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行业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和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一样,智慧旅游也不是一个新概念。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和业态的发展,智慧旅游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如果说智慧旅游的前世基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科技),那么它的今生则主要基于“DT”(Data Technology数据科技),可以说“互联网+”赋予智慧旅游这个老词以新生机、新意义和新活力。研究“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旅游,我们则必须首先把它放在“互联网+旅游”、线上旅游、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等元素所构成的大框架中去探讨。
“智慧旅游”的概念界定
2014年,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了《中国智慧旅游城市(镇)建设指标体系》,对智慧旅游的概念进行了如下界定:“智慧旅游是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面向旅游业的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丰富旅游者体验,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智慧旅游的本质是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是以提升旅游服务、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优化旅游资源利用为目标,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工程。”
智慧旅游概念中的关键词除了“技术”,还有“体验”、“管理”和“服务”,这反映出智慧旅游不仅要有技术上的智慧,还要有管理和服务上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能让游客体验到这种智慧,而不是旅游服务提供者自以为“很智慧”。旅游业本身是一种体验经济,可以说为游客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是发展智慧旅游的基石。
“智慧旅游”与“互联网+旅游”
当下“智慧旅游”与“互联网+旅游”都是旅游行业的高频词汇,至于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本报告认为相比“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是个更大的概念,也是旅游业发展的终极目的。“互联网+”是当前实现“智慧”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发展“互联网+旅游”与发展“智慧旅游”并不矛盾,可以说“互联网+旅游”赋予了“智慧旅游”更丰富的内涵、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目前国家层面高度重视通过“互联网+”来推动智慧旅游发展。2015年9月,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指出“到2018年,我国旅游业各个领域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成为我国旅游产品创新和业态创新的重要动力,成为我国旅游公共服务和行业监管的重要平台;在线旅游投资占全国旅游直接投资的10%,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国民旅游消费支出的15%。到2020年,旅游业各领域与互联网达到全面融合,互联网成为我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的国家智慧旅游公平服务平台基本形成;在线旅游投资占全国旅游直接投资的15%,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国民旅游消费支出的20%。”
智慧旅游与线上旅游
由于当前线上旅游的概念比较热,而且线上旅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众的生活中,所以很容易把“线上旅游”等同于“智慧旅游”。本报告认为线上旅游只是智慧旅游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智慧旅游不仅包括线上的智慧,也包括线下的智慧。线上旅游的概念是“依托互联网,以满足旅游消费者信息查询、产品预定及服务评价为核心目的,包括航空公司、酒店、景区、租车公司、海内外旅游局等旅游服务供应商及搜索引擎、OTA (Online Travel Agent)、电信运营商、旅游资讯及社区网站等”。由此可见,线上旅游关注的主要还是互联网,而提升旅游体验只做好互联网是不够的,还有景区生态保护、基础设置建设等很多方面。举个具体例子,当下我国各大旅游区的“厕所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一大批设施先进、卫生舒适的旅游厕所正在建设或改造的过程中。厕所显然不属于我们通常理解的线上旅游的范畴,然而厕所革命则是发展智慧旅游的重要方面。
如果本报告着太多笔墨来梳理“智慧旅游”与“线上旅游”的区别和联系,那就显得太过书生气,而且也没多大意义。在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很多新兴事物的内涵和概念随着实践的发展也是在不断变化,没必要在理论层面探讨太多细枝末节的东西。如果要给游客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线上与线下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零和关系,而是要相辅相成、互补发展、良性互动,让线下用户能够享受得到线上渠道的快捷与便利,让线上用户感受线下服务的安全保障与贴心舒适。无论线上旅游怎么发展,游客最终的旅游活动主要还是在线下完成的(网络虚拟旅游除外)。所以说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近来在线旅游服务商纷纷加强对线下旅游资源的整合,而一些线下的传统旅游社也在发力线上渠道,比如中青旅的遨游网、众信旅游的悠哉、港中旅的芒果网等。
线上旅游发展现状与特点
线上旅游虽然不是智慧旅游的全部,但它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智慧旅游发展的重要领域。那么我国在线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如何?呈现哪些特点?
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根据艾瑞咨询的《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度假行业研究报告》,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3077.9亿元,比去年增长38.9%,占旅游业总收入的比重为9.2%,比去年提升1.7个百分点。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度假占整体休闲游市场的比重为10%,未来几年会持续上升,预计2017年将达到15.6%。
周边游呈上升趋势。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度假用户度假类型仍以国内游为主,但比例同比有所下降,周边游和出境游用户比例均上升,尤其是周边游增幅显著。
价格并不是游客选择在线旅游最重要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网购”和“廉价”这个词很密切地关联在一起,其实消费者在网上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原因并不只是图便宜。艾瑞咨询对在线旅游度假用户的调研就反映了这一点。调研结果显示,相比传统渠道,“品类丰富、选择多”是用户选择通过网络购买度假产品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在线支付便利”、“提供目的地游记/攻略”和“提品点评以供参考”,“更低的价格”位列最后。
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移动端下单购买旅游产品。根据艾瑞咨询对在线旅游度假用户的调查,比较2013年和2014年这两年在线旅游度假用户的下单方式,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越来越多的用户不再通过PC端登录相关旅游网站下单,而是热衷于通过智能手机客户端下单,这与整个互联网行业移动化的发展趋势相契合。这启示在“互联网+”时代,旅游行业面向消费者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把移动端的产品和平台做好。
购物和旅行社团费是最主要的消费类别。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在线旅游度假用户出游时最主要的消费类别是购物、旅行社团费和交通,这三项的比例远远高于住宿、娱乐和餐饮。“吃、住、行、娱、购”是旅游行业的五大主要因素,而在线旅游度假用户在“购”上的花费最多,这显示出进一步规范指引旅游购物市场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旅游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影响到多个行业的发展。旅游的具体种类包括乡村旅游、农牧旅游、商务旅游、研学旅游、养老旅游、健康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每种旅游类型都和一个行业紧密相关。比如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朝阳产业。而养老旅游就是养老产业的一个重要领域。此外,旅游业包含因素众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体、疗、学、悟等。旅游业涉及因素众多,包含很多子行业,需要各子行业进行协调配合,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类企业之间存在复杂的、交易与合作关系。
一个国家旅游业的发达程度本身就是其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国家和地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程度越高,居民旅游的行为也就越普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的时代。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每增加1元收入,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旅游业每增加1名从业者,可增加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旅游业影响、带动和促进的相关行业多达110个。根据世界旅游与旅行理事会(WTTC)的报告,全球2014年旅游和旅行对GDP直接贡献2.3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3.1%。2014年旅游和旅行对GDP的综合贡献达7.58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9.8%。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5中国“旅游+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未来5年,我国“旅游+互联网”将在软硬件设施建设、在线旅游交易以及所催生的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有望创造“3个1万亿红利”,成为新常态下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我国旅游人群的特征分析
当前在线旅游移动化和出境游快速发展,成为我国旅游业当下发展的两大趋势。那么我国在线旅游移动端的游客和出境游的游客有什么特征?
在线旅游移动端人群特征:根据艾瑞咨询的《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移动端行业研究报告》,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移动端用户从性别来看,男性占66.4%,女性占33.6%;从年龄状况来看,以25-35岁青年人群为主。其中25-30岁区间人群占比最高,达整体比例的31.8%,其次是31-35岁年龄段,占比28.9%;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本科学历用户占比最高,达65.5%。其次是大学专科学历,占比19.2%;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已育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0.5%,其次是未婚人群,占比27.4%;从职业状况来看,主要集中在企业中级管理人员(27.8%)与普通公司职员(25.8%);在收入状况上,月收入主要分布在3000元以上,其中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用户占比最高,为28.2%。
出境游人群的特征:2015年9月7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中国公民出境(城市)旅游消费市场调查报告(2014-2015)》。报告显示,中国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和最大的消费国。2014年,中国出境游客人数达到1.09亿人次,同比增长11%,在国际游客中的比重达到9.58%。中国出境旅游消费总额达到1650亿美元,同比增长28%,出境旅游消费在国际旅游收入中的比重达到11%。从性别上看,中国女性出境游客占58.5%,比男性的41.5%高出17个百分点。按年龄划分,中国出境游客中,占比最大的是80后,比例高达44.89%;70后位居其次,占25.72%。90后的出境游客比例为11.39%,超过了60后的9.97%、50后的8.04%。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国内旅游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趋势、新特点,主要体现在大众化、产业化、散客化、个性化,以及分享经济方兴未艾。
大众化、产业化: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大众化与产业化是相伴相生的。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2015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市场。2005年至2014年,我国国内接待游客人次持续增长,国内接待游客人次由12.12亿人次增长到36.11亿人次,近10年年均增长率高达12.9%;国内旅游总收入由5286亿元增长到30312亿元,近10年年均增长率高达21.4%。我国入境旅游收入跃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西班牙。
[关键词]旅游职业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根据《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到2009年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数达313.4万人,与本科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校生964.8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工作模式的不断变革,人们的职业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已成为顺应时展的现实要求及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称为“关键能力”,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有人称它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为“基本能力”,在全美测评协会的技能测评体系中称为“软技能”;香港称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等。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从其内涵和特点分,职业核心能力可分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大类。
方法能力是指主要基于个人的,一般有具体和明确的方式、手段的能力。它主要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方法能力是劳动者的基本发展能力,是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知识、信息和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职业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
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社会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能力。
三、旅游职业院校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职业教育正不断从传统的“工具性”的谋生型教育,向着“发展性”的适应性教育转变。现代的职业教育既要培养就业者岗位的胜任能力,也要培养就业者的职业适应能力;既要培养就业者上岗的基本专业技能,也要培养就业者具备适应科技迅速进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的精神力量。
职业核心能力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其影响辐射到整个活动领域,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立足职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现实要求。
(二)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消费水平逐年提高,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中国加市场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中国旅游业也将从产业化向国际化发展。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地和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那时,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将是现在的六倍,如此富足的旅游客源,无疑给中国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机遇。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已逐步走向成熟。旅行社业由于外资与合资旅行社的跨进,客源结构由单一入境游变为入境、出境、国内游三大业务板块;饭店业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和与世界接轨的管理模式;旅游的主题也从单纯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转变为涵盖各个行业、各个年龄层次和各种文化背景人群的旅游主题。这些发展变化决定了在人才需求层次方面需要大批掌握一技之长、有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较高的职业核心能力、从事旅游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旅游业的大量人才缺口也正在于此,人才需求的变化给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三)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重申了一个原则:教育应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感受能力、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竞争能力、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让每一个职业人能够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单纯培养岗位的动手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科学院和美国耶鲁大学合作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体能、技能、智能的获得,社会需要支付的成本分别为1:3:9,而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对社会财富的贡献则分别是1:10:100。相对于技能而言,这里的“智能”更多表现为“智慧”、表现为“核心能力”的范畴。智能(职业核心能力)的获取正是人们获得自由和发展的基础,是获得成功的钥匙,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获取财富的关键。没有职业核心能力,不可能在急速发展变化的经济生活中获取应有的财富,就不可能有人的全面发展;因而不可能获取“满意”的职业和拥有“幸福”的感觉来源。同时,个人职业核心能力的发展也是实现社会发展的根本手段。
四、旅游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策略
(一)由重视专门技能向重视职业核心能力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重视专门技能向重视职业核心能力转变。由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承担的山东省人文社科项目“旅游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组以100家涉外旅游企业(国际品牌酒店60家,国外酒店20家,国际旅行社20家)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旅游企业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的重视程度。通过调查发现,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关注度,突出表现在“良好的职业素养、语言交际能力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
(二)重视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
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科技进步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过多地依赖教材,不重视课程开发,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为此,更加重视课程开发环节,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改变传统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开发教学案例,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上。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法、项目工作法等来体验学习,提高学习兴趣,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知行合一,教、学、用一体化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强调校内外实训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形成了以“需求导向的专业课程、双师双证的师资队伍、工学结合的教学情境、校企合一的实训基地、供需一体的订单培养”等为主的教学体系,把专业课程实训、校内生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紧密衔接,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院建设有四星级标准的酒店和具有全资质的国际旅行社,可提供学生校内实境教学,在国内外建设有近百家实践教学基地,涵盖了80%的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基本实现了我院教学与实训零距离、实习与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特色。
(四)注重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在课堂外与人交流、沟通的不可或缺的平台,已经成为学生展示才艺、才华的舞台,对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校期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专题素质教育讲座,从分发挥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等作用,指导开展与专业活动相关的实践活动,更好的将专业技能与才艺相融合,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体现行业色彩,开展职业素养教育
旅游行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和窗口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敬业、爱岗、服务大众的职业精神。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坚持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促进学生精神成人,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高尚品格的合格公民的基础上,塑造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的具有国际视野与终身学习能力的现代旅游服务精英人才,提炼出“我们是绅士淑女,我们服务绅士淑女”的核心办学理念。学院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倡导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形成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与品牌文化五大系统彼此呼应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把校园打造成为“没有客人的宾馆”,使学生在这样的校园氛围中逐渐养成旅游业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一、地方旅游历史文化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它们是吸引人们产生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其中的自然资源如果没有文化内涵,只是纯自然景观,是难以成为现实的旅游资源的。德国学者李凯尔德指出:价值是文化对象所固有的,因此我们把文化对象称为财富,以便使富有价值的现实同那不具有任何现实性并且可以撇开现实性的价值本身区别开来,自然现象不能当成财富,因其与价值没有联系。中国的旅游资源在国外游客看来,主要是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在吸引他们,根据有关统计:21.9%的国外旅客是为了游览中国的名胜古迹,50.9%的旅客是对中国人民的社会方式、生活习俗、文化事业、伦理道德感兴趣。因此,加强地方旅游文化研究,建设地方旅游文化教材已成为高职旅游专业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完善学生知识体系的需要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孕育不同的历史文化,地域性是其历史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旅游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失去地方历史文化知识,旅游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就是一个有着明显缺陷的体系。由于课程和教材体系的局限,决定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局限。全国统编旅游教材就其内容而言,是针对整个旅游行业所应有的通用知识,但缺乏地方旅游历史文化知识,从知识体系角度而言,学生的知识体系是有相当局限的,而旅游资源的地域性特点更是决定了学生知识体系中不能缺乏地方的历史文化知识。
(二)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
高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不论是导游、饭店管理还是客房服务、旅游管理等方向,学生就业主要是在本地,因此,地方旅游文化知识理应成为其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即使今后人才流动频繁,但对服务地历史文化的学习与掌握仍不可忽视。因此,把地方旅游文化教材作为旅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三)彰显学校特色的需要
特色教材的建设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旅游业的特色是本土特性明显,没有本土的教材,要培养本土的人才也是无米之炊。当今,高职旅游教育所用教材多数为面向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教材,这种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缺少本土特色或与本土旅游概况联系不紧密,以致本土适应性不强。
加强教材本土适应性改革应该突出本土旅游资源的特点、突出本土文化特色,增强本土旅游的案例教学,以便提升本土旅游的服务层次和水平(四进教,\'i专业化发晨的需要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如果教师还在根据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那么,学生必然无法适应新的环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新的旅游景点,新的旅游方式的不断涌现,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保证自己所教的学生在未来的实习和T作中,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因此,通过编写地主旅游文化教材,迫使教师到旅游企业去挂职或参与他们的管理和决策,去有关政府机构了解方针政策及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这些举措的实施有利于教师开阔视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二、学材理论及其发展
“学材”是广义的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教科书相比,它是用于“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教科书“学材化”问题是与“学材”概念的提出密切相关的。“学材”概念最早由日本的教科书研究中心提出。在其《关于教科书的内容和版式的改革》的研究报告中,教科书研究中心提出了变教科书为学生“学材”的建议。这一建议在1987年被当时“文部大臣咨询机构临时教育审议会”接受,“学材”这一概念也被写入了教育改革第三次审议报告之中。“学材”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我国学者广泛关注。沈晓敏(2001)首先对日本在教科书“学材化”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了系统地介绍,使“学材”这一概念为我国学术界所知。钟启泉(1989)提出在新的信息技术时代,教科书要发生转型,从历来的“作为教学之用的主要教材”转型为“作为学生之用的主要教材”,简言之,就是从“教材”转型为“学材”。有学者认为从“教材”到“学材”不是简单的概念置换,而是标志着新的教学观的确立。
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和派纳的存在体验课程理论逐渐被教育界所接受,现代教材的功能正由教的方面向“学材化”研究的方面转化。国外有学者把课程观的转变概括为六条,其中第六条是“从突出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向突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的转变”。许多新编教材不仅把教科书当24高等职业教育成学习的资源,还强调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工具,多数教科书都把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结合起来进行编写,使课本成为学习的指南。由此可见,教科书的“学材化”是世界性的课程教材发展趋势,是任何国家的教材改革必须遵循的规律。
高职学材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即从学生的T作和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反思;突学生的职
业活动,让学生通过在T作情境中的经验性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与客观世界、他人、自我进行对话和交往的过程,成为实现自身价值和体现自身人格的过程,使学习成为创造世界、探索自我、结交伙伴的三位一体的对话性实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止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即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三、学材视角下的高职地方旅游文化建设
(一)参与主体多元化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的背景下,邀请企业职业人来共同编写作为教学主要内容的高职教材就是一条高职教材改革的必经之路。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但对企业实际和行业特点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实际动手能力和行业、企业的专家有一定的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材建设向纵深的发展。因此,吸引行业专家参与教材建设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由于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地方行业特点,地方旅游文化教材全国统一编写的可能性很小,而一校独编写义往往不够全。因此,邀请企业职业人参与教材的编写就可以把企业最需要的技能要求编写到教材中,充分体现职业特色。通过职业人的参与,可以避免学校教师在实践经验上不够丰富的弊端,可以让我们的职业教育紧跟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二)材料来多样化
从旅游发生学角度而言,旅游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既有人类“远方崇拜”的天性问题,也有人们“换换环境”和猎奇的心理因素问题,远方世界必须有不同于本土的风土人情、生活氛围,才能导致人们对它的憧憬、遐想和行动。因此。地方旅游历史文化教材在内容选取上,必须充分发掘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地方文化知识,包括地方历史、地理、经济、文学、艺术、宗教、建筑、物产等内容。l大j此,要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典籍、诗赋、历史故事、民间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注意反映生产与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到有创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使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兼职教师、讲座(客座)教师,开展名师讲学、授课或作报告。
(三)社会和謇庭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关注和支持
“新国五条细则及各地方版的细则的出台,更趋向于为今后以税费调节为主的长效性调控机制逐渐形成和出台提供时间窗口。”潘媛分析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的内需释放,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有继续发挥应有作用的需要,稳中求进的经济指导方针更容不得房地产调控矫枉过正。这是导致政府调控留存空间的内在原因。”
政策继续实施对房地产行业不放松的宏观调控,继续打压地产市场。种种不利因素导致房地产行业原有的住宅地产发展计划略显窘态,而商业、旅游和养老地产正为房企提供新的发展契机,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已展开掘金尝试。
“房企应摆脱单纯的房地产开发模式,结合自身能力,审视市场定位,成为城市综合运营商和细分市场领导者。”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在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提出。
房企融资新渠道
房地产市场调控依旧严格,新开工项目融资渠道变窄,开发商回笼资金压力增大,而房地产信托产品几近停发,银行也调高对房企的信贷风险,这些都加剧了房企社会融资的难度。近些年,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在国内发展迅速,作为一种融资途径开始深受房企的青睐,其投资方式呈现多样化发展。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共发生80起投资案例。在披露投资方式的案例中,股权与债权结合的投资方式为房地产基金的首选。
股权投资是一种权益性投资,注重被投资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和资本增值,且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重大决策,投资风险相对较大,投资期长,借助退出机制出售持股获利。房地产基金在实施股权投资时通常要对房企项目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土地竞标观察和未来前景估值等,期间委托成本高,市场风险难以把握,退出难度较大,直接影响投资回报率。此外,在期限短收益率高的各类债权投资方式前,房地产基金如何得到LP(有限合伙人)对股权投资的认同,也是其进行股权投资的一大难点。私募房地产基金通过股权投资参与房企项目运作,共担盈亏,为房地产市场注入长期发展资金,股权投资作为一种战略投资,将是私募房地产基金未来发展趋势。清科研究中心注意到,近年私募房地产基金股权投资比例上升,未来会逐渐淡化“明股暗债”的阴影,以明晰的股权投资方式完善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警惕商业地产泡沫
商业地产是以经营商业活动为主题的房地产细分行业,涉及商场、娱乐场所、休闲场所和其他消费场所的一个综合商业经营市场。据仲量联行统计,中国新兴城市50强城镇人口达2.6亿,辐射人口3.7亿。预计到2020年,甲级办公楼存量将新增3,000万平方米,现代零售物业将超过1亿平方米,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商业地产迅猛增长。国内房企对商业地产开发的典型模式多采用“租售结合”,将一层出租,其余出售,这种经营模式符合目前房企发展现状。房地产限购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炒作住宅房价的现象,迫使部分投资者转向商业地产,而地方政府也积极地推崇商业地产的开发,这就加快了商业地产的发展,2012年全国商业地产新增供应量较上年上涨22%。
商业地产未来发展前景可观,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已尝试介入。据清科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12年在商业地产领域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共有14起投资案例,涉及金额7.44亿美元。当前,房企对商业地产的开发多数是转移住宅地产投资风险,不排除部分为投机性投资。清科研究中心认为,商业地产回报期长,占用资金量大,新增商业地产迅猛增加,容易导致市场定位不清、空置率上升、多数项目缺乏配套的管理和人才,盈利模式是否奏效有待时间检验。此外部分开发商怀揣投机心理,易产生商业地产泡沫。
养老地产尚缺发展模式
养老地产是介于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和养老服务之间,以专门服务老年市场为主题而打造的一类高端住宅场所,它对配套设施和居住环境要求更高,集合了护理、医疗、餐饮和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地产。2013年北京率先开启养老地产“元年”,将养老用地纳入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范畴,这与当前社会老龄化速度加快和房地产行业转型紧密相关。养老地产为房企带来前景广阔的投资机会,私募房地产基金可以布局有清晰发展思路的项目,着眼长期的投资回报。日本医护型养老院以小规模多功能服务设施深受老年群体的欢迎,台湾老年公寓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上创新经营方式,美国CCRC社区通过自费方式选取不同的养老套餐,这三类是国际上运营成功的养老地产范例。国内养老地产尚未发展成形,目前多以敬老院为主,这是政府公办、私人经营的养老机构,另有家庭住宅养老小区和综合养老社区,这类由房地产公司开发,不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但配备部分老年活动场所和娱乐休闲项目。
面对庞大的老年市场,养老地产发展前景不可忽视。然而,养老地产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已经实施的项目较少,想要做好养老地产并,还需要整合多行业间资源优势。投资期长,回报低,更重要是发展模式不清晰。清科研究中心建议,私募房地产基金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投资案例,探索适合在国内环境下运作养老地产的盈利途径,协助房企做大、做强养老地产市场。
旅游地产防虚热
2012年房地产行业仍处于“寒潮”之中,但旅游地产呈现快速发展。据多家机构统计报告显示,年内旅游地产的投资额突破万亿关口,涉及的旅游项目达到3000多个,甚至出现华谊兄弟、新华联、华东电器和盛大网络等企业跨行业投资旅游地产,以谋求新的投资机会。
旅游地产是依托于旅游资源的优势,集休闲、度假、养生和观光为一体的新型地产开发项目。目前,旅游地产的投资模式大致分为依托自然资源的“寄生”模式、人为建造的娱乐休闲模式和陈述历史人文为核心的城市主题模式,第一种模式借助自然资源的优势,通过发展旅游来促进地产项目的开发,后续地产开发反哺旅游,实现旅游和地产的优势结合,新加坡克拉码头是典型的成功范例;第二种模式经由开发商建立大型娱乐和休闲场所,营造出一种愉悦和放松的气氛,以PGA国家度假村的高尔夫球场项目为核心代表;第三种模式仅在受历史和文化熏陶的特点地区,重塑历史文化景象,满足人民的憧憬和向往,代表项目以古镇开发、风俗节庆演出和旅游城市再规划等,日本豪华登堡主题乐园为运作典范。
关键词:邮轮旅游;风险;市场容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8-39 -02
一、引言
近几年我们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选择出外旅行顾客数量明显上升。邮轮因娱乐设施完善,主体活动丰富,生活体验独特日益受到消费者亲睐,成为近年来消费者追捧的旅行方式之一。 邮轮旅游以传统远洋客轮为发展基础、游览工具为海上大型旅游客船,将沿线港口作为中转地的一种旅游生活。
选择邮轮旅游,白天可以在舱外欣赏美丽的海上风景,或者走出邮轮欣赏异域风情,感受异地文化。当你累了,躺在柔软舒适的床上伴随着邮轮的启动转向下一个站点。能够让游客充分利用时间并充分感受旅行的快乐。相对其它旅行方式,邮轮旅游提供适合的价格,以低廉的价格享受一站式服务,各类设施齐全让消费者充分享受旅行的便捷,同时慢节奏的生活旅行方式也让顾客体验自由自在的轻松舒适感。
有人评价邮轮为“漂浮的酒店”,有“海上流动度假村”之称。总之,它不仅能够运送旅客游山玩水、欣赏美景,还能提高休闲度假的综合服务。但在邮轮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更好的跨越,有些风险是要规避的。
二、邮轮旅游风险
风险是指会出现不幸事件的几率及其发生之后会带来的利益减少,也指因某种危险而造成伤害的可能性。这种危害涵盖很多方面,对企业可能是经济损失及其经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破坏,对个体可能是造成创伤或者疾病等。根据邮轮旅游的主体我们将风险划分为邮轮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旅行游客面临的风险。
(一)对于邮轮旅游企业
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其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企业偏离原本设定的目标或因经营不善等问题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因其客观存在性难免会对经营管理活动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只有最小化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损失,才能有效地实现企业正常运作及发展。结合邮轮旅游的特性,邮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可以总结概括为以下风险内容。
1.行业风险
首先旅游作为服务业,其产品特性和强大的产业延展性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鉴于邮轮旅游业是综合行业,其服务质量要求更高、服务范围更广。其次它依赖性很强,主要依赖于各个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最后因其依赖性导致了它较为敏感和脆弱的性质,如果宏观环境出现巨大波动,会对其形成致命的打击。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严重影响顾客的旅游热情,冲击邮轮旅游业的发展,引发了一次旅行低谷。
2.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机械故障、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危险、危害事故发生、造成严重损失的风险。
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是邮轮上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或服务不完善等引发的事故。邮轮为游客提供从登船到离船整个航次的综合性旅游项目服务,充分保障游客在整个航行服务中的人身安全。
邮轮机械故障事故多发,乘客被滞留在海上数小时甚至数天,往往没有能力来支持有效的制冷,食品供应和污水处理。2014年3月,福建省赴台游组团社中国国旅(福建)公司包租 “维多利亚号”在台湾基隆港航程过程中发生机械故障,造成游客无法按原计划返回。
自然环境因素带来的风险主要是因外界环境不规则变化造成的经济危害活动,损害物质生产或威胁生命安全。2015年,载有458人的重庆东方轮船公司所属的 “东方之星”号邮轮在从南京到重庆的途中,因偶遇龙卷风翻沉,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3.生态风险
邮轮航行过程中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人为因素或者技术问题都会污染海洋生态环境,进而也影响着邮轮运营,触发经营亏损。其中邮轮垃圾所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最为严重,对海洋形成了难以挽回的影响。国际邮轮巡航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废弃物,其中包括邮轮营运时产生的维修保养垃圾,还有游客制造的日常生活垃圾,其数量也难以计量。
(二)邮轮旅游游客风险
对游客个体来说,邮轮旅游本身也具有风险性。首先是邮轮食物因多为自助餐,其多含脂肪、低盐、高糖混合物可能会带来身体不适;其次邮轮空间封闭、人员较多,卫生问题一旦出现很容易使船上出现感染病。Joy M. Miller关于流感病毒的调查发现,在邮轮上可能会出现新型流感病毒,因邮轮空间的有限性,会导致病毒的快速蔓延,或者因不能及时治疗导致旅客生命危险。
最后邮轮上接触到的紫外线较强,可能会晒伤身体皮肤,虽然泳池的海水可以舒缓肌肤,但它同样可以加倍皮肤接受紫外线直接照射的值,使情况变得更糟。
三、邮轮旅游市场容量变化
市场容量概念不同于市场需求,重点强调在一定时期内市场能够容纳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虽然邮轮旅游存在风险,近年来市场需求量却在不断上升,同时,各大邮轮公司市场状况的改善也使得邮轮旅游市场容量出现变化。
(一)市场容量变化状况
观察近年来数据发现,1981到 2008 年间世界邮轮存量平均每年增长7.2%,到2008 年,全球 CLIA 成员企业的邮轮船舶总数为 185 艘; 在2000~2009 年期间,总计有 130 艘新邮轮下水,而且每艘的容量可达到500 ~3000 人不等,由于绝大多数为双铺舱位,部分舱位能够容纳 3~5 人;自 2003 年 以来,每年以双铺舱位为标准的舱位利用率都能够超过 100%。国际邮轮协会CLIA的一项最新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邮轮乘客数量达到2204万。
2015新增7艘邮轮
在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基础上,邮轮公司为了能容纳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不仅会增加邮轮数量,相应地其服务也会得到改善,为适应消费者需求也设计得更加有特色。从2015年新增邮轮表中可以看出,单航次载客量新增近2万名乘客,可见邮轮旅游近年来的受追捧程度。
(二)市场容量变化原因
邮轮航运业的良好发展一方面主要得益于游客数量的增长,另一方面技术支持支撑着企业能够制造更多的邮轮。自上世纪80年代始,邮轮行业以其8.9%的增速遥遥领先旅游行业整体,是其增速的两倍。在1990到2013年间,在全球范围内邮轮旅客的数量以每年7.84%的速度增长。全球邮轮旅游消费渗透率1.4%,美国3.5%(累计21%);澳洲3.4%;欧洲1.3%;日本0.9%,新加坡3%。我国不到0.05%。
实际生活中,体验邮轮旅游主要享受其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感受独立于繁忙上班生活之外的悠闲。然而在我国邮轮旅游受制于收入与休假制度,以短途游为主,客单价不高,近年来也有提高趋势。2014年,70万人次中国游客参加邮轮旅游(同比2012年增幅达到79%)。
游客的人均花费达到2200美金,是整体旅游行业人均消费的1.8倍。根据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与他人结伴出游,或伴侣,或孩子,或家庭团体出游。
同时数据发现邮轮旅游目标消费群体多为25岁以上,家庭年收入高于4万美金。根据CLIA 2014年北美邮轮市场研究报告,北美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平均年龄49岁,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游客会倾向选择慢节奏的旅行方式。超过1/3的游客年收入在10万至19.9万美金之间,收入较高的家庭会倾向于选择邮轮出游,除了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以外也与其消费观念密不可分。
交通运输部数据预测2020年中国邮轮旅客人数可能会突破450万;到2030年,沿海邮轮旅客吞吐量可能达到3000万人次左右。随着邮轮旅游日益受到游客关注,预计未来邮轮市场容量将会得到进一步增长。
四、总结
虽然邮轮旅游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但其日益成熟完善的技术使风险得到了一定的规避。其独特的旅行体验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并亲自参与邮轮旅游。虽然在中国市场,游客数量增速和占比远不及国外,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市场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 孙晓东,冯学钢.中国邮轮旅游产业:研究现状与展望 [J].旅游学刊,2012,(02) : 101-112.
[2] 苏枫.试析发展我国旅游业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J].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2014,(03):51-54.
[3] Joy M. Miller . Cruise Ships: High-Risk Passengers and the Global Spread of New Influenza Viruses [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31):433-438.
[4] Cruise Line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 CLIA).2009 cruise industry overview [EB /OL]. http: //,2010-7-17.
[5] Jeronimo Esteve-Perez and Antonio Garcia-Sanchez. Cruise market: Stakeholders and the role of ports and tourist hinterlands [J]. Maritime Economics & Logistics,2015 ,(17): 371-388.
关键词: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 创新能力培养
一、目前国内工学结合模式中学生创新能力的理论研究
1.研究背景
党的十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这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拓展了新的空间。在此背景下,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旅游从业人员、社区居民以及游客的共同努力,旅游业应当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旅游酒店专业作为此目标的坚实力量的提供者,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作为职业院校甚至高等院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必选模式。但在此模式下研究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解决旅游酒店人才的培养中的以下问题:
1.1目前学校相对注重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之下,学生对岗位的能力胜任,而对专业中的创新部分的教育几乎为零。导致了学生毕业一味寻求基础岗位工作,而在旅游大发展的前景下,却对创新创业毫无理念。在工作岗位中对业务只是被动的完成,对市场和职位前景没有清晰的目标。造成比较被动的就业形势。
1.2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构建多元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建立适应不同群体需求的灵活多样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我们不仅仅需要技能的掌握,更需要让学生能够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适当的创新创业,扭转目前的就业形势。
1.3学校创新教育中存在概念薄弱、面向学生创新的设施较少,尤其是导游方向,距离真实旅游市场较远。学生技能与市场需求偏差较大,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人才培养脱节成为制约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瓶颈。
2.创新能力的概念
有的学者将创新能力等同于创造力,有的学者则认为创造力包含了创新能力。本文将采用美国学者查特?保亚提斯所提出的创新能力的概念。他认为创新能力是指人的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在这个概念中,创新能力是一种心理品质。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提高,从而具备潜在创建新事物的能力。
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研究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明确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本文研究的角度是从以下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体系来分析:
二、我校工学结合模式分析
目前为止我校尝试过的工学结合模式有:
1.“2+1”模式,自我校成立酒店专业后,一直是三年制教学,采用前两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毕业实习的模式,学校要求毕业实习的第一学期必须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此模式属于酒店专业刚起步阶段,着重点在于学生的技能稳固提高,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言,尚无关注和开发。
2.工学交替模式:此模式是我校主要实行实习模式。我校从2004年开始实行五年制大专学历教育,实习方面采取工学交替模式。此模式分为两次实习,第一次是学生第一次真实接触工作,新鲜感较强,主要锻炼学校中学到的技能,以及实际工作氛围。第二次毕业实习则是直接参加社会工作。
三、现阶段我校工学结合办学下学生创新能力相关状况分析
作为职业院校,目前我校也面临发展和课改转型期,将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背景下,在本课题开展过程中,对企业、学生、家长等发放关于学生创新能力相关的调查问卷,并进行相关分析。
1.相关利益者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认知现状。
调查问卷主要发放对象为旅游酒店现毕业实习和参加过学校安排实习的高年级学生,以及他们的企业和家长。发放195张调查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82张。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的结果可以得知:78%的企业对于学生在实习中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不看中,他们对现阶段的实习生的要求是在实习中能够掌握好专业基本技能,能够拥有踏实做事的态度。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创新能力更多是在实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2.现阶段工学结合教学下对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优劣势分析。
2.1优势
2.1.1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国家将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体系的建立,是我校发展迎来的一个转折点。在《决定》中也体现出对创新能力的尊重,创新能力更多的被赋予是一种观念,并非普通意义上创新即创造新事物、新的实施方法等。
2.1.2我校旅游酒店专业的工学结合优势
我校旅游酒店专业一直离不开与各大旅游企业的合作,在宁波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企业基本都有合作,比如南苑环球酒店、钱湖悦庄、飞扬旅行社、中国旅行社等。并且这种合作长期存在,校企合作状况稳定,这样的状态给研究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
2.1.3课程体系改革的趋势
我校正面临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之中,整个课程体系将有较大的变化。专业老师在课程改革当中有一定的主导作用,可根据本专业的需求对课程提出改革思路,上课方式也容许有不同的方式。这些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环境氛围优势,在整个大氛围的渲染下,创新能力课程可渗透到每门专业课程中去,不需要单独另立课程。
2.2劣势
2.2.1旅游行业的现实状况。我校大多数学生及家长认为酒店给予的实习工作是当做劳动力来解决酒店对劳力的需求,提供的岗位是最基础的,对所学专业知识并没有更高的体现。而旅行社的发展也面临各种多元化旅游方式的威胁,加上淡旺季影响明显,不少旅行社也在调整自身的经营模式。而这种调整直接影响实习生的状态,不少实习生刚进入工作岗位就被淘汰,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心理,基本的工作还没做扎实,就没有了提升创新能力的空间。
2.2.2我校工学结合存在的学习阶梯问题
我校校企合作的企业多,优势强,但是也存在实习岗位的阶梯问题。学生第一次实习是最底层岗位,第二次实习依旧是最底层岗位,毕业实习进入社会企业还是从最底层岗位开始做起,第一次实习和第二次实习中学生刚接触实践活动,容易具有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态度。是培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时机,但是一直处于基层岗位实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抵制情绪,也无法促使他们进入领导岗位去发现、思考问题。
3.我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状况分析。
通过对收集后的调查问卷分析整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创新能力的情况如下:
3.1创新学习能力中,45%的学生认为自己检索信息能力一般,48%的学生认为标新立异能力一般,在这创新基础能力中,大多数学生认为自身发现问题的能力较强并能够比较积极主动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结果说明我校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却缺少解决问题的基础能力。
3.2创新能力的知识基础中,由于职业院校招生的客观原因,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薄弱。但有72%的学生认为自己较好的掌握了旅游酒店专业知识。而交叉知识和创新知识水平较低。
3.3创新思维能力中,只有29%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强的想象力。35%的学生认为自己直觉思维较强,45%的学生对事物归纳总结的能力一般。这样的数据说明我校学生缺乏对创新的思维能力,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提升。
3.4创新技能水平中,大多数学生在实习中动手能力较好,无特殊情况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在实习过程中,少数同学给企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但是没有被采纳,29.2%有想过却没有提出过,32%的同学只是完成分内工作没有提出过。这样的数据说明我校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但是受实践环境和自身性格影响,大多数学生选择不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国外高校相对成功的创新能力案例
1.美国模式注重课程的开发、创新
美国大学学生每学期都有规定的课外实践课时,低年级的学生一般是参加社会公益劳动,而高年级的学生则是参加专业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1/3强。它已成为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也是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良好途径。美国为了普及和培养创新能力, 几乎在所有大学都开设了创造性思维课程, 每个大学生都熟悉创造原理。
2.英国城市大学模式
以剑桥和牛津为代表,剑桥大学中先后走出了8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可以说这2所大学在创新能力教育方面是卓有成效的。学生管理方面,2所学校均实行“导师制”,这样可以使师生密切交流。“导师”一般有2种,一种是“学习导师”,专门负责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另一类是“生活导师”,负责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如果学生遇到一些思想上的问题、心理上的问题或是自身适应能力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和“生活导师”倾诉,请他帮助解决。每个“导师”大约带12~16个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导师制”的实行,使得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可以和教师密切交流和沟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巴黎专才培养模式
巴黎中央理工大学非常注重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入学的一、二年级不分专业,学习广泛的理工科基础知识,意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两年后划分学习领域。二、三年级时学校就创造条件让学生与很多大公司接触,公司也乐于赞助学生社团活动,并将一些产品的设计和创意交由学生来完成。从中物色、选拔理想的员工。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如何提升我校在工学结合办学下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相关建议
1.不同工学结合模式的运用
目前我校工学结合的模式主要是工学交替,凸显的问题也日趋见多,对于创新能力的缺乏现状,笔者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工学结合中理论和实践的脱离。一边全部在校进行理论学习,一边在实习中社会实践学习,学生发现老师和岗位中师傅的传授存在差异,各个旅游企业在业务操作方面也存在标准不同的问题。目前,学生缺乏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总结经验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过程。虽然我校在实行工学结合期间我校也不断进行创新和拓展,但笔者认为只要适合本校、切实让学生在实习中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都是可行的。笔者认为在本校的模式中可以增加专业教师参与实习工作的比例,采取专业教师定点联系企业带队模式。专业教师深入定点实习企业参加实践,了解企业文化和工作标准,然后负责在此企业实习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问题,带领学生去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让他们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
2.完善工学结合模式
首先和企业签订“工学结合”合作协议按照“工学结合”的实际运行过程,双方在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的同时,签署正式的合作协议,以便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包括:
2.1制订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提升旅游酒店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的总体策划,规划和设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与具体实施过程。
2.2如何由校方组织专职教师和聘请校外教学专家共同参与“工学结合”,著名旅行社和酒店的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一起参与制订详细的学生培养方案的论证,制订详细的“工学结合”教学大纲、“工学结合”实训大纲的活动。
2.3定期组织召开校企学术、教学研讨会、学生交流会。回顾本阶段的教学、实习情况,解答学生所提出的工作问题、创新思路。
2.4选派具有双师型教师参与旅游酒店专业领域的项目运作,并参与具体指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
3.梯度培养、工学结合、创新创业
根据我校课程和工学结合现状,我校旅游酒店专业工学结合培养缺乏梯度。在劣势中分析到的,学生两次参加实践学习都是基层岗位。没有凸显优势,学生学习欲望后期并不高。建议我校制定酒店和导游方向的梯度培养方案,酒店方向可根据岗位或者技能等级来制定,导游方向可根据证书或者岗位来制定。每一梯度的递进都由专业教师去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模式如下基础理论学习---参加基层岗位实习---提升性理论学习---择优参加高一级岗位实习---总结提升阶段---毕业实习(或创业)。建议学校建立创新创业基金,对于能力卓越、创新点强的学生予以创业基金的支持,鼓励他们在进一步加强与本行业的融和,并拉动同届或者下一届优秀学生,组成创业团队。
4.注重旅游酒店专业的课程改革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很多同学对于创新能力的基本概念都比较模糊,创造力思维比较薄弱,很多同学认为根据专业的操作流程能够顺利完成餐饮服务或者导游服务就是本专业的全部。
4.1建议我校在本次课改的过程中,在不同梯度、不同工学结合的阶段中,加入适合本阶段的创新能力的课程。比如在新生入校后开设创新学习能力的相关理论课程,提高他们发现问题、信息检索归纳能力。第一次实习归校后,开设创新能力的知识基础、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课程。提高他们的旅游酒店专业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在第二次实习中,可通过相关评定标准,评定出第一次实习优秀学生参加基础管理岗位实习,在第二次实习完归校后,针对这部分学生开设相关创新技能水平的课程,引导他们对自己专业技能、对旅游行业发展的思考和创新,并融合一部分创业课程。
4.2课改中,教师上课方式的改变。据问卷调查显示,有40%的同学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而有35%的同学想到了但不会跟老师说。这就说明我校旅游酒店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宽松和积极的上课氛围,需要教师的专业引导、耐心指导,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
4.3旅游酒店的职业教育更需要符合旅游行业中的工作需求。建议课改中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行为导向法为方向,改变我教你学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多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工作过程中的疑惑,进一步解决问题,反思现象,提升创新能力。比如在导游课程的教学中,将导游在实际带团过程中的工作任务进行分配,让学生在课堂上就以自身为导游进行带团相关程序步骤的学习。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酒店的学生培养了自身创新能力才能更好的从事旅游行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题的研究只能说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需要长久跟进、具体实践的项目,希望本课题的成果能帮助我校相关创新能力课程的建设。笔者也将继续加强本课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5-86.
[2]郑颖, 国外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探微.农村经济[J], 2003, (6).
[3]辛雅丽,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3,(5):926-927.
[4]潘建广,何彗星,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1):225-227.
关键词: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152-02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轨迹,世界旅游市场出现新格局,打破了原有的旅游市场格局。东亚经济的崛起,为世界旅游热点向亚太转移创造了经济平台。东亚地区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占世界的份额将从1995年的14.2%上升为2020年的27.3%,超过美洲(2020年为17.8%),位居世界第二。欧、美主宰世界旅游市场的局面已被打破,全球旅游市场已形成欧、亚、美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近日,全球商务旅行协会最新报告称,中国将在2015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商务旅游大国。中国商务旅游产业将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增加17%和21%的利润,商务旅行费用将分别增加至2 020亿美元及2 450亿美元。而美国2011年的商务旅游产业额为2 500亿美元。该报告预测,在未来两年,中国至少2 / 3的经济增长来自旅游业。近年来,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新兴产业之一。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分析
中国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部门,被成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它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在改革开放中,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而发展起来。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旅游业为国民经济的创收、为国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国的旅游业依然处在发展水平较低的现状。
发展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旅游产品的低品质化,就如同快餐。它仅仅只能满足国人对于旅游的“饥饿”感并不能满足国民对于旅游的高品质享受,中国的旅游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应可以大大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中国的旅行社那样仅仅只是一个旅游服务型的中介公司,往往为了一个团队的顺利出行不得不求助于政府机构,尤其在遇到突发事故的时候,旅行社的体系更为脆弱。根本不能在服务行业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也就是由于这些现状导致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较小。
虽然现在旅游业处在这样一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境地,但是中国旅游业依然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中国是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增长而导致国民不仅仅追求物质生活,更渴求精神上的愉悦,而这些需求必定是旅游业来帮助满足绝大部分的需求。其次,旅游行业因其涉及面宽泛、对国家经济提升有着催化剂的作用、并且是绿色环保产业,国家相关部门对其越来越重视。
二、中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总的说来中国旅游业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1)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2)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4)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5)由于中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
三、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1.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水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入境旅游的经济总量已步入世界旅游大国行列,并呈现逐年提升的态势;国内旅游也以世界最大的市场规模飞速发展,尤其是21世纪以后,随着假日旅游的迅速崛起,更加展现出日益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还很不够,一些标志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的指标还很弱小,这反映了中国旅游业现阶段规模与效益的不对称,这也正是我们与世界旅游强国的主要差距所在。
2.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这里所说的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是从中国国情和旅游业特点归纳的,不是针对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泛泛而言的,也是其他国家一般所不具备的或不够明显的。(1)旅游资源丰富,产品种类齐全,富有较高的吸引力。(2)旅游基础设施规模初具,产业要素较为齐备,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 WTO1996 年的年度报告,2020 年,全球将接待 16 亿国际旅游者,旅游消费将达到 2 万亿美元,国际旅游人数和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4.35% 和 6.7%,远高于世界财富年均 3% 的增长率。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同时也将成为名列世界第四位的客源输出国。在国内旅游方面,发达国家已经近于饱和状态,亚洲等将成为发展最快的地区,届时,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人数之比将保持在 10∶1,旅游消费比例将保持在 3 或 4∶1 的水平。可以预见,中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3.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劣势。中国旅游经济总量虽在世界排位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就很强。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劣势主要有:(1)粗放型发展的格局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2)旅游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中国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很好,但由于缺乏有效和有机的协调机制,限制了发展旅游的整体效益的发挥。(3)旅游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4)旅游产品开发水平层次较低。中国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品位,但由于规划、策划和开发水平不高,加上资金投入不足,使中国很大一部分传统观光型景区的资源品位、文化内涵没有得到深入挖掘。
四、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旅游业是旅游服务贸易的基础,要提升中国旅游业的竞争力,就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方式如下:(1)充分利用和整合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一步提高人才素质,实现资源集约优化利用。(2)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国际旅游服务业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3)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延长旅游服务贸易的产业链,加强配套设施建设。(4)增强企业竞争力,改善服务质量,增强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5)熟知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则和中国旅游业的入世承诺,充分把握加入WTO后给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提供的机遇。(6)加强政府的引导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国家的旅游政策以及有关制度是发展旅游业的保障。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它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玉华.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10,(5).
[2]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12.
[3] 孙夏.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外资,2009,(6).
[4] 魏小民,韩建.民旅游强国之路——中国旅游产业政策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0.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群;集体学习;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产业集群理论多应用于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对于在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业中应用的研究成果较少。但近两年,国外较有影响的《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以及《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等旅游研究杂志上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论文逐渐增多,而很多旅游业发达、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旅游地已开始运用产业集群战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客观上存在产业联系和空间集聚的特征,在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链较长且合作创新频率较快的旅游地,就可以积极应用集群战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创新是产业集群的特征,而对于旅游产业集群来说,较快的创新频率更是其有别于一般旅游地旅游企业简单扎堆的重要特征。与一般的个人发明和实验室创新不同,在产业集群中,创新的主要特点体现为通过组织问的互动实现知识的产生、传递和积累的过程,而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创新是产业区(集群)内生增长和竞争力提升的根本来源。因此,产业集群创新形成的基础是集群内流动的知识(知识外溢),而集群的集体学习机制是集群创新形成的关键。所谓集体学习机制,是指产业集群各个要素之间知识流动的渠道和作用方式。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集体学习和集群创新及整个区域的经济活力有着显著的关联性。集群通过集体学习能在集群内企业间和机构间传播、创造和积累新的技术和组织知识。旅游产业集群的产品在专利保护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有别于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因此,集群学习创新的特征与集体学习机制等方面也和制造业集群存在差别。
笔者对平遥古城85个企业就企业的竟合关系和创新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平遥古城已初步具备了产业集群的特征,因此,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和案例分析以及平遥古城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进行初步研究。
二、旅游产业集群学习创新特征
(一)集群学习机制是多维的
旅游产业集群的学习创新机制是多维的:从知识来源看,既有来自于群内知识外溢的学习,也有来自于群外知识和信息的学习,而且对于旅游产业集群来说两者同等重要,因为其对外部知识、信息等要素的使用可能更多;从学习渠道来看,既有企业联结形成的正式网络学习,也有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社会关系交流形成的非正式网络学习;从学习主体来看,包括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以及制造业集群不同的是,政府部门在宣传促销及产品创新方面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学习方式来看,有专门学习,如专门到外地参观学习、对旅游需求市场和旅游业发展趋势的专门研究,也有偶然性学习,如通过“供-需”关系的主客互动和企业间的互动交流实现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或者旅游创新主体自身作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学习;从学习的过程来看,既有旅游从业人员的“干中学(Iearning bv doing)”机制,也有旅游者与经营者以及旅游企业间的“互动中学(Iearning by interacting)”机制;而从学习特征来看,既有需求促进的企业率先创新,也有企业模仿集群外先进企业或群内其它企业的模仿创新。因此,旅游产业集群的学习过程、渠道和方式是复杂的,正是这种多维学习机制使旅游产业集群在创新传播速度方面要快于制造业集群。
(二)旅游企业主要是模仿创新
企业创新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率先创新模式(自主创新模式);二是模仿创新模式。率先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探索,研究开发出全新的产品或工艺,并推向市场的创新行为;模仿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吸收和消化率先创新的产品或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进而开发出更优、更富于竞争力的产品或工艺的创新行为。由于旅游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存在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抗风险能力差等创新障碍,而模仿创新具有明显的“两低一强”的特点(风险低、成本低、竞争力强),所以企业在创新时,往往会首选模仿创新。同时,由于旅游产品生产和服务流程的外显性以及旅游创新很难通过专利的形式得到保护而导致旅游创新更容易模仿,因此,旅游企业的创新有直接来自于需求市场促进的率先创新或自主创新,而更多的还是对于率先创新企业的模仿创新。这种模仿不仅仅是来自于集群内同类企业,还由于旅游行业标准化特色能从群外同类企业中模仿,如政府部门或旅游企业家在外地作为游客时能体验到同类旅游地和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而且整个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和流程都能亲身体验,为模仿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和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同,后者即使能买到同类产品,但内含在产品中的生产过程和技术是看不到,不能直接学到的。当然,模仿创新不是抄袭,抄袭只是原版照搬率先创新者开发的技术与产品,没有针对产品本身进行总结和分析,在产品的外观、生产工艺和甚至营销渠道没有得到任何改进,在市场上直接与率先创新者竞争的一种行为,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容易引发价格竞争甚至“柠檬市场”的产生。旅游产业集群的模仿创新是指在对率先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学习之后,结合自身产品和服务特色推出独具个性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在集群内部,当某一旅游企业通过创新取得“先人”收益时,其外部效应很快扩散到整个集群,其他集群企业在较低模仿成本、较明确发展路径以及较高预期收益激励下,成为创新企业的模仿者与跟随者。
三:旅游产业集群创新机制
(一)外源知识的学习和集群创新
如前所述,旅游产业集群的学习创新机制是多维的,既有来源于集群内部的知识外溢,也有来源于集群外部的知识学习;而且与制造业集群不同的是,由于地质历史和人类历史时期遗留下的旅游资源都有“公地资源”的性质,其开发利用和保护都需要政府的参与、规划和引导,因此,政府也往往是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经营者,也是集群创新的主体。笔者主要从外部知识学习和内部知识学习两个角度探讨旅游产业集群中政府和企业的集体学习机制,来分析集群创新形成的渠道和过程。
1 政府的学习和创新。(1)学习渠道。对于政府部门主导的产品和集群整体创新来说,来自于外部的知识和信息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政府通过对旅游市场总体状况、旅游需求市场的特征和变化以及新技术和手段在旅游业中的运用,有意识地学习,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如平遥古城在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注意挖掘文化内涵是基于旅游需求市场对文化体验重视的创新,而申请为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城市和2008年的“平遥中国年”的创意则是基于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外旅游需求市场的充分了解之后,突出平遥特色的宣传促销战略和手段的创新。其次,通过政府部门对外地成功旅游地的考察学习,借鉴成功经验,进行产品模仿创新,如平遥县政府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学习考察,而外地的旅游部门也不断到平遥进行考察学习。从古城旅游产品开发来看,平遥古城的很多方面还是借鉴了丽江古城的经验,同时结合自身文化和环境开发出新的产品;第三是上级政府部门通过旅游的规划或旅游业发展计划直接提品或宣传促销方面的创新,如南非政府和集群协会对三个旅游社区旅游产品开发的设计和创新,山西省政府和晋中市政府在全省和全市旅游规划中对于平遥古城旅游产品开发的规划和建议等。这种创意因为直接来自于上级政府部门,因此易于转化为当地的产品创新。最后,来自于研发机构的创意和设计,如在聘请科研机构做旅游发展规划、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或者政府聘请的咨询专家和合作研发机构对产品的创新,通过专家和当地政府部门、企业、居民的互动形成专家和政府的对产品创新的共识,由政府部门实施产品的创新。《平遥古城旅游目的地(2005-2020)》规划中提出了在“遗产平遥”和“古城平遥”产品体系的基础上,开发“温泉平遥”、“乡村平遥”、“生态平遥”、“夜游平遥”等旅游产品体系,直接促成了2006年平遥夜晚城墙挂灯笼以及汾河温泉开发等方面的产品创新。(2)学习转化为创新的方式。对于外部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是通过当地政府部门的有组织学习和研究,如通过研究市场动态,通报给各旅游企业,统筹、协调市县旅游促销工作,并及时根据市场发展,提出有关旅游产业内部调整和产品创新的动议,或者把上级政府部门或专家的创意直接转化为集群产品和整体创新;另一方面,领导者个人的知识学习转化为产品创新,这种方式在我国现行制度和管理体制下也较为常见,如山东省旅游局推出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就是山东省旅游局局长蒋奎生通过对市场的研究率先提出在潍坊举办国际风筝节,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一主要是“长官意志”的创新终于取得成功。
2 旅游企业的学习和创新。笔者利用利克特5级量表形式对平遥古城85家旅游企业(经过检验后的有效问卷为85份)进行了调查,发现旅游企业学习外部知识的渠道主要有四个方面(见表-1)。一是和政府部门一样,经营者通过对整体旅游需求市场信息的了解,通过市场需求趋势和特征创新现有的产品和服务,或者是从媒体和广告中获得产品信息和创新信息。二是通过旅游经营者到外地参观学习或作为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过程,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进行模仿创新,开拓新产品。从表-1可以看出,这种方式是旅游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和渠道(均值为4)。三是通过和群外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中获得创新知识,如集群地接旅行社和外地组团社的合作、外地旅行社直接与旅游产业链上供应商(饭店、景点、餐饮、交通等)的合作、群内企业与网络预订、销售商或行业协会成员的合作(如中国饭店业协会)等,如瑞典滑雪胜地Are旅游产业集群中最大的旅游企业A.R.E.AB与航空公司的联盟和合作不仅促进了旅游市场的扩展,而且为其创新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知识。四是通过与群外专家或相关机构交流或合作,如一方面通过由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专门为企业安排的学术论坛、专题会议、市场分析报告、集群成员参加的其他专题论坛或研讨会等,集群成员可以从中了解最新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产品及服务的发展动向;另一方面,通过企业自身与群外研发机构或相关部门建立的联系获得知识和创新来源。但是,这在集群形成之初还比较缺乏,在对平遥古城调研中很多企业主表达了这方面的遗憾和愿望。
(二)内源知识的学习和集群创新
1 旅游创新主体与游客互动——需求促进创新。由于旅游产业集群整体旅游产品和旅游企业的服务是通过旅游者在旅游产业链上的流动消费实现的,旅游者提供的关于产品和服务方面的知识是推动旅游企业不断学习的动力,而这种提供主要是通过旅游者在消费过程中对旅游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建议和意见以及在企业间传播信息等方式来促进旅游企业的学习创新。
(1)通过企业与旅游者的“互动中学(Iearning by interacting)”。旅游产业集群中,由于旅游者直接消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这种消费还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因此,集群中主客互动是很频繁的。对于信息不够丰富又刚步入旅游行业的旅游企业来说,这种主客较多的互动是创新的重要来源和最直接的渠道。Sara发现在瑞典Funasdalsfjalien滑雪胜地发展之初,正是先期到达的学生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了本地家庭旅馆服务方式的多样性和创新。平遥古城中主客互动促进创新的典型案例也较多,如四星级民俗客栈“天元奎客栈”在2001年春节刚开张时,第一批客人是中国社科院李姓中国女子和她的法国丈夫,他们向客栈经理姜彩虹提议把白被罩改用土花布并赠送其咖啡,就在同一年,一对法国客人说走遍县城都没找到能喝咖啡的地方,问她是否有咖啡?而她正好有李女士送给她的咖啡。法国客人一天来了四次。姜彩虹马上采购了一台半自动咖啡机,由此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之后又换成全自动的新咖啡机。后来李女士还邀请姜彩虹到她们北京的家里做客,让她明白了外国人最希望了解的中国风格是什么样的,怎么能把客栈开得更好。
(2)通过游客对产品和服务的不满或放弃消费使企业被动地进行创新。游客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有多样性、多变性和突发性的特点,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游客对于需求表达的方式不同,有的游客会采取与旅游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沟通方式来表达,这对企业来说是最好的互动渠道。但是,有的游客对于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会采取激烈的方式,如表达不满、放弃消费甚至是投诉,这种方式对旅游企业的创新促进虽然是在可能会影响企业效益的情况下进行的,但这也为企业带来了压力,了解自身在服务和管理方面的不足,直接促进其服务的改善和创新。这种苛刻的消费者越多,集群企业的创新会越快,效率也会更高。通过游客需求促进的学习和创新要求旅游经营者或企业员工要有和游客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学习能力,具备这种学习能力的企业就会取得好的创新绩效。
而对于旅游政府管理部门来说,主要是通过对即时游客市场的调查和旅游者的投诉等方式获得需求市场对其产品开发、管理和制度安排等方面的态度和要求,从而进行旅游产品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如平遥县旅游局2006年7月策划了“万人评旅游”活动,请游客对古城的“旅游交通、环境卫生、旅游秩序和旅游服务”等几项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结果了解游客对平遥古城旅游业的不满和建议,针对游客环境卫生满意度仅4%的结果,2007年平遥古城加大了对环境整治的力度,并在平遥政务网上定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简报”,向本地居民和游客展示城市环境的不断改进和政府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创新。
2 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互动学习——合作促进创新。旅游产业集群内旅游企业互动学习主要是通过产业链上不同行业企业的纵向合作以及与同类企业之间的横向合作实现,包括正式和非正式合作。正式合作通过合作企业间的中间要素、资金、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互动合作实现知识的流动和信息的传递;非正式合作对于创新的促进可以通过参加政府或行业协会组织的活动等正式渠道,如由东苏塞克斯康体生活旅游产业集群战略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通过建立工作站(work shop)有意识地为企业提供“头脑风暴”的机会,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是非常有效的:以前互不相识的中小企业有机会相遇,了解地方可利用的机会,分享成功的故事和共同的问题,分享认知、观点和意见,增加企业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协作和互补,提高企业技能和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参观、聊天等非正式渠道学习其他企业的知识和经验,在人员交往中传播知识,进行自主创新或模仿创新也是集群学习的重要渠道,这种非正式沟通对集群学习创新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旅游产业集群中不同行业员工服务的对象具有同一性,而且其服务所需的技能也具有相对同一性,不像制造业集群上下游产业之间的技术工艺有较大差别,因此,旅游产业集群的企业主之间和雇员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知识外溢和学习。通过调查显示,平遥古城14.3%的企业表示经常与同行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和相互讨论,选择偶尔与同行交流的占58.9%;通过偶尔参观同类企业进行学习的占66.1%,而选择同类企业偶尔到本企业参观的占到总数的71.4%。这种基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的本地化网络,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产业空气”。从表-l可以看出,“本地同行交流的启发”和“合作企业的建议”两项的均值都接近4,表明这是企业的重要创新来源。同时,旅游从业人员的高流动性也会加快知识外溢,从表-1中也可看出,“跳槽到本企业的人员带来的经验和知识”均值超过了3,说明对于企业创新的贡献也得到较多企业的认同。
3 集群内企业与相关机构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相关机构支撑创新。主要是指集群内企业通过与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研发、金融等机构之间的互动进行学习创新。首先是企业与政府部门的互动,政府部门通过提供市场信息、劳动力培训和教育、宣传网站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知识来源,提高群内劳动力素质,而企业通过自身的创新及与其他企业的竞合关系促进政府产品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其次,企业与教育、中介等公共服务机构的合作主要是通过吸引人才、人才培养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创新人才;最后,企业与研发部门的合作会直接为企业提供创新的来源或知识信息。虽然在旅游创新中,来自于研发部门的创新较少,但是对于企业的自主创新和获得垄断利润却非常重要。不同发展的阶段的旅游产业集群,教育、中介及研发部门对企业的创新贡献是不同的,Sara对瑞典两个滑雪胜地的研究发现,已经较为成熟的Are旅游企业与研发机构保持较紧密的关系,而这一特征在初步具备集群特征的Funasdalsfjalien则不明显。从表-1中可以看出,平遥古城旅游企业对于这种方式的创新认同率也较低,均值为3.34,虽然可能有旅游产业集群本身存在创新与研发联系较弱的原因,但更多的可能还是由于平遥古城处于集群的形成阶段,旅游研究机构较为缺乏。不过,企业选择这种方式的标准差超过l,说明企业间选择有较大差别,从调查中也显示,大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较多。而小企业则较少。另外,金融机构除了在创新资金方面会对企业予以帮助之外,在资金投入之前的对企业创新的风险评价等方面与企业的交流也会间接促进企业的创新。集群知识来源和学习创新机制见图-1。
四、结论与讨论
第一,创新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通过对国内外旅游产业集群的比较发现,和制造业不同的是,无论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的旅游产业集群,来自于自身研发部门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创新较弱,而来自于需求促进的创新则占据较大份额。
第二,和制造业集群一样,旅游产业集群是有生命周期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集群创新频率对于集群的推动作用不同。在集群发展的初期,是由于企业和市场的集聚以及企业间基于产业联系和本地化网络促进了集群创新,而后期集群的不断发展则依赖于创新频率的加快和层次的提高。
一、集思广益,谋求旅游发展新思路
为切实做好我县“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我局牢固树立“彰显特色、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发展思路,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专门拜访等多种形式,多方听取旅游开发建议、意见,集思广益,谋求旅游发展新思路。一是开展专题调研。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华东、县政协副主席李文荣为组长,带领文体、旅游等相关部门,深入小湾水电站进行旅游开发专题调研,与小湾水电站发电厂、建管局等相关负责人进行旅游开发座谈,就小湾水电站今后旅游开发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进一步明确开发思路,达成初步合作共识。二是召开专题座谈会。以州旅游规划专家组到调研为契机,在深入小湾电站和万亩生态茶园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专题座谈会,对我县旅游发展进行深层次探讨,针对县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以后发展方向、措施,广泛听取旅游规划专家组建议、意见。三是召开专题面商会。针对县政协委员对旅游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和关注的实际情况,以召开政协提案答复面商会的形式,与部分政协委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积极听取政协委员对我县旅游开发的建议和意见,探讨旅游开发思路。四是进行专门拜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家良、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华东分别带领县旅游局主要领导专门拜访田里、王崇亮等省内知名旅游规划专家,恳请旅游规划专家为我县旅游规划、项目开发等工作把脉献策,并广泛听取如何将旅游融入全省、全州旅游规划建议意见。
二、调查研究,充实完善旅游项目储备
年上半年,我局在进一步进行深入调研、多方听取建议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旅游开发项目储备。一是进一步加强旅游项目前期论证、规划工作。在完成4个重大旅游项目前期论证规划的基础上,年上半年,初步完成西山公园开发招商引资项目书;完成镇西山村委会、宝华镇拥政村委会、公郎镇新合村委会“十二五”旅游名村发展初步规划。二是实行旅游重大储备项目网上。为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外储备旅游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有效整合旅游投资信息资源,逐步实现科学管理旅游项目,根据国家、省、州旅游局有关通知,我局及时做好储备旅游重大项目在国家旅游局网站上工作,通过认真梳理,及时、准确四星级跳菜大酒店、碱坝温泉度假村、小湾旅游景区开发、无量山景区开发和西山公园开发5个储备旅游重大项目,为广大国内外旅游投资集团、投资企业快速、准确地获取旅游投资信息提供了方便,进一步扩大了旅游招商引资项目的宣传范围。三是进一步加大旅游项目规划资金争取力度。为进一步做好全县旅游项目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年上半年,我局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家、省、州对旅游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导向,积极向省、州旅游局上报无量山旅游景区开发、小湾电站旅游开发规划方案及无量山景区公厕建设方案,争取项目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四是认真做好灵宝山景区规划。积极与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县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文体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多次深入灵宝山景区实地调研,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对灵宝山景区开发的思路,认真做好景区规划,并积极向州旅游局争取项目规划资金。
三、拓宽渠道,大力宣传推介旅游
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加强与州旅游局、州外宣办、电视台以及州内各旅行社的业务联系,有效地利用各类媒介宣传旅游。一是制定《县参与上海世博会宣传活动方案》,积极配合州旅游局完成上海世博会有关宣传工作。二是配合州旅游局认真做好“—”直航宣传工作,积极参加“旅游交易会”,共计发放《旅游宣传画册》200多册,发放《县旅游招商引资项目书》100多份。三是配合州外宣办、州旅游局认真做好《怎样游篇》编撰工作。四是与州电视台签订《无量山风景区天气预报播放协议》,通过州电视台,积极推介无量山风景区有关资讯。
四、依法治旅,优化旅游发展软环境
一是强化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大《云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州旅游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查处力度。上半年,选派干部职工参加州旅游局组织的《州旅游条例》宣传贯彻培训班学习;在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及县内各旅游企业负责人中开展了《州旅游条例》宣传、学习活动,并将《州旅游条例》发至了各涉旅企业,进一步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法律意识和涉旅企业的守法经营意识。二是加大业务指导。通过为开展旅游宾馆创星复评工作,切实加强与宾馆、小湾宾馆2家星级宾馆的业务职系,通过开展创星复评检查,开展经验交流,切实帮助2家星级宾馆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三是加大执法检查。分别于元旦、两会、春节、五一等期间,组织开展全县旅游安全生产大检查,通过三查一看,排除安全隐患,同时,与各涉旅企业签订《年安全生产责任状》,确保旅游业健康平稳发展。三是注重业务培训。年初,举办全县公务接待礼仪专题培训1期,对全县县级党政机关、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题公务接待礼仪培训,并选拔25名县级机关礼仪人员,承担了无量山镇撤乡建镇对外接待服务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统筹规划,谋划旅游产业发展
一是推进旅游发展规划科学化。成立县“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组,在进行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启动了县“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旅游发展的主导思想和主要模式。二是完善旅游统计数据电子化。建立、建全县旅游统计上报制度,在参加州旅游局举办的专题培训班的基础上,对县内各旅游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5月份,正式通过国家旅游局旅游行业信息编报系统上报旅游统计数据,做到了上报数据及时、准确,月月有统计,季季有分析,为及时掌握和分析区域内旅游发展态势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上半年,我县的旅游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还存的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一是旅游规划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二是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联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三是星级宾馆的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四是对外宣传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做好旅游发展规划修编和“十二五”规划工作
一是以《彝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和《小湾水电工业生态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对全县旅游发展规划进行修编,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更具可操作性。二是重点做好小湾旅游景区、无量山旅游景区详细规划。三是加强与州旅游规划专家组和省、州、县“十二五”规划组的协调、联系,在认真做好全县“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将旅游发展规划列入全州、全省旅游规划和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加强旅游宣传和促销,提升旅游影响力
一是借助各类旅游交易会、旅游博览会以及各旅行社,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搭建媒体宣传平台。二是积极筹建旅游宣传网站,搭建网络宣传平台。三是进一步加大民族节庆活动宣传力度,搭建节庆文化活动宣传平台
三、加强管理,推进旅游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
一是继续抓好全县旅游服务从业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县各宾馆、酒店及饮食服务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二是按照《县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制定《旅游景区(点)讲解词规范》、《导游服务规范》、《讲解员服务规范》等系列地方旅游服务行业标准。三是进一步强化旅游安全管理,协同安监、公安、质监、卫生监督等部门做好有关旅游单位的特种设备、治安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等督查工作,确保旅游安全无事故。
四、营造良好的区域旅游环境
积极探索游客“引得来、留得下”的有效措施,在继续做好行业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管理,强化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加强行业自律。抓好旅游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旅游品质服务提升活动,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环境吸引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