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管理部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8例,均为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0~72岁;血液透析时间18~78个月。其中糖尿病肾病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马兜铃酸肾病1例,高尿酸血症肾病1例。全部病例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傍晚或临睡前出现下肢针刺、蚁走、虫爬、酸痛、搔痒等皮肤异样感觉。
1.2治疗方法对于发生RLS患者,将每周常规血液透析(HD)3次改为血液透析2次,并血液滤过(HDF)1次。所有患者均予中西医结合辅助治疗,以益气温经、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针刺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并采用揉、搓、捶、拍等中医手法,推拿或按摩小腿部。
1.3结果8例患者中有6例经过以上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其中1例症状显著缓解,另外2例效果不明显。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
2.1.1帮助患者克服焦虑不安和烦躁情绪RLS患者由于下肢难以忍受的不适应感且有强迫动作,又以夜间症状危重,从而影响睡眠甚至导致患者心理产生烦躁不安、焦虑。护理人员对患者应表示理解和同情,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倾诉,通过交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安定其情绪。
2.1.2暗示疗法(suggestive therapy)是指利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引导求治者顺从、被动地接受意见,从而达到某种治疗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随着医学科学和心理学科学的发展,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不断丰富,暗示疗法也随之不断地趋于成熟和完善。给予心理暗示,对患者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患者一般都能接受暗示,安定下来[2]。例如,对于尿毒症合并RLS引起失眠的患者,他通常都会有类似的想法:“我今天怎么这么烦,又睡不好觉了”,如此暗示,越想越烦还怎么睡得着。现在我们可以在患者准备睡觉的时候,帮助患者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且暗示他:“今天有点累了,应该很快就会睡着了”。睡眠是一种放松的休息,我们应该多从放松入手,采用放松暗示的方法。例如让患者躺在床上告诉自己:我很放松,我的手放松了,眼睛也放松了,一会儿就睡着了。这样默想几次效果也不错。
2.2生活护理
2.2.1饮食指导戒烟戒酒,少饮用咖啡及含咖啡因的饮料,多食富含铁剂食物,补充维生素及神经营养类药物,如B族维生素、烟酸、葡萄糖酸锌等,改善营养状况;糖尿病患者加强饮食控制;对于肾病者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盐的摄入量为3 g/d;当肾功能不全时,根据肌酐清除率及时调整蛋白的摄入量;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避免体重超重,少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多吃高纤维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
2.2.2睡前注意事项尿毒症合并RLS的患者,因症状在晚上发病比较明显,影响睡眠[3],因此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避免咖啡、尼古丁、酒精等精神兴奋性物质,就寝时要彻底放松,保持稳定情绪;睡前2~3 h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临睡前用热水洗脚或热敷小腿,亦可按摩足底促进血液循环,都有较好的催眠作用。上述方法无效应遵医嘱给予适当镇静催眠药。
2.3做到充分透析以及对症护理①充分透析。有些患者由于经济等原因,血液透析不充分,如其出现RLS,应及时向医生反应,以调整透析次数或透析剂量,尽量做到充分透析。②对症护理。血液透析过程中应及时观察,如发现患者不适,如头晕、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对症护理。患者头晕应立即测量血压,若是因为血压升高或降低所引起的,应报告医生及时给予药物治疗,恶心、呕吐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胃复安肌肉注射,抽搐的患者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按压人中。必要时使用开口器和舌钳,防止舌咬伤或舌后坠,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3讨论
RLS应用镇静安神类药物,可不同程度地改善临床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致耐受性和依赖性,副作用多,临床上使用受到限制[4]。一些中医治疗,如益气温经、活血通络等药物有一定疗效,必要时可尝试使用,但少尿患者易出现高血钾,须注意。此外,针灸足三里、阳陵泉穴等穴位,推拿或按摩小腿,用搓揉捶拍等也可起到减轻症状的作用。对少数症状顽固的患者也可尝试用血浆灌流或血浆置换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一定要掌握最佳的时间,效果才能最好。
尿毒症合并RLS困扰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睡眠质量,造成失眠、烦躁、焦虑、紧张等,给患者身心带来痛苦和压力。虽然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通过治疗、对症护理、心理生活方面的健康指导以及所采用的暗示疗法,在8例患者中有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中1例患者其针刺、虫爬、酸痛的异常感觉和睡眠障碍都有所缓解;3例患者其针刺、虫爬、酸痛的异常感觉有所缓解,但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安静入睡;另外2例患者的症状在临睡前的安静休息状态下比较明显,但通过护士的暗示和患者的自我暗示,症状很快减轻,并可以很快入睡。
参考文献
[1]Collado-Seidel V,Kohnen R,Samtleben W,et al.Clinical andbiochemical findings in uremic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restlesslegs syndrome[J].Am J kidney Dis,1998,31(2):324-328.
[2]胡永年.医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2000:115.
[3]Gigli GL,Adorati M,Dolso P,et al.Restless legs syndrome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J].Sleep Med, 2004,5(3):309-315.
关键词:医院安全 管理制度 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47-02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是为确保医院人员、物资、财产安全,保证医院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是医院的根本工作,医院安全管理关乎医院生活、生产秩序和人身、医疗安全。因其行业的特殊性,使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实施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尤为艰难。近年来,随着医院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人们对人身财产安全的愈发重视,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愈发重要。完善医院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1 医院安全制度的完善
1.1医院安全制度现状分析
目前医院安全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检查、安全工作、安全保卫、安全消防、设备安全、药品安全、饮食安全、安全应急等。这些安全目标的实施保障医院安全关键所在,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关乎人身财产安全。早在1997年,钱秋生提出在医院内部设立“安全奖”的想法[1]。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医院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安全治安、安全文化、安全技术等的研究也越来越多[2-6]。
1.2传统医院安全制度局限性分析
医院由于其人员流动性大、设备接触使用者多、开放性大、药材品种数量巨大等使得安全制度在实施的时候面临巨大困难。目前还没有形成医院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停留在经验化的层面,不具有系统性、指导性、约束性。
1.3医院安全制度的完善研究
制度实施的保障是制度规定的明确性、量化性以及强制性。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应该在各个方面形成章、节、条、款等规范性文件。医院的安全制度体系见图1。
2 医院安全制度综合保障体系构建
2.1医院安全制度综合保障体系构成分析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必须要有相应的保障体系,才能使其切实落实,不然就会变成一纸空文,毫无意义。
(1)安全文化宣传。人的思想指导人的行动,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医院安全问题的关键就是人人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是安全生活和生产的前提,是安全价值观的核心,是安全行为的指导,是安全制度得以实施的源动力。加强安全文化宣传可以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指导人们的安全行动,提高人们的安全责任感。
(2)安全监督检查。安全监督检查是保障安全制度实施的有效手段。单凭人们的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其力度略显单薄,唯有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才能更好的督促医院各人员切实遵守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监督检查是指医院上级与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协同监督管理方式,以期实现安全管理制度的切实落实。
(3)安全责任制。完善安全责任体系,使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将安全责任具体落实到各部门甚至个人。使各部门各负其责,避免责任推诿现象发生。对于造成安全事故发生者予以适当的惩罚,评选安管管理优秀代表并予以奖励。这样使安全责任有据可循,安全管理分工明确,从细部入手,严管严查,维护医院的安全和谐。
(4)安全标准化。规范医院各部门、岗位、环节的安全行为,确定安全管理指标,使安全管理工作有标准可以参考,对落实医院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重大。通过安全标准化落实各部门、各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标准,遵循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根本理念,将为医院安全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5)安全设施布设。医院的安全设施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技术保障,也是安全制度实施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可靠的安全设施系统将全方位提高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医院因其特殊的公共聚集性是一个非常复杂、不易管理的场所。各类遍布的医院生活、生产的基础设施也成为医院安全事故的源头。建筑设施、医疗设施、洗涤设施、保洁设施、饮食设施等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是安全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
2.2医院安全制度综合保障体系构建
医院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各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安全文化宣传、安全监督检查、安全责任制、安全标准化、安全设施布设之间并不是孤立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医院安全管理必须保证各方案措施的协同性,强调任一方案其成效都是微小的,它们之间相互协作、互相促进,发挥医院安全管理最大效率。
医院的安全文化建设使各部门、各人员切实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动力源泉,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管理,才会在行动中真实体现。只有人人重视安全,方能实现医院安全管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切实落实安全,保障医院的人身财产安全。
医院的安全监督检查是保障安全制度实施的手段。在监督检查中使各人员意识到自己安全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去深化安全管理文化理念、提高安全责任意识、践行安全管理标准,保障医院安全制度的顺利实施。
医院的安全责任制是医院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的关键。将责任具体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才能保障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到位,避免互相推诿、依赖他人的现象发生。安全责任的明确是进行安全监督检查的前提、安全文化宣传的具体体现、安全标准化的依据。明确安全责任,保障医院安全。
医院的安全标准化是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的依据。一个具体、量化的标准是实施安全监督检查的依据,是安全知识文化的具体内容,是保障患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基础。安全标准化方能保证医院的每一项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达标,切实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的安全设施布设是医院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的基础。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设施布设才可以将安全管理落实到医院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安全设施布设是实施安全监督检查的技术保障、安全文化宣传的实物依托。安全设施的到位将大大提高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
3 结论
(1)完善了医院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为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2)构建了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综合保障体系,为医院切实落实安全制度提供了决策依据,为提高医院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方法保障。
参考文献:
[1]钱秋生.医院内部分配设立“安全奖”的一种尝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1998,1.
[2]孙民.坚持预防为主 做好医院安全保卫工作[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4.
[3]陈建荣,马念祖,缪旭东,王建军.构筑医院治安防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05,3.
[4]韩军.浅谈医院安全文化建设[J].医院院长论坛,2008,6.
[5]钱敏才,马琼芳,季红英.构建医院安全文化的探索和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10,1.
[6]刘阳晨,刘松林.数字化医院安全策略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0,2.
作者简介:陈海云(1979-),男,民族:汉族,籍贯:湖南耒阳市人,学历:专科,助理政工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医院安全保卫。
关键词: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单位为达成管理目标而制定的,对单位组织、协调、控制、反馈等活动具有规范化的指导作用。良好的教育管理制度,是保障高校完成教学育人的基础,是管理与教学、管理与师生和谐发展的必要因素,是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迈进的媒介,是高校教育改革成效的直接表现。过去,高校教育管理制度规行矩步,主要通过加强规章制度的管制进行约束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日益注重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也就成了高校不可或缺的行为准则。
一、浅析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缺失
1、学生专业选择受到限制
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分数等因素影响,如为了达成父母的期盼、解决就业难题及未达到分数线而服从调配,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以致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因非己所爱而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高校转专业的门槛较高,只有成绩排名靠前的极少数学生才具备转专业的条件,大多数学生只能学习原专业,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因兴趣原因出现厌学、逃课、补考、重修等状况。
2、学生学习自由受到限制
当前,很多高校教育管理制度都是老生常谈,缺乏创新思维。学校教学方针有较强的约束力,学生自由选择权短缺,教学方法缺乏个性化。如课程选择、教师选择没有开放,在选修专业方面,有很大一部分课程是必修课,很大程度制约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致学生在不感兴趣的课程学习中,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目的仅为了期末考试过关,没有真正掌握和运用课程知识,未起到良好教学效果。
3、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模式过于单一
当前的教育还是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漩涡,学习成绩成为高校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从而抑制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今社会,只有身心得到全方面发展的学生才能更快更好融入社会,在校堪称“学霸”的学生可能在走出校园后难以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适当的以成绩论优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片面追求高分数,会滋生考试作弊的不良风气。
信息技术成就了高校管理对教师评价系统,按照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在新学期选课时都要先对教师做出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反馈出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质量。但实际评价系统并不能真实反映教学情况,一成不变的评价问题成了走过场。而学生为了加快选课进度,在对教师评价环节不重视,应付了事的态度使评价失真。另一方面,因为高校对教师的管理制度比较死板,有较强的监控性,学校对教师的量化教评容易容易造成教师较大的精神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师教学的创新思维,阻碍新科研成果的产生。
二、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构建举措
1、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制度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教育,学生为本”,学校的根本职责是教师向学生教授知识,培育学生成为优秀的综合性人才。在教学管理中人是管理最基本的要素,随着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在对个体人格的尊重上,高校教育“人性化”管理制度的构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人性化管理制度可以为师生创造一个融洽和睦的教学平台,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对学生而言,人性化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对教师而言,人性化管理应重视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身份,通过责权利对等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如“责”即为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权”则是拥有制定高校基本教育政策的权力。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可以树立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归属感,使教学起到真正育人的作用。
2、推动自主创新教育管理制度
高校综合学生个性化需求,推动自主创新教育管理制度,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专业选择意向,适当放宽人员额度、成绩排名等限制政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部分院校大一大二时会有分专业的情况,学校应具有指导学生科学选科的义务,并尊重学生选择意愿,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学校应合理调整必修课及选修课的分配比例,让学生有更大的课程选择空间,改变固有本专业、本年级的选修模式,提倡学生跨专业、跨年级、跨院系选修,加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优秀人才。
3、提高学生高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参与及知情权
高校教育的中心主体是学生,随着高校教育管理不断变革创新,在管理制度上,逐渐趋与人性化管理,学生参与构建教学管理制度成为改革的主流。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制度的修编,能够从学生的立场真实反映教学存在的漏洞,从而调整、完善管理制度,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成果。
4、完善教师及学生的考评机制
一层不变的评教机制容易导致“走形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沟通习惯,通过交流充分认识到教学方法的利弊,再取长补短加以改进,师生间切合实际的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学生评价时,要结合学习成绩、个人特长、技能表现等情况进行评价,既要肯定共性的进步,也要鼓励个性化的发展。在对教师考评方面,学生评价要围绕课堂的教学内容、方法及创新思维展开评价,学校在考核评价上充分考虑教学效果,鼓励教师开拓新的教学思维。构建人性化教学考评机制,可促进师生的共同提高,使教学管理及教学实际得到充分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结束语
良好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是维持学校教学发展的基础,人性化管理是顺应时展的产物,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加强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构建力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事业的进步。
作者:任萌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维.构建高校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人文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3):15-16.
关键词:现代企业 合同管理制度框架 误区 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71-03
一、现代企业对合同管理的要求
现代企业运作离不开法治建设。现代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是建立在企业管理现代化和技术现代化基础之上的。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之一就是公司制。以法治理念作为构建原则的公司制较好地实现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现代化。可以说现代企业的运行离不开法治建设,法治建设促进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现代化。
合同管理是企业法治化运行的基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管理的运作必须坚持法治化的方向。企业法治化运行最基础、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合同管理。合同管理贯穿于企业成立、发展、壮大等各个纵向过程,合同管理遍布于企业采购、销售、运输、劳动用工、技术管理等各个横向层面。优秀的合同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合同管理合法性、预测性、规范性的特点,为企业提供业务性和法治性完美结合的合同,为企业提供市场现实性与前瞻性完美结合的合同,进而将合同管理与企业愿景完美结合,避免在合同决策、合同执行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最大限度地为企业避免因主观因素造成的失误和风险。反之,一个企业做得再好、再强,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企业合同管理模式也不会走得更远,一个不经意间的合同风险可能会使企业多年的努力与积累瞬间崩塌。
企业合同管理核心的工作就是做好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合同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实现合同目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依照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本单位的合同相关人员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纠纷解决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规范和标准的总称。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在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企业要想做好合同管理工作,首先应有一个科学的、好的制度,这是做好制度建设的第一步,做到“有法可依”。当然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制度不是写在纸上,发个文件就万事大吉。合同管理制度必须有明确的企业合同管理目标、符合企业实际但又要对企业合同管理适度超前引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的过程。如果合同管理制度没有超前性则不利于现代企业的发展,如果过度超前则在执行中遇到阻力过大,同样不利于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因此,一个优秀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管理至关重要。
二、构建合同管理制度框架存在的几个误区
1.对合同管理的系统性认识不到位,将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人为地割裂开来。如将招标管理、供应商管理与合同管理割裂。
2.对合同管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认识不到位,简单地照搬法律条文,合同制度空洞无物。
3.重视合同签订管理而忽视对合同履行的管理,没有使合同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4.在合同管理制度的制订上没有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了一个过度超前的合同管理制度,在执行中遇到困难。
三、构建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
注重合同管理制度框架的顶层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合同管理制度建设的水平,促进合同管理的整体有序推进,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设计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应当符合合法性、前瞻性、统一性、预防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1.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企业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理论界通常分为合同业务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合同批准机构、发文归档机构等。不少企业在实际中分为合同业务部门、合同管理部门、合同批准机构等。笔者认为后一观点更准确。企业的每一个有对外职能的部门都可能是合同业务部门,是企业特定标的合同管理的基础部门。合同业务部门是专业性的部门,不是综合性的部门。合同批准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规模、企业决策层的授权情况设置不同的审批环节,并且动态调整。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在合同管理的流程中是最重要、最关键、工作压力最大的一个环节,企业对该部门的设置是合同管理机构设置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在合同运行环节中主要职能是对合同业务部门在合同运行中的形式、内容和程序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并发挥管理职能,也就是对合同运行情况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因此,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部门,应当能有效协调合同招标、文本起草、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争议处理等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践中不能以“权力岗位分段设岗”等理由限制合同管理部门综合管理职能的发挥。
2.授权管理。授权委托是合同签订履行的前提,加强授权管理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表见制度也对企业的授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大型的企业集团应当通过年度经营授权的形式加强对下属分公司对外经营的管理,将分公司的日常对外经营业务纳入规范管理和正常轨道,非日常经营业务纳入单项授权管理。其次,对合同人的授权坚持权责相适应的原则,让实践中真正负责合同运行的人员直接签订合同。实践中存在为控制人数量代签合同的情况,也存在为控制人数量部门领导直接签订合同的情况,这都有很大的弊病。单位及部门领导应当通过审核去控制合同而不应当直接参与到合同签订过程中。最后,企业应当加强对表见、口头合同的控制。表见、口头合同与市场经济的诚信、便捷交易相适应,同时也给企业合同管理带来风险。企业应当通过备忘录、提示书等形式让对方书面确认本企业对授权管理行为的控制,管控企业授权风险。
3.流程管理。建立符合法治理念和企业制度的流程体系。流程管理是法治理念从意识理念转换到行动层面的产物。流程管理具有可控制性、可追溯性的特点,其实质就是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法治理念的具体表现,同时可以控制领导层决策时“拍脑袋”的人治模式。一整套优秀的、科学的、体现法治理念的合同管理流程是做好合同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合同管理流程是一个综合体系,而不仅仅是合同审核流程。有的企业在流程管理中将合同管理员排除在合同前置流程、合同履行流程之外,容易导致合同在审核之前已经在法律上形成的尴尬或者合同管理头重脚轻。合同管理员最了解合同运行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应当在合同运行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流程的设计要通过合同流程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营造对合同运行行为相对的“体外监督”,减少“体内监督”。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合同流程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并不是相互保密。否则只能是失去监督制约的意义。
4.标准文本管理。标准化文本是指企业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合同事前拟定合同条款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内容而多次使用的合同文本。标准合同文本的使用简化了合同的订立过程,也简化了合同的审核过程,提高了合同流转的节奏与效率。标准合同文本的推行通常是在企业合同管理发展的中级阶段,合同条款带有一定的“霸王”特征。首先,企业在推行标准化合同文本的过程中要统一规划,使标准文本体系尽可能完整,尽可能覆盖企业经常易,达到制定标准合同文本的目的。其次,标准合同文本要考虑到交易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可以考虑对标准合同文本的合同条款制定多个选择项以适应不同的商务需要。最后,标准合同文本要有一个动态的修订过程,要向文本进一步细分,条款相对公平,制度、流程、文本相对配套的合同管理的高级阶段过渡。
5.合同履行管理。签订一个好的合同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合同的履行才是真正重要的环节。签订合同是为了履行合同,如果只是重视合同签订管理而忽视合同履行管理,所有的一切工作都可能成为无用功。但是合同履行管理具有的分散性、长期性、实践性及多部门参与的特性决定了合同履行管理难度最大。首先,企业应当着力加强合同业务人员队伍建设。合同管理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决不是合同管理员一个人的事。企业合同履行管理更要注重培育合同业务人员的交易知识、法律知识、技术知识和对企业忠诚度的建设,奠定合同履行管理的基础。其次,制定合同履行切实、可操作的制度。建立严格的合同履行责任人制度、严格的合同履行不符合项即时报告制度、严格的合同履行日程管理制度、合同履行信息收集管理制度等。再之,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则应根据企业合同分类管理的原则介入到重点合同的履行管理中去,为合同履行提供全过程履行支持和监督,避免只有在合同履行出现异常时才被动介入处理。最后,企业应当建立并加强合同履行中异常情况处置流程和合同异动、终止时的应对机制。
6.合同管理信息化。随着企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企业总部、部门、分支机构之间空间分离现象日渐增多,与企业精细化管理要求的矛盾日渐突出。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耗时费力。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合同信息的快速提取和科学高效管理,节约管理成本,创造经济效益,使合同管理的作用变得更加直接。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人员要发挥主导作用,系统性地提出合同管理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合同管理权限和功能模块。合同管理信息化是为合同管理服务的,合同管理员不能沦为合同信息化管理的工具。合同管理信息化要在合同履行中充分发挥提示预警的功能,充分利用合同信息为企业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提升合同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四、结论
建立在法治基石上的现代企业一定要注重构建优秀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优秀的合同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防范与控制现代企业法律风险,促进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合同管理师职业考试辅导教材.合同管理操作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
[2] 胡科峰.企业合同管理实务指南.法律出版社
[3] 陈新文.浅谈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才智,2009(1)
[4] 张兵.民意表达制度化的思考.江汉论坛,2008(9)
关键词:建筑企业 内控管理 制度 存在问题 整改措施
中图分类号:F 239.4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建筑企业面临同行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财务内控管理作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建筑企业内控管理制度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很多影响内控管理制度顺利运行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对建筑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及管理造成很大影响。加强建筑类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建筑类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加强建筑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不但能提高建筑类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而且能提高建筑类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提高建筑类企业运行效率。通过调查研究,提升建筑类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提升内控管理制度水平是实现建筑类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基础保障。作为建筑类企业重要的管理工作,内控管理制度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建筑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途径。其次,提升内控管理制度能保证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落实的更加彻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保证各种规章制度准确的落实,才能保证建筑企业经营活动能顺利展开,也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建筑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专业性,所有企业的管理者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内控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员工在工作中遵守规章制度[1]。最后,提升建筑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注入新的动力。通过提升建筑企业内控管理制度能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制定出解决方法,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建筑类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导致我国各个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大型的建筑公司虽然认识到财务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性,也开始着手做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扰,使得财务内控制度很难顺利进行。比如:一个监督管理人员要承担很多工作,而且建筑企业内部监督审核机制的工作比较模糊,使得建筑企业中财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模糊不清,很多责任落实不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身上,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对建筑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足
很多建筑类企业把内控管理制度和内控监督制度相互混淆,甚至有的建筑公司把内控管理制度单做内部监督制度来执行,认为建筑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者要做的事情和我们员工没有太大的关系。更有甚者把建筑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当作是普通的规章制度来执行,对内控管理制度缺乏认识和了解,使得很多内控管理制度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从而降低了内控管理制度的工作效率。通过调查北京市28家建筑企业,其中有16家建筑企业的员工对内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普遍不高,对内控管理制度的内容理解不全面。虽然12家建筑企业有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但是没有对内控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方案,使得内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企业中要想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就必须保证内控制度的可行性,以及落实到方法,而不是仅仅制定出相关的内控管理制度[2]。
(三)内控管理制度的信息系统比较落后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把高科技融入到建筑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中已经成为可能,对提高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采用的是从上到下的垂直管理模式,再加上建筑工程需要的投资比较大,工程项目比较多,施工的范围比较广泛,给财务信息的收集制造了很大难度。由于建筑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信息和数据比较庞大,如果信息系统跟不上时展的趋势,就会造成财务信息数据收集困难,传输成本高,而效率低的现象发生。建筑企业上级难以获得下级准确的财务数据,导致建筑企业的管理者不能及时获得高质量、高准确度的信息进行控制管理,就不能做出科学、合理、正确的决策,从而影响建筑企业的发展和运行。
(四)建筑企业对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比较低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起步比较晚,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建筑企业很多的信息数据是有权利不向外公开,比如:财务信息、成本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等数据。但是有一些建筑企业对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识比较差,使得很多建筑企业的重要信息泄漏或者被窃取,对建筑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目前很多建筑企业中存在“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这一点和建筑企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很大差距。除此之外,财务信息的准确度是建筑企业制定发展决策的主要指标,但是在实际核算财务信息的过程中,一些员工综合素质比较低,法律意识比较欠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就在财务信息上弄虚作假,使得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导致建筑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很难顺利进行。
三、加强建筑类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转变财务内控观念,完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体系
首先,要对建筑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有明确的认识,加强企业对内控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派遣企业优秀的管理人员参加国际上关于内控管理制度研讨会,并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应用到建筑企业当中。并定期举行培训和教育,逐步转变原有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观念。根据国家最新的《会计法》对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相关的条例进行完善,建筑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只有顺应我国市场经济的环境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其次要根据建筑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会计审计和财务预算管理方式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升级财务信息的获取途径,对收集到的财务信息进行及时整理和分析,争取把财务风险控制在萌芽当中[3]。最后,在建筑企业内部落实经济责任制度,对做得好的员工进行资金和晋升奖励,对做得不好的员工进行适当的惩罚,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度,从根本上转变建筑企业员工对原有内控管理制度的观念,从而逐步完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
(二)引入ERP系统发挥各自的职能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诞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集合到一起,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在建筑类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应用ERP系统能保证建筑企业内部所有的部门和人员都参与到内控管理制度中,才能发挥出具体的价值。所以要引进REP系统对提高建筑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监督力和执行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P系统能提高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保证企业每项业务都能按照预先制定的流程运行,如果某一个业务流程环节上出现问题,那么下一步业务流程就无法继续,等解决了遇到的问题才能继续。从而保证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质量。通过REP系统监督和控制的能力,保证企业业务流程的规范化,从而减少出现人为补手续的现象,降低建筑企业运行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监督力度和执行力度[4]。
(三)注重财务预算管理,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建筑企业中的预算管理并不是财务管理专职的工作,需要其他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加强对预算管理的宣传力度。保证每个员工都能理解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建筑企业各个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交流和沟通,增加企业员工对建筑企业运行的了解程度,才能保证预算管理运行更加顺利,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财务信息不准确的具体原因是因为审计工作不到位造成的,所以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完善审计制度,加大审计工作的审核力度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质量。
(四)提高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
在建筑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中一定要重视企业的安全问题,提高财务风险的意识。建立信息管理制度是提高财务风险意识的主要方式,保证建筑企业财务信息足够安全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同时要增加财务信息管理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把财务风险控制在萌芽当中。除此之外,还要把风险防范纳入到建筑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时刻提醒工作人员牢记风险意识,从而减少不必要风险发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建筑类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对建筑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和提高管理水平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本文通过分析山西省邮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内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希望对我国建筑企业建设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 靳瑞萍.建筑施工企业内控管理初探[J].会计师,2014(08):64- 65.
[2] 徐雪梅.关于完善建筑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08):300- 301.
一、当前建筑集团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员构成不合理。
现阶段建筑集团人事管理过程中,将人员性质定编为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主要包括工程图纸设计人员、监督人员等,施工人员年龄层次差距大,综合素质偏低,不具备专业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形成了不利的影响作用。例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施工人员都只能进行体力工作,他们甚至连建筑工程施工图纸都不认识,专业施工人员比较少。在建筑集团管理人员中,由于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大部分管理者都只能进行一般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难以对日常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充分的保障。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集团人事有效管理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也对建筑集团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阻碍作用。
2.缺乏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
由于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在很短的时间形成了非常大的规模,很多建筑公司都是新成立的,部分成立时间比较久的建筑集团,尚未意识到人事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人事管理工作中,尚未编写出具备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偏低,没有对人事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人事管理在集团运行中没有充分发挥它存在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建筑集团在进行人事管理工作的时候,缺乏科学、有效的制度可以借鉴,导致建筑集团人事管理杂乱,人事管理难以在集团管理中展现其核心作用,在很多建筑集团人事管理部门形同虚设,这对建筑集团进一步发展也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3.人事管理难以发挥作用。
我国传统的建筑集团可以规划为两种性质,家族性集团公司和国企事业单位,前者注重家族性经营,集团很多重要部门都是“自己人”,他们并不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偏低,对人事管理的认识不足,人事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在国企事业单位性质的建筑集团中,老龄化现象严重,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差,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人事管理已经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但是,建筑建团人事管理人员无法充分理解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难以融合到建筑集团管理中,这对建筑集团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二、建筑集团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1.创新人事管理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事管理逐渐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现代建筑集团公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应该不断创新人事管理制度,促使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化。这就要求建筑集团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理清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差别,为了将人事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建筑集团必须优化内部职工年龄层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组织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学习其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秀经验。管理人员也要勤于学习,充分掌握现代人事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建筑集团内部人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提高人事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人事管理队伍,在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过度的阶段,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在建筑集团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保证建筑集团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一、健全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1.健全会计管理制度是完善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需要
为保证社会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会计法律、规章,为企业开展会计工作提供了指导和规范,但这些法律法规是一种国家宏观调控于段,而非实施方法。建立并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不仅体现了全面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也有利于把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落实到位。南于各企业存在不同的问题,会计管理制度也需要按照各企业的特殊情况具体化。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是规范内部会计核算、监督的制度和方法,确保企业会计工作顺利开展,是国家会计法律的有益补充,有助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2.健全会计管理制度有助于确保顺利开展会计工作
会计工作涉及政府、企业、公众等多个主体的利益关系,必须依法严格执行。在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前提下,如果不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开展会计工作缺乏针对性,具有盲目性。不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不仅导致会计核算监督混乱,损害国家利益,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此外,偷税漏税、贪污等现象也与会计管理制度密切相关。为确保企业资产安全,保证会计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必须加强会计管理制度建设,并有效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会计职能。
3.健全会计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会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职能性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配合与支持,需要领导正确科学的决策,需要高素质水平员工依法按流程办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有利于会计职能的发挥,有利于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企业降低风险、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进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4.健全会计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内控的不断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升资产的安全性而建立的相关规章制度,其中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的快速发展既需要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又需要确保企业能够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通过科学的设计、有效的实施和全面的检查三方面内容来能有效推动企业内控的不断深化与发展。
二、目前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意义重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片面性认识、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财务会计处理程序不规范、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阻碍了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具体来说,日前会计管理制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认识不足
部分领导对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缺乏全面的了解,尚未认识到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部分企业建立会计管理制度只是为了应对审查,并没有有效执行。此外,部分领导认为会计管理增加部门开支、员工费用,不利于降低成本等,导致从思想上对会计管理制度的不重视,这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会计岗位形同虚设、会计核算失真、会计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发生。此外,由于不重视会计管理的重要性,不能充分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限制了会计职能的发挥。
2.会计从业人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日前来看,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完善,现代化操作技能缺乏等问题存在。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会计从业人员并未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对相应的法律认识比较欠缺,尤其是没有掌握现代化办公操作技能,不利于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会计工作的高效开展。
3.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不规范
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包括会计凭证的审核和传递、会计科日的设置及应用、会计账簿的登记和保管、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一系列规定和要求。由于领导对会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会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有限等导致账务处理程序不规范,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明确到责任人,造成会计管理工作的低效率。
4.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由于对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会计管理实施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造成会计管理工作进展缓慢或难于执行。缺乏内部监督导致会计人员主观性、随意性大,容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此外,不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易造成岗位职责混乱,不利于会计管理科学化的发展要求。
三、完善会计管理制度的措施
各企业在健全和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时,必须在遵循合法性、适应性、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针对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不断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1.建立高素质会计队伍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的前提是企业重视会计管理制度。通过宣传培训,提高企业领导和部门主管对会计管理制度的认识,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建设。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关系着会计管理制度的合法有效实施,因此,为确保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实施,企业既需要引进懂法律、懂财务的多元化人才来适应现代化财务业务的需求,又需要对已有员工进行多方面的岗位培训,在实际工作中提升其业务技能。此外,还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使从业人员忠于职守、恪守职业操守,形成谨慎的工作作风。
2.健全会计从业人员责任制度
明确的会计从业人员责任制度有利于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自律性,从整体上提高会计核算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健全的会计从业人员制度首先要科学设置会计岗位,明确其职责和工作标准。其次要根据岗位设置和员工能力水平匹配不同的人员,以确保会计工作保质保量顺利进行。再次要实施轮岗制度,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企业的会计工作,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水平。此外,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奖励与惩罚相结合,不仅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助于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3.强化企业会计的内外部监督
由于会计信息涉及主体多样,使用者类型多样,需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有效。因此,要做到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配合。对内而言,实施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明确部门和人员职责,加强会计工作检查力度,做到奖励惩罚相结合,对于业绩突出的人员给与奖励,激发员工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查处,做到防范于未然。对外而言,加强去企业的社会审计,强化审核工作,将财务会计审计落到实处,防范审计流于形式。从国家监督来看,以财政、审计和税务部门等为主,完善政府部门对会计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形成权威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4.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趋势,加强会计核算途径之一便是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和操作制度,加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数据库建设,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工作需要。加强会计核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财务会计分析水平,定期不定期检查财务会计指标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弥补措施,不断提高会计管理水平。此外,实施会计电算化有助于建立会计信息数据库,为分析问题提供依据,以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和能力。
摘 要 在现代社会各企业都在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军队财务管理制度也应随着科学的发展日益完善,使军队财务管理制度能有效的成为军队的财力支撑。但目前的军队财务管理制度还有些不完善的地方,本文旨是探讨军队财务管理制度中常见的问题,加以分析。
关键词 军队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军队财务管理的概念
军队财务管理制度是军队经济活动的主要部分,也是军队后勤工作的主要保障。军队财务管理的制度主要是为军队财务的组织形式、职责范围和财权划分并且处理各种财务关系所建立的一种规范制度,是军事后勤管理体制和军事指挥体制的组成部分。军队财务管理是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广泛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并且利用它的技术和方法来适应中国特色军革发展趋势,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战略步伐,为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力支撑[1]。
有了很好并且完善的军队财务管理制度就能随时适应军革的要求,有了这样的财力支撑才能很好的有效的发挥军队的优势,让国家更加的强大和有个安全的保障,因此解决目前的军队财务管理制度就成了首要重点。
二、军队财务管理制度的常见问题
1.缺少统筹军队建设的规划与预算的专职机构:军队建设的规划和预算是统一的一个整体,在目前国家是把军队建设规划和预算拆分给不同的部门,从而导致了这两个部门各自独立无法互相管制,例如:军费预算经常无法准确的反映出军队的建设需求。总的来说就是无法顾全全局的整体规划和运筹,也就无法有效的杜绝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
2.军队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有些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变化: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以及新军革下军队财务活动深度与广度的拓展,我国军队财务管理制度的一些内容的修订与维护没能及时的跟上市场的变化[2],因此导致了一些财务活动和由此产生的经济关系,缺乏相应的规范。
3.在执行军队财务管理制度时不够严格:由于制度的不够严格会导致聘请来的财务工作人员其实是对业务不熟悉,原则性不强的人,甚至加之行政干预。由于近几年出现了一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思潮,很多都受此影响,标准制度观念开始淡化,严重的会伤害到国家的利益,所以我们要加以强化我国军队财务管理制度的严格性,使之不出现这样的腐败现象。
4.缺乏统一性的军队财会保障系统:目前我国实施的保障系统是:军队的内部,后勤财务与装备财务“两线运行”,分别实施军费供应保障,后勤装备分别设立“财务结算中心”和“支付中心”[3]。这样的系统已经造成了财权和财力分散,还加大了管理的成本。加上后来财务部的综合管理监督职能被肢解,这样很不利于实施财务统一监督管理。
5.缺乏完善的军费分配使用的监控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缺少独立权威性的审计监督,如各级审计机构一般都是属于后勤系统,所以军费分配使用的全过程就无法很好的实施有效的审计监督,而且审计程序和处理结果不公开,审计结果的知情权不透明化,致使审计机构对审计结果没有处理与处罚权,因此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监控体系的薄弱会导致很多弊端,如军心的混乱。(2)军队财务管理制度中没有明确军费监控机构的设立:财务系统对预算执行和经费支出没有明确有效的监督检查,这样又体现出了财务监督职能严重弱化。
三、对军队财务管理制度常出现的问题的对策
1.对军队财务工作人员加强教育:在军队财务管理制度中常出现军队财务工作人员的简历不符合实际,所以在选拔好军队财务工作人员之后,一定要再加以指导,端正其思想和加强工作教育。也就是要军队财务工作人员意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认真的把财务工作落实到底并制定出符合实际并且完善的军队财务保障计划。
2.完善军队财务监督制度:要制定具有统领性和综合性完善的军队财务监督制度,首先要制定军队财务各个活动和任务的监督,其次要制定好明确的奖励与处罚的规则。这样可以帮助军队财务制度的监督工作统一规范并且加强了与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等其他监督制度的配合形成了监督的一个大体系,从而也就促进了军队财务管理制度各个环节的有效进行和有效的成果。
在建立监督制度的下,要注意一定要全程化的监督,也就是财务监督要由现在的静态转变为动态,行动起来实质监督全程。还要注意要坚持时时规范军队财务内部的监督,要监督每人必须坚持军队财务管理制度为依据,严格把好每个关口,这样才能很好的把军队财务管理制度有效的实施在每个过程中。
3.要进一步健全所有制度: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一定要紧系着党委中心工作,达到思路,原则的清晰[4]。还要对已经安排好的项目做最后的科学论证,加强预算法规意思和预算执行的刚性,坚持依照军队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办事,确保预算的落实。
要加强按军队财务管理制度办事的观念,狠抓各项经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以军队财务管理制度为依据,强调要财务工作人员把所有工作落实。
4.规范军队财务的执法活动。首先要加快军队财务的执法程序制度建设,以此来实行军队财务工作人员的严格性、有序性和高效执法性。其次要建立军队财务执法的责任制度,来增强军队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财务工作人员严格依据军队财务管理制度来执法并且公正执法和有效执法。最后还要建立一条具体并且可行的军队财务激励制度,为调动军队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可借此来防范个别财务工作人员的不工作或乱执法。并且应该公开奖励和惩处的过程以及结果,这样便可以充分发挥执法激励机制的作用。
随着科学的进步,如应用这些科学的办法来完善军队财务管理制度,那么相信我国军队会逐渐强大,让军队财务体系成为他们强而有力的支撑,我国军队便可以无后顾之忧的随时适应军事的变革。
参考文献:
[1]熊友存,李劲松.军队财务管理学.出版社.2006.
[2]王余.新时期军队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探讨.军队财务.2008(1):86-88.
1.管理理念落后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
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档案作用的发挥程度。档案管理水平越高,档案对企业经营的支撑作用就越大,反之亦然。许多企业由于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档案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档案管理分散,如对行政档案、财务档案、人事档案、产品档案、设备档案以及其他类型的档案实行分散管理,形成各个信息孤岛,阻碍了企业内部档案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二是存在档案文件材料收集不完整、归档整理不规范、归档率低等问题;三是存在档案著录不标准、著录项目不全、检索困难、查准率较低等问题,降低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2.公司管理层对档案的使用价值和潜在价值不够重视
公司管理层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层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越高,档案管理水平就越高。管理层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司管理层把工作着眼点主要放在了公司的发展和生产经营上,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档案的潜在价值;另一方面,受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档案管理水平不高使档案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使管理层感受不到档案作用的重要性。
3.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的缺乏影响了档案利用效果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及档案利用效果的好坏。一方面由于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少,相对又缺乏档案专业管理人员,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较少,档案工作人员缺乏计算机、图像、情报、法律等复合型知识及运用能力,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档案工作岗位岗级低、收入少使部分档案人员对本职工作缺乏热忱,工作积极性较低。上述原因致使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升比较缓慢,影响了档案的利用效果。
二、积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
1.企业档案是企业可以挖掘和利用的战略资源
企业档案是企业在过去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它积累了企业历史经验,能够为企业开展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有效支持,为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武器。企业在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的决策和实施中都离不开对企业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离不开对决策可行性的研究和预测,而档案是实现这种科学分析、研究、预测不可缺少的最真实、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方向,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2.企业档案是企业独有的无形资产
企业档案本身具有潜在的价值,特别体现在生产经营、产品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品销售以及合同、法律纠纷等方面。这种潜在的价值需要借助于人们的利用才能表现出来。档案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使用档案后,将档案信息运用到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产生间接的企业效益而体现出来。因此,企业档案是企业独有的无形资产,具有一定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应当加以充分开发和利用,提高其利用效果,以实现档案的价值最大化。
三、开展档案管理创新,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支撑作用
1.建立高效、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模式
实行企业档案高效、集中、统一管理是档案管理创新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在集中调度企业资源及对企业档案实行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提升档案综合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高效、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模式使企业档案工作改变了过去那种各类档案由各个相关部门分散管理的方式。一方面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使企业在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文件材料能够实现统一归档,集中保管,使其相互之间保持原有的、必然的联系,提高了企业档案的系统性,便于全面、准确地了解本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全貌。因此,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体制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实行档案高效、集中、统一管理主要应采取以下步骤:首先应设置企业档案综合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企业档案,企业档案综合管理部门要依据企业档案实行的集中统一管理原则而设立,它的设立应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同时要考虑企业规模的大小、经营场所的集中程度和档案使用频率;其次应建立企业档案信息收集渠道,在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安排兼职档案信息员,负责各个职能部门档案归档信息的采集、归档材料概要说明和各个部门的文件材料归档工作;最后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企业档案综合管理部门及各个职能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2.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是档案管理创新的第二步。其目的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对企业档案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企业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是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档案管理行为的准则和企业档案管理机构行使职能的依据和手段。建立健全和贯彻实施企业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是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开展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也是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的关键。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应以《档案法》为基本依据,以《档案著录规则》为操作指导,结合企业的规模进行策划和制定,应努力做到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建立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建立综合性档案管理制度,中小型企业可以采取这种方式。综合性档案管理制度中应包括文件归档范围、文件归档要求、文件立卷要求、档案著录要求、文件保管期限划分原则、文件销毁规定、档案借阅制度、档案保密制度以及档案管理考核制度等内容。二是建立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大中型企业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中应主要包括企业档案管理总则、文件归档管理制度、文件立卷及著录管理制度、档案借阅管理制度、档案鉴定及销毁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企业档案统计管理制度和档案保密管理制度等。
3.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变被动服务为主动管理
开展档案管理创新的第三步,是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管理,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明确企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在原有档案归档范围的基础上,把档案管理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把企业发展规划、经营计划、经营预算、投资预决算、各类价格文件、各类经济合同等其他重要文件材料纳入档案归档范围。同时,对各个职能部门在文件归档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使档案管理的系统性、全面性及档案的使用价值有所提高。其次要建立企业文件材料归档点检制度。要按照企业文件归档范围和具体要求,按照部门职能分工,按部门制定的《文件归档点检卡》,定期检查各个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情况,督促各个部门及时办理文件归档业务,从而提高文件归档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最后要建立档案管理考核制度,落实档案管理责任制。建立档案管理考核制度是贯彻执行档案管理制度的关键。对不能按照档案管理相关制度要求及时办理档案管理业务的行为进行审查和处罚,以保证档案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提高档案管理流程的执行力。开展档案管理创新,只有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管理,才能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4.组织开展岗位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