半个月内应保持湿养护,朝阳面的墙面尤其要保养好,应采取覆膜挂草袋、专人喷水等办法保湿保温。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养护混凝土时不允许用大水直接冲淋养护面。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常温下在12h之内浇水(小水)养护。遇高温时6h之内浇水养护。墙体采用涂刷养生液养护,保证这些关键构件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并加强施工中养护的监督,保证混凝土在早期时不产生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混凝土养护测温点水平方向布置,测温计留置孔内不得少于3min,记录好浇筑完毕前7d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温差值。

三、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注意事项

地下室施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是建筑工程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将对建筑工程使用年限等造成极大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建筑工程有了更高地要求。在具体工作中,施工企业必须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不断提高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水平,规范施工工艺,重视其施工质量控制及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防潮的效果。

在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施工缝,当施工缝处理不当,将对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强度、耐久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出现混凝土裂缝及渗水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大量出现,将对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施工单位必须连续对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底板进行浇筑施工,不能出现施工缝存留的状况。在浇筑施工缝时,需选用钢丝板刷刷毛接缝位置,并将杂物清理干净,确保其表面的清洁度及具有湿润度,随后将厚度为30毫米到50毫米范围内的水泥浆(比例为1:1)铺设在施工缝表面,混凝土浇筑应及时进行,最后进行压实振捣,确保其密实度符合施工要求。如果必须进行垂直施工缝的存留,应将其设置在变形缝或后浇带位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建筑工程事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地下室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的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地下室防水技术作为地下室施工的主要技术之一,施工单位只有必须充分了解防水、防潮的重要性,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用与之相适应的防水方式,才能提升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斌;吴燮铭;林平;李科;易太良;;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A];混凝土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与混凝土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第7篇:建筑工程抗浮技术范文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总结

中图分类号:TU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防水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本商务楼工程地上面积为25003.7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1679.6平方米,结构形式为主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裙房及车库为框架结构,地下2层,地上21层,其中地下二层为地下车库,一层至四层为公共商业部分,五层至二十一层为单间商业。防水施工分为底板防水、外墙防水两部分。

1.2防水材料

本工程地下室防水材料为单层4mm厚SBS防水卷材,面积约26000m2。

1.3地下室防水工程详细做法

1)基础底板防水设计做法如图1所示。

图1 底板防水做法

2)外墙防水设计做法如图2所示

图2 外墙防水做法

1.4防水施工条件

基层必须牢固干净,无松动、起砂、空鼓、脱皮等缺陷。基层表面应平整光滑、均匀一致,其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阴阳角应做成均匀一致,阴角为平整光滑的圆弧,阳角为钝角。施工环境温度不低于-10℃。

2地下室底板防水施工

2.1施工工艺流程

砖保护墙放线砌筑砖保护墙抹砖保护墙找平层抹垫层找平层养护基层清理基层干燥卷材进场取样复试特殊部位增补处理、附加层SBS 防水卷材施工抹防水保护层。

2.2施工要点

1)保护墙放线:建筑物基础底板垫层施工后,按施工图放出保护墙位置线。2)砌筑保护墙:按设计要求砌筑保护墙至基础底板上皮标高以上400mm。3)找平层:为了使SBS防水卷材与基层粘贴牢固,在底板垫层、保护墙,应抹找平层并压光,使防水卷材铺贴在一个平顺的基面上。阴阳角要抹成圆角。4)找平层养护:找平层抹完后应养护,待强度上升后,方可做防水层。5)基层清理:基层清理时必须将突出基层表面的异物、砂浆疙瘩等铲除,并将尘土杂物清扫干净,阴阳角等处更应仔细清理干净。6)基层干燥:防水层施工前基层要干燥。7)SBS 防水卷材施工:①涂刷基层处理剂(冷底子油)。在已经处理好的基层上涂刷基层处理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或露底。②细部附加增强处理。对于阴阳角、管道根部等部位应做增强处理。③弹粗线。在已处理好并干燥的基层表面,按照所选卷材的宽度留出搭接缝尺寸,将铺贴卷材的基准线位置线弹好,以便按此基准线进行卷材铺贴施工。④采用空铺卷材。本工程地下室底板采用空铺,空铺法主要是搭接部位防水卷材的熔粘要牢固,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卷材铺贴质量。⑤墙面采用熔粘端部卷材。将整卷卷材(勿打开)置于铺贴起始端,对准基层上已弹好的粉线,滚展卷材约1m,由一人站在卷材正面将这1m卷材拉起,另一人站在卷材底面(有热熔胶)手持液化汽火焰喷枪,慢旋开关、点燃火焰。调呈蓝色,使火焰对准卷材与基面交接处同时加热卷材底面与基层面,待卷材底面胶呈熔融状即进行粘铺,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再由一人以手持压辊对铺贴的卷材进行排气压实,不得有空鼓、皱折,这样铺到卷材端头剩下约30cm 时,将卷材端头翻放在隔热板上,再行熔烤,最后将端部卷材铺牢压实。⑥卷材搭接缝施工。卷材搭接缝以及卷材收头的铺粘是影响铺贴质量的关键之一。搭接缝不随大面一次粘铺,而做专门处理是为保证地下工程热熔型卷材防水层的铺贴质量。搭接缝及收头的卷材必须 100%烘烤,粘铺时必须有熔融沥青胶从边端挤出,用刮刀随即将挤出的热熔胶刮封接口,使接缝粘结严密。8)保护层施工:①保护层应满足《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范中4.3.8的规定。②防水层做完后,按设计要求做好砼保护层;立面为抹水泥砂浆保护层。在防水层上行走或用胶轮车运输材料,应在其上铺脚手板。

3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

3.1施工工艺流程

结构穿墙螺杆孔封堵结构面清理拆除根部临时保护墙SBS 卷材施工保护墙施工。

3.2施工要点

1)结构穿墙螺杆孔封堵首先对外墙对拉螺杆孔处理完毕,如图3所示。

图3对拉螺杆孔处理

a—固定模板螺栓 a—嵌缝材料 c—防水砂浆

2)结构面清理:首先,将固定模板用的对拉螺栓周边混凝土凿成直径50mm、深25mm 的外大内小的洞,在根部将对拉螺栓拆除或割除,再将所留空洞浇水洗净、湿润后,用防水砂浆塞实、抹平、压光。对模板接缝处的水泥渣用磨光机磨平,对外墙表面水泥浆等杂物用铲刀和钢丝刷清理干净,最后将混凝土表面灰尘扫净。3)小心拆除根部临时保护墙,将防水层清理干净。4)复杂部位增强处理:对于阴阳角、管道根部以及变形缝等部位应做增强处理。5)SBS 防水卷材施工:同底板。6)防水护墙厚120mm,采用粉煤灰砖每隔2米砌240×240砖垛,防水护墙每隔5~8m 及阴阳角转角处留置施工缝。7)细部处理:伸出外墙的管件需穿透防水层,在管道穿过结构处埋设套管,套管上附有法兰盘,防水层粘贴在套管的法兰盘上,搭接宽度至少为100mm,并用夹板将防水层夹紧。防水层与管道埋设件连接处的作法示意如图4所示。

4抗浮锚杆处施工

4.1抗浮锚杆施工条件

1)抗浮锚杆施工完成,抗浮锚杆试验合格。2)基础垫层清理时必须将突出基层表面的异物、砂浆疙瘩等铲除,并将尘土杂物清扫干净。3)找平层抹完,待找平层强度满足防水施工后清理干净。4)其余同底板防水施工作业条件。

4.2施工工艺流程

基础垫层清理 抗浮锚杆孔用M30水泥砂浆填平1:2.5水泥砂浆找平层4mm厚SBS防水卷材施工建必特熔化于钢筋周围不小于100mm,厚度不小于4mm刷聚氨酯以抗浮锚杆钢筋为中心做100mm直径,抗浮钢筋上返高度100mm,涂刷厚度3遍1.5mm防水砼保护层。

4.3施工要点

抗浮锚杆孔洞低于垫层表面50mm清理干净。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的过程中注意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刷厚度均匀,并且沿抗浮锚杆钢筋上返100mm。SBS防水施工中注意抗浮锚杆处钢筋根部的处理要加强,并保证和钢筋间粘接牢固。

5质量检查及成品保护

5.1 质量检查

防水层施工中,每一道防水层完成后,应由监理、业主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1)提供认证、复检、技术指标、合格证等资料。2)卷材的搭接缝以及附加盖口条,必须粘结牢固,封闭严密,不允许有外观缺陷存在。3)卷材与穿墙管之间应牢固粘贴,卷材末端收头部位应封闭严密。4)不允许有渗漏水现象。5)密封防水处理部位应经检查合格后方可隐蔽。

5.2 成品保护措施

严防各种工具及杂物碰坏防水层。减少人员走动,防止穿带钉鞋损坏防水层。做好的防水面严禁堆放工具及材料。在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时,运送混凝土小车的铁腿必须用橡胶卷材垫好,并要捆绑牢,避免小车铁腿损坏防水层。如发现防水层损坏要立即修补。

6结语

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工程是关系着建筑物结构主体自身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只有在施工过程中正确落实防水施工技术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才能真正确保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切实有效的避免渗漏这一质量通病的出现。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详细总结了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及要点,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施工,收到了良好的质量效果,顺利通过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得到各方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3]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三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第8篇:建筑工程抗浮技术范文

关键词:地下室;抗浮设计;概念

Abstract: the basement anti-uplift design is often neglected, and lead to adverse consequences is the basement float, basement floor crack ooze water, etc., are directly affect the structure of normal use and even is safe. Therefore, the basement anti-uplift should cause enough atten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of basement design,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discusses basement anti-uplift design.

Keywords: the basement; Anti-uplift desig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下建筑物的抗浮设计关系到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安全问题, 抗浮设计措施应根据工程地质资料、施工条件、地下结构情况进行周密的设计计算、精心施工, 尤其注意在施工阶段的抗浮问题。设计中应考虑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并尽量利用一些简易的抗浮措施, 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一、抗浮设计中基本概念

在多个地下室因水浮力作用而引发的工程~故中,我们发现有些设计人员对地下水的作用认识不足,抗浮设计的基本概念不够清晰,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情况:

1、有些设计人员经常把设计重点放在地下室的梁、板、柱、墙的结构构件设计上,往往忽视整体抗浮验算分析,忽视施工的抗浮措施,总认为具有上万吨自重的地下室是怎么也不可能浮起来。

2、地下室底板裂缝、漏水,甚至成为地下游泳池,实质上大部分是因为地下水的作用远大于设计荷载而造的工程事故,有些设计人员却错误判断为温度应力作用、砼施工质量问题等。

3、对于地下水位高的地下室应进行整体抗浮和局部抗浮验算。对于基底为不透水土层的地基(基岩、坚硬粘土),深基坑支护又采用了止水帷幕或桩、锚、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忽视水的浮力。试想万吨级以上大船能在江、河、海中航行,可见水的作用力之大。地下室就像一条“船”,地下室底板和侧墙形成一个密闭的船身,它的水浮力有多少呢,是它浸泡在水中的体积乘以水的容重,可见水浮力之大。地下室的抗浮设计就是要使这个船既不上浮,船身又不破坏,因此,地下室的抗浮设计应进行整体抗浮和局部抗浮验算。

然而有些设计人员对上述最基本的概念还不够清晰,例如,有些设计人员只对地下室底板的梁、板、墙在地下水浮力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计算,未做整体抗浮的认真分析,特别是独立地下室、水池等,造成地下室整体上浮,给地下室结构带来严重破坏,难以进行复原处理。又如有些设计人员利用上部结构自重抗浮,只计算上部结构总自重标准值大于总的水浮力设计值,就认为抗浮设计满足要求。既不分析其上部建筑荷载的分布,又未计算局部抗浮,局部范围因抗浮力小于水浮力,底板隆起、造成地下室及上部结构局部范围内大面积破坏。再如,在地下室底板计算中只验算强度不进行变形的裂缝宽度的计算,造成底板产生裂缝,漏水严重,形成“地下游泳池”。

更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对地表水作用认识不足,当地下室地基为不透水的岩土层、支护又严密的基坑,一般认为不存在水的浮力,因此造成施工期间或使用期间地下室上浮破坏的盲点,一旦暴雨来临,地面的地表水全流入基坑形成“脚盆”效应,即基坑为“大脚盆”,地下室成为“小脚盆”。施工期间一旦未及时采取降水措施就会将“小脚盆”浮起,使用期间若不将四周的回填土采用粘性土分层夯实形成止水层,也同样会产生“脚盆”效应。

另外,有些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忽视施工对地下室抗浮的重要性,设计图纸对施工时抗浮措施的要求只字不提,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关注降水,没有采取降水措施或在抗浮结构未达到设计预定目标时就停止了降水,导致在施工期间产生地下室整体上浮事件时有发生,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除经验外,主要是对我国现行的技术规范、规定不了解。例如《地下室防水技术规范》在第10章中明确规定了,“明挖法地下室防水施工时,地下水位应降至工程底部最低高程500mm以下,降水作用应持续至回填完毕”;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第4.4.3条第8款中,规定了“地下室抗浮(防水)设计水位及抗浮措施,施工期间的降水要求及终止降水的条件等”应在结构设计说明中明示;这些规定是经验的总结,我们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地下室的抗浮设计和抗浮施工。

只要工程地下室基础底板标高低于该场地地下室抗浮水位标高, 设计时应考虑地下室的抗浮问题。我们通常采用两种做法来防止地下室整体上浮,一种为“压”,一种为“拉”。 当采用“压”的做法时,利用建筑的自重(包括结构及建筑装修、上部覆土等,不含楼面活荷载)平衡地下室水的总浮力,当不能平衡时,必须增加“拉”的做法,即采用桩或锚杆等来抵抗地下水的浮力。无论是“压”还是“拉”的做法,都必须进行整体抗浮验算,保证抗浮力(压重+抗拉力)大于水的总浮力。

对于大面积地下室上建有多栋高层和低层建筑,建筑自重不均匀,当上部为高层或恒荷载较大时,该范围的整体抗浮能力可能较高,但上部没有建筑或建筑层数不多的局部范围,特别应进行分区、分块的局部抗浮验算,例如:柱、桩、墙的压力或拉力能否平衡它所影响区域里的水浮力总值。因此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除了要进行梁板墙柱结构构件的强度验算、变形验算和裂缝验算,还应进行地下室局部的抗浮验算。

二、工程实例

1、工程概况

某工程地下室一层, 上部由主楼( 17 层) , 附属楼( 4 层) 等两个单体组成, 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附属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 场地类别为Ⅱ类,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05g ,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冲钻孔灌注桩。地下室底板结构平面布置( 见图1) , 地下室剖面简图( 见图2) 。

图1地下室底板结构平面简图

图2地下室剖面简图

2、抗浮设计地下水位标高

确定用于计算地下室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当有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时, 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可采用实测最高水位; 无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或资料缺乏时, 按勘察期间实测最高稳定水位并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由地质勘察部门提供, 具体体现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只要工程地下室基础底板标高低于该场地地下室抗浮水位标高, 设计时应考虑地下室的抗浮问题。若地下室自重小于地下水浮力作用, 应设置抗浮锚杆或抗浮桩。

3、抗浮桩的布置

本工程5 轴~ 8 轴间为纯地下室, 两端上部分别有主楼和附楼, 因此两端地下室部分建筑物自重较大, 足以抵抗地下水浮力, 在使用期内靠自重抗浮是没有问题的。而对于纯地下室部分, 建筑物自重较小, 靠自重抵抗地下水浮力不能满足抗浮要求, 所以该工程仅在5 轴~ 8 轴间的纯地下室部分考虑布置抗浮桩。抗浮桩的布置与抗压桩的布置一样要做到结构设计最省, 就要做到力的传递路线最短。常见布桩大致有三种形式: A、柱下承台布桩, B、柱下地梁上布桩, C、板内布桩。本工程按板内均匀布桩, 并在桩位上设置承台与地梁( 如图1) 。这样在水浮力作用下传力比较直接均匀, 且在抗浮桩满足抗浮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 桩与承台可作为地梁的支座, 使得地梁跨度大大减少, 同时地下室底板的跨度也会相应减少, 减少了用钢量, 节省了造价。

4、抗浮桩的验算

抗浮计算无统一的计算公式, 各设计者采用各自的计算公式。该工程笔者抗浮计算按下式:

G+ nR a > 1.1F w式中

G ―― 柱底传来恒载标准值即建筑物自重包括覆土自重( 向下)

N――柱下抗浮桩的桩数

Ra――抗浮桩的单桩抗浮承载力特征值

Fw ――与柱对应的受荷范围内地下水浮力标准值( 向上)

该公式中荷载标准值对应于桩的特征值, 相当于基础地耐力计算式, 概念较为明确, 且在验算建筑物的抗浮能力时不应考虑建筑物上的活荷载。水浮力标准值F w = H w×10× A,H w 为水头高度, 即抗浮设计水位与地下室底板底之间的高度,A 为水浮力的作用面积。因地下室抗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若考虑不当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且补救较为困难, 所以抗浮验算时安全系数取1.1。另外在设计中有许多对抗浮有利的因素在公式计算中无法体现, 且均未予以考虑,如粘性土的阻水作用, 地下室侧壁的侧阻作用, 底板与土壤的粘结力和吸力均未记入, 上部建筑物及地下室的整体刚度很大, 上部建筑物的压重在地下室部分的扩散作用均未考虑, 这些有利因素均可作为安全储备。

该工程桩基抗浮验算时分两种情况, 一种为柱下抗浮桩,另一种为非柱下抗浮桩。对于柱下抗浮桩( 取6 轴交F 轴处柱下桩计算) 建筑物自重及覆土自重的标准值G= 1755kN, 而该处承受的向上的水浮力标准值Fw = 1037kN, G > 1.1 Fw , 说明在有柱子的情况下, 建筑物的自重及覆土自重比受到的水浮力大很多, 足以满足抗浮要求而无需抗浮桩。因此, 对于柱下桩可不考虑抗浮要求, 仅需满足竖向抗压承载力就可以了。对于非柱下抗浮桩( 取6 轴~ 7 轴交F 轴~ G 轴中间处非柱下桩计算) , 由于其承受的建筑物自重较小, G= 489kN, Fw =1037kN, G< 1.1Fw 。因此, 非柱下桩必须考虑抗浮要求。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数据及土层情况, 经计算确定该工程抗浮桩的单桩竖向抗浮承载力特征值Ra= 680kN, 因此,根据上述抗浮计算公式G + nRa > 1.1Fw, 489kN+ 680kN= 1169kN> 1.1×1037kN, 满足抗浮要求。

参考文献:

[1] 戴西行,杜涛,李轶慧.抗浮锚杆在烟台某大型车库中的应用[J]. 中国水运(下半月刊). 2011(02)

[2] 魏坤,戴西行,杨勇.地下室抗浮锚杆布置方式设计探讨[J]. 山西建筑. 2011(08)

第9篇:建筑工程抗浮技术范文

【关键词】抗浮锚杆;设计;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Anti floating anchor in underground structure design technology

MAShu-jie【2】 JIAO Zhi-wu【2】 WENShi-ming【1,2】

(1.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2.Zhe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Quality Inspection Ltd.,Zhengzhou,450052).

Abstract: The design principle, the calculation of bearing capacity of anti floating anchor, anchor section size, anchorage length and anchor desig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ystem, summarized, summed up the anti floating ancho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roblems in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of anchor to control laid foundation.

Key words:The anti floating anchor desig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建设飞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情况下,人们对地下空间结构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地下室、地下车库的广泛应用,导致基坑越挖越深,地下建筑物的抗浮问题成为建筑师们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80至90年代的抗拔桩由于其造价高、施工技术难度大、工期周期长等原因,逐渐与建设工程的发展不协调,被市场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抗浮锚杆【1】。抗浮锚杆,其实也叫抗浮桩,由于其截面尺寸较小,通常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且不应小于1倍锚杆钢筋直径加50mm,故称其为锚杆。抗浮锚杆是指抵抗建筑物向上位移的各种桩型的总称,也是建筑工程地下结构抗浮措施的一种,其受力机理为抗拔桩体承受拉力,普通抗浮桩受力也是自桩顶向桩底传递,桩体受力大小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变化,与抗压杆件完全相反。

1设计依据

可参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

2设计原理

抗浮锚杆的主要原理为全长粘结型锚杆,该锚杆采用细石混凝土灌浆,通常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能低于C30,最大限度的发挥补偿混凝土作用,使锚杆的摩擦力大于水压浮力,从而达到抗浮锚杆的目的锚杆的构造要求见图1。

3抗浮锚杆承载力特征值计算【3】

3-1

式中:Fu――抗浮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kN)

ui――锚固体周长(m),对于等直径锚杆取ui=πd(d为锚固体直径);

qsi――第i层岩土体与锚固体粘接强度特征值(kPa),可按现行国家规范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执行;

图1锚杆基础的构造要求

4锚杆杆体截面积计算【5】

4-1

式中:Kt――锚杆杆体的抗拉安全系数,按规程【2】取值;

Nt――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kN);

fyk、fptk――钢筋、钢绞线的抗拉强度标准值(kPa)。

5锚杆杆体锚固段长度计算

5-1

5-2

式中:K――锚杆锚固体的抗拔安全系数;

Nt――锚杆或单元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kN);

La――锚杆锚固段长度(m);

fmg――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粘接强度标准准值(kPa),通过试验确定,当五试验资料时,按《岩土锚杆技术规程》选取;

fms――锚固段注浆体与筋体间的粘接强度标准准值(kPa),通过试验确定,当五试验资料时,仍按《岩土锚杆技术规程》选取;

D――锚杆锚固段的钻孔直径(mm);

d――钢筋钢绞线的直径(mm);

ζ――采用2根或2根以上钢筋或钢绞线时,界面的粘接强度降低系数锚杆锚固体的抗拔安全系数,取0.6-0.85;

Ψ――锚固长度对粘接强度的影响系数;

n――钢筋或钢绞线的根数。

6锚杆设计验算

锚杆基础中单根锚杆所受的上拔力应按下式验算算:

6-1

式中:F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竖向力(kN)

Gk――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自重(kN);

Mxk、Myk――按作用的标准组合计算作用在基础底面形心的力矩值(kN・m);

xi、yi――第i根锚杆至基础底面形心的y、x轴线的距离(m);

Nti――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第i根锚杆所受的拔力值(kN);

Rt――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kN)。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t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对于其他建筑物应符合公式1-2规定:

6-2

式中:f――砂浆与岩石的粘接强度特征值(kPa),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选用。

7抗浮锚杆设计中的关键性技术

7.1抗浮设计水位

北京标准规定:城区、近郊区的建筑场地勘察,尚应提供历年最高地下水位和3-5 年最高地下水位,当缺少长期观测资料时,可根据实地调查的水井水位等资料推测历年最高地下水位。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地下室或构筑物,其设防水位可按历年最高水位设计;对防水要求不严格的地下室或构筑物,其设防水位可参照3-5 年最高地下水位及勘察时的实测静止水位确定。

湖北省标准规定:抗浮设防水位若有长期水文观测资料和历史水位记录时,地下水作用力的计算可采用历史水位;若无长期水文观测资料和历史水位记录时,地下水作用力的计算可采用丰水期最高稳定水位;在第4 条规定:场地有承压水且与潜水有水力联系时,应按承压水和潜水的混合最高水位计算地下水位对地下室的浮力作用。地下室在稳定水位作用下所受的浮力应按静水压力计算。临时高水位下的浮力,在粘性土中适当折减,折减系数由勘察单位提出,在砂土中不折减。

历史最高水位、近期最高水位,都不能直接作为抗浮水位提供。要提供一个比较客观的设计抗浮水位标高,必须要有长期观测资料,了解各层地下水的赋存形态和运动规律,作渗流分析求取地下水对基底的压力,按基底最大压力提供抗浮水位标高。也就是说,正确确定基础底面处地下水的压力,是提供建筑物设计抗浮水位标高的前提。

准确的确定场地的地下水位是抗浮设计是否成功的前提。一般做法是,按施工期间的进度来考虑,如果在一年内上部结构能做起来,荷载>浮力,这时仅考虑近5年来;一个水文年的最高水位;若荷载

7.2群锚效应

锚杆之间的水平间距,由于受两方面的因素决定,即:所需要的受力和每根锚杆所能提供的抗拔力。如果锚杆设计间距太小,锚杆在地层产生的应力场将会相互重叠,将减小锚杆的抗拔能力并增加位移量,从而产生群锚效应。在实际工程当中,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现场试验是由单根锚杆加载,未考虑锚杆间距影响。按规范规定,如果抗浮锚杆间距不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规定,要考虑群锚作用的影响,一般按0.8折减。

7.3抗浮锚杆防水

由于锚杆钢筋会穿过底板外防水,锚杆钢筋应有防水措施;抗浮锚杆防水更是一个大问题,要锚入坚硬岩土层为好。灌浆强度最好与地下室砼强度在一个等级上,并且应加入微膨胀剂,防止形成地下水的通道。

7.4锚固长度

锚杆锚固体与(岩)土层的锚固长度应取有效锚固长度,由于基坑开挖会对底板下土体有一定扰动,特别是采用爆破开挖的基坑,一般要加300~500mm;

8结语

8.1在锚杆设计工作中,在充分掌握岩土勘察资料后,在做好抗浮锚杆承载力特征值计算的同时,应逐一对锚杆抗浮承载力特征值、截面尺寸、锚固长度优化计算,最后对所做的设计进行验算。

8.2一般情况下,出于安全考虑,在场地无积水的情况下,可取地面标高为抗浮水位标高。当场地地势高于周边地面时,可按设计年限内可能产生的最高地下水位或丰水期稳定水位计算。

9参考文献

[1]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JGJ71-200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 CECS22:2005《岩土锚杆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第一作者简介:马书杰(1975-),男,河南省郑州市人,工程师,郑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检测员,主要从事地基基础质量检测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