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范文

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

第1篇: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范文

关键词:现代技术;建筑设计;绿色建筑

一、建筑设计与技术的关系

建筑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传统技术以实践为基础,产生于具体的社会需求,并与地域环境紧密联系。例如混凝土技术的发明标志着复合材料战胜了天然材料(木、石)和简单的人工材料(砖、瓦)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而自来水技术使房屋可以远离水源地,也使得高层住宅成为可能。现代技术体现了对经济性、合理性的追求,然而也存在着盲目推崇先进技术,忽视技术与文化、自然和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技术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建筑设计的目的不在于采用哪一种技术,而在于以最小的环境(资源)的支持力和最小的成本代价来满足舒适要求。适宜技术将当代的先进技术有选择地与地区条件的特殊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地方智慧结合起来,根据地区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条件,寻求一条适宜、有效的技术路线。适宜技术也提倡改进和完善现有技术,充分发掘传统技术的潜力。

二、新时期建筑设计与技术的有机融合

当前,绿色建筑思想正在一步步渗入到固有的现代建筑思想中,并越来越发挥主导作用。绿色建筑的探索现在处于基础阶段,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1、材料使用

使用可循环、可更新的材料是绿色建筑技术研究的一个方面。这样的材料不仅要求能够回收再利用同时还要保证在使用中对能源的低消耗性。对材料的低能耗性的探索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例如石材是大家认为的比较合适的绿色建材,因为它的来源非人工制造并且不会对自然资源产生太大影响。然而,在石材加工的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有害化学成分和废弃垃圾。因而我们在对材料的选择上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是必要的。成熟的木材使用成为很多地方的趋势。这种行为区别于对原始森林木材的肆意掠夺,在很大程度上成熟的木材使用是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即从专门的生产地取多少就要增加多少的补给树种,使木材始终保持充足状态。木材使用后的可分解性是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因而未来的绿色建筑在木材使用上会有很大的比重。

2、节水设计

水是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保证,也是地球资源浪费最严重的部分。实验证明一套节水与集水系统可以减少一栋建筑大约7%的水资源浪费。绿色建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是近10年兴起的一种雨水利用技术,可很好地应用到绿色建筑小区中。雨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污染轻,经简单处理后可用于生活杂用水、工业用水,要比回用生活废水更便宜,水质更可靠,细菌和病毒的感染率低。将雨水利用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从而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与统一。随着技术的进步,还可以建造太阳能、风能和雨水利用水景于一体的花园式可持续发展建筑。在绿色建筑中应用这项技术,可以做到雨水利用与生态环境、节约用水结合起来,对建筑环境有极大的改善作用,比直接排放再进行处理的费用低,其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都非常大,如果条件合适可以大力提倡。绿色建筑要采用节水的景观设计。设计时既要提出合理、美观的水景规划方案,还要满足节约用水,建立健全水景工程的池水、流水、跌水、喷水、涌水等设施。

3、采光设计

段时间以来,太阳光作为光源,由于不易控制和难于达到预定的采光效果,多少己经被置于次要地位。现代的绿色建筑在技术上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对阳光的充分利用,从建筑的布局和外皮设计都强调对阳光的利用。建筑节能技术是太阳房。就是利用太阳能来采暖制冷和供给热水,以达到少用或不用矿物燃料的目的。到目前为止,太阳房主要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系统。主动式系统一般由太阳能集热器、蓄热部分和辅助热源等几个部分组成。平板集热器通常装在屋顶上,面积很大,并且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太阳辐射热而做成一定的倾斜角,形状十分显眼,成为建筑师处理立面的一个难题。主动式太阳房的造价也比较高。于是建筑师的注意力和兴趣转向了被动式太阳房。被动式太阳房的集热方式比较简便,可以利用墙、窗等作为集热构件,以建筑物本身为蓄热体,用自然循环来代替主动式系统中的风机、水泵等机械设备。在国外己经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被动式太阳房。有从向阳的大玻璃窗直接获得太阳辐射热的“直射式”:有白天从进气口向室内送热空气,夜间墙体放热的“集热墙式”。被动式太阳房蓄热量少,阴天时常常需要辅助热源。有些集热方式即使在晴天也会产生昼夜温度波动较大的现象,还需要改进。

4、外墙设计

绿色建筑外墙节能设计就是要提高其热工性能。例如针对玻璃幕墙能耗高、室内空气质量差等问题利用双层或三层玻璃作为围护结构,玻璃之间留有一定宽度的通风道并配有可调节的百页。在冬季,双层玻璃之间形成一个阳光温室,增加了建筑内表面的温度有利于节能。在夏季,利用烟囱效应对通风道进行通风,使玻璃之间的热空气不断地被排走,达到降温的目的。设计时应注意采取措施避免由于室内水蒸气向外渗透,在墙体内产生结露而降低保温隔热层的热工性能,还要注意采取措施消除一些保温隔热层覆盖不到的部分产生“冷桥”而在室内结露。另外,可以选用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能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墙体材料作外墙,使建筑室内气温受室外温度波动影响小,减小对保温层的影响。

5、环境设计

绿化对绿色建筑气候条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调节改善气温、是改善居住区微环境、改善室内热环境、节约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绿化可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室内采暖空调能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消耗大量潜热,从而降低了太阳辐射和建筑周围的热空气对建筑的热作用。由于种植植被能遮挡大量的太阳辐射热,避免太阳直接辐射进入室内,使传入室内的热量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了建筑室内气温,节约建筑空调制冷能耗。研究表明,如果在住宅区增加25%的绿化覆盖率,可使空调能耗降低20%以上。绿化可降低噪声。绿化对噪声有较强大吸收衰减作用,树叶与树枝间的空隙形成类多孔吸收材料可吸收部分声能,同时还可通过与声波发生共振吸收部分声能,特别是高频噪声。采用常绿针叶林配以灌木和草坪是降低街谷噪声较为有效的方案。绿化可减轻空气污染。植物,尤其是树木有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烟灰、粉尘和细菌的作用。枝叶茂密的树木对烟灰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因此,建筑设计采用足够的绿地和水面,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尽量减少水泥地面,利用植被和水域减弱热岛效应,改善居住区热湿环境,同时还可以通过绿化调节碳氧平衡、减弱温室效应、减轻城市大气污染、降低噪音、遮阳隔热。

5、建筑护结构设计

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与能量消耗的关系是明显的。尤其是对于小型的和周边相对较长(与面积相比)的建筑,护结构的设计更为重要。这一阶段在这方面取得不少经验。同时也重视窗的保温与隔热问题,在窗面积比例,构造(单层与双层窗)以及门窗的冷风渗透等方面都有所进展。但是单纯改进护结构的性能或者减少护结构面积并不一定总是合理和节约的。因为各种建筑物的规模、性质差别很大。建筑物的内部负荷(人、照明、设备等)各有特点。例如一座进深很大而周边相对较小的大型建筑,往往由于建筑内部人和照明设备等所产生的热量,就会使建筑的“制冷期”延长。甚至在室外气温低于常温时,建筑内部还需要制冷才能保持舒适的条件。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只有综合分析建筑内部负荷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外形,才能达到节约能量的效果。

三、结语

绿色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强调人、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当今绿色建筑表现的这些特征随着人类的发展和对环境的更深入认识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基础特征,而非仅仅属于绿色建筑具有。因此如何将绿色建筑技术与设计有机融合,不仅是建筑设计师也是整个社会需要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祖刚.陈衍庆主编.建筑技术新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第2篇: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范文

【关键字】建筑的实用性;建筑产品的艺术;工程设计

一、建筑产品的艺术特色

房屋建筑首要是居住作用,在满足人们基本的条件之后,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在满足居住的基本需求时,也开始追求视觉上的享受。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 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2、建筑艺术的形象感染性

建筑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与艺术手段相结合的美术门类。表现形式有城乡建筑、各种类型房屋、陵墓、园林、纪念性建筑及其他建筑设施的总体和个别设计、风格、艺术价值。建筑艺术主要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结合自然环境来发挥审美功能,同时也通过合理的实用功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显示其艺术水平。建筑的造型主要是由几何形的线、面、体组成,除了其中包含的形式美法则给人以感官的愉快外,还可以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某种特定的具体内容,特别是纪念性建筑,往往都有特定的象征主题。建筑是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标志之一。建筑产品的设计和实施要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文环境、城市进程和经济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建筑的空间含量大、艺术表达方式和特色明显。一般可以加入绘画、雕塑、园林、音乐等要素,所以说,我国建筑建设中既可以突破纯实用或纯技术的限制又可以增添精神内涵。

3、以建筑结构形象地反映生活的主题

建筑形式就是反映建筑物的结构类型以及构成方式。按照建筑物结构类型的不同,分为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四大类。建筑形态就是建筑物的外观。建筑给人们美或不美的感受,在人们心理上、情绪上产生某种反应,存在着某种规律。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种规律。建筑物是由各种构成要素如墙、门、窗、台基、屋顶等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质感,而形状又可抽象为点、线、面、体,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的普遍组合规律。建筑形式反映一些社会包含的内容,西方人把建筑作为刻在石头上的笔迹,建筑记录着当时社会的重要活动。例如中国的长城、天坛、皇宫等,从它们的建筑上都能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精神气质、社会制度、民族关系、等。

宗教建筑有自己的灵魂,其崇高与完美往往使步入其中的人们叹为观止,甚至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所征服。教堂像一个巨大的容器,将望道者置入其特有气氛的控制之中,从而达到吸收其入教的终极目的,这种力量,就是宗教空间的感召力。比起别的类型的空间来说,宗教空间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来的,在宗教侵蚀的过程中,其建筑也随同广播世界各地,并与各个国家的民族建筑相结合,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型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信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独特的,宗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纽带。无论是古典建筑时期还是近现代新建筑时期,精神感召这一主题贯穿数千年不变,并如潮水,有它起源,发展,与复涨的过程,这个过程将持续下去,不断变幻发展与其宗教共存亡。艺术,在为其形式之中受到尊重与保护,也乐于长久下去,哺育这绽放于尘世与天国之间的灵魂之花。

4、种鲜明的风格艺术

时代、民族和地方风格共同构成了建筑的艺术风格,而且建筑又与其它的艺术相联系。例如,欧洲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开欧洲建筑的先河。古希腊的发展时期大致为公元前8~前1世纪,即到希腊被罗马兼并为止。古希腊建筑的结构属梁柱体系,早期主要建筑都用石料。限于材料性能,石梁跨度一般是4~5米,最大不过7~8米。石柱以鼓状砌块垒叠而成,砌块之间有榫卯或金属销子连接。墙体也用石砌块垒成,砌块平整精细,砌缝严密,不用胶结材料。虽然古希腊建筑形式变化较少,内部空间封闭简单,但后世许多流派的建筑师,都从古希腊建筑中得到借鉴。与此同时,中国建筑也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

5、形象思维的创作和设计

建筑工程形象进度表明工程活动进度的主要指标之一,它用文字或结合数字,简明扼要地反映工程实际达到的形象部位,借以表明该工程的总进度。各种房屋、构筑物单位工程的形象进度,要根据它们的本身特点来表示。住宅小区建筑工程形象进度一般可分为基础、结构、屋面、装修、竣工等表示。单项工程形象进度,是以单位工程形象进度为基础的。根据一个单项工程内各单位工程的形象进度,就可以说明整个单项工程的形象进度。同样道理,根据单项工程的形象进度,就可说明整个建设项目的形象进度。对于地区或部门来讲,除了重点掌握某些主要项目的形象进度外,还需要观察地区或部门工程形象进度的综合情况。为此,就要计算项目分别处于各个不同施工阶段的个数,如处于准备阶段、土建施工阶段、安装阶段、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阶段的个数,从而形成地区或部门形象进度的综合概念。

二、建筑表现的艺术性

1、实用性

建筑的实用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而且艺术性中常常包含着实用性的因素。

2、公众性

人们对建筑的评价是带有“强制性”的,任何建筑都要“经过最广泛的群众评议。一般情况下,一座公用建筑的设计和实施都要通过民众的评议,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一个城市的建筑作品往往要以公众的社会利益为标准。所以,公众的建议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3、纪念特性

建筑是很贵重、巨大、触目的物质实体,一旦建成就要长期保留下去,很难被遗忘或丢失,事实上就成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纪念物。但是随着岁月流逝、沧海桑田,残存下来的却成了纪念性很强的遗物了。

4、环境特定性

建筑物一旦建成了就很难移动,建筑的艺术形象永远和它周围的环境融成一个整体,有许多建筑还必须依靠特定的环境才能形成富有个性的形象。戏曲换个剧场,舞蹈换个舞台,绘画换个展室,对它们本身都不会发生多少影响,但建筑换了环境,就会失去和改变或削弱了原有的艺术价值。

5、相容性

建筑艺术的感染力,主要来源于建筑的环境、建筑群序列组织和建筑物本身的比例、尺度、韵律,但由于它本身是一种可以容纳别的东西的空间,所以也能够将其它艺术品种容纳进去,加以配合,起到渲染加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雕塑、绘画、园艺、工艺美术以至音乐都能融合到建筑中,共同创造特有的艺术形象。

三、结尾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作为一门艺术综合性非常强的设计艺术,既有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艺术共性,又有建筑实体所特有的艺术特性,因此,决定了建筑比其他门类的艺术更具备综合性和复杂性。我们要研究认识它的艺术公共性和特殊性,才能帮助我们深入地研究和开展建筑设计的工作和学习。

第3篇: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范文

中世纪建筑艺术产生的背景

早在罗马帝国的末期,西欧的经济已经变得十分衰落。就在公元5世纪初,大量的日耳曼民族的一个分支部族――哥特人的入侵下,使罗马帝国的政治和经济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他们借此机会踏遍了整个欧洲大地,使欧洲的政治和经济从此一蹶不振。而此时,教会却利用人民的苦难,大肆宣传禁欲主义,试图起到愚昧和迷信百姓的目的。

公元5―10世纪,西欧的建筑仍然不发达,很多大型的公共建筑根本起不到实际的作用,而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技术或艺术经验也失传了,而此时只有修道院是当时唯一的质量较好的建筑物。由于人们长期受到教皇的愚昧统治,出现了一些市民开始展开对封建领主的斗争,同时也展开了对教会的斗争。建筑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建筑中的人力还是物力,都要超过古罗马时期。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背景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时间是18世纪,此时正是欧洲的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让人们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相反,却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在艺术上,由于机械化的生产,使艺术的品味越来越低俗。一些艺术家面对这种状况,试图通过设计改革来达到改善的目的。他们提倡回归自然、向大自然学习、将艺术与设计结合的思想,然而,工业革命的发展是无法阻挡的,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艺术家的理想最终成为泡影。但是他们并没有终止自己的艺术创作,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进行艺术创作,最终他们将目光停留在了中世纪的艺术中,试图从中世纪的建筑艺术中寻找出他们理想中的典范。工艺美术运动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对后来的设计运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中世纪建筑艺术对工艺美术运动中家具设计的影响

1. 哥特式教堂对工艺美术运动中家具设计的影响

(1)哥特式教堂最引人注目的形体特征是空间上垂直线和水平线的发展以及简洁的装饰风格。建筑师普遍采用拱券造型,在建筑主体上面修建了许多层叠向上、变化有序的独立塔楼,增加了建筑物的高度,强调了建筑的垂直性。教堂内部则采用横向线条的构成,一排排连绵不断且方向一致的窗户、穹顶、柱子和长长的廊墙相结合组成了一道道水平的线条,加强了教堂内部的纵深透视感。哥特式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拱孔巨大、造型简洁。由于经济落后,柱子没有过多的装饰,墙壁着原始的石材,整个建筑内部空间很大但陈设的家具很少,这一切使整个空间显得纯净而简洁。工艺美术运动的家具设计师很好地借用了哥特式教堂的这些造型符号,他们设计的家具很多都采用垂直和水平线条作为结构线和装饰。

垂直和水平线条是这一时期家具设计的明显特征。同时,家具表面没有更多装饰,体量较大,由于大量使用垂直和水平线条,整个造型方正结实,非常具有中世纪建筑朴实耐用的典型风范,很符合设计师们返朴归真的民主主义思想。

2.中世纪罗曼式风格对工艺美术运动中家具设计的影响

在中世纪的罗曼式风格时期,建筑师有意拉长了建筑节点,使其有了装饰的可能。工匠们在柱头上使用了一些纪念性的雕刻,但雕刻中人像被拉长,背靠立柱,融入了柱子的形状之中。在随后几个世纪的发展中,由于经济落后等原因,人们很少在教堂内使用装饰,但为了美观,他们将一些结构的节点外露,开创了以结构作为建筑装饰的先河。除了这些作为结构的装饰外,绝大部分家具都不再有其它的装饰,最多就是一些诸如拉手、柜门玻璃等的装饰品。这样一种装饰方法突出了材料的质感和手工制作的精细,既显得朴素大方,又与当时设计师追求自然简朴的心态一致。这都是受到罗曼式建筑风格的影响而衍生的设计风格,使这一时期的家具设计独具特色。

结 语

第4篇: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关系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建筑设计已成为一门极具创造性的艺术。由于对艺术的追求使得环境问题成为重要话题,本文对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设计的关系做了简单的阐述。

1. 建筑设计

1.1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 。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广义的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设计工作常涉及建筑学、结构学以及给水、排水,供暖、空气调节、电气、煤气、消防、防火、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工程估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

2.生态环境艺术

2.1.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主要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如: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在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3.建筑与环境的互动

在人们有意识地改变环境的过程中,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从同一性关系逐渐发展为对象性关系。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马克思认为意识起初只是对周围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自身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当然同时它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意识,建筑环境设计思想作为一种意识也必然遵循主观意识发展的规律,经历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

3.1现代建筑环境设计思想的发展和转变

建筑是静态物,它存在的形式也是静态的。建筑的静态造型为动态提供了参照系,建筑内部和其周围存在的最普遍的“动”,除了人的活动外就是周围环境景观四季、昼夜的变化。绿化是建筑室内外景观设计最常用和最丰富的设计元素。在19世纪80年代,屋顶绿化就在欧洲得到广泛应用

建筑与环境设计思想的另一大发展在于建筑已经成为改造环境的一个契机。首先应该在恢复自然意识上着眼改革。”这种建筑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着眼点和目标上的转变暗示着建筑设计与绿化景观关系质的跳跃。所有这些都表明建筑绿化已经从原先单纯的营造建筑空间氛围的束缚中挣脱出来,逐渐向建筑中生态要素的角色转变,并且这种生态性的衡量指标已经开始被量化了。建筑创作就是将一个新东西介入旧环境,这显然使得建筑成为一次改造环境的契机,而现代科学技术和栽培手段的发展也使得绿化与建筑的融合这一建筑设计思想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空间。

4.环境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现在社会对环境设计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进步,但是它的基本原则是不会改变的。其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3)对于沟通人类与环境创造条件。(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4.1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和谐的去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4.2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紧密关系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设计理念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人类可以自主建造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但人工化的舒适通常依赖于一些高耗能设施,且舒适度的提高又往往以耗能的增加为前提条件,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当前环境和能源危机,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安全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耗能占据整个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在持续上升,每年由于新建和改建建筑而消耗大量能源,以至于带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水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耗材高等严重问题。由于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结果导致建筑系统内和建筑系统外的物质良性循环与能量的良性转换受到严重的破坏,也就是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居住区中的气候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再生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是一个直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人类所面对的巨大挑战。

5.结语

综上,发展的观念正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在当今社会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创造更是有着不容忽视作用。环保建筑也好,节能建筑也好,其宗旨都是为了人类的安居乐业和长久的持续发展,我们在衡量高贵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建筑以外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的塑造。我们要在“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前提下,在有限的地球资源条件下,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人居环境是作为每个设计师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环境艺术教育》,杨文会编著,人民出版社

第5篇: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范文

关 键 词:环境艺术设计 空间 功能与形式 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国内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中,发展历程较短,正处在蓬勃向上的成长期。我们应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发挥院校的各自优势,关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体系建设,完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注重教学规律的探索与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范围广阔,专业结构上是由多种学科领域交叉构成的复合体,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综合化的“大知识组团”,而且有领域扩大化的趋势。对此各院校应结合本校资源结构特点,在环艺专业的内容设置上突出重点,抓中心领域的构成研究,或围绕中心领域开辟新的专业知识增长点,避免大而全的做法。但也不能将环艺专业的发展建设依附于某个学科,因为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哪个学科的分支。应注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自身建设的研究,保持专业良性发展的趋势,共同努力,形成专业发展的合力,完善专业体系建设。在分析构成环境艺术设计中心要素时,应以视觉艺术要素为切入点,对涉及到艺术表现且与环境相关的领域和专业,进行重点研究,并对其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整合,使之更有针对性和连贯性,而不能只是将相关学科专业的内容简单相加。只有构成内容的合理配置,才能形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有机整体。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中心要素,至少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城市规划、公共艺术等。对各中心要素内容的整合研究、学习,将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之一。

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是对人们所处的生活空间环境进行有序地规划与设计的过程,是使自然环境生态化、社会环境艺术化、人工环境和谐化的有效手段之一。由此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首先是对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大环境”的改善和创造。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当今人们的活动空间范围日趋扩大,建筑的概念不只局限于建造的房屋,应包括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因此正确地评价建筑应该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意大利建筑理论家赛维指出:“建筑空间是我们生活的场地、生活的环境、生活的舞台。”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目前两个发展迅速的方向。前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休闲的物质要求和精神需求所进行的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后者是对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因此,环艺专业的学生对建筑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一个艺术的接受者和欣赏者的角度,应以空间的概念理解建筑,应从建筑设计的学习中,升华对建筑艺术的认识。

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是成功的一半。 建筑设计的初始学习,自然十分关键。小住宅建筑设计(或称别墅设计)是建筑专业学习建筑设计初始的课题。针对环艺专业的特点,将其内容作必要的调整,使之成为环艺专业认知建筑空间与设计原理的主要起点课程。

首先,通过对小住宅建筑历史的回顾,以点带面,可以使学生认识建筑艺术在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发展历程,以及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传承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要向大师学习,现代许多建筑大师都曾对小住宅(别墅)的设计情有独钟。感悟他们在小住宅设计中体现出来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精神,可以从中解读世界现代建筑思潮和流派的演变、发展、兴盛与更迭的历史轨迹。如,柯布西耶在萨伏伊别墅设计中体现了他倡导的现代建筑五原则,“建造出与以往的石砌结构形式的建筑彻底决裂的里程碑建筑”。(安滕忠雄语)同样、密斯·凡·德·罗在其设计的图根德哈特以及范斯沃斯等住宅中,也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并将钢和玻璃的组合提升到一种精神境界,对建筑细部的处理,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流水别墅”的设计在建筑史上留下了绝妙的一笔,赖特的“有机建筑论”更是具有深远影响。如他所言:“我努力使住宅具有一种协调的感觉,一种结合的感觉,使它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建筑史上将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各种建筑思潮,称为“后现代主义”时代。这其中的许多代表性人物也大多在小住宅设计中最先体现出各自对建筑空间建构、材料的表现性等建筑语言方面的探索与追求,也反映了在新的价值观基础上,设计者对建筑人性化的关注和对建筑的时代性与建筑表达的可能性等问题的思考。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留下了他们当中很多人的足迹,如设计CCTV新楼座的库哈斯,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的设计者矶崎新,自学成才的安滕忠雄,奥运会场“鸟巢”的设计者之一的德梅隆和多次来华讲学的文图里等,这使我们近距离、多方面体会名家的作品成为可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建筑设计课,也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构成特点而设立的。目前环艺专业的学生以造型为专业基础,对形式的感受力强,但对空间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平面中所形成的三维虚拟的立体空间上,并且在设计时常有重形式、轻功能的问题。因此,培养未来的专业设计人员应具有的素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一、课题内容的确定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形态意识,并对建筑的功能与形式,建筑的尺度、材料与色彩,建筑与环境等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同时,更需关注建筑与人文精神、与经济技术、与所服务的对象的关系这些建筑设计中的本质问题。

二、课题的定义和特点

小住宅建筑涵盖了别墅的定义,但小住宅不一定就是别墅。最大的不同在于别墅的用地有其特殊性,“往往指建在环境优美的地带,供人居住和休憩的独户住宅”。而小住宅可以身处闹市,环境条件并不一定优美,但它有别墅的特点,它不在于建筑面积的大小,也不是用富丽堂皇来衡量,而是讲求独具特色,追求便利、舒适和美观。这种单独设计、个体建造的小住宅建筑反映了服务对象的个性化特征、品位和理念。

三、教学的目的与方向

1.小住宅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初始,通过学习了解掌握建筑设计的一般程序、基本原理和基本的方式、方法,对建筑的认识有质的飞跃。

2.一个好的小住宅设计应当解决好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问题,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因地制宜地将地域历史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创造性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

3.解决好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以人为本合理细化功能组织,使空间布局自由流畅、富于变化,同时各空间元素具有内在的有机衔接,且比例、尺度人性化。

4.学习掌握建筑形态构成的一般原理,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对形式美感的独特感应能力和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将生活的感受、知识的积累通过艺术的知觉提炼,浓缩为抽象化和空间化的形态构成。

5.通过学习小住宅建筑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语言与技巧,提高设计方案从概念至全面深化的能力。培养从平面草图至立体模型表现的设计能力,以及规范运用制图正确表述方案的能力,为日后环境艺术设计中正确处理好建筑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开端。

四、小住宅建筑设计的内容与主要步骤

一是由教师选定一个基地环境并设立功能任务书,如,在依山傍水之地设计建筑面积300平米左右的单层或多层小住宅建筑(别墅)。二是由学生自己选择模拟客户。根据要求选择基地环境,参照任务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料收集和调研活动,然后写出调研报告,根据综合分析的结果,对小住宅建筑的形式、功能、景观、车流和人流等做出全面规划,并选择自己最为理想的构思创意方案,最终完成住宅的设计。

五、难点分析

1.在空间的认识问题上,应注重空间的功能性对人感知空间时的心理影响。“功能性”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只满足实用需求,应强调居住者在空间中的心理感应(由视觉引起),唤起人们在空间中的情感与联想,所以设计时应始终关注实用与立意的结合,并将其作为创作的目标。要创造首先能感动你自己的有意义的空间与形态,并且能将功能有机地贯穿组织起来,使空间兼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

2.艺术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初学建筑设计时,对潮流和时尚感觉敏锐,且有较好的形式感和表现力,欠缺的是通过理性思维和推理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答案的能力。设计初始,往往形成一个或多个构思,但只停留在对形式的直观感受层面,缺少系统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时只形成一个概念性方案但深入不进去,使最终的方案得不到升华。应当注意的是,设计方案的构思立意明确以后,各环节问题的处理没有一个既定的程序模式,更不是一个问题完全解决之后再考虑下一个问题,因为毕竟方案设计不是加工标准件的过程,方案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是一个互动的、相互关联的整体,应同时关注几个环节和环节的各个方面。这期间的反复推敲,“一步一停、一步二晃”,都在所难免,应把握立意这条主线,统筹兼顾,综合分析存在的问题,弄清问题的相互作用点,并进行整理归纳,在衔接中解决矛盾。

设计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两个课题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的积累,并且有赖于教育者经常性的正确引导,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文明进步成果,打破专业界限,培养起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参考文献

[1]《别墅建筑设计》,邹颖、卞洪滨编著,中国建筑出版社

第6篇: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范文

关键词:生态节能建筑;建筑设计;保温技术;节能技术;艺术表现

建筑能耗,在我国就约占全国能耗30%左右。而建筑能耗是全世界资源消耗总量的50 %左右,因而建筑节能的实质是国家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建筑节能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人口是一个世界上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制定建筑节能设计发展战略时,在追求建筑节能材料的高性能、低成本的同时,要更加提高对相关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在一系列的节能政策、法规、标准和强制条文的指导下,我国建筑设计的节能工作不断深入,节能标准不断提高,引进开发了许多新型的节能技术和材料,在建筑设计中大力推广使用。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十分紧张,而建材的生产则是消耗土地资源最多的行业之一,我国在建筑设计的具体功能上,必须节约能源、降低建筑造价和使用费用,强调实用性和对人体及环境有益无害等生态建筑设计的定义。

何为生态设计,其所采用的材料应该是很少产生并能有效控制污染,形式和内涵必须充分体现出自然生态与社会形态。虽然大家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基本公式还是有的,例如,“生态环境材料是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所谓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是指在原料的采取制备、产品的生产制造、服役使用、废弃后的处置和循环再生利用的全过程,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生态和环境污染小,循环再生利用率高”【1】

但我国目前的建筑节能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仍是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5倍。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采暖能耗已占当地全社会能耗的20%以上,且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火力发电和燃煤锅炉,同时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所以建筑的节能生态设计还是本世纪我国建筑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生态技能建筑中墙体的保温技术

1.1 外墙内保温技术分析

外墙内保温就是在外墙的内侧使用苯板、保温砂浆等保温材料,从而使建筑达到保温节能作用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对建筑外墙垂直度要求不高、施工进度快等优点。在2001年外墙保温施工中约有90%以上的工程应用内保温技术。然而,外墙内保温所带来的质量问题也随之而来。外墙内保温的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结构冷(热)桥的存在使局部温差过大导致产生结露现象。【2】

另外,在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的建筑中,室内温度随昼夜和季节的变化幅度通常不大(约10℃左右),这种温度变化引起建筑物内墙和楼板的线性变形和体积变化也不大。但是,外墙和屋面受室外温度和太阳辐射热的作用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外墙收缩的幅度比内保温隔热体系的速度快;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气温时,外墙膨胀的速度高于内保温隔热体系,这种反复形变使内保温隔热体系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墙体基础上,在这种形变应力反复作用下,不仅使外墙易遭受温差应力的破坏,也易造成内保温隔热体系的空鼓开裂。【3】

内保温影响居民的二次装修,内墙悬挂和固定物件也容易破坏内保温结构。内保温在技术上的不合理性,决定了其必然要被外保温所替代。

1.2 内外混合保温技术分析 内外混合保温,是在施工中外保温施工操作方便的部位采用外保温,外保温施工操作不方便的部位做内保温,从而对建筑保温的施工方法。

从施工操作上看,混合保温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对外墙内保温不能保护到的内墙、板同外墙交接处的冷(热)桥部分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使建筑处于保温中。然而,混合保温对建筑结构却存在着严重的损害。外保温做法部位使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内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因而墙体处于相对稳定的温度场内,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也相对较小;内保温做法部位使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室外温度波动较大,因而墙体处于相对不稳定的温度场内,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相对较大。【4】局部外保温、局部内保温混合使用的保温方式,使整个建筑物外墙主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形变速度和形变尺寸,建筑结构处于更加不稳定的环境中,经年温差结构形变产生裂缝,从而缩短整个建筑的寿命。

工程保温做法中采用内外保温混合使用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比做内保温的危害更大,该方法已很少使用。

1.3 外墙外保温技术分析

1)适用范围广。外保温不仅适用于北方需冬季保温地区的采暖建筑,也适用于南方需夏季隔热地区的空调建筑。既适用于新建建筑,也适用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2)保温效果明显。由于保温材料置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基本上可以消除在建筑物各个部位的“热桥”影响。从而充分发挥了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的效能,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墙体,它可使用较薄的保温材料,达到较高的节能效果。

3)保护主体结构。置于建筑物外侧的保温层,大大减少了自然界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对主体结构的影响。随着建筑物层数的增加,温度对建筑竖向的影响已引起关注。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由于温度对结构的影响,建筑物外向的热胀冷缩可能引起建筑物内部一些非结构构件的开裂,外墙采用外保温技术可以降低温度在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

4)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外保温不仅提高了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而且增加了室内的热稳定性。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雨水等对墙体的浸湿,提高了墙体的防潮性能,可避免室内的结露、霉斑等现象。因而创造了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

1.4 外墙保温节能材料

节能材料属于保温绝热材料。绝热材料是指用于建筑围护或者热工设备、阻抗热流传递的材料或者材料复合体,既包括保温材料,也包括保冷材料。绝热材料的意义,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建筑空间或热工设备的热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节约能源。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的日趋紧张,绝热材料在节能方面的意义日显突出。仅就一般的居民采暖的空调而言,通过使用绝热围护材料,可在现有的基础上节能50% ~80%。【5】据日本的节能实践证明,每使用1吨绝热材料,可节约标准煤3吨/年,其节能效益是材料生产成本的10倍。因此,有些国家将绝热材料看作是继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之后的第五大“能源”。 【6】

外墙保温主要是靠保温绝热材料作为建筑围护,开发和应用高效的保温绝热材料是保证建筑节能的有效措施。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均对绝热材料的生产和应用十分重视,之所以建筑节能工作做得好,与他们重视和发展保温材料是分不开的。

二、生态节能建筑中艺术的表现力

2.1 生态建筑中,在不影响节能技术下的艺术表现张力

建筑也是一门艺术,除了满足自身的实用性外,还存在美观性,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在设计上我们不能只考虑建筑的经济与实用性,而忽略其美观艺术性,在当今日益受人们重视的建筑节能面前,更不可牺牲建筑的艺术价值。因此在强调了保温隔热的最有利方式之外,建筑的外观形式也很重要。追求艺术性很强的建筑不一定达到最佳节能要求,也可能对建筑外观有直接影响,每一个物体都存在其多面性,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7】我们不可顾此失彼,要在矛盾中找平衡点,使建筑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如何使建筑物既符合降低能耗要求,又不违背“经济、美观、实用”三大原则是现代建筑的重点及难点。

路易斯.康说:我相信建筑与一切其它艺术一样,艺术家本能地要把作品制作痕迹保留下来,袭用粗野主义的手法,毫不掩饰砖的略不规整石材的纹理孔隙,木材的结疤纹路,而是将它们视作建筑工艺的装饰,我既不虚饰一个节点,也不虚饰一种材料我使它们与建筑物整体紧紧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大多沉默静谧,令观者心灵震憾。不刻意掩饰材料形态,而是突出工艺自身的装饰性,材料的表现形态应反映材料的固有特点。【8】

2.2 材料的运用,应不仅做到生态节能,更是艺术的体现

材料运用的内外统一,凸显了结构和材料本身所创造的空间感染力。当然,艺术的真实性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对于石材饰面干挂于混凝土结构表面,或砖建筑的外表覆盖着的却是钢结构等做法,过去都会被认为是缺乏艺术真实性的表现。【9】然而,在地球资源匾乏的今天,提倡节省能源追求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天然的传统建筑材料,不再提倡无节制地使用,而是有规划的使用如森林的定期砍伐,或加工成薄片作为装饰贴面使用,或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合成艺术的真实性的含义,变得比过去更加复杂。【10】

建筑节能必须以发展新型节能材料为前提,必须有足够的保温绝热材料做基础。目前,我国外墙保温技术发展很快,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与节能材料的革新是密不可分的,节能材料的发展又必须与外墙保温技术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11】正是由于节能材料的不断革新,外墙保温技术的优越性才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所以在大力推广外墙保温技术的同时,要加强新型节能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从而真正地实现建筑节能。

意大利著名的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奈尔维在他的专著《建筑的技术与艺术》中说:“一个技术上完善的作品,可能艺术效果上甚差,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却没有一个美学观点上公认杰出的而技术上却不是一个优秀作品的。看来,良好的技术对于良好的建筑来说,虽不是充分的,但却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建筑大师密斯对技术的美感十分推崇,他的那句名言“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华为艺术”十分精妙地阐释了现代技术条件下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他说“: 我认为,搞建筑必定要直接面对建造的问题,一定要懂得结构和构造。对结构加以处理,使之能表达我们时代的特点,这时,仅仅在这时,结构成为建筑。”总之,对材料的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充分掌握,是达到建筑作品材料表现的基础,两者不可偏废。

参考文献

【1】钟善斌.浅谈建筑设计的生态概念和技术策略【J】.中国工程咨询,2006(1):26-27

【2】胡小媛,许琳. 我国建筑绝热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其前景. 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2002,(6):2~4

【3】刘洪涛等. 几种常见的外墙保温形式及材料. 建筑技术与应用,2001,(1):39~40

【4】齐文龙等. 聚苯板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 建材・建筑・装修,2000,(2):33

【5】徐惠忠,周明. 绝热材料生产及应用.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6】郭莹. 外墙内、外保温技术在建筑节能住宅中的作用. 建筑技术开发,2002,(2):46~48

【7】张抗军.浅析现代建筑中的材料“设计”[D].东南大学,2006.

【8】索健.建筑材料表现力的探索―――赫佐格与德穆隆作品欣赏[J].房材与应用,2003,2.

【9】卫大可.建筑形态的结构逻辑[J].华中建筑,2006,1.

第7篇: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范文

【关键词】技术的理性;艺术的感性

建筑对于人们的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既要满足使用的功能要求,又要给人以美的感受,从而得到身心双重舒适。这就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将技术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应用,使二者共同协作,产生共鸣。为了更加形象,下面结合实例对这一意向进行阐述。

这一实例就是百北居住小区2004年商贸楼工程,该工程总建筑面积11933平方米,其中一号商贸楼1100平方米,二号商贸楼744平方米,住宅楼10089平方米。一、二号楼临锦江大街而建,二者之间是百北居住小区的东门。一号楼局部三层,二号楼二层,结构均为全框架,功能均为商贸用房。住宅楼紧邻一、二号楼,位于小区内。在设计过程中,为了将技术与艺术合理应用到工程当中,共抓住了5个设计要点:

1、总平面布置——正负之间的零界限:

世间大多数物体都不是真空存在的,而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中。这样,在受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建筑则更需要与环境相结合。

该工程南侧为吉林油田二钻办公楼,西侧是吉林油田百北居住小区,东侧主立面与锦江大街平行,至锦江大街与临江路交汇处局部向西转96度角,从而北侧与临江路平行,并与临江路旁一栋六层住宅衔接。

在总平面上,该工程处在一个分界线的位置,正面面临的锦江大街是一条比较繁华的街道,白天车水马龙,夜晚灯光璀璨;背后是油田职工安居乐业的百北小区,基本上是动与静的结合之处,就像正数与负数之间的“零”一样,起着衔接与分隔的作用。对于这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区域,首先在总平面上,底商与内部住宅之间以道路相隔,这样的处理,可以使住宅尽量少的受繁华街道噪音与灰尘的影响,满足了居住环境安静舒适的要求。另外在建筑高度处理上,这两座建筑尽量加大高度,一号楼还局部升起为三层,从而形成了一座围墙一样的屏障,隔绝喧嚣,包容平静。而且高度的处理还对功能使用与造型变化有所帮助。这是在纵览大局方面进行技术控制和艺术的联想。

2、平面布局——百家荟萃,各取所需

建筑的功能不同,使用对象也会不同。该建筑的功能明确,全部为商贸用房,理所当然使用对象也只有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们,可是仔细考虑,购买商贸房的用户也是千差万别的,经济宽裕程度不同,经营项目不同,经营方式不同,个人喜好不同,因此平面设计时,在满足结构处理的条件下,把多种户型与面积选择带给商家,各取所需。

如一号楼每户均为矩形,层数有二层、三层之分,面积有大小之分。二号楼均为二层,1—2轴处一户为矩形,面积略小,其它为矩形与扇型相结合的户型,面积略大。建筑的室内空间高度足够满足使用要求,因为建筑面积相对较大,尤其一层使用率高,室内装修较复杂,所以将层高定得略高些。

3、外观设计——欢快的乐章,舞动的音符

外观的设计给人以直观上情绪的影响,建筑之所以让人感到美,是因为它给人的感官传达令人愉悦的信息。现在,建筑已不仅仅是一个遮风蔽雨的栖身之所,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还被要求以更高的艺术美学价值。人们需要五光十色的世界,需要充满活力的世界。工作、生活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行走于美景纷呈的街道上,如同蜜蜂蝴蝶快乐地穿梭于缤纷花丛中,这样的世界才可以使眼睛更加明亮,心情更加开朗。该建筑的外观设计思路,就充分抓住这一主导思想,整体造型具有现代感,立面设计活泼生动,就像一曲欢快的乐章,而其中的各个元素,就像乐章中跳跃的音符。

大门两侧的不规则五边形立面是整个乐章的主旋律。体型凝重,意境却欢快。它的重心较低,虽尺度较大却不失稳重,除此以外,它奇异的形状、上升的气势、深色玻璃幕上鲜明的点缀,以自己独特的建筑语言向人们展示着它朝气蓬勃的一面。转角处的弧面外挂玻璃幕熠熠生辉,起着承接与转折的作用,并体现一定的韵律感。来往于交叉两条街道上的路人,都会为之眼前一亮。本建筑的制高点为屋面上方的大板。它位于建筑局部三层处并出挑,二三层处的玻璃幕墙就象穿插在主体建筑中的玻璃盒子,让厚实感的主体墙面嵌入通透感的玻璃建筑,体现一种虚与实、沉稳与灵动的对比。在此,屋面大板沿侧墙折而向下,直达地面。在屋面处,大板由4轴处升起的圆柱作支撑,并出挑4.5米,板面作圆形透空处理,尽端作弧线凹入,从而使之更显轻盈。本建筑是临街建筑,临街立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为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和人性化建筑风格,在面向小区居民的背立面上也从未疏忽,既有外挂玻璃幕、大板等建筑构件,又有细节的体现,虽不如主立面丰富多彩,却另有一分清新淡雅。

在两建筑之间,突破了以往常规的立面式大门做法,设计成拱廊形,四组柱子纵深排开,柱顶以梁相连,梁上四个圆拱之间穿插着若干不锈钢圆管,这样,将单纯的大门功能延伸具有一定的空间感,人们穿越大门时,可以感受到立体空间的影响,同时,阳光透过圆拱与不锈钢管空隙,在地面上形成了光影变幻的效果,从而使静态的建筑中蕴涵着动感。

在建筑色彩与材料的运用上,主墙面为了与住宅建筑相配合,运用的是浅黄与棕黄两种颜色面砖,上浅下深。装饰处一律用玻璃与铝塑板,因为质地轻,造型结构易处理,并且视觉效果显著,具有现代感。大面积处用白色铝塑板,这样可以与主体建筑在观感上有效结合,浑然一体;局部运用红色铝塑板,看起来色彩热烈奔放,实际上这几处是经过仔细斟酌而确定的,意在画龙点睛,增加颜色上的跳跃性,视觉上的冲击性,使整个建筑在与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凸显其个性。在它们的协助下,建筑的形象更具感染力,轮廓与线条更加鲜明。另外,青灰色镀膜玻璃的运用,有利于内部功能和外部观感双重作用。

整个建筑造型上着重体现出一种生机活力,并隐含着一种健康自然的精神。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内部要适用,外观上要悦目。本设计通过形态、颜色、质感几个方面,将建筑的魅力传递到人的感官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4、结构设计——力与美的结合

建筑风格的充分体现,离不开结构的支持。在这里,力与美相辅相成,完美结合。

一、二号商贸楼为现浇(局部三层)框架结构,基本柱距为6米和6.9米两种,开间和进深尺寸较大,平面布置灵活,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结构计算上采用了PKPM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并通过TAT软件进行三维空间分析,经过多方案对比和反复试算,确定出梁、板、柱等构件的合理尺寸。在结构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降低了造价。

紧邻商贸楼的是三栋住宅楼,基本户型均为90平方米标准型,但屋面由原来的平屋顶改为坡屋顶,由钢屋架、方钢檩条和蓝色彩瓦三部分组成。屋面设计采用了STS软件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使结构安全与经济合理两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屋面平改坡虽然增加了屋面工程的一次性造价,却省去了以后频繁的屋面维修费用,延长了住宅的使用寿命。而且在外观造型方面也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5、系统工程设计——建筑的经脉

如果说建筑是一个有机体的话,那么其中的系统工程就象是在全身周转运行的经脉,位置虽不显眼,作用却不可忽视,没有它们,建筑就会失去生机。

系统工程设计分为水暖电信四个部分。

供排水系统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且符合现行的国家规范的要求。由于本建筑为商贸楼,为方便使用要求,在每户只预留上下水口,连卫生间位置也只预留,并未设分隔,这样在用户装修时增加了选择的灵活性,并降低了建筑造价。

在采暖设计中,管线布置在符合现行的国家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用户使用方便。散热器选用传热系数大,型式美观的散热器类型。

该建筑在用电设计上满足用户的照明需要及基本的用电器使用,并满足了用电的安全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通讯方式的进步,每户还考虑了电话、闭路、网络方面的需求。

系统工程的设计除在建筑中注重合理性,也充分考虑了室外接入管网的便利性,为整个建筑充分发挥其功效打下了良好基础。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在该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已从内到外将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辉映,即满足了建筑的适用性,又满足了建筑美观大方的要求。在建成后因为其地理位置优越、布局合理、户型适中、建筑造型独特,成为居家置业的一片乐土。不但吸引了众多商家来此投资,也成为街道上一处引人驻足的观赏风景,为锦江大街增色不少。

在建筑设计中,有了技术,会让图纸上的梦想变成现实,有了艺术,会让钢筋水泥的丛林充满生机和活力。技术与艺术的合理应用为一个建筑的秀外慧中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高质量居住环境的更高需求,技术与艺术的合理应用将使建筑设计这一乐章旋律更加美妙悠扬。

第8篇: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范文

虽然我国经济与建筑业相互促进,那是我国建筑业的有利方面,在另一方面,建筑业充分暴露了市场监督不严,无序发展,恶意竞争的不足方面,由于钢筋混凝土的特殊重要地位,我们建筑专业人员需要在这一方面提高质量,提升综合效益,这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高分子聚合物的类型应用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工业更新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新技术工艺,无论对于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它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它是高分子聚合物水分散体的一种,被称作丙乳,化学上有一个特殊名称是丙稀酸酯共聚乳液,该乳液配置的砂浆性能非常优秀,其中有粘结、抗冻、防渗、抗氯离子渗透以及耐磨、耐老化的优良性能,在我国的各个行业比如水利、公路、桥梁、化工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在针对钢材结构以及钢筋砼结构的防渗与修补工程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该砂浆对于一些化学介质腐蚀具有一定抗性尤其是针对稀酸、尿素等,在建筑工程上,此砂浆扮演了一种综合角色,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应用方面,对于自来水厂水池以及游泳池的防渗水,家庭厨房,封闭式阳台的防水等方面起到的作用非常大。该砂浆具有一系列优良特点,首先在粘结性能上性能突出,在于普通水泥的比较过程中,它和同灰砂结合比老式砂浆与钢板的粘结强度至少高了四倍。当然这仅仅是丙乳砂浆的众多优点中的一个罢了,它与混凝土结合就会产生高强度的粘结度,它无限接近于基底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性能非常优秀,可以作为一种高品质的粘结修补材料。第二个方面,丙乳砂浆具有很强的渗透能力,它的密实性远优于同灰砂比普通砂浆,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提高8倍以上,抗水渗透性提高3倍以上,2天吸水率降低10倍。第三,耐腐蚀性好。丙乳砂浆能耐2%以下硫酸,5%以下盐酸、硝酸和氢氟酸,20%以下氢氧化钠、氨水、尿素、乙醇、苯及多种盐类的腐蚀。第四,优异的抗冻性能。快速冻融循环300次,丙乳砂浆的相对弹性模量仍在95%以上,失重几乎接近于零。第五,丙乳砂浆具有很强的力学性能,在和同灰砂比与普通水泥砂浆相比较,其抗拉强大,抗折强度很高,前者提高35%后者提高50%。提高了1.3倍的极限延伸率。并且其具有显著的抗裂性,能够降低弹性模量。第六,它还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它的性能测验的环境是2160个小时的碳弧灯紫外线照射,其抗老化的能力比普通水泥砂浆高得多。

3节能建筑技术方面的应用

建筑工业中的节能建筑技术日益广泛,其中的佼佼者是多高层钢结构技术,该技术以轻质却高强结构为其主要优点,一方面拥有很好的抗震能力,另一方面又符合设计环保要求,不仅减少灰色五,并且在某种层次上使施工周期大大缩短,结构构件实现标准化。该结构体系有一系列的体系组成,其中的框架-支撑体系,抗剪支结构以及框架剪力墙结构等体系包含于多高层结构体系中。其结构体系中的组成越来越多,使其体系越来越复杂,一方面增大了它的抗震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它所能达到的高度。在实际的施工过程的。框架结构和框架-支撑结构广泛应用于三到六层的建筑,但是其中的框架结构不能应用于七到十二层的高层楼房,非常适合用框架-支撑体系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与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应用,适合于13层以上的楼房。这样进行恰当,合适的结构安排,不仅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还满足了建筑与构造的需要。在众多建筑中,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中心广场大厦还有中央广场大厦等都是多高层钢结构的标准运用。随着多高层框架结构技术的日益更新,其进一步的强化合适合理的结构优化值得我们探索。如果我们仔细的查看世界建筑历史,我们不难找到,钢结构技术及时在国外建筑也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其发展比较快的是国外钢结构住宅。根据相关数据部门调查,住宅建筑中的四分之一广泛运用钢结构技术。但是从我国钢结构建筑离殇来看。它主要应用于仓库,体育馆等工业建筑与公共建筑。这种钢结构的建筑技术在那时非常受限,同时随着经济的更新,建筑行业的发展,钢结构技术逐渐在民用住宅中推行,这种趋势是大势所趋。从中可见多高层钢结构建筑技术对于我们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甚至可以成为未来建筑工程的主流。钢结构建筑技术拥有一些的优点,可是我们必须警惕其较差的防火性能。如果出现火灾等等高温的环境,这种结构的稳定性将大大降低,最后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正是因为这个不美之处,我国的专家学者针对这个难题,进行广泛深刻的研究,攻克其目的是提高其防火能力。

4结语

第9篇: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范文

在课程理论知识系统讲授后,教师编制并下达设计任务书,指出实地乡野考察的地点、内容、范围、形式,学生根据某地区-个民间艺术项目为目标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并结合图片进行项目分析研究。例如以信阳柳编为主题的故事板设计训练,在设计素材提取过程中,将信阳地区的人文风情、自然风光、柳编传承历史、柳编技艺及制作过程、柳编制品的造型与功能作为母版,对其细化深入分析,划分出“地域民俗民风”及“技高艺美”、柳编编织纹理、材质色彩、编织物造型等子版,将其形式化、符号化的提取形成设计前期的故事板,为更好地将其体现于建筑空间与装饰表现中提供设计分析材料。另外,笔者针对依据目前已有的以民艺元素为来源设计建造的建筑单体,在教学中将其进行图片调查和思路辨析、对比给学生讲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自我赏析能力。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西班牙展馆外观设计和中国禹州均官窑址博物馆,两个建筑无论从外观造型还是空间功能设计,都汲取了中原民间艺术的灵感。西班牙展馆设计的主题理念是“世代相传的城市”,它的建筑造型亮点是利用藤条材质编织的覆面框架,该展馆建筑外立面由不同质地颜色各异的藤条板装饰,通过钢结构支架来完成,线条流动而浪漫。并且这些藤条板的天然色差将组合形成一个个象征自然元素的古老中国文字,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出自于信阳地区的藤条编艺既展示了当地自然材料与传统手工技艺,又为现代建筑造型和材料的选用开辟了新的设计思路,很好地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而中国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作为钧瓷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展馆,在建筑空间功能分区上清楚地划分了主体展馆、宋钧官窑遗址展示馆和钧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三部分组成。虽然在整个建筑空间内部功能分区合理,在造型墙面装饰及展示墙、灯具等细节上都体现出禹州龙山文化、历史沿革、具茨山神秘符号及钧瓷民间艺术文化,并在设计上都巧妙地体现出禹州地域文化及钧瓷艺术,但是与西班牙展馆外观设计比较创新略显不足。

2、与乡土艺人“对话”

在前期调研过程中,教师邀请个别民间艺人进课堂,进行现场教学。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艺人的技艺操作和流程,用手真实地向艺人学习民间工艺的技艺实践。在这个信息虚拟技术发达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只依赖眼睛的认知,而忽视通过手完成的认知。学生很容易只关注外在形式和图案二维的视觉艺术表达,并没有深入的理解民间艺术的作为活态文化传承的本质,更难于将设计元素融入表现在建筑三维空间设计中。通过对民间艺人生产、生活的体验和交流,使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自然链接,避免学生设计过程与真实市场产生隔阂。

3、创新研究设计方法

学生通过对建筑建造模式、空间布局、建造材料与构造等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系统学习,和对相关地域文化背景、民间艺术形态及特色的调研分析,可以进一步思考中原民间艺术的导入方式,扩展设计思路。学生在进行室内功能分区划分时要针对实用性和民建家居地域性考虑;在空间的装饰材料与构造中,学生要学会充分利用本土传统材料,剖析本土司弋建筑构造形式;在造型、色彩、陈设的装饰手段应用中学生要强化富有民俗性、地域性等人文素材,要将民间艺术的内涵美和艺术装饰美运用象征、隐喻、意象、符号学的手法表现于建筑设计中。例如,在“乡村絮语”—信阳柳编艺术展览馆建筑外观设计的专题设计课程中,乡村是指朴素的民间,而絮语则是指民间的艺术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继承和发展。学生针对信阳柳编艺术特征及工艺品造型为设计来源,展开了设计理念及方案草图。如方案一,将柳编背篓与编筐进行结合,从两者高低错落的感觉设计出展馆主楼和副楼。运用柳编肌理表现于展馆外观,显得层次分明。低矮的副楼衬托着巍然高耸的主体建筑,有主有从,富于变化。方案二,将柳条古法编织的鱼篓作为设计灵感,以曲线为元素,由层层叠加的线条组成环形作为建筑外观,圆浑而大气,含蓄而流畅。

4、成果展示互评

在设计中期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方案PP石「报,内容包括由前期调研引发的设计概念图片、文字和草图以及设计过程中的草图,空间功能布局计划书。汇报后学生以团队小组讨论其方案,并在教师指导下互评。而后,小组推荐设计较完整成熟的优秀方案,共同电脑制作建筑平、立、剖施工图及构造大样图、效果图,最终小组各成员亲自动手协力完成模型展示。在“乡村絮语”一一信阳柳编艺术展览馆建筑设计课题训练中,教师辅导学生进行信阳民间编织艺术展览馆的课题来源分析和设计定位立意,拟定其为一个公共的艺术机构及文化活动的空间。它存在的意义除了收藏研究编织艺术品、保护编织艺术资料和继承、发展编织艺术文化的职能之外,搞好艺术教育知识的推广也是非常重要的职能。信阳民间编织艺术展览馆的收藏、研究与展览活动事实上都应该具有这样的基本理念。因此,信阳民间编织艺术展览馆应当具备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主要功能。依功用可将该建筑空间内部合理划分为展示区、储存区、销售区、工作管理区、青少年手工民艺学习区、艺术沙龙、餐饮服务区、卫生间等。整体建筑设计形态来源于柳编鱼篓,无论从建筑夕觑还是室内装饰都以展现柳编工艺的技艺美、肌理美、视觉美为目的,将民艺作品的表现力体现于建筑现代设计中。

5、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