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范文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第1篇: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范文

古典音乐并不是一个很明确的名词,在任何朝代,只要是先前的人所流传下来的音乐,通常情况下,就被认定为古典音乐。也就是说,现在咱们认为的流行音乐在经过千百年后,咱们的子孙后代在重新审视这些流行音乐的时候,他们可能就认为这些被咱们认为是流行音乐的音乐,而在他们看来就会被认定为是古典音乐。所以顾名思义,古典音乐就是对前人音乐的一个统称。由于古典音乐大多都是历史悠久,传唱不衰经得起历史检验和人们喜欢的经典音乐。这种音乐大多意蕴深厚、架构宏大、音律优美、历史悠久、价值持久、便于传承,更富有宏大的民族文化和研究价值。而流行音乐就比较容易辨认,流行音乐大多都是通俗易懂便于流传的歌曲。流行音乐大多都是以当下的时代背景为题材,情感表现更加真实、强烈、简单、质朴;从歌曲特点上来说,流行音乐大多音域狭窄、歌词简单易懂、整体短小精悍。虽然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区分,但从音乐本质而言,无论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是音乐的一部分内容,在音乐的基础知识上来说,都是相通的,为了追求情感的表达和音律的优美方面都是一致的。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不断融合创新的趋势,使得现代流行音乐增加了许多音乐形式和表达技巧,古典音乐元素更是融入其中。这些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结合的大胆尝试和成功案例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对于大学音乐教学中二者的结合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这些例子充分说明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可以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的构成方式、和声、高音、节奏、表现的内心情感都是一致的。鉴于此,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结合具有非常好的音乐基础,只是二者结合力度大小的问题。现在作为大学音乐教师,深入研究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特点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协调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二者的音乐元素融合具有深远影响。

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价值

大学音乐教学现在都包括古典音乐教学和流行音乐教学,但二者是被当做两个不同学科进行教学的,没有有机结合,使得很多学生对古典音乐都有一种陌生感。不过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有机结合起来的价值相当高的:首先,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完善的理解音乐知识结构和音乐体系。在大学中将两种音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音乐知识,系统把握音乐体系和结构,深刻的理解两种音乐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技术水平、创作水平和鉴赏水平。其次,大学教学中将古典和流行结合起来教学的另外一个价值就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古典音乐属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内涵的儒家思想、为人之道、善恶观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其中,学生不仅学校到音乐专业知识,还可以学校的如何为人处世,什么是忠心为国,什么是除暴安良,什么是喜结良缘等等,这些都包含着古典音乐当中。这些道理都被古人智慧的融入到音乐当中,所以学生学好古典音乐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很有帮助。三是可以改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偏见。很多学生都对古典音乐感觉乏味,感觉不好听,那是学生根本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欣赏。古典音乐大多音律舒缓、作曲婉转的特点,这对现在生活节奏变快的年轻人来说,根本受不了这种慢节奏,因为他们为了节省时间,都习惯了直来直去的处事风格。流行音乐正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作词浅显易懂、节奏明快。久而久之,古典音乐就会被蒙上高雅、脱离社会、落伍、无法欣赏的各种偏见面纱。大学音乐教师如果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一起进行教学,就会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各种错误认识,意义重大。最后就是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凝聚力。中国古典音乐都是音乐中的精华,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中国现代大学教师如果能够将古典文化很好的融入到现代教学中,那么学生学习到的将是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对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都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三、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的策略

在大学生中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而很少人会对古典音乐感兴趣。原因之一大概就是在大学生这个年龄段,他们向往自由,追求个性化,而流行音乐正符合了他们的这种需求;其次就是学生对音乐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音乐欣赏能力不高,整体素质达不到一定水平,对欣赏古典音乐造成障碍;再次就是老师对古典音乐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根本激发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热情和欲望。所以大学音乐教师要很好的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相结合,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在以往的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总是根据教材讲授课本上的音乐知识,教学内容单一,学生无法体会到古典音乐的魅力。现在大学音乐老师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用现代教育理论重新审视古典音乐教材,尽量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将二者相同的、相通的地方整理到一起进行讲授。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习到古典音乐,也不会让学生感觉学习古典音乐乏味;即可以让学生系统的认识了解音乐知识结构,又能认识到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是相通的,只不过是表现手法不同而已;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古典音乐的魅力,也不会感觉到古典音乐离他们那么遥远。

(二)采用教学新技术。现在教学工具多种多样,有平板电脑、多媒体、手机等工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工具。比如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将一些经典古典音乐视频下载下来播放给学生看;可以将古典音乐中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分成小段,下载下来通过微信发到学生们的手机里,让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欣赏经典;再比老师可以录制一些小视频,对某个古典名曲的特意点评,发给学生微信群中,这样既不乏知识性又不缺少趣味性,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学生们也都可以接受。所以渗透到教学内容中的方法和工具有很多,就需要教师去不断探索和研究,再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再搜索些外国名家名曲听,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水平。与此同时,也不断在课程中渗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让学生在二者音乐当中寻找出相同和相通的地方,这对学生理解演奏者的情感和意图有很大帮助。这样学生自己也会在音乐演奏过程中把握自我情感的表达,增强音乐作品感染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在以往的大学音乐课程中,教师一般都是自己讲解,学生被动接收。这种信息的被动传递,导致學生接收水平低,学习效率不高。大学音乐老师要根据课堂气氛和讲授内容不断调整授课模式,如何让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是学校老师授课的重点。如果按照以后的老师教,学生听,下课各奔东西的旧有模式,即便有再好的教材和教学工具,学生也不会学到什么音乐知识。大学音乐教师一定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根据课程情况,在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同之处,将二者进行结合,并且让学生自己各唱一段相同知识点的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这样一下子就会带动大家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也不会觉得古典音乐那么羞涩难懂。另外大学音乐老师还可以像举办音乐会、晚会等形式,安排好相关曲目,让学生们自练自演,在音乐实践中让他们体会二者融合的魅力,找到自己的不足,实现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有机结合的目的。

(四)提高大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大学音乐素质教育这个口号已经被喊了很多年了。音乐素质教育往往只是被停留在口头上,因为大学音乐教师的素质没有提高,学生又谈提高素质呢?现代的音乐素质教育已经对音乐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现在不仅只是会讲授一门音乐课程就可以了,现在要求音乐教师对各门音乐课程都要懂,只有这样,大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讲课过程中才能有个整体把握,才能系统的讲音乐知识讲授给学生,才能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授课。但当前大多数音乐讲师都只是将讲课做我自己的工作而已,只要完成授课内容就可以了,并没有考虑到讲课之后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对学生现在和将来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极其错误的,音乐教学他是一种文化的教学,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所以不能把音乐课当做简单的事情去做。另外就是有的音乐教师音乐知识体系不完整,教授古典音乐的音乐老师,只是研究古典音乐,对流行音乐置若罔闻;而讲授流行音乐的,只是关注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不管不问。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结合,只懂二者之一的音乐老师,他们就根本达不到驾驭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水平。因此大学音乐教师应该提高自身音乐素质,积极研究二者结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第2篇: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范文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学;古典音乐;流行音乐

在大学教学中开设音乐教学课程,并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对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综合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探索古典与流行结合的路径,从而提升其教学效果。

一、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关系

关于古典音乐,至今还尚未有明确的的界定,其概念还比较模糊。但是就人们的一般认识来看,普遍认为具有较强的持久价值的音乐,即为古典音乐。古典音乐能够得以流传,说明其自身具有较大的优势与价值。现代音乐则有明确的界定,在相关的音乐书籍中,就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与界定。所谓流行音乐就是指:具有通俗易懂、易于流传等特点的大众音乐。尤其同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等形式的音乐相比,流行音乐中更加强调对现实生活中的质朴、简单的感情世界,其表现形式更加直接与现实。换言之,流行音乐更加注重演唱者、听众的感情宣泄与交流。这也就导致流行音乐往往就比较短小精悍,且音域相对窄小,适合传唱。这也是流行音乐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人们广泛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从其表演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从其基本构成方式来看是一致的。其主要是在节奏、音高以及和声等方面都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在处理情感表达上也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二者都是对人们内心世界情感的表达。因此也可以认为,从本质角度出发,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只是二者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在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中,可以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二者有机联系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应用。就当前社会中传播的音乐实际情况来看,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出现比较明显的融合的趋势。有很大一部分古典音乐家都能进行不同程度的革新,并能在其古典音乐中应用一定的流行因素,从而能够使古典音乐呈现出新的面貌与生命力。比较杰出的代表就是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曼。他就在钢琴演奏中应用了流行音乐的演奏形式,通过实践证明,应用流行音乐形式演奏古典音乐获得较好的效果。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音乐素质还存在一定的缺失与问题,而且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消极的影响。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熏陶,培养与提升其音乐素质。在教学中还要尽量协调好古典与流行之间的关系。

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结合的作用

(一)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丰富的知识对促使大学生得到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教学能够有效辅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在大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从而能够使其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大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将古典和流行结合起来,也可以促进学生思想意识、思维能力与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二者具有不同的特色与特点,在表现形式、受众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积极的对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进行探索与改进,可以采用现代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来对古典音乐进行改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完善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等进行整合。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应用多种教学工具,从而不断完善其课堂教学活动。这也可以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现代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资源整合,并能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并实现高校开设音乐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

三、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路径分析

(一)完善大学生对古典音乐认知

就高校当前的音乐教学情况来看,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加倾向于学习现代流行音乐知识,对古典音乐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古典音乐的艺术价值较高,但是在现代音乐欣赏中已经过时。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对古典音乐教学不感兴趣,缺乏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大学音乐教学是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并能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并积极的引导大学生转变对古典音乐的态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火车站、汽车站的时候是否通过这样的乐曲(播放尼基•肯尼基的《回家》),听到这样的旋律与音乐是不是就更加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是不是会产生立刻回到家的想法呢?”接着,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个被广为流传与播放的乐曲就是尼基•肯尼基的《回家》,是典型的古典乐作品。这样通过设问以及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逐渐引起和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使其逐渐开始喜欢古典音乐,并使其在古典音乐教学中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提升其音乐素养。

(二)实现古典与流行音乐教学内容结合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人们的审美情趣等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古典音乐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积极地进行创新。在当前的演奏中,比较经典的就是女子十二乐坊在其演奏中对其曲风进行的再演绎与改变,以及对其演奏乐器进行的创新。古典音乐能够流传至今,说明其自身具备了较高的艺术价值,但是要想使其能够不断传承下去,就需要及时对其演奏方式、表现形式进行转变,从而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并能够通过实现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音乐的不断发展。

(三)改进完善传统音乐教学形式

要想在大学音乐教学中促进古典与流行的结合,不仅要使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还要对其教学形式进行改进与创新。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相关的音乐素材、资料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实现听、唱结合;同时,还可以加强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四)调动学生音乐融合与创新积极性

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对教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深入的理解与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古典与流行有机结合对策的心理与认知。另外,还要使学生在其学习的过程重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可以有效的扩展其视野,并能激发其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

四、结语

在大学阶段开设音乐教学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就要求在其教学中能够实现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就当前的大学音乐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不断对其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合理的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对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完善,对其教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从而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文利.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

[2]叶波.浅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J].戏剧之家,2015,(02).

第3篇: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范文

    一、中国古典音乐的分析

    (一)中国古典音乐的概念

    中国古典音乐是众多音乐形式中的一种音乐类别。中国古代的音阶分为:宫、商、角、变微、徽、羽、变宫,称为七声音阶,就是现代音乐中的C、D、E、F、G、A、B。七声音阶通常以雅乐和燕乐作为主要载体。通常在宫廷的祭祀活动或者朝会仪礼中会采用雅乐。雅乐起源于我国周代,起初用于祭祀天地、祭祀祖先、宫廷朝会、军事大典等。燕乐指的是在中国隋唐时期到宋朝时期的宫廷宴请所用的歌舞音乐,具有很强的娱乐欣赏性,又称宴乐。宴乐由声乐、舞蹈、百戏、器乐等几种音乐形式组成,其中舞蹈、歌唱音乐在隋唐时期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燕乐中的乐器有箜篌、方响、筚篥、羯鼓、琵琶、笙、笛等。

    (二)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

    中国传统古典音乐通常具有抽象、深邃和虚幻的特点,可以使人体悟到真实的高山流水、山竹花鸟,随着缓缓的音乐应运而生,通过这种深邃的音乐可以将千古缠绵不绝的生命呼唤显现在人的眼前。那种说不清、道不尽的唯美感觉,就是中国古典音乐所崇尚的一种淡泊、典雅、含蓄、委婉之美,也是中国古典音乐独具之美。中国古典音乐注重的是心灵和心理上的感觉,就是通过音乐将生命的体验和领悟表现出来,最能体现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生命意蕴。中国古典音乐,无论是在心灵上亦或是在感情上,所崇尚的都是一种同大自然的交织相应,显现的都是诗情画意般美的意境。

    中国古典音乐注重对情感的反映,通过乐曲可以使听众得到一种主观上的感受,通过乐曲也能够展现出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及人类情感世界。中国古典音乐通过作曲者对情感的捕捉,再配上旋律、声调、词、曲等综合形式,把作品呈现出来。中国古典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声调、词曲等元素的变化展现作品的内涵意境所在。中国古典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使听众在听觉和感官上得到一种自然美、人性美、社会美的意境感受。

    二、钢琴演奏的分析

    (一)钢琴乐器的表现力

    钢琴是众多西方乐器中演奏的表现力最为丰富的乐器之一,素有“乐器之王”的美誉,演奏起来非常引人入胜。没有任何一种乐器,可以独自将宏大的气势表现得丰富多彩、绚丽辉煌。钢琴的音域很广,可以达到6到7个八度,通过力度由弱到强的变化,表现多彩的变化,足以同一支交响乐队相媲美,钢琴演奏者可以独自一人通过钢琴创造出一个完美的作品,塑造一场生动的画面。

    (二)钢琴演奏的音色特点

    在数以百计的音乐弹奏中,钢琴演奏具有其独特的美学效应和发音特色。钢琴具有独特的如歌般的清脆悦耳的灵透的音色,可以将演奏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对于钢琴的演奏,要求必须具有纯熟的弹奏技艺,加上演奏者对于音乐深层内涵的理解。钢琴演奏出的音色时而优美甜蜜,时而咆哮愤怒,时而微微细语,时而奔腾豪放,其音色的变化具有极为广阔的空间和延展性。钢琴所独具的音色之美,是其他乐器无法比拟和仿效的。

    三、中国古典音乐同钢琴演奏结合所产生的美学效应

    通过中国古典音乐同西方乐器钢琴的结合就产生了一种全新的音乐——中国钢琴古典音乐。中国钢琴古典音乐同以往所说的单独钢琴音乐不同,同单独的中国古典音乐也不同,它是一种通过钢琴所演奏出的中国古典音乐,是一种全新的音乐艺术表现手法,是一种东西方的艺术相互结合所产生的结晶。中国古典钢琴音乐演奏具有极强的复杂性,演奏者除了要对音乐深入理解,还要在演奏时极为投入,把握和领会中国古典音乐真正的灵魂及内涵。只有把中国古典音乐与钢琴发音极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弹奏出极具中国神韵和静雅风格的中国古典钢琴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同西方的音乐,在情感和意境表达、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上都有很大区别,中国古典音乐追求的是“神”“韵”“意”的传达和表现,音乐所要展现的是意境和内涵。通过与钢琴的结合,能够很好地弥补中国乐器所演绎的不足,更好地将中国古典音乐通过钢琴的音色表现出来,完美地展现出中国古典音乐的内涵。

    (一)对于意境美的表达

    钢琴具有极为立体化的音色,可以将中国古典乐曲的意境很好地诠释出来。在中国古典音乐作品中,无法找到纯粹的写实之物,大多是用来歌咏和抒情之作,无论是借景抒情还是借情叙景,都是一种在心理上的感情抒发。下面笔者以几首作品为例,对中国古典音乐用钢琴弹奏表达意境美做更深入的分析。

    1.由王建中改编的现代钢琴曲代表作《梅花三弄》通过改编之后,使人们可以透过音乐感受到梅花的时而动态、时而静态的美,并且可以感受到通过傲骨之梅所创造出的意境,从而更加深刻地表达出作者高洁冷峻的情操。改编后的《梅花三弄》不仅再度发挥了原创的艺术之美,并且在原作旋律的基础上,更好地诠释了原作的精神内涵。

    2.由陈培勋改编的现代钢琴曲之作《流水》,改编之后,使这首作品更加凸显出作品所要展现的流水之动态和人类同自然界之间相互依赖的意境。听众可以通过钢琴弹奏感受到作品所描绘的流水潺潺的小溪和波涛彭湃的江河,正是作曲者所要抒发的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3.由黎英海改编的现代钢琴曲《阳关三叠》,通过改编之后,成为一首三段式结构的重奏曲。这首改编曲既保留了原作唐代琴歌的音乐特色,又加入了钢琴的特色,融入了一些不同类型的音色,使作品更加丰富,使人能够感觉到更多的层次感,作品改编后,非但没有失去古曲的特色,还增添了音乐的充实感,使旋律线条的音乐更能适应现代钢琴的演奏。

    由以上几首古曲改编后的代表作来看,在旋律和音调上仍然具有传统音乐的古朴特点,又在旋律和音调上做了新的创造和发展,使作品不仅能适应现代钢琴的演奏,更创造出了一种深邃久远与现代派融合的意境,彰显了古典音乐的古雅内涵,又使乐曲显得更加余韵无穷。

    (二)对于情感美的传递

    通过钢琴演奏出的中国古典音乐可以更生动地传递出作曲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之美,透过音乐的聆听仿佛能感受到作曲者在向人们描述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无论何种艺术作品都有其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附着在作品里,听众能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感悟到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欢乐或是悲伤、幸福或是忧郁,都能够在享受乐曲的同时深刻地体会和感受到。

    1.感受乐曲美妙情感

    对于乐曲美妙境界的感受,是通过钢琴弹奏出的音符来传递的,无论欢快的还是低沉的乐曲都能够带给人全新的体验,使听众跳出现实世界,暂时“停留”在乐曲里进行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更多地感触乐曲中的人与事物。

    2.感悟乐曲情感之内涵

    透过中国古典钢琴音乐,能够更深层次地挖掘到作曲者的思想意图,从而产生一种情感共鸣,感悟到作品中的灵魂所在,充分感受到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及情感。透过中国古典钢琴音乐,可以把作品中某一时期的情感灌注其中,充分展现作曲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3.灵魂的震撼体验

    中国古典钢琴音乐可以拉近听众与作曲者的距离,排除时间的距离,实现两者间的时空对话,灵魂交流。钢琴所发出的的音色,可以使听众体验到作品当时所处的环境,从而通过对听众灵魂的碰触,感受到一种全新的震撼。在人类的灵魂深处,都存在着某种最为真实的情愫,恰巧通过音乐可将其唤醒,通过音乐使灵魂得到一种全新的震撼体验。

    (三)对于旋律美的表现

    对于音乐而言,其线条之美感是由旋律构成的。音乐透过旋律直接影响听众的听觉感官,使其直接获取到一幅臆造的景象盘旋于脑海。例如《渔舟唱晚》,透过颤音、滑音、跌宕起伏的旋律可以使听众仿佛置身一艘出海的渔船之上,感受到渔船被海水击打的水浪和渔家的歌唱萦绕在耳畔,击浪声、欢歌声美妙地相互交织在一起……中国古典钢琴曲在旋律上力求保留古典滑音、颤音,还加入了新的创造,在旋律上赋予了新意。通过对于音色变化、音乐力度和节奏的把握,使乐曲在旋律上更加丰富生动、起伏跌宕。通过钢琴演奏,不仅能表现出乐曲的古典之神韵,还能够融入西方的复调方法,使乐曲更加具有旋律上的线条变化之美,使乐曲更具表现力等。钢琴演奏更能够帮助欣赏者加深对原作的理解,激发其对美好事物、情感或生活的体验,进而展开对其的追求及创造。

    (四)对于古雅典范美的诠释

    中国古典音乐通过改编成钢琴曲,可以在保留原曲目的基础上融入西方音乐的曲式结构,形成一种全新的具有古雅之美的乐曲。中国古典乐曲通过改编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其古雅典范之美,听众可以透过钢琴美妙绝伦的飘逸质感,呈现古曲的淡泊幽静的古雅之美,更加拓宽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学意境。中国古典音乐通过改编成钢琴曲,会将原有的淡雅从容、从俗到雅的平和幽静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这种唯有中国古典音乐独具的博大、深邃、广袤的情怀得到一种极致的展现。如改编后的《梅花三弄》更加深刻体现了原曲的内涵精神,在乐曲的前奏上使用了低音八度的装饰音,使乐曲的音域更加浑厚辽阔,呈现出一种遥远的古雅之美;在乐曲的部分,改编者利用翻滚的音色凸显出梅花的孤傲之雅;在乐曲的结尾上,利用小二度的旋律使整个乐曲的基调变得轻松幽静,表现出古曲的格调及变化创新,让听众感受到梅花不惧严寒的高尚品格,同时又美丽孤傲的淡泊风雅之感。整个乐曲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旋律较和缓,在缓慢的乐曲中描绘出梅花的透明清秀;第二部分略见活跃之感,利用高音与低音的对比刻画出梅花的淡雅之美;第三、四部分则情绪高昂,显示梅花的刚烈气质;第五、六部分又转入平静舒缓,让听众联想到梅花的典雅之风。这六部分通过钢琴跌宕起伏的演奏给听众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梅花的超凡脱俗的气度及浑然天成的淡泊之美被一一呈现出来,极致地反映出东方艺术的古雅之美。

第4篇: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范文

关键词:《猫和老鼠》;古典音乐;儿童音乐启蒙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105-02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益创新,作为孩子家长越来越用科学严谨的视角来看待早期的启蒙教育的重要性,音乐启蒙更是家长们几乎必选的启蒙方式之一。音乐对人的智商、情商、记忆、认知等等方面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基于此,孩子的家长们在早期音乐启蒙中付出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就美国动画而言,声音主要的用途更主要用于增加角色个性的描绘,用音乐预示即将发生的事及控制情绪的转换。这样的作用,常常可以在迪斯尼动画电影或是动画片中看到。《猫和老鼠》又叫《汤姆和杰瑞》,它从1940年问世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卡通之一,故事内容简单,基本没有语言,都是通过背景音乐来表达故事角色的思想活动。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古典音乐与动画处于并列和相互的关系,不再是音乐服务于动画,而是两者合二为一,这使观众第一时间感受到视觉与听觉相统一的冲击力,对孩子启蒙教育影响较大。

一、古典音乐的内涵

古典音乐作为音乐形式中的一种,具有很强的文化影响力。从广义上看,古典音乐在西方很多国家发展得都比较快,而且有一些知名的作曲家,尤其是欧洲的创作艺术,更是在古典音乐的历史上增添了很多文化特色。一般来说,音乐按照发展的阶段来分有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两个大类。现如今,我们对古典音乐的定义一般是从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开始,一直到19世纪结束前所创作的音乐,我们统称为西洋古典音乐。一般人印象中的古典音乐往往会被认为是西方音乐的代名词,也有人认为古典音乐是经典和高雅的代表,这些看法并不全面。古典音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古典音乐指的是从西方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开始至今,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包括了巴洛克音乐时期、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等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音乐;而狭义的古典音乐则指的是一种带有古典音乐风格的音乐,是以海顿、贝多芬、莫扎特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量古典音乐大师为人类留下的宝贵音乐作品在许多动画片中被引用。由于这些音乐的加入,使得原本枯燥单调的动画赋予生机,也使得虚拟的卡通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二、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

一般来说,在动画创作中的前期美术设计制定部分,尤其是角色场景的设计都会直接涉及到造型、色彩、声音彼此间的搭配,这些在当今的动画制作中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且被广泛认知和接受的部分。但如果考虑在前期结合一定的古典音乐,创作者很可能从心理学视角将古典音乐要素的色彩引入,进而体现出画面的音乐韵律感,甚至音乐的画面感。在影片中色彩的冷暖变化甚至同一个场景中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也是有节奏韵律的,角色造型、场景制作的高低胖瘦厚薄远近实虚,也是有节奏韵律的。《猫和老鼠》通过对各种交响乐和管弦乐的使用来表现剧情,而汤姆和杰瑞的动作也和音调的变化同步。没有任何语言,在通过画面编配的大量的背景音乐的衬托下,人们只需要根据汤姆猫和杰瑞鼠滑稽的表情以及夸张的动作,就能够被深深的吸引,从而尽情地感受每一集故事的幽默和风趣。

古典音乐在《猫和老鼠》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动画片中,音乐的配乐是为剧情的需要服务的,它往往能够根据剧情的发展,场景的过渡,画面的转移,卡通人物的情绪变化来运用相对应的音乐元素,从而在揭示主题、渲染气氛、表达情感、塑造形象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在名为《好莱坞音乐厅》的一集中,汤姆猫化身为交响乐团的指挥,身着燕尾服,手拿指挥棒,派头十足,而老鼠杰瑞这时也赶忙来凑热闹,也想来指挥这场音乐会,而汤姆猫对于老鼠杰瑞的到来却完全不欢迎,其恶劣的态度惹恼了老鼠杰瑞,从而老鼠杰瑞进行一系列报复行动,使得汤姆猫为了演出的顺利进行而疲于奔命,无暇顾及指挥,最后老鼠杰瑞如愿成功指挥全场而告终。在这一集中所用到的乐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的《蝙蝠序曲》。《蝙蝠序曲》的序奏部分采用三部曲式,乐曲以一个速度为小快板的全奏开始,热烈而欢腾,而此时汤姆猫隆重登场,指挥范儿十足。在汤姆猫的指挥下,乐曲也逐渐舒展开来。在整个乐队轻柔的伴奏下,双簧管奏出充满生机的主题,流露出明显的喜剧色彩。老鼠杰瑞也适时登场。在交响乐团的演奏中,指挥是至关重要的,而在本集中,更引人关注的则是汤姆和杰瑞的激烈交锋,而它们之间的火花也与整首乐曲的演奏契合起来。当老鼠杰瑞决定实施行动来对付汤姆猫时,全曲进入最,在波尔卡舞曲的欢快节奏下,速度越来越快,情绪也愈加激昂,全曲也在这热烈的氛围中告终。

再如在名为《猫的协奏曲》的这一集中,汤姆猫化身为钢琴演奏大师,为我们倾情演绎着弗朗兹·李斯特的《升C小调匈牙利狂想曲2号》。在汤姆猫进行演奏的同时却无意中吵醒了置身于琴箱中安睡的小老鼠杰瑞,从而展开杰瑞的一系列报复行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具有浓烈的匈牙利民族特点,饱含着李斯特对于祖国的深厚情感。在汤姆猫和老鼠杰瑞的斗智斗勇中,乐曲由开始的沉重压抑逐渐进入欢快跳跃的部分,乐曲的速度越来越快,力度也越来越强,仿佛带领着我们进入了一场狂欢派对。一如既往的是汤姆猫不敌老鼠杰瑞,在一番征战中,汤姆猫已无力招架,整场表演则在一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在《猫和老鼠》中还有许多很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比如在名为《飞行猫》的一集中,汤姆猫为了捉住金丝雀和老鼠杰瑞无意中学会利用裙伞做成了飞翔的翅膀,当他得意且悠然地飞起来时,我们耳中能听到欢快的圆舞曲调,这时我们听到的乐曲,正是“钢琴诗人”肖邦所创作的《降E大调华丽圆舞曲》,这首身心都在跳跃的圆舞曲在此时为汤姆猫插上了翅膀。这些悦耳的乐曲和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着孩子们,潜移默化,并伴随着孩子们的童年,成为孩子们音乐启蒙的第一课。

三、《猫和老鼠》中古典音乐对儿童音乐启蒙的效果

(一)听觉注意力的培养

从一定层面上来说,动画对儿童启蒙的影响不仅仅因为其中画面所具有的吸引力,也不能小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对儿童听觉注意力培养的影响非常明显,能让儿童感受到来自视听两个层面的艺术冲击。例如,在《猫和老鼠》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汤姆拼命追赶杰瑞的场景,而在这一场景里面少不了急促的钢琴声、猛烈的鼓声和响亮的锣声,再配合频繁的色彩变换和场景切换,能让儿童对动画片有种别样的注意,尤其是能跟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产生感染,增强儿童的听觉注意力。

古典音乐中不同作品、不同场景、不同乐器都可以产生很大的听觉差异,对于儿童启蒙而言,好听的音乐对于儿童以后的教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音乐美感的认识与判断。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不同的乐器种类以及各种乐器的不同演奏风格等等,都在刺激着儿童的听觉,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影响着他们的心灵,这就是音乐启蒙的魅力。

(二)音乐形象的初步建立

儿童对音乐的认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音乐启蒙教育时期音乐的熏陶作用、规范性等都会对儿童音乐形象的建立产生很大影响。相信《猫和老鼠》对儿童的影响范围应该是以亿为计量单位的,这种影响绝不仅仅是杰瑞和汤姆之间的斗智斗勇,而是其中近乎完美的声音效果,尤其是二位主人公与背景古典音乐之间的契合度非常高,高兴时、搞恶作剧时、悄悄做事时等等场景灵活生动的音乐,能让儿童听到音乐,即使不看画面也能想象到会是怎样一个场景。这就是音乐产生的效果。

音乐形象属于哲学中的美学范畴。我国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与欧洲国家存在很大差别,其中之原因也少不了宗教音乐背景的影响差异问题。在《猫和老鼠》的作品中,音乐是作品的灵魂部分,其作用甚至超过画面的效果,汤姆的出现经常有种“伪绅士”的感觉,而老鼠杰瑞的出现常有一种明星闪亮登场的范儿,音乐贯穿于作品之中,儿童通过其中的音乐能产生情感的变化和对美的认识,建立良好的音乐形象。

(三)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对于儿童启蒙时期的教育非常有帮助,能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儿童年龄到3岁之后就开始识别不同旋律之间的差异,4岁之后就有音乐的节奏感,5岁之后就能分辨声音的响度和美感,6岁之后就能有音乐的欣赏和协调能力,7岁之后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都进一步完善,9岁之后对音乐的美感认知基本形成,并具有一定的音乐辨别和判断能力。因此说,不同阶段的儿童对音乐的认知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启蒙时期的音乐教育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猫和老鼠》的作品中,实现了人物形象与音乐虚幻的完美融合,人物的喜怒哀乐都与背景音乐相协调,让儿童在观看的时候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置身于动画之中,去学习、思考、领悟其中的音乐与动作之间的关系。在儿童音乐启蒙时期,对于音乐的感觉以及对于肢体的协调性的控制都是在发展的,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能在心灵上产生想象力和感染力,并逐渐形成抽象思维,产生有意识的心理动机。

四、结语

科学的实践已经证明音乐启蒙教育对于儿童的成才至关重要,音乐会影响到儿童的智商、情感、思维、能力等等很多方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对儿童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启蒙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潜移默化的影响,注重对儿童音乐审美的培养。首先,《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整体意识。其次,《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节奏意识。再次,《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欣赏意识。最后,《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审美意识,一些经久不衰的曲目带给儿童足够的美感,视听效果通过神经传递到孩子的心里,能引导孩子客观理解音乐的整体性美,达到音、心、形的完美统一,使儿童确立正确的音乐审美和世界审美。

参考文献:

[1]谢嘉幸,徐绪标.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刘冬昕.古典音乐在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运用[J].电影文学,2012(01).

[3]王晓璐.动画片中音乐的艺术魅力[J].艺海,2010(09).

[4]李刚,孙丽娟.动画与古典音乐的联姻[J].文艺争鸣,2010(18).

[5]闫飞.论古典音乐与青少年艺术修养的提升[J].新西部下半月,2010(08).

[6]陈斌.在多元化的交融中凸显民族个性——新时期中国动画电影音乐发展的思索[J].当代电影,2011(02).

第5篇: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范文

【关键词】皮亚佐拉;探戈音乐;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063-02

探戈音乐盛行于19世纪的阿根廷,欢快、热情、深邃、诙谐的音乐表达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早期探戈音乐的由来是沦为殖民地的阿根廷迎来了众多外来人口的迁入,引进的外来音乐文化被当时的阿根廷民众所接受后并得以逐步发展。因此,探戈音乐出身卑微,发展初期只是流行于平民百姓生活中的街头巷尾,不被上流社会所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探戈音乐发展的进步,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喜爱探戈音乐,挥戈音乐也成为了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的高雅的音乐艺术。

一、皮亚佐拉的艺术生平

说起探戈音乐,皮亚佐拉是当之无愧的探戈音乐革命者和探戈大师。皮亚佐拉1921年3月11日出生于阿根廷马德普拉塔,4岁便跟随父母移民到美国纽约,8岁学习手风琴,13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使皮亚佐担任了探戈大师加德尔拍摄的一部探戈音乐电影的配角和伴奏,在与大师加德尔的合作过程中,皮亚佐拉深深爱上了探戈音乐,从此便与探戈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年皮亚佐拉的音乐学习涉及古典音乐、爵士音乐以及探戈音乐,这也为皮亚佐拉后期的新探戈音乐的研究奠定了音乐基础。1937年,皮亚佐拉家族迁回阿根廷,并在著名钢琴演奏家阿图尔・鲁宾斯坦的鼓励下,拜著名作曲家希纳斯特拉为师,受到了正规的钢琴、作曲等专业的训练和学习。他积极投入到演奏中,建立了站立式手风琴演奏方法,突破了传统探戈的理论结构束缚,建立新形式的探戈音乐,将古典音乐的精髓与探戈音乐有机地融合。并于1955年组建“布宜诺斯艾利斯八重奏”探戈乐团,采用两把小提琴、低音提琴、大提琴、钢琴、电吉他新的乐器编配形式,改变了传统探戈的音响。1973年,皮亚佐拉《自由探戈》的创作受到欧洲乃至全世界听众的普遍喜爱,这一时期成为皮亚佐拉创作的高峰期。1978年重新组建了五重奏探戈乐团,并进行世界巡演。1983年他举办一生中最重要的“皮亚佐拉作品专场音乐会”。1990年,皮亚佐拉在巴黎身患重病,并于1992年7月4日病逝于布宜诺斯艾利斯。

二、皮亚佐拉探戈音乐的创作特点

皮亚佐拉一生共创作了大量的探戈作品。例如著名的《自由探戈》、《伟大的探戈》、《再见诺尼诺》、《天使组曲》、《狂人之歌》等。皮亚佐拉的探戈音乐在植根于阿根廷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的探戈音乐模式,融入了古典音乐和爵士音乐的元素,他的探戈音乐既不拘泥于传统音乐的作曲技法,又不乏严谨的音乐思维。因此,皮亚佐拉的探戈音乐是多元化、多层次的音乐语言表达。

(一)古典音乐与爵士音乐的融会贯通

由于在皮亚佐拉的音乐生涯中对于古典音乐的学习和研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为皮亚佐拉的创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他在结合古典音乐的作曲技法的同时,融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印象主义、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等新兴音乐的技术手段,结合非传统作曲技法,大胆创新,融入新的音乐语汇,使他的新探戈在传统探戈的音乐基础上,和声更显立体化、多样化,音响效果丰富多变,大大增强了音乐表现力。同时,他还融入了爵士乐中的切分节奏、半音进行和即兴的演奏方式,使古典音乐和爵士音乐有机结合,这也为皮亚佐拉对于乐器编制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他使用木吉他、低音提琴等富有爵士色彩的乐器,突破传统探戈音乐的乐器编制,为爵士音乐元素的融合提供了音响需求。这一新颖的创作技法和乐器编制巧妙地结合,和声进行变幻莫测,使音乐充满张力,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二)复杂的节奏型

探戈音乐的风格特点由它特殊的节奏型决定,传统的探戈音乐广泛使用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但没有形成固定的节奏模式。皮亚佐拉的新探戈音乐在传统探戈的节奏基础上,大量使用强弱拍倒置,使音乐更加活跃、动感。例如《自由探戈》中的低音织体3+3+2节奏的使用,将原本4/4拍八个八分音符的基本划分改变为3+3+2的划分形式,产生三个节拍重音,强化弱拍的地位和节奏重音。皮亚佐拉的作品还大量使用复拍子类型节奏技法,打破了传统音乐的节奏规律,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听觉感受。

(三)复调技法的运用

复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意义的声部同时进行,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皮亚佐拉的探戈创作运用了复调的创作技法,突破单声部旋律的单一性,使探戈音乐由单声部进行拓展为更加丰富和立体的多声性音乐。例如皮亚佐拉的《遗忘》中的部分乐节采用了复调的对位技法,在他为探戈乐团创作的《组曲》中,第二乐章也大量使用了赋格形式。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创作手法为皮亚佐拉的新探戈音乐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发展方向,复调音乐形式不仅为他的室内乐作品提供了更清晰的音乐思路,而且多声性音乐的立体化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三、皮亚佐拉的新探戈音乐产生的影响

皮亚佐拉的探戈音乐无论从理性的作曲技法还是感性的情感表达都对探戈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的探戈音乐大多以朴素的生活为题材,例如《再见诺尼诺》是皮亚佐拉表达了对已故的父亲诺尼诺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的音乐真实地反映了阿根廷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宽广的胸怀、对人性的剖析、敢于直面生活、对生命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淋漓尽致的表达,受到阿根廷人民的热爱和推崇,并震撼着一代又一代音乐人。皮亚佐拉还将班多钮手风琴发展为探戈音乐的主奏乐器,它圆润的音色和别具一格的演奏方式赋予探戈音乐更独特的音乐魅力。

皮亚佐拉的探戈音乐以新颖的音乐元素和真实的内心情感表达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他的探戈不仅是狭义的音乐体裁,更是一种宽广的民族音乐文化。迷幻、忧郁、分裂、感性的细腻表达和丰富的音乐语汇扣人心弦,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期待和遐想。如今作为高雅艺术的探戈随着审美价值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皮亚佐拉的探戈艺术在全世界已经占据重要的地位,在20世纪的音乐领域,他的新探戈音乐为其他艺术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启发,也为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陈军.阿斯多尔・皮亚佐拉和他的探戈音乐[J].音乐探索,2007,(02):72-75.

[2]袁佳.阿根廷音乐初探[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4,(04):88-94.

[3]倪佼.皮亚佐拉新探戈音乐的创作特征[J].大舞台,2014,(08):149-150.

[4]杨博华.皮亚佐拉探戈音乐初探[J].音乐创作,2013,(08):171-173.

[5]金鑫.皮亚佐拉的探戈音乐[J].大舞台,2011,(09):79.

[6]常林,朱泓.皮亚佐拉音乐创作中的探戈元素历史渊源与风格特点之探究[J].音乐创作,2014,(08):172-174.

第6篇: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范文

[关键词]迪斯尼;音乐电影短片;古典音乐

动画电影《幻想曲》由迪斯尼于1940年创作推出。当时沃尔特・迪斯尼打算每隔几年就重新推出《幻想曲》新版,但直至60年后这一构想才得以实现。为庆祝千禧年的来临,迪斯尼便决定将原版《幻想曲》进行修辑,再重新配乐,迎接新世纪。于是《幻想曲2000》诞生了,它是《幻想曲》(1940年版)的续片,从内容上可以说是一件十足的艺术品。它仍沿用沃尔特将动画与古典音乐结合的思想,是古典音乐、传统动画与先进科技精彩融合的艺术作品。改头换面的《幻想曲2000》被搬上超大银幕,将观众的视听享受带到了更高的境界。每个短片的情节总能和抽象的古典音乐那么贴切地结合在一起,每个画面的剪切都能和音乐节奏配合得恰到好处,想象力丰富,诙谐又不失风度。其一共八段动画音乐电影短片,结合迪斯尼最经典的动画场面搭配世界知名的音乐集合而成。其中的《魔法师的学徒》是《幻想曲》(1940年版)的保留乐章,而其他七个段落全是2000年崭新的创作。

各个短片的故事可看见动画创作者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内容包罗万象,有飞天的鲸鱼、调皮的鹤、为爱牺牲的玩具小士兵、现代纽约的日常生活以及带来满山春意的春神等等,风格迥异。在这部充满想象的影片中,我们不仅能观看到感人的动画片,还可以欣赏到贝多芬、格什温等伟大音乐家的不朽乐章,是喜爱古典音乐的觉上的一顿飨宴。此片是迄今为止,把世界名曲形象化的最佳影片。经典的交响乐与经典动画交相辉映,八个动人的故事,八段华丽乐章,卡通人物与音乐家同时登场,视觉听觉幻觉全面升华。

《幻想曲2000》中的短片简解:

1.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Symphony No.5)

《幻想曲2000》首先登场的是贝多芬的《命运》,本段落只是一个开场,纯粹用一些几何图形的声影变化,画面十分超现实,色彩的多样和纷繁已然显现出这2000年之际的翻新确乎有着新时代的气象。

2.雷斯庇基:罗马之松。(Pines of Rome)

《幻想曲2000》第二段则是雷斯毕基的《罗马之松》,此段的主角则是一群鲸鱼,这群鲸鱼在大海中遨游,整体呈现出的画面十分优美,最后鲸鱼们甚至腾空起来,飞上蓝天,完全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

3.格什温: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

《蓝色狂想曲》则完全不同于其他段落的纯粹古典音乐,而是爵士味道的近代乐风,背景则是在上世纪30年代的纽约大都会,大胆的用色及线条呈现出大都会生活的光怪陆离,各种人群的不同生活和理想贯穿着全曲,实在令人印象深刻。

4.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快版。(Piano Concerto No. 2,Allegro,Opus 102)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则是描述了玩具的故事,内容则是关于一个独脚的木偶士兵和一个美丽的玩偶芭蕾女子在恶魔玩偶的压迫下的爱情故事。用这个取自安徒生童话的传说,来表达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的一个乐章,使人深深为构思者的敏锐和创意而折服。结果自然是邪不胜正、有情人终成眷属,本段落的人物迪斯尼则是采用电脑动画制作,再配合传统手绘的背景。

5.圣-桑:动物狂欢节。(Carnival of the Animals)

《动物狂欢节》则是描述一群正在玩耍的动作一致的鹤,却因为其中一只鹤迷上了玩溜溜球,使得整群鹤步调大乱,那只鹤玩溜溜球的姿势十分滑稽,弄得水花四溅,同伴也跟着遭殃。

6.《魔法师的学徒》则是《幻想曲》。(1940年版)保留的段落,本片由迪斯尼招牌明星米奇主演,片中米奇偷懒乱施法术,睡着后甚至梦到自己指挥海浪、星辰,没想到惊醒后才发现淹没大水,结果搞得一团糟。

7.埃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Pomp & Circumstance)

《威风凛凛进行曲》则是模仿圣经里《诺亚方舟》的故事,这回由唐老鸭来扮演诺亚,当暴风雨来临前夕赶着一大堆动物登上方舟,后来与汹涌的洪水搏斗,阴差阳错的意外让唐老鸭和他心爱的伴侣在上方舟前不小心失散,于是当所有别的动物们在洪水泛滥时甜蜜而亲热的庆幸时,我们的诺亚和他的心上人各自在方舟的一角以泪洗面,悲叹自己的爱情。最后风平浪静,有情人意外团聚。在独自听到埃尔加的《威风凛凛进行曲》时,我从没有想到过富于创造力的艺术家能从中提取出那样多的情节性的启示。

8.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Firebird Suite)

最后一个段落则是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组曲》,在这部短片中,爱和生命的主题被直接昭示出来。飘逸的长发,灵动的眼睛,柔美的身躯和绚丽的图案,从跳跃化作了飞舞,从外形的动作化成了神思的姿态,印证了生命、死亡、重生,这是幻想曲最后想要表达的意境,伟大的生命力是不会被任何毁灭力量所消灭的,这是大自然的规律。片中无论是自然万物的生生不息,还是火鸟翻飞燃烧整片天空,呈现的光影变化带给观众视觉上的震撼,为《幻想曲2000》画上绚烂的休止符。

第7篇: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范文

【关键词】查理德曼;钢琴作品;钢琴抒情方式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88-01

20世纪90年代,查理德曼的钢琴曲进入中国,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喜爱,查理德曼改编了《梁祝》等中国传统曲目和《花心》等流行歌曲,使人们开始慢慢喜欢了钢琴音乐。他那深情款款的演奏方式以及浪漫的音乐风格,掀起了一股热烈的钢琴音乐狂潮,得到了不同人群的关注。

一、音乐情感饱满、丰富

查理德曼的钢琴作品一经问世,就被人们誉为世界通俗钢琴之王,他以一种亲切、平静的方式,充分地展现了作品清新、温文尔雅、纯洁的艺术姿态。他的钢琴作品中充满了浪漫,从接触音乐的那一刻,他就努力寻求钢琴与情感的融合。1976年,查理德曼情调性的钢琴表演风格卷起了一股热潮,他演奏的《水边的阿狄丽娜》使他一举出名。他的演奏充满朝气、活力,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富有弹性和诗意。如:他把贝多芬的《致爱丽丝》、肖邦的《E大调练习曲》等作品化繁为简,增加了这些作品的情感内涵,让人们听到时,都会不自觉地被他带入到亲切、安详和愉快的音乐世界中,因此,他的音乐被授予“情调音乐”的崇高美誉。

二、音乐内涵丰富,使人浮想联翩

查理德曼的钢琴作品曲调优美、力度柔弱、速度缓慢,充分体现出了音乐的内涵。他的作品大都以精选或改编一些世界名著的优美乐曲或片段而成,看似简单,简洁平缓,但是和弦多以全分解开放式排列出现具备深切的情感体验,独具个性。他的每一件钢琴作品都会有一些短小而精炼的乐句,并且为了达到完美的演奏需要具备高技巧的演奏能力,也只有有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修养的音乐天才,才能达到这种艺术境界。查理德的钢琴作品是钢琴技巧、音乐理论修养和情感处理最完美的结合体,他具备很高的音乐理论修养水平,具备改变钢琴演奏技巧的能力,还具有对钢琴演奏超人的理解能力。

三、和声运用独具特点,赋予了音乐新的生命力

和声音乐中大小三和弦的开放排列分解形式,能够表现出优美柔情的情感。为了更好地表现钢琴作品,查理德曼大胆地、创造性地运用大小三和弦的开放排列分解形式,来作为主调音乐的陪衬声部。几百年来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地领会到大小三和弦的作用,通常音乐家们为了表现一个很短暂的局部柔情,小小翼翼地用那么一点篇幅,但是查理德曼找到了一种完善表达音乐情感的最绝妙的方法,将《和声学》中最不起眼的排列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最大限度地丰富和发展了《和声学》理论,找到了钢琴与情感的最佳融合点,赋予了《和声学》新的生命力。一般情况下,多声部音乐分为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对于音乐创作来说,主调与复调的划分是相对的。其中,复调音乐能够展现出和声的美,声部相互交织。而主调音乐形象鲜明,旋律突出,悠扬悦耳。在音乐创作中,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相结合的很多。而查理德曼独特地运用了《和声学》理论,大量使用了主调音乐的创作手法,使旋律的突出更加强,在旋律的声部加入了大篇幅的八度演奏,形成了其独有的创作与演奏风格,充分展现了自身作品的个性。

查理德曼的钢琴曲之所以能够引起轰动,是因为每个人都能从他的音乐中获得舒适的享受,他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融为一体,以古典音乐为基础,让人能够从他的音乐中达到心灵上的宁静。同时,查理德曼许多作品都使用分解和弦,在高八度上重复主旋律是他钢琴音乐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右手八度的使用在作品中经常出现,具有清新、明快的视听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钢琴创作、演奏以及音乐成就上来看,查理德曼用现代技法和配乐,独特的钢琴抒情方式,充分诠释了古典钢琴曲圈内的大忌,改变了世界音乐的格局,赢得了最广泛的听众。在一个《和声学》的小小排列形式上,为“乐器之王”插上了新的翅膀,找到了让世人惊叹不已的音乐新形式,为人们送来美妙无比的钢琴作品,也指导人们更应该去认真研究《和声学》博大精神的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许民.理查德・克莱德曼经典通俗钢琴曲[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9(3).

[2]王立.克莱德曼演奏的钢琴轻音乐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4).

[3]黄卫红.理查德・克莱德曼音乐现象之文化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2008.

[4]吴琳,夏贤智.音乐中审美意识形态存在的状态及其特征初探[J].大众文艺,2011(18).

第8篇: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范文

【关键词】 双排电子琴;流行音乐

一、双排键电子琴的产生与发展概述

电子琴最早是由美国发明家于上世纪20年代末发明,并于30年代制造投放市场的。1959年日本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立式双排键电子琴,取名Electone,它有三层键盘。

我们现在常见并熟悉的双排键电子琴是日本于1991年之后生产的EL 系列。日本是双排键电子琴的主产国,也是相应人才聚集的地方。它的演奏方式使其具有了多声部用不同音色同时演奏的可能,从而可以模仿庞大乐队的演奏效果。 听上去丰富复杂的音乐, 每一个音符却都是演奏者现场弹奏出来的。

双排键电子琴是由上键盘、下键盘和脚键盘三部分组成,还有一部分是电子软件合成部分,采用3.5英寸软盘或u盘,存入各种音色和节奏。他有上百种音色,如:西洋弦乐音色、铜管音色、木管音色、打击乐音色、中国民族管弦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各种不同的乐曲。双排键电子琴上下两层手键盘,一般音色都是以主奏乐器为主,如: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小号、单簧管、双簧管、长笛、铜管合奏音色、木管合奏音色、二胡、古筝等;脚键盘通常都是以低音乐器为主,如 :低音提琴、定音鼓等。

二、流行音乐简介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按通常的说法,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但是,这样的界定有可能使那些本不属于流行音乐的音乐如《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马赛曲》、《洪湖水浪打浪》、《歌唱祖国》、《东方红》《南泥湾》等,仅仅因为它们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而都可被划归为流行音乐。另一方面,又把那些分明是流行音乐的音乐,由于它们流传不开,这在流行音乐中也为数不少而排除在流行音乐之外。显然,流行音乐不一定都流行,流行的音乐也不只是流行音乐。

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见前苏联《音乐百科词典》1990年版)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

三、双排键电子琴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与相互促进

介绍了这么多流行音乐的知识,我们了解了许多流行音乐的知识,走出了许多误区,双排键电子琴也是现代社会应运而生的产物和流行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和其他电子产品一样,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更新换代的。双排键电子琴的产生与发展基础的动力是现代技术和反应当代思潮的流行音乐,尽管它的卓越性能可以胜任西方古典音乐的表演,但是应面向未来,并不是面向过去。他的任务是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不是单一繁荣光大古典音乐。一味地迎合古典音乐势必会限制乐器功能的研制和奏法技巧的开发,也忽视了电子乐器的创作和即兴演奏的特点,有悖于双排键电子琴音乐人才的培养目的与使命。所以双排键电子琴应该是反映时代特点并与时展共同进步的乐器。他应站在时代最前沿,完美的结合成流行音乐的代名词。

双排键电子琴作品其实很多都是流行音乐作品的改编,不乏很多艺术歌曲的再创造。简单的说歌曲的类型和唱法没有必然联系,不能认为艺术歌曲只能用美声唱法演唱,民歌只能用民族唱法演唱,通俗歌曲只能用通俗唱法演唱。首先,三唱法的划分本身就是不甚科学合理的,这一点己被音乐界所公认,没有任何音乐家会认为三唱法的划分是完全科学合理的;其次,唱法目前有三种(如果加上原生态唱法和童声唱法则有几种),但歌曲的类型远不止艺术歌曲、民歌、通俗歌曲二三种,还有颂歌、抒情歌曲、进行曲、队列歌曲、军旅歌曲、校园歌曲、讽刺幽默歌曲等多种类型;再次,音乐界无数事实证明,同一首歌可以用不同的唱法演唱。著名歌唱家刘秉义演唱过许多台湾校园歌曲,用的是美声唱法。香港歌星奚秀兰演唱过许多民歌,用的是通俗唱法。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双排键电子琴演奏的流行音乐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有着发展的强大动力,我想这与它以情动人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我们演奏乐器时也讲究以情动人。交响乐作为一种表现力丰富、对人的精神有极大影响的丰富多样的音乐体裁形式,诸如交响曲、组曲、歌剧序曲、音乐会舞曲、协奏曲等等,在音乐艺术形式中它是具有较高品位的高雅的音乐种类。交响乐的演奏需要用到多种乐器,包括钢琴、竖琴、木管、铜管、弦乐、打击乐等,而每种乐器的使用又都需要一定的演奏技巧,用来表现交响乐作品主题、风格及内涵,但不管演奏者使用哪种乐器,运用何种演奏技巧进行交响乐的演奏,都需要演奏者融入自身的情感,发挥情感在交响乐演奏中的作用。

从欧美流行音乐在上海的传播、在港台的传播、港台流行音乐在内地的传播,以及21世纪的欧美风等方面,论述了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其中涉及到了欧美流行音乐,从上海滩传人后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黎派音乐,所形成的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一次高峰。80年代港台音乐传人内地后,所形成的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二次高峰,无一不与欧美流行音乐的影响息息相关。

从欧美的爵士乐、新民歌,到崔健所创作的摇滚。从80年代内地的通俗演唱,到外国电影音乐的流传等,都充分体现了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之深刻,之久远。欧美流行音乐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并占有领先地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流行音乐也在不断发展。双排键电子琴不断 更新的流行元素也使乐器本身增添了许多现代气息,曲子中也融合了流行的风格,日趋像流行音乐的范畴发展。

参考文献

[1]2004年编著《双排键电子琴基本练习教程》

[2]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3]《双排键音乐技术的引进和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极其趋势走向》。

第9篇: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范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音乐,派别林立,异彩绽放。其中阿根廷的现代音乐作品,作为一种气质独特的乐曲不仅在拉丁美洲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也渐渐受到了大家的关注。皮亚佐拉(AstorPantaleon Piazzolla,1921――1992)是阿根廷现代音乐家的代表之一,被誉为“现代探戈的革命之子”。他以阿根廷原有探戈的乐器、节奏、编成等要素为基础,吸取了古典音乐及爵士音乐等一系列新的要素,创作出了新的探戈形式,开拓了新的探戈世界,在拉美及世界范围内引爆了一场探戈革命。目前,国内掀起的皮亚佐拉的热潮是以手风琴为主,他的钢琴作品还尚少渗透。为了让广大的音乐爱好者能够全面地了解这位不朽的探戈作曲家,以下以他的钢琴作品为出发点,介绍其音乐创作的背景,分析其音乐作品的特点。

一、影响皮亚佐拉创作的音乐背景

在皮亚佐拉的音乐中,继承了阿根廷传统的节奏模式,但在旋律的运用上却与传统音乐大相径庭。原有的阿根廷探戈是以欧洲流行的探戈轻音乐作为动机音乐,以波尔卡和华尔兹为主的舞蹈性探戈,而皮亚佐拉的作品则不然,他的探戈是为了听而写的音乐。在他的作品中既吸取了巴洛克时期赋格音乐的成分,同时又兼有了美国的流行音乐――爵士乐的要素,这使得探戈音乐在2拍子强烈的节奏感上,既充满了巴洛克时代的沉重感又兼有了爵士音乐的轻。

巴洛克音乐是皮亚佐拉音乐的原创动力,皮亚佐拉深信在探戈中加入赋格的形式会让听众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在作曲时吸取了很多赋格的形式,如代表作《赋格与神秘》。但探戈并没有因皮亚佐拉而进入古典音乐的行列,他的伟大之处是把自己民族的音乐提升到了一个比较精致的高度,同时又拥有着不变的自我准则。

在皮亚佐拉的作品中,不仅流淌着古典音乐的要素,各种现代音乐的要素也被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中爵士乐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受皮亚佐拉所生活的纽约城市流行音乐的影响,在其音乐作品中反复地使用爵士乐的切分节奏,这使得乐曲强弱倒置的感觉异常突出,有着强烈的节奏感。同时,皮亚佐拉还特别爱用不谐和音程,如采用突然的变调,在音乐中插入奇妙的噪音,在主旋律中频繁插入装饰音,其目的不仅在于装饰,更多的像是在“游玩”。这些写法,使探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特点。

二、皮亚佐拉的钢琴作品的特点

以下就皮亚佐拉的钢琴作品中富有特点的音型、节拍和节奏作一些简单分析。

1.音型的运用

皮亚佐拉在使用经过句音型的时候,有着他的独特之“笔”,他会在一个非常短小的经过句中,把这七个音符全部运用。倘若再对这七个音符仔细研究一下,还会发现这些音程均为三度关系,而这七个音的组合其实是个由三度关系叠置的十三和弦。

谱例1:《斯坦塔托》(钢琴小品)

另外,由于皮亚佐拉从导师金纳斯特拉(Ginastera)那里接受了新古典主义的创作技法,因此半音阶的经过句在作品中也频繁地被使用。

谱例2:《斯坦塔托》(钢琴小品)

皮亚佐拉在音阶的使用上,还喜欢运用单纯的逐个递进的创作手法。如探戈曲《自由》。

谱例3:《自由》

2. 节拍的运用

在皮亚佐拉的作品中,节拍的运用也是丰富多彩的。如《钢琴奏鸣曲》(第1首)中,三个乐章的节拍各不相同。在第一乐章中,4/4拍的半音阶的第1主题和3/4拍的第2主题混合在一起,使主题产生了复杂的节奏感。在第二乐章中,连续的8个变奏更是频繁地进行着节拍的切换,主题先从4/4拍开始,逐渐变化为2/4-3/4-6/8-4/4-4/4-4/4-3/4,到最后回归主题,使得该变奏的形式呈着多样化的格局。第三乐章则为2/4拍,是以8分音符和16分音符为主的托卡塔形式。

又如《钢琴组曲》(第2首)中,首先在“前奏曲”(Preludio)中运用了12/8拍,紧接着在“西西里舞曲”(Siciliana)中则运用了6/8拍和9/8拍的形式,再在“托卡塔”(Toccata)的部分中运用了3/4拍,但值得注意的是左手却运用了6/8拍,该乐段中这两种音型交替反复使用,直至全曲结束。

从上述两例中,可以发现皮亚佐拉在节拍的运用上,不仅仅使用传统的单拍子形式(如2拍子、4拍子等),混合拍子在作品中也屡屡出现(12/8拍、6/8拍和9/8拍等),音乐也由此变得复杂且有生机。

3.节奏的运用

探戈存在以下几种基本节奏:

a.康同贝(Candombe):非洲的奴隶敲击太鼓进行跳舞的一种仪式的节奏(1870年左右)。①

b.古瓦希拉(Guajira):18世纪起源于西班牙的3拍子民谣,运用在即兴诗和舞蹈中(1800―1850年左右),逐步转化为6/8拍和3/4拍两者结合的复杂的节奏型,到1870―1880年左右,转变成为吉他伴奏,节奏由复杂变为简单。②

c.哈巴涅拉(Habamera):最初来源于古巴,后成为面向欧洲为主的意大利民谣,又称拉•唐桑(La-danza)(1855年-1875年左右),它与黑奴带来的非洲舞曲等构成了探戈节奏与旋律的原型。③

d.探戈-昂塔鲁斯(Tango-Andalonse):a与c组合而成(即康同贝与哈巴涅拉的组合),是太鼓的节奏和悠扬的非洲舞曲旋律的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对于探戈来说,节奏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理解的。皮亚佐拉对阿根廷传统的探戈进行了彻底的革命,产生了一种新的探戈形式(QuintetoTangoNuevo),④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a.皮亚佐拉的音乐中不仅继承了阿根廷探戈的基本节奏 2拍子反复的强烈的节奏,在此基础上,皮亚佐拉还对其进行了新的改变。也就是在每拍的后半拍上加上重音,这成为皮亚佐拉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节奏型。

b. 皮亚佐拉常用的节奏音型是由古巴草原向欧洲流传的哈巴涅拉以及西班牙的探戈混合而成的音型,原本是4拍子,但皮亚佐拉改变其拍子,使之成为3+3+2的音型。3+3+2=8个半拍,皮亚佐拉还在拍头的第1拍上注上重音,丰富了节奏感。在《米隆加》(Milonga)的节奏音型中,全部55小节中就有44小节(占80%)运用了该节奏型。

谱例4:《米隆加》(钢琴小品)

如果用音符来表示则为

现在的皮亚佐拉将该节奏变化为⑤

c.皮亚佐拉在音乐中还喜欢运用切分音,以前的探戈中并非没有切分音,但皮亚佐拉在作品中却频繁使用,往往与低声部的固定节奏音型形成一定的对比,从不孤立地单独使用。因为皮亚佐拉不喜欢非常单一的以一拍一拍形式出现的节奏音型,而是在很长的乐句里加上细致的、微妙的节奏变化,使音乐富有动感,所以切分音就成为了他的所爱。

基于上述因素,不难发现节奏在皮亚佐拉的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结语

追述音乐的发展,探戈音乐与古典音乐在不同的阶层孕育和发展,它们有着很大的相异性,皮亚佐拉用他那充满个性的音乐语言,创造了一种脱胎于民间而风格庄重的绅士音乐,将探戈推到了一个无法估量的高度,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音乐遗产,成为此领域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现在,国内对皮亚佐拉手风琴演奏的探戈较为熟悉,但皮亚佐拉的钢琴音乐还尚少渗透,希望他的钢琴作品能逐渐被大众接受和喜爱。

附录一:皮亚佐拉的生平介绍

皮亚佐拉戏剧性的人生可划分为如下3个阶段。

第1阶段:初期(1921年――1953年)

成长在纽约――对手风琴的无趣――热衷于手风琴――放弃探戈音乐,寄希望于古典音乐――交响乐《布宜诺斯艾利斯》获国际大赛的第1名。

皮亚佐拉于1921年3月11日出生于阿根廷的马•德•普拉塔 (Mar del Plata)。为了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1925年,全家移居到了美国的纽约。在皮亚佐拉8岁时,父亲花19美元买了一台手风琴送给他,最初的皮亚佐拉没有一点兴趣,但是到了10岁时,兴趣大增,每天要练习很多时间,奠定了作为手风琴演奏家的基础。1933年,皮亚佐拉在纽约听了移居匈牙利的演奏家Bela Wilda的演奏后,深受感动,并得到了大师的指点,学习了基础的和声和作曲技法。

1939年,皮亚佐拉作为托罗依罗乐团的手风琴演奏者,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定居下来,但那时的皮亚佐拉始终没有忘记要成为古典音乐家的梦想,跟随著名的作曲家希那斯特拉继续学习,从此奠定了正规的和声基础。此时的皮亚佐拉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古典音乐的作曲家,他认为“我让我自己成为自学的天才,我对探戈的感觉不好,我已经放弃它了。取而代之的,我是个交响曲、序曲、钢琴协奏曲、室内乐、奏鸣曲的作曲家,每一秒钟在我的脑海中会投射出上百万个音符。”于是,皮亚佐拉几乎完全放弃了探戈音乐,开始探寻新的命运。1951年创作的交响乐《布宜诺斯艾利斯》获得了法比安•塞维滋基(Fabien Sevitzky)大赛的第1名。也正是由于这首作品,为皮亚佐拉赢得了法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从此创作有了质的飞跃。

第2阶段:中期(1954年―1960年)

巴黎留学――矛盾中摇晃、挣扎――茅塞顿开,锁定探戈――探戈革命――《阿帝诺斯-诺你诺》。

1954年8月,皮亚佐拉到法国跟随著名的作曲家纳第阿•普朗热(NadiaBoulanger) 学习。在这段时期里,皮亚佐拉在探戈和古典音乐之间摇晃。此时,导师给了影响他一生的珍贵建议:“探戈才是你的真正原创动力。”皮亚佐拉茅塞顿开,决定锁定探戈。

在探戈音乐的发源地――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人们穿也探戈、行也探戈,整个城市弥漫了狂野激情和悲伤哀怨的情调。20世纪20年代,卡洛斯•卡德尔和他的舞蹈队将探戈舞带到了巴黎,改变了探戈只在下层社会中传播的卑贱出身,从此,探戈征服了巴黎。同时为了迎合上流社会,又对探戈进行了一些修整,淡化了探戈中充满野性的成分,使之优雅,渐渐成为了一种国际性的舞蹈种类,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无数的探戈迷。难怪阿根廷前总统卡洛斯•梅耶曾这样说过,“Tango is happiness!――探戈就是幸福!”探戈的激情和艺术,促使了皮亚佐拉的回国发展。

1955年7月,从巴黎学成回国的皮亚佐拉组成了8重奏乐团与管弦乐队,以演奏探戈音乐为主,使得布宜诺斯艾利斯成了一座充满别样探戈气味的城市。1959年,皮亚佐拉的父亲去世,皮亚佐拉写出了著名的代表作《阿帝诺斯-诺你诺》,对于这首作品,他曾说道:“当时,我好像被天使包围着,使我写出如此绝妙的音符,我甚至对这一切深感怀疑。”⑥对于这首作品,皮亚佐拉至少采用了二十种不同的配器来演奏,这是一首伴随了他一生的杰作。自此以后,代表作接连不断。

第3阶段后期(1961年――1992年)

九重奏乐团――《自由》――电子乐团――彻底的“自由”

1971年以后,皮亚佐拉结成九重奏乐团。1974年,他移居意大利,录成了闻名世界的探戈曲《自由》,全曲先以充满力量感的节奏出现,强大的力量逐渐转化为温柔,最后成为甜蜜。乐曲因有很强的艺术性,博得了大众的喜爱。1975年,他又组建了电子乐团,从这以后,皮亚佐拉在世界各地进行演奏。1987年8月,在纽约滞留期间写了钢琴曲《天鹅》与《前奏曲》(三首)。1990年8月4日,皮亚佐拉突发脑溢血,从此卧病不起,于1992年7月4日去世,享年71岁。

1马小芸.《F代のアルゼンチンのピアノ作品における特栅窝芯卡Dヒナステラとピアソラを中心に》,2006.3:p52

2、小沼纯一.《ピアソラ》.河出房新社,1997:p51

3、梁毅梅.《探戈大师Astor piazzolla对探戈音乐发展的影响》.四川音乐学院

4、盘俪湔. 《アストルEピアソラLうタンゴ》. 青土社,1998:p27

5、小沼纯一.《ピアソラ》.河出房新社.1997年:p135