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型农业技术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构建;途径
1加强政府主导,建立多元合作机制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效果,政府应加强主导,积极建立一个联合科研院校、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多元合作推广机制。首先,农业技术是准公共产品,要求政府在整个农业技术推广运行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我国在较长一段时期里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就确定了政府部门在推广农业技术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其次,科研院校及企业拥有一大批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农业技术科研人才,他们研究出的新技术几乎是最先进的,也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解决掉。因此,应加强与科研院校、企业等的合作,促使他们积极加入农业技术推广运行过程,在及时获得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有效解决农民遇到的农业生产难题,从而不断提升农民信任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程度,持续提高推广效果。另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应积极实行企业化管理,大力扶持农业科技企业,尽快实现农业科技推广的产业化服务。同时,专业合作社的社员队伍庞大,他们对农业技术也具备最大的需求量,最能把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反映出来,而这种自下而上的农业技术推广能帮助农户准确获得农业技术知识,不仅能降低推广成本,还能弥补政府自上而下推广农业技术存在的不足。专业合作社通常都是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农产品,能有效解决农产品难销售的问题,使社员愿意使用新的农业技术来增加收入,从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1]。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资金使用机制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不能缺乏可靠的资金投入,新型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的构建也不例外。当下,各地需进一步对政府的投资结构进行调整,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公共财政支持框架,从而强化国家主要的拨款渠道,加大中央、地方政府在推广农业技术过程中投入财政资金的力度,同时确保国家划拨的资金能足量到位、及时到位;专门针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与科技成果的引进建立专项资金,提升农业总产值中政府投放给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所占据的份额;编制以内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人员经费都应纳入财政预算的范畴,并不断增加,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保持同步。基于此,各地政府应加强各种优惠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不断提高各个推广主体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拓宽农业技术推广的融资渠道,鼓励企业、民间金融机构等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投资;鼓励金融机构积极为具备良好经济效益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提供贷款,引导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优先将资金用到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中。当然资金投入得到保障后,还应完善建立资金使用机制,确保资金首先用于改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薪酬、办公条件等,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加强审核每一项资金支出,加大监督后续使用资金的力度,确保每一分钱都能真正用在刀刃上。
3加强职业教育,提升农民素质水平
农户的文化素质水平对他们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有积极影响,所以应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水平,从而提高推广农业技术的成效[2]。然而当前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包括中专类职业学校经费不足、招生困难,中央政府面向全体农村劳动力的开展的阳光工程项目的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农民参与积极性较弱等。为此,不仅职业学校要加强对在职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政府、社会也应加强成人教育,面向农民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活动,为特定区域的农户提供一些具体的农业技术培训。如对中专类职业学校而言,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障教职工享受应有的待遇;在建设阳光工程项目上,应创新农业技术培训方式,邀请一些专家到农村开展专项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培养也不容忽视,可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对推广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工作,如召开培训会、考察调研交流、现场会等形式,帮助推广人员、认识新的农业技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提供人才保障。
4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是开展农业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国家的农业政策,大力推广农业技术,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生产工具,逐渐构建起新型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推动农业取得可持续发展。
作者:黄芳 单位: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恩乐镇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在具体工作中,通化市强化措施推动工作落实:
一是领导重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之后,通化市委书记刘保威在市委常委会上对全市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示范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和部署;市长田玉林在政府常务会上专门听取了各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要求项目示范县(市)政府认真组织实施;副市长曹武在全市备春耕调度会上对该项工作又做了细致的安排。同时,市政府为切实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把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示范作为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纳入到各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责任制中。
二是成立机构。按照省、市要求,市农委成立了由邢峰主任为组长,赵福成副主任为副组长的全市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示范工作指导小组,并将市农委直属的农科院、植保站、土肥站、种子站、农科总站等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示范、推广机构列为小组成员单位,为全市顺利实施此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四个项目示范县(市)党委、政府分别成立了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示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示范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到任务的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以推动此项工作的实施。市、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及有关乡(镇)农业站成立技术服务小组,充分做好项目技术培训和服务工作。
三是落实责任。为了保证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全面开展,市农委与4个项目示范县(市)农业局签订了责任书。并确定在梅河口市抓1个示范面积300亩集中连片的市级水稻典型示范片,在柳河县抓1个示范面积300亩集中连片的市级玉米典型示范片,推动全市工作的开展。承担示范项目的四个项目县(市)政府分别召开了工作会议,制定工作方案,将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工作纳入到相关部门、乡(镇)绩效考核责任制,采取县包镇、镇包村、村包社的模式,层层落实责任。项目示范县(市)农业局组织农业技术骨干分区分片,负责各自乡(镇)的技术服务、指导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学习型新农村、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农民知识化工程为平台,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学习教育设施,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塑造农民“自强、勤劳、合作、向上”的精神,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职业技能和文化、经营、健康、道德四大素质,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建设成人人爱学习、人人会学习,以学习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年,按照上级要求及围绕镇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力争全年培训农民5095人,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300人,职业技能培训2595人,农村种养示范推广人才培训100人,农村妇女培训100人。另外,围绕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和外出务工需求,多层次、宽领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文化艺术、市场经营、卫生体育和道德教育等知识培训,普遍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具体要求
(一)进一步完善农民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建设
1、建立和完善镇、村培训基地场所。逐步改善镇农民培训中心的办学条件,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与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今年联村联组社区化推进的建设点要建设社区培训室;所有村都要建立和完善农民教学培训中心(室);各级培训基地都要达到“五有”即有专人负责、有牌子、有教学设备、有实习场所、有培训记录和资料。
2、发展农民自我教育组织。支持农民建立自己的学习和交流组织,鼓励和发展各种农民爱好者协会、学习研究小组、生产合作社、市场营销组织等,在6月底前发展1个以上农民自学组织。对农民自办的学习活动要加强指导,在经费上给予相应的支持,鼓励农民学习组织和外部力量的有机结合,开展横向交流与协作,不断总结农民自我教育新经验,逐步建立规范、长效、实用的发展机制。
3、每逢农历的三、六、九,安排科技人员接受农民咨询。每个村要保留1名专(兼)职农技员,各村确立2-3名种养能手为农业科技推广示范户。
(二)立足本地农业产业特色,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1、加强农业科技带头人队伍培训。在09年开展农业科技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在5月底前筛选好带头人,要组织和督促农业技术人员开展好与带头人“结对帮扶”活动,每名农技人员要帮带2—3名农村科技带头人或农技推广示范户。对广大农户要普遍推行“协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示范户+农户”的培训模式,进行手把手的技术传授,让广大农户掌握一定的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
2、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选准培训项目,灵活运用培训方式,定期组织镇、村干部、种养能手、经营能人等开展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和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10期,充分发挥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种养基地在农业技术培训方面的主力军作用,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种养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品牌意识。
3、继续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一村一名中专生计划”等项目,加强对已毕业学生的跟踪服务管理,发挥学有所成的毕业生的传帮带作用;加大毕业生的培养使用力度,充分发挥好农村“留得住、用得上”较高层次农业专业人才、乡土人才的作用。
(三)以减少和转移农民为目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1、围绕新型建材、矿产品加工、电子通信、食品制药等县四大工业主导产业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为园区企业用工搞好培训服务。
2、突出抓好返乡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返乡农民工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基础,具有较强的培训再就业需求。要在5月底前对本镇范围内的返乡农民工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四)大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1、提高农民经营素质。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合作意识、信用意识教育,大力培养农产品经纪人、农业流通大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
2、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三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
3、提高农民的健康素质。配合县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农民体育健身示范工程,指导广大农民积极参加适应农民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
4、提高农民道德素质。配合县有关部门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入手,深入开展以勤劳致富、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男女平等、扶幼助残、见义勇为、诚信友爱、宽容谦让、自立自强、和衷共济、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加强农村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形成讲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诚信环境。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统一管理的工作协调机制
及时调整机构,配强农民知识化办公室人员力量,落实工作经费,改善办公条件,根据县委、县政府培训新农民的总体要求,认真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农民群众在技术、文化、思想等方面的需求,认真落实工作任务。
(二)拓宽投入渠道,完善补贴方法
镇安排3-5万元用于年新农民培训工作,主要用于完善农民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技术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骨干专业扶持及开展农村各项文体活动等补贴。整合各类培训资金,发挥资金捆绑效应。鼓励社会办学机构积极参与新农民培训,鼓励用工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规模种养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开展新农民培训活动,动员参加职业务工技能教育培训的农民承担部分培训经费。
南川区科协积极与区农委配合,在全面开展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活动中,狠抓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进村入户,邀请区内外农业科技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着力培养新型农民,以科技手段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油菜与水稻进行高效间套轮作,能极大提高1亩田的产出。”在大观镇,重庆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技术负责人尹学伟说。原来只种一季水稻,现在水稻收获之后种油菜,亩均多产出350斤的油菜籽。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套高产高效的技术示范项目不只是简单的间套轮作,这里面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更关键的是要结合南川区的气候、土壤环境的具体情况,在原来的种植模式下挖掘耕地的产出潜力,必须要对气候、土壤、作物生长等元素进行综合考虑,这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尹学伟很自豪地说,以油菜和水稻套作为例,就应用了扩行缩株免旋直播、精确定量基本苗、病虫害绿色防控、稻油半旱式轮作等技术。
粮—菜、蚕豆—玉米、蚕豆—蔬菜、水稻—油菜,多种种植模式的创新既满足了粮食生产的任务,还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蔬菜和油料,可谓一举多得。
部分科研成果的针对性、适用性差,通过调查了解,一些科研项目立项脱离生产实际,其研究成果的适用性较差,在大面积生产中缺乏可行性,或者缺乏与其它技术措施的综合配套,限制了推广范围。另外,在科技成果鉴定工作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致使一些成熟可靠性差的所谓成果通过鉴定,其缺乏推广应用价值。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薄弱。当前,保定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化队伍普遍存在人才缺乏、后继无人等问题,这种状况从“十五”以来呈日益恶化的趋势,据统计,全市现有专业农技推广人员1191名,其中县乡两级有1049名,平均每万亩耕地不足1名,这样的队伍现状难以支撑高速发展的现代农业,难以承担起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任。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消化能力差。由于农民文化水平和小农观念的制约,其存在着视野狭窄、信息不灵、接受能力差等问题,据调查,保定市有47.5%的农民不注重农业新技术的获取,因此,使大批新成果新技术难以向纵深推广。
财政部门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加品种选育开发、重点农业技术研发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为推动保定市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持续有效的政策支持。创新服务方式,多途径促进农业技术推广。1.推动农技服务运行机制改革。要按照“高效、协调、规范”的基本目标,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目标考核制,加快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通过改革,引导鼓励更多的农技人员走向基层,采取技术承包、科技结对子服务、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等多种形式,促进科技成果进村入户,使良种良法落实到田块。2.重视农业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农业项目是新时期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应通过农业项目实施,把农业技术、科技示范和项目资金有效整合起来,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推进农业项目招投标制度,确保各类农技推广组织、人员及有关企业公平参与申报。对涉及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特色农业、农业标准化、农业科技示范等农业项目,应重点优先扶持发展。3.结合农资产品经营进行技术推广。这是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其具有以农民为中心、市场为导向、技术为支撑、物资为载体的农业科技服务的新特点,既为农民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又促进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4.大力培育发展各种民办科技服务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协会)、农业民营科技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运行机制灵活,与市场结合紧密,其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技术、物资和订单等服务,也推进了农业技术推广,应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环境,采取逐步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积极扶持发展,构建起完善的农村科技服务网络。此外,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培育更多的种养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农村创业主体,建立农民创业基金,使其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生力军。科研和技术推广密切结合,保证科研成果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科研和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进步的两个关键环节,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首先,相关管理部门应创新管理机制,在立项、成果鉴定等环节,从保定市农业生产实际出发,进行可行性评估,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科研成果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其次,科研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密切合作,保证科研和技术推广两个关键环节的连续性,科研部门具备一定的科研手段和技术力量,有技术研究优势;推广部门具备一定的技术服务网络,其了解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加强两者沟通和合作,可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每年全市应定期进行专业技术集中培训,同时,要创造条件,支持外出进修或培训。积极引入激励机制。强化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引入激励机制,营造积极向上、开拓创新、扎实服务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对农民文化科技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1.重视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特别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师资力量,落实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杜绝新文盲的产生;继续扫除文盲和半文盲,提高全市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2.拓展培训途径,及时向农民传授新技术。从当地生产特点和实际出发,进行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技术培训,首先,加强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教育作用,依托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农民技术培训。其次,重视农村“技术能手”的新技术培训,利用其科技示范扩散功能,以点带面,辐射推广新成果、新技术。第三,充分利用驻保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的技术资源优势进行培训工作,保定市拥有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省植保所、河北省畜牧所、河北省微生物所、保定市农科所等一批涉农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技术实力雄厚,为保定市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应加强与其合作,挖掘其潜力,使其更好的为保定市农技推广工作贡献力量。
一、我市设施农业发展中的科技需求
设施农业虽然在我市发展已有二十余年历史,但是近几年才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因此,目前从事该产业的农民大多为新手,其中很大一部分过去以种粮为主,有些根本没有种过蔬菜、西甜瓜和果树。由此可见,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任务很重,难度很大。调研中发现,从事设施农业的农户有几盼。一是盼望新品种。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采用优良品种,可以提高设施农业的产量、品质和商品性能,确保效益。农民对于新品种在增产增收中的作用认知度非常高,愿意花更多的钱种植新品种。但是他们面对市场上众多用于设施生产的蔬菜、西甜瓜、果树品种心中没底,不知道哪个品种更好。另一方面,最近培育出的,更优良的一些品种,引进的速度也不够快,农民不能及时采用。二是盼望病虫害防治技术。日光温室空间相对密闭,湿度比较高,光照不足,容易诱发病虫害,特别是病害容易发生。一但病虫害发生,控制难度大,成本高。病虫害是部分农户减产、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今年金积镇近百棚温室辣椒因连作引发疫病,近半数发病棚提前拉秧,损失严重。三是盼望田间管理技术。农户反映,设施蔬菜生产与粮食生产相比,生产环节多,技术环节也多,农户对温室的环境控制技术、水肥管理技术、整枝技术等需求也十分迫切。他们希望,有样板看,有技术学,有技术资料查,有技术人员指导。
此外,随着现代设施农业技术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材料不断运用于设施农业,市场对于设施农业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设施产品安全性的要求十分迫切,要提高__市设施农业水平,就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客观上,__市设施农业对于技术创新也具有迫切的需求。
二、我市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与产业科技支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科技创新还不能适应设施农业发展的需要。几年来,我市技术部门与区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通过技术合作,在设施蔬菜新品种引进、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工厂化育苗技术、嫁接技术、土壤养份管理、新型棚型设计、配套设施引进与研制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产业需求相比,与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设施果树新品种引进、设施果树丰产生产技术、设施花卉生产技术等方面做的工作不多。
二是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我市目前县以上从事设施农业的技术人员不多,从事设施蔬菜的技术人员60人左右,从事设施果树和设施花卉方面的技术人员更少。我局为了加强设施农业技术力量,先后两年每年从山东寿光聘请7名设施农业技术人员来吴进行技术指导,但是与农民对技术人员的需求相比,仍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技术人员中知识老化现象比较普遍,技术骨干不多,更显设施农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三是农民技术水平较低。从市设施农业生产的新手多,又有许多是从种菜、种果树学起,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有些年纪大些的本身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有限。
四是社会化科技服务能力不强。一些农药、种子经销商在设施农业发展中提供了一些技术服务,但是由于部分从业人员本身技术水平有限,服务的能力不强。
三、提高设施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1.加强技术培训。邀请区内外专家举办学习班,进行技术讲座,送出去培训等办法培训技术骨干;集中办班培训一批乡村设施蔬菜基层技术员和种植大户;培训力争设施农业面积较大的村每村有一名技术骨干。通过培训,使县一级有设施蔬菜专家,乡上有技术骨干,村上有技术人员,每个自然村有种植技术能人。在新型农民培训、百万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中向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倾斜。改时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课堂讲解与实地指导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进行远程和形象化培训,提高培训效果。不仅推广机构的技术人员、种植农户进行培训,也应对涉及设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加强设施农业社会化技术服务水平。
2.加强技术示范。在各个设施农业园区、集中种植区建立各种设施农业示范区、示范点、样板田,示范设施农业新设施、新装备、新品种、新技术,让设施农业种植户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提高农民学技术的直观性。
3.建立农民与技术人员、市场的快速沟通机制。利用农业服务综合网、农技服务12396等信息手段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向社会公布设施蔬菜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的电话号码,便于农民有技术问题时及时联系。在电视台开辟农业信息栏目,定期公布蔬菜市场价格走势,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需求。
4.加强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合作,对__设施农业前瞻性,引导性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集成现有设施农业技术并进行集成创新,提高本地设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设施农业生产水平,提高效益。
四、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引领设施农业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当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仍存在着很多不足,无法满足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新需求。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
1.1当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难以适合生态农业技术推广
生态技术推广以促进农业增产及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并以增强农业与社会、经济效益为主要指导方向,并采取符合当地的技术推广措施与方法。由于我国目前依然采用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生态农业的发展产生较大限制与影响。传统推广方式是国家统一管理,并通过试验、示范、培训等方式进行推广。但在实际工作中,农业技术开发研究与农业技术推广发生分离,而科、教、研及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等相互间难以协调。同时,对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地区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功能并未真正发挥出来。基于此,要改变以往落后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并要尽快建立适合生态农业发展的推广体系。
1.2缺乏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人才
良好的人才队伍,是事业成功的基础。目前我国推广人员各方面素质不高,加之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及学习的机会不多,导致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掌握受限,也因此难以传授高新技术给广大农户,无法满足农户们对新技术的强烈愿望与渴求。同时,一些基层农科站所的农技推广人员不足以及设备不够完善的问题依然存在,对生态农业推广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与制约。
1.3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较单一
当下,我国许多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仍以传统的推广形式进行,如把农业技术以试验、示范为主,普及到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去。这种推广形式只注重单纯的技术推广,而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重要因素,也只在生产技术上做事,并未顾及到产前与产后的工作,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同时还存在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等相关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推广形式对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并非有利,而尽快建立与形成新型推广方式与机构,是当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1.4资金投入不足
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在效益方面有一定区别,生态农业的远期效益较明显,因此需长期实施,有别于短期效益的传统农业,这也是导致相关部门对其关注度不够的原因之一。同时,通过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推广经费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较低,这无疑是对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产生影响与制约的主要原因,甚至有些地区用于生态农业推广的资费出现被挪用、挤占的现象,并没有做到专款专用等。
2促进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对策
2.1建立完善的科技推广体系
首先,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相互合作的农业技术创新组织体系。其次,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把农业科技人员、农业科技成果和农户有机结合,避免研究开发与产业发展相互脱节。最后,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保障体系,制定保护农业科技创新的配套政策,以确保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快速发展。
2.2加大资金与人才的投入力度
当下,资金是影响与制约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中,除了依靠国家政策资金之外,应积极扩展融资渠道,并广泛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推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同时,还要加大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素质培养,做好相关培训工作,以提高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与能力。
2.3建立农技推广人员及农民培训机制
一、培训目标:计划培训农业实用技术青年农民2万人。惠及全市11个乡镇和2个办事处、148个村、3418个村民小组。通过培训,达到每人掌握一至二门农业实用技术,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查阅农业信息的基本技能。
二、培训内容:根据全市稻、麦、茶、菜鹅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和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要求,围绕全省16个主导产业,开展种植和养殖新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农产品贮藏与运输、动植物病虫害综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型农业机械使用、农村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实用技术和文化知识、卫生、环境、道德及法律常识等素质培训。
三、培训方式: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培训地点主要以村为主,推行整村推进,可以延伸到规模较大的村民小组,选择有较大活动场所的农户家中,进行培训。其培训方式主要有:一是采用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开办讲座、组织学员集中收看农业实用技术教学片现场培训等培训方式,实施面对面、手把手培训。二是通过开展农业科技直通车进村、农民科技书屋等流动和固定的培训方式,围绕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项目,结合生产季节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三是会同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等联合开办农业栏目,进行长期培训,普及农业实用技术。
市农林局将依托市农广校、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市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会同技术推广单位,培训各乡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所需教师,培训普通技术人员。成立以农业技术骨干为主体的50人左右的农业实用技术讲师团。整个培训按照三部委共同组织实施的“四个一”培训模式,即由市农广校免费为核心农户和参加普及性培训的农户发放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技术手册,并为每个培训点发放一张弱筋小麦生产技术光盘。按作物生育阶段、关键生产技术,开展专题讲座、田头现场指导、农业版权所有科技“110”及集市咨询等多种培训形式,分级、分层、分次的开展培训。
市级重点班由市培训承担单位负责,分2期组织培训,主要参加培训对象是承担主讲教师的50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国家农业技术人员,培训150人次;乡镇重点班由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具体组织,市培训承担单位派员主讲,主要培训各村农业生产负责人和部分专业大户,举办30期次,培训人数人1000人次;普通班主要在全市148个村、约200个教学点举办,办班400班次,培训农民19000人,每个村民小组3-4人,同时吸纳有意愿接受培训的农户参加。
统编教材:使用的教材为省统编的《弱筋小麦栽培技术》、《水稻生产技术》、《家禽养殖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动物养殖技术》等和生产流程明白图为主,视听教材以教学光盘和电视片、录相片、幻灯片、各类专业技术光碟等为主。
关键词农作物;抗灾增收;安徽天长;2010年
2009年秋种以后,天长市遭遇了长期低温阴雨天气,对在田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田间苗情调查表明,多数麦苗表现为苗瘦、苗弱、苗小、分蘖少,基本苗数达不到理想要求。2010年春节刚过,天长市农委推广中心全面部署,统筹安排,动员全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以抗灾保苗增收为工作重点的农技下乡服务行动。
1抓好新型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2009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天长市农委推广中心组织农技人员到安徽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参加了“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技术指导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回来以后,对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进行了上门培训,通过发放通俗易懂的科普材料、开展小型田头现场会等形式,向农民朋友讲解在田作物的田间管理技术,解答农民朋友提出的农作物管理方面的问题。
针对去冬今春天长市低温阴雨时间长,麦苗田间杂草量大的问题,指导农户利用2月20—23日晴好天气,突击抓好麦苗田间杂草的化除工作;3月10—15日趁阴雨天气,上门动员农户对长势弱小的麦苗普遍追施1遍拔节肥;4月27—5月3日重点指导农户进行1次以多菌灵、吡蚜酮、磷酸二氢钾等药肥混喷的方式防治小麦赤霉病,以达到保粒增重的效果,对感病品种防治了2遍。科技示范户双元村李岗组某种植户种植的3.2 hm2小麦,在农技人员指导下普遍长势旺盛,丰收在望。5月28日进行了测产,理论产量在9 726 kg/hm2以上。在其示范影响下,双元村李岗组学技术、重田管形成风气,户户小麦长势喜人。据测算双元村李岗组2010年小麦总产较2009年增产15 t左右,增收2.5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农业技术指导员的辛勤劳动。
作为农技推广人员,要想农民能接受推广的技术,首先要多与他们交流沟通、交朋友,把农民当作自己人,这样才能拉近与农民的心理距离,他们才会接受技术和指导。农民技能培训要务实,必须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必须是实用型的、应用型的农业先进技术,农民能看得见、摸得着;必须是听得懂、容易做的技术[1]。农业生产中,告诉农民朋友怎么做,如何做即可,不讲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数据,讲了农民反而听不懂,会让他们认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有畏难情绪。农业技术指导员就是要把复杂的农业理论加以吸收消化,把引进的新技术同农民生产中实践经验加以融合,变为简单的、农民易接受的应用技术。
笔者多次参与农民的科技培训并主讲了相关农业技术,发现针对本地农民实践经验的总结,农民身边科技示范户典型案例的解说,农民听得津津有味,讲课结束时农民朋友报以热烈的掌声,会后还主动与农技人员进行讨论和交流,说明农民朋友对授课的内容是欢迎的。而有一些农民培训会,一味追新求洋,一味讲一些潜力挖掘的理论数据,甚至请一些洋专家来讲课,讲话没有感染力,不能引起共鸣,农民不领情,会场效果很差。还有一些地方农民培训走过场,农民来了发一些材料,造成农民学不到实用技术、又不领情的尴尬局面[2]。
2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积极作用
继续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社会化作用[3]。时湾村桥头组一青年农民,既是汊涧镇麦业专业合作社成员,又是科技示范户代表,在合作社的指导下,没有用政府任何投资,自筹资金组织农事服务队。服务队队员吃苦耐劳,针对目前农村现实情况,开展秋种小麦机旋耕条播服务,春季农作物病虫草害综防服务。针对天长市去冬今春遭遇低温连阴雨灾害性天气,农作物长势普遍较弱,农事服务队组织22名机手,分片、分组开展抗灾保苗服务。农民一个电话随叫随到,服务队队员自带喷雾器、农药上门。一方面,既解决了留守农民由于无劳动力,不懂技术,想干干不好或干不了的事;另一方面,农事服务队队员也增加了收入,使农民朋友真正体会到“种现成田,收现成粮”的实惠。同时,农事服务队让农民在生产中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科技的威力,得到了科技带来的实惠。经跟踪调查,经其服务过的麦田,麦苗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时湾村湾塘组某青年农民既是合作社成员,又是科技示范户,2009年午季夏种时,积极推广机插秧综合配套技术,采取供种、育秧、供肥、机插秧一条龙服务的形式,为当地24户农民21.33 hm2农田提供农事服务。2010年该村在他的示范辐射带动下,新增加了6台插秧机,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4]。
3参考文献
[1] 方志坚.新型农民培训机制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7):67-68.
[2] 曾增河.参与式新型农民培训模式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