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声乐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声音训练的基本原则对所有人都是相同的,虽然不同的声音各有其不同的问题,儿童也不例外。但是儿童不论是生理条件还是心理因素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并且声音的可塑性也非常强,既没有必要也不应该照搬成年人的训练方法来限制其以后的发展。怎样开展儿童歌唱能力的培养工作呢?虽然我国高校中开设了中小学音乐教学法,但这只是大纲性的指导,并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再加也并未引起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这一领域更显薄弱。
一、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
儿童动作的发展、技能的获得与儿童身体的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身体的发展有时序性,动作和技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动作与技能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对儿童智力的发育和个性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儿童阶段,不论是身体,还是感知觉、神经系统对事物的认识都处在发展时期,一切尚未定型,此时随着儿童身体和各种心理因素的逐渐成熟,可对其进行包括文化知识在内的各种知识以及技能的培养。
众所周知,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均有异于成人,在技能培养的时候一定得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尤其是儿童的听觉能力在12、13岁以前一直在增长,成年后听觉能力逐渐降低,主要是高频部分听力丧失。心理学测试表明,人在婴儿时期对高频声音(1万赫兹以上)的敏锐度与成人相差无几,还可发展低频范围的敏锐度。由此可以看出,在音乐教育方面,听觉艺术的培养,儿童优于成人。音乐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二、建立正确的教学思路
孩子的发声器官从婴儿、幼儿到少儿整个都处在一个成长、发育、变化的时期,每一年龄段都有其不同特点。所以儿童唱歌教学一定要考虑其心理、生理等特点,教学手段既要综合,也要灵活合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儿童不同的声音条件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一)引导并保护好儿童歌唱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唱歌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可是当家长把孩子送到老师那儿开始真正学唱歌时,就会发现,唱歌和他们所想象的大相径庭。因为任何学习都是持之以恒的事情,每天都要练习新的东西,每天都要向前进。坚持下来是很不容易的事。要成为一个唱歌方面优秀的人才,往往需要许多方面的因素。单纯的坚持唱歌练习,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按照现有的教学模式,学生基本上是一周和老师见一次面,在安排学生的训练上,老师要和家长先沟通好,对孩子有个客观的评价,对孩子的将来有什么期待等。对业余学习唱歌的孩子,没必要按音乐学院的正规模式进行训练,让小孩子吃很多不必要的苦。这实际上是许多老师都容易犯的错误。枯燥的发声练习、抽象的声音位置概念等,让本来对唱歌有兴趣的孩子长时间练这些枯燥的东西,他们当然会觉得非常痛苦,原有的那点兴趣就会荡然无存,这样就太得不偿失了。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有个非常重要的责任,那就是引导并保护好孩子的兴趣。
(二)培养儿童正确歌唱的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的时期了。在儿童唱歌教学中,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也将使孩子受益一生。
(三)声音美感的训练和儿童声音个性的培养
儿童唱歌教学中,声音美感的训练和发展儿童声音的个性也至关重要。美感是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后所得到的一种愉悦的体验。美感与儿童的知觉、思维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心理学研究发现,在教育的影响下,人在幼儿中期就能够从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中,从自己从事的美术活动、歌舞、朗读等艺术表演中产生美感,并体验到美感。个性是指一个人表现出来的个人特点,是指在气质、性格、行为上表现的与其他人相异之处。声音的个性更多体现在音色上,儿童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的任务就是发展其歌唱的个性,这比机械的技巧训练重要得多。由于个性的不同,对歌曲的表达也各有特点,在方法上不能用简单的正确与错误去评判。
(四)加强传统音乐的熏陶
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由于其传承的特殊性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外来文化导致人们审美方式的改变、电视等主流媒体的影响和从自娱自赏的生活艺术向舞台艺术的转变等因素,这些民歌面临着可能消亡的巨大压力。而这些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这些民歌,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祖先过去的劳动、生活、感情,等等。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为了使我们的希望在将来更能够担当起历史使命,让我们的民族音乐以自己的形式或特色屹立于世界之林,高校音乐教育和教师应该在音乐教科书中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建立多选择性的地方性教材,加强地方特色音乐的传承以及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解读。
三、结语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永远没有万能钥匙,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出发,方法上因人而异,教师应花些精力认真研究孩子的个性特点,及时与家长、孩子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对于儿童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好处。现在声乐教师很少超出声乐技巧的教学范围,儿童唱歌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不同于成人声乐教学的教学思路,不要只充当儿童每发一个音的“警卫”。每一位成功者都知道,要想成功就要有一种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在儿童歌唱教学这个领域,不论是教师还是孩子,都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有不少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去认识、探索和解决。如果旧有的做法、习惯、观念不能随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就要进行反思,否则就只能是落伍。对此,在校或即将毕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未来的教师们,对于童声唱歌教学,应加强学习和探讨、深入地研究,不仅使自己的教育工作顺利完成,也为儿童将来的成功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李重光.怎样教孩子学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3
[2]薛良.歌唱的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986
【关键词】高师声乐;集体课;声乐教师;能力要求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21-02
当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声乐集体课不同于传统个别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因此对担任声乐集体课的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改革经验告诉我们,教师是决定教学模式改革成败的关键。声乐集体课不能仍然依靠“一对一”的个别课教学的经验化、感觉式、单一式来教学,而必须提倡课堂教学的系统化、规范化、理论化、科学化、综合化。因此,声乐集体课的专业教师应具备更加综合全面的能力。
一、组织教学的能力
随着高师声乐教学的改革,声乐老师从面对一个学生的教学也变成面对一群甚至一个班的学生的集体教学。教学模式的改变和教学对象的增加,必然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计划的有序进行。
(一)教学内容的组织
声乐集体课与个别课相比,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更具系统性、计划性和严谨性。声乐教师一方面要掌握集体教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精心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声乐集体课的课程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安排好声乐理论教学和声乐技能教学的时间,保证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下面以一、二年级的声乐集体课教学内容安排为例进行说明:(1)发声练习。为了提高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进行歌唱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就歌唱的音域来说,要用一年的时间巩固中声区的声音,第二年才开始逐步扩展音域,通过两年的学习,使学生基本达到两个八度的音域,满足其中小学歌曲教学的需求;(2)声乐基础理论。为了使学生熟悉声乐的基本概念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以作品赏析为主,内容可按演唱风格、歌曲体裁、题材和演唱形式等划分。二年级结合中小学歌唱教学,逐步涉及中小学歌唱教学法、童声训练、儿童嗓音保护等内容,同时让学生模拟简单的教学过程;(3)钢琴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在弹唱作品的选择上应结合培养目标以中小学教材歌曲为主,熟悉两升两降以内的歌曲伴奏,歌曲包含四拍子和二拍子的抒情歌曲和欢快的儿童歌曲、二拍子为主的进行曲风格歌曲和三拍子圆舞曲风格的歌曲。
(二)教学过程的组织
在声乐集体课中,教学过程的组织是教学内容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教师组织教学过程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需要不断的强化、提高。声乐集体课一般为20-40人的学生同时上课,因此教师既要集体授课,又要尽可能地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这就需要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呼吸训练为例:在一对一的声乐课中,教师可让学生把双手放在教师的双侧腰上,体会横膈肌运动以及腰背部的肌肉群组成的“气息环带”,这个方式非常直观。但在集体课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如果逐一体验比较耗费时间,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排成几排,后面的同学把双手放在前面的同学的双侧腰上,在教师的引导下来体会横膈膜运动,并同时结合无声练习,用嘴发出“丝”声来体会横膈膜与腹肌的力的对抗感觉,这样不仅学生自己本身在做练习,同时也能体会别人练习的感觉,还有利于同学之间形成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可以说,在声乐集体课中,声乐教师不仅要负责课堂的教学秩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能够灵活处理一些课堂突发事件,保证教学的各个环节顺利进行,教学内容高效率展开,使教学效果得到充分保障。
二、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及相关的人体生理学、解剖学知识
进行发声训练是提高学生声乐演唱技能的基本方法。对学生来说,适当的发声练习也是必要的。教师只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同时以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行指导,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歌唱状态。同时,教师还应了解与歌唱器官构造有关的人体生理学、解剖学知识,对歌唱中人体各部位的功能及协调动作有较系统的认识,明确歌唱的概念,使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三、声乐演唱能力
声乐演唱能力是声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是其顺利进行声乐教学的保障。声乐教师的演唱能力对学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一个优秀的声乐教师必须能够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嗓音,用声音来示范教学,集体声乐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来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声乐教师如果能够很好地进行范唱,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发声要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的声乐演唱能力,是言传身教的体现,能够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声乐知识和声乐技能。
四、钢琴伴奏能力
钢琴伴奏能力也是声乐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钢琴伴奏主要从和声、意境和色彩方面对歌曲加以渲染,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和风格等,同时也能够保证音乐的完整性。此外钢琴伴奏还能够激发学生演唱的欲望,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声乐演唱,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钢琴伴奏能够促进学生演唱技能的提高,对教学也起到积极作用。如果声乐教师没有钢琴伴奏能力或者只会弹一些简单的旋律,学生的演唱情绪和效果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每个声乐教师都知道钢琴伴奏能力对声乐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在声乐集体课中,老师要尽量提高钢琴琴谱伴奏能力和简谱即兴伴奏的能力,这在声乐教学集体课中是至关重要的。
五、具有比较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文学修养
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进行音乐鉴赏时要对古今中外的声乐史和音乐理论有足够的了解,同时还要拥有比较丰富的艺术知识等,用自己的良好的艺术修养去启发和感染学生;文学作品对人心灵的滋养、性情的陶冶以及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有助于引领学生完整表达作品意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情境中纵情地歌唱,将声乐课变成使学生得到一次高层次精神享受的艺术。
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
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传统的声乐教学由抽象变直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具有趣味性,它把声乐教学中的各种声音、文字、图像等统一起来,使教学更加形象、更具感染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将自己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声乐集体课中应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强调声乐学习、表演和欣赏的综合教学,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获得全面、丰富的审美体验。
在声乐集体课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专业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是决定集体课教学模式改革成败的关键。如果说多方面知识的掌握、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目标的话,那么,声乐集体课专业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教学的能力、掌握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和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精湛的演唱范唱能力、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和比较丰富的艺术、文学修养以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则是高师声乐集体课改革对专业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元平.关于声乐教师能力结构的思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3).
[2]石月婷.简论声乐教师的基本能力结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3).
[3]张晓钟,王必主.谈高师声乐教改对专业教师的能力要求[J].中国音乐教育,1996(6).
[4]李平闪,李长青.高师声乐教师的基本修养和专业教学能力[J].艺术教育,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